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葛洪与罗浮山

葛洪与罗浮山

葛洪与罗浮山
葛洪与罗浮山

葛洪与罗浮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葛洪仙迹遍江南,他为诸多名山增辉。拙文“葛洪在广东”指出,葛洪除在广州和罗浮山炼

丹外,在广东始兴、德庆等地均有葛洪遗址。在国内,还有杭州西湖旁的“抱朴道院”,亦称葛仙庵、抱朴庐,相传为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设炉炼丹修炼之所,旧时与黄龙、玉皇合称西湖三大道院。“抱朴”之名,来自道教教义,即保守本真,不为物欲所诱惑,不为世事所困扰,雍容超脱,所谓“行道归朴”,有点返朴归真的味道。抱朴也是葛洪的自号,足见其平生志向。广西都峤山是我国道教第20洞天,相传葛洪也曾在山中炼丹。公元357年至361年,葛洪云游三清山,在此节庐修道,三清福地至今还留着他当时炼丹留下的痕迹。在湖北省鄂州市洋澜湖畔有葛山,而葛店比葛山更为出名。葛店在鄂州市城西,相传葛仙人骑梅花鹿云游天下,曾栖息于此,炼丹采药,医治群众疾病,故得名“葛仙镇”,后又称“葛店”。

博闻深洽著富班马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心虽勤而无获矣。”这是葛洪在治学上的一句名言。葛洪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祖父在三国时代曾是吴国的大官,父亲也做过吴国的大官,投降晋国后,还做过中等官吏。葛洪十三岁那年,父亲死于太守任上,家庭失去经济支持,只有和两个哥哥种地过日子。后遭兵荒马乱,葛洪家的财产和先人留下的书籍全部丧失,更激发起他读书的决心。葛洪从小就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没有书,就到处向别人借书来读,无钱买笔墨,就拿木炭在地上练写字。他有时上山砍柴卖钱来换取纸笔,抄书诵习。有时要跑一二百里地去借书,求情说好话。从16岁读儒家的“孝经”、“论语”等书开始,广泛地阅读了许多书,从经书、史书到杂文,凡能借到的书都认真地读。后来还学习“望气”、“卜卦”。

葛洪经过长期的刻苦自学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据《晋书》中的“葛洪传”介绍,葛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这就是说,葛洪的学问很丰富,在江南是无人可比的,他的著作比班固和司马迁的著作还多。《晋书》里列举他的著作有,《抱朴子》内篇116篇,碑诔诗赋100卷,移檄章表30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10卷,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使杂事310卷,“金匮药方”100卷,“肘后要急方”4卷。一个人有这么多的著作,抄述了310卷书,可以想像他是很勤奋的。由于历史较长,时局动乱,葛洪的许多著作多有失散,这给全面、深入地评价葛洪带来一定困难。经过专家的认真考证,认为至今有书并确信是葛洪所著的书至少有下述四种:《神仙传》、《抱朴

子内篇》、《抱朴子外篇》、《肘后备急方》。

穷九丹术化学先驱

现略举数点以说明葛洪对化学的贡献:

一、“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丹砂即硫化汞,加热即分解得到汞和硫。汞与硫磺化合又生成硫化汞。这实际就是化学中的“分解”与“化合”反应。采用硫化汞制水银,葛洪是最早详细记录这一反应的人。

二、“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大概指含硫酸铜的胆矾,以曾青涂铁即以铁器和硫酸铜的溶液起作用,铁置换了硫酸铜里的铜,故铁的表面附有一层红色的铜。葛洪进而说:“外变而内不化”。

三、“铅性白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为铅。”这是说铅可以变为铅白,即碱式碳酸铅,铅白又可以变成赤色的铅丹,即四氧化三铅:铅丹则可以变还为铅白,最后回复为铅。这表明葛洪对铅的化学变化作过系列实验考察。

四、“取雌黄、雄黄,侥下,其中铜铸以为器复之,……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长数分。”雌黄指As2S3,雄黄指As2 S2,它们加热后均能升华。葛洪这段话就是对升华试验的描述。

五、《抱朴子?黄白》记载,葛洪大概曾制得外表象黄金、白银的几种合金,可能里面有不同比例的铜、铅、汞、镍等元素。

六、《抱朴子?仙药》明确记述了制取单质砷的方法:“又雄黄……饵服之法,或以蒸煮之,或以酒饵,或以硝石化为水乃凝之;或以玄胴肠裹蒸之于赤土下;或以松脂和之;或以三物炼之;引之如布,如白冰。”西方化学史家们都认为是1250年德国的马格耐斯(Albertus Magnus)以雄黄为原料首先制得了砷。葛洪用雄黄、松脂、硝石三种物质炼制得到砷。这里所述的炼砷原理即以氧化剂将含硫化砷的雄黄转变成氧化砷,再以富碳化合物,在高温下还原生成砷。

七、《抱朴子?金丹》“太乙金液丹”提到有效的溶金方法。此方含汞、三价铁盐、醋酸、硝石及“玄明龙膏”(是一种含氢氰酸的植物果实)等组分,确实可以溶解黄金。欧洲一直到十八世纪才知道用氰化物络合法溶解黄金。

王明先生曾指出:“葛洪在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前就初步孕育着物种变化的思想不能不归功于科学实验和细致观察。”葛洪是道教丹鼎派最重要的倡导人之一,他开创了中医药中矿石入药的先河。所以,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之一, 在地地道道从中国穿出来的。" 炼金术是中世纪的一种化学哲学的思想和实践,是当代化学的雏形。在谈论炼金术时不要忘记,炼丹术在八世纪是由中国传到阿拉伯,而当时的西欧还是一片黑暗。

寻常草石救治黎庶

葛洪拜鲍靓为师。鲍靓魏晋时在广州任南海太守,他是最早把道教丹鼎派传入岭南的人物。鲍靓的女儿鲍姑,亦精于医道,从小深受道教影响。由于鲍靓器重徒弟葛洪,便把18岁的鲍姑许配给他,那时葛洪年过四十了。此后夫妻共同研究炼丹与医术。

鲍姑一生几十年都是在广东度过的,为了采药、行医,她足迹遍及南海、番禺、博罗、惠阳等地。她的医术十分高明,老百姓都亲切称她为“女仙”、“鲍仙姑”。后鲍姑患急病而死,后人在越秀山下建“鲍姑祠”纪念她,她用过的井被称为“鲍姑井”,又叫“虬龙古井”。可惜现在这祠和井都不复存在了。而三元宫内却建起了纪念她的“鲍仙姑殿”。鲍靓后来将女儿葬于罗浮山,山上的“黍珠庵”是为纪念鲍姑而建的。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隋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王焘的《外台秘要》等,虽不是针灸专著,但却对针灸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经络早在《内经》就有了论述。但把经络循行,以绘图形式表现出来,使得经络由抽象的论述,变成直观的图画,在《内经》中并未发现记载。历代经络图谱从现存资料来看,最早记载有经络图的应是晋代。晋代医家葛洪《抱朴子?杂应》中有这样一段话:“又多今人以针治病,灸法...... 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遐览》中曾提到有《按摩导引经十卷》,惜已佚。但在《养性延命录》中,曾转引“导引经“部分内容曰:“……平旦以两掌相摩令热,熨眼三过,次又以指搔目四眦,令人目明。……又法摩手令热以摩面,从上至下,去邪气令人面上有光彩。又法摩手令

热,雷摩身体,从上而下,名曰干浴,令人胜风寒时气、热头痛,百病皆除。”导引经的上述内容曾为许多书籍所推崇、引用。隋代的《诸病源候论》每卷之未,都附有导引按摩之法。当时,自我按摩作为按摩的一个内容十分盛行,它的广泛开展,说明按摩疗法重视预防,注意发挥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

《肘后备急方》是葛洪完成的多种医学著作中至今留传于世的唯一一书,他原先著作《金医药方》100卷(已失传),因卷帖洽繁,不便携带,乃将其中救急、多见、简要实用的部分摘成《肘后备急方》3卷。本书在流传过程中,经梁朝陶弘景增补,改名为《肘后百一方》后来金代杨用道等再行增补一次,更名为《肘后备急方》今天看到的就是这个本子。

在这本书的序文中,葛洪写道:“诸家各作备急,既不能穷诸病状,兼多珍贵之药,岂贫家野居所能立办,因此,他决计选录“率多易得之药,其不获已,须买之者,亦皆贱价,草石所在皆有,”这种为方便贫苦患者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肘后方》现存8卷,1一4卷讲内病,包括心腹病、伤寒、时气、中风、水病、发黄等急性病;5一6卷讲外发病,包括痈疽、疮疥、耳目等病);7卷讲的是“他犯病”,包括虫兽伤、中毒等病;第8卷则是介绍一些备急丸散和牲畜病。书中突出之点是对某些传染病的认识达到了很高水平。葛洪对一些传染病还提出了预防方法,现在看来也很科学。总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是我国医药史中的珍贵文献,被誉为“古代的中医诊疗手册”。

“青蒿素“它是从晋葛洪《肘后方》有关绞取青蒿汁可治疗疟疾的记载获得的研究思路,1986年,青蒿素获得一类新药证书,其后双氢青蒿素也获一类新药证书。这些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发明奖和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肘后方》记载了他对各种病症长期观察的结果,其中有许多是医学文献中最早的记录。例如对沙虱病的记载,他在没有显微镜的情况下,把它的病原、病状、发病的地点、感染的途径、预后和预防都弄得较为清楚,还指出此病见于岭南,与今天临床所见竟无二致。葛洪首创地应用狂犬的脑敷贴在被狗咬伤的创口上,以治疗狂犬病的方法。狂犬脑中含有抗狂犬病物质,到19世纪法国巴斯德才作了证明。书中对天花(天行斑疮)症状、结核病(尸注、鬼注)等的记载,都是医学文献中最早的记录。他不仅明确记载了病状和发病过程,还明确无误地指出它们的传染性。所以,称他为“传染病学专家”,实不为过分。

兼收儒墨道术相依

葛洪是道教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魏晋以前,道教理论缺乏体系。葛洪首次提出以“玄”的概念作为道教思想体系的核心。他开宗立言,对传统道教学说去伪存真,兼收儒墨名法各家之长,集丹鼎派仙道学说之大成,创岭南道教一派。葛洪在中国宗教史和学术史上卓有建树。他入罗浮时,《抱朴子》已经成书,因此,葛洪入罗浮山主要是从事炼丹,以实践《抱朴子?内篇》理论,同时进行其他著述。

我们要充分认识葛洪在道教理论上的贡献。一方面,他认为“仙可学致”,认为通过内修外养可取长生乃至成仙,他因此成为道家丹鼎派的代表人物。另一方面,葛洪沿用了《老子》的哲学范畴,同时给这些哲学范畴注入了神仙道教的内容,构建起道教的神秘主义本体论,这是葛洪道教学说的哲学基础。葛洪的道教理论还融入了儒家的纲常名教,宣扬道教徒应以忠、孝、全、信等儒家纲常为本,以修德行。因此可以说葛洪是道教开创时期官方道教理论的奠基人。

葛洪所说的“道家”,就是指神仙道教。所谓神仙道教理论体系,即体现于葛洪《抱朴子内篇》。葛洪的神仙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吸收玄学思想,以“玄”为宇宙本原;2、不尊老子泛论,独尊还丹金液。葛洪反复论证神仙的存在及可学、可求,肯定其非虚妄之说;3、有因无而生,形须神而立。葛洪认为形须神而立,固形乃可以留神,神不离身,则可以永生;4、不必求速登仙,最好是止家不死。葛洪认为从人情而论,还是不汲汲于升虚为好,若幸可止家不死,作活神仙,就最美了;5、为道当先立功德。(神仙理论体系之确立http://www.taoistessay.or g/articles/177/1/)

洞天福地罗浮仙境

道教的”十大洞天分别是:

第一,王屋山洞,号“小有清虚天”。在王屋县(今山西垣曲、阳城和河南济王屋山洞,号“小有清虚天”。在王屋源等县之间);

第二,委羽山洞,号“大有空明天”(“空”,一作“虚”)。在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三、西城山洞,号“太玄总真天”。未详所在,陶弘景《登真隐诀》疑在终南太一山,杜光庭云在蜀州;

第四、西玄山洞,号“三玄极真天”。亦莫知其所在。杜光庭云在金州;

第五,青城山洞,号“宝仙九室天”。在青城县(今四川都江堰市);

第六,赤城山洞,号“上玉清平山”(《天地宫府图》一作“上清玉平之洞天)。在唐兴县(今浙江天台);

第七,罗浮山洞天,号“朱明耀真天”(“耀”,一作“辉”)。在博罗县(今属广东);

第八,句曲山洞,号“金坛华阳天”。在句容县(今属江苏);系上清道坛,茅山宗本山;

第九,林屋山洞,号“左神幽虚天”(《天地宫府图》作“龙神幽虚之洞天”)。在洞庭湖口,而杜光庭则称在苏州吴县(今属江苏);

第十,括苍山洞,号“成德隐玄天”。在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主峰在临海县境内)。

三十六小洞天是相对于十大洞天而言。《天地宫府图》云:“三十六小洞天在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引《龟山玉经》则谓,三十六洞天“别有日月星辰灵仙宫阙,主御罪福,典录死生,有高真所据,仙王所理”。三十六洞天一词,始见于东晋上清派道书。《真诰?稽神枢》云:“大天之内,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三十六小洞天依序是:霍桐山洞、东岳太山洞、南岳衡山洞、南岳衡山洞、北岳常山洞、中岳嵩山洞,第七,峨眉山洞,名“虚陵洞天”。在嘉州峨眉县(今四川峨眉山市)等。

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理,其间多得道之所。据《云笈七签》卷廿七所载:第三十四福地是“泉

源”,在罗浮山(今广东博罗境内)。

东晋咸和年间(326-334年),葛洪到罗浮山创建了白鹤、都虚、孤青和酥醪等4座道观。南北朝时萧誉把佛教引上来。全盛时期罗浮山上有9观18寺22庵之多,其中影响较大的道观有冲虚、白鹤、黄龙、九天和酥醪等;佛寺有华首、明月、龙华、宝积和延祥等。故有“神仙洞府”之称。

冲虚道观是罗浮旅游风景区的主要景观,可以它为中心,依次顺着线路游览南观、华首、黄龙观、延祥封、卓锡泉、五龙潭、九天观、白瀑布和酥醪观等风景点。

冲虚观位于罗浮山东麓,朱明洞南。观坐北朝南,主体是一套四合式庭院的木石建筑结构,包括山门、正殿和两廊,加上附属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为4400余平方米。晋咸和中,葛洪至罗浮山炼丹,从观者众;遂置四庵,山南的为都虚,又名玄虚,后改名冲虚。晋义熙初始为词,唐天宝中置守祠十家,宋元佑二年哲宗赐“冲虚观”匾额。清嘉庆七年观毁于兵燹,由道人陈圆琅重修。光绪年间又由住持募化重修。观内的三清殿,供祀道教的最高尊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还配祀葛洪,伴以黄野人和传说中的巡山哑虎,另还配祀被仙化了的历代岭南道家朱灵芝、华子期、鲍靓、苏元朗、罗万象、单道开、轩辕集、黄励等。冲虚观为岭南历史最久且最为着名的道观。历代在岭南活动的道家,大多都驻足冲虚观,,更使冲虚观名声卓著。

据全国道教协会副会长赖宝荣介绍,冲虚观有1600多年的漫长历史,留下了大量古迹,名人遗址、古塑、古井、古木、古牌、古匾、古刻如繁星点缀冲虚观内外,而且大多保存完好,所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30座重点宫观之一,在广东仅冲虚观获此殊荣。解放后,周总理曾亲临罗浮,特批用20两金箔对三清神像刷新。“文革”时,周总理明确指示保护冲虚观,使其得以逃脱浩劫。

从冲虚观往西乘车约20分钟即到黄龙观。车盘山而上,仰望,山腰处的黄龙观宛若在云深之处。一座古朴典雅的牌坊,雕梁画栋,迎客入山。

黄龙观是罗浮山建筑最宏伟的道观。长廊殿宇、互相勾连,巍峨宫观与青山白云、奇峰灵岩融为一体。黄龙观后山,

有朱砂井及另一洗药池等遗迹,相信亦与葛洪有关。

黄龙观是清代康熙年间冲虚住持张妙升所创建。建筑时间不足300年,但观址却是葛洪西庵故址,以承袭葛洪仙名。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黄龙观后的古树被砍伐烧炭,观中铜铁之物尽被收去炼钢。到“文革”期间,黄龙观殿宇尽毁,只有败瓦残垣遗在草丛中。

1992年春,香港青松观与博罗县政府签订了重建黄龙观协议书,拨巨资在原址重建黄龙观。这一浩大工程耗资50 00多万元。1995年10月初八下午二时黄龙观举行盛大的开光庆典,此后这里又增建了黄龙大道、慈恩亭和大型牌坊,至今耗资已超亿元。

广东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博罗县作家协会主席鄔榕添指出,黄龙观上的一块匾额题道“罗浮山第七洞天”这一题刻一下子把罗浮山在我国道教上地位整整下了一个等级。他还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罗浮山第七大洞天”。(南方都市报,2006.06.27)“第七洞天”实指“第七小洞天”,即“峨眉山洞”。就是说,把“大洞天”降为“小洞天”。真是既表错情,又自我矮化!依我看,叫“罗浮山第七大洞天”,也不太确切。因为罗浮山内有洞天奇景18处,这样叫法可能被误为“罗浮山中的第七大洞天”。因为罗浮山是“道教的第七大洞天”,不如就称“罗浮山洞天”。

重塑名山任重道远

罗浮山的知名度之所以与日俱增,得益于葛洪的名气。但罗浮山目前仍存在文化内涵不足、旅游资源整合不够等问题,处于“游无文化、住无星级、食无特色、娱无档次、购无精品”的粗放经营状态。几年前张德江到惠州视察时就指出罗浮山在文化底蕴挖掘和文化建设方面的欠缺。为此博罗县委、县政府对如何打造葛洪文化品牌进行了研究,认为要以全新的文化视角,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提升罗浮山的名气和品位,擦亮罗浮山品牌。

和20年前相比,罗浮山风景区多了东纵纪念馆,增加了一处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景区附近多了许多商店和娱乐设施,在墙上增贴老子的道德经,在观内多设数处“功德箱”。几年过去了,“打造葛洪文化品牌”的进展不尽人意。

要打出葛洪文化品牌,还要旅行社和导游的配合。如某旅行社“罗浮山一日游“,在主景区冲虚观,导游让大家自行参观,在车上和冲虚观中未听一句有关葛洪事迹的讲解,导游既没有带大家看就近的炼丹灶和洗药池,更没有参观葛洪墓。与“罗浮山宗教文化旅游专线”:游览“白莲湖-会仙桥-冲虚古观-炼丹灶-冼药池-东坡亭-飞来石-仙人床-登狮子峰-黄龙观”,显然不同。

改变“游无文化”,还要从小事做起,现以参观黄龙观为例。重建黄龙观费资超亿,但景点简介书却未认真勘误。如文中有“可媲美飞流直下三千的香庐”,应是化用李白《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此处“香炉”乃指“香炉峰”。简介中“香庐”显然为“香炉”之误。还有简介中多处出现在一行的首字为标点符号,此为排版的大忌。如用电脑打字本来可以自动调节,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开展“宗教旅游”已成为旅游新时尚之一。在广东,佛教旅游当推“六祖惠能之旅”,道教旅游则首推“葛洪之旅”。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大洞天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有的已辉煌不再,而广东罗浮山形势良好,罗浮山已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潜力巨大。据介绍,佛山“仙湖葛洪文化园”也将以葛洪道教养生文化为主题,围绕“道教文化”、“道教养生”、“中医养生”、“四季养生”做文章,集中展现葛洪生平足迹、事件、贡献、道家养生思想的葛洪纪念馆和以展现养生饮食文化为内容的药膳餐厅。两个旅游点同打“葛洪牌”这就需要协调。据悉,罗浮山将树葛洪塑像,迎接四方宾客。不禁咏道:火炼千石成黄白,水洗百药驱病灾。抱朴骑鹤归紫府,道存幽洞迎宾来。

黄龙观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 (一)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 在寒假期间阅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这虽然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其实是不乏深奥的文学评论书,甚至涉及谈人生、谈哲学。我跟着飞快地通读了一遍。 王国维这本书里面最广为人知的片断是人生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层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儿的所谓境界是指修养或者造诣。王国维的境界说我读中学时就知道,但那时似懂非懂,如今重读此书,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我的理解如下第一境是告诉读者要学会享受孤独并要有所追求。第二境是告诉读者要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第三境是告诉读者成功往往青睐那些不轻言放弃者,在你困惑不堪时翩然来临。 《人间词话》是一本好书,岁月更是一本好书。 (二)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着作,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它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理论熔中西美学、文艺思想于一炉,突破清代文坛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为中国美学、文艺理论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他认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读了他的词论后,再去读宋词三百篇,就更能体会到诗词的意境之美。 《人间词话》虽为论词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广泛,不限于词,可以作为王氏一家的艺术论读,是对人生的反思。它将个人自我抛入茫茫大块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恒中,让自我去面对注定的人类悲剧,甚至将自我做展示的人格分裂,作灵魂拷问,去追究人生无根茎的命数。是作者对宇宙与人生、生命与死亡等基本人生问题讨问和思索的结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需要认清自我,选定道路,继而的执着追求和最终的顿悟。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关于王国维的这“三境界”妙论,百读不厌,给人深刻的启发。 (三)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 清代文学家王国维《人间词话》中采取宋词三首中各一句,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 王国维选择三首词的三句话集在一起,选的很巧,集的很妙。我们每个人在确立了自己

罗浮山攻略

罗浮山攻略 准备工作包括装备、基本知识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针对所登山峰的情况准备相应的装备,包括:帐篷、睡袋、衣物用品和技术装备等。登山前应接受基本的登山知识培训和具备一定的野外活动经历。必要的体能训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适应高原的能力。 登山路线: 1、由朱明洞景区大门→狮子峰→伏虎岩→分水坳→飞云顶。此路线可一路游览朱明洞景各著名景点,如果选择坐索道的朋友必须经过此路线。景区门票为60元,重大节日有八折优惠。 2、由黄龙观大门→分水坳→飞云顶。此路线优点就是门票便宜,只需15元/人,前面大部分路段都是山中栈道(阶梯),后半路段视野豁然开朗。 3、由南楼寺景区→分水坳→飞云顶;此路线较为险峻,只收停车费20元;南楼寺位于半山腰所以在南楼寺上也是一条捷径哦!注意:阶梯幅度较大适合年轻人!

上山前该准备: 1、常备药物提示:速效伤风胶囊,六神丸,肠胃药,晕车药,创可贴。 2、装备提示:穿轻便的软底鞋,可根据个人情况带1-2双干袜子。春夏季登山,要带着防寒衣;夜间要带上手电筒, 3、物品租用和寄存:物品寄存处在一些小型商店即可寄存,提前讲好价钱,最好当面理清自己的物品,列份清单,别忘了双方签字哟!

河源连平桃花 河源连平县作为“中国鹰嘴蜜桃之乡”,上坪桃花山位于105国道边,位于连平县上坪镇古坑、中村、小水村,距连平县县城以北25公里的上坪镇,大概距离市区100公里(文末地址奉上)。走进桃花山,老树虬枝,桃花朵朵烂漫盛开,白雾氤氲,绿植遍布,如同一幅巨大的水墨画卷,如梦如幻,让人沉醉其中。

赏花地址: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大广高速上坪站出口) ①深圳、惠州方向走河源方向;惠河高速——粤赣高速——汕昆高速。 【温馨提示】在到达粤赣高速上有连平忠信出口提示,请不要在这个出口下,继续往前走3公里左右到三角枢纽按路标指示牌往贺州方向走,在连平东(连平内莞出口)下高速。

葛洪的师道观和体育观

葛洪的师道观和体育观 *导读:葛洪的师道、体育主张在其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教育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就此探讨,以期对葛洪教育思想…… 葛洪的师道、体育主张在其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教育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就此探讨,以期对葛洪教育思想有更加完整的认识。 一、论教师与学生 葛洪师道理论的内容比较丰富,他强调教师的作用,主张择师慎重、尊敬教师、提高教师待遇、教师教学要讲究方法等,形成较完整的师道理论体系。 葛洪特别重视教师在学道中的作用,他认为即便是志诚信仙的人,如果不能得遇明师指点,不得仙道法术之精髓,就绝不会实现成仙的目的。因为仙道修炼的秘诀全靠师传,不见于书,学道者必须投师学道,否则不会有什么结果。葛洪说:诚欲为道,而不能勤求明师,而但昼夜诵讲不要之书,数千百卷,诣老无益。 ①这是因为修道之书,指归深远,虽得其书而不师投,犹仰不见首,俯不知跟②。这样,教师的指导就显得极为重要,专心凭师,依法行道,济身度世,利在永亨,事师尽敬,得道为期,承问候色也。不尽力明师道,有罪不可除也。学道得明师事之,害乱不得发也③。可见,在修道中有无明师指导是不一样的。但观其书,

而没有老师指导,是绝对不能得道成仙的。 教师在修道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择师务必慎重。况且当时窃道士之号以诳骗世人者甚多,所以务学不如择师④,将来之学者,虽当以求师为务,亦不可以不详择为急也⑤。只有选择明师,才可达到求学目的,否则承师问道不得其人,委去则迟迟冀于有获,守之则终已竟无所成,虚费事妨功,后虽痛悔,亦不及已⑥。庸师误人,实为可叹。因此,葛洪对庸师大加痛斥:所以学者,不得远识渊潭之门,而值孤陋寡闻之人,彼所知素狭,源短流促,倒装与人,则靳靳不舍,分损以授,则浅薄无奇能,其所室宿已不精,若复料其粗者以教人,亦安能有所成乎? ⑦因此,要想学有所成,必须慎择明师。 尊师重道是葛洪师道观的重要内容。他把不敬所师作为夺算的恶事之一⑧,要求学生对老师应尊敬。帝王之贵,对老师犹且卑降以敬事之⑨,何况常人呢? 芽因为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可不崇之乎? ⑩教师之恩比天高,比地厚,重于父母,自然应给以崇高的地位。在葛洪心目中的教师地位,比荀况的天地君亲师又提高了一步。原因在于:人生先受精神于天地,后禀气血于父母,然不得明师,告之以度世之道,则无由免死,凿石有余焰,年命已凋颓矣。(11)父母使人生存,却没给免死的能力。只有明师授以度世之道,生命才不会昙花一现。从道教修炼的意义而言,教师的地位超过了天地父母。尊师的主要表现是给教师以优厚的待遇,使教师能安心于传道授业。即所谓:师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推荐5人10人喜欢喜欢2012-01-15 06:22:23 马蹄达达(内敛)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分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每个人的行动都受思想支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境界。大致分一下,人的境界不外乎三种:一是为自己,二是为家庭,三是为社会。 为自己也就是为个人。之所以说“个人”,就是这种人不要说社会责任,连应有的家庭责任都没有,连父母和妻子儿女都不顾。有的为了自己吃喝玩乐,把父母的退休金当作自己的银行,甚至以刀子逼迫父母,于是酿成父母忍无可忍怒而杀子的悲剧;有的放弃了做丈夫的责任,自己在外吃喝嫖赌,让妻子在家独守空房;有的丢掉了做父母的责任,因为孩子有毛病就弃之于大街;还有的只生不养,让孩子早早辍学……这种人属于极端个人主义者,信奉的是“只要一个人吃饱,哪管一家子饿”的哲学…… 为家庭,也就是一切为了家庭利益。有的追求光宗耀祖,有的追求小康生活,有的追求夫妻恩爱,有的追求后继有人,有的追求豪宅美车,有的追求金钱无数……应该说这些追求都是合理的,这种境界的人为数众多,大有人在。这些人往往对家庭的责任感很强,对父母来说

十一惠州自驾游攻略-惠州罗浮山自驾游攻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十一惠州自驾游攻略|惠州罗浮山自驾 游攻略 国庆小长假到了,在惠州的朋友们有想好去哪里走走了?不想出远门的话,可以选择在惠州市内的美景好玩的地方放松放松,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十一惠州自驾游攻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十一惠州自驾游景点推荐一 惠州标志西湖

景点介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素以五湖、六桥、十四景而闻名,其山川秀邃、幽胜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隐现于树木葱茏之中,景域妙在天成,有“苎萝西子”之美誉,并有“大中国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的史载。 景点地址:惠州市惠城区环城西路 景点门票:免费 出游小tips:节假日期间,西湖景区游人较多,且附近免费停车位较少,建议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岭南特色园区丰渚园 景点介绍:丰渚园位于广东惠州西湖平湖湖区西北角,三面环水,北隔36米宽鳄湖路与菱湖相望。丰渚园是广东具有

岭南建筑特色的园区,园区通过对西湖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的挖掘,营造富有文化内涵、充满诗情画意的岭南古典式园林。 景点地址:惠州市惠城区鳄湖路 景点门票:免费 出游小tips:丰渚园内有提供游客乘船游湖的服务,价格不高,一家人出行的话,可以泛舟湖上游览,可直通西湖,别有一番风光 绿道骑行红花湖 景区介绍:红花湖,是惠州西湖活水源头,是近些年来惠州市民近郊游山玩水的好地方。里面最著名的便是总长18公里的红花湖环湖绿道,其中最有趣的是:骑着自行车,环绕

在环湖路绿道上,欣赏红花湖美丽的风光和呼吸新鲜的空气。 景区地址:惠州市惠城区上排 景区门票:免费 出游小tips:红花湖景区内有自行车租售服务,有些自行车会设有儿童座椅,如果带着小孩出游的家庭可不用担心哦 登高揽胜高榜山 景区介绍:高榜山,被戏称为惠州的“白云山”,是惠城区 市区的绿肺。高榜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南可观红花湖秀丽山水,北可望惠州城璀璨美景,是市民登高、郊游健身、观光揽胜的首选之地。

作文素材之民国大师·09王国维

作文素材之民国大师 纵横语文教研室 09.王国维

一、人物简介 (3) 人物事件1:王国维的辫子 (3) 人物事件2:沉湖自尽 (4) 人物事件3:“三重境界” (4) 人物事件4: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6) 人物事件5:严肃、认真、谦逊、务实的治学态度6 二、经典语句 (7) 三、名家评价 (8) 四、作文文段 (8) 话题1:勇气 (8) 话题2:死亡与永恒 (9) 话题3:耐住寂寞 (9) 话题4:读书 (9) 话题5:理想 (10) 话题6:奋斗 (10) 话题7:收获 (11) 五、精选范文 (11) 静水流深,方能致远 (11) 莫逞高论,修道立德在自身 (12) 秉承“六不”做学问 (14) 花开无声,方显人生 (16) 六、适用话题................................. 17 目录

09. 王国维 一、人物简介 王国维(1877-1927),浙江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四大导师。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其实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字学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诣,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人物事件1:王国维的辫子 王国维在受西学浸染极深的清华校园里,头戴白棉布瓜皮小帽,穿长袍,勒条粗布腰带,典型的冬烘先生模样,而且,他顶着一条辫子(那是在辛亥革命后重新续起来的)。王国维的辫子留得不合时宜,却也并非是为忠君而留——溥仪的辫子已经剪掉了。看来,保存一点对传统文化的纪念,作为与现实生活抗衡的文化品格象征,才是这条辫子存在的意义。这种欲以一己之坚贞持守与社会相对抗的想法,如果仅就个人品格而言,自然有其可敬的一方面,但就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而言,则又显得极为愚执可怜。这种带有极浓重的悲剧色彩的选择,也注定了王国维在悲剧中度过他的后半生。

广东惠州罗浮山旅游景点介绍

广东惠州罗浮山旅游景点介绍 [摘要]罗浮山是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也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那么下面就让我为大家简单做一下罗浮山旅游景点介绍。 罗浮山是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也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下面就让我为大家简单做一下广东惠州罗浮山旅游景点介绍。

景区介绍 罗浮山又名东樵山,国家4A级景区,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岭南第一山,以药市而闻名于世。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曾把罗浮山比作为“粤岳”。拥有九观,十八寺,三十二庵.它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博罗县的西北部,横跨博罗县、龙门县、增城市三地,总面积214多平方公里,和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境内的西樵山是姐妹山。罗浮山的主峰是飞云顶,海拔1296米。其山势雄浑,风光秀丽,四季气候宜人,是中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避暑胜地,被誉为“岭南第一山”。北宋苏东坡曾在这里作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而使罗浮山闻名于世。葛洪、黄大仙、鲍姑、吕洞宾、何仙姑、铁拐李等神仙都曾留 过胜迹。

主要景区 至2000年底,罗浮山开发的景区有:朱明洞景区、白鹤洞景区、九天观景区、黄龙洞景区、华首台景区、酥醪洞景区、飞云顶景区等。 朱明洞景区 朱明洞景区是罗浮山重要景区之一,主要景点有:罗浮山门、白莲池、会仙桥、冲虚古观、朱明洞天、葛洪丹灶、洗药池、东坡亭、桃源洞天、飞来石、遗履轩、仙人卧榻、旷心亭等。朱明洞景区内建有众多的凉亭,著名的有朱明亭、梅花亭、驻云亭、双燕亭、马山亭、东坡亭、麻姑亭、梦觉亭、旷心亭九个亭子。其中有纪念性的,有根据神话、地名等传说而建的,有为水光山色起画龙占睛作用的风景亭。这些亭风格各异,构筑雅致,文化氛围相当浓重。朱明洞洞门外右侧有一巨石,据《罗浮山志》记载,苏东坡曾在此获得六条铜鱼,一条铜龙的“朝 斗坛”。这里是罗浮山吸引最多骚人墨客的地方。

王国维的人格悲剧与人格理论

第20卷第1期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20No.1 2000年1月 J ournal of South-Central U nivers 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 ce) J an.2000 王国维的人格悲剧与人格理论 李建中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为传统文化所化之人值此文化衰落之时的心灵痛苦,与为西方文化所熏所染之人遭遇新文化冲击之时的美学兴奋,构成王国维文化人格的悲剧性冲突。王国维的人格悲剧铸成其人格理论的两大特征:改造传统文论“知人论世”、“觇文见心”的人格分析方法,引入西方哲学—美学的生存悲剧感和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王国维的悲剧人格理论和人格境界理论促进了中国文论的世纪转型。 关键词:王国维;人格悲剧;人格理论;中国文论;世纪转型 中图分类号:I2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39(2000)01-0098-05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王国维是一位但丁式的人物:他是传统文论的终结,又是现代文论的肇始。论及王国维文论的转型意义,学界谈得更多的是他的悲剧理论和境界理论,而对于他的人格理论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分析王国维文化人格的悲剧性冲突入手,进而把握其人格理论的文化张力与文论内涵,并最终揭示王国维人格悲剧与人格理论对于中国文论之近代转型的意义。 一、王国维文化人格的悲剧性冲突 “人格”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文化人格”则在心理学基础上又具有伦理学和审美学内涵。后者既包含其气质、性格,亦包含其伦理观念、精神境界、哲学—美学理想。对于学者而言,文化人格的生成与演变呈现于其生活道路与学术道路及其二者的相生相悖之中。王国维近30年的学术生涯始于哲学研究,而他之所以选择“哲学”又与其性格直接相关。《静安文集续篇?自序》:“(吾)体素羸弱,性复忧郁,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吾前,自是始决从事于哲学。”又《静安文集?自序》自叙其研读康德、叔本华、尼采之哲学时的精神愉悦:“然于其人生哲学,观其观察之精锐,与议论之犀利,亦未尝不心怡神释也。”缪钺《王静安与叔本华》称“王静安之才性与叔本华盖多相近之点”[1],黄霖《近代文学批评史》则对此“相近”有详尽的论述,说王国维“既关心现实而又鄙薄功利,既重视理想而又悲观失望,内心常充满着矛盾痛苦而显得忧郁而深沉,故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唯意志论一拍即合。”[2]以忧郁悲观之才性研读悲观忧郁之哲学,王国维能不“心怡神释”? 王国维的哲学观和文学观都是超功利的,而他“从事于哲学”却潜藏着些微的“功利”:期冀着以叔本华人生哲学的终极追问和形而上激情,来荡涤生活的庸烦,来抚慰忧郁悲观的天性,来获取直接的精神与心灵的慰藉。然而,他失望了。王国维在《三十自述》中写道:“余疲于哲学有日矣。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而近日之嗜好,所以渐由哲学而移于文学,而欲于其中求直接之慰藉者也。”其实,早在因“疲于哲学”而转向文学之前,王国维已经开始了文学研究,其著名的《红楼梦评论》、《屈子文学之精神》、《文学小语》等均写于30岁(1906年)之前。这一批文论作品用西方的哲学—美学理论分析中国本土的文学和文学家,探讨自然、社会、人生、人格,并藉此消释着论者的忧郁与悲观。《三十自述》之后,王国维全身心地投入词学和曲学研究。在中国文论史上留下《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等不朽之作。照理说,“独上高楼”的观堂先生应该有“蓦然回首”之感了,然而,人们发现他很快又“疲于文学”而一头扎进了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的研究之中。欲于殷商甲骨敦煌残卷“求直接之慰藉”?欲于辽金史事边疆地理获“心怿神释”?西方哲学真切的人生感悟与中国文学鲜活的人生体验尚不能消 98 作者简介:李建中(1955-),男,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文学博士。

罗浮山概况

罗浮山简介 罗浮山位于惠州市博罗县西北境内东江之滨,又称东樵山,是罗山和浮山合成,向来称为百粤群山之祖,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我国十大名山之一。又是我国道教名山,道教称它为第七洞天,第三十二福地。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罗浮山处于北回归线上,最高峰海拔1296米,雨量充沛,适宜多科植物生长。在峰峦峪地、洞溪山涧,生长着上千种的草本药物和各种水果,造就了独具一格的罗浮山特产,东晋著名药物学家葛洪就在这里炼丹修道。 罗浮山是大约在8000万年前,这一带的地壳发生断层,巨大的花岗岩体受挤压而隆起,再经过几千万年的风雨侵蚀,才逐渐形成奇峰突兀的罗浮山。罗浮山山区广大,方圆260多平方公里,峻拔奇峭,是7000万年前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时燕山运动形成的。大量花岗岩侵入,挤压地壳使地层摺皱形成弯窿构造山地,山体切割程度大,有大小432座山峰。主峰飞云顶是花岗岩山体,屹立于珠江三角洲边缘;南来的海风与北来的气流在此交汇,常年云雾缭绕。 罗浮山地处北回归线,属南亚热带气候区。高温、多雨、土层厚,形成南亚热带的天然植物园。常绿乔木与阔叶林和众多的藤本、草本等植物,计有3000多种,其中中草药即有1240种。森林动物资源也很丰富,已知的有名贵的飞禽五色雀等40多种。山上有980多道瀑布流泉,“山山瀑布,处处流泉”,尤以白石漓、白水门、黄龙洞3处瀑布为著。地下水也很丰富,从岩层深处喷涌而出的矿泉水如长生井、卓锡泉,都是上乘的名泉,现已开发的出露于罗浮山断裂带北侧的矿泉水,是含锌的健康饮料。 罗浮山全山有大洞天18个,小洞天几百个,神话、传厅、古迹繁多,素有“神仙洞府”之称。山上寺观遍立,原有九观、十八寺、三十二庵等宗教建筑。较为出名的五观五寺 是:冲虚观、酥醪观、白鹤观、九天观、黄龙观;华首寺、宝积寺、延祥寺、明月寺、拔去寺。除冲虚观古观、延祥寺保存较为完整外,其余寺观已湮没。 罗浮山有瑰丽的山川胜景,有优美的神话传说,有道教称许的天下第七洞天朱明洞(全称朱明耀真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泉源洞。不仅自然风光雄伟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2004年1月份,罗浮山已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惠州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简称鹅城。从唐到近代的一千多年间,有48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其中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寓居惠州三年,孙中山、周恩来曾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廖仲恺、邓演达、叶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皆出自惠州。惠州与深圳、香港毗邻。惠州是著名侨乡,祖籍惠州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超过80万人。惠州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全市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景点有900多处,属景点高密度分布区,并具有资源多样性的特点,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其中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区有6处,拥有“岭南第一山”--罗浮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昆山,“东方夏威夷”--巽寮湾,“苎萝西子”--惠州西湖,还有全国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等。 [编辑本段]人文历史惠州是广东省历史名城。有1700多年的历史。1990年在区内出土的一窝近30个恐龙蛋化石,证明7000万年前,这里已是陆地沼泽地带。迄今为止,全市考古发现山岗遗址、古窟址等古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其出土文物说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器时代,即有先民在这土地上繁衍、生息。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惠州境内设有博罗县;到隋开皇11年(公元591年)岭南设有广州、循州(今惠州)两个总管府统领诸州;唐代时粤东只有潮、循二州;五代南汉

葛洪及其人生哲学(1)

葛洪及其人生哲学 一、葛洪生平及其人生哲学形成的时代背景 葛洪(283-363)1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为东晋时代著名道教学者。其身世,据《晋书》卷七十二《葛洪传》、葛洪《抱朴子外篇》卷五十《自序》等材料可知: 一、葛洪出身江东土著士族,其父晚年虽随孙皓降晋,但家世仕吴。 江东士族素被中原士族视为“左衽之类”,葛洪成长于被歧视的环境里,加之少年丧父,家道中落,生活维艰。这是个天下解纽、社会动 乱的时代,生活于世道乱离之下的葛洪,一生坎坷。丧父之后到二十岁,是刻苦学习的时期,他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书和道教典籍。约二 十一岁时曾一度从军,旋及南下广州。约二十二岁至四十岁前,先滞 留广州,后回家乡,一边继续学习,一边著书立说,完成了《抱朴子》;其间晋室南渡,拉拢江东士族,葛洪因十余年前战功得以封侯 食邑。约四十岁到五十五岁,又一度用世,为主薄、参军之类的佐吏。此后到罗浮山炼丹,终其一生。 二、葛洪自称:“少有定志,决不出身”2,他的“本志”是修仙学道。但从其一生行状看,他实际上是徘徊于儒道、游离于出处之间, 为内圣外王之道的实践者。在其潜意识中,未免没有儒家建功立业、 青史留名的文化心态,但又深知名位难就,仕途险恶,受制于人,不 如修仙了道,养性全真,“在我而已”。内道外儒,乃魏晋士大夫普 遍的人生价值观,葛洪亦以此安身立命。3 三、葛洪于二十岁之前即已学习神仙之道,但因“年尚少壮,意思不专,俗情未尽,不能大有所得”。4以后俗情随年事增加而逐步了却,专意修仙,成为当时神仙道教的集大成者。其神仙道教的渊源师承关 系为: 左慈一葛玄一郑隐一葛洪 鲍玄--

试述王国维的意境理论

试述王国维的意境理论 新密市来集镇宋楼小学陈锋智 面对一个国学大师提出的人生三境界,我们当让要奉其为经典;但是,面对一个对社会无望而选择结束的知识分子提出的人生三境界,我们又当要如何思考呢? 王国维的三句话其实也就是展现了立志、磨练和顿悟的三个层次,看似很有道理,因为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古人讲求的正途是读书,讲求耕读传家,所以对一个读书人而言立志求学,寒窗苦读,功成名就有所顿悟是很合理的一个过程。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喝酒的这个境界,是寒喧之后,刚数杯下肚,酒气略微上升阶段。此时,欢者更欢,愁者愈愁,不过,肚中纵有千番言语,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灌水的这个阶段是,刚刚“触”网不久的菜鸟雏儿,打字不快,技术不懂,骂架不行,所以,不管论坛、聊天室,一般都比较“谦虚”,也不敢大动作灌水,还多是“新手上路,多多关照”之词,显得比较“礼貌”,比较“懂事儿”。然而,从“菜鸟雏儿”到“灌水专家”的心态与资格,也就在这个阶

段慢慢的成长起来了。 王国维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那么喝酒的这个境界则是酒至酣处,心雄万丈、脸飞红霞。此阶段,飞觞杯交,颐指气使,最来“感觉”的时候,嘴上豪言壮语:“干了!酒个嘛,水个嘛,喝个嘛,醉个嘛,倒个嘛,睡个嘛,干!”,“人生难得几回醉”,“人生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什么什么的,反正是狂语迭出,唾飞沫溅,一付一醉方休之气势。灌水到这个阶段,“雏鸟”羽翼渐丰,铁喙坚硬,已进化成“鹰隼”级别了,打字飞快,论坛、聊天室也论“混”了个“脸熟”了,静时也还如处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模样;动时则如脱兔,呀、哈、呵、吗、拉、吓,招式齐出,胡搅乱打,三峡决堤,水漫金山,一副“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架势。 王国维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

罗浮山考察报告

惠州罗浮山养生村项目 1、基地位置 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湖镇镇.靠近罗浮山,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地处岭南“旅游休闲走廊”的中心地段,是构成“广州―香港―惠州”旅游金三角的支撑性景区和代表型景区。西连发达的城市群(广州、佛山及南番顺等地),南接东莞、深圳,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现场是一片原始的农场森林.大部分为养殖场.有零零散散的住户。交通出入经过省道.乡道围绕.还需开发. 2.基地地形 基地周围分布着养殖水塘.以养殖水产业 为主.分布着零零散散的建筑.周围果树繁茂.荔 枝龙眼。用地范围内主要的几个小山坡最高峰 92m,其余都是30~60m,做都分散的两个小 山坡。 3.文化背景 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史学家司马迁把 罗浮山比作“粤岳”,所以罗浮山素有“岭南第一 山”之美称。罗浮山已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国 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4.目标定位 本项目作为罗浮山现代农业园区的有机组 成部分,符合《罗浮山(国家级)现代农业园 区总体规划(2011-2030)》提出的协调性、生 态性、特色性、多样性、创新性原则,具体落 实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在园区南部片 区3074亩面积的土地上,开发建设一个结合养生保健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养生村,暂定名为“罗浮山养生村”。 本项目的亮点,一是实行会员制,可以分时段旅行,旅行互换等概念,保证拥有一批固定高端客源;二是结合道教文化将休闲度假和传统中医养生、健康管理相结合;三是将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相结合,特别是当地龙眼荔枝养殖业。使其成为博罗县、惠州市乃至珠三角地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个新品牌。 5.形象定位

养生村以博罗县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基础,打造一个世外桃源级的养生休闲基地。使得繁忙的都市人可以在此放松身心,返璞归真的感觉,去体验那“披星戴月”的田园生活。五星级标准的田园生活,各种主题休闲健身活动,集结高端的医疗人员实行一对一的康复治疗,使之成为一个区域以及整个珠江三角洲的特色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服务对象主要为高收入人群,打造奢华的服务体系,保证长期固定的客源。 基于生态度假游的规划理念 ?绿色生态的理念主要体现,首先是对自然环境尽可能少的破坏,通过设计、规划、管理手段,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污染,保持生物多样性。 ?其次,在建筑的群落和结构形式上、功能上,体现生物的自适性、自调节、自完善功能,从而带给人们舒适、安全、健康、高效的栖息环境。 ?充分挖掘陵水热带度假资源以及独特的温泉资源,打造富有个性化的休闲空间,提升陵水的国际旅游影响力。 基于现代科技的观光农业模式

葛洪及其人生哲学

葛洪及其人生哲学 李刚 摘要:葛洪的人生哲学与其人生际遇有关。葛洪人生观的形成是由儒而入道,最终立足于道,其人生哲学总的表征是《庄子〃天下篇》所谓?内圣外王之道?。行善升仙,?得道匡世?,是葛洪超越人生困境的理想生活方式,是其所认为的人生意义之所在,是其人生哲学的基本内核。 关键词:葛洪;人生哲学;佐时修仙;得道匡世 一、葛洪生平及其人生哲学形成的时代背景 葛洪(283-363)[1]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为东晋时代著名道教学者。其身世,据《晋书》卷七十二《葛洪传》、葛洪《抱朴子外篇》卷五十《自序》等材料可知: 一、葛洪出身江东土著士族,其父晚年虽随孙皓降晋,但家世仕吴。江东士族素被中原士族视为?左衽之类?,葛洪成长于被歧视的环境里,加之少年丧父,家道中落,生活维艰。这是个天下解纽、社会动乱的时代,生活于世道乱离之下的葛洪,一生坎坷。丧父之后到二十岁,是刻苦学习的时期,他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书和道教典籍。约二十一岁时曾一度从军,旋及南下广州。约二十二岁至四十岁前,先滞留广州,后回家乡,一边继续学习,一边著书立说,完成了《抱朴子》;其间晋室南渡,拉拢江东士族,葛洪因十余年前战功得以封侯食邑。约四十岁到五十五岁,又一度用世,为主薄、参军之类的佐吏。此后到罗浮山炼丹,终其一生。 二、葛洪自称:?少有定志,决不出身?[2],他的?本志?是修仙学道。但从其一生行状看,他实际上是徘徊于儒道、游离于出处之间,为内圣外王之道的实践者。在其潜意识中,未免没有儒家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文化心态,但又深知名位难就,仕途险恶,受制于人,不如修仙了道,养性全真,?在我而已?。内道外儒,乃魏晋士大夫普遍的人生价值观,葛洪亦以此安身立命。[3] 三、葛洪于二十岁之前即已学习神仙之道,但因?年尚少壮,意思不专,俗情未尽,不能大有所得?。[4] 以后俗情随年事增加而渐渐了却,专意修仙,成为当时神仙道教的集大成者。其神仙道教的渊源师承关系为:左慈一葛玄一郑隐一葛洪 鲍玄-- 这一道派的道术以金丹为主,既不同于三张一系的符水,也不同于上清派的存思。葛洪之师郑隐,?本大儒士也,晚而好道,由以《礼记》《尚书》教授不绝?。[5] 葛洪即继承了这一儒道双修的特点。 四、葛洪好学深思,广览众书,其?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 [6] 所著篇章中,以《抱朴子》内外篇为代表作,?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7] 这里所谓?道家?实即道教,故清人方维甸《校刊抱朴子内篇序》指出:?虽自以《内篇》属之道家,然所举仙经神符,多至二百八十二种,绝无道家诸子。……寻其旨趣,与道家判然不同?。全书外篇的写作在内篇之前,从内外篇撰写的先后顺序,可看出葛洪思想的发展线索是由儒而入道。葛洪的人生哲学思想主要见存于内篇,内篇的主题就是证明神仙长生的实存性,正如其《内篇〃自序》称:?今为此书,粗举长生之理?,?贵使来世好长生者,有以释其惑?。对神仙长生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一)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二十六条中一段广泛传颂的精妙文字。 王国维,浙江海宁人,是我国二十世纪非常杰出的人文科学大师,他创立的意境说美学体系,不仅在当时的中国独领风骚,也是领先于当时世界人文科学领域的伟大学术成果。他的名着《人间词话》,至今仍是学习研究美学的经典读本。 王国维通过深入思索和仔细琢磨,悟出了每个人成就大事业都要经历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混沌迷茫,不知前路在何方。第二阶段是在上下而求索,历尽艰苦磨难而不悔,开始见到曦微的曙光。第三阶段是豁然开朗,终于找到了事业成功的钥匙,顿时感到,答案原先以为远在天边,实则近在眼前。这三个阶段,可以概括为迷惘—求索

—顿悟,细细品味,真是人生事业成功无法逾越的三个阶段,从哲学角度讲,就是人生事业成功必然经历的客观规律。 找到这个规律是可贵的,但能寻到这个规律的人,世上不会只有王国维一人。不少学者认为,外国人尼采在谈到通向智慧之路时,指出要经过三个阶段:合群时期、沙漠时期和创造时期。具体语言不同,却与王国维之卓见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以为,王国维之过人之处,在于他洞悉了这个规律之后,未用自己的语言予以解析,而是极其自然并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三篇古典诗词里脍炙人口的经典句子,非常生动形象地阐释了这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谈到笫一阶段时,他引用了晏殊《蝶恋花》中的句子;第二阶段则引用柳永《蝶恋花》中的句子;第三阶段,引用的是辛弃疾《青玉案》中的句子。 这三段名句,被王国维信手拈来,赋予它们全新的含意,贴切生动地描绘了人们这三个阶段的思想感受与心路历程。可见,王国维精通中国古典诗词,阅读过大量作品,并烂熟于心,故能准确地选用其中思维特征与艺术形象最恰当的传世名句,寥寥数语,就点透了三种境界,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同时,使得此三境界之说富有鲜明中国特色与浓郁的艺术氛围,别人难以复制和摹仿,这才是王国维最了不起的地方! 作为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大师,人生三境界说确实鹤立鸡群,

惠州罗浮山导游词

惠州罗浮山导游词 今天我们前往的景点是惠州罗浮山。罗浮山位于广东省中不的东江之畔,面积260 多平方公里。作为与西樵山、鼎湖山、丹霞山齐名的岭南四大名山之一,素有“百粤群山之祖”、“岭南第一山”和“道教圣地”之美称,被盗道教为第七洞天、地三十四福地。《广东新语》记载:“太古时,浮山自东海来,与罗山合。”故名罗浮山。它与南海的西樵山是姐妹山,故又有“东樵山”之称。罗浮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合植物的生长,据统计,罗浮山现共有植物3000 多种,其中1200 多种为药用植物,是个天然的中草药库。明末清初广东著名的四大市场之一的药市就设在冲虚古观的左侧,称为洞天药市,现在,罗浮山百草油、罗浮山凉茶等远近闻名。另外,土特产酥菜、云雾甜茶和四时佳果亦别具风味。 奇峰怪石、飞瀑名泉、神奇烟云、洞天幽景的旅游特色,吸引了众多的名流、贤士到此参观游览,它也因此声名远扬。著名的诗人陆贾、谢灵运、苏轼、杨万里等亲临罗浮山并写下大量吟咏它的篇章。近代的名人孙中山、宋庆龄、蒋介石、蔡廷锴也来过罗浮山。新成立后,周恩来、陈毅等都来过罗浮山、1986 年,广东省将其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冲虚古观】各位游客,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今天参观的主要景点之一的“千年道观”冲虚古观。道观坐北向南,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冲虚古观是葛洪在罗浮山修道炼丹的道坛,距今已有1600 多年的历史。整座道观建筑面积4400 多平方米,

1983 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22 座重点宫观之一,现已称为华南 道教全真派十方丛林。 请大家看正门门额上的这块巨幅石牌匾,“冲虚古观”这四个字为清朝两广总督所写。观名为北宋哲宗皇帝所赐,取“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之意。大家看这幅对联“典午三清苑,朱明七洞天”,“典午”表明了建观的年代在晋朝(午属马,借指司马,是晋朝皇帝的姓),“七洞天”表明了道观是道教的第七洞天。 这座古观在革命斗争史上也书写过光辉的一页,1945 年曾为东江纵队司令部。1979 年,冲虚古观作为东江纵队革命旧址,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 年,被惠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惠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进入观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执鞭护法的神像,他叫王灵官,道教奉他为护法监坛神,专职镇守山门,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 转过正门屏风便是主殿“三清宝殿”。三清是玉清、上清、太清的合称,统称三清境界。殿内供奉着道教始祖元始天尊、灵官道君和太上老君的泥塑全身像和张道陵、葛洪、许旌阳、萨守坚四位真 人,左右神龛里供奉着轩辕黄帝和太 乙真人。三清是道教最高的神。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大殿左侧“葛仙祠”,这里供奉着葛洪真人和鲍姑像。葛洪在罗浮山一住36 年。传说81 岁吞服自炼的金丹在冲虚古观炼丹灶旁羽化成仙。葛洪旁边的这尊是鲍姑像,

葛洪的内修理论及价值

葛洪的内修理论及价值 强昱 晚唐五代走向成熟的道教内丹学,是对前代胎息内修成果的继承发展。而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的相关论述,成为我们探索内丹学成长过程的不可多得的宝贵素材。对不同于金丹大药问题的胎息内修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葛洪的历史贡献。 一、思想主题与相关规定 追求智慧明觉生命永存,建立公正合理有序的社会,是道教的终极向往。而通过哪些方式手段或具体途径实现人生,历来看法有殊。金丹大药较之其他具有更大的价值,这在《抱朴子内篇》中有充分的表述,无庸置疑。但葛洪并未因此完全排斥胎息内修的作用,一方面客观地记录了当时已初具规模的内修学说,另一方面肯定其在人生自觉过程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价值。这就需要我们从具体的修持步骤以及理论意

义两方面,予以认真的阐释。 葛洪首先指出“人能知一,万事毕”。一的重要性在于“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1]道派生于一而贯穿于天地人的所有存在者之中,通过客观存在的人伦物类展示其绝对价值,因此为“三一”的多样性统一的整体,决定着事物的生死存亡运动变化。并引老子“天得一以清”章进行了说明,而且认为不具有个体事物的规定性,但其实在性表现为“存之则在,忽之则亡”。需要我们以生命的自觉,见证其“保之则遐祚罔极,失之则命凋气穷”的伟大力量。而老子的“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的论述,就是对“一”的揭示。“以象天地人”之“象”非指形象,是使天地人呈现成为现实存在者的意思。以本体论为依据,对万物的本源与派生关系的宇宙论问题进行了论证。以为道从来不能外在于“一”的万物生起根源与整体世界孤立存在,始终是运动变化的无限宇宙中的内在功能作用。 而惚恍的变化不定,既强调了“一”不是僵死的东西,又肯定了“一”的能动活动存在着“象”与“物”的具体内容。但因为是不可见的非感性事物,需要我们通过“知”的认识,以此为终极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的感悟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的感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我要到达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两句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我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的发奋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情绪。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这三段名句,被王国维信手拈来,赋予它们全新的含意,贴切生动地描绘了人们这三个阶段的思想感受与心路历程。可见,王国维精通中国古典诗词,阅读过超多作品,并烂熟于心,故能准确地选用其中思维特征与艺术形象最恰当的传世名句,寥寥数语,就点透了三种境界,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同时,使得此三境界之说富有鲜明中国特色与浓郁的艺作为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大师,人生三境界说确实鹤立鸡群,登上了高峰,对确立他在美学界的泰斗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分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