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探究性试题的八种题型

探究性试题的八种题型

探究性试题的八种题型
探究性试题的八种题型

探究性试题的八种题型

1.观点式

2008年海南(宁夏)卷的欧·享利《二十年以后》与夏东元《盛宣怀传》就已出现这种题型,2009年则增加到三套试卷,这里仅以辽宁卷为例,作重点分析。

2009年辽宁卷——贾平凹《遗璞》:

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这种题型的解答,无非是正反两个观点。本题所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首先必须明确:第一,探究类试题的内容是有疑难的,甚至是有争议的,即答题指向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向的,不是单层次的而是多层次的。第二,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规定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是否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等”。第三,由于高考的选拔特点,试题将不可能是全开放的,即“一千个读者心目中的一千个哈姆莱特必须首先是哈姆莱特”,因此,试题应该是半开放的——多角度,但不是漫无边际。

观点式探究试题答题步骤:首先明确自已的观点,其次分别列出支持自身观点的事实依据,最后回归文本。结合具体事例作合情合理的分析。2009年辽宁卷——斯蒂芬·杰·古尔德《达尔文的拖延》:

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该坚持”?请联系全文,谈淡你的理解和看法。

这一题考查的同样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探究,是一个探索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的学习、研究活动过程。“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其二是“对作品进行有创意的解读”。前者侧重“个性化”,立足求异,展示对文本的不同解读:后者侧重“有创意”,立足求新,提出自己的新发现。

此外,2009年海南(宁夏)卷——铁凝《孕妇和牛》与2009年山东卷——“杨澜访谈”均涉及此题型。

2.启发式

这一题型,2007年山东卷——杨明、马小林《梦碎雅典》:2008年山东卷——张炜《歌德之勺》、牟宗三《我所认识的梁漱溟》:2009年山东卷——同国平《记住回家的路》、安徽卷——宗璞《董师傅游湖》等均有出现,这里重点分析海南(宁夏)卷。

2009年海南(宁夏)卷——《寻找教育的曙光》:

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这是一个半开放性的题目,既要结合重要句子“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

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又要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对于作者的观点、态度或予以赞成,或不赞成,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来评价陶行知,但不能脱离文中的这个重要语句。在答案的格式上应做到先观点,后论述。

启发式探究试题重在作出自已的判断,前提是由文本而发。无论是感悟还是体验,必须立足自我,见解独到。解答时必须注意限制性条件,围绕限制性的内容指向,联系文本进行分析阐述。

3.标题式

2008年广东卷——(美)刘易斯·托马斯<绝妙的错误>与江苏卷——汪曾祺《侯银匠》,已开先例。2009年浙江卷进一步得到体现:

2009年浙江卷——(英)大卫·洛契弗特《魔盒》:

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本题考查对文本意蕴的探究能力。这一类题要求考生根据阅读经验与社会阅历去探究分析文本,发现文本中所包含的人文价值、精神内涵及技巧手法。回答此类题目必须审清题干要求,明确考查内容是思想内涵、手法技巧,还是人物形象评价分析,然后确立自己的观点。观点必须明确,然后结合文本材料、作者的写作背景、自己的阅读实践进行分析,要点要全面,语言要客观,不要过于绝对化,内容要充实,分析部分可以分条作答。

本题考查对小说题目的探究,观点不要求统一,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如果认为“魔盒”更合适,可以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主题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魔盒”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方面“魔盒”一词具有无限诱惑力,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另一方面“魔盒”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作者的心情也因为魔盒的特殊含义而发生变化。另外“魔盒”在体现文章的主旨方面显得形象生动,“魔盒”就象征着家的气息。如果认为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可以从小说的主人公形象、外国小说的某些特点进行分析。

标题式探究试题,答题时可以从以下切入点着手:主题、情感、线索、悬念、双关、简明、形象与生动。

4.评价式

2007年山东卷——叶延滨《灯火的温情》与海南(宁夏)卷——《林冲见差拨》已有涉及。2009年福建卷——丰子恺《阿庆》,继续沿用了这一题型:

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的观点。

回答时注意“有时”二字的限制作用,不能理解成“精神生活可以代替物质生活”,先要分析物质生活的第一性,再分析“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再分析“物质生活不可替代精神生活”,应结合阿庆形象来探究。

探究要点可以考虑:①精神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②在物质生活的基本需求之外,人们还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③精神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是物质生活所不能替代的。(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评价式题目是个性能力检测的最佳方式,解答时,一要发现解读入口,紧扣评价要求:二要围绕原文,综合分析;三要敢于发散,不求面面俱到,选取关键点,言之成理。

5.主题式

主题式出现较早。2007年广东卷——《记钢琴演奏家傅聪》与海南《宁夏》卷——《叶圣陶在四川》,就已使用。2009年江苏卷张笑天《上善若水》也属这一题型:请探究都江堰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解答本题既要理清作者思路,又要把握全文主旨。作者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解答主题式题目要知人论世。探索文本的主题要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角度切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透析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6.矛盾式

矛盾式仅在2007年广东卷——迟子建《泥泞》中出现,但并不意味着今后不出现。迟子建《泥泞》: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本题考查考生从文章不同层面层层深入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并要求考生探讨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对文本的探讨,一定要在准确理解和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实际语境进行,切忌脱离文本。

作者在最后一段中的说法并不矛盾。因为泥泞是自然生成的,无法人为制造: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必要在未来的路上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但是泥泞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可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境中茫然和麻木时,我们会渴望在“泥泞”中再跋涉一回。

矛盾式的探究题,看似矛盾,实际上相反相成。解答时首先要把握语句的内涵,其次要紧扣文本环境,最后应从领域、层面、时代、地域等不同角度分析探究。

7.关系式

2009年福建卷出现了这一新题型——周劼人《寂静钱锺书》:

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锺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锺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

解答时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探究,文本包含着“这个时代不再寂静”,对“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锺书”的观点,应辩证地看待。

解答这一类探究性试题,要理解好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四者之间的关系,注意彼此的内在联系。

8.见解式

见解式探究题在2008年广东卷——(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的文本中已经出现: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联系文中一开始,“父亲”走的时候,“我”感到无畏和兴奋,“我”一直给父亲送饭,但当父亲真正向我划来时,我却“逃掉了”,可以看出“我”对父亲支持但不理解。

因为“我”对“父亲”的人生追求并不理解,所以对“父亲”坚定执著的非世俗行为持复杂的矛盾态度。最初,“我”对“父亲”的行为感到“无畏和兴奋”;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对他变为关心和同情。当全家人都走后,“我”在漫长的守候中,既渴望拯救“父亲”,又深感茫然和恐惧。

见解式题型可谓言由己出,有时与观点式、启发式、评价式有重合之处,但单独设题,重在自身的个性见解,并不是简单地亮明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启发,或做出评价,而应有深入的阐述,有理有据,让人折服。

专题复习:化学探究性试题(二)

专题复习:化学探究性试题(二) 13、在化学实验室,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发现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认为可能是NaOH变质了,为此他们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 [查阅资料] NaOH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收CO2而变质,但无明显现象。碳酸钠溶液的pH>7。 [提出问题]怎样检验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从一瓶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的NaOH溶液中,分别取等量溶液装入A、B、C三支试管,进行探究。 向A试管中滴入石蕊试液,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溶液没有变质; 向B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溶液已经变质; 向C试管中滴入CaCl2溶液,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溶液已经变质。 [实验分析]⑴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A试管:,B试管:,C试管:。 ⑵写出向B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定发生的反应, 可能发生的反应。 ⑶显然,他们的实验结论是矛盾的。实验中,根据试管(填A、B、C)的现象作出的结论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探究拓展]如果确定原NaOH溶液已经变质,若要进一步测定装入试管的溶液中变质的NaOH的质量,实验时他们需要测知的实验数据应是。 14、做稀盐酸的导电性实验时,小红观察得非常仔细,她不仅看到灯泡亮了,还观察到与电解水相似的现象——两根石墨电极上出现了气泡!于是激发了小红探究气泡成分的欲望。请你来参与小红的探究活动吧! ⑴提出问题。盐酸通电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⑵查阅资料,提出假设。信息资料:①盐酸HCl气体的水溶液;②HCl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③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Cl2。 提出假设:假设1: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氯气;假设2: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氧气和氯气; 假设3:;…… 以上假设的依据是。 ⑶设计实验。小红决定用电解水的装置重做稀盐酸的导电性实验。 ⑷进行实验。用右图所示的实验方法分别收集稀盐酸通电时两个 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⑸收集证据。观察气体颜色,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收集到的无色气体。 发现HCl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了两种新物质。 ⑹实验分析。若一只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为黄绿色,另一试管中的气体能燃烧,则假设成立;若两只试管内收集到不同的无色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实验证明假设1成立,所以盐酸通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⑺反思与评价。联想从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小红认为可以用电解盐酸的方法来探究HCl中元素质量比。我认为小红的设想(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新课标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探究性试题八种题型(完美整理版)

新课标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探究性试题八种题型 高考阅读练习与指导 0322 2057 : 新课标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探究性试题八种题型1.观点式 2008年海南(宁夏)卷的欧〃享利《二十年以后》与夏东元《盛宣怀传》就已出现这种题型,2014年则增加到三套试卷,这里仅以辽宁卷为例,作重点分析。 2014年辽宁卷——贾平凹《遗璞》: 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这种题型的解答,无非是正反两个观点。本题所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首先必须明确:第一,探究类试题的内容是有疑难的,甚至是有争议的,即答题指向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向的,不是单层次的而是多层次的。第二,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规定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是否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等”。第三,由于高考的选拔特点,试题将不可能是全开放的,即“一千个读者心目中的一千个哈姆莱特必须首先是哈姆莱特”,因此,试题应该是半开放的——多角度,但不是漫无边际。

观点式探究试题答题步骤:首先明确自已的观点,其次分别列出支持自身观点的事实依据,最后回归文本。结合具体事例作合情合理的分析。 2014年辽宁卷——斯蒂芬〃杰〃古尔德《达尔文的拖延》: 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该坚持”?请联系全文,谈淡你的理解和看法。 这一题考查的同样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探究,是一个探索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的学习、研究活动过程。“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其二是“对作品进行有创意的解读”。前者侧重“个性化”,立足求异,展示对文本的不同解读:后者侧重“有创意”,立足求新,提出自己的新发现。 此外,2014年海南(宁夏)卷——铁凝《孕妇和牛》与2014年山东卷——“杨澜访谈”均涉及此题型。 2.启发式 这一题型,2007年山东卷——杨明、马小林《梦碎雅典》:2008年山东卷——张炜《歌德之勺》、牟宗三《我所认识的梁漱溟》:2014年山东卷——同国平《记住回家的路》、安徽卷——宗璞《董师傅游湖》等均有出现,这里重点分析海南(宁夏)卷。 2014年海南(宁夏)卷——《寻找教育的曙光》:

中考化学探究性试题复习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资料化学探究性试题 新化十五中李小海 一、典型题例与解析: 1、物质成分的探究 例1:松花皮蛋是我们喜爱的食品。某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制皮蛋料泥的原料主要是:生石灰、纯碱、草木灰(含K2CO3)等。同学们对料泥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猜想I:料泥的主要成份是Ca(OH)2、NaOH、KOH、Ca CO3、灰份; 猜想Ⅱ:料泥的主要成份是NaOH、KOH、Na2CO3、CaCO3、灰份。 【实验与现象】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 【问题与讨论】(1)步骤②中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玻璃棒在步骤 ②中的一种作用。 (2)步骤③的现象说明滤渣中含有:(写化学式)。 (3)请写出步骤①发生的任意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猜想是正确的,其理由是。2、物质性质的探究 例2:小明暑假期间到农田施肥时,发现撒落在地上的碳酸氢铵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了,同时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他很好奇,返校后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温度较高时,碳酸氢铵能分解吗?产物是什么? 【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氨气。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1)根据现象:,证明实验后生成了水和氨气。 (2)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3)小红同学认为若将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改为NaOH溶液,再通过实验验证B中产物,也可以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为。 【实验评价】在上述同学们探究活动中,你最欣赏的是。 【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碳酸氢铵化肥在存放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3、影响化学反应进行的某些因素的探究 例3.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他设计了如图所示 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 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3)请举一例子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 (4)请你根据小军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指出他设计的装置有何不足: 三、习题精练: 1.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一场特大雪灾,道路结冰,给交通带来极大不便。为了快速消除道路上的积雪,交通部门使用了大量的融雪剂,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NaCl、CaCl2、Na2CO3和CuSO4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化学兴趣小组的小红和小兰对融雪剂产生很大的兴趣并对融雪剂的成分进行积极的探究。 [探究实验一]取一定量的融雪剂分装两支试管,进行如下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步骤操作现象

现代文阅读探究性试题解答要领

现代文阅读探究性试题解答要领 高考阅读 2009-07-06 0043 5d56b7b40100dug0 现代文阅读探究性试题解答要领 就阅读而言,探究是学习性阅读与研究性阅读的初步结合,是客观性阅读和主观性阅读的结合。就高考而言,探究性试题是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独立思考性的试题,要求说出“你的理解”、“你的看法”而在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的试题。它不一定都标出“探究”的字样。就答题而言,它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一千个读者只能有一个哈姆雷特”的微妙结合。 探究性试题既具有开放性,也具有限制性。开放性体现为其答案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符合试题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即“个性化解读”。限制性体现为,考生必须从文中挖掘隐性信息,如“联系全文”,“结合传主的人生经历”等等,对这些限制,答题时不能视而不见,否则会偏离命题指向,导致失分。 探究性试题分值高(一般为6分),评分标准相对灵活,对阅卷老师的监控难度大,如果我们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可以在这道试题上获取高分。 一、探究性试题命题的原则及特点。 1、设题重实际它以高中学生应有的知识文化积累、阅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基础,符合高中生作答。 2、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题。如文中的议论、抒情处。 3、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材料的内容(植根于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 4、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现成的答案。 5、答案有限制它不会像平时可以“见仁见智”。这是选拔人才的高考,阅卷时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也就是说答案肯定不会“百花齐放”,“任尔东西南北中”。 6、题干表述有区别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等等。 二、“探究性”试题的解题应对策略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能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程度,有效检测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代表了教材改革和中考改革的方向,在近几年中考中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此类题在中考中频频出现,且分值相对较高,现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和亮点。从历年的考试中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题型主要有应用型探究、构建型探究和综合型探究等,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类似物质的干扰下定性探究物质的组成、利用对比实验法探索化学反应中的异常现象及其发生原因等。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本人通过对近几年南京市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研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改编、设计的一些实验探究题,谈谈这类试题的设计新视角。 一、创新类探究试题 创新类探究试题涉及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以探究为形式或情景,可考察考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考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解答探究创新类试题一般步骤是:首先要能根据题干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联想到相对应的化学知识。第二,作出猜想或假设时,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依据,要从化学的视角作出科学的猜想或假设。第三,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要围绕寻找特征反应作为论证(肯定或否定)的依据,同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第四,对探究问题作出解释与结论时,要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或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信息,以事实为依据,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不能随意编造,牵强附会。最后,从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完善、探究过程是否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探究方案或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

小度写范文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开放性试题探究-开放性试题模板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开放性试题探究|开放性试题 2010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共鉴赏评价19首诗歌。分析这些考题,古诗鉴赏试题至少呈现这样一个特点,即试题的综合性增强,开放性有所体现。一综合性一是。采用“一题多问”的形式,考查考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多方面的能力。今年共有9道试题就考点中的某两个知识点进行了整体鉴赏的考查。如全国卷I的“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同时,像去年的湖南卷、今年的天津卷比较阅读鉴赏两首诗歌,如天津卷的“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像今年的湖北卷、江苏卷比较阅读鉴赏出处不同的诗句,如湖北卷的“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等等,也是应该注意的现象。这种比较问答题或突出一首诗歌的特点,或比较思想情感或艺术技巧的异同,或不同体裁诗歌比较。二是,试题注重了与课内知识的勾连。如江苏卷诗歌鉴赏第1小题“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并由课外向课内勾连,同时考查了考生对课内名家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能力。在考题设置上,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遣词炼字、人物形象和主旨的分析,强凋诗歌鉴赏依据的是文本语言,由言体情,对诗歌鉴赏教学有导向作用。二开放性在“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今年的开放性试题有4道。即辽宁卷、江西卷、重庆卷、天津卷。其设问方式主要有两种:①“……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如辽宁卷中的“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②“……是否矛盾?为什么?”如江西卷中的“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这是命题者在指导思想上“渐进适度渗透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这也意味着要求考生必须提高人文内涵和审美内涵,提高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那么,要提高这类题的得分率就必须了解答题过程中的常见失误和答题对策。(一)评价题型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如今年辽宁卷中的“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常见失误:1 没有认真审题,也没有深入阅读理解诗词,想当然回答,一念之差判断失误,造成无谓的丢分。2 阐明理由时或不得要领,或只是蜻蜓点水,不能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或只判断而没深入分析。3 答题时不考虑诗论的内容,只是从诗歌本身来考虑,造成答题存在片面性。应对策略:题干中若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不能想当然回答“同意”或“不同意”。首先要弄清楚评价语的评价角度:内容还是形式,全文还是局部,表现手法还是修辞手法等。再把它和原文结合起来分析。一般而言。对题干中的第一问要顺应命题者的意图,大多情况下要同意这种说法,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总之,第一问回答要把握准确,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在具体分析时,要有原文意识,要结合原文相关内容来分析评价,做到点面结合,不能隔靴搔痒,空洞说教。回答时要两问兼顾,不能省略第一问直人分析,更不能只回答第一问而不展开阐述。典型示例:2010年辽宁卷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①写这首诗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问: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答案:同意。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探究性实验题模板

初中化学几类探究题分析 一、C、Fe、Cu、FeO、Fe 2O 3 、CuO等物质性质的探究题 1、对碳的探究,一般考察木炭的颜色,与氧气的反应及它的还原性。 2、对铁的探究,一般考察它与酸的置换反应、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及亚铁盐溶液的颜色。 3、对铜的探究考察铜的颜色、及与氧气反应后得到的氧化铜的颜色且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置换反应。 4、对FeO、Fe 2O 3 、CuO等物质的探究主要考察本身的颜色以及与盐酸、稀 硫酸反应而溶解后溶液的颜色。 一般以填写实验报告册的形式给出,根据猜想填写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 常见的现象: 1、对碳而言与盐酸、稀硫酸不反应常说黑色固体不溶解,它的氧化产物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对铁而言它比较活泼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常说黑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FeO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CuO 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Fe 2O 3 与酸反应红色固体溶解,溶液变 为黄色。 所以针对不同的猜测,叙述的现象各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把握好物质的性质的差异,描述正确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举例如下: 第一题:现在许多食品都采用密封包装,但包装袋中的空气、水蒸气仍会使食品氧化、受潮变质,因此一些食品包装袋中需放入一些脱氧剂,以使食品保质期更长一些。甲、乙、丙同学为了探究“脱氧剂”的成分,从某食品厂的月饼包装袋中取出“脱氧剂”一袋,打开封口,将其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粉末、红色粉末各是什么?

猜想:甲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也可能还有少量的活性炭粉,红色 粉末是氧化铁。 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活性炭粉,红色粉末可能是铜。(1)、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正确。 (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并填写以下实验报告: 第二题:某校进行化学实验考察时,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小包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木炭粉或者是这两者的混合物,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某同学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问题〕假设1:黑色粉末是木炭粉; 假设 2:;假设 3:;(2)〔设计实验方案〕:他对实验进行了一下设想和分析: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请你完成下表。 (3)〔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黑色粉末为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初三科学探究性试题的几种类型

例析中考探究性试题的几种类型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探究式教学也越来越在教学中得到普及;在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对探究式教学考查的力度大大加强。笔者认为探究性命题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一、考查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 科学探究过程包括以下要素:(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例1(威海市2003)科学探究 许多物理现象跟气压的大小(通常说气压的高低)有关系,气压还对人类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例如,在几千米高的山上,如果没有高压锅,连一顿熟饭都吃不上,就是由 于水的沸点随气压改变的缘故。 实验: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表明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降低。 换用其他液体,在各种气压下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 压增大时升高。 请回答有关问题: 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的步骤:A、分析归纳;B、提出假设;C、提出问题;D、 理论推导;E、实验研究;F、得出结论。 你认为编者对“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研究”依次采取的四个有用的步骤是__________ (步骤用英文字母表示)。 解析这类问题情景学生较熟悉,实验内容与方法均来自于教材中的有关章节,但考查的内容已不再只是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前后综合的探究过程。根据科学探究的思维过程,结合具体问题指出运用的探究程序。完整的探究过程应包括上述7个,本题涉及到的探究步 骤按顺序有D、E、B、C四项。 二、考查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很多,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推理法、模型法、类比法、近似法、数学法等等,其中控制变量法应用最为普遍,理解和掌握这些研究方法,科学探究才能 少走弯路。

(完整版)《海底两万里》阅读探究性问题汇总

《海底两万里》探究性再阅读问题汇总 一、关于人物 关于尼摩船长:(供参考的小问题) 1.尼摩船长的恨到底是针对谁?为什么复仇?为谁复仇?为什么作者不详细写出尼摩船长与陆地之间的 故事?尼摩船长到底是代表了什么人?为什么要通过撞船等行为报复人类?却又捐助穷人?尼摩船长为何不透露身份?为什么作者不在结尾处把尼摩船长的神秘面纱解开?尼摩船长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尼摩船长要帮助采珠人?为何尼摩船长不想让教授等人知道他的复仇计划以及身世?尼摩船长的照片有何含义?尼摩船长最后的举动和他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2.作者与尼摩船长有何关系?尼摩船长身上是否有作者的影子?他会不会就是作者向往的那个自己? 关于捕鲸手尼德兰: 3.为什么作者有时候把捕鲸手“尼德兰”叫作“加拿大人?”为何不直接称呼“尼德兰”?为什么作 者对尼德兰的称呼不断变化? 4.为何尼德兰一直想回到陆地上而教授却不太热衷于此? 其他人物: 文章主角是“我”还是尼摩船长? 5.问什么文中人物以男性为主? 6.为什么小说只有男性角色? 7.为什么教授最后离开了诺第留斯号? 二、关于情节 8.在《黑流》一个章节中对鱼的描写为何不分为详写和略写,反而像是在流水账? 9.故事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故事为什么以悲剧结尾? 10.尼摩船长的笔记是否被后人得知? 11.作品中的所有情节均为幻想吗?有无作者的亲身经历? 12.为何花大量笔墨写海底旅行之前的事情?可否省略? 13.在第七章的结尾,教授做了一个梦,梦中“他变成了一只大海蚌,这个洞变成了扇贝的壳,随海浪轻 轻摇摆……”有何寓意么? 三、关于文体及主旨等 14.这部小说的主旨是什么?这本书是否突出了科学性而忽视了文学性? 15.文中写“阿拉戈的语言”“法拉第的语言”有何意义?为什么不直接写英语、法语等?是否有卖弄之嫌? 为什么作者喜欢搬出很多名人? 16.作者为何对诺第留斯号房间内部描写细致?花太多笔墨写鹦鹉螺号的内部陈设、构造与功能对于一部 科幻小说而言合适吗? 17.为什么文章以第一人称来写? 18.书中的想象事物为何会与当今的科技发展吻合? 19.为什么要出现亚特兰蒂斯这样一个传说中的城市? 20.作者在书中为什么提到了大量动植物的学名及其专业分类、地理名词、经纬度数据等专业术语,虽能 体现科普小说的科普性,但不怕与读者产生距离吗? 21.所有数据和事物都是假的吗?数据为何如此精确,纯属乱写? 22.不厌其详的对话描写和对奇物的介绍有何作用? 23.为什么设置许多悬念最后却没有解答? 24.为什么潜水艇的名字叫做诺第留斯号? 25.作者在没有看过大海的情况下写出了《海底两万里》中如此壮阔的景象,他是出于何种心态,如何做 到的?

2020届中考化学第一轮科学探究能力《酸碱的主要性质探究》测试试题(word版有答案)

科学探究能力《酸碱的主要性质探究》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表试剂稀盐酸食醋 氢氧化钠溶 液 食盐水蒸馏水草木灰水颜色红红绿黄黄绿小良又用花汁测知家中花盆土壤显酸性,你认为可加入上表中的()来改良花盆里的土壤 A.食醋 B .食盐水 C . 蒸馏水 D .草木灰水 2 、 向下列物质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的是() A.NaHCO 3溶液B .滴有酚酞的NaOH 溶液 C.Fe2O3 粉末D .NaCl 溶液 3 、 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4、分液漏斗中有液体甲,锥形瓶内盛有固体乙。打开分液漏斗,气球会逐渐鼓起的组合是( A B C D 甲水盐酸水浓盐酸乙氢氧化钠固体锌粒硝酸铵固体大理石

B.B C.C D.D

5 、如图中两圆相交部分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 处溶液呈蓝色 B.b 处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C.c 处产生白色沉淀 D.d 处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 B.将镁条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在瓶口出现白烟 D .探究水的组成时,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木条燃烧更旺 7、用气体压力传感器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图Ⅰ表示的是该实验的设计方案,图Ⅱ中曲线和曲线2 分别表示瓶 1 和瓶 2 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1 说明1 体积水约消耗1 体积二氧化碳 B.曲线1 不能说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C.对比曲线1和曲线2 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继续向瓶2 注入稀盐酸至气体不再放出,共注入稀盐酸40 mL,此时瓶内的气压刚好恢复到起始气压 8、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我们之所以认为它们是碱,是因为它们() A .都能与酸反应 B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只有OH- C.遇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 .溶液的pH 大于7 9、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数学探究性题目七例(含答案)-

数学探究性题目七例 1.时钟上的数学 我们每个同学家里都有大大小小的钟,绝大部分钟都有时针、分针、秒针,时时刻刻都可以听到它们不停的“滴答、滴答”走动的声音,当然他们的走动有快有慢,秒针最快,时针最慢,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它们之间的一些数学关系? 为了使问题简单起见,我们假设所讨论的时钟只有时针和分针。 问题:在一天之内时针和分针重合多少次?每次发生在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两针互相垂直? 什么时候两针在一条直线上? 如果时针和分针交换它还能表示某一时刻的时间么? 希望大家在解决以上问题之后讨论一下是否还有其他有趣的问题。 2.揭穿转摊的骗术 在车站,码头附近有时会看到一些碰运气、赌输赢的地摊,这些地摊大多引诱来往过路旅客,用骗术骗取他们的钱财。转摊就是其中之一。 摊主在一个固定的圆盘上划出若干扇形区域,并顺次标上号码1,2,3,4,5,6,。。。。。。。,在每一奇数扇区上放上值钱的物品,如名酒,中华香烟等,而在每一个偶数区域上放着廉价的物品,如糖块,小食品等。圆盘中心安装一根可以转动的轴,轴的顶端有一根悬臂,臂端吊一根线,线头上系一根针。你如果付给摊主一元钱,就可以随便转动一次,当悬臂停止转动时,针就停在某一区域,按照摊主制订的规则,这一格上的数是几,就从下一格

起,按顺时针方向数出几,最后数到哪一格,那一格中的物品就归你,例如:当针指向“6”时,就要从“7”数起,顺时针方向数出“6”,最后应该数到“12”这一格。 参加这种赌博的人认为,圆盘中奇数、偶数格占一半,输赢得机会各占一半,于是就去碰碰运气,然而,不管转多少次,最后总是数到偶数区域中,你只能用自己的很多钱换来几粒糖果等廉价物品。为什么大家的“运气”都这样不好,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开这个迷吗? 类似的还有 1.音乐教室里有7排座位,每排7把椅子,每把椅子上坐一名学生,教师每月都要将座位调换一次,张明同学提出建议:每次交换时,每一名同学都必须与她相邻(前、后、左、右)的某一个同学交换位置,以示公平。 教师告诉他,这样交换座位不可能做到,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2.机灵的小白鼠 大花猫是捕鼠能手,每天能抓到不少老鼠,但它在吃老鼠以前先要叫老鼠列队报数,第一批吃掉报单数的;剩下的重新报数,第二批大花猫仍然吃掉单数;第三批也是如此。。。。。最后剩下的一只老鼠可以被保留,与第二天抓来的老鼠一起重新排队报数。 后来,发现了一件极有趣的事情,大花猫发现,一连好几天,最后被留下的总是一只机灵的小白鼠。 大花猫问小白鼠:“你想了什么办法,能每天都留下呢?” 小白鼠说:“尊敬的大花猫先生,每天排队前我都先数一数你抓到了多少只老鼠,然后,我站在一个相应的位置,就可以留下来了。”

2014中考化学复习教案-探究性探讨试题.

2014中考化学复习教案--探究性探讨试题 【探究目标】 1、 通过探究性试题的分类练习,掌握解决探究性试题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2、 通过对试题剖析,会在审题过程中去挖掘试题的“题眼” ,从而提高审题能力。 【探索导航】 1活动一〗、物质成分的探究 某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制皮蛋料泥的原料主要是: 生石灰、纯碱、草木灰(含&CO )等。同学们对料泥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猜想I :料泥的主要成份是 Ca (OH )2、NaOH KOH Ca CO 、灰份;猜想n :料泥 的主要成份是 NaOH KOH Na^CO 、CaC@ 灰份。 【实验与现象】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②中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种作用 。 玻璃棒、 ,玻璃棒在步骤②中的一 ⑵ 步骤③的现象说明滤渣中含有: ( 写化学式)。 ⑶ 请写出步骤①发生 的任意 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 (4)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猜想 ________________ 是正确的,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 这类试题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 常常会涉及到有关氧气、 二氧化碳的性质; 常见的酸、 碱、盐的性质。解决此类试题,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比如要清楚常见物质的颜色:红 色(铜、氧化铁、酸与石蕊试液作用) 、蓝色(含铜离子溶液、氢氧化铜、碱与石蕊试液作 用)、黑色(木炭、铁粉、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氧化铜) 、绿色(含亚铁离子溶液)、黄 皮蛋 料泥 /Kai 滤 T 鬲印梯$朋■气泡 ④船酣"谱被变红色 錘 込无明显现象 ⑥g■育白色浑浊 松花皮蛋是我们喜爱的食品。

科学探究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1

科学探究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1 科学探究是人们猎取科学知识的,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既是新课标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从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明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科学探究活动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因而科学探究能力也就理所所以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许多同学关于科学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际上该类问题一般来说是在同学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能够说并不难解,本文结合近几年典型探究类中考题,从科学探究的步骤动身,剖析该类试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供参考。 【一】要在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和大胆的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 实际上科学探究试题中的许多内容基本上平时学习时已学过的,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关键问题是特别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问几个什么原因,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看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依照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 例1.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明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通过一段时间后,发明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 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 式: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 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假如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奖励1分〕: ①;②; ③。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 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 是:。 方案现象和结论 同时又对学生们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探究能力及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作为试题的情景,通过分析生石灰放在空气中变成块状固体的缘故进行猜想和探究。事实上此题考查的仍然是知识的应用,考查的是相关物质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生石灰氧化钙及其在空气中变质后一系列物质的性质

高考化学探究性实验题突破专题答案

高考化学探究性实验题专题答案 1、(1)CO 和CO 2 (2)利用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 用蒸馏水洗涤固体至洗涤液无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HCl 后,静置,液,滴加适量H 2O 2,充分振荡后滴加 2、(1)ade (2)Fe 3+ +Ag= Fe 2+ +Ag + (3)①将银镜在硝酸铜溶液中 (4)同意 4Fe 3+ +6H 2O+9Ag+3NO 3-=4Fe (OH )3+9Ag + +3NO 3、(1)除去铁表面的氧化膜 NO (2)4Fe+10H ++NO 3-=Fe 2++NH 4+ +3H 2O 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下氧化氮氧化物 (3) 溶液的温度 使用催化剂 (4)将两份相同的KNO 3溶液的pH 分别调至2.5和3.5,, 分别加入等量且足量Fe 粉,等反应完 成后,用离子色谱仪分别测定溶液中NO 3-浓度,如果前者NO 3-浓度低,说明酸性越强脱氮速率越快。 4、(1)2Na 2SO 3+O 2=2Na 2SO 4 (2) 假设2:Na 2SO 3完全变质; 假设3:Na 2SO 3部分变质 (3)

注:其它合理答案与步骤均给分 (3)制备并收集SO 2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右图) (4)品红褪色;SO 2+Br 2+2H 2O=4H ++2Br -+SO 42- (5)不是用浓硫酸;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样涂白纸不变黑,说明不是浓硫酸。 5、(1)由于Ba(OH)2·8H 2O 与收空气中的CO 2反,所取试剂大部分已变质为BaCO 3,未变质的Ba(OH)2·8H 2O 在配制溶液时能全部溶解。 (2) (3)①搅拌溶解 250ml 容量瓶中 ②0.1980 (4)不能。 6、(1)2H 2SO 4(浓)+ 4+2H 2O +2SO 2↑; (2)BaSO 4 还原 (3)2NO+O 2=2NO 2; (4)①通N 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的空气 饱和的NaHSO 3溶液 ②甲:SO 42- +Ba 2+ =BaSO 4↓;乙:2Ba 2+ +2SO 2+O 2+2H 2O=2BaSO 4+4H + ;白雾的量要远多于装置中氧气的量 (5)SO 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 3沉淀 7、Ⅰ.(1)容量瓶 (2)2 5 6 2 8 5O 2 (3)酸式 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 (4) (5)偏高 Ⅱ. 浓硫酸 Na 2SO 3 氢氧化钠

探究性试题 2

科目:化学教材:人教版使用班级:九年级(1-2)班制作人:徐贝贝 第 11 周第 4 课时总69课时制作时间:2018-05-8 实验探究题2 班级: 姓名: 学号: 使用时间: 得分: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探究题的一般步骤 2.掌握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并灵活运用。【重点难点】重点: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难点: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自学指导】用8分钟独立完成例题,结束后抽查展示。 【检测题】6分钟独立闭卷完成,结束后抽查提问。

.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侯氏制碱法”首先得到的是碳酸氢钠,然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得到产品碳酸钠:2NaHCO3=Na2CO3+CO2↑+ H2O。碳酸钠露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2CO3+CO2+H2O=2NaHCO3。某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瓶开启后久置的碳酸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进行研究。 假设Ⅰ:完全变质;假设Ⅱ:没有变质;假设Ⅲ:________。 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后再加入少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假设________不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实验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用导管连接后固定在铁架台上,导管的另一端插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样品,有气体产生,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假设________不成立。 假设________成立,样品的成分是________。 欲除去Na2CO3变质后产生的杂质,最合适的方法是________。 【当堂训练】10分钟独立完成。(总分:8分)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这瓶无色溶液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化学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盐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该无色溶液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 的溶液;【初步分析】(1)库尔班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是_____溶液; (2)艾力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_____;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结论】(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 【实验反思】(4)玉素甫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5)白燕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溶液呈中性,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提出测溶液的酸碱性来确定更简便,她采用_____测量溶液的PH值____(填>、﹤、=),则结论与以上同学一致。 组长意见:

探究性题目专题

七年级下册探究题专项练习 生物试题 1、为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为A和B,各注入2mL糨糊; ②.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 ③.向A试管内加入2mL唾液; ④.向两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 ⑤.将两支试管振荡后放在37℃水中恒温10min,同时取出两支试管,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1)、指出错误并且加以改正 。(2)、为什么要将两只试管放在37℃水中恒温处理? 。(3)、细细咀嚼馒头有甜味的原因是 (4)、如果把胃液换成胃液或者胆汁,其他条件不变,将加碘液后试管颜色变化情况填入下表。 (5)、此实验验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为了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作用,小明在1号试管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支4号试管,只是将水换成了冰水。你能否进一步帮他完善实验设计,并预测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图为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示意图,据图回答 (1)A、B、C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糊2毫升,再向 A中加入2毫升清水,向B和C中各加入2毫升唾液,再 向C中滴入稀碘液,C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将三支试管震荡后,放入盛有37℃温水的烧杯中浴 热十分钟,C试管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探究性试题解读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探究性试题解读 高考研究 2014-01-09 1453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探究性试题解读 目前,新高考语文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锁定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上。文学类文本阅读对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侧重三个方面:一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二是探讨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三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对探究能力的考查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二是探讨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三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继2007年海南、宁夏、广东、山东四省份新课标试卷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探究性试题之后,2008年江苏省试卷中也出现了探究性试题,2009年高考探究性试题已成大局,9套试卷,卷卷涉及。 下面拟从探究性试题的题型、命题体式及可能突破的命题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探究性试题的八种题型 1.观点式 2008年海南(宁夏)卷的欧〃享利《二十年以后》与夏东元《盛宣怀传》就已出现这种题型,2009年则增加到三套试卷,这里仅以辽宁卷为例,作重点分析。 2009年辽宁卷——贾平凹《遗璞》: 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这种题型的解答,无非是正反两个观点。本题所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首先必须明确:第一,探究类试题的内容是有疑难的,甚至是有争议的,即答题指向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向的,不是单层次的而是多层次的。第二,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规定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是否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等”。第三,由于高考的选拔特点,试题将不可能是全开放的,即“一千个读者心目中的一千个哈姆莱特必须首先是哈姆莱特”,因此,试题应该是半开放的——多角度,但不是漫无边际。

在初中化学进行探究性实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在初中化学进行探究性实验》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篇一: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人:毕建祯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 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集美区级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XX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

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厦门市从XX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 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我校随着厦门市一起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 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这次我们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