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汉语叠音词

汉语叠音词

汉语叠音词
汉语叠音词

小义汉语叠音词

系别:外语系

专业:11级英教2班姓名:郑素

学号:2011932050

辅导老师:刘荷清

一.引言

叠词又称叠字,重叠词,叠音词或叠音,就是把同一的字或单音节的词接二连三的用在一起,陈宏薇主编的《汉英基础翻译》一书对叠词做了这样的分析:“叠词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词重叠使用,增加语言生动性和形象性。”作为 构词现象和修辞手段,叠词在汉英语中都有使用,其基本功能不仅在于增添声音美,调节音节,而且还能表达不同的语气,程度和感情 ,加强语言的形象性。

关键词:汉语叠音词 叠词

二.叠词的形态格式

叠词(reduplicated word )是治语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使用非常普遍。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其主要的形态格式有以下十类。

1、AA 式 天天 看看 样样 红红

2、AAB 式 毛毛雨 洗洗手 刷刷牙 写写字

3、ABB 式 眼巴巴 水汪汪 凉丝丝 亮堂堂

4、AABB 式 高高兴兴 认认真真 三三两两 滴滴答答

5、ABAB 式 一个一个 雪白雪白 飞快飞快 漆黑漆黑

6、A-A 式 看一看 试一试 热一热 猜一猜

7、A 了(一)A 式 看了看 试了试 摸了摸 拍了拍(看了一看) (试了一试) (摸了一摸) (拍了一拍)

8、A 呀/呵A 式 唱呀唱 游呀游 走呀走 读啊读

9、A 着A 着式 说着说着 数着数着 跳着跳着 器着器着

10、A 里AB 式 糊里糊涂 傻里傻气 娇里娇气 罗里罗嗦

此外,还有AABC 式(楚楚动人)、BCAA 式(风雪茫茫)、ABAC (一举一动)和A 都A 不式(爬都爬不)等格式,因使用率不高,未收集归类。

三.叠音词的作用

1叠音词的乐感,在于它的叠音,形成特有的音色和结构。《小雅-采邑》中“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等诗句,声音洪大,节奏急促,就像是进军的鼓点。再者,叠音词在《诗经》中常与叠句组合,位居章首,以别章节,一唱三叹,反复萦回。

2叠音词状貌,在于它的叠义,形成特有的语法功能。

⑴叠义词强调基本义,凸显事物的特征。

⑵叠义词增加附加意,让事物显得生动,形象。

?数量附加意,它让语言显得准确,形象。

?动态附加意,它让事物显得形象,生动。

?音形附加意,即拟声又摹形,有着很好的视听效果。

⑶叠词创设意境,在于拟声与叠词的多义性所诱发的想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萧萧”,风声、稀疏状;“滚滚”,状貌,有动态附加意。上句有“萧萧”的介入,那呼呼的风声与簌簌的落叶便形成了凄凉的景象,呤诵此句,那种枯木逢秋、人生易老的感慨油然而生;下句有“滚滚”的介入,仿佛听到隆隆的浪声,隐喻着逝者如斯的愁怅,或新老替代的无。

4叠音词言情在于它的声律与心律的吻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萧萧”,风声、稀疏状;“滚滚”,状貌,有动态附加意。上句有“萧萧”的介入,那呼呼的风声与簌簌的落叶便形成了凄凉的景象,呤诵此句,那种枯木逢秋、人生易老的感慨油然而生;下句有“滚滚”的介入,仿佛听到隆隆的浪声,隐喻着逝者如斯的愁怅,或新老替代的无进,由“凄”至“戚”。词配曲以歌,这些叠音词就成了摹拟诗人态,应和诗人心律的音符、节奏,进而谱写出诗人孤独、冷清、凄惨的心曲。

5叠音词述曲,在于它的语意适中亲切,节奏轻松自如。

《西厢记·叨叨令》写道:“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帮重重叠叠的泪。……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短短几句,竟有五组的叠音词,均为AABB 的排列形式,依次描写心态、、容貌、行为、心情。写得是深沉的闺怨,叠得是轻松意趣。深沉者,是莺莺心诚情痴,是别情愁绪;有趣者,是轻松的节奏,是观众的揶揄。车儿,花儿,枕儿,袖儿,信儿,它们居然不解“我”心;台下的观众啊,你们竟然嗤嗤讪笑?轻松的节奏运载沉重的心情,别有情趣;台下与台上的反差,让人笑得难堪、苦楚。

四.叠词的词性变化和词义变化。

汉语词汇重叠后,一般无词性变化。但是,动词以AABB 格式重叠后,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商商量量地办事,一般转化为形容词。形容词以ABAB 格式重叠后,往往转换成动词。例如:过新年了,大家痛快痛快一番!

汉语词汇重叠后,词义大都发生变化。这种词义变化命名得叠词除了具备信息功能外,还具备表情功能与美感功能,命名语言生动活泼,更富有感染力。叠词词义变化可归纳为三种情况。

1、"增义",即增加语意。名词、数词、量词等重叠后,往往增加"每一"和"很多"的意义。例

如:事事、斤斤、一群群,等等。 2、"强义"即加强语意。形容词、副词重叠后,数量词不达意重叠后起副词作用时,动词以A 呀/啊A 、A 着A 着、A 里AB 等格式重叠后,以及动词以AABB 格式重叠后起形容词或副词作用时,都使词义程度加重和强调。例如:轻轻(的)、刚刚、一口一口(地)、跑呀跑、跳着跳着、糊里糊涂、跑跑颠颠,等等。

3、"弱义",即减缓语意。动词重叠后和形容词以ABAB 格式重叠后起动词作用时,都使词义程度减弱、缓和、委婉,表示的动作往往是一次体或尝试体。例如:试试、看一看、考虑考虑、进屋来暖和暖和,等等。

五.结论

叠音词由于音的重叠,享有其独特的乐感,出特有的附加意,更由于音意的结合了,在拟声状貌设景言情述趣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由于义的重叠滋生叠词是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得乐感手段之一,形式工整,更广泛运用叠词表达各种意义是汉语的特色,因此它在汉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六.参考文献

①王艳蓉,王长江,2008年20卷第3期,武汉工程技术学院院报《浅谈汉语叠词的音

②安芳,四川外国语学院,2006年11月,《声声动听,字字关情——从审美角度看中国古典诗词中叠字的音译》。

③周 笃宝,1999年03期,《汉英叠词与翻译》。

④《说文解字》

⑤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浅谈叠音词的修辞魅力.

浅谈叠音词的修辞魅力 作者:李菲 叠音,就是将相同的音节重叠起来使用,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式。用音节重叠的方式构成的词叫叠音词,如“呼呼”、“光灿灿”等。我国从古到今众多的文学作品都十分擅长运用叠音词,尤其是诗歌和散文,用得更是自然、恰当,大大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叠音词念起来和谐悦耳,有很强的音乐性。在写作中,组合一系列的叠音词,可以使语言具有音律美。近代学者唐钺曾在《国故新探》中指出:“白话中形容词或副词,每每缀有叠字,此等词常常极为生动,如颤巍巍、娇滴滴之类,元曲中有接连使用这种形容词的地方不少,若是唱来,一定可以悦耳。”元曲家王实甫《西厢记》中“绿依依墙高柳半遮,静悄悄门掩清秋夜,疏刺刺林梢落叶风,惨离离云际穿窗月”、“悄悄冥冥,潸潸等等,等我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姐姐莺莺。”都是巧妙使用了叠音词,增强了曲子的节奏感,不仅听起来悦耳,而且把剧情描述得有形有声,对作品的主题表达更是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还有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很谙熟叠音词的魅力,在她那首脍炙人口的《声声慢》中,一连用了14个叠音词,大胆新奇,前无古人,而且毫无雕琢的痕迹,自然贴切地表达了词人的情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既将胸中的凄惨心情喷薄而出,又对这种心情进行了极有层次的渲染,把缠绵悱恻的离情愁绪抒写得淋漓尽致,真可谓情韵回环,风致绵邈。叠音词的形式多种多样,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拟声词等都可以充当。叠音结构中元音辅音的搭配完全一致,第二个音节念轻声,音强有变化,既是同音相和又有高低抑扬,很有韵律感。诗歌中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等等,重叠形式在句子里起修饰、描写作用,强化了事物的情貌,使人如历其境。形容词性的叠音词音随义转,尤其富于描绘色彩,根据表达需要加以选用,音义交融,境界毕现。象罗兰的《那岂是乡愁》中“台北的雨季湿漉漉,冷凄凄,灰暗暗的”,秦牧《社稷坛抒情》中“树木是苍翠翠的,火光是红艳艳的,金属是亮晶晶的……”用形容词的重叠来描绘雨、树木、火光、金属等,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立体风景。《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芒芒,风吹草低见牛羊。”声音嘹亮悠扬,再现了恢宏阔大的草原风貌。 著名作家朱自清也特别爱用叠音结构来描绘景物,使作品的语言绘声绘色,优美动人,表现出清新柔美的风格,叠音词在他的散文里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式多样,从而表现出独特的文学魅力。如《荷塘月色》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叠音词的使用,把月下荷塘的美展现得一览无余,使我们不仅欣赏了荷塘,也欣赏了朱自清优美的文笔。还有当代大学者余光中的散文《山盟·南半球的冬天》,“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情,雨气空潆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薄荷的香味。”是不是也闪烁出使用叠音词的几多风采? 不过,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叠音的使用都要用得“恰当”,这样才能刺激眼、耳,在形和音的方面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意义“意味深长”。并且一定要注意用得“不太多,不太矫揉”,作用才大。如果像元代乔吉《即事四曲》(之一中“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冈冈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中叠字的使用,则是东施效颦,丑态百出了。

妙用叠词,形神兼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13293169.html, 妙用叠词,形神兼备 作者:姜颖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 )》2009年第05期 卜算子 葛立方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 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 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赏析] 赏荷花而饮美酒,是古人的一种雅兴。如南朝陈孙德琏(坐)镇郢州时,泛船饮酒赏荷,宾僚并集,时称胜赏;宋代欧阳修在扬州时,也曾邀集宾客,对荷而坐,传诗饮酒,成为佳话。葛立方也不乏这样的雅兴,此词便是在赏荷席间所作。此词篇幅虽小,但写荷花却颇具特色。作者对荷花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描写与刻画。把荷花的状态形象写活了;尤其善用叠字,利用叠字所特有的艺术表现力,摹景状物,把荷花的精神也写活了。 词的上片首句点出所咏之物。“水芝”是荷花异名,“红”既写其颜色之美,同时也写其开放之盛;“袅袅”则兼写外貌与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荷花的柔丽妩媚、婉转多姿。次句转写 荷花的生长地。“蒹葭”是常见的价值低微的水草,以喻微贱。《韩诗外传》:“闵子曰:‘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门。’”其中的“蒹葭”,便是这种用法。“蒹葭浦”即指一般的、寻常的水滨。荷不择地而生,天池可,蒹葭之泽与蒲荻杂处,亦可。《毛诗·陈风·泽陂》便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诗句。“脉脉”,本是写人的“含情不语貌”,《古诗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句。这里以写荷花,是说荷花脉脉含情地生长在这蒹葭之浦。这一个叠词,写出了荷花甘于微薄、不攀不附的品格,同时也寄托了词人的志趣。“西风”“疏雨”两句,点染秋景,以衬荷花。荷花开于夏秋之间,梁昭明太子《芙蓉赋》云:“初荣夏芬,晚花秋曜。”李白诗“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拟古十二首》之十一),李绅诗“自含秋露贞姿洁,不竞春妖冶态浓”(《重台莲》),皆是写秋荷。这两句,表面上看似点染秋景,写荷花所处的秀美自然环境,实则通过写与荷有关的事物来达到写荷的目的。这是一种“借笔”。晋孙楚《莲花

叠音词的读音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叠字形容词 没有必要读变调 魏丹(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100816) 河北杨艳丽(435252292) 转载 笔者最近参加了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小学语文课本的录音监听工作,发现小学语文课本的叠字形容词,特别是ABB式的叠字形容词一律按变调发音,例如:灰蒙蒙huīméng méng要读成huīmēng mēng,绿油油lǜyóu yóu要读成lǜyōu yōu。我问了几册课本的责任编辑为什么要读变调,他们都说是经过研究的,ABB式叠字形容词都读成变调,是为了和《现代汉语词典》一致。我认为小学语文课文中的ABB式叠字形容词没有必要读变调。 普通话中的叠字形容词主要有三种形式:AA式、ABB式和AABB 式,例如: AA式:好好、慢慢、满满 ABB式:红彤彤、黑洞洞、明晃晃 AABB式:干干净净、漂漂亮亮、舒舒服服 普通话中的叠字形容词变调现象是指不管叠字形容词最后面的1~2个音节原来是什么声调,读变调时一律把它们读成阴平声调。例如:好好hǎo hǎo 变读成hǎo hāo;红彤彤hóng tóng tóng 变读成hóng tōng tōng;干干净净gān gān jìng jìng变读成gān gān jīng jīng 。著名语言学家、普通话专家徐世荣先生对叠字形容词的变调很有研究,他认为叠字形容词的变调是一种普通话的口语现象,其变调原则是:1、能不变的可以不变;2、口语中可以变,书面语中可以不变,3、读成儿化的变,不读成儿化的不变;4、描写实际情况的不变。例如:“好好学习hǎo hǎo xuéx í”在口语中可以变读成“好好儿学习hǎo hāor xuéxí”,“红彤彤hóng t óng tóng ”在口语中可以变读成“hóng tōngr tōngr”,“漂漂亮亮piào pi

浅谈影响湘西民歌英译的因素

浅谈影响湘西民歌英译的因素 摘要:本文从湘西民歌语言特点和与英语语言对比角度出发,探讨影响湘西民歌英译的因素,主要从语言、文化和译者三个因素展开。 关键词:湘西民歌;翻译;对外传播 随着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湘西民歌英译并进行对外传播也成为当务之急。很多国内著名歌唱家在伦敦亮相、美国放歌,其中不乏唱湘西民歌,可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歌词在翻译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浅则翻译不地道,重则语法错误、漏译、误译。这也直接揭露了在对外传播中国民歌文化时只让听众感受到歌唱家声音之美而没有发现文化之美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歌词中有太多因素阻碍译者正确且地道的翻译。 一、语言因素 湘西民歌语言主要分为苗语与土家话。苗语和土家话都是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其中,苗语的语音有71个声母,16个韵母,六个声调,有连续变调现象。词汇,苗语词汇丰富,有多种构词方式,按语音可分为单音词,多音词。按词的结构分,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一)湘西民歌中的双关与英语中的双关存在差异 英语双关语(pun)在《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词典》(Webster,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的解释为:The humorous use of a word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different meanings or applications or of words having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sound but different meanings;a play on words.英语双关多使用同音异义,同形异义去达到幽默的效果。像“altogether”与“all together”在读音上完全一样,但all together的意思跟together的意思类似,可以解释为“with each other”,即一起、同时的意思。而altogether是副词,表示完全地(相当于completely)或者总共地(in total)。像“light”有轻的;浅色的;明亮的;轻松的;容易的;清淡的等意思,在很多句子中也容易形成双关。但汉语中的双关比英语的复杂很多,如果是像英语的同音异义应用在汉语中就太多了,单第四“yi”就有92个,当组成汉语单词又是另外一种意思。谐音双关像“道是无晴却有晴”中“晴”与“情”双关。汉语中还多了语义双关,多出现在歇后语像“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二)湘西民歌中的语法与英语语法存在差异 在湘西民歌中,一是西南官话(即湘西方言,但因为历史原因,县之间、民族之间的语言都有区别)形成思维与英语不同,有些句子语法结构也与英语语法结构不同;二是汉语的多样性与方言的不准确性,造成了以下两点问题: 1、主语的省略和不可省略。 汉语主语省略形式灵活,有承前省略、蒙后省、隔句省、泛指省等多达八种省略,而英语主语省略则受许多语法规则约束,仅有承前主语省略、蒙后省及对话省等四种情况。(袁宇辰黄凤钨《<边城>及其杨译本中“主语省略”现象对比研究》大众文艺.语言学研究,)同时,汉语的主语形式k比英语主语多。比如就湘西民歌歌词:时间名词开头,《十二时辰想起姐》中“子时想姐半夜中”就省略了主语“我”。如果翻译省略主语会造成语法错误以及让听众不知所云吗,特别是在音乐会等场合需要一句歌词对应一句翻译时。但不省略又会造成翻译没有美感或者太过于冗长。

浅谈叠词的表达效果

——浅谈叠词的表达效果 彭生琼 叠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使用非常普遍。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从古代的《诗经》到当代文学都存在。高中课本的选文如《氓》、《声声慢》、《荷塘月色》等都有大量的叠词使用,使诗文读起来音韵横生。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鉴赏领会叠词的表达效果是不可忽略的教学内容之一。 关于叠词的形态格式初中已涉及,对于高中生来说,重点在于领悟叠词的表达效果。 一、领悟叠词的音韵美 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在上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让学生反复诵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其短促的节奏,轻细而凄清形成的的吞声饮泣的音韵美。又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塘月色》)这段文字,叠词多是平声,声音清脆,节奏轻快,如河边飘过清幽的牧笛,欢快而悠扬。大量叠词突破了单纯视觉上对无边静美的荷塘月色直观画面感受,继而从听觉上给读者营造了一个回环往复、不绝于耳、余音绕梁富有音乐美的荷塘景色,使读者从单纯的视觉感受,转到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的艺术感受。 而《诗经》中就更多了,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小雅·采薇》),“行迈靡靡,心中摇摇”(《黍离》),达到了“两字穷形,情貌无遗”的地步,既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语气,也使语言的形式和声音的节奏更臻整齐和谐。而我们在高中的教学中,语言形式的整齐和音律的和谐是较好把握的,可以不用多讲,和谐的音律中所蕴涵的情感才是最美的,最应该让学生去体会的。 二、领悟叠词的画面美 叠词具有描绘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形态逼真地描写出来,使所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最熟悉的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不仅描绘出了路的弯曲,而且准确呈现了曲折之深和荷塘之幽,营造了传统中国文化中所欣赏的“曲径通幽”的园林之美。“田田”的叶子不仅说明荷塘的叶子多,一望无边,而且叶子的“密”和长得茂盛,也都通过这个叠词表现出来,仿佛在读者的唇间留下了“甜甜”味感。这个词向我们展现的不仅是江南水乡的荷塘无边之美,还回应着南朝诗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浪漫和缠绵。“亭亭”一词和舞女的裙连用,不仅荷叶美,而且还有出水芙蓉的女子清秀之美,婀娜多姿,倩倩风情,语言鲜活、跃动,形象清新、宜人,促人联想,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又如《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用“青青、郁郁”描绘出了一幅草木浓密的充满生机的春天图;后四句用“盈盈、皎皎、娥娥、纤纤”将思妇的体态、仪容、妆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由“盈盈”而“皎皎”,才有如同明月从云层中步出那般由隐绰到不鲜的感觉,“娥娥”与“纤纤”同是写其容色,而“娥娥”是大体的赞美,“纤纤”是细部的刻划。六个叠字无一不切,由外围而中心,由总体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徐 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梁绍王称之“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 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三者用“情”贯穿一起。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由此可见,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 《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再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 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长),用“纷纷”、“细细”,抒发自己惜花、爱花的心情,造语似痴,但情真意切。再如韦应物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胄》),二组叠字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后湖集》说,每读此句“未尝不茫然而思,喟然而叹”,希望“图苏州”(韦应物)之句于壁,使余隐几静对,神游八极之表。 二是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摹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叠字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用“萧萧”摹拟落叶声;黄巢的《题菊花》中“飒飒秋风满院栽”,用“飒飒”摹拟风声风声;岳飞《满江红》中“凭栏处,潇潇雨歇”,用“潇潇”摹拟雨声……叠字撮合婚姻时写道:“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这里“诺诺”、“尔尔”是答应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好,好”、“就这样”之类的词,两组叠词把说嘴媒婆的油滑、奉承的性格写得活灵活现。再如《木兰辞》用“唧唧复唧唧”的叠词,写木兰的叹息声,也十分精当。

浅谈广东人如何学普通话

浅谈广东人如何学普通话 摘要:广东人学习普通话已成为当务之急。应从语言、词汇、语法等方面来学习。在语言上,学会声母翘舌音和非翘舌音;分清韵母;掌握儿化和轻声。在词汇上,不应随便用方言词代替普通话。在语法上,分清方言与普通话在语法上的区别。 关键词:广东人;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声母;韵母 普通话即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汉语标准。广东地理上得天独厚,有对外开放贸易之利,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从80年代起,全国各地各类人才相继涌向广东的人就有数千万;另外,由于工作学习的需要,大量广东籍大学生求学于外地。因此,用普通话与外地人交流已成为摆在广东人面前的迫切的语言需要。然而,广东人讲的普通话往往使外地人听而生畏,甚至不知所云,因而在广东推广普通话已成当务之急。下面我将从思想意识、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来谈广东人学习普通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思想意识 广东有三种方言。一是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也叫白话。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的东部、西南等一百来个县。它也是香港、澳门同胞的主要交际工具。二是闽方言。在广东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潮汕地区,雷州半岛地区。三是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和北部。然而,不管在哪个方言区,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广东人都有破罐子破摔的倾向,认为自己天生说不好普通话,更不是说普通话的料,基于种种原因,广东人想要学好普通话确实不易,也不可能靠一时之举,一下子凑效。不过,也并非无捷径可走。那么,广东人怎样才能学好普通话,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呢? 第一,掌握好普通话语音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理论知识脑子里应一清二楚,不能含混不清。我们的方言习惯比较深,对方言和普通话的不同之处,感觉较为迟钝,模仿起来容易变调,掌握起来很不容易。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得下一番功夫去认真学习语言的有关基础理论,系统地掌握语言知识。在训练中要避免“差不多”的倾向,要逐渐向标准靠拢。 第二,打破面子过“三关”。在掌握好普通话语音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能够打破面子,过好“三关”。第一就是面子关。我们一开始说普通话往往会因别

叠音词的妙用

叠音词的妙用 ———《荷塘月色》的修辞艺术 眉山一中蒲玉光 《荷塘月色》优美的意境,不知令多少人迷恋和陶醉。无论朗读还是默默品味,你都将被带入梦幻般的诗意境界,同作者一起体验那暂时避开尘世纷扰的恬淡自适,微微沉郁的心境以及无法摆脱的淡淡的哀愁。 《荷塘月色》的成功与作者真切的人生体验分不开,更与朱自清对语言的高度驾驭能力分不开。其中修辞的运用十分突出,单是叠音词的运用就令人回味无穷。 在一篇千字文中,作者竟用了24处叠音词。如此频繁地使用叠音词,其意义何在呢?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讲:“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要义。”《荷塘月色》大量运用叠音词,不仅是为适应题旨情境,更值得注意的是它凸显了题旨情境。 一、叠音词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音乐美 《荷塘月色》描写月光下静静的荷塘以及荷塘上朦胧的月光。但我们又分明听到一支优美的小夜曲,真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作者一方面打通感官,运用通感手法,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另一方面,在行文中时时点缀叠音词,而这些叠音词本身就具有音乐的美感,如:“田田”、“亭亭”、“淡淡”、“脉

脉”等。这些点缀在字里行间的叠音词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流动的优美的旋律。但这支乐曲又不是孤立的,它与文章的题旨情境水乳交融。 通过对叠音词的韵母和声调的分析我们发现,以i或i开头的齐齿呼韵母有12个,占叠音词的一半,而开口呼韵母只有5个;声调方面,平声有15个,其它上、去、入加起来也不足10个。朱自清先生为何大量选用齐齿呼、平声调叠字?是有意为之,还是巧合?实际上,结合文章的题旨情境就不难回答了。齐齿呼发音靠前,嘴唇开口度小,发出的音音量小,比较低沉,适合表达婉伤、凄清类情感,美学上属于阴柔美。李清照的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更是一个典型。且不说这些词的语义,单是这一连串叠音词所形成的如泣如诉的旋律就已流淌出了词人孤独、凄冷、悲苦的愁绪。在这里,语音先于语义直观地作用于读者的听觉,营造了浓浓的情感氛围。同是叠音词的运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表现的则又是另一种情状:雄阔、苍劲。原因在于“苍苍”“茫茫”均为开口呼韵母,发音靠后,嘴唇开口度大,声音就显得沉雄、浑厚,充满阳刚之气。 由此可见,朱自清大量选用齐齿呼绝不是巧合,而是为了与文章的情感——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相适应而有意为之的。平声调的选用也是如此。平声调时值延长,给人一种悠长的感觉。这“悠长”便给了读者回味、想象的空间,同时也给了读者情感发酵的时间。 总之,为了适应《荷塘月色》的题旨情境,朱自清大量选用齐齿

浅析汉语叠词的英译

翻译作业陈雯迪英本2049班学号:200407304 浅析汉语叠词的英译 摘要:叠词大量存在于汉语中,是常见的修辞手段。叠词的使用体现语言的韵律美、意象美和表达美,并且可以使语言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但其英译却颇为不易。本文浅要归纳了英汉叠词的类型以及一些汉语叠词英译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叠词;叠词的形式;英译方法 Abstract:There are a number of cases of reduplication in Chinese language. Reduplication is a common rhetorical method of languages. It reflects the beauty of the languages in rhythm, image and expression. It is not easy to find English equivalences for them. This paper aims to make a systematic contrastive study of reduplic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t also illustrates the translation skills and semantic and cognitive motivations of reduplication. Key Words:Reduplication word, Forms, the skills of translation 前言:叠词又称叠字、迭字、重叠词、叠音词或称叠音,是指相同的词、词素或音节重叠使用。许多语言都有或多或少的重叠现象,但远不如汉语那样普遍。叠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本文试就汉语中叠词的翻译作初步探讨。一.叠词的形态格式 叠词的主要形态格式有以下十种: 1.AA式渐渐看看样样红红 2.AAB式毛毛雨洗洗手刷刷牙写写字 3.ABB式眼巴巴水汪汪凉丝丝亮晶晶 4.AABB式高高兴兴认认真真三三两两滴滴答答5.ABAB式一排一排雪白雪白飞快飞快漆黑漆黑 6.A一A式看一看试一试热一热猜一猜 7.A了A式看了看试了试摸了摸拍了拍8.AABC式津津有味振振有辞洋洋得意楚楚动人9.BCAA式野心勃勃波涛滚滚衣冠楚楚风尘仆仆10.ABAC式一唱一和诚惶诚恐恶声恶气一点一滴

浅析叠音词的妙用

浅析叠音词的妙用 【摘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字以“AA”或“AABB”等形式重叠起来使用的词叫叠音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叠音词,还应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和使用叠音词,以期全面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叠音词;艺术功效;语文教育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字以“AA”或“AABB”等形式重叠起来使用的词,就叫叠音词,修辞学上称之为“重音”。从音韵学的角度来看,叠音词既是双声又是叠韵。叠音词运用得当不仅可使文章语言生动流畅,通俗亲切,还可以最少的文字表达出最为丰富深刻的内涵,从而收到言简意赅、生动传神的艺术功效。因此,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要善于启迪其领悟叠音词的结构和类型及其妙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借助和妙用叠音词,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现将叠音词独特的艺术功效分类浅析如下: 一.妙用叠音词可很好地凸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的心理是纷繁复杂的,人的内心情感有时是很难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的。然而,我们在阅读中常常会看到许多名家高手往往仅借助于三两个比喻,甚至是几个叠音词就将人物的内心展现得栩栩如生,形象逼真了。比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晚年的名篇《声声慢》,社会的动乱和丈夫的死,给女词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面对南归的大雁、落地的黄花、雨打的梧桐,联想到自己坎坷的一生,不禁产生孤独、凄凉的感觉。词的上片,起首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组叠字构成,十分深入细致地表现了作者无限孤独寂寞的悲思情绪。‘寻寻觅觅”,即是寻了这儿又寻了那儿,一无所获,只有“凄凄惨惨”而又“戚戚”了。“凄凄惨惨”表示境况,“戚戚”表示心中无限的悲哀。这七对叠词是全词感情的集中表现,放在开头,笼罩全词。词的下片描写了惹人愁绪的“点点滴滴”的秋雨,这“雨”打在梧桐叶上,更打在词人心上,“点点滴滴”重叠更透露出词人内心的痛苦和无法排遣的愁绪。又同开篇的七组叠音词营造的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浑然一体。 二.叠音词显态,栩栩如生。以叠音词来显现人物的神态,恰当、生动而又简约。如王愿坚的小说《七根火柴》中有一个细节描写。“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句中的叠音词“抖抖索索”,既显现出了无名战士生命垂危时的虚弱无力,动作艰难,同时也凸现出了他对这非同寻常的七根火柴的无限珍爱。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也有许多这样精彩的细节描写,如“胡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走了。”作者将胡屠户吝啬的本性及其虚荣心、贪婪欲得到满足后的惬意舒畅之丑态都浓缩到了这“紧紧”“笑迷迷”之中了。

包含叠音词的成语

包含叠音词的成语 含情脉脉大腹便便风度翩翩翩翩起舞姗姗来迟欣欣向荣窃窃私语滔滔不绝恋恋不舍振振有词阵阵波涛落落大方比比皆是历历在目芸芸众生侃侃而谈惴惴不安格格不入落落大方喋喋不休蠢蠢欲动栩栩如生楚楚动人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斤斤计较洋洋得意彬彬有礼缕缕白云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摇摇欲坠耿耿于怀娓娓动听赫赫有名欣欣向荣落落大方哀哀父母哀哀欲绝嗷嗷待哺版版六十四比比皆是彬彬有礼步步莲花步步为营草草了事草草收兵察察为明超超玄著陈陈相因楚楚可怜蠢蠢欲动绰绰有余刺刺不休代代相传旦旦而伐喋喋不休鼎鼎大名多多益善咄咄逼人咄咄怪事恩恩相报泛泛而谈泛泛之交泛泛之人愤愤不平高高在上格格不入耿耿于怀耿耿于心官官相护衮衮诸公行行出状元好好先生赫赫有名赫赫之功赫赫之光花花公子、花花世界花花太岁惶惶不可终日恢恢有余昏昏欲睡岌岌不可终日岌岌可危济济一堂矫矫不群津津有味津津乐道 斤斤计较斤斤自守井井有条炯炯有神赳赳武夫九九归一踽踽独行涓涓不壅眷眷之心侃侃而谈硁硁之愚空空如也口口相传夸夸其谈款款而谈琅琅上口朗朗乾坤累累如珠栗栗危惧历历可数历历在目恋恋不舍寥寥可数寥寥无几碌碌无能碌碌无为碌碌无闻荦荦大端落落寡合落落大方落落难合蔓蔓日茂闷闷不乐靡靡之音绵绵瓜瓞面面俱到

面面相觑默默无闻默默无言脉脉含情念念不忘诺诺连声翩翩公子翩翩起舞翩翩少年仆仆风尘戚戚具尔谦谦君子切切此布切切私语窃窃私议窃窃私语区区之众茕茕孑立拳拳服膺拳拳之枕穰穰满家人人皆知人人自危色色俱全姗姗来迟生生不息生生不已丝丝入扣滔滔不绝亭亭玉立头头是道唯唯连声娓娓不倦娓娓动听娓娓而谈恶恶从短息息相关息息相通哓哓不休小小不言蝎蝎螫螫心心相印欣欣向荣星星之火一点点小火星惺惺作态休休有容栩栩如生轩轩甚得悬悬而望循循善诱牙牙学语奄奄一息泱泱大风洋洋大观洋洋得意怏怏不乐峣峣易缺遥遥领先遥遥相对遥遥无期摇摇欲坠依依不舍悒悒不乐盈盈一水郁郁寡欢冤冤相报源源不绝源源不断源源而来芸芸众生凿凿有据沾沾自喜湛湛青天昭昭在目振振有辞铮铮有声振振有辞蒸蒸日上正正之旗惴惴不安谆谆告诫孜孜不倦孜孜以求春风习习大雪纷纷风度翩翩相貌堂堂想入非非心旌摇摇气喘吁吁得意洋洋

叠词的表达作用

叠词的表达作用 叠词的表达作用: 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2.起强调作用。 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例如:《古井》中用“叮叮当当”来形容挑水桶碰撞的声音,用“吱悠吱悠”来形容扁担发出的声音,写出了人们挑水时的热闹,形象地说明了到这里取水的人多,又从侧面反映了古井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默默奉献的精神。有些叠词描写形状,惟妙惟肖。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写海参蠕动用“懒洋洋”,形象地表现了海参缓慢移动的样子,憨态可掬,逗人喜爱;写鱼的眼睛用“圆溜溜”,非常逼真地写出了鱼眼的灵活与水灵。 有些叠词展现动作,含义丰富。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写汤姆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的动作是“慢吞吞”的,十分恰当地写出了汤姆不想把鱼放掉,可又不能违反爸爸的命令的矛盾心理。有些叠词泼墨溢彩,别有情趣。例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中用“水灵灵”写出了水面波动的情景,用“蓝晶晶”恰当表现了湖水蓝得发亮的特点,使湖水显得更娇美可爱,又运用“绿茵茵”“黄灿灿”突出了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引人注目,而且表现出青海湖畔一片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 有些叠词渲染气氛,令人如临其境。例如:《观潮》中用“浩浩荡荡”渲染了钱塘江大潮不可阻挡的气势,突出了自然的伟大力量。《齐天大圣》中的叠词“千千万万”“万万千千”,有力地渲染了哪吒和孙悟空打斗时的激烈场面和气氛。 ★学过的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徐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 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三者用“情”贯穿一起。 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 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由此可见,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 《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再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 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长),用

《诗经》中叠音词重言词

区别《诗经》中的重言词和语词叠用及其他们的作用 摘要:重言词是由音变造词而产生的单纯词,即重复两个音节构成的复音词。其两个音节仅是一个词素,不能单独使用;或者可单独使用,但是与叠用意义无关。这是 上古汉语复音词的构成方式之一。语词的叠用,包括单字的重叠和双音节词的重 叠,其中尤以单字的重叠最为常见。是古书异例的一种。《诗经》中,这两种形 式的大量运用,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诗经、重言词、语词叠用、作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的生命起源。它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0余首。这些远古时代留下来的诗篇,千姿百态,内容丰富。它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真实地描绘出两千五百多年前那漫长历史时期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面貌;它如同一首首优美的歌曲,重叠的章句回旋反复地吟唱,在一唱三叹中,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充分抒发。《诗经》的语言有很多突出的鲜明特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诗篇中对重音词的大量使用。这些重音词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就重音词的分类而言,据统计,《诗经》中的重音词一共有359 个。从意义角度划分,大致有绘景和象声两大类,但是在汉语中,象声词是只用其声,而不管字形的,各家在作注的时候也都是翻译为“……声”或者“……的声音”,例如“关关雎鸠”,关关:雌雄两鸟的和鸣声;“大车槛槛”,槛槛:车轮碾过的响声。 参考黄伯荣、廖序的《现代汉语》,可知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而成。参考吴泽顺主编的《古代汉语》可以知道,重音词就是重复两个音节构成的复音词。可分两类:一类是单音与词义无关,另一类是单音与词义有关。那么就从这个角度来简单分析《诗经》中的叠音词。 重言词 单音与词义无关 重言词是由音变造词而产生的单纯词。其两个音节仅是一个词素,不能单独使用;或者可单独使用,但是与叠用意义无关。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沈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

语言类论文选题参考

语言类论文选题参考 一现代汉语研究 1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 2“副+名”的社会运用考察 3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 4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 5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 6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 7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 8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 9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 10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 11汉外对比研究(如:亲属称谓、外来词、具体语法现象) 12浅析现代汉语中的字母词 二、方言研究 1某方言本字考 2某方言语音研究 3某方言词汇研究 4某方言语法研究 5某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 三、古代汉语研究

1副词“倒是”的发展历程探微 2《论语》(某个或某些)代词研究 3《论语》常用词汇研究 4《孟子》(某个或某些)语气词研究 《5世说新语》第二人称代词研究 6《儒林外史》某类虚词研究。 7《诗经》叠音词研究 8《诗经》连绵词研究 9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 10汉语词汇双音化动因研究 11 “是”的用法及其发展 12《韩非子》中的被动句 13《老子》(某种)句型研究 14《论语》句法研究(判断句研究、祈使句研究、疑问句研究)15《孟子》中的“其”字 16《孟子》中的“之”字 17《史记》(某种)固定结构研究 18《荀子》副词研究 19《左传》“焉”字研究 《左传》“之”字研究 《左传》被动句研究 《左传》判断句研究

《左传》祈使句研究 《左传》疑问句研究 《左传》中语气词“也” 20词类活用问题探讨(起源\新说\评价) 四、流行语、网络语言研究 1“秀”(英show) 2浅析“~客”族词语 3流行词语“非常”浅析 4网络语言的词汇特点及规范 5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6也谈“零X”(“零**”词族探微) 7“副+名”结构再探 8“很十名”现象探析 五、语言应用研究 1新闻语言研究 2广告用语研究 3法律、商贸语言研究 4社交用语研究、文艺用语研究(小品、歌词等)5当代作家语言研究(包括词汇、语法、修辞)6报刊语言研究 7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考察 8少儿节目语言特点考察

诗词鉴赏—叠音词的作用

诗词鉴赏—叠音词的作用 诗词鉴赏—叠音词的作用纪楚标的 诗词鉴赏—叠音词的作用 一 常见设问形式问法: A 品味某句中某个词的精妙之处。 B 体味某个词的精妙之处 C 对某某词加以赏析 D 某句话作批注并赏析 E 找出文中某类词语并赏析 上面5种问法中的A、B、C、D种问法其实可以归为一类,就是让考生对某些词语在形式和内容上作出理解、赏析和评价。第E种问法与前四种稍有不同,它要考生在赏析文字之前,还要做一些提取性或者应用性的操作。即让我们先提取出文中的有用信息再作赏析。 二 方法指导 怎样赏析词语的妙处呢? 1、叠音词的妙用 在现代汉语语汇中,最能突出表现事物特征的要数叠音词。 叠音词的作用: A、叠音形容词在写景状物中能突出景物的特征,使景物的特征更加鲜明。 例如,“红红的苹果”、“蓝蓝的天空”这两个短语中“红红”和“蓝蓝”两词,不仅包含着“红”、“蓝”之意,而且包含着“很红很红”、“很蓝很蓝”之意。写出了物象色彩红的程度和蓝的程度。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叠音形容词不仅描绘出景物的特征,而且突出了景物的特征。 B、叠音动词,在描写人物中能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性格。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它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让人顿时感到词人心神不定,怅然若失的精神状态; C、叠音词在表达人物及感情时,使情感更浓烈。 当我们用一个或几个叠音形容词去描绘物象时,实际上就表达了我们自己对所写对象的爱憎情感。例如有一首儿歌是这样写的: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这首儿歌描绘了物象的形态之美,更表现出的喜爱之情。假如我们将这首儿歌中叠音词都改成单音词,整首儿歌就变成: 弯的月儿小的船,

浅谈激活学生语文阅读思维的方法途径

浅谈激活学生语文阅读思维的方法途径 发表时间:2009-12-01T13:41:33.577Z 来源:《魅力中国》2009年第12期供稿作者:胡贝贝(焦作市女子职业高中,河南焦作 454000)[导读] 阅读是以文字材料为对象的特殊活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111-01 摘要:阅读是以文字材料为对象的特殊活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需要阅读主体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进行智慧性地创造。本文通过利用导语、诵读、讨论、比较、联想与想像等多种方法途径探讨如何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关键词:阅读;思维;激活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刺激反应,创造时机,唤醒、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同作者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获得自我的丰富与发展,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以下方法途径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提高阅读的效率。一、通过导语激活一堂课如一篇优美的散文,漂亮的开头能引人入胜;一堂课如一池春水,良好的开头如一粒石子,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教学《黄鹂》,先引导学生回顾、吟诵描写黄鹂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何处经年绝好音,暖风吹出啭乔林。……晓来枝上千般语,应共桃花说旧心”,“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从这些诗句中,学生能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黄鹂通常都是与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老师趁机提问:孙犁写于60年代的散文《黄鹂》叙述了些什么,到底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启发学生阅读文章的说理部分,教师再相机点出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和写作背景,学生便不难领悟——作者以黄鹂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的生命状态,说明事物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到极致。 除用诗歌导入以外,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实物导入、设疑导入、猜读导入、反常导入等等。阅读课中,教师要因文而异——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调动情感,引发思考,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通过诵读激活 诵读激活,是指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有声语言转化课文的文字语言,从而对文章进行理解、品味和记忆的教学方法。正确的诵读有助于领会课文内容,体味文中的感情。 比如,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中有一句:“虾米皮熬白菜,嘿!”结合全文,反复揣摩,便知作者意在用“嘿!”凸现北京人易于满足和满足后自我陶醉的心理,因此应该读出一种油然而生的幸福,一种通体顺畅的舒坦。如《荷塘月色》运用叠音词,意在深化物态情貌的形象感,表达作者对荷塘四周景色的喜爱之情,给人以一种音韵和谐的美感。诵读时,语调宜悠长、舒缓,读出淡淡的喜悦,读出朦胧的诗意,读出协调的韵律。 诵读时,“以意逆志”,“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能把课文的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和观点主张酣畅地表现出来。 三、通过讨论激活 叶圣陶先生指出,“讨论能使学生享有独创成功的快感”。确实如此,在讨论式教学中,师生之间,有融合,有交锋,甚至有争执不下的驳难,但正是如此,才更易激起学生仔细探究阅读材料,解疑、释疑的兴趣。教学韩东的诗歌《山民》,可以先将《教参》上的两段话展示给学生—— 全诗借一个山民的口吻,表达了长期处于封建传统文化中的人们的要求,以及冲破文化郁闷的强烈愿望;《山民》在诗中消失了它原有的含义成了一种符号,闭塞、保守、愚昧的象征,平静的叙述中,隐藏了作者强烈的批判激情。然后要求学生就上面两段话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该诗的主旨。讨论中,学生认为,以上两段话是矛盾的。既然“山民”有冲破文化郁闷的强烈愿望,又怎么会成为闭塞、保守、愚昧的象征呢?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该诗旨在呼唤“山民”有更先进的改革意识,给“山民”以更广阔的开放空间,使以后的“山民”不“只是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四、通过比较激活 爱因斯坦说:“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展观察到的事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进行比较阅读,能激发探索的兴趣,开拓思维的空间,启发思辨的新思路,从而获得独特的认识。教学中,可用于激活思维的比较点是很多的,如选材、结构、章法、技法、用语等写作技巧以及写作风格的比较等等。 品读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便可运用比较法,领悟诗人融合意象的练字技巧:用“击”而不用“飞”,是因为“击”能表现雄鹰在辽阔高空上下搏击,箭也似的矫健飞行的形象,见气势,见力度;用“翔”而不用“游”,是因为“翔”能描绘出游鱼在“碧透”的江水里自由自在,轻快游动的形象;而“击”“翔”二字又相对成文,自然而然归于“万类霜天竞自由”。五、通过联想、想像激活 爱因斯坦认为,联想和想像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力。阅读中,教师借助联想和想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联想出或再造出与语音符号相应的栩栩如生的形象,生动地再现、灵活地填补、大胆地延伸文本的内容,获得对文章的切实理解和真实体味。教学《荷塘月色》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对众多精彩的比喻进行联想和想像,并加以描述。例如,由“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学生可能就会联想到月光般朦胧柔和的灯光,山泉般叮咚跳跃的音乐,舞池中轻轻旋转的女郎,以及女郎雪白修长的双腿,飞扬舒展的翠绿的裙子,甚至荷花般娇嫩红润的面庞。这样,既丰富了比喻的内涵,又有助于深入领会其精妙之处。阅读是以文字材料为对象的特殊活动,它需要阅读主体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进行智慧性地创造,只有如此,才能将文字符号负载的信息转化为头脑里的认知形象。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新”字上出彩,“巧”字上下功夫,“激”字上做文章,通过多种方法途径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上得以广化、深化和优化,形成阅读教学的最佳状态,实现阅读教学的最佳功效。 参考文献: [1]谢贤扬主编.《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