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问题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问题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问题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问题

人口老龄化的概念问题

我们通常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老龄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笔者对此通用定义存有异议,老龄化是一个人口结构比例失衡问题,不能说就是因为年轻人口数量减少或者老龄人口数量增加就导致老龄化,年轻人口增加或者老龄人口减少的情况下同样会出现老龄化。比如一个国家年轻人口增加速度小于老龄人口增加速度就会出现老龄化,同样如果年轻人口减少的速度大于老龄人口减少的速度也会造成老龄化,因为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是在增加的。也就是说人口老龄化和一个国家总人口没有任何关系,不管是总人口增加的国家还是总人口减少的国家都有可能出现老龄化。

所以,笔者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所占比例减少、老龄人口所占比例增加而导致的人口结构比例失衡的动态演化过程。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产生原因及特点

通常国际上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产生的实

质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生育意愿降低导致生育率持续下降,使得老龄

人口所占比例不断增加,从而发生老龄化。目前世界上步入老龄化的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步入老龄化的非常罕见,而我国就是一个特例,并且我国的老龄化具有来得早,进展快”的特点。虽然说老龄化的出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象征,但笔者认为我国的老龄化出现和发展非常不正常,可以说是一种社

会病态。究其原因,笔者试从以下几点做浅略分析。

1少子化是中国目前发生老龄化的根本原因。

笔者认为少子化是与老龄化相对应的,指生育率下降或者婴幼儿死亡率增高造成幼年人口比例逐渐减少的现象。

年轻人口比例下降则意味着老龄人口比例的相对增高,这是非常简单的数学逻辑。目前主流人士对少子化的定义只考虑了生育率降低因素而忽略了婴幼儿高死亡率因素,这是不确切的,因为在人类发展史上由大规模战争、疾病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所引起的婴幼儿高死亡率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决定少子化的因素有

两个,即低生育率和婴幼儿高死亡率。只不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由于大规模战争、疾病以及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年幼人口高死亡率已经基本消失不见了,所以中国的少子化的形成完全就是因为生育率的降低。

而我国生育率的降低又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人们生育意愿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实行了30年刻意追求低生育率的计划生育政策。

我国计生委宣布的生育率为1.8,而国内很多专家学者都怀疑这个数字,有的认为中国的生育率为1.6,有的甚至认为中国的生育率不足 1.3。笔者认为不管是1.8还是1.3,只要低于世代更替率,也就是国际公认的2.1的生育率,那么这个国家必然会发生老龄化,1.8和1.3仅仅是老龄化进展速度快与慢的问题。

另外,少子化不仅仅引起老龄化,还会造成未来劳动力不足、内需拉动力不足、学校生源紧张以及兵源紧张等各类重要社会问题。

2,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加剧少子化的催化剂。

我国的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是以降低生育率为主要目标的。30年前的1980年,

党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由此正式拉开单胎制生育政策的序幕,而单胎制的执行使得我国新生人口剧减。

下面我们仅从小学生数量的改变来看少子化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报的数据,1981年我国小学生在校总数为14, 333万人,而2009年为10071.5万人,

不到30年孩子减少了近30%。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9)》称,至V 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预期比2008年减少1800多万,减幅将达到11%左右。可以看出中国孩子的减少将一直持续下去。

虽然目前我国计生政策也在进行一些微调,比如双方独生子女家庭可生二胎,农村首胎女孩可生二胎等,但总体来说我国的计生政策依旧是一种改良的单胎制,而这种政策却使得生育率永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如果说少子化是老龄化根本原因的话,那么中国的这种生育政策恰恰是加剧少子化的催化剂!少子化的加

剧则意味着老龄化的加剧,这就是中国的老龄化来的早,进展快”的主要原因,

也是为何我们还没有步入发达国家却已经发生严重老龄化的原因所在。

3,中国人均寿命的延长增加了老龄人口的数量。

随着我国经济和医疗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人均寿命也在不断地延长,死亡率也在不断下降。

《2007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指出,中国人平均寿命为男71岁,女74岁” 而我国1950年时的人均寿命仅为40.8岁。人均寿命的延长使得老龄人口呈增加趋势,而同时我国新生人口又是逐年递减的,所以使得老龄人口比例在不断增加。笔者认为中国人均寿命的延长是一件好事,证明了我们国家在经济、医疗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4,中国目前的老龄化与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大量人口没有关系。

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 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今年是2010年,即使1950年出生的人今年才60岁,冈H刚步入老龄门槛。而中国的老龄化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已经出现,在《生育行为与生育政策》一书

中指出,按照60岁标准,我国于1995年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按照65岁标准,我国于1997年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可见,当五、六十年代的人群尚处于青壮年时期的时候,中国便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这个时期老龄化的发生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均寿命延长双重作用的结果。所以说目前有些人喜欢把五、六十年代的高出生人群的老化作为中国老龄化的原因是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些人竟然忘了算年龄。

另外,关于五、六十年代大量出生的人口到底是坏事还是好事,目前国内观点不一,一种观点认为这些人群无形地制造了人口压力,而另一种观点是中国近三十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完全得益于五、六十年代出生人群所形成的人口红利。但是随着五、六十年代大量人群逐步进入60岁门槛,中国未来的老龄化会急剧发展,再加上年轻人口的日益减少,中国未来数十年的人口形势不容乐观。

5,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和迅猛发展早有学者进行警告和预判,但我们国家未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1980年的《公开信》指出,人口老化”的现象在本世纪不会出现,因为目前全国人口约有一半在二十一岁以下,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不到百分之五。老化现象最快也得在四十年以后才会出现。我们完全可以提前米取措施,防止这种现象发生。

按照1980年人口专家的推断,中国最快将在2020年后出现老龄化,然而事实却和无知开了个大玩笑,根据《生育行为与生育政策》一书的研究结果,中国早在1995年便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比当初国家的推断提前了足足25年。

而老龄化的提前出现并非没有过预警,早在1979年12月全国第二次人口科学讨论会大会上,梁中堂先生曾明确指出一胎化”生育政策将迅速导致人口老化、

劳动力资源短缺、家庭四二一结构等社会问题。而梁中堂先生提出的晚婚加间隔”的二胎政策也被抛之脑后,仅仅实现了翼城等几个试点,而试点的人口结构明显比全国范围要合理的多。然而,最可悲的是当初的试点直至二十五年后的今天依旧是试点。老龄化的提前出现如果给我们国家一个措手不及的话,那么我国

对老龄化现象出现后并未采取实际化解和防范措施便是一个重大战略失误了。我们国家在生育政策上并没有及时做出实质性调整,任由少子化的加重,同时在养

老保障各种机制上也没有采取强力的措施来预后。这些事实和1980年《公开信》所述相违背。我们试想如果当初施行了梁中堂先生提出的两胎制政策,中国还会不会这么早步入老龄化呢?老龄化的发展还会不会如此迅猛呢?事实上,在笔者和梁中堂老先生的沟通中发现,梁老先生目前对自己当初的晚婚加间隔”的二胎政策持否定态度,他主张应该实行家庭自主生育。

综上所述,中国的老龄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以说中国的老龄化和发达国家的老龄化不是一个概念,我们的老龄化并非全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人为因素占主导,是一种畸形”的老龄化而非自然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人口格局将对我们整个国家、社会乃至普通家庭形成一种严峻的挑战!

(三)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和家庭的影响和冲击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诸多人口问题中最重要的一项,可以说老龄化是一个能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已经在多个领域承受着老龄化发起的挑战。

1,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率先发起冲击。

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严重缺氧”很多老人生活窘迫,目前大部分没有退休金的老人仅能拿到55元/月的养老金,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而我们国家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却又面临着资金严重短缺的局面。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

预测,我国养老保障的短缺金额到2010年将达1100亿美元,而未来30年内将会出现3.7万亿的资金缺口。表面上看,我们可以认为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我们可以把养老金的短缺归结于经济的落后。而实际上,出现这种现象完全是因为我国特有的人口结构失衡,未富先老的人口格

局必然导致各类资金短缺。这和我国对老龄化预判失误未采取防范措施分不开的。

目前不仅养老金成问题,医疗保障等方面也出现了问题,因为老龄人群是各类疾病高发人群,随着老龄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大,国家势必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实施医疗保障,这对于本身就资金短缺的中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2,老龄化与其他诸多社会问题相辅相成又相互加剧。

伴随老龄化而来的人口问题有很多很多,其中对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劳动力短缺。

老龄化的出现根本原因是少子化,而少子化又决定了未来劳动力必然出现短缺。我国目前劳动力短缺危机已经浮现,今年初劳工荒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说明,

直至现在劳工荒现象依旧非常严重,很多私营企业因招不到劳工而面临倒闭,经济发展面临衰退风险。经济的衰退又使得养老保障等问题更加恶化。另一方面,日益增多的老龄人群又需要庞大的劳动力来照顾,这样便使得已经短缺的劳动人群再度严重失血。而劳动力的短缺又反过来加剧了国家养老服务的难度。由此,便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状态,老龄化与其他社会问题相交错,形成了一个相辅相成又彼此加剧的怪圈。

3,老龄化对中国所有家庭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由于1980年单胎制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导致了目前中国出现了1亿左右的

独生子女家庭,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生子女父母逐渐步入老龄甚至高龄,而4:2: 1的家庭格局使得年轻人根本无力承担老人的养老任务,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将

被彻底颠覆,养老负担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社会。而我国的养老机构发展又严重的滞后,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仅以养老床位测算,按

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标准,我国至少需要800多万张床位,而现在只有约250万张,缺口达550多万张。

另外还有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养老资金来源问题,入住养老院需要缴纳相当的费用,对于有退休金的老人来说,或许自己的退休金可以支付养老院收取的费用,而对于大部分只能领取55元/月养老金的老人来说,入住养老院无异于天方夜谭。而如果入住养老院的费用由子女承担的话,就中国目前的人均收入而言,没有几个家庭能承担四个老人的养老费用

4,空巢家庭”成为整个社会最新难题。

空巢家庭是指步入老龄后,身边没有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家庭。

其形成原因笔者认为一是子女在外工作学习,无法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空巢家庭占大部分;二是当夫妻步入丧失生育能力的年龄段后,子女发生意外死亡,造成空巢。可见,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和独生子女意外死亡率的增长,这类真空巢”也会越来越多。所以笔者认为,中国现行的独生子女政策恰恰成为空巢家庭增多的幕后推手!

空巢家庭目前在农村也呈激增状态,随着子女外出打工谋生,留守农村的老人便成了空巢老人。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全国城市地区近一半的老人没有子女相伴,而农村空巢老人的比重也占到四成左右。空巢家庭存在经济、生活、精神等多方面困难,尤其是那些生活不能自理、而又无条件入住养老院的高龄空巢老人,这样的空巢老人是非常不安全的,随时会发生危险。

前不久便有篇新闻报道,描述安徽省太和县李兴镇程寨村一位85岁的老人,

在儿子今年1月死后,无人照料,被活活饿死在自己栖身的废墟里,面对村民们对村干部不履行救助责任的指责,村干部的回答是:谁让他没有儿子。”笔者不

想对这个村官进行评论,仅从这次事件中便能看出高龄空巢老人是多么不安全的,多么需要照顾的,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养老保障方面的滞后。随着高龄空巢家

庭的增多,我们国家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大,该如何妥善对待这些高龄空巢家庭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总之,中国来得早,发展快”式的老龄化将对整个社会和家庭将产生严重影响和冲击,甚至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挑战。老龄化问题处理的不好将会造成很多不和谐的社会现象。

(四)关于化解中国老龄化冋题的相关策略建议

来自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国老年

人口有1.62亿,占总人口的12.79%。从今年开始我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将年均增加800万人至900万人。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7亿,约占总人口30%以上。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的老龄化在不断恶化中,并将困扰中国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目前12.79%比例的老龄化程度已经使我们国家焦头烂额,各种养老保障资金短缺,更何况到了2050年高达30%以上的比例了。这样的老龄化发展速度恐怕将使我国几十年经济发展付之东流,将使实现现代化彻底沦为历史名词。

到底该如何化解中国目前的老龄危机呢?笔者不才,斗胆提出几项策略建议。

1立即停止现行计生政策,实行家庭自主生育政策。

少子化是老龄化的根本原因,认识到这一点就要首先改变中国目前少子化格局,这就要求我们国家首先在政策导向上下重手。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国家还存在着以降低生育率为目标的生育政策,这与化解老龄化产生政策对立,所以目前需要做的首要任务就是停止现行计生政策,实行家庭自主生育。

或许有很多人反对笔者的建议,因为他们的理由是停止计生后会造成生育率大幅反弹,又要给中国制造人口压力。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幼稚的,因为全世界除中国外出现老龄化的国家都在实施鼓励生育政策,比如日本、德国、韩国等等,这些国家为了能使生育率提高已经绞尽脑汁,可实际情况令这些国家的高层非常失望。即使生育大国印度,目前在自然生育的政策下,生育率已经向着 2.1的世代更替水平靠近。我们国家目前经济发展状况要比印度发达一些,笔者认为即使我国实行鼓励生育政策,我国的生育率也不会超过 2.3。而假如停止计生政策后真的发生生育率反弹,笔者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其他老龄化国家想方设法想做的事情被我们轻易做到了。而事实上,在30年计生政策的严格执行和宣传情况下,人们传统的生育观念已经被颠覆了,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生育意愿极其低下,从近些年关于双独家庭不愿生二胎就可以看出这种观念的变化。另外丁克家

庭的不断膨胀增多也是生育观改变的表现,而现在的丁克家庭注定将来一定成为空巢家庭。即使是农村,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民工进城受到城市生活的感染,生育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流农民只希望生育两个孩子,想生三胎的只是个别特例。所以,停止现行计生政策并不可怕,反而是化解中国老龄化的最有力手段。

笔者认为中国已经错过了生育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期,早在老龄化出现的时候中国就应该反思计生政策,就应该立即做出调整,改变政策导向,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国家连最基本的二胎政策都没有放开。目前即使实行鼓励生育政策,也无法化解未来2、30年的老龄化难题了,因为一个人从出生到形成劳动力平均需要20

年左右时间,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的20年内中国的老龄化是无法靠提高生育率来化解了。有些人会问既然鼓励生育都不行那计生政策还有调整的必要吗?笔者认为不仅有必要也必须这么做,因为我们不仅只有20年寿命,我们要为20年后的中国创造良好的人口格局。

另外,当前的计生政策已经涉及到了人权范畴,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国家的这种干涉生育权的政策产生怀疑。而且,这种政策也在严重挫伤党群关系,由计生引发的不和谐事件时有报道。

从各个角度来讲,停止现行计生政策利国利民。

2,批判伪人口学家,全民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目前国内存在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只有大幅减少人口后才有可能成为发达国家。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程恩富和李小平等。

程恩富认为中国应该实行更加严格的一胎化政策,并鼓励无胎。他认为中国的人口峰值为15亿,要通过百年时间利用严厉的生育政策将人口从15亿减至5 亿,从而使人均国力强大,使中国成为发达国家。半个诗人”李小平的观点与程恩富类似,但他更是主张利用严格的单胎政策将中国人口减到3亿,那样的话中国人就神气了。

笔者认为程恩富、李小平等人是伪人口学家,是别有用心的。如果按照他们的理论执行下去,中国社会经济必将发生惨烈崩溃,国家安全必然受到威胁。按照他们严格的单胎制说法,中国将在数十年后彻底形成“ 4:2:1的人口格局,我们简单的就可以算出,当实现他们所谓5亿人口或者3亿人口时,老龄人口比例将高达57.1%,而劳动人口比例为28.6%,未形成劳动力的婴幼儿比例为14.3%,也就是说,不到30%的劳动人群除了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70%以上的人口。就这种悬殊的人口结构而言,想成为发达国家完全是做梦!这种人口结构只能导致一种结局,就是国家的彻底崩溃。做为人口学家的话,不可能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看不出,笔者只能认为他们是伪人口学家,或者是他们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对这样的伪人口学家进行批判有利于纠正被这些人错误引导的人群的人口观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实行单胎制是为了抵消五、六十年代大量出生的人口。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笔者认为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大量人口恰恰是近三十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而单胎制的执行是靠减少婴儿的方式来抵消当初增加的人口,这种方法是大错特错,减少婴幼儿就是减少未来的劳动力,而这样做的结果恰恰使老龄高峰和劳动力短缺高峰发生重叠,恶化了中国的人口结构,使得国家未来在解决老龄化问题上更加被动不堪。所以,以牺牲未来劳动力为代价来缓解人口压力的做法绝不可取。

当然,一个国家人口过少会出现很多问题,人口过多同样也会出现很多问题,笔者认为中国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大量人口只能靠时间去慢慢消化,而不能刻意追求低生育率,单胎制的执行使得我们国家在人口政策上从一个极端又蹦到了另一个极端,同样会出现很多极端的问题,都是不理智的。保持一种合理的人口结构才是重中之重。

笔者认为生育规律也是一种自然规律,国家不该强制干涉这种自然规律,如果执意干涉的话,必然受到自然规律的反作用,中国目前出现的以老龄化为首的各种人口问题就是生育规律反作用的结果。顺其自然方是正道!或许数年后我们国家又会采取和日本一样的鼓励生育政策,而届时又会发现生育率是多么的难以提高。到那个时候再反思当初的计生政策,已经晚矣。

所以,正确的人口观是保证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武器,全民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对将来我国能否维持一个合理的人口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

3、提高老龄部门的政治地位,扩大老龄部门的权限,将解决老龄化问题列为

基本国策。

笔者认为就目前中国的老龄化危机而言,我国非常有必要成立一个部级部门,

可以由国家老龄委为基础组建,笔者暂称之为老龄策略部”简称老龄部”并扩大老龄部职能权限,除了原老龄委的工作职能外,将养老保障方面的资金划归老龄部负责,老龄人口医保方面的资金也择机调整为老龄部负责。成立这样的部门有利于养老金的正确使用,可以有效防止养老金被其他部门挪用,使国家本身短缺的资金能用到刀刃上。

同时老龄部全权负责各地养老机构的建设与管理。根据各地老龄人口分布特点研究兴建养老机构,农村以镇为单位,城市以街道为单位建设,同时要做好调研工作,避免资金的无谓浪费。对于无任何收入的高龄或者失能老人,由国家承担所有养老费用。

将计划生育从基本国策中剔除,将解决老龄化问题列为基本国策。笔者认为正确的政治导向对解决老龄危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让全民都了解到中国目前的人口现状,认识到中国的老龄危机,可以树立起全民的责任心,使全民都有意愿为解决老龄化出谋划策,这便使得老龄问题的解决有了群众基础。

4、成立老龄部的同时撤销或改制计生委,将原计生委人员安置在老龄部及下属单位工作。

计生委是一个庞大的部门,据《生育行为和生育政策》一书研究指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成本高昂,截至2005年底统计,全国人口计生系统共有工作人员5087万。其中,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公务员有10 48万人。

看到这一系列数字或许我们才会感到震惊,5087万劳动力就这么白白浪费了。通过前文的诸多分析,笔者认为计生委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国家应该在成立老龄部的同时撤销计生委。而且计生工作实施成本昂贵,消耗了无数人力、物力、财力,如果这些无谓的消耗全投入老龄问题的解决中,恐怕我们国家今天也不至于

这么被动了。

笔者认为计划生育是一种宣传行为而不是一种强制性行为,如果国家实在担心人口增多造成压力的话可以将计生委改制为计划生育宣传委员会,简称计宣

委”开展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引导国民生育适合自己家庭数量的孩子。搞计划生育宣传才是原计生委应该做的事情。而且就目前人口形势来说,计宣委宣传的重点不是提倡单胎,而是提倡两胎了。

计生委工作人员必然会反对笔者这个建议,因为他们会面临下岗,不用担心,老龄部的组建恰恰需要大量的人力,因为老龄部的组建需要重新吸收一批人力,而更多的是各地养老院的建立将需要大量的管理和医护人员。笔者认为将原计生

委的公务人员进行培训后,调到老龄部门及下属养老院进行工作再合适不过,因为原计生委公务人员都有一定的人口学基础,经简单培训后完全可以胜任老龄部门的工作。再有就是各地无正式编制的计生员,可以通过强化培训后从事老人照料护理工作,这样便完美地解决了原计生委系统人员的下岗之忧,同时也给老龄

部的工作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

5、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使大部分家庭有能力赡养四个老人和养育两个孩子。

资金是解决养老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国家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消灭经济发展中的泡沫,并早日实现经济升级转型,从而获得足够的财政储备。

鉴于我国养老保障系统的滞后性,家庭养老又不可或缺,所以在养老问题上必须走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路线。不管是社会养老还是家庭养老都需要充足的资金做保证,所以,我国必须立即改革分配制度,增加人民收入,使大部分家庭有财力支付四个老人的养老费用,并有能力养育两个孩子。

以上是笔者认为最有价值的策略建议,至于其他学者一些良好建议不再多述。

(五)终。

《少年中国说》是一百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大作,虽然梁启超先生的本旨用意并不是说人口结构问题,但梁先生也主要表达了一个少年国家是有生命有活力的,是充满希望的。而令梁启超先生万万没想到的是一百年后的中国恰恰成了老大中国”

以前一位朋友问我将来做什么行业最有前途,我回答:开养老院或者火葬场。

二?一?年四月二

十四日

(附:《关于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向社会征求意见的通告》原文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是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开展的重大国情研究项目,主要研究目的是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让老

年人安享晚年”。目前,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体进展比较顺利,已全面进入实质研究阶段。为了更好地完成此次战略研究任务,全国老龄办网站专设老龄论坛”诚邀社会各界就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从战略上踊跃建言献策,对于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作为研究参考。对于广大网友的支持和关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年论文 题目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专业XXXXX 班级XX 班级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讲师) 所在学院XX 学院 完成时间:2012年9月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基本内容 (一)人口老龄化概念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1]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东德有15.6%的人超过65岁,在奥地利、瑞典、西德和法国,这个比率为13.4%或更高,英格兰和威尔士有13.3%,苏格兰有12.3%,北爱尔兰有10.8%,美国有9.9%。而中国是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在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低龄老人多,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人口转变迅速,老龄化进程快;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2] 一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目前,中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第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与对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与对策 摘要: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今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更是确切的表明我国人口增长已由“高、低、高”过渡为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三低”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我国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放缓,老龄人口比重增加。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着重分析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解决对策,惟此,才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有利的人口环境。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特点,对策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标准,当一个国家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国家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据此,中国在本世纪初就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了。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一.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老年人口基数大且增长速度快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1.8亿,而且每年还以500万-800万的数量不断增加,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接近1.3亿,而到了2050年,这个数字将会达到3.32亿,超过总人口的23%。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我们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表现的尤为严峻。根据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的介绍,目前,在我国31个省市当中已经有26个省市进入到老龄化的状态。在老龄化的速度非常快、数量非常大的情况下,我们也注意到在中国大陆,人口老龄化的分布也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其实并不是我们中国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它是世界的问题,甚至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第一次出现的问题,这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比如“人口红利”时代的消失,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在代际分配上也会产生某些不公平;在老年人的方面,养老保障和健康医疗是它的两个主要问题。 2.地区发展不平衡 大中城市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而中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低于大中城市,如上海市2000年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8.5%,北京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4.6%。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年轻人大量涌入城市。由原来老龄化城市高于农村而变为两者正在接近农村向城镇流动的年青人口增加,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老人”。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机率高,生理自理能力差,因此需要经济和生活照顾的双保证。 3. 城乡倒置显著 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 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城镇的情况下 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却高于城镇 即农村老年人口在农村总人口数中所占比例要大于城市老年人口在城市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农村人口老少比大于城市的现象。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视角下,我国农村养老面临诸多问题,为此,应建立多层次的城乡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农村非农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加快完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农村社区为老服务业发展;制定实施人口均衡型社会发展战略。 4. 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老年人口中女性比例高,是由于女性人口的平均寿命高干男性,女性人口平均寿命高是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人口的平均寿命就越高,女性寿命高于男性的差距也就越大。 5.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中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受生育率降低和寿命增加的共同作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我们不能将人口

结构动力分析

【结构工程的软件时代】 结构工程已全面进入软件时代,结构工程师要从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培养结构概念和体系,锻炼结构整体思维。 《结构概念和体系》是国际著名的结构大师林同炎广为流传的著作。相信大多数从事建筑结构的工程人员都或多或少读过这本书。其实,这本书可以说是结构工程师的必修课。从事结构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工作中培养结构概念体系和整体性思维的方法。这对于结构工程师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如今的软件技术已相当发达,很多繁琐的工作都可以通过软件完成,甚至于智能化到了“一键式完成”的地步。设想,如果在软件再这么智能化而且功能强大下去,到时候,只要输入基本的设计参数和经济指标,按一个回车键,软件就将建筑方案设计、结构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全部一条线完成出来了,那么对结构工程师来说不是一场灾难嘛。软件取代所有主要工作,技术人员不就要下岗了啊。所以,我认为,从一个角度来讲,结构工程软件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结构工程师的一场“危机”。如何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危机面前“明哲保身”,做软件所不能做到的事情是很关键和重要的,什么最关键而重要,我认为就是结构的概念和体系思维,这个才是将来结构工程师的价值所在,而这恰恰是软件所难以做到的。 闲话暂放,言归正传。这篇博客将粗浅地探讨结构动力学问题的概念和体系问题。之所以关注结构动力学问题,一是因为结构静力学研究已比较成熟,林同炎前辈的《结构概念和体系》一书中已阐明很完善精辟了,二是因为现阶段工程结构抗震问题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这个时代里不懂工程抗震概念的结构工程师很难成为一个好工程师。 构件→结构→结构体系,整体性思维,需要工程实践的锻炼以及不断思考的积累。在实践中,反复向自己提问是培养结构概念的一个好方法。比如,问自己什么叫振型分解法?有哪些假定?什么叫时程分析法?有哪些优缺点?……这样积累下来,很多概念就越辩越明,结构的概念也就逐渐得到建立。 【结构动力分析的分类】 结构动力分析主要包括:特征值分析、反应谱分析、时程分析三大块。特征值分析也称结构自振特性分析,主要求解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振型向量。反应谱分析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理论,是一种工程上最常用的计算地震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方法,但这种方法只限于线弹性结构,弹塑性阶段振型分解法不再适用。时程分析包括线弹性时程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两大类,与振型分解法的主要区别在于采用实测的地震波输入结构计算结构的响应,弹塑性时程分析具体还可分为静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也称Pushover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两类。 上述结构动力分析中,特征值分析和反应谱分析比较常用。而时程分析一般仅针对重要建筑以及体型非常复杂的建筑。小震水准下可进行结构线弹性时程分析,大震水准下需要采用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现阶段,弹塑性时程分析还属于工程上比较前沿的分析内容,还属于一部分实力较强的设计院和科研机构的“专利业务”。当然,我认为随着结构技术人员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软件技术的发达,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在将来将会越来越普及,甚至成为结构设计人员的“家常便饭”。 【特征值分析】 特征值分析也称结构自振特性分析,因为在数学上这个问题属于齐次线性方程组特征值的求解问题,故亦称特征值分析。其目的是求解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振型。以前曾经碰到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问题:结构的阻尼比越大,那么结构的自振周期是减小还是增大呢?概念不清就很容易产生混乱。其实,结构的自振特性均是指无阻尼自由振动的特性值,因此不存在阻尼的影响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振型?虽然我们经常提振型这个概念,不少人一时半会答不上来。从概念上讲,振型是结构发生无阻尼自由振动时各质点的相对位移,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 对策 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 年,湖南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 7.47%,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1.2%,均超过了国际上7%和10%的标 准,这标志着我省已经步入老年型省份。 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 1、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规模越来越大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708.93 万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522.51 万人增加186.42 万人,增长35.86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老化系数)为11.2 %,比1990年上升了个百分点。从“四普”到“五普”的10 年间,湖南省的总人口增长了4.31 2.6 %, 而同期的老年人口增长了39.58 %,老年人口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总人口的增长 幅度,由此可见湖南人口老龄化势头的迅猛。 2、14 个市州均进入老龄化,但程度不一 从表一可以看出,2000 年老年人口在60 万人以上的有邵阳、衡阳、长沙、常德4 市,其中:邵阳市达到76.84 万人,比1990年增长39.58 %,占老 年人口的10.84 %;老年人口在50-59 万人之间的有永州、怀化、益阳、岳阳4 市,老年人口在40-49 万人之间的有郴州、娄底、株洲 3 市;老年人口在20 万人以下的是张家界市,只有17.95 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2.53 %。老化系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市有:湘潭、益阳、张家界、常德、长沙、株洲、怀化。

表 湖南省老年人口的地区分布 单位:万人、% 3、高龄老人的增长速度加快,比重上升 国际上常用低龄(60 — 69岁)、中龄(70 — 79岁)、高龄(80岁以上)老 人比重三个指标反映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状况。从表二可以看出湖南省老年人口 的年龄结构变化具有以下特点: 表二: 湖南省老年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老龄化发展特点

人口老龄化发展特点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人口老龄化发展特点、影响及对策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未来趋势 根据我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2%。根据人口学专家预测,21世纪我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按照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从2001年至2100年的100年间,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大致可以划分为快速老龄化、加速老龄化、重度老龄化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2001~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时期。 这一时期,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我国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过%,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过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 第二时期(2021~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时期。 这一时期,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开始进入老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202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亿人,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地。到2026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达

到30%以上,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将达亿人,占总人口数的%,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第三时期(2051~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时期。 2051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亿人,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时期,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人,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的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 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征 一是老年人口总量为世界之最。我国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20%,占亚洲老年人口的50%。联合国预测,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将一直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0%;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解决好我国老年人口问题,对亚洲和世界来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是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从1980至1999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就基本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结构的转变,与世界发达国家比,速度十分惊人。而法国完成这一过程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英国用了45年,最短的日本也用了25年。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人口学认为,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我国高龄老年人口以每年%的速度增长,高龄人口已从1990年的800万人增长到目前的1300万人到2020年将达到2780万人。高龄人

论积极老龄化对中国老龄化社会的现实意义

摘要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人口得以控制,但是随着新生儿数量的不断减少,老龄化的趋势及弊端也在不断显现。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推进我国的发展,但是伴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的经济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未富先老、老年抚养比例的增大等问题,不仅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还可能使我国偏离这一快速轨道,甚至使我国陷入举步不前的困境。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依靠的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各种能源资源,但是老龄化的不断加重,会让我国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再者,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制度发展还不完善,养老问题会给家庭和社会财政带来很大的负担。由此可见,我国应在当前的人口红利时期尽快的实现经济转型,并重视老年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实行积极老龄化政策。本篇论文的写作目的是期望对这一困难而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阐释,希望能对国家的富强尽绵薄之力,也愿所有的老年人能够乐得其所,老有所为。 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其主要内容如下: 引言主要是将研究方法及国内外的文献进行综述梳理。本文在对目前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的前提下,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还有宏观与微观的分析研究法对积极老龄化进行了相关研究。 第二章则主要探讨我国目前面临的现状及本身特殊性。紧随人口红利的人口老龄化和巨大人口基数下迅猛的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目前老龄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我国老龄化进程中面临的少子特征、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等特殊性是与其他发达国家有差异的,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解决我国的老龄化问题。 第三章则对我国现行的老龄化人口政策进行深度的分析和研究。庞大的基本养老保险金缺口及其原因、巨大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缺口及其原因、讨论目前试行政策的可行性等三个方面是本章论述的重点。 第四章则是对积极老龄化这一问题的研究。积极老龄化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养老构想,本章便主要积极老龄化概念演变由来、国外对积极老龄化的研究、国内对积极老龄化的认知等几个方面,对积极老龄化的相关理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人口老龄化下财政政策改进探讨 【第一章】人口老龄化税收政策健全导论 【第二章】人口理论与财政理论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3.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3.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现状及问题 【4.1 4.2】人口结构预测与预测人口红利情况 【4.3 4.4】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财政政策支持人口老龄化的国际借鉴 【第六章】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调整与完善 【参考文献】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优化研究参考文献 第三章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3.1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3.1.1 人口老龄化的规模现状 国际上如果一个地域内60 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了当地总人口的10%,或者65 岁以上的人达到了总人口数的7%,那么就称之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比例达到了14%就称之为进入老龄社会。 依据上述标准,我国在2000 年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就

已经达到了7%,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4 年起我国将进入老龄社会。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 世纪我国的老龄社会现状不会出现改变,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20 年)被称之为“快速老龄化”阶段,第二阶段(约30 年)被称之为“加速老龄化”社会,第三阶段就达到了“稳定的重度老龄化”社会。到2030 年,我国将会有 3.6 亿老人,也就是说10 个人中60 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就会有2.5 个。 1.老龄人口数量多、基数大 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2010 年11 月,我国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 1.78 亿,占我国人口总量的13.32%.其中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9 亿,占我国人口总量的8.92%.如下图3-1 我国65 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直成上升趋势,并且我国从2005 年起65 岁以上的人口就已经过亿,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图中可以看出,1982 年,我国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仅为 4.9%,到2012 年,该比例已上涨为9.4%,而老年人口数也从1982年的4991 万人上涨为12714 万人。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数量庞大,将会带来巨大的养老、医疗等的压力,会对财政平衡带来挑战。 2.老龄化人口增长速度快 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在进入90 年代以后不断加快。从90 年

模态分析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模态分析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分析

模态分析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物体按照某一阶固有频率振动时,物体上各个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是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的,可以用一个向量表示,这个就称之为模态。模态这个概念一般是在振动领域所用,你可以初步的理解为振动状态,我们都知道每个物体都具有自己的固有频率,在外力的激励作用下,物体会表现出不同的振动特性。一阶模态是外力的激励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相等的时候出现的,此时物体的振动形态叫做一阶振型或主振型;二阶模态是外力的激励频率是物体固有频率的两倍时候出现,此时的振动外形叫做二阶振型,以依次类推。一般来讲,外界激励的频率非常复杂,物体在这种复杂的外界激励下的振动反应是各阶振型的复合。模态是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每一个模态具有特定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这些模态参数可以由计算或试验分析取得,这样一个计算或试验分析过程称为模态分析。有限元中模态分析的本质是求矩阵的特征值问题,所以“阶数”就是指特征值的个数。将特征值从小到大排列就是阶次。实际的分析对象是无限维的,所以其模态具有无穷阶。但是对于运动起主导作用的只是前面的几阶模态,所以计算时根据需要计算前几阶的。一个物体有很多个固有振动频率(理论上无穷多个),按照从小到大顺序,第一个就叫第一阶固有频率,依次类推。所以模态的阶数就是对应的固有频率的阶数。振型是指体系的一种固有的特性。它与固有频率相对应,即为对应固有频率体系自身振动的形态。每一阶固有频率都对应一种振型。振型与体系实际的振动形态不一定相同。振型对应于频率而言,一个固有频率对应于一个振型。按照频率从低到高的排列,来说第一振型,第二振型等等。此处的振型就是指在该固有频率下结构的振动形态,频率越高则振动周期越小。在实验中,我们就是通过用一定的频率对结构进行激振,观测相应点的位移状况,当观测点的位移达到最大时,此时频率即为固有频率。实际结构的振动形态并不是一个规则的形状,而是各阶振型相叠加的结果。 固有频率也称为自然频率( natural frequency)。物体做自由振动时,其位移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振动的频率与初始条件无关,而仅与系统的固有特性有关(如质量、形状、材质等),称为固有频率,其对应周期称为固有周期。 物体做自由振动时,其位移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又称为简谐振动。简谐振动的振幅及初相位与振动的初始条件有关,振动的周期或频率与初始条件无关,而与系统的固有特性有关,称为固有频率或者固有周期。 物体的频率与它的硬度、质量、外形尺寸有关,当其发生形变时,弹力使其恢复。弹力主要与尺寸和硬度有关,质量影响其加速度。同样外形时,硬度高的频率高,质量大的频率低。一个系统的质量分布,内部的弹性以及其他的力学性质决定 模态扩展是为了是结果在后处理器中观察而设置的,原因如下: 求解器的输出内容主要是固有频率,固有频率被写到输出文件Jobname.OUT 及振型文件Jobnmae.MODE 中,输出内容中也可以包含缩减的振型和参与因子表,这取决于对分析选项和输出控制的设置,由于振型现在还没有被写到数据库或结果文件中,因此不能对结果进行后处理,要进行后处理,必须对模态进行扩展。在模态分析中,我们用“扩展”这个词指将振型写入结果文件。也就是说,扩展模态不仅适用于Reduced 模态提取方法得到的缩减振型,而且也适用与其他模态提取方法得到的完整振型。因此,如果想在后处理器中观察振型,必须先扩展模态。谱分析中的模态合并是因为激励谱是其实是由一系列的激励组合成的一个谱,里面的频率不会是只有一个,而不同的激励频率对于结构产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对于结果的贡献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选择模态组合法对模态进行组合,得到最终的响应结果。

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抚养系数上升,家庭和社会抚养老人的负担加重。 人口老龄化会带来老年人家庭代际结构的变化,由于每一个老人归属于各个特定家庭,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使得家庭成员有直系血缘关系的子辈、父辈、祖辈的人员构成中,老年人增多。如果不考虑分离立户因素的话,受计划生育“一胎化”的影响。将出现大量的“4-2-1”家庭,不仅对家庭的伦理、道德、婚姻关系构成影响,而且养老、教子问题将变得日益突出。如果老年人与子辈分开居住的话,又会产生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使得有老年人的家庭的比例会不断上升,还会存在一个代际沟通与和谐问题。人口老龄化会对传统的养老模式构成冲击。随着现代社会家庭规模的日益变小,无论是家庭养老还是社会养老,采取单一的模式都不是最佳的选择,并且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虽然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并不是说家庭成员就可以放弃对老人的赡养义务,而是家庭养老的形式的社会化,在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物质上的供养和精神上的慰藉在很大程度上还主要依靠家庭成员,因此如何取长补短,发挥个人、家庭成员和社会在养老资源上的混合优势,实行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把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有机地同一起来,建立起多元、多层次的供养体系和模式,是未来社会所遇到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人口老龄化会使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变得突出。通常,老年人进入60岁之后,由于人体生物有机体的老化,免疫功能不断下降,身体的健康程度直线下降,“老有所医”问题变得突出起来。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需求增加,患病之后是否能够得到及时治疗,会成为老年人乃至全社会最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广大的农村老年人,由于他们失去劳动能力之后,无固定经济来源,而且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 人口老龄化将使老年人的社会服务需求增大。在我国,家庭仍是养老的主要场所,在可能的情况下绝大多数老年人希望生活在家庭中,这是中国的传统习惯。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养老院养老,都有赖于社会针对老年人生活的需求提供各种服务。对居家养老来说,由于受子女时间的限制,老人对子女的依赖会逐步转向对社会寻求支持,特别是单身老人;对于不能实现生活在家中或不能完全生活在家中而居住在养老院、老年公寓的老年人来说,如何针对其不同特点,提供相应完善的服务,使他们也感觉到好像生活在家中一样,以便安享晚年,这是当今老年人最急需的服务,并且,这部分人的比例将会不断上升,对相应的老年服务设施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分析

前言 2006年2月23日全国老龄办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这是我国全国老龄办首次发布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报告。《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压力,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与政策建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人口老龄化一方面表明国家经济不断增长、社会趋于稳定、医疗正在进步,但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1.人口老龄化概述 1.1人口老龄化的定义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和趋势。两个比较直观的衡量指标是:老年比例和老年人口抚养比例。前者是老年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用来衡量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当期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人口所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者称老年人口抚养系数,又称赡养率,是指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工资人口数量的比重,用以衡量劳动年龄人口对于老年人口的负担程度。 1.2世界人口老龄化状况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是一个将深刻影响人类发展的长期性问题。老龄化社会产生的原因包括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平均预期寿命长及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生育观念的改变,社会对人类生物特性的影响等。而世界各地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和时间都有所不同。 法国是进入老龄化最早的国家,1865年即进入老龄社会。法国进入老龄社会的主要原因是法国革命,帝国战争消耗了青壮年人口,同时加上法国最早采取了避孕措施,出现了低生育率。瑞典1890年进入了老龄社会,它进入老龄社会的主要原因是全面实施了福利政策,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一战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主要有英国、爱尔兰、德国等。而二战后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苏联、日本。据2000年统计世界老龄化社会的分布情况为:在世界193个国家中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为62个,比重最大的是亚洲,占86%,比重最小的国家是非洲,在53个国家中仅有一个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1.3中国人口老龄化状况 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历史

中国人口老龄化地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引起人口老龄化的因素众多。由 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外政治环境、人口本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历史文化传 统等等的不同,人口老龄化在发展的原因、起步的时间、速度以及达到的程度等 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自上个世纪70 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生 育率下降相当快,加上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中国的人门老龄化步伐极为迅猛 60 岁为老年人口的起点标准来衡量,1990 年中国人口尚处于成年型(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6%),而到2000年中国已步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1%)。这仅仅是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第一阶段,而在第二、三阶段,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将更为严峻。与先期进入老年型人口的国家或地区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具有的特点(陈友华,2002)。 是速度快、时间短。据有关专家的研究统计,世界上先期进入老年型 人口的国家,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所需的时间:日本为25 年,英国为45 年, 美国为60年,瑞士为85年,法国为门5 年,而我国仅用了18年。据预测,中 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由2000年时的10.1%迅速上升到2025年的20.1%与2050 年的31 %,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到2050 年人口老龄化达到高峰时,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上升为31%,从绝对数上看,中国老年人口规模极其庞大,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2%左右。届时,中国总人口预计是2000年的1.1 倍,而同期60岁及以上人口预计是2000 年的3.4 倍,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总人口的增长速度。 二是老年人口高龄化迅速。在人口老龄化的同时,老年人口内部年龄结构也将发生 巨大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在老年人口中低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而中年与高龄老年 人口比例不断上升。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进程而来的是老年人口的迅速高龄化。根据 预测,本世纪上半叶,中国80 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数量将迅猛增加。按中死亡率方案预 测,80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在2050 年老龄化高峰到来时,其绝对数量将达到1 亿左右。 三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不均衡。受历史上出生率与死亡率波动的影响,中国人口 老龄化的发展过程是不均衡的,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带有突发性。无论从老年人口的绝对 数量、还是从相对比例的变化上考察,总体上中国人口老龄化有不断加速之势。中国的人 口老龄化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同步进行。 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政策等方面所存在的明显 差异对我国各地区人口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受人口迁移的影响,中国各地区人口 老龄化的发展是很不均衡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总体格局是东部沿海地区人口老化速度与程

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

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破解发展难题、健全体制机制的迫切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步骤,也是加强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通过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使我更加全面地理解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融入我市“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创业创新加快浙中崛起”的大举措之中。 首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总结得失。回顾我市老年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突出表现为具备了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主要特征。那就是办学主体为党政主导,面向社会。据2007年中组部公布的资料,在全国4000所老年大学中,属老干部局系统办的占94.7%,并由创办初期面向离休干部,延伸到面向全社会老人,触角延伸到社区和农村。教学目标是“颐养”与“有为”相结合。我国的老年教育,实行颐养康乐与进取有为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具有“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统一的办学宗旨;有独立的网络体系和理念体系;同时在教育理论和教学管理方面比较健全规范,尤其是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规范化示范校”建设,更有力地推动了老年教育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随着老年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实施。“积极老龄化”是世界卫生组织1999在“健康老龄化”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观点、新理论。在2002年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被接受,并定义为“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发挥最大效益的过程”。我市老年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事实上为我市老年人的健康、参与和保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第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转变思想观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多年实践证明了老年教育使得老年人成为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的践行者、示范者和直接受益者。他们通过接受老年教育,更好地认识、适应、面对社会的激烈变革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使自身的思想、生活和知识结构不断社会化,以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他们在“改善自身条件”的同时,“参与改善社会条件”,正如许多老年学员所说的“一人入学,带动一家,影响一片”。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健康、参与、保障的“积极老龄化”理念,快速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分析现实,查找突出问题。审视我市老年教育的发展现状,2004年市委市政府在硬件设施方面投入了3000多万元,建造了面积达15000平方米的新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园区,为今后5年乃至8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老年人的学习和活动创造了优美的环境。但是,面对社会老龄化的加速,老年教育如何在适应社会发展和老年人需求方面,“因地制宜、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多思想道德及智力支持,为老年人构建“参与社会又服务社会,共享成果又奉献社会”的平台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现实问题。作为老年教育工作者,面对诸如政府投资的单一性与老年教育社会化带来的资金紧缺等现实问题,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必

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分院:国资委党校 学区、辅导站:顺义杨镇 题目: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姓名:刘征学号:400202074200219 导师:刘培红 专业:经济管理 年级:2007级高起本 导师联系电话: 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 2012 年2月9 日

一、选题依据(目的意义、学术价值) 目的意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学界对老龄化问题也倍加关注。1997年,由中国老龄协会主办的首届老龄产业研讨会在京召开,推动了老龄产业研究。2001年初召开的“第二届全国老龄产业研讨会”成为荣老龄产业研究的一个重要契机。2004年5月召开了全国老龄产业理论与政策研讨会,老龄产业起了重要作用。2006年10月,由中国老年学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老龄产业前沿论坛”在海口召开,以“和谐·发展·创新”为主题,就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方向、模式、理念、社会政策、金融体系与老龄产业、健康管理、养老机构管理经验等热点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 如何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并加以解决,便成了我研究的课题。我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和《中国老龄化发展“十一五”规范》,进一步深刻认识老龄化问题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全面、准确地把握人口老龄化的内涵、特征、影响、成因等一系列问题。自觉投身于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队伍当中。 学术价值: 规范学习是用事指导实践,二者均不能脱节。这也是我一直奉行的真理。通过学习与研究,我进一步理清了人口老龄化的思路,加深了认识。提出了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建议: 要正视老龄化问题的客观存在及影响; (一)制定人口老龄化中长期政策和规划; (二)解决人口中不尽合理的现象; (三)倡导居家养老,发展全方位养老模式; (四)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保险制度。

积极老龄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实施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81757444.html, 积极老龄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实施途径 作者:宋卫芳 来源:《人民论坛》2016年第11期 【摘要】积极老龄化是和谐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措施。积极老龄化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心理健康被忽视、对参与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参与质量较低、社会保障力度不够等问题。积极老龄化的实现需要从树立正确观念入手,国家、社会、家庭共同努力,解决老年人在身心健康、社会参与、制度保障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健康参与保障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积极老龄化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积极老龄化—一个政策框架》的报告,指出“积极老龄化是老年人按照自己的需求、愿望和能力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民事务的过程,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获得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最佳机会的过程。”①“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框架涵盖了“健康、参与、保障”三大要素。健康,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参与,不仅包括体力劳动的参与,而且包括智力支持、精神陪伴;保障,是对健康的保障,也是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保障。可以看出,“积极老龄化”以“尊重”、“权利”为前提,以“健康、参与、保障”为支柱,目的在于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的融合,一方面通过社会支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老年人余热的发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一概念既符合我国“老有所为”的传统观念,也与现如今时代发展精神相吻合。 积极老龄化不同于健康老龄化和成功老龄化。健康老龄化强调老年个体、群体的健康长寿,而成功老龄化除强调个体追求健康长寿以外,主要关注成功的标准。社会建构论认为,所谓“成功”的标准具有潜在的文化偏见,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发现关于老龄化的真理,而是在反思与批判中展现更多的积极老龄化景观,应该关注被“消极老龄观”时代所忽视的老年人群所具有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②积极老龄化最重要的思想在于把一个战略计划建立在“尊重”、“权利”的基础上。它不仅承认老年人具有的积极品质,并将其转化为社会发展动力,而且是应对老龄化,保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策略。 积极老龄化的实现不是某个群体、某个部门努力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切实加以推进的。影响积极老龄化的因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从宏观层面来讲,主要包括经济水平、政治制度、社会支持。首先,经济水平是积极老龄化的决定因素。经济发展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老年保障问题才具有解决的基础条件;经济发展了,社会资源才会充足,老年人才会具有发挥余热的机会和条件。其次,政治制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一是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二是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31.6%,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长快3.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中国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趋势比较明显。2005年,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超过1600万人,纯老年人家庭占有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加上老年人中的病残人口,需要照料服务的数量是很大的,而现有社会服务的发展相对滞后。 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2005年底,中国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达到3.95万个,总床位149.7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仅占有10张床位。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大约是50-70张。按照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调查,约5%的老年人希望入住养老机构,这样算下来,也要700多万张床位,差距较大,亟须加快发展速度。 四是与城市相比,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中国老年人口的近60%分布在农村。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同时,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有待加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

技术经济学关于几个概念理解

1.设备更新的时期,一般取决于设备的技术寿命、经济寿命。 2.在技术经济分析中,把各个时间点上实际发生的资金流出或资金流入称为现金流量。 3.经济效果评价是投资项目评价的核心内容。 4.盈亏平衡分析的目的就是找出临界值,判断投资方案对不确定因素变化的承受能力,为决策提供依据。 5.净现金流序列符号只变化一次的项目称常规项目。 6.项目建设投资最终形成相应资产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 7.如名义利率为r,一年中计息次数为m,实际利率为I,则它们的关系是I=(1+r/m)m-1。 8.将未来某一时点的资金金额换算成现在时点的等值金额称为折现或贴现。 9.基准折现率—反映投资者对资金时间价值估计的一个参数。 10.资金等值计算—把在一个时点发生的资金金额换算成另一时点的等值金额,这一过程叫资金等值计算。 11.有形磨损—机器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所发生的实体的磨损。 12.敏感性分析—是通过测定一个或多个不确定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决策评价指标的变化幅度,了解各种因素的变化对实现预期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对外部条件发生不利变化时投资方案的承受能力作出判断。 一、为什么说投资回收期指标只能判断方案的可行性,不能用它来进行方案选优? 答:不管是静态投资回收期还是动态投资回收期,都不能指出该项投资究竟能获得多少收益,因此不能用作方案的选优。只能与净现值法结合使用,当方案具有相同或近似的收益率时,必须再参考回收期来确定最优方案。 二、简述技术经济学中静态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 答案:评价项目经济效果及可行性问题时,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分析方法称为静态评价法。其优点在于计算简单,切合一般人的思维习惯,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1)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2分);(2)没有考虑对比方案在寿命期内费用效益的变化情况;(3)没有考虑各方案寿命期末残值;(4)没有考虑对比方案的寿命差异。 三、简述敏感性分析及其在评价中的优缺点。 答:所谓敏感性分析,是通过测定一个或多个不确定因素的可能变化所导致的决策评价指标的变化幅度,了解各种因素的变化对实现预期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对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投资方案的承受能力做出判断。 敏感性分析在—定程度上就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变动对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作了定量描述,这有助于决策者了解方案的不确定程度,有助于确定在决策过程中及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与控制的因素,对提高方案经济评价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敏感性分析具有其局限性,它只考虑了各个不确定因素对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程度,而没有考虑各不确定因素在未来发生变动的概率,这可能会影响分析结论的准确性。实际上,各个不确定因素在未来发生变动的概率一般是不同的,有些因素非常敏感,一旦发生变动对方案的经济效果影响很大,但它发生变动可能性很小,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而另—些因素可能不是很敏感,但它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很大,实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比那些敏感因素更大。这个问题是敏感性分析所无法解决的,必须借助于风险概率分析方法。 四、简述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在项目实施中的地位。 答: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项目发起过程、提出的理由、投资者的意向等;(2)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产品生产能力、消费水平等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据此确定产品方案、建设规模;(3)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按建议的产品方案和规模来研

广西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广西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摘要】二十世纪末,在经济不断迅猛发展的同时,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而出生率 也呈下降趋势。这就促使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儿童和青少年人口比例显著下降。人口结构开始出现了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针对广西人口老龄化问题,探讨老年人现状、分析老龄化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研究老年人的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广 西的具体情况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对策 1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做了不同的阐释:有些学者把人口老龄化解释为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年轻人口数量下降而致使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相应增加的动态过程。[1]李竞能在《人口新编》一书中把人口老龄化定义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占总人口比重而言,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2]邬沧萍在《老年学概论》一书中把人口老龄化定义为: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或者人口平均年龄不断提高的过程[3]。目前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测度人口老龄化的指标主要有两种: 一是老年人口比例:也就是指60或65岁以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这个比例的变动可以用来衡量人口老龄化或者年轻化的标准。计算公式为:老年人口比例=(60岁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总人口数)X100% 二是人口的老少比:就是指老年人口与少年儿童的人口数之比。老少比的变动可以反映出老年人口与少年儿童人口的比例情况,它可以反映出人口年龄结构是老龄化还是年轻化。[3]老少比高于30%为老龄化社会,低于15%为年轻型人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