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龄前儿童焦虑与行为问题关系的探讨

学龄前儿童焦虑与行为问题关系的探讨

学龄前儿童焦虑与行为问题关系的探讨
学龄前儿童焦虑与行为问题关系的探讨

学龄前儿童焦虑与行为问题关系的探讨

吴国连1,白丽霞1,石秋霞2,任红坚3,王惠梅1

(1.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山西太原030013,2.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030001,

3.康乐幼儿园,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焦虑的人口学分布特点,探讨学龄前儿童焦虑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儿童基本情况调查”和“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对抽取的970例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基本情况、行为问题、近三个月的焦虑情况进行调查。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70例学龄前儿童总焦虑阳性检出率高(15.2%),其中分离性焦虑(25.6%)与强迫冲动障碍(24.5%)阳性检出率最高。行为问题中咬指甲(17.3%)、多动(16.5%)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为遗尿(8.4%)、眨眼/耸肩/吸鼻子(6.4%)、交流差(4.6%)、口吃(2.9%)、尿频(2.6%)。学前儿童焦虑与口吃、尿频、交流差、抽动、多动、咬指甲等常见行为问题关系密切。结论:学龄前儿童焦虑与行为问题较为普遍,通过对儿童外在行为问题的早期识别,有助于发现儿童内在的焦虑,及时进行相应的干预,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焦虑;行为问题;学龄前儿童;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chool children anxiety and behavior problems Wu Guo-lian1,Bai Li-xia1, Shi Qiu-xia2, Ren Hong-jian3,Wang Hui-mei1,

(1 Maternal and Children Health Care of Shanxi Province ; 2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3 Kangle kindergarden )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em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 anxiety, 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school children anxiety and behavior problems. Methods: Using "Spence preschool children anxiety scale" to investigate the children anxiety in three months, and using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children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the 970 preschool children.Results: The total anxiety rate was high(15.2%), separation anxiety

(25.6%) and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24.5%) are the highest.Behavior problems of nail

biting(17.3%), hyperactivity(16.5%) are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enuresis(8.4%), tic(6.4%), poor communication(4.6%), stuttering(2.9%)and urinatior(2.6%).Preschool children anxiety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stuttering, urinatior, poor communication, tic, hyperactivity and nail biting behavior problems.Conclusion:Preschool children anxiety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are common, identifing of early children external behavior problems can help find children's inner anxiety, so we can take timely and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Anxiety;Behavior problems;Preschool children;Relationship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A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1],焦虑障碍是以过分恐惧和担心为主要体验的一组情绪障碍。过去仅指分离焦虑障碍、回避障碍和过度焦虑障碍,DSM-IV和DSM-V将对特定刺激的恐惧和社交恐惧等也纳入其范畴,使焦虑障碍成为一种融合各焦虑症状的心理障碍[2]。学龄期儿童焦虑的患病率为10%左右[3],预计终生患病率为16%左右[4]。儿童早期的焦虑问题通常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心理社会功能[4],如得不到及时干预和治疗,会延续到青春期和成年期[2],并且与与青少年期的焦虑障碍、抑郁和外向化障碍有关[3]。

儿童行为问题通常是指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尽管许多学者对儿童行为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行为问题的概念至今未统一,其作为心理适应不良的表现,可以是儿童共有行为模式的夸大、缺陷或障碍性组合。行为问题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社会化过程,还可能导致成年期适应不良、精神疾病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5]。近年来,家长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门诊病人中低年龄组儿童比例增多,许多是与儿童焦虑相关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严重干扰了儿童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因此,此次研究旨在探讨学前儿童焦虑与行为问题及其相互关系,为学龄前儿童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太原市城区三所幼儿园,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三所幼儿园中全部身体健康、智力正常的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98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10份,完整样本970例,其中男孩502例(51.8%),女孩468例(48.2%)。本研究在调查前由儿童主要监护人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问卷在调查人员讲解后由主要监护人完成。

1.2方法

1.2.1学前儿童焦虑量表(Preschool Anxiety Scale)该量表(父母报告)是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Spence和McDonald等人于2001年编制而成,专门用于测查学前3~6岁儿童一般焦虑症状的评估工具,它平行于DSM-IV对焦虑障碍的分类,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6]。2009年山东师范大学的王美芳等对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在中国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可以用于评估我国学龄前儿童的焦虑症状[2]。该量表包括分离性焦虑( x=2.10,SD=2.40)、躯体伤害恐

惧(?x=5.79,SD=4.17)、社交恐惧(?x=4.20,SD=3.67)、强迫-冲动障碍(?x=1.06,SD=1.63)和广泛性焦虑(?x=1.84,SD=2.39)五个分量表的28个题项。采用0(从不)~4(总是)5点计分方法,得分越高,焦虑问题越严重,高于两个标准差为阳性病例。该量表的信度系数α为0.87,各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均大于0.57[7]。

1.2.2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抽样人群进行调查。其内容包括儿童姓名、性别、年龄、班级、现住址、家庭常住人口数、家庭住房面积、家庭人均月收入、儿童出生体重、孕周、是否早产、是否剖腹产、是否是独生子女、有无母乳喂养、3岁前主要带养人、现在主要带养人、是否经常感冒、喜不喜欢去幼儿园、平均每月不去幼儿园天数、不去幼儿园主要原因以及有无口吃、交流差、多动、抽动、行为偏离、遗尿等学龄前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

1.2.3质量控制

本研究在课题设计、问卷回收整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调查人员为具有心理施测经验的发育行为专业硕士研究生。调查前统一指导语与调查方法。测查结果统一编码核实录入计算机,数据由专人负责管理、检验和分析。1.2.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所有统计结果采用双侧检验结果,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各种焦虑的阳性检出率

学前儿童焦虑的总阳性检出率为15.2%。各焦虑维度的阳性检出率为

5.7%~25.6%,检出率较高的前三位分别为分离性焦虑、强迫-冲动障碍与广泛性焦虑。只有躯体伤害恐惧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孩多于男孩(p<0.01)。其他焦虑分量表的性别与年级差异不显著。见表1

表1 学前儿童焦虑阳性检出率的性别差异

焦虑

男孩女孩合计

χ2 p n(%)n(%)n(%)

分离性焦虑137(14.1)111(11.4)248(25.6) 1.625 0.202 躯体伤害恐惧21(2.2)41(4.2)62(6.4)8.482 0.004* 社交恐惧30(3.1)25(2.6)55(5.7)0.182 0.670 强迫冲动障碍125(12.9)113(11.6)238(24.5)0.075 0.785 广泛性焦虑79(8.1)61(6.3)140(14.4) 1.433 0.231 总焦虑75(7.7)72(7.4)147(15.2)0.037 0.847

表2 学前儿童焦虑阳性检出率的年级差异

2.2 各种行为问题的阳性检出率

结果显示: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阳性检出率高。其中排在前三位的行为问题分别为咬指甲、多动、遗尿。遗尿、交流差、抽动(眨眼/吸鼻子/耸肩)、多动的性别差异显著,男孩多于女孩。遗尿、眨眼/吸鼻子/耸肩的班级差异显著,遗尿小班儿童多见,而眨眼/吸鼻子/耸肩大班儿童多见。见表2

表3学龄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的性别差异

注:*代表p<0.05

表4学龄前儿童常见行为问题的年级差异

焦虑 小班 中班 大班 合计 χ2 p n (%) n (%) n (%) n (%)

分离性焦虑 93(9.6) 99(10.2) 56(5.8) 248(25.6) 1.921 0.383 躯体伤害恐惧 21(2.2) 24(2.5) 17(1.8) 62(6.4) 0.319 0.853 社交恐惧 18(1.9) 23(2.4) 14(1.4) 55(5.7) 0.048 0.976 强迫冲动障碍 74(7.6) 100(10.3) 64(6.6) 238(24.5) 1.479 0.477 广泛性焦虑 43(4.4) 61(6.3) 36(3.7) 140(14.4) 0.800 0.670 总焦虑 42(4.3) 65(6.7) 40(4.1) 147(15.2) 2.324 0.313

行为问题 男孩 女孩 合计 χ2 p n(%) n(%) n (%)

口吃 18(1.9) 10(1.0) 28(2.9) 1.814 0.178 遗尿 51(5.3) 30(3.1) 81(8.4) 4.448 0.035* 尿频 10(1.0) 15(1.5) 25(2.6) 1.420 0.223 交流差 32(3.3) 13(1.3) 45(4.6) 7.082 0.008* 抽动 41(4.2) 21(2.2) 62(6.4) 5.482 0.019* 多动 98(10.1) 62(6.4) 160(16.5) 6.922 0.009* 咬指甲 83(8.6) 85(8.8) 168(17.3) 0.449 0.503 行为问题 小班 中班 大班 合计 χ2 p n (%) n (%) n (%) n (%)

口吃 10(1.0) 8(0.8) 10(1.0) 28(2.9) 2.597 0.273 遗尿 40(4.1) 31(3.2) 10(1.0) 81(8.4) 11.753 0.003* 尿频 9(0.9) 12(1.2) 4(0.4) 25(2.6) 1.082 0.582 交流差 19(2.0) 19(2.0) 7(0.7) 45(4.6) 2.522 0.283 抽动 16(1.6) 17(1.8) 29(3.0) 62(6.4) 17.589 0.000* 多动 56(5.8) 57(5.9) 47(4.8) 160(16.5) 3.312 0.191 咬指甲 59(6.1) 63(6.5) 46(4.7) 168(17.3) 1.417 0.492

2.3各种焦虑与常见行为问题的关系

对各种焦虑和行为问题阳性检出率做单因素χ2分析,结果发现,学前儿童焦虑以及各焦虑分量表多与口吃、尿频、交流差、抽动(眨眼/吸鼻子/耸肩)、多动、咬指甲有关,而与遗尿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与躯体伤害恐惧、强迫冲动障碍有关的行为问题较其他焦虑分量表少。见表3

表5各种焦虑与常见行为问题的χ2 检验分析

口吃遗尿尿频交流差抽动多动咬指甲

分离性焦虑 6.594* 1.981 4.582* 16.180* 4.627* 3.252 4.617*

躯体伤害恐惧 3.003 0.152 3.959* 6.623* 4.694* 2.850 1.280

社交恐惧 4.001* 0.042 5.120* 38.895* 6.479* 0.001 5.642*

强迫冲动障碍 5.227* 1.092 5.250* 3.095 0.058 4.665* 1.299

广泛性焦虑 2.607 0.582 18.165* 34.415* 11.431* 13.468* 8.052*

总焦虑 6.471* 6.251* 12.320* 22.655* 5.845* 8.040* 6.220* 注:*代表p<0.05

3、讨论

3.1学前儿童焦虑的阳性检出情况

国外学者应用DSM作为诊断工具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学龄前期儿童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大约为9%~10%,且随着年龄增长和认知发展水平提高,总体焦虑症状水平呈下降趋势。国内学者采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父母报告)”进行筛查。付智伟等对哈尔滨市调查发现,3~6岁学龄前儿童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14.1%,无性别与年龄差异,但各焦虑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最高为躯体伤害,其次为分离性焦虑[8]。赵金霞等对济南市4~6岁学龄前儿童调查也有类似报道[8]。本次研究与既往研究一致,学龄前期儿童焦虑障碍的发生率为15.2%,发生率最高为分离性焦虑、强迫性神经症与广泛性焦虑,性别与年龄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儿童认知发展水平有限,知识经验相对缺乏,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不足,再加上有些父母在教养过程中的不恰当,从而使儿童高估外界的“危险”,进而引发内心的紧张状态。同时研究发现,躯体伤害恐惧存在性别差异,女孩显著高于男孩。这可能是由于传统或社会观念的影响,女孩的身体力量较弱,受到躯体伤害的可能性更大,因而女孩对躯体伤害的恐惧和焦虑感较重[9]。

3.2行为问题的阳性检出率

国内多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检测儿童行为问题。研究表明,我国学

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大都波动在6%~26%之间,学龄前男孩较女孩更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5]。本次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形式调查学龄前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研究发现,儿童的行为问题主要为咬指甲、多动与遗尿,与女孩相比,男孩更容易出现遗尿、交流差、抽动(眨眼/吸鼻子/耸肩)、多动等行为问题。这可能与性格本身差异有关,女童性格乖巧,遇事喜欢观察或躲避,更多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男童性格开放,更喜欢用行动探索外部世界,故而行为问题出现较多。小班儿童容易出现遗尿问题,而大班儿童容易出现眨眼/吸鼻子/耸肩问题。这可能与其身心发育不完善、行为习惯未养成和自制力较差有一定关系[10],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面临的问题增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表达能力又很不完善,因而可能会通过眨眼/吸鼻子/耸肩等行为问题来表现。

3.3焦虑与行为问题的关系

存在焦虑症状儿童的行为问题亦为突出。焦虑症状可以通过行为问题来表达,表现为行为幼稚、回避、咬指甲、吸允手指、声音发抖、口吃、吞咽、烦躁、强迫思维、注意力分散等[12]。本次研究发现,焦虑与口吃、尿频、交流差、抽动(眨眼/吸鼻子/耸肩)、多动、行为偏离等行为问题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与国内相关研究一致。这可能与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和自我意识的提高有关[12],幼小儿童言语、运动发育不完善,表达能力有限,对焦虑体验难以完全理解,叙述困难;自我意识又开始发展,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而情绪的不稳及缺乏控制性不利于儿童人际应对[11],故出现不良情绪时常以行为问题来表达。

综上所述,学龄前儿童各种焦虑的发生率较高,多以行为问题作为外在表现,一些行为问题也可能会加重儿童的焦虑,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通过对儿童外在行为问题的早期识别,有助于发现儿童内在的焦虑,及时进行干预,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两者关系的探讨,结论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关学龄前儿童焦虑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A. T. Gordon-Hollingsworth ,E. M. Becker ,G. S. Ginsburg ,et al. Anxiety disorders

in Caucasian and African American children: a comparison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reatment process variables, and treatment outcomes[J].Child Psychiatry Hum Dev ,2015, 46:643–655.

[2] Meifang Wang , Jinxia Zhao.Anxiety disorder symptoms in 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

[J].Child Psychiatry Hum Dev,2014, 5(26).

[3] Nicholas D. Mian, Leandra Godoy, Margaret J. Briggs-Gowan et al. Patterns of anxiety

symptoms in toddlers and preschool-age children: Evidence of early differentiation [J].

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 2012, 26:102–110.

[4] Javier García-Campayo , Yolanda López del Hoyo , Montserrat Salas Valero ,et al.

Primary prevention of anxiety disorders in primary care: a systematic review [J].

Preventive Medicine,2015,76:S12-S15.

[5]胡敏,精进.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4):509-512.

[6]王美芳,赵金霞,白文.学前儿童焦虑量表中文版的测量学分析 [J]. 中国临床心理学

杂志,2009,17(1):21-23.

[7] Spence SH, Rapee RM, Mcdonld C, et al. The structure of anxiety symptoms among

preschoolers [J].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2001, 39(11):1293-1316 .

[8]朱明哲,张晓蕾.学龄前儿童的焦虑障碍[J].临床儿科杂志,2014,2(32):186-188.

[9]王玉廷,刘莉,王美芳.母子依恋与幼儿焦虑的关系[J]. 学前教育研究,2011,3:59-62.

[10]魏煌忠,刘华,曾云生.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中国妇幼保健,

2007,22:3956-3959.

[11]陈羿君, 陈翠, 魏冰思. 学习困难儿童焦虑情绪与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

卫生, 2014, 30(7): 853-857.

[12]任颖,苏林雁,黄广文.儿童焦虑障碍的行为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5,9(8):94-95.

作者简介:吴国连(1986-),女,河北人,山西医科大学儿科医学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儿童心理行为发育。

通讯作者:王惠梅,山西省妇幼保健院,E-mail:fyek2008@https://www.wendangku.net/doc/a518569362.html,

焦虑症自测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由华裔教授Zung编制(1971)。 本量表含有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可以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主要用于疗效评估,不用于诊断。 请仔细阅读指导语 根据您最近一周的实际情况,仔细阅读每一条,把意思弄明白再选择 从左到右分别表示: * 很少:没有或很少有时间 * 较少:少部分时间 * 较多:相当多时间 * 经常: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部时间 1.我感觉容易衰弱和疲乏 2.很少 3.较少 4.较多 5.经常 6.我因为头痛、头颈痛和背痛而苦恼 7.很少 8.较少 9.较多 10.经常 11.我吸气呼气都感到很容易 12.很少 13.较少

15.经常 16.我的手脚麻木和刺痛 17.很少 18.较少 19.较多 20.经常 21.我因为一阵阵头晕而苦恼 22.很少 23.较少 24.较多 25.经常 26.我的手是干燥温暖的 27.很少 28.较少 29.较多 30.经常 31.我容易入睡,并且一夜睡得很好 32.很少 33.较少 34.较多 35.经常 36.我觉得心跳得很快 37.很少 38.较少

40.经常 41.我做恶梦 42.很少 43.较少 44.较多 45.经常 46.我觉得心平气和,并且容易安静坐着 47.很少 48.较少 49.较多 50.经常 51.我因为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恼 52.很少 53.较少 54.较多 55.经常 56.我觉得一切都很好,也不会发生什么不幸 57.很少 58.较少 59.较多 60.经常 61.我容易心里烦乱或觉得惊恐 62.很少 63.较少

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考试焦虑是指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一系列异常生理心理现象,是考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考试焦虑严重影响了学生考试的发挥和身心健康,阻碍学生的学习成长。因此,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考试焦虑,培养良好的学习观念是十分必要的。本节课将采用体验式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投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受,使其加深印象。 学情分析: 目前学生考试焦虑形成最主要的原因的学生对考试的认知评价。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考试焦虑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使他们学会如何正确认识考试焦虑,如何应对这种不良情绪,能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同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考试焦虑症的表现、形成原因、考试焦虑的双重性以及如何应对考试焦虑。 (2)能力目标:初步具有正确对待和处理学习压力、考试焦虑问题的能力,学会调节自己,以恰当的紧张程度对待每一次考试。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理智面对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使学生保持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理智对待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 教学难点:让学生将所学理论内化,学会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 教具准备:ppt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引导】进入课室,手里拿着一叠试卷,严肃地跟同学们说:“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用来做一个小测试,请大家立刻收拾好东西,考试过程中不能说话,交头接耳等。这样的突击考试更能检查你们的真实水平,因此,这次的成绩我会严格记录并同时通知家长。 【组织】播放考试的“考试注意事项”的录音。 【预设】学生紧张,出现抱怨的声音。 【揭示课题】刚刚跟大家开个小小的玩笑,现在开始我们有关考试焦虑的主题班会课。【预设】学生心理状态由紧张到放松 【追问】刚刚我在说考试的时候,同学们一瞬间想到是什么?心理有什么变化?身体感觉有什么变化吗? 【预设】紧张,心跳加快…… 【小结】像同学们刚刚这样的心理表现我们把它称作考试焦虑。虽然从表面上看它只是考不好的成绩,但实际上可能是因为同学们自我期望太高,把考试成绩看成是一种竞争和尊严。也有可能是家长老师给的外界压力太大了等等。 二、正确认识考试焦虑 1.考试焦虑的危害 【引导】考试的紧张与焦虑在学习中普遍存在。能结合你们平时的学习具体谈谈考试焦虑的表现吗? 【预设】1.考试前一天晚上常常睡不着,脑子很乱。 2.考试前手脚都没有地方放,很紧张。 3.手心冒汗。

儿童焦虑型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

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 适用于8-16岁儿童青少年自评焦虑障碍。 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及科研的筛查工具[1]。 评定方法: 共41个项目,0-2三级评分。0=没有此问题 1=有时有 2=经常有 ~ 五个因子: 躯体化/惊恐:1,6,9,12,15,18,19,22,24,27,30,34,38 广泛性焦虑:5,7,14,21,23,28,33,35,37 分离性焦虑:4,8,13,16,20,25,29,31 社交恐怖:3,10,26,32,39,40,41 学校恐怖:2,11,17,36 指导语:请你根据最近3个月的实际感受填写下来,不要考虑怎样回答才“正确”,仅根据你的感知如实回答,在符合你的那一格打“√”。注意不要漏项。 ! 1.当我感到害怕时,出现呼吸困难(出气不赢)。 2.我在学校时感到头痛。 3.我不喜欢与不太熟悉的人在一起。 4.如果我不在家里睡觉,就觉得内心不安。 5.我经常担心别人是不是喜欢我。 6.当我害怕时,感到马上要死去似的。 7.我总是感到紧张不安。 8.· 9.父母无论去哪里我总是离不开他们。 10.别人说我好像很紧张的样子。 11.当我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时就感到紧张。 12.在学校时就出现肚子痛。 13.当我害怕时,自己感觉快要发疯,失去控制了。 14.我总担心让自己一个人睡觉。 15.我担心自己不像其他孩子一样好。 16.当我害怕时,感到恍恍惚惚,好像周围的一切不真实似的。 17.> 18.我梦见父母发生了不幸的事情。 19.我担心又要去上学。 20.我害怕时,心跳会加快。 21.我手脚发抖打颤。 22.我梦见发生了对我不利的事情。 23.我对于一些精心为我而安排的事感到不安和不自在。 24.当我害怕时,我会出汗。

有关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调查报告 前言 考试焦虑是一种特定的对学习紧张、不安、担忧的心理压力反应,它集中表现为对考试情境的—种类似神经症的紧张、担忧的反应,主要起源于日常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目标把握不大因而缺乏自信,使学习动机和心理受到威胁和抑制。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对学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认为,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倒U曲线,即焦虑程度过强和过弱都会使学习效率下降,可望取得最佳学习效率的焦虑程度应是中等的。过度的焦虑又会干扰学生的情绪、行为,形成“学校压力症”,严重的会出现失眠、紧张性头痛、食欲减退、生理组织病变等,影响身心健康状况,甚至发展成为精神障碍。 目前我们的学生仍然受着焦虑的影响,每次模拟考都发挥不稳定,时好时坏,或者平时都很优秀,一到考试就出差错。这一切都让学生心里感觉到痛苦与无奈。所以在本次的研究调查中,主要选取北江中学八年级的其中两个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希望能够了解重点学校学生在考试焦虑方面的状况,以及探讨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找出一些解决方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韶关市北江中学八年级的两个班,共有学生人,发放问卷80份,回收80份,有效问卷73份,7份问卷作废,调查回收率91.25%。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工具:

中学生考试焦虑评估问卷,该问卷共有20个项目,各项目均为1-4分。对每个项目,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答案。第1题的四四种选择是:从不=4分,有时=3分,经常=2分,总是=1分。2-20题的四种选择是:从不=1分,有时=2分,经常=3分,总是=4分。依次将每题得分相加,即为总分。男生总分在30分以下:处于正常水平。30-35分:表明有轻度焦虑。36-45分:焦虑明显。46分以上有较严重的焦虑。女生总分在26分以下正常,27-32分有轻度焦虑,33-41分焦虑明显,42分以上有较严重的焦虑。(二)、调查过程: 首先,在施测前对高三年级主任及各班班主任说明说明本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然后,由施测老师(本人)按指导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表,帮助学生了解填写规则,在确认被试理解施测要求后开始施测。最后,以班为单位进行团体问卷施测,并当场收回问卷。 回收问卷后,将全部数据量化,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主要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一: 八(10)班 八(14)班

10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0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儿童焦虑症:焦虑症是指一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多见于女孩。儿童焦虑症有三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分离焦虑,儿童与依恋对象、家庭或其他熟悉环境分离时出现过分焦虑;其二是社交焦虑,儿童与陌生人接触式出现持续的过分退缩,妨碍与同伴正常交往;其三是恐怖性焦虑,患儿总是提心吊胆地害怕可能遇到的事物或情景。 (2)学习障碍:是学龄前儿童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它是指不存在智力低下学习技能忽的障碍和视觉、听觉障碍,也没有环境和教育剥夺以及原发性情绪障碍,人出现阅读、书写、计算、拼写等特殊学习技能获得障碍的一组综合症。 (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心理行为疾病中常见的一种问题。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多动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4)儿童抑郁症:儿童抑郁症是指发生在儿童时期持续的心境不愉快,以抑郁情绪为主要特征。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分别达到2.5%和8.3%。患儿表现为对游戏没兴趣,食欲下降,睡眠减少,哭泣,退缩,活动减少。患儿还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自责自罪,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感兴趣,容易激动,有时出现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 (5)品行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严重的违纪行为,在较大儿童中很常见,如逃学、偷窃、破坏公物和攻击行为。 (6)儿童恐惧症:恐惧情绪是儿童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几乎每个儿童在其心理发展的某个阶段都曾出现过恐惧反应。儿童中最常见的是害怕动物、死亡、昆虫、黑暗、学校等。 (7)儿童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反复地、不合理地担忧,不得不通过行为来抵消所担忧的危险以得到安心,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种类型,常伴有抑郁、焦虑。 (8)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或模仿怪相等,并可伴发其他行为障碍,多见于5

考前焦虑都有哪些症状

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不少考生在考前出现了考试焦虑症。其表现为:上课心不在焉,十分焦急自己马上临考却仍然什么也记不住;烦躁不堪,见到任何事情都有发火的欲望;坐立不安,总觉得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浪费时间;吃不好,睡不香,精神萎靡不振。具有以上任意一条的便是患上了考试焦虑症,并根据适用条数得多少而“病情”轻重。 考试焦虑症一般表现在三方面:心理异常:紧张、担心、恐惧、忧虑、注意力差、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下降,情绪抑郁、缺乏自信和学习热情,过度夸大失败后果,常有大难临头之感;行为异常:拖延时间、逃避考试、坐立不安、怕光怕声,考试时思维混乱,手抖出汗,视力模糊,常草草作答,匆匆离开考场;躯体异常:失眠多梦、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胸闷气短、食欲减退、肠胃不适,频繁小便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人才对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而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方法。考试焦虑症会给我们带来的坏处: 生理上的:(1)休息不足,身体过劳(2)精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3)嗜睡,头晕 心理上的:(1)心里焦躁不安(2)与他人沟通困难(3)心理压抑、恐惧(4)信心下降,产生自卑心理 这些坏处会使我们在考试中不能正常发挥自己水平,生活中与他人冲突频繁,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健康。考试焦虑症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造成的,因此首先应该学会合理发泄,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缓解学习压力,开放自己心态。听听音乐,去野外散散步,打打沙包,找自己的朋友倾诉等都是很好的发泄方式,只有将心理调节好后才能以正确的心态放松的面对考试,从而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南昌军民医院吴春华专家建议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和家长也起到很大的作用,面临巨大的压力,如果不顾一切地给孩子施压,不仅不能提高其学习效果和成绩,反而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从而“弄巧成拙”。当发现孩子心理压力过大的时候,应当允许、鼓励、引导孩子适当的做一些放松,把自己放到一个平稳的、开阔的心理环境中。 焦虑症怎么治疗? 一、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人的一生中包括现在的学习都可能受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和打击,在打击挫折面前,应保持冷静沉着的态度,不害怕,不消沉,找出原因,自我调整。 二、自我调节。当自我感觉到心理比较紧张时,可采用缓慢的稳定的呼吸方法,连续多次,可达到消除紧张情绪和平衡心理的目的。 三、体育疗法。锻炼后可以给人一种轻松和自己作主的感觉,有益于克服抑郁症患者共有的孤独感。但锻炼必须有一定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散步也可以达到同跑步一样的效果。 四、心理疏导。焦虑症患者会表现为对外界事物无兴趣,心情烦躁不安。这个时候可以采用心理疗法,心理医生会对你进行心理疏导,减去心理压力。

焦虑症居然能引起身上的疼痛

焦虑症居然能引起身上的疼痛 焦虑症的症状表现非常的多,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能够引起身体的疼痛,比如说能够引起腹痛,能够引起腰痛后背痛等等,甚至能够造成身体出现有种游走性的疼痛。这些疼痛都不是因为器质性病变原因造成的耳机也没嫉妒的心理压力,极度的焦虑,产生的一种疼痛现象。 ★近半焦虑症有疼痛症状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心理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突发事件、应激因素、躯体疾病等均有关系,我国焦虑症的患病率在5%-7%,临床发现,患者中有30%-40%伴有身体疼痛症状,而身体并没有任何疾病,当焦虑症得到缓解,疼痛也自然会消失。很多人总觉得自己有病,但是事实上做了很多检查都没有找出疾病,其实它和内心焦虑有关,这类病是以各种躯体不适症状作为主要症状,一般没有器质性损害,但身体疼痛依然存在。专家解释,这种疼痛是一种报警,是疾病对身体的一种提醒。 ★急性焦虑发作误诊率高

焦虑症是以焦虑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情绪障碍,包含情绪症状和躯干症状,情绪患者感觉自己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躯体症状患者紧张的同时往往会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像心慌、气短、口干、出汗、颤抖、面色潮红等,有时还会有濒死感,严重时还会有失控感。 在正常的日常生活环境中,有些患者也会突然出现极端恐惧的紧张心理,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发作突然开始,无法预知,表现和冠心病发作非常相似,家人往往当做是冠心病,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心内科。结果相关检查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诊断不明确,使得急性焦虑发作的误诊率较高,耽误了治疗。 ★焦虑需要心理药物治疗

焦虑及其问题表现

焦虑及其问题表现 焦虑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是与未能满足需要,预料到失败或者到某种失败的可能性的心理感受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都有焦虑的体验,只是由于焦虑的程度不同,人们对焦虑的意识不同而已。当一个人处在他自己认为很重要或很危险的情境中时,就很容易产生焦虑。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我们要参加一次重要的考试时,几乎所有的人考试之前都会比较紧张,担心考不好。此时,大家都处于焦虑的情绪状态中。当这种紧张没有伴随其他的心理异常活动以及相应的身体变化时,属于正常的焦虑。但是,如果焦虑情绪持续时间太长,使人长期处于无缘无故又无法摆脱的紧张状态,就可能是焦虑过度了。 焦虑反应对于个体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个体生活意义来说,焦虑使得人们无法正确认识,评价生活中的某一情境,进而也就无法做出与该情境相适应的及时有效的行为反应,从社会生活意义上来说,焦虑可以影响人们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这些个体生活、社会生活上的不适应,会影响到个体人格特征的形成,而一旦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又必然会影响个体将来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从而导致恶性循环。过度焦虑发展到极端可能导致各种焦虑障碍。 总之,过度焦虑会影响学生行为、智力、人格等多方面的发展。过度焦虑的儿童往往表现出退缩、过度顺从或者易

怒等行为。他们往往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过分敏感、自我评价过低、做事优柔寡断、谨小慎微、忧郁消沉,从而是导致同伴关系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过度焦虑是考试焦虑。由于发生在不同情境下的过度焦虑的辅导方法相似,因此,本文主要介绍考试焦虑的辅导方法,对于其他情境的过度焦虑则可以考虑使用相似的方法。 焦虑的主要表现 焦虑从认知、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有表现: 一、认知方面 处于焦虑状态的个体往往思维混乱,无组织,难以有效地应付环境要求。比如,考试焦虑者将认知的焦点和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思维总是指向考试失败的方面。他们过度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和考试表现,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能否通过考试、会不会失败等方面。另外,由于过度地重视考试结果,导致其在记忆、注意力方面受到妨碍,如发呆、愣神、思维停滞等等。 二、生理方面 在生理上,过度焦虑的学生常有不易入睡、做噩梦或食欲不振等情况,这是由于植物神经系统活动增强所产生的生理反应。比如,有的学生一到考试时,就“心慌、呼吸加快、眼前发黑”等,而且,生理反应更多出现在亲临考场(比如刚走进考场,看到监考老师或者看到老师发卷子)的时候。

儿童焦虑症的治疗方法

儿童焦虑症的治疗方法 儿童焦虑症主要与心理社会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患儿往往是性格内向和情绪不稳定者,在家庭或学校等环境中遇到应激情况时产 生焦虑情绪,并表现为逃避或依恋行为。部分患儿在发病前有急性 惊吓史,如与父母突然分离、亲人病故、不幸事故等。如父母为焦 虑症患者,患儿的焦虑可迁延不愈,成为慢性焦虑。家族中的高发 病率及双生子的高同病率都提示焦虑症与遗传有关。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临床分型 根据起病形式、临床特点和病程临床上可分为惊恐发作与广泛性焦虑症。惊恐发作为急性焦虑发作,发作时间短,表现为突然出现 强烈的紧张、恐惧、烦躁不安,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广泛性焦虑症为广泛持久性焦虑,焦虑程度较轻,但持续时间长,患儿上课紧张、怕被老师提问、怕成绩不好等,也有自主神经 系统功能紊乱表现。 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特征分为分离性焦虑、过度焦虑反应和社交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多见于学龄前儿童,表现为与亲人分离时深感 不安,担心亲人离开后会发生不幸,亲人不在时拒不就寝,拒绝上 幼儿园或上学,勉强送去时哭闹并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过度焦虑反应表现为对未来过分担心、忧虑和不切实际的烦恼。多 见于学龄期儿童,担心学习成绩差、怕黑、怕孤独,常为一些小事 烦恼不安、焦虑。患儿往往缺乏自信,对事物反应敏感,有自主神 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社交性焦虑患儿表现为与人接触或处在新环 境时出现持久而过度的紧张不安、害怕,并试图回避,恐惧上幼儿 园或上学,有明显的社交和适应困难。

障碍,做恶梦、讲梦话、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及多汗、头昏、乏力等身心症状。儿童心理焦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素质性焦虑 这类儿童的神经系统往往发育不健全或受到损伤,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过于敏感。有的则是父母本身具有焦虑的表现,给孩子“模仿性”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焦虑表现出焦虑的反应,造成恶性循环。 境遇性焦虑 分离性焦虑 当与亲属特别是与母亲分离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独生子女的父母出差,孩子既担心父母,也害怕独自一个人留在家里,一个人睡觉,心烦意乱,无心学习。 期待性焦虑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怕达不到家长预期的要求、受责怪而焦虑不安。另一方面,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课程的设计、作业的布置超越了儿童的承受能力,儿童担心完成不了老师安排的任务而受惩罚,从而表现出紧张、焦虑、不安。 环境性焦虑 有些常闹纠纷的家庭,长辈们把孩子作为倾诉自己心中不满的知心人,向孩子诉苦。在这种矛盾重重的环境中,孩子易于产生焦虑情绪。 一、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 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应该看到,孩子准备考试已投入了很多,即使达不到理想的成绩,只要尽力就行了。千万不要对孩子唠唠叨叨,嘲讽挖苦,或者板着脸不搭理,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压抑,或是出于逆反心理而对抗,加重孩子的焦虑。 二、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七种焦虑症表现

七种焦虑症表现 焦虑症表现: 既然造成焦虑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也就需要一种适当的方法来使其康复,焦虑症是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疾病,主要由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内心的不良因素而引发,一般焦虑症患者常常伴有失眠多梦、头晕腹泻、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忧心烦躁等等现象,RSHWHO渡氧专项脑细胞修复工程,针对“脑细胞疲劳、失眠、焦虑”的,集合六个国家(法国、中国、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的科研成果,锁定了影响脑疲劳、神经紧张、抑郁、焦虑、失眠的脑部核心要素。富含121种营养和微量元素,其中活性成分54项,含生物活性的十缩氨基酸,对压力症状缓解功效已经在临床研究上得到证实,在安全性和起效时间等方面确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因此,重视加强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为了治疗焦虑症采取了很多办法,今天就来介绍从以下7个方面整合治疗干预。 生理方面的原因: 包括大脑或身体的生理机能失衡。这些原因包括: 1)浅呼吸; 2)2)肌肉紧张; 3)3)持续的压力对身体的影响; 4)4)营养和饮食因素 情感方面: 抑制情绪——特别是抑制生气的情绪——可能是引起慢性焦虑和遭受惊恐发作的重要原因。通常情况下,恐慌的感觉只是沉浸于生气、沮丧、悲伤或绝望的表象。很多有焦虑症的人成长的家庭不鼓励表达自己的情绪。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可能对确认自己当时的情绪怎样都感到有困难,更不要说表达这些情绪了。 RSHWHO渡氧提出了脑营养平衡学说: 从所周知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GABA、褪黑素针对失眠、焦虑等有效果,为什么直接补充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1、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GABA、褪黑素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相对平衡,必需符合人体的营养平衡需求,不可忽视的是不同人种,用量也会不同。比如褪黑素,很多国家用量是中国规范用量的N倍,而褪黑素过量反而会引发抑郁、焦虑,影响性功能。再比如多巴胺过量相当于吸食能上瘾的违禁品。

如何应对考试焦虑的心理

如何应对考试焦虑的心理 考试焦虑就是指因考试带来的过度的心理压力,产生严重的紧张、恐惧和焦虑. 考试焦虑包括考前焦虑,考中焦虑,考后焦虑. 一、考试焦虑的表现 1、焦虑表现为生理反应,如不自主地震颤、昏厥、肌肉痉挛、心跳加快、出汗等; 2、焦虑表现为心理感受,感到恐惧,预感到不祥与担心,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与不安; 3、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就要到来,但实际上没有任何威胁或危险。如果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可以发现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往往不相称。 4、表现为防御或回避行为,如在考场上惊恐不安、思维混乱,早早答题交卷离场,或脑子一片空白、思维停滞等,这是考试焦虑的行为成分。 二、考试焦虑的危害。过度焦虑是行动的阻力 奥运会比赛中,一名著名跳高运动员在比赛前十分紧张,但当他看到他的强劲对手试跳失败,无心挑战之后,他如释重负:“我完全放松了,一点儿也不紧张了。”然而比赛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他竟败给一个名不见经传、实力不如他的对手。 辽宁省高考状元孙嘉弥回忆起在考试中遇上难题的情景,她说,当在考数学时,最后10分钟还有一道很难的题没做,她宽慰自己说,已经拿了130分了,达标了,正是在这种放松的心态下,她的灵感来了,很快就 三、如何应对考试焦虑 ?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考试、客观对待考试分数。 ?树立必胜的信心。 ?在考试期间要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 ?考试期间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 认识到考试以及考试分数是对自己所学知识掌握是否牢固和全面、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弱的一种检验方式。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复习,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相反,如果还没考,就开始忧心忡忡,总怕自己考不好,消极被动,甚至对考试产生抵触情绪。以这种心态准备考试,往往会事倍功半,以这种情绪参加考试,是注定会失败的。 ?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制订详尽的复习计划,并按照计划,积极、全面地开展复习。复习时应该对应考科目面面俱到,避免存在侥幸心理。 ?此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考前心态,既要克服过分恐惧、焦虑,自我评价过低,又要避免期望过高,骄傲自满,这些都会影响到考试成绩,只要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保持良好的考前心态,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临考前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转移注意力:比如看心理趣味图片、画画 ?情绪宣泄法:比如大哭一场、跑步、打球 ?放松法:比如散步、听音乐 ?暗示法:想象考试的场景,比坚定的认为自己能够考好 只要我们所有的孩子认真的对待和认识考试焦虑,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在学习中找到快

4《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习题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习题 一、选择题 1、幼儿园的儿童处于学龄前,是心理发展的(B ),也是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发展的萌芽期。P124 A.早期 B.中期 C.活跃期 D.敏感期 2、学龄前儿童神经系统调节( A )过程占主导,容易被误以为是“多动症”,实际是此期儿童的心理特点。P124 A. 兴奋 B.呆板 C.逆反 D.安静 3、(A)是儿童语言迅速发育的重要时期。P128 A.1-3岁 B.2-4岁 C.3-6岁 D.1岁以前 4、下列关于幼儿记忆发展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P125 A.幼儿记忆的有意性较低 B.幼儿多用机械记忆的方法 C.幼儿的记忆要以抽象逻辑为主 D. “记忆恢复”现象在年幼儿童身上表现的不普遍 5、孤独症的临床表现有:不说话、不理睬人、对一些非生物的东西(B )、注意力分散等。P130 A.排斥 B. 有特殊依恋 C.恐惧 D.厌恶 6、以下不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的是(B)P125 A.人际关系 B.物理因素 C.社会环境 D.过高要求 7、学龄前期儿童常出现的强迫行为有(B)、控制大小便能力差、多动症、夹腿综合症。P130 A.口吃 B.吮指、咬指甲 C.不说话 D.不理睬人 8、幼儿记忆态度发展的表现是(C)。P125 A.记忆空间的增加 B.记忆容量不断扩大 C.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转变 D.记忆保持时间变长 9、学龄前儿童的游戏主要是(B)。P124 A.合作游戏 B.规则游戏 C.练习游戏 D.象征性游戏 10、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B )。P125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经验型逻辑思维 11、教师应注意“问题家庭”儿童、残疾儿童和(A)的心理健康。P126 A.独生子女 B.男性儿童 C.女性儿童 D.最低龄儿童 12、关于儿童记忆的说法错误的是(D)。P125 A.首先发展短时记忆 B.儿童越大长时记忆的容量越大 C.儿童长时记忆的发展随着年龄有所发展 D.儿童短时记忆容量随着年龄增加 13、以下不属于儿童情绪问题的是(D)。P129 A.焦虑症 B.恐怖症 C.孤独症 D.吮手指、咬指甲 14、以下不属于口吃的原因的是(D)。P128 A.火警、地震、亲人死亡 B.模仿 C.父母在学说话时过于急躁 D.食物因素 15、以下性教育方式中错误的是(D)。P127 A.注意性卫生习惯的培养 B.儿童出现夹腿行为时应当恰当干预 C.性不良行为的干预一定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 D.儿童提出性相关问题时应该直接拒绝回答 16、对多动症应采取心理和( A )治疗方法 P132 A.行为 B.药物 C.手术 D.针灸 17、以下不属于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是( C)。P133 A.遗传因素 B.气质特点 C.五官相貌 D.生理因素 18、较严重的口吃患者需要( D )治疗,由专业的治疗师指导儿童进行训练。P129 A.行为 B.药物 C.手术 D.言语 19、加强儿童性卫生习惯的培养可以减少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儿童要勤洗澡、勤换内裤,女童要每晚(B)清洁会阴,保持外生殖器官的清洁卫生。P127 A.用湿纸巾 B.用水 C.用毛巾 D.用纸 20、儿童在言语发育的时间上可有(A)的正常差异。P128 A.4-6个月 B.3个月 C.8-10个月 D.一年

临床--焦虑症的表现、诊断和治疗

焦虑症的表现、诊断和治疗 级应用心理学 2009年12月9日 焦虑症的表现、诊断和治疗

【摘要:】焦虑是一种以情绪异常为主的的神经症反映,焦虑症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精神症,人的焦虑反映可能发展为恐怖症、疑病症等,所以是焦虑被看成是这些神经症的基础。本文从焦虑症的产生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介绍焦虑症。 【关键词:】焦虑症诊断治疗 1 焦虑症概述 焦虑症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主要分为惊恐障碍(PD)和广泛性焦虑(GAD)。焦虑的特征是增强的激发状态,如躯体紧张,呼吸急迫、担心、害怕等情感反映有时在症状上与正常害怕相似,但它绝不等于正常害怕。我国大陆地区的调查数据显示,焦虑障碍(主要为焦虑症)年患病率上海和北京分别是 2.4% 和 3.2%[2]。 2 焦虑症的病因 2.1 生物学因素①遗传因素:焦虑的产生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这在包括从动物的选择性饲养到家庭研究和孪生子的研究都得到证明。研究发现,大约有15%的焦虑性神经症患者的父母和同胞兄弟姐妹也具有焦虑的特点。焦虑症患者的一级亲属较其他人患焦虑症的可能性高4~8倍。②乳酸盐:焦虑症患者运动后血中乳酸盐较对照组为高,如果给患者注射乳酸钠可诱发惊恐障碍(PD) 。③肾上腺素能系统:肾上腺素能系统特别是蓝斑核起警惕作用。电刺激蓝斑,可引起恐惧和焦虑反应,蓝斑神经冲动发放增加,导致去甲肾上腺素更新加速。④神经解剖:Corman等基于Klein现象学模型及研究发现,认为惊恐发作可能与脑干特别是蓝斑的功能异常有关。 2.2心理因素心理分析理论认为焦虑是一种未能解决的无意识冲突的转化形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当某个环境的线索与个体发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导致个体出现焦虑情绪的事件相关联时,个体便产生了焦虑障碍。焦虑常由一些突发诱因,使人产生心理和机体应激造成。如遇到突发事件时,那些缺乏自信的人更容易产生焦虑。症焦虑状态诱发因素往往是:青春期,终止学业,离开父母家庭,结婚,子女离家,退休,等。稳定的关系是远离焦虑很好的保护伞。 3 临床表现 3.1 惊恐障碍(PD) 惊恐障碍是以反复发作、难以预料、自主出现的迅速持续时

看完这个你就知道中度焦虑症严重吗

看完这个你就知道中度焦虑症严重吗 中度焦虑症严重吗: 中度焦虑症在临床上并不罕见,近年来其患率逐年不断攀升,由于目前尚无有效治愈焦虑症的疗法,加上多数焦虑症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不了解与过度担忧,导致了该病焦虑症患者普遍伴有较重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RSHWHO渡氧专项脑细胞修复工程,针对“脑细胞疲劳、失眠、焦虑”的,集合六个国家(法国、中国、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的科研成果,锁定了影响脑疲劳、神经紧张、抑郁、焦虑、失眠的脑部核心要素。富含121种营养和微量元素,其中活性成分54项,含生物活性的十缩氨基酸,对压力症状缓解功效已经在临床研究上得到证实,在安全性和起效时间等方面确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因此,重视加强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护理。亲情护理组在上述条件下接受亲情护理联合常规护理 ①安排家属探视,给予焦虑症患者情感支持。 ②和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以及建立合理思维模式,建立应对方式。 ③建立良好的病房氛围,促使病房患者之间互相交流,并诉说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促使患者更好表达自身的负面情绪。 ④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倾听音乐和腹式呼吸进行自我放松,并及时回答患者的疑问,充分尊重患者,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⑤家庭支持。指导患者家属多关心和照顾患者,定期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对患者疾病的认知,并更好配合临床工作的开展。⑥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其通过看电视和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对于疾病的注意力。 RSHWHO渡氧提出了脑营养平衡学说: 从所周知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GABA、褪黑素针对失眠、焦虑等有效果,为什么直接补充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1、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GABA、褪黑素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相对平衡,必需符合人体的营养平衡需求,不可忽视的是不同人种,用量也会不同。比如褪黑素,很多国家用量是中国规范用量的N倍,而褪黑素过量反而会引发抑郁、焦虑,影响性功能。再比如多巴胺过量相当于吸食能上瘾的违禁品。 2、RSHWHO渡氧脑健康平衡营养是121种营养和微量元素组成的,其中54项活性成分,通过修复下丘脑、脑垂体、松果体、皮质醇来改善脑细胞和神经元链接,预防脑萎缩,从源头上修复脑功能,恢复大脑生成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褪黑素等重要物质的能力。

让孩子远离焦虑

荐语 这本书不但能够启发你自身的焦虑思维模式,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意识到孩子有焦虑,你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引导孩子认识焦虑的真面目,施行那些克服焦虑的有效方案,而不是坐以待毙。 作者简介 塔玛·琼斯基 美国著名的临床精神医学博士、情绪研究专家、临床心理学大师。她是美国心理协会和宾夕法尼亚行为治疗协会的会员。 1999年,她在宾夕法尼亚州创立了美国“儿童强迫症和焦虑问题研究中心”,后来扩大关注范围,更名为儿童与成人强迫症和焦虑问题研究中心。塔玛?琼斯基全部职业生涯致力于帮助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让心灵成为更安全的地方”。 精华解读 以下内容为《让孩子远离焦虑》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录 引言:你和孩子都会受益的一本书 一、孩子焦虑的表现 二、为什么会焦虑? 三、导致孩子焦虑的家庭教养行为 四、减轻焦虑的积极家庭教养方式 五、不要把你的焦虑转嫁给孩子 六、减少孩子焦虑的方法 七、尝试克服焦虑的练习 八、焦虑管理计划 九、贴士 正文 引言:你和孩子都会受益的一本书 看到身边有些青春期的孩子聪颖智慧优异异常,却因深陷焦虑而无法快乐学习和生活,甚至有一部分成年人在过度的焦虑中罹患抑郁;甚至选择结束自己生命,这让我感到非常痛心。

大多数患有焦虑症的成年人倾诉他们的症状始于儿童期。没有经过治疗的焦虑不但不会自愈,状况还会恶化,甚至对一些身体功能还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所以,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大家解除情感超负荷状态的书。这本书不但能够启发你自身的焦虑思维模式,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意识到孩子有焦虑,你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引导孩子认识焦虑的真面目,施行那些克服焦虑的有效方案,而不是坐以待毙。 一、孩子焦虑的表现 你的孩子有这些表现吗: 超级粘妈妈,无法自己独自入睡?不爱讲话,面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感到紧张?恐惧尝试新事物,对自己没信心? 老认为自己无法考取好成绩赢得老师赞赏,不愿去上学或是参加学校活动?总是担心还未发生的事?反复确认“如果……怎么办?”的问题?或者看起来有些完美主义,事无巨细地要求自己表现完美? 如果你的孩子有这些危险信号,你需要重视了,孩子正面临焦虑。也许表面上他们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但实际他们内心正备受煎熬、无比疲惫。

焦虑症临床表现及分类

焦虑症临床表现及分类 焦虑性神经症(简称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本症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形式。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焦虑症临床表现的知识,欢迎阅读。 焦虑症有很多种类型,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焦虑常分为: 1)广泛性焦虑: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过分担心、紧张害怕,但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此外,患者还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这种焦虑一般会持续数月。 2)急性焦虑发作(又称为惊恐发作):在正常的日常生活环境中, 并没有恐惧性情境时,患者突然出现极端恐惧的紧张心理,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同时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楚。 注意!这种类型焦虑的出现是发作性的,无法预知的。由于急性焦虑发作的临床表现和冠心病发作非常相似,患者往往拨打120 急救电话,去看心内科的急诊。尽管患者看上去症状很重,但是相关检查结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诊断不明确,使得急性焦虑发作的误诊率较高,既耽误了治疗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3)恐怖症(包括社交恐怖、场所恐怖、特定的恐怖):恐怖症的核 心表现和急性焦虑发作一样,都是惊恐发作。不同点在于恐怖症的焦虑发作是由某些特定的场所或者情境引起的,患者不处于这些特定场所或情境时是不会引起焦虑的。例如害怕社交场合或者人际交往,或者害怕

小学生考试焦虑的辅导方法

小学生考试焦虑的辅导方法 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小学黄艳钏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不仅成人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连本该天真活泼的小学生也要承受来自学习、生活的种种压力,其中考试焦虑是小学生最常碰到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是人们在预料到对自己自尊心的潜在威胁、而又自感没能力应付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一提到考试,或越临近考试,许多学生都会显得紧张、害怕,这种反应就是一种考试焦虑状态了。考试焦虑的程度有轻重不同,其成因关键是学生个体自身因素和家庭、学校、社会的因素。本文针对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阐述了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考试焦虑的辅导,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辅导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考试焦虑程度成因辅导方法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表现为程度轻重不一的紧张、不安、害怕、惊恐等。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它身心因素制约,产生的一种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的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当学生意识到即将面临或正经历的考试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的威胁时,就会产生这种紧张的内心体验。这是学生安全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应激反应,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心理障碍。其表现为考试时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惊慌失措,反应痴呆,思路中断,原来记住的知识回忆不起来,思维的深度、广度及速度发生障碍,严重的甚至会产生休克或发生晕场的现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焦虑对学习和考试有促进作用,它能调动各方面力量处于一种“临战”状态,使学生做好准备,没有焦虑或焦虑过度反倒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但考试过度虑焦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不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若长期处于这种焦虑状态,会导致学生情绪难以稳定,产生焦躁或抑郁,缺乏信心,影响身体健康。那么,小学生考试焦虑症的表现程度有什么不同?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是什么?采取怎样有效的辅导方法把焦虑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这都是教育工作者和心理辅导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生考试焦虑症的表现程度不同 笔者从事小学教学工作十年多,刚刚结束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一个大循环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及阅读学习相关的研究资料,笔者发现,小学生的考试焦虑表现在学生考前或考场上,其表现程度一般分为三种: 1、轻度的考试焦虑。在考前复习阶段,日常饮食不思,多梦,怕复习不全面、出怪题、偏题,发挥 不出;考试时紧张、心慌、出汗、注意力不集中,但思维正常,考试能进行下去。考试后紧张自然消失,恢复正常。

儿童焦虑障碍的研究进展

儿童焦虑障碍的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儿童焦虑障碍目前已经发展成了儿童期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而且其患病率逐年 上升。本文就儿童焦虑的临床表现、理论和病因学研究以及治疗干预的最新进展做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焦虑障碍儿童理论与病因治疗和干预 儿童焦虑障碍为儿童期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患病率约为10%-20%。焦 虑是一种以强烈的消极情绪和紧张的躯体症状为特征的情绪状态,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个体体验到对于未来的危险或不幸的不安。焦虑有可能是一种适应性情绪。但过多的焦虑对个体而言是没有好处的,过度无法控制的焦虑可能会是阻碍性的。当儿童过了一定的年龄阶段,还在某些没有正真正的威胁或危险的情境下感到害怕,甚至发展到会影响其日常活动的进行,这样的焦虑就成了严重的问题。焦虑也是对于感知到的威胁或危险的瞬间反应,其目的是通过面对危险源或回避危险源的方式,逃避可能存在的伤害。儿童焦虑障碍包括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特定恐怖症、社交恐怖症、惊恐障碍,选择性缄默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症、适应性障碍伴焦虑情绪、躯体化障碍等。常常与许多精神障碍合并存在,在躯体疾病中也很常见。以往对儿童焦虑障碍的研究较少,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许多儿童发生焦虑是短暂的、有时是与发育相适应的、较为普遍,因而被认为预后良好。近年来,国外对儿童焦虑障碍的研究日益增多、深入,发现焦虑障碍的预后不容乐观,追踪研究发现儿童期焦虑障碍不仅有持续的趋势,而且有逐渐恶化的倾向。早期有焦虑病史者在青少年和成年期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增高。一个儿童可能在童年早期诊断为分离性焦虑,学龄期患广泛性焦虑,而在青少年期患抑郁症,因而有学者提出焦虑和抑郁可能是一个连续体。此外儿童青少年期产生的焦虑大多与学业失败、其他类型焦虑障碍、物质滥用等问题相关。因此提早发现并进行早期干是非常必要的。 焦虑被认为是一种贯穿于发育阶段的正常情绪,在一定程度内是适当的并具有保护意义的。例如害怕可以使人避免危险,担心可以使人做事更认真。神经行为学认为焦虑对于种族的生存是必须的。正常儿童发育过程中可以出现短暂的害怕和担心,例如害怕自己或家人被伤害,对某些特殊环境的过分恐怖或担心与亲人分离等。大量研究调查了在儿童青少年正常害怕的发育模式,结果表明某些害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表现焦虑、恐慌和紧张情绪,感到最坏的事即将发生,常坐卧不安,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吊胆,心烦意乱,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有恐惧情绪,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紊乱现象,如入睡困难、做恶梦、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麻、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感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月经不调、性欲缺乏等。 一、症状分类 焦虑症多发生于中青年群体中,诱发的因素主要与人的个性和环境有关,前者多见于那些内向,羞怯,过于神经质的人,后者常与激烈竞争,超负荷工作,长期脑力劳动,人际关系紧张等密切相关,亦有部分患者诱因不典型,临床上医师常把焦虑症分成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类。 (1)急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惊恐样发作,在夜间睡梦中多发生,有濒死的感觉,患者心脏剧烈地跳动,胸口憋闷,喉头有堵塞感和呼吸困难,由惊恐引起的过度呼吸造成呼吸性碱中毒(二氧化碳呼出过多导致血液偏碱性),又会诱发四肢麻木,口周发麻,面色苍白,腹部坠胀等,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恐惧,使患者精神崩溃,这类患者就诊时往往情绪激动,紧张不安,常给医师一种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假象,一般急性焦虑发作持续几分钟或数小时,当发作过后或适当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或消失。 (2)慢性焦虑:急性焦虑常在慢性焦虑的背景上产生,但更多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焦虑的症状,一般慢性焦虑的典型表现为五大症状,即心慌,疲惫,神经质,气急和胸痛,此外还有紧张,出冷汗,晕厥,嗳气,恶心,腹胀,便秘,阳痿,尿频急等,有时很难与神经衰弱或其他专科疾病相区分,故需要医师对病情有全面细致的了解,以免误诊,有时候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有助于排除器质性疾病,像心电图,X线胸片,消化道造影,胃镜等可以帮助医师查出疾病,不过,焦虑症的主观症状虽然严重,但客观休征却是很轻或阴性。 二、症状特点 (1)广泛性焦虑症: 是以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或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为特征,这种紧张不安,担心或烦恼与现实很不相称;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运动性紧张和过分警惕。 (2)惊恐发作: 是以反复出现强烈的惊恐状态,伴频死感或失控感,可有严重的植物神经症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