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股指期货定价模型

股指期货定价模型

股指期货定价模型
股指期货定价模型

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计量经济学模型

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增长迅猛,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加。粮食产量无疑成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同时,粮食的产量直接关系到农业劳动力的生活水平,因此,“三农”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提高粮食产量,关注农村居民收入迫在眉睫。为此,本文将就粮食产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希望从中发现一些对粮食产量关键作用的因素。 二.研究方案与数据的搜集统计: 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粮食作物耕种面积、粮食面积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化肥用量、农药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塑料薄膜用量、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等,根据实际情况及模型建立需要选取其中五个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农业化肥施用量(x1),粮食播种面积(x2),成灾面积(x3),农业机械总动力(x4),农业劳动力(x5)。表中列出了中国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拟建立中国粮食生产函数: 表1 中国粮食生产与相关投入资料

2000 46218 4146 108463 34374 52574 36043 2001 45264 4254 106080 31793 55172 36513 2002 45706 4339 103891 27319 57930 36870 2003 43070 4412 99410 32516 60387 36546 2004 46947 4637 101606 16297 64028 35269 2005 48402 4766 104278 19966 68398 33970 2006 49804 4928 104958 24632 72522 32561 2007 50160 5108 105638 25064 76590 3144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5,2008)。 研究假设:农业化肥施用量(x1)与粮食产量正相关 粮食播种面积(x2) 与粮食产量正相关 成灾面积(x3) 与粮食产量负相关 农业机械总动力(x4) 与粮食产量正相关 农业劳动力(x5) 与粮食产量正相关 三、模型的估计、检验、确认 1.画散点图

浅谈股指期货及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浅谈股指期货及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内容摘要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规模庞大,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的正式挂牌上市是我国证券市场的重大里程碑事件,是我国不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和发展的重要举措。股指期货可做为一平衡手段来套期保值,锁定持股成本,规避股价下跌的风险。股指期货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管理股票市场价格风险的工具,又可能成为风险之源。股指期货的风险是客观的、不确定的、可放大的,但仍可以预测和控制。本文通过介绍股指期货的功能,分析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并提出防范风险的相

关建议。 关键词:证券市场股指期货风险功能影响 目录 一、股指期货概况 (3) (一)股指期货的概念 (3) (二)股指期货的功能作用 (3) (三)中国股指期货的合约设计 (4) (四)中国股指期货合约的评价 (4) 二、股指期货推出后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5) (一)股指期货的功能作用对原有股票市场的影响 (5) (二)对股市价格波动的影响 (5)

(三)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5) (四)对成分股的影响 (6) 三、防范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的应对措施 (6) (一)科学设计股指期货合约 (6) (二)建立完善的法规监管体系 (7) (三)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制度 (7) (四)壮大与完善股指期货的投资主体 (7) (五)加强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合作 (7) (六)加强股指期货宣传及风险意识与投资技巧的培养 (8) 参考文献 (9) 浅谈股指期货及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一、股指期货概况 (一)股指期货的概念 股指期货的全称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也可称为股价指数期货、期指,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作为期货交易的一种类型,股指期货交易与普通商品期货交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和流程。

我国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 文献综述

2010年2月20日,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宣布,证监会已正式批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和业务规则,至此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制度已全部发布。2010年2月22日9时起,正式接受投资者开户申请。2010年4月16日,筹备三年多的首只股指期货——沪深300指数期货终于正式上市交易。作为我国首个股指期货产品,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推出,势必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手中掌握的有关文献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总结。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股指期货和其价格发现功能的相关概念。第二部分是关于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的理论研究文献的综述。第三部分是关于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综述。第四部分是关于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总结。由于缺少在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方面的定性研究的文献,本文将不对其定性研究进行阐述。 一、股指期货的相关概念 (一)股指期货的涵义 股票指数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简称股指期货)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股价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协议。简言之,是一种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合约[1]。 作为一种重要的衍生金融工具,股指期货一直以来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有着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众所周知,金融市场上的衍生工具主要有期货、期权、远期合约和互换。股指期货包括外币汇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指期货,分别于1972年、1975年和1982年出现,其中股指期货是最迟问世的。自从1982年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上市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股指期货现在已成为一个成熟的全球金融市场的产品。不仅股指期货的品种每年增多,股指期货交易规模也是急速的上涨。 (二)股指期货的特点 (1)跨期性:期货是基于对外来交易产品价格走向而签订的一种合同,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来进行交易。例如,当交易者预计在一个月

粮食价格变动对市场的影响

粮食价格变动对市场的影响 由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可知“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与货币换比例的指数,也是商品经济特有的重要经济范畴”。气候、时间、地域、生产、习俗等因素会改变供求关系状况,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价格变动,形成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市场价格。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宝中之宝,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注重粮食生产,我们中国也不例外,以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我国粮食生产安全。 目前我国粮食总产约为4.6亿t,人均粮食370kg,基本上解决了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由于经济政策不配套,产业政策不稳定,局部地方曾出现“卖粮难”问题,因而有的学者就认为我国粮食过了关,供大于求。这实际上是低消费水平下的相对过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很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过剩,特别是当前面临人增地减的矛盾,我国粮食总产已出现连续滑坡,如不采取良策及时解决,将会带来粮食危机,影响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宏观失控,增长过快,由建国初期5亿增至13亿,验证了马尔萨斯(malthus)理论中关于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和人类福利有负面冲击的论断。预计2030年我国人口将增至16亿,若按人年均消费粮食400-500kg计算,则需增加粮食产量1.2—1.5亿吨,单产达到6000-8000kg/hm2,总产才能达到***—8亿t,然而,因经济建设占地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以及严重的水土流失等原因,使耕地逐年在减少,据国土资源部统计资料:近七年来全国减少耕地66000hm2,其中600多个县市人均耕地面积仅0.05 hm2,目前全国耕地由1998年的9000万hm2减少到2004年的7700万hm2,减少14%,人均耕地仅0.09 hm2,xq约占世界人均耕地1/3,约为美国人均耕地1/11,预计2030年耕地将减少到12000万hm2,人均耕地降至0.07hm2,近于临界状态。由此观之,我国人地矛盾非常突出,这给我国粮食安全增长带来极大困难。 我国的粮价形成机制经历了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形态,目前已经形成了最低收购价和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在此机制中,粮食供需是决定粮价的基础因素,以最低收购价为标志的政府干预是决定目前我国粮价的主导因素,由于我国主要粮食品种自给率高,国际影响相对较小。为了稳定我国粮食价格的长期稳定,关键是通过各种政策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种植的稳定增长。 粮食供需是决定我国粮价的基础因素从供给角度来看,过去30年我国粮食生产总量连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开始放缓。1978~2008的30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由3.05亿吨增长到5.29亿吨,年均复合增长1.9%。其中,1978~1984年是中国粮食产出增长最快的6年,期间中国粮食产出由 3.05亿吨迅速增长至4.07亿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1996年和1998年中国粮食产量两次突破5 亿吨大关,不过随后由于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粮食产出连续5年出现下滑,随后政府出台一系列“稳产增收”措施,陆续取得成效,2007年粮食产出再次突破5亿吨大关。此外,农业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国内谷物以及其他经济作物如

中国粮食总产量预测方法研究

第58卷第6期2000年12月 气 象 学 报 A CTA M ET EOROLO G I CA S I N I CA V ol.55,N o.6 D ec.,2000 中国粮食总产量预测方法研究Ξ 王建林 王宪彬 太华杰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摘 要 文中在计算气候生产力的基础上,将粮食产量分离成经济技术产量和气象产量。并利用化肥施用量、一季稻种植面积百分率和1~3月份平均温度分别建立它们的预测模型。此方法 计算简单、预测时效长、准确率较高,在业务服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粮食总产量,气候生产力,产量分离,预测方法。 1 引 言 自1970年代后期农业气象产量预报研究在中国开展以来,无论是预报方法还是预报精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1980年代初实施业务预报服务以后,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农业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随着业务服务的深入和拓宽,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原先的预报模型,这些改进一方面表现为方法本身的更新,重要的一方面则是预报时效的提前。 目前,业务应用中的多数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模式,都是将农业产量(实际产量)分离成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两部分[1]。趋势产量一般用数学方法(滑动平均、分段直线、抛物线、指数等)求得,气象产量首先由趋势产量和农业产量之差求得,然后再与气象要素建立预测模型。经过上述分离的气象产量反映的是在气象条件影响下的产量波动,而不是反映某一年的粮食作物在自然状态下(纯气象条件下)能生产多少千克粮食。 这些模式一般都在作物收获前1~2个月进行预报,且无法反映农业投入、种植结构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所以不能完全满足现阶段业务服务的需要。 本文拟从气候生产力角度出发,在充分考虑农业投入和种植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粮食作物总产量预测模型。 2 资料与方法 文中所用全国粮食产量资料、农业投入资料、种植结构资料和粮食作物复种资料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数据;气象资料选取全国40个代表站1961~1995年的逐月平均气温资料。 Ξ初稿时间:1997年12月9日,修改稿时间:1999年10月11日。  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8383003)。

股指期货定价分析

股指期货定价研究 课题研究人:边慎 选送单位: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内容提要 2007年,我国即将推出股指期货,这是我国推出的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金融衍生品,把握好期货的定价方法,对于金融期货的平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期货合约的定价方法可以分成不同的流派,最简单的是用远期合约的持有成本法来近似作为期货定价,但许多学者都已证明期货定价显著偏离远期定价。另一种较为普遍的方法是认为期货合约等于未来现货价格的期货值,这种方法从投机者的角度分析期货价格,忽略了套利者在定价中的作用。 本文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一种新的期货定价方法,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一方面,套利者是期货定价与现货之间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期货的每日结算制度,又使其含有未来现货价格的信息,但期货价格反映的不是交割日的现货价格期望值,而是整个期货合约存续期间,每日指数和无风险利率变化的综合反映。

目录 1.引言 (2) 2.理论综述 (3) 3.保证金管理与期货定价模型 (6) 3.1 期货定价特征 (6) 3.2 期货定价规范模型 (9) 3.3 动态管理保证金 (10) 4、实证检验 (12) 4.1 期货定价改变套利机会 (12) 4.2 期货定价计量模型检验 (15) 5、主要结论 (21) 参考文献 (23)

1、引言 金融商品的定价问题历来是学者与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股指期货作为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的重大创新,即是一种充满活力的配置工具,又蕴含了高风险,把握其定价及运行特征,是用好这一工具的首要前提。 自期货诞生之日起,对其定价方法就存在许多争议,它不像股票代表了实实在在的资产,完全是一种虚拟证券。本文的第二部分回顾了有关期货定价的各种理论。 通过回顾期货定价理论可以发现,期货价格含有对未来的预期,而远期价格则完全是由套利决定的,造成两者价格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每日结算制度。第三部分从每日结算制度出发,融合持有成本与预期两种方法,建立了一个即含有套利因素、又含有预期因素的期货定价模型。此外,通过合理的预测,交易者可以进行动态保证金管理。 第四部分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期货定价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首先,如果期货定价与远期定价有显著差别,将会改变套利机会,即期货定价可能无法揭示远期定价所揭示的套利机会,而远期定价也有可能无法揭示期货定价所揭示的套利机会,或者两者揭示不同的套利机会,通过是否存在套利机会的计算,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市场存在哪一种均衡价格。 另外,本文根据期货定价模型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使用AR-GARCH 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粮食收购价格市场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doc

粮食收购价格市场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 构建粮食最低收购价机制实际上是国家对粮食生产进行干预和指导的一项重大政策。当粮食市场价格低于干预价格(最低收购价,也称保护价)时,由政府组织(委托粮食收购企业)按最低收购价格进行收购,以稳定粮食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粮食市场最低收购价政策是未来我国加强和支持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要使这项政策有效发挥对粮食生产的激励、指导作用,关键在于政府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粮食市场最低收购价标准。本文利用黑龙江省有关粮食生产数据,根据机会成本理论,对稻谷最低价格标准进行理论分析。 一、构建立粮食市场最低收购机制的必要性 工业化国家普遍建立了指导粮食生产的价格体系,包括目标价格和市场干预价格等。不同的国家及地区在不同的时期,政府出台指导粮食生产的价格目的是不同的。现阶段,我国构建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机制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粮食产量的增加,通过保持粮食价格的稳定,保障农民种粮有适当的收入,保护农民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是民生之本,必须建立粮食价格保护制度,保障粮食安全。20多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呈现周期性波动,先后经历了1983-1984年增长,1985-1988年下降,1989-1991年增长,1992-1994年下降,1995-1996年增长,1997-2003年下降,2004年增长的7个波动期。粮食生产波动对

全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日益显现,1997-2003年长达6年之久的粮食价格下降,引发粮食产量连年减产,造成了3个年度粮食产需缺口,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粮食安全危机的高度关注和重新认识,作为获利能力弱的粮食产业未来在经济市场化的条件下,要实现稳定发展,必须由国家给予一个保护价格即最低收购价,以支持农民生产粮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实施粮食保护价格政策提供了必要条件。一方面,我国从1978年开始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先后经历了“统购统销”、“合同定购”、“保价放量”等阶段,市场化取向日趋明显,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生产资源和粮食价格形成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国有粮食收购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完善。在国家开放粮食收购市场的同时,建立国家及省级粮食储备制度。当粮食市场价格较低时,国家通过增加粮食储备手段,委托国家粮食购销企业以保护价格收购农民手中余粮,进行价格干预,达到稳定市场价格的政策效应。当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格时,让农民以市场价格销售余粮,给予农民增加收入。这项粮食收购政策已在我国粮食主产区实行了多年。 二、最低收购价激励粮食生产的机理分析 最低收购价格激励粮食生产实际上是供给定理、机会成本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的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过程。 (1)供给定理:在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着重考察供给与价格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看到这样一般规律:价格越高,生产者所愿意供给的数量就越多;价格越低,供给量则减少。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供给定理。在现实中,较好的粮食价格对生产的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实例分析

股指期货交易策略之套期保值实例分析 一.股指期货合约简介 股指期货是金融期货的一种,是以某种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资产的标准化的期货合约。买卖双方报出的价格是一定时期后的股票指数价格水平,在合约到期后,股指期货通过现金结算差价的方式进行交割。 股指期货买卖双方交易的不是抽象的股价指数,而是代表一定价值的股价指数期货合约,其价格的高低以股价指数的变化为基础,并且到期时以现金进行结算。所以有人认为股指期货交易的是双方对股价指数变动趋势的预测。 在我国市场,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于2010年2月20日宣布,证监会已正式批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和业务规则,至此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制度已全部发布。2010年2月22日9时起,正式接受投资者开户申请。公布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自2010年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 股指期货与股票相比,有几个非常鲜明的特点,这对股票投资者来说尤为重要。这些特点是:(1)股指期货合约有到期日,不能无限期持有;(2)股指期货合约是保证金交易,必须每天结算;(3)股指期货合约可以卖空;(4)市场的流动性较高;(5)股指期货实行现金交割方式;(6)股指期货实行T+0交易,而股票实行T+1交易。 如此看来,股指期货主要用途有以下三个: 一是对股票投资组合进行风险管理,即防范系统性风险(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大盘风险)。通常我们使用套期保值来管理我们的股票投资风险。 二是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利。所谓套利,就是利用股指期货定价偏差,通过买入股指期货标的指数成分股并同时卖出股指期货,或者卖空股指期货标的指数成分股并同时买入股指期货,来获得无风险收益。 三是作为一个杠杆性的投资工具。由于股指期货保证金交易,只要判断方向正确,就可能获得很高的收益。 二.股指期货交易策略之套期保值分析 (一)套期保值操作原理 1.套期保值的定义 套期保值又称为对冲,是交易者为了防范金融市场上其持有的或将要持有的现货金融资产头寸(多头或空头)所面临的未来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利用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受相同经济因素影响,具有相似发展趋势的特点,在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进行反向操作,使现货市场的损失(或收益)同股指期货市场的收益(或损失)相互抵消,规避现货市场上资产价格变动的风险的一种交易方式。 2.套期保值的前提原则 当我们做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操作时,应该注意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遵循如下的原则。 (1)品种相同或相近原则 该原则要求投资者在进行套期保值操作时,所选择的期货品种与要进行套期保值的现货品种相同或尽可能相近;只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两者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上价格走势的一致性。

股指期货的四种定价方法

[摘要]我国金融市场已经推出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本文吸收借鉴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说明了股指期 货四种定价理论和相关的实证结果,并提出今后理论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股指期货定价定价理论实证研究研究方向 一、定价理论 1、持有成本定价模型 Comell&French(1983)最早提出在无摩擦市场以及借贷利率相等且保持不变情况下的股指期货持有成本定价公式,股指期货的理论价格为■。该模型假设条件较多,且定价偏差大,但是最经典的定价模型。 2、连续时间模型 Ramaswamy&Sundaresan(1985)修正了期权定价模型进而推导出随机利率条件下无套利股指期 货的理论价格。该模型有四个假设条件:采用单因子CIR描述无风险利率,无风险贴现债券用局部期望假设来描述,无摩擦市场,股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Cakici&Chatterjee(1999)引入另一种利率模型,通过对 S&P500实证比较发现,利率的平方根过程和对数正态过程对定价没有显著性影响。 3、一般均衡定价模型 Cox和Ross等人在1985年推出资产定价的一般均衡模型, 随后Hemler&Longstaff(1991)推导出利率随机波动和市场随机波动情况下的股指期货一般均衡定价模型。该模型有四个假设:经济个体同质预期,企业产品被消费或被投资,投资回报率是随机过程,经济体状态变量X和Y均值复归。股指期货的偏微分方程的PDE解析解和持有成本定价模型异曲同工。 4、区间定价模型 Klemkosky&Lee(1991)考虑交易成本、股利和借贷利率不相等因素,“做多指数现货,做空指数期货”得到套利区间的上限,“做多指数期货,做空指数现货”得到套利区间的下限,在此区间内不可套利,在此区间 外可套利。 国内对股指期货定价的理论探索较少,其中陈晓杰,黄志刚(2007)在无风险套利原理下,改良B-S方程 通解,推导出股指期货的定价模型。 评价:(1)持有成本模型和连续时间模型本质上讲都是无套利定价模型,而一般均衡模型发现了股指期 货定价偏差部分可由指数收益波动率来解释,持有成本模型还是一般均衡模型的一个特例。(2)前三种模型 都是对股指期货理论价格的点估计,而且假设条件严格故理论参考价值较大,相比之下,区间定价模型是区间估计并且只考虑各种成本和风险,没有对市场、经济个体、变量的统计分布等做出理论假设。所以实务操作参考价值较大。 二、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方法选择的是共同因素模型和协整模型。共同因素模型主要有两个:一是Hasbrouk(1995) 的信息分享模型,主要思想是分解共因子方差,根据新信息对共因子方差的贡献率来量化价格发现过程,二是Gonzalo&Granger(1995)的永久暂时模型,主要分析不同市场处理非预期冲击对价格发现过程的贡献率。协整模型主要有误差修正模型(ECM)、向量自回归(VAR)、门槛向量自回归模型(TVAR)等。 实证结果,Figlewski(1984)发现由于股指期货市场不完全有效和无法捕捉隐藏的套利成本,这使得实 际股指期货价格和理论股指期货价格两者差异延续。Stoll&Whaley(1990)选取1982年4月12日到1987年3月31日S&P500期指数据,表明MA(3)模型可以解决交易活跃市场买卖价差的问题,而ARMA(2,3)模型可以消除交易不频繁市场中买卖价差和不频繁交易对股指期货定价的偏差。Mackinlay (1988)选取S&P500指数和相应期货合约15分钟交易数据发现定价偏差序列线性相关且均值复归。 国内研究,云天铨(2001)通过建立股指期货价格的一阶差分方程,发现股指期货价格与时间呈现对数 圆形关系。杜承栎(2007)指出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非线性相关,采用时变的Copula连接函数来建立 模型进而估算出了多元GARCH模型下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 三、未来研究方向 我国2010年推出的沪深300股指期货采取集合竞价和连续竞价两种竞价交易机制,国内有关基于竞 价交易机制研究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微观结构的课题非常少。具体来讲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究: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摘要:对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批发价分析表明,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由于国际粮价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关键词:粮食;价格;对比。 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走势有着较大的一致性,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需求也受到影响,国际粮价是否对中国构成冲击,值得关注。 1. 国内粮价与国外粮价比较。 对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长期走势的研究表明,粮食价格变化大约每1 0 年一个周期。长期以来国内、国际粮食价格走势接近一致,两个市场价格相关性呈逐步增强态势。而通过对近年两个市场的价格对比可以看出,近期粮价差距缩小,目前,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高于国内批发价,中国与其他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格相差不大。由于影响价格对比的因素复杂,特选择品种、品质及价格条件接近的进行比较。 1.1 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美国、泰国粮食到岸价比较。 国外粮食是否对国内冲击,关键在于国外粮食进口至中国后与国内粮价的比较,在此通过选择当前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市场(美国小麦、玉米及泰国大米),与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可看出2008 年以前,国内批发市场小麦、玉米价格一直比进口到岸价低30% 左右,大米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经过2008 年国际粮价大涨大跌后,目前中国小麦、玉米及南方大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 小麦:近年来,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低于国际市场进口到岸价,自2008 年二季度开始,国际小麦价格迅速下滑,两种价格差明显缩小,目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低位波动,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基本接近。比较国内(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优质白小麦为例)和国际小麦进口到岸价(以美国硬麦到岸价为例,以出口离岸价+ 粮食海运费计算),2005、2006 年,国内小麦批发价格比进口小麦到岸价格低30% 左右,由于2007 和2008 年前期国际小麦价格高幅上升,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逐步扩大,最高时为2008 年3 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640 元/t,比进口到岸价低62.2% 。此后受国际小麦价格大幅回落的影响,两者差距迅速缩小。2009 年 3 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980 元/t,低于美国小麦进口到岸价57 元/t(2.8%)。 玉米:近年来,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持续低于进口到岸价,受2008 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迅速缩小。比较国内玉米(以辽宁、山东、吉林三地平均批发价为例)和国际玉米进口到岸价(以美国到岸价为例),除2005 年下半年国内玉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外,2008 年9 月前,前者低于后者约30%,最低时为2008年6月,达44%。2009 年年初以来,两者价差迅速缩小,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雎岚韩慧君赵娟穆静发表于:《深圳金融》2011年第11期 我国自2010年4月16 0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以来,迄今股指期货市场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在此,我们试图结合国际股指期货市场发展规律,总结出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的不足,同时从监管部门的角度对股指期货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一、中国股指期货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年多来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是走势平稳,交芴量大。总体来看,股指期货合约到期交割平稳,投资者移仓操作均匀,合约切换顺利,交割率较低。因此,合约到期对期现货市场运行没有产生过大的影响,成交最没有出现异常放大,期现市场价格也未出现异常波动。 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股指期货从2010年4月16日幵始交易,当年累计成交金额达到82.14万亿元,占2010年全年期货市场成交总额的267。。来自中金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 年4月1日收盘,沪深300股指期货已累计成交52.3万亿元。 二是股指期货套保作用逐渐发挥。对机构投资者来说,股指期货的套保功能尤为重要。资料显示,20多家券商在2010年已经成功地运爪股指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操作,部分券商的交易收益#至超过亿元;此外,公募搞金专户已逐步参与股指期货市场,其中大多数是利用股指期货开发绝对收益产品。

三是股指期货投资者结构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尽管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在现阶段交易参与者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但伴随着保险资金、社保耥金、卩?11以及信托等机构参与股指期货市场相关办法的陆续出台,股指期货的投资荞结构将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表现出渚多不足,例如:个人投资者准入存在隐性门槛,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行业自律缺失,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尚未建立等。从国际市场的经验来看,由于股指期货的做空机制具有卨倍杠杆的特点,会放大风险,恶意操纵其至会酿成股灾。此外,针对我国还需考虑国际竞争对金融市场安全的影响,如允许外资进入股指期货市场可能对市场造成波动等。因此,如何合理高效地监管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则显得至关重要。 股指期货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前沿的新兴产品,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新”既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多样化的投资机遇,也构成对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一大“挑战”。如何建立市场的规范化监管制度,树立投 资者的信心,建设6好的市场投资环境,是当前我国乃至全球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的重要议题。 二、从国际股指期货市场发展趋势看对中国的启示 国际股指期货市场发展趋势接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品种创新与国际化趋势;交易所兼并与改革趋势;电子化交易网络支持的全球股指期货市场融合趋势;新兴市场将股指期货视为金融改革突破口的趋势。下面我们就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从新品种创新、加强与

股指期货与股票关系

今天我带大家一起剖析一下股指期货,究竟与A股市场波动是怎么样的一个关系,彼此会形成什么样的影响。 一、股指期货套利与投机行为 首先我们要从股指期货本身合约价格说起,股指期货分成不同月份的交易合约。到交割日后会以沪深300指数现货价格做为交割价,交割规则就制约了股指期货合约价格进入交割日会趋于与现货价格一致。 那么平时合约没有到交割的时候,股指期货合约价格会依据什么标准变化呢。这里就涉及到股指期货合约市场价格与理论价格。 期指合约市场价格:就是我们在盘面上看到该合约的波动价格,由多空双方供需关系所约束。 期指合约理论价格:按深沪300指数现货价格,根据一定的公式计算所得。 通常计算标准: 期指理论价格=现货价格+现货价格*(无风险年利率-股息)*合约剩余交割天数/365日 是当时现货价应该对应到在该合约期指上价格,这是一个理论值。这个理论值就像一把尺,主要用于期货与现货之间的套利交易的衡量。它是一个在理想环境下计算结果,及年利率与股息都相对稳定下。 如何去套利?可以这样去思考! 第一种情况: 1、如果股指期货市场价格等于理论价格 2、那么期指价格折现成现货价格,会与当时深沪300指数现货价格一致。 3、也就是说不存在差价套利没有必要。 第二种情况: 1、如果股指期货市场价格不等于理论价格 2、那么期指折现成现货价格,就会与当时现货指数形成差价。 3、就可以通过期货合约与现货指数股票组合同时买卖锁定差价。

4、等期指市场价格回归理论价格、或到交割时期指价格回归现货价格时,期指与现货同时进行市场逆向交易操作,这样可以获取套利差价。 套利交易也有很多种方式:合约之间套利、现货市场事件套利等等,这里就不多介绍了,大家可以查阅网上一些资料。 实际上理论价格的推算往往难度很高,因为利率变化与股息经常具有不稳定性。所以新合约开市时,经常会出现定价偏差。市场套利行为会让股指期货回归理论价格,也就是与现货价格保持平价。 那么我们在谈谈期货合约市场价格,既然作为一个期货市场交易品种,买卖双方的供需变化都会影响这个价格。在市场中套利与投机行为是并存的,二者对期指价格都产生着影响。 但是有一点:现货价格的变化是期指投机上重要参考,所以期指市场价格会围绕着现货价格波动。 比如股指期货市场价格过高偏离现货价格,一但有利可图套利与投机行为就会介入让其产生回归。同样如果过低于现货价格也会自然回归,这是一个道理。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市场投机行为会让市场价格出现较大偏离。 当现货市场氛围非常悲观呈现持续下跌时,期指市场也会笼罩在悲观气氛下: 空头投机行为会导致期指市场价格比现货跌的还快,往往股指期货价格在一段时间内低于现货价格。因为国内现货市场没有卖空机制,虽然有其他方式但是成本过高,期现套利行为在这个时候也会保持谨慎。 当现货市场氛围呈现乐观持续上升时,期指也会跟随上升。 多头投机行为占主动地位,投机市场笼罩在多方热情之中。在投机的作用期指上升幅度会大于现货市场,其价格有可能会过高过其理论值。但是市场套利行为一但有利可图,会让期指价格产生自然回归。 在现货市场震荡的时候,市场投机行为双方处于平衡期。 期指市场价格不会偏离理论价格过多,套利与投机行为会让其很快回归。 股指理论价格制定往往很困难,所以新合约上市时定价容易出现一定偏差。如果定价过高自然会引发做空投机行为的介入,让其产生回归。

粮食收购价格市场调研报告

粮食收购价格市场调研报告 构建粮食最低收购价机制实际上是国家对粮食生产进行干预和指导的一项重大政策。当粮食市场价格低于干预价格(最低收购价,也称保护价)时,由政府组织(委托粮食收购企业)按最低收购价格进行收购,以稳定粮食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粮食市场最低收购价政策是未来我国加强和支持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要使这项政策有效发挥对粮食生产的激励、指导作用,关键在于政府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粮食市场最低收购价标准。本文利用黑龙江省有关粮食生产数据,根据机会成本理论,对稻谷最低价格标准进行理论分析。 一、构建立粮食市场最低收购机制的必要性 工业化国家普遍建立了指导粮食生产的价格体系,包括目标价格和市场干预价格等。不同的国家及地区在不同的时期,政府出台指导粮食生产的价格目的是不同的。现阶段,我国构建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机制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粮食产量的增加,通过保持粮食价格的稳定,保障农民种粮有适当的收入,保护农民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是民生之本,必须建立粮食价格保护制度,保障粮食安全。20多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呈现周期性波动,先后经历了1983-1984年增长,1985-1988年下降,1989-1991年增长,1992-1994年下降,1995-1996年增长,1997-20XX年下

降,20XX年增长的7个波动期。粮食生产波动对全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日益显现,1997-20XX年长达6年之久的粮食价格下降,引发粮食产量连年减产,造成了3个年度粮食产需缺口,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粮食安全危机的高度关注和重新认识,作为获利能力弱的粮食产业未来在经济市场化的条件下,要实现稳定发展,必须由国家给予一个保护价格即最低收购价,以支持农民生产粮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实施粮食保护价格政策提供了必要条件。一方面,我国从1978年开始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先后经历了“统购统销”、“合同定购”、“保价放量”等阶段,市场化取向日趋明显,市场机制在配置粮食生产资源和粮食价格形成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国有粮食收购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完善。在国家开放粮食收购市场的同时,建立国家及省级粮食储备制度。当粮食市场价格较低时,国家通过增加粮食储备手段,委托国家粮食购销企业以保护价格收购农民手中余粮,进行价格干预,达到稳定市场价格的政策效应。当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格时,让农民以市场价格销售余粮,给予农民增加收入。这项粮食收购政策已在我国粮食主产区实行了多年。 二、最低收购价激励粮食生产的机理分析 最低收购价格激励粮食生产实际上是供给定理、机会成本理论和边际效用理论的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过程。

粮食产量预测国内外文献综述

粮食产量预测国内外文献综述“为政之要,首在足食”。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安全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这是由于粮食不仅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从当前粮食的供给来看,我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粮食单产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获得十年连续增长。从粮食需求来看,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简称“四化”),人口规模和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约束导致给粮食安全带来了新的矛盾与挑战。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告,2013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60193. 5万吨,连续7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水平。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的继续增长、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的不断升级及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粮食消费需求增长的速度快于粮食供给增长的速度,供需缺口不断扩大。2012年我国粮食净进口规模达到7718万吨,粮食年度自给率己降至88.4%,其中大豆自给率仅18.1%。 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粮食需求不断增长和水、土地及劳动力资源消耗不断加快的双重挑战,确保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及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难度加大。粮食生产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未来产量如何变动,是否能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十分现实而且紧迫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的分析和预测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对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促进政策调整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围绕着粮食安全、粮食生产、粮食消费与贫困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粮食产量的预测模型总体上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时间序列模型、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指数平滑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及基于马尔可夫链的预测模型等都属于时间序列模型。回归模型中使用比较多的就是线性回归模型和双对数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近几年才开始使用的基于生物学原理的预测系统。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如下: (一)指数平滑模型 指数平滑模型的原理和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对历史数据的数量没有太大的要求。迟灵芝( 2004)曾运用单指数平滑方法首先对我国1991-1999年的粮食产量进行拟合,计算出平均相对误差为0104%,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模型中对平滑系数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模型的精度问题,所以不同的平滑系数就可能造成结果的差异。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来确定平滑系数。在一般的研究中大多是根据经验来选择平滑系数,这就导致了预测结果的失真性。林绍森等( 2007)对三种预测模型的分析的结果证明了指数平滑法的预测误差最大。此外,由于模型本身在计算方法上的局限性,该方法只适用于近、短期预测。灰色预测模型也是比

我国股指期货的现状及其发展

我国股指期货的现状及其发展

我国股指期货的现状及其发展 内容摘要:股指期货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可以加强资源配置效率,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规避风险、套期保值,另外还有价格发现等功能。而目前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内幕交易,欺骗客户,操作市场等行为仍层出不穷。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股指期货的现状进行浅析,找出未来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股指期货、现状、证券市场 一、股指期货简介 股指期货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金融衍生产品,指在交易所进行的以某一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由交易双方订立的,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约定价格进行股价指数交割结算的标准化合约的交易。股指期货作为金融期货的一种,其交易流程与其他期货品种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买卖的标的是经过统计处理的股票价格指数,所以它又与股市密切相关。由于股指期货的价格是股票指数乘以一个确定的数值,其最人的特点就是可以做空。因此,对于投资股票的机构和个人而言,当大盘走低的时候,可以通过抛空股指期货有效的套期保值。股指期货作为金融期货的一种,本身具有规避风险,价格发现等功能,对资本市场的完善也有积极的作用。 股指期货的特征: 第一,交易对象为标的股票的综合价格指数,而非股票。商品期货交易的是有形的、实实在在的商品,而股指期货交易的则是无形的股票价格指数,从而可以节省仓储费等。 第二,采用保证金交易制,具有高杠杆性。股指期货作为一种期货,与一般的期货交易一样,采用保证金制。投资者只需交纳合约金额的10%,就可以买入股指期货,这样就产生了高杠杆效应。当投资者对股市未来走势预测准确时,可以获得高额利润。

<定价策略>股指期货定价分析

<定价策略>股指期货定价分析

股指期货定价研究 课题研究人:边慎 选送单位: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内容提要 2007年,我国即将推出股指期货,这是我国推出的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金融衍生品,把握好期货的定价方法,对于金融期货的平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期货合约的定价方法可以分成不同的流派,最简单的是用远期合约的持有成本法来近似作为期货定价,但许多学者都已证明期货定价显著偏离远期定价。另一种较为普遍的方法是认为期货合约等于未来现货价格的期货值,这种方法从投机者的角度分析期货价格,忽略了套利者在定价中的作用。 本文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一种新的期货定价方法,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一方面,套利者是期货定价与现货之间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期货的每日结算制度,又使其含有未来现货价格的信息,但期货价格反映的不是交割日的现货价格期望值,而是整个期货合约存续期间,每日指数和无风险利率变化的综合反映。

目录 1.引言 (2) 2.理论综述 (3) 3.保证金管理与期货定价模型 (6) 3.1 期货定价特征 (6) 3.2 期货定价规范模型 (9) 3.3 动态管理保证金 (10) 4、实证检验 (11) 4.1 期货定价改变套利机会 (11) 4.2 期货定价计量模型检验 (15) 5、主要结论 (20) 参考文献 (22)

1、引言 金融商品的定价问题历来是学者与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股指期货作为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的重大创新,即是一种充满活力的配置工具,又蕴含了高风险,把握其定价及运行特征,是用好这一工具的首要前提。 自期货诞生之日起,对其定价方法就存在许多争议,它不像股票代表了实实在在的资产,完全是一种虚拟证券。本文的第二部分回顾了有关期货定价的各种理论。 通过回顾期货定价理论可以发现,期货价格含有对未来的预期,而远期价格则完全是由套利决定的,造成两者价格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每日结算制度。第三部分从每日结算制度出发,融合持有成本与预期两种方法,建立了一个即含有套利因素、又含有预期因素的期货定价模型。此外,通过合理的预测,交易者可以进行动态保证金管理。 第四部分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期货定价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首先,如果期货定价与远期定价有显著差别,将会改变套利机会,即期货定价可能无法揭示远期定价所揭示的套利机会,而远期定价也有可能无法揭示期货定价所揭示的套利机会,或者两者揭示不同的套利机会,通过是否存在套利机会的计算,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市场存在哪一种均衡价格。 另外,本文根据期货定价模型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使用AR-GARCH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近年国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对比分析 摘要:对中国粮食进口到岸价与国内批发价分析表明,美国、泰国等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总体高于中国国内批发价,目前国外粮食市场对中国尚不构成直接冲击,但由于国际粮价波动幅度明显高于中国,应防止国际粮价继续下跌冲击中国市场。从出口市场来看,中国与其他主要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相差不大,无明显出口优势。 关键词:粮食;价格;对比。 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走势有着较大的一致性,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需求也受到影响,国际粮价是否对中国构成冲击,值得关注。 1.国内粮价与国外粮价比较。 对国内外市场粮食价格长期走势的研究表明,粮食价格变化大约每10年一个周期。长期以来国内、国际粮食价格走势接近一致,两个市场价格相关性呈逐步增强态势。而通过对近年两个市场的价格对比可以看出,近期粮价差距缩小,目前,国外粮食进口到岸价高于国内批发价,中国与其他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出口至目的地到岸价格相差不大。由于影响价格对比的因素复杂,特选择品种、品质及价格条件接近的进行比较。 1.1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美国、泰国粮食到岸价比较。

国外粮食是否对国内冲击,关键在于国外粮食进口至中国后与国内粮价的比较,在此通过选择当前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市场(美国小麦、玉米及泰国大米),与国内粮食批发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可看出2008年以前,国内批发市场小麦、玉米价格一直比进口到岸价低30%左右,大米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经过2008年国际粮价大涨大跌后,目前中国小麦、玉米及南方大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 小麦:近年来,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低于国际市场进口到岸价,自2008年二季度开始,国际小麦价格迅速下滑,两种价格差明显缩小,目前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低位波动,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基本接近。比较国内(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优质白小麦为例)和国际小麦进口到岸价(以美国硬麦到岸价为例,以出口离岸价+粮食海运费计算),2005、2006年,国内小麦批发价格比进口小麦到岸价格低30%左右,由于2007和2008年前期国际小麦价格高幅上升,国内批发市场小麦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逐步扩大,最高时为2008年3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640元/t,比进口到岸价低62.2%。此后受国际小麦价格大幅回落的影响,两者差距迅速缩小。2009年3月,国内小麦批发价格为1980元/t,低于美国小麦进口到岸价57元/t(2.8%)。 玉米:近年来,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持续低于进口到岸价,受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国内玉米批发市场价格与进口到岸价差距迅速缩小。比较国内玉米(以辽宁、山东、吉林三地平均批发价为例)和国际玉米进口到岸价(以美国到岸价为例),除2005年下半年国内玉米批发价格与进口到岸价接近外,2008年9月前,前者低于后者约30%,最低时为200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