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名师唐彩斌《植树问题》教案

名师唐彩斌《植树问题》教案

名师唐彩斌《植树问题》教案
名师唐彩斌《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唐彩斌

学习内容:小学五年级上

教学目标: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答常见的植树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渗透一一对应和数学建模等基本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富有现实趣味和挑战的情境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兴趣;

教学预案:

一.从数学的思想内核上,驱动学生开始学习

1.通过“几个钉子几幅画”激活一一对应的数学经验。

钉子和画一一对应,一样多;

钉子和画不一一对应,1个钉子对应1幅画后,还有钉子多。

2.导入:植树问题,不是教大家怎么植树,而是解决植树问题中相应的数学问题。植树也不一定是在植树节。有一个“长江”假日小队,就打算用自己的节日“六一”节去植树,他们设计了一个计划任务单。(这是一种价值观的无痕引导,植树节植树是形式,节日不是等着别人来祝贺,是做有意义的事情。)

面对这份任务单,成员间有了不同的意见,到底一共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不能总是给定条件和问题,而需要培养他们分门别类去思考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挑战式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好掌控,但为了学生的获得,试试。)

你同意哪种意见呢?先表态,再讨论。(学生一旦表了态,就会关心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就会保持相当的注意力,这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A.20棵;B.21棵;C.19棵;D.无法确定

二.重在经历,自主探索新知

1.化繁为简,从简入手。

100米路比较长,讨论起来不方便,我们把100缩短一些,缩到20米来讨论。完成呈现:

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载一棵。一共要准备多少棵树苗?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了直观解决对应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思考锦囊:纸条和围棋子,纸条表示一段5米长的路,棋子表示1棵树,便于在操作中感悟对应的关系。也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视学生情况备用。)

2.分类讨论:

学生用学具纸条和棋子;也可以用线段图,老师除了展示线段图,还用多媒体课件强化对应关系。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强化对应思想。

(1)两端都种:路长÷间隔=段数,段数+1 =棵数

20÷5=4(段)4+1=5(棵)

(2)两端都不种:路长÷间隔=段数,段数-1 =棵数

20÷5=4(段)4-1=3(棵)

(3)一端种一端不种:路长÷间隔=段数,段数=棵数

20÷5=4(段)也就是4(棵)

(有两种可能)

3.回顾比较:先独立思考,再同伴讨论:刚才在解决不同情况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关键是要从数量关系上来概括,都有“路长÷间隔=段数”不变的关系,段数和棵数的关系在变化。)

4.再回到原来的问题中讨论:

分析时强调:相当于20米长的路的什么情况,突出棵树和段数的关系。

同时,还适时交代,在画图的时候份数很多时可以用……隔开。)

三.趣味分层练习,满足不同学生发展。

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1)有只袋鼠每跳一下距离约10米,在一条小路上留下了它的25对脚印,这条小路长多少米?

分析要点:段数+1=脚印数

(25-1)×10=240米

本题的新增技能点:是例题的可逆性变换,全长本来是条件,现在成了“问题”;

(2)建德白沙大桥,全场约390米,在桥的两侧栏杆上每隔3米就有一头石狮子,桥头桥尾呼应,形态各异。桥上一共有多少头石狮子?

分析要点:段数+1 =狮子数

390÷3=130段,130+1=131头,131×2=262头。

本题的新增技能点:辨析桥的2侧,属于条件性扩展;

(3)一根木头长10米,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一段8分钟,锯完要多少分钟?分析要点:段数-1 =锯的次数

5-1=4次,4×8=32分

多余条件10米,其实无论几米都一样。

(4)植树节上,20个小组参加植树,每组分到5棵树苗,树苗共用了100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分析要点:1000÷20÷5=10元

2.先做一做,再与上面的植树问题比一比,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比较分析要点:

前面3个问题,没有讲“植树”,需要沟通与“植树”问题之间的联系。袋鼠的脚印相当于棵树,锯的次数相当于棵树,狮子数相当于棵数等。第4题内容是“植树”的,但不属于植树问题的模型。试图抽象地提炼“植树问题”模型。启发学生感悟判断问题的模型,不是看内容情境,而是看本质的数量关系。(这个有点哲学思考,不知五年级学生能否感悟到。试试。)

四.挑战升华,化曲为直,全课总结。

1.挑战题:在一个周长为200米的圆形广场四周,每隔20米种一棵香樟树(杭州市市树),一共要种多少棵?

分析要点:棵树=段数;

2.精巧设计,联系课堂生活。

今天一节课数学课40分钟,老师还有点担心内容是否来得及,设置了一个手机提醒功能,上课铃声响后,每隔5分钟就振动一次,提醒我要珍惜时间,一节课下来要提醒几次呢?(这个根据作息时间原创的问题看上去是一次简单的应用,但对于教学来说就更能体现数学的奥妙,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机动题:钟声问题。

(以上只是预案,以实际教学为准,谢谢)。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例1教案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例1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例1教案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例 1 李爱霞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在线段上植树(两端要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3、学生能借助图形理解棵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棵数、总长、间距的关系,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 4、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建立物体总个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一、以情激学教学过程设计一、以情激学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请你们猜一猜。 师: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数学。 瞧,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你像老师一样伸出一只手,并张开手指,你看到有关数学的信息了吗师: 老师看到一个数学,你们想知道吗那就是4。

谁知道,老师看到的这个4指的是什么(4 个空,在学习上我们可以叫做间隔) 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 师: 那么,4 个手指的时候有几个间隔呢3 个手指,2 个手指呢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数少 1)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二)目标导学 1、课件出示: 为了绿化校园,学校准备在全长 100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 5 米种一棵(两端要栽)。 请问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理解两端都栽的意思;(3)学生汇报发现的信息。 师: 你认为需要几棵树苗师: 到底是几棵呢怎样验证呢师: 100 米太长了,画图太麻烦了,我们先来研究路短一点的吧!师:先看看 20 米要栽几棵师在黑板上演示画法。 师: 每道题都画好吗那我们要来寻找规律。 2、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来研究并完成题纸中的表格。 (组内互学)(1)小组探究,给予充分的时间。 (2)汇报结果,并说出规律。

植树问题教学案例分析

《植树问题》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106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验、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培养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体会划归思想和植树问题的模型思想。 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栽树的棵树之间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卡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运用儿歌(人有两件宝) 2.尺子秘密(数字及数字之间的间隔数,引出间隔的意义)(根据时间和具体情况选用) (板书:总长间隔数间隔长)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数学知识,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儿歌的引用意在渗透学习方法,既动手又动脑。利用尺子学生这一熟悉的教学用具,意在引导学生理解总长、间隔数、间隔长这几个概念,同时也相应的渗透本节课的问题如何用图示帮助解决。) 二、探究新知 下面我们就到植树现场去转转。 1.分析题意,猜想结果 (课件)出示例1 同学们在全长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 指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每隔5m栽一棵指的是什么?间隔长,等距离)(两端要栽是什么意思) (板书:100m 5m 植树棵数?棵两端都栽) 谁能大胆的猜一猜,一共要栽多少棵? (可能会有三种情况:1.100÷5=20(棵)2.100÷5=20 20+1=21(棵)3. 前两种情况同时出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怎么检验呢? (设计意图:结合情境图,出示问题,通过分析题中的条件与问题,抓住关键词理解两端都栽的意思。当学生猜想出不同结论时,引导学生想:怎样检验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感知化繁为简

高二生物:3.3植物体内的其他植物激素(教学方案)

( 生物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高二生物:3.3植物体内的其他植物激素(教学方案) Biology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species,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of the evolutionary system at all levels of biology.

高二生物:3.3植物体内的其他植物激素 (教学方案) 植物体内的其他植物激素一、教学目标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2.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3.尝试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并分析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资料。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2.教学难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提供事例,以趣激疑,展开联想,深入讨论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涉及其他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事例很多,教师要做这方面的有心人,提前积累一些素材,供课堂上使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同学们可能已经接触过,但未必想到它的理论基础。结合实例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认识。可以评促学,以问导学,以辩促学。(二)观图

列表,理顺知识,助学生深入思考教材在介绍其他植物激素时,用了一个图示的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图解中的事实,进行图表间转换,列出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表。教材小字部分,用简洁的文字归纳概括激素调节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提升到植物激素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一定作用,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的本质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植物激素的调节”重在“调节”二字,并尝试以科学的自然观看世界。(三)利用好教科书设计的活动本节“资料分析”栏目,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图文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先说结论,后举实例的写法,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以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围绕“资料分析”进行不同形式的准备,课堂上利用教材信息开展说一说“菠萝与乙烯利;芦苇与赤霉素;啤酒—大麦—赤霉素;残留植物生长调节剂与致癌;法规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不同方式的汇报。同时结合“请你自己进一步查找以下三方面的资料”的要求,引导

公开课: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 ------ 两端都栽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植树问题第一课时两端都栽。 教学目标: 1、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要栽)的情况中“棵数 =间隔数 +1”的关系。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 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发现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 理解间隔与棵树之间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学“间隔”的含义和间隔数。 师:我们人有两件宝贝,是双手和大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到这两样 宝贝。请你伸出你的右手,观察你有几根手指?几个手指缝? 生: 5 个手指, 4 个手指缝。 师:减掉 1 根手指,现在你有几根手指?几个手指缝? 生: 4 个手指, 3 个手指缝。 师:再减掉 1 根手指,现在你有几根手指?几个手指缝? 生: 3 个手指, 2 个手指缝。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想一想,手指和手指缝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生: ,, 手指比手指缝多1,手指缝比手指少1。 师:这两根手指之间的手指缝,用数学语言来说就叫间隔,间隔的个数就叫 间隔数。 师:其实这个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属于我们数学上非常有名的“植树问 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探索规律 (一)课件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在全长 20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 5 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1、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师:说一说植树都有什么要求? 预设:生:每隔 5 米种一棵。 师:这个要求很重要,那么 5 米指的是什么? 预设:间隔。 师:间隔指的是什么? 预设:生: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师:指数间隔是多少? 生:5 米。 师:还有别的要求吗? 预设:生:两端都要栽。 师:这个要求也很重要,两端都要栽是什么意思?谁来比划一下?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案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案例(人教版五 年 级上册)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植树问题” 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探讨关于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问题,一般有三种情形:只栽一端、只栽中间、两端都栽等。例 1 主要研究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也是这一系列内容的起始课,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并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抽取出数学模型,再利用规律回归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 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重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请你们猜一猜(手)引出间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课始,教师创设找手上数学问题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手指张开、并拢的活动中清晰地看出手指的根数与间隔数之间相差 1 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也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置冲突、激发思索 1. 课件出示:在全长1000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 米栽一棵(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理解题目意思;(3)学生汇报发现的信息。(4)学生在练习纸上答题教师巡视,挑选 3 种答案,让学生书写到黑板上。 生1:1000 ÷5=200 (棵)生 2 :1000 ÷5+1=201 (棵)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案例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2.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3.尝试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并分析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资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2.教学难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回答,师提示。 〖提示〗1.提示:说明乙烯至少能起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板书〗一、其它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讲述〗现在将这几类植物激素简要介绍如下。 赤霉素赤霉素是在研究水稻恶苗病的过程中发现的。水稻恶苗病是由赤霉菌寄生而引起的,最常见的症状是稻苗徒长,病苗比健苗可以高出1/3。经过研究得知,促进稻苗徒长的物质是赤霉菌分泌的赤霉素。赤霉素突出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对于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的伸长有特别明显的效果。赤霉素还有解除休眠和促进萌发的作用。例如,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种到土里不能萌发,原因是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要有一定的休眠期,在度过休眠期以后,才能够萌发。如果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则能解除它的休眠,提早用来播种。赤霉素对于种子,也有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它在植物的形态建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叶片在衰老的过程中,常常发生叶绿素、蛋白质、RNA等的含量降低, 叶片变黄,趋于衰老。如果用细胞分裂素进行处理,就能使上述三种物质含量降低的速度变慢。可见,细胞分裂素还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在蔬菜储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储藏时间。 乙烯乙烯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种气体激素。它广泛地存在于植物的多种组织中,特别在成熟的果实中更多。一箱水果中,只要有一个成熟的水果,就能加速全箱水果的成熟。这是因为一个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能够促使全箱水果都迅速成熟。用乙烯处理瓜类植物(如黄瓜)的幼苗,能增加雌花的形成率,有利于瓜类的增产。此外,乙烯还有刺激叶子脱落、抑制茎的伸长等作用。 脱落酸脱落酸存在于植物的许多器官中,如叶、芽、果实、种子和块茎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脱落酸。它能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特别是对于大麦、小麦种子萌

公开课植树问题教案

植树问题(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并 将这种规律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渗 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等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 的情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不封闭线路上,两端都栽时间隔现象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规律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天是植树节吗?(3月12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植树问题。(板书:不封闭路线的植树问题) 师:大家先猜个谜语,放松一下,好吗?(课件显示)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师:大家真聪明,就是我们的手。瞧,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奥秘,同学们想知道吗? 看着老师的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数字?(5 :5个手指) 1

老师也从中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吗?(4个空格) 对了,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叫做间隔。我们手上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仔细看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4个手指有几个间隔,3个手指呢? 手指数与间隔数其中的关系你发现了吗?(手指数比间隔多1) 大家观察的非常仔细。同学们连手上都有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的是无处不在! 二:情景教学 现在,学校为了改变校园环境,要在校园内种上一些树, 在操场的边上,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的一边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你的设计理由。 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获得哪些信息?(20米长的小路,一边,每隔5 米种一棵)每隔5 米是什么意思?(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 米), 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设计植树方案,把设计好的方案记录下来并向老师汇报。师:设计好了吗?哪个小组来说说他们的设计方案。 方案一:我们把20÷5=4(个)就说明有4 个间隔,为了让我们的学校更美,我们在两头都种上树,所以我们再用4+1=5(棵)(板书: 两端都要栽棵树=间隔数+1 ) 20÷5=4 (个)4+1=5 (课) 2 你们设计的方案很好,还有哪个组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吗? 方案二:我们是把20÷5=4(个),有4 个间隔,我们只种一头,另一头不种,所以我们只用4棵树。 20÷5=4(棵)(板书:只栽一端时,棵数=间隔数)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完整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蓝惠媚教学设计思考和提出的问题: 1、如何引导同学通过画一画、算一算,自主探索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以及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应当采取何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数学分析能力 磨课心得: 起点: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借助线段图等手段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终点: 通过在自主探索、自主选择中,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一一对应、数学建模、类比迁移等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数学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设计了几个环节,准备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在不断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交流中,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一一对应、数学建模、类比迁移等数学思想方法,经历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算一算,探索植树问题的不同情况,通过写一写、比一比,总结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通过练一练、找一找,构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2.在自主探索、自主选择中,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一一对应、数学建模、类比迁移等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数学分析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模型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自主探索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以及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学习单。 教学过程:

”植树问题“案例

植树问题 授课教师: 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本册也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植树问题分为: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会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问题,而且要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我进行了前测。 前测题目:同学们在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4米栽一棵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请你写出思考过程。 结果与分析: 情况如下表:(全班共25人) 分析: ;

(1)从前测的结果看,大部分学生都是很直观的认为总长÷间隔就是植树棵树。 (2)部分学生有了画图的意识,能够通过画图得出正确结果。 (3)全班只有1个学生对此有所了解,但是却对总长÷间隔表示什么不清楚。 (4)全班所有学生都没有想到生活实际。 3、我的思考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状况的分析,我有以下的思考: (1)在研究运用数学方法解答两端都栽的方案时,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围绕“20÷5=4,‘4’是棵树还是间隔数”的问题在辨中思辨,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思维、认识不断地得到修正和深入,使学生对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有更深切的感悟,对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体会。 (2)让学生明白三种情况是根据生活实际而产生的 植树问题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问题,如果间隔数是n,那么到底是n+1,还是n-1又或者是n是由谁决定的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因此,本节课一开始,我就用一张图先明确了这三种情况,再分别对这三种情况进行研究。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一关系解决简单的新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体验“化繁为简”、“一一对应”等解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分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让学生从画直观图—〉画线段图—〉列式的过程中,逐步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在分析、解决队列问题、锯木头问题等实际问题时,进一步巩固这一模型的同时,还进行了新的应用。

其他植物激素教案.doc

其他植物激素教案 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从容说课】植物体内并非只有生长素这样一种植物激素,经研究表明,还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植物激素,这些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受到植物体内多种激素协调控制的,各类激素除了有它独特的作用,它们之间还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调节的关系,使生命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自我调控系统。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微,难以提取,价格高昂,所以只能用于科学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合成和筛选出许多化学结构和生理特性与植物激素功能相似或相对抗的活性物质,就称之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自从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问世以后,价格便宜,种类齐全,就被迅速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去。【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植物体内除生长素以外的其他激素,了解它们的的合成部位及主要作用。2、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植物体内多种激素协调控制的。3、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分析问题,和学生34567 2017-08-02 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从容说课】植物体内并非只有生长素这样一种植物激素,经研究表明,还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植物激素,这些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受到植物体内多种激素协调控制的,各类激素除了有它独特的作用,它

们之间还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调节的关系,使生命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自我调控系统。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微,难以提取,价格高昂,所以只能用于科学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合成和筛选出许多化学结构和生理特性与植物激素功能相似或相对抗的活性物质,就称之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自从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问世以后,价格便宜,种类齐全,就被迅速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去。【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植物体内除生长素以外的其他激素,了解它们的的合成部位及主要作用。2、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植物体内多种激素协调控制的。3、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分析问题,和学生34567 2017-08-02 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从容说课】植物体内并非只有生长素这样一种植物激素,经研究表明,还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植物激素,这些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受到植物体内多种激素协调控制的,各类激素除了有它独特的作用,它们之间还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调节的关系,使生命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自我调控系统。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微,难以提取,价格高昂,所以只能用于科学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合成和筛选出许多化学结构和生理特性与植物激素功能相似或相对抗的活性物质,就称之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自从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问世以后,价格便宜,种类齐全,就被迅速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去。【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植树问题优秀教案

植树问题优秀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不封闭路线的植树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P106~107例1、例2及练习二十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会用线段图来表示植树问题中的三种植树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能根据这个模型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并试着应用模型中间隔与棵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理解不封闭路线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间隔数+1=植树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公路两旁的树。(课件1) 师:为什么要在公路的两旁栽上树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树木能够涵养水分减少水分的流失,还能净化空气,因此植树造林有助于环境的改善。(渗透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2、揭题:师:植树是一项环保活动,希望每个同学都积极响应,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研究有关植树的问题。 (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 提出问题——两端都栽、 一端栽 、两端不栽。 出示公告(为了迎接开放日的到来,学校将进行校园环境美化,特诚聘小设计师一名,请看招聘启示。)(出示课件1) 出示招聘启示和校园图片 1.出示教学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一共 需要多少棵小树 2、学生动手在纸上设计植树方案。(同学 们,请发挥你们的设计天份)(出示课件2) 3、学生汇报其设计的植树方案。 A 、我按要求每隔5米种一棵,我是按两头都种来设计的,所以我种了21棵。 B 、我是只种一头的。所以我只种了20棵。 C 、我是两头都不种的,我只种了19棵。 4、通过植树方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化繁为简,发现规律) (出示课件3) 招聘启示 学校将进行校园环境美化,特诚聘环境小设计师一名。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1)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规律,并能利用这个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自主实验、探究、交流,从中发现规律,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解决问题:能够应用所建构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探究植树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两端都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具准备: 直尺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队列图片,观察人数与空格,引出间隔数、间隔长度;板书:间隔数、间隔长度。 2、由学生数抽象出线段图:理解图上的点与段数的关系,明白数是栽在点上,理解间隔数与间隔长度的意思; 3、点上除了可以站学生,还可以摆什么?激发学生的生活原型,引出一系列的植树问题,导入新课,板题:植树问题 4、结合图意理解:开头栽一棵,结尾栽一棵就是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板书:两端都栽。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队列入手引入间隔和间隔长度的理解,为植树问题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二、动手操作,自主建模 1.改编例题,尝试自学出示题目:“花台长10米,每隔2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只栽一边,请问我需要买多少棵树苗呢?”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说说这道题有些什么数学信息?并说说两端都栽表示什么意思。 (2)接着让学生猜测需要多少棵树苗?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帮助学生厘清题意,让学生通过猜想答案,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的欲望)。 (3)再让学生尝试画图、列式进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汇报。(媒体演示植树示意图),初步建立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植树问题》教学案例

《植树问题》教学案例 教学容: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P106页。 教材地位: 《植树问题》它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容,新课程教材把它放在了“数学广角”中让所有的学生学习,说明这一教学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含量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整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解题不是主要的教学目的,主要的任务是以“植树问题”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探究的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抽取数学模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通过显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有些数学知识难以理解,有些数学知识难以记忆。每个学生都有一双手,这双手既能操作学具,本身还能成为一种很好的学具。我借助“手”这一极为方便的“操作学具”,通过学生手、口、眼、脑等多种感官的并用,使较难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本节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后,能明白解决类似植树问题的题目时,较好的方法是先画图,然后根据图来发现规律,从而解决问题。即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而并不在于让学生对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进行单纯地记忆,从而在解决问题时只会将公式与问题相对照。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 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并总结出“棵树=间隔数+1”的关系。 教学难点: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并运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教具的准备:多媒体设备、直尺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认识间隔 1.认识间隔 (1)师: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做手工,它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它吗?请举起你的左手。 师:数一数,开的五指中有几个空隙?(4个)数学中我们把这个“空隙”叫“间隔”。(板书)你们发现5根手指中有几个间隔,那么4根手指呢?3根呢? (2)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间隔”随处可见。出示图片(斑马线、雷台公园、州桥、多米诺骨牌)在这些图上你能找到间隔吗? (3)听一听:时钟在下午5时敲响5下,中间有几个间隔? (4)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其他植物激素教案

其他植物激素 一、教学目标 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2.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3.尝试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并分析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资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2.教学难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三、教学策略 (一)提供事例,以趣激疑,展开联想,深入讨论 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涉及其他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事例很多,教师要做这方面的有心人,提前积累一些素材,供课堂上使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同学们可能已经接触过,但未必想到它的理论基础。结合实例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认识。可以评促学,以问导学,以辩促学。 (二)观图列表,理顺知识,助学生深入思考 教材在介绍其他植物激素时,用了一个图示的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图解中的事实,进行图表间转换,列出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表。 教材小字部分,用简洁的文字归纳概括激素调节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提升到植物激素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一定作用,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的本质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植物激素的调节”重在“调节”二字,并尝试以科学的自然观看世界。 (三)利用好教科书设计的活动 本节“资料分析”栏目,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图文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先说结论,后举实例的写法,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以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围绕“资料分析”进行不同形式的准备,课堂上利用教材信息开展说一说“菠萝与乙烯利;芦苇与赤霉素;啤酒—大麦—赤霉素;残留植物生长调节剂与致癌;法规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不同方式的汇报。同时结合“请你自己进一步查找以下三方面的资料”的要求,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提示:说明乙烯至少能起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二)旁栏思考题

植树问题 获奖 公开课教案

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第1课时植树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P106~111及练习二十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会用线段图来表示植树问题中的三种植树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m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能根据这个模型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并试着应用模型中间隔与棵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间隔数,间隔数+1=植树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公路两旁的树。 师:为什么要在公路的两旁栽上树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树木能够涵养水分减少水分的流失,还能净化空气,因此植树造林有助于环境的改善。(渗透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植树的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互动新授 (一)提出问题——两端都栽、两端不栽。 1.出示教材第106页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小树? 2.出示教材第107页例2: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引导:请同学们先在纸上用线段图画一画你的种法.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3.(出示线段图)问题分析: 两端都栽: 两端不栽: (二)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找规律) 提问:刚才同学们用线段图表示了两种植树情况,现在同学们能否用算式来表示这两种植树情况呢? 1.两端都栽:(教学例1) 假设小路长20米,那么可以栽几棵? 5m 用画线段图表示: 则20÷5=4,要栽5棵。 由此可知:lOO÷5=20(个),那么这里的20就是棵数了吗?应该是什么?

《植树问题》教学案例解读

《植树问题》教学案例解读 汪灵杰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里的内容,本课旨在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直属于典型应用题范畴,因其内容相对独立、数量关系典型、类型变化多端、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图从阐述“植树问题”的数学本质入手,通过对《植树问题》典型教学片断的解读,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观点。 一、植树问题的数学本质究竟是什么?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的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所以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只栽一端;环形情况等。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等,它们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所以,“植树问题”尽管有着良好的现实原型,但在教学中又必须超出这一特定情境以引出普遍性的数学模式,也就是平时通俗说的“数学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含义”。这里的数学模式,可以理解为从数学模型的角度来本质理解“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植树问题”是研究“树的棵树”与“两棵树之间间隔数”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其实质就是点与段的对应问题。点段模型就是把“植树”这件事,根据“树”与“间隔”所呈现出来的内在规律,在简化后得到的一个抽象结构———点与段的一一对应关系。点段模型同样适合于设置车站,路灯、台阶、敲钟、锯木头、求经过日期等等问题,“树,路灯,车站,锯几下,钟的响声”等等可以抽象看成“点”,“各种(树,路灯,车站,两次敲钟)间隔”可以抽象看成“段”,点数与段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都一样。 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什么?(以林了子老师执教的植树问题为例解析教学) “植树问题”的实质分析告诉我们,在“植树问题”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明确这样的教学要求:第一,要让学生明白植树问题类型的特殊性,即是一种“点段模型”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以“植树问题”原型为背景建立起“点段模型”,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第二,深刻理解“点”和“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将求棵树的问题转化成求点段图中的点的个数问题再转化为求段数的问题:段数= 总长度÷间距。第三,运用点段模型解决其他问题,实现同类模型结构的识别。当我们运用点段模型解决其他问题时,首先引导学生要对实际问题的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画图、符号抽象表示出实际问题中对应植树问题的“点”和“段”,再利用具体的“点”“段”对应关系解决问题,这也是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真正困难所在。 【片断一】让学生自然地认识到一一对应的重要性 师:小朋友排成20米长的一列队伍,每隔5米站一个人,共有多少人? 生1:20÷5+1 生2:20÷5+2 生3:20÷5 师:谁上黑板来摆一摆,这个队伍多长?你是怎么看出是20米的呢?你能上来画一画吗?(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教具)

其他植物激素优秀教案教学文案

其他植物激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植物体内除生长素以外的其他激素,了解它们的的合成部位及主要作用。 2、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植物体内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3、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 1、进行“赤霉素发现”实验设计和实验结论的评价。 2、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植物体是一个由多种激素共同控制的复杂的系统。 3、阐述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验赤霉素发现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2、关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价值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 2、植物体内激素相互作用,共同发挥作用。 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难点: 1、植物体内的激素产生部位以及它们的生理功能。 2、植物体内激素相互作用,共同发挥作用。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归纳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素、细胞分裂素 具有抑制作用的激素:高浓度生长素、脱落酸 与种子萌发有关的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 三、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黄花豌豆幼苗切断实验:将黄化豌豆幼苗切段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培养,并设置空白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发现部分切段中出现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切段中的乙烯含量也越高,切段生长所受 的抑制也越强. 说明:根据实验结果可推知切段生长受抑制的原因是生长素浓度.由此说明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对其生长情况有调节作用 2、生长素与赤霉素的协同作用: 有增效作用。促进伸长生长 GA/IAA比值: 高,韧皮部分化 低,木质部分化 3、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相互作用: (1)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增殖,而生长素则促进增殖的子细胞继续增大。 (2)拮抗作用: CTK促进侧芽生长, 破坏顶端优势; IAA抑制侧芽生长, 保持顶端优势。 组织培养: CTK / IAA 高——形成芽 CTK / IAA 低——形成根 CTK / IAA 中——保持生长而不分化 4、赤霉素与脱落酸: 拮抗:GA打破休眠,促进萌发;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6 页例1。 教学目标: 1.探究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 2. 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用比较简单的例子验证比较复杂的问题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中心问题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今天啊,老师带来一个谜语想和大家一起猜一猜,请看。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打一人体的组成部分。它是什么呢?你说说看?生:他是手。 师:哦,他就是我们的手。我们的手作用可真大,又会写又会画还会算,而且我们的手上还有许多的数学奥秘,仔细看老师的手,你看到了数字几呢? 生:5. 师:哦,你们都看到了数字五,那你还能看到数字几呢? 生:我看到了数字4、3、2、1。 师:哦,你说的数字4、3、2、1表示的是什么啊?能告诉我们吗? 生:手指的个数。 师:哦,手指的个数。那我们说的五也是手指的个数,对吧。诶,除了手指的个数外你还能看到什么呢? 生:还能看到手指之间的间隔。 师:哦,手指之间还有一个个的间隔。同学们,在老师的手上五个手指之间到底有几个间隔呢? 生:4个。 师:数一数。1、2、3、4,恩,还真有4个间隔。那四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三个手指之间呢?两个手指之间呢? 生依次回答。 师:恩,一个间隔。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手指数比间隔数怎么样啊? 生:手指数比间隔数多一。

(完整word版)《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案例.docx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教材 P106~ 111 及练习二十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会用线段图来表示植树问题 中的三种植树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能根据这个模型将生 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并试着应用模型中间隔与棵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间隔数 +1=植树棵数),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 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公路两旁的树。 师:为什么要在公路的两旁栽上树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树木能够涵养水分减少水分的流失,还能净化空气,因此植树 造林有助于环境的改善。(渗透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植树的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互动新授 (一)提出问题——两端都栽、两端不栽。 1.出示教材第 106 页例 1:同学们在全长100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柒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小树?

2.出示教材第107 页例2: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 米,绿化队要在两馆 3 米。一共要栽多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 少棵树? 引导:请同学们先在纸上用线段图画一画你的种法.再在小组中交流、讨 论。 3.(出示线段图)问题分析: 两端都栽: 两端不栽: (二)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找规律) 提问:刚才同学们用线段图表示了两种植树情况,现在同学们能否用算式 来表示这两种植树情况呢? 1.两端都栽:(教学例1) 假设小路长 20 米,那么可以栽几棵? 用画线段图表示: 则20÷5=4,要栽 5 棵。 由此可知: lOO÷5=20(个),那么这里的20 就是棵数了吗?应该是什么? 学生回答:不是,是间隔数,应该是20+1=21(棵)。 教师板书:关系:间隔数+1=棵数 追问:为什么这里的20 是间隔数,而不是棵数? 学生回答,分析原因: 100÷5=20 只是求 100 米里面有多少个 5 米,所以20是间隔数而不是棵树。并得出公式:路长÷间距=间隔数(不是棵数,跟棵 数没关系。) 2.两端不栽:(教学例2) 假设两馆间相距 30 米,小树之间的距离为 5 米,则 30÷5=6(个), 6- 1=5(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