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00条心理哲学

100条心理哲学

100条心理哲学
100条心理哲学

1.那个人突然不联系你了,很正常;那个人突然又联系你了,也很正常,这什么也不说明。这句话就如同,别人访问你主页并不代表别人想念你或者对你感兴趣,也有可能别人正在给身边人举例解说什么是傻B。

2.原谅是容易的。再次信任,就没那么容易了。所谓的百毒不侵,也不过是人麻木的表现而已。

3.“爱”和“喜欢”的区别很简单,如果你爱花你会给它浇水,喜欢则会摘下它。同理一个人,如果你爱一个人就会悉心呵护她,喜欢则想要不择手段占有她。

4.永远不要和白痴争辩。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同一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5.男人不能原谅女人身体出轨,女人不能原谅男人精神出轨。男人更注重对女人身体的独占欲,女人更看重对男人心灵的占有。女人可以接受有故事的男人,男人普遍不爱有故事的女人。

6.当你越讨厌一个人时,他就会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你的面前;而当你想念一个人时,翻遍地球都找不到他。

7.你对着一个异性讲出一些很肉麻但是你自己却不认为肉麻的语句时,你可能已经爱上这个异性了。

8.但凡真爱上一个人,你会患上感情洁癖,忍受不了对方一点点感情不洁,不论身体还是精神上。

9.如果你有压力(鸭梨),把它放冰箱里,它就会变成动力(冻梨)!

10.有时候人就像只刺猬,当别人抱着他,血滴在他身上时,他说“我把你伤害了”,可他却不知道那血是那个人的。

11.人总是这样,对亲近的人太苛求,对陌生人显得过于宽容。

12.积极的事总发生在乐观的人身上!

13.这句话适应于那些还放不下的孩子,其实有时候要想想,是真的爱的深,还是因为不甘心。

14.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对语调特别敏感,所以“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摩丝

15.上帝之所以创造指纹,是因为他想让人们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有伤痕。

16.生命中最美好的都是看不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接吻,哭泣,许愿的时候闭上眼睛。

17.越是拥有越是不满足。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会想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这在心理学叫“配套效应”。

18.人们大多数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胡闹是一种依赖。

19.当一个男人同时对两个女孩子有好感时,他更爱谁取决于谁更不爱他。——韩寒

20.对着情人左耳说情话更能打动他的芳心。实验结果显示,人们能够写下从左耳听到的70%的情感词语,而右耳只记得58%,原因是人脑分工不同,左脑掌控逻辑思维,右脑进行感性直观思维。而左耳正是由右脑控制的。

21.根据心理学测试,迷恋上某人最长只有4个月的时间,如果你超过4个月还是迷恋着同一个人,那么你真正爱上他/她了。

22.勾着手臂只不过是礼仪,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只有手心叠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相通。

23.手牵手比分享一张床还意义重大。——林燕妮

24.骨子里自卑的人,他们总希望看到别人出丑。

25.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

26.很多时候,女人都只是想要一个答案。但对男人来说,答案无非是几秒钟内大脑编出的理由而已。

27.相信我,当一件坏事发生的时候,你能听到的永远不是真正的答案,而是别人编造的推托的理由。而事实的真相,往往是你所有预感、预测中最坏最恶毒的那个。——陆琪

28.很多事都介于“不说憋屈“和“说了矫情“之间。

29.两个男人追一个女人,用情浅的那个先放弃;两个女人追一个男人,用情深的那个先放弃。

30.没有时间休息的人,总会有时间生病;没有时间谈恋爱的人,总会腾到时间来相亲。

31.越害怕发生的事情就越会发生。就因为害怕发生,所以会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错误。

32.男人的前女友是女人终身的情敌。无论当初两人分手是谁辜负了谁,假若事隔多年前女友找上门来请求男人的帮助,九成以上都会获得成功。很多男人甚至不会拒绝和前女友发生实质上的肉体关系。男人之所以和前女友很容易纠缠不清是因为在心里,男人的占有欲一直暗示着他们,前女友仍然是属于他们的女人。

33.想要忘记一段感情,方法永远只有一个,时间和新欢。要是时间和新欢也不能让你忘记一段感情,原因只有一个,时间不够长,新欢不够好。——张小娴

34.大多数不开心的人,往往低估了自己所拥有的,又高估了别人所拥有的。

35.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而不只是为了自己或者只是为了对方!

36.那些不假思索就做出决定的人,到关键时刻就会溜走。

37.强迫和乞求来的爱情是不牢固的。

38.有人说,要学会交往,因为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种缺陷;但是也要学会独处,缺乏独处的能力,耐不住寂寞,离开人就活不下去,也是一种灾难。

39.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活在今天的人最踏实。

40.不要生气,不要失望,不要欣喜若狂,一切都会过去。

41.据说,当你失眠的时候,你将会在别人的梦里出现。

42.一个人喜欢你的程度,一般和他回你短信的速度成正比。

43.研究发现,人在难过时流的眼泪中,含有较多因精神压抑而产生的有害物质。美国圣保罗—雷姆塞医学中心精神病实验室专家研究发现,眼泪可以缓解人的压抑。

44.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睡前玩手机,频繁发送电子邮件,会影响睡眠质量。使第二天情绪变差,易焦虑、沮丧。

45.把你所有的不幸总结成一句话,然后问问自己:“3年后,这对你还重要吗?”相信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46.喜欢一个人是种感觉,不喜欢一个人却是事实。事实容易解释,感觉却难以言喻。

47.深夜来临的时候,是一个人心灵最脆弱的时候,也是想念最疯狂的时候。

48.炫耀源于内心的不自信。心理学认为“爱向别人炫”是一种内心需要被关注被肯定的表现,很可能是因为某种东西自己不常有,一旦拥有,就希望藉以外界的羡慕来建立自信。

49.麦兜说:有事情是要说出来的,不要等着对方去领悟,因为对方不是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等到最后只能是伤心和失望,尤其是感情。

50.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重新开始,但谁都可以从现在开始,书写一个全然不同的结局。

51.我们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我们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我们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我们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奢望的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

52.两人各削去一半自己的个性和缺点,然后凑合在一起才完整。如果没有相互的忍让和包容,很难最终两个人成为一体而各分东西。

53.什么叫做“被爱”?就是连自己都不能容纳的缺点,被容纳了。

54.“亲爱的自己,不要抓住回忆不放,断了线的风筝,只能让它飞,放过它,更是放过自己;亲爱的自己,你必须找到除了爱情之外,能够使你用双脚坚强站在大地上的东西;亲爱的自己,你要自信甚至是自恋一点,时刻提醒自己我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55.“多思考,少说话”,这句话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真理。

56.聊QQ,没回你,就别再发了。要不就不是本人,要不她根本就不想理你。不要让人觉得你很贱。

57.不要在空间里,发表太多的说说,要知道物以稀为贵,太多只会让人觉得没意思。

58.对自己好的人好,毕竟谁都没对谁好的义务。但是不要让你的好太廉价,不要让你的好被践踏。

59.学会珍惜在你空间经常回复你评论的人,回复代表着在乎;珍惜经常评论你日志或说说的人;珍惜那些你一上线就发给你一些微笑之类的表情的人;珍惜默默发给你一连串带着疑问的消息的人,这世道,真正对你好的人不多了,要好好珍惜。

60.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不要总以为会遇到更好的,就好比你要一个漂亮的,帅气的,但心不在你这的,还是一个平凡的,但对你一心一意的!道理其实很简单!

61.从现在开始,聪明一点,不要问别人想不想你,爱不爱你?若是要想你或者爱你自然会对你说,但是从你的嘴里说出来,别人会很骄傲和不在乎你。不要过份在意一些人,过份在乎一些事,顺其自然,以最佳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往往在最在乎的事物面前,我们最没有价值。

62.很多情侣吵架,基本是这样一个心理路线图:因为男人的某种言行,女人很生气;男人开始解释,心想:用得着这么大惊小怪吗?女人不断试图强调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男人的态度;男人想:又开始翻旧账有完没完,女人想:现在的男人怎么这样不负责任;两人忘记了为啥吵架了但谁也不愿意先服软。

63.在一起久了,避免不了争执。有些恋人经常吵架,但年复一年,还在一起,不离不弃;有些恋人,从来不吵架,外人都羡慕他们的甜蜜,但是却闪电般地分手了;吵架是疯狂地交流,肯留下来争吵的总是爱你的。反而忍耐,渐渐会成为一颗定时炸弹,有一天突然爆炸了,所有感情都会瞬间摧毁。

64.爱情不是一种虚荣,要拿出来在众人面前炫耀;爱情不是一件美丽的衣裳,要穿在外面给大家欣赏;爱情不是一项任务,要对亲朋好友有个交待。爱情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你幸福或者不幸福,只有你自己知道。

65.多考虑长期后果,不贪图短期快乐;当恶习袭来时,轻握拳头可将注意力转移到握拳上来;确立切实可行的小目标;不饿肚子,保证充足睡眠。不吃饭而导致低血糖的人和睡眠不足的人自控力更差;5、坚持三周。新习惯的养成须通过三周过渡期,大脑才能将其视为日常活动。

66.女人问:“你真心爱我吗?”“你更爱我还是她?”往往,他会笑笑的看着她反问:“你说呢?”当你向一个人索要一个答案,如果对方迟疑三秒钟以上,往往,他最终给出的那个答案不是心里真实的答案,而是为了取悦你而刻意描画过的答案。

67.麦兜说:感谢黑夜的来临,我知道今天不论有多失败,全新的明天仍然等待我来证明自己!

68.一道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道就会打开。我们经常盯着关闭的门,对开启的门却视若无睹。

69.咖啡苦与甜,不在于怎末搅拌,而在于是否放糖;一段伤痛,不在于怎末忘记,而在于是否有勇气重新开始。

70.如果真心爱一个人,不承诺也会去爱;如果不爱一个人,承诺也会背叛。

71.某杂志对老人抽样调查:第一名:85%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导致事业无成。第二名:75%的人后悔第一次选错了恋爱对象。第三名:70%的人后悔没有善待自己的身体。72.有些事不愿发生,却不得不接受;有些人不可失去,却不得不放手。有时候,我们等的不是什么人、什么事,我们等的是时间,等时间,让自己改变。

73.有时候不是不懂,只是不想懂;有时候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说出来;有时候不是不明白,而是明白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就保持了沉默。

74.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确实是这样,很多事情我们之所以过不去是因为我们心里放不下,比如被欺骗了报复放不下,被讽刺了怨恨放不下,被批评了面子放不下。大部分人都只在乎事情本身并沉迷于事情带来的不愉快的心情。其实只要把心情变一下,世界就完全不同了。

75.男人对女人的伤害,不一定是他爱上了别人,而是在她有所期待的时候让她失望,在她脆弱的时候没有给她应有的安慰。

76.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熟悉了,却还是要说再见。——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77.不要想如果,生命中不可承受之情,就在于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如果当初如何如何,现在就不会怎样怎样。每一个岔口的选择其实没有真正的好与坏,只要把人生看成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就不会频频回首。——人生只售单程票,过去的就过去了,更重要的是走好后面的路,收藏好沿途的点滴。

78.“小时候,幸福——是件很简单的事;长大后,简单——是件很幸福的事。”

79.遇到你真正爱的人时:要努力争取和他相伴一生的机会。因为当他离去时,一切都来不及了;遇到可相信的朋友时:要好好和他相处下去。因为在人的一生中,可遇到知己真的不易;遇到曾经爱过的人时:记得微笑向他感激,因为他是曾经让你更懂爱的人。

80.上段恋情,全心投入,结果重伤。于是这次恋爱怕受伤,就很保留。这意味着:上次那个伤你的烂人,得到最完整的你,而这次这个发展中的情人,得到个很冷淡的你。我知你是保护自己,但这若是做生意,你这店一定倒的。永不再来的恶客,得到最好服务,而新客上门,却备受冷落,这店怎么不倒!

81.如果真的有一天,某个回不来的人消失了,某个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也没关系。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的身边,在此之前,你所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82.有时候,希望自己快点长大,长大了,却发现遗失了童年;单身时,开始羡慕恋人的甜

蜜,恋爱时,怀念单身时的自由。———很多事物,没有得到时总觉得美好,得到之后才开始明白:“我们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

83.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独,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不要因为错爱而寂寞一生。——徐志摩

84.当你仍想继续,永远不要说再见;当你还能承受,永远不要说放弃;当你舍不得一个人,永远永远不要说你不再爱他(她)。

85.如果,在身边的最后真的不是你。如果经历了那么多坎坷辗转后,最终还是要分开。如果故事到最后,是我们的身边都有了别的人。如果回忆,诺言和曾经相爱的决心都在现实面前变得渺小,不堪一击。不管以后如何,不管结局如何。现在的我还是愿意执着的去爱。------ 我们一起等我们的最后,最后的最后。

86.沉默是一个女孩最大的哭声。总有一个人,一直住在心底,却消失在生活里

87.如果曾经有一个人为了你而等待,不管是三年还是三个月,请不要那样轻率地选择拒绝。这世间的缘分并不像空气那样廉价,再平凡不过的相遇与相识,亦是前世的修行在今生的回报。在亲情以外,没有谁人能够轻易而又不求回报地为一个人付出一段寂寞的等待。即使没有欣喜的结果,也一度温暖过冷若冰霜的心灵。

88.有时候,同样的一件事情,我们可以去安慰别人,却说服不了自己。

89.爱,就是找到一个人,在TA面前你依然可以做自己。

90.多少次又多少次,回忆把生活划成一个圈。而我们在原地转了无数次,无法解脱。总是希望回到最初相识的地点,如果能够再一次选择的话,以为可以爱得更单纯。

91.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92.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人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想起了!

93.怀才就像怀孕。只要怀孕了不怕生不出孩子来,就怕怀不了孕!

94.世界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来,那就是喜剧,如果你沉缅于喜剧之中,那它就是悲剧。如果你只是等待,发生的事情只会是你变老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95.跟异性来往最重要的不是他有多好,而是他对你有多好。

96.你虽然做不到一个最好的人,可是你却做得到一个对对方最好的人。

97.牵她的手漫步。两个人走路,不是为了让别人看,是要两个人感觉幸福。因为十指相握是幸福。

98.最好的不代表适合你,而适合你的并不一不定是最好的,你会选哪个呢?

99.很多时候我们埋怨生命无法重来,其实你想过没有,如果它可以重来,又有谁会珍惜它!100.生命是美丽的,也是悲痛的!可喜的是生命就只有一次,可悲的是生命不能重来!

编后语:生命是可贵的,也是短暂的,只是看你懂不懂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会更多做人的道理,贯通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做生活的强者!感受生活的美好!

关于幸福的心理哲学(摘抄)

关于幸福的心理哲学(摘抄) 儒家幸福观 儒家提倡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人生,向内修身养性,形成仁、义、礼、智良好的道德品质。向外要齐家、治国、平天下,求取功名,行中庸之道,不走极端,处理好人际关系等,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道家的幸福观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崇尚返归自然,逃避尘世,过原始质朴和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 佛家幸福观 苦、集、灭、道四圣谛 人生本无幸福可言,有的只是生老病死各种各样的痛苦,而这些痛苦的根本来源在于“爱”与“痴”,即人的贪求欲望,对佛理、佛性的无知,要摆脱痛苦的“生死轮回”,达到幸福的彼岸即“涅盘”,只有灭除贪爱欲望,修行念佛。由此可见,佛教基本教义与其说是一种关于人生幸福根源和如何获得幸福的理论与方法,不如说是一种说明人生痛苦根源和如何摆脱痛苦的理论与方法。 西方理性主义的幸福观 理性主义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大传统,古代以苏格拉底、柏拉图、斯葛特学派等为代表,而近代以笛卡儿、康德、黑格尔等人为代表。理性主义强调理性作用,贬低感性与情感的作用,主张抑制欲望,而追求道德的完善或精神上的幸福。他们认为人生目的和幸福在于按理性命令行事,而感官的享受和快乐只会玷污理性,荒废人生。理性主义的幸福观有两种:一种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和谐说,一种是以犬儒学派和斯多葛学派为代表的禁欲主义。 基督教神学的幸福观 基督教神学家认为人要达到幸福的境界,不是对财富、名誉、权力和肉欲的享受,而是在宗教德行中,在对上帝的热爱和追求中。只有对上帝的沉思、崇拜,才能返归天国,获得真正的幸福。因而,在神学家看来,尘世生活不过趋向上帝天国的旅途,德行是达到幸福的手段。因此,只有在修道院中摆脱尘世的诱惑和纷扰,达到圣洁状态,才最能获得幸福。 民间的幸福观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人类心灵深处,有许多沉睡的力量;唤醒这些人们从未梦想过的力量,巧妙运用,便能彻底改变一生。」——澳瑞森·梅伦 一个人的个性与成长经历和接受的教育以及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更是深远的。没有人在世界上是一座孤岛,在人际交往中,心理学将大有用处。 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不能忽视的问题,无论是个人心理疏导、原生家庭教育、职场人际关系…都应该尝试运用心理学去介入及疗愈。心理学不仅让人更认识自己,更了解人性,更帮助人际交往有困惑的人。 因此,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不仅可以有助于自处、与他人相处,更能运用它们分析社会现象及个人性情背后的原因。从而帮助自己在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时,能拥有智慧的判断。 本期特别推荐,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每一个都发人深省。懂心理学的人,更懂世界。 01 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曾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种选择: 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 自己只需发号施令,他们也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两个助手若无能,就会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02 破窗效应 心理学将一种现象叫「破窗效应」:一个房子若窗户破了,无人修补,隔不久,其它窗户也会莫名其妙被人打破;一面墙,若出现一些涂鸦没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正如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不好意思丢垃圾。若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就会毫不犹疑

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

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 我们把文化中借助国正论的语文学反映,定义为哲学。 人类在文化进程中,像信徒走进教堂,像管理者走进办公室,像运动员走进赛场,都是进入了一个文化世界,使精神在进程中不朽地演化,一切文化要素在这里给相对性的国正大小进行区分,用自己认为宝贵的东西来创造激情,再进行有价值地混合。所有的灵魂都没有自律的文化价值,人们就是在这个文化的哲学中相互混淆,然后再不同的分裂,不同的对立,所有的人类在文化进程探索中都变成了文化人,在内在的张力中用文化哲学进行着创作。我们把文化中借助国正论的语文学反映,定义为哲学。人们用哲学认识未来。 在文化进程的路上,一个人一生都在寻找精神中的那一半,不如说是寻找精神期盼中的机会,每时每刻都被困扰着,一会儿反复、徘徊,一会儿迷茫、诱惑。我把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定义为知识。知识在思想内部接受各种因素的抽象惩罚之后,才会变动一步。每一次变动都是一次博弈(相当于人与赌场的一次博弈),都会得出一个结果。 生物亲序的本性在彻头彻尾的矛盾中认识到国正论相对性是基本常理,当站在实体背景与人形成对立时,实体一方便以博弈世界固有的法则作为战略,包括国家战略、军事战略、经济战略、企业战略等。只有首先洞察战略的定义和战略里的文化结构,才能真正站在大自然的文明实体一边,才能精准地掌握战术者的行为,战略和战术的博弈结构影响着人类的文化、文明和科学,对立的文化属性使人走向单一轨道,实现自我肯定。但在正常的人群当中,绝对有一半或一大半的人属于精神病患者,听起来是骇人听闻,其实这是大自然的博弈实体结构。以往的战略家只知道站在文明实体这一边会占优,但并不知道为什么。其实,战略是赌场,战术是赌客;单位是赌场,员工是赌客;自然是赌场,人类就是赌客。任何利用文明实体威力狂妄地表现出权力、金钱优势的人,一旦离开文明实体独立存在成为赌客时,立刻会表现出渺小而不堪一击。那些不可抗拒的灾难也都是人与自然对抗的失利案例。 相对性的国正论是连着两个世界的桥梁,它中间的第三空地象征着一个可创新的美丽世界,是深刻现实的艺术中心,那里表现出最深刻的精神现实,就是创造博弈结构的无限可能。一切创新突破都介入了人与世界的相际关系,一切创造都是博弈的结果。人与自然、人与背景、人与社会相当于人与赌场的二特性实体结构。不要幻想将已发生过的事件进行回放,特别是公安、侦查、侦探,一直想把不可逆的事件变成可逆,将历史过程再次重现。目前,人们只是在文化进程中用简单的推理来寻找证据,或在从文明再返回到文化进程中的简单逻辑里反反复复,并没有准确给侦察定义。

基于哲学和心理学的梦的解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310216820.html, 基于哲学和心理学的梦的解析 作者:闫明放 来源:《首都教育学报》2013年第10期 摘要:梦既是一种生理现象同时又是一种心理现象。梦的基本素材来源于人的生活经 历,是人的意识处于半觉醒条件下对自身身心状态的一种反映。梦具有十分明显的个人色彩,不同的人对梦的敏感程度不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梦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作出比较科学的解释。 关键词:梦;哲学;心理学;解析 梦对不少动物来说只是种生理现象,对人而言就不仅是生理现象,同时还是种心理现象,更是种非常独特和奇妙的个人体验。那么到底什么是梦?对此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回答得了。你做过梦吗?大多数人回答是“做过”,没有几个人说他未做过梦。做过什么梦?不同的人回答则是千差万别各具特色。但人在谈到梦时无不感到有种说不清的神秘色彩。所以,梦理所当然的就成为人们日常所谈论较多的话题,梦自然就成为文学、哲学和心理学特别关注并研究的一个重要焦点。其所以如此,就在于我们对它知之不多,其所以如此,就在于它自身给人所带来的神秘色彩。 一、梦的现象和本质 虽然对梦进行科学研究只能说是刚刚开始,但不能因此就说古人对梦是一无所知,古人对梦的关注并不亚于现代人。自从人有了自觉自主的意识,梦就作为种非常神秘的心理现象,引起人的关注,并开始试图探究自身的这个内心世界中的迷团。从现在流行的古代解梦的书仍不少,就能说明这点。传统的对梦的解释散见于《黄帝内经》、《周礼》以及佛教经典及诸子百家的各种著作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古代有关解梦的专著也为数不少。《敦煌遗书》中就有不少的解梦专著,如《解梦书》、《梦书》、《周公解梦书》等。 古人对梦的解释的观点,大体有以下几种点:第一、梦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是日常接触和思考的结果。孔子说“精之熟之,鬼将告知,非鬼告知矣,乃精之熟之也。”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是沿袭了古人的观点。第二、梦是神的启示,可断祸福,知生死。《周公解梦》可以是这种观点的代表。第三、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淫邪发梦说”认为,“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不得安而喜梦。” 西方人对梦也有着同样的关注,有各种梦的理论。但值得我们一提的还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的名著《梦的分析》,此书在国内出版且有几个版本,一度 成为畅销书,影响十分广泛。弗氏作为心理医生,他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患身心疾病的人,所使用的手法主要是催眠疗法和精神分析。他对梦有着不同前人的独到的见解。弗氏认为人的心

哲学和心理学的联系和区别

哲学和心理学的联系和区别 哲学是以世界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以发现世界的一般规定和规律、确立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基本任务的一般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哲学与心理学是二门不同的学科,但也有许多共通之处。 心理学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所以要想学好心理学也还要有点哲学思维。哲学是寻求信念的,所用方法不是科学方法,心理学有部分是科学方法。 哲学与心理学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更新时间:2011-10-24 怎样理解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在整个世界心理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有人认为,心理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是由于摆脱了哲学的羁绊,崇尚自然科学的实验验证。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由于人的心理、意识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心理学家从事研究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哲学的一定影响。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就实质而言,是源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心理学研究的融合。 从研究对象看,心理学研究的客体是人。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心理学是研究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识、感情、意志和个性特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科学。 究竟应当怎样正确地理解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观点的争鸣。有学者指出,由于人的心理、意识不可分地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联系,因而心理学者从事研究就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一定哲学的影响。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之所以是科学的,具有真理性,乃是因为它在客观上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实验也是一种实践,但仅是一种有局限性的实践,还有更广泛性的实践特别是社会实践对于各种研究实验类的和思辨类的进行检验。只有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心理学研究,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才能保证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真理性。可以这样认为,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实质而言,是始自辩证唯物主义与心理学研究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有意识、能思维的存在物。从人与自然界的联系讲,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自然存在物。从人与社会的联系讲,人是社会关系总和的体现者,是社会存在物。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是辩证统一的,所以,"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规定着其心理、意识的本质。 人的心理、意识就其生理基础来讲,是人脑的产物;就其社会根源来讲,是在人类社会活动首先是劳动和社会交往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概括而言,人的心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自然界、社会、人)的反映,既依赖于人的自然存在,又依赖于人的社会存在。在人的心理、意识的活动过程中,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是以辩证统一的形式存在、运动和发展着的,但社会因素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 有学者从考察早期西方心理学传入我国的历史入手,指出我国现代心理学不是在自己的土壤上产生的,而是由西方传入的。千百年来,心理学一直包含在哲学的母体之中,心理学思想和哲学思想混杂在一起,相互交织,并受到宗教的渗透。虽然一百多年前心理学已经宣告脱离哲学的母体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它还是受着各种形式的二元论或唯心论哲学的缠绕和束缚。这是早期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思想体系的实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西方心理学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应当引进和学习西方的心理学,但是应注意在引进和学习的同时,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和研究心理学在中国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探其源以知其流,鉴其古而知其今。 有学者引用恩格斯关于反映论的一段论述来说明心理学的性质及其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指出:“事实上,世界体系的每一个思想映象,总是在客观上受到历史状况的限制,在主观上受到得出该思想映象的人的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的限制。”学者认为,这一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心理反映过程中的主客观矛盾规律,概括了制约心理活动及其内容的主客观因素,应当成为心理学研究方法论基础的核心。根据恩格斯

哲学与心理学

怎样理解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在整个世界心理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有人认为,心理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是由于摆脱了哲学的羁绊,崇尚自然科学的实验验证。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由于人的心理、意识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心理学家从事研究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哲学的一定影响。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就实质而言,是源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心理学研究的融合。 从研究对象看,心理学研究的客体是人。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心理学是研究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识、感情、意志和个性特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科学。 究竟应当怎样正确地理解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观点的争鸣。有学者指出,由于人的心理、意识不可分地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联系,因而心理学者从事研究就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一定哲学的影响。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之所以是科学的,具有真理性,乃是因为它在客观上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实验也是一种实践,但仅是一种有局限性的实践,还有更广泛性的实践特别是社会实践对于各种研究实验类的和思辨类的进行检验。只有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心理学研究,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才能保证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真理性。可以这样认为,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实质而言,是始自辩证唯物主义与心理学研究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有意识、能思维的存在物。从人与自然界的联系讲,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自然存在物。从人与社会的联系讲,人是社会关系总和的体现者,是社会存在物。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是辩证统一的,所以,"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规定着其心理、意识的本质。 人的心理、意识就其生理基础来讲,是人脑的产物;就其社会根源来讲,是在人类社会活动首先是劳动和社会交往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概括而言,人的心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自然界、社会、人)的反映,既依赖于人的自然存在,又依赖于人的社会存在。在人的心理、意识的活动过程中,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是以辩证统一的形式存在、运动和发展着的,但社会因素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 有学者从考察早期西方心理学传入我国的历史入手,指出我国现代心理学不是在自己的土壤上产生的,而是由西方传入的。千百年来,心理学一直包含在哲学的母体之中,心理学思想和哲学思想混杂在一起,相互交织,并受到宗教的渗透。虽然一百多年前心理学已经宣告脱离哲学的母体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它还是受着各种形式的二元论或唯心论哲学的缠绕和束缚。这是早期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思想体系的实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西方心理学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应当引进和学习西方的心理学,但是应注意在引进和学习的同时,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和研究心理学在中国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探其源以知其流,鉴其古而知其今。 有学者引用恩格斯关于反映论的一段论述来说明心理学的性质及其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指出:“事实上,世界体系的每一个思想映象,总是在客观上受到历史状况的限制,在主观上受到得出该思想映象的人的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的限制。”学者认为,这一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心理反映过程中的主客观矛盾规律,概括了制约心理活动及其内容的主客观因

《弗洛伊德心理哲学》读后感1200字

《弗洛伊德心理哲学》读后感1200字平时我很少买书,要看什么书一般不是在网上看就是在图书馆借书看。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却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这本书的内容就像这本的书名书名一样直接明了,或者是因为这本书中的内容在弗洛伊德的其他几篇著作中都或多或少的已经看过,所以有某种熟悉感。当然,在那些著作中大多专注一种思想,所以还讲得还更为详尽,但同时专业术语也更多,复杂程度也更高。这本书基本反映了弗洛伊德心理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看一看的。本书分为四部分,就这四部分基本囊括了弗洛伊德的主要思想和理论。一是日常生活心理分析,其实这一章就是阐释意识潜意识以及自我和本我等思想。第二部分性爱与文明。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性爱被推到了至高无上的高度。在弗洛伊德的思想中,“本我”包含了所 有原始的遗传的本能和欲望,而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性欲冲动,它为各种本能冲动欲望提供力量。所以弗洛伊德在对病患进行精神分析的时

候大多都能够从和性有关的方面入手找寻答案。第三部分是精神分析论,在这部分集中阐释了神经官能症的问题,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这方面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最后一部分是梦的解析,关于梦,我们每个人都再熟悉不过,但是,在弗洛伊德面前,所有和梦有关的一切会让我们觉得是那么陌生又那么神奇。同时,你会发现他的想象力的确是无比丰富。 弗洛伊德,奥利力著名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作为精神病医生,他主要的思想和理论是作为一种精神病的治疗方法,所以与一般的心理学有所不同。他的很多思想,作为正常人其实很难理解也很难接受,这是不可避免的。 1 比如他在治疗那些心理变态病人,他几乎都能够从性冲动这方面来解释。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本专门写弗洛伊德治疗病人过程的一本书。这本书中没什么理论,就当是本小说一样的看。但是却深刻地感受到了弗洛伊德对性爱的研究成果。每一次深层次分析病人的问题,他分

简述西方哲学心理学的发展脉络并予以评价

简述西方哲学心理学的发展脉络并予以评价 ——青简西方心理学发展有三个故乡:古希腊罗马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产生的故乡,是现代科学心理学形成的远源;德国是实验心理学产生的故乡,是世界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源地;而美国是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及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故乡,也是当代全世界心理学发展的中心。 一方面,整个西方心理学史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哲学心理学时期,大约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中叶,它是心理学成为独立学 科之前心理学思想发展的历史,也是科学心理学形成的悠久渊源。在这一时期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古代和中世纪主要为灵魂,17世纪至19世纪以前主要为心灵。 2、科学心理学的创建和发展时期即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历史,从19世纪后半叶至20 世纪70、80年代,这是一个学派林立、取向多元,趋向综合、日益繁荣的时期。在此时期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体上说,19世纪末至29世纪初主要为意识、潜意识(或无意识),20世纪20至50年代行为,直到60年代左右又改为心理(意识、潜意识)和行为。 另一方面,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分为三个时代: 奴隶社会——古代 封建社会——中世纪 资本主义社会——近代(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等) 在此,本文的以横向的心理学观正确与否为叙述点,纵向以历史进程为插入点来进行整理论述西方哲学心理学的发展脉络,即大约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中叶的哲学心理学发展。 首先,古代——奴隶社会。古希腊罗马心理学思想发展的逻辑线索:以原始宗教神话万物有灵论观念为心理学思想的萌芽;以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两种心理学思想为主干;以亚里士多德的生机论心理学思想为总汇;以亚力山大城学派的生理心理学为补充;以官能心理学的形成为归宿。具体地说,(1)原子论心理学思想,它经历了萌芽、奠基、形成和发展等四个时期,以德谟克利特为创始者,伊壁鸠鲁、卢克莱修为系统化者。主要思想成就:提出决定论的原则,坚持灵魂的物质本原及其自动性,重视心身不可分的关系,否定灵魂的不死和转世观念,承认感觉的客观性及其同主体的联系,指出脑是思想的器官,看

当代认知科学中的哲学问题——还原论、整体论和心身关系

2001年11月宁夏社会科学No.6,Nov.2001 第6期(总第109期)S ocial Sciences in Ningxia G en.No.109当代认知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还原论、整体论和心身关系 丁 峻 (杭州师范学院哲学系,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认知科学涉及到心理语言与神经语言的转换、人的意识生成机制、大脑对内外世界的解释性假定性模型、意识性体验、心身互动关系等重要的前沿问题。还原主义认识论对于分析大脑结构与功能 固然很有益,但却丢弃了高级层面通过整合而增值的功能属性,同时忽略了其对低层结构的能动性作 用,因而是一种变相的心身同一论之技术哲学观,具有较多的机械唯物色彩;整体论注重心脑世界各系 列、各层次的相互作用与整合叠加增值功能,有助于理解人类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生成机制,但同时缺乏 对这些机制的深微实证与圆释。通过对逻辑思维与表象思维的认知分析,可以了解大脑的能动性相互 作用、全息性分布式信息加工方式和意识活动的三位一体内容,从而深化对认知神经科学的哲学观照和 理论透视。 关键词:还原论;整体论;心身关系;认知(科学)哲学 中图分类号:B8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92(2001)06-0024-06 当代认知科学是一门新兴交叉性跨世纪前沿学科,它问世于上世纪80年代(以1979年在美国圣迭戈会议为标志)。它是关于“智能实体与他们的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之研究”,旨在“发现心智的表征和计算能力以及它们在人脑中的结构和功能表示。……它试图以心智能力的结构、功能和内容来抽象地描述此种能力;它探索由物质系统完成认知功能的各种途径;它谋求表征生命系统中出现的心智过程;它研究认知所涉及的神经机制”。 诚如著名认知神经科学家N.R.尤塔尔所说:“由于概念上和实践上的困难,心理/大脑的认知(心理生物学)研究,不大可能由于某种单一的论据或概念的发现而被突破。完全相反,它看来是未来许多世纪该领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这门科学最后享有的任何成就,将是化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数学家乃至哲学家们合作贡献的结果。诚然,哲学的现代形式的实践者们可能属于最重要的贡献者之列,他们扮演形形色色的资料库之综合者的角色。如不成为一名起码的朴实的哲学家,无人能在这个领域从事工作。” 一、心身/心脑关系问题 自从古希腊哲学问世以来,哲学界及生命科学界关于心身关系的研究异常活跃,产生了一元论(即心身/心脑同一论)和二元论(有心身/心脑平行论和同型论等代表性主张);与之平行的科学哲学领域中,则存在着还原论、整体论、不可知论和神秘主义论。随着现当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理学、神经科学和大脑测试技术)的深入发展,哲学家与生命科学家的知识联姻和交叉合作研究,提供了关于心身/心脑关系的若干重要成果和实证资料。多数学者已经倾向于否定心身平行论、不可知论和神秘主义,侧重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来审视还原论与整体论,期望借助科学 收稿日期:2001-09-24 作者简介:丁峻(1958-),宁夏中宁县人,杭州师范学院哲学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神经心理哲学、基因认识论、生物辩证法。 — — 4 2

《弗洛伊德心理哲学》读书笔记

《弗洛伊德心理哲学》读书笔记 对于这种在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场景,主人公丽兹·兰德给出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师: 你已经做了一半多了,做了三道题,只剩下两道了。这时大部分的学生会想“我能做完”。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改变,然后却得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效果。我想我们应该 为学生的努力和成绩举起一面镜子,在他们努力地理解世界寻找自己的定位时及时给予来 自教师的肯定。在学校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我们大家都能感觉到彼此 的关注和珍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英雄在岁月的风雨中成长,生命在时代 的洪流中放歌。愿生命永远都能放出核能,愿生命永远都光芒闪烁,愿生命焕化为友谊的 磁场,愿生命放射出情感的电波。英雄的灵魂永不朽,生命的歌声永不落! 这就是作者塑造的保尔,一个令无数人赞叹的保尔,他用坚强的毅力显示出他一个真 正的英雄,一个残疾人没有气馁,而是刚强屹立在困难的面前,毫不屈服,努力的为祖国 的壮丽事业而奋斗,他为我们树立了身残志坚的光辉榜样。是他——保尔,使千千万万的 人增添了力量,使我们鼓起了勇气,使人们乐观地看待人生。 本书分为四部分,就这四部分基本囊括了弗洛伊德的主要思想和理论。一是日常生活 心理分析,其实这一章就是阐释意识潜意识以及自我和本我等思想。第二部分性爱与文明。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性爱被推到了至高无上的高度。在弗洛伊德的思想中,“本我”包含了所有原始的遗传的本能和欲望,而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性欲冲动,它为各种本能冲动 欲望提供力量。所以弗洛伊德在对病患进行精神分析的时候大多都能够从和性有关的方面 入手找寻答案。第三部分是精神分析论,在这部分集中阐释了神经官能症的问题,作为精 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这方面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最后一部分是梦的解析,关 于梦,我们每个人都再熟悉不过,但是,在弗洛伊德面前,所有和梦有关的一切会让我们 觉得是那么陌生又那么神奇。同时,你会发现他的想象力的确是无比丰富。 这几天,我看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里的故事很感人,篇篇催人泪下。最 让我感动的是《告别》。这是作者在小学升级后和同学、老师告别时忧伤的感受。作者在 校园里有过挫折,有过欢乐,也有过苦恼;作者回想起和同学老师相处的一年,非常伤感; 他真诚地祝福她的同学和老师。 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述“如果你是家长,这本越读地图会给你提供多个与孩子交往、 交流的角度,让你更了解孩子,改变或完善与孩子的关系,让你与孩子的心灵靠得更近, 让你与孩子的欢乐更加同步,让你的心灵更柔软,让你回归童年的乐土;如果你是老师, 这本越读地图可以为你提供很多工作上的便利,让你更加了解学生,可以帮助我们老师形 象地把握儿童兹尼、更新教育观念,甚至领悟到有益的教育方式方法。如果你是孩子,这 本地图就是一个老师,他会无声的引领你走向美好。”我想,这一大段话足以成为我推崇 此书的理由了。

教育心理学源于哲学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源于哲学心理学。 2发展与教育心理的思想的西方的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孔子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人性之善也”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 3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教育科学取向的希望与挫折--蓬勃发展(桑代克的教育科学运动,杜威的进步教育运动)20世纪30到60年代——研究偏离正轨(斯金纳、赫尔)20世纪60到80年代——研究对象窄化(布鲁纳)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走上全人发展的轨道 4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作为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学生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一)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二)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三)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 5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是围绕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而展开的。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该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五大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等三中活动交织在一起 6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a。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其教师的错误观念:(1)认为教学就是传递知识(2)认为具有某一学科的知识就能教授这门学科(3)认为学会教学仅仅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 b.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有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教学进行创造性研究 第二章 7行为主义学派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环境决定论 1、否定遗传的价值,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以对外部行为的观察为基础)2、行为主义对心理发展的解(美国的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如果给他十个婴儿,他可以培养成我律师等---是华生说的)8华生环境决定论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1重视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2强调要在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各种行为习惯发展,3、注意运用强化技术和在教育中,应该很好发挥强化的作用 9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能论认为存在与无意识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其本能论的成分:意识,无意识,潜意识 10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快乐原则,最接近意识)、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后天形成) 11心理结构:意识、无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伊底普斯情结是弗洛伊德提出的 12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论: 1、口唇期(0—1岁)吮吸、吞咽、咀嚼、咬。口唇型人格特征——自私、自恋、退缩、依赖、苛求别人等 2、肛门期(1—3岁)。排泄活动、玩弄粪便。肛门便秘型人格特征。讲究秩序和整洁;过分吝啬和节约;固执或强迫性强。性器期(3—6岁)。有了性别意识,对异性父母感兴趣。恋母情结,恋父情结,同性恋.潜伏期(6—11岁)。学习,参加学校教育活动,对异性反感。 青春期(生殖期)(11、12岁开始)。人格发展的最高阶段。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喜欢参加由两性组成的集体活动,寻找职业、结婚、生育和抚养后代 13弗洛伊德的理论对于小学教育的启示:(1)引导他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游戏和运动中,(2)要特别重视关于纪律、规则等方面的教育,使这些东西逐渐内化到学生的超我中(3)不能以小学生出现的缺点,错误来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定性

哲学心理学

word 前科学时期心理学的意识形态:哲学心理学 概述 哲学是孕育科学心理学的渊源,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发展的源泉和必要的知识资料,它的 状况决定着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哪一种心理学体系,都不可能在空白的基地上建立起来。纵观整个心理学史,心理学的每一次变革均来自于哲学的变革,而且心理学始终以一定的哲学作为方法论的指导和理论基础。从心理学独立开始,经验批判主义到构造主义心理学,实用主义到机能主义心理学,机械唯物主义、新实在论、逻辑实证主义、操作主义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现象学到格式塔心理学,唯意志论和唯能论到精神分析心理学,结构主义到日内瓦学派,实证主义到认知心理学,存在主义到人本心理学等等就明证。哲学观点是心理学发展的思想前提和理论依据,它们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和面貌。 、哲学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 (一)哲学心理学的性质 心理学在尚未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以前,是属于哲学心理学的范畴,此时的心理学史具有明 显的思想史的特点。主要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思辨的方法来研究和阐释人的心理现象的各种理论。在此阶段,没有独立的心理学家,心理学家由哲学家来兼任。不研究具体的实证问题,主要探讨灵魂或心灵的本质、结构、范畴和功能等一系列比较抽象的基本理论问题。 (二)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古代和中世纪主要为灵魂;17世纪至19世纪以前主要为心灵;19世纪后期主要为意 识。 (三)哲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基本不采用实验的方法,主要运用观察、猜想、推论和思辨的方法。 二、哲学心理学的思想线索 整个西方心理学史,围绕着如何理解灵魂、心灵、心理的本质,沿着四条主要的思想线索 发展:(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

心理学和哲学学习总结-学习总结

心理学和哲学学习总结-学习总结 今天我把从前的学习笔记统翻了一下,觉得该写写总结。本博学习心理学和哲学,无非为了增加思考的广度深度。学习哲学的兴趣点落在了中国没有的以人为本体意识上,而心理学是研究情感和性格的,离不开特定情境的设定就是了。本师太没有哲学的学术能力来创造一套哲学,最多是有我特色的思维,对心理学我也是这样。我的兴趣还是在文学。 科学的尴尬就是不能证明神不存在,也不能证明神存在。这尴尬在心理学上更严重了,严谨心理学很难证明,这个人是疯了,还是没疯。因为你总需要一个心理上的正常不正常的标准范围才能确定超出其外就是心理病了。可是标准在哪里?有上帝的话,应该在他那里。 中国的心理学简直就很疯狂,我觉得叫做生物心理学或者心理学生物派比较对。通俗的说,它就是要落在生物质上,并没有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确立。除了大把大把吃药,电击异/见上/访分子,没见明显的文化作用。关于学术的生物化倾向,比如名词神经症或者神经症性格比较准确,而病就是个性的应激反应。其实也反映着人性的基本特征。现在国内的心理学把这一词去掉了,改用神经质一词,我感觉这种描述不如不改。 就我的浅薄认识里,心理学对医疗的贡献还远不如对影视小说。 人真的天生有一个灵魂化的真我吗?如同哲学先验论里完备的理

性?只需要把它从幻象迷雾中辨认出来,即可一得永得?《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作者霍妮大量引用了存在主义基督徒比如基尔克果的观点,从感性的,非理性的角度去体验,自我存在最大的证据就是虚无,假如真的感觉不到自我,那就不是虚无了,而是动物般的无感,可是人能感觉到身体以外的虚无,它是一种恐惧,一种生存与死亡式的焦虑。 神经症成因如上述所言,人除了面对基本的生存恐惧和焦虑,还有文化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巨大压力和刺激,人使人产生自我防御,进而失衡,失去基本安全感和对人际关系的信任,无法真诚面对任何人,在心理上产生一个理想化自我,为了维护这个理想化的安全城堡,符合生存期望,反而压制、压缩了真我的成长。甚至最终磨灭了真我,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精神死亡。成长中形成的人格结构就是霍妮心理学的核心,她认为人际关系是形成人格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终可以达到的,将人本身能力能量从病态人格(神经症性格)中释放出来,得到正常的成长的契机。这也是进化的道德。

心理学和哲学学习总结

心理学和哲学学习总结 相关推荐:||||| 今天我把从前的学习笔记统翻了一下,觉得该写写总结。本博学 习心理学和哲学,无非为了增加思考的广度深度。学习哲学的兴趣点 落在了中国没有的“以人为本体”意识上,而心理学是研究情感和性 格的,离不开特定情境的设定就是了。本师太没有哲学的学术水平来 创造一套哲学,最多是有我特色的思维,对心理学我也是这样。我的 兴趣还是在文学。 科学的尴尬就是不能证明神不存有,也不能证明神存有。这尴尬 在心理学上更严重了,严谨心理学很难证明,这个人是疯了,还是没疯。因为你总需要一个心理上的正常不正常的标准范围才能确定超出 其外就是心理病了。不过标准在哪里?有上帝的话,应该在他那里。 中国的心理学简直就很疯狂,我觉得叫做生物心理学或者心理学 生物派比较对。通俗的说,它就是要落在生物质上,并没有人的主体 性和自主性的确立。除了大把大把吃药,电击异/见上/访分子,没见 明显的文化作用。关于学术的生物化倾向,比如名词“神经症”或者“神经症性格”比较准确,而病就是个性的应激反应。其实也反映着 人性的基本特征。现在国内的心理学把这个词去掉了,改用“神经质”一词,我感觉这种描述不如不改。 就我的浅薄理解里,心理学对医疗的贡献还远不如对影视小说。 人真的天生有一个灵魂化的真我吗?如同哲学先验论里完备的理性?只需要把它从幻象迷雾中辨认出来,即可一得永得?《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作者霍妮大量引用了存有主义基督徒比如基尔克果的观点,从感 性的,非理性的角度去体验,自我存有的证据就是虚无,假如真的感 觉不到自我,那就不是虚无了,而是动物般的无感,不过人能感觉到 身体以外的虚无,它是一种恐惧,一种生存与死亡式的焦虑。

西方哲学_与心理学相关

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主要探讨西方哲学范围之内,用哲学的观点和思辨的方法来研究和阐释人的心理现象的各种理论)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心理学 (一)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1、米利都学派 因其代表人物生于米利都而得名。泰勒斯(约公元前624—前547)是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被看着是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心理学家。他提出水是一切事物的基本要素,认为灵魂产生于水,又复归于水。代表人物有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 2、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80—前500)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创始人,古希腊早期理念论思想的先驱。他既是伟大的数学家,又是一位宗教领袖。他提出了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其基本观点为: (1)认为数及其关系是万物的根源。 (2)提出了灵魂不死和轮回说。并把人的灵魂分为理性、智慧、情感三部分。并认为前两者在脑,情欲在心脏。 (3)关于灵魂的构成。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灵魂是由某种物质构成,如热气等。第二种观点认为灵魂是空气中的尘埃。第三种观点认为灵魂是一种和谐或谐音。 3、爱菲索学派 又译爱非斯学派,以爱非斯城而得名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公元前540—前480),爱菲索学派创始人,也形成哲学的伟大代表。列宁称其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其基本观点有: (1)万物由火生成,又复归于火; (2)认为一切皆变;人的智慧和世界的变化的规律是一气相通的。(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3)人的身体是土,人的灵魂是纯净的火(最干燥的灵魂最有智慧)。 4、爱利亚学派 巴门尼德(Parmenides公元前570—前480)是爱利亚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此学派因产生于意大利的爱利亚而得名。巴门尼德承认理性的真实性,否认感觉的可靠性,认为只有理性才能认识真理,因此他是理性主义的奠基者。主张存在哲学,提出“存在是存在的,非存在是不存在的”,反对赫拉克利特的“我存在又不存在”的观点。以同知同的感觉学说 5、原子论学派 又称元素论学派。其代表人物为巴门尼德和德谟克利特 (1)恩培多克勒 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公元前490--约前430),经验主义创始人,也是医学家,是西西里医学派的创立者。他认为万物由四种不变的物质构成,即土、水、火、空气四根构成。人的身体由四根构成。固体部分是土根,液体部分是水根,维持生命的呼吸是空气,血液主要是火根,思维是火根的作用。人死时四根分散,各根与体外同类聚合。 (2)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Demokritor,460—370 B.C),认为世界只有原子和虚空,原子是永存、永动,数目无限。他提出了影像说,认为从事物中不断流溢出来的原子形成了“影像”,人的感觉和思想就是这种影像作用于感官和心灵而产生的。人身体内的灵魂原子与直接来自外物

互联网创业赚钱真经:心理哲学,与创业赚钱

互联网创业赚钱真经:心理哲学,与创业赚钱 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是啥? 5年前圈内大佬告诉我,有空可以看看哲学,很多苦恼都不再是问题。 偶尔看看。境界到了,自然也就懂了。 很多人排斥思维,排斥哲学,排斥一切自己看不懂的东西。以前我也排斥,后来发现厉害的人,都在搞这些“鬼东西”。 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得拥有那样一群人的思维、行为、习惯…… 就得和那样一群人混在一起。 天天瞎想有什么用呢?全是错误的幻想。 最近,无意间看到一个视频,里面讲到了哲学的分类,立马让我感悟到很重要的东西,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看了一遍就背下来了,复述如下。 哲学按照物质与灵魂,二者先后顺序,分为两大派别。认为先有物质,那就是唯物主义;认为先有灵魂,那就是唯心主义。 唯物按照什么是物质?

又分为3派,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按照到底是谁的灵魂? 又分为2派,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这些都是定义,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具体现实,如何去分类,进而做出分析研究。 1、朴素唯物主义 气、五行、阴阳等,立马想到了风水、占星等项目…… 2、机械唯物主义 原子、分子、物理、化学、牛顿,很早以前互联网创业赚钱真经就属于此类。 3、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毛大大…… 4、主观唯心主义 王阳明、尼采…… 5、客观唯心主义 宗教、程朱理学……

看到分类的那一刻,立马顿悟了。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它像一根线,把以前散落在各个角落里的知识点,全部给串联起来了。 唯物搞定事,唯心搞定人。 此五类,站在其对立面思之。或者说,以此为工具,去…… 我领悟到了暴利与残忍。 下午,整理了一下以前在社群里的讲课音频,有一部分内容用软件导出来,制作成了mp3格式。 以供,未来分享给懂价值的朋友。 有个徒弟来找我要资料,全部分享给她了。给徒弟讲的是另一个维度的东西,学透了,这些都可以自己创造。 她大概一个月,没找我交流了。 引导她找到方向,交给她绝招,自己就忙活起来,把我给忘在九霄云外。挺好,懂了就去干,干了才能赚。 网络创业,女性比男性强多了。 男性好高骛远、浮躁不堪,啥能力也没有,又不肯脚踏实地,有了方法也不肯去实践,整天喜欢幻想。 随后,聊了聊。

哲学心理学

前科学时期心理学的意识形态:哲学心理学 概述 哲学是孕育科学心理学的渊源,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发展的源泉和必要的知识资料,它的状况决定着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哪一种心理学体系,都不可能在空白的基地上建立起来。纵观整个心理学史,心理学的每一次变革均来自于哲学的变革,而且心理学始终以一定的哲学作为方法论的指导和理论基础。从心理学独立开始,经验批判主义到构造主义心理学,实用主义到机能主义心理学,机械唯物主义、新实在论、逻辑实证主义、操作主义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现象学到格式塔心理学,唯意志论和唯能论到精神分析心理学,结构主义到日内瓦学派,实证主义到认知心理学,存在主义到人本心理学等等就明证。哲学观点是心理学发展的思想前提和理论依据,它们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和面貌。 一、哲学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 (一)哲学心理学的性质 心理学在尚未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以前,是属于哲学心理学的范畴,此时的心理学史具有明显的思想史的特点。主要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思辨的方法来研究和阐释人的心理现象的各种理论。在此阶段,没有独立的心理学家,心理学家由哲学家来兼任。不研究具体的实证问题,主要探讨灵魂或心灵的本质、结构、范畴和功能等一系列比较抽象的基本理论问题。 (二)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古代和中世纪主要为灵魂;17世纪至19世纪以前主要为心灵;19世纪后期主要为意识。 (三)哲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基本不采用实验的方法,主要运用观察、猜想、推论和思辨的方法。 二、哲学心理学的思想线索 整个西方心理学史,围绕着如何理解灵魂、心灵、心理的本质,沿着四条主要的思想线索发展:(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

狄尔泰生命哲学与西方心理学的发展

狄尔泰生命哲学与西方心理学的发展 以狄尔泰为代表的生命哲学作为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对人文取向的心理学的建立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的产生提供了孕育的土壤,并引导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人性的成长,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它对于提升人文取向的心理学的合法地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标签:心理学;生命哲学;心理生活;描述与分析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科学,其自身必然少不了对人类生命的探索与研究,同时,作为从哲学中孕育出世的心理学,受其哲学母体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有关生命主题的生命哲学与人文主义取向的心理学二者之间则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19 世纪70年代,生命哲学思潮起源于德、法等国,从揭示人类生命的性质和意义出发,深入探索人的存在及其认识和实践的一切活动,并将人的情感、意志等生命经验活动作为其讨论研究的重点。作为一种早期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生命哲学对后来这一思潮中的各流派都有着重要且直接的影响,对于心理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德国的狄尔泰、齐美尔和法国的柏格森。其中,狄尔泰在生命体验的理解方面做出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贡献,成为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生命哲学。正如英国著名狄尔泰研究专家里克曼所言:“狄尔泰影响了我们今天耳熟的所有思想家:胡塞尔、海德格尔、马克思·韦伯、阿尔多诺和哈贝马斯〔1〕。”因此,试从狄尔泰的生命哲学观出发,探讨生命哲学与西方心理学的发展。 一、狄尔泰的生命哲学观中蕴含的心理学思想 狄尔泰反对传统哲学把物质和精神割裂开来,认为哲学是一种精神科学,指的是某种生命、自我,并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把物质和精神连接起来的生命,唯有生命才是世界的本原。他将生命描述为是一种不可遏止的永恒冲动,一种能动的创造力量,表现出来就是直觉、思想、情感;再进而表现为语言、道德、社会制度及历史等。因而他认为,一切社会生活现象都是“生命”的客观化,不可能用自然科学和理性的方法去理解生命,并提出了“自身思义”的方法论,即将其解释为一种反思的意识,是主体朝向自身的生命的体验,也就是内省的方法研究自身的生命体验。他始终坚持在原生态中把握事实自身,即要如其自身所是地来把握生命之流;坚持以“生命把握生命”,即必须从生命自身出发来把握生命的概念,只能凭内心的体验去领会和理解。可见在狄尔泰的眼中,体验本身就是生命个体的功能,生命是人的存在形式。 狄尔泰在其将哲学定位为一种精神科学的基础上,进而将心理学定位为描述心理学,目的就是使心理学走出自然科学的门类,进入精神科学的范畴,并成为其基础科学之一。这里所谓的“描述”指的是一种心理学的研究取向,而非流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