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原文、赏析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原文、赏析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原文、赏析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原文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创作背景:这首诗当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岁末,作者时年三十三岁,任秘书省校书郎。冬至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也很热闹,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易当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有感而作此诗。

译文

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9 冬至的梦》教学设计_7

29. 《冬至的梦》 主持人1:读书之乐乐何如, 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读书之乐乐陶陶, 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 数点梅花天地心。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全体学生)一年都是读书天。 主持人1:下面让我们进入课前主题诵读环节------《节气歌》 (诵读形式多样) 主持人1:课前主题诵读环节到此结束,下面请同学为大家进行主题激情演讲------《向往春天》 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演讲内容,我的感悟是。我的演讲完毕,谢谢。主持人1:感谢同学带来的精彩演讲,(根据需要可以进行适当的过渡性语言)。 主持人:朗读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主持人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同学们,这朗朗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人们的梦、希望的梦。第四句冬雪雪冬小大寒中的冬就是冬至这一节气。接下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冬至的梦》,一起去感受一下冬至的梦——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主持人1:请同学们保持科学的坐姿,注意力高度集中。打开语文书170页,快速阅读课文。计时准备——开始。 生:阅读课文。(5分钟) 主持人1:停。请同学们默默回想一下刚才阅读的内容,谁来复述一下课文?(2名学生) 预设生1:我采用的是梗概复述,《冬至的梦》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小时候的“我”从冬至开始就做着春天的梦:冬至过后,万物萌动,大地复苏,一切生命都焕发出生机。人们盼望着春天,迎接着春天。 我的感悟是冬天就要过去,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作者特别向往春天,对生活和生命的无限热爱。......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台阶》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台阶》教案 一、教材分析 《台阶》这篇课文是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从内容看,讲的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小人物”没有传奇的经历、壮丽的事业,没有深湛的学识、豪迈的语言,也没有火一样的愤怒与冰一样的沉静。但是他们仍然带给我们深深地感动,一种平实、真切、直抵内心深处的感动。而《台阶》这篇课文,作者就是通过讲述“父亲”建新屋修台阶的故事,引发读者对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多元思考。另外,《台阶》是一篇小说,可指导学生通过梳理整个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整体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同时,《台阶》的语言又具有明显的散文特色,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找,反复读,自己拼,体会文中意蕴丰富的语句。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本文新鲜的立意,朴素感人的情节,容易产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的社会背景和学生的生活有 1

一定的差距,父亲的形象意蕴也比较深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在欣赏人物形象的同时,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3、引导学生自读,并抓住细节适当做些批注。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以分析情节、欣赏人物、感悟主题为重点进行教学设计。 2、难点:文本较长,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情节,阅读欣赏过程中,每个问题覆盖的阅读区域不宜过大。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作者李森祥曾说:“母亲坐在门槛上慢悠悠的做着针线,目光恬静的望着趴在青石板上的孩子,是他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象,而就是这个司空见惯的画面,触动了他创作《台阶》这篇小说。”这幅画面中并没有出现父亲,但小说的主人公却是父亲, 2

《冬至的梦》教案

《冬至的梦》教案 1.正确认读一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窖”,掌握四个要求的生字“窖、蚯、蚓、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冬至后万物萌动的生气勃勃的状态。 引导学生融入作者描绘的情境中,品味语言,感悟作者对春天的向往与热爱。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冬至的资料,了解什么是冬至以及它的特点。搜集和冬至有关的谚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背诵《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师: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设计意图】 《节气歌》应该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歌谣,上课开始齐

声朗诵,能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交流关于节气的信息。 预设: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 【设计意图】 这样将课前准备的信息进行交流,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 2.指导学习字词: 地窖蚯蚓呓语藤条 预设:“窖“字容易写成宝盖头;注意“藤”字的正确笔画。 苏醒:昏迷后醒过来。 呓语:梦话。 严严实实:严密,没有缝隙。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生字、新词,能依据

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能力。 1.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读完的感受如何? 2.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 3.全班交流。 预设: 课文主要讲了小时侯的“我”,从冬至开始就做着春天的梦:冬至过后,万物萌动,大地复苏,一切生命都焕发出生机。人们盼望着春天,迎接着春天。 感受:冬天就要过去,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作者特别向往春天,对生活无限热爱。 ……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 三、默读课文,概括段意。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概括段意,理清文章的脉络,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做好铺垫。 2.交流: 第一自然段:冬至是怎么回事。

短诗三首教学设计

短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繁、漫”等8个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初读课文,读出节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释义诗题 1.【出示课件2】 《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是冰心先生的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朗读欣赏。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冰心先生的三首短诗。 2.(板书课题:繁星)学生齐读课题“繁星”。解释“繁星”,指导书写“繁”字,上下结构,注意下面的“绞丝底”写的宽一些,上面的部分写得扁一些。【出示课件3】 3.诗集介绍:【出示课件4】 《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冰心先生一起,体会母爱、童真、自然的美好。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5】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作者: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著远行人。 译文 我居住在邯郸客店(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农历冬至。 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 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注释 ①邯郸:唐县名,今河北邯郸市。 ②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③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下旬,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邯郸冬至夜思家是》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句解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冬至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如今远在邯郸的客店里,将怎样过法呢?只能抱着膝坐在孤灯前,在静夜中,惟有影子相伴。这一句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采用虚写的手法,在静夜中,抱膝坐在孤灯前,想象着和亲友一起欢度佳节的情景。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呀!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恨。第二句,“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身”和“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影”与“身”皆抱膝枯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

冬至诗词描写冬至唯美的短句子_诗意的句子

冬至诗词描写冬至唯美的短句子_诗意的句 子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文人墨客在吃饺子汤圆的时候,留下了很多有趣的诗歌。和家人围在一起吃顿热气腾腾的饺子、汤圆,读读古诗,就是暖暖的幸福。 1、风起时,云不会孤独。叶落时,大地不会孤独。飘雪时,天空不会孤独。想你时,我不会孤独。温暖在,季节不会孤独。祝好友冬至快乐! 2、冬至饺子排成排,幸福好运接力来;冬至饺子堆成山,财源滚滚等你搬。冬至节气,祝福你幸福快乐,吉祥如意,圆圆满满。 3、拉着冬至的手,我要狮子大开口,不让寒意跟你走。借天地一场风,把你烦恼全清空;借日月一束光,把你心房来温暖;借思念一点情,让快乐围绕你身边。 4、冬至祝福送四方:东方送你摇钱树,西方送你永安康,南方送你成功路,北方送你钱满仓。四面八方全送到,金银财宝当头照。冬至快乐 5、寒风凄冽,风干你的烦恼;雪花漫铺,雪藏你的忧愁;暖阳绵绵,灿烂你的好运。冬至时节,我的祝福,飞过千山万水来到你身边,愿你快乐比天长,幸福比海深。 6、接收冬的尽头,转发春的开头,观赏雪的势头,品读梅

的枝头,遥望暖的盼头,思念你的心头,冬至大有来头,祝福送你手头,愿你生活有乐头,事业有奔头! 7、冬至到了,我想要昙花永不凋谢,常开在人间;我想要,冬天阳光明媚,融化冰雪,我想要和你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互相温暖。 8、冬至的雪,美丽着脸庞,飘逸冬的梦想;冬至的汤,沸腾着喜悦,感受夏的热浪!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到了,祝你:快乐如雪,温暖如汤! 9、岁月是一份考卷,检验着尘世的誓言;距离是一把尺子,测量着缘分的深浅;问候是一支彩笔,描绘着情义的冷暖。冬至时节,愿暖暖的问候直达你心间。 10、如果说春天,是有诗情画意的季节。那么冬天,就是一个有冷静思索的季节。思索春华秋实,时光流逝,浪漫爱情,价值人生。冬至,福来! 11、冬至到了,愿冰冻冻住失意,让顺利如期而至;愿霜冻冻住苦累,让轻松飙举电至;愿冷冻冻住艰难,让成功蜂拥而至;最后祝你冬至万事亨通,接踵而至;美好如意,联袂而至! 12、时光蹉跎了岁月,季节遗忘了誓言,雪花融化了流年,北风带来了思念。冬至祝福,绘下温暖画卷,愿你绽放快乐笑颜,常与好运碰面,享受幸福无限!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高考诗歌精读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赏析 古诗鉴赏 1226 1210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译文 我旅居在邯郸客店的时候,恰逢农历冬至。晚上,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当我想到家里的人或许也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时,心中不由得思念起家乡来…… 赏析: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如今在邯郸的客店里碰上这个佳节,将怎样过法呢?第二句,就写他在客店里过节。“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三、四两句,正面写“思家”。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可以感觉到那种情感。【话外音】: 宋人范希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这议论并不确切。二者各有独到之处,正不必抑此扬彼。此诗的佳处,正在于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 题解:

《冬至的梦》评课稿

《冬至的梦》评课稿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大力呼吁:“语文教学要回家!语文教学要简单化!”这就说明,语文备课要注重有效性。而这一切,都必须从老师的研读文本开始。王老师这节课《冬至的梦》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优美生动。作者细腻的心思,生动的语言,让人读来回味无穷。学生在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时,需融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细细地品味,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感悟到作者对春天的向往与热爱。因此,我们教研组在一起精心研读文本,探讨有效地教学环节。王老师吸取了大家好的教学建议,注重运用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抓住本课的重难点,去设计教学目标。力争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清晰有效。 今天一上课王老师开门见山式的导入了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冬至的梦》一课,”直接切入到课题。然后向学生提出要求: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教师及时把握问题的生成,巡视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给足了时间,在学生读透了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反馈的信息可以反映出:他们通过对课文语言的揣摩,感悟到作者心中因为有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所以他用心倾听了生命的声音,用心观察了生命的变化。实现了语文学习工具性与人

文性的统一。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脚踏实地立足于文本,重在品词析句领会文字的神韵,揣摩作者的感情。问题是思维的起源。语文教学要用问题把课堂教学穿起来。问题必须有统领性,指向教学目标。语文教学应把握神不可散。在本课中,王老师让学生从整体感知到精读感悟,能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在学生潜心会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研讨,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王老师整堂课始终围绕“为什么说冬至的梦是“温暖的梦、希望的梦”?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要求学生边默读边勾画.”通过这样一个具体的中心话题,引领学生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自由地去理解学习。这个问题紧紧扣住文思,既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又最大限度的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这一问又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这样的挖掘使课堂充满了智慧、生机和活力。交流时,学生结合第二、三、四自然段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回忆了冬末初春时,大地万物蕴藏着的春天的气息,感受大自然给予的色彩和生机,把学习理解课文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比如学习“不信,你拨开积雪或扒开泥土仔细地看看吧。黑色的藤条变青了,干硬的树枝变软了,冻土地开始松动了,冰河下面有了“哗哗”的声音。细小的草根儿,有的已经绽出苍白的芽苞……”这个句子时,学生有声有色地读完后,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29冬至的梦》教学设计_6

29.《冬至的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一个孩子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冬至过后万物的萌动和人们的生活。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之情。文中所有的内容都围绕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这一主题。语言文字非常优美,虽是平时较常见的事物,但是在作者笔下都显得那么生机勃勃,尤其是对爷爷涂红梅的描写更使文章增添了生活的情趣。文章选材的内容美、作者的文笔美、其中所蕴含的感情美。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在老师的引导下也较容易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情感,安排读写背环节对他们来说也并不困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利用背诵这一手段来促使学生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读与品句相结合,读与想象、写作相结合,感受文章的 语言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 情感。 教学方法:读、悟、写相结合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冬至的梦》,你对冬至有了哪些了解?下面让我们在24节气歌中开始今天的学习吧!请同学们轻声跟唱。 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出示课件) (指名说) 二、走近文本,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文中,走近作者的童年世界, 走近作者心中的梦。下面请同学们轻声地自由读课文,说说 读完以后,你觉得冬至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 (出示课件)(学生自由读文) 2、回答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梦? (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关于冬至的诗句100首完美版

《关于冬至的诗句》 关于冬至的诗句精选(一): 1、平生少年时,嬉游爱冬至。――郑胤骥 2、浊酒醒来闻吉语,晴过冬至兆丰穰。――仇远 3、闻过岘首已冬至,想到匡庐将岁除。――陆游 4、去年冬至投僧寺,今岁阳生宿店家。――刘克庄 5、冬至之日无酒钱,醒笑先生高阁眠。――沈周 6、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冬至夜怀湘灵》 7、小臣曾读三王纪,冬至由来始祭天。――边贡 8、春来冰未泮,冬至雪初晴。――杨凝式 9、起从冬至易玄均,玄意欲取臣承君。――魏了翁 10、冬至子时阳已生,道随阳长物将萌。――庞籍 11、八月十五夜,三杯冬至酒。――白玉蟾 12、冬至招摇转,天寒??收。――高适 13、阿宜已冠无成事,犹忆它年冬至诗。――晁补之 14、我生几冬至,少小如昨日。――苏轼 15、海角沙场过冬至,未如今日最伤情。――晁说之 16、冬至甲子夜,一叶开尧?。――章粲 17、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白居易 18、冬至四十六,三阳生此辰。――苏颂 19、冬至寒食一百五,中有一转平实语。――释普宁 20、水国过冬至,风光春已生。――张耒 21、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杜甫 22、晴明冬至,吉无不利。――释梵琮 2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

24、今日柴门又冬至,野梅花下独沉吟。――邵亨贞 25、异乡冬至又今朝,回首家山入梦遥。――殷尧藩 26、冬至思吾侄,樊川示阿宜。――许月卿 27、晚来风稍急,冬至日行迟。――孟浩然 28、索居共谁语,煮药作冬至。――罗公升 29、辜月今朝初一日,正当冬至满霜月。――释慧晖 30、去年冬至尧母城,城头较射角弓鸣。――许宗鲁 31、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韦应物 32、闭户了冬至,日长添数珠。――陈与义 33、才经冬至阳生后,今日工夫一线多。――和凝 34、独怜节序逢冬至,不得安栖学闭关。――刘基 35、冬至月尾,卖牛买被。――释普济 36、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陆游 37、家召开追思会,缅怀英烈祭先人。――张志真 38、冬至虽云远,浑疑朔漠中。――李中 39、冬至一阳初动,鼎炉光满帘帏。――张抡 40、人生几冬至,南北均行役。――黄彦平 41、冬至阳生春又来,口虽吟咏心中哀。――文天祥 42、行过冬至后,冻闭万物零。――元稹 43、昼短摒弃烦忧事,夜常相伴欢乐声。――《冬至到》 44、丹包赤实破苍颜,冬至都无十日闲。――陈舜俞 45、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46、冬至炼朱砂,夏至炼水银。――白玉蟾 47、冬至月头,卖被买牛。――释普济 4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

古诗邯郸冬至夜思家翻译赏析

古诗邯郸冬至夜思家翻译赏析 《邯郸冬至夜思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古诗全文如下: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言】 《邯郸冬至夜思家是》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注释】 ⑴邯郸(Hándān):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⑵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⑶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影伴身:影子与其相伴。 ⑷夜深:犹深夜。 ⑸远行人: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翻译】 我居住在邯郸客店(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农历冬至。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

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鉴赏】 《邯郸冬至夜思家》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叙述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 前两句纪实,侧面写“思家”。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9冬至的梦▎冀教版(1)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9冬至的梦▎冀教版(1) 29 冬至的梦教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单 元:多彩的童年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描绘出冬至后万物的萌动和人们的生活,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之情。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文章的开篇以《二十四节气歌》引出“冬至”这一节气,并介绍了“冬至”这一节气的特点。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冬至后大自然中万物的变化。第三自然段讲我们对春天的期冀。第四自然段作者发出心底的呼唤,直抒胸臆,同时也点明文章的主旨,并与第二自然段相呼应。文章的最后一段再次提到梅花图,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作者对爷爷的怀念以及“但看图中梅树红,便是门外柳叶青”这副对联所蕴涵的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及热爱之情。文章语言优美生动,作者心思细腻,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窖”,掌握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窖、蚯、蚓、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读中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通过抓重点语句、标点,深入理解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人物情感,领悟寄“梦”于具体事物表达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重难点分析: l 通过阅读文本,融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之中,细细地品味,与作者产生共鸣,感悟到“我”与爷爷向往春天、热爱生活之情。 l 通过联想和写作,感受冬至中“温暖的梦”、“希望的梦”的含义。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冬至的资料,搜集关于冬至的谚语、传说、故事等。 2.教师准备教学课。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

读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有感

读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有感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冬至,三十三岁的白居易宦游在外,孤单单一个人夜宿于邯郸驿舍。而在驿舍外,是一派热闹的景象:冬至这一天,朝廷放假,民间也很热闹,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但外面再热闹也跟他没有关系,因为热闹是他们的,而白居易什么也没有。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从题目“邯郸冬至夜思家”就可以知道这是白居易在邯郸冬至的夜里思念家人写下的一首诗。诗人取标题绝不是随便取的,而是在标题里面已经就蕴含了他的情感,像李白的《静夜思》一读就知道是思乡之情;再比如王维的《相思》、李商隐的《嫦娥》,这些标题里面已经注入了诗人的情感。那么这首诗也是一样,邯郸二字表明诗人宦游在外,“冬至夜”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在这样的夜里思念家人,这份思念和煎熬是翻倍的,是更加漫长的。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弹琵琶篇”。白居易的诗一向以通俗易懂著称。传闻白居易写好一首诗要给老妇人读,如果老妇人也能读懂了,那他就觉得这是一首好诗。 这首诗同样如此,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

但却能拨动人心底思念的琴弦。 “邯郸驿里逢冬至”,在唐代,冬至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但是如今诗人白居易在邯郸驿站里碰上了冬至,这就有点“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感觉,驿站是暂时歇息用的,这里不是归宿和终点,也就意味着诗人还将继续漂泊无定。 第二句“抱膝灯前影伴身”是刻画诗人的动作形态:诗人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相伴。“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托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而我们又何尝不曾在黑黢黢的夜里,抱膝坐在床前,这份孤单和煎熬应该是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所以看似平淡的语言背后实则有锥心之痛。 但在后两句,诗人笔锋一转,却不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在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使这种思家之情扩大化,明明是诗人想象的画面,却更加真实感人:诗人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原来却是家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深夜的时候,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而家里人大约同样也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谈论着我这远行人。 这种想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这应该是每一个远游在外的人都体

《邯郸冬至夜思家》赏析和习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首诗写于804年(贞元二十年)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33岁。邯郸,今属河北。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相当于阳历12月22日或23日。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义。而白居易写这首诗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 注释 ①邯郸:唐县名,今河北邯郸市。 ②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③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下旬,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④远行人:指诗人自己。 译文 我居住在邯郸客店(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农历冬至。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作品赏析 题解 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邯郸”,今属河北。“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相当于阳历12月21日至23日。在唐代,冬至是很重要的。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就更热闹了。大家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易写这首诗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 句解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冬至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如今远在邯郸的客店里,将怎样过法呢?只能抱着膝坐在孤灯前,在静夜中,惟有影子相伴。这一句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采用虚写的手法,在静夜中,抱膝坐在孤灯前,想象着和亲友一起欢度佳节的情景。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呀!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恨。第二句,“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身”和“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影”与“身”皆抱膝枯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语颇直。“驿”,驿站,古代传递公文或出差官员途中歇息的地方。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家里人一定也过得不快乐。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吧!三、四两句使用白描,情感十分感人,也颇耐人寻味:诗人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至于“说”了些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给予补足。 评解 白居易的五七言绝句,共七百六十五首,约占全部诗作的百分之二十七。本诗是其中早期的一篇佳作,反映了游子思家之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乡愁。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却运用反向落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有异曲同工之妙。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这议论并不确切。二者各有独到之处,不必抑此扬彼。 白居易的诗常以语言浅近、平实质朴著称,其意境也多显露。这首诗也不例外,它以直率质朴的语言描写了诗人在邯郸客店里孤独过节的情形,抒写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大意是这样的:我今夜投宿在邯郸驿站里,正值冬至这一天,灯前抱膝而坐形影相吊。我想家人或许也是这样坐到深夜,谈论着我这个瓢泊在外的人。 该诗共四句,首句交待时间:冬至日,地点:邯郸的客店里。由于冬至日是唐朝重要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第二句交待了在客店过节的情形,双手抱膝,枯坐在灯下,只有形与影相随,孤独难耐。“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此时,作者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总之,作者没用华丽的词句,没有玩弄过多的艺术技巧,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却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足见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能。 【考场链接】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5年高考全国卷2)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向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9 冬至的梦》教学设计_18

《冬至的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描绘了冬至后万物萌动和人们的生活,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能够较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很容易走进文本体悟情感,安排读写背环节对他们来说也并不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鲁的《冬至的梦》,大家齐读课题。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冬至的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生答) 大家回忆一下,在北半球冬至这个节气有什么特点? 古时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地回升,一切生命焕发出生机,迎接新的一年。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文字,走进作者的童年世界,走进作者心中的梦。

二走近文本,初悟感情 1 轻声读文,思考问题 师: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你觉得冬至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从文中找到答案。(学生自由读文) 回答问题:冬至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你又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温暖的梦,希望的梦)(向往春天,对春天无限热爱,热爱生活)三精读课文,畅谈感受 1为什么说冬至的梦是“温暖的梦、希望的梦”?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细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内容,并作出批注,然后同桌进行交流。 2 学生默读,勾画批注,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3交流 在第二自然段中,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冬至的梦是“温暖的梦、希望的梦”?谁能根据自己的感受把你找到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预设与引导: 1 冬至前后,大雪飘飘……但慈祥而深情的大地母亲,却能够感觉到那万物生命的血液在涌动。(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屏幕出示文字“但是那谁也看不见的春天,也就在这一天随着飘落的白雪向我们走来。只不过,她不愿意那么快地与人们见面,但她使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开始做着自己温暖的梦、希望的梦。果园里的苹果树,白雪覆盖着的葡萄枝,泥土中的冬小麦与老草根儿,地窖里的白菜和树苗儿,还有冬眠的青蛙和蚯蚓……”

2015小学生冬至主题班会教案

2015小学生冬至主题班会教案 《当代神农氏》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作我们的祖先炎帝,这是作者及全世 界人民对袁隆平的高度评价。文章讲述了他从1964年到1975年这10多年里,顶着巨 大的压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文章从四个方面表现了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歌颂和崇敬之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节气吗?会背二十四节气歌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其中的一个节气有关,哪个节气?(冬至)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课文,你对冬至这个节气有哪些了解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去感受冬至的梦的美好。 二、品读感悟 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29课,快速默读课文,冬至的梦是怎样的梦?勾划出你感受最 深的地方,在书中的空白处写上你的体会。 2、全班交流 预设一:第二自然段 (1)冬至的天气是怎样的?(图片)冬天还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最冷的节气是哪个节气?(大寒)冬至离一年中最冷的大寒还有一个月的时间,那离温暖的春天就更远了,但是 就在冬至和春天漫长而寒冷的时间里,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做着自己温暖的梦、希望的梦。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一句话——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再看这段话,你有什么新的体 会吗? (2)都有哪些事物在做着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同学们想象一下,还有哪些事物也做着温暖的梦、希望的梦?一个省略号让我们产生了无尽的遐想。这些事物在寒冷的冬天,看上去是那么冷清,但他们背后隐藏着的是什么呢?是生命的涌动,是迎春的力量,我们不禁为这种强大的生命力而震撼,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感受生命的血液在涌动。(感受到作者对生命力的讴歌。) (3)在这样寒冷的冬天,如果让你去寻找春天的足迹,你觉得容易吗?那要怎样找啊?作者是怎样找的?(动作:拨开、扒开,仔细) 作者多善于观察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同学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这样对你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经过作者一番仔细寻找,他找到春天的足迹了吗?他的心情怎么样?你能带着欣喜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吗? 他们已经等不及了,谁等不及了?他们会说话吗?到底是谁等不及了?你觉得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板书:向往春天、热爱生活) 冬至过后,人们就开始期盼天气转暖、大地解冻、小河流水、枝条吐绿,一切事物在呼唤春天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所以说,冬至的梦里充满了——温暖、蕴藏着——希望,下面就让我们在读中品味这份温暖,在读中感悟这份希望。(配乐读) (读得真好,老师相信你的心中也一定涌动这对春的向往与热爱) 这样优美的文字,让我们能把它记在心里,经常重温这份温暖与感动,谁能试着背诵几句。 还有哪些段落或句子你感受特别深,我们接着交流。 预设二:第三自然段 (1)为什么要经过难熬的八十一天?从冬至开始数九,看大屏幕,《数九歌》。冬至的梦要历经九九八十一天才会迎来明朗温暖的春天。 (2)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我和“爷爷”对春天的期盼? 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突出这些词,谁想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我”和爷爷对春天的期盼。 第五自然段 (1)文中除了第三自然段提到了梅花图,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提到了梅花图,哪个自然段?从这个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2)齐读对联。你觉得爷爷是怎样的人?

冬至诗词

冬至诗词 导读:关于冬至诗词1 节选自《江南的冬景》/郁达夫著 季节十二帖·冬至 “吃过这碗汤圆,就长一岁了。”冬至的时候,母亲总是这样说。母亲亲手做的汤圆格外好吃,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夜,又和着成长的`传说。 吃完汤圆,我们就全家围在一起喝热茶,看腾腾热气在冷空气中久久不散。茶是父亲泡的,他每天都喝茶。但那一天,他环视我们说:“果然又长大一些。” 那是很多年前冬至的记忆。父亲逝世后,在冬至这天,我常想起他泡的茶,香味至今仍在齿边。 节选自《季节十二帖》/林清玄著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清昼永,佳眠熟。门外事,何时足。且团栾同社,笑歌相属。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关于冬至诗词2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短诗三首·繁星》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短诗三首·繁星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繁、漫”等8个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初读课文,读出节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释义诗题 1.【出示课件2】 《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是冰心先生的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朗读欣赏。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冰心先生的三首短诗。 2.(板书课题:繁星)学生齐读课题“繁星”。解释“繁星”,指导书写“繁”字,上下结构,注意下面的“绞丝底”写的宽一些,上面的部分写得扁一些。【出示课件3】 3.诗集介绍:【出示课件4】 《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冰心先生一起,体会母爱、童真、自然的美好。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5】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