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点与折叠专题

动点与折叠专题

动点与折叠专题
动点与折叠专题

动点与折叠专题 (1动点)

例1、如图(后图备用),在梯形ABCD 中,AD //BC ,E 是BC 的中点,AD =5,BC =12,CD =24,∠C =45°,点P 是BC 边上一动点,设PB 的长为x .

(1)当x 的值为____________时,以点P 、A 、D 、E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直角梯形; (2)当x 的值为____________时,以点P 、A 、D 、E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3)点P 在BC 边上运动的过程中,以P 、A 、D 、E 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构成菱形?试说明理由.

P

E

A

B

C

D

E

A

B

C

D

例2. 如图,ABC △中,点O 是边AC 上一个动点,过O 作直线MN BC ∥,设MN 交BCA ∠的平分线于点E ,交BCA ∠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

(1)探究:线段OE 与OF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当点O 在边AC 上运动时,四边形BCFE 会是菱形吗?若是,请证明,若不是,则说明理由; (3)当点O 运动到何处,且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 是正方形?

A

F

N D

C B

M E

O

例3、在直角坐标系中,O 是原点,A 、B 、C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 (18,0),B (18,8),C (6,8),

四边形OABC 是梯形,点P 、Q 同时从原点出发,分别做匀速运动,其中点P 沿OA 向终点A 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点Q 沿OC 、CB 向终点B 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当这两点有一点到达自己的终点则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从出发起,运动了t 秒, ①求直线OC 的解析式。

②试写出点Q 的坐标,并写出此时t 的取值范围。

③从运动开始,梯形被直线PQ 分割后的图形中是否存在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④t 为何值时,直线PQ 把梯形OCBA 分成面积为1︰7的两部分?

例4.已知在正△ABC 中,AB =4,点M 是射线AB 上的任意一点(点M 与点A 、B 不重合),点N 在边BC 的延长线上,且AM = CN .联结MN ,交直线AC 于点D .设AM = x ,CD = y . (1)如图,当点M 在边AB 上时,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当点M 在边AB 上,且四边形BCDM 的面积等于△DCN 面积的4倍时,求x 的值.

(3)过点M 作ME ⊥AC ,垂足为点E .当点M 在射线AB 上移动时,线段DE 的长是否会改变?请证明你的结论.

A

B

C M N

D

例5、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 =4,∠B =60°,点P 是射线BC 上的一个动点, ∠PAQ =60°,交射线CD 于点Q ,设点P 到点B 的距离为x ,PQ =y . (1)求证:△APQ 是等边三角形;

(2)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如果PD ⊥AQ ,求BP 的值.

例6、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CD=AD =5cm ,BC =11cm ,点P 从点D 出发沿DA 边以每秒1cm 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B 出发,沿BC 边以每秒2cm 的速度移动(当点P 到达点A 时,点P 与点Q 同时停止移动),假设点P 移动的时间为x (秒),四边形ABQP 的面积为y (平方厘米)。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2)在移动的过程中,求四边形ABQP 的面积与四边形QCDP 的面积相等时x 的值;

(3)在移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x 使得PQ =AB ,若存在求出所有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C

D Q

练习1、(2012江苏苏州,18,3分)如图①,在梯形ABCD中,AD∥BC,∠A=60°,动点P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着A→B→C→D的方向不停移动,直到点P到达点D后才停止.已知△PAD的面积S(单位:cm2)与点P移动的时间(单位:s)的函数如图②所示,则点P从开始移动到停止移动一共用了秒(结果保留根号).

2、(2012贵州遵义,26, 分)如图,△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P是AC边上一动点,由A向C运动(与A、C不重合),Q是CB延长线上一点,与点P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B向CB延长线方向运动(Q不与B重合),过P作PE⊥AB于E,连接PQ交AB于D.

(1)当∠BQD=30°时,求AP的长;

(2)当运动过程中线段ED的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线段ED的长;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

3、已知在?ABC 中,∠C =900

,AC =BC =4,在射线AC 、CB 上分别有两动点M 、N ,且 AM =BN ,连结MN 交AB 于点P . (1)如图:当点M 在边AC (与点A 、C 不重合)上,线段PM 与线段PN 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得到的结论;

(2)当点M 在射线AC 上,若设AM =x ,BP =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定义域;

(3)过点M 作直线AB 的垂线,垂足为点Q ,随着点M 、N 的移动,线段PQ 的长能确定吗?若能确定,请求出PQ 的长;若不能确定,请简要说明理由.

4、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 中,AB = 4,P 是边BC 上的任意一点,E 是边BC 延长线上一点,联结AP .过点P 作PF ⊥AP ,与∠DCE 的平分线CF 相交于点F .联结AF ,与边CD 相交于点G ,联结PG .

(1)证明:AP = FP ;

(2)当点P 在边BC 上移动的过程中,G 也随之在边CD 上运动,请问△CPG 的周长会随之一起发生变化吗?

(3)当BP 取何值时,PG // CF .

A M

C B N P

A M C

B N P B A

C

D

E P

F G

5、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B//CD ,,3,4,6,900====∠DC AD AB A 动点P 从

点A 出发,沿ADCB 方向移动,动点Q 从点A 出发,在AB 上移动,设点P 移动的路程为x , 点Q 移动的路程为y ,线段PQ 平分梯形ABCD 的周长 (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x ,y 的取值范围

(2)当P 不在BC 边上时,线段PQ 能否平分ABCD 的面积?

若能,求出此时x 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6、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BC =6cm. 射线AG //BC ,点E 从点A 出发沿射线AG 以1cm/s 的速度运动,同时点F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C 以2cm/s 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1)连接EF ,当EF 经过AC 边的中点D 时,求证:△ADE ≌△CDF ;

(2)填空:

①当t 为_________s 时,四边形ACFE 是菱形;

②当t 为_________s 时,以A 、F 、C 、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

E F C D B A 图

(2折叠与勾股定理)

例1: 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EFB =65°,求∠AED ′的度数。

例2:如图,在矩形ABCD 中,已知AB=6㎝,BC=10㎝,折叠矩形的一边AD ,使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折痕为AE ,求CE 的长。

例3:如图,将正方形ABCD 折叠,使点C 与点D

,如果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2,那么△EPF 的面积是

例4:如图所示,将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点C 落在点

E 处,BE 交AD 于点

F ,连结AE .

证明:(1)BF DF . (2)AE BD ∥.

(3)若AB=4,BC=6,求△FBD 的周长和面积.

A

B C D E

F E D

B C′ F

C D ′

A

例5、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B 为CD 边上的点,3'=C B .将纸片沿某直线折叠,使点B 落在点'B 处,点A 的对应点为'A ,折痕分别与AD ,BC 边交于点M ,N . (1)求BN 的长;

(2)求四边形ABNM 的面积

例6、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26AB =厘米,18.5BC =厘米,点E 在AD 上,且AE =6厘米,点P 是AB 边上一动点.按如下操作:

步骤一,折叠纸片,使点P 与点E 重合,展开纸片得折痕MN (如图①);

步骤二,过点P 作AB PT ⊥,交MN 所在的直线于点Q ,连结QE (如图②).

图① 图② 图③

(1)无论点P 在AB 边上任何位置,都有PQ QE (填“>”、“=”、“<”); (2)如图③所示,将矩形纸片ABCD 放在直角坐标系中,按上述步骤一、二进行操作:

(i )当点P 在A 点时,PT 与MN 交于点1Q ,1Q 点的坐标是( , );

(ii )当PA =6厘米时,PT 与MN 交于点2Q ,2Q 点的坐标是( , ); (iii )当PA =a 厘米时,在图③中用尺规作出MN (不要求写作法,要求保留作图痕迹),PT 与MN 交于点3Q ,3Q 点的坐标是( , ).

备用图 备用图

练习1、 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 ,M 、N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把BC 向上翻折,?使点C 恰好落在MN 上的P 点处,BQ 为折痕,则∠PBQ=______.

2、如图,梯形纸片ABCD ,∠B=60°,AD ∥BC ,AB=AD=2,BC=6,将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D 重合,折痕为AE ,则DC=______.

3、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E 是BC 上一点,且

1

2

BE EC =

,将正方形折叠,使点A 与点E 重合,折痕为MN ,求A

N E ?的面积.

4、在△ABC 中,∠BAC =45°,AD ⊥BC 于D , 若BD =1,CD =2,试求AD 的长.

5、已知: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90B ∠=?,4AD AB ==,

7BC =,点E 在BC 边上,将△CDE 沿DE 折叠,点C 恰好落在AB 边上的点'C 处.

(1)求'C DE ∠的度数; (2)求△'C DE 的面积.

6、(2012贵州遵义,10,3分)如图,矩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将△ABE 沿BE 折叠后得到△GBE,延长BG 交CD 于F 点,若CF=1,FD=2,则BC 的长为( )

A

.D

A

B

C

D

C'

E

D

C

B

A

(第3题)

7、(2012浙江省绍兴,15,5分)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

E ,

F 分别在BC ,CD 上,将△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AC

上的点B`处,又将△CEF 沿EF 折叠,使点C 落在直线EB`与

AD 的交点C`处.则BC ∶AB 的值为 ▲ .

8、(2012河南,15,3分)如图,在R t A B C 中,

90,30, 3.C B BC ??∠=∠==点D 是BC 边上一动点(不与点B 、C 重合)

,过点D 作DE ⊥BC 交AB 边于点E ,将B ∠沿直线DE 翻折,点B 落在射线BC 上的点F 处,当△AEF 为直角三角形时,BD 的长为

9、(2011湖北崇阳县城关中学模拟)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和为7,面积为6,则斜边长为( )

A. 5

B.

C. 7

D.

10、(2011年杭州市上城区一模)梯形ABCD 中AB ∥CD ,∠ADC +∠BCD =90°,以AD 、AB 、BC 为斜边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其面积分别是S 1、S 2、S 3 , 且S 1 +S 3 =4S 2,则CD =( ) A. 2.5AB B. 3AB C. 3.5AB D. 4AB

11、(浙江省杭州市党山镇中2011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如图,将边长为

33+的等边△ABC 折叠,折痕为DE ,点B 与点F 重合,EF 和DF 分别

交AC 于点M 、N ,DF ⊥AB ,垂足为D ,AD =1,则重叠部分的面积

为 .

D

N

E

F M

C

B

A

12.(2010-2011学年度河北省三河市九年级数

学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如图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纸片,其三边长之比为3:4:5,按图中方法分别将其对折,使折痕(图中虚线)过其中的一个顶点,且使该顶点所在两边重合,记折叠后不重叠部分面积分别为S A ,S B ,已知S A +S B =13,则纸片的面积是 . 13、(2012安徽,10,4分)在一张直角三角形

纸片的两直角边上各取一点,分别沿斜边中点与这两点的连线剪去两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是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其中三边长分别为2、4、3,则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 )

14、(2012四川省南充市,14,4分) 如图,四边形ABCD 中,∠BAD=∠BCD=90°,AB=AD ,若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24cm 2

,则AC 长是_____________cm.

15、(2012山东省荷泽市,16(2),6)(2)如图,OABC 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O 为原点,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A=10,OC=8,在OC 边上取一点D,将纸片沿AD 翻折,使点O 落在BC 边上的点E 处,求D 、E 两点的坐标.

第2题图

S A

S B

相似三角形的动点问题题型(整理).doc

相似三角形的动点问题题型( 整理)

相似三角形的动点问题 一、动点型 例 1、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 ABC 中,点 D,E,F 分别为边 AB ,AC ,BC 的中点,M 为直线 BC 上一动点,△DMN 为等边三角形(点 M 的位置改变时,△ DMN 也随之整体移动). (1)如图 1,当点 M 在点 B 左侧时,请你判断 EN 与 M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点 F 是否在直线 NE 上?都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 (2)如图2,当点M 在BC 上时,其它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 EN 与 MF 的数量关系是否仍 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 2 证明;若不成立, 请说明理由; (3)若点 M 在点 C 右侧时,请你在图 3 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 1)的结论中 EN 与 MF 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 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

例 2、如图,在矩形 ABCD 中, AB=12cm ,BC=8cm .点 E、F、G 分别从点 A、B、C 三点同时出发,沿矩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移动.点 E、 G 的速度均为 2cm/s,点 F 的速度为 4cm/s,当点 F 追上点 G(即点 F 与点 G 重合)时,三个

点随之停止移动.设移动开始后第 t 秒时,△EFG 的面积为 S(cm2) (1)当 t=1 秒时, S 的值是多少? (2)写出 S 和 t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自 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3)若点 F 在矩形的边 BC 上移动,当 t 为何值时,以点 E、B、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 F、C、G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说明理由. 迁移应用 1、如图,已知△ ABC 是边长为 6cm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 P、Q 同时从 A、B 两点出发,分别沿 AB、BC 匀速运动,其中点 P 运动的 速度是 1cm/s,点 Q 运动的速度是 2cm/s,当点 Q 到达点 C 时, P、 Q 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 (s),

七年级数学上册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七年级数学上册 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 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右边点表示的数....... -.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 ,向左运动b 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 a - b ;向右运动b 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 a+b 。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基础题 1.如图所示,数轴上一动点 A 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 B ,再向右移动 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 C 点. (1)求动点A 所走过的路程及A 、C 之间的距离. (2)若C 表示的数为 1,则点A 表示的数为 . 2.画个数轴,想一想 (1)已知在数轴上表示 3的点和表示8的点之间的距离为 5个单位,有这样的关系 5=8-3,那么在数轴上 C B A 250

表示数4的点和表示-3的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单位; (2)已知在数轴上到表示数-3的点和表示数5的点距离相等的点表示数1,有这样的关系 1 ,那么在数轴上到表示数a的点和表示数b的点之间距离相等的点表示的数是1(35) 2 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在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到表示数-2的点的距离是到表示数6的点的距离的2倍,求数x. 应用题 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 上的哪个点相遇? 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 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有关抛物线的动点问题 (中考)

1、(2010?遵义)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坐标为Q(2,-1),且与y轴交于点C (0,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右侧),点P是该抛物线上的一动点,从点C沿抛物线向点A运动(点P与A不重合),过点P作PD∥y轴,交AC于点D.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当△ADP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的坐标; (3)在题(2)的结论下,若点E在x轴上,点F在抛物线上,问是否存在以A、P、E、F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010?义乌市)如图1,已知梯形OABC,抛物线分别过点O(0,0)、A(2,0)、B(6,3).(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解析式及顶点M的坐标; (2)将图1中梯形OABC的上下底边所在的直线OA、CB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上平移,分别交抛物线于点O1、A1、C1、B1,得到如图2的梯形O1A1B1C1.设梯形O1A1B1C1的面积为S,A1、B1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x2-x1,并求出当S=36时点A1的坐标; (3)在图1中,设点D坐标为(1,3),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线段BC 运动,动点Q从点D出发,以与点P相同的速度沿着线段DM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Q到达点M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Q两点的运动时间为t,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直线PQ、直线AB、x轴围成的三角形与直线PQ、直线AB、抛物线的对称轴围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3、(2010?盐城)已知:函数y=ax2+x+1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 (1)求这个函数关系式; (2)如图所示,设二次函数y=ax2+x+1图象的顶点为B,与y轴的交点为A,P为图象上的一点,若以线段PB为直径的圆与直线AB 相切于点B,求P点的坐标; (3)在(2)中,若圆与x轴另一交点关于直线PB的对称点为M,试探索点M是否在抛物线y=ax2+x+1上,若在抛物线上,求出M 点的坐标;若不在,请说明理由. 4、(2010?徐州)如图①,梯形ABCD中,∠C=90°.动点E、F同时从点B出发,点E沿折线BA-AD-DC运动到点C时停止运动,点F沿BC运动到点C时停止运动,它们运动时的速度都是1cm/s.设E、F出发ts时,△EBF的面积为ycm2.已知y与t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其中曲线OM为抛物线的一部分,MN、NP为线段.请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梯形上底的长AD= ---------- cm,梯形ABCD的面积------------- cm2; (2)当点E在BA、DC上运动时,分别求出y与t的函数关系式(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当t为何值时,△EBF与梯形ABCD的面积之比为1:2? 5、(2010?湘潭)如图,直线y=-x+6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以线段AB为直径作⊙C,抛物线y=ax2+bx+c过A、C、O三点. (1)求点C的坐标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过点B作直线与x轴交于点D,且OB2=OA?OD,求证:DB是⊙C的切线; (3)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以P、O、C、A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直角梯形,如果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相似三角形与动点问题

. . . . 相似三角形与动点问题 1、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拼接:含30°角的三角尺(△ABC)的长直角边与含45°角的三角尺(△ACD)的斜边恰好重合.已知AB=23,P是AC上的一个动点.(1)当点P运动到∠ABC的平分线上时,连接DP,求DP的长; (2)当点P在运动过程中出现PD=BC时,求此时∠PDA的度数; (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以D,P,B,Q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顶点Q恰好在边BC上?求出此时□DPBQ的面积. 2、(2011浙江省舟山)已知直线3??kxy(k<0)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线段OA上有一动点P由原点O向点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过点P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C,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当1??k时,线段OA上另有一动点Q由点A向点O运动,它与点P以相同速度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A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如图1). ①直接写出t=1秒时C、Q两点的坐标; ②若以Q、C、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求t的值. BAOPCxy11D(第24题图1) BAOPCQxy11 3、(2011江苏扬州,)如图,在Rt△ABC中,∠BAC=90o,AB0) (1)△PBM 与△QNM相似吗?以图1为例说明理由; D A C B

. . . . yEQB(2)若∠ABC=60o,AB=43厘米。 ①求动点Q的运动速度; ②设Rt△APQ的面积为S(平方厘米),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3)探求BP2、PQ2、CQ 2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图1为例说明理由。 4、(2011四川重庆)矩形ABCD中,AB=6,BC=23,点O是AB的中点,点P 在AB的延长线上,且BP=3.一动点E从O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A匀速动动,到达A点后,立即以原速度沿AO返回;另一动点F从P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PA匀速动动,点E、F同时出发,当两点相遇时停止运动.在点E、F的运动过程中,以EF为边作等边△EFG,使△EFG和矩形ABCD在射线PA的同侧,设动动的时间为t秒(t≥0). (1)当等边△EFG的边FG恰好经过点C时,求运动时间t的值;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设等边△EFG和矩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直接写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和相应的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中考专题复习《动点问题》教学设计

中考专题复习《动点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动点一般在中考都是压轴题,步骤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路。动点类题目一般都有好几问,前一问大都是后一问的提示,就像几何探究类题一样,如果后面的题难了,可以反过去看看前面问题的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解决动点问题; 2、分析题目,了解有几个动点,动点的路程,速度(动点怎么动); 3、结合图形和题目,得出已知或能间接求出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 2、数形结合、方程思想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索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动点中的移动距离,找出等量列方程。 【教学难点】 1、两点同时运动时的距离变化; 2、运动题型中的分类讨论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自主思考 【教学过程】 一、动点问题的近况: 1、动态几何 图形中的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 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 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

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它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动点问题、动线问题、动形问题。在解这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不要被“动”所迷惑,而是要在“动”中求“静”,化“动”为“静”,抓住它运动中的某一瞬间,寻找确定的关系式,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本节课重点来探究动态几何中的第一种类型----动点问题。所谓动点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新题目。 2、三年中考概况; 近年来运动问题是以三角形或四边形为背景,用运动的观点来探究几何图形变化规律的问题.这类题的特点是:图形中的某些元素(如点、线段、角等)或整个图形按某种规律运动,图形的各个元素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3、解题策略和方法: “动点型问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是近几年中考题的热点和难点。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的动点问题题型(整理)

相似三角形的动点问题 一、动点型 例1、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F分别为边AB,AC,BC的中点,M为直线BC上一动点,△DMN为等边三角形(点M的位置改变时,△DMN也随之整体移动).(1)如图1,当点M在点B左侧时,请你判断EN与M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点F是否在直线NE上?都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 (2)如图2,当点M在BC上时,其它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2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点M在点C右侧时,请你在图3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 例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8cm.点E、F、G分别从点A、B、C三点同时出发,沿矩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移动.点E、G的速度均为2cm/s,点F的速度为4cm/s,当点F追上点G(即点F与点G重合)时,三个点随之停止移动.设移动开始后第t秒时,△EFG的面积为S(cm2) (1)当t=1秒时,S的值是多少? (2)写出S和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若点F在矩形的边BC上移动,当t为何值时,以点E、B、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F、C、G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说明理由.

迁移应用 1、如图,已知△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匀速运动,其中点P运动的速度是1cm/s,点Q运动的速度是2cm/s,当点Q 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1)当t=2时,判断△BPQ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设△BPQ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3)作QR//BA交AC于点R,连结PR,当t为何值时,△APR∽△PRQ? 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DC,∠D=90o,AC⊥BC,AB=10cm,BC=6cm,F点以2cm/秒的速度在线段AB上由A向B匀速运动,E点同时以1cm/秒的速度在线段BC 上由B向C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0

(完整版)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动点及动图形的专题复习教案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二次函数动点问题解答方法技巧(含例解答案)33935

函数解题思路方法总结: ⑴ 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⑵ 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需要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由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 ⑶ 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ax 2+bx+c=0中a,b,c 的符号,或由二次函数中a,b,c 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 ⑷ 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和已知一点对称的点坐标,或已知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一个交点坐标. ⑸ 与二次函数有关的还有二次三项式,二次三项式ax 2+bx+c ﹙a ≠0﹚本身就是所含字母x 的二次函数;下面以a >0时为例,揭示二次函数、二次三项式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总结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二、 抛物线上动点 5、(湖北十堰市)如图①, 已知抛物线32++=bx ax y (a ≠0)与x 轴交于点A (1,0)和点B (-3,0),与y 轴交于点C .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M ,问在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CM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如图②,若点E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BE、CE,求四边形BOCE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E点的坐标. 注意:第(2)问按等腰三角形顶点位置分类讨论画图再由图形性质求点P坐标----①C为 顶点时,以C为圆心CM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②M为顶点时,以M 为圆心MC为半径画弧,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③P为顶点时,线段MC的垂直平 分线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点P。 第(3)问方法一,先写出面积函数关系式,再求最大值(涉及二次函数最值);方 法二,先求与BC平行且与抛物线相切点的坐标(涉及简单二元二次方程组),再求面积。

相似三角形动点问题题型归纳

相似中动点问题 题型一位似图形 例1如图,已知O是坐标原点,B、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1)、(2,1). (1)以0点为位似中心在y轴的左侧将△OBC放大到两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2), 画出图形; (2)分别写出B、C两点的对应点B′、C′的坐标; (3)如果△OBC内部一点M的坐标为(x,y),写出M的对应点M′的坐标. 例2如图,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与△A′ B′ C′是关于点0为位似中 心的位似图形,它们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画出位似中心点0; (2)求出△ABC与△A′B′C′的位似比; (3)以点0为位似中心,再画一个△A1B1C1,使它与△ABC的位似比等于1.5. 题型二动点存在问题 1如图,在△ABC中,AB=8,BC=7,AC=6,有一动点P从A沿AB移动到B,移动速度 为2单位/秒,有一动点Q从C沿CA移动到A,移动速度为1单位/秒,问两动点同时移动 多少时间时,△PQA与△BCA相似。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0,6)、点B(8,0), 动点P从点A开始在线段AO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移动,同时动点Q从点B开始在线段BA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 速度向点A移动,设点P、Q移动的时间为t秒.(1) 求直线AB的 解析式;(2) 当t为何值时,△APQ与△AOB相似? (3) 当t为 何值时,△APQ的面积为 5 24 个平方单位? 3、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 AB=12cm,BC=6cm,点P沿AB 边从点A开始向点B以2厘米/ 秒的速度移动;点Q沿DA边从 点D开始向点A以1厘米/秒的 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 用t(秒)表示移动时间(0≤t ≤6),那么: ⑴当t为何值时,⊿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 B C D Q P y x O P Q A B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类动点问题专题讲解练习汇总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类动点问题专题讲解练习汇总 关于动点问题的基本认知 1. 数轴是一条直线,是无穷多个点构成的,数轴上面每个点都可以表示一个实数(不仅仅 是有理数,如π也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而不能说数轴上面有实数或数轴上面是实数;数轴把数和数轴上的点联系起来,是“数形结合”的基础,画图可以明确解题思路,简化计算过程,画出一个正确的图形非常重要. 2. 数轴有两个方向(正方向与负方向,在未明确指出向左为正方向时,我们默认向右为正 方向,向左为负方向),数轴上一个点有两侧,点的运动方向有两个(往正方向、往负方向),遇见动点问题我们要常考虑多种情况. 3. 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在右边的点表示的数与在左边的点表示的数的差,即,若数轴 上A 、B 两点分别表示数a 、数b (a <b ),则AB =b -a ;若位置点的位置,则可用绝对值表示:AB =|a -b |. 4. 若数轴上的点A 表示数a ,则: (1)它向右移动b 个单位长度为:a +b ; (2)向左移动c 个单位长度为:a -c ; (3)先向右移动b 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c 个单位长度为:a +b -c . (4)数轴上点的运动顺序可以改变,并不改变点的最终位置,因为实数具有加法交换律. 5. 数轴上各种距离或者线段长度表示: (1)A 、B 两点距离或者线段AB 长度:0 a b a b AB a b a b b a a b ->?? =-==??-

①AP vt =,m vt P AB BP m vt vt m P AB -?=-=? -? 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延长线上. ②P 点位置为:运动方向为正时是m +vt ,运动方向为负时是m -vt . 6. 线段比例关系: (1)线段AB 的中点M 的位置为:2 a b m += ; (2)点C 在直线AB 上,且AC =nBC ,点C 的位置为要考虑在线段AB 上和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两种情况.如:若点A 在点C 左侧,点B 满足:AB =2BC ,点B 的位置可能为: 1°点B 在点A 左侧时(b <a ),AB <BC 不符合条件; 2°点B 在点A 、C 之间时(a ≤b ≤c ):()2b a c b -=-; 3°点B 在点C 右侧时(c <b ):此时C 为AB 中点:2 a b c += ; 或者直接有2a b b c -=-,解这个方程即可. (3)点在数轴上的周期运动注意找规律:注意周期的开始与结束分别在上面时候,记数是从“1”开始,还是从“0”开始.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基本解法:“点 一 线一 式 ” 三步. (1) 读题画图; (2) 列点:写出相关各点的坐标;

抛物线中动点问题讲义

第一讲抛物线中的动点问题 一、利用动点(图形)位置进行分类,把运动问题分割成几个静态问题,然后运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函数和方程问题 二、利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将所解决图形的性质(或所求图形面积) 直接转化为函数或方程。 一、平行四边形与抛物线 【例】如图甲,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的坐标分别为(4,0)、(0,3),抛物线y=x2+bx+c经过点B,且对称轴是直线x=﹣. (1)求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2)将图甲中△ABO沿x轴向左平移到△DCE(如图乙),当四边形ABCD是菱形时,请说明点C和点D都在该抛物线上; (3)在(2)中,若点M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点M不与点C、D重合),经过点M作MN∥y轴交直线CD于N,设点M的横坐标为t,MN的长度为l,求l 与t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当t为何值时,以M、N、C、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变式演练 【变式】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Rt△AOB的两条直角边OA、OB分别在y轴和x轴上,并且OA、OB的长分别是方程x2﹣7x+12=0的两根(OA<OB),动点P从点A开始在线段AO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0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开始在线段BA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运动,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A、B两点的坐标. (2)求当t为何值时,△APQ与△AOB相似,并直接写出此时点Q的坐标. (3)当t=2时,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M,使以A、P、Q、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M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变式】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一直线相交于A(﹣1,0),C(2,3)两点,与y 轴交于点N.其顶点为D.

相似三角形与动点问题

相似三角形与动点问题 1、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拼接:含30°角的三角尺(△ABC)的长直角边与含45°角的三角尺(△ACD)的斜边恰好重合.已知AB=23,P是AC上的一个动点. (1)当点P运动到∠ABC的平分线上时,连接DP,求DP的长; (2)当点P在运动过程中出现PD=BC时,求此时∠PDA的度数; (3)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以D,P,B,Q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顶点Q恰好在边BC上求出此时□DPBQ的面积. D A C B

2、(2011浙江省舟山)已知直线3+=kx y (k <0)分别交x 轴、y 轴于A 、B 两点,线段OA 上有一动点P 由原点O 向点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AB 于点C ,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当1-=k 时,线段OA 上另有一动点Q 由点A 向点O 运动,它与点P 以相同速度同时出发,当点P 到达点A 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如图1). ① 直接写出t =1秒时C 、Q 两点的坐标; ② 若以Q 、C 、A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 相似,求t 的值. B A O P C x y 11 D (第24题图1)

3、(2011江苏扬州,)如图,在Rt△ABC中,∠BAC=90o,AB0) (1)△PBM与△QNM相似吗以图1为例说明理由; (2)若∠ABC=60o,AB=43厘米。 ①求动点Q的运动速度; ②设Rt△APQ的面积为S(平方厘米),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3)探求BP2、PQ2、CQ2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图1为例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例1(2000年·上海)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 ,PH ⊥O 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 (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 (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如果△P 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 解:(1)当点P在弧A B上运动时,OP 保持不变,于是线段GO 、GP 、 GH 中,有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这条线段是GH=32NH=2 1 32?OP=2. (2)在Rt △POH 中, 22236x PH OP OH -=-=, ∴ 2362 1 21x OH MH -== . 在Rt △MPH 中, . ∴y =GP= 32M P=23363 1x + (0

2019届中考数学《第六讲第4课时抛物线中的两个动点问题》同步练习

第4课时 抛物线中的两个动点问题 (60分) 1.(20分)[2017·凉山州]如图6-4-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ax 2+bx +c (a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且OA =2,OB =8,OC =6.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点M 从A 点出发,在线段上AB 以每秒3个单位长 度的速度向点B 运动,同时,点N 从B 出发,在线段 BC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 运动,当其 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当△MBN 存在时,求运动多少秒使△MBN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3)在(2)的条件下,△MBN 面积最大时,在BC 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BPC 的面积是△MBN 面积的9倍,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 (1)由线段的长度得出点A ,B ,C 的坐标,然后把A ,B ,C 三点的坐标分别代入y =ax 2+bx +c ,解方程组即可得抛物线的表达式; (2)设运动时间为t s ,则MB =10-3t ,然后根据△BHN ∽△BOC ,求得NH =35t ,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S △MBN 与t 的函数关系式S △MBN =-910? ?? ??t -532+52,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进行解答; (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BC 的表达式为y =-34x +6.由二次函数图象上点 的坐标特征可设点P 的坐标为? ?? ??m ,-38m 2+94m +6.过点P 作PE ∥y 轴,交BC 于点E .结合已知条件和(2)中的结果求得S △PBC =452.则根据图形得到S △PBC =S △ CEP +S △BEP =12EP ·m +12·EP ·(8-m ),把相关线段的长度代入推知:-32m 2+12 m 图6-4-1

最新数学中考专题复习——《动点问题》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动点问题 【学情分析】 动点一般在中考都是压轴题,步骤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路。动点类题目一般都有好几问,前一问大都是后一问的提示,就像几何探究类题一样,如果后面的题难了,可以反过去看看前面问题的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解决动点问题; 2、分析题目,了解有几个动点,动点的路程,速度(动点怎么动); 3、结合图形和题目,得出已知或能间接求出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 2、数形结合、方程思想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索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动点中的移动距离,找出等量列方程。 【教学难点】 1、两点同时运动时的距离变化; 2、运动题型中的分类讨论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自主思考 【教学过程】 一、动点问题的近况: 1、动态几何 图形中的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 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 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它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动点问题、动线问题、动形问题。在解这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不要被“动”所迷惑,而是要在“动”中求“静”,化“动”为“静”,抓住它运动中的某一瞬间,寻找确定的关系式,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本节课重点来探究动态几何中的第一种类型----动点问题。所谓动点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新题目。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简洁版

A B C D E O l A ′ 中考动点专题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函数思想 方程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例1(2005年·)如图3(1),在△ABC 中,∠ABC=90°,AB=4,BC=3. 点O 是边AC 上的一个动点,以点O 为圆心作半圆,与边AB 相切于点D,交线段OC 于点E.作EP ⊥ED,交射线AB 于点P,交射线CB 于点F. (1)求证: △ADE ∽△AEP. (2)设OA=x ,AP=y ,求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当BF=1时,求线段AP 的长. (二)线动问题 在矩形ABCD 中,AB =3,点O 在对角线AC 上,直线l 过点O ,且与AC 垂直交AD 于点E. (1)若直线l 过点B ,把△ABE 沿直线l 翻折,点A 与矩形ABCD 的对称中心A '重合,求BC 的长; (2)若直线l 与AB 相交于点F ,且AO = 4 1 AC ,设AD 的长为x ,五边形BCDEF 的面积为S.①求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x 的取值围; ②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x ,以A 为圆心,以-x 4 3 长为半径的圆与直 线l 相切,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①92+=x AC ,9412+=x AO ,)9(121 2+=x AF ,x x AE 49 2+= ∴AF 2 1 ?=?AE S AEF x x 96)9(22+= ,x x x S 96)9(322+-= A 3(2) O 3(1)

动点问题题型方法归纳

动点问题 知识点: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 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 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三角形边上动点 1、(2009年齐齐哈尔市)直线与坐标轴分别交于两点,动点同时从点出发,同时到达点,运动停止.点沿线段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沿路线→→运动. (1)直接写出两点的坐标; (2)设点的运动时间为秒,的面积为,求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时,求出点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的坐标. 提示:第(2)问按点P到拐点B所有时间分段分类; 第(3)问是分类讨论:已知三定点O、P、Q ,探究第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按已知线段身份不同分类-----①OP为边、OQ为边,②OP为边、OQ为对角线,③OP为对角线、OQ为边。然后画出各类的图形,根据图形性质求顶点坐标。 2、(2009年衡阳市)如图,AB是⊙O的直径,弦BC=2cm,∠ABC=60o. (1)求⊙O的直径; (2)若D是AB延长线上一点,连结CD,当BD长为多少时,CD与⊙O相切; (3)若动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着AB方向运动,同时动点F以1cm/s的速度从B点出发沿BC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连结EF,当为何值时,△BEF为直角三角形. 注意:第(3)问按直角位置分类讨论 简单题。 3、(2009重庆綦江)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点,抛物线的顶点为,过作射线.过顶点平行于轴的直线交射线于点,在轴正半轴上,连结.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的速度沿射线运动,设点运动的时间为.问当为何值时,四边形分别为平行四边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3)若,动点和动点分别从点和点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1个长度单位和2个长度单位的

相似三角形专题动点问题

相似三角形应用专题(二) 动态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 例题讲解一: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3AD =,5DC =,10BC =,梯形的高为4.动点 M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C 点出发沿线段 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 (1)当MN AB ∥时,求t 的值; (2)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C △为直角三角形. 变式练习1-1:如图所示,在ΔABC 中,BA=BC=20cm ,AC=30cm ,点P 从A 点出发,沿着AB 以每秒4cm 的速度向B 点运动;同时点Q 从C 点出发,沿CA 以每秒3cm 的速度向A 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 。(1)当x 为何值时,PQ ∥BC ?(2)当 3 1 = ??ABC BCQ S S ,求ABC BPQ S S ??的值;(3)ΔAPQ 能否与ΔCQB 相似?若能, 求出AP 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N C M B

变式练习1-2:如图,已知直线l 的函数表达式为4 83 y x =-+,且l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 动点Q 从B 点开始在线段BA 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移动,同时动点P 从A 点开始在线段AO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移动,设点Q P ,移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出点A B ,的坐标; (2)当t 为何值时,APQ △与AOB △相似? (3)求出(2)中当APQ △与AOB △相似时,线段PQ 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O P A Q B y x O P A Q B y x

强烈推荐初二动点问题解析与专题训练详尽

初二动点问题解析 1.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24cm,AB=8cm,BC=26cm,动点P从A开始沿 AD边向D以1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B以3cm/s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外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 (2)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 (3)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 分析: (1)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时PD=CQ. (2)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时QC-PD=2CE. (3)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时QC-PD=EC. 所有的关系式都可用含有t的方程来表示,即此题只要解三个方程即可. 解答: 解:(1)∵四边形PQCD平行为四边形 ∴PD=CQ ∴24-t=3t 解得:t=6 即当t=6时,四边形PQCD平行为四边形. (2)过D作DE⊥BC于E 则四边形ABED为矩形 ∴BE=AD=24cm∴EC=BC-BE=2cm∵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QC-PD=2CE 即3t-(24-t)=4解得:t=7(s)即当t=7(s)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 (3)由题意知:QC-PD=EC时,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即3t-(24-t)=2 解得:t=6.5(s)即当t=6.5(s)时,四边形PQCD为直角梯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的判定,难易程度适中. (3)如图,△ABC中,点O为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外角平分线CF于点F,交∠ACB内角平分线CE于E.

中考数学压轴题_二次函数动点问题(一)

二次函数压轴题 1.如图:抛物线经过A(-3,0)、B(0,4)、C(4,0)三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AD = AB(D在线段AC上),有一动点P从点A沿线段A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同时另一个动点Q以某一速度从点B沿线段BC移动,经过t 秒的移动,线段PQ被BD垂直平分,求t的值; (3)在(2)的情况下,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MQ+MC的值最小?若存在, 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如图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的图象的顶点为D 点,与y 轴交于C 点,与x 轴交于A 、B 两点, A 点在原点的左侧,B 点的坐标为(3,0), OB =OC ,tan∠ACO=3 1 .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经过C 、D 两点的直线,与x 轴交于点E ,在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 ,使以点A 、C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10,若点G (2,y )是该抛物线上一点,点P 是直线AG 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当点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PG 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P 点的坐标和△APG 的最大面积.

3.如图,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 交于点C(0,3)。 ⑴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⑵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在其对称轴的右侧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PD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 ⑶若点M是抛物线上一点,以B、C、D、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直角梯形,试求出点M的坐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