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海都市文化消费路径塑造与都市文化传播从田子坊看都市复古风与文化消费潮

上海都市文化消费路径塑造与都市文化传播从田子坊看都市复古风与文化消费潮

上海都市文化消费路径塑造与都市文化传播从田子坊看都市复古风与文化消费潮
上海都市文化消费路径塑造与都市文化传播从田子坊看都市复古风与文化消费潮

今传媒 2013年第2期 传媒调查报告

42

上海都市文化消费路径塑造与都市文化传播

——从田子坊看都市复古风与文化消费潮

张 顒

(上海大学 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上海 200072)

摘 要:本文通过透析田子坊中的构成元素、形成特性,看田子坊在上海都市文化消费中所构成的独特消费环境与文化优势。田子坊作为上海都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传播窗口,其本身成为一种城市传播的媒介,聚合上海都市文化因子,打通都市文化与都市人的文化沟通路径,多角度、多层次的塑造了上海都市文化的消费路径与文化感观,成为了上海都市的一种文化隐喻。

关键词:田子坊;都市文化消费路径;都市文化传播媒介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2-0042-03

收稿日期:2012-11-12

作者简介:张顒,女,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广告传播效果、品牌营销与文化产业的传播空间研究。

一、都市中的复古风——田子坊

田子坊,上海历史街区中最具里坊风貌特色的区域,里巷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集中了上海从乡村到租界到现代工业城市发展的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建筑,从而成为上海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

近年来,田子坊被作为典型的标本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其独特的形成过程、空间组合方式、文化寄托价值都成为了关注的热点。当然,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田子坊已经成为了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的见证者,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传播载体。田子坊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城市街区再造的过程。它虽然带着浓浓的历史韵味与深深的时代烙印,但是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历史里弄遗址,不再是简单的“古”的延续,而是一种后天的人为复古,即为复古,田子坊如今的形成,有“仿”、有“加”、有“创”。“仿”的是旧时上海里弄的环境与风韵,“加”的是现代的商业气息与都市要素,“创”的是现代都市人的文化需求。

(一)仿——老弄堂的上海情调 田子坊位于泰康路上,这是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街道。泰康路的初步形成是法租界筑路扩展的结果。因这一地块乃扩界后期所得,且其位于和华界毗邻之处,所以在这一地段留下了整齐的法式风格洋楼,也留下了极具上海特色的石库门建筑,它们一起构建出泰康路地段的里弄文化。在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中,如今的田子坊更多保留的或许只是表面意义上的上海老弄堂以及对于现代人而言的上海情调。

既为仿,即非真,但就是这样的“仿”为上海的都市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传承,为都市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接受路径。其实,如田子坊这样的文化街区,“真正的价值是,当人们保留了建筑本身,并试图还原生活的场景时,文化生活的延续才是核心价值。[1]”老弄堂之于现代都市,注定不会成为都市未来发展的主体,而仅仅是作为现代都市人寻觅历史痕迹、寄托怀旧情结的一种方式,原有厂房、居住房屋等外观与结构上的留存已足以成为都市人标榜上海情调的独特渠道。

(二)加——新都市的小资情结

空间的留存仅仅是文化生活的一个载体,如何让旧时的空间承载现代的文化生活,形成独有的、不可替代的都市文化社区,这需要赋予这个空间契合当下时代的文化内核与都市人真实的文化需求。

小资,一个经常出现在形容上海人词典中的词汇。19世纪,租界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气质,神圣的教堂、精致的碗碟、时髦的英文……洋文化的进入成为小资的时代写照。20世纪30年代,海派旗袍风靡全国,旗袍上精致的细节设计成就了上海女人的风韵和独特的小资情调。到了20世纪70年代,徐汇、霞飞、新天地成了小资情结的新地标。不同的时代造就着不同的小资文化与小资需求,从这个层面上田子坊延续着上海小资情结中的文化内核,却又在新时代的小资身上捕捉着重要的元素,形成其自身的独特诉求。

酒吧或是咖啡吧,独处或是聚会。这是现代都市小资群体典型的休闲方式,田子坊抓住这一要素,在后续拓展了诸多酒吧与咖啡店的经营,这已经成为聚集年轻白领群体的一个重要因子。或许我们无法用言语解释在田子坊这样一个上海老式里弄中享用一杯咖啡的独特性,但是它却成为一个时代的年轻群体理想化的生活方式,也成为田子坊与都市人独特的沟通方式。

传统与时尚,原创与个性。如今的年轻人是在大工业化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每天同样的高楼大厦、同样的品牌商店或许已经让他们倦怠,追求个性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小资消费心理。以良好的经济条件作为支撑,在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区别化因子,“个性”、“不重复”成为他们最为强烈的心理欲望。从艺术创意产业起步决定了田子坊本身内容的艺术性与创意性,“个性”或许已经成为如今这个时代对于小资概

144.城市更新改造中的问题浅析——以虹口区202号地块为例

城市更新改造中的问题浅析 ——以虹口区202号地块为例 袁鹏洲,王昕宇 摘要:城市更新改造是现下业已较为充分发展的一线、二线城市开发建设的主要方式。城市更新改造的最大特征是破旧立新。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块进行城市更新改造的推动机制各有特点,又基本相同。城市街区改造的意义主要在于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在于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在上述目的达成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涉及众多群体的利益,在城市内部发生了政府、开发商、城市居民及其他相关人群之间的资本、资源的再分配。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准确把握城市街区更新改造的时机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以虹口区202号地块为案例,就城市街区更新改造中的更新时机、利益分配等几方面的问题进行简要解析。 关键词:城市更新改造时机研判利益分配社会影响 0.前言 城市建设分为城市外围新增建设用地的初次开发和城市内部建成环境的再开发,在城市由稚嫩到成熟的发展历程中,城市中进行初次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进行城市更新改造的土地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城市的中心区域。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可能或必然发生城市土地使用性质的转变、地块人口重新布局、城市空间业态的变迁。由于城市更新牵涉众多利益相关群体和复杂的城市建成环境,因此在土地再开发过程中问题复杂。上海是得到充分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在未来上海中心城区的建设中,更多的是城市的更新改造。 图2 虹口区202号地块卫星影像图资料来源:笔者绘制图3 202号原控规图则土地使用规划资料来源:笔者提供 图1 虹口区202号地块区位图资料来源:笔者绘制

虹口区202号地块位于海宁路、吴淞路交叉口西南方向,北至海宁路,南至昆山路,西至乍浦路,东至吴淞路。其地理区位优越,临近苏州河和黄浦江,南眺陆家嘴中央核心区。但现状中该地块除海宁路一侧进行了再开发外,其余地块多为上海特色的里弄住宅、沿街餐饮商业。虹口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中,202号地块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城市更新改造,其必然性是由于城市开发的经济特征所决定的。其范围内的建筑物价值和地块潜在的土地价值相对差距过大,该地段内的里弄住宅和少量的沿街餐饮商业是对地块土地价值的潜在浪费。 1.城市街区更新的时机把握 城市更新的时机主要决定于城市开发的经济考虑和社会考虑。更新的经济动力来源于土地价值的挖掘和利用。个人观点是更新的价值中,公平正义的一面是激发城市经济活力,提升城市的产业能级,创造就业;除此之外的经济利益多为政府、开发商、原住居民等获取,正义或非正义。社会考虑多是对于地块开发状况的社会认可度,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程度。最佳的时机是追求各方面利益最大化的时机,是追求社会负面影响——即外部成本最小化的时机。 1.1更新中土地使用性质变更对更新时机的影响 判断城市更新的价值时段关键在于掌握城市地块的土地价值、建筑物价值的相对变动。同一地块,进行商业办公性质的开发所获得的土地价值明显高于进行居住性质的城市更新所获得的土地价值,所以二者应该区别对待,在城市更新时机选择上也应有所不同。由于虹口区202号地块优越的地理区位,其商业办公开发的土地价值量已经远远超出其建筑价值量,但对其进行居住性质的城市更新可能时机尚早。这可以从其现状地块建筑价值统计数据中得到结论。 表1虹口区202号地块建筑信息统计列表 资料来源:根据实地调研结果汇总 按照虹口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该地块进行商业、居住更新时,以虹口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土地出让成交楼面价分别计算,其土地价值总量为:

清末民初的上海都市大众文化

清末民初的上海都市大众文化 摘要:清末民初的上海,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市民社会产生,在此基础上,上海萌生出都市大众文化,它呈现出娱乐性、通俗性、大众性的特征,并影响到市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 关键词:上海都市大众文化 清末民初上海都市文化不再是精英文化一统天下,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商业精神进入文化领域并正在成为文化发展的基本精神,建立在此经济基础和精神之上的文化,呈现出对大众的青睐或者是迎合。 一、清末民初上海都市大众文化产生的原因 首先大众文化的主体基础是市民大众。市民大众与乡民不同,他们生活在城市里,见识和眼界都比较开阔。尤其是上海,租界、华界各自独立,五方杂处,各种社会现象应有尽有,可谓见多识广。域外先进的思想和文化,是先驻足上海,然后才传向国内其他地方的,这决定了市民大众本身的素质,对文化的接受和创造都有着较高的水平。 其次市民社会和民主环境是大众文化产生的社会基础。晚清以降,西方先进的思想不断地被引进中国,在同中国文化的交流融合中,渗透成为颇具中国特色的新文化。清末民初的上海,都市经济的繁荣,出现了非西方严格意上的市民,以及由他们构成的市民社会。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上海的都市大众文化得以产生。 再次商品(市场)经济是大众文化存在的经济基础。商品经济的社会里,一切都直接、间接转变成为商品,文化自然也不例外,文化参与市场的流通,并以货币的形式体现出来价值,这本身就是对传统价值认定的反叛。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使文化被不断地复制,走进市民生活;同时,商业社会也造就了大量的消费者。大众文化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走上历史的舞台,开始展现它的风姿。〖3〗二、清末民初上海都市大众文化的特点 大众文化是市场经济的社会现象,是工业化时代商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大众日常生活内容的反映。它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是双向性的互动传播。另外,由于大众文化面对的是下层市民,加之商业化的操作,因此,它必须讲求娱乐性、通俗性和兼容性。 第一,娱乐性 清末民初的上海大众文化与传统的精英文化不同,它需要的是娱乐性,让消

国家文化产业政策解读

2017年国家文化产业新政解读 国务院:力争“十三五”时期数字创意产业产值达8亿元 2016年12月19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发展规划》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期为2016—2020年。 据了解,《发展规划》为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五个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的发展目标。 《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此外,《发展规划》还从创新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提升创新设计水平、推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说明了“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 两部委发文:发展工业文化产业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将凝聚发展工业文化的社会共识,整合工业文化各类资源,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培育和发展工业文化产业,建设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工业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聚焦突出问题,重点抓好工业设计、工业遗产、工业旅游、企业征信以及质量品牌、企业文化建设等领域工作,形成竞争新优势。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工业文化产业,让工业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具体来说,将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发展,促进工艺美术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支持工业文化新生态发展。 “一带一路”彰显文化自信 文化部: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于日前正式公布。该行动计划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绘制了路线图。 据悉,《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政府主导,开放包容;交融互鉴,创新发展;市场引导,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是健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完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合作。具体包括“一带一路”国际交流机制建设计划、“一带一路”国内合作机制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文化中心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之旅”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使者”计划、“一带一路”艺术创作扶持计划、“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建设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计划、动漫游戏产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动计划、“一带一路”文博产业繁荣计划和“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拓展计划共12项子计划。 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机制,加快国内“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以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数字文化为重点领域,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根据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实施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在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中的合作,积极利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推介文化创意产品,推动动漫游戏产业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发展。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 文化部:2017年将积极推进扩大文化消费试点 来自文化部的报告显示,2016年,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逐步推进,第一批第一次26个试点城市因地施策,有效拓展了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国办转发文化部等部门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试点单位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186个产业项目获得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扶持。

重庆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路径

重庆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路径 摘要:本文从重庆建设文化强市的现实意义出发,通过分析国外知名工业制造业城市实施文化强市的战略路径和重庆本身的特点,认为重庆建设文化强市,可从打造文化软硬件基础实力—即人的意识与文化载体,提升文化生产力—即文化产业与文化需求,构建文化竞争力—即独有的人文精神、文化品牌出发,努力建设实现西部文化高地和长江上游文化中心的目标。 关键词:文化强市;文化软硬件基础实力;文化生产力;文化竞争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这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血脉,是这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重庆具备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在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总体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及传统工业制造业城市加速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提升与中国内陆重要中心城市、最年轻的直辖市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构建西部文化高地和长江上游文化中心,是重庆“十三五”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建设文化强市的现实意义、战略

路径分析和战略路径实施等方面,就重庆建设文化强市作如下思考。 一、建设文化强市在当前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文化强市是重庆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曾预言:“我们正进入一个文化比任何时候更重要的时期。”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验证了他的预言,文化作为上层建筑,以其强大的反作用力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从欧洲发达的工业、制造业城市的兴衰过程也使我们充分认识到,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传统工业城市的衰落和城市竞争力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振兴传统工业城市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所在。所以,在作为老牌工业基地的重庆加快转型发展的今天,充分发挥出文化对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把文化建设贯穿于城市转型发展的全过程,进一步促进文化与城市的精神文明、经济产业发展,以及建设、生态、旅游等融合,着力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彰显地方特色文化魅力,创造拼搏奉献、开拓创新的人文环境,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创新、高效、廉洁、服务、法制”五型从政文化等,以此推动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 (二)建设文化强市是提升重庆城市文明的迫切需要。

上海市为什么要提“城市更新”

上海市:为什么要提“城市更新” 新闻背景:《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将在5月正式实施。以往,人们听到较多的是“城市规划”,很少听到“城市更新”。什么是城市更新?巴黎、奥斯陆等西方城市更新的实践中有哪些值得我国尤其是上海借鉴之处?城市更新与“大拆大建”又有何不同? 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更新,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需求。当城市处于生长期,新区建设是满足空间需求的主要方式;当城市进入成熟期,旧区更新则成为满足空间需求的主要方式。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经历城市更新;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市更新成为西方大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方式。在此过程中,主要体现出几方面特点: 1、注重物质环境改造和地区功能转型的有机结合。 滨水地区往往是西方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滨水地区是工业时代的重要产业区位,但在后工业化进程中,滨水地区的航运功能日趋萎缩,码头、仓库和工厂也逐渐衰败。通过城市更新,昔日破败荒芜的滨水地区逐渐转变为居住—工作—休闲一体化的后工业化场所,重新受到居住者、投资者和旅游者青睐,有效提升了所在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例如,伦敦码头区的主要经验是,植入新兴产业,实现地区功能转型;保存和利用工业建筑遗产,形成富有特色的后工业化景观;确保滨水开放空间的公共属性,塑造宜人的公共活动场所;强调混合用途模式,居住—工作—休闲融为一体;加强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与城市其他地区形成便捷联系。又如,奥斯陆的“峡湾之城”也是世界知名的滨水区更新案例。南部滨海地区曾是传统码头区和工业区。如今,“峡湾之城”已经成为颇有影响力的文化走廊,除奥斯陆的四个主要文化设施——国家艺术馆、当代艺术博物馆、装饰艺术与设计博物馆和国家建筑博物馆从内城迁至此地,还新建了国家歌剧院、蒙克(挪威艺术家)博物馆、图书馆、水族馆和一些私人博物馆。这些大型文化项目塑造了滨海地区的文化品牌,使之成为城市功能转型的重要载体,对提升奥斯陆的全球城市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2、注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城市旧区尽管物质环境日趋衰败,但往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使之成为地区复兴的独特资源,是城市更新中要着重思考的内容。 例如,巴黎作为世界文化之都,是城市更新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成功案例。巴黎的马莱地区曾经富有特色和充满生机,但在19世纪末开始陷入持续衰败的境地。1964年编制的历史文化保护和价值再现规划,使这里恢复街区肌理、空间形态和景观风貌的历史价值,建立与地区历史遗产相结合的文化体验和特色商业,形成丰富宜人的公共空间和步行网络。此外,马莱地区曾经是巴黎的手工业中心,包括珠宝、钟表、高级时装和艺术花卉商店。城市更新高度重视这些传统经济活动的重要意义,鼓励传统产业活动继续留存。许多历史保护建筑被改造成为重要的文化设施,包括毕加索美术馆、欧洲摄影师之家、瑞典文化中心、法国国家历史档案馆和博物馆等,加上附近的蓬皮杜国家文化和艺术中心,形成巴黎文化活动的集聚地,文化体验和休闲旅游已经成为马莱地区复兴的主要动力。 3、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体现包容性发展。 不断衰败的城市旧区也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栖息地,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体现包容性发展的理念,是西方城市更新中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随着物质环境的不断改善,通常会出现外来的中高收入阶层取代当地低收入阶层的“绅士化”现象,改善当地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成为公共政策的关注焦点。例如,在伦敦码头区的城市再生中,相当部分的公共投资用于当地社区发展,包括建设和修缮社会住宅,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当地居民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再比如,巴黎市政府将马莱的部分街区划为社会住宅区,通过政府补贴、低息贷款和减税的方式,鼓励中下收入阶层能够继续生活在城市中心地区,尽可能维护社会结构的

都市文化语境下的乡村图像与市民文化的论文

都市文化语境下的乡村图像与市民 文化的论文 关于《都市文化语境下的乡村图像与市民文化的论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民国《良友》画报是建构上海街头文化的印刷文本。编辑者采用平民化的传播技巧,尽力捕捉中下层市民及乡下人的街头生活图景,以故事的叙说方式和图文的双重表述体现媒介的民间立场和大众话语趋向,建构了在上海都市文化语境下的乡村图像和市民文化景观,典型地折射出编者在上海现代性背景下的媒介伦理及其精神焦虑。 关键词:良友画报;图像;街头文化;比较传播 随着李欧梵的现代性建构阐释和马国亮的文化回忆,《良友》画报便被作为一代文化的符码,成为学者笔下如火如荼的研究话题。《良友》画报建构了现代性的上海,这是大家的一致认同。可在建构手段的研究上,大都集中于西方文明的现代图景,而忽视了中国文化母体的渗透。我认为,《良友》所描述的西方文明,只是为上海都市文化的立体叙述营造了一个文化语境和对比参数,生产场域的根本资本还是上海的街头文化。 都市文化是各阶层所创造的文化现象,作为都市文化最重要

的部分——街头文化不仅是在“街头”这个公共空间对于市民百姓日常生活的记录,而且寓含着市民为生存空间的争夺和反抗而与政治空间联系起来的历史进程。因此,街头文化为公共空间、下层民众、大众文化和地方政治等方面的关系考察提供了新的阐释路径。而清晰描绘这条路径的工具便是文字与图像,《良友》就是一个所需的最佳个案文本。 《良友》画报于1926年创刊于上海,至1941年停刊,1945年又续出一期。与其说它图像了一个现代性的西方,不如说它创造了一整套关于上海20世纪20至40年代街头文化在商业经营、日常生活、大众娱乐等公共空间的阐释。 一、《良友》画报视域中的日常生活空间与消费文化 就任何城市而言,市民是街头的主要占据者。中外人口的大量涌入,尤其是难民的到达,致使上海人头攒动。“20~30年代上海现代化运动的历史进程,是由上海各阶层几百万市民平凡普通而又极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图景编织而成的。”其社会交往、文化娱乐及谋生等物质、艺术文化的生产与消费,演绎着上海都市的现代性实践。 主题专栏是《良友》常用的传播手段。主编马国亮策划了“上海地方生活素描”专题栏目,约请文学名家撰写上海消费文化的方方面面,曹聚仁《回力球场》、穆木天《弄堂》、洪深《大饭店》、郁达夫《上海的茶楼》、茅盾《证券交易所》分别刊登在109~113期,描摹了30年代上海大都会吃喝嫖赌、纸醉金迷的社会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试卷86分答案

1、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文化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根据所处的历史阶段的不同,文化产业的概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正确 错误 2、当代文化产业是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第二次文化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来说明现代文化产业是非常有道理的 正确 错误 3、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念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了区分 正确 错误 4、十年以前,文化产业只是一个理论界的边缘话题 正确 错误 5、根据联合国发表的研究报告,2008年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所占比重达到21%,是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 正确 错误 6、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以产业起步为主线,进入了“十二五”时期 正确 错误 7、进入从文化产业向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后,国民经济从总体上将转向以文化附加值为标志的经济 正确 错误 8、截止2008年,文化产业中的公有资本比例远高于非公有资本 正确 错误 9、文化产业属于夕阳产业

正确 错误 10、2009年7月22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这个过程中,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正确 错误 11、关于文化产业,国内外有统一的概念内涵 正确 错误 12、讲座专家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 正确 错误 13、文化和产业在传统的理解中,是属于相同的社会部门,遵循相似的运行原则 正确 错误 14、知识经济是服务业中从事脑力劳动、以处理知识和信息为工作内容的行业占了主导性作用经济类型 正确 错误 15、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项目研究发现,以人文、文化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 正确 错误 16、传统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以大众文化发展为标志 正确 错误 17、商业文化和精英文化是没区别的,是一个概念的不同角度

【讲话稿】全市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推进会讲话

全市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推进会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开了很长时间了,我最后很简单的再讲一下。刚才,**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六家企业讲的很精彩,确实是**文化创意产业非常有代表性的企业,试点工作往后面走,他们也是我们的底气所在,武汉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院的傅院长关于文化消费的解读,也是非常的精彩,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特别是**处长、省厅的**厅长,他们的讲话给予了我们鞭策和鼓励,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应该说是深受鼓舞、深受启发,对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投身**文化改革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基层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地感谢!我谈三点的感受和体会。 一、要高度重视,正确认识文化消费试点的重大意义 第一,抓好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是发展所需。文化部抢抓机遇、未雨绸缪,启动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有幸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必须积极探索新常态下扩大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路径,这既是上级交给**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今年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完成的一项重点工作,上次我们专门开会进行了研究部署,今天,我们要按照刚才王处长、肖厅长的讲话精神继续抓好落实。 第二,抓好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是大势所趋。总书记提出了“四个自信”,并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文化自信的重要

地位和关键作用,以推进文化消费试点工作为契机,充分发挥文化在教育人、感召人、凝聚人、鼓励人上面的重要作用。 第三,抓好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是民心所向。**号称“娱乐之都”,2016年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居中部省会城市的首位;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31826元,增长7.0%;其中教育文化的人均消费5739元,占18.3%,增幅为10.8%。随着经济发展和群众收入的不断提高,“吃得香”、“舍得用”、“玩得傲”已成为**市民消费的口头禅。所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新的更高要求,必须要进一步扩大文化消费。 二、要高位谋划,准确把握文化消费试点的方向路径 刚才,**局长实际上是对我们的方案作了很好的解读,我都赞成,这也是代表了市委、市政府的想法,对于下面的工作,我们要精准发力,做好三篇文章。一是要做好文化创意的文章。当前,我们的文化消费市场不缺需求,也不缺供给,关键是缺有效的供给,缺好的产品。应该说,刚才介绍的这六个项目,像浔龙河,我也去实地看了,他们用实践证明了好的供给能改善和引导消费模式,今天介绍的像铜官窑、像即将开业的炭河情,都各具亮点、有创意,相信开业后一定能够吸引许多**市民前去消费。所以说,我们如何进一步突出创新创意,提升把文化创意嫁接到产品上的能力,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和消费欲望,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二是要做好互联网+的文章。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将近七个亿,这是一个我们不能忽视、也无法回避的巨大消费群体。今年,省委家毫书记提出了“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对我们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就是在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的同时,怎么样进一步提高文化消费能力和消费层级,怎么样顺应数字化、网络化、信息

20150206上海市城市更新规划实施办法

上海市城市更新规划实施办法 (试行) (讨论稿) 目录 第一条 (目的) (1) 第二条 (定义和适用范围) (1) 第三条 (工作制度) (1) 第四条 (管理职责) (1) 第五条 (组织实施机构) (2) 第六条 (区域评估) (2) 第七条 (实施方案) (2) 第八条 (规划政策) (3) 第九条 (土地政策) (4) 第十条 (实施管理) (5) 第十一条 (公众参与) (5) 第十二条 (附则) (5) 附:上海市城市更新规划技术要求(试行)

第一条(目的) 为深化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有效调动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资源,优化城市功能、完善公共设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和适用范围) 本办法所称城市更新,是指为优化城市功能、完善公共设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等而进行的各类建设活动。 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中心城、新城、新市镇已基本建成区域中认定的城市更新地区,已纳入土地征收范围的旧城改造、工业转型、城中村改造地区,应当按其它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工作制度) 城市更新实行区域评估和实施方案相结合的工作制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原则,依法合规地推进实施。 第四条(管理职责) 市规划土地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城市更新工作,依法制定规划和土地政策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指导、管理、监督区、县开展城市更新工作。 市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制定有关城市更新的配套政策和标准,依法履行相应的指导、管理和监督职责。

全球化_地域性与都市文化研究_以上海为例_包亚明

依人事之律,并在个人修养上下工夫。这样才可能返于中庸。返此道的方法,尤其当效古希腊人利用前古之成绩以为创造,以个人自我之方法,表阐人类共性之精华。不当于科学的及感情的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作为走捷径的企图。 作为一种具有十足知识理性和历史意识的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文学革命的孕育和讨论时期,便有机地介入其中,并成为一种反对和制衡的力量存在。所以说,在中国新文学的革命和建设时期,在高扬的激进的旗帜下,一直存在着一股保守的文学势力,其中由白璧德及新人文主义所内在驱动的反对新文学的力量占有一定的位置,这一位置的基本形态便是存在长达12年之久的《学衡》,从梅光迪、吴宓、梁实秋到郭斌龠禾、范存忠的文学活动,不难看到摇曳着的白璧德的身影。 梅光迪在前述致胡适的那封信中,表明了他的新人文主义的文学观念和胡适的实用主义的文学革命主张已经公开对垒,他们之间的分歧和对立,已经超出朋友间的个人争执,实际上已经成为激进与保守的斗争,新人文主义与实用主义信徒之间在中国文学上的较量。在中国文学的历史性变革时刻,个人信念的征程,直接介入了这场伟大的文学革命,成为不可分割的一种互动关系。个人的荣辱得失,也与这种关系密切相连。是时代造就和决定了这一代人的命运。 当胡适向梅光迪表明自己主张“实际主义”(实用主义、实验主义的别个译名)的人生信仰时,梅光迪便在信中也明确打出了自己的“人学主义”(人文主义、新人文主义、新古典主义的别个译名)主张,并且与胡适的思想观念明显的格格不入,但表面上又似乎想牵强到一起。 随着胡适1917年1月在《新青年》上刊出《文学改良刍议》,及陈独秀在随后推波助澜的《文学革命论》,新文学革命运动空前高涨,胡适也借助这场革命的成功,走上舆论与思想界的前沿,成为公众注目的人物。但胡、梅的争论还没有结束。旧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新的矛盾又在孕育。 “学衡派”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反现代化思潮的一部分,其文化本位精神上承张之洞、“国粹派”、严复、林纾、梁漱溟、辜鸿铭等著名文化保守主义者。但其语境的错位和文化背景的改变(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已颁布法令,使小学生教材改用白话文),使得他们反抗的话语陷入堂·吉诃德战风车的悲剧境地。面对新文化运动主帅人物的话语霸权,他们陷入了“落伍”和“守旧”的困境。 参考文献 [1]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四卷[M].上海:上海 译文出版社,1997年. [2]马西尔.白璧德之人文主义[J].学衡,1923,(19). 全球化、地域性与 都市文化研究 ———以上海为例 包亚明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200233) “全球化”作为一种改变现状的变化范式,在当代中国已经成为替代“现代化”的一种话语和社会想像。全球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政治或社会学问题,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认同问题,这一文化认同问题与全球化所造成的时间—空间观念上的巨变是联系在一起的。如今,发生在遥远地区的种种事件,都比过去任何时候更直接、更为迅速地对我们发生着影响。反过来,我们作为个人所作出的种种决定,其后果又往往是全球性的;同样,某些地域性现象不仅可以与全球化链条相关联,而且成为全球化渗透到地区性日常生活所必须化身的手段。由于互联网等科技和社会组织方式的推动,人类日常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迁,在场的东西的直接作用越来越为在时间—空间意义上缺席的东西所取代。于是社会关系被从相互作用的地域性的关联中“提取出来”,在对时间和空间的无限跨越的过程中被重建。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将这种时间与空间的混杂排列称为“时空分延”(time-space distanci-at-ion),他认为这是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吉登斯不仅看到了全球化是政治与经济两种影响合力推动的进程,而且认为全球化在建立国际间新秩序的力量对比的同时,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1](P33)。 人们通常将全球性(Globalization)与本土化或地域性(Localization)看成是对立的概念,那么,它们 · 11 ·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子商务试点专项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子商务试点专项的通知 发改办高技〔2012〕1137号 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办公厅,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青岛市、宁波市、厦门市、深圳市、哈尔滨市、武汉市、广州市、成都市、南京市、长春市、杭州市、福州市、郑州市、昆明市、银川市、南宁市、吉林市、苏州市发展改革委,汕头市发展改革委局:为进一步推动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1〕463号,以下简称《意见》)和《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2〕226号,以下简称《通知》)的各项工作安排,我委商有关部门决定组织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子商务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工作的主要目标 围绕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这一核心目标,依托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以下简称“示范城市”),组织开展电子商务试点工作。推动电子商务的有关政策在局部地区取得突破性进展,网上信用、电子认证、在线支付和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及相关基础设施基本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电子商务在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便百姓生活、改善民生、提高政府管理与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二、试点重点领域 针对中央部门、地方政府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同工作需求,重点推进两类试点工作。 (一)中央部门政策性试点。按照《意见》关于完善电子商务政策环境的要

求,以及《通知》部署的电子商务政策研究工作,重点支持中央有关部门依托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开展研究验证有关电子商务新政策的试点工作。具体包括: 1、网络(电子)发票应用试点 针对纸质发票难以适应电子商务用户维权、税收征管等方面实际需要的问题,由税务总局牵头,会同财政部组织有关示范城市组织开展网络(电子)发票试点工作。重点支持税务部门确定的服务机构和电子商务企业,共同建设网络(电子)发票系统,以及相关网络(电子)发票管理与服务平台。研究完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制度,制定网络(电子)发票管理暂行办法及标准规范,推动基于电子商务交易、在线支付、物流信息的网络(电子)发票应用。规范电子商务纳税管理,促进网络(电子)发票与电子商务税收管理的衔接。 2、电子商务企业公共信息服务试点 为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创业和发展,依托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由商务部组织有关示范城市开展电子商务企业公共信息服务试点工作。重点支持部分基础条件好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交易争议解决、电子商务诚信监督和电子商务统计监测等服务,研究验证网络零售规制和电子商务统计制度,探索政府公共服务与监管的新机制。 3、电子商务支付基础平台试点 针对当前各种支付方式标准不一、不能联网统一清算、账户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由人民银行组织有关示范城市开展电子商务支付基础平台试点工作。重点支持地方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确定的企事业单位,建设在线支付、移动支付等服务平台,完善电子支付互联互通与安全保障体系;支持建设地方金融IC卡多应 用平台,拓展金融IC卡在电子商务、社保、健康、公交、地铁等领域的支付应用;研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完善电子支付服务市场的制度体系。 4、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 针对以快件或邮件方式通关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存在难以快速通关、规范结

上海城市更新实施细则(试行)

附件1 上海市城市更新规划土地实施细则(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实施《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范本市城市更新活动,建立科学、有序的城市更新实施机制,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工作原则) 城市更新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规划引领,有序推进。落实区域评估、整体更新的要求,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依法推进试点,实现动态、可持续的有机更新。 注重品质,公共优先。坚持以人为本,激发都市活力,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优先保障公共要素,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魅力。 多方参与,共建共享。搭建实施平台,创新规划土地政策,使多元主体、社会公众、多领域专业人士共同参与,实现多方共赢。 第三条(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 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组成,负责领导全市城市更新工作,对全市城市更新工作涉及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工作机制,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工作,完善配套政策。 第四条(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职责) 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办法》及本细则的规定负责城市更新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制定技术规范、管理规程,组织、协调和监督全市的城市更新工作,指导城

市更新的实施,开展城市更新政策的宣传工作。 第五条(区县人民政府的职责)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办法》及本细则的规定,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更新工作,包括制定城市更新区域评估报告和实施计划;指定相应部门作为专门的组织实施机构,协调本辖区内的城市更新工作;定期评估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情况,督促更新项目依法合规并按计划落实。 第二章城市更新区域评估 第六条(区域评估的工作要求) 区县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应会同区县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组织开展区域评估,确定地区更新需求,进行地区公共要素评估,划定城市更新单元(以下简称“更新单元”),明确适用更新政策的范围和要求,形成区域评估报告报审稿。 第七条(区域评估的工作规程) 区域评估工作包括基础准备、编制区域评估报告、审批三个阶段。 (一)基础准备:区县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和规划编制单位,启动开展区域评估工作,依据上位规划,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基础,研究区域发展背景和趋势,确定评估范围、完成资料整理和汇总工作。 (二)编制区域评估报告:区县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组织意见征询,就评估区域的发展需求、公共要素建设需求等,征询各方意见,形成区域评估报告初稿。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就区域评估报告初稿出具意见,编制单位据此完善区域评估报告,形成报审稿。 (三)审批:由区县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将区域评估报告报审稿报区县人民政府,经区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由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并送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上海都市文化与上海女作家写作

上海都市文化与上海女作家写作 自1843年以来,上海逐渐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都市文 化语境。20世纪二十年代末开始,上海女作家不断以文本形式呈现着都市文化下的上海镜像,这种书写时至今日依然未曾停止。探究上海都市文化与上海女作家写作之间的关系,简言之,便是上海的都市化 发展为上海女作家创作提供了独特的都市文化视阈。上海迥异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独特文化环境“改写”了上海女作家的人生轨迹,也深深地影响了她们的文学创作;同时,上海女作家也在“自我”与“他者”、上海与异域的书写中丰富着不断嬗变的上海都市文化。鉴于本文所研究的上海女作家跨越了20世纪二十年代迄今近八十年的历史,挂一漏万,本文将主要论述以下六个上海女作家群体:以沉樱、施济美为代表的表现初次接触都市生活、关注都市新女性情感世界的女作家,以苏青为代表的融入都市生活、以著文办刊方式展现女性独立精神的女作家,以张爱玲为代表的倾听市声、倾心都市日常生活,从细微之处体现都市精神的女作家,以王安忆为代表的关注底层市民生活、通过描摹日常生活重拾都市传统的女作家,以陈丹燕为代表的借“怀旧”写作追缅旧上海都市精致品格的女作家,以卫慧、安妮宝贝为代表的从小城进入都市寻求另类生活方式的女作家。本文从阅读作家文本出发,提炼一位或多位作家的创作主题,并深究这些主题在何种程度上 反映了上海都市文化的发展。此外,本论文在写作过程中也借鉴了女性主义、符号学、文化学、文艺学等研究方法,意在厘清上海都市文化与上海女作家人生与创作之间的关联。都市是高度发达的城市,是

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它以现代文明成果取代了传统农业文明,以丰富的物质成果提供给都市人多重文化选择。19、20世纪之交,都市文化为上海带来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在当下全球化语境中,都市再次与上海结缘,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寻求着新的嬗变。上海文化是一个多面体,都市品格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这有限的一部分,深深影响了上海女作家的写作,使其在创作中呈现出独特的都市视阈。本文提及的上海女作家,无论是热爱这座都市,还是厌恶这座都市,在以写作形式与上海都市结缘的过程中,她们都将自己的名字镌刻进了上海都市文化历史之中。

文化产业视域下现代城市文化与科技_省略_合的路径选择_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_尹宏

文化产业视域下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路径选择 ——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 尹宏 摘要:科技创新速度加快,使文化和科技融合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战略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还处于中低端环节,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在国际文化市场上难以获得竞争优势。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国内许多区域中心城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成都通过创新观念、整合资源、打造载体、完善设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文化和科技在战略、产业、空间、技术等多个层面融合,加强了文化产业与整个经济的互动性,使文化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实现优化组合、持续创新,衍生新业务和新市场,提高了文化产业的结构转换能力和市场适应性,在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中夺得先机。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科技融合;路径选择 基金项目:2013成都市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ZST13-13) 收稿日期:2013-10-15 作者及单位:尹宏,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文化产业发展、创意经济发展。(四川成都,610023)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9(2013)06-0064-0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国内一些区域中心城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引擎城市、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引领城市,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近年来,成都高度重视文化科技融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创新观念、整合资源、打造载体、完善设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文化和科技在战略、产业、空间、技术等多个层面融合,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提供了有力支撑,其具体实践值得关注和借鉴。 一、成都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实践 成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人文环境优越,城市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条件。经过较长时间的自我发展,文化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但总体上,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文化产业总量不大,文化产业行业结构、市场结构、产品结构有待优化,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为了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成都持续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提高科技对文化产业发展支撑能力,逐步构建了以企业为主导的区域文化科技创新体系,使文化产业获得短期的快速发展和长期的稳定发展。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校模拟考文综政治试卷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校模拟考文综政治试卷 1.1.果蔬宅配是客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订购水果。蔬菜类农产品,并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获得相关物品服务的消费模式(见下图),这种消费模式对果蔬生产的影响是( ..... .......... ①减少流通环节,有利于企业去库存 ②推动消费社会化,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③促进果蔬产业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 ④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的这种消费模式有利于减少流通环节,有利于企业去库存,①正确;材料中只是新鲜水果、蔬菜的配送,并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②不选;这种在线提供售前、售后服务的消费模式有利于促进果蔬产业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③正确;这种消费模式并不能增加就业岗位,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D。 2.2.杠杆化是指通过借债进行投资运营,以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适度的杠杆对经济有益,但如果杠杆率过高,债务增长过快,反而会拖累经济发展。“去杠杆”是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下列有利于“去杠杆”的传导措施是 ①债权转为股权一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一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②企业依法破产一实施企业破产结算一取消企业债务一降低资产负债率 ③发展股权融资一完善股权资本市场一拓宽融资渠道--导储蓄转为股本投资 ④推动兼并重组一扩大优势企业规模一提高资源利用率一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① 【答案】C 【解析】 “去杠杆”是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去杠杆”可将债权转为股权,减轻企业债务负担,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①项传导正确;“去杠杆”可通过发展股权融资,完善股权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储蓄转为股本投资,③项传导正确;“去杠杆”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而不是让企业依法破产清算,②项传导错误;推动兼并重组,扩大优势企业规模并不能有效化解过剩产能,达到“去杠杆”的效果,④项传导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做法:转机制、增活力,积极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去产能、化僵尸,加快实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破垄断、促开放,大力提升行业市场化程度。 3.3.租购并举是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方向,而农村集体土地入市的节奏也在进一步加快。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已被确定为利用集体用地建设租赁住房的试点。(下图中P为商品房价格)这一试点举措给我国商品房市场带来的影响最可能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