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力衰竭及治疗新进展

心力衰竭及治疗新进展

心力衰竭及治疗新进展
心力衰竭及治疗新进展

心力衰竭及治疗新进展

乾安县中医医院高凤兰

学习目标:

本课件详细介绍了心力衰竭的病因、分期、诱因、临床表现及最新的治疗。学员通过本课件的学习能提高对心力衰竭的认识,掌握心衰治疗的新进展,让这些知识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延长心衰病人的生命。一.心力衰竭的概念

1.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的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在肺淤血、腔静脉淤血。

2.病因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疾病。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心包炎,另外还有心脏病外的疾病引起的心衰,如急性肾炎、顽固性高血压,慢性肺病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充盈功能低下。

二.心力衰竭的类型及分期

1.类型:按发展进程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按部位分为左心衰和右心衰。

2.分期:2005-2009版新版心衰指南制定了心功能分期,能够可靠而客观的识别心衰患者,并且各期心衰有其治疗措施。心功能分为 A.B.C.D 期。

A期:患者有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度危险性,但尚无器质性改变。

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服用心脏毒性药物或酗酒史,曾有过风湿热病史,心肌病家族史。

治疗高血压鼓励戒烟,治疗血脂紊乱,不提倡饮酒,使用ACEI类制剂。

B期:患者有心脏器质性改变,但从未有过心力衰竭症状。

左室肥厚和纤维化,左室扩大或收缩力减弱,无症状心脏瓣膜病,既往有心肌梗塞病史。

A期所有的治疗、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

C期:患者过去曾出现过或反复出现与基础器质性心脏病有关的心力衰竭。

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导致的呼吸困难和乏力,接受心力衰竭治疗的无症状患者。

A期的所有治疗、常规药物、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饮食限制。

D期:进展性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在强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安静时仍有明显的心力衰竭症状,需要特殊的干预治疗。

心力衰竭反复发作需住院治疗,且不能安静出院等待心脏移植需持续静脉用药以减轻心力衰竭症状,或使用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的非住院患者。

三.临床表现及诱因

(一).1.劳动时发生呼吸困难

2.睡眠时突发呼吸困难,坐起时好转。

3.下肢浮肿,肝肿大,尿量减少。

4.无感染即出现咳嗽、咯痰,心悸、憋气。

5.失眠疲乏、食欲减退。

6.病情加重、四肢抽搐、呼吸暂停、紫绀。

7.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

8.呼吸极度困难,有窒息感,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综上所述可归结为左心功能不全,表现肺淤血,不能平卧和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右心功能不全表现为体循环淤血,双下肢浮肿,腹胀,肝脾肿大,甚至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

(二)诱因

1.基础心脏病加重

2.感染

3.心律失常

4.过多过快输液、贫血、妊娠、分娩、过多摄盐

5.过度劳累、极度情绪紧张或激动

6.药物使用不当等

四.治疗及新进展

(一)一般治疗

如对高血压心脏病控制高血压;对冠心病采用药物、介入及手术治疗改善心肌缺血;对慢性心瓣膜病进行瓣膜置换;对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进行手术纠治等;积极控制加重心衰的诱因(感染、快速心律失常、风湿活动、体力过度劳累等)。

(二)药物治疗

1.利尿剂

利尿剂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药物,是唯一能够最充分的控制心衰患者体液潴留的药物。适用于所有心衰有体液潴留或者以往有过体液潴留证据的患者,但对NYHAⅠ级的患者,一般不需要应用。应用利尿剂治疗CHF的原则是:从小剂量开始,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重症患者可静脉给药;水肿消失后,应以最小剂量无限期使用;不能将利尿剂作单一治疗,可与ACEI、β受体阻滞剂等联用;用药时应适当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并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常用利尿剂有:

(a)噻嗪类利尿剂

以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为代表,作用于肾远曲小管,抑制钠的再吸收,由于钠一钾交换机制也可使钾的吸收降低。噻嗪类为中效利尿剂,轻度心力衰竭,肾功能正常者可首选此药。氢氯噻嗪25mg每周2次或隔日1次,这种方法不必加用钾盐。对较重的患者用量可增至每日75~100mg,分2~3次服用,同时补充钾盐。噻嗪类利尿剂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钾、高尿酸血症、长期大剂量应用还可干扰糖及胆固醇代谢,应注意监测。

(b)袢利尿剂以呋塞米(速尿)为代表,作用于Henle样升支,在排钠的同时也排钾,为强效利尿剂,适用于重度心力衰竭,特别是伴有肾功能不全者。口服用呋塞米20mg,2~4h达高峰.对重度CHF者用量可增至100mg每日2次。效果仍不佳者可用静脉注射,每次用量100mg,每日2次。更大剂量不能收到更好的利尿效果。主要不良反应是低钾血症,必须注意补钾。

(c)保钾利尿剂以螺内酯(安体舒通)为代表,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干扰醛固酮的作用,使钾离子吸收增加,同时排钠利尿,但利尿效果不

强。在与噻嗪类或袢利尿剂合用时能加强利尿作用并减少钾的丢失,一般用量螺内酯20mg,每日3次。主要不良反应是可能产生高血钾。一般与排钾利尿剂联用时,发生高钾血症的可能性不大。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1)

ACEI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循环和组织中的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抑制缓激肽的降解,提高缓激肽水平,使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前列腺素生成增多;具有抗组织增生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大规模临床试验均证明,即使是重度心力衰竭应用ACEI 也可以明显改善远期预后,降低死亡率,提早对心力衰竭进行治疗,从心脏尚处于代偿期而无明显症状时,即开始给予ACEI的干预治疗是心力衰竭治疗方面的重要进展,目前认为ACEI是治疗CHF的基石。

(a)常用制剂及不良反应卡托普利(captopril)12.5~25mg,2次/d;依那普利(enalapril) 5~10mg,1次/d;苯那普利(benazapril) 5~

10mg,1次/d;培哚普利(perindopril) 2~4mg,1次/d。对重症心衰在其他治疗配合下从极小量开始逐渐加量,至慢性期长期维持终生用药。ACEI不良反应主要是刺激性干咳、血管性水肿、皮疹、高血钾等。因ACEI 引起干咳不能耐受可改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氯沙坦(Iosartan)、缬沙坦(valsartan)。

(b)适应证凡有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LVEF<35%~40%),不论有无症状,无论是否为心肌梗死后均应使用ACEI,除非存在禁忌或不能耐受。

(c)禁忌证曾因服用ACEI而发生威胁生命的不良反应者,如声带水肿或无尿性肾功能衰竭;血钾增高>5.5mmol/L;孕妇(有可能致胎儿畸形);

显著的低血压,收缩压<80mmHg(1mmHg=0.133kPa);肾功能明显减退,血肌酐>256. 2μmol/L;双侧肾动脉狭窄。

(d)目标剂量:卡托普利50mg,每天2次;依那普利10~20mg,每天2次;雷米普利5mg,每天2次等.如不能达到目标剂量,应采用患者可以接受的最大耐受剂量。目前的共识是,ACEI治疗CHF必须长期用药,只有长期治疗才可能降低病死率.为了达到长期治疗之目的,医师和患者都应了解和坚信以下事实:ACEI治疗早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一般不会影响长期应用;症状改善往往出现于治疗后数周至数个月;即使症状改善并不显著,ACEI仍可减少疾病进展的危险性;突然撤药可能导致临床的恶化。因此,如果没有致命性并发症(如血管性水肿等)时,应避免突然撤药。

3.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在CHF中应用的探索过程,至今经历了整整30年才确立其重要地位,堪称是“生物学”治疗的典范.β受体阻滞剂之所以能从心衰的禁忌转而成为心衰的常规治疗,就是基于其长期治疗的生物学效应与短期治疗的负性肌力效应截然相反。β受体阻滞剂在CHF中的应用,是心衰治疗史上的里程碑.

β受体阻滞剂在阻断CHF的发生、发展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目前已认识到心肌重塑是CHF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而神经激素一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a)分类及主要制剂非选择性β1、β2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兼有β1.β2

和αi受体阻滞作用的制剂,如卡维地洛、布新洛尔。目前临床上应用

的主要是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和兼有β1、β2和α1受体阻滞作用的制剂。不同的β-受体阻滞剂具有不同的药理学特性。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由于抑制心肌的同时伴有外周阻力增加,使心输出量显著减少,耐受性较差.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因β2受体支持心肌和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仍被保留,因而耐受性较好。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对Pi受体的选择性高,卡维地洛对β1、β2和α1受体均有阻滞作用。目前临床试验证明可降低CHF患者病死率与发病率的β受体阻滞剂主要有三种,即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

(b)适应证所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Ⅱ、Ⅲ级患者,LVEF<35%~40%,病情稳定者均必须应用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NYHA心功能Ⅳ级的CHF患者,需待病情稳定后(4d内未静脉用药,已无液体潴留并体重恒定),在严密监护下由专科医师指导应用。必须强调,β受体阻滞剂不能应用于“抢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包括难治性心力衰竭需静脉给药者。β受体阻滞剂应在ACEI和利尿剂的基础上加用,地高辛亦可联用。

(c)禁忌证支气管痉挛性疾病、心动过缓(心率<60次/min)、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除非已安装起搏器)。明显体液潴留,需大量利尿者,暂时不能应用。

(d)临床应用方法

必须从低剂量开始,如美托洛尔12.5mg,每日1次;比索洛尔12.5mg,每日1次;卡维地洛12.5mg,每日2次。如患者能耐受前一剂量,可每隔2~4周将剂量加倍,如前一较低剂量出现不良反应,可延迟加量计划直至不良反应消失。如此谨慎的用药,则β受体阻滞剂的早期不良反应

一般均不需停药。临床试验β受体阻滞剂的耐受性为85%~90%;起始治疗前和治疗期间,患者必须体重恒定,已无明显液体潴留,利尿剂已维持在最合适剂量。若患者有体液不足,易产生低血压,但如有液体潴留,则增加心力衰竭恶化的危险。口服卡维地洛时,其α受体阻滞和β受体阻滞作用相等,故起始治疗或加量时,易有体位性低血压,多为自限性,或减少利尿剂的剂量即可解决。

4.洋地黄类药物

洋地黄作为传统的正性肌力药,已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200余年,但对其使用价值及安全性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一批随机化、对照、双盲、大规模、设计严密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大量有力的证据,为正确评价及应用洋地黄奠定了基础。心力衰竭治疗中使用洋地黄的意义在于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尚无提高存活率和改善预后的有力证据。

(a)作用机制洋地黄通过抑制心力衰竭心肌细胞膜上的Na+/K+

-ATP酶,使细胞内Na+水平升高,促进Na+/Ca+交换,细胞内Ca+水平提高,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b)适应证洋地黄在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中,其使用价值得到了公认。还可用于心力衰竭伴窦性心律者。

(c)禁忌证洋地黄中毒、肥厚型心肌病禁用洋地黄;心肌梗死急性期24小时内、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洋地黄易中毒,慎用。

(d)制剂和用法

洋地黄制剂中,地高辛是经过安慰剂对照试验评估和被美国FDA批准,可用于CHF治疗的洋地黄制剂中唯一的药物。目前多采用自开始即

用固定的维持量给药方法,称为维持量疗法,地高辛0.125~0.25mg/d;对于70岁以上或肾功能受损者,地高辛宜用小剂量(0.125mg每日1次或隔日1次)。毛花苷丙(西地兰)为静脉注射用制剂,注射后10min起效,1~2h达高峰,每次0.2~0.4mg稀释后静脉注射,24h总量0.8~1.2mg,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衰加重时,特别适用于心衰伴快速心房颤动者。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AngⅡ必须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ARB的主要适应证是不能耐受ACEI治疗的有症状CHF患者,推荐使用ARB来替代;临床试验证实有效的ARB为缬沙坦和坎地沙坦。

6.钙拮抗剂(CCB)

缺乏证据,一般不宜用于心力衰竭治疗。

心力衰竭合并心绞痛或高血压者,如已使用了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仍不能控制心绞痛或高血压,可加用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等长效的CCB,目前已有证据显示其长期用药对生存率无不利影响。

7.cAMP依赖正性肌力药静脉应用

(1)不主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间歇静滴此类药物。

(2)对心脏移植前终末期心力衰竭、心脏手术后急性心力衰竭以及难治性心力衰竭可考虑短期支持3~5天。

(3)剂量:多巴酚丁胺2.5~10μg,/(kg·min),米力农50μg/kg 负荷量,继以0.375~0.750μg/(kg.min)。

8.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治疗

10.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1)HF时栓塞事件年发生率约1%~3%

(2)有血栓栓塞病史或EF明显降低和心腔严重扩张伴有持续房颤的cHF患者应接受华法林治疗。

(3)对EF降低和心腔扩张无房颤的CHf患者的妊期抗凝的证据尚不充分。

(4)抗血小板治疗常用于HF以预防冠脉事件,对HF本身的适应证未建立。

(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其适应证包括: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心功能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群的宽度≥120ms;LNEF≤35%。Ⅳ级在有症状的心力衰竭患者中使用心脏同步治疗是有意义的。

(四)其他治疗方法

1.全人工心脏

2.心脏移植

3.心室辅助装置

4.左心室减客术

5.背阔肌心肌成形术

6.细胞移植

课后习题:

1、左心衰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B.双下肢水肿

C.咳粉红色泡沫痰

D.活动后气短

2、关于心力衰竭叙述正确的是()

A.心脏的收缩功能减退

B.心脏的舒张功能减退

C.心脏的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

D.心脏骤停

3、心力衰竭的诱因是()

A.基础心脏病加重

B.心律失常

C.过多、过快输液

D.以上都是

4、下列哪个是治疗心衰的基础用药()

A.洋地黄类

B.利尿剂

C.ACEI类

D.β受体阻滞剂

5、依那普利治疗心衰的目标剂量()

A.10~20mg,每天2次

B.5~10mg,每天1次

C.15mg,每天3次

D.5mg,每天2次

6、洋地黄的作用机制()

A.通过抑制心力衰竭心肌细胞膜上的Na+/K+ -ATP酶,使细胞内K+水平升高,促进Na+/Ca+交换,细胞内Ca+水平提高,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B.通过抑制心力衰竭心肌细胞膜上的Na+/K+ -ATP酶,使细胞内Na+水平升高,促进Na+/ K+交换,细胞内K+水平提高,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C.通过抑制心力衰竭心肌细胞膜上的Na+/K+ -ATP酶,使细胞内Na+水

平升高,促进Na+/Ca+交换,细胞内Ca+水平提高,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D.通过抑制心力衰竭心肌细胞膜上的Na+/K+ -ATP酶,使细胞内Na+水平升高,促进Na+/Ca+交换,细胞内Na+水平提高,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7、心衰治疗效史上里和碑式的药物()

A.洋地黄制剂

B.钙拮抗剂(CCB)

C.cAMP

D.β受体阻滞剂

8、洋地黄的作用不包括下列哪项()

A.正性肌力作用

B.改善预后及延长生命

C.提高生活质量

D.改善临床症状

9、目前临床试验证明可降低CHF患者病死率与发病率的β受体阻滞剂主要有三种,

A.即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

B.即普奈洛尔、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

C.即美托洛尔、索他洛尔和布新洛尔。

D.即美托洛尔、索他洛尔和阿替洛尔

10、下列哪种性况可以应用ACE抑制剂()

A.孕妇

B.显著的低血压,收缩压<80mmHg

C.双侧肾动脉狭窄

D.血肌酐<256. 2μmol/L;

心衰的抢救及护理新进展

写在课前的话 心衰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60%~70%心衰是因冠心病引起。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临床对急性心梗(AMI)早期的诊断和有效干预,使更多的病人能够存活,因此也使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对于心衰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抢救非常重要,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 一、心力衰竭概述 (一)心力衰竭的定义 心力衰竭就是指在静脉血液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脏泵血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所需的临床综合征。 所有心脏、大血管疾病晚期均可导致心力衰竭。原发性心肌损害和长期容量负荷和(或)压力负荷过重,均可以导致心肌功能失代偿,导致心脏射血功能下降,最终发展成心力衰竭。 (二)心力衰竭的分类 心力衰竭的分类是按照发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按照受累部位,又可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竭;按心排出量可分为高心排出量和低心排出量心力衰竭。按收缩和舒张分类可以分为收缩功能障碍性心衰和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 二、急性心衰 急性心衰主要是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急性发作。急性心功能不全是指,心脏的收缩功能不全或是舒张功能不全以及心律失常、前后负荷过重,都可以使心脏功能不全,这就引起了急性心力衰竭。 (一)急性心力衰竭定义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血管病变,引起心排出量急剧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肺淤血综合征。 (二)急性左心衰 急性左心衰的表现:多以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为表现。 (三)心力衰竭的病因 引起心力衰竭的病因有很多,一是原发性心肌收缩舒张功能障碍,比如冠心病、心梗、心肌炎等原发性的心肌损害。二是心脏负荷过重,比如压力负荷或是容量负荷过重,如心脏瓣膜病、高血压、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三是心脏舒张受限,比如原发性心肌病、心包积液等,都可以引起心脏的舒张功能受限。 (四)心力衰竭的诱因 心力衰竭的诱因可以有多种方面,第一方面是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这是最常见的引起心力衰竭的诱因。第二是严重的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的心律失常,可以诱发和加重心衰的发生。第三是妊娠和分娩。第四方面是心脏负担加重,过度的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是输液过多、过快,都可以引起心脏负担过重。第五是合并症,比如甲亢合并的心力衰竭,还有感染性心内膜炎,严重的贫血,都可以引起心力衰竭。最后一点是药物,比如洋地黄用量不足或中毒等。 (五)心功不全的分级与评价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心功不全的分级与评价。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一般体力活动不会引起过度或不适应的乏力、心悸、气促和心绞痛。 II级:轻度体力活动受限,静息时无不适,日常体力活动可致乏力、心悸、气促和心绞痛。 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静息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量即致乏力、心悸、气促和心绞痛的发作。 IV级:没有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可有心力衰竭或心绞痛症状,任何体力活动都可加重不适。 美国心脏协会对心功能的分级,还增加了用客观检查来评价心脏病变严重程度的内容。将心功能不全分为A、B、C、D四期。 A期有心衰的高危因素,但无心脏的结构功能异常,也称A级。 B期已出现心脏结构异常,但从没有过心衰的症状与体征。 C期有心脏的结构异常,现有或既往有心衰症状。

心衰治疗的新进展

心衰治疗的新进展 1西医治疗心力衰竭 1.1 药物治疗[1] 经过近几十年对心衰的研究提高了认识, 由于新药的不断涌现, 也促进了对心衰的治疗进展,而心衰治疗方案的演变可分为5 个阶段。 1.1.11948- 1968 年, 主要是应用强心甙和利尿剂。至今,这两类药仍是心衰基础治疗不可 缺少的药物。 1.1.21968- 1978 年,血管扩张剂的应用。血管扩张剂可分为3类: 直接作用血管平滑肌的 药物,中对小动脉影响较大的肼苯达嗪。通过阻滞血管A 1 受体、肾上腺能受体而扩张血管的药物:哌唑嗪、压宁定。降低血管阻力的ACEI药物:卡托普利。 1.1.31978- 1988 年,非强心甙类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1988 年至今, 维护衰竭心脏, 提出了早期预防心衰的发生。主要是ACEI和B 受体阻滞剂能提高心衰患者存活率。ACEI 目前已成为心衰及收缩功能障碍者的第一线药物。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ACEI、 B 受体阻滞剂、螺内酯为核心的/ 神经内分泌拮抗药物能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临床主要应用药物有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物、钙镁剂、1,6-二磷酸果糖,心肌营养补充剂、以及针对病因的相关药物。 1.1.4已知钠尿肽家族(NPs)中的心房钠尿肽( ANP)、脑钠尿肽( BNP)和C 型钠尿肽( CNP) 具有抗心力衰竭(HF)作用。由于Nesi ri t i de /Natrecor[5]是一种通过基因重组、纯化 得到的人BNP ,是美国迄今惟一批准临床使用的NPs ,所以对它的研究比较集中。N esi ritide是动、静脉舒张剂,可以降低PCWP和周围血管阻力, 导致心脏每搏输出量和心排血指数( CI)增加, 对神经内分泌调节似乎也具有正性作用肌。Nesi ri t i de还有 其独一无二的优势:利尿排钠和负性肌力作用,并且其此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正性肌力药物。但事实上, Nesiri tide仅在症状改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降低PC WP) 方面 得到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的肯定, 而排钠利尿的作用没有得到证实。1.1.5随着药理发展,新药不断进入临床之外,一些老药在新的领域也得到应用[6],如酚 妥拉明加多巴胺,,既保证了多巴胺正性肌力作用,又减少了酚妥拉明降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疗效安全可靠, 是治疗肺心病心衰的有效方法。654- 2 与酚胺拉明合用疗效相加,显著改善了心脑肺肾功能。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由于组织缺氧, 进食少, 感染及某些药物应用等因素而并发低镁血症。缺镁是难治性心衰的原因之一。补充镁后改善了心肌细胞能量代谢, 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镁还可以扩张外周血管及支气管, 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有利于心衰的纠正。部分专家认为特别是对伴有心律失常的病人以及糖尿病人大剂量应用胰岛素时, 补充镁剂应列为常规。 1.2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1] ,即双心室起博用于伴有室内传导障碍的心衰患者; 植入型自动复律除颤器(ICD)的联合应用,在降低心衰住院率、病死率方面优于单纯的CRT, 最大限度地恢复心脏的生理性房室顺序,同步收缩功能。ICD 的植入研究表明, 病变心肌的电不稳定性使心衰患者本身就是恶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利用ICD 在心衰患者中开展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 能使预期病死率较传统治疗下降近30%。CRT + ICD 能使心衰患者总体死亡危险性降低43.14%。 1.3 干细胞移植[4]。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 可分化形成任何类型的组织和器官。自体的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会继冠状动脉介人技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之后, 给心血管疾病治疗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 该技术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之中1.4 基因治疗。血管生长基因治疗心衰是采用裸核DNA 携带重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促

(完整word版)心力衰竭及治疗新进展

心力衰竭及治疗新进展 乾安县中医医院高凤兰 学习目标: 本课件详细介绍了心力衰竭的病因、分期、诱因、临床表现及最新的治疗。学员通过本课件的学习能提高对心力衰竭的认识,掌握心衰治疗的新进展,让这些知识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延长心衰病人的生命。一.心力衰竭的概念 1.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的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在肺淤血、腔静脉淤血。 2.病因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疾病。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心包炎,另外还有心脏病外的疾病引起的心衰,如急性肾炎、顽固性高血压,慢性肺病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充盈功能低下。 二.心力衰竭的类型及分期 1.类型:按发展进程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按部位分为左心衰和右心衰。 2.分期:2005-2009版新版心衰指南制定了心功能分期,能够可靠而客观的识别心衰患者,并且各期心衰有其治疗措施。心功能分为 A.B.C.D 期。

A期:患者有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度危险性,但尚无器质性改变。 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服用心脏毒性药物或酗酒史,曾有过风湿热病史,心肌病家族史。 治疗高血压鼓励戒烟,治疗血脂紊乱,不提倡饮酒,使用ACEI类制剂。 B期:患者有心脏器质性改变,但从未有过心力衰竭症状。 左室肥厚和纤维化,左室扩大或收缩力减弱,无症状心脏瓣膜病,既往有心肌梗塞病史。 A期所有的治疗、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 C期:患者过去曾出现过或反复出现与基础器质性心脏病有关的心力衰竭。 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导致的呼吸困难和乏力,接受心力衰竭治疗的无症状患者。 A期的所有治疗、常规药物、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饮食限制。 D期:进展性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在强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安静时仍有明显的心力衰竭症状,需要特殊的干预治疗。 心力衰竭反复发作需住院治疗,且不能安静出院等待心脏移植需持续静脉用药以减轻心力衰竭症状,或使用机械循环辅助装置的非住院患者。 三.临床表现及诱因 (一).1.劳动时发生呼吸困难 2.睡眠时突发呼吸困难,坐起时好转。 3.下肢浮肿,肝肿大,尿量减少。

心力衰竭治疗的新进展

心力衰竭治疗的新进展 北京安贞医院刘小慧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 严重心脏疾病终末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情复 杂,预后不良。严重者一年内病死率高达50%以上。 一、心衰的分期和治疗原则 心衰可分为ABCD四期,针对不同分 期的病人应分别采取什么治疗措施 美国心脏学会和心脏病协会2005年修订了慢性心衰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南采用了一种新的心力衰竭分级方法,将病程分为ABCD四期。A期:有发生心衰的高危因素,但无器质性心脏病,也无心衰症状;B期:有器质性心脏病,但无心衰症状;C期:有器质性心脏病,即往或目前有心衰症状;D期:需要特殊干预治疗的难治性心衰;指南虽没有重大的突破,却对临床实践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A期患者:治疗目的是控制心衰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降低心衰危险。高血压是心衰主要危险因素,理想的血压控制可使心衰危险降低50%。糖尿病显著增加A期患者发展为心衰的可能性,影响心衰患者预后,因此应严格控制血糖。调脂治疗可显著减少心衰发生。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史、糖尿病或高血压合并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II拮抗剂(ARB) B期患者:治疗目的是延缓左心室重构,预防心衰发生。所有A期建议均适用于该期患者。应根据最新指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脉血运重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血运重建可降低心衰危险。对于所有有适应症的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可降低梗死或死亡发生率。 C期患者:A期和B期患者I类建议中的措施也适用于该期患者。合理使用利尿剂是治疗C期心衰的基石,有液体潴留证据或曾有液体潴留史的患者应使用利尿剂并限制钠盐摄入。及早联合使用ACEI 和β受体阻滞剂。因副作用不能耐受ACEI患者,ARB为有效替代药物。中度心衰和LVEF降低的患者

心力衰竭诊治新进展

心力衰竭诊治新进展 ?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心肌梗死、血液动力负荷过重、炎症),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 ?,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始以后,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亦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selfperpetuationg)。 ?目前已明确,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 ?心室重塑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心肌细胞肥大、凋亡,胚胎基因和蛋白质的再表达,心肌细胞外基质量和组成的变化。 ?临床表现为:心肌质量、心室容量的增加和心室形状的改变(横径增加呈球状)。 ?在初始的心肌损伤以后,有多种内源性的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激活,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其他如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在心力衰竭患者均有循环水平或组织水平的升高。 ?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肌重塑,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又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等,形成恶性循环。 ?应用正性肌力药直接刺激心肌收缩,以及应用血管扩张剂减轻左室射血阻抗以增加左室射血的一些治疗措施,在初期都能改善临床症状,但长期应用却导致死亡率增加,某些药物还增加猝死。 ?一些能改善心肌重塑的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虽然在治疗早期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不明显,甚至恶化,但长期应用却能改善心肌的生物学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不仅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塑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塑的发展,从而降低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和住院率。 随着对“心室重塑是心衰发生、发展机制”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神经内分泌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成功地降低心衰死亡率和病残率所提供的实证,“新的常规治疗或标准治疗”已取代了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常规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评定 一、临床评估 ?(一)心脏病性质及程度判断收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为: ?(1)左心室增大、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增加及LVEF≤40%。 ?(2)有基础心脏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 ?(3)有或无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水肿)等症状。 新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与预后 Killip分级急性心肌梗塞的心力衰竭 ?Ⅰ级:无心力衰竭征象,但PCW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升高,病死率0-5%。 ?Ⅱ级:轻至中度心力衰竭,肺罗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50%,可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其它心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X线表现,病死率10- 20%。 ?Ⅲ级:重度心力衰竭,肺罗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可出现急性肺水肿,病死率35-40%。 ?Ⅳ级:出现心原性休克,血压小于90mmHg,尿少于每小时20ml,皮肤湿冷,呼吸加速,脉率大于100次/分,病死率85-95%。 ?Ⅴ级:出现心原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病死率极高。 心功能评价 6分钟步行试验

心力衰竭治疗新进展(完整版)

心力衰竭治疗新进展(完整版)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一类影响着全球2600多万患者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疾病的终末阶段,是心血管疾病系统最难攻克的战斗堡垒之一。关于其治疗,近年来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患者年病死率、再住院率仍居高不下,患病率仍在升高。随着今年多个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及相关指南的颁布,心衰在药物及器械等治疗方面均有新的进展,现对其进行一一总结归纳。 一、药物相关治疗进展 1.SGLT-2抑制剂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 2016年发布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的心衰指南已经明确了恩格列净的地位与作用,此后新出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验证了SGLT-2抑制剂在心衰中的作用。 这其中的支撑试验如下几个。EMPA-REG OUTCOME是一个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该研究结果表明,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衰的患者,可以明显降低该类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该研究共入组7020例患者,在基于指南指导的心衰治疗方案基础上每人服用10或25mg的恩格列净或安慰剂。随访3年后,结果显示恩格

列净明显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卒中及全因死亡率相关,同时也有一个心衰相关的住院率的明显降低。不足之处在于,与对照组相比泌尿系感染率的增加。CANVAS研究是应用SGLT-2抑制剂卡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风险患者的研究。该研究有10142例患者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风险。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卡格列净100或300mg或安慰剂,平均随访188周。研究结果提示卡格列净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降低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率的降低密切相关。同时也显示术心衰相关的住院率与卡格列净明显相关。DECLARE TIMI-58 临床试验是基于达格列净进行的。该研究结果提示,达格列净的应用降低了心衰和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住院率。在其亚组分析结果中提示,达格列净还能降低糖尿病合并心梗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及心衰发生率。(15) SGLT-2抑制剂抗心衰可能机制如下。SGLT-2在心衰的保护作用有可能是通过以下机制进行的。SGLT-2通过抑制肾小球近端糖的吸收,渗透性利尿的作用,减少了体液,降低了心脏的前负荷。同时又由于可以降低动脉的将硬度,从而降低了患者的后负荷。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应激,改善内皮功能及血管平滑肌功能实现,其他尚有对心肌代谢底物作用等机制。 目前,虽然心衰患的治疗虽然已经有多种药物可以选择,但SLGT-2抑制剂的出现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一把利器。其在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中

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状态综述

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状态综述 【摘要】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各种原因使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出现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我国心力衰竭患病人数已超过500万,日益构成人们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治疗心衰的药物治疗发展迅速,特别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问世,从根本上改变了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态势。现对这些药及其治疗进行分析和综述。希望能对临床实践有所指导。 一、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一)器官水平—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和心肌重塑 1、心肌收缩力下降 2、心室舒张功能和顺应性异常 1)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2)心肌顺应性减低 3、心肌重塑 (二)细胞水平—能量代谢和信号转导障碍 1、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2、Ca2+转运失常 1)肌质网摄取、储存和释放Ca2+障碍 2)Ca2+内流障碍 3)肌钙蛋白与Ca2+结合障碍 3、心肌受体及细胞膜信号转导异常 1)β受体下调

2)G蛋白的异常 (三)分子水平—基因结构和表达异常 二、心肌衰竭的治疗 (一)心肌衰竭的治疗目标 心力衰竭的恶化和各种并发症均可以导致心力衰竭病人的死亡。近年来,随着对心衰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国际大规模、多中心、对照临床实验对心衰治疗提供的大量实证,有关心衰治疗的策略也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心衰的治疗在过去10年中已有了重大的转变,目的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 (二)心力衰竭治疗的常用药物及最新进展 1、利尿剂 利尿剂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至今仍是急、慢性心力衰竭标准治疗方案中必不可少的药物。通过排钠排水减轻心脏的容量负荷,对缓解淤血症状,减轻水肿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回顾利尿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历史,我们发现,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已经让临床医生对于利尿剂快速利尿及改善症状的疗效达成共识。美国每年有100 万患者因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住院,其中90%的患者应用利尿剂,足见利尿剂在HF治疗中应用的普遍性。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除了发挥扩管作用改善心衰时的血流动力学、减轻淤血症状外,更重要的是降低心衰患者代偿性神经-体液的不利影响,限制心肌、小血管的重塑,以达到维护心肌的功能,推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进展,降低远期死亡率的目的。。 2)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当心衰患者因ACE抑制剂引起的干咳不能耐受者可改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RBs)的应用:螺内酯等抗醛固酮制剂作为保钾利尿药,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已有较长的历史。近年来的大样本临床研究证明小剂量的螺内酯阻断醛固酮

(完整版)慢性心衰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慢性心衰的诊断与治疗 心衰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衰的发病率显著上升。Framingham研究显示,在45~94岁年龄段,年龄每增加10岁,心衰的发病率约翻一番。根据我国心衰病因谱显示,高血压病、冠心病与风心病是心衰的主要发病原因。而目前二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这一点与我国目前步入老龄化社会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改变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可以预计,我国的心衰发病率会呈明显上升趋势,人群中心衰患者的人数会不断扩大,从而对我国心血管和老年病防治领域构成了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进一步降低心衰的发病率,如何改善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何进一步降低心衰的死亡率,已经摆在我国医务工作者的面前,成为我们工作的目标。 1 慢性心衰的诊断 1.1临床表现:慢性收缩性心衰的临床表现:①左心室增大,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增加及LVEF ≤40%;②有基础性心脏病病史,症状及体征;③有或无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水肿)等症状。慢性舒张性心衰的临床表现:①左心室正常,LVEF≥50%;②左室舒张末压和容量均升高;③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和肥厚性心肌病。 1.2 X线胸片,可显示心脏增大,肺淤血的情况有助于判断左心衰竭的严重程度。 1.3 超声心动图,可用M型,二维或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左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①定量房室内径,室壁厚度,瓣膜狭窄,关闭不全程度等,定性心脏几何形状,室壁运动,瓣膜及血管结构,同时可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和收缩末期容量(LVESV)计算LVEF;②区别舒张功能不全和收缩功能不全,LVEF≤50%为左室收缩功能不全;③LVEF及LVESV是判断收缩功能和预后最有价值的指标。 1.4心电图,可提供既往心肌梗死,左室肥厚,广泛心肌损害及心律失常信息。其主要检测心脏电生理活动和心肌缺血表现,对心脏的机械活动收缩,舒张功能相对性差。 1.5心功能不全判定标准:目前,临床上评估心功能的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①1928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将心功能分为四级(主观分级):Ⅰ级,有心脏病,日常活动无心衰症状;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重体力活动出现心衰症状(呼吸困难,乏力);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Ⅳ级,体力活动完全受限,休息时出现心衰症状。②199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采用心电图,负荷试验,X线,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病严重程度,并分为四级(客观分级):A级,无心血管疾病的客观依据;B级,有轻度心血管疾病的依据;C级,具有中度心血管疾病的依据;D级,具有重度心血管疾病的依据。③ 6分钟步行试验:在特定的情况下,测量在规定时间内步行的距离。6分钟步行试验不但能评定患者的运动耐力,而且可预测其预后。具体操作:要求患者在平直走廊里尽可

从难治性心衰看心衰治疗新进展(完整版)

从难治性心衰看心衰治疗新进展(完整版) 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 心衰是很多心胜疾病的最后战场。我国心衰患病率为0.9%,心衰患者大概有1000万左右。尽管经过经典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以及近20余年来的拮抗神经内分泌激活如拮抗交感神经激活、拮抗RAS系统激活,以及各种器械治疗如:CRT、ICD等治疗,心衰作为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有许多难治性终末期心衰成为病人的噩梦和医生的难题。 何为难治性心衰?指经充分的优化内科治疗后,严重的心衰症状仍持续存在或进展,常伴有心原性恶病质,且需反复长期住院,死亡率高,即为难治性心衰。 难治性心衰为何难治?1、心功能差,病程时间长。2、常为结构性心脏病如扩张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风心病等。3、合并症多如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4、常合并其他脏器损害:如肾病、肝病、消化性溃疡、脑病。5、年龄偏大,用药种类繁多。6、依从性差,恶性循环。6、合并

复杂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心律失常、慢快综合征等。7、潜在的感染未控制: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8、合并内分泌系统异常:如甲亢或甲减、醛固酮增多症等。9、利尿剂剂量不足或利尿剂抵抗,容量负荷过重。 10、洋地黄用量不足或洋地黄中毒。11、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未及时纠正。12、合并心肾综合征、心肝综合征、心肺综合征等多脏器功能衰竭。 本人通过阅读浏览有关心衰的国内外进展和指南,结合自己的临床应用体会,认为有以下心衰新进展亮点值得掌握和推广应用。 1、诺欣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ARB-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PARADIGM-HF试验结果显示:与依那普利比较心血管死亡下降20%,心衰住院下降21%。本人经临床应用到一些难治性心衰病人,效果的确可靠,EF值、脑钠肽、呼吸困难等心功能指标改善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更进一步推广应用。 2、托伐普坦(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

最新慢性心衰指南解读

---------------------------------------------------------------最新资料推荐------------------------------------------------------ 最新慢性心衰指南解读 最新《中国慢性心衰治疗指南》解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戴闺柱 2008-1-7 浏览: 2041 近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临床诊疗方面,心力衰竭(心衰) 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改变了我们对心衰的一些传统认识,需要我们对心衰诊治原则进行相应的改变。 为此,我国心衰领域的学者们参考了大量文献和研究以及国外的相关指南,经过多次探讨和不懈努力,对《中国慢性心衰治疗指南》进行了全面修订和更新,并即将在本月底隆重推出。 新指南中,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应用得到了充分的阐述,其治疗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本刊特邀我国著名的心衰专家戴闺柱教授就此部分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即将出台的最新版《中国慢性心衰治疗指南》在心衰药物治疗部分再次将受体阻滞剂列为 I/A 类用药,强调了其在心衰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 所有慢性收缩性心衰、纽约心脏协会(NYHA) II~III 级、病情稳定以及阶段 B、无症状性心衰或 NYHAI级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 40%],均必须应用受体阻滞剂,且需终身使用,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 ● NYHA IV 级心衰患者需待病情稳定(4 天内未静脉用药、已 1 / 7

无液体潴留并体重恒定)后,在严密监护下由专科医师指导应用。 ● 应在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基础上加用受体阻滞剂。 应用低或中等剂量 ACEI 时即可及早加用受体阻滞剂,既易于使临床状况稳定,又能早期发挥受体阻滞剂降低猝死的作用和两药的协同作用。 慢性心衰(CHF)是一种以呼吸困难、无力、和液体潴留为主要表现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它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激活神经内分泌,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 充盈功能低下。 随着心衰发病机制和治疗理念的更新,拮抗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已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 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交感-肾上腺素系统,防止和延缓心肌重塑的发展,可降低心衰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减少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因而成为慢性心衰治疗的常规用药。 一、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作用机制独具优势以往我们存在一个认识的误区,认为受体阻滞剂是一种很强的负性肌力药,一直被禁用于心衰的治疗。 而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临床试验表明: 治疗初期对心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但长期治疗(3 个月时)后则能改善心功能, LVEF 增加;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