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率失真函数

信息率失真函数

信息率失真函数
信息率失真函数

第四章 信息率失真函数(第九讲)

(2课时)

主要内容:(1)平均失真和信息率失真函数(2)离散信源和连续信源的R(D)计算 重点:失真函数、平均失真、信息率失真函数R(D)、信息率失真函数的计算。 难点:信息率失真函数R(D)、信息率失真函数的计算。 作业:4、1。

说明:本堂课推导内容较多,枯燥平淡,不易激发学生兴趣,要注意多讨论用途。另外,注意,解题方法。多加一些内容丰富知识和理解。

§4-1 引言

(一) 引入限失真的必要性: 失真在传输中是不可避免的;

接收者(信宿)无论是人还是机器设备,都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与灵敏度,超过分辨能力与灵敏度的信息传送过程是毫无意义的;

即使信宿能分辨、能判别,但对通信质量的影响不大,也可以称它为允许范围内的失真;

我们的目的就是研究不同的类型的客观信源与信宿,在给定的Qos 要求下的最大允许(容忍)失真D ,及其相应的信源最小信息率R(D).

对限失真信源,应该传送的最小信息率是R(D),而不是无失真情况下的信源熵H(U). 显然 H(U)≥R(D).

当且仅当 D=0时,等号成立;

为了定量度量D ,必须建立信源的客观失真度量,并与D 建立定量关系; R(D)函数是限失真信源信息处理的理论基础; (二) R(D)函数的定义

信源与信宿联合空间上失真测度的定义:()i j d u v : [0,)U V R +

?→∞

其中: i u U ∈ (单消息信源空间) j v V ∈ (单消息信宿空间) 则有

()()i

j

i j i j u v d p u v d u v =∑∑

称d 为统计平均失真,它在信号空间中可以看作一类“距离”,它有性质 1〉()0i j d u v =, 当i j u v = 2〉

,()0min i j i j

u U v V

d u v ∈∈=

3〉0()i j d u v ≤<∞

对离散信源:i=j=1,2……..n, (),i j ij d u v d = 则有:

0,i j()

0,i j()ij d =?=?

≠?当无失真〉当

有失真 若取ij d 为汉明距离,则有: 0,i j()

1,i j()ij d =?=?

≠?

当无失真当有失真 对连续信源,失真可用二元函数d(u,v)表示。 则有:

2(,)()d u v u v u v

=-≠

=-

推而广之,d(u,v)可表示任何用v 表达u 时所引进的失真,误差,损失,风险,甚至是主观感觉上的差异等等。

进一步定义允许失真D 为平均失真的上界:

(,)(,)i j i j i ji ij i

j

i

j

D d p u v d u v p P d ≥==∑∑∑∑--对离散

在讨论信息率失真函数时,考虑到信源与信宿之间有一个无失真信道,称它为试验信道,对离散信源可记为ji P ,对限失真信源这一试验信道集合可定义为:

:D ji i ji ij i j P P D d p P d ??=≥=????

∑∑

根据前面在互信息中已讨论过的性质: (;)(;)i ji I U V I p P =

且互信息是i p 的上凸函数,其极限值存在且为信道容量:max (;)i

i ji p C I p P =

这里,我们给出其对偶定义:

()m i n (;)

m i n 4j i D

j i D

i j P P P P

R D I U V I p a c ∈∈== 即互信息是ji P 的下凸函数。其极限值存在且为信息率失真函数。 它还存在下列等效定义:

{}()min :(;)()ji R i ji ij

P P i j

R ji D R D d p P d P P I U V R ∈?=≥=??

?=≤?

∑∑给定速率 称D(R)为失真信息率函数,是R(D)的逆函数,它是求在允许最大速率情况下的最大失真D 。

至此,我们已给定R(D)函数一个初步描述。

)(U H D

由定义,R(D)函数是在限定失真为最大允许失真为D 时信源最小信息速率,它是通过改变试验信道ji p 特性(实际上是信源编码)来达到的。所以R(D)是表示不同D 值时对应的理论上最小信息速率值。

然而对于不同的实际信源,存在着不同类型的信源编码,即不同的试验信道特性'ji p 并可以求解出不同的信息率失真R ’(D)函数,它与理论上最佳的R(D)之间存在着差异,它反映了不同方式信源编码性能的优劣,这也正是R(D)函数的理论价值所在。特别对于连续信源,无失真是毫无意义的,这时R(D)函数具有更大的价值。

例:若有一个离散、等概率单消息(或无记忆)二元信源:011

()()2

p u p u ==

,且采用汉明距离作为失真度量标准:即????

?≠==j

i j i ij u u u u d 当当,

1,

0 若有一具体信源编码方案为:N 个

码元中允许错一个码元,实现时N 个码元仅送N-1个,剩下一个不送,在接收端用随机方式决定(为掷硬币方式)。此时,速率R ’及平均失真D 相应为:

11

'1/111,

2211'()112122N R b N N D N N R D D N N

-==-=?=∴

=-

=-?=-符号

若已知这一类信源理论上的1

()()()2

R D H H D =-(后面将进一步给出计算),则有

D

阴影范围表示实际信源编码方案与理论值间的差距,我们完全可以找到更好,即更靠近理论值,缩小阴影范围的信源编码,这就是工程界寻找好的信源编码的方向和任务。

§4-2 R(D)函数的性质

讨论R(D)性质以前先简要介绍R(D)的定义域。 对离散:[]max 0,D

对应R(D)值:(0)max ()()

R R D H p == max ()min (),0R D R D R D =→即当时值。

对连续:[]min max ,D D

min max ()()()min (),

0c R D H p R D R D R D ==∞=→即当时值

R(D)函数性质可用下列定理总结:

定理4-2-1:对离散、单个消息限定失真信源,其R(D)函数满足下列性质: (1)R(D)是D 的下凸(

?)函数;

(2)R(D)是D 的单调非增函数; (3)R(D)是D 的连续函数; (4)(0)()R D H p ==;

证明:(1)证明思路:根据R(D)函数定义,与下凸函数定义,只需证明: ['(1)"](')(1)(")R D D D R D R D θ

θθθθ=+-≤+-

首先证ji D P P θθ

∈,再利用互信息对ji P 的下凸性。即:若用ji P '与ji P ''表示达到(')R D 与(")R D 时的条件分布,且'"

(1)ji ji ji

P P P θθθ=+- 则有:

()[(1)]ji i ji ij i ji

ji ij i

j

i

j

d P p P d p P P d θθ

θθ'''==+-∑∑∑∑

(1)()(1)()'(1)"i ji

ij i ji ij i

j

i

j

ji

ji p P d p P d d P d P D D D θθθθθθθ'''=+-'''=+-≤+-=∑∑∑∑

这里()'ji

d P D '≤,()"ji d P D ''≤ 由{:()}ji ji D P P d P D θθθθ

=≤ 可得 ji D P P θθ

再利用互信息对ji P 的下凸性,有

()min (;)(;)

(;)(1)(;)(')(1)(")

ji D i ji P P

i ji i ji

i ji R D I p P I p P I p P I p P R D R D θ

θ

θθ

θ

θθθθ∈=≤'''≤+-=+-

(2)设21D D ≥ 则21D D P P ?

2

1

21min (;)min (;)

()()

ji D ji D i ji i ji P P P P I p P I p P R D R D ∈∈∴

≤∴

即R(D)是D 的单调非增函数。 (3)设'0'D D D D δ

δ=+→→当。

由D P 定义,有'D D P P →。

同时,由于(;)i ji I p P 是ji P 连续函数。 即当0,ji P δ→ 有(;)(;)i ji ji i ji I p P P I p P δ+→

'

(')min (;)()min (;)ji D ji D

i ji ji i ji P P P P R D I p P P R D I p P δ∈∈∴=+→= 即(')()R D R D →,R(D)是D

的连续函数。

(4)当0D =,即无失真时,i j u v ?,一一对应

1,0ji ij i j P i j δ=?==?

≠?时,,

时,

(0)(;)

(;)

log

1log

()

i ji i ij ij

i ij i

j

i

i i j

i

R I p P I p p p p p H p δδδ=∴=====∑∑∑

§4-3 离散信源R(D)函数计算: ()min (;)ji D

i ji P P R D I p p ∈=

可见,求解R(D)实质上是求解互信息的条件极值,可采用拉氏乘子法求解。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只能求得用参量(R(D)的斜率S )来描述的参量表达式,并借助计算机进行迭代运算。

由信道容量C 与R(D)数学上对偶关系:

max (;)

()min (;)ji D

i

P P p C I X Y R D I U V ∈==

其迭代运算与求信道容量迭代运算相仿的。在正式讨论R(D)迭代运算前,这里,我们先介绍特殊情况下的R(D)计算。

具有等概率、对称失真信源的R(D)计算:

例1:有一个二元等概率平稳无记忆信源U ,且失真函数为:

1

2

1

0()1

10ij d ∞?? ?= ? ?∞?

?

试求其R(D)=? 解:由:i ji

ij i

j

D d p P d

≥=

∑∑

为了运算方便,取i ji

ij

i

j

D p P d

=

∑∑

上式中,已知:1

2

i p =

,D (允许失真)给定。 则ji ij P d ?一一对应。

这时,由概率归一性,可进一步假设:

100

1ji A A P A

A -??=

?-??

可见:0110A A ???

?-??∞??

代入上述公式,有

11

[00(1)1][00(1)1]2211

(1)(1)(1)22

i ji ij

i

j

D p P d A A A A A A A ==?+?∞+-?+?∞+?+-?=-+-=-∑∑再将它代入转移概率公式中:

10

1ji D D P D

D -??=

?-??

由:j i j i i

q p P =

,得:11()(,,)22

j D D

q D --=

则:11()()(

,,)22

j D D H V H q H D --==

(/)()(1,)ji H V U H P H D D ==-

()(;)

[()(/)]

11(,,(1,)

22

112log log (1)log(1)log 22

(1)log 2(1)log(1)(1)log(1)(1)log 2

D D R D I U V H V H V U D D H D H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参量

参量

)--

0=D 1

=D

例2:若有一个n 元等概率、平稳无记忆信源U ,且规定失真函数为:

1

12

2

n

n

????

????

?

??

------=011111101111110)(

n n n n n n d ij

试求R(D)=? 解:

110110()()11011

ij ji A A n n A

d P A A n n -?

??

?

?

?

--

? ?

? ?

=?=

? ? ? ?- ? ? ? ?--????

由1i p n =,求得 1(1)101(1)i ji ij i

j

A A

D p P d n n n A

n n n

-==-?

?+??=--∑∑

111[1(1)]1j i ji i A q p P n n n n n -==?+-?=-∑111

[1(1)]1j i ji i A q p P n n n n n -==?+-?=-∑

()(;)[()()]j ji D D R D I U V H q H P ==-参量

参量

()(;)[()()]j ji D D R D I U V H q H P ==-参量参量

11(

)(1,)1

1

D D

H H D n

n n n =---- log (1)log(1)(1)

log

11

D D

n D D n n n =+--+--- log (,1)log(1)n H D D D n =----

取2n =,4,8,有

D

由上图可见 无失真0D =时 8(0)()3n R H p bit ===, , 4(0)()2n R H p bi ===, ,

2(0)()1n R H p bit ===, ,

有失真,比如0.2D =时

OF

OE

K n OD OC

K n OB OA K n =

====

=248248,压缩比:,压缩比:,压缩比:

显然 ① 248K K K >>,进制n 越小,压缩比K 越大;

② D K ↑↑,,但相对关系不变,

允许失真D 越大,压缩比亦越大。

R(D)的参量表达式: 要讨论R(D)的计算,由R(D)函数定义,需要求下列约束条件下的互信息极值。

① {:

};D ji i ji

ij

i

j

P P p P d

d D ==≤∑∑

112 ji

j

P

i i n =?=∑,对,,;

③01

1

ji P i j i n j m ≥?==,对,,,;

求解这类极值有好几种方法:

变分法、拉氏乘子法、凸规划方法等等。这里引用最简单的拉氏乘子法。但是

它不能处理不等式约束关系,因此需对上述条件进行必要的修改,这时上述问题可归纳为在下列(1)n +组约束条件下:

)组约束(,,,对12111

+????

???=?===∑∑∑=n n i i P d P p d D m

j ji i j ij

ji i 求互信息(;)log

ji j ji i ji i

j

j

P I q P p P q =∑∑的极小值。

引用拉氏乘子法,并设S 与(12i i n μ=,

)分别表示(1)n +个约束条件的待定参

数,则有:

[(;)]0(1log )(1log )0

i ji i ji i j

ji j i ji i i ij i I p P SD P P q p P p Sp d μμ?

--=?-+++--=∑∑

求得 ij

Sd ji j i P q e λ= —— ①

由归一化条件有 1ij

Sd ji j i i

j

P q e

λ=

=∑∑

求得

1

ij

i Sd j j

q e

λ=

∑ —— ② 再将①式两边同乘i p 并对i 求和,且设q j

>0,则有

ij

Sd j i ji i j i i

i

q p P p q e

λ==∑∑

1ij

Sd i i i

p e

λ=∑ —— ③

代②入③,得:

11ij

ij

Sd i

Sd i

j j

p e q e

=∑∑ —— ④

当信源给定0

i i p p =,选定S 与ij d 以后,它是一个求解m 个j q 的方程组,则可按下列

顺序求解:

(1,2)(1,)()()j i ji q j m i n P D S R S λ=??→=??→→→

最后求得参量方程如下:

()

()log ij ij ij Sd i j i ij i j Sd Sd j i i j i i j j D S p q e d q e

R S p q e q λλλ?=??

????=??

∑∑∑∑棗 ⑤

(l o g i

i i

SD S p

λ=+∑)

—— ⑥

这就是用参量s [()R D 的斜率]表达的()R D 函数形式,又称为参量方程。 定理4-3-1:'()R D S =,即R(D)斜率为参量S 。证明从略。

例:引用上述参量方程求解一个二进不等概率离散信源:121p p p p ==-,,且

01ij i j d i j =?=?

≠?,当,

,当,

其中12i j =,,,试求()?R D = 解:首先求参量

1λ与2λ

由公式③,有:

1111222111122222

exp()exp()1

exp()exp()1p Sd p Sd p Sd p Sd λλλλ+=??

+=? 求得

121[1]

1

(1)[1]

S S p e p e λλ=

+=

-+ 将它带入式②,有

1

11212112122221exp()exp()1exp()exp()q Sd q Sd q Sd q Sd λλ?

+=??

?

?+=

??

求得

12(1)1(1)1S S

S

S

p p e q e p pe q e --=

---=

- 再将1212q q λλ,带入⑤式()D S 中:

11111111121212()exp()exp()D S p q d Sd p q d Sd λλ=+

22121212222222exp()exp()p q d Sd p q d Sd λλ++

1S S

e e =+ ? log 1D

S D

=- 再将它带入

)(S R ,有:

12

log

log

11()()()log (1)log D D S S D

D

R D R S SD S p p λλ==--==++-

[log (1)log(1)][log (1)log(1)]

[,1][,1]

p p p p D D D D H p p H D D =-+--++--=---

取111

248

p =

,,,的曲线:

D

由图可见:

无失真:12

00

1D R bit ==,() 14

0.8R bit =() 18

0.6R bit =() 限失真,比如0.1D =时

1112

48

1.00.80.6

0.670.450.17K K K ≈

<=<= 结论:1) 信源概率分布越不均匀,压缩比越大;

2) D 越大,压缩比也越大。

R(D)函数的迭代算法

首先让我们从信道容量C 与()R D 函数定义与数学上的对偶性来分析:

max (;)()max (;)

()max (;)

i

ji D

i i i

p P P p f F

C I X Y R

D I U V C F I X Y ∈≤===∑,

显然,我们可以利用求解信道容量的计算迭代公式的方法与思路求解()R D 函数。其关键步骤为:

1)寻求两个决定互信息的互为因果关系的自变量对,这里选

0(;),

j ji i i I q P p p =,且通过ji P 求极值;

2)对互信息求条件极值(极小值),引用拉氏乘子法;

具体求解步骤如下:

1) 两个自变量中首先固定ji P 值,则在满足

1j

j

q

=∑和i ji ij i

j

D p P d =∑∑的约束条

件下求(;)j j i I q P 的极小值。引用拉氏乘子法,有:

[(;)]0j ji j j

j I q P SD q q λ?

-+=?∑

即 0ji

i

j

i

P p

q λ-

+=∑ , 求得:

1

j i

ji

i

q p P λ

=

∑,再由归一化条件

1

1

1j i ji j

i

j q p P λ

λ

==

=

∑∑∑? 1λ=,

再代入原式得: *

j i j i i

q p P =∑

—— ①

2) 再固定j q 值,在满足

1ji

j

P

=∑(对所有i 值)和i ji ij i

j

D p P d =∑∑的约束条件下求

(;)j ji I q P 极值:

[(;)]0j j i i j i i j

ji I q P SD P P λ?

-+=?∑∑ [1log

]0ji i i ij i j

P p Sp d q λ+-+=

?exp[(

1)]i

ji j ij i

P q Sd p λ=-+

由归一化条件,有

[

1]

1[]i

ij

i

Sd p ji j j

j

P q e

e

λ-+==?∑∑

求出: [

1]

1

i i

ij

p Sd j j

e

q e

λ-+=

∑ 再将它带入ji P 表达式,求得

*

ij

ij

Sd j ji Sd j

j

q e

P q e

=

∑ ——②

式与②式是两个基本迭代公式

若假设一个S 值,比如1S S =,通过①②逐次迭代,求得**

11(),()j ji q S P S ,代入互信

息公式中,求得

**

111()[(),()]j ji R S I q S P S =

再继续假设2S S =、3S 、4S 、5S 等。求得相应的2()R S 、3()R S 、4()R S 、5()R S 。最后再将其值连成一个曲线,即为()R D 函数曲线。

下面,为了迭代方便,可将①②改写为:

1ij

ij

n n

j i ji i Sd n j

n ji Sd n j j q p P q e P q e +?=???=??

?

∑∑棗 ③迭代公式棗 ④ 假设1S S =,则可按下列顺序迭代:(当信源给定0i i p p =,选一初始分布1

1

ji P m

=

) 12111+?→??→??→??→??→??→?=r ji r j r ji ji j ji

P q P P q m

P ④

③④④③

)1()()1()21()11(+≥≥-≥≥≥r r R r r R r r R R R ,,,,,

)(1S R

上述迭代至前后两值间误差小于给定值ε为止。可求得

111()

l i m m i n [();()]

j i

j

r r

j ji r P q R S I q S P

S →∞=

重新假设2S S =、3S 、4S 、5S ,分别求得2()R S 、3()R S 、4()R S 、5()

R S 。最

后连接各()i R S 值为一条曲线,即为所求的()R D 函数曲线。

§4-4 连续信源R(D)函数

⒈连续信源比离散信源更需要R(D)函数。因为连续信源信息量为无限大(取值无限),传送

∞信息量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所以连续信源都是属于限失真范畴;

⒉连续信源R(D)与离散信源R(D)类似: 只需将概率换为概率密度 ()i p p u ? 求和换为积分 i

du ∑??

(;)ij d d u v ?

min inf ?

则当已知信源概率分布密度为()p u 、条件密度为()v P u

、失真函数为(,)d u v 、

信源平均失真(,)()()(,)v d u v p u P d u v dudv u ∞

-∞

=

??

而 {():()()(,)}D v v P P D d p u P d u v dudv u u ∞

-∞

=≥=?? 则有: ()()inf (;)D

v P P u

R D I U V ∈=

同样,可以求出类似于离散的参量表达式:

即在下述限制条件下:

()()(,)()1v D p u P d u v dudv

u

v P dv u u ∞-∞∞

-∞

?=???=????(对所有值)

求互信息

(;)()()log ()()log ()v v I U V p u P P dudv

u u q v q v dv

-∞

-∞=-???

的下确界。

引用变分,并引入待定常数S 和任意函数()u μ,再对()v P u

取变分,并置之为0。

所谓变分是指求泛函的极值。即

[(;)()()]0v I U V SD u du P dv u δμ∞∞

-∞-∞

--=?? 其求解顺序完全类似于离散情况,但需求解一个积分方程。最后结果为:

(,)()()()()(,)()()()log ()Sd u v D S p u q v e u d u v dudv

R S SD S p u u du λλ∞-∞∞

-∞

?=?

??=+????

连续信源能否有类似于离散信源的一些特殊情况,不需求解繁琐的积分方程

呢?的确存在,在某些情况下,比如(,)()d u v d u v =-时,求解可大大减化。即

若二元函数(,)d u v 仅与u 与v 差值有关,比如

22

()(,)u v d u v u v θ

θ?-=?=?

-=??

这时令参量()()()

k S u p u λ=

,设()0p u >,其中()

1

()Sd k S e

d θθ

-∞

=?

,且()

()()Sd S k S e

g θθ=,

这时可求得:0()()()S p u q u g u =?

可见,由上述卷积表达式,无需求解积分方程就可以求得分布密度0()q u 。

进一步,若令()p z Φ、()S g z Φ和0()q z Φ分别表示()p u 、()S g u 和0()q u 的特征

函数,则由以上时域的卷积关系,求得下列特征函数间的关系如下:0()()()S p g q z z z Φ=Φ?Φ

∴ 0()()()

S p q g z z z ΦΦ=

Φ

则 001

()()2i z u

q q u z e d

z π

--∞

=

Φ?

再由类似于离散信源的下列求解顺序:

0()()()()q u u D S R S λ→→→

例:若

2

2

()222()(,)()u m p u d u v u v σθ--?=

???=-=?棗正态棗

均方准则

当0S <时,求

2

1

()S k S e

d θθ

-∞

=

=

?

则2

()

()()Sd S S g k S e

θθθ==

21

122S

θ-

-?=

即 1

()

(0,)2S g N S

θ-~

∴ 2222111()2242()g s

S z z z S

S

g z e

e

e σ---Φ===

而信源p(u)的特征函数为

()22

12

22

122

1122

4204()()()

2104()()~,imz z p s z g s s

imz z p z imz z e

q z e s z e

z e

q N m σσσσ--Φ-+ΦΦ=∴Φ=

=

=??∴+?

?

再由00()()q D s R s λ→→→最后求得:

2

2

()222()(,)()u m p u d u v u v σθ--?=

???=-=?棗正态棗

均方准则

11

21()log D

R D σ==当时

定理2-4-1:对任一连续非正态信源,若已知其方差为2

σ,熵为()c H U ,并规定失真

函数为2

(,)()d u v u v =-,则其R(D)满足下列不等式:

2

11

22()log2()log D

H U eD R D σπ-≤≤ (正态) (上限) 可见,在平均功率2

σ受限条件下,正态分布R(D)函数值最大,它是其他一切分布的上限值,也是信源压缩比中最小的。所以人们往往将它作为连续信源压缩比中最保守的估计值。

例:对连续有记忆信源R(D)函数计算相当复杂,下面考虑一个简单的特例:对一个广

义平稳遍历马氏链信源,且有2

()R τ

τσρ=,其中01ρ<<。现求其R(D)函数。

下面我们仅给出结果:

2

2(1)

12()log

D

R D σ

ρ-=

而 2(1)1D σρρ

-+≤

2

3

结论:

1)ρ↑(越大), ()R D ↓(越小), 压缩比↑ 2)

2

D

σ↑ , ()R D ↓ , 压缩比K ↑

下面利用连续信源的R(D)函数,进一步分析语音的波形编码: 为了分析方便,假设语音遵从平稳正态分布: 例1:分析PCM 编码及其压缩潜力:

现有PCM 编码是8KHz 采样率,8位编码,8*8=64Kb/s ,它认为样点间独立,且

每个样点8bit ,这时信噪比可达到入公用网26dB 的要求,在语音编码中信噪比是

2

2

26400()D D dB σσξ=??=倍,其中D 为噪声(允许失真)功率,由正态分布的信息率失

真函数的公式:

2

122122()log log 4004.3D

R D bit

σ===

实际语音的R(D)值要小于 4.3bit ,因为语音不遵从正态分布,而是近似遵从Laplace 分布(一级近似)、Gamma 分布(二级近似)。它们的R(D)函数值均小于正态分布的R(D)值,。可见,4.3bit 至PCM 8bit ,大约有一倍差距。

例2:若对语音编码进一步计入相关性,则其R(D)函数为:2212()log (1)R D D σρ=-,

则可算出其R(D)值,即对应压缩比(相对于PCM 编码64Kb/s )

若计入语音分布R(D)值小于正态分布值,以及R(D)的主观特征,在25-26dB 要求

下,实际R(D)值大约等于2左右,可以获得大约4倍的压缩比。

例3:参量编码:

以英语为例,其音素大约为128~256个,按照通常讲话速率,每秒大约平均发出

10 个音素,这时语音信源给出的信息率为:

102102log (256)80/log (128)70/64914706480080I bit s I bit s

Kbit

K bit Kbit K bit

=======?上限下限上限下限

(倍)(倍)

第四章_信息率失真函数-习题答案

4.1 一个四元对称信源? ?????=??????4/14/1324/14/110)(X P X ,接收符号Y = {0, 1, 2, 3},其失真矩阵为????? ???????0111 101111011110,求D max 和D min 及信源的R(D)函数,并画出其曲线(取4至5个点)。 解: 0041041041041),(min )(43041141141141),()(min min min max =?+?+?+?===?+?+?+?===∑∑i j i j i i j i i j j y x d x p D y x d x p D D 因为n 元等概信源率失真函数: ?? ? ??-??? ??-+-+=a D a D n a D a D n D R 1ln 11ln ln )( 其中a = 1, n = 4, 所以率失真函数为: ()()D D D D D R --++=1ln 13 ln 4ln )( 函数曲线: D 其中: symbol nat D R D symbol nat D R D symbol nat D R D symbol nat R D /0)(,4 3/12ln 2 14ln )(,21/3 16ln 214ln )(,41/4ln )0(,0==-==-==== 4.2 若某无记忆信源??????-=??????3/113/13/101)(X P X ,接收符号??????-=21,21Y ,其失真矩阵???? ??????=112211D 求信源的最大失真度和最小失真度,并求选择何种信道可达到该D max 和D min 的失真度。

第四章 信息率失真函数-习题答案

4.1 一个四元对称信源? ?????=??????4/14/1324/14/110)(X P X ,接收符号Y = {0, 1, 2, 3},其失真矩阵为????? ???????0111 101111011110,求D max 和D min 及信源的R(D)函数,并画出其曲线(取4至5个点)。 解: 0041041041041),(min )(43041141141141),()(min min min max =?+?+?+?===?+?+?+?===∑∑i j i j i i j i i j j y x d x p D y x d x p D D 因为n 元等概信源率失真函数: ?? ? ??-??? ??-+-+=a D a D n a D a D n D R 1ln 11ln ln )( 其中a = 1, n = 4, 所以率失真函数为: ()()D D D D D R --++=1ln 13 ln 4ln )( 函数曲线: D 其中: sym bol nat D R D sym bol nat D R D sym bol nat D R D sym bol nat R D /0)(,4 3/12ln 2 14ln )(,21/3 16ln 214ln )(,41/4ln )0(,0==-==-==== 4.2 若某无记忆信源??????-=??????3/113/13/101)(X P X ,接收符号??????-=21,21Y ,其失真矩阵???? ??????=112211D 求信源的最大失真度和最小失真度,并求选择何种信道可达到该D max 和D min 的失真度。 4.3 某二元信源??????=??????2/12/110)(X P X 其失真矩阵为?? ????=a a D 00求这信源的D max 和D min 和R(D)

信息率失真函数.doc

第四章信息率失真函数(第九讲) (2课时) 主要内容:(1)平均失真和信息率失真函数(2)离散信源和连续信源的R(D)计算重点:失真函数、平均失真、信息率失真函数R(D)、信息率失真函数的计算。 难点:信息率失真函数R(D)、信息率失真函数的计算。 作业:4、lo 说明:本堂课推导内容较多,枯燥平淡,不易激发学生兴趣,要注意多讨论用途。另外,注意,解题方法。多加一些内容丰富知识和理解。 §4-1引言 (一)引入限失真的必要性: 失真在传输中是不可避免的; 接收者(信宿)无论是人还是机器设备,都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与灵敏度,超过分辨能力与灵敏度的信息传送过程是毫无意义的; 即使信宿能分辨、能判别,但对通信质量的影响不大,也可以称它为允许范围内的失真; 我们的目的就是研究不同的类型的客观信源与信宿,在给定的Qos要求下的最大允许(容忍)失真D,及其相应的信源最小信息率R(D). 对限失真信源,应该传送的最小信息率是R(D),而不是无失真情况下的信源爛H(U). 显然H(U)2R(D). 当且仅当D=0时,等号成立; 为了定量度量D,必须建立信源的客观失真度量,并与D建立定量关系; R(D)函数是限失真信源信息处理的理论基础; (二)R(D)函数的定义 信源与信宿联合空间上失真测度的定义:d (见叩:t/xV^/r[0,oo) 其屮:u*U(单消息信源空I'可) v y eV (单消息信宿空间) 则有 万=Y工〃(吧 称7为统计平均失真,它在信号空I'可屮可以看作一类“距离”,它有性质 1〉= 0,当比=Vj 2〉min 〃(吧)=°

3〉05〃(比/匕)<00 对离散信源:i=j=l,2............. n , d(upj) = djj, 则有: d 」0,当;可(无失真) 厂]〉0,当iHj (有失真) 若取冷为汉明距离,则有: Jo,当i = j (无失真) 厂[1,当iHj (有失真) 对连续信源,失真可用二元函数d(u,v)表示。 推而广之,d(u,v)可表示任何用V 表达U 时所引进的失真,误差,损失,风险,甚至是 主观感觉 上的差异等等。 进一步定义允许失真D 为平均失真的上界: D>d =工=工工〃£皿???对离散 ? ? ? ? 在讨论信息率失真函数时,考虑到信源与信宿之I'可有一个无失真信道,称它为试验信 道,对离散信源可记为p 〃,对限失真信源这一试验信道集合可定义为: P D =\P ji -D>d = YLP :P J^ 根据前面在互信息中已讨论过的性质: 1(U\ I,p ;j\ 且互信息是门的上凸函数,其极限值存在且为信道容量:C = max/(卫: p< ? 这里,我们给出其对偶定义: R(D)= mi 1Y U # ) m"pQp2,_ D P j f P D 陆 j i P D 即互信息是◎的下凸函数。其极限值存在且为信息率失真函数。 它还存在下列等效定义: D(R) = minD>d =工工门叽 < P 泸 P R i J P R = {? : /(t/;V) < R (给定速率)} 称D(R)为失真信息率函数,是R(D)的逆函数,它是求在允许最大速率情况下的最大 失真Do 至此,我们已给定R(D)函数一个初步描述。 则有: d(u. v)= (w-仍 H = \u-v

【免费下载】第四章 信息率失真函数 习题答案

4.1 一个四元对称信源,接收符号Y = {0, 1, 2, 3},其失??????=??????4/14/1324/14/110)(X P X 真矩阵为,求D max 和D min 及信源的R(D)函数,并画出其曲线(取4至5个点)。????????????0111101111011110解: 0041041041041),(min )(43041141141141),()(min min min max =?+?+?+?===?+?+?+?===∑∑i j i j i i j i i j j y x d x p D y x d x p D D 因为n 元等概信源率失真函数:??? ??-??? ??-+-+=a D a D n a D a D n D R 1ln 11ln ln )(其中a = 1, n = 4, 所以率失真函数为: ()()D D D D D R --++=1ln 13ln 4ln )(函数曲线: D 其中:symbol nat D R D symbol nat D R D symbol nat D R D symbol nat R D /0)(,43/12ln 214ln )(,21/316ln 214ln )(,41/4ln )0(,0==-==-====4.2 若某无记忆信源,接收符号,其失真矩阵求信??????-=??????3/113/13/101)(X P X ??????-=21,21Y ??????????=112211D 源的最大失真度和最小失真度,并求选择何种信道可达到该D max 和D min 的失真度。

4.3 某二元信源其失真矩阵为求这信源的D max 和D min 和R(D)??????=??????2/12/110)(X P X ?? ????=a a D 00函数。解:0021021),(min )(202121),()(min min min max =?+?===?+?===∑∑i j i j i i j i i j j y x d x p D a a y x d x p D D 因为二元等概信源率失真函数:??? ??-=a D H n D R ln )(其中n = 2, 所以率失真函数为: ????????? ??-??? ??-+-=a D a D a D a D D R 1ln 1ln 2ln )(4.4 已知信源X = {0, 1},信宿Y = {0, 1, 2}。设信源输入符号为等概率分布,而且失真函数,求信源的率失真函数R(D)。??????∞∞=1100D 4.5 设信源X = {0, 1, 2, 3},信宿Y = {0, 1, 2, 3, 4, 5, 6}。且信源为无记忆、等概率分布。失真函数定义为 证明率失真函数R(D)如图所示。???????∞ ======且且且且53,21 41,010),(j i j i j i y x d j i log22log2D 4.6 设信源X = {0, 1, 2},相应的概率分布p (0) = p (1) = 0.4,p (2) = 0.2。且失真函数为)2,1,0,(10),(=???≠==j i j i j i y x d j i (1) 求此信源的R(D); (2) 若此信源用容量为C 的信道传递,请画出信道容量C 和其最小误码率P k 之间的曲线关系。 4.7 设0 < α, β < 1, α + β = 1。试证明:αR(D’) +βR(D”) ≥ R(αD’ +βD”) 4.8 试证明对于离散无记忆N 次扩展信源,有R N (D) = NR(D)。其中N 为任意正整数,D ≥ D min 。 4.9 设某地区的“晴天”概率p (晴) = 5/6,“雨天”概率p (雨) = 1/6,把“晴天”预报为“雨天”,把“雨天”预报为“晴天”造成的损失为a 元。又设该地区的天气预报系统把“晴天”预报为“晴天”,“雨天”预报为“雨天”的概率均为0.9;把把“晴天”预报为“雨天”,把“雨天”预报为“晴天”的概率均为

第4章 信息率失真函数

第四章 信息率失真函数 无失真信源编码和有噪信道编码告诉我们:只要信道的信息传输速率 R 小于信道容量 C ,总能找到一种编码方法,使得在该信道上的信息传输的差错概率 P e 任意小;反之,若信道的信息传输速率大于信道容量,则不可能使信息传输差错概率任意小。但是,无失真的编码并非总是必要的。无失真的编码并非总是可能的。在实际信息传输系统中,失真是不可避免的,有时甚至是必须的。 香农首先定义了信息率失真函数R(D),并论述了关于这个函数的基本定理。定理指出:在允许一定失真度D 的情况下,信源输出的信息传输率可压缩到R(D)值,这就从理论上给出了信息传输率与允许失真之间的关系,奠定了信息率失真理论的基础。信息率失真理论是进行量化、数模转换、频带压缩和数据压缩的理论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信息率失真理论的基本内容,侧重讨论离散无记忆信源。首先给出信源的失真度和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定义与性质;然后讨论离散信源和连续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数计算;在这基础上论述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定理。 1 失真测度 1.1 失真度 从直观感觉可知,若允许失真越大,信息传输率可 越小;若允许失真越小,信息传输率需越大。所以信息传输率与信源编码所引起的失真(或误差)是有关的。 离散无记忆信源U ,信源变量U ={u1,u2,…ur},概率分布为P(u)=[P(u1),P(u2),…P(ur)] 。 信源符号通过信道传输到某接收端,接收端的接收变量V = {v1,v2,…vs} 。 对应于每一对(u,v),我们指定一个非负的函数: 称为单个符号的失真度(或失真函数)。 通常较小的d 值代表较小的失真,而d(ui,vj)=0表示没有失真。 若信源变量U 有r 个符号,接收变量V 有s 个符号,则d(ui,vj)就有r ×s 个,它可以排列成矩阵形式,即: 它为失真矩阵D ,是 r ×s 阶矩阵。 须强调: 这里假设U 是信源,V 是信宿,那么U 和V 之间必有信道。实际这里U 指的是原始的未失真信源,而V 是指失真以后的信源。因此,从U 到V 之间实际上是失真算法,所以这里的转移概率p(vj/ui)是指一种失真算法,有时又把p(vj/ui) 称为试验信道的转移概率,如图所示: j i j i v u d j i ≠=???>=)0(0),(α????????????=),(...),(),(:...::),(...),(),(),(...),(),(212221212111s r r r s s v u d v u d v u d v u d v u d v u d v u d v u d v u d D

信息率失真函数

第四章 信息率失真函数(第九讲) (2课时) 主要内容:(1)平均失真和信息率失真函数(2)离散信源和连续信源的R(D)计算 重点:失真函数、平均失真、信息率失真函数R(D)、信息率失真函数的计算。 难点:信息率失真函数R(D)、信息率失真函数的计算。 作业:4、1。 说明:本堂课推导内容较多,枯燥平淡,不易激发学生兴趣,要注意多讨论用途。另外,注意,解题方法。多加一些内容丰富知识和理解。 §4-1 引言 (一) 引入限失真的必要性: 失真在传输中是不可避免的; 接收者(信宿)无论是人还是机器设备,都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与灵敏度,超过分辨能力与灵敏度的信息传送过程是毫无意义的; 即使信宿能分辨、能判别,但对通信质量的影响不大,也可以称它为允许范围内的失真; 我们的目的就是研究不同的类型的客观信源与信宿,在给定的Qos 要求下的最大允许(容忍)失真D ,及其相应的信源最小信息率R(D). 对限失真信源,应该传送的最小信息率是R(D),而不是无失真情况下的信源熵H(U). 显然 H(U)≥R(D). 当且仅当 D=0时,等号成立; 为了定量度量D ,必须建立信源的客观失真度量,并与D 建立定量关系; R(D)函数是限失真信源信息处理的理论基础; (二) R(D)函数的定义 信源与信宿联合空间上失真测度的定义:()i j d u v : [0,)U V R + ?→∞ 其中: i u U ∈ (单消息信源空间) j v V ∈ (单消息信宿空间) 则有 ()()i j i j i j u v d p u v d u v =∑∑ 称d 为统计平均失真,它在信号空间中可以看作一类“距离”,它有性质 1〉()0i j d u v =, 当i j u v = 2〉 ,()0min i j i j u U v V d u v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