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 八 章 足迹检验技术

第 八 章 足迹检验技术

第 八 章 足迹检验技术
第 八 章 足迹检验技术

第八章足迹检验技术

第一节足迹的形成与分类

一、足迹的概念

足迹是指人行走或站立时,由于体重和肌肉收缩力,使脚与地面等承受客体相接触,而形成的一种形象痕迹.。

二、足迹形成要素

1、造痕体——人的足(赤脚、穿鞋或穿袜的脚);

2、承痕体——地面或其他物体;

3、作用力——重力,肌肉收缩力。

三、足迹的分类

(一)按造型客体的类别分类:

1、赤足迹;

2、鞋印足迹;

3、袜印足迹。

(二)按承型客体的变形状态分类:

1、立体足迹;

2、平面足迹:平面加层足迹;平面减层足迹。

四、足迹的作用

1、分析判断案情;

2、判断足迹遗留人个人特点;

3、对遗留足迹的人或鞋袜进行同一认定;

4、对在逃人犯进行追踪;

5、为警犬追踪提供嗅源。

第二节足迹形象特征

形象特征:指单个足迹中反映的造型体外表结构形态方面的特征。

一、赤脚足迹形象特征

(一)赤脚足迹的一般特征

1、赤脚足迹的大小特征

脚全长、脚掌宽、脚弓宽、脚跟宽。(测量法见课件图示)

2、赤脚足迹的形状特征

足趾形态;足掌形态;足弓形态;足跟形态。(课件图示)

3、脚掌乳突花纹类型特征

弓型纹;箕型纹;斗型纹;三角形花纹。

(二)赤脚足迹的细节特征

1、脚掌乳突花纹细节特征;

2、其他细节特征:脚趾畸形、屈肌褶纹、皱纹、伤疤、脱皮、鸡眼、老茧等。

二、鞋印特征

(一)鞋印的一般特征

1、鞋印的形状特征

鞋底形状;鞋头形状;鞋跟形状。(课件图示)

2、鞋印的大小特征

鞋印长、鞋掌宽、鞋弓宽、鞋跟宽。(测量法见课件图示)

3、足迹鞋底花纹的类型特征

在各种鞋底上,为了耐磨、耐弯和防滑,一般要制成由各种粗细线条和大小点块组成的花纹图案。常见的鞋底花纹类型有以下十种:

A:波折型B:角型纹C:圆环型纹D:格块型纹E:交织型纹

F:线条型纹G:图案型纹H:火焰型纹I:散杂型纹J:其它型纹

4、鞋底标记特征

鞋底标记是鞋弓部反映的各种标记,主要有商标、牌名、厂名、地名、产地、鞋号和代号等。

5、鞋底的质料和制作工艺特征

从鞋底的制作原料上分,主要有塑料底、橡胶底、皮底和布底四大类。不同鞋底在不同的痕迹上反映出不同的特点。

(1)塑料底鞋:

A:全发泡塑料鞋B:半发泡塑料鞋C:硬塑料鞋

(2)胶底鞋:

A:运动鞋B:解放鞋C:旅游鞋D:雨鞋E:胶底皮鞋

(3)皮底鞋

(4)布底鞋

(二)鞋印的细节特征

鞋底在生产、穿用和修补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一些可以相互区别的细节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是鞋印鉴定的主要依据。

三、袜印足迹形象特征(自学)

1、袜底的形状和大小;

2、袜底的原料品种和生产工艺;

3、袜底的修补特征;

第三节足迹步法特征

步法特征是指人经过长期练习和反复实践而逐渐形成和巩固下来的行走动力定型的反

映。

包括:步幅特征、步态特征。

一、步幅特征

步幅特征指连续行走的、四个以上的成趟足迹中,反映左右脚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征。

包括:步长、步宽和步角。

(一)步长

指一个普通步左右足间相应部位上的垂直距离。分:左步长、右步长。

1、步长测量方法:(课件图示)

(1)确定步行线:

将成趟足迹中相邻的同测足迹内缘的最突出点连线可分别确定左步行线和右步行线;

(2)在左右两足迹同一对应点(一般是脚跟后缘)各划一条与步行线垂直的横切线,两横切线之间的距离即为步长。左脚在前的为左步长,右脚在前的为右步长

2、步长分类:步长与人的身高成正比

(1)长步:81cm以上;

(2)中步:71-80cm;

(3)短步:70cm以下。

(二)步宽

成趟足迹中,脚印的内缘最突出点到对侧步行线的垂直距离。

步宽的分类:(课件图示)

1、分离步:左右脚跟内缘最突出点呈分离。

特宽步(5cm);较宽步(3cm以上);宽步(1.1cm以上)

2、并跟步:左右脚跟内缘最突出点并拢在一条步行线上。

3、搭跟步:左右脚跟内侧重叠在同一条步行线上。

4、直线步:左右脚跟中心点位于同一条步行线上。

5、交错步:左右脚跟中心点互相交错,位于同一条步行线的两侧。

6、并尖步:左右脚尖内缘最突出点在同一条步行线上。

7、搭尖步:左右脚尖内侧重叠在同一条步行线上。

(三)步角

指左右脚足迹各自的中心线与步行线构成的夹角。

测量方法确定各自的步行线和中心线,量角器测量。(课件图示)

步角分类

1、外展角(外八字):

小外展,6-10°;中外展,11-20°;大外展,21°以上。

2、直行角(直行脚):0-5°

3、内收角(内八字):

4、不对称角:一直一外(内);一外一内。

补充:步幅类型的表述

通常是按照先定步角,再定步宽,最后确定步长的顺序描述。如:

1、步角在20度以上,两脚内缘最突出点有距离,步长为70厘米,可表述为大外展分离短步。

2、两脚印中心线内收,呈内八字,脚尖内缘同在一条步行线上,步长为70-80厘米,此类型为内收并尖中步。

二、步态特征

指人行走时,反映每只脚在移动过程中作用力大小、方向等的痕迹特征。

包括:起脚特征;落脚特征;碾脚特征。

补充:行走运动的周期性

1、支撑(运脚):

起脚-脚跟离开地面、脚掌后蹬、向前摆动。

落脚-脚跟下落、接触、踩踏地面。

碾脚-脚跟与脚掌着地,支撑体重。

2、摆动(迈步):正常行走中,一只脚支撑,另一只脚抬离地面,靠肌力的收缩完成空间摆腿的动作。支撑和摆动交替进行,相互转换,完成行走。

(一)起脚特征

起脚特征是指脚跟离开地面,脚掌后蹬和迈步动作留下的痕迹特征。

主要痕迹有:蹬痕、挖痕、抠痕。

伴生痕迹:抬痕、挑痕、扫痕等。

1、蹬痕:起足时,脚跟抬起,跖、趾向后蹬离地面时形成的痕迹。

立体足迹中表现为:前掌部位凹陷大,土向后移位。

平面足迹中表现为:花纹向后形成―V‖状折线痕迹;或反映为前掌花纹磨损严重。

2、挖痕:起足时,足趾向后挖翻地面形成的痕迹。

表现为:足趾部位凹陷大,有甩土现象。

3、抠痕:起足时,足尖向下抠压地面形成的痕迹。呈月牙形凹陷。

4、抬痕:起脚高而快,使地面上的浮土被鞋底花纹间的空气吸附起来形成的痕迹。呈长条状或星芒状。

5、挑痕:起足低而慢,足尖向前上方挑破地面形成的状似三角形的痕迹。

6、扫痕:起脚低,在脚尖离地前,前掌内侧边缘向前方扫动地面形成的痕迹。

常见脚掌内缘出现较宽的羊胡子状扫土痕迹。多见于髋关节有病,臀肌麻痹,拄拐杖等走路拖腿的人。

7、划痕:起脚低,在脚尖离地的同时向内侧部位擦划地面形成的痕迹。

多见于下肢的膝关节、踝关节畸形,下肢肌肉麻痹的人。

(二)落脚特征:

落脚特征是指脚跟下落接触和踩踏地面留下的痕迹特征。

主要痕迹有:踏痕。

伴生痕迹:磕痕、擦痕、推痕和跄痕。

1、踏痕:落脚时,脚跟向前下方踏动地面形成的痕迹。表现:跟部有斜坡状或横条状裂纹。

2、磕痕:落脚时,脚跟向后下方磕碰地面形成的痕迹。表现:足迹后沿齐整,有堆土现象。

3、擦痕:低落足时,足跟部位向前擦蹭地面形成的痕迹。表现:羊胡子状、长条状、半月状。

4、推痕:落足时,足跟内侧先落地,并向内前方推动地面形成的痕迹。表现:跟部内侧堆土。形成推痕的人,膝关节、踝关节内突,两腿分离较大,行走时躯干左右晃动。

5、跄痕:脚平行落地,脚底向前跄动地面形成的痕迹。形成裂纹状特征。

(三)碾脚特征:

碾脚痕迹是指脚跟与脚掌都着地,支撑体重阶段形成的痕迹。

主要有:压痕。

伴生痕迹:坐痕、拧痕和迫痕。

1、压痕:指足迹中受力较重的部位,分重压面、重压点、重压边。是足迹分析鉴定的

主要依据。

由于压力点位置和着力大小的不同,及压痕的轻重、部位、形态各不相同,因此压痕是判断步行姿势和年龄的重要依据。

在脚印中,压力重的部位(重压面)土质密度大,痕迹平整,具光泽感;压力轻的部位,土质密度小(松散),有虚边,反光程度低。

注——压痕分类:趾压痕;跖压痕;弓压痕;跟压痕。

压痕的位置、形状和量度分布反映力的作用点以及方向和大小

2、坐痕:俗称―倒跟‖。是支撑体重的脚落地后,向前摆动腿时,因支撑脚后跟的反作用,使脚跟向后微动形成的痕迹。

反映在脚印中,有脚跟边沿和鞋帮的部分印痕。膝关节后突,走路时甩小腿的人易出现。

3、拧痕:脚开始离地时,以支撑脚掌为轴,脚跟向内或向外微旋,于地面形成―S‖状堆土痕迹。

4、迫痕:脚落地后,向内侧或外测微动时形成的痕迹,有内迫外迫,外迫居多。

三、步法特征的影响因素

(一)步法特征与年龄的关系

1、青年人身体机能较强,反映出积极的步法特征:

蹬痕、磕痕、抬痕明显;

步长一般为脚长的3倍;步角较小,步宽较窄。

2、随着年龄的增大,步法特征逐渐变消极:

挑痕、擦痕明显,蹬痕、抬痕不明显;

步长一般为脚长的3倍以下,步角为中外展,步宽较宽。

(二)鞋底磨损与步态特征的关系

鞋底磨损特征,是指鞋子在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造成鞋底物质剥落而形成的缺损特征。鞋底磨损由脚型结构,行走力的大小、方向和受力部位,以及行走习惯等因素决定,不受鞋底种类的影响。

1、起脚阶段的磨损在鞋掌及鞋尖:

跖趾关节长期蹬地形成鞋掌磨损;

趾蹬部位及起脚高低形成鞋尖磨损。

2、落脚阶段的磨损在跟后缘附近:

多次踏地作用在鞋底形成落脚磨损;

磨损部位、面积及形状与鞋底软硬、行走习惯、下肢腿型有关。

3、碾脚阶段的磨损:

鞋底挤压地面,地面物质深入到鞋底表面,引起鞋底表面物质剥落而形成,其作用力方向是垂直的。

(一)步法特征与身体结构的关系

脚印中步法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留痕人的身体结构,特别是下肢结构的特点。

个人身体结构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的影响,存在着个体差异,能反映出不同的步法特征。

伴生痕迹多能直观的反映出留痕人身体特点。

1、起脚阶段:

(1)有挑痕,步长较短,步角较小——该人身体结构为躯干前倾、臀部后突。

(2)有划痕或扫痕,步长、步角不对称,该人可能为——跛脚(一腿长一腿短)或患过小儿麻痹。

2、落脚阶段:

有推痕,步角较大,步长较短——其膝关节内突,并且两脚外展,身体前倾。(X型腿)

3、脚支撑阶段:

(1)出现外迫痕、外落脚、外起脚,步宽较宽——其身体结构为膝关节或踝关节外突。(O型腿)

4、如出现内迫痕、内落脚、内起脚,步宽较宽——其身体结构为膝关节或踝关节内突。(X型腿)

5、如出现坐痕——其身体结构为膝关节后突。

(二)步法特征与行走姿势的关系

1、脚印中反映出母趾压明显,前掌压力重,蹬痕、抬痕明显,步角较小,则其走路时身体前倾、低头、两臂体前摆动。

2、脚印后跟压力重,有时出现擦痕,步角较大,步宽较宽其走路姿势为身体后仰,挺髋,两臂体后摆动。

3、如果出现外压重,步角大,步宽窄,其走路时身体左右晃动;一侧外压重,则其身体向一侧晃动较大。

4、脚印中步角、步长不对称,其走路时一肩高一肩低或一肩前、一肩后,通常是步角大、步长短的一侧肩低并向后。

5、脚印中出现磕痕或坐痕,走路时有甩小腿动作。

(五)心理状态引起的步法变化

犯罪中,因心态、行走速度不同,致使原有的步法特征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其固有的步法特征仍会反映出来。

1、作案前窥探、踩点、徘徊、逗留:

易出现慢步、短步,一脚轻一脚重,一脚直、一脚斜,一步长、一步短等反常脚印。

2、接近犯罪地点和实施犯罪:

注意力集中,步幅变化大,脚印紊乱无规律。

3、作案后逃离现场:

急于脱身,多急行或小跑,步长长,速度快,步角变小,抠、挖、蹬痕明显。

(六)伪装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

1、改变步法:动作不协调,力量小,速度慢,不能持久。

2、换穿鞋:脚印中起落脚部位、压力面的部位与鞋的磨损矛盾。

3、倒穿鞋:步法痕迹与鞋的相应部位不合,出现相反的步态痕迹。

如:前尖有擦痕,前掌中心压重,边缘不清楚。脚跟部位有蹬、抠、挖痕。

4、退步走:步行线不直,掌有一脚―打横‖现象,步幅短而宽,步角减小,跟压不显,前掌压重。

(七)负重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

1、物体重量超过负荷或负重时间较长情况下行走:

出现跄痕,步子长短不一,时宽时窄,步角加大,压痕加重,可能有擦痕、挑痕。

3、背重物行走:易出现踏痕、挑痕、抠痕。

3、扛重物行走:受力一侧的脚加大外展角度,压痕重,对侧脚内收,压痕较轻。

4、担重物行走:易出现扫痕、蹬痕、挖痕,换肩时步幅变小,有双脚印,受力一侧脚外展,步角变大。

(八)地面条件不同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

地面条件对步法特征影响较大:

1、松软地面行走:步长变短,步宽增宽,步角加大,出现蹬痕、挑痕、耠痕。

2、在非常光滑的地面行走:步幅变短,易出现擦痕和挑痕。

3、地形:上坡时,脚印前压重后压轻。下坡时,脚印后压重前压轻。

(九)鞋底质料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

鞋底软硬程度对步法特征的清晰度有直接影响:

1、皮底皮鞋:痕迹边缘多不完整,压痕突出,有磕痕、挑痕;成趟皮鞋脚印,步角易缩小,步宽略增。

2、布鞋:皮底布鞋迫痕明显,旧鞋磨损痕反映脚底轮廓。软布底鞋步法特征较清晰,压痕、迫痕明显。

3、塑料底、胶底鞋:压痕面积大,特征反映清晰,但鞋尖部位痕迹易变。

第四节现场足迹的发现、识别和提取

一、现场足迹的发现

(一)寻找足迹的重点部位:

1、犯罪现场的出入口;

2、犯罪现场的中心部位;

3、犯罪嫌疑人的踩踏物;

4、犯罪嫌疑人伺机作案的藏身处;

5、嫌疑人作案的来去路线;

6、嫌疑人埋藏尸体、隐藏赃物的地点;

7、罪犯遗留其他痕迹物品的周围。

(二)发现嫌疑人足迹的一般方法:

1、目察发现法;

2、采用静电吸附器寻找发现足迹;

3、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显现、观察足迹。

(三)发现犯罪足迹的具体方法:

1、白天寻找与发现足迹:

(1)室外现场:利用自然光,使光线处在逆光或侧光的角度,视线与光线夹角大于90o观察。

(2)室内现场:

利用人工光源,调整配光,利用不同的光照角度发现寻找。

自然光线较暗,反光弱,可采用遮挡或反射的方法,留一侧光照进行观察。

2、夜间寻找与发现足迹:

因地制宜使用各种照明设备,利用不同的光照强度和角度,相应的调整视角观察。

3、采用静电吸附器寻找发现:

粉尘足迹,反差弱,或因遗留在地毯、毛巾、呢绒制品上而不易发现,可用静电吸附器加以复印寻找。

4、化学、物理方法显现、观察:

潜在的汗液赤脚印,采用与汗液手印显现相同的方法进行显现。

二、犯罪足迹的识别

(一)根据足迹遗留部位与罪犯的活动过程是否一致来确定;

(二)根据足迹与其他痕迹物证的关系来确定;

(三)根据足迹的新鲜程度与发案时间是否一致来确定;

(四)根据步法特征来确定;

(五)根据足迹有无伪装、反常现象来确定;

(六)澄清与罪犯无关的足迹。

三、现场足迹的记录和提取

(一)记录

1、照相法

要点:

(1)安放比例尺;

(2)保持相机的镜头光轴与足迹平面垂直;

(3)有成趟足迹的,除分别对单个足迹进行比例拍照外,还必须进行连续比例拍照,即进行直线连续拍照。

注:成趟足迹的拍照提取:

(1)进行单个足迹比例拍照;

(2)进行直线连续比例拍照:

〈1〉在成趟足迹旁边,平放一个2米以上的米尺;

〈2〉相机镜头光轴与足迹平面应保持垂直;

〈3〉分段拍照的距离、曝光、光照应一致。

2、测绘法

即为了便于记忆足迹,经观察测量,如实绘制(可按比例或不按比例)单个足迹和成趟足迹,详细标出足迹的形象特征和步法特征,以便追踪。

3、文字描述法

(1)遗留部位、分布情况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2)数量、形状、大小、特征和相互间的关系;

(3)足迹中的附着物情况;

(4)足迹固定、提取情况。

(二)提取

1、照相法

2、实物提取法

3、复印法

(1)用复写纸和相纸固定提取粉尘足迹;

(2)胶带粘附法;

4、制模法

(1)石膏制模法

〈1〉准备工作:

骨架;围墙;清理脚印中的杂物。

〈2〉调制石膏溶液:

石膏5份(石膏应干燥、颗粒细、凝结力强)水3份,一边撒石膏纷一边匀速搅拌,不能产生气泡,拌匀时间越短越好。

〈3〉灌注石膏液:

应从足迹最低处注入,石膏液覆盖脚印的1 3厚;放置骨架,再灌满。

〈4〉取模:

30分钟左右,用手蹭压模型表面不渗水,即凝固;做标记;取模;水冲洗;阴干。

注:几种特殊客体上足迹制模:

粉尘、沙土上足迹:将粉尘足迹凝结成模的措施:喷洒5%松香酒精溶液或10%火棉胶溶液。再灌注石膏液。

雪地上的足迹:防止足迹溶化的措施:对石膏粉和水进行降温处理。

(1)石膏粉放在纸上摊在雪地降温。

(2)水中加入5%-10%的氨水,往水里放雪,使水降温到零度以下,再加入酒精防

冻。调制的石膏液浓度应稍稠。

(2)石腊制模法。

5、静电吸附法

(1)静电吸附器提取法;

适用于遗留在各种客体上的平面粉尘足迹;利用板或膜,高压滚筒滚压,吸附。

(2)手工摩擦提取粉尘足迹:

〈1〉硬物表面的粉尘足迹:

塑料板或塑料膜覆盖在足迹上,用毛巾或毛皮,以4次/秒频率摩擦板或膜,30秒后取下膜板,提取。

〈2〉柔软物表面的粉尘足迹:

在塑料板绝缘的一面用毛巾或毛皮以4次/秒频率摩擦1分钟,塑料板带电,将板翻转,迅速覆盖在疑有脚印处,20秒后取下,即可将粉尘足迹提取下来。

第五节足迹分析

一、分析鞋的种类

根据足迹中反映的鞋底花纹类型特征、原料和制作工艺特征、鞋底结构、底帮结合形式等分析。

(一)塑料底鞋的判断:

1、半发泡塑料凉鞋、拖鞋:

鞋印完整、周边清晰、花纹粗大封口,多呈纵行、斜行的条状、块状和格状;立体足迹中凹凸纹边棱呈直角状。

高跟鞋:弓部有两条或一条纵行粗大直线条印痕。

2、全发泡塑料凉鞋、拖鞋:

全发泡塑料凉鞋或拖鞋:周边花纹不封口,多横行小波浪纹,少细小纵行直线,掌、跟花纹类型一致。

鞋跟无襻眼,鞋掌、鞋弓有,为全发泡塑料凉鞋;

鞋掌和鞋跟部两侧有襻眼者,为全发泡塑料拖鞋。

3、硬塑料底平跟布鞋:

鞋底印痕有纳线槽沟,纳线针脚印痕,掌、跟花纹一致。

4、硬塑料底带跟布鞋和皮鞋:

鞋掌花纹粗大,呈纵行、椭圆形,或为细小横行线纹,鞋跟为纵行条块状,鞋弓部印痕残缺。

(二)橡胶底鞋的判断:

共同特征:周边多不封口,鞋弓没有支撑梁,花纹图案多呈波浪纹或条状,多数凸起的花纹上有细小凹陷状纹、块状纹,少数沟纹内有细小纹线;鞋印细节特征反映明显、清晰。

1、橡胶底球鞋:

田径鞋:花纹细、沟痕浅、不封口,多横向直线条图案,鞋掌与鞋跟花纹一致。

篮球鞋:鞋印掌、弓瘦窄,周边宽大明显,花纹封口,线条粗大,呈网格状,沿鞋跟内侧有较大弧形图案。:足球鞋:鞋印花纹有6-15个不规则的圆形或弓形,反映鞋尖和后跟形状。

2、橡胶底解放鞋:

模压底解放鞋:掌、跟印痕花纹多横行粗大的波折纹,花纹封口,对称,后跟有传热孔洞。

冲切底解放鞋:花纹反映不封口,不对称,鞋印边缘不完整,不清晰,图案呈横形粗

大的波折纹,后跟无传热孔洞。

3、橡胶底雨鞋:

共同特征:鞋印边缘不完整,鞋掌和鞋跟花纹粗大,呈横行条状。

元宝雨鞋:多为平跟。

防滑雨鞋:多为高跟,花纹呈凸起点块,鞋跟有粗大横行下线条,鞋跟反映明显。

4、橡胶底皮鞋和旅游鞋:

模压硫化橡胶底皮鞋:花纹粗大,边沿封口,呈横斜或椭圆形条状花纹图案,带跟。

普通胶底皮鞋:鞋弓部分有针脚,鞋跟有钉孔印痕。

旅游鞋:鞋尖、掌、弓、跟部花纹均为波浪形,跟部无倾斜的耐磨块,无传热孔痕迹,或鞋掌、鞋跟出现圆形圈状点图案或不规则图案痕迹。

(三)布底鞋和皮底鞋的判断

1、布底鞋:鞋底面有方向不同的针脚反映,呈不规则的麻点状,无成形的花纹。

2、皮底鞋:没有花纹印痕,整个鞋印呈板块状(光板型)。

二、分析留痕人的鞋号和型号(式样)

(一)判断鞋号:

鞋号=鞋印长—(内外差+放余量)

放余量和内外差之和:

塑料、橡胶底:小花纹减去0.5-1.5cm;大花纹减去1.5-3cm。

布底暗纳:减去1-2cm,明纳减去2-3cm。

皮鞋平底:减去1-1.5cm;带跟底减去2-4cm。

(二)判断鞋子的型号(式样):

按鞋的宽窄(肥瘦)分为:Ⅰ、Ⅱ、Ⅲ、Ⅳ、Ⅴ五种。Ⅰ型最瘦,Ⅴ型最肥,每型之间相差2.8毫米~3.5毫米。

三、分析留痕人的人身特点

(一)分析性别:

1、男性的足迹:赤脚较长,24—26cm ,掌宽大于女性;起落脚有力,蹬、踏、压痕反映

明显;步长较长,步宽较窄,步角较大。

2、女性的足迹:赤脚较短,22—24.5cm ,女性起落脚较为平稳,身体摆动不大,压力均匀,蹬、挖痕不明显;步长较短,步宽较宽,步角较小。

(二)分析年龄:

注:各年龄段的运步特点:

少年敏捷,青年利落,壮年有力,中年稳重,老年迟缓。

步子由短变长,再由长变短;步宽由宽变窄再由窄变宽;步角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

抬脚由低变高,再由高变低。

脚底压力由前掌向后向外转移。

蹬挖痕由明显变模糊,逐渐转为挑、擦痕。

1、少年阶段:

(1)步幅特征:步角小,步宽较宽,步长中等偏短。

(2)步态特征:脚掌压比脚跟压重,前掌重压面在第一跖骨内侧,母趾前压明显,落脚轻,后跟后缘有较宽的虚边,伴有擦痕,起脚重,抬、蹬、挖痕明显。

2、青年时期(18-28岁):

(1)足部形态:脚底肌肉丰满,纹线清晰完整;脚趾伸展正直,各趾形态呈圆锥形或园鼓形;脚掌前缘呈平滑的弧形状;脚弓稍高,其印痕较窄;脚跟呈圆锥。

(2)步幅特征:步角大,步宽较窄,步长较长。

(3)步态特征:前掌压重,重压面在第一跖骨处,到25岁左右,内侧压移至第二跖骨内侧,母趾内压明显,后跟压较轻有小虚边,足迹多呈现较强作用力的步态特征,蹬、挖痕加大,擦痕一般少见,抬痕集中而明显。

3、中壮年时期(29-49)脚印:

(1)足部形态:脚底肌肉健壮均匀,纹线较粗,出现皱纹。脚趾形态逐渐由鼓园变成椭圆,脚趾排列状态由母趾和第二趾向小趾方向歪斜、挤移。脚掌前沿开始呈现凸凹现象。脚弓逐渐变低,印痕变宽。脚跟逐渐变鼓园。

(2)壮年(29-39岁):

〈1〉步幅特征:步角中外展,步宽较窄,步长中等偏长。

〈2〉步态特征:压痕均匀,后跟重压面呈椭圆形,虚边消失,蹬、挖力不大,抠、磕痕较多,出现挑、擦痕。

(3)中年(40-49岁):

〈1〉步幅特征:步角较大,步宽较宽,步长偏短。

〈2〉步态特征:前掌重压面向外向后移,压痕前轻后重,内轻外重,后跟压面积大而明显,常出现挑、擦痕。

4、老年时期(50岁以上)脚印:

(1)足部形态:脚底肌肉萎缩,皮肤松弛,皱纹变多。母趾呈三角形的蛇头状,各趾形态呈前尖后扁,趾节变平,三趾和四趾向小趾方向歪斜、挤移。脚掌前沿凸凹不平,掌部扁平。脚弓印痕变宽,外边沿较直。脚跟皱扁,板结,无弹性。

(2)步幅特征:步角由大逐渐变小,步宽变宽,步长变短。

(3)步态特征:压痕前轻后重,内轻外重,后跟压面积大而明显,挑、擦痕加大。

补充:根据压痕推断年龄段的方法

压痕与性别、年龄、身高、体态等有密切关系,是分析年龄的主要依据。年龄越小,前掌重压面越向前;年龄越大,前掌重压面越向后,并向外测移动。

重压面乘5法:

1、首先根据年龄段判断法进行观察,大致确定足迹遗留人属于那个阶段年龄。

2、如果是30岁左右的人即可用此法。

重压面(横条压或球型压)的前后缘最突出点,做垂直于鞋印中心线的横切线,两横切线距离乘5即为年龄。

(三)分析身高:

1、根据单个足迹推算身高:

身高= 赤脚平面足迹全长(厘米)×7

身高= 赤脚立体足迹全长(厘米)×7 – 3

身高=(鞋印长—内外差—放余量)(厘米)×7

北方人:赤脚全长?6.876

南方人:赤脚全长?6.9或7(cm)

2、根据单步长推算身高:

175厘米以上高个:身高=单步长+1/3单脚印长

165~175厘米中等个:身高=单步长+1/2单脚印长

165厘米以下矮个:身高=单步长+2/3单脚印长

(四)分析体态:

1、体胖的人:

体重,脂肪多,脚弓部位也多脂肪,故其脚弓低,脚掌宽大丰满。行走时,起脚、落

脚低,运步动作迟缓,步宽较宽,步长较长,步角大,前掌压痕较轻,弓压痕较宽,后跟压痕稍重,压力面大而均匀,脚印边缘明显完整。立体足迹相对较深,常有擦痕、挑痕,而蹬痕、挖痕少见。

2、体瘦的人:

体轻,脚弓较高,脚型较瘦。行走时,运步灵便,步长较长,步宽较窄,步角较小,脚掌的压力不均匀,重压部位明显,脚印边缘不够完整,起落脚较高,蹬、踏痕较明显,而擦、挑痕少见。

3、分析足迹遗留人体重:

推算体重时,一般根据足迹的具体特点,先划分足迹遗留人的体态类型,在已推断出的

身高基础上,按照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1)体重公式1(适用于南方人):

身高(cm)-50=胖人体重(市斤)

身高(cm)-55=中等人体重(市斤)

身高(cm)-60=瘦人体重(市斤)

(2)体重公式2(适用于北方人):

身高(cm)-100=胖人体重(公斤)

身高(cm)-105=中等人体重(公斤)

身高(cm)-115=瘦人体重(公斤)

实验八

实验九

第8章 假设检验

第八章 假设检验 三、选择题 1.某厂生产的化纤纤度服从正态分布,纤维的纤度的标准均值为1.40。某天测得25根纤维的纤度的均值39.1=x ,检验与原来设计的标准均值相比是否有所变化,要求的显著性水平为05.0=α,则下列正确的假设形式是( )。 A. 0H :μ=1.40,1H :μ≠1.40 B. 0H : μ≤1.40,1H :μ>1.40 C. 0H :μ<1.40,1H :μ≥1.40 D. 0H :μ≥1.40,1H :μ<1.40 2.某一贫困地区估计营养不良人数高达20%,然而有人认为这个比例实际上还要高,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为( )。 A. 0H :π≤0.2,1H :π>0.2 B. 0H :π=0.2,1H :π≠0.2 C. 0H :π≥0.3,1H :π<0.3 D. 0H :π≥0.3,1H :π<0.3 3.一项新的减肥计划声称:在计划实施的第一周内,参加者的体重平均至少可以减轻8磅。随机抽取40位参加该项计划的样本,结果显示:样本的体重平均减少7磅,标准差为3.2磅,则其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 )。 A. 0H :μ≤8,1H : μ>8 B. 0H :μ≥8,1H :μ<8 C. 0H :μ≤7,1H :μ>7 D. 0H :μ≥7,1H :μ<7 4.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原假设意味着( )。 A. 原假设肯定是正确的 B. 原假设肯定是错误的 C. 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 D. 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错误的 5.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 A. 都有可能成立 B. 都有可能不成立 C. 只有一个成立而且必有一个成立 D. 原假设一定成立,备择假设不一定成立 6.在假设检验中,第一类错误是指( )。 A. 当原假设正确时拒绝原假设 B. 当原假设错误时拒绝原假设 C. 当备择假设正确时拒绝备择假设 D. 当备择假设不正确时未拒绝备择假设 7.在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是指( )。 A. 当原假设正确时拒绝原假设 B. 当原假设错误时未拒绝原假设 C. 当备择假设正确时未拒绝备择假设 D. 当备择假设不正确时拒绝备择假设 8.指出下列假设检验哪一个属于右侧检验( )。 A. 0H :μ=0μ,1H :μ≠0μ B. 0H :μ≥0μ,1H :μ<0μ C. 0H :μ≤0μ,1H :μ>0μ D. 0H :μ>0μ,1H :μ≤0μ 9.指出下列假设检验哪一个属于左侧检验( )。 A. 0H :μ=0μ,1H :μ≠0μ B. 0H :μ≥0μ,1H :μ<0μ C. 0H :μ≤0μ,1H :μ>0μ D. 0H :μ>0μ,1H :μ≤0μ

我国足迹检验技术的回顾与展望讲解

我国足迹检验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足迹,是在犯罪现场上遗留率最高的一类痕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警察机关对犯罪现场遗留足迹的研究和利用都很重视。我国公安机关对足进的研究己经达到了什么水平?这是本文所要介绍的中心内容, 一、我国足迹检验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3、全面发展与提高阶段。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刑事侦查技术呈现了迅速发展与繁荣的局面。我国足迹检验专家、学者不满足于经验型、手工操作式的足迹检验手段,开始运用人体运动力学、高等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研究和解释人体行走与足迹形成的机理,以及影响足迹变化的相关因素,将步法与形象检验相结合,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足迹检验理论,也创造了许多新的检验方法和手段。在此期间,各地研制了一些足迹提取与检验设备、器材。如静电吸附,解决了现场粉尘足迹提取的一大难题,使足迹的提取率和利用率明显提高。各地在办案中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各种检验手段,使过去失去检验条件的现场足迹,重新发挥了证据作用。同时,办案与科研相结合,百花齐放、繁荣科学,基本上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以人身识别为目的的足迹检验理论与方法,并在这个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二、我国足迹检验技术的现状及特点 目前,我国足迹检验既有传统的方法,也有许多新的方法和手段。 所谓传统的方法,即从五十年代沿续并不断完善的形象特征检验。加根据现场遗留鞋印判断鞋子的大小、种类,然后同侦查部门提供的嫌疑鞋印比较,进行鞋子的认定或否定。再有根据现场遗留赤足印与嫌疑人赤足印样本比较,可以直接认定作案人。 足迹检验新方法的研究,主要针对犯罪人在作案后将鞋毁弃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现场遗留足迹认定犯罪人。专家们努力从步法和反映用力特征的“鞋底常态磨损”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1、足迹定量化检验的探索。最初的尝试是在河南周口地区。从七十年代后期,经过大量的步法统计,运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求出同一人步法特征变化的阈值,进行不同人的区分。先后设计了“步幅特征级差检验法”、“步幅三角形级差检验法”、“步态特征级差检验法”、“T2检验法”、“隶属度检验法”等。以最简单的“步幅三角形级差检验法”为例,正常行走的足迹中,相邻前后两个普通步为一组(共三枚足迹),分别画出各足迹中心线并延长,再连结相邻两足迹后边缘与中心线的交点,构成了左右两个步幅三角形。分别测两个三角形底、高及后角,共6项数值,各项数值与嫌疑人比较,如均不超过规定的级差(后角5度,底8公分,高3.5公分),则判为相同;若一项超过级差,则判为否定。“T2检验法”和,“隶属度检验法”运用了模糊数学理论,计算难度较大,应由侦查人员测量所需数值(井拍成照片)后,提交专业人员上计算机解决。除了对步幅特征的定量检验外,对步态特征的定量检验研究也有较大进展。在立体足迹中,足底压力不同,表现为石膏模型上的高度差别。在检验时,先测量足迹长、前掌宽及起、落脚角度等4项数值,然后按设定坐标的方法,用河南周口地区研制的“足迹高程测量仪”,测出前掌与趾区的23个点的高程,分别计算出“前掌全坡陡度变差平方和”、“前掌半坡陡度变差平方和”、“拇趾陡度变差平方和”,连同开始测量的4项数值共七项指标,若均不大于规定的阈值则判为接受。此外,还有,“立体足迹立多倍投影测图仪”、“足迹三维数据测量仪”。等,都可以在实践中熟悉掌握和应用。公安部第二研究所还曾试验了立体赤足印的“光栅检验法”。在质地均匀、透明度,而且两平面精确平行的有机玻璃上,每隔1毫米 3、足迹的动力形态检验。这是河北省雄县公安局在原步法检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检验方法。它主要抓住行走时支撑阶段的七个支撑部位,依先后顺序为:落脚、后跟、脚弓、前掌、趾

第八章假设检验练习题

第八章假设检验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 对总体参数提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过程称为( ) A.参数估计 B.双侧检验 C.单侧检验 D.假设检验 2.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通常称为( ) A.原假设 B.备择假设 C.合理假设 D.正常假设 3. 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 A.都有可能成立 B.都有可能不成立 C.只有一个成立而且必有一个成立 D.原假设一定成立,备择假设不一定成立 4. 在假设检验中,第Ⅰ类错误是指( ) A.当原假设正确时拒绝原假设 B.当原假设错误时拒绝原假设 C.当备择假设正确时未拒绝备择假设 D.当备择假设不正确时拒绝备择假设 5. 当备择假设为: ,此时的假设检验称为( ) A.双侧检验 B.右侧检验 C.左侧检验 D.显著性检验 6. 某厂生产的化纤纤度服从正态分布,纤维纤度的标准均值为1.40。某天测得25根纤维的纤度的均值为x =1.39,检验与原来设计的标准均值相比是否有所下降,要求的显著性水平为α=0.05,则下列正确的假设形式是( ) A. H 0: μ=1.40, H 1: μ≠1.40 B. H 0: μ≤1.40, H 1: μ>1.40 C. H 0: μ<1.40, H 1: μ≥1.40 D. H 0: μ≥1.40, H 1: μ<1.40 7一项研究表明,司机驾车时因接打手机而发生事故的比例超过20%,用来检验这一结论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应为 A. H 0:μ≤20%, H 1: μ>20% B. H 0:π=20% H 1: π≠20% C. H 0:π≤20% H 1: π>20% D. H 0:π≥20% H 1: π<20% 8. 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原假设意味着( )。 A.原假设肯定是正确的 B.原假设肯定是错误的 C.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 D.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错误的 9. 若检验的假设为H 0: μ≥μ0, H 1: μ<μ0 ,则拒绝域为( ) A. z>z α B. z<- z α C. z>z α/2 或z<- z α/2 D. z>z α或 z<-z α 10.若检验的假设为H 0: μ≤μ0, H 1: μ>μ0 ,则拒绝域为( ) A. z> z α B. z<- z α C. z> z α/2 或z<- z α/2 D. z> z α或 z<- z α 11. 如果原假设H 0为真,所得到的样本结果会像实际观测取值那么极端或更极端的概率称为 ( ) A.临界值 B.统计量 C. P 值 D. 事先给定的显著性水平 12. 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根据P 值拒绝原假设的准则是( ) A. P= α B. P< α C. P> α D. P= α=0 13. 下列几个数值中,检验的p 值为哪个值时拒绝原假设的理由最充分( ) A.95% B.50% C.5% D.2% 14. 若一项假设规定显著性水平为α=0.05,下面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接受H 0 时的可靠性为95% B. 接受H 1 时的可靠性为95% 01:μμ

足迹重点

足迹概念 一、足迹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足迹 是人类生活中足与地面等物质客体接触时留下的痕迹,即人在进行站立、行走等活动时自身重量和人体肌力通过足作用于地面等物质客体上形成的痕迹 2.足迹研究对象和内容 对象:足迹、造痕客体、承痕客体、作用力 内容: 1.区分嫌疑人足迹 2.形成原因和条件 3.反应嫌疑人的特征 4.证明和再现犯罪过程 二、足迹的分类 按足迹造型客体进行分类 1.赤足足迹 人赤足直接与地面等物体表面接触形成 2.穿鞋、袜足迹 人穿鞋、袜与地面等物体表面接触形成 按足迹承受客体表面变化形态分类 1.立体足迹 足作用在具有可塑性的地面上形成的具有凹凸结构形象的足迹 2.平面足迹 足在平整的硬地面等物体表面上所留下的足迹 按照足迹的放映质量分类 1.正常足迹 足迹轮廓完整、痕迹清晰、特征稳定 2.非正常足迹 残缺不完整、痕迹模糊、重叠,轮廓明显变形 按照足迹的数量分类 1.单个足迹 2.成趟足迹 联系放映,四个以上 三、足迹检验的作用 1、足迹检验在侦查工作中的作用 1.分析案件性质(自杀、他杀、是否是刑事案件等) 2.提供线索(分析案情,提供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 2、足迹检验在提起公诉和审判工作中的作用 1.提供诉讼证据(有罪、无罪证据) 四、足迹检验的依据 1、足迹的形象检验依据 1.赤足足迹检验依据 2.鞋印形象检验依据 1.鞋底外貌的特定性 2.鞋底外貌的稳定性

3.承受客体对鞋印的反映性 4.穿袜足迹检验 2、足迹的行走运动特征检验依据 1.行走运动形态的特定性 2.行走运动形态的稳定性 3.行走运动形态的反映性 五、足迹应用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发展: 1、加强足迹检验技术基础理论的研究,建立较为完善的足迹检验技术理论体系 2、加强足迹检验技术的实践应用研究 足迹的形成 一、人体与行走相关的结构 正常的成年人全身共有206块骨,颅骨29块,躯干骨51,上肢骨64,下肢骨62其中足骨26块 二、人体行走运动的整体动作分析 三、足迹形成的三要素 具有足迹造痕客体、具有足迹承痕客体以及造痕客体和承痕客体只间直接相互作用 赤足结构特征 一、足的解剖结构 1、足骨骼 1.足骨 足骨共26块,7块跗骨,5块跖骨和14块趾骨 跗骨:跟骨、距骨、舟骨、骰骨、三块楔骨。根骨最大 2.足关节 1、踝关节 2、距下关节 3、跖趾关节和趾关节 3.足弓 2、组软组织结构 1、足肌 足底肌、足背肌。趾长伸肌、趾长屈肌、拇长伸肌、拇长屈肌 2、组皮肤及机能 1.表皮 2.真皮 3.皮下组织 机能:保护足免受外界的侵害尤其是细菌的侵害、机械损伤和损伤,调解体温, 进行呼吸,分泌汗液,蒸发水分,接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 3、赤足足迹各部分命名 1.足趾区:趾前段,拇指,第二趾,第三趾,第四趾,小趾,趾节区 2.足跖区:跖前缘,跖内缘,第一跖区,第二跖区,第三跖区,第四跖区,第五 跖区,跖外缘,跖后缘 3.足弓区包括:弓内缘,弓内侧区,弓外侧区,弓外缘 4.足跟区包括:跟前缘,跟内缘,跟内侧区,跟中心区,跟外侧区,跟外缘,跟 后侧区,跟后缘

第8章假设检验测试答案

第八章假设检验 1. A 2. A 3. B 4. D 5. C 6. A 1.某厂生产的化纤纤度服从正态分布,纤维的纤度的标准均值为1.40。某天测得25根纤维的纤度的均值39 = x,检验与原来设计的标 .1 准均值相比是否有所变化,要求的显著性水平为05 α,则下列正确 .0 = 的假设形式是()。 A. H:μ=1.40,1H:μ≠1.40 B. 0H: μ≤1.40,1H:μ>0 1.40 C. H:μ<1.40,1H:μ≥1.40 D. 0H:μ≥1.40,1H:μ<0 1.40 2.某一贫困地区估计营养不良人数高达20%,然而有人认为这个比例实际上还要高,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为()。 A. H:π≤0.2,1H:π>0.2 B. 0H:π=0.2,1H:π≠0 0.2 C. H:π≥0.3,1H:π<0.3 D. 0H:π≥0.3,1H:π<0 0.3 3.一项新的减肥计划声称:在计划实施的第一周内,参加者的体重平均至少可以减轻8磅。随机抽取40位参加该项计划的样本,结果显示:样本的体重平均减少7磅,标准差为3.2磅,则其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

()。 A. H:μ≤8,1H: μ>8B. 0H:μ≥8,1H:μ<0 8 C. H:μ≤7,1H:μ>7D. 0H:μ≥7,1H:μ<0 7 4.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原假设意味着()。 A. 原假设肯定是正确的B. 原假设肯定是错误的C. 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D. 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错误的 5.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A. 都有可能成立B. 都有可能不成立 C. 只有一个成立而且必有一个成立D. 原假设一定成立,备择假设不一定成立 6.在假设检验中,第一类错误是指()。 A. 当原假设正确时拒绝原假设B. 当原假设错误时拒绝原假设 C. 当备择假设正确时拒绝备择假设D. 当备择假设不正确时未拒绝备择假设 7. B 8. C 9. B 10.A 11.D 12.C 7.在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是指()。

浅谈足迹检验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相关作用

浅谈足迹检验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相关作用 随着犯罪形势的不断变化,在侦查破案的过程中,足迹检验技术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公安机关侦查案件的关键环节之一。足迹本身的特性,也决定了其在侦查破案中的广泛应用。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足迹检验的使用,让足迹检验在侦查破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就结合了足迹使用的科学依据,结合实际的案件,分析了足迹检验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希望能为侦查破案提供足迹检验的技术支持。 标签:足迹检验;侦查;破案 足迹是指人们在站立或是行动时,与地面或其他基础面接触而留下的痕迹。在刑事案件的调查中,常常要用到足迹来作为证据[1]。实际上,在现代的刑事诉讼案件中,不仅仅是足迹,指纹等工具痕迹等都可以作为证物的。而且,指纹应用得更为广泛。但是,当下对指纹鉴定的科学性不断怀疑,相比于指纹具有更强的识别性和准确性的足迹在侦查破案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 1 使用足迹检验在侦查破案中的科学依据 1.1 足迹的特定性 无论是足迹的步伐特征还是形象特征上,足迹都展现出了与其他证据不相同的特殊性。这里的形象特征指的就是单个的足迹展现的人的足部或者是袜子的结构特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走习惯,而步法特征实际上就是能够展现人的行走规律的特征。这两种特征都是长期生活中积累的,而且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体态特征的不同都不同而具有细微的差异。而这种呈现出来的差异一般不会轻易改变,所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足迹特征。实际上也就是,足迹能够对人的机构特征和运动特征进行客观反映,展现出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足迹能够准确地为侦查破案提供依据。根据足迹里呈现出来的细微差别,可以判定犯罪嫌疑人的身高、体重、走路姿势等相关特征。甚至还可以分析出拥有该足迹的人在特定部位停留的时间以及走路的方向等。为追踪嫌疑人的下落,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数据。 1.2 足迹的相对稳定性 与其他证据相比,足迹更为稳定。因为一个人的足迹可以说是在较长时间内不会轻易改变而且许多反对情况都是临时发生,犯罪嫌疑人也不会注意改变自己的足迹。即便是有的犯罪嫌疑人刻意掩饰自己的足迹,通过足迹中的细微特点,还是能够看出犯罪嫌疑人的一些习惯。并且遇到犯罪现场搜集到的证据不完整时,也可以根据残缺的足迹判别,得到与罪犯相关的信息。 1.3 足迹的反应性 足迹不仅仅能够反映脚步动作,行为方向等外界因素,还可以展现犯罪嫌疑

痕迹检验初级试卷(DOC)

2009年度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 和技术侦查队伍专业考试试卷 科目名称:痕迹检验 级别:初、中级 应考人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59题,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论述分析题四部分组成; 2.答题前,请先将姓名、准考证号、工作单位填写在试卷封面密封线左侧相应的位置上,并核对无误; 3.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字迹要工整、清楚; 4.答案须写在规定的括弧内,不得在试卷上做标记,否则视为废卷; 5.多专业合一的试卷请按指导语要求解答本专业内容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其中,第1至8题为每人必答题,第9至15题为痕迹检验专业人员答题,第16至22题为指纹管理专业人员答题。) 1.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C.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2.管制的期限为()。 A.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B.3个月以上1年以下 C.6个月以上1年以下 D.3个月以上2年以下 3.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共同犯罪人包括()。 A.主犯、从犯、教唆犯 B.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C.实行犯、组织犯、帮助犯 D.主犯、帮助犯、胁从犯 4.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侦查实验,但应经()。 A.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B.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C.同级人民检察院批准 D.上级人民检察院批准 5.我国刑事诉讼期间的计算单位为()。 A.年、月、日

B.时、日、月 C.时、日 D.日、月 6.拘传的持续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 7.物证同一认定的常用方法有()。 A.筛选法 B.推断法 C.比对法 D.物证法 8.客体的相对稳定性是同一认定的()。 A.唯一根据 B.现实基础 C.理论基础 D.可行条件 9.指头乳突花纹的外围系统主要由下列哪种形态的纹线构成()。 A.波浪线 B.弓形线 C.弧形线 D.棒形线 10.手印依照形成物质成分分为:汗液手印、()、油垢手印、灰尘手印等 A.立体手印 B.减层手印 C.血手印 D.显在手印 11.线条痕迹有起点、终点和()三个部分组成。 A.痕起缘 B.痕迹面 C.痕底 D.痕壁 12.蹬痕是步态特征中哪一阶段形成的()。 A.落足阶段 B.起足阶段 C.摆动阶段 D.滚动阶段 13.在发射过程中形成的弹壳痕迹有()。 A.拉壳钩前端痕迹 B.枪机下表面痕迹 C.抛壳口痕迹 D.弹底窝痕迹 14.常见的钥匙复制方法有()。

浅论犯罪现场足迹检验

浅论犯罪现场足迹检验 国防刑科201221150025 王怡凡 足迹, 也叫脚印。它是人的赤脚或穿着鞋袜的脚踏蹬在地面等承痕体上, 所形成的痕迹总称。它在犯罪现场出现率最高。因此, 足迹的检验鉴定应包括: 赤脚足迹, 穿鞋足迹和穿袜足迹检验鉴定。也可称赤脚脚印、穿鞋脚印、穿袜脚印检验鉴定。 一、我国足迹检验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我国记录和利用犯罪遗留足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我国足迹检验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建国以来,我国足迹检验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初创阶段。五十年代,我们吸收了原苏联《犯罪对策学》中足迹检验的理论与方法,创建了我国公安机关自己的足迹检验工作。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足迹中的形象特征检验为主体。所谓“形象特征”主要指鞋底表面的大小、花纹、磨损及修补的细小形态等;也括赤足底的脚纹(但现场较少见)。这时的足迹检验主要认定的对象是犯罪人到现场时所穿的鞋,而不能直接认定人。到五十年代后期,我国痕捡工作者从实战需要出发,总结办案中的实践经验,研究了人的赤足印不同区域的形态特点,把趾、掌、弓、踵各部位外形、大小、排列特征作了详尽的回纳,提出了脚纹之外的其他赤足印特征可以认定人身的理论与方法,实践应用很好,并沿续至今。 2、创新阶段。从一九五九年开始,公安部和内蒙公安厅发现和总结了以马玉林同道为代表的民间“码踪”经验,通过认其考察与研究,推广和普及了“步法追踪”技术。“步法”是人行走运动的习惯性规律。它所研究的步幅、步态,都反映了行走过程中脚对地面作用力的特点。这就抛开了鞋底形象特征,捉住了每个人长期形成的落脚、碾压至起脚各阶段的运动力特征,因而达到了认定或否定行走人的目的。至六十年代,发展成我国独特的“步法检验”技术,开始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足迹检验理论与方法。所谓我国自己的特色,体现在:①摆脱了传统的“形象痕迹”检验的框子,深进到痕迹形成三要素的作用力的个人特性上。②这项技术是我国自己独创。是马玉林同道和广大痕检工作者对我国足迹检验技术、乃至痕迹学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贡献,也是我国足迹检验技术发展的重大转折。步法检验技术在六、七十年代迅速在全国普及推广,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即从对连续足迹的检验发展到对单个足迹的检验与分析;从农村发展到城市。 3、全面发展与进步阶段。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刑事侦查技术呈现了迅速发展与繁荣的局面。我国足迹检验专家、学者不满足于经验型、手工操纵式的足迹检验手段,开始运用人体运动力学、高等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研究和解释人体行走与足迹形成的机理,以及影响足迹变化的相关因素,将步法与形象检验相结合,不仅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足迹检验理论,也创造了很多新的检验方法和手段。在此期间,各地研制了一些足迹提取与检验设备、器材。如静电吸附,解决了现场粉尘足迹提取的一大困难,使足迹的提取率和利用率明显进步。各地在办案中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各种检验手段,使过往失往检验条件的现场足迹,重新发挥了证据作用。同时,办案与科研相结合,百花齐放、繁荣科学,基本上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以人身识别为目的的足迹检验理论与方法,并在这个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二、足迹检验时应注意的特征 足迹的检验鉴定主要是对赤脚足迹,穿鞋足迹和穿袜足迹的检验鉴定,亦称对赤脚脚印、穿鞋脚印、穿袜脚印的检验鉴定。 (一)赤足足迹,是指人脚直接与地面等承痕体接触所形成的足迹。 赤足足迹具有认定人身的作用。足底面皮肤和手掌面皮肤一样,分布着乳突纹线、褶纹、皱纹。在检验时应注意观察赤足如下特征: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展望_杨敏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杨 敏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广州510440) 摘 要:工具痕迹在现场出现率高,但对其利用率很低。人的主观因素和技术上的客观因素是造成 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技术上的客观因素从根本上制约了对现场工具痕迹的利用。要着重剖 析工具痕迹检验的技术上原因,深入了解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现状以及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国内外研 究情况,并分析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探寻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D91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750(2011)04-0052-(05) 一、引言 工具痕迹在刑事案件现场上出现率较高,这是多年办案实践已经证明的一个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工具痕迹出现率占刑事案件现场的70%以上,有的地区则占80%左右。工具痕迹在现场出现率高,但对其的利用率却低。某市公安部门近五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全市公安技术鉴定室平均每年共勘查12486起刑事案件现场,其中入室抢劫盗窃案件勘查占据勘查案件总数的89.0%,达10323起。从这些案件的现场提取痕迹物证种类来看,提取到手印的案件4482起,占盗窃现场勘查数的41%;提取到足迹的案件6145起,占盗窃现场勘查数的48%;提取到工具痕迹的案件191起,占盗窃现场勘查数的14.4%。目前,基层技术员在现场勘查过程中,比较注重手印的发现与提取,对工具痕迹一般只采取照相处理,有的甚于不予处理。在现场勘查中,由于对现场的工具痕迹处理得不够好而直接造成对其的利用率较低。工具痕迹利用率低并不说明工具痕迹在案件侦查中的作用不大,相反,工具痕迹包含了大量反映作案工具及作案人的相关信息,对案件的分析起重要作用。关于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原因已有相关研究,[1]但其研究主要侧重点于人的管理、主观意识等方面;对工具痕迹检验发展与展望也有研究,[2] 但其研究只针对了我国的工具痕迹检验问题,且其对检验技术的阐述不够深入。本文主要针对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技术原因进行剖析,并在阐述国 内外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二、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原因剖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刑事犯罪的高发期,诱发、滋生违法犯罪的各种社会因素大量存在。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庭审制度、诉讼模式的变革,刑事侦查、诉讼对证据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刑事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刑事案件,痕迹检验鉴定是主要的破案手段;在法庭上,痕迹物证及其科学的鉴定结论是判别案件性质的有力证据。在实际的案件现场勘查和案件侦破过程中,使用最多的痕迹物证是指印。其主要原因包括:指印特征的特定性,即每个人的指纹特征均不同;指印在犯罪现场出现率高;已有较成熟的指纹识别系统。随着作案人反侦查意识增强,在很多犯罪现场,罪犯往往有意识地戴上手套作案,以至于在现场提取不到可用的指纹。犯罪工具痕迹是现场勘查中最常见的一种痕迹,且在现场不容易被破坏或伪装,出现率高,特征稳定,一般有较好的鉴定价值,这些优势是其它类型痕迹难以比拟的。但是,从办案的实际效果来看,与手印、足迹和枪弹痕迹相比,工具痕迹在现场的发现提取率、检验鉴定率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有人的主观和技术上的客观两大因素。 收稿日期:2010-12-19 责任编辑:陈 汇 基金项目:本文系公安部科技应用创新项目《基于知识的工具及其痕迹查询与分析数据库的研究》(项目编号: 2009YYCXGDST070)之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敏(1974-),男,广东警官学院刑事技术系副教授,博士。— 52—2011年8月第21卷第4期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Shanghai Police College Aug .,2011 Vol .21 No .4

足迹检验技术讲课教案

足迹的形成与分类 一、足迹的概念 足迹是指人行走或站立时,由于体重和肌肉收缩力,使脚与地面等承受客体相接触,而形成的一种形象痕迹.。 二、足迹形成要素 1、造痕体——人的足(赤脚、穿鞋或穿袜的脚); 2、承痕体——地面或其他物体; 3、作用力——重力,肌肉收缩力。 三、足迹的分类 (一)按造型客体的类别分类: 1、赤足迹; 2、鞋印足迹; 3、袜印足迹。 (二)按承型客体的变形状态分类: 1、立体足迹; 2、平面足迹:平面加层足迹;平面减层足迹。 四、足迹的作用 1、分析判断案情; 2、判断足迹遗留人个人特点; 3、对遗留足迹的人或鞋袜进行同一认定; 4、对在逃人犯进行追踪; 5、为警犬追踪提供嗅源。 足迹形象特征 形象特征:指单个足迹中反映的造型体外表结构形态方面的特征。 一、赤脚足迹形象特征 (一)赤脚足迹的一般特征 1、赤脚足迹的大小特征 脚全长、脚掌宽、脚弓宽、脚跟宽。(测量法见课本图示) 2、赤脚足迹的形状特征 足趾形态;足掌形态;足弓形态;足跟形态。(课本图示) 3、脚掌乳突花纹类型特征 弓型纹;箕型纹;斗型纹;三角形花纹。 (二)赤脚足迹的细节特征 1、脚掌乳突花纹细节特征; 2、其他细节特征:脚趾畸形、屈肌褶纹、皱纹、伤疤、脱皮、鸡眼、老茧等。 二、鞋印特征 (一)鞋印的一般特征 1、鞋印的形状特征:鞋底形状;鞋头形状;鞋跟形状。(课本图示) 2、鞋印的大小特征:鞋印长、鞋掌宽、鞋弓宽、鞋跟宽。(测量法见课本图示) 3、足迹鞋底花纹的类型特征 在各种鞋底上,为了耐磨、耐弯和防滑,一般要制成由各种粗细线条和大小点块组成的花纹图案。常见的鞋底花纹类型有以下十种: A:波折型;B:角型纹;C:圆环型纹;D:格块型纹;E:交织型纹;F:线条型纹;G:图案型纹;H:火焰型纹;I:散杂型纹;J:其它型纹。 4、鞋底标记特征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魏中礼刘道朋编写 司法检验实验室

目录 第一章痕迹检验概述 第一节痕迹的形成与分类 第二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痕迹检验的条件 第四节痕迹检验的程序 第二章手印检验 第一节手印检验的基本工作原理第二节手印检验的程序和方法 第三节手印检验结论的评断与运用第三章足迹检验 第一节足迹检验概述 第二节足迹检验的特征和依据 第三节足迹检验方法和综合评断第四章工具痕迹检验

第一节工具痕迹检验概述 第二节工具痕迹检验的分类 第三节工具痕迹检验的方法 第四节工具痕迹检验结论评断与运用第五章枪弹痕迹检验 第一节枪弹痕迹检验概述 第二节射击弹头痕迹检验 第三节射击弹壳痕迹检验 第四节射击情况的分析与判断 第六章其他痕迹检验 第一节牙齿痕迹 第二节车辆痕迹 第三节锁痕 第四节整体分离痕迹 第五节纺织物痕迹 第六节玻璃破碎痕迹

《痕迹检验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选修 【课程学时】36 【开课学期】第5学期 【教学对象】法学普通本科 一、课程特点和教学定位 痕迹检验技术是刑事科学技术和司法检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案件疑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痕迹检验技术对于促进侦查、狱政管理、法学等专业的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专业素养,提高法学综合能力意义重大。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具有形象直观性、实践操作性、文理综合性的特点。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性认识专业知识理论的内涵及司法实务所包含的丰富实践经验;学习和养育实践意识和职业精神;学习和掌握法律专业人才所必要的观察分析技术和技能。本课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探索精神和团队精神。痕迹检验技术教学是培养法学和司法检验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理解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各种痕迹(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常规的检验原理、

4-第8章假设检验练习题统计学

4-第8章假设检验练习题统计学 第八章假设检验 练习题 一、 填空 1、在做假设检验时容易犯的两类错误是和 2、如果提出的原假设是总体参数等于某一数值,这种假设检验称为,若提出的原假设是总体参数大于或小于某一数值,这种假设检验称为 3、假设检验有两类错误,分别是也叫第一类错误,它是指原假设H0是的,却由于样本缘故做出了 H0的错误;和叫第二类错误,它是指原假设H0是 的, 却由于样本缘故做出 H0的错误。 4、在统计假设检验中,控制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不超过某个规定值α,则α称为。 5、假设检验的统计思想是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可以认为基本上是不会发生的,该原理称为。 6、从一批零件中抽取100个测其直径,测得平均直径为 5.2cm,标准差为1.6cm,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这批零件的直径是否服从标准直径5cm? (是,否)

7、有一批电子零件,质量检查员必须判断是否合格,假设此电子零件的使用时间大于或等于1000,则为合格,小于1000小时,则为不合格,那么可以提出的假设为。 (用H0,H1表示) 8、一般在样本的容量被确定后,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为?,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为?,若减少?,则? 9、某厂家想要调查职工的工作效率,工厂预计的工作效率为至少制作零件20个/小时,随机抽样36位职工进行调查,得到样本均值为19,样本标准差为6,试在显著水平为0.05的要求下,问该工厂的职工的工作效率 (有,没有)达到该标准。 10、刚到一批货物,质量检验员必须决定是否接受这批货物,如不符合要求,将退还给货物供应商,假定合同规定的货物单件尺寸为6,请据此建立原假设_ _ 和备择假设。 11、总体为正态总体,且?已知,应采用统计量检验总体均值。 12、总体为正态总体,且?未知,应采用统计量 检验总体均值。二、选择 1、假设检验中,犯了原假设H0实际是不真实的,却由于样本的缘故而做出的接 22受H0的错误,此类错误是()

第 八 章 足迹检验技术

第八章足迹检验技术 第一节足迹的形成与分类 一、足迹的概念 足迹是指人行走或站立时,由于体重和肌肉收缩力,使脚与地面等承受客体相接触,而形成的一种形象痕迹.。 二、足迹形成要素 1、造痕体——人的足(赤脚、穿鞋或穿袜的脚); 2、承痕体——地面或其他物体; 3、作用力——重力,肌肉收缩力。 三、足迹的分类 (一)按造型客体的类别分类: 1、赤足迹; 2、鞋印足迹; 3、袜印足迹。 (二)按承型客体的变形状态分类: 1、立体足迹; 2、平面足迹:平面加层足迹;平面减层足迹。 四、足迹的作用 1、分析判断案情; 2、判断足迹遗留人个人特点; 3、对遗留足迹的人或鞋袜进行同一认定; 4、对在逃人犯进行追踪; 5、为警犬追踪提供嗅源。 第二节足迹形象特征 形象特征:指单个足迹中反映的造型体外表结构形态方面的特征。 一、赤脚足迹形象特征 (一)赤脚足迹的一般特征

1、赤脚足迹的大小特征 脚全长、脚掌宽、脚弓宽、脚跟宽。(测量法见课件图示) 2、赤脚足迹的形状特征 足趾形态;足掌形态;足弓形态;足跟形态。(课件图示) 3、脚掌乳突花纹类型特征 弓型纹;箕型纹;斗型纹;三角形花纹。 (二)赤脚足迹的细节特征 1、脚掌乳突花纹细节特征; 2、其他细节特征:脚趾畸形、屈肌褶纹、皱纹、伤疤、脱皮、鸡眼、老茧等。 二、鞋印特征 (一)鞋印的一般特征 1、鞋印的形状特征 鞋底形状;鞋头形状;鞋跟形状。(课件图示) 2、鞋印的大小特征 鞋印长、鞋掌宽、鞋弓宽、鞋跟宽。(测量法见课件图示) 3、足迹鞋底花纹的类型特征 在各种鞋底上,为了耐磨、耐弯和防滑,一般要制成由各种粗细线条和大小点块组成的花纹图案。常见的鞋底花纹类型有以下十种: A:波折型B:角型纹C:圆环型纹D:格块型纹E:交织型纹 F:线条型纹G:图案型纹H:火焰型纹I:散杂型纹J:其它型纹 4、鞋底标记特征 鞋底标记是鞋弓部反映的各种标记,主要有商标、牌名、厂名、地名、产地、鞋号和代号等。 5、鞋底的质料和制作工艺特征 从鞋底的制作原料上分,主要有塑料底、橡胶底、皮底和布底四大类。不同鞋底在不同的痕迹上反映出不同的特点。 (1)塑料底鞋: A:全发泡塑料鞋B:半发泡塑料鞋C:硬塑料鞋 (2)胶底鞋: A:运动鞋B:解放鞋C:旅游鞋D:雨鞋E:胶底皮鞋 (3)皮底鞋 (4)布底鞋 (二)鞋印的细节特征 鞋底在生产、穿用和修补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一些可以相互区别的细节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是鞋印鉴定的主要依据。 三、袜印足迹形象特征(自学) 1、袜底的形状和大小; 2、袜底的原料品种和生产工艺; 3、袜底的修补特征; 第三节足迹步法特征 步法特征是指人经过长期练习和反复实践而逐渐形成和巩固下来的行走动力定型的反

足迹检验技术

第八章足迹检验技术 一、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和实验教学,使学生准确认识足迹的形象特征和步法特征,掌握现场足迹的发现、识别和提取方法,了解足迹分析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手段,并对足迹鉴定过程及要求形成一定的认识。 二、教学要点 1、足迹的形象特征; 2、足迹的步法特征; 3、现场足迹的提取; 4、足迹分析。 三、教学时数 授课4学时,实验4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足迹的形成与分类 一、足迹的概念 二、足迹形成要素 (一)造痕体 (二)承痕体 (三)作用力 三、足迹的分类 (一)按造型客体的类别分类: (二)按承型客体的变形状态分类: 四、足迹的作用 第二节足迹形象特征 一、赤脚足迹形象特征 (一)赤脚足迹的一般特征 1、赤脚足迹的大小特征 2、赤脚足迹的形状特征 3、脚掌乳突花纹类型特征 (二)赤脚足迹的细节特征 1、脚掌乳突花纹细节特征; 2、其他细节特征: 二、鞋印特征 (一)鞋印的一般特征 1、鞋印的形状特征 2、鞋印的大小特征 3、足迹鞋底花纹的类型特征 4、鞋底标记特征 5、鞋底的质料和制作工艺特征 (二)鞋印的细节特征 三、袜印足迹形象特征(自学) 第三节足迹步法特征 一、步幅特征

(一)步长 (二)步宽 (三)步角 二、步态特征 (一)起脚特征 (二)落脚特征: (三)碾脚特征: 三、步法特征的影响因素 (一)步法特征与年龄的关系 (二)鞋底磨损与步态特征的关系 (三)步法特征与身体结构的关系 (四)步法特征与行走姿势的关系 (五)心理状态引起的步法变化 (六)伪装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 (七)负重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 (八)地面条件不同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 (九)鞋底质料引起的步法特征变化 第四节现场足迹的发现、识别和提取一、现场足迹的发现 (一)寻找足迹的重点部位: (二)发现嫌疑人足迹的一般方法: (三)发现犯罪足迹的具体方法: 二、犯罪足迹的识别 (一)根据足迹遗留部位与罪犯的活动过程是否一致来确定; (二)根据足迹与其他痕迹物证的关系来确定; (三)根据足迹的新鲜程度与发案时间是否一致来确定; (四)根据步法特征来确定; (五)根据足迹有无伪装、反常现象来确定; (六)澄清与罪犯无关的足迹。 三、现场足迹的记录和提取 (一)记录 (二)提取 第五节足迹分析 一、分析鞋的种类 (一)塑料底鞋的判断: (二)橡胶底鞋的判断: (三)布底鞋和皮底鞋的判断 二、分析留痕人的鞋号和型号(式样) (一)判断鞋号: (二)判断鞋子的型号(式样): 三、分析留痕人的人身特点 (一)分析性别: (二)分析年龄: (三)分析身高:

痕迹检验中工具痕迹检验鉴定方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f10550623.html, 痕迹检验中工具痕迹检验鉴定方法研究 作者:李永鑫韦启蒙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17期 (1. 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海珠区分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广东广州 510290 2.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广西环江 547100) 摘要:对于案件现场的工具痕迹检验鉴定能够帮助了解案情,帮助侦查人员了解案情发展情况、了解作案方式、手段等。但是现阶段我国侦查部门对于工具痕迹检验的重视程度较低,没有有效发挥工具痕迹检验鉴定在案件侦查中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工具痕迹;案情推定;还原真相 Abstract: for the scene of the tool marks insp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can help to understand the case, to help investigators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se, understand the modus operandi, means, etc.. But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investigation department of our country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spection of the tool marks, and does not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the tool marks in the case investigation. Key words: tool traces; presumption of case; reduction of truth 工具痕迹是犯罪现场嫌疑人遗留痕迹中很常见的一类犯罪信息遗留,对工具痕迹检验、分析、鉴定能够使侦查人员对嫌疑人犯罪手段、方法有所了解,还能确认作案工具,而作案工具又能够称为定案立罪阶段最有力的物证。但是在目前犯罪侦查、公安实践中对于工具痕迹检验鉴定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很多有利于案情发展的信息没有被利用。 1.工具痕迹检验鉴定现状 1.1工具痕迹检验鉴定概念 工具痕迹是基于案件发生过程中使用工具与外部其他客体接触产生的形变或痕迹遗留。是与作案活动直接产生的现场痕迹物证的组成部分。 1.2工具痕迹检验鉴定的必要性 不存在无痕迹的犯罪,犯罪必定是前后连贯有迹可循的逻辑事件,其现场必然遗留大量痕迹。其中足迹、手印等痕迹在侦查过程中存在被过分重视的问题,相应的工具痕迹鉴定的权重较低。这也是由于工具痕迹的干扰因素较多、工具种类过多、工具结构不固定等复杂多变因素造成的结果,但是忽略工具痕迹的侦查是不可取的。对于最终的案情判断影响较小,但是在案

足迹检验在刑侦案件中的勘察重点和应用

足迹检验在刑侦案件中的勘察重点和应用 【摘要】足迹是现场勘查的主要凭证,但是由于现场环境较乱,样本足迹不标准,导致足迹检验职能不断弱化。同时由于很多人员思想认识不足,不能加强现场足迹保护,尤其是现场条件差的凶杀案件勘查中,增加了破案难度。本次主要对足迹检验在凶杀案件中勘查的重点和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成功破案,减少不良损失。 【关键词】足迹检查凶杀案件勘查重点实际应用足迹检验可以帮助警方迅速定位犯罪人的年龄、性别及基本特征,能够及时锁定嫌疑对象,促进了凶杀案件的侦破,具有较强的应用的价值。但是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此种勘查方法不能得到有效应用,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分析。 1 案例分析 案例1,李某被杀死亡在室内北侧卧室中,经过现场勘查发现,房屋门关闭,未发生门锁撬压。李某尸体位于主卧床前地板上,头北脚南呈仰卧位,未穿鞋。在卧室客厅、抽屉等存在明显翻动痕迹,留有大量血手套印。室内本色木地板留有大量血液。在卫生间出现血足印,周边残留大量滴血尸体旁边留有一双凌乱的拖鞋。 分析足迹勘验:第一,客厅地面有清楚的灰尘鞋印,足长26 厘米;第二,客厅门外鞋面存有血迹;第三,鞋柜中的鞋摆放整

齐,鞋面无血印;第四,两个卧室中均有大量血鞋印,鞋纹检验发现,与客厅门外一致;第五,采用四甲基联苯胺法显示出全方位地面,客厅门口发现李某尸体和周边均出现相同的血袜印,经过排查可知,为死者所留。 现场足迹分析:首先,客厅地面灰尘鞋印与本案具有很大联系,经提取发现,鞋印与报案人一致,排除灰尘鞋印嫌疑;第二,犯罪分子入室后更换了拖鞋作案,与死者关系熟悉;第三,现场主、卧等个地方出现翻动迹象,为谋财迹象;第四,现场留有两种血鞋印,可以判定犯罪为两人作案。犯罪过程中,受到李某反抗,拖鞋脱落,后在门外更换了一双拖鞋;第五,血袜印分析可以判断为,作案人男性、升高1.74 米,较胖。根据足迹破案情况分析:经过周围询问,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最终经过DNA 鉴定确定了犯罪者,迅速破解案件。 案例2,某年5 月份,某小镇出租车个体司机蔡某被杀死在某村子内,犯罪现场较偏僻,距离村庄较远。经过现场勘查分析,现场有明显搏斗痕迹,遗留大量带血衣物、手机、扳手等物品。死者位于汽车尾部,呈仰面状、颈部被电线紧紧绕住,为窒息死亡。经过对车周围状况比对分析可知,搏斗处和尸体周围出现明显皮鞋足迹,与死者足迹对比,不是死者。足迹长25 厘米,半跟式,鞋底出现严重磨损,花纹隐约可见。案发后周围群众到现场围观,导致现场足迹紊乱,增加了技术人员勘查难度。为了迅速破案,侦查人员开始扩大范围,采用迂回跟踪法定位犯罪嫌疑人足迹,经过勘查发现,在距离现场50 米之外的农田中出现了半跟式足迹,足尖持续到4千米。技术人员在距离农田3 千米的地方装有犯罪嫌疑人留有的装现金的牛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