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中考语文 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 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这个世界需要你

①千年前,你曾奋笔疾书,犯颜直谏;你曾啸聚竹林,诗酒弹唱;你曾周游列国,风尘仆仆;你也曾对月题诗,笔力峥嵘。而如今,我在茫茫人海中踮足眺望,却望不到你峨冠博带的身影,为什么看不到一个正心诚意、上下求索的读书人?这个世界需要真正的读书人!

②这世界需要为真理而读书的人:为真理而读书,就会勇敢无畏、坚韧执着。像那被烈火焚身的“异教徒”布鲁诺,宁可以身殉道也绝不放弃“日心说”,像那率领船队穿越好望角的麦哲伦,用生命为人类走出一条新路;像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亚里士多德,面对柏拉图这样的巨擘也敢于说“不”而放弃了对真理追求的读书,就免不了被凡尘中的物欲干扰、诱惑,丧失做人的底线,陷在“名利”的染缸里不能自拔,失去了铮铮傲骨,迷失了人生方向,活得自私又狭隘,粗俗又劣质。

③这世界需要为梦想而读书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啊!可是现如今大批的人为金钱、为名利而忙碌在书山文海中,没有梦想的读书人,是多么悲哀啊!“伪读书人”看到大学生就业难,研究生工资低,就匆忙地移开脚步,不肯为知识造一个梦想的外壳,他们也终究会被梦想抛弃。“大衣哥”朱之文,用浑厚的男中音,从破败的小屋,一路唱到“星光大道”的周冠军。他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凝神静思读乐谱的那一刻,谁能说他不是一个有梦想的读书人呢?梦想似飞鸟,读书恰似为梦想插上了闪光的翅膀,让梦想载着丰硕的知识在浩瀚的苍穹中自由翱翔。

④这世界需要为修养而读书的人。“内圣外王”是读书的境界,或许一般人难以企及,但是加强自身的修养,让生命焕发出应有的光彩却是大多数人可以做到的。商鞅市门立木的诚信可以从书中读到;钱伟长的赤子之心可以从书中读到;郭明义当代雷锋的精神,更能够从书中读到。不仅如此,太史公毁身扬志、挥笔疾书的身影,史铁生生死煎熬、大笔如椽的身姿更能让我们在品读唏嘘中了悟生命的坚韧。温家宝说:“读书可以改变人。”我想,他强调的就是修身吧。

⑤熙熙攘攘的世界,多需要一些真正的读书人啊!如余秋雨一般用千百年的梦想踏出一条文化苦旅,如李敖一般用犀利的笔调勾勒出一副铮铮傲骨,如刘墉、毕淑敏一样,将生命打磨得玉润珠圆。

⑥这个世界需要你,真正的读书人!

(选文有改动)(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简要分析选文②段的论证思路。

(3)选文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名言中最适合充当选文④段论据的一项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B.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C.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雨果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结合选文谈谈,要想成为真正的读书人,你现在该如何努力。

【答案】(1)这个世界需要真正的读书人!

(2)首先,提出观点“这世界需要为真理而读书的人”,接着,列举了布鲁诺、麦哲伦、亚里士多德为真理读书而勇敢无畏、坚韧执着的事例,证明了这一观点,最后,从反面论述了放弃对真理的追求而读书的危害。

(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了梦想对读书的重要意义,证明了分论点“这世界需要为梦想而读书的人”,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4)C

(5)作为中学生,我现在应该怀揣梦想,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勤奋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争取早日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让人生更有价值。【解析】【分析】(1)逐段分析所写的内容,第①段用一个排比句写历史上到处是你的身影,接着写现如今却不见你的身影,从而引出:这个世界需要真正的读书人。第②段论证这世界需要为真理而读书的人;第③段论证这世界需要为真理而读书的人;第④段论述这世界需要为修养而读书的人;第五段强调熙熙攘攘的世界,多需要一些真正的读书人啊!最后一段再次强调:这个世界需要你,真正的读书人!故这篇议论文的论点是:这个世界需要真正的读书人!

(2)结合本段内容分析,看本段先写什么,后些什么,最后写什么。本段首先提出本段的观点“这世界需要为真理而读书的人”,之后就进行论证,论证时首先列举列举了布鲁诺、麦哲伦、亚里士多德为真理读书而勇敢无畏、坚韧执着的事例从正面证明观点,然后从反面论述了放弃对真理的追求而读书的危害。

(3)结合句意分析,这句话把梦想比作飞鸟,把读书比作为梦想插上了闪光的翅膀,因此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其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论述了梦想对读书的重要意义,证明了分论点“这世界需要为梦想而读书的人”,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注意比喻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4)因为第④段的论点是:这世界需要为修养而读书的人。也就是说本段是从修养方面论述读书的重要性的,而ABD都是说明书的实用性,只要C说明书对灵魂方面的作用。故选C。

(5)此文中三个方面论述读书的,分别是为真理、为梦想、为修养,答题时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当然还要联系到自己。

故答案为:⑴这个世界需要真正的读书人!

⑵首先,提出观点“这世界需要为真理而读书的人”,接着,列举了布鲁诺、麦哲伦、亚里士多德为真理读书而勇敢无畏、坚韧执着的事例,证明了这一观点,最后,从反面论述了放弃对真理的追求而读书的危害。

⑶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了梦想对读书的重要意义,证明了分论点“这世界需要为梦想而读书的人”,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⑷ C;

⑸作为中学生,我现在应该怀揣梦想,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勤奋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争取早日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让人生更有价值。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或文尾。答题时,要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⑵本题考查把握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能力。答题技巧:①要明确论点;②要答出论据或论证方法及其作用;③要使用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来组织答题的语言。

⑶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以及作用。初中阶段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做题时要深入分析文章具体内容,首先辨别出论证方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明确论证了什么观点。

⑷本题考查给议论文补充道理论据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论点,然后再分析题目中所给的名言警句的具体内容,判断其是否能证明论点,如果能证明论点,就能充当这一论点的道理论据,反之则不能。

⑸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答此类题型,要注意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自立

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人也是如此,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们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们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的将来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

(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二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

“富二代”指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他们靠继承家产来拥有丰厚的财富。“富二代”在《鲁豫有约》栏目播出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词,但随着一部分“富二代”的负面新闻事件的曝光,“富二代”几乎成了堕落、炫富的负面词汇。

结合本文思考,你认为当今的“富二代”们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健康地成长成才?

【答案】(1)人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2)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了爱迪生自立自强的事例,论证了“要想成才,先得自立”的观点(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的重要性),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3)开篇借俗语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人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立的重要性,并向青年一代发出号召。

(4)要有吃苦的精神,要自立、自强,要摆脱父辈的庇护;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感恩社会、报效国家;要学好文化知识,练好创业本领,科学地、发展地继承家业、创新家业等。

【解析】【分析】(1)这篇文章的题目“自立”点明了文章的论题,那么对于这个论题的观点和看法即中心论点,第①段“同样,人也是如此,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这句话明确表达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因此,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人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2)结合这段话的内容分析,这段话首先提出“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的观点,然后举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有力地证明了这个观点。最后总结了自立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3)分析论述思路要看文中的标志性语句,同时还要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性语句,如本题中的“同样,人也是如此”就是关键的提示。答题时先把文章整体感知一遍,然后分成几个部分,即第一自然段为提出论点部分,第二至四段为论证部分,最后一段是总结归纳。符合议论文是基本的论证结构。然后把各部分的内容加以概括即可。

(4)能结合文章“人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的观点并结合社会现实表达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富二代”的父辈们已经为他们创造了很好的物质条件,他们有条件享受父辈的成果,但是如果不摆脱父辈的庇护,那么结果就守不住父辈创造的家业,更不能提发展和壮大父辈的创下的家业。因此他们首先也和普通孩子一样,①要有吃苦的精神,要自立、自强;②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感恩社会、报效国家;③要学好文化知识,练好创业本领。这样才能更好地成长,才能肩负着继承、发展壮大父辈基业的责任。

故答案为:⑴人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了爱迪生自立自强的事例,论证了“要想成才,先得自立”的观点(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的重要性),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⑶开篇借俗语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人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立的重要性,并向青年一代发出号召。

⑷要有吃苦的精神,要自立、自强,要摆脱父辈的庇护;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懂得感恩社会、报效国家;要学好文化知识,练好创业本领,科学地、发展地继承家业、创新家业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论点应满足三点:①作者的观点;②明确的判断;③完整的句子。议论文的论点位置有三处:题目、开头、结尾,论点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有标志性词语,如:“可见”“所以”“总之”“我觉得”“我认为”等。有些还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去概括。

⑵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有: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了论点。

⑶此题考查分析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能力。一般议论文的结构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类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⑷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联系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看法,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3.议论性文体阅读

学生的精神

叶圣陶

①现在中国许多学生及一般教员,有一个很大的通病,就是容易“自满”。不论研究何种学科,只有相当的了解,即洋洋自得、心满意足。中国“四书”上有两句话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真是千古不灭的格言,并且是两句不能分开的话。因为要“学而不厌”,才能够做到“诲人不倦”。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了教员,还是要继续的“学而不厌”。这可说是我现在要讲的“学生精神”的先决问题。

②现在开始来讲《学生的精神》了。学生精神大约分为三点。

③学生求学须具有科学的精神。我们不论研究什么学科,总要看一个明白,想一个透彻,多发些疑问,切不可武断盲从。例如别人要我们信仰国家主义,我们必须明了国家主义的内容是否合于现代社会,才定信仰不信仰的方针。其他,社会主义亦然,无政府主义亦然……尤其我们研究科学之时,碰到一个问题来了,“知之则知之,不知则不知” 。因为我们自己知道自己不知的地方,那还有能够知道的一日;倘若不知的而认以为知,那么,不知道的终究没有知道的日子了。这可说是自己斩断自己求学的机能。所以我们学生求学,第一步就要有科学的精神。

④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我们在任何环境里面做事,不可过于急进。譬如园丁栽花木,倘只执一镰斧,乱砍荆棘,我相信花木亦必随之而受伤。务须从旁着想,怎样才能使荆棘去掉,那么,非用委婉的功夫不可。改造社会也是一样。尤其是我们学生,因为是领导民众的中坚分子,倘用乱刀斩麻的手段,必引起一般民众起畏惧之心,怎样还讲得社会改造?所以我们要社会改造,也需要用委婉的精神,走到民众前头,慢慢地领他们向前

走,并且还要告示他们向前走的方法。如此才有社会改造的希望。不然,任你如何轰轰烈烈倡社会改造,社会还是不能改造的。

⑤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们处在任何环境里面,必抱有坚强人格,不可自由摇动,尤其到了利害生死关头之时,必富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这才算得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真正的国民。现在中国学生在普通情形的时候,各人的性格,好像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到危急存亡利害相冲的关头,就看得清清楚楚。各人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中国民众的不能团结,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所以我们处在任何的环境里面,坚强不摇的人格及不屈不挠的精神,决不能少的,尤其在我们学生时代。

⑥学生的精神,大概分为上列三点。我觉得在今日的学生及教员,是必须具备的。

(选自《叶圣陶集》)(1)文章是围绕什么观点展开论述的?

(2)请说出选文第①段句子中划线词语“这”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这可说是我现在要讲的“学生精神”的先决问题。

(3)下面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做合适?为什么?

明朝的方孝孺先生,当燕王棣篡位之时,使他草“即位诏”,他大书“燕王篡位”四字,因此被夷十族。当燕王篡位之时,势力胜过现在的任何军阀,但不能压迫方先生一笔锥。(4)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1)今日的学生及一般教员,要有学生的精神。

(2)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了教员,还是要继续的“学而不厌”。(意思对即可。

(3)放在第⑤段最合适。因为方孝孺的事例体现了读书人具有的坚强的人格,这和第⑤段的论点“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相符。

(4)首先,由中国学生及一般教员容易自满的通病,引出论题——学生的精神;接着,运用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述学生必须具有三种精神;最后,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论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点。文章的标题是一个短语,不可能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但它却表明了全文论述的话题。文章是从中国许多学生及一般教员,有很容易自满的通病开始谈起的,综合整个文章特别是结尾“学生的精神,大概分为上列三点。我觉得在今日的学生及教员,是必须具备的”考虑,在“学生的精神”前加上主语“学生及一般教员”,即是选文的论点。

(2)本题考查词语的指代意义。“这”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仔细阅读“这”前面的文字,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

(3)本题考查论据的分析与运用。先确定材料中事实论据表明的观点,这则有关方孝孺的材料体现了读书人具有坚强的人格。然后对比,阅读原文每个段落,找到文中不同段落的分论点,总结所给的基本内容,确定材料可以作为哪一个段落的论据。本文中只有第⑤段的论点与材料表明的观点有关。最后,验证,将所给材料代入确定的段落,验证与该段观点是否相符。

(4)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文章开端由“通病”引出论题,然后围绕观点论述了“学

生求学须具有科学的精神”“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最后,重申了论点。作答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运用“先”“再”“接着”等表示起承转合的词语组织语言。

故答案为:⑴今日的学生及一般教员,要有学生的精神;

⑵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了教员,还是要继续的“学而不厌”。(意思对即可);

⑶放在第⑤段最合适。因为方孝孺的事例体现了读书人具有的坚强的人格,这和第⑤段的论点“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相符;

⑷首先,由中国学生及一般教员容易自满的通病,引出论题——学生的精神;接着,运用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述学生必须具有三种精神;最后,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论点。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论点的位置一般在文章的题目、开头段、结尾段、中间,如果原文中没有明显的语句,则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⑵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

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⑶本题考查判断论据和补充论据,答题时应注意,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观点,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补充倒立论据时,要引用权威性的名言警句,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⑷本题主要考查了论证思路的问题,本段首先突出分论点,然后引用名言,举出事例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全段。据此解答即可。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以“拙诚”赢“百巧”

郝启荣

①“宁为世人笑其拙,勿为君子病其巧。”现实生活中,一个质朴拙诚的人,因待人接物老实可靠,往往容易获取信任;经常自作聪明的人,机关算尽、处处讨巧,却令人感觉圆俗奸滑,不能不防。

②为人,贵在朴讷诚笃。《韩非子》记载,魏文侯与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临出发前刮起大风,遭随从劝阻。文侯说:“不可。以疾风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于是他亲自驾车前去,告知守山之人作罢。守诚,是做人之根本,做事的前提。翻阅史书,晏子为何能被齐景公委以重任?周勃何以被汉高祖托付大事?一个“诚”字,正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对个人来说,诚信重千钧,因拙诚赢得的公信力与感召力,不仅能感染人、打动人,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③与拙诚对应的是“百巧”。这种行为,看似精明、实则愚笨,时常聪明反被聪明误。三国时,李康在《运命论》中专为巧伪的滑头画过群像:“俯仰尊贵之颜,逶迤势利之间;意无是非,赞之如流;言无可否,应之如响。”投机取巧之人,多善于利用花言巧语来苦心钻营,处心积虑谋求私利。《郁离子》记载,越国商人虞孚在吴国卖漆,本来可以稳获厚

利,但他偷偷掺假导致漆料变质,结果弄巧成拙、信誉扫地,最终沦为乞丐。可见,“取巧”实则“巧取”,尽管占了一时的便宜,但失去的却是众人的信任。

④现实中,坚守拙诚,殊为不易。在我们身边,有些人虽然在道理上很清楚,但行动上还是喜巧厌拙、外诚内滑。有的当“两面人”,把忠诚喊得山响,表态时信誓旦旦,暗地里却腐化堕落,直至身陷囹圄;有的在工作中媚上欺下、虚多实少、阳奉阴违,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玩数字游戏……“兵法”太多、“机谋”太深、过度“包装”,其本质上是诚信不足,缺乏实干与担当精神。其结果,也只能是自欺欺人、适得其反。

⑤没有诚信,人生的高楼便会地基不稳,事业的巅峰也只能昙花一现。做人如此,为官从政更是如此。讲诚信,向来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纯洁,不能欺骗自己,不能欺骗人民,也不能欺骗古人。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点。”杨善洲恪守“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诺言,退休第三天就走进大山,绿了荒岭,也造就了一片精神绿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道至简,与其热衷搞花活、玩心计,不如静心干事,以徙木立信的拙诚、愚公移山的韧劲克服困难、创造奇迹。

⑥周恩来同志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自觉做老实人而不是“老练人”,讲求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个人才能把做事的原则内化为做人的准则,成就真正的自己。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12日)(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阅读第⑤段,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当代的事实论据。(不超过35个字)

【答案】(1)自觉做老实人而不是“老练人”,把做事的原则内化为做人的准则,成就真正的自己。(或“以‘拙诚’赢‘百巧’”)(意近即可得分)

(2)通过引用和对比,引出议论的话题——拙诚;充当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3)举例论证;通过魏文侯守信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为人,贵在朴讷诚笃(守诚,是做人之根本,做事的前提)”的观点,从而证明中心论点,富有说服力。(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

(4)示例:黄大发动员村民修渠,“修不通,我拿命来换”,绝壁中凿通一道“天渠”。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论点的提出有以下几种方式:标题表明论点,开篇提出论点,结尾归纳论点。从本文来看,作者在文中一直围绕着标题“以‘拙诚’赢‘百巧’”展开论述,结尾以“自觉做老实人而不是‘老练人’,把做事的原则内化为做人的准则,成就真正的自己”扣题作结。

(2)此题考查理解议论文引论作用的能力。议论文的引论或援引故事、或叙述现象、或引用名言、或列举数字,无论哪一种方式,一般是引出话题(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充当论据支撑中心论点。

(3)此题考查考生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的时候,我们可以依据模式“论证方法+通用作用+语境作用”去组织答案。

(4)此题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积累能力。难度较大。解答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理解第

⑤段所阐述的观点,然后选择事例,不过要注意是“当代”的。概括的时候,要符合“对象+事件”的模式要求。

故答案为:⑴自觉做老实人而不是“老练人”,把做事的原则内化为做人的准则,成就真正的自己。(或“以‘拙诚’赢‘百巧’”)(意近即可得分);

⑵通过引用和对比,引出议论的话题——拙诚;充当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⑶举例论证;通过魏文侯守信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为人,贵在朴讷诚笃(守诚,是做人之根本,做事的前提)”的观点,从而证明中心论点,富有说服力。(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

⑷示例:黄大发动员村民修渠,“修不通,我拿命来换”,绝壁中凿通一道“天渠”。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通读本文,结合文章标题、首尾和文章内容;

⑵本题考查的是语段的作用,首先要明确这段论证了什么内容,然后结合全文的行文思路进行分析,可以从结构严谨的角度解答;

⑶解答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题目,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还有比喻证论、道理证论、对比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

⑷本题考查判断论据和补充论据,答题时应注意,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观点,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补充倒立论据时,要引用权威性的名言警句,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5.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

孤独与幸福

①英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社交生活的坏处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②世间怕有无数称己为幸福的人,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孤独的人。“幸福”的人往往开朗、健谈、善于社交;孤独,似乎注定只是一个与阴暗、不幸甚至畸形的人生态度所相伴的名词。事实上,真正的孤独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的觉醒,是布鲁诺被烧死前大声疾呼“未来的人们会了解我”的信念,是无法选择“出世” 的苏轼的清高。

③孤独即意味着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

④孤独就是走出无止境的无聊社交、闲扯、平庸的一种生活态度,它卸除了表面的浮华,追求内心的旷达与淡泊。当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鱼边婉言拒绝出任楚相时,我们体会到的是孤独。世事纷乱,天下名士皆各投其主,各尽其才,惟独庄子安然身外。这种孤独,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常人的豁达与淡然。但庄子又是幸福的,他的一次平静的拒绝,带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孤独,换来的却是一座矗立在无数文人志士心目中的高标。

⑤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⑥物质的充裕,人心的浮躁,更多的人越来越急功近利,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势利化,幸福感距离我们越来越远。“ 。”古人这睿智的语言体现的就是自我反省。孤独的时候,人才有时间和空间去进行人生的思考,追寻自己活着的价值。才会远离喧嚣、芜杂,看到自己内心,保持一份坦然与淡定,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⑦孤独要求我们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它是享受到幸福的方法。

⑧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开拓一份属于自己的孤独的小天地。做许多你想做的事情,展开你曾被限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再为庸人俗事所扰。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在诗集《灾难的岁月》中抒写“夜坐听风,夜眠听雨” 的孤独而寂寞,这种孤独是一种幸福的状态,让他悟到“月如何缺,天如何老”。远离现实,你的处境是孤独的,然而你的内心却是宁静而充实的,你的心不再因孤独而哭泣,反而因孤独而折射出幸福的光芒。

⑨面对现实,当今的年轻一代作为独生子女,无疑常有一种孤独的心理,他们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愤青”。有些年轻人以上网玩游戏为幸福,以打架滋事为快乐,更有甚者以吸毒杀人为荣。他们因为孤独而丧失了对幸福的感受,继而心态失衡,无处宣泄,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⑩所以让我们正视孤独,享受幸福吧!这种孤独不是消极遁世、自我封闭,而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一种旷达的孤独,伟大的孤独。正视孤独不仅是一种哲理的思辨,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是对真正幸福的一种追求。

(1)下列语句更适合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一句是()

A.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

B.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C.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D.让我们正视孤独,享受幸福。

(2)第六段画线处,最不适合作为论据填充在其上的句子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C.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D.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第①段的结尾句: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故选B。

(2)本题考查论据的使用。解答此题时先明确第⑥段的论点是“孤独的时候,人才有时间和空间去进行人生的思考,追寻自己活着的价值”,然后再仔细辨析各个选项是否适合做论据即可。

故答案为:(1)B;(2)C

【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作者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

(2)本题考查论据的使用。解答此题时先明确第⑥段的论点是“孤独的时候,人才有时间

和空间去进行人生的思考,追寻自己活着的价值”,然后再仔细辨析各个选项是否适合做论据即可。

6.现代文阅读

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来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⑤“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⑦“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⑧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 。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⑨“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年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省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作出了表率。

⑩“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

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2)选文第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3)阅读第⑥-⑨段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4)下面三句话均出自选文结尾段,请选择其中的一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①“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

②“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

③“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

【答案】(1)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2)不能调换。第③段论述“慎独”对完善自我的重要性,第④段推及他人,论述“慎独”对辨别人品高下的重要性,第⑤段上升到社会,论述“慎独”对净化社会的重要性。这三段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论证了“慎独”的重要意义。

(3)①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②“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③王顺友严格要求自己,把邮递员工作做到了极致④吴阶平年老时还不忘反思自己

(4)选择一句,结合实际,谈出感悟即可。

【解析】【分析】(1)文章第一段列举了生活中人们在公众场合、熟悉环境中遵守公共道德,而在独自一人、陌生环境中则不遵守公共道德的现象,进而引出了第二段的观点: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后文从“慎独”的重要性和“慎独”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故本文论点是: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2)概括三个段落的内容。第三段指出“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第四段写“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第五段写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分析几个段落之间关系。第三段写“慎独”对个人成长的作用,第四段推己及人,指出“慎独”对辨别他人品质的作用,第五段由个人上升到社会,扩展范围更广,指出“慎独”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三个段落由自己到他人,再到社会,层层深入,存在递进关系,故不能调换。

(3)①第六段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自问自答,告诉人们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故第一个空填入: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②第七八段提出分论点:“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第七段引用刘备的名言证明分论点,第八段运用举例论证,举出王顺友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严格要求自己的事例,证明分论点,故第三个空填入:王顺友严格要求自己,把邮递员工作做到了极致。③第九段提出分论点:“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故第二个空应该填入:“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④第九段举出了爱因斯坦和吴阶平两个人的事例,运用举例论证来证明观点,结合“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可知,第四个空填入:吴阶平年老时还不忘反思自己。

(4)这三个句子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慎独”的意义。选择其中一句,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即可。

故答案为:(1)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2)不能调换。这三段层层递进,步步深人地论证了“慎独”的重要意义。

(3)①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②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③王顺友严格要求自己,把邮递员工作做到了极致;④吴阶平年老时还不忘反思自己。

(4)示例:我选第①句。这句话把“慎独”比作盾牌,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慎独”对我们的保护作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们以后很可能要面对金钱、权利等种种诱惑。我们如果能恪守“慎独”,那么就能抵挡各种诱惑,不被利诱。这其实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学习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即作者对某一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观点、看法、意见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顺序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内容细致分析,具体概括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论证思路的把握,解答时要具体细致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

(4)本题考查学生自由表达观点的能力。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

7.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__________

朱万疆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断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中走向宁静,从浅陋中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着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索。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图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_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④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

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___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⑤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经典蕴舍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只是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2)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对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B.引出中心论点

C.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D.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文章第②段中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简要回答。

(4)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A、B、C、D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答案】(1)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2)A

(3)品读经典,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4)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充分论证了“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这一分论点。

(5)放在A处最为合适,因为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是典型论据,能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哲人的思考”这一分论点。

【解析】【分析】(1)结合文章第①段内容分析,这段话首先引用林语堂的名言说明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进而谈到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最后总结品读经典的好处: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第②段论述什么是经典。第③④两段从两个方面论述读经典的好处。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因此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题目要求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据此拟题即可。

(2)A引用林语堂的名言说明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而不是证明品读经典的好处。故不能作为证明本文论点的事实论据。BCD正确。

(3)文章第②段在提出“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这个观点后,然后举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为例,说明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

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据此可知作者说的“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意思就是:品读经典,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4)结合这段话的论证内容分析,这段话首先提出本文的一个分论点: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然后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非常有力地证明了这个观点。

(5)结合第②③④⑤段的内容分析,第②段论述什么是经典,论证了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第③段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④段论证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第⑤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是典型论据,能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哲人的思考”这一分论点。而且A处有又如一词,说明前面还举了一个例子。故应放在A合适。

故答案为:(1)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2) A

(3)品读经典,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4)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充分论证了“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这一分论点。

(5)放在A处最为合适,因为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是典型论据,能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哲人的思考”这一分论点。【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论点应满足三点:①作者的观点;

②明确的判断;③完整的句子。议论文的论点位置有三处:题目、开头、结尾,论点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有标志性词语,如:“可见”“所以”“总之”“我觉得”“我认为”等。有些还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去概括。

(2)本题考查对议论文开头段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要明确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议论文开头段往往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等作用,答题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3)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的能力。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4)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有: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了论点。

(5)本题考查给议论文补充论据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论点,然后再根据论点补充恰当的事例,注意补充的事例要典型,要能够证明论点。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坚定是生命的黄金

韩青

①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随声附和,走着别人的路,重复着别人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他们缺少独立思考、独立精神和独立人格,缺少人之为人的那份坚定。没有坚定,人就会随便更改方向,而一个随便更改方向的人,随时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

②坚定,需要独立思考和独立精神,坚定,就是我们心灵的长城。有了坚定,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五灯会元》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法常和尚是大师马祖道一的徒弟,学成后就长住大梅山,并在那里传法。马祖道一听说后,就叫自己的一位学僧前去问法常:“你在马祖那里学习,都悟到了些什么啊?”他回答道:“‘即心是佛’,所以,我就来这里讲解佛法了。”学僧说:“可是,最近大师讲‘非心非佛’。”他听了,微微一笑,说:“这老汉还在迷惑扰乱人。他说他的,我讲我的就是了。”学僧回去一一报告给大师,大师听了,拊掌大声称赞说:“大梅山的梅子熟了啊。”正是坚定,使他赢得了声誉,否则,他可能会成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③坚定,要依据事实,要在对事实正确理解、科学分析、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容斋随笔》中就提到这样一件事,当年,隋文帝进攻陈朝,大军已经来到江边,而陈朝的都官尚书孔范对陈后主说:“长江是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分隔南北方,今天敌军难道能够飞渡吗?”陈后主以为他说得正确,也就没有严加防范,结果兵败亡国,孔范也流落到偏远地方。孔范的错误,就在于脱离事实,自以为是,盲目坚定。可见,对没有把握的事情,不要随意判断,轻易下结论。盲目的坚定,只能害人害己。

④坚定,需要独立的人格,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当年,林肯竞选总统时,几个朋友从某个会场给他发来电报,告诉他当总统还差两票,但只要他在当选总统后给他们两个人在国会中谋个位置,那么票数即可额满。他回答道:“这不是交易,我绝不许可。”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总统,他的名字也不会在美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⑤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就变得不再完整。也许有人会说,管他完整不完整,只要自己的利益不损失就行了。这种利益至上的人,十之八九都是一些名利之徒,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什么真理,如果有,那也是关乎利益的东西。说实话,这样随意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底线的人,他们早已游离在真、善、美的世界之外,甚至已经游离在人的意义之外,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没有什么境界了。

⑥著名作家张炜说:“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更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有了这样的坚定,不管是怎样的私心杂念还是五彩缤纷的诱惑,都不能改变它,因为它当关,万夫莫开。

⑦由此可见,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有了它,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美好,更高贵,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选文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梅山的梅子熟了”这句话含意丰富,表面上是说梅子成熟了,实际上是说法常已经悟道并有了独立的见解。

B.第③段引用孔范的事例,论证了要多做有把握的事情,对没有把握的事情要正确理解、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估的观点。

C.④段举出林肯竞选总统的事例,在明在应该坚定的事情上,一定要坚持原则,坚守底线,保持独立的人格。

D.利益至上的人大多是名利之徒,为了利益,可以随意改变做人的原则,是游离在真善美之外的没有境界的人。

(2)下列与文中“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这个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A.战国时期的屈原,能够在浑浊的世道中不随波逐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其人格和行为的真实写照。

B.《我最好的老师》中的怀特森老师曾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C.文天祥被俘后,抵制各种诱惑,在《正气歌》中写下“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的句子,以表明心志。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坚持刻苦研习,正如他自己所说:“务斯道,废寝忘餐。”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3)文章第⑦段,作者为什么说“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请结合全文回答。

【答案】(1)B

(2)D

(3)①把坚定比作黄金,强调坚定的重要性。②有了坚定,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③有了坚定,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④没有坚定,人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是不归路。

【解析】【分析】(1)ACD分析正确。B分析不正确。第③段引用孔范的事例,论证了坚定,要依据事实,要在对事实正确理解、科学分析、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做出判断。而不是论证要多做有把握的事情,对没有把握的事情要正确理解、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估的观点。

(2)ABC与观点相符,D与观点不符,这句话引用名言和举王羲之的事例说明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而不是说明坚定的重要性。

(3)首先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其实是强调坚持对生命的重要性,从文中找出说明坚持对生命的重要性的语句,包括正面和反面两方面的句子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故答案为:⑴B;⑵D;

⑶①把坚定比作黄金,强调坚定的重要性。②有了坚定,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

③有了坚定,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④没有坚定,人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是不归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议论文全面把握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语言进行全面的把握,然后再仔细辨析题目中各个选项,从而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理解论据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论点的含义,然后再反复阅读论据,把握论据的要旨,即可正确答题。

⑶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通常的做法是入: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9.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问题。

简单成就非凡

逢锦科

①爱因斯坦当年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年薪为一万六千美元,他主动要求减至三千美元,人们大惑不解。他解释说:“每件多余的财产,都是人生的绊脚石;唯有简单的生活,才能给我以创造的原动力!”“简单的生活,无论对身体还是精神,都大有裨益。”爱因斯坦在弥留之际立下遗嘱:不发讣告,不搞葬礼,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这样,什么名誉、地位,统统都与他无关。可是,又有谁不承认他的盖世贡献、非凡成就呢!

②古人云:“大道至简。”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世“简单”一些,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可以成就非凡的事业、非凡的人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是心灵的简单,可以成就良好的心态。身处一个行色匆匆、变动不居的时代,面对浮躁、功利、奢华、喧嚣,有的人思虑重重,坐卧不宁;有的人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有的人工于算计,患得患失;有的人追名逐利,得陇望蜀。原因就是欲望太多、想得太复杂。庄子说:“其耆(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嗜好和欲望太重的人,他们的心智必然被堵塞得满满的。如此,对人生的领悟力就必然很浅了,就很难时刻保持睿智清醒的头脑。只有净除所有尘滓杂念,使心态始终保持从容达观,才能悟大道、辨是非、明真理,生出智慧,进入清澈澄明的境界,从而时刻保持思想上的想像力、创造力。

④“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是处世的简单,可以成就淡泊练达的品格。人是社会的人,是有血有肉的高级动物,不可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能做到简单处世,是不容易的。有一段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话:“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告诉我们,简单是一种经历人生磨难后的大彻大悟,是领略了人生峰回路转后的轻松快意,是剔除一切烦恼而海纳百川的智慧,唯此才能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⑤“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是对待名利的简单。人生在世,美貌、权力、财富、名誉都不过是过眼烟云,越是刻意追求反而越会为其所累,迷失自己,正所谓“心底无私,寝室安香;追逐名利,终日惊惶”,很难有所作为。相反,简单则是厚积薄发的干事之力、成事之道。自古以来大凡极致简约者,从来不是玩世不恭、随波逐流的平庸无能之辈,而是为理想和事业孜孜以求者。司马迁忍辱负重,默默砥砺,终成《史记》这部不朽巨著。今天,我们在兰考看到泡桐造福百姓的时候,在大亮山看到森林覆盖荒山的时候,就知道焦裕禄、杨善洲的不简单了!所以说,善养简约之品,必能排除干扰,心无旁骛干事业,“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出世的精神

做人,以入世的精神做事,成就不凡的人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列举爱因斯坦当年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主动要求减少年薪以及弥留之际立下遗嘱的事例,有何作用?

(3)第③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第④段画线句中的“此”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5)根据你的积累,给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答案】(1)简单成就非凡。

(2)①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简单成就非凡;②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引用论证。引用庄子的话,从反面证明了“心灵的简单,可以成就良好的心态”的观点,增强了论述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4)简单是一种经历人生磨难后的大彻大悟,是领略了人生峰回路转后的轻松快意,是剔除一切烦恼而海纳百川的智慧。

(5)示例:作家孙犁曾经烽火戎马,从不居功自傲,而是淡然自处著文章,领自然清丽的荷花淀派之风骚。

【解析】【分析】(1)文章的题目“简单成就非凡”就明确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2)结合全文的中心论点及这一段的内容分析,第①段话举爱因斯旦当年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主动要求减少年薪以及弥留之际立下遗嘱的事例,然后对事例稍加分析后就在第②段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爱因斯坦的这个事例也能非常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而且以故事开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分析概括答题意对即可。

(3)划线句引用了庄子的名言,属于引用论证。庄子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嗜好和欲望太深的人,他们天生的智慧也就很浅。说明的是心灵不简单会导致的后果,是从反面证明了“心灵的简单,可以成就良好的心态”的观点,从而增强了论述的权威性和说服力。(4)首先再文中找到这句话,答案往往就在上文中,认真阅读前面的句子,可知“这”代指的是“”简单是一种经历人生磨难后的大彻大悟,是领略了人生峰回路转后的轻松快意,是剔除一切烦恼而海纳百川的智慧。

(5)这段话的观点是:简单则是厚积薄发的干事之力、成事之道。所举的事例是要符合极致简约者为理想和事业孜孜以求者。如:作家孙犁曾经烽火戎马,从不居功自傲,而是淡然自处著文章,领自然清丽的荷花淀派之风骚。注意事例要典型。

故答案为:⑴简单成就非凡。

⑵①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简单成就非凡;②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⑶引用论证。引用庄子的话,从反面证明了“心灵的简单,可以成就良好的心态”的观点,增强了论述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⑷简单是一种经历人生磨难后的大彻大悟,是领略了人生峰回路转后的轻松快意,是剔除一切烦恼而海纳百川的智慧。

⑸示例:作家孙犁曾经烽火戎马,从不居功自傲,而是淡然自处著文章,领自然清丽的荷

花淀派之风骚。

【点评】⑴此题考查概括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议论文中心论点的判定和概括可围绕以下两点来进行:(1)中心论点必须能完整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必须鲜明。观点的概括必须全面、正确、鲜明。(2)从论点提出的位置来判定中心论点。如:文章标题;文章正文开头第一句话;文章正文开头的最后一句话;文章主体部分的开头;文章主体部分,先做一定的论述,再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结尾。

⑵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开头段作用的能力,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是:①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③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④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⑤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⑥引出下文论述。答题时要在理解议论文内容和论点的基础上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⑶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首先要根据划线句判断所用的论证方法,而论证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思路是: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地论证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所论证的内容,一般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该段的中心句。

⑷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锁定答案区域并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⑸本题考查给议论文补充论据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论点,然后再根据论点补充恰当的事例,注意补充的事例要典型,要能够证明论点。

10.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要善于“折叠”自己

陈大笑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