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剩余收益价值评估模型及应用

剩余收益价值评估模型及应用

剩余收益价值评估模型及应用
剩余收益价值评估模型及应用

N

企业价值评估

Business Valuatio

25

折价,主要取决其初始评估价值的评估方法。如果初始评估价值采用计算控股价值方法得出的,则具备控股性质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最终的评估结果只需考虑是否需要采用流动性折价,而属于少数股权的长期股权投资,还需考虑少数股权的折价;如果初始评估价值是将公开证券市场交易的少数股权价值作为依据得出的,则在评估控股股权时,应考虑控股溢价。

而当获得的市场交易数据是属于非上市企业的股权交易数据,且其转让的权益为控股股权时,则在评估非上市企业的控股股权时,不需要考虑控股溢价。而且由于参照物为非上市企业,故也无须考虑流动性折价。但如果此时评估的是少数股权,需要考虑少数股权折价。

如果在长期股权投资的评估中,采用的市场交易数据属于高流动性少数股权,则对非上市企业长期股权投

参考文献:

[1]叶康涛.公司控制权的隐性收益——来自中国非流通股转让市场的研究.经济科学,2003.

[2]韩德宗.叶春华.控制权收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统计研究,2004.[3]黄坚.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溢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

[4]朱峰.曾五一.上市公司控股权溢价研究.东南学术,2002.[5]Pratt, Shannon P Reilly, Robert F, CPA, CFA, ASA Schweihs, Robert P.ASA. VALUING A BUSINESS—Third Edition. Chicago, IL: Irwin, 1996.

(作者单位:辽宁省资产评估协会 东北财经大学)

资的最终评估价值还应进行流动性折价。此外需要明确,如果在评估中采用的是收益现值法,且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定折现率,得出的评估价值代表的是控股权益价值。如果折现率的计算采用了β系数,但未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调整,则其结果应是少数股权的价值。

剩余收益价值评估模型及应用

宋 平 陈海防

摘要:剩余收益模型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会计信息,以公司权益的账面价值和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来表示股票内在价值的数理模型。相比传统的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剩余收益模型具备很大的优点,因此成了美国财务学界近十年来非常流行的研究主题,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对该模型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并以国内上市公司的实例进行了说明。

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可以视为许多契约的集合。这些契约中的一个主要条款即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和现金的剩余索取权。而股票就是股东对企业剩余收益的所有权。近年来,剩余收益(Residual Income)理论受到了理论界的重视。

一、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概述

剩余收益模型(RIM)又被称为EBO模型,最早是由爱德华兹(Edwards)和贝尔(Bell)于1961年提出的,但并没有引起财务理论界多大的重视,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1995年美国学者奥尔森(Ohlson)在其文章《权益估价中的收益、账面价值和股利》中,对这一模型公司权益价值与会计变量之间的关系,再次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使该模型重新得到理论界的重视,并成为近十年来美国财务学界最热门的研究主题之一。

所谓剩余收益是指公司的净利润与股东所要求获得的报酬之差。企业只有赚取了超过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净利润,才算是获得了正的剩余收益;如果只能获得相当于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利润,仅仅是实现了正常收益。即剩余收益RIt+1= NIt+1-r BVt,其中,RIt+1 代表t+1期的剩余收益,NIt+1代表t+1期的企业净收益,BVt 是t期企业权益的账面价值,r是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剩余收益需要进行资本成本的调整,从而反映会计上未加确认但事实上存在的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

剩余收益模型是使用公司权益的账面价值和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来表示股票的内在价值。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以及投资者所要求的风险报酬的情况下,将企业

usiness Valuation

B

企业价值评估

26

预期剩余收益按照一定的折现率进行折现以后,再加上当期权益价值就是股票的内在价值。其基本公式是:

股票的内在价值: P0 = BV0+ΣRIt×(1+r)-t由于RIt+1= NIt+1-r BVt而NIt+1= ROEt+1× BVt

(式中,ROEt+1为t+1期的净资产报酬率)则 RIt= ROEt+1× BVt-r BVt = (ROEt+1-r)BVt=(ROEt-r)BVt-1

这样上述模型可以表示为:

P0= BV0+∑(ROEt-r)BVt-1×(1+r)-t

净资产报酬率ROE,可以根据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再分解为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等,所有这些参数都可以从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得到。至于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可以根据CAPM模型或者是APT模型进行估算。

要保证剩余收益模型的有效性,企业会计必须满足净盈余会计关系(Clean-Surplus Relation),即影响企业股票价值变动的因素全部反映在企业的损益表中。

剩余收益模型采纳了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中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与风险——收益对等原则的优点,同时,其与传统的现金流量折现方法又有不同,即从企业的价值创造角度考虑问题。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围绕价值创造进行的,其结果又会在财务报表上得到最终反映,因此,此模型贴切地反映了企业的真实情况。

二、对该模型的评价

美国学者迈尔斯(Myers)早在1977年就指出,一个公司的市场价值可以由两部分组成:在位资产和增长机会的现值之和。运用该模型,股票价值即等于当期净资产价值加上未来增长机会的净现值,这也是对企业增长机会的期权价值的一种衡量。一些财务管理咨询公司采用剩余收益的概念,创造了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及价值评估的利润、经济增加值(EVA)、企业价值等多种模型,并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传统的现金流量模型使用的信息不能从财务报告直接获得而剩余收益模型可以使用企业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数据来直接计算股票价值,不需要对会计信息进行大量的调整。虽然,在企业会计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核算方法上的差异,但这一差异是否会影响股票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呢?完全不会。这是因为剩余收益模型的股票价格是以未来收益与当前账面价值为基础的,而复式记账原理具有内在的自我调整性质,使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异同时在未来收益和当前账面价值上得到反映,所以,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异不会影响所评估股票价值的准确程度。

当前企业已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除非拥有特殊的技术和产业的准入壁垒,当一个行业进入长期竞争的阶段时,所有的企业只能期望获得与资本的机会成本相等的收益。由于新的竞争对手的不断加入及行业内部企业扩大生产的冲动,企业的“经济租金(EconomicRent)”很难在长时间内维持,即企业的超常收益并非会长期持续下去,即剩余收益的期限一般不会太长,这样,剩余收益模型中企业未来期末处于稳定状态的收益期就较长,模型应用时的相对准确程度也就得到了增强。

剩余收益模型将一个企业的账面价值与预期收益联系起来。而这两项本来就是股票市场投资决策最为关注的两个指标。该模型体现了企业价值成长的驱动因素所在。剩余收益模型说明,只有公司的投资活动能够创造高于股权资本成本的收益后,才能提升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投资者也才会支付比净资产高的价格。否则,企业的收益低于正常收益水平(权益资本成本),投资者不会对这种股票支付任何溢价。至于企业的“增发”和“配股”等融资活动,虽然增加了企业权益的账面价值,但同时增加了公司的股份数量,在新的融资不能创造出高于资本成本的财富情况下,企业的股票价值就不会得到真正提升。

需要强调的是,在运用剩余收益模型时,虽然企业的会计政策不会影响该模型的准确程度,但是会计数据对于该模型极其重要。因此要求评估人员要特别重视企业会计数据的分析。如果评估人员对于公司收益的分析不够充分,很可能将公司一些非正常收益(如处置资产、补贴收入等),或仅仅是企业会计调整的结果,作为公司高收益的依据,从而作出了公司未来能获得高收益的预测。评估人员在运用该模型时,必须要考虑到可能的会计数据偏差,并加以调整。又如该模型还有一个应用条件是净盈余会计关系的存在。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诸如混和金融工具、预计负债等表外项目的发生,使得对会计账面中这一关系的衡量受到了挑战。总之,如果在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再高明的评估人员也不能做出准确的评估。

尽管基于历史成本原则的会计信息遭到了诸多证券市场人士的批判,但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会计信息对于股价变动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剩余收益模型运用会

Business Valuatio

N

企业价值评估

27

计信息直接进行价值评估,摆脱了传统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从会计数字转化为未来现金流量数字的“曲折”过程,并因此使模型具备较高的适用性。美国会计学会就认为剩余收益模型是一种比折现现金流量模型更为准确的模型,大力推荐应用。

过去十几年来,剩余收益和折现现金流量的方法成为人们最关注的两种股票定价方法。有的学者认为折现现金流量方法不受企业会计方法的影响更为准确,而正如奥尔森所指出的,只要净盈余会计关系存在,剩余收益估价并不受会计方法选择的影响。更多的学者通过实证检验得出结论,运用剩余收益模型进行股票估价更为准确。企业经营发展的成果必定会在企业财务报表中有所体现。尽管会计造假的事例屡见不鲜,但总体而言,大多数企业的会计信息还是可以利用的。随着会计监管力度的加强,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理由认为企业的会计信息能够提供剩余收益模型应用的基础。

三、模型的实际应用

在该模型的应用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对企业的剩余收益作出一个较为准确的估计。前文已经指出,任何企业“剩余收益”不可能永远保持高速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在估价时对“剩余收益”确定一个合理的增长期限,并对其期末价值做出估算。企业剩余收益的主要来源是净资产报酬率ROE的提升,如果ROE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飞速增长后,进入一个平稳期,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剩余收益也进入平稳期。根据对其ROE不同增长速度的估计,可以构造二阶段、三阶段、甚至四阶段模型来估算公司股票价值。实际估价时,企业的快速增长期一般考虑为5-10年。下面用佛山照明股票的实际例子来说明该模型的应用:

佛山照明(000541,SZ)主营业务为电光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光源企业,有“中国灯王”之称。最近6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保持在11%-20%之间,净利润增长率在5%以上,连续10年每股收益在0.5元以上,是一家业绩稳定增长的公司。

电光源产品行业经过最近几年的激烈竞争,佛山照明已经奠定了其国内行业的龙头地位,而未来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将带动对电光源产品的需求。去年佛山市国资委又将其持有的佛山照明23.97%的国有股权转让给了欧司朗、香港佑昌等外资股东,优化了其股权结构。作为全球电光源行业巨头的欧司朗的进驻必将进一步提升其产品的竞争力,有助于佛山照明实现二次腾飞。

佛山照明的近三年股票β值分别为0.92、0.67、0.56,近一年来的股市大涨大跌对其股票走势影响不是很大,显示了很强的抵御风险能力。因此,我们在CAPM模型计算报酬率中,对反映个股风险的β取0.60。过去几年长期国债年收益率为4.42%,平均股票风险溢价5.5%-6.0%左右,我们取其高值。这样根据CAPM模型计算的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为8.02%。

佛山照明2004年的剩余收益RI=NIt+1-r BVt = 0.65-6.11×(4.42%+6%×0.60)=0.16元/股,假定未来的6年内RI保持在12%增长率水平,那么2010年末的每股RI将达到0.316元,之后进入一个较为缓慢的平稳发展阶段(剩余收益增长率为4%)。

这样,可以得到佛山照明股票的内在价值:P= BVO+∑(ROEt-r)Brt-1+(1+r-t)=6.29 + 0.166+ 0.172 + 0.185 + 0.192 + 0.199 + 4.908 =12.28(元)

目前佛山照明A股价格在9.50-12.50元之间振荡,两者的中间值正是其内在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Ohlson(1995)“Earnings, Book Value, and Dividends in Equity Valuations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 张人骥,刘浩,胡晓斌.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财经研究,2002(7).

[3] 斯蒂芬.佩因曼.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定价.刘力,陆正飞,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4] Aswath DamoDaran.投资估价.2版.林谦,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南京财经大学)

CONTENTS

Focus on Appraisal Profession

Difficult Position of Accounting in Val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By Xu yude (5) Treatment of Accounting and Income T ax for Added Value in Valuation By Gu qiuping (9) Profession Building-up

Model Analyses of CPV’s Professional Quality By Yu mingxuan,Yang qinyu (11)

Business Valuation

An Example of Accounting Firm Valuation in USA By Li xiuchun,Dai zhengying (15) The paper introduced an example of accounting firm valuation in USA. Discounted economic income method, asset accumulation method and guideline market transaction method were used respectively to valuing the parterner’s equity. Synthesizing the evaluation results from the three methods, arrived at the final opinions

of evaluation.

Application of the Discounted Income Method in Valuation of Power Enterprises

By Wang wei,Xu shoucheng ( 20) The paper gave some viewpoints concerning with the Discounted Income Method for application in evalua-tion of power enterprises, such as appraisal parameters and some problems in practice.

Some Issues for Valuation of Long-term Share Investment By Xu xiangzhen,Yan shaobing (24)

Application of the Residual Income Valuation Model By Song ping,Chen haifang (25) The residual income model is a math-physical model reflecting the inherent sharers value by the book value

of company equity and the present value of expected residual income,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t has advantages over the traditional discounted income model. Hence, it is a very popular method in the U.S. finance field, and has got good applications in practice. The paper in detail describes the model and gives application cases combined with the domestic listed companies.

Financial Asset Appraisal

Valuation of Shareholders’ Equity in pricing of non-perform loan

By Yang hong,Zhang weidong (34)

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的实证比较研究

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的实证比较研究 【摘要】选取我国资本市场2006年到2012年的有效财务预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就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中代表性的两种――RIM-σ2和TSSV-θ模型,基于预测能力进行实证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IM-σ2模型的预测能力要优于TSSV-θ模型。 【关键词】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RIM-σ2模型;TSSV-θ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5-0024-05 一、引言 在企业权益价值评估模型体系中,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未来股利折现模型以及剩余收益模型是三种基本的评估模型。然而在研究领域,剩余收益模型又是基本、最常用的模型,其原因主要是基于其可以利用历史会计信息,有利于研究者进行实证分析。 许多财务会计及金融界学者在奥尔森剩余收益模型的基础上,基于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进行了许多拓展性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三阶段股票定价模型(徐婕,2008;记为:TSSV-θ模型)、三阶段剩余收益模

型(Dechow,Hutton和Sloan,1999;记为:DHS模型)以及风险因子调整的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王立夏,2012;王立夏、张天西,2012、2013;记为:RIM-σ2模型)。 二、主要的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及理论比较 (一)一般形式的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 为了便于理解,以表1的方式对各模型进行理论比较。 从表1明显看出,后两种模型优于前两种模型,同时也较容易进行实证研究。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对后两种模型,即TSSV-θ模型和RIM-σ2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及比较分析。 三、实证比较研究 王立夏、张天西(2012)运用中国资本市场1999―2010年截面数据进行实证表明RIM-σ2模型优于TSSV-θ模型。人们知道,中国股市的市场化程度并不高,仍存在大量人为影响因素,属政策市。基于此,本文将采用预测数据而非历史数据进行实证,进而对两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但我国资本市场中的预测数据起步比较晚,分析师在2004年才开始对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进行分析,经过两年的过渡阶段,到2006年才相对成熟。同时考

剩余收益(EBO)模型----股票估值

研究发现,股票价格与收益(净资产和剩余收益)呈正相关,在不同的年度有不同的解释能力;在某些阶段,如市场的熊市末期,剩余收益(EBO)模型在中国投资具有一定的适用性。黄长征(2005)认为股票的价值由确定性的现金流价值、不确定性的期权价值、股票的投机价值构成,期权价值为长期投资者喜爱,而投机价值则为短期投机者青眯。若长期投资者的力量强大,将会得到较高的期权价值,若短期投机者力量 强大,将会形成较高的投机价值。 二、剩余收益模型概述 剩余收益(EBO)模型又被称为市净率模型。所谓剩余收益是指公司的净利润与股东要求获得的报酬 之差。剩余收益模型使用公司权益的账面价值和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来表示股票的内在价值。它是由股息折现模型变换而来。 股息折现模型的公式可以表述如下: P0 = D1/(1 + r) + D2/(1 + r)2 + ... (延续到无限期) 其中P0代表某一企业股权的现值(当前价值),D n代表当前预测的未来第n期发放的股息,r代表股息的折现率,即必要的收益率,即资本成本。这一模型的涵义是:股东从公司获得的收入的根本来源是股息,所以股东权益的当前价值等于其未来所获得的股权的现值之和。根据股息折现模型,股票每股价值为:公式1: ∞d t+j :P t =∑------- j j=1 (1+r) 如果令B为每股净资产,E t为t期每股净利润,d t为t期分配的每股股利。则在不考虑外部追加投资的情况下,净资产的变动在数量上等于净利润减去分配的股利,即B t-B t-1 =E t-d t。

移项可得d t=E t-(B t-B t-1),代入公式(I): 公式(Ⅱ):∞E t+j -rB t+j-1 :P t =B t+∑----------j-- j=1 (1+r) 其中,r为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所以,rBt+j-1为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Et+j-rBt+j-1为企业在t+j-1至t+j期间的剩余收益。 公式(Ⅱ)显示,股票的内在价值等于企业当期净资产与未来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之和。 又因E t=B t-1 x ROE t(ROE为t期的净资产收益率),将其代入公式(2),整理得到:公式(Ⅲ):∞(ROE t+j -r)B t+j-1 :P t =B t+∑-------------j----- j=1 (1+r) 从公式(Ⅲ)中可以看出,预期的净资产收益率、预期的净资产、估值当期的净资产以及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将会对估值产生影响。 三、实证分析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剩余收益模型对股票价格具有较高的解释力,但估值结果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力受到若干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本文以万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一)估值模型的建立 万科是国内优秀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公司近3年(2004-2006年)净利润实现超过50%的快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达57.04%,近3年EPS的复合增长率达41%。在宏观调控势必使行业集中度将大大提高的背景下,公司将拥有稳定持续的盈利能力,快速扩张的发展能力。可以预计,未来的5年(2007-2011年)仍将是万科高速发展的5年。同时,根据目前国家控制房地产投资过热的系列政策来分析,假设5年之后(2012年起),公司转入平稳增长。在这种假设前提下,因此构建二阶段的剩余收益模型来估计其内在价值: m=5 (ROE t+j -r)B t+j-1 (ROE m+1 -r)B m 公式(Ⅳ) :P t =B t+∑----------j------- + ------------m+1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概述 剩余收益模型(RIM)又被称为EBO模型,最早是由爱德华兹(Edwards)和贝尔(Bell)于1961 年提出来的,但并没有引起理论界多大的重视,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1995年美国学者奥尔森(Ohlson)在其文章《权益估价中的收益、帐面价值和股利》中对这个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建立了公司权益价值与会计变量之间的关系,使该方法重新得到理论界的重视,并成为近十年来美国财务学、会计学界最热门的研究主题之一。 所谓剩余收益是指公司的净利润与股东所要求的报酬之差。剩余收益的基本观点认为企业只有赚取了超过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净利润,才算是获得了正的剩余收益;如果只能获得相当于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利润,仅仅是实现了正常收益。即RI t + 1 = NI t + 1?rBV t,其中RI t + 1

代表t+1 期的剩余收益,NI t + 1代表t+1 期的企业净收益,BV t是t期企业权益的帐面价值,r 是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剩余收益需要进行资本成本的调整从而反映会计上未加确认但事实上存在的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 剩余收益模型使用公司权益的帐面价值和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来表示股票的内在价值。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以及投资者所要求的风险报酬情况下,将企业预期剩余收益按照一定的贴现率进行贴现以后加上当期权益价值就是股票的内在价值。 [编辑]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公式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基本公式是: 可以进一步的考虑,企业净收益的增加来源是什么? ROE t + 1代表t+1期的净资产报酬率。所以上述模型可以表示为: 而净资产报酬率ROE,可以根据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再分解为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等,所有这些参数都可以从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得到,至于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可以根据CAPM模型或者是APT模型进行估算。 [编辑] 对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评价 这个模型采纳了折现现金流量模型中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收益对等原则的优点,同时与传统的方法又有不同,不是从利润分配角度出发,而是从企业的价值创造(ROE)观点考虑问题。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围绕价值创造进行的,其结果又会在财务报表上得到最终反映,因此更为贴切地反映了企业的真实情况。 美国学者迈尔斯早在1977年就指出,一个公司的市场价值由两部分组成:在位资产和增长机会的现值之和。运用该模型股票价值等于当期净资产价值加上未来增长机会的净现值,这正是对企业增长机会的期权价值的一种衡量。加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股份公司都趋向于不派发或少派发现金股利,使该模型的应用受到前所未有的推崇。从剩余收益概念出发,管理咨询公司创造了经济利润、经济增加值(EVA)、市场增加值等多个方法应用于公司管理及价值评估中,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剩余收益模型使用企业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数据来计算股票价值,然而在企业会计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核算方法上的差异,使得会计数字容易受到人为操纵,这样是否会影响股票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呢?完全不会。因为股票价格是以未来收益与当前帐面价值为基础的,

第3章软件质量与评价

第3章软件质量与评价(软件测试标准) 1、质量的定义 质量是多维的概念,包括: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对实体的观点。 GB/T6583-ISO8404(1994版)《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术语》对质量的定义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的隐含的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的总和。 GB/T18905-ISO14598(1999版)《软件工程产品评价》定义: 2、测度与度量 在软件质量中用于测量的一种量化的标度和方法即为“测度”,而名词的“度量”用来指测量的结果。 影响软件质量可分为:可直接测量、间接度量 3、软件质量模型 ○1、McCall(麦考尔)质量模型 三个重要方面:操作特性(产品运行)、承受可改变能力(产品修订)、新环境适应能力(产品变迁)。 McCall等认为,特性是软件质量的反映,软件属性可用做评价准则,定量化地度量软件属性可知软件质量的优劣。 ②Boehm(勃姆)质量模型 提出了分层结构的质量模型,除了用户的期望和需要的概念,与McCall(麦考尔)质量模型相同外,还包括McCall模型中没有的硬件特性。 Boehm(勃姆)质量模型反映了对软件质量的理解,即软件做了用户要它做的;有效地使用系统资源;易于用户学习和使用;易于软件测试与维护。 ③ISO9126质量模型 GB/T16260-1996:六个影响质量的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各个子特性(及其定义)要求要背 GB/T16260-1996出发点是软件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明确的和潜在的需求。 国标16260中,在描述外部(内部)效率度量时,给出了若干针对计算机系统时间消耗的定义如下: ①响应时间是指从按动传送键到得到结果为止所需要的时间或响应时间包括处 理时间和传输时间 ②处理时间是指从接受一个消息到送出它的结果之间计算机的历时时间 ③ 周转时间是指从提出要求到得到结果所需要的时间 4、标准的发展 GB/T 16260-1996(ISO9126-1991)《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已被两个相关的由多部分组成的标准:GB/T 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和GB/T 16260-2003(ISO9126-2001)《软件工程产品质量》所取代。 5、GB/T 18905产品评价 (一、GB/T 18905基本组成(6个部分组成) GB/T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1部分: 概述 GB/T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2部分: 策划和管理 GB/T 软件工程产品评价第3部分: 开发者用的过程

比较分析四种估值模型

比较分析四种估值模型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股利折现模型优点: 概念简单:股利是股票所得到的报酬,因此要对他们进行预测。 可预测性:股利通常在短期内相当稳定,因此(在短期内)股利容易 预测。 缺点: 不相关:股利支付与价值无关,至少在短期是如此;股利预测忽略了 支付中的资本利得部分。 预测期:通常要求预测长期的股利;到期价格的计算不可信。 何时能最好地发挥作用 当收入总是与公司创造的价值相关时,模型可以最好地发挥作用。例 如,公司有一个固定的股利分配比率(股利/利润)。 现金流折现模型 优点: 概念简单:现金流是实际发生的且易于考虑,它不会受会计准则的影 响。 熟悉:现金流分析是已熟悉的净现值方法的直接应用。 缺点: 可疑之处: 1.自由现金流不能衡量短期内所增加的价值,得到的价值与放弃的价 值不匹配。 2.自由现金流不能体现有非现金流因素所产生的价值。 3.投资被认为是价值的损失。 4.自由现金流部分是一个清算概念,公司通过减少投资能增加自由现 金流。 预测期:通常需要进行长期的预测来确认投资产生的现金流入,尤其 是当投资在扩张时,更需要长期预测。 有效性:难以确认预测的自由现金流是否有效。 与预测的内容不一致:分析家预测的是利润而不是自由现金流,把利 润调整为现金流需要进一步预测增加额。 何时能最好地发挥作用 当投资能产生稳定的自由现金流或产生以固定比率增长的自由现金流 时,现金流折现分析能最好地发挥作用。 剩余收益模型 优点: 集中于价值动因:集中于决定价值创造的投资盈利能力和投资增长两 个动因,对这两个因素进行战略的思考。 利用财务报表:利用资产负债表已确认的资产价值(账面价值)。预 测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而不是预测现金流量表。

比较分析四种估值模型

股利折现模型 ?优点: ●概念简单:股利是股票所得到的报酬,因此要对他们进 行预测。 ●可预测性:股利通常在短期内相当稳定,因此(在短期 内)股利容易预测。 ?缺点: ●不相关:股利支付与价值无关,至少在短期是如此;股 利预测忽略了支付中的资本利得部分。 ●预测期:通常要求预测长期的股利;到期价格的计算不 可信。 ?何时能最好地发挥作用 ●当收入总是与公司创造的价值相关时,模型可以最好地 发挥作用。例如,公司有一个固定的股利分配比率(股 利/利润)。 现金流折现模型 ?优点: ●概念简单:现金流是实际发生的且易于考虑,它不会受 会计准则的影响。 ●熟悉:现金流分析是已熟悉的净现值方法的直接应用。 ?缺点:

●可疑之处: 1.自由现金流不能衡量短期内所增加的价值,得到的价 值与放弃的价值不匹配。 2.自由现金流不能体现有非现金流因素所产生的价值。 3.投资被认为是价值的损失。 4.自由现金流部分是一个清算概念,公司通过减少投资 能增加自由现金流。 ●预测期:通常需要进行长期的预测来确认投资产生的现 金流入,尤其是当投资在扩张时,更需要长期预测。 ●有效性:难以确认预测的自由现金流是否有效。 ●与预测的内容不一致:分析家预测的是利润而不是自由 现金流,把利润调整为现金流需要进一步预测增加额。 ?何时能最好地发挥作用 ●当投资能产生稳定的自由现金流或产生以固定比率增长 的自由现金流时,现金流折现分析能最好地发挥作用。剩余收益模型 ?优点: ●集中于价值动因:集中于决定价值创造的投资盈利能力 和投资增长两个动因,对这两个因素进行战略的思考。 ●利用财务报表:利用资产负债表已确认的资产价值(账 面价值)。预测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而不是预测现金流量 表。

常见的软件质量模型

常见的软件质量模型 关于软件质量模型,业界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模型定义,比较常见的质量模型有McCall 模型、Boehm 模型、FURPS 模型、Dromey 模型和 ISO9126 模型。 ?Jim McCall 软件质量模型(1977 年) ?Barry W. Boehm 软件质量模型(1978 年) ?FURPS/FURPS+ 软件质量模型 ?R. Geoff Dromey 软件质量模型 ?ISO/IEC 9126 软件质量模型(1993 年) ?ISO/IEC 25010 软件质量模型(2011 年) Jim McCall 软件质量模型(1977 年) Jim McCall 的软件质量模型,也被称为 GE 模型(General Electrics Model)。其最初起源于美国空军,主要面向的是系统开发人员和系统开发过程。McCall 试图通过一系列的软件质量属性指标来弥补开发人员与最终用户之间的沟壑。 McCall 质量模型使用 3 中视角来定义和识别软件产品的质量: 1.Product revision (ability to change). 2.Product transition (adaptability to new environments). 3.Product operations (basic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McCall 模型通过层级的要素、标准和指标来详述这 3 个视角定义(产品修改、产品转移、产品运行)。 ?11 Factors (To specify):描述软件的外部视角,也就是客户或使用者的视角。 ?23 Criterias (To build):描述软件的内部视角,也就是开发人员的视角。 ?Metrics (To control):定义衡量指标和方法 下图中,左侧为 11 个质量要素,右侧为 23 个质量标准。

EVA剩余收益估价论文

EV A剩余收益估价论文 EV A(EconomicValueAdded,经济增加值)从最基本意义上讲是一种业绩评(PerformanceEvaluation)指标,更全面的观点认为是一种价值管理(VBM,Value-basedManagement)工具(Young,中译本,2002)。它由著名的咨询公司斯特恩—斯图尔特公司(SternStewart&CO.)倡导和推广,被许多世界著名大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所采用。剩余收益估价模型(ResidualIncomeValuationModel)是一种权益估价(EquityValuation)方法,由奥尔森和费尔(Ohlson,Feltham,1995)开创,把早已存在于管理会计领域并引起广泛讨论与争议的剩余收益概念引入财务会计,成为资本市场实证会计研究(如价值相关性研究,ValueRelevanceStudy)中一个非常基础而重要的工具。EV A和剩余收益估价都以会计数据为基础,以企业价值为核心,但其中一个用于业绩评价,另一个用于权益估价,两者究竟有何联系?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在权益估价和业绩评价中起何作用,它能完成使命吗?EV A与剩余收益估价对会计改革有什么启示?本文拟提供一点作者的思考。 一、会计收益、剩余收益与EV A EV A经常又被称之为剩余收益或经济利润.剩余收益估价模型中的主要输入变量也是剩余收益,两者都以会计收益

为基础,这些貌似甚至雷同的概念在不同应用当中内涵各有不同。因此,对这些概念的厘定是进一步讨论和分析的基础。 会计收益是按公认会计原则(GAAP)计算出的归属于企业所有者的剩余。站在企业所有者的角度,GAAP要求从收入中扣除支付给比股东具有优先权的其他相关者(供应商、债权人、员工等)的费用,得出会计收益用以衡量收入中属于所有者的部分。会计收益的计算因采用的GAAP不同,即收入、费用确认和计量的规则不同,结果有差异*。很显然,会计收益中未扣除所有者的资本成本,跟经济利润的概念不相符。经济利润是经济学中用来描述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的一个概念,它要求从企业收入中扣除所有投入生产要素(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的成本(萨缪尔森,1999)。但经济利润的概念本身很抽象,需通过一定的计量结果来表示,剩余收益的概念由此产生。 剩余收益是从会计收益(或调整后的会计收益)中扣除所有权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剩余收益虽然符合经济利润的概念要求,但应注意的是,剩余收益并不等同于经济利润,它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其性质和结果取决于不同的计算方法。由于对资本成本的内涵基本不存疑议,不同版本剩余收益的差别在于对收益与股权投入资本价值的不同确认。可以直接采用会计收益作为计算的.起点,也可对会计收益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好地反映真实收益;股权资本可直接采用账面

比较分析四种估值模型

比较分析四种估值模型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股利折现模型 ?优点: ●概念简单:股利是股票所得到的报酬,因此要对他们进行预测。 ●可预测性:股利通常在短期内相当稳定,因此(在短期内)股利容易预 测。 ?缺点: ●不相关:股利支付与价值无关,至少在短期是如此;股利预测忽略了支付 中的资本利得部分。 ●预测期:通常要求预测长期的股利;到期价格的计算不可信。 ?何时能最好地发挥作用 ●当收入总是与公司创造的价值相关时,模型可以最好地发挥作用。例如, 公司有一个固定的股利分配比率(股利/利润)。 现金流折现模型 ?优点: ●概念简单:现金流是实际发生的且易于考虑,它不会受会计准则的影响。 ●熟悉:现金流分析是已熟悉的净现值方法的直接应用。 ?缺点: ●可疑之处: 1.自由现金流不能衡量短期内所增加的价值,得到的价值与放弃的价值 不匹配。 2.自由现金流不能体现有非现金流因素所产生的价值。 3.投资被认为是价值的损失。

4.自由现金流部分是一个清算概念,公司通过减少投资能增加自由现金 流。 ●预测期:通常需要进行长期的预测来确认投资产生的现金流入,尤其是当 投资在扩张时,更需要长期预测。 ●有效性:难以确认预测的自由现金流是否有效。 ●与预测的内容不一致:分析家预测的是利润而不是自由现金流,把利润调 整为现金流需要进一步预测增加额。 ?何时能最好地发挥作用 ●当投资能产生稳定的自由现金流或产生以固定比率增长的自由现金流时, 现金流折现分析能最好地发挥作用。 剩余收益模型 ?优点: ●集中于价值动因:集中于决定价值创造的投资盈利能力和投资增长两个动 因,对这两个因素进行战略的思考。 ●利用财务报表:利用资产负债表已确认的资产价值(账面价值)。预测利 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而不是预测现金流量表。 ●采用应计会计准则:利用应计会计制的性质,认识到价值增加限于先进流 动,将价值增加与价值付出相配比,将投资作为资产而不是价值的损失。 ●多样性:适用于广泛多样的会计原则。 ●利用已有的预测结果:分析师预测收益(利用这一预测计算剩余收益)。 ●有效性:预测的剩余收益可通过随后来(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来验证。

资产定价模型的作用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源渊 资产定价理论源于马柯维茨(Harry Markowtitz)的资产组合理论的研究。1952年,马柯维茨在《金融杂志》上发表题为《投资组合的选择》的博士论文是现代金融学的第一个突破,他在该文中确定了最小方差资产组合集合的思想和方法,开创了对投资进行整体管理的先河,奠定了投资理论发展的基石,这一理论提出标志着现代投资分析理论的诞生。在此后的岁月里,经济学家们一直在利用数量化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组合管理的理论和实际投资管理方法,并使之成为投资学的主流理论。 到了60年代初期,金融经济学家们开始研究马柯维茨的模型是如何影响证券估值,这一研究导致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e Model,简称为CAPM)的产生。现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由夏普(William Sharpe ,1964年)、林特纳(Jone Lintner,1965年)和莫辛(Mossin,1966年)根据马柯维茨最优资产组合选择的思想分别提出来的,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也称为SLM模型。 由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资产组合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其创立的六十年代中期起,就迅速为实业界所接受并转化为实用,也成了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描述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在马柯维茨均值方差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其的假设,如,资本市场是有效的、资产无限可分,投资者可以购买股票的任何部分、投资者根据均值方差选择投资组合、投资者是厌恶风险,永不满足的、存在着无风险资产,投资者可以按无风险利率自由借贷等等。 同时又由于马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计算的繁琐性,导致了其的不实用性,夏普在继承的同时,为了简化模型,又增加了新的假设。有资本市场是完美的,没有交易成本,信息是免费的并且是立即可得的、所有投资者借贷利率相等、投资期是单期的或者说投资者都有相同的投资期限、投资者有相同的预期,即他们对预期回报率,标准差和证券之间的协方差具有相同的理解等等。 该模型可以表示为: E(R)= Rf+ [E(Rm)-Rf] ×β 其中,E(R)为股票或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Rf为无风险收益率,投资者能以这个利率进行无风险的借贷,E(Rm)为市场组合的收益率,β是股票或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测度。从模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资产或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取决于三个因素:(1)无风险收益率Rf,一般将一年期国债利率或者银行三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投资者可以以这个利率进行无风险借贷;(2)风险价格,即[E(Rm)- Rf],是风险收益与风险的比值,也是市场组合收益率与无风险利率之差;(3)风险系数β,是度量资产或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大小尺度的指标,是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协方差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方差之比,故市场组合的风险系数β等于1。 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意义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第一个关于金融资产定价的均衡模型,同时也是第一个可以进行计量检验的金融资产定价模型。模型的首要意义是建立了资本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明确指明证券的期望收益率就是无风险收益率与风险补偿两者之和,揭示了证券报酬的内部结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另一个重要的意义是,它将风险分为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是一种特定公司或行业所特有的风险,它是可以通过资产多样化分散的风险。系统风险是指由那些影响整个市场的风险因素引起的,是股票市场本身所固有的风险,是不可以通过分散化消除的风险。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作用就是通过投资组合将非系统风险分散掉,只剩下系统风险。并且在模

Ohlson估值模型

Ohlson估值模型有点意思 我一直没勇气去读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虽然我买了一本放在家里,但怕读不懂。所以读的都是对价值投资介绍的书籍,例如最近读的《价值投资——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已经读了一半,觉得该书对什么是价值的理解那是相当的犀利,特别是对资产的价值及资产价值与收益价值的关系,写得相当的好,我也不得不佩服起早在80年前就提出价值理念的格雷厄姆。价值的源泉来自三种,资产的价值、盈利的价值、以及成长性的价值。而有种贴现模型能很好地解释这三种价值,于是我就去理解了Ohlson估值模型,在中国又可以称为剩余收益贴现模型。我也自己在excel里做了个对兴业银行的模型。如果兴业银行在未来5年内保持期初的roe28%,分红率30%,也就是说以19.6%的净利润增长速度,贴现率是10%,5年后剩余收益不再增长,也就是永续增长为0,那么算出兴业银行值49元,如果永续增长的部分为2%,为54.8,永续增长为4%的话,为63元。 附啥是Ohlson估值模型,来自姜国华的《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投资》有公司金融概念的人才看得懂。 现金流定价模型的局限呼唤一种以根据应计制计算的会计盈余为基础的定价模型的出现。1995 年,James Ohlson教授发表了著名的“Earnings, Book Values and Dividends in Equity Valuation”文章。这篇经典文章把会计报告中的每股收益、每股权益直接和股票价值联系起来,创建了剩余收益定价模型。1995以后,James Ohlson、Gerald Feltham 、Stephen Penman等教授在一系列文章和书籍中进一步完善了剩余收益定价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今天,这个模型正在逐渐被金融行业所采用。 我们首先介绍剩余收益定价模型的概念,然后在来讨论这个模型的经济含义。剩余收益 定价模型可以表述如下: 应该在本期间内得到的回报后的余额,可以将其理解为超额收益。而股票的内在价值等于未来所有期间剩 余收益的现值之合加上本期期初股东权益帐面价值。 剩余收益模型是依据股利折现模型,辅以一定的关于会计数据之间关系的假设,推导出来的,如果我们知道未来所有期间的会计信息,这两个模型得出来的内在价值评估应该是完全是一样的。但是,这个模型和股利折现模型及现金流定价模型有几点重要的区别。首先,这个模型是基于会计数据的,它确定了应计制会计信息在价值评估中的作用。在此之前,虽然投资者特别关注企业的会计信息,但是关注的出发点

剩余收益价值估值模型的思想渊源

剩余收益价值估值模型的思想渊源 崔侠2013170629 剩余收益模型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会计信息,以公司权益的账面价值和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来表示股票内在价值的数理模型。相比传统的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剩余收益模型具备很大的优点,因此成了美国财务学界近十年来非常流行的研究主题,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对该模型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并以国内上市公司的实例进行了说明。 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可以视为许多契约的集合。这些契约中的一个主要条款即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和现金的剩余索取权。而股票就是股东对企业剩余收益的所有权。近年来,剩余收益(Residual Income)理论受到了理论界的重视。 一、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概述 剩余收益模型(RIM)又被称为EBO模型,最早是由爱德华兹(Edwards)和贝尔(Bell)于1961年提出的,但并没有引起财务理论界多大的重视,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1995年美国学者奥尔森(Olson)在其文章《权益估价中的收益、账面价值和股利》中,对这一模型公司权益价值与会计变量之间的关系,再次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使该模型重新得到理论界的重视,并成为近十年来美国财务学界最热门的研究主题之一。

所谓剩余收益是指公司的净利润与股东所要求获得的报酬之差。企业只有赚取了超过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净利润,才算是获得了正的剩余收益;如果只能获得相当于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利润,仅仅是实现了正常收益。即剩余收益t t t rBV NI RI -=++11,其中,1+t RI 代表t+1期的 剩余收益,1+t NI 代表t+1期的企业净收益,t BV 是t 期企业权益的账面 价值,r 是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剩余收益需要进行资本成本的调整,从而反映会计上未加确认但事实上存在的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 剩余收益模型是使用公司权益的账面价值和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来表示股票的内在价值。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以及投资者所要求的风险报酬的情况下,将企业折价,主要取决其初始评估价值的评估方法。如果初始评估价值采用计算控股价值方法得出的,则具备控股性质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最终的评估结果只需考虑是否需要采用流动性折价,而属于少数股权的长期股权投资,还需考虑少数股权的折价;如果初始评估价值是将公开证券市场交易的少数股权价值作为依据得出的,则在评估控股股权时,应考虑控股溢价。 而当获得的市场交易数据是属于非上市企业的股权交易数据,且其转让的权益为控股股权时,则在评估非上市企业的控股股权时,不需要考虑控股溢价。而且由于参照物为非上市企业,故也无须考虑流动性折价。但如果此时评估的是少数股权,需要考虑少数股权折价。 如果在长期股权投资的评估中,采用的市场交易数据属于高流动性少数股权,则对非上市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最终评估价值还应进行

三种常见质量模型的对比

常见软件质量模型的对比 J. A. McCall等人将质量模型分为三层:因素、衡量准则、度量,并对软件质量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软件质量是正确性、可靠性、效率等构成的函数,而正确性、可靠性、效率等被称为软件质量因素,或软件质量特征,它表现了系统可见的行为化特征。每一因素又由一些准则来衡量,而准则是跟软件产品和设计相关的质量特征的属性。例如,正确性由可跟踪性、完全性、相容性来判断;每一准则又有一些定量化指标来计量,指标是捕获质量准则属性的度量。McCall认为软件质量可从两个层次去分析,其上层是外部观察的特性,下层是软件内在的特性。McCall定义了11个软件外部质量特性,称为软件的质量要素,它们是正确性、可靠性、效率、完整性、可使用性、可维护性、可测试性、灵活性、可移植性、重复使用性和连接性。同时,还定义了23个软件的内部质量特征,称之为软件的质量属性,它们是完备性、一致性、准确性、容错性、简单性、模块性、通用性、可扩充性、工具性、自描述性、执行效率、存储效率、存取控制、存取审查、可操作性、培训性、通信性、软件系统独立性、机独立性、通信通用性、数据通用性和简明性,软件的内部质量属性通过外部的质量要素反映出来。然而,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获得的结果会有一些问题。例如,本质上并不相同的一些问题有可能会被当成同样的问题来对待,导致通过模型获得的反馈也基本相同。这就使得指标的制定及其定量的结果变得难以评价。 Boehm模型是由Boehm等在1978年提出来的质量模型,在表达质量特征的层次性上它与McCall模型是非常类似的。不过,它是基于更为广泛的一系列质量特征,它将这些特征最终合并成19个标准。Boehm提出的概念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包含了硬件性能的特征,这在McCall模型中是没有的。但是,其中与McCall模型类似的问题依然存在。 ISO9126质量模型主要从三个层次来分析即内部质量,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这三者之间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其中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的六个特征,它们还可以再继续分成更多的子特征。这些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就是在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市场理论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主要研究证券市场中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风险资产之间的关系,以及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研究的重点在于探求风险资产收益与风险的数量关系,即为了补偿某一特定程度的风险,投资者应该获得多得的报酬率。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其中,E(r i) 是资产i 的预期回报率,r f是无风险利率,βim是[[Beta系数]],即资产i 的系统性风险,E(r m) 是市场m的预期市场回报率,E(r m)-r f是市场风险溢价(market risk premium),即预期市场回报率与无风险回报率之差。 解释以资本形式(如股票)存在的资产的价格确定模型。以股票市场为例。假定投资者通过基金投资于整个股票市场,于是他的投资完全分散化(diversification)了,他将不承担任何可分散风险。但是,由于经济与股票市场变化的一致性,投资者将承担不可分散风险。于是投资者的预期回报高于无风险利率。 设股票市场的预期回报率为E(rm),无风险利率为rf,那么,市场风险溢价就是E(rm) ? rf,这是投资者由于承担了与股票市场相关的不可分散风险而预期得到的回报。考虑某资产(比如某公司股票),设其预期回报率为Ri,由于市场的无风险利率为Rf,故该资产的风险溢价为E(ri)-rf。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描述了该资产的风险溢价与市场的风险溢价之间的关系E(ri)-rf =βim (E(rm) ? rf) 式中,β系数是常数,称为资产β (asset beta)。β系数表示了资产的回报率对市场变动的敏感程度(sensitivity),可以衡量该资产的不可分散风险。如果给定β,我们就能确定某资产现值(present value)的正确贴现率(discount rate)了,这一贴现率是该资产或另一相同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贴现率=Rf+β(Rm-Rf)。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说明如下:1.单个证券的期望收益率由两个部分组成,无风险利率以及对所承担风险的补偿-风险溢价。2.风险溢价的大小取决于β值的大小。β值越高,表明单个证券的风险越高,所得到的补偿也就越高。3. β度量的是单个证券的系统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没有风险补偿。[ CAPM给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结论:只有一种原因会使投资者得到更高回报,那就是投资高风险的股票。不容怀疑,这个模型在现代金融理论里占据着主导地位。 套利定价模型 套利也叫价差交易,套利指的是在买入或卖出某种电子交易合约的同时,卖出或买入相关的另一种合约。套利交易是指利用相关市场或相关电子合同之间的价差变化,在相关市场或相关电子合同上进行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以期望价差发生变化而获利的交易行为。[ 套利定价理论认为,套利行为是现代有效率市场(即市场均衡价格)形成的一个决定因素。如果市场未达到均衡状态的话,市场上就会存在无风险套利机会。并且用多个因素来解释风险资产收益,并根据无套利原则,得到风险资产均衡收益与多个因素之间存在(近

剩余收益模型与股票未来回报

剩余收益模型与股票未来回报 饶品贵/岳衡 2013-04-16 17:24:01 来源:《会计研究》(京)2012年9期 一、引言 基于财务报表信息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直接影响着我们对证券价格形成机制等问题的认识,同时也影响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证券投资者是否有效地利用会计信息,尤其是影响机构投资者在证券组合选择时如何根据会计信息制定投资策略。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对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都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姜国华,2005)。 在我国机构投资者广泛开展量化投资背景下,如何运用公司的基本面信息构造投资组合策略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运用剩余收益模型(Residual Income Model,下文均简称为RIM)对公司进行估值,并以此构造投资策略,这种组合投资方式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已经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在我国这样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上运用RIM对企业进行大样本的估值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RIM由Preinreich(1938)提出,Ohlson(1995)对其进行了理论完善。之后有一系列的文章对RIM进行了实证检验,比如Dechow et al.(1999),Frankel and Lee(1998)和Francis et al.(2000)等,他们均发现相对于股利折现模型、自由现金流模型而言,RIM的估值更为准确,并且对股票未来一至三年回报有更好的预测作用。

然而,在我国运用RIM进行投资策略等方面的研究面临很大的困难。国外已有文献在对RIM进行实证检验时,一般采用分析师的盈余预测作为公司未来盈余的替代变量,比如Frankel and Lee(1998)和Dechow et al.(1999)等;然而利用分析师盈余预测进行模型估值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分析师预测盈余普遍比较乐观,尤其是对公司的长期盈余的预测更为乐观,因此分析师的预测盈余比公司实际盈余显著要高,这可能导致运用分析师预测数据进行RIM估值得到的公司内在价值出现高估(Richardson et al.,2010;Lin and McNichols,1998);其次,分析师可能根据股票近期走势的情况调整盈余预测,从而使得他们的预测滞后于市场的整体预期(Hou et al.,2012),比如分析师的盈余预测不能反映市场对公司现金流的预测(Richardson et al.,2010);再次,分析师在预测盈余时倾向于关注大公司和经营状况比较好的公司,而对小公司和经营陷入困境的公司则关注较少(Richardson et al.,2010),这使得运用RIM估值时存在样本选择上的偏差;最后,在我国证券分析师的数量还比较少,而且集中于大公司的盈余预测(岳衡和林小驰,2008),无法满足RIM大样本估值的需要。 针对于RIM估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Hou et al.(2012)提出的基本公司财务报表信息的盈余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一至三年的公司盈余,并将其用于RIM估计公司的内在价值V;通过与次年四月末的股票价格比较计算价值和价格比率V/P,并以此构造投资组合策略。我们发现基于V/P的投资组合在未来一年、两年和三年的最高组减最低组的规模调整超额回报分别是15.2%、37.9%和55.9%。运用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进行检验,我们发现基于V/P产生的超额回报不能被风险因子、规模因子和市账比因子所解释;控制了市账比等因素的回归分析中,V/P对未来一至三年的回报仍然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Residual Income Valuation Model) 目录 [隐藏] ? 1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概述 ? 2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公式 ? 3 对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评价 ? 4 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启示 ? 5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在应用中面临的难题[1] ? 6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应用的改进[1] ? 7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与主流价值评估模型的比较[2] ? 8 剩余收益模型案例分析 o 8.1 案例:万科剩余收益模型分析 ? 9 参考文献 [编辑]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概述 剩余收益模型(RIM )又被称为EBO 模型,最早是由爱德华兹(Edwards )和贝尔(Bell )于 1961 年提出来的,但并没有引起理论界多大的重视,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1995年美国学者奥尔森(Ohlson )在其文章《权益估价中的收益、帐面价值和股利》中对这个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建立了公司权益价值与会计变量之间的关系,使该方法重新得到理论界的重视,并成为近十年来美国财务学、会计学界最热门的研究主题之一。 所谓剩余收益是指公司的净利润与股东所要求的报酬之差。剩余收益的基本观点认为企业只有赚取了超过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净利润,才算是获得了正的剩余收益;如果只能获得相当于股东要求的报酬的利润,仅仅是实现了正常收益。即RI t + 1 = NI t + 1 ? rBV t ,其中RI t + 1代表 t+1 期的剩余收益,NI t + 1代表 t+1 期的企业净收益,BV t 是 t 期企业权益的帐面价值,r 是 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剩余收益需要进行资本成本的调整从而反映会计上未加确认但事实上存在的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 剩余收益模型使用公司权益的帐面价值和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来表示股票的内在价值。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以及投资者所要求的风险报酬情况下,将企业预期剩余收益按照一定的贴现率进行贴现以后加上当期权益价值就是股票的内在价值。 [编辑]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公式 剩余收益估价模型的基本公式是: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理论及应用 财管131蓝伟龙 摘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自提出以后,即受到众多经济学家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及管理的许多方面,但同时也受很大的质疑。本文在详细介绍CAPM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它在证券定价及普通股成本估价方面的一些实际应用。 关键词: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1.引言: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简称CAPM)是由美国学者夏普(William Sharpe)、林特尔(John Lintner)、特里诺(Jack Treynor)和莫辛(Jan Mossin)等人于1964年在资产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现代金融市场价格理论的支柱,广泛应用于投资决策和公司理财领域。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就是在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市场理论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主要研究证券市场中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风险资产之间的关系,以及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称CAPM,是由威廉·夏普、约翰·林特纳一起创造发展的,旨在研究证券市场价格如何决定的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假设所有投资者都按马克维茨的资产选择理论进行投资,对期望收益、方差和协方差等的估计完全相同,投资人可以自由借贷。基于这样的假设,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研究的重点在于探求风险资产收益与风险的数量关系,即为了补偿某一特定程度的风险,投资者应该获得多得的报酬率。 2.假设: CAPM(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是建立在马科威茨模型基础上的,马科威茨模型的假设自然包含在其中: 1、投资者希望财富越多愈好,效用是财富的函数,财富又是投资收益率的函数,因此可以认为效用为收益率的函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