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例可达龙致静脉炎的护理

1例可达龙致静脉炎的护理

1例可达龙致静脉炎的护理
1例可达龙致静脉炎的护理

1例可达龙致静脉炎的护理

可达龙(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为常用的临床用药,其可对心律失常疾病进行治疗,但此药物会对患者的血管有很大的刺激,其会致使患者发生静脉炎的不良反应,甚至会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我中医科予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了1例因应用此药物致使静脉炎的患者,给予患者进行精心地护理,患者各项情况明显好转,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66岁,肥胖,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因颜面部双下肢浮肿于2012年6月份入院,入院时查双侧手背前臂感觉正常,无红肿硬痛等反应。因患者肥胖静脉差,患者及家属坚决要求经周围静脉输液,又拒绝深静脉置管。入院后检查动态心电图示有长间歇,予7月10号行起搏器置入术,术后为起搏+窦性心律,7月11突发异位心律,予可达龙先150mg稀释后先缓慢静推,后可达龙450mg

(使用期间患者有主诉输液处疼痛,微泵维持至7月12号用完停止,

确定并无液体外渗,回血好,患者无红肿硬结等反应)。三天后患者输液处的手背红、肿、痛,上肢肿胀明显,予b超示:上肢浅静脉内血栓形成。当即予速避宁皮下注射,硫酸镁及土豆湿敷。一周后,患者手背及上肢感觉恢复正常。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患者因疾病反复会出现不良心理表现,对疾病有很严重的担心,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介绍,让患者了

2例药物治疗性静脉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2例药物治疗性静脉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01-24T16:02:09.7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8期供稿作者:刘香艳冯娜屈宁[导读] 药物治疗性静脉炎是常见的输液反应,重在预防,以及发生时积极有效的处理、护理 刘香艳冯娜屈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药物治疗性所致静脉炎的护理,总结经验,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通过对我科2012年9月俩例药物治疗性静脉炎的护理,将经验总结报道。结果经过治疗护理,两例静脉炎患者均治愈。【关键词】药物治疗静脉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8-0256-01 药物治疗性静脉炎是指经静脉输入各种抗生素或高渗性葡萄糖溶液或因机械原因直接损伤静脉壁,导致静脉血管内膜损害,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性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条柱,往往伴有全身反应,但多不严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例均为我科2012年9月份胃癌住院患者,发生静脉炎均在术后2~5天、患者禁饮食,经外周静脉给予消炎、补液营养支持治疗期间。 1.2 临床表现:两例患者右侧前臂沿头静脉走向有红色条索状改变,穿刺点周围皮肤出现肿胀,患者有触痛,触及硬结;其中甲例硬结有两处,一处大小为2cmx2cmx1cm,另一处2cmx1cmx0.5cm;乙例有一处硬结,大小 1.5cmx1cmx0.5cm。 1.3 复方七叶皂苷凝胶涂抹方法:选用生理盐水棉球从中心向外周清洗患处两次,以无菌纱布吸干创面水份,再用棉签蘸取适量复方七叶皂苷凝胶涂抹患处,面积大于患处2~3cm为宜,2~3次/日,3天为一个疗程,要求患处皮肤完整 [1]。 1.4 结果两例患者患处经涂药、护理5个疗程后,患者甲除硬结外其余部位红肿消退,硬结一处缩为 1.5cmx0.8cmx0.5cm,另一处0.8cmx0.5cmx0.3cm; 患者乙除硬结外其余部位红肿消退,硬结缩为 0.7cmx0.4cmx0.2cm。患者甲涂药40天后静脉炎治愈,患者乙33天后治愈。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患者术后因切口疼痛,及各种引流管的刺激再加上一些对血管刺激药物的输入往往会出现烦躁、焦虑,不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护士用诚恳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尽大程度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利用精湛的操作、护理技能赢取患者的信任;讲解各项操作、及治疗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取得配合。 2.2 药物治疗性静脉炎重在预防,静脉输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选择穿刺部位、穿刺针;评估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及肢体的活动度[2],留置针的材质,长度与管径大小.提高穿刺技术。加强对输液部位及输液侧肢体血管的观察,积极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充分稀释后,确保输液针头在血管内,再行静脉注射,防药液外渗,并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 2.3 用复方七叶皂苷凝胶涂抹患处;复方七叶皂苷凝胶具有抗炎、消肿、止痛和促进皮肤血管修复等功能,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成本低[1],用药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过敏情况,用药后患处的修复情况。 3 讨论 药物治疗性静脉炎是常见的输液反应,重在预防,以及发生时积极有效的处理、护理。发生药物治疗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包括:导管针的材质,长度与管径大小;操作技术不良;不适当的穿刺部位;导管针的留置时间太长;固定方法不当;输液的浓度高、酸碱性太强或不兼容造成沉淀;疾患本身的病理状况,如年龄或疾病造成的血管壁脆弱、发炎。 护理人员除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患者外,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及技能水平,对药物治疗患者应积极评估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和处理已发生的静脉炎,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舒适。参考文献 [1] 张红菊,李丹. 复方七叶皂苷凝胶治疗5-氟尿嘧啶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7):1338-1339. [2] 李小寒,尚少梅主编基础护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86.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分级(INS)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1、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应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选择前臂掌侧静脉,尽量不选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长期输液患者有计划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遵循从远端到近端的原则,避开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首先操作者操作前认真洗净双手,检查静脉留置针及透明敷料贴,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内,穿刺时消毒范围在8cm以上,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尽量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激和损害。穿刺成功后用无菌透明贴固定,每72小时更换1次,

纱布辅料48小时更换1次,如遇敷贴不粘或被污染应及时更换,防止细菌性静脉压炎的发生。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72-96小时。 3、合理输入液体和药物根据所用溶液或药物的类型、pH值、渗透压、浓度、剂量、给药速度,选择适当的输注途径。首先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液体量调节输液速度。当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或大量补液时应选择粗大静脉,速度不宜太快,如输入脂肪乳、甘露醇时可在穿刺时先将输液器与氯化钠溶液相连,待穿刺成功后再接高浓度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这样可以防止液体外漏对血管壁造成伤害从而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文献报道:滴注甘露醇时应加热至35℃,使用套管针静脉滴注,可减轻对血管壁的损害。在输液顺序上应先输高渗液或刺激性较强的液体后输等渗液或刺激性较小的液体,输入血制品前后应用氯化钠溶液冲管,以减少有效成分得附着,避免损害性药物残留血管内造成损害,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合理使用封管液抽吸5ml至10ml的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采取边退针边推注的正压封管方法(参考书: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考试指导用书《护士岗位技能训练50项考评指导》60)。 5、做好健康宣教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前一定要与患者沟通,将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取得患者配合。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及时巡视病房,指导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避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阻塞导管,睡眠时不要压穿刺血管,如有渗漏立即拔管,更换穿刺部位。对于使用可能造成静脉炎的药物应对患者采取

静脉炎发生原因及防治护理_进展-宋彬

静脉炎发生原因及防治护理进展 【关键词】静脉炎;原因;防治;护理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影响治疗效果。静脉炎主要是由于同一静脉反复多次穿刺或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留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1]。近年来,护理人员通过了解静脉炎发生的原因,采取多种有效的防治护理措施,使静脉炎的发生率有所下降。现综述如下。 1 引起静脉炎的原因 1.1 血管因素 血管受压、血液循环受阻、血管痉挛、血管硬化弹性差都会增加静脉炎的危险。 1.2 药物作用 刺激性药物和高分子液体是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原因[2]。主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Ⅰ型变态反应有关[3]。一般认为血浆渗透压的升高是导致静脉炎的主要因素之一。输入高渗液体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渗透压随之升高,血管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1、前列腺素2,静脉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改变,使静脉收缩变硬[4]。 1.2 机械刺激 在同一血管周围反复多次穿刺输液或硅胶管在血管留置过久是静脉治疗中造成静脉炎最常见的并发症。刺激所产生的疼痛主要是由于周围血管受到较强和浓度较高药物的刺激,或硅胶管在血管留置时间太长,导致血管膜损伤后引起炎性反应[5]。而反复多次穿刺后,易导致血管周围炎症、纤维组织增生及血管淤血现象[6]。 1.4 感染因素 不规的操作和在不清洁的环境中操作,易使微生物侵袭而引起静脉炎;穿刺部位消毒不彻底也是引发静脉炎的重要因素[7]。 1.5 微粒因素及物理因素 微粒是指玻璃屑及各种结晶物质,主要来源于输液器具、不当的配液操作环节和污染的环境。另外,药液的温度及理化性质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8]。 1.6 输液速度 有报道,静脉炎的发生与输液速度有关[9]。刺激性大的药物短时间大量快速进入血管,超过了其缓冲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膜受刺激[10]。 2 预防措施 2.1 提倡使用套管针 为了保护血管,避免反复穿刺,尽量使用套管针输液。套管针针管柔软,对血管刺激小,留置时间相对长,活动时针体不易脱出发生药液渗漏几率小。但留置时间应根据病人的局部情况而定,最好不超过5 d。临床观察发现,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静脉炎的发生,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发生率越高[10]。 2.2 提高穿刺技术,减少对血管壁的机械刺激和损伤 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项技术培训,提高对静脉炎危险因素的认识。穿

预防可达龙静脉用药所致静脉炎的护理措施效果评价

预防可达龙静脉用药所致静脉炎的护理措施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7-08-24T14:51:09.1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作者:李娜 [导读] 采取护理措施对可达龙静脉用药所致的静脉炎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急诊科) 摘要:目的评价应用护理措施预防可达龙静脉用药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100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采用健康教育,输注前后用10ml生理盐水冲洗,用药期间局部热敷,土豆片外敷,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发生静脉炎37例(74%),实验组静脉炎发生19例(38%)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取护理措施对可达龙静脉用药所致的静脉炎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可达龙;静脉用药;静脉炎;护理措施;效果评价 可达龙化学名称为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III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可用于房颤转复,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合并心率失常的治疗,效果很好,在临床应用广泛。但是可达龙PH值偏酸,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较大,易损伤内皮细胞,进而形成静脉炎【1】我科于2016年5月对应用可达龙的境地或者泵入的心律失常患者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取得显著效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对象将于2016年1月至12月收入我科的外周静脉应用可达龙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药物用量,计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如下护理措施:1)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红肿、疼痛等不适反应要及时告知医务人员以便及时处理。2)选择外周静脉穿刺时,尽量选择外径较粗,弹性好,回流通畅,避开关节部位的上肢静脉,避免应用下肢静脉,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3)新鲜土豆片洗净后切成0.1厘米的薄片,覆盖静脉穿刺处的近心端,2-3次/天,20-30分钟/次。4)输液肢体局部放置40-50度的热水袋,直至输液完毕。5),穿刺前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用10ml生理盐水左引针,穿刺成功后再连接可达龙。6)注射部位每1h巡视一次,观察有无红肿、疼痛、外渗等情况。护士交接班时都要查看患者留置针部位及穿刺血管情况,并做好记录【2】 1.1.1静脉炎的分度标准采用美国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I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II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III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3】。 1.2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 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静脉炎发生理采用X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外周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X2=1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可达龙属于刺激性强的药物,静脉用药极易引起相应部位的皮肤血管炎,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炎症渗出,一些活化因子游离至组织间隙,刺激末梢神经,造成局部疼痛,红斑、水肿、坏死渗出,静脉炎,蜂窝织炎【4】。我科应用健康教育、生理盐水冲管、给予热水袋热敷、土豆片外敷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显著降低了外周静脉应用可达龙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参考文献 [1]伍宏燕,张佳黎,郭燕,预防可达龙外周静脉泵入所致静脉炎的护理措施,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1):127-128 [2]刘赛玲,预防可达龙静脉用药所致静脉炎的护理,临床护理,2009,47(24):138-139 [3]李纬,张俊,乔燕等,高浓度胺碘酮静脉泵入与静脉炎关系的临床研究,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12(6):594-595 [4]陈玉秀,鲜土豆外敷治疗静脉炎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06,3(22):80

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体会(一)

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体会(一)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方法。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腔内、静脉、肌肉和口服等方法将化疗药物引入人体内,而绝大多数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但由于治疗恶性肿瘤疗程长,局部静脉反复穿刺造成机械性损伤,且化疗药物渗透性强、刺激性和毒性大,极易引起静脉发红或发黄,病变血管硬化成条索状,伴局部疼痛,严重者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发生血流受阻,影响静脉通道的建立,阻碍化疗计划的进行从而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1〕。静脉炎的预防已成为医患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我们科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 1静脉炎发生机制 1.1机械性损伤 静脉经反复穿刺或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过长,对血管壁的刺激性过大,血管内皮受损,造成局部感染、抵抗力下降引起细菌性静脉炎,同时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针、管尖端聚集形成血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1.2化疗药物的刺激性损伤 许多化疗药物可对组织产生化学性刺激,引起化学性炎症,常见为卡莫司汀、依托泊甙、替尼泊甙、达卡巴嗪及丙脒腙等;有的药物还可使组织形成水疱,常见药物为长春花碱类如NVB,蒽环类如阿霉素及吡南阿霉素、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氮芥等药物。由于化疗药物刺激

性大,且多为高渗性溶液,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使静脉通透性增强,白细胞浸润产生炎症改变,引起化学性静脉炎,同时释放组胺,使静脉收缩、痉挛变硬,易并发血栓形成〔2〕,形成血栓性静脉炎。 1.3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 90%肿瘤患者凝血机制异常〔3〕,同时化疗药物又可引起组织因子释放,纤溶活性受抑制,药物的毒性作用加重了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形成。 2预防措施 2.1医患双方应做好心理准备 在治疗前应向患者说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争取患者理解合作,放松心情,增强对心理紧张的承受能力。 2.2正确选择静脉穿刺部位 静脉炎的发生与穿刺部位有关〔4〕,一般情况下应首选弹性好、管腔大、回流顺畅的血管。注射部位一般由远端及近端,左右静脉交替使用。下肢静脉易于栓塞,除上腔静脉压迫外一般不宜下肢静脉用药,还应避免手背及关节附近部位给药。 2.3稀释化疗药物 静脉炎的发生率与药物浓度成正比,所以要尽可能将药物充分稀释。但应根据每种化疗药物药理性能及毒副作用,选用适宜的药物溶媒,不同的溶媒溶解对保护化疗药物的稳定性、酸碱度、和降低化疗药物

急诊常见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急诊常见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通过对常见静脉炎发生原因的分析,总结相关防治护理措施,以达到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医患纠纷。 标签:静脉炎;原因;护理措施 急诊是医院的窗口,也是抢救生命的前沿阵地,静脉输液是急救护理中的抢救措施之一,由于各种原因易引起静脉炎,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抢救治疗的顺利进行,同时容易造成医患纠纷。通过对常见静脉炎的学习、总结,以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 静脉炎的基本知识 静脉炎的定义:静脉炎是静脉壁内膜的炎症,是一种进行性的并发症[1]。 静脉炎的临床表现:沿穿刺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皮肤出现红线,严重者可致受累静脉出现条索状改变和结节[2]。 静脉炎的分类及原因:⑴机械性静脉炎:①穿刺部位固定不牢靠,针管滑动; ②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关节活动使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反应;③选用的留置针或输液针的型号与血管的性质不符(粗针细血管),穿刺时与血管壁摩擦引起发炎。④在同一根血管上反复多次穿刺损伤静脉发生静脉炎。 ⑤套管针留置时间过长引起发炎。⑵药物性静脉炎:药物稀释不足、浓度过高、药物酸碱度过高,都会致血管内膜受损,管壁通透性增加,药物容易渗入皮下间隙,引起静脉毛细血管痉挛,局部供血减少,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发生静脉炎。⑶细菌性静脉炎: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任何尘埃、玻璃屑、细菌入血,都会使血管壁变硬发炎[3]。⑷血栓性静脉炎:①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容易形成栓子; ②套管针封管技术不当,导致栓子形成;凝血机制改变,都会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⑸拔针后静脉炎:老年人皮肤、组织松弛,拔针后不能马上愈合;拔针后伤口没有及时处理造成感染引起静脉炎。 静脉炎的分度: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所规定指标,将静脉炎分3度:Ⅰ度为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为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局部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度为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4]。 静脉炎的预防 正确掌握药物浓度,合理安排输液:护理人员要熟悉输注药物的理化性质,充分了解药物的渗透压、PH值等,尽量不要多种药物混合输注,避免药物间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5]。

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体会

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体会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方法。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腔内、静脉、肌肉和口服等方法将化疗药物引入人体内,而绝大多数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但由于治疗恶性肿瘤疗程长,局部静脉反复穿刺造成机械性损伤,且化疗药物渗透性强、刺激性和毒性大,极易引起静脉发红或发黄,病变血管硬化成条索状,伴局部疼痛,严重者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发生血流受阻,影响静脉通道的建立,阻碍化疗计划的进行从而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1]。静脉炎的预防已成为医患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我们科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 1静脉炎发生机制 1.1机械性损伤 静脉经反复穿刺或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过长,对血管壁的刺激性过大,血管内皮受损,造成局部感染、抵抗力下降引起细菌性静脉炎,同时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针、管尖端聚集形成血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1.2化疗药物的刺激性损伤 许多化疗药物可对组织产生化学性刺激,引起化学性炎症,常见为卡莫司汀、依托泊甙、替尼泊甙、达卡巴嗪及丙脒腙等;有的药物还可使组织形成水疱,常见药物为长春花碱类如NVB,蒽环类如阿霉素及吡南阿霉素、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氮芥等药物。由于化疗药

物刺激性大,且多为高渗性溶液,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使静脉通透性增强,白细胞浸润产生炎症改变,引起化学性静脉炎,同时释放组胺,使静脉收缩、痉挛变硬,易并发血栓形成[2],形成血栓性静脉炎。 1.3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 90%肿瘤患者凝血机制异常[3],同时化疗药物又可引起组织因子释放,纤溶活性受抑制,药物的毒性作用加重了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形成。 2预防措施 2.1医患双方应做好心理准备 在治疗前应向患者说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争取患者理解合作,放松心情,增强对心理紧张的承受能力。 2.2正确选择静脉穿刺部位 静脉炎的发生与穿刺部位有关[4],一般情况下应首选弹性好、管腔大、回流顺畅的血管。注射部位一般由远端及近端,左右静脉交替使用。下肢静脉易于栓塞,除上腔静脉压迫外一般不宜下肢静脉用药,还应避免手背及关节附近部位给药。 2.3稀释化疗药物 静脉炎的发生率与药物浓度成正比,所以要尽可能将药物充分稀释。但应根据每种化疗药物药理性能及毒副作用,选用适宜的药物溶媒,不同的溶媒溶解对保护化疗药物的稳定性、酸碱度、和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有着明显的影响[5]。

静脉炎预防方法及护理

静脉炎预防方法及护理 静脉炎是指发生于皮下浅表静脉的静脉壁因不同原因引起的炎性反应,进而血栓形成及管腔粘连闭塞,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虽然这是一个良性、自限性疾病,但能复发并持续存在。 一、静脉炎的症状 静脉炎症状主要是有:1、浅层静脉炎,多发于四肢或胸部的浅表静脉,沿浅静脉出现硬条索状肿痛,短2―5公分,长的如柳条,压痛明显,沿静脉周围有的伴发红肿灼热炎症反应,约2―4周后,急性症状逐渐减退,可与皮肤呈条状粘连,或条状灰褐色素沉着。一般患肢无水肿,全身无症状。 (一)静脉炎的观察与处理: 可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所进食物应含高蛋白,高维生素。贫血者,轻者可进食含铁量高的食品,重者应间断输血。若口服硫酸锌,可为伤口提供所需的微量锌,促进伤口愈合。给予钙剂也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 1.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留置针应拔除,更换穿刺部位,发炎部位可给予热敷,症状应在3天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师评估是否细菌感染。 2.若PICC(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发生静脉炎,可先热敷,若属于机械或化学性静脉炎,症状应可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才需拔除。 3.若进行湿热敷、可利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20分钟,一天4次。 4.若疑是细菌性静脉炎,需通知医生进行导管针与血液培养,抽血培养需从其它静脉及导管内各抽取一支进行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5.若有脓液,应培养脓性液体,需利用无菌棉棒进行;取样前,避免消毒皮肤以免影响细菌的培养。 6.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进行修复。 7.若疑似化学反应,需记录。应依据静脉输液协会制订的记录方式进行记录,以达到护理人员判断标准的一致性。 8.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发炎血管须等到症状完全复原,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二、静脉炎的预防 患者不宜在同一血管、同一部位多次穿刺。穿刺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准

可达龙致静脉炎的护理

可达龙(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疗效好、副反应小、毒性低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药物。但由于可达龙对血管刺激性大,即使无药液外渗,也有可能发生静脉炎,严重者可出现静脉硬结甚至皮肤破溃。最近收治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因持续静脉使用可达龙致静脉炎,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好转。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病人,男,65岁,因反复胸闷、气促3年,加重伴咳嗽2天于2100年1月8日11:10入院。入院T36.5C°,HR140次/分,R22次/分,BP135/75mmHg。11:40责任护士遵医嘱在病人右手前臂掌侧的前臂正中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后取静脉血急测E5A、肾功能,生理盐水冲管后接低分子肝素静滴。12:20中班护士遵医嘱于留置针处用0.9%生理盐水20mL+可达龙150mg稀释后静脉注射(20min推完),可达龙3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mL中,微量泵以6mL/h速度泵入,并在同侧手背用7号钢针穿刺后接低分子肝素静滴。14:10病人诉输注氧氟沙星感觉手臂皮肤稍痒,遵医嘱立即停用,查手臂皮肤无红疹。15:30静滴药物输完,拔除手背钢针。16:10病人心电监护示复律,责任护士遵医嘱停可达龙泵组,盐水封管,告知留置针注意事项。19:10心电监护仪示室上性心动过速,晚班护士遵医嘱于留置针处用可达龙3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mL中以6mL/h速度持续泵入。9日8:20病人诉留置针穿刺处稍感疼痛,查穿刺上方约0.5×0.5cm2㎡皮肤稍发红,即拔除留置针在左手手背用7号钢针穿刺后泵入可达龙组。16:40病人拒绝持续可达龙泵入及心电监护,劝阻无效经家属签字后遵医嘱停止。10日护士查房病人未诉不适,复查心电图示复律。12日早交班发现病人右手前臂掌侧约12×4cm皮肤稍发红,病人诉疼痛,立即予50%硫酸镁湿敷。15:00病人要求出院,医生开医嘱予硫酸镁带回湿敷,责任护士予详细宣教,并告知土豆片外敷的方法。13日责任护士打电话回访,家属诉右手前臂皮肤发红好转。 15日病人诉右手前臂疼痛入院,查前臂掌侧约14×5cm皮肤发红、肿胀,皮温高,中央呈条索状硬结,长约13cm,局部有直径约1cm圆形硬结,紫红色。请烧伤科会诊后考虑静脉炎,即予喜疗妥霜剂与鱼石脂交替外敷各4小时,微波照射30分钟,TiD。16日圆形硬结出现皮肤破溃,流出深红色液体,予百多邦软膏外涂破溃处。17日皮肤发红、肿胀稍缓解,按压圆形硬结无液体流出。经院护理创口小组专家会诊后,予美宝外涂破溃处,喜疗妥霜剂与鱼石脂交替外敷各4小时,微波照射30分钟,TiD,抬高上肢,注意保温,按摩周围皮肤,并指导右上肢运动,下午行右上肢静脉B超无异常。病人自觉红肿热痛症状明显减轻。19日皮肤发红范围为12×5cm,皮温正常,中央条索状硬结长约10cm,圆形硬

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俗称套管针,现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针头。其优点是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但是,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既给患者带来痛苦,又给临床治疗带来困扰。现将2014年1~5月随机抽查的我科住院患者3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原因,观察和护理进行总结。 Abstract: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cannulae needle,is now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it has gradually replaced the traditional scalp needle. Its advantages are ease patients caused by repeated puncture pain,protect blood vessel,reduce the liquid leakage,while ensuring the rational use of time,greatly reduce the workload of nurses. However,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prone to complications such as phlebitis in the use of the process,not only brings pain to patients,and clinical treatment to bring trouble. Now will in 2014 May 1~2014 random sample of our hospital 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hlebitis of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patients with the use of reason,observation and nursing summary. Key words:Venous indwelling needle;Phlebitis;Nursing experience 1 临床资料 本组对象为2014年1~5月随机抽查的我科住院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26~72岁。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置管时间为3~7d,结果显示置管时间长短与发生静脉炎有直接关系,老年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机率明显高于年轻患者。 2 原因分析 2.1 静脉炎的发生与选择合适的血管有很大的关系。尽量选择上肢血管,因人体下肢静脉瓣较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故应多选择上肢静脉[1]。 2.2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3~5d,最好不要超过1w,留置时间越长,发生静脉炎的机会越大。 2.3 老年患者血管壁硬化,弹性差,两者均可导致静脉回流受阻,极易形成血栓,引起静脉炎,也易造成穿刺失败,操作时应该选择质地柔软,型号相对较小的留置针进行操作。 2.4 护士的穿刺技术,穿刺方法,消毒方法,合理正确的封管方法是否得当也直接与发生静脉炎悉悉相关。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符合《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1] 。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肌内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产品名: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3*******)1mL ,隔日1次。治疗组自拟中药祛疣汤处方: 板蓝根30g 、生薏苡仁30g 、大青叶15g 、紫草 12 g ,红花12g ,杭菊6g ,每天1剂 ,水煎服。药渣煎水外洗患处 ,每天2次,7d 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4个疗程。对照组0. 1 %迪维霜适量外搽患处,每天2次,7 d 为 1 个疗程 ,连续治疗2~4个疗程观察疗效。两组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他相关药物 ,局部应避免挠抓 ,饮食宜清淡 ,忌煎炸、香燥、海鲜、酒类、辛辣等刺激性饮食,并禁用化妆品。1.4 疗效标准 痊愈:皮疹全部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有少数色素沉着斑。显效:皮疹消退70%以上,但未达到痊愈标准。有效:皮疹消退30%~69%。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 ,或治疗后皮疹无变化。凡治愈后3月内再次出现皮损者计为复发。2 结 果 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χ2=5.34 P <0.05 ) 。两组有效率比较亦有著性差异 (χ2=8.08 P <0.05)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随诊半年治疗组复发 3例 (6.82%) ,对照组复发 5例(14.71%),见表1。 3 讨 论 疣(verruca ,wart )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临床上常见有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和尖锐湿疣等,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也被认为与HPV 感染密切相关。HPV 属乳头瘤病毒科,呈球形,无包膜,直径45~55nm ,具有72个病毒壳微粒组成的对称性20面立体衣壳。基因 组为7200~8000bp 的双链环状DNA ,分为早期区、晚期区和非编码区,早期区编码的蛋白与病毒持续感染和致癌作用有关。HPV 有100余种,其中近80种与人类疾病相关。本病传染源为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主要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HPV 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进入细胞内并复制、增殖,致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引起上皮良性赘生物。人群普遍易感,发病高峰为16~30岁,免疫功能低下及外伤者易患此病。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BCG-PSN ),商品名迪苏,是卡介菌用加热 65℃的酸除去蛋白质后提取的有效成分,属多糖核酸类物质。为特异性细胞免疫增强剂,有效地激活巨噬细胞和 T 淋巴细胞,增强其吞噬功能及捕获抗原物质的能力,促进 T 细胞增殖和提高分化速度,释放出大量淋巴细胞因子,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2-4]。主要表现在:(1)使巨噬细胞在感染区聚集;(2)增强巨噬细胞杀伤所吞噬的病毒能力;(3)产生新的巨噬细胞,杀伤衰老的和被感染的巨噬细胞。方中大青叶、板蓝根性苦味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有促进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其促进免疫功能作用亦是其抗感染、抗病毒的重要机制[5]。红花活血祛瘀通滞;生苡仁微寒清热,利水渗湿健脾;紫草凉血活血, 解毒透疹, 杭菊散风清热,平肝明目。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除湿化瘀之功效,达到治疗目的。自拟中药祛疣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内注射治疗扁平疣,其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参考文献 [1] 韩新峰,田元生,何英等.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M].郑州:河南 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40-341. [2]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304-305. [3] 芮耀城.实用药物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845.[4] 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5.[5] 杨明贵.自拟消疣汤加减治疗扁平疣尖锐湿疣各90例[J].皮肤病 与性病,2005,27(1):28.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痊愈率(%)有效率(%) 治疗组443283172.7390.91对照组 34 16 6 9 347.0664.70 文献综述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张丽华 【摘要】本文综述分析了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认为输入药物的PH 值、渗透压、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患者自身的机体因素、操作技术等是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医患纠纷。【关键词】静脉炎;留置针;药物;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0)30-0158-03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100020) 静脉输液目前是急救护理中的抢救措施之一,但是易引起静脉炎。一旦发生静脉炎,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同时易造成医患纠纷。本文根据国内有关文献对输液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进行文献综述。1 输液性静脉炎的评判标准[1] 静脉炎的判断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Ⅰ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Ⅲ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疼痛程度按WHO 数字分级法:0分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2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2.1 物理因素 各种机械原因均可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炎性反应。机械原因是指

化疗引起静脉炎的护理体会

化疗引起静脉炎的护理体会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是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方法。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通过腔内、静脉、肌肉和口服等方法将化疗药物引入人体内,而绝大多数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但由于治疗恶性肿瘤疗程长,局部静脉反复穿刺造成机械性损伤,且化疗药物渗透性强、刺激性和毒性大,极易引起静脉发红或发黄,病变血管硬化成条索状,伴局部疼痛,严重者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发生血流受阻,影响静脉通道的建立,阻碍化疗计划的进行从而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静脉炎的预防已成为医患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我们科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 1 静脉炎发生机制 1.1 机械性损伤 静脉经反复穿刺或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过长,对血管壁的刺激性过大,血管内皮受损,造成局部感染、抵抗力下降引起细菌性静脉炎,同时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针、管尖端聚集形成血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1.2 化疗药物的刺激性损伤 许多化疗药物可对组织产生化学性刺激,引起化学性炎症,常见为卡莫司汀、依托泊甙、替尼泊甙、达卡巴嗪及丙脒腙等;有的药

物还可使组织形成水疱,常见药物为长春花碱类如NVB,蒽环类如阿霉素及吡南阿霉素、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氮芥等药物。由于化疗药物刺激性大,且多为高渗性溶液,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使静脉通透性增强,白细胞浸润产生炎症改变,引起化学性静脉炎,同时释放组胺,使静脉收缩、痉挛变硬,易并发血栓形成,形成血栓性静脉炎。 1.3 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 90%肿瘤患者凝血机制异常,同时化疗药物又可引起组织因子释放,纤溶活性受抑制,药物的毒性作用加重了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形成。 2 预防措施 2.1医患双方应做好心理准备 在治疗前应向患者说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争取患者理解合作,放松心情,增强对心理紧张的承受能力。 2.2 正确选择静脉穿刺部位 静脉炎的发生与穿刺部位有关,一般情况下应首选弹性好、管腔大、回流顺畅的血管。注射部位一般由远端及近端,左右静脉交替使用。下肢静脉易于栓塞,除上腔静脉压迫外一般不宜下肢静脉用药,还应避免手背及关节附近部位给药。 2.3 稀释化疗药物 静脉炎的发生率与药物浓度成正比,所以要尽可能将药物充分稀释。但应根据每种化疗药物药理性能及毒副作用,选用适宜的药物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原因及干预措施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原因及干预措施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朱全刚潘勇华输液性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其发生率约30%~80%,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及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也给继续输液带来困难,同时也是医患纠纷的常见原因。了解输液性静脉炎的临床症状、发生原因及临床干预措施对于提高临床输液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症状及分级标准 输液性静脉炎是指在静脉输液时,由于物理、化学及感染等因素对血管壁的刺激而导致血管壁的炎症表现。患者最初症状是穿刺点局部不适或轻微疼痛,进而出现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并出现沿静脉走向索状红线,久之可触及条索状硬结。静脉炎病理改变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或(和)继发血栓性改变。 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S)静脉炎分级 分级临床症状 0 无临床症状 1+ 穿刺部位红斑,伴或不伴有痛苦 2+ 穿刺部位红斑、疼痛,伴或不伴有水肿 3+ 穿刺部位红斑、疼痛,伴或不伴有水肿,

静脉条纹行成,可触及索状物 4+ 穿刺部位红斑、疼痛,伴或不伴有水肿, 静脉条纹行成,可触及索状物且长度>2.5cm,伴脓性渗出 静脉炎发生原因及机制 诱发静脉炎的因素 药物性质常见诱发静脉炎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肿瘤化疗药物、高渗透压药物等。 化疗药物对静脉血管有不同程度刺激作用,一般药物浓度越高,则在局部血管中的滞留时间越长,静脉炎发生率越高。接受长春瑞滨输液治疗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高达28%~45%,严重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 药物渗透压越高,对静脉的刺激作用越大。例如反复静脉输入20%甘露醇,用药2日内的静脉炎发生率为45.69%,2日后静脉炎发生率达100%。药物配制浓度、溶液pH值、液体输入量及速度亦与静脉炎发生率相关。 微粒污染微粒污染是输液性静脉炎的重要诱因之一。输液微粒污染途经包括输液器具、配液操作和空气污染。此外,不合理药物配伍亦可导致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倍增,研究证明配伍药物数目与输液中

浅谈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

浅谈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01-18T08:35:54.8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8期供稿作者:陈万平姜玉蓉吴辉李长珍冯彩琴[导读] 探讨治疗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 陈万平姜玉蓉吴辉李长珍冯彩琴(三峡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宜昌 443003)【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42例化学性静脉炎患者采取了综合性护理。结果 31例1-2级静脉炎患者经过硫酸镁湿敷加止痛消炎软膏外敷痊愈;10例3级患者的注射部位局部硬结给予冰敷、硫酸镁湿敷、喜辽妥及消炎止痛膏交替外敷后治愈;1例3级患者手腕部出现硬结,伴疼痛,给予冰敷、硫酸镁湿敷、喜辽妥及止痛消炎软膏交替外敷,并结合激光治疗痊愈。结论合理的护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 【关键词】化学性静脉炎护理 药物稀释不足、输液酸、碱度过高、溶质的浓度过高、留置针材质的差异性皆是造成化学性静脉炎的原因。尤其在心血管内科,使用微量泵静脉推注药物如多巴胺及胺碘酮的机率大大增加,通常需24h以上持续用药,极易引起静脉炎及局部组织损伤,导致局部皮肤水泡、溃疡、甚至皮下组织坏死,另外留置针的长时间使用也容易导致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我科对上述42例患者采取了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科42例发生化学性静脉炎的患者,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28~82岁。多巴胺所致的静脉炎14例,胺碘酮所致静脉炎10例,使用留置针所致的静脉炎18例。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会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1级10例,2级21例,3级11例。 1.2 静脉炎判断标准: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INS)2000分级标准将静脉炎临床标准分为4级。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摸到结节;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有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的静脉条索状物长度> 2.5 cm,有脓液流出[1]。 2.治疗 2.1 冰敷静脉炎发生24h内采用冰敷。冰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控制炎症扩散。可抑制细胞活动,使末梢神经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炎症及疼痛。 2.2 硫酸镁湿敷将硫酸镁粉剂加入相同量的开水配成50%硫酸镁溶液,然后将50%硫酸镁溶液浸在纱布上,沿静脉走向敷于穿刺点血管上,肢体外用塑料薄膜包裹,胶布固定,手背部有静脉炎的戴一次性检查手套,避免药液污染患者衣物和床单。持续湿热敷30min,每日2次。50%硫酸镁具有高渗作用,可使细胞脱水,消除局部水肿,促进血管充盈,减少血管痉挛,有利于血液循环及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 2.3 喜辽妥软膏外敷将喜辽妥沿静脉走向外敷,反复擦拭,加强药物的吸收。也可将其作为预防性用药外敷于穿刺静脉。喜辽妥的有效成分多硫磺酸基黏多糖能起到抗炎、促进水肿和血肿吸收,抑制血栓形成和生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并具有刺激受损组织的再生功能。喜辽妥可迅速缓解静脉炎引起的疼痛[2]。 2.4 止痛消炎软膏外敷成分包括有:独活、生天南星、生草乌、皂荚、芒硝、水杨酸甲酯、冰片。外敷于红肿或水肿处。具有清热、解毒、消肿作用。 2.5 激光治疗采用SUM-DOM-300Ⅰ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具有镇痛、消炎、抗感染、促进组织修复、调整机体内平衡、刺激再生、促进创面愈合等良好作用且起效快。 3.护理 3.1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尽量选用粗直、弹性好、远离关节及静脉瓣且易于固定、便于观察穿刺的部位。如上肢首选贵要静脉。因下肢静脉发生静脉炎的概率较高,故一般不选择下肢静脉。留置针大小的选择对静脉炎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根据临床经验,选择粗直的血管和较细的留置针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3.2 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掌握消毒液的有效期、浓度以及穿刺部位皮肤消毒的范围,普通输液皮肤消毒的范围为5cm,留置针输液皮肤消毒的范围为8cm,消毒两次,待干后进行穿刺。 3.3 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临床观察发现,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的发生率有明显关系。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套管针的保留时间规定在3d,我国尚无统一规定。有研究表明,静脉留置针留置超过5d,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由3.45%升到19.27%[3]。 3.4 留置针的封管技术目前留置针封管液主要有肝素钠和生理盐水[4],临床上主张用稀释的肝素钠溶液正压封管。 3.5 加强责任心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 重视患者主诉,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处理,若有局部疼痛、发红等症状时,即使无药液外渗,也应立即重新更换输注部位。 3.6 做好心理护理给药前做好必要的知识教育,帮助患者了解胺碘酮、多巴胺使用的必要性及不良反应和输注过程中的配合方法和注意事项。耐心细致讲解静脉炎的转归,减轻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的恐惧心理。 4.结果 31例1-2级静脉炎患者经过硫酸镁湿敷加止痛消炎软膏外敷3-7天痊愈,10例3级的注射部位局部硬结给予冰敷、硫酸镁湿敷、喜辽妥及止痛消炎软膏交替外敷后一周左右治愈。1例3级患者手腕部出现约1cm×1.2cm大小的团块硬结,伴疼痛,给予冰敷、硫酸镁湿敷、喜辽妥及止痛消炎软膏交替外敷,并结合10次激光治疗,25天左右痊愈。 综上所述,合理的护理和及时正确的处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多巴胺、胺碘酮及使用留置针所导致的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参考文献 [1]李旬,项亚娟,刘迎梅.喜辽妥在静脉炎防治中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09,9(5):74-76. [2]赵立平,杜京娟,石建华,等.预防诺维本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护理杂志,2004,3(2):24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