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977-决策恢复高考

1977-决策恢复高考

1977-决策恢复高考
1977-决策恢复高考

1977:决策恢复高考

在中国当代历史中,1977年绝对应该被浓浓地写上一笔,上百万青年投身到火热的高考“战场”上。而此前,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已在中国消失了10年。

揭开序幕:邓小平召开科教工作座谈会

1977年6月,温元凯给当时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方毅写信,内容是关于“加强基础化学研究”方面的。他没想到,方毅不仅给他回了信,而且同时通知中国科技大学党委,要党委支持他的基础化学研究。后来,温元凯得知,是方毅推荐他参加了邓小平召集的科教工作座谈会。

这年暑假,温元凯突然接到通知,让他赶去北京开会。温元凯心想,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助教,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有什么关系?1977年8月3日,当时的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刘道玉在机场迎接了温元凯。刘告诉他,这次座谈会是邓小平副主席邀请的,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召开。到会场拿到会议资料,打开册子一看,温元凯大吃一惊。这个名单上都是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和权威教授。其中有北京大学的周培源、清华大学的何东昌、复旦大学的苏步青、南开大学化学家杨石先,等等。温元凯心想,这个会议肯定是很重要的。

会议是邓小平主持的。他穿了一身军装,神采奕奕,他

说自己已向中央建议,科技、教育荒芜一片,他要先管科技和教育,给大家当后勤部长。他希望大家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尽管提出来。当时“文革”刚结束,左的思潮在社会上还很猖獗,所以30多个代表面面相觑,没有人发言。经过再三动员以后,大家推年纪最大的先发言。温元凯记得,第一个发言的是杨石先教授,他一开口就检讨自己资产阶级世界观没有改造好,一定要好好改造,下工厂、下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因为自己是小人物,在座的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和师长,所以温元凯没敢举手发言。

对社会知识青年考大学的政策,邓小平考虑得十分周到。他专门将拟定的招生办法“自愿报考,单位同意,统一考试,择优录取”中“单位同意”一条去掉。他说:“比如考生很好,要报考,队里不同意,或者领导脾气坏一些,不同意报考怎么办?我取四分之三,不要这一句。” 所以,后来确定的招生方针中就取消了“单位同意”这一条。

这次科教工作座谈会以后,因为最年轻,又很活跃,温元凯成了媒体追踪的对象。《人民日报》很快发表了对他的访谈《不怕扣白专帽子的温元凯》。1978年左右,《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长篇报道《高于一切的追求》,报道了温元凯十多年来在科学技术方面研究和提出倡议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温元凯也成了改革的受益人。

一锤定音:邓小平拍板恢复高考

回忆40年前的高考,人们由衷敬佩邓小平拨乱反正的魄力,也不会忘记一位敢于说真话的知识分子――武汉大学教师查全性,正是他首倡恢复高考,促成邓小平一锤定音。

查院士从房间里翻出1977年8月7日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汇编的第9期《科教工作座谈会简报》,共4页,纸张已发黄,约1200字,上面记载着改变上千万人命运的一次发言:查全性首倡恢复高考。

“有机会向小平同志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对我来说是很偶然的。因为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是谁让我去参加那个会。”查全性院士平静地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当时,我是武汉大学副教授,52岁,‘文革’发生后?]机会上讲台,一直在实验室搞科研,事先对会议内容心中无数,所以没做准备。”

1977年8月3日,查全性接通知赶到北京饭店,发现出席会议的有吴文俊、邹承鲁、王大珩、周培源、苏步青等著名科学家以及科学院和教育部的负责人。坐下来后,才知道邓小平要参加。

会议刚开始时,专家们尽说些小问题,而且还都是纯粹的专业话题。因为当时“文革”刚过去,知识分子大都心有余悸。

8月6日下午,清华大学党委负责人忧虑地说,现在清华的新生文化素质太差,许多学生只有小学水平,还得补习

中学课程。邓小平插话道:那就干脆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还叫什么大学!

这席话令查全性感同身受,他在笔记本上写了一个大纲,开始发言:“招生是保证大学质量的第一关。当前新生质量没有保证,原因之一是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不高,二是招生制度有问题。主要矛盾还是招生制度。”

查全性越说越激动,痛陈当时的招生制度有四大弊端:埋没人才;卡了工农兵子弟;助长不正之风;严重影响中小学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今年招生还没开始,就已经有人在请客、送礼,走后门。甚至小学生都知道,今后上大学不需要学文化,只要有个好爸爸。”

他建议:“从今年开始就改进招生办法。一定要当机立断,今年能办的就不要拖到明年去办。”

查全性一言既出,举座惊讶。因为就在这次座谈会召开前夕,当年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会已经开过,招生办法依然沿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十六字方针。有关招生的文件也在座谈会开始的当天送到邓小平手中。也就是说,1977年按照老办法招生几乎已成定局。

没想到,邓小平听完后,向查全性点点头,然后环视四座问:“大家对这件事有什么意见?”时任教育部部长刘西尧以及吴文俊、王大珩等科学家都表示,赞同查全性的意见。

邓小平问刘西尧:今年改恐怕已经来不及了吧?查全性

赶紧插话:还来得及!今年的招生宁可晚两个月,不然又招二十多万不合格的。刘西尧也肯定了这一点:“还来得及!”

一个历史决议就这样初步决定了,小平同志一锤定音:当年恢复高考。

消息传得很快。

第二天,新华社驻会记者找到查全性,开玩笑说:“查老师,知不知道你昨天扔了个重磅炸弹?”

在查全性看来,自己当时提出这一议题,“并不是因为我特别有创见,只是我有机会说几句真话。而我敢于说,主要是觉得说了可能会解决问题。”

高考1977观后感1000字

高考1977观后感1000字 第一篇: 高考1977观后感 《高考1977》把焦点放在了高考这一个永不过时,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话题之上,那个时代的人有着自己实实在在的体会,现在的人对它也不陌生,既爱又恨。不禁窥探导演和制片人的精明。 《高考1977》讲述了一群因文革而发配边疆“北大荒”的上海知识青年。在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大家对高考的执着,以及“反面”角色革委会主任“孙海英”,对大家高考的态度……特别是当高考那天,大家在孤立无援的时候,当孙主任开着带着犁杖的拖拉机,载着一车人奔赴考场时,我已热泪盈眶。故事的情节并不新颖,但是演员们真实的演出一次次让我们从心里留下了眼泪。 主题是高考,一部电影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历史,是让我们听听那个时代的声音,高考的本身意义大于高考,史实本身意义高于史实。 因为上山下乡的缘故,因为“黑五类”的缘故,他们早早的就被剥夺了读书的权利。十年,二十年,时间太长了,人生有几个十年又有几个二十年。他们渴望着人生的转机,直到邓小平的复出,知道高考制度的重新实施。新的高考制度不在考虑父母成分,不再需要组织盖章,人终于又开始有了自

由。 在我们频频对高考质疑的今天,看看电影当中的人们对高考的期盼与感激,未尝不使得我们再一次反思,是我们要求的太多,还是高考制度本身有问题。 前面已经说过,电影情节并不新颖,甚至可以说是老套,但就是这老套的东西,往往也经常是打动人心的东西,谈到这部电影当中的打动人心的地方就不能不谈谈电影当中的亲情。 父爱同母爱一样无私,他不需要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感受得到。在《高考1977》中,陈甫德对于陈琼的父爱,就让人深悟到父爱的伟大。因为自己是“黑五类”,他不得不跟自己的妻子离婚,不得不有女儿而无法相认。当知道高考制度恢复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千里迢迢感到农场去给女儿送复习资料。可是此时的陈琼早已经为了自己的生存,割断了与父亲的一切关系,一切向组织靠拢。当父亲冒充教育局的人来到农场时,她毫不犹豫的揭发了他,并无意思顾及亲情。那时的陈琼已经被黑暗的生活压迫失去了常人的一切,她只是机械的想摆脱黑五类,想摆脱黑暗的社会给她带的一切灾难。 然而在这些矛盾冲突的背后,基本的人性依然残存且生生不息。连性格扭曲的陈琼在内内心深处也留有一丝轻易不敢触动的软弱,那就是为人子女的亲情。当陈甫德离去,陈琼站

1977年数学高考试题及答案

197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江苏省)试题及答案 1.(1)计算.)8 27(()14.3()101()412(21 221---+-+ 解:原式=99 (2)求函数)5lg(3 1 2x x x y -+-+ -= 的定义域 解:根据题意,得?? ? ??≠<≥∴?????≠->-≥-352030502x x x x x x 故函数的定义域为.5332<<<≤x x 和 (3)解方程.125522=+x x 解:原方程即,55322 =+x x 223,3, 1.x x x x ∴+==-=均为原方程的解. (4)计算??? ??-3 33333log log 解:原式=.33log )3log 271(log )3(log log 3 333271 33=-=-=-- (5)把直角坐标方程9)3(22 =+-y x 化为极坐标方程 解:原方程可展开为,99622=++-y x x 22260,6cos 0,06cos 6cos x x y ρρθρρθρθ-+=-?=∴===或即(6)计算.321lim 2 n n n ++++∞→ 解:原式=.2121lim 2) 1(lim 2 =+=+∞→∞→n n n n n n n (7)分解因式.48322 24-+--y y y x x 解:原式=2222)22()(---y y x 2222 (22)(22)(2)(32).x y y x y y x y x y =-+---+=+--+ 3.过抛物线x y 42 =的焦点作倾斜角为π4 3的直线,它与抛物线相交于A 、B 两点A 、B 两点间的距离 解:抛物线x y 42=的焦点坐标为(1,0)所作直线方程为 ,1)1(4 3x y x tg y -=-π =或它与抛物线之二交点坐标由下面方程组 确定???=+-=-=-=,016,4)1(41222x x x x x y x y 解得 由根与系数关系,得x 1+x 2=6, x 1x 2=1. 又解得,044),1(42 2 =-+-=y y y y y 1+y 2=-4,y 1y 2=-4.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221221)()(y y x x d -+-= 但,324364)()(212 21221=-=-+=-x x x x x x 8 3232,3216164)()(21221221=+=∴=+=-+=-d y y y y y y 故AB 两点间距离为83.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900 ,CD 、CE 分别为斜边AB 上的高和中线,且∠BCD 与∠ACD 之比为3:1,求证CD=DE 证:∵∠A+∠ACD=∠A+∠B=900 ,

高考1977观后感400字

高考1977观后感400字 “高考1977”是最近热播的一部电影,乍一看电影名字,以为是一部为经历过那场重大变革的人而准备的电影,但在观看过影片后,才发现他也是和咱们这样的年轻人看。 高考1977观后感400字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同学去看一部电影,名叫《高考1977》。 这部电影主演有:潘志友、陈琼、张国强、老迟、陈甫德。影片描述了在1977年之前,许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他们足足等了十一年,当得知高考恢复时,所有的人似乎看到了希望。但是,要去参加高考的人,必须要有推荐表才可以。所有的人都在争取着推荐表。虽然,在矛盾中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小根宝因为意外事故不幸死亡。但是老迟最终被他们的毅力深深地感动了。1977年12月10日,孤独地坐在考场外的老迟等来了拿着填满考卷却没有上交的潘志友……想留下的终究会留下,而想离开的,无数像老迟这样的“主任”再也不会动用他们的公章设置障碍了。最后,老迟看到了这么多人考上了大学,欣慰的笑了。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许多道理。现在的我们复习时,环境是多么的好,复习资料又是那么的齐全。然而,现在有的人复习的热情却不像以前。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我们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将来考上理想的大学,再

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为了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为了自己,为了这个社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自己的人生尽量没有遗憾,少留遗憾,不是吗?如果我们现在整天的无所事事,那等到高考成绩下来时,我们就会后悔莫及了。所以,我们要像影片中的人一样,不畏任何的艰险和困难,为着自己的梦想一直拼搏。 高考1977观后感400字前几天我去电影院看了《高考1977》这个电影。看了之后,感动颇多。 那个年代,想读书是多么的困难,不读书就只能永远留在农村种地,无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无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是知识分子,落魄到那个地步,真的很可怜,这也是十年内乱带来的恶果之一。幸好邓小平同志积极提出恢复高考,那些想读书的青年人才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剧中最令我感动的地方就是当他们得知可以参加高考之后那种激动,那种对知识的渴望。我们这代人,吃得好喝的好,但是却没有那种对知识的渴望,上学也完全是被家里逼的,谈到高考更是怨声载道。但我想,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你也许会喜欢高考。虽然它有很多很多的缺点,但是目前它是唯一适合我们国家的选拔制度。试想一下,如果现在还是当年那种的推荐制度,上大学要靠政治背景,我们现在多少人还能上得了大学了?所以,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要珍惜现在的机会,好好利用大学里面的资源,尽可能的去多学

1977年高考数学试卷

197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题 1.解答下列各题:(每题5分) (1)解方程.443=+x 解 (2)解不等式|x|<5. 解: (3)已知正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为36cm ,求它的边长 解: 2.计算下列各题:(每题5分) (1).222a ma m +- 解: (2)???+???3sin 12cos 3cos 78cos (不查表求值) 解: (3))6 arcsin(cos π 解: 3.解下列各题:(每题5分) (1)解方程.18932 1 =-+x x 解: (2)求数列2,4,8,16,……前十项的和 解: 4.解下列各题:(每题10分) (1)圆锥的高为6cm ,母线和底面半径成300角,求它的侧面积 解: (2)求过点(1,4)且与直线0352=+-y x 垂直的直线方程解: 5.如果△ABC 的∠A 的平分线交BC 于D ,交它的外接圆于E , 那么 AB ·AC=AD ·AE (本题10分)

证:连结BE (如图) 6.前进大队响应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1975年造林200亩, 又知1975年至1977年这三年内共造林728亩,求后两年造林面积的年平均增 长率是多少? (本题10分) 解: 7.解方程).5lg 1()1622lg(-=-+x x x (本题15分) 解: 8.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成等差数列,周长为36cm ,面积为54cm 2,求三边的长(本题15分) 解: 9.(参考题)如图,AP 表示发动机的连杆,OA 表示它的曲柄当A 在圆上作圆周运动 时,P 在x 轴上作直线运动,求P 点的横坐标α是直角时,P ∠是最大? (本题附加10分) 解: 10.(加试题)求曲线x y sin =在],0[π上的曲边梯形绕x 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旋转体的体积(本题附加10分) 解: B

观看安全警示片观后感范文800字五篇

观看安全警示片观后感范文800字五篇 场以全员收看电力安全警示教育片、深刻剖析事故原因、撰写心得体会的安全警示教育在公司系统如火如荼开展。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观看安全警示片观后感8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观看安全警示片观后感800字 安全生产是我们追求亘古不变的目标,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工作。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讲只有一次,生命中最珍贵的是家庭、亲情、爱情当这一切都瞬间消失时,留给生者的除了悲痛,还有些什么呢?电力行业是高危行业,当电力人每天上班时,他的父母、妻儿、朋友无不盼望着他能平平安安地回家,他身上担负的责任不仅仅是工作,还有让家庭、亲情快乐的责任,可是当他逝去时,他的父母、妻儿、朋友该会怎样地痛苦? 在管理学上有一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可我觉得,运用到安全上来,也是非常恰当的。有许多事故,就是细节上没有处理好、才导致悲剧的发生。电力人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电气知识和业务技能,还必须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才能发现什么是违反《安规》的行为,才能知道在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时拒绝作业,杜绝事故发生。 看完那四个不该发生的惨剧,脑中总是回荡着那一声声惨叫,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如果时光能重返,那些不该过早逝去的生命的人是不是知道自已错在哪里,是不是能接受教训,对工作会不会严肃认真,遵章守纪,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呢?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认真执行现场勘查制度,对作业现场危险点要分析到位,完善工作方案,实施见票作业,在得到工作许可人的开工许可后,方可开始工作。工作负责人应对每一位工作班组人员交待工作内容、人员分工、带电部位、进行危险点告知及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专职监护人应认真执行监护任务,不能擅离职守、不准兼做其他工作。如果是多个小组工作,工作负责人应得到所有小组负责人工作结束的汇报才可及时报告工作许可人工作终结。工作许可人确认全部工作已经完毕,方可下令拆除各侧安全措施,向线路恢复送电。这一系列的程序走下来,容不得一丝松懈,必须遵章而行,循

江苏近三年高考录取分数线(理科)

江苏近三年高考录取分数线(理科)

注:上述统计对象为选测科目等级达到1B1C及以上考生

名师指导:针对高中偏科现象的几点忠告 在高中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习偏科,一直以来都令家长头痛不已。 偏科,是我们在评价学生时经常用到的一个词。在平时学习中,学生在成绩上反映出来的某科分数持续低下,我们称之为偏科。或学生对某学科的态度特别冷淡,不感兴趣,我们也称之为偏科。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讲,偏科现象的影响力,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累积,对高考成绩的影响有的时候是致命的。 那么面对高中生当中频频出现的偏科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要从根源分析,偏科存在着假性偏科和真性偏科。所谓假性偏科就是无论成绩偏差的,还是成绩特别差的,都是暂时性的,比如说一次考试意外或者是一段知识学习的好与坏;但是长期以来都是偏科状态,并投入很大的精力在落后的课程上,补课,强化做题等等方法用尽,依然成绩甚微,就有可能是真性偏科,此时,家长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次,在发现真性偏科时,我们要认真分析,造成偏科的原因。第一种情况,学生偏科学习,受教师影响较大。学生偏爱某一学科,能提高该科学习成绩,而好的学习成绩又强化了对该科的喜爱,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也往往不喜欢某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久之,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对这一科学好的信心,导致恶性循环。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中,某些方面的能力长期未得到培养,形成了相对先天弱势,在面对新增的或者是难度增加的科目时,就表现出力不从心,迟迟不得徘徊在学科之外。 再次,针对上述的所描述的偏科现象,我们要端正态度,摆好心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尤其是针对真性偏科的现象,更要制定长期规划,通过不断的努力,最终将弱势科目转变为自己的优势科目。 然后,在这里针对高中偏科现象提出几种应对方法,供家长参考。 第一、防止偏科更深一步的发展,有的同学认为“天赋较差”、“从小不感兴趣”、“基础一直很差”、“讨厌背诵和记忆而不愿学文科”。有的则是因为“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感到乏味、难学”,由于一项成绩不理想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自信心。其实每个人的成功和能力都是在经过努力得到的,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家长尤其要避免说“自己有过类似经历啊“之类的话,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暗示。相反,家长要细心发现孩子取得每一点进步,并要多加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兴趣和自信。 第二、笨鸟先飞。高中的理论学习是一个掌握规律和方法的过程,主要是在学习人类长期积累并以文字形式表达的经验。所以家长要督促孩子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一点一滴的学习,知识就是通过不断的量得累积,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质变的。例如:长期坚持预习,在预习中就可以了解到大部分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记忆,这样在课堂上就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把知识点在课堂上得到巩固和归纳。 第三、循环记忆,针对偏文科类科目的学习,在日常学习中,要养成循环记忆的好习惯。例如,每周花费半个小时的时间,遵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制定一个学习的计划,长期坚持的话,不但能够提高学习记忆力,而且能够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第四、积极引导,考虑VIP教育。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老师的讲解是针对大部分学生的,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鼓励孩子积极提问。若遇到因为孩子对老师喜好的原因导致的偏科时,建议家长及早给出应对策略,避免事后后悔。 第五、若孩子因为相对先天弱势的原因导致的偏科,这不仅仅是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更要找到相应的老师对学生有一个方法和思路上的指导。 最后,在攻克弱势科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优势科目的学习,也就是说,在日常的学习中仍然要给予自己优势课目一个固定的时间段,防止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样才能最终在高中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全国高考历年各省录取分数线比较与分析

全国高考历年各省录取分数线比较与分析 (2012-01-12 18:02:09) 转载▼ 分类:杂谈 标签: 全国高考 各省 分数 比较 分析 山东 河北 北京 上海 湖北 江苏 浙江 甘肃 陕西 主要以时间序列来考察中央部属大学分省招生的公平性问题,本节主要考察恢复高考以来各省分数线的整体演变趋势,这也是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具体来说,依据分省招生的数量、基础教育的水平和高等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三个因素来揭示其演变的动因。首先,高考分数线的变化与招生名额的投放有很大关系,即在相同的条件下,招生数量越多,录取分数线就越低;其次,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该省生源的优劣程度,在同等条件下,基础教育水平越高,分数线也相应越高;最后,高等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了招生数量的多寡,也会影响到分数线的变化,其中,高校的数量,特别是“211工程”院校和“985”工程院校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科一批分数线的高低。本节主要选取这三个因素来反映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变化情况。 一、恢复高考以来各省分数线的变化趋势 高考建制之初,由于招生数在整体上多于高中毕业生数,所以录取分数线也较低,并且实行以大行政区为主的招生体制,所以当时的分数线没有太多实质的意义。1958 年高考制度暂时中断,次年旋即恢复,并从此确立了分省录取制度,至此才出现了分省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但因 20 世纪 60 年代强烈的**因素的干扰,高考制度经历了较大的反复,科目改革频

仍,且相关数据散佚难以获取。 故此,只研究恢复高考以来各省分数线的变化情况。笔者选取 1980 年、1991 年和 1999 年的三个时间点的分省高考录取分数线来研究其基本的走势,之所以选取这三个时间点,出于以下考虑: 其一,1977 年到 1979 年考生众多、竞争激烈,属于特殊时期,从 1980 年开始,各项教育事业和高考制度逐步趋于正常; 其二,1999 年除广东实行“3+X”改革和上海单独命题之外,其他省区均采用全国卷,分数易于比较,之后因“3+X”改革方案在全国推广,试卷纷繁多样而难以比较;其三,1991 年大致处于两者之间,且大多数省区采用全国卷,分数易于比较。故此,选取以上三个年份的数据。大体而言,三个时段的分数线基本能够反应各省分数线变化的趋势。 将 1977年至 1999 年的各省录取分数线整理如下

2020大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00字

( 心得体会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大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800字 The first lesson of 2020 College Students

2020大学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00字 【篇一】 《开学第一课》第一期已经播出了,引来了很多网友的关注,节目里张杰更是压轴出场,唱了一首《少年中国说》的歌曲,震撼人心,那么《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00字心得体会怎么写呢? 节目中,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来到现场,在中国农业大学芮磊老师的指导下,王源从选蛋、打洞、加水、保鲜膜塑形、打蛋等步骤,一点一点尝试进行无壳小鸡孵化实验,经历几次挫折后,终于将无壳的鸡蛋亲手放入孵化器。 作为科学和教育工作者,薛其坤校长希望我们要珍惜时间,在最美好的青春学习无穷的智慧,王源表示“作为学生,我相信年轻人能影响世界。我期待,未来世界会更小,再遥远的距离也能转瞬即达,未来世界会更大——普通人也能飞向深空。”

节目所选择的张杰和TFboys组合成员王源都是很具有创造精神的实力艺人,他们既有个性,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有着突出的探索创新精神。 在全国的中小学生群体中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因此邀请他们来与莘莘学子分享“创造向未来”的主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有助于学生们的理解和接纳。 中小学生的成长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一档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公益节目,此次海风教育携手CCTV1平台和张杰、王源等艺人共同带来的《开学第一课》为全国学子们留下深刻的成长点滴。 一身潇洒唐装,一颗赤忱爱国心,成龙大哥不仅仅是大银幕里的英雄,更是享誉全球的一张“华人名片”!成龙大哥为同学们分享了他的追梦故事。 同时作为“冬奥形象推广大使”的他,也向大家发出邀请,画出你们心中的冬奥吉祥物,分享对冬奥的祝福与期待,何炅与撒贝宁应邀,也画出了他们心中的冬奥吉祥物。 何炅画了一个温暖可爱的太阳,起名叫“胜胜”,寓意向着阳光,

1977年的高考试卷

1977年的高考语文试卷 一、给下面这句话注音,要标调。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3分) 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温暖。。 二、回答下列问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1. 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属于什么词类。(2分) 雷锋为人民服务的心最红。 2. 指出下面复杂词组中的每个词组属于哪种类型。(4分) 恢复和发扬毛主席树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3. 分析句子成分。(4分) 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我要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 4. 分析多层复句的层次关系。(3分)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三、什么叫拟人的修辞方法?举出一例。(4分) 四、写出毛主席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中心思想。(6分)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五、将下面两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标清题号。(14分) 1.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7分)2.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 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7分) 六、作文(60分) 文题:一、在沸腾的日子里;二、谈青年时代。(二题任选其一) 1977年高考数学试题 二、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作倾斜角为3/4π的直线,它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 求A、B两点间的距离。 三、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D、CE分别为斜边AB上的高和中 线(见第三题图),若∠BCD与∠ACD之比为3:1,求证:CD=DE。 四、在周长为300厘米的圆周上有甲、乙两球以大小不等的速度作匀速圆周运动, 甲球从A点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运动;乙球从B点出发,按顺时针方向运动。 两球相遇于C点。相遇后,两球各自反向作匀速圆周运动,但这时甲球速度的大小是原来的2倍,乙球速度的大小是原来的一半,以后它们第二次相遇于D点。已知弧AmC=40厘米,弧BnD=20厘米(见第四题图),求弧ACB 的长度。 五、1. 若三角形的三内角成等差数列,求证:必有一内角为60°; 2. 若三角形的三内角成等差数列,而且三边又成等比数列,求证:三角形的 三内角都是60°。 六、在两条平行的直线AB和CD上分别取一定点M和N;在直线AB上取一定线 段ME=a;在线段MN上取一点K,连结EK并延长,交CD于F(见第六题图)。试问K取在哪里△EMK与△FNK的面积之和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上海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回顾(组图)

上海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回顾(组图) 上海市2010年高考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 1、高职(专科)批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须待第二批本科录取结束、第二次志愿填报后划定公布。 2、公安高专面试、体能测试资格线在已填报公安高专院校志愿的考生中,按照公布招生计划与考生人数之比为1:2的比例划定。各校在面试、测试合格的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上海市2009年高考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上海市2008年高考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上海市2007年高考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上海市2006年高考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本报讯 (记者彭德倩)昨天,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集中录取阶段第一批本科院校录取基本结束,共招收12000余人,约完成计划的113%。市教育考试院表示,增加的计划主要是按照教育部招生工作规定录取经公示审核通过的自主选拔生、艺术特长生和高水平运动员考生。据悉,第二批本科院校录取今日开始,共计划招生22323人。 据了解,今年本市一本文科计划招生2729人,录取3000余人;理科计划招生7907人,录取近9000人。本市院校计划招生8168人,录取9700余人,约完成计划的119%;外省市院校计划招生2468人,录取2300余人,约完成计划的93%。第一批本科录取通知书将由招生院校陆续发出。考生可通过“上海招考热线”网站或招生院校提供的查询方式查询本人录取结果,也可凭本人身份证、准考证,于工作时间段内到报名所在的区(县)高招办进 行查询。 第二批本科院校录取工作7月17日至23日进行。共有388所院校参加,本市院校计划招生15860人,外省市院校计划招生6463人。第二批本科仍然实行平行志愿投档。18日下午进行正式投档 (包括外省市院校认可的加分投档),当天晚上公布第二批本科各高校投档分数线。投档后,招生院校根据考生专业志愿、按照招生章程进行录取。第二批本科征求志愿的填报将于7月21日13:00至22日13:00进行。

高考1977观后感

高考1977观后感 引子 在看电影之前,整天粗枝大叶的我还误以为就是《高三》呢,心想就不用再复习一遍了,在网上百度一下,然后再随便改改,把自己的东西添加进去就万事大吉了。可是事实上当我看到电影开头的画面是我就被吸引住了,我知道这部电影它不仅仅只是一部电影,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真切的见证,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当然也不可能经历,除非我会穿越……但是在电影里,我真切的融入到他们中去了,去感受他们的无奈,迷惘,去和他们一起体味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从结构上看,框骨明晰,支架紧实。它的节奏感很好,让人看来,只想一口气看下去,舍不得中断。剧中人物个个鲜活,凸现那个年代知青、政治、生存环境等特性,人物关系也充满了可看性,人与人之间的依托、矛盾甚而叛逆交相辉映,犹如平静湖面下不断涌动的熔岩热泉,动静、冷热之间彰显着人性在那个年代里最本真的东西,实在扣人心弦、耐人寻味。 影片通过几个典型人物分别代表了56万战斗在黑龙江农垦的知青。那个时代,每个知青最初都相信在农村的广阔天里大有作为,然而当年的热情经过11年的贫苦环境中为了生存而挣扎最终演变成痛苦和绝望时,回城、考大学、病退成为每个知青最大的梦想。 1977年12月10日,是他们参加考试的日子,在全国有570万人

和他们一起走进了高考考场,而他们为此已经足足等了11年……老迟说得好“地里的活一耽搁就是一年”“那么人呢,他们已经被耽搁了11年,你还想耽搁他们多久,他们还有多少个11年可以让你耽搁?你这样做还是个人吗?”这是陈甫德在冒充招生办刘副主任时对老迟说的话,我觉得他不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更道出了当时年轻人心中那震耳欲聋的呐喊! 张国强和皮奉山,一个突击队,一个农机连,北大荒的狂野练就他们一副男人铮铮铁骨,他们打架、决斗,随时都可因冲突而宛如两头愤怒的雄狮,然而,他们的拳头最终在北大荒的冰天雪地里为了共同的命运而握在一起。 为了能取得报名资格,强子可以绝食示威,以此表现出自己对老迟的不满和自己对参加高考的渴望。为了能离开农场,根宝,在北大荒已熬了整整5个年头,为了争取回城的名额,在这个风依旧刺骨的夜晚,被三百斤重的麻袋将他回城的最后一点希望压在了底线前,在倒下的那一刻,根宝失声痛哭,如穿透墙壁的寒风刺痛着每个同样绝望的心,北大荒,无头无尽的日子,使根宝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在冰冷的宿舍里,他抬起头看着将送他离去的绳子,绝望地发出与世告别的哀伤:“那年是72年,后来是73年,再后来是74年,为什么日子这么快,而一天天有这么慢……” 根宝这一次没能走,他的室友张国强在最后一刻将他从死神那

电影老师好简介观后感写作素材,观看《老师·好》的心得体会5篇

电影老师好简介观后感写作素材|观看《老师·好》的心得体会5 篇 电影《老师·好》讲述了苗老师(学生送外号苗霸天)与三班孩子从高一到高三,三年间普通、平凡的故事。关于《老师·好》观后感如何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老师·好》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老师·好》观后感 最近闲来无事,就与好友相约某达影院,看这一部似乎又一“俗套”的电影。 “八十年代”在近几年的影视作品中并不鲜见,电影《老师·好》同样将背景聚焦在1985年的南宿一中,无论是小卖部的无花果、汽水和冰棍儿,还是珍贵的录音机、自行车,全片的布景和道具陈列无不烘托出一个切实属于八十年代的氛围。与以往的青春片不同,电影极其难得地将视角放在“老师”这个身份下,讲的是以教师苗宛秋为核心的三班一干人等的八十年代中国青春。 我想大多数人应该都听过高中老师诸如“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等上了大学就幸福了”、“现在还有老师管你们,等上了大学,就算想要被老师管,老师也不来管你们了”的共同训诫。回想看看,恐怕其他任何国家的教师都不会比中国的高中教师操心更多。 电影中的“苗宛秋”正是这样一名典型的人民教师。 苗老师并不完美,他有种种缺点。譬如说他有些古板,不够“民主”,也不擅长学生们打成一片。他多少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有些偏见,在乎荣誉,相当看重学习成绩,偏爱传统意义上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安静。 可也正是这样的苗老师,拮据的他为学生捐出自己的工资;他坚守知识分子的自尊心,不愿腆着脸为分房子与校长争论;彼此不熟悉时,他看见洛小乙给孩子买冰棍会惊恐大呼“丢掉!”,但他也会战战兢兢将桀骜不驯的少年从街头混混的酒局喊回家;他斥责安静浪费时间为老同学补习,又主动利用晚上的私人时间给不认识的学生免费补课。这样的苗老师平凡、普通又正派,看似只会将“成绩”当作评判标尺,实际又发自内心疼爱学生,希望他们走上正途。想必大多数人的学生时代都碰到过这样的老师吧。

高考1977观后感10篇完美版

《高考1977观后感》 高考1977观后感(一): 看了《高考1977》这个电影。看了之后,感动颇多。 那个年代,想读书是多么的困难,不读书就只能永远留在农村种地,无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无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是知识分子,落魄到那个地步,真的很可怜,这也是十年内乱带来的恶果之一。幸好邓小平同志用心提出恢复高考,那些想读书的青年人才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剧中最令我感动的地方就是当他们得知能够参加高考之后那种激动,那种对知识的渴望。我们这代人,吃得好喝的好,但是却没有那种对知识的渴望,上学也完全是被家里逼的,谈到高考更是怨声载道。但我想,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你也许会喜欢高考。虽然它有很多很多的缺点,但是目前它是唯一适合我们国家的选拔制度。试想一下,如果此刻还是当年那种的推荐制度,上大学要靠政治背景,我们此刻多少人还能上得了大学了?所以,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要珍惜此刻的机会,好好利用大学里面的资源,尽可能的去多学习科学知识,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奠定好基础。 电影里面的感情也让我思考了很多。陈琼愿意等,但是现实很残酷,每个人都要应对,他们应对的就是那个时代的保守观点。现实社会中,浮躁的人太多,想在一齐就在一齐,想分就分,想要找到电影中那个年代纯真的感情,真的太难了。 最后要说的就是导演和演员的出场。孙海英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演员,很成熟,很有魅力。他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感动了很久很久。周显欣,很漂亮,对她我不太熟悉,但是很支持这种新演员,期望能够走的更远啊。 期望以后这种组织看立志电影的活动能够更多,更好,让我们大学生活能够丰富些,让我们思想能够更加深入,不能再那么肤浅了。 高考1977观后感(二): 高考1977观后感 1977年是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的一年,孩子的领悟被整整耽误了11年。大学生都是千 里挑一,不,万里挑一最新高考1977观后感最新高考1977观后感。这还不包括无法参加考 试的孩子。有些孩子,学问不少,一肚子墨水,却正因出身问题而无法考试,这些孩子的命运都掌握在一枚小小的图章上,这图章好比皇上赐的尚方宝剑,盖与不盖都关联着1条性命的 发展和前途。 为了考试,学生们付出的不只是汗水,和泪水,有时还有血。电影开头的呢个场面令咱们大多数同学都难忘。呢个被大家称为小根宝的小孩。一副小小的身板,却参加了呢个啥玩意儿的背重高考,一人为了参加高考背起了300斤重的袋子。到之后实在坚持黑白,是永恒的颜色,是时光的倒影,是岁月的痕迹,是记忆的停顿,是视觉的恍惚,黑白屏蔽了文化大革命的一切辉煌,同时黑白也拽出了高考学生匆匆的、迷失了方向的脚步,黑白使咱们与现实相隔,然而,就在这只有黑白颜色的岁月里,却也有十分感人的事迹。 感动之坚持

1977年高考(精)

1977年高考:一次空前的招生考试 (厦门大学刘海峰) 摘要:1977年的高考,不仅是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而且成为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拐点。该年8月科教工作座谈会上一些专家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只是邓小平决意恢复高考的诱固。恢复高考最主要的因素是邓小平高瞻远瞩,力挽狂澜。1977年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最特别、最壮观的一次高考,也是是空前的。恢复高考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的现代化征程,中国教育的复苏,当代中国的崛起,几乎都以恢复高考为出发的原点,由此中国社会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关键词:高考;招生;恢复高考 1977年恢复高考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招生考试史的新纪元,也是中国教育史的新纪元,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谈论和回忆的一个话题,高考改革也一直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 许多事物深埋在岁月中便成了尘土,有的东西深埋在岁月中却成了琥珀。除了高考,很少有哪个教育活动会长久吸引举国民众的广泛关注,很少有哪个历史事件过了30年就会引发无数的回忆和感慨。这是因为高考是一个万众瞩目、影响重大的教育考试制度,而1977年恢复高考,是“文革”后拨乱反正开创新局的分水岭,是弃旧图新的标志,因而被一些论者看成是个人和民族的“诺曼底登陆”,[1]是“中国青年的复活节”……确实,1977年的高考,不仅是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而且成为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拐点。它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历史,是一种历久弥新的记忆,是一个永留史册的传奇。 一、突破坚冰的举措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以后,开始终结持续十年的混乱状况,社会要逐渐走向正轨,要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走上正常的轨道,必定要有一个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而恢复高考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因此高考迟早会恢复。但在1977年恢复,则是必然中的偶然,与邓小平的英明决断密切相关。 现在人们才了解到,1977年8月4-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召集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每会必到的邓小平在一旁安静地听,既不引导大家往哪方面谈,也不对别人的发言表态。8月6日下午,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查全性说,大学的学生来源参差不齐,没法上课,必须废除群众推荐、领导批准那一套,恢复高考招生,凭真才实学上大学。在会上,查全性还指出当时招生制度的四大弊端:埋没人才;卡了工农兵子弟;助长不正之风;严重影响中小学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他建议:从今年开始就改进招生办法:“一定要当机立断,只争朝夕,今年能办的就不要拖到明年去办。”[2] 听完查全性的一番言论,邓小平没有表态,他环视四座问道:“大家对这件事有什么意见?”见在座的吴文俊、王大珩等科学家纷纷表示赞同,他又问当年恢复高考是否来得及。一些代表说来得及,于是邓小平最后表态:“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今年就恢复高考。” 查全性的发言是引发邓小平表态的重要契机。据当时高教司司长刘道玉的回忆: 会议已进行三天了,来自武汉大学的一位代表一直没有发言。我向这位代表建议说:“代表们的确讲了很多意见,但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讲,那就是由迟群一伙在北京两校推行的‘十六字’招生方针……因此,希望你明天就集中讲这个问题,明确提出推倒‘十六字’方针。”[3]所谓“十六字”方针就是“文革”后期推荐工农兵到大学的基本原则:“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刘道玉提到的那位“来自武汉大学的一位代表”就是查全性。 但查全性对此的回忆却与刘道玉有所不同,他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对于当年那一重大事件的回忆为:“发言之前,我没有和任何人商量讲什么,也没有任何人建议我怎么讲。

高考1977观后感

高考1977观后感 《高考1977》中,一批因文革而发配至东北劳作的知识青年,在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受到过上层领导的阻拦和胁迫,但他们热血沸腾,以绝食相威胁,决不能在希望面前留下遗憾。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考1977观后感,供大家参阅! 高考1977观后感篇1 1977年是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的一年,孩子的学习被整整耽误了20xx年。大学生都是千里挑一,不,万里挑一。这还不包括无法参加考试的孩子。有些孩子,学问不少,一肚子墨水,却因为出身问题而无法考试,这些孩子的命运都掌握在一枚小小的图章上,这图章好比皇上赐的尚方宝剑,盖与不盖都关系着一条生命的发展和前途。 为了考试,学生们付出的不只是汗水,和泪水,有时还有血。电影开头的呢个场面令我们大多数同学都难忘。呢个被大家称为"小根宝"的小孩。一副小小的身板,却参加了呢个啥玩意儿的"背重高考",一人为了参加高考背起了300 斤重的袋子。到后来实在坚持不住,在终点前半米处倒下了。大伙都被他感动了,临时决定改变规则,将终点线搬起,向后移了一米,让他参加了高考。他还因为不能考试而闷闷不乐上吊自杀。 知足吧,起码我们不会因为出身而不能参加考试,想想1977年的同胞们,我们有什么资格说累。更没有资格说什么书本枯燥乏味。在那个年代看书是一种福气,上课跟是梦中的事。 没有人给他们布置作业,也没有人逼他们学习,是他们自己选择了学习,选择了高考。当我们毫无意义的咒骂中考时,1977年的学生却在努力的学习,以学为乐是我们当代学生难以做到的一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高考1977观后感篇2 对于我这样一个所谓的九零后来说,1977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年代,遥远到我们最亲近的兄弟姐妹都没有出生,遥远到我们的父母都比现在的我们年轻。但是高考却是非常熟悉亲近的一件大事,毫不夸张地说六月七号八号上演的史诗

1977-1998年我国部分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表

1977-1998年我国部分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表 1977 重庆董运庭西南大学中文重庆42中(老师)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1977 北京郭方北京大学历史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 1977 四川胡小钉北京大学新闻- 北京电影学院教师 1977 四川黄宗瑜清华大学土木建筑成都五中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1977 吉林李沛然东北师范大学地理东北师范大学附中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1977 北京刘学红北京大学新闻和平街二中中青在线总经理 1977 浙江宋安澜清华大学自动化杭州市清河中学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 1977 江苏童星南京大学哲学南京一中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1977 海南韦坚中国科技大学-文昌中学美国马里兰州大学教授 1977 上海袁均英复旦大学生命科学- 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 1977 黑龙江袁启鸿哈尔滨工业大学热能工程上海62中学黑龙江省政协常委,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 1978 四川高贤均北京大学中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当代》主编,现去世1978 陕西韦成枢陕西师范大学历史西安高级中学陕西师大附中高级教师 1978 江苏萧柏春南京大学数学南京一中美国长岛大学教授 1979 江西陈通文清华大学自动化南昌十中IEEE Fellow,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 1979 四川霍永忠北京大学物理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 1979 河南宋新宇北京大学数学- 易中创业董事长openBC中国区总经理 1979 山西吴滢中国科技大学- 太原五中现移居美国工作 1979 江西周南平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 美国遗赛国际公司创始人 1980 浙江蔡申瓯北京大学物理-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 1980 江西邓勋明中国科技大学-南昌十九中美国Toledo大学教授 1980 山西马晓光北京大学中文太原成成中学国台办某局副局长 1980 山东戚学勇北京大学法学- 山东省外经贸厅某处处长 1980 广东吴欣中国科技大学物理汕头一中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 1980 陕西许仁北京大学化学西安市第85中学美国尤他州立大学教授 1980 陕西于彦智北京大学哲学铁道部建厂局宝鸡铁中北京某公司总经理 1981 重庆敖刚复旦大学新闻重庆市育才中学《重庆晚报》编辑 1981 黑龙江陈俊生北京大学法学佳木斯一中中国司法部基层工作司副司长 1981 海南符策虎北京大学中文文昌中学房地产公司工作 1981 湖北黄明北京大学物理武汉六中康奈尔大学担任终身教授、长江商学院副院长 1981 云南赖松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美国康涅狄克大学博士生导师 1981 山西李晓英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太原五中法国第戎大学教授 1981 江西王勇- -南昌十中美国某公司高级科学家 1981 海南韦文清华大学精密仪器文昌中学美国Netscreen公司工作

大江大河观后感 3篇

大江大河观后感 3篇 大江大河观后感 1 近日,电视剧《大江大河》在电视台热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剧讲述的是1978年―1992年,在改革开放那段波澜壮阔主要的时代,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等为代表的先进青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抓住机遇,努力奋斗,拼搏向前的人生经历,他们三个人在摸索中前行,都曾经历过失败,但最后都得以成长,而他们的成长也见证了改革开放这些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这部剧播出后因其自身剧情的质朴感人引发了众多观众的共鸣,在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观看这样的影视剧,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改革开放那段历史,看到了前辈们拥有的热血青春以及他们的成长之路。 这部影视剧中有很多情节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在第一集中讲述的刚恢复高考时,宋运辉姐弟通过自学考过了大学录取的分数线,但由于家庭成分的问题姐弟二人只能有一个人上大学,在这样的时刻,姐姐毅然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弟弟。而弟弟在当年也为了姐姐放弃了上高中,因为家庭成分问题接受劳动改造,在艰苦的环境中一边劳动一边自学高中课程,最终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大学,这让我想到了身边的一些人,现在的我们可以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很少有人会认真的去思考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努力让自己拥有更好的生活,现在很多人缺失了明确的目标,因而就没有正确的前进方向,以至于在干事创业的时候缺少动力、缺乏激情。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前几年的大学生活,上大学之前,几乎每一个人都对大学充满了向往,为了能去自己心仪的大学读书,寒窗苦读十几年,但到了大学以后,真正能够做到一如既往勤奋好学的又有多少,我们真的应该好好重视大学生的教育问题,切莫让大学生们本末倒置,更不能让他们在回首大学四年的光阴时有所悔恨。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4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再需要像宋运辉姐弟那样历尽磨难去争取受教育的机会,只要我们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努力上进,我们每个人都能获得很好的学习机会,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该有正确的态度,今天我们所有的机会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必须要好好珍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 大江大河观后感 2 最近,一部反映改革开放的年代剧开始热播,本人因对那个恢宏的时代比较感兴趣,又因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遂日日追着这部剧。

中国1978观后感

1977年冬天,中国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570万名考生如过江之鲫般地涌向考场。赭石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 这年的高考,积聚了太多的期望,这是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是一个国家的时代拐点。30余年来,这一“国考”深刻影响了3千余万人的命运,也深刻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命运,在成就国家中流砥柱的同时,也塑造了新的社会现实。 恢复高考,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更是许多个人的人生拐点。当年的老三届、新三届,不管是否考上了大学,他们都构成了我们这个国家的中坚力量的一部分。中国迎来了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春天。无数的学子笑容满面的步入校园。随后还相继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普及义务教育,免除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的学杂费,让无数因家庭贫困而无法上学的学子重新回到了学堂。这为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恢复高考是一次对国民公平竞争理念的重要启蒙。在小富即安、固步自封的小农社会,高考这样的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安排,对于培养青少年上进心、竞争意识,启蒙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价值理念,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正向激励意义。 而在此之前,教育部以“来不及改变”为由,决定仍然维持“文革”中推荐上大学的办法,然而这种办法缺公平性和合理性,不符合当时的国情。多亏当时邓小平力挽狂澜,排除众议,这才得以恢复高考,才有今日的中国。若没有这次改变,中国很难取得今日的成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近几年教育制度的实践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为虚,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学生很多,但我们缺人才;我们有一些人才,但却没有理想和责任心;我们有一部分得力干将,可是却不知道追求什么。。。。。。 我认为如今的教育现状也和恢复高考前类似,已不符合当下的国情,需要来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当然这需要在深入剖析中国教育现状的前提下,否则都是艰难的,不成功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