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语文试题命制的要求 细节

初中语文试题命制的要求 细节

初中语文试卷命题方案要求

一、命题指导思想

1.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科学地考查学生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业水平。

2.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

3.推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4.建立科学的初中语文评价体系,全面、科学地评价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二、考试范围

1.七年级现行新教材和八至九年级人教版现行初中语文教材。

2.与教材内容难度相当的课外现代文和浅易的课外古诗文。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一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9年级)”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积累与运用

1.字词

①正确识记课文中重要词语的字音。

②准确辨析课文中重要词语的字形,生活用词、主流媒体(如政府报告、文化教育类等)用词。不能涉及不规范用语、方言、生僻字词。

③准确理解和运用常见的重要词语(包括成语),以课本为主,适当向外扩展。

④语法,考查词性、短语类型、句子成分。

2.句子

辨别具体语境中的语病,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常见的错误类型。

3.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

①正确识记教材和名著阅读篇目所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及作品中的重要人物。

②根据提供的信息推断相关作品的作者、名称和人物,分析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并进行简要评价。

③由具体的阅读材料进行拓展,联系相关作品展开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4.古诗文默写

准确识记、理解并运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附录一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9年级)”的具体内容。

5.综合性学习

根据提供的具体材料,按照要求进行分析,展开探究,提出看法,发表见解。试题中要侧重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

(二)古诗文阅读

⒈古诗词鉴赏题采用主观题的考查形式,要求对古诗词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两方面进行初步赏析。设题多从表达方式、品味字词、内容主旨、思想感情等角度考虑。

⒉古文阅读材料课内外相结合。

⒊解释和辨析古文中常用文言实词的意思,掌握常见的一词多义、通假、古今异义、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现象。

⒋用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翻译文言句子。

⒌把握古文的基本内容并能对人物及事件进行简要评价。

6.课内文言文注意课后练习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课外文言文选文以文史类为主。

(三)现代文阅读

⒈现代文阅读考查说明文,概括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词语的使用等。中考一般考查社会科学类说明文,自然科学类很少涉及。

⒉记叙文、哲理性散文、小说,考查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⒊准确提取、筛选并概括文中的重要信息。

⒋准确理解并解释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⒌掌握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和描写等主要表达方式并理解其作用。

⒍感受作品中的形象,赏析作品中生动、优美、含义深刻的语言。

⒎简要评价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

⒏结合现实生活或相关资料针对文中某一问题进行探究并发表独到的见解。

9.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的推断、想象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四)作文

命题形式: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要求:

①文体不限,书写规范,不得抄袭。②不少于600字。③作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姓名、校名和地名等敏感信息。

注意:试卷考查内容不考虑知识的覆盖面。

四、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及分值分配

⒈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试卷满分:2014级120分,2015级、2016级为15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⒉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作文。以主观题为主,适当增加探究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的比重。

3.试卷结构及分值分配:

积累与运用:(30分)

阅读:(40分)包括诗歌赏析,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两篇(包括说明文、哲理性散文是重要考查类型,也考查小说或者记叙文)

写作:(50分)

试卷的总题量不超过27题。

4.试题难度:

试题总体难度:易中难比例为5:3:2

五、样题:2016年德州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惬意(qiè)狡黠(xiá)薪酬(xīn)重蹈覆辙(zhé)

B.胚芽(pēi)威慑(shè)众筹(chóu)恪尽职守(kè)

C.诘责(jié)伧俗(cāng)践行(jiàn)相形见绌(chù)

D.虔信(qiàn)偌大(nuò)爆棚(bào)怏怏不乐(yā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追溯眶骗孵化器粗枝滥造

B.顷刻沉湎棚户区断章取义

C.呻笑辍泣去库存滚瓜烂熟

D.鄙痍吞噬挡箭牌纭纭众生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B.卓凡批评同桌写作文经常文不加点,错字百出。

C.九旬高龄的老教授在二中礼堂讲授国学,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谈。

D.长河公园景色宜人,周围高楼鳞次栉比,你不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4.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词性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在(A)秋天里,我喜欢芦花。它生在细细的(B)苇秆的上端,在日渐寒冽的风里不停地(C)摇曳。然而,从来没有一束芦花是被(D)寒风吹落的。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吗?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

B.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C.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D.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7.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近期,山东鲁能将在中超联赛第11轮中坐镇主场迎战北京国安。

B.备受关注的2016年全国小型电动车测试大赛5月25日在山东德州举行,有近50家左右的电动车生产企业参赛。

C.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D.新版《三打白骨精》以其华丽的3D制作技巧、虚实结合的特效手法,国内影视从业者们引发深思。

8.名著阅读(5分)

①贾政一举目,见【甲】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忽又想起贾珠来,再看看【乙】只有这一个亲生的儿子,素爱如珍,自己的胡须将已苍白:因这几件上,把素日嫌恶处分他之心不觉减了八九。半晌说道:“娘娘吩咐说,你日日外头嬉游,渐次疏懒,如今叫禁管,同你姊妹在【丙】园里读书写字。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如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

上文中的甲指(人名),乙指(人名),丙指园。(3分)

②在《水浒传》中高太尉设下“借刀杀人计”,让林冲误闯白虎堂陷入绝境逼上梁山;《三国演义》中(人名)巧施此计,利用(人名)盗书,借曹操之手杀了蔡瑁、张允。(2分)9.默写(5分)

①,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②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③杜甫在《登楼》中表达对祖国山河赞美,对民族历史追怀的诗句是:“ ,。”

④杨炯在《从军行》中表达赴边御敌、立志报国志向的诗句是:“ ,。”

⑤“生活虽然可能会荆棘满地,但仍然不能阻止你一路高歌。”电视剧《欢乐颂》中的这句台词,充满对生活不懈的追求,与此相近的名言警句为:。

10.综合性学习(6分)

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①结合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请你为学校设计三项与此相关的活动。(3分)

②下图是一对母女在微信中的对话,请你发一条留言表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有说服力。(3分)

二、阅读(4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26题。

(一)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1.下列四首诗与《城南》体裁相近的是()(2分)

A.《蒹葭》B.《将进酒》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D.《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12.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2分)

13.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米粟非不多也()②委而去之()

15.《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3分)

(三)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既而辽以问羽()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17.翻译下面句子。(2分)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18.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百里溪举于市D.帝感其诚

19.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3分)

(四)

芙蓉原指荷花,即所谓“出水芙蓉”;有时也指木芙蓉。荷花是水生草本植物,盛夏开花;木芙蓉是木本植物,属落叶性灌木,秋天开花。由诗词字句前后的内容用词,可推断所称“芙蓉”所指为何。凡诗词内容所言,属夏季景观或水生植物,则所言之“芙蓉”当为荷花。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和杜荀鹤《春宫怨》“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所指均为荷花。凡诗意可判断所描述为秋季景观、木本植物、生长在岸上,且和菊(黄花)或桂同时出现者,所言之“芙蓉”当为木芙蓉,如柳宗元《芙蓉亭》:“新亭俯朱檻,嘉木开芙蓉。”已言明此“芙蓉”为“嘉木”,指的是木芙蓉。

(节选自潘富俊《草木缘情》,有删改)

20.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简要分析。(3分)

21.下面诗句中的“芙蓉”是指荷花还是木芙蓉?结合选文简析。(2分)

十月芙蓉花满枝,天庭驿骑赐寒衣。

——宋代刘兼《宣赐锦袍设上赠诸郡客》

(五)伞铺街

李汉荣

①人在天日晴爽的时候,人在天日晴爽的时候,常常是记不起伞的。所以先人才留下了叮咛:饱带干粮晴带雨伞。这句朴素的老话,被一辈辈人们重复着。

“闺女,出门别忘带把伞。”

“娘,我记住了。”

“我儿,伞在门后挂着,记住走时带上。”

“爹,我会带上的。”

②就这样,叮嘱带伞的爹娘走远了,记着带伞的儿女也走远了,一代代的人都打着伞走远了。

③只有上苍把下不完的雨,藏在江里海里,存在云里雾里,准备在每一个人的路上,随时泼下来。

④所以,当我每一次走过伞铺街,我的眼睛似乎突然有了重瞳,有了多重视力,我从临街的门里看到了更多的门,从院子里看到了更深的院子,从人群里看见了更多的人群,从已没有伞的门面上看见了很多的伞,很多年代的伞,很多样式的伞。我看见木伞、荷叶伞、棕皮伞、布伞、油布伞、尼龙伞;我看见了唐朝制伞的人,宋朝卖伞的人,清朝修伞的人,民国打伞的人,我还看见不知哪个朝代的粗心后生,可能是唐朝吧,那是个气魄宏大、情思奔放的年代,这后生有点大大咧咧,出门忘了带伞,走到半路下雨了,他衣衫都湿了,路途遥远,雨还在下,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于是,他在雨地里跑着,差点撞着了一个挑着一筐韭菜叫卖的老汉,他慌忙道歉,他终于找到了伞铺街,他走进了卖伞的铺子,当他谢过店家,打着伞上路,那雨点儿打在伞上,就有点平平仄仄的韵味了,一首唐诗,而且是一首意境温润、对仗工稳的律诗,就在伞下问世了。我还看见,那是民国,新式的“洋伞”刚刚流行,伞铺街也突然洋气起来了。那一对年轻人紧挨着走在一个伞下,男的举着伞,女的手里还拿着一本书,在雨点儿的掩护下,他们说着生活的烦恼和打算,倾诉着细微的情感。时大时小的雨落在伞上,时而砰砰飒飒,时而滴滴答答,有时,哗啦啦,一下子就把伞上的积雨洒下来,好像把青春的苦闷都洒下来了——这变化着的雨声,恰到好处地掩护了他们一路的交谈和小小的秘密,他们就在那雨声里渐渐走远,走远。

⑤就这样,走在伞铺街上,我总是遇见世世代代在雨里打着伞走过去的人,我总是听见伞下的低语、细碎的脚步和小小的秘密,那遥远的过去年代的雨,斜斜地飘过来,一次次把我的心悄悄打湿。而更多的伞刚刚举过来,又匆匆走过去,就随着一个朝代走进了历史的深夜。

⑥我真想,让时光回流一小会儿,我要走进那个穿着一袭青衫的古代书生的伞下,与他交流对雨的看法和对时间的理解,然后,一起去赶考,去漫游,去登高望远,在高高的山顶,在雨后的白云上,写一卷新诗。

⑦可是,当我把心里的羽毛收拢,安静地站在如今已没有伞铺的伞铺街上,安静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安静地听着起起伏伏的市声,我听见的却不是高亢的浩歌,也不是豪华的话题,我听见的却是世世代代说了千百年的那些朴素的老话,从时光的门后,从历史的院落,从深深的天井,清晰地、恳切地、潮润地传过来:

“闺女,出门别忘带把伞。”

“娘,我记住了。”

“我儿,伞在门后挂着,记住走时带上。”

“爹,我会带上的……”

22.用一个成语概括“饱带干粮晴带雨伞”的含义。(2分)

23.第④段运用了点面结合、详略有别的写法,请具体分析说明。(4分)

24.第④段结尾有人续写了下面一段文字,恰当与否,请分析说明。(3分)

那是当年的母亲,擎一把油纸伞,站在有些许凉意的风里。古寺檐角的铁马挑出三两句轻叹,一丛野菊在细雨中露出数点浅笑。“当当”的钟声在校园的寂静里惊起几只鸽子,孩子们从门口飞出来,飞到母亲的伞下,飞进温暖的怀里。母亲轻轻拭去孩子额头的雨丝,他们渐行渐远,淡出这深红老绿的秋天……

25.有一种写作方法叫“以实写虚”,如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本文也有几处运用了这种写法,试举一例分析说明。(3分)

26.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两次出现,请从结构、情感和主旨三个角度分析其作用。(3分)“闺女,出门别忘带把伞。”

“娘,我记住了。”

“我儿,伞在门后挂着,记住走时带上。”

“爹,我会带上的……”

三、写作(50分)

27.请以“陪伴”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书写规范,不得抄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

2020年河南省中考语文命题说明

2020年河南省中招语文命题说明 (摘自河南省教育厅微信平台) 一、指导思想 202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5号)等文件精神,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20年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意见》(教基[2020]201号)的要求来命制的。试题面向河南省全体初中毕业生,全面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业方面达到的水平,体现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命题原则 (一)坚持基础性原则。语文试题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要求,既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也注重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考查。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试题难易度、区分度合理。 (二)坚持实践性原则。语文试题围绕语文学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任务,力求设置具体、真实的语言情境,加强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坚持创新性原则。语文试题体现课改理念,稳中求新,在保持整体结构、板块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从语材选择、题型设置、设问角度等方面进行创新,更好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坚持科学性原则。语文试题杜绝出现科学性、知识性错误。紧扣核心知识、关键能力、文本核心价值设题,题干表述简洁明确,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详实。 (五)坚持时代性、公平性原则。语文试题所用语材多是从2020年的报刊杂志上选取,既能反映时代特色,又兼顾城乡学校的差别,确保试题的公平性。 三、试题特点 (一)彰显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国家赋予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试题坚持正确价值观导向,重视文化传承,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试题语材涉及了社会法治、济世情怀、红色精神、地方文化、歌颂普通劳动者、“大丈夫”精神、对“危机”的认识等多个话题,关注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和思考,引导学

“初中语文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语文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课题研究方案 第一篇:“初中语文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课题研究方案“初中语文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 区域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改造研究是济南市历城区教育局申报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区域初中改造教学过程项目研究”的子课题,“初中语文学科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是其研究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全面落实《济南市历城区初中教学工作基本规程》,贯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综合提高初中语文学科基于学习目标的检测试题的命制水平,特制定此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1、课程改革背景(宏观领域) 2001年,我国教育部在全国开展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轮改革,是历次课程改革以来力度最大、内容最深刻的一次。新课程实施至今,许多难题、瓶颈问题亟待攻关,特别有待于实践层面的理论研究与验证、反思。新课程语文教学,也是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面临着系列新问题。尽管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实施了这么多年,许多矛盾仍然没有解决,更不要说新课程开辟的新的教学领域。本课题所研究的正是这类问题中的重点、难点,也是基本点。 2、教学的实际情形(微观领域) 考试的内容和样式成为强有力的隐性目标,怎么考试就怎么教,教育的功利目的太强势,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因此教学和考试之间到底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矛盾逻辑关系,要认真研究。 作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考试评价,主要受高利害的中考、高考的影响,教师在这个领域严重失语,而这类高利害的考试还处在摸索阶段,需要听到一线教师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建议和诉求。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 檀林中学吴高银 一、试卷整体概况 1.试卷结构 语文试卷第一模拟考试设题层次与难易梯度较合适。试卷以能力立意的趋向更为明确,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略有提高,拟题更为灵活。全卷共四个板块: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40分),现代文阅读(30分),文言文阅读(17分),作文(50分),卷面(3分)。试卷继续维持四大块的结构,但各板块的赋分略有变化。四大板块考查重点不变,但考查点更为全面。 2.试题主要特点 (1)命题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体现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试题内容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外阅读的习惯、阅读思维过程、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判断等内容。试题材料注重人文熏陶、注重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体现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受到一次心灵的净化,灵魂的洗礼;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意识,陶冶道德情操。 (2)着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全卷没有繁题、偏题,所考查的都是学生在初一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识字写字能力、基本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文段的阅读虽有一定意蕴但并不深奥,学生基本上都能读懂;作文题也无审题障碍。全套试题特别关注学生语言理解及运用能力的考查,对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3)试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体现基础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新型教育理念。试卷的第6题考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着眼于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试卷还强调创新,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有创意地理解和表达。如9题、13题、16题、20题等都是基于这一考虑。 (4)试题注重与生活的联系,贴近学生生活。第2题、现代文阅读(二)、作文等都体现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这对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根据阅卷情况,现将答题情况分析如下: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情况分析 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读拼音以及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出处是《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考查了三个字——膺、辩、蔼,“膺”是难写的字;“辩”是易错字,跟它形近的字很多;“蔼”是常用字。考查字的积累方面考虑比较周全。学生书写的错误主要集中在把“膺”字写成“鹰”,或者把“月”的上半部分写成“林”;“辩”字写成“辨、变、便”;“蔼”明明是上下结构,很多同学写成左右结构,“草字头”误写成“言字旁”。此类问题的出现皆因学生平时的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规范引起。我们班占杰·姜星星等同学存在问题。 第2题出处是周国平的《与中学生谈写作》,此题不仅考查用词准确,就作文而言,这题也可以说是为之做了铺垫,直白的告诉了学生写作文的要点是写出自己真实质朴的东西,跟后面的作文题有机的链接。出错主要是“平淡”和“朴素”这两个词的错位,填成“心态上的朴素”和“文字上的平淡”,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没有认真思索这两个词的意思。另外,答题卷上填“ABC”就可以了,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直接抄词,虽没扣分,但老师应该要强调审清题意。

命制语文原创试题的必要性及方法策略

命制语文原创试题的必要性及方法策略 首先我做一下解释,这里提到的“命题”,指命制原创试题,不是广义上的 选题组卷和改编试题。命制原创试题具有较高的难度,但是如果教师注重学习和 研究,是完全有能力命制出高质量的试题的。我会提升命题能力的必要性和命题 能力提升的方法和策略两部分来阐述。 一、提升命题能力的必要性 有的老师说,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只要踏踏实实上好课、教好 学生就行了,命题是教研员和专家的事儿,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会从落 实新课标要求、适应教学的要求以及提升专业水平方面来阐述。 1.落实新课标要求 首先,提升命题能力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中,在“课程实施”板块的 第二大板块“评价建议”这一部分,将“学业水平考试”(详见课标第49页——50页)这一内容单独做了详细的阐释,其中,对“命题原则”“命题规划”以 及“命题要求”这三个方面做了大篇幅的说明。这其实就是在暗示我们每位教师,要从原则、规划及要求这几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的命题能力。 其次,新课标中增加了一个版块“学业质量”,这是这么多年来在我们国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当中首次出现学业质量,从“学业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述”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学业成就, 分四个学段用了近5000字的篇幅,进行了细致定位。我们来看具体说明:“语 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 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它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 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 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 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这也是在暗示我们,要在新课标的质 量标准的引导下开展命题。

以中考试卷为例,谈谈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

以中考试卷为例,谈谈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 一、积累与运用 积累与运用部分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言积累,设题呈综合化趋势,测试内容不再是语文知识的简单再现和重复,而是着力考查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变化很有可能从而引领中考语文测试内容及测试形式进一步变革的态势。主要包括语言积累、语言运用、文学文化常识、诗文默写等四部分的内容。在平常教学中应注重对生字词的练习督促学生识记字词,特别是多音字、形近字。 (一)语言积累 语言积累部分出现新的题型测试形式。包括字音、字形、近义词语辨析和熟语 / 成语等四部分内容。语言运用部分试题的综合性程度有所增加,仍以开放性试题为主。包括语法知识(语法句法、修辞运用和标点使用)、情境写话 /语句仿写和信息提取等内容。 情境写话 /语句仿写试题通过不同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在具体情境下、准确生动形象地运用语言描述客观事物或表达主观情感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一、解读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把握情境,理解材料所涉主题,提取有效信息,找出关键问题;二、恰当使用修辞等表达方式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材料中的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并且能够运用这种修辞造句;三、调动积累、发挥想象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充分调动日常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不仅做到“形似”,而且做到“神似”。 信息提取试题对信息提取的考查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概括材料,提炼信息,考查提取信息和语言概括的能力;二是从材料中发掘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考查探究能力。其测试材料不仅来源广泛,而且在形式上异彩纷呈,不拘一格。总体而言,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时事和热点问题:庆祝建国 60周年、甲流、限塑令、国学热、食品安全、金融危机;第二,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这类题材的材料或以动态的活动如新闻报道的方式,或以静态的描述如图片或表格的方式。第三,学习生活中所涉及的语文和其他学科相关问题。以各门学科中的知识背景为素材,调动语文元素,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不仅发挥了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的作用,也能够增强试题的综合性。 (三)文学文化常识 “课标”对文学常识的要求是“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从能力层级要求上看,主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再现知识的能力。文学常识部分主要从作家、作品和文体常识的角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考查。 诗文默写包括现代诗文和古代诗文,以古代诗文为主。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文学修养的途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展现。 默写篇目中出现次数较高的作家依次是杜甫( 23次)、李白( 15次)、范仲淹( 1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 张榜中学程桂芳 一、更加注重运用知识积累 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这是新课标的要求,自然也是我市中考语文命题的热点。每次的语文考试都十分注意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的关系,如对常用字的认读与书写、近义词语的辨析、成语使用正误的判定、语序编排与调整、古诗文默写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无疑是古诗文默写题。古代经典诗文是语文积累的重要内容。从手头资料来看,考查古诗文默写是重中之重。 从考查方式来看,全部以直接填空形式考查诗文默写进一步减少,90%以上的试卷都涉及了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其在特定语言情境中的具体应用,比如“花、鸟本是能引起人们美好感受的事物,但在杜甫《春望》诗中,一句‘,’却借花、鸟传达出作者深深的忧国和思乡之情。” 这样的考查方式,体现出在课标指导下的中考正在向着考查能力与素质这一方向迈进。从这些试题来看,各地中考命题者已逐渐达成了一种共识:语文知识积累不能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必须能够正确理解运用,这样的积累才有意义。这样的要求,也符合课标对于语文课程性质与教育理念的定义。据此我们预计,以后每年我市中考试卷上,以简单填空形式出现,单纯考查知识记忆的题目将进一步减少,结合内容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考查题目将进一步增多。 二:交际表达紧密联系生活 课标要求初中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依据这一要求,中考试卷的交际表达类试题从数量到分值比重与往年相比都有所增加,大多数都以问答形式或者以综合实践题目来考查交际表达能力。从题目设置来看,考查有如下特点:规定了具体的交际情境;主题大多贴近学生生活或者结合热点时事、热点人物,以便考生答题时“有话可说”;注重人文修养,要求语言文明、得体;在切合题目主题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培养,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许多题目都有“用自己的话”“自己的看法”之类的提示性话语。 三:综合实践整合课程资源 “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

浅谈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

浅谈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 内容提要:命制试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出题的范围、考点的分布、题型的搭配、难度的把握、分值的安排、版面的设计,出好卷之后,要反复检查,以保证准确无误。 关键词:命题范围考点题型难度分值版面 正文 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平时学习较好的学生,考试却没有考出相对应的好成绩,老师和家长不约而同地责问孩子:“你怎么搞的?别人能考好,你就考不好?”作为学生,他应该反省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作为教师,则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而作为命题者,就应该反省自己命制的考试题是否合理了。 几次命题,总是把我弄得心力交瘁,精神高度紧张,生怕因选题的失误造成对师生们评价的不公。几次下来,心中颇有些体会,现在将命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总结如下: 一、注意出题的范围 不管哪次考试,总会有考试范围。大型的中考、高考,会有上级教育领导部门下发的《考试大纲》,平时的期中期末测试,学校会让相应的年级拿出《考试双向细目表》。考试的范围是师生共知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照着考试范围逐条逐条地复习,力争做到不放过一个知识点。考前确定并公示考试的范围,能够做到对师生公平。如果出题者无视范围,只为了自己节省时间,从网上或哪个资料上抄一道题来应付,就有可能出大问题。例如,下面这道题: 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是.日更定莫衷一是.

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人家 C、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D、是.金陵人斯是.陋室 这是给八年级上册学生命制的一道语文期末考试题。考查学生的文言词汇掌握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学生学过的文言句子,也可以选择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这样便于学生明白古为今用的道理。可是这道题的C选项有一句“属予作文以记之”,这句话出自八年级下册的课文《岳阳楼记》,学生没有读过,这样没头没脑地来一句,让孩子们理解加点的词语,就有点勉为其难了。一场考试下来,学生们对自己的选项并不能真正理解,选择了正确答案的,也是采用排除法得出的结论。如果一道题让绝大多数学生无法正确回答,那么,这道题基本上就属于无效题目。题目超出了考试范围,对学生而言,说不定是一件好事,他们可以因为这一道题而大肆宣传整套题是如何超纲,从而为自己没有考好找到最好的借口。教师面对学生的超低得分率也无可奈何。 出题时,最容易出现这种超纲情况的就是初三的老师为初一或初二的学生命题。在他们的脑海中,所有初中的文言文都是学过的,从而对他们所面对的考生没有明确的概念和了解。因此,不管为哪个年级命题,一定要研究该年级的教材,对考生们学过的课文要了如指掌。 二、注意考点的分布 一张初中语文试卷,大约25道题,考查的点却远不止不25个。作为一份平时的测试卷,出卷老师要把握中考的动向,吃透中考的一百来个考点,然后挑选该年级应该掌握的考点进行考查。 考查时,第一,考点不应该重复。例如,同一篇文学作品阅读,第一题考语言赏析,第二题还考语言赏析,就不合适了。上文中所举的例题,就出现了考点重复的现象, A和D选项考查的都是

请联系实际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试题命题原则

请联系实际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试题命题原则 请联系实际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试题命题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要求:“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试题设计,既要做到符合新课程理念,更要做到有所创新。 一、坚持试题的人文性、教育性原则 试题的人文性、教育性原则是中考语文命题的重要原则之一。在新课标中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试题大都闪耀着灿烂的人文思想火花,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多年以来,初中语文试题的结构模式多由“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四大板块组成。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完成一次考试还是一次艰难的学习过程。那么,如何尽可能消除学生在应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紧张害怕心理,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这一项学习任务,达到预定的评价目的,每一个设计者都会认真考虑的。比如考题《生命的选择》一文,看似写花,却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和深刻的人文内涵,对考生进行直接的思想教育和深刻的人文启迪。又如试题中,有很多小题突出强调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质和审美情趣,整份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非常重视考试的教育功能,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化特点。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测试题必须有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忽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反,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在新课改理念下予以发展。《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引导教师把握母语教学的规律,重视语文学科实践性的特点,指导学生多读、

初中语文试题命制的要求细节

初中语文试卷命题方案要求 一、命题指导思想 1.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科学地考察学生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业水平。 2.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表达义务教育的性质。 3.推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开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开展。 4.建立科学的初中语文评价体系,全面、科学地评价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二、考试围 1.七年级现行新教材和八至九年级人教版现行初中语文教材。 2.与教材容难度相当的课外现代文和浅易的课外古诗文。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一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9年级〕〞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考试容及要求 〔一〕积累与运用 1.字词 ①正确识记课文中重要词语的字音。 ②准确辨析课文中重要词语的字形,生活用词、主流媒体〔如政府报告、文化教育类等〕用词。不能涉及不规用语、方言、生僻字词。 ③准确理解和运用常见的重要词语〔包括成语〕,以课本为主,适当向外扩展。 ④语法,考察词性、短语类型、句子成分。 2.句子 区分具体语境中的语病,选择题的形式,考察常见的错误类型。

3.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 ①正确识记教材和名著阅读篇目所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及作品中的重要人物。 ②根据提供的信息推断相关作品的作者、名称和人物,分析人物形象和思想容,并进展简要评价。 ③由具体的阅读材料进展拓展,联系相关作品展开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4.古诗文默写 准确识记、理解并运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附录一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9年级〕〞的具体容。 5.综合性学习 根据提供的具体材料,按照要求进展分析,展开探究,提出看法,发表见解。试题中要侧重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容。 〔二〕古诗文阅读 ⒈古诗词鉴赏题采用主观题的考察形式,要求对古诗词从思想容和表达方式两方面进展初步赏析。设题多从表达方式、品味字词、容主旨、思想感情等角度考虑。 ⒉古文阅读材料课外相结合。 ⒊解释和辨析古文中常用文言实词的意思,掌握常见的一词多义、通假、古今异义、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现象。 ⒋用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翻译文言句子。 ⒌把握古文的根本容并能对人物及事件进展简要评价。 6.课文言文注意课后练习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穿。课外文言文选文以文史类为主。 〔三〕现代文阅读 ⒈现代文阅读考察说明文,概括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词语的使用等。中考一般考察社会科学类说明文,自然科学类很少涉及。

语文试卷命题原则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命题原则 一、命题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在坚持《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从所在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出发,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名学生服务,而不是只为部分学生服务。 二、要处理好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要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情况,还要能够反映出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试题应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理解并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三、要重视语文积累和运用的考查,重视语言文字独特的人文价值取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语文试题应该体现语文素养的综合性,体现语文学科特有的灵性和生气,以及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 四、命题时要处理好教材直接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课外语言材料的关系。试题中必须选用一定比例的课外语言材料,以了解学生“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的阅读能力发展状况。选用课外语言材料要注意思想内容的价值取向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要控制难度

及篇幅。可以考查学生对教科书中典范作品的阅读情况,选用课内语言材料命题要变换角度,编出新意,不要从教材中圈定部分课文作为必考内容,不要对所学课文的结论性意见进行记忆性测试,不能以某种教材或教学参考书的内容求作为命题的依据。 五、提倡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鼓励学生作出自己富有个性和具有独立见解的解答。杜绝出现繁、偏、旧的试题,不能出现有知识性错误的试题。 这些命题原则,应该对我们测试命题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也预示着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学科笔试命题的改革方向。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综合性学习题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综合性学习题 1、考查与地方文化相关的题目。 在一次七年级期末考试中,出了这样一道综合性学习题:按要求填空: 写出你所在地区的名人:名景: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这与他们的理解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在分析此题时,应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分析填错的原因:1、学生不理解名人名景要具备哪些条件; 2、学生对本地区的人文地理不熟悉。知道的都是本地的人本地的景,小镇以外的人及景都不知道。 其次,让学生明白答此类题的要求,要填写的名人是指在整个县最好是韶关地区的人,这个人要有以下特点:1、出身在韶关地区; 2、有一定的知名度。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才能算是本地区的名人。要填写的名景应该符合以下条件:1、这名景在本地区;2、这名景是大多数人知道的。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才能算对。 2、考查与名著相关的内容 如:根据你所阅读的名著按要求填空: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下联:

答此类题,学生常常因对名著不熟悉,很难答准确,加上在教学时,没有专门讲过对联,学生对填写对联感到有一定的难度。 在分析此类题时,教师应该从对联的要求去指导学生填写。香菱是《水浒》中的一人物,因此与他相对应的下联中也就填写一名著中的人物名字,比如:孔明或是悟空或是武松等;苦学诗,学诗是事件,下联可以填写借箭或除妖或是打虎等,苦是修饰学诗,借箭就可以用巧来修饰,除妖可以用勇来修饰,打虎可以用猛来修饰;废寝忘食是一个成语或称为四字短语,写出了香菱的勤,下联前面也应填写一个成语或四字短语,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用足智多谋去写孔明;用赴汤蹈火去写悟空,用无畏不惧去写武松等。 3、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 我爱春天的勃勃生机,春意盎然; 我爱秋天的累累硕果 , 金黄麦浪 (选择夏天或秋天或冬天仿照上面的句子填空) 学生很难答好,是因为学生对各个季节的观察不够仔细,所 以不知该用什么词去描绘各个季节.也有的同学是因为不能活学活用,所以脑海中找不出相关的词语去填写这就要求教师在讲类似的题目 时要强调学生学会从脑海中把所学的灵活运用.

提升思维品质:初中名著阅读新题命制的主旨

提升思维品质:初中名著阅读新题命制的主旨名著阅读新题要指向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避免让学生做“知识的容器”,强化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名著阅读新题的命制,要指向“语言锤炼”“比较思维”“思辨表达”“文化素养”等策略;要锐意创新,突破参考答案的限制,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以适应当前“双减”政策和“新课标”的要求,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顶层设计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知识不在于储存,而在于“周转”,在于思维的启发。这里所说的“周转”就是指知识的灵活运用,思维品质的提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从全新的角度指出“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基于以上理念,联系初中名著阅读新题(以下简称“名著阅读新题”)的命制实践,笔者认为名著阅读新题的命制应该指向思维品质的提升,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机械搬运。 一、名著阅读新题命制的背景 当前,一些城市的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出现了不好的苗头,即考查机械记忆的较多,考查思维品质的较少。比如下面这道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何涛道:“不瞒押司说,是贵县东溪村晁保正为首。更有六名从贼,不识姓名,烦乞用心。”A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他如今犯了弥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心内自慌……A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更待甚么!” 选文中A是《水浒传》中哪位人物?选文表现了该人物什么性格特点?请写出该选文在《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名称。 对于此名著阅读题的最后一问,大多数学生颇难一字不差地写出原著中故事名称: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此题无法体现思维品质的考查,容易引导学生趋向死记硬背之路,进而变成“知识的容器”。况且,答案的前半部分“美髯公智稳插翅虎”与选文无关。

九年级语文关于镇江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命制的十条建议语文版

关于镇江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命制的十条建议 袁健:你好! 试卷命制是项很复杂很艰难的工作。镇江市好的做法略而不谈,按试题顺序,本着“大稳定,小变动”的原则,谈十条修改意见。 1、关于名句默写。分值一直保持8分,望继续。只是这8分题全部来自于固定的篇目,不利于学生的拓展,能否至少拿出2分,考学生的课外阅读面。比如九义课程 (7~9年级)首先列出的是孔子语录,标准附录“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这2分甚至可以专门给语录中的名句,就像福建高考试卷每年都有6~10分专门给《论语》《孟子》来突出文化经典阅读一样,以此希望每个学生能把代表中国文化源头的一本书念好。 2、关于名著阅读。分值3分太少,不能让师生心动而真正落实,课外阅读面的窄,量的少,人所共知,不下猛药无济于事。而课标规定的名著阅读都不能有效落实,所谓其他的课外阅读也永远是空谈,而课外阅读又是如此的重要。建议分值至少翻倍,最少不能低于5分。命题时尽量多涉及一些书目,注意覆盖面,不能只考一本书,否则太侥幸。原则是只要稍微认真通读过原著,基本就能拿到分。 3、关于探究题。建议取消或作大的调整。这几年的探究题都不大够规范,有其名无其实,似是而非,批改时或者都拿分,或者都不拿分。 4、关于语言运用题的题型。只有改病句是一直保持不变的,能否多种题型轮换着考,从而让学生的多种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全面的训练。 5、关于诗歌鉴赏题。这两年才开始涉及,分值为5分,诗歌都来自于规定的篇目。建议范围扩大一些,只要是课标规定的篇目,以及初中教材上出现过的篇目,均可以作为考试范围。只是考试的要求侧重于内容的理解和简单的欣赏,能力要求要和高考有明显的区隔。

中考语文命题解析与教学建议

中考语文命题解析与教学建议 一、试卷特点与命题意图 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整体结构及基本考点 中考语文试卷,努力从三个方面体现规范、精雅、情意化的命题风格: (一)基本立意由语文能力转向语文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南通市中考试卷,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命题的基本立意逐步 由语文能力转向语文素养,着力考查学生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综合素养。今年的语文试 卷也不例外。具体体现在: ——注重积累。 中考命题过程中,命题者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力求“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积累和文化素养。在全卷的第一部分,命题者首先撰写了下面一段话,作为今年中考语文试卷开门题的语言材料,接着便以此段文字为载体设题,分别考查学生的拼音认读、汉字识记、词语运用、仿写造句等最基础的语文积累与实践能力。 除此之外,本试卷中的文言文实词解释,立足于常见、常用。 综合实践活动考查,遵循课标要求,坚持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从读书格言的自主创作(或自选)、名著阅读、口语交际等不同角度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考点在书上,考题在课外,考查的内容与传统无异,但是设问的角度新颖独特,考生答题既有统一情境下的规定性,又有较大的自主生成的空间,这无论促进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还是对考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都有极强的启迪意义。 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积累和综合实践能力,为其终

身发展和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由于传统观念和教学功利主义的影响,近年来基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的不良倾向,这对学科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而,部分试题在保持往年特色的基础上,对基本考点略作变化(对于初中毕业水平的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今后将继续无规律交替考查),目的在于有效引导一线教师扎扎实实地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 ——凸显能力。 中考语文命题过程中,命题者在已有的高度上继续增加语文实践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全面考核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据统计,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能力题在全卷试题中的比例高达80%以上)。坚持能力立意是南通教育局对中考命题的一贯要求,也是彰显南通特色、确保南通中考改革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重要元素。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今天,我们要求平时的语文教学要始终遵循母语教学的客观规律,坚守语文学科应有的文化高地,用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学语文。那么在中考命题的过程中,自然也应该遵循学科特点,用语文的方法考查学生的语文积累、理解和综合实践能力,对具体的题目进行反复斟酌和推敲,特别是灵活性、开放度较强的一些主观性试题,尤其必须重点打磨,严防超越了语文学科的边界范围,出现非语文、泛语文特质的试题出现其中。 ——铸炼思维。良好的思维品质,让人终身受用。南通中考试卷一直试图通过考试平台,从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系统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良好思维品质的引领。 (二)注重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引领 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引领,实现现代考试背景下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本试卷做了有益的探索。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一是体现价值导向。试卷在基础语言材料的选择上,注重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是贴近生活实际。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生活”这一关键词一共出现了31次,可见生活与语文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情境,考查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当然离不开具体的语文实践情境的创设。 语文作为学生进入校门起就伴随左右的一门主要学科,最富生活情趣,最有文化魅力,最具创新特质,其命题思路自然也应该与时俱进,稳中求变,不断给人们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和观念启迪。因而,通过一定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情境的创设,在真实、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应用能力,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试题呈现方式的简单变化,更是一种全新的语文价值观、语文教学观和现代语文考试新理念,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对基层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其影响必定是极其深刻和深远的。 在灵活考查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目标基础上,都融入了一些生活情境与实践元素,目的即在于通过考试不断地强化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语文教学更加有效地遵循母语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及考试分析 探析中考语文评价改革风向标 ——以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为分析对象 2009 年是课改实验区中考的第六年。根据“课标”“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的基本评价理念,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在前五年探索之路上守正出新,整体上遵循了稳中求变,继承中有发展的基本原则,突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致力于在具体情境和实践问题中综合地考查学生应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体现出浓郁的文化性、时代性、区域性的特色。 本文以矩阵抽样法从全国各省市中考试卷中抽取44套试卷为样本卷,根据试卷的测试框架从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三个部分进行具体分析,力图展现200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特色,借以预测2010 年中考语文评价的改革发展方向。 一、积累与运用 积累与运用部分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言积累,设题呈综合化趋势,测试内容不再是语文知识的简单再现和重复,而是着力考查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变化很有可能从而引领中考语文测试内容及测试形式进一步变革的态势。主要包括语言积累、语言运用、文学文化常识、诗文默写等四部分的内容。 (一)语言积累 语言积累部分出现新的题型测试形式。包括字音、字形、近义词语辨析和熟语/ 成语等四部分内容。在44套样本卷中,只有吉林长春卷、吉林卷和上海卷等3套试卷把字音、字形的考查渗透在现代文阅读中,没有单独设题。试题赋分在2分-9分之间,占总分的比例在3.3%-6.0%之间。题量在1题-4题之间,18.2%的试卷设置1题,45.5%的试卷设置2题,25.0%的试卷设置了3 题,只有贵州贵阳卷和四川乐山卷设置了4 题。题型仍以选择题为主,设置选择题的试卷共25套,占样本卷总数的56.8%,设置填空题的共16套,占样本卷总数的36.4%。 字音的考查重点多是多音多义字、形声字、难读字、习惯性误读字和一些常用字。其中以形声字为最多,达63.3% ,其中又以声旁部分表音的字为最多;其次是难读字和多音多义字。在难读字的测试中,有26 个(61.9%)汉字源自教材,课本注释中的读音值得引起重视。字音考查频率较高的有:锲而不舍(qi è)、嗤笑(ch ī )、忍俊不禁(j ī n )、广袤(m à 0 )、孜孜不倦(z ī)等。2008 年在少数省市出现的异读字,在2009 年的字音测试中消失。 字形的考查重点是错别字,根据造成别字情况的不同,可将这些别字分为同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字形考查频率较高的汉字有:迫不及待、籍/ 藉既/ 即、因地制宜、通宵达旦等。部分省市采用了新的视角来关注汉字,例如宁夏卷“ 中国汉字具有三美:形美以感目,如‘月’和;音美以感耳,如‘哗’和;意美以感心,如‘信’和。” 反映出命题者对字形考查新的思考。

试题命制要求

试题命制筛选要求 试卷按模板排版;试题完整;无残缺题;分数设置合理;有参考答案.. 一、九大基本原则: 1.从零散走向综合; 2.从积累走向运用; 3.从书本走向生活; 4.从知识走向方法; 5.从结果走向过程; 6.从封闭走向开放; 7.从学科走向素养;8.从教师走向学生; 9.从内容走向形式; 二、八点关键要求: 1.原创:试卷要求原创;可适当组合;所选题必须更换内容或考题形式.. 2.范围:试题覆盖面要广;是经过仔细研读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后制订的.. 3.题型:考点不能重复.. 4.表述:题干描述要准确;不设陷井;不要因为题目理解干挠学生完成试题.. 5.难度: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它和区分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 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指数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在0.5左右;高于0.7和低于0.3的试题不能太多.. P=1—x/w x为某题得分的平均分数;w为该题的满分.. 这种定义法;难度值小时表明试题容易;值大时表明试题难;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 P=x/w 这种定义法;难度值小时表明试题难;值大时表明试题容易;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 6.区分度:区分度是区分应试者能力水平高低的指标..试题区分度高;可以拉开不同水平应试者分数的距离;使高水平者得高分;低水平者得低分;而区分度低则反映不出不同应试者的水平差异..通常来说;中等难度的试题区分度较大.. 7.信度:信度是指测得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稳定性越大;意味着测评结果越可靠..相反;如果用某套试题对同一应试者先后进行两次测试;结果第一次得80分;第二次得50分;结果的可靠性就值得怀疑了.. 8.效度:效度是一个测试能够测试出它所要测试的东西的程度;即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的符合程度..也就是说;一套测试是否达到了它预定的目的以及是否测量了它要测量的内容..

基于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命题研究4页

基于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命题研究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使用掀起新教学变革,学业评价要求也相应产生变化,试卷命制要体现《2018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重视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等方面整合交融”理念,着力区分不同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以有效引领教学。以下以温州市2019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以下简称“期末试卷”)为例,浅述基于统编教材试题命制应关注几个点。 一、践行教材理念,呼应课程体系 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构建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命题者要仔细研究教材、教学用书与配套作业本,归纳教材显著特点与明确要求,在命题时紧扣语文教学常态。 (一)抓住教材重、难点设题 跟教材配套《教师教学用书》指出,“七年级以培养一般语文能力为主,关注具有普遍意义阅读方法与阅读策略”。“单元导语”与“积累剖析”反复强调朗读与默读技巧,这显然是七年级(上)语文教学重点。对此,期末试卷第1题以沈从文《湘行散记》中经典语句为材料设题: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需要,对语句中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形式加以强调。请标出画线句重音,并简述理由。 题干中“重音”定义取自教材第一单元课文《春》注释。这一试题既考查学生朗读时语感,又考查学生对重音作用理解。 此外,期末试卷第8题,要求解释选自《世说新语》如下几个加点字: ①盐空中差可拟 ②王仲宣好驴鸣 ③顾语同游曰 ④俄而齐王败 这几个加点字均为课文重点字词,可以考查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迁移运用能力。 (二)呼应从“教读”到“自读”课程体系 “考试既是检测评价,又是学习指导”。让语文知识介入评价,根据材料给予适当学习方法或策略,指引学生灵活运用并完成规定任务或解决实际问题,能有效检测语文核心素养,规避大量应试训练对检测效度造成干扰。如期末试卷中古诗词赏析题: 《天净沙?秋思》与《天净沙?秋》运用了许多类似手法。请借鉴《天净沙?秋思》阅读方法,自读《天净沙?秋》,完成赏析。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名词之美]“枯藤”“老树”“昏鸦”等名词组合,给人秋风萧瑟凄寒之感。 [色彩之妙]“夕阳”让人联想淡黄色微光笼罩大地,晦暗色彩更衬托出游子漂泊孤独与哀愁。 天净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名词之美] 。 [色彩之妙] 。 《天净沙?秋思》取材课内,与《天净沙?秋》在表现形式上诸多相似,此题紧扣两首元曲核心技法――名词与色彩,呼应教材编写体系结构,努力搭设助读系统,形成由“教读”到“自读”试题脉络,检测阅读水平与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 (三)研究《作业本(语文)》命题价值

初中语文答题技巧大全

初中语文答题技巧大全 初中语文答题技巧大全1 (一)看题目记叙文可以分为写人、记事、状物等类型的。记叙的题目一般也分为这几种类型。题目是__内容的眼睛。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__中心。 (二)读__ 1.写人的__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心理、神态等,从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主题。 2.记事的__要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事情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 3.以写景为主的__,主要是借景抒情,在分析时注意:(1)写景层次、景物特点、写景顺序、情景交融。(2)想象、联想,修辞手法的运用。 4.借景抒情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物的外形,内在特点的描绘,运用联想、类比、颂扬与之有关的人物的内在精神特征,用象征手法、议论、抒情等,篇末点题即可。 分析这类__要注意: (1)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 (2)一般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是以文中物的形象的描写为载体的,所以分析时要抓住物的形象特点; (3)想象、联想、象征手法的运用。 拓展阅读:初中语文考试复习方法

一、题海拾贝法 在浩如烟海的试题中,特别是各地历年的中招试题、模拟试题,有一些试题设计比较精巧,可以从中选出具有典型性、灵活性、实用性的小题进行训练,比如:古诗词的理解性背诵、文学知识、口语交际、修辞方法、语病修改等。利用课前几分钟采用竞答的方式进行提问,这样,学生有兴趣,精力集中,能起到较好的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查漏补缺,弥补了不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接触一些中招试题,可以明确中招试题的命题意向,撑握中招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技能,为参加中招考试作好心理上和技能上的准备。 二、文林撷英法 从课本中选取一些重点课文,利用早读的时间,要求背诵的背诵,不要求背诵的要反复读,重新领悟、巩固__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以及学习重点;每周从课外至少选一篇精美的__,在佳作欣赏课上彼此交流自己推荐的__,从__的语言、构思、立意、写作方法等方面谈理解、谈感受、谈启示,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分类训练法 复习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训练是主线,这应该作为复习的原则。复习的过程,其实就是训练的过程。这里的“训练”是广义的训练,包括听、说、读、写、背,狭义的训练理解为就是做习题,做习题是必要的,通过做习题来验证、反馈,达到巩固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目的。由于语文知识的庞杂,各类习题放在一块训练耗时费力,效果不佳,可以采取分类训练的方法,同类的试题集中在一起,便于比较鉴别和记忆掌握。可分五类复习,一是语文的知识积累与运用;二是文言古诗词,重点是正确背写句子,掌握实词、虚词的意思;三是现代文阅读训练,要兼顾课内课外,注重整体把握;四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注意知识的综合和探究;五是作文训练,从复习过程角度应考虑文题、材料、构思、修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