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可移动通信基站技术方案设计

可移动通信基站技术方案设计

可移动通信基站技术方案设计
可移动通信基站技术方案设计

技术方案

目录

1. 可移动通信基站综述....................................................................................... - 1 -

1.1. 项目背景 .............................................................................................. - 1 -

1.2. 可移动基站简介................................................................................... - 2 -

1.3. 可移动基站应用定位............................................................................ - 3 -

2. 可移动通信基站的特点 .................................................................................. - 4 -

2.1. 方便的安装、维护和监控..................................................................... - 4 -

2.2. 紧凑的结构设计................................................................................... - 5 -

2.3. 灵活的组网应用................................................................................... - 5 -

2.4. 灵活的供电设计................................................................................... - 5 -

3. 可移动基站系统结构...................................................................................... - 6 -

3.1. 系统结构组成 ...................................................................................... - 6 -

3.2. 系统配置 ............................................................................................. - 7 -

3.2.1. 箱体系统 ..................................................................................... - 7 -

3.2.2. 铁塔及天馈系统........................................................................... - 11 -

3.2.3. 通信系统 .................................................................................... - 15 -

3.2.

4. 电源系统 .................................................................................... - 17 -

3.2.5. 监控安防系统 ............................................................................ - 25 -

4. 可移动基站系统参数及技术指标................................................................... - 27 -

4.1. 环境条件 ........................................................................................... - 27 -

4.2. 系统参数及技术指标.......................................................................... - 28 -

4.2.1. 基站箱体系统 ............................................................................ - 28 -

4.2.2. 铁塔及天馈系统......................................................................... - 29 -

4.2.3. 通信系统 ................................................................................... - 33 -

4.2.4. 交流系统 ................................................................................... - 33 -

4.2.

5. 直流系统 ................................................................................... - 34 -

4.2.6. 接地系统 ................................................................................... - 36 -

4.3. 可移动基站系统设备安装要求 ............................................................ - 36 - 第二部分:附图

1、可移动基站系统三向视图08SJ-YDTX-06-01

2、可移动基站系统天线安装示意图08SJ-YDTX-06-02

3、太阳能发电车电池板支架总成侧面展开示意图08SJ-YDTX-06-03

4、太阳能发电车电池板支架总成正面展开示意图08SJ-YDTX-06-04

5、太阳能发电车电池板支架总成合拢后侧面示意图08SJ-YDTX-06-05

6、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对箱体要求示意图08SJ-YDTX-06-06

7、可移动基站机房要求图(配置太阳能)08SJ-YDTX-06-07

8、可移动基站机房机房平面图(配置太阳能)08SJ-YDTX-06-08

9、可移动基站机房走线架制作示意图(配置太阳能)08SJ-YDTX-06-09

10、可移动基站机房走线路由示意图(配置太阳能)08SJ-YDTX-06-10

11、可移动基站机房要求图(不配置太阳能)08SJ-YDTX-06-11

12、可移动基站机房机房平面图(不配置太阳能)08SJ-YDTX-06-12

13、可移动基站机房走线架制作示意图(不配置太阳能)08SJ-YDTX-06-13

14、可移动基站机房走线路由示意图(不配置太阳能)08SJ-YDTX-06-14

15、可移动基站通信系统连接示意图08SJ-YDTX-06-15

16、可移动基站电力系统连接示意图08SJ-YDTX-06-16

17、可移动基站监控系统网络结构示意图08SJ-YDTX-06-17

18、可移动基站配置交流配电箱制作及端子占用示意图08SJ-YDTX-06-18

19、可移动基站配置开关电源制作及端子占用示意图08SJ-YDTX-06-19

可移动通信基站标准

1.可移动通信基站综述

1.1.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抗击各种自然灾害及战争和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尽管这些紧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都具有不确定性,但由于有了现代化的通信手段,政府各核心部门可以在最短时间了解现场的情况、实施快速的资源调度和现场救援,从而可以将危机、灾难的后果降至最低。由此可以看出,是否具有良好的应急通信能力对能否成功应对危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我们有多种多样的通信手段来构建应急通信网,但考虑到发生灾难、危机时,地面网络设施多半会遭到破坏,而无线的组网方式,尤其是卫星、2G、CDMA1X无线通信,由于具有覆盖围广、机动性高、且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优势,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移动已成为大众化的通讯工具,为人们的商务活动和日常生活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发达移动的使用已相当普遍,而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手机最多的地区。然而,随着使用人数增加和使用群体密集度的提高,人们对手机的通话质量有了更高要求,特别在召开大型会议、发生自然灾害、突击抢险任务、开发重大工程时,这种要求更加强烈。

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建立永久基站的,如:一些大型施工工地,占地面积极大,周边基站无法良好覆盖。但工地部因无固定建筑或具体规划未定等原因,暂时无法建立永久基站。又如:某些大型住宅小区,处于惧怕辐射等原因,业主拒绝在自己家附近建立永久基站,使得移动公司无法完成覆盖任务。

随着国通信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通信及信息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的网络还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地方,特别是在有大型会议、自然灾害、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中,往往会出现网络盲区或阻塞,而可移动通信基站或应急通信车则可以补充固定网络的不足。

传统的应急通信车虽然可以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通信需求,但存在购置费用高昂、运行支出费用过高、不适合长期无人值守等缺陷,影响了其应急通信作用的发挥。可移动基站继承了应急通信车的部分结构特点,但其只配置集成化箱体及配套设施,有着结构简单、费用低廉、运输方便等优点,能够快速部署应急通信需求,因而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下图为可移动基站效果图。

图1-可移动基站效果图

1.2.可移动基站简介

可移动通信基站作为室外和室基站的网络覆盖补充,可有效缓解突发通信高峰带来

的信号压力,还将进一步提升通信运营商的品牌竞争力,从而提高网络的美誉度及客户的忠诚度。并且可避免在这些地区增加基站可能造成的平时资源闲置浪费的问题,以节约网络的投资成本。

移动经过先后十二期工程的建设,积累了大量基站建设方面的经验。因此,移动根据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等特点,本着创新的精神,同时为了控制成本、节约投资开发出来针对地理、气候条件特点的可移动式通信基站。

可移动基站主要的用途是临时代替固定基站,所以它和固定基站有一定的共性,如:(1)箱体坚固,并带有远程监控,以适用于无人值守的环境;

(2)和固定式基站具有相同的覆盖能力;

(3)和固定式基站具有相同的容量。

可移动基站作为临时性设备,其和固定基站又有很大的不同,如:

(1)可移动基站的铁塔和箱体为一体式结构,并在需要时可全部收拢在箱体,以方便运输;

(2)可移动基站无固定地基,在展开使用时拥有一套坚固的支撑系统将其牢固的放置于地面,并使箱体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防止水淹;

(3)可移动基站的外形尺寸严格按照集装箱尺寸设计,在需要时可方便的用标准拖车运输;

(4)可移动基站可利用支撑系统方便的在标准拖车上进行自装卸,而不用另外租用吊车。

1.3.可移动基站应用定位

应用场景一:用于各种紧急状况下的通信保障,如发生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使地面通信线路中断时,能够快速组网,恢复通信,对组织抢险救灾、保持信息畅通发挥着

极其重要的作用。

应用场景二:在网络盲点和网络热点地区及举行大型活动的时候,可移动基站被用作临时的BTS。

应用场景三:在一些偏远地区基站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可移动基站也能在最短的时间恢复通信,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应用场景四:固定基站建设周期较长,在其建设过程中可用可移动基站暂时代替,直至固定基站开通。

此外,可移动基站还可被用于在特殊或紧急场合增加网络容量或提供高效的临时通信服务。利用可移动基站,移动可以拥有快速覆盖以及网络优化能力,而且在提高服务质量、通信质量的同时,还能创造更多的收入。

2.可移动通信基站的特点

2.1.方便的安装、维护和监控

可移动通信基站采用一体化箱式设计,使用时需由专用车辆运输至使用地点,可快速完成各种环境下的部署。可移动基站箱体部设备配置灵活,可搭载不同厂家基站设备及多种传输设备,不受部署地无线网设备型号及传输条件的限制。

基站设备舱配有可移动的照明灯,用于夜间操作,同时提供交流电源插座,方便现场外接设备的供电。

设备舱配置动力环境监控装置,可对舱的环境温度、湿度、门禁、电源系统、蓄电池、配线架、防雷单元、温控设备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实现远程告警及维护。

可移动基站配置可升降铁塔,铁塔上配置可方便安装及调整的天线支架及避雷系统。可移动基站配置完备的运行控制系统,可控制基站的展开并检测其运行状态,整个

基站的固定及展开工作可由2名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完成。

可移动基站配置完整的支撑平衡系统,保证基站系统的安全使用及方便运输。

可移动基站可实现空调恒温运转,避免车设备过热。可移动基站机房采用封闭式设计,能够防尘、放水。

可移动基站箱体采用特殊材料制成,可防火、防盗等要求,可最大限度的保证基站安全。

2.2.紧凑的结构设计

可移动基站集成了BTS基站设备、天馈系统、传输设备、防雷设备、电源系统、蓄电池、温控设备、基站监控体统,可方便而迅速地进行现场安装,快速布网的要求。

机柜的密封设计能够有效防止灰尘、湿气、雨水进入机柜,严酷环境的使用要求,保证设备运行的高可靠性。

2.3.灵活的组网应用

用于各种紧急状况下的通信保障,如发生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使地面通信线路中断时,能够快速组网。

在网络盲点和网络热点地区及举行大型活动的时候,可移动基站被用作临时的BTS,增加公众移动网的容量及覆盖。

同时,在一些偏远地区BTS出现故障的时候,可移动基站通过Abis接口接入本地交换网以替代故障基站。

2.4.灵活的供电设计

对于市等市电引入方便地区通信用的移动基站,采用油机供电+外接电源的供电方式;对于野外等市电引入不方便的地区通信用的移动基站,采用油机+太阳能发电的供电方

技术创新模式与应用

技术创新模式与应用 姓名: 学号: 班级:

目录 自主创新和路径选择 一、自主创新的概念 二、自主创新的特点 三、自主创新的优势劣势 四、实施自主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五、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 六、案例:长虹FHD智能3D电视 模仿创新和后发优势转化 一、模仿创新的概念 二、模仿创新的特点 三、模仿创新的战略意义 四、模仿创新的后发优势及转化条件 五、实施模仿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六、案例:联想乐pad 合作创新的机制和风险防范 一、合作创新的概念 二、合作创新的必要性 三、企业合作创新的理论依据 四、企业合作创新的方式 五、合作创新中知识产权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六、案例:中国移动和华为公司的的软交换长途汇接网

自主创新和路径选择 一、自主创新的概念: 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过程。即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自主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品化和国际化,获取商业利益的创新活动。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自主创新的内涵: 1、自主是提前。 2、创新是目的。 3、获取核心技术、掌握知识产权是关键。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 二、自主创新的特点: 1、技术突破的内生性。 2、技术和市场的率先性。 3、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生性。 三、自主创新的优势劣势: 优势1、有利于创新主体掌握和控制核心技术,赢得竞争优势。 2、以形成技术创新的集成现象,形成产业联动效应。 3、有利于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积累。 劣势1、研发过程的高投入性。 2、创新过程的高风险性。 3、市场开拓的成本极大。 四、实施自主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2.灵活恰当地进行技术转让。 3.重视自主创新产品的自我完善。 4.重视对创新后续环节的投入。 五、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 原则1、以战略为指导原则。 2、有利于核心竞争力培养原则。 3、预期效益最大原则。 4、复合原则。 5、权变原则。 路径的选择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软件详细设计方案说明书

xxx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 (xxx模块) 拟制日期yyyy-mm-dd 评审人日期 批准日期 签发日期

文档修订记录 版本完成人修改内容审核批准时间V0.00 创建文档

目录 1. 简介5 1.1. 编写目的 (5) 1.2. 适用范围 (5) 1.2.1. 软件名称 (5) 1.2.2. 软件功能 (5) 1.2.3. 软件应用 (5) 1.3. 定义及关键词 (5) 1.4. 参考资料 (5) 2. 子模块1设计描述 (6) 2.1. 类xxx的设计 (6) 2.1.1. 简介 (6) 2.1.2. 类图 (6) 2.1.3. 状态设计(可选) (6) 2.1.4. 属性 (6) 2.1.5. 方法 (6) 3. 数据库详细设计(可选) (9) 3.1.存储过程#/触发器#的名称 (9) 4. 错误处理 (10) 4.1. 系统错误 (10) 4.2. 接口错误 (10) 4.3. 协议错误 (10)

表目录 表1.关键词 (5) 表2.类XXX的属性 (6) 表3.方法描述xxx-function (7) 图目录 图1类图xxx-class (6) 图2流程图xxx-function (7)

1. 简介 1.1. 编写目的 这部分要描述文档的目的,并指明文档的读者。 1.2. 适用范围 1.2.1. 软件名称 1.2.2. 软件功能 解释软件产品将完成或不完成的功能 1.2.3. 软件应用 描述软件的应用领域 1.3. 定义及关键词 表1.关键词 关键词英文全名中文解释 1.4. 参考资料 [1]

2. 子模块1设计描述 2.1. 类xxx的设计 2.1.1. 简介 如果在概要设计中未说明,则在此详细描述类的职责和功能,可使用顺序图、协作图、状态图来详细描述。必要时,可描述本类与相关类之间的静态动态关系。 2.1.2. 类图 图1类图xxx-class 2.1. 3. 状态设计(可选) 可以用状态图来描述类的状态信息。 2.1.4. 属性 可先定义相关的数据结构,再对属性进行描述。 也可以不使用表格、而使用伪代码格式。 表2.类XXX的属性 可见性属性名称类型说明(对属性的简短描述) Private Public Protected 2.1.5. 方法 1. 方法xxx 1) 方法描述 Java的函数头注释采用JavaDoc自动生成的格式: /** * @functions 增删改查XXX * @param String name 名字 * @return true 如果不为空则返回真,false 如果为空返回假 * @throws 无 */ C++使用以下格式:

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的技 术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主要围绕建筑业10项新技术(10大类)和“四新”技术(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来开展,研发项目主要包括立项、实施、结题等阶段。立项的重点工作是编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就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及预期目标,论述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是项目立项的依据和初期策划,报国家、中冶和省市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严格要求。实施阶段是项目目标的实现过程,技术路线有可能有调整。项目结题是对项目的实施过程、目标实现及取得成果的总结,这是申请鉴定、推荐报奖的必要材料。 一研究开发项目的可行项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一)总论 1、简述研究开发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创新点、主要技术内容、技术水平、技术指标,以及项目的主要用途及应用范围;(300字以内) 2、简述实施项目的优势和风险,当前的进展情况; 3、项目计划目标 (1)技术目标:项目完成时达到的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需用定量的数据描述)、执行的质量标准、经过的国家相关行业许可证及企业经过的质量认证体系等; (2)经济目标:项目完成时可实现的年总产值、年销售收入、

年缴税总额、年净利、年创汇额等,或该技术应用、推广后可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3)阶段目标:在项目实施期内和完成时,每一年度或阶段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工作进度指标、技术指标、经费落实额等。每一阶段目标应进行比较详细的、可供考核的定性定量描述。 (二)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1、简述项目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并与国内外同类技术、产品等现行指标进行比较,描述项目实施前后技术和经济指标将发生的主要变化。 2、项目创新点的论述。须从产品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产品的基本原理、主要结构、产品生产工艺、产品的性能及使用效果等方面,在不泄露技术秘密的前提下,尽可能详细地说明本项目的技术创新点、创新难度、创新程度、创新范围,以及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3、项目知识产权情况介绍。其中合作开发项目,需说明技术依托单位或合作单位的基本情况,并附上相关的合作开发、成果转让协议书或技术合同书。 (三)项目实施方案 1、根据确定的研发内容、研发规模、经费投入、产品标准、原材料要求与单耗等,从研发与生产的技术参数等方面进行论述。

仪器软件方案设计说明书

软件设计说明书日写:编期:日期:审核:日期:准:批 文档变更记录

一、引言........................................................................................................... - 1 - 1.1 编写目的............................................................................................. - 1 - 1.2 范围..................................................................................................... - 1 - 1.3 定义..................................................................................................... - 1 - 1.4 版本说明............................................................................................. - 1 - 1.5 参考资料............................................................................................. - 1 - 二、项目概述................................................................................................... - 2 - 2.1 产品描述............................................................................................. - 2 - 2.2 产品功能............................................................................................. - 2 - 2.3 用户特点............................................................................................. - 2 - 三、嵌入式软件整体方案设计....................................................................... - 3 - 3.1 子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 3 - 3.2 中控板GUI方案设计....................................................................... - 3 - 3.3 数据通信方案设计............................................................................. - 4 - 四、子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 5 - 4.1 液路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 5 - 4.2 样品采集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 7 - 4.3 二氧化碳恒温培养箱环境控制环境设计......................................... - 8 - 五、中控板GUI方案设计............................................................................. - 9 - 六、数据通信方案设计................................................................................. - 10 - 6.1 数据链路层通信方式....................................................................... - 10 - 6.2 PC与主控板通信流程设计.............................................................. - 10 - 一、引言

方案设计说明范本(2012试行版)

XXXX方案设计说明 1. 规划依据与参照 1.1设计依据 1.1.1重庆市规划局有关本项目的批复文件; 1.1.2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 1.1.3业主提供的本项目CAD图; 1.1.4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及技术规定; 1.1.5国家及地方现行的设计规范、规定及标准; 1.1.6业主与我司签订的设计合同。 1.2气象资料 重庆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夏热冬冷,春秋多雨。平均气温18.30C,极端最高气温42.20C,极端最低气温-3.80C,最热月平均温度28.60C,最冷月平均气温70C。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77%,最冷月平均81%。 主导风向及频率:50年一遇基本风压为0.4KN/m2,风向为东南风,全年C33N13,夏季C31N10,冬季C36N15,夏季年均风速1.6米/秒,冬季平均风速1.3米/秒,最大风速27米/分(1961.08.04)。 降雨量:年总量1051.5毫米,最大量192.9毫米,一小时最大量65.2毫米,年雷暴日数40.1日,最大积雪深度30毫米,无冻土,日照时间及百分率:年总量1257.6小时,28%,夏季197.4小时,44.7%;冬季45.3小时,14.3%。 2.规划背景 2.1项目位置 XXXX小区位于大学城内,场地北临规划中的城市道路,南靠沙璧路,西侧

为廊桥水乡三组团,东侧为重大西路。 2.2项目概况 本基地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部虎溪镇,重庆大学城西南角。基地东侧为通往重庆大学的重大西路,南、北、西三侧均为规划中市政道路。地块内部有一条虎溪河贯穿于基地之中。规划总用地面积141461m2,其中虎溪河西侧地块面积为112855㎡,东西长约380米,南北宽约410米;东侧地块面积28606㎡,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约375米。整个地块地势较为平缓,靠近河谷处地势低矮,其余局部高起,整体为西高东低走向,最大高差14m。 。 2.3基地自然条件 2.3.1 地形地貌 该规划区为地形较为平缓,北面城市道路为规划城市道路,相对地块标高较高,西面北高南低,南北总共四百多米,高差仅为7.4米。南面道路长513米,高差10米。一条虎溪河把该地块分成两部分,总体来说,场地内原始标高也没有太大的高差变化。 3设计内容和设计范围 3.1设计理念 以漂亮的虎溪河作为设计主线,串联起两岸的各个商业节点。西区主要以住宅和一些小商业为主;东区为综合商业和电影院,商业也以分零的小商业为主。滨河建筑以2层的小体量为主,犹如项链上点缀的颗颗璀璨珠宝。建筑风格现代简约,活泼精致,色彩丰富,局部点缀彩色玻璃和金属穿孔板,营造出丰富多姿的热闹商业气氛。 充分运用虎溪河的独特景观资源,将其打造成周边居民和学生使用的城市休闲客厅。在虎溪河岸布置木质甲板和休闲平台,吸引市民来此休闲运动、观景购物。虎溪河两岸分别设置亲水舞台和观演台阶,节假日里可举办露天演出和主题活动,进一步吸引周边人流。 利用虎溪河面同周边道路之间的高差,在B1层沿河布置亲水餐饮及精品零售,提供顾客独具匠心的滨水消费体验,同时也增加了地下车库使用的便捷性。 将水的元素引入河西侧的商业内街,在街道内部设置水池、瀑布、旱地喷泉

技术创新管理办法

技术创新管理办法(初稿) 1、适用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技术创新的名词定义、组织管理、评审程序、建议和改进的内容、奖励标准及考核。 3、名词术语及定义 3.1合理化建议:指有关改进和完善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办法和措施。 3.2技术改进:即过去讲的小改小革。是指对企业或系统的生产设备、装置、工具、仪器、工艺技术等方面所作的改进和革新,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物料的浪费,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运行费用,有利保护环境、防止事故发生。并在并通过车间或班组得到实施并取得成功。 3.3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吸收消化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或通过自主研发得到先进技术、以及将多种相关技术有机地融合集成形成新的技术,实施后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形成市场竟争力。 3.4管理创新:通过采用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改变做事的方式、及办事流程,最终取得好的效益并增进组织的绩效。管理创新包括思想与理念创新、经营战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与模式的创新、运作流程创新、技术与方式方法创新、市场与产品创新等内容。 3.5进步性:指所采取的方案和措施相对原有的方案和措施有所进步和完善,实施后可使效率有所提高。 3.6可行性:指建议和技术改进的方案措施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容易

实现。 3.7效益性:指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实施以后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能 4.1公司成立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技术创新评审委员会。负责审定技术创新的各种制度,审议评定奖励项目,协调各种关系。 4.2公司评审委员会组织机构 组长李康杰总工程师 副组长生产副总设备副总 成员各单位厂长、副厂长、技术装备部、财务部、工会等相关人员。 4.3技术装备部是评审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主要办理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进项目的评审奖励项目的收集、登记、整理、传递、评审、奖励、异议处理、建档存档等日常工作。 4.4技术装备部负责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技术创新的宣传、组织发动工作;制定具体措施,经评审委员会讨论后负责实施。 4.5经讨论采纳后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技术创新项目由分管领导和有关单位负责人组织实施。 5、报送审议程序 5.1凡各单位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技术创新项目都必须认真填写《技术创新项目登记表》,《技术改进项目登记表》《合理化建议登记表》必要时附报有关详细数据、图纸、设计研究的技术文字资料等,经各单位生产技术科及厂部领导签字后及时送技术装备部登记。 5.2技术装备部在收到《登记表》和有关文字资料后,组织评审会给与评

专项技术方案编制大纲及编制说明

附件2:专项技术方案编制大纲及编制说明 1 专项技术方案章节目录及编制说明 单独编制的施工专项技术方案应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并参照施组进行编制。 1.1 编制依据 方案编制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程;设计文件及工程地质报告;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招标投标文件;施工调查资料;企业的装备能力、技术素质、资金储备、劳力资源、物资储备等综合实力;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等。 编制说明:在编写时,注意本工程所采用的规范和标准应全面且在有效期内,并应与招投标文件及设计要求的规范、标准对应,可将规范、标准全部列在正文中,也可将本工程所采用的规范、标准做成表格,作为方案的附件。 编制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标准和设计文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现工程项目的全部功能;全面履行工程合同,满足建设单位要求,有效地集中施工力量,按期完成;按照工序关系,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统筹考虑。 1.2 工程概况 描述工程概况时,应从该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简介、设计概况、计划工期、主要技术标准、自然条件、施工条件、主要工程数量、建设相关单位要求等几个方面编写。 编制说明: (1)设计概况应结合项目施工图总说明中的内容编写。 (2)合同工期应以总体工期分解后的分部分项工期为依据。 (3)主要技术标准应以设计文件(图纸)中总体设计技术标准为主,当建设单位有特殊要求时,应结合招、投标文件向建设单位书面确认。 (4)自然条件主要包括与该分部分项工程有关的水文状况(历年季节降雨量,地下水位,江河常水位、施工水位、最低水位及时间、最高水位及时间、历史最高水位,流速、冲刷深度等)、气候条件(冬、夏、雨期分布月份,极端气温及时间,季风情况,冻融深度,其他特殊气候如台风、潮汐等)、地形地貌、地质状况(针对与该分部分项工程有关的整体地质状况的实际描述,以设计地勘资料为基础,以施工详勘为主)等。 (5)施工条件主要描述与该分部分项工程有关的现场征拆情况、进出场道路情况、高压电、地下管线、跨河、跨路、用水、通讯等情况。 (6)主要工程数量应避免照搬照抄工程量清单。 (7)建设相关单位只要求建设相关方的名称,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

软件开发具体实施计划方案说明

物资管理系统开发具体实施方案

目录 1软件开发实施方案 (3) 1.1开发流程总述 (3) 1.2软件需求分析 (5) 1.3结构设计 (8) 1.4详细设计 (10) 1.5编码 (12) 1.6模块集成测试 (14) 1.7系统测试 (16) 1.8验收 (17) 1.9维护 (19)

1组织实施步骤 系统开发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组织,系统的开发过程按照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要求、系统编码、系统测试几个过程有序推进。下表所示系统开发流程图,采用原型及迭代方式开发,根据用户需求持续改进,直到最终用户确认满意。 1.1实施开发流程总述 如下图示流程定义了我公司内部的软件开发过程,以指导和规范 软件项目中开发过程的定义和相应的实施。 该过程可划分为一系列子过程,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验收、维护,每个子过程又由一系列任务和活动组成,如设计过程又可分为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但是在实际开发项目中,情况仍然会是千变万化的,因此我们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执行一个僵化的工作流程,我们的原则是在一个规范流程的指导和约束下,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实际要求,为每一个项目评估并制定真正能够最好的满足该项目要求的开发流程。

《结构设计说明书》(初稿) 《集成测试计划》《集成测试案例》 (初稿) 《用户手册》(初稿) 《追溯表一》 《结构设计说明书》 《集成测试计划》《集成测试案例》 《个人评审记录》 《评审报告》 N改进 软件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初稿) 《系统测试计划》《系统测试案例》 (初稿) 《用户手册》(概要) 《追溯表一》 ▼ 同行评审 丫 Y 通过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系统测试计划》《系统测试案例》 《个人评审记录》 《评审报告》 「 N改进 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说明书》(初稿) 《单元测试计划》《单元测试案例》 (初稿) 《用户手册》(修改稿) 《追溯表一》 评审通过 《详细设计说明书》 《单元测试计划》《单元测试案例》 《用户手册》(修改稿) 《个人评审记录》 《评审报告》— 源代码、源代码文件清单 《单元测试报告》(经过审批) --- ”《软件问题状态登记表》 《软件问题报告单》 《集成工作单》 《集成测试工作单》 《集成测试报告》(经过审批) 《软件问题状态登记表》 《软件问题报告单》 集成的软件系统 《系统测试报告》(经过审批) 《软件问题状态登记表》 《软件问题报告单》 《系统管理员使用说明书》(经过审批) _ 《安装手册》(经过审批) 《用户手册》(经过审批 软件系统(系统测试通过) 验收测试报告 《软件问题报告单》 《软件问题状态登记表》 验收报告 可交付产品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升级版) 《客户需求登记表》 《客户需求统计表》 《设计说明书》(升级版) 《软件问题报告单》 《软件问题状态登记表》 《软件维护实施计划》维 护后的软件系统 软件开发流程总图 结构设计 评审通过

方案设计说明

方案设计说明 一、概述 1.自然条件 泗阳县地处苏北腹地,介于东经118°20′——118°45′,北纬33°23′——33°58′之间,东界淮安市淮阴区,南濒洪泽湖,北临沭阳县,西与宿迁市宿城、宿豫区毗邻。县域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0.38%;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 700 地面积 二、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工业区规划设计规范》 4.《工业建筑设计规范》 5.《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6.《建筑设计规范》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8.关于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及地形图、红线图等 9.建设方关于该项目的设计要求 10.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程、规范等 三、规划设计原则 同时运用新技术利用太阳能、中水系统等达到节约开发成本、合理利用资源及节约资源的目的。 6.可持续发展———实现生产厂房的可持续发展 厂区应该是一个人和自然有机协和的统一体,实现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在更高的水平上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息,生态与经济共繁荣的持续发展的文明关系,把生态环境保护、 建筑持续发展作为必须具有意识和行为准则。 7.安全智能———实现厂区“安全性、智能化”的要求

合理的人车相对分流,避免造成时段性消极空间,确保车行系统与步行系统的利用率。针对 不同出行设置道路及出入口,避免交叉干扰。 用地沿徐淮路布置办公楼、展示厅、门卫处,内部合理布置了科技木工厂房、干燥整理房、多层板房、科技木精品房、蒸煮房、锅炉房、成品库、锯木房、刨切房、旋切房、保温房、五金 库、机修房、宿舍、餐厅、厕所等。 四、整体规划布局 景观绿化系统。 3.厂房布局 识别性与认同感———厂房布置上综合地形与南北向的因素,采取较为丰富的布局形态,使整个厂房的整体感更加明确。强调空间、体量、轮廓线的塑造,点与线的结合,既强化了厂区内部空间的丰富、动感与流畅,又丰富了社区空间的轮廓与城市肌理。 4.配套公建布局

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篇一:公司科技创新活动方案 科技创新活动方案 根据公司《关于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通知》,结合公司将2014年确定为“管理提升和科技创新年”的契机。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全面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制定《科技创新活动方案》,内容如下: 一、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

建设“国内一 流、国际先进”大型煤电一体化上市公司的战略目标,以“管理提升和科技创新年”活动为载体,以解决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工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以体系完善和机制创新为保障,注重培养科技人才,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强化科技创新实践,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总体思路:围绕“一个主题”,即全面提升企业盈利 能力, 努力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树立“四个理念”,即解放思想、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科技创新无止境的理念;增强“两个意识”,即增强创新意识和效益意识;实现“五个提升”,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机组安全健

康稳定经济运行水平、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科技创新降本增效能力、提升公司技术装备水平。 主要目标: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使公司科技管理体系更加科学,科技支撑力量进一步加强,科技激励机制更加有效,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投入稳步增长,机组能耗不断下降,环保减排能力显著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公司做强做优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组织机构: 1、成立科技创新活动领导组 组长:

项目总体技术方案

项目总体技术方案 版本:V2.0 高伟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文档审批/修订记录 说明:“简要说明”主要是对修订原因和修订的内容进行简单说明。 高伟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目录 1总体概述 (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目标 (1) 1.3总体设计概要 (1) 1.3.1业务架构(评分要素) (1) 1.3.2技术架构(评分要素) (1) 1.3.3硬件架构(评分要素) (1) 1.3.4接口系统方案(评分要素) (1) 1.3.5运行环境(评分要素) (2) 1.4名词解释 (2) 1.5参考资料 (2) 2解决方案综述 (2) 2.1概述 (2) 2.2XXX子系统 (2) 2.2.1系统概述 (2) 2.2.2功能说明 (2) 2.2.3技术实现方法(评分要素) (2) 2.3解决方案优点(评分要素) (3) 2.4实施风险(评分要素) (3) 3系统安全(评分要素) (3) 3.1概述 (3) 3.1.1系统安全目标 (3) 3.1.2安全技术体系模型 (3) 3.2系统安全应用设计 (4) 3.2.1用户认证 (4) 3.2.2访问控制 (4) 3.2.3信息加密 (4) 3.2.4系统入侵检测及漏洞检查 (4) 3.2.5审计跟踪 (4) 3.2.6备份恢复 (4) 4系统运行支撑环境设计 (4) 4.1主机系统建议方案 (4) 4.2存储系统建议方案 (5) 4.3系统备份建议方案 (5) 4.4系统运行状态监控 (5) 高伟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1 总体概述 1.1 项目背景 描述本项目建设的背景,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发起人等相关信息。 1.2 项目目标 概括性描述本项目总体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需要实现的重点功能等。 1.3 总体设计概要 1.3.1 业务架构(评分要素) 描述业务模式以及本系统所采用的业务架构模式,包括业务层级关系、业务流程、主要功能点。 1.3.2 技术架构(评分要素) 描述本系统所采用的技术体系架构,技术路线,遵循的技术规范以及涉及的重要技术和第三方产品和组件。 1.3.3 硬件架构(评分要素) 描述系统运行所必要的硬件体系架构,例如网络、集群、存储、安全等硬件体系设计。 1.3.4 接口系统方案(评分要素) 概要描述系统内部和外部接口方式,通讯方式、采用的接口技术或产品,以及接口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1.3.5 开发与测试环境(可选) 描述本项目开发与测试环境的规划,以及必要的资源保障,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第三方产品组件、服务器集群、数据库集群等。

软件设计说明书

软件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详细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 说明书编制的目的是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考虑,为程序员编码提供依据。 如果一个软件系统比较简单,层次很少,本文件可以不单独编写,和概要设计说明书中不重复部分合并编写。 方案重点是模块的执行流程和数据库系统详细设计的描述。 1.2背景 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 待开发软件系统名称; B. 该系统基本概念,如该系统的类型、从属地位等; C. 开发项目组名称。 1.3参考资料 列出详细设计报告引用的文献或资料,资料的作者、标题、出版单位和出版日期等信息,必要时说明如何得到这些资料。 1.4术语定义及说明 列出本文档中用到的可能会引起混淆的专门术语、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2设计概述 2.1任务和目标 说明详细设计的任务及详细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 2.1.1需求概述 对所开发软件的概要描述, 包括主要的业务需求、输入、输出、主要功能、性能等,尤其需要描述系统性能需求。 2.1.2运行环境概述

对本系统所依赖于运行的硬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接口软件、可能的性能监控与分析等软件环境的描述,及配置要求。 2.1.3条件与限制 详细描述系统所受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说明。包括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条件与限制以及进度、管理等方面的限制。 2.1.4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简要说明详细设计所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工具。如HIPO图方法、IDEF(I2DEF)方法、E-R图,数据流程图、业务流程图、选用的CASE工具等,尽量采用标准规范和辅助工具。3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主要对系统级的需求进行分析。首先应对需求分析提出的企业需求进一步确认,并对由于情况变化而带来的需求变化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3.1详细需求分析 包括: ?详细功能需求分析 ?详细性能需求分析 ?详细资源需求分析 ?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 3.2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接口需求分析 包括: ?系统接口需求分析 ?现有硬、软件资源接口需求分析 ?引进硬、软件资源接口需求分析 4总体方案确认 着重解决系统总体结构确认及界面划分问题。 4.1系统总体结构确认 对系统组成、逻辑结构及层次进行确认,对应用系统、支撑系统及各自实现的功能进行确认,细化集成设计及系统工作流程,特别要注意因软件的引进造成的系统本身结构和公司其他系统的结构变化。包括:

居住区规划方案设计总说明

居住区规划方案设计总说明 1 设计依据 1.1 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用地文件(用地性质、红线坐标)。 △1.2 居住区所在城市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文件。 1.3 规划主管部门对该区提出的规划条件。 1.4 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任务书及有关基础资料。 1.5 设计采用的有关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居住区设计规范、防火规范等) 2 场地概述 2.1 说明规划用地的区域位置、地点、名称、周围环境(四周相临用地性质、归属)、 交通情况(相临道路等级),以及当地能源、水、电等市政设施情况。 △2.2 用地周围可利用的公共设施(小学、中学、大型商业医疗、大型体育娱乐设施等)。△2.3 用地周围已有的特殊景观。 2.4 用地范围的自然地形、高程系统、高低差、坡向,用地周围水域及用地地貌,最 高、最低标高,地形坡度坡向、水域水系、水源流向、深度、最高、最低水位。 △2.5 用地范围内的原有需保留的建筑物、构筑物,性质、高度、建设年限、位置、占地面积、拆迁及改造情况。 2.6 用地范围内的需保留的文物古迹等级(国家、省、市)、建设年限、保护范围、占 地面积。 △2.7 用地范围内需保留的树木、树种、生长年限、高度、位置、数量。 2.8 所在气候分区及有关气象资料,抗震设防裂度、洪水资料。 3 规划布局 3.1 规划指导思想、构思主题,要注重节约用地、节约能源,因地制宜,保护生态环 境,考虑地域文脉及分期建设的完整性与扩建可能性。 3.2 规划结构:住宅、公建分区与景观环境设计的关系,入口位置的确定。 3.3 路网规划:车流、人流、消防、救护、停车(机动车、自行车)的考虑。 3.4 配套(非配套)公共设施的内容及设置。 3.5 住宅群体规划:高、中、低住宅建筑的布置、空间设计,对地形的利用,日照、 通风,以及住宅立面设计风格,主要街景立面的考虑。 3.6 单体平面的选择。 3.7 老年住宅、公寓及无障碍设计。 4 竖向设计

技术创新的应用实施措施

9)技术创新的应用实施措施 1、组织管理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绿色节能环保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实施项目的节能工作,根据图纸要求组织实施,其架构如图: 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2、目标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贯彻项目部节能方针,减少浪费,杜绝重复投入。 1)、环境保护措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废水、废气排放,降低粉尘、噪声污染。 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做好节水措施。 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3、实施管理 1)、实施绿色施工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2)、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 3)、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材措施 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7)、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8)、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 5、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3)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4)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 5)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 6、节能与能源利用 1)节能措施 ①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②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③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④在施工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

专项技术方案编制大纲及编制说明

专项技术方案编制大纲及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原则与范围 编制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程;设计文件及工程地质报告;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招标投标文件;施工调查资料;企业的装备能力、技术素质、资金储备、劳力资源、物资储备等综合实力;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等。(注意本工程所采用的规范和标准应全面且在有效期内,并应与招投标文件及设计要求的规范、标准对应,可将规范、标准全部列在正文中,也可将本工程所采用的规范、标准做成表格,作为方案的附件)编制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标准和设计文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现工程项目的全部功能;全面履行工程合同,满足建设单位要求,有效地集中施工力量,按期完成;按照工序关系,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统筹考虑。 编制范围:方案所涉及的内容。 2.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描述工程概况时,应从该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简介、设计概况、主要技术标准、自然条件、施工条件、主要工程数量、建设相关单位要求等几个方面编写。 主要工程数量应避免照搬照抄工程量清单。 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其对策 3.施工总体组织安排 临建布置、施工组织(组织机构及劳动力组织、主要施工设备配置及依据)、主要材料数量及工期安排。 本章节在编制前,应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详细研究,对总体工期有明确的了解,要结合拆迁进度情况和可能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影响工期的因素(如气候变化、大型节假日等)进行统筹规划,尽量避免因考虑不充分导致后期抢工。 编写时,编制人员要思路清晰,计算准确,所有工期安排不能出现相

互矛盾、不切实际的情况。 要明确主要工程施工的具体施工进度指标。 4 施工方案 主要包括:施工总体安排、施工方案比选、工艺流程、施工方法(结合现场,写现场要做的,方案怎么写的现场就怎么做;含技术参数、质量标准、施工注意事项)、验收标准、其他(如监测、监控等) 5 质量保证措施 目标、保证体系、保证措施、季节性施工保障措施。 质量保证组织机构为基于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中项目经理、项目书记、项目总工程师、安全总监、副经理、项目部各业务部门、作业队伍(专业班组)负责人等。 保证体系框图,按质量保证组织机构中相关岗位人员绘制能直观体现管理层次的保证体系框图。 包括已建立的质量管理制度、针对项目技术重难点制定的主要质量保证措施、通用质量保证措施条款等。在描述质量管理制度时,一是只要求管理制度的名称,不需要叙述具体条款的内容;二是制定的制度要全面,应结合国家、当地政府、行业和企业的相关质量要求,并综合项目施工全过程的具体情况,不能存在质量管理盲点。 主要内容有冬季施工技术措施、夏季施工技术措施、雨季施工技术措施、其他特殊气候(如风区地带、严寒地带、台风天气、沿海潮汐地带等)施工技术措施等。 6 安全保证措施 目标、保证体系、保证措施、应急预案 按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中相关岗位人员绘制能直观体现管理层次的保证体系框图。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包括:组织保证、技术保证、应急预案等。 主要安全保证措施包括已建立的安全管理制度、针对项目重大危险源制定的主要安全保证措施、通用安全措施条款等。在描述安全管理制度时,

软件设计方案需求说明书

xxxxxxx系统软件开发需求说明书 xxxxx科技有限公司 二○一五年七月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范围 (1) 1.2.1软件名称 (1) 1.2.2建设目标 (1) 1.2.3应用说明 (2) 1.3定义 (2) 1.4参考资料 (3) 2产品描述 (6) 2.1建设背景 (7) 2.2开发意图 (8) 2.3应用目标 (9) 2.4作用范围 (10) 2.5产品功能 (11) 2.6系统角色 (11) 2.7用户对象 (11) 3功能需求 (12) 3.1平台首页 (13) 3.1.1信息查询 (13) 3.1.2阀门监控 (13) 3.1.3视频监控 (14) 3.1.4三维展示 (15) 3.1.5功能描述 (16) 3.1.6法律规范 (16) 3.1.7XXX水情 (17) 3.2数据库及数据要求 (18) 3.3外部接口需求 (20) 3.3.1用户接口 (20) 3.3.2硬件接口 (20) 3.3.3软件接口 (20) 3.3.4性能需求 (21) 3.4安全性需求 (22)

3.4.1环境安全 (22) 3.4.2数据安全 (22) 3.4.3系统运行安全 (22) 3.4.4网络安全 (23)

1引言 1.1编写目的 为明确软件需求,方便与用户统一思想,确定系统功能、数据范围,便于项目规划与进度安排、组织软件开发与测试等,特撰写本文档。 本文档的读者为业主、用户、数据库建设人员、系统设计人员、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 1.2范围 1.2.1软件名称 XXXXX动态监管系统软件即:XXXX一体化动态监管平台。 1.2.2建设目标 围绕XXXXX水库运行调度设计的要求,以水库运行调度设计为核心,运用先进、成熟技术,建设水库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XXXXX水库监控视频、水雨情监测、流量阀门控制、实地三维仿真等数据自动汇集和信息共享交换,为XXXXX管理部门及时掌握水库区域内的重要水情信息和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