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数学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方式研究

学习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为获取知识技能等采取的方法和形式。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独立完成任务,是一咱被动的、接受的、封闭的学习方式,它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合作性。因此,有必要在对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即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有效结合.

一、意义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与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要素,学生是被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其具有主观能动性。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理论体系的有机结合,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目的,以分组自主合作学习为具体形式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实践。“自主”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和目的。“自主下合作,合作中自主”重点是自主,合作是保证和补充。是适宜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的教学环境,是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天地,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

二、方法及措施

我校数学组在开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的两年中,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题,大胆将其他教学法互相融合,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活动。通过自身课堂实践、观课、议课、外出参观考察,学习他山之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自身课堂实践

新课改实施以来,提倡教育教学都要“以人为本”,即都要围绕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参与、交流、合作等。为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搭建平台,给予学生以展示自己、发展自己、成长自己的机会。在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中,除了给他们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提纲外,还注意学生好、中、差的搭配,使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帮衬,共同进步。而教师要做的是仔细观察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言行表现,认真倾听他们对问题的不同意见和解

决思路,适时地引导、点拨他们问题该怎样问,如何思考、交流解决等。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活动中,掌握学生的各种心态,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把握学生的发展动态。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一旦能够将学生的自主性发动起来,参与的积极性会很高,课堂收益将很大。

2、听课、议课的收获

传统的听评课活动,是对授课教师的优缺点进行挑剔性的甄别。其特点是授课教师精心准备,百倍努力,而听课教师听后并不领情,甚至横加指责,结果是上课者心灰意冷,听课者耳旁风,只留下一节听课笔记备查而用,谈不上互相学习,更别论共同进步。而人们在长期的听课、议课活动,不管是献课教师还是听课者,都是为教学中的问题而发问,而谈论、交流、切磋,甚至争议、辩论。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议课时为一个难点、热点问题,比如教师如何体会:学生活动时教师该干什么?当学生的回答有差错时教师该用什么的语气引导,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堂行为等,听课教师常常是各抒己见,相持不下,有人会因此亮出自己的绝招,引发议课教师的关注与学习。通过多次的听课议课活动,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及新经验,对我今后的教学活动大有帮助。

3、他山之石

作为课题组研究中的一员,在长期的研究学习中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汲取了许多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还获得新的信息技术及技能。尤其是在县上每年一度的教学课改大比武,每年本人都以积极参与听评或授课,每一次都让人耳目一新:他们的“以人为本”突出地表现在课堂上——学生每节课的自主合作学习时间至少为35分钟,甚至会更长。学生有了自己的时间、自己的课堂、自己的讲台,智慧、聪明的火花不断地迸发,展示自我,得到师生的认可,无疑会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潜能。我们看到一些优秀参评教师的课堂,忙而不乱,分而不散,争而不扰,写有目标,说有方向,动有轨迹,学生的积极性只能表现为“争先恐后”。

三、基本成效和问题:

投身该课题研究近三年来,经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教育局、学校有关领导和师生的支持配合,课题研究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本人作为课题成员之一,对新的教育观念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对自主学习有了更准确的把握。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使课堂教学从传统的灌输教育变为启发式教育,学生的被动的、封闭的、接受的学习方式向主动的、合作的、发现的学习方式转变。转换了教师角色,积极做好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使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探究与体验、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落实。确立了“活动即教育”、“教育即活动”的大教育思想,尽可能地增大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树立了一种以学生主体活动促进发展的新型教学观。

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精神,推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达到学会、会学、乐学的学习目标。开发了学生身心素质的潜能,使认知能力和自学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

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亮出自己的解见。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因此,大家都能在课堂上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教学过程,安排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评价。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和民主的教学氛围。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资料、和知识,交流情感、思想和智慧,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达到教学相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挖掘更深了,在教学实践中为向“生命课堂”转变,力求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使学科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满足,而是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认知、体验、感悟、自主表达、自主作业、自主批评自我。基本实现了预设目标,初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运作模式。我认为,该课题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不仅是实现课改的需要,同时也有理论上的创新,方法上的指导。它能正确引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为正确地开展和指导自主学习提供参考,对学生的自主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所以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

当然,该课题的研究,也有不尽人意之处。比如,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把握合作时间、合作契机、合作中使每位成员的能力得以最佳的体现和发挥。还有要渐渐淡化分数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消除分数对学生带来的压力,自主合作学习才会有更广阔的天地;再如,还要多方的、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为自主学习找到更鲜活的源头之水;还有,教育理念如何在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层面上加以真正落实,也有待进一步与同仁商榷,进一步研究。

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究

玉环县清港中学陈雪燕赵润琴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成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作为必须倡导的学习方式大家都已形成共识:它有利于形成探究学习的情境,能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的进程,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探究

在我国数学课堂中正在实施新课标教学,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技能的问题普遍存在。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至今及未来世界里更显重要。”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含其中》也指出:学会合作学习是面对二十一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作为对传统数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与补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之中。《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教学经验。”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许多从事数学教育的同仁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纵观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合作学习的要求、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现归纳如下,以期能抛砖引玉,得到更好的指正,使课堂教学更有成效。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学生可以从教师的教学获得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教学生获得知识。”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成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作为一种必须倡导的学习方式,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是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有更大的成功的可能性,是小组成员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经历自主探究和相互配合沟通、碰撞,交流意见形成共识。小组内有明确的分工,在承担自己的责任的同时,强调每个学生的亲身经历,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2.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应选好内容、把好时机,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的,应选抽象的靠学生个人的力量难以理解、掌握需要学生群策群力、具有价值的内容,能引起全体学生思考,却又独立思考难以解决。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个人难以全面完整兼顾时探索规律、法则、公式时开展等等,只有选择好适宜的内容、把握好教学最佳时机才能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体现优势互补,使小组合作学习有价值。

3.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展现导演风范,发挥好组织、引导、合作的作用。合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合作交流打好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合理安排合作小组,有助于去伪存真、扬长避短,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合作交流、互补提高。同时明确分工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分工不断交换,体验多个工作职能。合理引导合作学习:给足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空间,深入活动之中,引导学生对讨论的内容、形式、学习情绪、学习态度等进行调控,同时处理好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个人意见与全体意见、书本知识与学生能力培养间的关系,帮助学生适时梳理、总结、归纳、概括所学知识。小组汇报时,教师要认真、仔细的倾听学生汇报,适时给予肯定、表扬和指出不足及存在问题,将各组汇报合作学习内容相互补充完善。

4.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技巧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培养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养成倾听习惯,在倾听中收集信息、意见并进行评价,进一步充实完善自己的意见。敢于发言、敢于争论。小组合作学习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自己探索、发现的过程、结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进行组内交流,对不同意见进行争辩,从而发现不同的思路,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误区:遵循以上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数学课堂教学探究中发现了以下的误区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存在的不足。

1.重“合作”而轻“个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针对数学学科的高度抽象性,而采取小组通力协作攻克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强调小组群策群力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小组成员个性化思维的展示。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更热衷教学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形式上的“小组讨论”,倾向于小组数学意识的趋同统一,看起来节奏分明、连贯流畅,但无形中削弱了小组成员的数学思考的强度,掩盖了创造性思维的表露,易成为教师数学思维和授意的变相灌输。学生富有个性色彩的求异思维得不到认同的机会,由全班学习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转变只是一个表面的变化,而非结构性的变化。

2.重“结果”而轻“过程”。数学结论确定性特征使得很多教师、学生在数学合作学习时,不自觉陷入“重结果轻过程”的怪圈。具体指两方面:(1)小组成员更重视数学结论或问题结果而非数学探究或解决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全班的均衡学习已被少数几个小组的竞争学习所取代,所以对小组成果的追求使速度成为优先重视的因素,这种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取代是无意识的。(2)教师重问题结果评价轻视解决过程评价,是由于教师急功近利心理所致,只从学生的学习

结果是否与自己的课堂设计结果一致来衡量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否成功忽略很多细节,如学生参与程度,合作交流意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准确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3.重“主体”而轻“主导”。“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问题解决成为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任务,决定了数学小组成员在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中的主体性。因为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小组成员自己解决问题,同学们轮流在学习小组中担当“主角”,教师的主导作用无意识中被淡化或掩盖,更多体现“生生合作”形式的教学极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放任自流,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判定”,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判断“一组对边相等,—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命题是否为真命题?这个教学设计立意在于对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中的条件结论进行强化理解,出发点不错,但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辨别水平,放手让小组讨论,结果并不理想.由于教师过于依赖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了混乱局面。“合作学习”正是全员一起从事理解活动的有效学习,包含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两方面的互动。首先教师必须确立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者地位与创设情境的职责,引导学生自然形成合作学习动机,自发提出合作学习目标,自主决定合作学习的方式。其次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又以学生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形成社会交往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合作技能时,正面传授,对小组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提供适时指导,协调整合小组的合作成果。

4.重“过场”而轻“探索”。设置的问题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相适应,只是在低水平的层次上重复,使得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流于形式,或是在合作学习时尽管设计较好的课程规划和操作程序,但由于在实际教学中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缺少自主探索的过程,结果往往解决不了问题;还有在小组讨论中,过于强调注重少数组织者的“说”,而忽视了其它小组成员“听”和“做”的深入,表面上有问有答,热热闹闹,实质上学生接受不同的任务和地位,导致一些小组情景中的学习不公平,遏制了更多学生的创新思维。

5.重“课内”而轻“课外”。普遍存在的观点:在课内的四十五分钟中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全部问题、掌握全部的知识、获得全面的理解,即所谓当堂解决模式取决于传统教育的影响和当前素质教育中的“减负”要求,使得很多教师误以为所有的教与学必须在课内完成.而事实上学习内容通常具有延续性、可拓展性,学习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全方面、透彻深人的学习是不太可能的,而且数学学科的应用性特征也把合作学习的要求延伸到课外,因此不仅要重视课内合作学习,而且要重视课外合作学习。

三、克服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低效的有效策略

1.利用任务型的学习法激活学生合作的内驱力。教师在学生合作前先确定本节课或本环节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在自主探究后产生必须合作才能完成任务的合作内驱力.实践证明,任务过于简单,或过于深难,学生都不易产生合作内驱力,而只有所设计的教学任务是与学生固有技能点和相关的知识点相联系,同时又有一定的生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最易让学生产生合作内驱力。

2.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新课改倡导合作,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选取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合作性、可评估性等特点。(1)设计发展性的问题所谓发展性问题就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

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设计的问题.维果茨基将中学生“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或与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2)设计探究性问题初中生具有好奇、喜欢探究、好表现自己等心理特征,设计探究性问题就是要让学生探究知识发现的过程,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究性问题也使学生产生了合作探究的需求。(3)设计开放性问题和解题途径多样化问题由于开放性问题产生的是多元解答,学生通过自身的知识、经验、阅历、素养等进行个性化的解答,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能诱发学生的合作动机,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分享别人的优点,开阔自己的思路。(4)设计矛盾性问题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自身矛盾冲突的过程。教师通过设计矛盾性问题引起学生产生认识、情感、生活经验等方面的矛盾冲突进而形成悬念,使学生产生求知心理,及时地进行合作探究,使合作学习达到高效。

3.合理分工,使合作学习更有效。有效的合作离不开合理的分工,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几个学习小组,搭配力求做到均衡,便于公平竞争.让每个人都有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等。再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并在一定时间后,进行角色转换,使每个成员都有愉快的学习体验。学生确认了各自的角色后,进行有序地分工操作。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思想压力减轻了,自信心增多了,动手实践的机会也增加了,他们在融洽、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进行着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合作学习得到了更有效的发挥。

4.指导学生注意合作学习中的技巧。教师要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是有用的,它是如何展开的,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当与对方有不同见解时,要等对方说完再加以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到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或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等。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林格伦说:“在文明世界中的人们,真正需要学生的本领是有成效的合作本领,以及教会别人也这样做的本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故此广大一线教育同仁认为在当今科技竞争的时代,竞争的成败取决于人们的合作。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只有在合作中竞争,才会有更大的成功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只要我们能克服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种种误区,采取相应的对策,更趋于合作学习的本质,合作学习更有利于问题的探究,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展现出广阔的前景,也必将结出数学教育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蓝守田.立体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实施[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曹一呜.数学教学模式导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4]何克杭.创造性思维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发表时间:2019-01-24T14:03:28.360Z 来源:《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7期作者:赛雪梅[导读] 如何以课堂为突破口,构建农村小学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嵩阳一小651700 摘要: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运用为学生创新思维、综合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新问题,我们需要彻底摒弃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起探索、提高的平台。以下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落实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目前,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如何以课堂为突破口,构建农村小学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带领学生探索学习而不是灌输知识,要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新知的探索者。 一、精心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来自于疑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没用疑问,是不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跌宕起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深入钻研教材,利用教材上给出的每一幅图片或趣味问题,或者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来感受数学,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学生通过主体活动,促成数学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这一节课时,我在课前让学生准备一把小刀、一个土豆,对于为什么布置这个任务学生非常期待,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上课时,我让学生对着土豆的一边切下,看有什么图形出现,然后让学生从一边切到另一边,一直垂直切,当四边都切完,看看又会出现什么图形。在学生兴趣正浓时,教师就可以开始今天的课程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就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主动追求知识的特质可以丰富学生自己的知识资源,培养自己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信心。同时,这种教学也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成功的转变,正如当代教育改革先锋郭思乐教授所言,教师成为了“生命的牧者”。 二、改进学习方式,采用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1.师生关系平等,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小学课堂上,若师生关系良好,学生就可以无拘无束地参与活动,畅所欲言,大胆表现自己。教师不能太过于严肃,小学生年龄小,相对喜欢和蔼的教师。教师上课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被学生看在眼里,都会对教学产生影响。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朋友,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才能获得学生的心,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例如“250×40的结果至少有两个零”这道判断题,有的学生认为是正确的,因为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一个零,根据因数末尾有零乘法的简便计算法则,一眼就能看出有两个零;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是错误的,他们认为至少有三个零才对,因为除了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两个零,还有25×4结果还有一个零,也能一眼看出来。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如果教师搞“一刀切”,否认其中的一种说法,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信心,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只能依赖教师或其他人,久而久之,思维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就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应虚心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师生之间才会产生相互信任的氛围,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也会逐步提高。此外,教师还要允许学生出错,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让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发言,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紧,依然要表扬他们的积极性,而后再指出错误进行纠正,这样就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观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2.运用小组机制,利用生生合作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小组成员在合作中探究,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见解,相互讨论,相互切磋,相互启发,从而形成学习的合力。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留出小组成果展示的时间或再次组织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动起来了,气氛活跃了,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机制组织学生竞赛。不论是复习提问还是新知探索,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最先完成,看哪组掌握得又快又好。学生有着极强的好胜心,这个方法可以促使他们积极地去预习、听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习成绩。例如在复习各类运算时,教师可提前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题板,让学生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待每个组员都做完才算是整个小组完成了,然后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为了在课堂上取胜,课前各组的优生都会主动帮助各组的学困生,从而形成了“兵教兵”的良好学习风气,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自主探究式学习以及合作式学习方式都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方式,并且已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因为它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独立性、自主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的、合作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它倡导平等、合作和交流。以上笔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实践探究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对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落实有所启示。

浅谈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化,幼儿在教育过程中,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是一所“加工厂”,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进行着适合自己的“加工处理”,并深化为自身的需要。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能使幼儿成为一个有主见、有主意、有办法、能独立做事和不断向自己挑战的人,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试图在主题实施中进一步克服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需要,关注幼儿个别差异和不同发展方向的要求。因此,我就对如何引导幼儿自主性学习进行了初探,并得到如下体会: 一、给幼儿一点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选择自主学习的内容来自于幼儿的兴趣和生活,而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并追随幼儿的兴奋点,大胆放手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幼儿依照自己的兴趣点选择主题,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飞机》就是我们孩子自己依据的兴趣自主选择的主题活动:在户外开展活动时,天空中掠过几架飞机,孩子们看见了都兴奋极了,一边叫嚷着“飞机”,一边便跟着飞机飞的方向跑去,还纷纷议论着:“我爸爸坐过飞机!”“我家有直升飞机!”“我知道杨利伟叔叔坐火箭飞机从地球上钻到天空上去了!”等等。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飞机,我们就尊重孩子的兴趣,生成了主题活动《飞机》。 在主题活动的进程中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非常高涨,丝毫没有减退的迹象。形形色色的问题也是从孩子们的口中随之提出:“为什么飞机能飞上天?”“飞机是谁发明的?”“飞机跟汽车一样也是吃油吗?”……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并没有给以答案,而是把问题反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去获得一些问题的答案。由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北滩小学:杜积宏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

自主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探究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主题,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为了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地实施,就要优化课堂教学,优化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一年来我们致力于建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现将模式介绍如下,供同行们参考并予以指正: 一、模式流程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出现问题、启发诱导自主探究、设疑质疑合作探究、解惑释疑分层练习、内化知识深化练习、拓展引伸 二、具体操作方法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同学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同学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2、出现问题、启发诱导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同学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同学积极考虑,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发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3、自主探究、设疑质疑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身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要给同学以足够的

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同学围绕探究的问题,自身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身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倡议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或由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知识的关键处自我设疑挑战同学,充沛发挥同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合作探究、解惑释疑 组织小组学习:通常同桌或四人异质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学习,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身的见解,充沛发挥生生间的互补作用,为全体同学,尤其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考虑的效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效果,培养同学的群体意识和合作能力。 组际交流:对小组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结果,,运用分析、比较、讨论等方式进行集体交流,促进同学自我考虑、积极交流、融会贯通,在各自得出的结论之间建立联系,以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呢?我就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谈谈自己几年来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参与教学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参与教学过程,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取出所需要的资料,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教学过程要着眼于学生主动学习,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要能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所学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就是要学生在上课时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或者对他人意见做出评价,做到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预习、主动复习,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等。 比如,我在上《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对于草原,很多山村的孩子只从一些片段或者是一些图片上有一点认识,真正到过大草原的根本就没有,我也没去过大草原!那怎么办呢?我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布置各种不同的任务,从各个渠道去收集和认识大草原,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孩子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老师的表扬,自己要求学习的劲头、求知欲望更浓,对课文理解就更深刻,就更能感受到作者文章要表达的情感,课文教学目的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老师也成功的把学生引上爱学习的路上!比起老师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的灌输,学生被动的当录音机效果,不言而喻! 另外,课堂教学应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二,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小组合作研究是学习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组织形式,现代社会的许多创新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就学习而言,学生学会合作,享受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喜悦,便会加强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学习。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合作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在《东郭先生和狼》一课中,我没有急着讲授课文内容,我也没要求学生要怎样去了解课文,我只布置一个任务:全班同学在各组组长的组织下,编演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看哪

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一.背景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课堂,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从解决问题中增强信心,从不断体验中获得新知。打破长期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这种课堂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利于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人材的成长,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型教学结构。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高效掌握知识,迅速增长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知识源于行动”和“认识发生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点,认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教育的最高原则。只有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给予相对合理的证实或否定,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 要通过参与式的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教师从业的必备素质。 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要在学习中培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课堂上,应该更多地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切磋;活动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生活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分享。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理解他人、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使自己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欣赏。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应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教师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学生合作,让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使之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高,这是现代教学中一个值得关注

谈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谈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每当我们翻开一本书,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们的心灵的莫过于学习阅读。”——英国教育部长布朗奇这样说,这句名言,拉开了幼儿早期阅读的序幕。 这几年来,儿童阅读的问题受到了世界范围内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同重视。面对这个日新月异、多元价值并存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而自主阅读能力是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阅读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历程,儿童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到适合的途径,积累阅读经验,从而建立起自主阅读的能力来。 因此,学前阶段儿童的早期阅读教育决不是用识字和写字教学可以替代的,幼儿口语丰富、欣赏书面语言的兴趣及幼儿对文字的敏感,这些都是儿童早期阅读的核心能力,这里就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谈几点想法: 一、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材 幼儿的思维直观、形象,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水平、兴趣,我会选择一些内容简单,语言简捷、流畅,情节集中,篇幅短小,画面形象逼真、新颖有趣、幅面较大的内容为体裁。如儿歌《下雪天》、《小雨点》等;故事《好事情》、《大家来添话》、《我很幸运是一只青蛙》等;因为这些内容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读起来也会琅琅上口。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延伸自己的情感、思索与经验,这些书图文并茂、语义浅显、知识面广,幼儿通过听声情并茂的朗读,看色彩鲜艳的画书,读朗朗上口的文字,通过游戏和生活,逐步将口语符号与文字符号联系起来,自然地过渡到早期阅读。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方式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方式 数学学科定安县实验中学张楠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来看,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要让学生通过网络环境、解题反思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来学习。学生只要能运用好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找到了捷径;学生只要养成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就等于建立了一种自我调节的推进机制。在长期的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下,让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途径发展,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不断调节,自我完善。 关键词:有效教学;自主探究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各种教学技术的支持。在新课程教改中,本人对不同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解题反思模式下的自主探究学习 在学习中形成反思习惯对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目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习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自己内隐思维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展示出来,问题解决后不要停止,应立即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后的反思,并把反思中的得失板书出来,使学生能够效仿。 2、教师要启发学生解题思路的发现和结论的猜想,并树立自觉的猜想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猜想的主动意识,鼓励学生从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出发,大胆猜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进行自主学习。 3、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4、反思题目结论,进行解题成果的扩大,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而且还要将反思对象扩展到学生作业后要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有了作业反思的要求,师生在教学上便产生了互动和交往,根据从学生的反思老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态度等很多有利于教学的信息。 案例1:在讲解《勾股定理》时,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b a ,,斜边为c ,那么一定有222c b a =+。 问题提出:那么当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为多少? 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用勾股定理解题的题目,我们的做法是根据勾股定理再结合平方根的知识,得到斜边的长度为5254322==+。 引导学生对题目的结果进行反思:从具体再到抽象,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相同题目的解题公式: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b a ,,斜边为c ,那么一定有222222,,a c b b c a b a c -=-=+=。 通过这个问题的反思,使学生自己应用知识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具体——抽象——具体”的形成过程,完成知识的自主探索学习。 5、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外,用一段时间进行专门解题思维训练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

七年级政治上册 2_4_2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2C合作学习导学案(答案不全)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明白自主学习的要求和意义,学会自主学习。 2.明白探究学习的意义和要求,掌握探究学习的一般步骤。 3.明白合作学习及其意义,能积极从事合作学习。 【重难点】 重难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预习自测】 1.自主学习: ①自主学习要求我们对老师和父母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有助于培养我们学习的。 ②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寻找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式。一般而言,自主学习包括等环节。 2.探究学习 ①含义: ②意义: 。 ③我们要善于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中发现、选择研究主题,通过等探究活动,发现和获得知识,发展技能,训练探索精神,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④探究学习的一般步骤:→→→ →

3.合作学习 我们要善于在的指导下,积极从事合作学习,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学习,培养我们表达的能力。 【新课讲授】 一、创设情境:你是哪种? 二、学海导航 (一)课前预习: ①自主学习的要求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②我们怎样寻找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式呢? ③探究学习的含义和意义?探究学习的步骤? ④合作学习的含义及意义? (二)自主学习 1.讨论: (1)哪位同学可以做到课前认真预习,课后主动复习?和不预习、复习的时候学习效果有差别吗? (2)看下面的两幅漫画,两位同学的学习有什么差别?会有什么结果?

2.小明和小林两个人都做到了提前预习、及时复习。小明每天计划好今天的任务,按时完成、及时检查反思,小林却很慌忙的样子,做数学的时候想着英语单词还没背。小明成绩提高很快,小林却没有什么进步,天天还特别累。 提问: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3.如何进行自主学习? (1)确定目标,制定计划。 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合适的目标,并制定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做学习的“主人”。(2)合理利用时间 要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一是要善于有效利用零星时间,二是要合理安排整块时间。 (3)科学用脑 要注意科学用脑,集中注意力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的。 (4)及时反馈,自我调控 没有反馈就没有智慧,既不懂学习,更不懂创造。我们应有自知之明,善于从反馈的信息中反省自己,从而有针对性地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 4.反思:有的同学不会在上课之前主动预习;有的同学在放学之后不会主动复习所学内容。反思一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行为是被动的,有哪些行为是主动的。请教老师和高年级同学,然后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怎样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浅谈幼儿以问题为导向的自主性学习

浅谈幼儿以问题为导向的自主性学 习 【摘要】在实施核心素养下的课改活动中,课程构架从传统的授教式变为以幼儿自主式学习形式。在学龄前幼儿具象思维占主导的情况下,如何在?W龄前幼儿中实施自主式学习,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利用一日活动中发生的问题让幼儿参与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发展孩子的能力。本文将从问题与自主性学习的关系、问题的来源、问题的解决以及问题的评价四个方面,浅谈幼儿在活动中以问题为导向的自主性学习. 中国论文网/3/view-13034922.htm 【关键词】问题导向;自主性;学

习 一、问题与自主性学习 1.问题 问题,“指要求回答或解答的题目;事态的严重性足以引人研究讨论,或尚待解决者”。在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里,疑惑和需要解决的困难就是本文讨论的所有“问题”。 2.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而言的,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学习者能够认知自己的知识、能力等缺陷,根据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性地学习知识、技能和能力等等的行为. 3.自主性学习与问题的关系 问题是自主性学习的前提,也是学习的“目标性”方向,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是自主性学习的具体内容。如果没有问题,自主性学习就不再“自主”,所以“问题”是自主性学习的核心性引导方向。

二、问题的来源 一日生活皆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必然会产生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来源于以下三种形式: 1.以兴趣为突破口 兴趣,是幼儿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比如,在一次自主阅读活动时,一幼儿选择了“海豚”书籍来翻阅,这就是他的兴趣,那我们就可以将他对海豚的兴趣推动他去了解海豚的生活习性,进而发展到海豚的朋友认识到其他海洋生物。这就是要求老师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的学习变成一场“有趣”的解决问题的形式. 2.以过程性问题为延伸方向 问题的产生并不是一次终结,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新的问题就是学习的“助推器”,实现不断学习。比如,在小班的种植活动中,看到了蚂蚁很疑惑蚂蚁的具体样子和走路的模式。于是班级开展了蚂蚁

浅谈“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

浅谈“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 发表时间:2011-01-27T15:06:17.37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年第10期供稿作者:李灵娥[导读]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是重过程、重发现、重参与的学习形式山西省灵石县第三中学李灵娥《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传输知识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形 成一种主动探索知识,并重视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数学的方式。 数学课堂教学除课本上的素材外,教师还应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问题”背景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有利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学习主动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交流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学生亲自动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构成三角形,从而自然提出问题:“三条线段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组成三角形呢?这时学生个个都会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思维显得非常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许多预想不到的收获。需要注意的是问题情景的创设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具有探索性。相贴近的认知目标和学习内容会激起学生的认知欲望,产生问题意识,在积极思维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中,教师不在于要讲授多少知识,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方法很多,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入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变更结构,变更情景,使之成为探索性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增加学习的趣味。例如在研究线段的黄金比的时候,借助帕特农神庙这一古代艺术的杰作,正是由于黄金比的叠加使其比例匀称、美丽庄严。同时黄金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人身、绘画、植物的结构,土壤分析等等都用到黄金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探索的积极性更高,从而深刻的掌握了这一知识。 能使学生有问题这才是成功的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问题”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师必要的提示引导下,分析“问题”的形成过程,并结合“问题”展开讨论、探索。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交流、去切磋。充分给学生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根据同学的发言,了解他人的思路,使自己的想法得到提升。这样学生学习的动机更加清晰,目的更加明确。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主体意识,增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品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在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过程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具体来说,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方式形成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只有为学生创造一个乐于学习的环境才能逐渐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十分明确教学过程中自己扮演的角色,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合作者,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时,教师是引导者。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是重过程、重发现、重参与的学习形式,学生在自己不断的探索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能力。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乐于交流和积极合作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龙门中心学校白培松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亮点。这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状态,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 在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我们应改变已习惯了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切实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去面对课堂、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因此,真正的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氛围的创设。 过去,教科书是完全按照知识体系编写的,如今是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教学时,尽可以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去和学生商量,商量这节课想学什么,想怎么学,商量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练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态度的一项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则要真正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的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上课开始。今天的问候语变了,“同学们,过年好”“老师,新年快乐”对联、倒福、灯笼、鲜花,都进了教室,到处洋溢着过年的喜庆。其实,这只是《本命年的回想》的教学课堂。课上,主要围绕“我们这儿(南方)的春节怎么过?北方的春节是怎样的呢?现在过年和过去

谈幼儿自主游戏的教师观察与指导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5058895.html, 谈幼儿自主游戏的教师观察与指导策略 作者:翁俊仙 来源:《教师·中》2019年第10期 摘要:幼儿自主游戏是幼儿园游戏组织实施的一种有效方式,是提高幼儿自主意识与能力的重要载体。有效的幼儿自主游戏离不开教师的科学观察和有效指导,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主导者的功能,为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保驾护航。文章主要探讨了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角色与功能、教师的不当介入案例,以及教师有效观察与指导幼儿自主游戏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自主游戏;观察与指导;教师角色;科学介入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14 文章编号:1674-120X (2019)29-0078-02 一、幼儿自主游戏概述 幼儿自主游戏,即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建构的过程。 幼儿自主游戏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自主性。顾名思义,自主游戏强调幼儿的自主性,这是其区别于其他游戏形式的根本特征。在自主游戏中,幼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方式、游戏时间、游戏场地以及游戏伙伴等,而不是由教师强制实施和过度干预。二是创造性。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幼儿的天性得以充分施展,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来进行游戏材料的制作、运用以及游戏实施,其过程充满创造力。三是风险性。自主游戏中,教师的监督指导力度相刊弱于其他游戏,幼儿能够接触甚至会被鼓励接触一些具有一定危险系数的游戏或者环境,因而存在潜在的游戏危险。这就对作为游戏主导者的教师的科学观察和有效指导能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和较高的要求。 二、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教师角色 幼儿自主游戏强调了幼儿的游戏主体地位以及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放手”“放权”给幼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羊”,让幼儿放任自流。作为幼儿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功能与角色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即由台前转人幕后。作为幼儿自主游戏的有力支持者,教师需要扮演好以下三个角色。

小学生自主探索

【篇一】小学生自主探索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一.背景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课堂,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从解决问题中增强信心,从不断体验中获得新知。打破长期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这种课堂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利于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人材的成长,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型教学结构。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

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高效掌握知识,迅速增长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知识源于行动”和“认识发生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点,认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教育的最高原则。只有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给予相对合理的证实或否定,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 要通过参与式的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教师从业的必备素质。 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要在学习中培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努力创

浅谈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指导

浅谈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指导 【摘要】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教师的指导和儿童在游戏中的主动性结合起来,也就是保证儿童在发挥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指导。 【关键词】幼儿自主性游戏指导 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游戏从教育方面来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幼儿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教师的指导和儿童在游戏中的主动性结合起来,也就是保证儿童在发挥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指导。 1.有效观察是指导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前提 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情绪、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只有在自由的、主动的活动中才能真正实现。观察游戏不仅能帮助教师制订游戏活动计划,也能使教师更加深入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游戏。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制订出适合幼儿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计划。四五月间正是蔬菜上市的季节,可组织幼儿参观菜市场,了解认识春夏季的蔬菜,在幼儿认识了各种蔬菜的基础上,让他们把认识的蔬菜带到幼儿园,设置一个蔬菜市场。 2.主动探索是指导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关键 自主性游戏活动氛围宽松,形式多样,幼儿可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和愉悦,因此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在科学发现区里,鹿俊鑫小朋友一次又一次把各种不同材质的材料放在装有水的盆里,似乎在思考什么,于是,他把我拉过去问:“为什么油泥把它搓成圆的时候放在水里能沉下去,把它做成小船的时候却浮在水面上呢?”我笑眯眯地鼓励他:“你再试一试,油泥还有什么情况的时候是沉的,什么情况的时候是浮的?”于是,鹿俊鑫再次认真地做着实验,几次实验后开心地拍手。这时,我启发地问他:“你刚才在做实验的时候什么是沉下去的,什么是浮在水面的?”鹿俊鑫小朋友

课程标准中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

课程标准中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近几年在许多课堂中光有热闹的景象,其实却缺乏成效。每每公开课老师都要用到小组合作形式,学生看似忙碌地准备,小组看似热闹地讨论,阵势很足,但都是花架子,老师让学生在不该讨论处讨论,在不需合作处合作,毫无意义;而学生也根本不会合作、不会交流。很长一段时间,我为这些困惑着。 之后我对于学生的合作交流作了一个课题研究。《课堂教学中儿童合作交流能力发展经历研究》,经过长时间的关注和研究,我发现让学生“经历”非常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会合作交流实属正常,但重点是要培养,如何培养,那就是要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来发展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我积极倡导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方式,始终坚持从儿童合作交流的经历入手来发展他们合作交流的技能,努力为儿童的合作交流经历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努力为儿童的合作交流经历作科学的引导和培养,重点围绕优化培养儿童合作交流的兴趣、习惯、方法等,来坚持让儿童在经历中体悟,在经历中内化教育目标,基本实现儿童合作交流能力发展的目标。但在实验中还存在的一些困惑与不足之处,有待我进一步研究与改进。 1、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由于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的基础、性格、智力等都存在着差异,要使其达到同一层次的目标,太不现实了。如何使他们的层次不要拉得太大? 2、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的多主体参与的过程,因此,在评价时要改变单一的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可以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新体系,如何有效使传统的被评价者——学生及家长也成为共同参与评价主体中的一员? 3、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单一、定性的方法评价复杂的教育教学现象,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如何科学的把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互相弥补其不足,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总之我认为我在对学生合作交流的评价方面还有待摸索和改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