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9课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了解古代商路,深入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2.通过地图、表格等形式,时空观念了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和衍生。

3.以史料为补充材料,分析探究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深远影响。

4.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理解其现实意义,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

重点: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和作用

难点:丝绸之路、亚欧大陆及其他重要商路。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李希霍对丝绸之路的定义导入新课。

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

——德国•李希霍芬《中国》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49页第一段的相关内容,回答:是谁开辟了丝绸之路?答:张骞

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梁启超

【新课讲授】

一、丝绸之路

1.名称的由来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9页第一段的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丝绸之路名称由来的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丝绸之路

人类早期几个文明中心之间的交往主要是沿东西方向展开的。其中,最著名的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2.中国丝绸之路的影响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中国丝绸之路的影响的相关内容。

材料一:人们在那里所遇到的第一批人是赛里斯人,这一民族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这两道工序。由于在遥远的地区有人完成了如此复杂的劳动,罗马的贵妇人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而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

——1世纪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自然史》材料二:至于赛里斯人用作制作衣装的那些丝线,它并不是从树皮中提取的,而是另有共他来源。在他们国内生存有一种小动物……比最大的金甲虫还要大两倍。在其他特点方面,则与树上织网的蜘蛛相似,完全如同蜘蛛一样也有八只足。赛里斯人制造了于冬夏咸宜的小笼来饲养这些动物。这些动物作出一种缠绕在它们的足上的细丝。

——戈岱司编,耿昇译《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丝绸很早就被辗转贩运到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成为广受欢迎的珍贵商品。

【教师活动】知识拓展:中国丝绸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和制造丝绸的国家,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丝织品已流传到阿尔泰山以西。丝绸很早就被辗转贩运到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成为广受欢迎的珍贵商品。赛里斯是古代希腊和罗马人对中国的称呼,意思是丝国。当时居中亚而作为西销丝绸之中间商的各部族,有时也被称为赛里斯人。相传,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的凯撒穿着一件丝绸长袍到剧院看演出,吸引了满剧场的人。在古希腊的陶壶上也有身着丝绸妇女的形象,可见丝绸广受欢迎。

3.张骞通西域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张骞通西域的相关内容。

材料一: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

——《史记·大宛列传》【教师活动】根据材料,请同学们指出汉武帝为何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原因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交好月氏,希望能够约为盟友,共击匈奴。因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是基于军事、政治目的的偶然行为。

材料二: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故)胡奴甘父俱出陇西……乃封骞为博望侯……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史记·大宛列传》【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

(2)意义: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

的繁荣。

【教师活动】知识拓展:“凿空”的含义

凿空,即开通道路,指张骞开通中原与西域的交通。由于张骞通西域,使中国人得以由长安出发,经过西域各国而前往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地区交往的大门,构建了汉朝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为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4.发展

【教师活动】PPT展示图片,请同学们结合图片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丝绸之路发展的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

(2)地位的变化: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1.草原丝绸之路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草原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

材料:这条道路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而且基本上没有间断过,是沟通欧亚大陆的最早交通路线是欧亚古老文明交流的最主要通道之一。虽然“草原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在不同时代是变动不定的,但由于蒙古高原独特的地理特征,从中原地区进入草原的通道和草原上东西往来的通道均受限于高山大川的分布和走向,因此草原内部和草原与周边地区之间的通道仍是有迹可循的。历史上,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游牧民族,长期充当着东西方文明的沟通者。我国北

方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等民族,都曾为丝绸之路的开拓做出过贡献。【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概念: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

(2)相关史实: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的。

2.西南丝绸之路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西南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

材料:臣在大夏(阿富汗)时,见邛(四川成都)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身毒国(古印度)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署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

——《汉书·张骞传》【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概念: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的商路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2)影响:它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3.海上丝绸之路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

材料: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编【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概况:古代东西方的海上交通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它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演变

①西汉时期: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

②宋元时期:人们能够制造巨舟,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盘;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十分频繁;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

③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4.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的相关内容。

材料: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领,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特点

古代的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单一的交通线,而是由多条交通道路构成的交通网络。受政治形势影响,不同历史时期,中原王朝沟通西方的线路有不同选择。总体上看,自汉朝之后,丝绸之路未曾完全中断,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东段居于主导地位。

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1.物质和技术交流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物质和技术交流的相关内容。

材料一:从建立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洲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丝绸

之路是复数形式:奴隶之路、霸权之路、白银之路、帝国之路、战争之路、技术之路,这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

——摘编自彼得·佛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乔凡尼·贝利尼的名画《群神宴》中就绘有中国的青花瓷,可见西方人对于中国陶瓷的喜爱。考古学家在东南亚、南亚、东非等地区以及中国南部沿海沉船中发现的历代瓷器不计其数。如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的南海1号,就是一艘南宋时期从事远洋贸易的古船,船上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且有不少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还有在埃及首都开罗南郊的福斯塔特遗址中发现了来自中国的陶瓷约12000片。这些考古发现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明证。

材料三: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唐朝墓葬中出土的彩绘胡装女立俑,胡服女俑头戴卷檐虚顶帽,身着翻领小袖上衣,绿色小口裤,足登红色锦靴。俏丽潇洒的装粉,是唐代妇女崇尚胡服的真实写照。还有李白在《少年行》中写到“笑入胡姬酒肆中”,胡姬酒肆中经营的酒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名酒,像高昌的“葡萄酒”、波斯的“三勒浆”、“龙膏酒”等,诗句反映了李白等文人常出入这些酒家,胡酒与胡姬已成为唐代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传入西方的物质和技术

①随着中国丝绸的不断向西出口,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

②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

③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

④瓷器的出口与交流

a.出口:从8世纪起,陶瓷特别是瓷器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喜爱。

b.交流: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他们烧造出来的实际上只是施釉陶器,但器型、色彩、花纹都与中国瓷器类似,这反映出当地人在审美等方面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2)传入中国的物质和技术

①从中亚的大宛国获得了当地出产的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苜

蓿,以及葡萄等水果。

②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如胡桃、胡瓜等,原产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

③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④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逐渐传入中国,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⑤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

2.文化交流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和史料的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文化交流的相关内容。

材料一: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曾经列举了中国传入西方的26项技术,认为中国重要的发明技术不止“四大发明”。……直到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诞生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引自《简明科学技术史》材料二: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到的传入欧洲的26项发明是:

1.龙骨车;

2.石碾和水力在石碾上的应用;

3.水排:

4.风车和簸扬机(旋转风扇或扬谷机);

5.活塞风箱:

6.平放织机和提花机;

7.缫丝、纺织和调丝机;

8.独轮车;9.加帆手推车;10.磨车;11.马具胸带和套包子;12.弓弩;13.风筝;

14.竹蜻蜓和走马灯;15.深钻技术;16.铸铁的使用;17.游动常平悬吊器;18.弧形拱桥;19.铁索吊桥:20.河渠闸门:21.造船和航运方面的无数发明;22.船尾的方向舵;23火药以及和它有关的一些技术;24.罗盘针;25.纸、印刷术活字印刷术;26.瓷。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传入中国的文化

①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

②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

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2)传入西方的中国文化: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课后总结

商路的开辟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丝调之路”,为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物质、技术和精神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成为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世界其他区域商道,同样展示出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板书设计

第9课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一、丝绸之路

1.名称的由来

2.中国丝绸之路的影响

3.张骞通西域

4.发展

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1.草原丝绸之路

2.西南丝绸之路

3.海上丝绸之路

4.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

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1.物质和技术交流

(1)传入西方的物质和技术

(2)传入中国的物质和技术

2.文化交流

(1)传入中国的文化

(2)传入西方的中国文化

统编历史选修3第九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九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标要求: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本课重点: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盛衰; 本课难点:古代商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表现; 知识概要: 一丝绸之路 1. 概念:是古代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商道,是古代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2. 事件——张骞通西域“凿空” (1)时间:前138年(汉武帝时期) (2)目的: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同夹击匈奴 (3)历史作用:张骞获得大量的西域资料,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3. 路线 (1)汉朝: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大秦 (2)在新疆、中亚地区比较复杂;西出阳关或玉门关后,分为南道、北道和中道。 (2)南道和中道大体上形成于汉朝,北道是在隋唐时期新开辟的。 4. 衰落——宋朝 原因有二:割据、战乱的影响;海路联系日益活跃的冲击。 二欧亚大陆其他东西交通线 1. 草原丝绸之路 (1)路线:漠北草原、南西伯利亚——咸海、里海以北——欧洲、小亚细亚 (2)事例:匈奴、突厥等民族的西迁 2. 西南丝绸之路 (1)路线:关中平原——成都平原——横断山麓——澜沧江、怒江——缅甸、印度——中亚、西亚等地。 (2)事例:唐宋时起,中原与青藏高原形成茶马互市。 3. 海上丝绸之路后来居上 (1)西汉,中国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 路线: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孟加拉国——印度半岛南部 (2)宋元时期,能制造出巨舟,采用帆索和指南浮针,出洋航海十分频繁。 (3)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 (4)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等口岸成为重要交通枢纽。郑和下西洋是古代海上交通的巅峰。 4. 四条丝绸之路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9课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了解古代商路,深入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2.通过地图、表格等形式,时空观念了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和衍生。 3.以史料为补充材料,分析探究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深远影响。 4.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理解其现实意义,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 重点: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和作用 难点:丝绸之路、亚欧大陆及其他重要商路。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李希霍对丝绸之路的定义导入新课。 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 ——德国•李希霍芬《中国》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49页第一段的相关内容,回答:是谁开辟了丝绸之路?答:张骞 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梁启超

【新课讲授】 一、丝绸之路 1.名称的由来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9页第一段的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丝绸之路名称由来的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丝绸之路 人类早期几个文明中心之间的交往主要是沿东西方向展开的。其中,最著名的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2.中国丝绸之路的影响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总结出有关于中国丝绸之路的影响的相关内容。 材料一:人们在那里所遇到的第一批人是赛里斯人,这一民族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这两道工序。由于在遥远的地区有人完成了如此复杂的劳动,罗马的贵妇人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而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 ——1世纪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自然史》材料二:至于赛里斯人用作制作衣装的那些丝线,它并不是从树皮中提取的,而是另有共他来源。在他们国内生存有一种小动物……比最大的金甲虫还要大两倍。在其他特点方面,则与树上织网的蜘蛛相似,完全如同蜘蛛一样也有八只足。赛里斯人制造了于冬夏咸宜的小笼来饲养这些动物。这些动物作出一种缠绕在它们的足上的细丝。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同步教案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商路,深入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教材分析】 本课是是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讲述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本课主要讲述古代(新航路开辟之前)东西方贸易的主要路线——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影响。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丝绸之路”、“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和“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第一子目“丝绸之路”讲述了传统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发展演变。第二子目“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讲述了除传统丝绸之路以外的欧亚大陆其他重要的“丝绸之路”。第三子目“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从商品、技术、习俗、宗教等方面讲述了沿丝绸之路进行的东西文化间的交流。 【教学目标】 1.了解丝绸之路的产生条件、路线,分析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 2.知道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的含义和路线,理解它们的历史影响。 3.了解古代商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理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和影响。 难点:概括古代丝路贸易的特点;理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诗人张籍这首《凉州词》采用以声传影的艺术手法,描述了一支商队由河西走廊运送丝绸前往西域的画面。这幅画面展示的就是古代主要的贸易之路——丝绸之路。 新课: 一、丝绸之路 1.历史概念 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2.标志事件:,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此次出使被称为“凿空”。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教案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古代丝绸之路的形成与路线、区分不同丝绸之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丝绸之路的路线亦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张骞出使西域培养学生通过史料想象历史情境的能力,通过对史料的阅读亦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通过不同丝绸之路的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力,通过全球贸易的形成与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前人不畏艰难开通丝绸之路,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于开拓、忠于祖国的精神;通过东西商路贸易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流中起的作用,体会文明的交流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商路开辟以及兴衰 教学难点:古代商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表现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展示、地图识别法等 四、课型、课时、教具 课型:新授课 课时:40分钟 教具:多媒体课件、传统板书、地图 五、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导入:有这样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传播了东西方古老的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今天让我们

伴随着古老悠扬的驼铃,穿越时空的阻碍,一起走进丝绸之路 (一).丝绸之路 教师让学生看课本上史料身着丝绸的妇女形象的古希腊陶瓶史料,简单简单介绍古代中国与希腊的贸易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条路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呢? 学生回答:以丝绸贸易为媒介 教师讲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的国家,丝绸很早就贩卖到欧亚大陆的其他地方,也成为了当时贵族们青睐的商品。反映了中国与欧洲之间早有贸 易往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道,这 条商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是丝绸。(展示课件上的丝绸之路的地图) 教师讲解:19世纪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 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2.古代丝绸之路的形成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思考 教师提问:这条商道成形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 教师展示地图,对当时张骞通西域的背景进行解释。 教师讲解:张骞通西域前,天山南路诸国也已被匈奴所征服,常年往来诸国征收粮食、羊马。南路诸国实际已成匈奴侵略势力的一个重要补给线;三 十多万各族人民遭受着匈奴贵族的压迫和剥削。秦汉之际,月氏的势 力强大起来,攻占邻国乌孙的土地,同匈奴发生冲突。汉初,多次为 匈奴冒顿单于所败,国势日衰。至老上单于时,被匈奴彻底征服。老 上单于杀掉月氏国王,还把他的头颅割下来拿去做成酒器。月氏人经 过这次国难以后,被迫西迁。在现今新疆西北伊犁一带,赶走原来的 “塞人”,重新建立了国家。但他们不忘故土,时刻准备对匈奴复仇, 从整个形势来看,联合大月氏,沟通西域,在葱岭东西打破匈奴的控 制局面,建立起汉朝的威信和影响,确实是孤立和削弱匈奴,配合军 事行动,最后彻底战胜匈奴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步骤。 于是汉武帝就向民间招募人才,这时候谁主动申请出使西域? 学生回答:张骞 师展示张骞出使西域的图片,以及展示张骞出使西域的材料

课题53+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

课题53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标要求】 1.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 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知识点一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1.丝绸之路:________通西域,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2.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1)草原丝绸之路: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 (2)西南丝绸之路:在沟通古代中国________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3)海上丝绸之路 ①西汉时期: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 ②宋元时期: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十分频繁;广州、泉州、明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 ③明初:________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3.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1)物质和技术交流 ①中国输出:养蚕、________技术、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和瓷器。 ②输入中国:“________”、苜蓿以及葡萄、西瓜等水果,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________、香料、珠宝、金银器皿传入中国。 (2)文化交流 ①中国输出: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②输入中国:佛教、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 知识点二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1.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①背景:随着________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各洲之间的贸易得到扩展。 ②表现: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贸易的扩大促进了________的出现和发展。 ③影响: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________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 原因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表现①形成了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 ②世界贸易增长:自1870年到一战前,世界贸易增长了近2.6倍 (3)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①阻碍因素:两次世界大战;________的发生。 ②促进因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冷战的结束以及____________的成立。 2.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商品流动:以贸易为平台输送的各种商品,把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迥异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2)文化交流国际化 茶文化 各国在接受________和茶文化的同时,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 茶文化 服饰文化①中国服装的元素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 ②明治维新后,西服在日本流行 ③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采用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④民国早期设计的________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钟表文化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________ 1.知识延伸——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2019年新编)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教案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教学目标: 1.了解丝绸之路产生的条件,分析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 2.知道欧亚大陆其他东西交通线的含义和路线,理解它们的历史影响。 3.了解古代商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理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影响。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及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商贸活动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引言---《唐朝胡商牵骆驼俑》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了解丝绸之路产生的条件,分析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 2.知道欧亚大陆其他东西交通线的含义和路线,理解它们的历史影响。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找出知识点、重难点、困惑疑难点。 (一读、二画、三找、四梳理、五结论) 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一)自学指导一 阅读第一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5分钟 1、丝绸之路的概念、路线及如何衰落? 2、张骞通西域时间、目的、影响? 3、学了以上知识有什么启示或收获? (二)自学指导二 阅读第二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5分钟 1、“草原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什么? 2、“西南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什么? 3、“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概况?带来什么作用? 4、学了以上知识有什么启示或收获?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一)丝绸之路 1. 丝调之路 (1)概念:人类早期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进通欧亚大陆的商道,最具代表性的商品是丝绸,因此被后人命名为“丝绸之路”,它是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2)路线:东以中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穿越河西走廊,西出阳关或玉门关后,分为南道、北道和中道三条支线。南道和中道大体上形成于汉朝,北道则是隋唐时期新开辟的。 (3)衰落:唐朝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2. 张骞通西域 (1)时间:公元前138年。 (2)目的: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攻击匈奴。 (3)影响:获得大量西域资料,这次出使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知识点提纲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知识点提纲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一、丝绸之路/陆上 1、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1)中国丝织业发达: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丝绸很早就被辗转贩运到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成为广受欢迎的珍贵商品 注:中国丝织业起源(仅作了解) ①新时期时代中国就出现了陶纺轮、骨梭、骨针,出现了人工育蚕技术 ②商朝祭祀蚕神并出现了专门负责蚕桑生产的官员 ③周朝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列为妇女的“三从四德” (2)张骞通西域 ①时间及目的: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计划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②过程: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人俘虏,羁留十余年,后辗转抵达大月氏;张骞把在西域各国见闻,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愿望,向汉武帝进行汇报③影响: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2、丝绸之路的发展 (1)两汉: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府;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班超出使西域 (2)魏晋南北朝:一度中断;波斯苏珊王朝分别与北魏和南朝重建丝绸之路(西北与西南) (3)隋唐:丝绸之路鼎盛;景教/东正教传入;唐朝与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爆发怛罗斯之战 (4)线路:长安/洛阳→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拜占庭帝国 3、丝绸之路的衰落:唐朝中后期陷入藩镇割据局面,战乱不断;海上丝绸之路日趋兴盛 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1、草原丝绸之路 (1)线路: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 (2)影响: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大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 2、西南丝绸之路 (1)线路: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的商路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2)影响:加强了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经济文化联系 3、汉志商道/香料之路 (1)线路:自东方从海路而来的商品运抵也门→然后用骆驼沿汉志商道(沙特阿拉伯西部沿海地区)转运到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最后进入欧洲 (2)衰落:伴随着7世纪阿拉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冲突而衰落 4、海上丝绸之路 (1)线路 ①印度洋航线:明州/泉州/广州→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 ②东北亚航线:登州/扬州→黄海/东海→朝鲜/日本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教案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1)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地图等方式学习丝绸之路的开通及不同时期的路线,了解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基本方式、途径和方法,实现时空观念的培养。通过学习古代商道提供的物质、技术和精神文化交流,扩大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理解,认识到在不同时期,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都为创造人类文化做出了贡献,不同文化之间要相互尊重,加强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进而认识到人类文化具有交流性和互补性的特征。 教材分析: 本课聚焦于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两个常见途径和方式,通过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等途径,以官方、民间的多种经济交流方式,推动不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人类通过不同类型的海陆交通商路开展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贯通了亚、非、欧商业往来,进而阐释了在人类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历程中的差异与借鉴、认同与交融。 学情分析: 所教学生为高二年级学生,此部分学生已选择历史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历史学习兴趣浓厚,历史知识积累较好,有历史学习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因选课走班原因,试教班级学生人数较少,适合开展小组分组探究等活动,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究,激发学生结合已学的历史知识,对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与传承进行思考探究。 教学重点: 古往今来,生活于不同地区或国家的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开辟了不同类型的海陆交通商路,开展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及沟通欧亚大陆的其他东西交通线贯通了亚、非、欧商业往来。因此,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分支; 2、商路和商品交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教学难点: 不同区域的商品蕴含着不同区域的特色文化,不同区域商品的交换本身就承载着文化的交流。世界各地的人们穿越不同商道所从事的商贸活动,也带动了人文、科学、技术、艺术、宗教等文化领域的交流与传播。因此,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商品所承载的文化特色。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问题法、地图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丝绸之路”,提问:你眼中的丝绸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时训练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课时训练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张骞的事迹称为“凿空”。这里对“凿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将佛教文化介绍到中原地区B.开辟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 C.代表中央政府管辖西域地区D.解除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 2.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史实有() ①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②中亚的葡萄、西瓜、胡萝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 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⑤越南占城稻传入中国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3. 丝绸之路是西汉王朝和外界陆上贸易的一条重要商路。它之所以得此名字,主要是因为() A.汉朝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影响深远而广泛,名称准确生动 B.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 C.丝绸的名字优美动听且好记 D.张骞通西域后命此名字 4. 下列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结合,逐渐中国化 B.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文学艺术产生深刻影响 C.在汉代从古罗马经中亚传入中国 D.丝绸之路沿线保存大量著名佛教石窟 5.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卬度的婆罗门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亚元素。以上现象反映出唐朝文化的特征是() A.兼收并蓄B.风格单一C.反映市民生活D.固守传统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教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课题 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执教人 课时 时间 核心 素养 1.(时空观念)了解古代欧亚大陆东西商路的开辟和发展历程。 2.(唯物史观)分析古代商路开辟的原因。 3.(史料实证)认识古代商路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4.(家国情怀)认识到文化交流的历史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 目标 1.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 2.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教学 重点 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 教学 难点 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教学 流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课 前 预 习 思维导图 要旨聚焦 1.丝绸之路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古代东西方的重要商路。 2.欧亚大陆的其他重要商路还有“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3.丝绸之路等古代商路不仅是商贸路线,而且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课堂 导入 问 题 引 导 阅读课本P50史料阅读,思考两种说法的相同点是什么?简单分析其原因。 提示 相同点:都知道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丝国”;都对丝的生产过程进行了猜测性的描述,但都不符合实际;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对中国

(重难点突破)(丝国)和丝绸生产的模糊性认识。 原因:路途遥远,未到过中国,未亲见蚕丝生产过程,都是猜测和想象。 1.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你觉得今天“一带一路”有何价值? 提示:(1)对中国:有利于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对世界:有利于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实现各国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有利于各国消除分歧,增进友谊,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2.新时期,应该怎样弘扬“丝路精神”? 提示(1)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 (2)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选择。 (3)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 (4)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倡导和平对话。 测和想象。 【总结拓展】 1.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丝绸之路形成的特点 ①起源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②线路多,覆盖面广。 ③重经济交流,互利互惠。 ④全方位: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⑤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 ⑥注重平等贸易、和平相处、睦邻友好。 ⑦对外政策由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朝贡体制逐渐形成。 2.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1)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古代丝绸之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堪称世界道路交通史上的奇迹,成为亚欧大陆之间最为便捷的通道。 (2)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率先实现了东西方商贸互通和经济往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商贸往来的生命线,通过丝绸之路,世界各地的商品得以广泛交流。 (3)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广泛而又深刻地推动了沿线国家生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第9,10课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 1 - 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 4 -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知识点一丝绸之路 1.名称来源 (1)人类早期几个文明中心之间的交往通道中,最著名的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 (2)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而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 2.标志事件: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此次出使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3.分支路线: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 4.衰落: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知识点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1.综述:除丝绸之路外,古代欧亚大陆还存在其他重要的商路,它们往往也被纳入“丝绸之路”的广义范畴。 2.概况 (1)“草原丝绸之路”: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 (2)“西南丝绸之路”: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 (3)“海上丝绸之路” ①早在西汉,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 ②宋元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时作业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我国古代“丝绸之路”开始于 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 C.唐朝时期 D.宋朝时期 2.明代,中外科技交流是由民间推动的,是自下而上并得到朝廷鼓励的。而清初,与西方传教士的科技交往仅限于朝廷,拥有技艺的西方传教士成为天朝大国太平盛世的装饰品,甚至认为西学源于中学。这一现象表明()A.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的态度B.皇权不断加强的总体趋势 C.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决定作用D.明清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 3.西汉王朝经营西域中亚丝绸之路,没有给西汉经济带来多少收益,相反是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这主要是因为西汉政府 A.经营丝绸之路侧重政治目的B.对外贸易的种类和范围有限 C.尚未实现对西域各地的控制D.加强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 4.1世纪的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他的《自然史》中写道:人们在那里所遇到的第一批人是赛里斯人,这一民族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线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这两道工序。由于在遥远的地区有人完成了如此复杂的劳动,罗马的贵妇人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而出现于大庭广众。下列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和古罗马的贸易往来早于1世纪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社会的欢迎 C.中国丝绸早已西传D.文化辗转相传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错误 5.唐玄宗时,安禄山、哥舒翰、高仙芝等皆以少数民族身份出任节度使;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历仕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代皇帝,备受厚遇;著名才女上官婉儿深得武则天信任,参决政务。这表明,唐朝() A.儒家思想被动摇B.社会阶层流动性较强 C.政权具有包容性D.中原文化向边疆传播 6.根据朝鲜考古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年皆土”的铭文板瓦,等等。这些都是频繁更替的唐高宗年号。这反映出 A.唐朝时期的版图囊括了朝鲜半岛B.新罗仿照唐朝建立了中央集权 C.新罗与唐朝存在密切的文化交流D.新罗统治者与唐朝皇帝共用年号 7.在琉球国、日本长崎甚至整个东南亚地区都有规模不同的妈祖庙,而妈祖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神信仰。此种现象反映了() A.亚洲民间信仰趋同B.中国文化影响力 C.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D.各国民间对海上安宁的期盼 8.《凯里来与迪木奈》是一本东方寓言故事集,其中“三条鱼的故事”源自古印度佛教巴利文版《本生经》。如图是《凯里来与迪木奈》诸多版本中“三条鱼的故事”插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古印度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B.古代欧亚大陆间文化交流活跃 C.阿拉伯文化融汇东西方文化遗产D.巴利文在欧亚演化成诸多文字 9.观察如图。丝绸之路出现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A.朝贡贸易的需要B.经济重心的南移 C.航海技术的发展D.政治局势的演变

高中历史第4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时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7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张骞的事迹称为“凿空”。这里对“凿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将佛教文化介绍到中原地区 B.开辟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 C.代表中央政府管辖西域地区 D.解除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 ,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凿空”无关,排除。 2.云南腾冲在清朝是中缅贸易的咽喉。史料载“海禁未开,凡闽粤各商,贩运珠宝、玉石……一切缅货,皆由陆路而行,必须过腾越……以故市镇乡场栉比鳞次,洵西南一巨区也”。这体现出( ) A.腾冲主要是军事防御城市 B.“西南丝绸之路”的繁荣 C.清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D.西南经济发展领先于东部沿海 ,可知云南腾冲位于“西南丝绸之路”上,腾冲的繁荣体现了“西南丝绸之路”的繁荣,故B项正确。 3.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闭关自守的危害 ,可知宋高宗重视主管海外贸易的提举官的选任问题, 反映了南宋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故C项正确。 4.宋朝提举两浙路市舶司签发的公凭(官方文书)上记载,泉州客商李充状“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以及大量瓷器。该材料反映了宋朝( ) A.私人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督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可知“市舶司”体现了官府对海外贸易的监管,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泉州客商李充状”并不能反映出官民互惠贸易,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朝贡贸易,且宋朝之前就有朝贡贸易,故C项错误;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其交往对象包括日本,故D项正确。 5.“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该历史事件是指( ) A.戚继光抗倭 B.鉴真东渡日本 C.郑和下西洋 D.马可·波罗回国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自苏州刘家河泛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故选C项。 6.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某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搜集到下面一组图片,他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探究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抵抗侵略 B.祖国统一 C.民族团结 D.中外交往 ,可知图1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图2玄奘西行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图3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友好来往。所以这组图片最恰当的探究主题是中外交往,故选D项。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二三)(后附答案解析)

A.注重海上丝绸之路交流B.社会风俗出现显著变化 C.与西域各地的联系密切D.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2.(2023·山东潍坊·高三山东省安丘市第一中学统考阶段练习)玄奘于627年(一说629年)自长安沿丝绸之路西行,经中亚进入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学习。645年,玄奘回到长安,从印度带回佛经657部,后将其中的75部共1335卷译为汉语,这些佛经中的许多内容在印度已经失传,仅凭汉译本流传于世。这说明() A.商路发展利于文化传承B.中印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佛教在中国渐趋本土化D.古代商路促进西学东渐 3.(2023·山东潍坊·高三统考期末)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大量关于商路知识的“商书”。如《一统路程图记》《商程一览》《水陆路程》等,详细记载了由南北二京至各地、十三布政司至各地,以及各布政司之间的交通路线、所经站名、里程等内容。这表明当时() A.区域性商人群体产生B.对外贸易日益发达 C.全国性市场网络形成D.地理学知识的进步 4.(2023·山东·模拟预测)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薄伽丘的《十日谈》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阿拉伯著作《一千零一夜》的影响。阿拉伯哲学家伊本·阿拉比著作中关于先知夜间旅行和登霄的说法,成为意大利诗人但丁《神曲》的先驱。该材料说明() A.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近代西欧文化的发展 B.欧洲文艺复兴的产生源自于阿拉伯文化的西传

C.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D.阿拉伯文化是世界上最为悠久最为先进的文化5.(2023·山东日照·高三统考期末)新航路开辟之前,印度洋是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商业贸易通道,主要商品是() A.咖啡、茶叶B.瓷器、香料C.烟草、丝绸D.白银、玉米 6.(2022·山东潍坊·高三统考阶段练习)宋代以前的手工业著作主要有《周礼·考工记》《墨经》和炼丹书,宋金时期主要有《武经总要》《营造法式》《梦溪笔谈》《新仪象法要》《糖霜谱》《梓人遗制》《北山酒经》等著作。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业的进步与识字率的提高B.社会结构的变动与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 C.思想的活跃与科举取士的调整D.社会需求的多元与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7.(2022·山东枣庄·高三枣庄市第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 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 8.(2023·山东临沂·高二统考期中)如图为敦煌唐墓出土的砖刻《胡人引驼图》影印图。图中胡人穿波斯装,一手执缰引驼,一手拄手杖跋涉。类似内容的砖刻在唐墓多有发现。材料可以用来佐证这一时期() A.波斯服装流行民间B.中国瓷器畅销于欧洲 C.陆上丝绸之路畅通D.敦煌成为工商业市镇 9.(2023·山东青岛·高二统考期中)如图是中国古代时期一条重要商路。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9 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了解古代亚欧商路开辟的路线和背景,结合具体史实分析丝绸之路 盛衰的原因。通过观看微课等视频,了解丝绸之路及欧亚大陆其他交通线的具体 路线、开辟时间及作用。 2、了解古代商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分析理解古代商路对文化交流产 生的作用和影响,理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影响。 3、通过史料探究及课前实践,了解丝绸之路在当下新时代的新发展,关照现实 问题,感悟家国情怀,关注乡土历史。 【学习重点】 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及影响。 【学习难点】 理解商贸活动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过程】 一、阅读教材与知识点梳理 阅读教材P49-54,自主完成《全优课堂》P54-P55的知识梳理和总结。 (一)漫漫丝路长,崎崎丝路险——丝路兴衰 任务一:同学们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长抽签之后,组织组员根据教材 P49-54、历史地图册P46-47和UMU中的微课等资料,将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 指出商路位置,建立准确的时空观念,讨论后分工合作画出自己小组所负责商路 的路线图,并填写任务二的表格。 丝路名称路线兴盛时期衰落时间主要贸易特点 陆上丝路(沙漠之路)长安-新疆-中亚、西亚、南亚

草原丝路东北-漠北-欧洲、小亚细 亚宋元明清民族迁徙 (皮毛交易) 结合教材,概述通过“丝绸之路”在物质、技术和文化方面的对外输出和对 项目中国对外输出中国对内引入 物质“汗血马”、苜蓿、葡萄、西瓜、石榴、胡桃、 胡萝卜、胡瓜、胡葱、胡椒、胡豆、棉花、玻璃、 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香料、珠宝、金银器 皿等 技术 文化佛教、祆教、犹太教等宗教;中亚和西亚的杂技、 魔术、音乐、舞蹈 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互惠、物种交流、宗教传播、科技交流、民族交融、乐舞融汇之路。走上丝路的人,主要有三种:背负国家使命的官人,为利而来的商人,为信念前行的僧人。从他们身上都可以看到,肩负使命,不畏艰险,开拓创新,合作共赢的精神,追求他们的精神沉淀下来,成为丝路的文化内涵,这也是丝路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从汉朝一路走来,丝绸之路已见证了2000年历史的沧桑之变,而现在他将迎来新的辉煌——“一带一路”。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2014年,丝绸之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响应一带一路的发展号召,弘扬丝路精神,现拟组织一个《寻访历史足迹,讲述非凡历史》节目活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习UMU中的资料包以及小组的社会实践,小组推荐一名组员向班级同学分享自己家乡和丝路有关的故事,并为家乡的发展和丝路的传承献言建策。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时作业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三4.9《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阙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教遣使自日南微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这表明当时() A.大秦普遍使用金银与汉朝贸易 B.汉朝与大秦直接互派使节接触 C.桓帝派遣使节从海路到达大秦 D.商业活动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2、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到希腊有妇女穿丝织衣服,出生于公元前4年的罗马悲剧作家塞内卡批评妇女穿丝绸衣服是“向公众展示身体”,公元79年因观察维苏威火山爆发窒息而死的老普林尼批评男人穿丝绸衣服“丧失男性气概”。公元555年受查士丁尼大帝派遣的两名在中国传播景教的教士成功地将中国的蚕蛹偷运回到君士坦丁堡,从此罗马终于有了自己的蚕丝业。由此说明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之一是() A.古欧洲内需B.中国的强盛C.中间商牟利D.张骞通西域 3、针对早期的殖民扩张,《泰晤士报》曾评述某公司:在人类历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和在今后的历史中可能也不会肩负的任务。据此可知,该公司是() A.国际垄断组织 B.专门负责对外殖民扩张 C.殖民统治机构 D.垄断贸易并协同殖民统治 4、“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 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佛教融合儒学伦理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5、有学者认为,洛可可艺术风格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契合,其秘密即在于这种纤细入微的情调,以淡色的瓷器,色彩飘逸的闪光丝绸的美化的表现形式,在温文尔雅的十八世纪欧洲社会面前,揭露了一个他们乐观地早已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前景。由此可见,当时()A.欧洲社会生活水平低下 B.中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C.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交流 D.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 6、唐朝安史之乱发生后,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西走廊,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阿拉伯帝国)亦加强了对中亚地区的攻势。这在当时() A.影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B.导致朝贡贸易迅速衰落 C.中断了中外经济的联系 D.造成了华北地区的战乱 7、以下数个地方,是西汉丝绸之路必经之处,如果你带着一批丝绸从中原到大秦去,正确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和文化交流+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和文化交流 1.埃及出土的纸草文书表明,公元2世纪时,埃及与印度次大陆的海上贸易较为频繁,往来商人已学会利用北印度洋季风来安排航线。这() A.推动了“地圆说”的广泛传播B.源于亚欧陆上贸易通道受阻 C.有利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扩展D.得益于阿拉伯人的中介作用 2.南宋时期,中原以茶叶换取青藏高原的良马,形成茶马互市,这与哪条商路有关() A.陆上丝绸之路B.海上丝绸之路 C.草原丝绸之路D.西南丝绸之路 3.17世纪初,原产于中国的茶叶由荷兰人带入欧洲。起初,饮茶的只限于来往东方的荷兰商人、水手和达官贵人。进入18世纪后,饮茶风在欧洲逐渐盛行,很多欧洲人尤其是荷兰人、英国人养成了饮茶的习惯。这可以用来论证() A.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B.物种交流冲击等级秩序 C.文化在互鉴中实现融合D.人口流动影响社会习俗 4.唐朝诗人张籍在《凉州词》中写道:“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关于这首诗所描述的历史背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班超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 B.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日趋下降 C.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在敦煌分为北线、中线、南线 D.从嘉峪关到玉门关,前往印度和中亚、西亚的路线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 5.在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着欧亚之间主要的贸易路线,如大不里士一巴士拉丝绸之路,阿克曼一里沃夫商路,控制了黑海的商品和原料到达伊斯坦布尔的路线,控制了也门和亚丁至印度的贸易,奥斯曼帝国对这些商路上的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据此可推知,当时奥斯曼帝国() A.已成为世界头号强国B.通过商路进行军事扩张 C.维护东西方贸易安全D.阻碍了亚欧间贸易往来 6.张骞通西域后,从汉至隋,中国与西域各国的乐舞交流频繁,中国乐舞融汇了大量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