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探究性试题专项训练

探究性试题专项训练

探究性试题专项训练
探究性试题专项训练

探究性试题专项训练(1)

主讲人:束长剑

1、(10分)科学家对H 2O 2结构的认识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最初,科学家提出了两

种观点:①O H

H 、②H -O -O -H 。式中O →O 表示配位键,即共用电子对由某原子

单方面提供(在化学反应中氧氧键遇到还原剂时易断裂)。

化学家Baeyer 和Villiyer 为研究H 2O 2的结构,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a 、将C 2H 5OH 与浓H 2SO 4反应,生成(C 2H 5)2SO 4和水;

b 、将制得的(C 2H 5)2SO 4与H 2O 2反应,只生成A 和H 2SO 4;

c 、将生成的A 与H 2反应(已知该反应中H 2作还原剂)。

⑴用电子式表示①、②两种结构: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⑵如果H 2O 2的结构如①所示,实验c 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 写结构简式,下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H 2O 2的结构如②所示,实验c 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了进一步确定H 2O 2的结构,还需要在实验c 后添加一步实验d ,请设计d 的实验

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分) 243)(PO Ca 、4CaHPO 均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某同学向4

2HPO Na 溶液中滴加2CaCl 溶液至恰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试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证明所

生成的白色沉淀是243)(PO Ca 还是4CaHPO .(已知:

24HPO 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3.(9分)茶是我国人民喜爱的饮品,其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据测定

茶叶中含有450种以上的有机成分与15种以上的元素。某化学研究小组欲探究茶叶中钙元素的含量,设计了探究实验方案如下:(已知茶叶中的铝、铁元素对钙离子的测定有影响)步骤1:称取500克干燥的茶叶,置于通风橱中,充分灼烧使茶叶灰化,再用研钵磨细后移入烧杯中,然后将200mL 1 mol·L-1盐酸加入灰中搅拌、过滤、洗涤。

步骤2:向步骤1所得滤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为6~7左右,使铝、铁的氢氧化物完全沉淀,再加热煮沸30 min,加入7.95 g无水碳酸钠,充分搅拌,待沉淀完全后,过滤,洗涤,过滤后得到滤液和沉淀。

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滤液稀释至500 mL,取其中的20.00 mL溶液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

0.1000mol·L-1的HCl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0.00 mL,计算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1中,使茶叶灰化需要三角架、泥三角、酒精喷灯、、等仪器。

步骤2中,改用试剂________________来调节pH将更为方便;判断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步骤3中,滴定操作时,眼睛注视。被滴定的20 mL滤液中CO3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mol,原茶叶中钙离子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若碳酸钠试剂不纯,且所含杂质不与Ca2+反应,则测得的钙离子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_______(填下列序号之一:①偏小②偏大③不偏④偏小或偏大或不偏)

4.(11分)某化学研究小组以铜为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1】:如右下图装置,电源接通后,与电池负极相连的铜丝上有大

量气泡产生;与电池正极相连的铜丝由粗变细。电解开始30s内,阳极附

近出现白色浑浊,然后开始出现橙黄色浑浊,此时测定溶液的pH约为10。

随着沉淀量的逐渐增加,橙黄色沉淀慢慢聚集在试管底部,溶液始终未出

现蓝色。

【实验2】:将实验1中试管底部的橙黄色沉淀取出,分装在两支小试管

阅读资料:常见铜的化合物颜色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的常见正化合价为___ _、_______,最终试管底部橙黄色沉淀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阴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阳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3)写出实验2中①、②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省2005年工业(主要是热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24×106t,全省酸雨污染比较严重。分析降雨成分发现,雨水中阴离子仍以硫酸根离子为主,约占阴离子总量的61.9%,阳离子以铵根离子为主,约占阳离子总量的84.1%。阴离子中SO42-和NO3-的质量比为4.13∶1,NO3-的比例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省大气污染特征是

A.煤烟型

B.机动车尾气型

C.由煤烟型向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转化

D.由机动车尾气型向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转化

⑵请你提出该省防治酸雨的两条主要

..措施

⑶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拟选择“不同地点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分析”的课题进行探究。

①如果你参加该课题的探究,在小组讨论测定地点时,你建议选择的测定地点分别是。

②通过查阅资料后发现,1994年以前,人们常采用HgCl2、NaCl的混合溶液吸收二氧化硫,1994年国家颁布标准(GB/T15262-94)规定用甲醛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变更吸收剂的原因除了用甲醛溶液的吸收效果比较好外,另一个原因可能是。

③甲醛溶液吸收二氧化硫以后发生了如下反应,生成稳定的羟基甲磺酸:

HCHO +H 2SO 3→

该反应类型属于 。测定时,只需向吸

收空气的甲醛吸收液中加入适量NaOH 和指示剂,SO 2

与指示剂、甲醛反应生成可溶性紫红色化合物,根据

溶液颜色深浅(用吸光度A 表示,可由仪器进行测量),

就能确定二氧化硫的含量。实验测得SO 2含量与溶液

的吸光度A 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若欲测定某地空气中

二氧化硫的含量(mg·m -3),除需要测定吸光度A 外还需要记录的数据

为 。

6、从含银、铜、金和铂的金属废料中提取金、银、铂的一种工艺如下:

根据以上工艺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时,以金属废料为阳极,纯铜为阴极,CuSO 4溶液为电解液,写出电解方程

式:

阳极: 阴极: ;

(2)AgCl 溶于氨水后所得的溶液含有的一种阳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也可用葡萄糖将

其还原为银,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写出步骤(4)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4)金和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u + 6HNO 3(浓)= Au(NO 3)3 + 3NO 2↑+ 3H 2O

但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小,所以金和浓硝酸几乎不反应,但金却可以溶于王水,试简要解释

之:

7、有A 、B 、C 、D 、E 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 和

C 、B 和

D 分别位于同主族,且B 、D 质子数之和是A 、C 质子数之和的2倍;

E 在同周期

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

(1)A 2B 和A 2D 的沸点较高者是 (填化学式),其原因是

(2)B 形成的双原子分子里,从轨道重叠的角度来看共价键的类型有 ;

(3)E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3)用多孔的石墨电极电解滴有酚酞的C 和E 形成的化合物的饱和溶液。接通电源一段时

间后, 极(填电极名称)附近出现红色;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

为 ,可用 检验该极所得产物。电解的总反应方

程式为 。

SO 2(μg) 5.0 15.0 20.0

8.(10分)某学习小组做以下实验:在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充分反应,溴水褪色;为探究褪色的原因,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①溴水中的Br2可能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产生HBr;

②乙醛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溴水可能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

③乙醛具有还原性,溴水可能将乙醛氧化为乙酸,Br2转化为HBr

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一):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确定其发生哪类反应;

方案(二):测定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 Br-的物质的量确定其发生哪类反应;

(1)假设测得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 mol,

若测得反应后n(Br-)= 0 mol, 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Br-) = a mol,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Br-)= 2a mol,说明溴水乙乙醛发生了反应。

(2)向含Br2 0.005mol的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使其褪色,然后加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1.88克。已知CH3COOAg易溶于水,通过计算,判断溴水与乙醛发生的反应为(填序号):①氧化反应②取代反应

③加成反应

[反思与评价]:方案(一)是否可行?______ ,是:。 A.NaOH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Na2SO3溶液 D.BaCl2溶液

“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的NO2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忽略N2O4的存在,图中铁架台等夹持仪器均已略去):

Ⅰ.实验装置如下图1所示

(1)浓硝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得出“NO2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Ⅱ.实验装置如上图2所示

(1)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 2能支持木条的燃烧”

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

由是 。

Ⅲ.为了更直接说明“NO 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这一问题,请你重新设计一个简单的实

验方案,简述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

10、新制氯水中含有多种粒子,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其性质,做了如下实

验,请你帮助完成:

(1)HClO 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成HCl 和O 2。请设计实验证明有O 2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氯气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对于使红色布条褪色的物质,同学们的看法不一致,

认为氯水中存在的几种粒子都有可能。请你设计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3)平衡常数表明了封闭体系的可逆反应在给定的温度下进行的程度,对于同一个类型的

反应,平衡常数越大,表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H 2CO 3

HCO 3- + H + K a 1(H 2CO 3) = c (HCO 3-)·c (H +)/c (H 2CO 3) = 4.45×10-7 HCO 3- CO 32- + H + K a 2(H 2CO 3) = c (CO 32-) ·c (H +)/ c (HCO 3-) = 5.61×10

-11 HClO

H + + ClO - K a(HClO) = 2.95×10-8 请依据以上碳酸和次氯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写出在下列条件下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将少量的氯气通入到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氯气和碳酸钠按照1︰1的比例恰好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过量的氯气通入到少量的碳酸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Ⅰ)已知常温下苯酚微溶于水,溶解度为8.2g/100g水,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8mol/L。为了探究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向两只试管中,分别注入0.8mol/L的乙醇和苯酚溶液3mL,各放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反应产生H2的速率。

乙:在两只试管中,分别放入1 g乙醇和苯酚晶体,各注入3mL蒸馏水,振荡,得到乙醇溶液和苯酚浊液,再向两试管中逐滴加入5molL的NaOH溶液,观察其中的变化。(1)苯酚溶液与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于甲、乙两个实验方案,他们能否达到实验目的?理由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分析甲、乙两同学实验方案的基础上,丙同学进行了下列对比实验:

在两只试管中,分别放入2 g无水乙醇和苯酚晶体,用约60℃的水浴加热,待苯酚熔成液态后,再向两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在乙醇中,钠块能与乙醇反应产生气体,约3min后钠块消失,溶液保持澄清;在苯酚中,钠块表面有少量气泡,约2min后出现少量白色悬浮物,10min后白色悬浮物充满苯酚熔融液,振荡后发现钠块尚未完全消失。

(3)丙同学的实验表明,苯酚熔融液与钠的反应速率不如无水乙醇与钠的反应快,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苯酚熔融液和无水乙醇与钠反应的有关事实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判断分子里羟基上氢原子哪个更活泼的依据。

(4)请你设计一个探究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活泼性的实验方案:

12、〔I〕在75℃左右,实验室用HgSO4做催化剂,可使乙炔与水反应生成乙醛,资料提示

HgSO4遇到H2S等物质会发生催化剂中毒而失去活

性。

供选用试剂:块状电石、HgO粉末、浓H2SO4、NaOH

溶液、蒸馏水

装置图如下:(夹持装置和热源均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药品前,检验装置A气密性的简单操作方法

(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烧瓶C 中应分别直接加入三种试剂,操作方法是 。

(4)E 装置的作用是 ,尚需添加的仪器名称及位

置 。

(5)该方法制乙醛纯度较高,但在操作中易发生汞中毒,不安全。再设计一种实验室制

乙醛的方法,写出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II 〕若用A 、B 、D 装置相连(导管长短、数量可调整)进行苯与溴反应的实验。为验

证反应产物,B 装置中盛放的试剂为 。

反应后得到的粗溴苯中溶有少量的苯、溴、三溴苯、溴化铁和溴化氢,下列是三个提纯

方案: 甲 :①水洗 ②碱洗 ③水洗 ④干燥 乙:①碱洗 ②水洗 ③干燥 ④蒸馏

丙: ①水洗 ②碱洗 ③水洗 ④干燥 ⑤蒸馏

三者中最合理的方案是 。其它方案的不足是 。

13.(15分)红矾钠(重铬酸钠:Na 2Cr 2O 7·2H 2O )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在印染工业、

电镀工业和皮革工业中作助剂,在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中也用作氧化剂,应用领域十

分广泛。

(1)实验室中红矾钠可用铬铁矿(主要成分:FeO ·Cr 2O 3)利用以下过程来制取。

①步骤I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42232328)(2)(87)(8)(4CO s O Fe s CrO Na O s CO Na s O Cr FeO ++=++?该反

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在常温下该反应速度极慢,

下列措施中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 .升高温度

B .通入过量的空气

C .将原料粉碎

D .增加纯碱的用量

②步骤Ⅱ中所得溶液显碱性,其中除含有Na 2CrO 4外还含有铝、硅元素的化合物,它们

的化学式可能是 、 。

③步骤Ⅲ需将溶液的pH 调至7~8并煮沸,其目的是 。

④步骤Ⅳ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将红矾钠与KCl 固体1:2(物质的量比)混合溶于水后经适当操作可得到K 2Cr 2O 7

晶体。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上述过程。

Ⅱ浸取 I 氧化 Ⅲ Ⅵ加H 2SO 4酸化 Ⅴ

产品:Na 2Cr 2O 7·2H 2O 铬渣(含硫酸钠) 铬铁矿等原料 Na 2CrO 4

溶液

14、(8分)

(1)化学平衡常数K 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 值越大,表示 ,

K 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 值 。 (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在一体积为10L 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 和H 2O ,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 (g ) + H

2O (g ) CO 2(g ) + H 2 (g ) △H 1 <0

CO 和H 2O 浓度变化如下图,则 0~4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 (CO )= mol/(L ?min )

(3) t ℃(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

上表。

①表中3min ~4min 之间反应处于 状态;

C 1数值 0.08 mol/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 ~5min 之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单选),

表中5min ~6min 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单选)。

a .增加水蒸气

b .降低温度

c .使用催化剂

d .增加氢气浓度

15.(11分)已知氨水的电离度与醋酸的电离度在同温同浓度下相等,溶有一定量氨的氯化铵

溶液呈碱性。现向少量的Mg(OH)2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铵溶液,固体完全

溶解。甲同学的解释是.

Mg(OH)

2(固)

Mg 2++2OH -……① NH

4++H 2O

NH 3·H 2O+H +……② H ++OH - H

2O ……③

由于NH 4+水解显酸性,H +与OH -反应生成水,导致反应①平衡右移,沉淀溶解;乙同

学的解释是.

Mg(OH)

2(固)

Mg 2++2OH -……① NH

4++OH - NH 3·H 2O ……②

由于NH 4Cl 电离出的NH 4+与Mg(OH)2电离出的OH -结合,生成了弱的电解质NH 3·H 2O ,

导致反应①的平衡右移,Mg(OH)2沉淀溶解。

(1)丙同学不能肯定哪位同学的解释合理,于是选用下列的一种试剂,来证明甲、乙两

位同学的解释只有一种正确,他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写编号)。

A .NH 4NO 3

B .CH 3COONH 4

C .Na 2CO 3

D .NH 3·H 2O

(2)请你说明丙同学作出该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将所选试剂滴入Mg(OH)2的浊液中,Mg(OH)2溶解;由此推知,甲和乙哪

位同学的解释更合理___________(填“甲”或“乙”);完成NH 4Cl 饱和溶液使

Mg(OH)2悬浊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亚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起着向人体组织传送O 2的作用,人如果缺铁就可能

出现缺铁性贫血,但是摄入过量的铁也有害。下面是一种补铁药品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该

药品为无水碱式盐,含Fe 2+ 34%~36% ,是薄衣片,……,与V C (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

品吸收。

某同学设计实验对其中的铁成分进行了验证。请一起完成该实验:

第一步: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可以氧化SCN - 生成N 2、CO 2和SO 42-,也可以将Fe 2+

氧化成Fe 3+。

第二步:向去掉糖衣、研磨好的药品中加稀盐酸,出现淡绿色浑浊液,说明有 离

子存在(填离子符号);

第三步:往上述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 溶液,出现浅红色,说明溶液中有少量Fe 3+离子

存在。该离子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①药品中的铁本来就是以三价铁的形式存在;②在制药过程中生成少量三价铁;③本实

验过程中有少量三价铁生成。

第四步:将第三步所得溶液分成2份,分别装在A 、B 两个试管中。

第五步:向A 试管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再慢慢滴入过量的H 2O 2溶液,溶液的红

色先变深,之后红色逐渐褪去。

红色变深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溶液红色又褪去的原因可能是:

请自选中学实验室中常用仪器、药品,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

第六步:向B 试管的溶液中加入一片V C 片,片刻后溶液红色也褪去,说明V C 有

性;怎样理解药品说明中所述“与V C 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这句话?

答案:

1.

⑵ O C 2H 5C 2H 5O +H 2→C 2H 5OC 2H 5+H 2O ; C 2H 5―O -O ―C 2H 5+H 2→2C 2H 5OH

⑶ 用无水硫酸铜检验c 的反应产物中有没有水(或其他合理答案)

2.

(1)原理:若生成物的混合物显强酸性,则生成的沉淀为

243)(PO Ca 2HCl 4NaCl )(PO Ca 3CaCl HPO 2Na 2432

42++↓+. 若生成物的混合物不显酸性,则生成的沉淀为

4CaHPO ,2NaCl CaHPO CaCl HPO Na 4242+↓+

(2)A :将氯化钙溶液滴入到42HPO Na 溶液中过量至不再沉淀为止. B :沉淀静置 C :

取一小段pH 试纸放在干燥洁净的表面皿.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 试纸 D :

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若溶液呈酸性,则证明生成的为243)(PO Ca ;反之则证明为4CaHPO .

3.[答案](9分)步骤1:坩埚、坩埚钳(每空1分,共2分)

步骤2:氨水(1分)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CaCl 2溶液(其他合理的答案等均可),若无沉

淀产生,则已洗净。(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步骤3: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和滴定管内液体流出速率。(1分,只答前者也给分)

0.001 (1分) 0.4%(或0.004)(2分)

④(1分)

4.[答案](11分)(1)+1(1分)、+2(1分)(不写“+”不得分) Cu 2O (1分)

(2)阴极上发生的反应:2H ++2e -=H 2↑ 或2H 2O+2e -=H 2↑+2OH - (2分)

阳极上反生的反应:答Cu+Cl -—e -=CuCl↓给2分,仅答 Cu- e -=Cu + 或

Cu+OH-—e-=CuOH↓给1分(不写“↓”不扣分)(2分)

(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2O + 14H++ 2NO3-= 6Cu2++ 2NO↑ + 7H2O (2分)

Cu2O + 2H+= Cu + Cu2++ H2O (2分)

5.答案.⑴C

⑵加强燃煤的脱硫处理和燃煤尾气中SO2的处理;强化机动车的尾气净化装置的安装管理等。(凡涉及减少空气中SO2和氮氧化物含量的正确方法均能得分)

⑶①工厂、学校、村庄(或居民住宅区)、公园(或农田)等(至少答出3种不同类型的地点);

②汞盐毒性大污染环境;

③加成反应,吸收的空气的体积,吸收空气时的温度、大气压强。

6.题答案:

(1)Cu—2e—→Cu2+、Cu2+ + 2e—→Cu

(2)2Ag(NH3)2+ + 2OH—+ CH2OH(CHOH)4CHO →2Ag + 4NH3 + CH2OH(CHOH)4COOH + H2O

(3)2AuCl4—+ 3SO2 + 6 H2O = 2Au + 8Cl—+ 3SO42—+ 12H+

(4)王水中含有大量的Cl—,Au3+与Cl—可生成AuCl4—,使该平衡中Au3+浓度降低,平衡正移,金即可溶于王水。

7.题答案:

(1)H2O ,分子间形成了氢键。

(2)σ键π键

(3)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

(4)阴;2Cl——2e—→Cl2↑,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2NaCl + 2H2O 2NaOH + H2↑+Cl2↑

8.(10分)(1)加成;取代;氧化(3分):(2)①(3分);否(2分),取代和氧化都有酸生成,无法通过反应后溶液呈酸性确定反应类型(2分)。

9.答案:(1)4HNO3(浓) 4NO2↑+O2↑+2H2O

(2)不正确(1分),带火星的木条熄灭可能是由于加热水蒸气时产生大量水蒸气。

II.(1)2Cu(NO3)22CuO+4NO2↑+O2↑

(2)正确,硝酸铜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基本相同,若NO2不支持燃烧,则木条不会复燃

III.用金属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NO2气体,并用浓硫酸或无水氯化钙进行干燥,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二氧化氮中观察现象

10.【答案】(1)将盛满氯水的无色矿泉水瓶倒置在水槽中,光照一段时间后,瓶底有无色气体生成。将瓶子倒转过来,用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检验气体,若木条复燃,证明HClO分解生成的气体为氧气。

(2)提出假设:①氯气使布条褪色②盐酸使布条褪色③HClO使布条褪色

验证假设:②把红色布条伸入稀盐酸中,红色布条不褪色

结论:次氯酸使布条褪色

(3)①22323Cl 2CO H O 2HCO Cl ClO ----++=+

+ ②22323Cl CO H O HCO Cl HClO --

-++=++

③223222Cl CO H O CO Cl HClO ↑--++=+2+2

11. (1)2C 6H 5OH + 2Na → 2C 6H 5O -

+ 2Na + +H 2↑ (2)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水的存在使乙醇和苯酚与钠反应的速率难以比较;

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乙醇溶液与NaOH 溶液混合时溶液保持澄清不能说明乙醇酸性的相对强弱。

(3)乙醇钠易溶于乙醇,而苯酚钠难溶于苯酚融液 ; 不能

(4)取适量的乙醇和苯酚,分别配制成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测定两溶液的pH ,pH 小的对应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

12. (I ) 在装置B 中加入适量NaOH 溶液或水,浸没长导管,打开止水夹a ,双手捂住烧

瓶片刻或用酒精灯微热,若B 中长导管中有气泡逸出,松开手后,导管中有水柱回升,则说明装置A 气密性良好 。(其它正确、合理的操作均可酌情给分)(2) NaOH 溶液, H 2S + 2 OH —

== S 2- + 2H 2O (3)先加入固体试剂HgO 粉末,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再缓缓加入浓H 2SO 4稀释 。(4)水浴加热 , 将温度计置于烧杯中 。

(5) Cu

2CH 3CH 2OH +O 2 → 2CH 3CHO + 2H 2O

〔II 〕CCl 4 或苯;其中最合理的方案是 丙 其它方案的不足是 甲:洗涤后未蒸馏,无法除去与溴苯相混溶的苯和三溴苯。乙:先用碱洗,溴化铁与碱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铁,很难再分离 。

13.(1)①728

2)

()(O c CO c K =(1分)A 、B 、C (各1分,共3分) ②NaA1O 2[或NaA1(OH )4]、NaSiO 3(各1分,共2分) ③除去A1O 2、SiO 32-等杂质(1分)

④2CrO 42-+2H +=Cr 2O 72-+H 2O (2分)

(2

14、(1)可逆反应

....的进行程度越大(1分)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1分)(2)0.03(2分)(3)①平衡(1分);大于(1分)② d (1分); a (1分)15.(1)B

(2)CH3COONH4溶液呈中性,滴入Mg(OH)2悬浊液,若Mg(OH)2溶解,则说明乙同学解释正确,若Mg(OH)2不溶,则甲同学解释正确。

(3)乙;Mg(OH)2+2NH4+=Mg2++2NH3·H2O

16.(15分)

第二步:Fe2+(1分)

第三步:②③(各1分,共2分)

第五步:2Fe2++H2O2+2H+=2Fe3++2H2O (2分)

Fe3++3SCN-=Fe(SCN)3(血红色) (2分)

H2O2氧化SCN-,使平衡Fe3++3SCN-Fe(SCN)3左移,红色消失(2分)

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FeCl3溶液和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再加入适量H2O2振荡,产生气泡,红色褪去,说明是H2O2氧化了溶液的SCN-离子使溶

液褪色(3分)

说明:

⑴加入H2O2与KSCN溶液的顺序可以互换;

⑵上面离子方程式中的SCN-写成HSCN不扣分;

⑶简答中要有仪器、试剂、操作、现象、结论共5个要点,现象“产生气泡”和“红色褪去”2点不能少;

⑷若把“溶液褪色”答成“溶液变为黄色或棕色”照样给分。

第六步:还原性(1分)

Fe2+在人体血红蛋白中起传送O2的作用,Fe3+没有此功能,服用V C可防止药品的Fe2+氧化成Fe3+(或答成人体只能吸收Fe2+,Fe2+在人体血红蛋白中起传送

O2的作用,服用V C可防止药品的Fe2+氧化成Fe3+)(2分)

(以上各问中,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政治主观性试题解题技巧

浅谈政治主观性试题的解题技巧 东海县黄川中学郭早阳 主观性试题是以能力立意为主,一般选取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的交叉点作为载体,三言两语创设情境,巧妙设问,设问较为宽泛,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要求学生从分析材料入手,找到相关知识的切入点,显得格外活泼,新颖,其答案不是惟一的,呈现多元化,这极大地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创造性的发挥。但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不能脱离死记硬背的束缚,走不出应试的圈子,答案显得呆板、教条、肤浅、片面,这样就不容易得高分。我认为解答主观性试题一是要有话说,二是要有话会说,三是要有话好好说,四是要有话慢慢说。 1,有话说 学生在解答主观性试题时往往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即使绞尽脑汁也只是干巴巴的三言两语,原因在于学生对教材不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要让学生有话说必须回归教材,围绕问题向教材求索,寻根问“宗”,找出解答问题的知识点,组织答案,在答题时要将教材上的原理反复推敲筛选,才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原理回答问题,不回归教材,不向教材求索,肯定无话可说。如,2003年无锡市中考第32题: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据此请回答:(1)为什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促进发展?解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发展的内容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因与措施这两个问题向教材求索就很容易组织答案了。 2,有话会说 会说要说到点子上,说到要害处,说到实质上,要想达到这一点,首先要说清题意,说清题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材料中的中心含义、层次;另一方面是问题的指向,具体要求及各问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解答主观性试题的前提。如2004年南通市中考第28题:2004年4月,下岗职工李斌筹办私营企业,得到了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请回答:材料中政府行为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解答这道题首先要审题,一要审清背景材料,注意背景材料中的每个信号:“2004年4月、私营企业、下岗职工、政府行为”等都是有效信号;二要审设问,问的是政府行为的依据,这就是政策和法律,要求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宪法的新规定等角度来回答,意义则根据教材和题意来回答,要求从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劳动致富等角度来回答。其次要说深,不能浮于表面,简单地就事论事,应该深入分析,深挖其内涵,深思其引申义,主观性试题答案除了正确与错误之外,还有优与不优、优与更优之分,比如,有这样一幅漫画:一个人推石头,问你这个人在干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有三种回答:一是这个人在推石头;二是这个人在挣钱;三是这个人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做贡献。很明显这三种回答都正确,但一个比一个深刻,第一种回答只能得1分,第二种回答可以得2分,只有第三种回答才能得满分3分。再次要说全,不能只说其中某一个方面,而应该多角度思维,要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解释,要力戒单向思维和定向思维,提倡多角度思维和多角度择优的意识。比如有这样一道题:据《半月谈》报道,2002年7月24 日,经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批准,刘晓庆因涉嫌偷税罪被依法逮捕。刘及其所办公司涉税案最近调查终结,自1996年以来偷逃税款1458万元,除追缴税款外,同时加收滞纳金573万元,司

专题复习:化学探究性试题(二)

专题复习:化学探究性试题(二) 13、在化学实验室,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发现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认为可能是NaOH变质了,为此他们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 [查阅资料] NaOH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收CO2而变质,但无明显现象。碳酸钠溶液的pH>7。 [提出问题]怎样检验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从一瓶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的NaOH溶液中,分别取等量溶液装入A、B、C三支试管,进行探究。 向A试管中滴入石蕊试液,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溶液没有变质; 向B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溶液已经变质; 向C试管中滴入CaCl2溶液,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溶液已经变质。 [实验分析]⑴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A试管:,B试管:,C试管:。 ⑵写出向B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定发生的反应, 可能发生的反应。 ⑶显然,他们的实验结论是矛盾的。实验中,根据试管(填A、B、C)的现象作出的结论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探究拓展]如果确定原NaOH溶液已经变质,若要进一步测定装入试管的溶液中变质的NaOH的质量,实验时他们需要测知的实验数据应是。 14、做稀盐酸的导电性实验时,小红观察得非常仔细,她不仅看到灯泡亮了,还观察到与电解水相似的现象——两根石墨电极上出现了气泡!于是激发了小红探究气泡成分的欲望。请你来参与小红的探究活动吧! ⑴提出问题。盐酸通电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⑵查阅资料,提出假设。信息资料:①盐酸HCl气体的水溶液;②HCl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③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Cl2。 提出假设:假设1: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氯气;假设2: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氧气和氯气; 假设3:;…… 以上假设的依据是。 ⑶设计实验。小红决定用电解水的装置重做稀盐酸的导电性实验。 ⑷进行实验。用右图所示的实验方法分别收集稀盐酸通电时两个 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⑸收集证据。观察气体颜色,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收集到的无色气体。 发现HCl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了两种新物质。 ⑹实验分析。若一只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为黄绿色,另一试管中的气体能燃烧,则假设成立;若两只试管内收集到不同的无色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实验证明假设1成立,所以盐酸通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⑺反思与评价。联想从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小红认为可以用电解盐酸的方法来探究HCl中元素质量比。我认为小红的设想(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高中政治十种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

高中政治十种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 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题型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题型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新课标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探究性试题八种题型(完美整理版)

新课标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探究性试题八种题型 高考阅读练习与指导 0322 2057 : 新课标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探究性试题八种题型1.观点式 2008年海南(宁夏)卷的欧〃享利《二十年以后》与夏东元《盛宣怀传》就已出现这种题型,2014年则增加到三套试卷,这里仅以辽宁卷为例,作重点分析。 2014年辽宁卷——贾平凹《遗璞》: 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这种题型的解答,无非是正反两个观点。本题所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首先必须明确:第一,探究类试题的内容是有疑难的,甚至是有争议的,即答题指向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向的,不是单层次的而是多层次的。第二,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规定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是否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等”。第三,由于高考的选拔特点,试题将不可能是全开放的,即“一千个读者心目中的一千个哈姆莱特必须首先是哈姆莱特”,因此,试题应该是半开放的——多角度,但不是漫无边际。

观点式探究试题答题步骤:首先明确自已的观点,其次分别列出支持自身观点的事实依据,最后回归文本。结合具体事例作合情合理的分析。 2014年辽宁卷——斯蒂芬〃杰〃古尔德《达尔文的拖延》: 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该坚持”?请联系全文,谈淡你的理解和看法。 这一题考查的同样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探究,是一个探索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的学习、研究活动过程。“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其二是“对作品进行有创意的解读”。前者侧重“个性化”,立足求异,展示对文本的不同解读:后者侧重“有创意”,立足求新,提出自己的新发现。 此外,2014年海南(宁夏)卷——铁凝《孕妇和牛》与2014年山东卷——“杨澜访谈”均涉及此题型。 2.启发式 这一题型,2007年山东卷——杨明、马小林《梦碎雅典》:2008年山东卷——张炜《歌德之勺》、牟宗三《我所认识的梁漱溟》:2014年山东卷——同国平《记住回家的路》、安徽卷——宗璞《董师傅游湖》等均有出现,这里重点分析海南(宁夏)卷。 2014年海南(宁夏)卷——《寻找教育的曙光》:

中考化学探究性试题复习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资料化学探究性试题 新化十五中李小海 一、典型题例与解析: 1、物质成分的探究 例1:松花皮蛋是我们喜爱的食品。某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制皮蛋料泥的原料主要是:生石灰、纯碱、草木灰(含K2CO3)等。同学们对料泥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猜想I:料泥的主要成份是Ca(OH)2、NaOH、KOH、Ca CO3、灰份; 猜想Ⅱ:料泥的主要成份是NaOH、KOH、Na2CO3、CaCO3、灰份。 【实验与现象】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 【问题与讨论】(1)步骤②中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玻璃棒在步骤 ②中的一种作用。 (2)步骤③的现象说明滤渣中含有:(写化学式)。 (3)请写出步骤①发生的任意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猜想是正确的,其理由是。2、物质性质的探究 例2:小明暑假期间到农田施肥时,发现撒落在地上的碳酸氢铵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了,同时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他很好奇,返校后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温度较高时,碳酸氢铵能分解吗?产物是什么? 【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氨气。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1)根据现象:,证明实验后生成了水和氨气。 (2)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3)小红同学认为若将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改为NaOH溶液,再通过实验验证B中产物,也可以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为。 【实验评价】在上述同学们探究活动中,你最欣赏的是。 【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碳酸氢铵化肥在存放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3、影响化学反应进行的某些因素的探究 例3.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他设计了如图所示 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 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3)请举一例子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 (4)请你根据小军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指出他设计的装置有何不足: 三、习题精练: 1.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一场特大雪灾,道路结冰,给交通带来极大不便。为了快速消除道路上的积雪,交通部门使用了大量的融雪剂,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NaCl、CaCl2、Na2CO3和CuSO4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化学兴趣小组的小红和小兰对融雪剂产生很大的兴趣并对融雪剂的成分进行积极的探究。 [探究实验一]取一定量的融雪剂分装两支试管,进行如下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步骤操作现象

现代文阅读探究性试题解答要领

现代文阅读探究性试题解答要领 高考阅读 2009-07-06 0043 5d56b7b40100dug0 现代文阅读探究性试题解答要领 就阅读而言,探究是学习性阅读与研究性阅读的初步结合,是客观性阅读和主观性阅读的结合。就高考而言,探究性试题是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独立思考性的试题,要求说出“你的理解”、“你的看法”而在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的试题。它不一定都标出“探究”的字样。就答题而言,它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一千个读者只能有一个哈姆雷特”的微妙结合。 探究性试题既具有开放性,也具有限制性。开放性体现为其答案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符合试题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即“个性化解读”。限制性体现为,考生必须从文中挖掘隐性信息,如“联系全文”,“结合传主的人生经历”等等,对这些限制,答题时不能视而不见,否则会偏离命题指向,导致失分。 探究性试题分值高(一般为6分),评分标准相对灵活,对阅卷老师的监控难度大,如果我们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可以在这道试题上获取高分。 一、探究性试题命题的原则及特点。 1、设题重实际它以高中学生应有的知识文化积累、阅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基础,符合高中生作答。 2、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题。如文中的议论、抒情处。 3、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材料的内容(植根于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 4、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现成的答案。 5、答案有限制它不会像平时可以“见仁见智”。这是选拔人才的高考,阅卷时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也就是说答案肯定不会“百花齐放”,“任尔东西南北中”。 6、题干表述有区别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等等。 二、“探究性”试题的解题应对策略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阅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下面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巧置情境,激起探究之欲 (一)营造和谐氛围 语文是人文学科,是诉诸丰富情感的一门功课,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需要,重视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准备。一堂课的开始如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要重视对学生的激励评价,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二)设置故事悬念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急切期待的心理和

极为关注的感情。我教学《惊弓之鸟》时,开篇就布疑阵:“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学生凭经验纷纷说,用箭射,用枪打……至此,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话峰一转,说:“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赢,却是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和探究。 (三)引发认知矛盾 在阅读教学中,激发起学生内部已知和未知的矛盾,将学生引入到一种认知矛盾的状态,能使之产生特殊好奇心,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激发他们主动地探求未知领域。我教学《草船借箭》时,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让学生再齐读课题,然后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说:“诸葛亮明明是用草船去骗曹操的箭,使曹操损失了十万枝箭,课题应该改为‘草船骗箭’才对”。我并没有马上给予反驳,而是因势利导:“这位同学这种的想法不无道理,对啊,课题中为什么没有用‘骗’,而是用‘借’字呢?”这样,抓住学生这种认知上的矛盾,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阅读探究。 (四)引导质疑问难

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解题技巧

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解题技巧 主观性试题题目的构成: 主观性试题一般由“材料”和“题问”两部分组成。有时没有材料,只有题问。这类题目往往比较容易。 主观性试题的解题技巧: 一、认真审题 (一)审题问: 1.“题问”的构成:“题问”一般由“范围限定”、“题问角度”、“题问落脚点”三部分组成。 2.审“题问” (1)审题问的范围限定:题问的范围限定主要是“所用知识范围的限定”,有时还包括其它条件的限定。一般主观性论述题(限制性试题)都有明确指定知识的运用范围,有些试题对所用知识范围不作限定(扩展性或开放性试题)。 例1.(1998高考)某市国有纺织企业面向市场,采取了限产压绽等一系列措施,部分职工下岗。该市政府积极推进实施再就业工程,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信息,举办多种实用技能培训。一些下岗工人很快便重新上岗,而有些人留恋“铁饭碗”,又不愿从事服务业等工作,因而很难实现再就业。 (1)运用经济常识,指出该市纺织职工下岗的原因。 (2)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把再就业工程当作大事来抓。 (3)从哲学上考虑,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某些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在例1中“运用经济常识”、“运用政治常识”、“从哲学上考虑”就是所用知识范围的限定。在有的试题题目中,要求“结合上述材料”等字眼,可列为“其他条件的限定”。 (2)审题问的角度:题问的角度就是指试题要求作答者以什么身份从什么角度来作答。如例1第(1)问“指出该市纺织职工下岗的原因”、第(3)问“什么原因影响了……”要求作答者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对下岗的原因作全面具体分析。第(2)问“政府为什么要……”要求作答者从政府的角度来回答。就经济常识而言,经常出现的角度有:生产者(企业或农民)、消费者、管理者(政府)、学者、我们(青年学生)等;就政治常识而言,经常出现的角度有:国家(含政府、人大等)、政党(主要是中共、民主党派、政协等)、公民(含青年学生)、学者等。 (3)审题问的落脚点:题问的落脚点就是试题要求作答者回答的中心话题(问题),突出体现答题内容和命题意图。由于试题的“题问”有陈述句和疑问句两种表述方法,当我们难以把握题问的落脚点时,可采用转换句式的方法来加以判断。如例1第(1)问的落脚点是“(该市纺织职工下岗的)原因”、第(2)问的落脚点是“(政府把再就业工程当作大事来抓的)原因”、第(3)问的落脚点是“(影响某些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原因”。基于落脚点在于解释原因,答题时就不能也不要写“是什么”、“怎么办”了。 3.审“题问”的注意事项: (1)“题问”从推理方式上分为归纳型和演绎型,它规定了试题答案设计的解题思路,是试题答案设计的主要依据。这关涉到审“题型”问题,下文另述。 (2)对“题问”的三部分不应作机械的理解,有时某个组成部分没有在表述中明确写出,但一定隐含在表述中,需要注意补出。凡没有限定的即为开放性试题,需要从多方面考虑。 (3)抓住题问中的关键词,这有助于我们判断题问的落脚点。如例1中的“原因”、“为什么”、“是什么原因”等。 (4)审题问应放在优先的位置上。绝大多数考生总是习惯于先审材料后审题问,这样,审完题问后还必须再审材料,浪费时间。先审题问,在了解了答题方向(落脚点)、角度和范围后,带着问题看材料,会做到有的放矢。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能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程度,有效检测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代表了教材改革和中考改革的方向,在近几年中考中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此类题在中考中频频出现,且分值相对较高,现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和亮点。从历年的考试中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题型主要有应用型探究、构建型探究和综合型探究等,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类似物质的干扰下定性探究物质的组成、利用对比实验法探索化学反应中的异常现象及其发生原因等。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本人通过对近几年南京市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研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改编、设计的一些实验探究题,谈谈这类试题的设计新视角。 一、创新类探究试题 创新类探究试题涉及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以探究为形式或情景,可考察考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考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解答探究创新类试题一般步骤是:首先要能根据题干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联想到相对应的化学知识。第二,作出猜想或假设时,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依据,要从化学的视角作出科学的猜想或假设。第三,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要围绕寻找特征反应作为论证(肯定或否定)的依据,同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第四,对探究问题作出解释与结论时,要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或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信息,以事实为依据,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不能随意编造,牵强附会。最后,从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完善、探究过程是否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探究方案或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摘要: 探究性阅读教学指的是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阅读教学。细读文本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前提,质疑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关键,理性分析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深入。探究性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使学生在参与的全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阅读教学;细读文本;质疑;理性分析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指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阅读教学。它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逐步学会对信息进行质疑、分析和判断。因而,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知识与能力的获得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亲身体验得来的。 探究性阅读教学强调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和探究性,这与文学阅读的要求不谋而合。因为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模糊性和未定性的特点,而且还是阅读者感觉、理解、思想和观念的生长点,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本身就是立体的、多维的。因而,在文学课上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大有裨益。 一、细读文本——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前提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见微知著是细读文本的根本。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与欣赏时,要求学生不要看任何参考资料,直接读原文,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文学作品,重视与珍惜自己阅读的第一印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文本(或部分文本)的细读,细心揣摩作者的语言与写法,激活学生感受体验和直觉想象文学文本的能力。这种细读是一种精心细致、逐字逐句逐段的钻研体味,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学作品中提取信息的阅读。 《祝福》是学生中学就学过的作品,开篇即写“我”在回到鲁镇后与鲁四老爷的话不投机,我们让学生对“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这句话进行讨论。鲁迅为什么用一个“剩”字?主人已离去,客人还在书房,完全可以用“留”字,但一个“剩”字,已把“我”的尴尬处境披露无疑:留下吧,明摆着不受欢迎;离开吧,这是回故乡的第一天,真的是留也不是,走也不是。在这样的解读之后,学生开始品味文字。因为,它不仅仅是对字面意义的理解,还要领会文字的“弦外之音”,捕捉到人物的微妙心理及尴尬境地。 《阿Q正传》中写阿Q欺负小尼姑时,也有这样的句子:“‘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十分”与“九分”一字之差,说明了什么?阿Q在受了屈辱之后以欺负弱者的行径获得精神上的胜利,兼之又赢得酒店里“鉴赏家”们的赏识,自然是“十分得意”,而酒店里的看客们在“看”的过程中获得了满足,但由于未能像阿Q那样“亲自”对小尼姑动手动脚,这得

2020中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精品)

2020中考复习备考之主观性试题解题指导 加QQ2361101937,获取更多资料! 一、应对策略 1.加强记忆,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网络的构建。 记忆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无记忆能力,理解、运用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中考试题虽高于教材,但源于教材,因而必须把握教材。只有注重记忆教材知识、积累知识,我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答案时,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知识供选择使用。如果大脑之中一片空白,要想提高分析归纳是不可能的。试题内容综合性强、跨度大,这要求在记忆的同时,要抓住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网络。 2.关注热点,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培养自身能力。 中考试题,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因此中考试题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因此需要我们多关注时政社会热点,要求我们在平时多看报、多看电视、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阅读与活动中,多分析、多思考,找出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同时面对材料,试着多角度设问、多角度解答,使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与训练中不断增强。 3.答卷要注意“意在笔先、先易后难、多引少编”。 所谓意在笔先就是要求我们在答题时要先审清题意,找试题与教材的结合点,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宽口径提取知识,构思好答案,把握好逻辑关系再做答,以避免答非所问、顾此失彼,遗漏等问题出现。所谓先易后难就是指通过审题,结合自身实际,根据试题的难易程度,先做易的再做难的,从而节省时间,提高解题效率。“多引少编”就是要求我们尽量运用教材中的观点,恰当运用政治术语,解决问题,力求在知识的运用中有所创新,而不能东拼西凑、生搬硬套,随心所欲。 二、“做法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在中考试题中,经常进行“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这样的设问,这类试题发展的空间很大,没有固定的答案,具有很强的的开放性,因此,许多同学答题时无从下手。其实此类试题是有规可循的,下面将结合几类试题进行简单的讲解: (1)成才报国方面 设问举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青少年应该怎么做?我们青少年应怎样立志成才? 参考答案:我们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技能,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才;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思路点拨:此类问题一般从树立理想、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创新、社会责任等方面做答,注意答案要全面。

小度写范文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开放性试题探究-开放性试题模板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开放性试题探究|开放性试题 2010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共鉴赏评价19首诗歌。分析这些考题,古诗鉴赏试题至少呈现这样一个特点,即试题的综合性增强,开放性有所体现。一综合性一是。采用“一题多问”的形式,考查考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多方面的能力。今年共有9道试题就考点中的某两个知识点进行了整体鉴赏的考查。如全国卷I的“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同时,像去年的湖南卷、今年的天津卷比较阅读鉴赏两首诗歌,如天津卷的“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像今年的湖北卷、江苏卷比较阅读鉴赏出处不同的诗句,如湖北卷的“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等等,也是应该注意的现象。这种比较问答题或突出一首诗歌的特点,或比较思想情感或艺术技巧的异同,或不同体裁诗歌比较。二是,试题注重了与课内知识的勾连。如江苏卷诗歌鉴赏第1小题“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并由课外向课内勾连,同时考查了考生对课内名家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能力。在考题设置上,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遣词炼字、人物形象和主旨的分析,强凋诗歌鉴赏依据的是文本语言,由言体情,对诗歌鉴赏教学有导向作用。二开放性在“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今年的开放性试题有4道。即辽宁卷、江西卷、重庆卷、天津卷。其设问方式主要有两种:①“……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如辽宁卷中的“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②“……是否矛盾?为什么?”如江西卷中的“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这是命题者在指导思想上“渐进适度渗透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这也意味着要求考生必须提高人文内涵和审美内涵,提高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那么,要提高这类题的得分率就必须了解答题过程中的常见失误和答题对策。(一)评价题型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如今年辽宁卷中的“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常见失误:1 没有认真审题,也没有深入阅读理解诗词,想当然回答,一念之差判断失误,造成无谓的丢分。2 阐明理由时或不得要领,或只是蜻蜓点水,不能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或只判断而没深入分析。3 答题时不考虑诗论的内容,只是从诗歌本身来考虑,造成答题存在片面性。应对策略:题干中若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不能想当然回答“同意”或“不同意”。首先要弄清楚评价语的评价角度:内容还是形式,全文还是局部,表现手法还是修辞手法等。再把它和原文结合起来分析。一般而言。对题干中的第一问要顺应命题者的意图,大多情况下要同意这种说法,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总之,第一问回答要把握准确,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在具体分析时,要有原文意识,要结合原文相关内容来分析评价,做到点面结合,不能隔靴搔痒,空洞说教。回答时要两问兼顾,不能省略第一问直人分析,更不能只回答第一问而不展开阐述。典型示例:2010年辽宁卷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①写这首诗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问: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答案:同意。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探究性实验题模板

初中化学几类探究题分析 一、C、Fe、Cu、FeO、Fe 2O 3 、CuO等物质性质的探究题 1、对碳的探究,一般考察木炭的颜色,与氧气的反应及它的还原性。 2、对铁的探究,一般考察它与酸的置换反应、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及亚铁盐溶液的颜色。 3、对铜的探究考察铜的颜色、及与氧气反应后得到的氧化铜的颜色且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置换反应。 4、对FeO、Fe 2O 3 、CuO等物质的探究主要考察本身的颜色以及与盐酸、稀 硫酸反应而溶解后溶液的颜色。 一般以填写实验报告册的形式给出,根据猜想填写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 常见的现象: 1、对碳而言与盐酸、稀硫酸不反应常说黑色固体不溶解,它的氧化产物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对铁而言它比较活泼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常说黑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FeO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CuO 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Fe 2O 3 与酸反应红色固体溶解,溶液变 为黄色。 所以针对不同的猜测,叙述的现象各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把握好物质的性质的差异,描述正确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举例如下: 第一题:现在许多食品都采用密封包装,但包装袋中的空气、水蒸气仍会使食品氧化、受潮变质,因此一些食品包装袋中需放入一些脱氧剂,以使食品保质期更长一些。甲、乙、丙同学为了探究“脱氧剂”的成分,从某食品厂的月饼包装袋中取出“脱氧剂”一袋,打开封口,将其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粉末、红色粉末各是什么?

猜想:甲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也可能还有少量的活性炭粉,红色 粉末是氧化铁。 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活性炭粉,红色粉末可能是铜。(1)、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正确。 (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并填写以下实验报告: 第二题:某校进行化学实验考察时,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小包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木炭粉或者是这两者的混合物,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某同学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问题〕假设1:黑色粉末是木炭粉; 假设 2:;假设 3:;(2)〔设计实验方案〕:他对实验进行了一下设想和分析: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请你完成下表。 (3)〔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黑色粉末为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初三科学探究性试题的几种类型

例析中考探究性试题的几种类型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探究式教学也越来越在教学中得到普及;在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对探究式教学考查的力度大大加强。笔者认为探究性命题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一、考查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 科学探究过程包括以下要素:(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例1(威海市2003)科学探究 许多物理现象跟气压的大小(通常说气压的高低)有关系,气压还对人类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例如,在几千米高的山上,如果没有高压锅,连一顿熟饭都吃不上,就是由 于水的沸点随气压改变的缘故。 实验: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表明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降低。 换用其他液体,在各种气压下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 压增大时升高。 请回答有关问题: 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的步骤:A、分析归纳;B、提出假设;C、提出问题;D、 理论推导;E、实验研究;F、得出结论。 你认为编者对“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研究”依次采取的四个有用的步骤是__________ (步骤用英文字母表示)。 解析这类问题情景学生较熟悉,实验内容与方法均来自于教材中的有关章节,但考查的内容已不再只是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前后综合的探究过程。根据科学探究的思维过程,结合具体问题指出运用的探究程序。完整的探究过程应包括上述7个,本题涉及到的探究步 骤按顺序有D、E、B、C四项。 二、考查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很多,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推理法、模型法、类比法、近似法、数学法等等,其中控制变量法应用最为普遍,理解和掌握这些研究方法,科学探究才能 少走弯路。

(完整版)《海底两万里》阅读探究性问题汇总

《海底两万里》探究性再阅读问题汇总 一、关于人物 关于尼摩船长:(供参考的小问题) 1.尼摩船长的恨到底是针对谁?为什么复仇?为谁复仇?为什么作者不详细写出尼摩船长与陆地之间的 故事?尼摩船长到底是代表了什么人?为什么要通过撞船等行为报复人类?却又捐助穷人?尼摩船长为何不透露身份?为什么作者不在结尾处把尼摩船长的神秘面纱解开?尼摩船长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尼摩船长要帮助采珠人?为何尼摩船长不想让教授等人知道他的复仇计划以及身世?尼摩船长的照片有何含义?尼摩船长最后的举动和他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2.作者与尼摩船长有何关系?尼摩船长身上是否有作者的影子?他会不会就是作者向往的那个自己? 关于捕鲸手尼德兰: 3.为什么作者有时候把捕鲸手“尼德兰”叫作“加拿大人?”为何不直接称呼“尼德兰”?为什么作 者对尼德兰的称呼不断变化? 4.为何尼德兰一直想回到陆地上而教授却不太热衷于此? 其他人物: 文章主角是“我”还是尼摩船长? 5.问什么文中人物以男性为主? 6.为什么小说只有男性角色? 7.为什么教授最后离开了诺第留斯号? 二、关于情节 8.在《黑流》一个章节中对鱼的描写为何不分为详写和略写,反而像是在流水账? 9.故事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故事为什么以悲剧结尾? 10.尼摩船长的笔记是否被后人得知? 11.作品中的所有情节均为幻想吗?有无作者的亲身经历? 12.为何花大量笔墨写海底旅行之前的事情?可否省略? 13.在第七章的结尾,教授做了一个梦,梦中“他变成了一只大海蚌,这个洞变成了扇贝的壳,随海浪轻 轻摇摆……”有何寓意么? 三、关于文体及主旨等 14.这部小说的主旨是什么?这本书是否突出了科学性而忽视了文学性? 15.文中写“阿拉戈的语言”“法拉第的语言”有何意义?为什么不直接写英语、法语等?是否有卖弄之嫌? 为什么作者喜欢搬出很多名人? 16.作者为何对诺第留斯号房间内部描写细致?花太多笔墨写鹦鹉螺号的内部陈设、构造与功能对于一部 科幻小说而言合适吗? 17.为什么文章以第一人称来写? 18.书中的想象事物为何会与当今的科技发展吻合? 19.为什么要出现亚特兰蒂斯这样一个传说中的城市? 20.作者在书中为什么提到了大量动植物的学名及其专业分类、地理名词、经纬度数据等专业术语,虽能 体现科普小说的科普性,但不怕与读者产生距离吗? 21.所有数据和事物都是假的吗?数据为何如此精确,纯属乱写? 22.不厌其详的对话描写和对奇物的介绍有何作用? 23.为什么设置许多悬念最后却没有解答? 24.为什么潜水艇的名字叫做诺第留斯号? 25.作者在没有看过大海的情况下写出了《海底两万里》中如此壮阔的景象,他是出于何种心态,如何做 到的?

2020届中考化学第一轮科学探究能力《酸碱的主要性质探究》测试试题(word版有答案)

科学探究能力《酸碱的主要性质探究》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表试剂稀盐酸食醋 氢氧化钠溶 液 食盐水蒸馏水草木灰水颜色红红绿黄黄绿小良又用花汁测知家中花盆土壤显酸性,你认为可加入上表中的()来改良花盆里的土壤 A.食醋 B .食盐水 C . 蒸馏水 D .草木灰水 2 、 向下列物质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 A.NaHCO 3溶液B .滴有酚酞的NaOH 溶液 C.Fe2O3 粉末D .NaCl 溶液 3 、 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4、分液漏斗中有液体甲,锥形瓶内盛有固体乙。打开分液漏斗,气球会逐渐鼓起的组合是( A B C D 甲水盐酸水浓盐酸乙氢氧化钠固体锌粒硝酸铵固体大理石

B.B C.C D.D

5 、如图中两圆相交部分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 处溶液呈蓝色 B.b 处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C.c 处产生白色沉淀 D.d 处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B.将镁条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在瓶口出现白烟 D .探究水的组成时,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木条燃烧更旺 7、用气体压力传感器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图Ⅰ表示的是该实验的设计方案,图Ⅱ中曲线和曲线2 分别表示瓶 1 和瓶 2 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1 说明1 体积水约消耗1 体积二氧化碳 B.曲线1 不能说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C.对比曲线1和曲线2 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继续向瓶2 注入稀盐酸至气体不再放出,共注入稀盐酸40 mL,此时瓶内的气压刚好恢复到起始气压 8、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我们之所以认为它们是碱,是因为它们() A .都能与酸反应 B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只有OH- C.遇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 .溶液的pH 大于7 9、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数学探究性题目七例(含答案)-

数学探究性题目七例 1.时钟上的数学 我们每个同学家里都有大大小小的钟,绝大部分钟都有时针、分针、秒针,时时刻刻都可以听到它们不停的“滴答、滴答”走动的声音,当然他们的走动有快有慢,秒针最快,时针最慢,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它们之间的一些数学关系? 为了使问题简单起见,我们假设所讨论的时钟只有时针和分针。 问题:在一天之内时针和分针重合多少次?每次发生在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两针互相垂直? 什么时候两针在一条直线上? 如果时针和分针交换它还能表示某一时刻的时间么? 希望大家在解决以上问题之后讨论一下是否还有其他有趣的问题。 2.揭穿转摊的骗术 在车站,码头附近有时会看到一些碰运气、赌输赢的地摊,这些地摊大多引诱来往过路旅客,用骗术骗取他们的钱财。转摊就是其中之一。 摊主在一个固定的圆盘上划出若干扇形区域,并顺次标上号码1,2,3,4,5,6,。。。。。。。,在每一奇数扇区上放上值钱的物品,如名酒,中华香烟等,而在每一个偶数区域上放着廉价的物品,如糖块,小食品等。圆盘中心安装一根可以转动的轴,轴的顶端有一根悬臂,臂端吊一根线,线头上系一根针。你如果付给摊主一元钱,就可以随便转动一次,当悬臂停止转动时,针就停在某一区域,按照摊主制订的规则,这一格上的数是几,就从下一格

起,按顺时针方向数出几,最后数到哪一格,那一格中的物品就归你,例如:当针指向“6”时,就要从“7”数起,顺时针方向数出“6”,最后应该数到“12”这一格。 参加这种赌博的人认为,圆盘中奇数、偶数格占一半,输赢得机会各占一半,于是就去碰碰运气,然而,不管转多少次,最后总是数到偶数区域中,你只能用自己的很多钱换来几粒糖果等廉价物品。为什么大家的“运气”都这样不好,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开这个迷吗? 类似的还有 1.音乐教室里有7排座位,每排7把椅子,每把椅子上坐一名学生,教师每月都要将座位调换一次,张明同学提出建议:每次交换时,每一名同学都必须与她相邻(前、后、左、右)的某一个同学交换位置,以示公平。 教师告诉他,这样交换座位不可能做到,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2.机灵的小白鼠 大花猫是捕鼠能手,每天能抓到不少老鼠,但它在吃老鼠以前先要叫老鼠列队报数,第一批吃掉报单数的;剩下的重新报数,第二批大花猫仍然吃掉单数;第三批也是如此。。。。。最后剩下的一只老鼠可以被保留,与第二天抓来的老鼠一起重新排队报数。 后来,发现了一件极有趣的事情,大花猫发现,一连好几天,最后被留下的总是一只机灵的小白鼠。 大花猫问小白鼠:“你想了什么办法,能每天都留下呢?” 小白鼠说:“尊敬的大花猫先生,每天排队前我都先数一数你抓到了多少只老鼠,然后,我站在一个相应的位置,就可以留下来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