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通过公共政策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优.选)

通过公共政策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优.选)

通过公共政策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优.选)
通过公共政策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优.选)

男人与这有什么关系?

通过公共政策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公共政策如何才能使男孩和成年男性充分参与实现社会性别平等并在保健与社会福利方面减少社会性别不平等?基本的社会规范与制度如何加以改变以支持男性在更大规模上变得更加具有社会性别平等性?全球越来越多有男孩和成年男性参与的项目其经验证明各种项目能够以社会性别平等的方式影响男性的态度和行为。然而在极大程度上,公共政策必须使男孩和成年男性充分参与进来,克服社会性别不平等或解决他们自己与社会性别相关的弱点。

男性与社会性别平等政策项目是一次历时多年、有多国参与的行动,旨在利用从现有的政策中取得的证据,通过格式化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在政策制订者和项目计划者当中提升意识,即使男性参与社会性别平等、保健与发展议程。当前在巴西、柬埔寨、智利、中国、克罗地亚、印度、墨西哥、南非和坦桑尼亚正在进行的研究有更多的国家在加入。在促进妇女与男性之间更加合作与平等的关系方面,在减少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方面、在呼吁关注男性与社会性别相关的脆弱性方面,这项研究就如何实现最大规模的影响做出了分析。

政策审查框架

社会性别的概念是指男子特质和女子特质、妇女和男人、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立和加强这些关系的结构背景。实际上,人们几乎一致认为社会性别仅指那些塑造妇女和女孩现实情况的社会因素。研究人员据此审查了现有的社会性别平等政策,考查了男性和男子气概是如何被看待或不被认可的。分析中包括的具体政策领域包括民权和人权、职业、收入支持与生计、家庭生活、保健、教育、暴力预防与公共安全。巴西、智利、印度、墨西哥及南非的合作伙伴进行的政策审查,加上对挪威和坦桑尼亚的简要总结,形成了报告的基础。国别分析(以及来自于被忽视的政策领域的其他政策示例)展示了所需的政策解决方案的多样性。

制订全面的政策以使男性参与其中

总体上,这一审查表明需要全面的社会性别平等政策。这些政策应该包括:

1.教育政策,包括幼儿教育。这些政策和教育应提供校园空间,使女孩不受性骚扰和性暴力侵害,男孩不受其他男孩的欺负和暴力侵害。还应对学校的教学大纲加以质询和检查,找出关于男孩和女孩的模式化观点。这些政策应该规定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期间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具体活动,以适当的方式让男人和男孩参与其中。例如,幼儿教育政策可以包括采取行动招募更多的男性从事儿童保育,从幼儿教育材料和玩具中删除关于社会性别模式化的内容,同时向父亲和母亲提供关于儿童培养方面的信息。教育政策还应该解决某些男孩群体可能面临的困难。

2.公共安全政策,涵盖军队和警察以及关押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使公共安全部门成为一支保护力量而不是一支压制力量;认真对待妇女对暴力行为的描述;实施各种政策以减少和惩罚由军队实施的性骚扰;使警察和士兵为性暴力和以社会性别为基础的暴力负责;训练警察和士兵保护妇女和女孩、男人和男孩的权利。这些政策还应包括对监禁中的男性(他们是全球狱中人口的主体)因其社会性别而引发的脆弱性与现实的分析。

3.人权政策。这些政策可保证妇女和男性,包括特定群体的弱势男性(例如非异性恋的男性、残疾男性以及边缘化种族群体中的男性)受到司法保护并获得平等地位。这意味着向特定的男性群体,特别是男性同性恋者和变性人提供司法保护,包括提供民事联盟以及所有相关的家庭法律与民事法律服务。它还意味着实施各种政策以结束那些犯下憎恨同性恋这一罪行的人的豁免权。

4.健康政策。这些政策根据不同社会性别特定的需求与现实,对妇女和男性实施充分的预防;充分关注与男子气概相关的社会规范是如何限制男性寻求健康与帮助的;就妇女和男性在其社会性别方面特有的需求,对提供者进行培训;在理解与男子气概相关的显著规范的情况下,提供初等、中等和高等护理。

5.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艾滋病患者及性与生殖健康和权利政策。这些政策将社会性别纳入项目的制订当中并反映出这样一种理解,即权力因素、耻辱与经济边缘化如何使妇女和男性变得易受艾滋病病毒侵害;以及与艾滋病病毒相关的耻辱是如何按社会性别特有的方式发生的,如何阻止男性和妇女接受检验、与伴侣沟通、寻求抗逆转录治疗并仍留在家庭和社区当中;性与生殖健康政策应促使男性参与支持其伴侣使用避孕药具,促进男性避孕方法的使用,提供全面的性与生殖健康服务,包括中止妊娠,以及满足其他生殖需求,包括不育治疗。

6.以社会性别为基础的暴力预防综合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以男人和男孩为目标的初级预

防;使男人和男孩参与为妇女和女孩建立无暴力公共空间的政策;与司法领域整合的针对男性犯罪者的各种项目;实施枪支管制;控制酒类销售;为暴力幸存者(不论是妇女还是男性)提供司法、财政和心理支持1。还应考虑采取将促进妇女的经济和社会赋权与努力使男性参与结束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相结合的政策。

7谋生与扶贫政策。这些政策认可男性和妇女的角色,认可各种家庭结构,包括迁居和单亲家庭中男性的需求与现实。妇女的经济赋权政策与项目是国际发展与社会性别领域中成功的案例之一,为妇女带来了多种利益,有证据表明妇女面对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时其易受攻击性有所降低。但是,如果男性不参与家庭层面的集体决策,不在家庭照料中发挥更大作用,如果某些男性群体的经济失权得不到承认,那么妇女的经济赋权是不充分的。如果不采用这种视角,那么各种政策最终可能会增加妇女在家庭中的负担,而不会给作为她们的伴侣和同为父母的男性提出许多要求。同样,工作场所也可以成为为了妇女和男性的利益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地方。

8.让男性作为父亲和照顾者参与进来,包括参与母婴健康政策的制订(包括产假政策)、父母教育课程与政策,以促进男性参与产前护理、产妇保健以及生产期间的护理。以男性在儿童生活中的角色为焦点的、受到公开支持的父亲培训课程以及信息宣传活动可以提供战略性的机遇,可以解决很多父亲提到的没有准备好或者不了解如何护理儿童的问题,并帮助男性看到从参与家庭生活中获得的收益。

推动政策进步的战略

国别案例研究(和其他示例)不仅肯定了有越来越多的将男性和男子气概包含在社会性别平等及社会政策当中的战略出现,而且确定了存在着一些悬而未决的挑战。实际上,几近所有国家的案例研究均记录到了“进两步,退一步”的情况。男性已经在社会性别平等工作中变得更加活跃,但社会的不平等、政治上的反对(有时来自于保守的政党)以及政府的不作为和无能已经延缓了变革,甚至逆转了一些积极的政策进步。人们确定的用于取得进步的战略包括:

与妇女运动合作对于与男性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在所有国别政策审查中得出的一项系统性的结论是,需要更加有效地与妇女运动进行接触。妇女权益组织与规模小但不断壮大的倡导社会性别平等的的男性团体之间的对话与协作,在每个国家都极为不同,在这一领域仍

需要更多的努力以促进共同的事业。

正如挪威的经验表明的那样,社会性别平等与将男性纳入其中的政策必须被作为一项公共益处,对所有人都好。改变政策以支持社会性别平等若想取得成功,部分在于问题的提出方式要使妇女和男性认为这种方式对所有人都合乎逻辑、具有强制性的并且有利。

特定的问题与事件创造了机遇,可以针对使男性参与社会性别平等来展开对话。在所研究的所有国家中,使男性参与结束针对妇女的暴力这项工作是“使男人和男孩支持社会性别平等”中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对艾滋病的关注、抗逆转录疗法以及男性包皮环切的出现,为让男性参与进来并解决他们与社会性别相关的薄弱环节创造了又一次机遇。

民间社会在确保政策实施方面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必须鼓励、推行和监督由民间社会有效地实施政策。期望政策本身可以取得大规模的社会变革是短视的。

使年轻人支持对新一代采取新态度是另一次进行政策变革的重要机遇。这些国家以及全球多数国家中的当前这代年轻人在其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是男孩和女孩以实际上相等的数量完成了初等教育,许多人见证了他们的母亲或其他妇女以前所未有的数量在家庭以外工作。为今天这一代年轻人赋权,使其成为政策辩论和社会性别平等行动主义的一部分,对于实现变革是关键的。

现在是时候了,应该在妇女权利活动分子、与男性(和男性领导人)合作的民间社会团体、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变性者以及其他社会公正运动之间结成联盟。所有这些运动都对结束社会性别不平等有着共同的意愿。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男性自身对改革的意愿,特别是充分利用他们通常报告的随着更多地参与到家庭照料和家庭关系中所获得的正面经验。现在是时候了,应该更加大胆,以更加系统的方式将这项工作推进到政策层面。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

政策能力与国家公共治理

第七卷第一期二○ 一○年一月Vol.7No.1Jan.,2010 公 共管理学报 收稿日期:2009-10-25作者简介:顾建光(1953-),男,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宏观经济政策、行政管理。 近年来,政策能力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们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政策能力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与国家能力和行政能力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对于政策能力究竟如何评价?还有就是构成政策能力需要怎样的支持系统问题。这些问题构成研究政策能力的关键课题。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一个概略的探索性的研讨。 1政策能力重要性的凸现成为时代主题 长期以来,无论从实践还是从理论层面,人们逐渐地达成了一种既定“共识”,这就是认为,通过市场途径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类不同问题———其中包括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如美国学者布坎南的所谓“公共选择理论”)。 尤其是近三十年以来,各国政府部门纷纷推行各种市场化和私有化(或者所谓“民营化”)的改革,比如公共服务市场化、放松各类规制、政府放权,以及削减各种政府责任的各种实践 [1]5-7 。内容广泛的 市场化改革实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于国家公共政策能力的关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约束政府的作用,以便让各类市场主体发挥其更大作用,当作压倒一切的改革目标 [1]8-16 。如果说缩减政 府干预能力的改革是正确的,那么,提升政策能力就不应再被放到特别优先的地位,甚至可能成为一个不值得予以认真探讨的问题。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提升政策干预能力这一点似乎并不符合现代国家的理念。 可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连续上演了多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大戏。比如,先是有英国、南美洲,然后有东南亚,再是有日本等国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尤其是自2008年以来的这一次所谓国际性的 “金融海啸”,都暴露出市场的失控和相关国家的治理能力不足所带来的严重问题[2]。 因此,近几年来,在现实层面上,我们又看到了一种对国家能力和政策能力重新予以重视和肯定的倾向。 从一开始就对国家重要性提出质疑的所谓“全球化进程”的倡导方向,在近些年来恰恰引发了几乎与所追求目标适得其反的效果。于是,这就促使人们要求形成更为强大的国家能力和政策能力,而非进一步去削弱这种能力。这也就意味着,要求有更加有力和更加有效的政策干预能力。事实上具有充分的依据可以说明这一点。最近二三十年来,各国都有不少实践案例表明,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增长方面,市场并不一定具有太大的优越性。一些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由此造成了在社会福利、退休金以及就业方面的严重问题。例如,雷曼兄弟的垮台让美国众多持有该公司债券的退休老人养老积蓄付诸东流,更在包括香港 政策能力与国家公共治理 顾建光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030) 摘要:最近二三十年以来,由于市场经济放任模式一再出现危机以及失灵现象,国家公共政策能力问题摆到了政府和学者们的面前。政策能力成为当前各国政府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学术研究的重点。然而,政策能力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国家能力、行政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它们之间既存在上下结构关系,又存在着相互的联动关系。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共同构成了所谓的公共治理能力。不同国家对政策能力自然具有各自的评价标准,更应具有形成这方面能力的支持系统。论文对以上这些复杂的关系做一尝试性的梳理。关键词:政策能力;国家公共治理;关联性;评价指标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62(2010)01-0008-05 8

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生理性别是人与生俱来的性特征,不因人的种族、民族、地域或国别而有所差别,而社会性别则是后天形成的,是社会变迁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不同社会文化传统,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性别关系。因此,社会性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具有历史阶段性、社会性和共塑性等特征。社会性别的历史阶段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对男女两性期待不同而导致的男女性别角色模式的不同;社会性是指不同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对社会性别的建构,即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社会性别制度;共塑性表明社会性别的形成不是某一特殊群体自发或有意识培养的,而是处于同一社会中的男女两性相互塑造的结果。 社会性别(Gender)是当代妇女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女权主义学术的中心内容,它区别于以人的生物特征为标志的“生理性别”,指的是以社会性的方式构建出来的社会身份和期待。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了人类社会中两性不平等的实质和根源,认为:男女两性各自承担的性别角色并非是由生理决定的,而主要是后天的、在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形成的;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评价(如男高女低、男优女劣)、关于性别的成见和对性别差异的社会认识等等,更主要的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又反过来通过宗教、教育、法律、社会机制等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巩固,在国家参与运作下被规范化、制度化、体制化、两极化(男女二元对立)、社会期待模式化。 社会性别是维持性别歧视的基本手段,应当而且也可以被改变甚至被清除。近年来中国学者在运用社会性别理论研究女性弱势地位的社会成因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研究发现,我国女性处于弱势社会地位的原因包括历史的惯性、封建思想观念的根深蒂固、家庭的差别对待、社会的偏见与歧视、特别是体制的障碍等等。有的学者指出,在当前的就业竞争中,女性的生育价值即人类自身生产价值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补偿是女性处于弱势地位的直接原因。认为“谈恋爱、生孩子会影响工作,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是一些用人单位对应聘女生说“不”的主要理由。除了传统的性别歧视外,从市场自利的角度来看,经济上雇佣成本过高是更深层的原因。

社会政策与法1

社会政策与法规 第一章: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特别、目标及体系 1、什么是社会政策?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的关系如何? 2、社会政策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社会需要?个人和社会整体有哪些基本的需要? 4、社会政策在满足社会需要方面能发挥哪些作用? 5、结合我国情况分析当代社会中有哪些社会问题?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发挥哪 些作用? 6、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7、社会政策有哪些基本功能? 8、简述社会政策体系中的基本内容? 9、分析当代国外社会政策的发展基本趋势? 10、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基本趋势? 第二章:社会政策的运行 1、社会政策的主题是什么?其不同特征是什么? 2、影响社会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社会政策制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社会政策实施的程序是什么?它与资源配置存在怎样的关系? 5、社会政策调整的原因和内容有哪些? 6、社会政策评估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7、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可承担哪些主要角色? 8、试比较政策倡导者、服务提供者和行政传递着角色的异同? 9、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发挥其角色的作用的基本方式与途径是什么? 10、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的基本方式与途径是什么应遵盾哪些基本原则? 第三章:我国社会救助政策法规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立的依据是什么? 2、申请和审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程序有哪些? 3、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和形式是什么? 4、申请和审批农村五保的程序有哪些? 5、城乡医疗救助的对象和形式是什么? 6、申请和审批城乡医疗救助程序有哪些? 7、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面积与保障形式是什么? 8、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住房的申请和审核程序有哪些? 9、法律援助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10、法律援助的申请与审查程序有哪些 11、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12、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3、灾害应急救助的内容与程序有哪些? 14、灾民生活救助的内容与程序有哪些? 15、灾后重建的内容与程序有哪些? 第四章:我国特定人群的政策法规 1、简述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2、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一般性方式方法和具体方式方法? 3、简述妇女权益保障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认识社会政策

第一章认识社会政策 一、政策的基本含义 1、定义: 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2、含义: 例子: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一系列政策 二、政策的基本特征 1、政策行动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 2、政策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3、政策行动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 4、政策行动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以《《郑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及其实施为例 三、公共政策 定义: 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或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和调节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是国家(政府)承担维持秩序和推进发展功能的主要工具。 公共政策的领域: 国防政策、外交政策、民族政策;金融政策、企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外贸政策、收入政策、产业结构政策、能源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农业政策;人口政策、婚姻家庭政策、社会救助、社会保险政策、教育政策、住房政策、户籍政策、出版政策、体育政策、文艺政策等等。。。。。。 公共政策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必要性: 1、为市场的有序运行提供必要的制度框架 2、作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依据 3、协调公共资源的使用 4、解决具有外部效应的物品提供中的问题 5、解决经济活动中的“自然垄断”问题 6、解决市场的不完全性问题 7、修正市场导致的两极化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政府的公共政策具有以下特点: 1、公共性 2、权威性 3、价值性 4、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四、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 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中的一个领域,是政府在某种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某种社会性的目标而采取的社会性行动的总和。在当代社会中,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在为老百姓提供社会保障和其他各种社会服务的社会事务方面承担责任的行动。 对定义的理解: 1、“社会”:取其狭义,即直接与社会中人们的具体生活有关,具有非经济性的特征;限于国内事务;具有社会性目标

公共政策学

1、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 2、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3、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是政策一般 4、公共政策研究的基础性方法是系统分析方法 5、个案研究的证据的来源的文献、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观察、物理人工制品 6、宋代苏轼在应考时所进的时务策是《教战守策》 7、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8、三论提供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最优化;三论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功能模拟方法 9、公共政策学这门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2)决策科学的形成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10、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11、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是《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12、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 13、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公共政策学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课题选择的新取向,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 14、学习公共政策学的必要性或基本意义 (1)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2)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提出政策建议 (3)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 15、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50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 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 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 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 (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 (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 (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 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考试大纲分析 00318《公共政策学》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一) 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 政策系统是三大子系统即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构成的巨系统,并与其客体系统和环境有着频繁的互动和能量交换。P182 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P183-P185 公共政策主体是相对于政策客体而言的,指的是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监控的行为者; 公共政策主体分为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两大类: a)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法定生产者,也就是那些获得宪法和法律授权,掌握公共权力,能够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从而主导政策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主要有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其他直接主体P183-P184 b)间接主体,三类:第一类是次国家政策行为者;第二类是跨国政策行为者;第三类是全球性政策行为者。P184 c)政策主体系统:三个子系统——政策制定系统、政策执行系统、间接主体系统P185 三个系统的功能p185 (1)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 ①确认政策问题;②确认政策目标;③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④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⑤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并正式发布政策。 (2)政策执行子系统的基本功能;

①为政策方案的实施做好准备;②有效实施政策方案;③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 (3)间接主体系统的基本功能: ①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②提出公共问题;③影响公共政策制定;④影响并改变政策环境;⑤填补政策主体所无法到达的空间。 ★政策网络(政策系统与环境的关系):P185-P188 所谓政策网络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系。P185 A)公共政策环境变的复杂和动荡的主要表现——不确定性、关联性、模糊性、动态性 B)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 ②交换资源的需要;③结盟的需要;④追逐权力的需要;⑤协调的需要;P186 C)作为客观存在的政策网络的主要特征有:P187 ①政策网络是现代民主社会里,由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异质的参与组成的; ②政策网络的多元主体之间在资源等方面相互依赖,在特定的政策领域进行合作,以协调利益,实现共赢。 ③政策网络的规模和边界并不是由正式的制度决定的,而是政策行为者对功能和结构认识的结果。 公共政策的客体与客体系统P188 公共政策客体的定义:是指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或者说政策主体就哪些问题、针对哪些人制定政策;包括“人”,“事”; 从事和人两个角度认识公共政策客体:

吴军等 场景理论与城市公共政策

吴军等场景理论与城市公共政策 场景理论与城市公共政策——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最 新动态吴军,[美]特里N.克拉克(Terry N.Clark)文章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1期。[摘要]全球化、个体化、中产阶层化以及文化消费的增长等势力对后工业化城市的转型与发展带来了影响,同时,也对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设施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影响下,如何塑造城市特征、如何实行城市增长与市民认同、如果保留城市传统与容纳多样性、如何建立较强情感纽带的社区共同体以及如何吸引高级人力资本等问题摆在了城市领导者面前。芝加哥学派提出的城市研究新范式,即“场景理论”,为解答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关键字] 场景理论公共政策 芝加哥学派城市一、城市公共政策面临的新挑战过去三四十年间,城市政策的最根本挑战已发生改变,而且这种改变几乎发生在全世界上所有城市。全球化(Globalization)、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中产阶层化(Gentrification)以及文化消费的增长(The rise of cultural consumption)等势力影响着后工业化(Post-industrialization)城市的转型与发展。全球化全球化作为一种力量对城市转型与发展已产生深远 影响。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化对城市影响的经济维度,比如金融、自由贸易以及服务外包等,然而,全球化所

带来的文化后果与社会心理等方面,学者论述的却较少,尤其把“城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分析。这就为以消费为中心的后工业城市发展与转型提出了新挑战。以芝加哥为例,新媒介激发了全球性的“相关群体”。从1980年起,芝加哥的电视、网络、移动客户端等覆盖面大幅度提高,从市政厅到偏僻乡村,从传统教堂到开放酒吧,居民和外来游客都可以同时收看到本地新闻和资讯。就如一名挪威游客曾说过:“芝加哥昨天发生的变化(华盛顿竞选市长成功),我们完全清楚,因为在挪威看到了电视网络转播。”借助于这些媒介,芝加哥市政和议会的形象在全球观众心目中开始塑造。用社会学术语“相关群体”(Reference Group)来解释这种现象再恰当不过。尽管他们不是芝加哥人,但是,借助媒介所塑造的芝加哥全球形象,对他们来芝加哥旅游、社交和参加会议等产生了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大。这就提醒城市领导者,公共政策的制定不仅对本地居民产生影响,而且还对“相关群体”发生作用。除此之外,比较性思维催生了城市发展的全球标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城市与城市、社区与社区的比较变成了可能,而且也会越来越普遍,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Terry Clark在他的新书《The Theory of Scenes》[①]给出了一个结论:比较性思维催生城市发展的全球标准。这种标准尤其是体现在城市街区设施和市民组织的建设上,比如城市博物馆、现代艺术馆、水族馆、交响乐厅、市民广

社会政策与法规

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 1、社会政策的定义: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2、社会政策的实质: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3、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社会保障政策、公共医疗卫生政策、公共住房政策、公共教育政策、劳动就业政策、社会福利服务政策、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越轨行为者的行为矫正、家庭政策、社区发展政策) 4、社会政策与社会保护的区别和关系 社会保护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分为与预防性(原则:基本权利保护、增能)和治疗性(原则:补偿、社会关照)两种。 关系:既相互关联,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社会保护概念被提出阶段,从实践上看,社会保护是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一小部分。目前,社会保护从内涵上看已经不再局限于对贫弱群体的保护,而是强调对所有社会成员的保护,并且不再是基本生活的保障和最基本权利的保护,而是要提高生活质量,并强调平等权、发展权等较高层次的决定。从外延上看,社会保护已从传统的社会保障领域扩展到医疗卫生、教育、就业、住房等各个方面。因此社会保护与社会政策在内涵和外延上越来越接近。 5、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的内容及其评价 首次以国家行政命令、社会政策、地方财力和征集税款的方式筹集资金、组织和提供不同类型的福利服务在满足贫困者的需要。对后来的社会福利发展影响最大。该法规定教区应负责供养区内得不到亲属供养的无依贫民。该法在实施救济的过程中建议应对不同类型的贫民采取不同的救济方法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体力健全的贫民需要送入劳动工场,对不能工作的贫民送入救济院或者施以院外救济,为失依儿童安排学徒训练机会。 这种做法意味着政府已经开始着手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福利服务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但当时这种救助的主要目的是社会控制多与改善穷人的生活状况。因此济贫法严格规定受惠人的资格,所提供的援助极为有限,并以短期性为主。同时受惠者还将以付出个人的尊严和自主权作代价,并且还会受到耻辱烙印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无论如何,此项济贫法奠定了300年来英国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的基础,并为其他国家所效仿。 6、《新济贫法》的规定及评价 1834年《新济贫法》所规定的设救济院进行收容的简单办法根本不能解决失业问题,私人慈善事业也力量微薄,无法应付成千累万事业家庭的需要。在此情形下,英国政府在德国之后也于1911年通过了“国民保险”法案,试图用社会保险的方法来解决失业问题等社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初期的这种改革为后来的《贝弗里奇报告》和福利国家铺平了道路。 7、《贝弗里奇报告》 五大毒害:匮乏、疾病、无知、肮脏和懒惰。 社会保障体系是否能成功的三个基本条件:第一,由政府建立一个家庭津贴系统,对第一个儿童以下的每名儿童,每周予以津贴;第二,引入一个综合的健康和康复服务,为全体人民提供免费的卫生和康复服务;第三,由政府承担起维持充分就业的责任,借兴办公共工程,维持人民的全面就业。 8、美国《社会保险法案》标志着美国的社会福利体制从过去以私人福利为主的模式向强调更多的政府开支的公共政策模式转变;从地方社会福利模式为主向联邦政府承担更多责任的模式转变。它标志着美国是以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方式形成了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责任意

2015年《社会保障政策与管理》考前复习及答案(答案在最后面)(2)学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 2、社会保障体系 3、养老保险基金 4、完全积累制 5、现收现付制 6、社会保险 7、民政福利 8、工伤保险 9、社会保障管理 10、自然灾害救助 11、定期救助 12、养老保险 13、失业保险 14、恩格尔系数 15、城市贫困救助 二、单选题 1、福利国家的核心内容() A、强调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性 B、消除贫困 C、保持社会稳定 D 、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是() A、自助者公助 B、权利和义务对等 C、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D、维护社会稳定 3、对社会保障制度演进起过重大影响作用的福利经济学家是() A、约?梅?凯恩斯 B、阿赛?庇古 C、哈耶克 D米儿顿?弗里德曼 4、人口老龄化是指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 A、7% B 、8%C 、10% D 、15% 5、住房公积金属于哪种社会保障基金() A、社会保险基金B社会福利基金C 、社会救济基金D、社会优抚 6、以下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中,适用于养老保险计划、住房公积金计划、教育投资机会的是() A、现收现付式 B、完全累计式C 、部分累积式D、收支平衡式 7、我国法律规定从事特殊重体力劳动行业或其他有害于身体健康工作的男性的退休年龄是多少岁() A、45 B、50 C 、55 D 、60 8、在下列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形式中,具有“保小不保大”的特点的是() A、福利型合作医疗保险 B 、风险型合作医疗保险 C、福利风险型合作医疗保险 D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9、最早实施失业保险的国家是() A、比利时 B、美国 C、挪威 D、法国 10、实行“无过失赔偿”和“无责任赔偿”制的社会保障类型是()

关于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的调查研究

关于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的调查研究 一、前言 马克思曾在《致路·库格曼》一文中作出过以下论断:“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变革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这一论断表明妇女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然而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并未得到重视,可以说,传统的男权社会并无所谓的“性别平等意识”。而在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大生产热潮时期,毛主席曾提出过“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标志着新中国女性地位较之建国前有了极大的提升,中国人的性别平等意识也由此觉醒。另一方面,近年提出的中国梦概念也与性别平等密不可分——从社会层面来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四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而“平等”虽仅作为一项列于其中,社会性别平等又只是“平等”分类中的一种,但是必须看到,社会性别能否平等,将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2014年9月,联合国妇女署发起了HeForShe,旨在号召男性支持性别平等,而这一运动在中国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支持。】本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性别平等意识的看法,并希望借此调查增强参与调查者的性别平等意识。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朋友圈中的大学生 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微信访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获得64份有效问卷,以下为基于问卷调查所得结果的数据分析: 1、约59%(38人)的受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性别平等意识并认为中国当前男女较为平等,约36%(23人)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性别不平等仍较为严重。余下3人表示不关心该问题。 2、约72%(46人)对性别平等意识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余下受访者对此的了解并不全面。调查问题分析 受访大学生基本认同性别平等价值取向,并对相关政策、社会现实问题有着一定的了解。但不可忽视的是仍有部分大学生有或曾有性别歧视倾向,其中男生居多。 1、自身性别、出身地区对大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有较大影响: 在本次调查中,几乎所有受访女生都对性别平等意识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而相当一部分男生的性别平等意识则有所缺失。这与其自身经历有关。女生在成长过程中更有可能面对性别歧视,因此也更关注性别平等问题。大部分男生受益于传统性别角色分工,对性别平等问题并不敏感,但所有受访男生均表示他们乐于为促进性别平等作出贡献。 与此同时,大部分来自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受访大学生对性别平等问题更为敏感,但并未详细了解过性别平等意识。而与之相对的,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受访大学生对性别平等问题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但对性别平等意识的了解更为全面。这可能与了解渠道以及当地普遍观念

社会政策概论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政策和公共政策 一、政策 (一)政策的基本特征 1、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 2、政策具有明确目的性和方向性 3、政策具有明确的行动内容 4、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二)政策概念的定义 1、多元视角 孙光之《政策科学》:“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了实现一定的总目标而确定的行动准则,它表现为对人们的利益进行分配和调节的政治措施和复杂过程。” 林金德之《政策研究方法论》:“政策是管理部门为了使社会或社会的一个区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提出的法令、措施、条例、计划、方案、规则或项目。” 张金马之《政策科学导论》中认为:“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关团体和个人行为的准则或指南。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 陈振明之《政策科学》:“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策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策、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辞海》:“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准则。” 2、定义 “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理解: (1)政策的主体可以是社会中的各种组织,但政府和政党的政策体系在社会中的影响最大。 (2)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以及围绕组织的目标而有序地处理各项日常事务。 (3)政策包含了规则体系和各种具体的行动。 (三)政策与制度的关系 1、什么是制度 制度指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并能够体现在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关系模式之中的有关规则的复合体。 由有关的规则集合构成的制度可以分为两类,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前者指由比较明确地表达出来的一系列规则构成的,而且有相应的奖惩措施来保障其更有可能得到遵守的制度。后者往往是由没有那么明确地表达出来的规则构成的。 2、制度与政策的关系 相通之处: (1)都包含有规则的要素。 (2)绝大部分政策都是在既定的制度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的。 (3)政策行动可以建立一套新的制度或改变现有制度。 不同之处: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十二章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 一、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的含义与内容 (1)社会保障的含义与特征 ①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立法,对因社会和自然原因造成生活来源中断、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从而保障其基本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活动和制度。 ②社会保障的基本意涵是: a.社会保障是对基本生活困难群体的福利援助; b.社会保障具有社会性; c.政府是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 ③社会保障的特征: a.针对基本民生; b.由政府组织实施; c.福利性; d.社会性; e.政治性。 (2)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服务三部分组成。 ①社会救助 a.社会救助是当因个人、社会或自然原因,某些人的基本生活遇到个人难以克服的困难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时,由政府和社会对这些特殊群体予以援助,向他们提供现金或物质帮助的活动和制度。 b.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基本生活受到威胁的特别困难的群体。社会救助是对其基本(或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也是政府对人们生存权的保障。 c.社会保障首先是从社会救助领域开始的,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②社会保险 a.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为主要对象,针对其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等生活方面的风险,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动用自己和社会的力量,聚集一定的经济资源,并运用社会互助机制去应对风险,进而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 b.社会保险的特点:预防性;强制性;社会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 ③社会福利服务 a.社会福利服务是由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向失依儿童、残疾人、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服务。 b.社会福利服务对象属于社会中的特殊困难群体和脆弱群体。 c.这种社会福利服务是一种服务保障。 (3)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是既互相交叉,又有不同的两个概念和范畴。 ①联系:社会福利可以看作是社会保障的发展。 ②区别:a.社会保障一般指的是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群体实施的社会援助,它的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都是有限的。社会福利是由国家立法对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生活水平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制度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b.狭义的社会福利是针对少数特殊困难群体的福利或保障。广义的社会福利指针对所有

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

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引言 (4) 一.社会政策下妇女发展指标 (9) 1.1妇女发展指标的推动作用 (9) 1.2社会主义下男女平等的观念的发展 (11) 1.3女性平等思想的前提 (11) 二.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的研究 (12) 2.1中国养老金制度的分析 (12) 2.2男女平等观念转变的分析 (13) 2.3国内外女性平等的对比分析 (13) 2.3.1中外参政的比较分析 (13) 2.3.2女性组织发展的现状 (14) 2.3.3政府思想和执行力的提高 (14) 三.我国女性的工作思考和实践 (14) 3.1社会性别的调研分析 (14) 3.2新时期下妇女发展的进步作用 (14) 3.3社会性别意识的重要性的判断分析 (15) 四. 对于社会性别的分析———以上海大学性别话语分析为例 (15) 4.1调查领悟分析社会性别概念 (15) 4.2对上海大学性别的调查 (16) 4.3调研结果 (17) 4.3.1学习成绩归因方面 (17) 4.3.2性别社会角色期望方面 (17) 4.4分析及思考 (17) 4.5启发和建议 (18) 4.5.1课堂上应多关注女生 (18)

4.5.2课外活动应多组织一些竞争性的游戏或比赛让女生参与 (18) 4.5.3培养女生的受挫能力 (18) 4.6研究存在的不足 (19)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2) 附录 (23) 摘要: 近十年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推动之下,对于女性地位的变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女性自身发展和社会地位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着眼于女性命运的变迁、

互联网治理的现状、问题和公共政策研究

互联网治理的现状、问题和公共政策研究 李红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广泛渗透,互联网正在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其影响日甚一日,由此引发的互联网治理问题也正在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互联网治理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无论对政府部门还是研究界都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互联网国际治理状况】 互联网的国际化特征,决定了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单独对互联网进行有效治理,而必须建立国际合作和协调机制,正是这种相互依赖使得互联网的国际治理成为全球社会共同关注的一项议题。2003年12月,联合国在日内瓦发起召开了信息社会世界首脑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会议通过的《行动计划》认为,互联网是信息社会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但世界各国对互联网管理、政策制定体制和机制却未形成共识。为此,会议授权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设立互联网治理工作组,就会议提出的与互联网治理有关的问题开展研究。2005年7月,工作组发表了工作报告。报告给出了一个有关互联网治理的“工作定义”,即“互联网治理是政府、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根据各自的作用制定和实施旨在规范互联网发展和使用的共同原则、准则、规则、决策程序和方案”。报告的重点关注互联网国际治理所面对的公共政策问题,概括为四个方面: ——与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互联网重要资源管理有关的问题,包括域名系统和互联网协议地址(IP地址)管理,根服务器系统管理、技术标准、互传和互联、电信基础设施和语言多样性等问题。 ——与互联网使用有关的问题,包括垃圾邮件、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 ——与互联网有关但影响范围远远超过互联网并由现有组织负责处理的问题,如知识产权和电子商务等。 ——与互联网发展相关的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问题[1]。 在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中,争议最大的是互联网重要资源的管理问题以及互联费用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互联网地址和域名的分配,特别是全球互联网域名解析的顶级服务器的修改和维护一直由互联网名称与地址管理公司(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 ICANN)负责,该机构作为一个非营利性机构由美国政府授权,在美国注册,其他国家无问责权。由于ICANN仅仅受美国政府的控制,这使其他国家认为,其互联网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甚至会对其国家主权构成威胁。因此,互联网重要资源的国际共管成为国际治理的一个核心问题。由于各国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存在很大差异,短时期内难以达成共识。互联资费问题主要与现行的不平等的互联结算机制有关。在现行结算体制下,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要承担国际线路的全部费用(尽管中国与美国之间在流入和流出量上已基本平衡),这实际上等于发展中国家在为发达国家的互联网进行补贴,这种补贴显然与国际社会提倡的平等观念背道而驰。这个问题也十分棘手,正像互联网治理工作组报告所指出的,主要

从社会性别视角浅析中国妇女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1812545.html, 从社会性别视角浅析中国妇女史 作者:郭丹 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35期 摘要中国女性社会地位一直偏低,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从人身到思想,一直被禁锢、被边缘化。近代以来,女性逐步摆脱男性附庸的角色,社会地位得到承认。结合社会性别,讨论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现状及存在问题,理解到要实现“性别和谐”需男女两性共同努力。 关键词妇女史社会性别女性地位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Chinese Women's History from Gender Perspective ——Changes in the Status of Women GUO Dan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29) Abstract In China, women have been in low social status, from primitive society to a feudal society, from the personal to the ideology, has been detained, being marginalized. In modern times, women gradually get rid of the role of male appendage, social status to be recognized. Combination of gender, to discuss changes in social status of women, status and problems,understand that to achieve "gender harmony" need both sexes together. Key words women's history; social gender; women's status 1 妇女史的发展过程 随着女性主义研究理论的蓬勃发展,以女性主义为视角的历史研究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妇女史的研究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西方,当时属于传统的妇女添加史,目标为发现妇女的未知史填补已有历史,重点为找寻遗落的女性精英人物,属于传统政治史,其研究未跳出精英政治史的窠臼。80年代以后引进社会史的方法研究女性,特别是下层妇女的人口流动、教 育、家庭等问题。随着“社会性别”概念的出现及在史学界的普及,社会性别视角成为妇女史研究的新趋势。注重社会性别的历史研究即社会性别史。在进行性别史研究时应将妇女作为关注重点,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妇女、看性别在历史中的活动和关系,这就是妇女史、社会性别史。 2 社会性别的概念界定

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

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 一、社会政策的定义 社会政策公共政策的一个领域。 (一)社会政策的定义 5 1、从概念上看,社会政策中的“社会”一词是取其狭义的用法 2、从政府公共政策实践的角度看,社会政策是政府向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服务和实施社会管理的政策体系。 3、从运行原则上看,社会政策属于福利性原则的领域。 社会政策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杨伟民《社会政策导论》:“一定范围内的公共权威机构制定的使个人或家庭可以在市场之外以非等价交换的社会供给方式得到可以直接支配或使用的资源,以满足社会性地认识到的个人需求,增进公民的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的政策。” (二)社会政策的实质 实质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政府“干预”社会福利事务——残余式社会福利 政府“包揽”社会福利事务——制度式社会福利 二、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 1、社会保障政策 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 3、公共住房政策 4、公共教育政策 5、劳动就业政策 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直接面向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中的具有特殊需求的个人或群体而提供的福利性服务。) 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 8、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越轨的行为矫治) 三、社会政策与其他类似概念的关系 (一)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的概念的含义 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制度和过程。 2、关系 联系 区别:表达问题的角度不同;各国的外延不同。 (二)社会政策与社会保护 1、社会保护的基本含义 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类型 预防性——原则:基本权利保护;增能 治疗性——原则:补偿;社会关照 2、关系 (三)社会政策与社会行政 1、社会行政的基本含义

浅谈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浅谈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2014年春农村经济管理专科邹燕 一、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产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政策理论界引发了以“发展型社会政策”为代表的革命。伴随着传统社会政策的演进,以及全球化、社会结构的变迁,还有相关一些理论的出现,发展型社会政策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一)产生背景 1、社会政策的演进 对传统社会政策的界定主要是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行政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政策、行动准则和规定的总称。其核心是解决市场经济下公民的社会风险,在公正、人权的基本价值下强调政府的干预。传统的社会政策也主要作为经济政策的附庸而存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方保障。传统社会政策的代表模型是威林斯基和莱博尔(1965)首先将社会政策分为补缺——制度模型,将社会政策分为两类,第一类被称为“补缺型”社会政策,由一系列有限的、简单的社会政策构成,把社会政策当成一种应急的、不定期的措施,一旦社会出现什么问题就予以制定和实施,以缓解相应的社会问题;第二种类型被称为“制度型”社会政策,由一些在社会中处于第一线的社会政策组成,其特征是促进普遍覆盖,为民众提供广泛的社会服务。蒂特姆斯(1974)提出了社会政策的第三种模型“工作成就——绩效型”,将社会政策与经济联系起来,在优异、工作绩效和生产率的基础上提供福利服务。此后,1990年,艾斯平.安德森提出了“三个世界模型”,构建了福利资本主义国家的三种福利政策体制。1990年以来,出现一些新型社会政策模式,包括詹姆斯.梅志里的发展型社会政策、吉登斯的社会投资型国家等。 2、全球化和社会结构等现实背景 全球化带来了众多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也加剧了福利国家面临的社会风险和挑战。这些要素主要包括了:产品和服务、劳动力、资本。1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具体表现出来就是价格的竞争,为取得竞争优势,各竞争主体、国家会从成本考虑进行福利体系的再设计,进而降低劳动力成本,获取价格竞争优势。劳动力的流动直接对福利国家的国内福利体系提出了挑战,住房、医疗、失业救济等政策的设计影响着一国能否获得优质的劳动力资源。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加速,以及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强调现收现付的国家财政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家庭结构的变迁使得家庭的一些养老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