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六 第二节 卓尔不群的雅典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六 第二节 卓尔不群的雅典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六 第二节 卓尔不群的雅典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专题六 第二节 卓尔不群的雅典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

年月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二卓尔不群的雅典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⑵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⑶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⑷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⑸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考试内容与要求:了解雅典梭伦改革和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要求:了解梭伦改革的背景、内容,知道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以雅典为例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重点: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难点:如何理解雅典民主政治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下列基础知识: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通过对以上知识的了解,让学生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和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客观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是非得失。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雅典民主政治的是非得失三个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全面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内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雅典民主政治是非得失的归纳总结,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民主政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最终得出民主政治是历史上、现实中弊病相对较少、优点较多的一种政治制度。【教学流程】

投影:雅典卫城

猜一猜:这是哪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答:……

播放视频:帕台农神庙(《文明4》游戏动画)

雅典卫城始建于公元前580年;公元前480年,毁于入侵的波斯人之手;希腊波斯战争后,在政治领袖伯里克利主持倡议下,花费40年时间重建卫城。2000年过去了,眼前的卫城尽管只剩下断壁残垣,但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那种恢弘气势。顺着卫城东南坡下的雅典酒神露天剧场也很著名,该剧场能容纳17000人。在古代雅典,观看悲喜剧不仅是公民最主要的艺术活动,也是城邦生活的重要内容。希腊戏剧黄金时期所涌现出来的许多伟大剧作家,如“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等,他们的作品曾在这里上演过无数场。如果再稍作梳理,还会发现,将伯里克利执政阶段向前后各扩展100年,在此期间,在雅典这样一个“蕞尔小邦”,一下子拥有了许多伟大人物,如在哲学领域,有被称为“全希腊最具智慧”的苏格拉底,有苏格拉底最著名的学生柏拉图,柏拉图最著名的学生亚里士多

德(尽管亚里士多德不是雅典人,但他一生中大量的时间是在雅典度过的,并且对雅典政治等领域作了详尽的考察和记录)。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雅典人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文化成果?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政治保障是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考察存在于公元前6至4世纪的雅典民主政治。我们从三个部分进行了解:一、什么是民主?二、民主的历程;三、功过谁人评?

(板书)一、什么是民主?

投影: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凡是有权参加议事或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可以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

——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城邦中,什么是公民呢?

答:除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之外的本城邦成年男子。

这是就公民资格而言,亚里士多德说的则是公民的权利。在雅典,是否自城邦建立起“政权”就“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呢?或者说,本城邦的所有成年男子是否自城邦建立起就有权参加议事或审判职能呢?

答:不是。

你能从课本上找到证据吗?

答:(课本P.107第二段)在雅典国家形成之初,城邦里的四个部落各自为政,贵族垄断了一切大权。

我们常常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当然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投影: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板书)二、民主的历程

投影:

多数人被少数人奴役,平民起来反抗贵族……直到后来他们才共同选择梭伦为调停人和执政官,把政府委托给他。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这里的“多数人”、“少数人”分别指谁?

答:“多数人”指平民,“少数人”指贵族。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邦出现了新变化,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7第二段第二行: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雅典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这批人对现实不满:我那么有钱,对国家的贡献那么大,但却没权。不过,问题更为突出的则是农村中盛行高利贷和土地兼并,有的债务要以人身为担保,一种残酷的债务奴隶制盛行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梭伦上台执政。

探究体验:

⒈梭伦上台的背景决定了他改革举措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答:缓和社会矛盾。

⒉为实现核心目的,梭伦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⒊这些改革措施对哪些人最有利?为什么?

答:……

梭伦上台以后在经济上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颁布“解负令”,以法律的形式宣布: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将自己的同胞沦为奴隶。这就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度。对这一条举措,哪些人最高兴?

答:平民。

由此,这项举措起到了怎样的实际作用?

答: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城邦内部的团结,扩大公民的基础。

政治上,梭伦确立财产等级制。

投影:

第一等级的财产资格为每年收入按谷物、油、酒等总计达500麦斗以上,称“五百麦斗级”;第二等级是收入300麦斗以上者,称“骑士级”;第三等级的标准则是200麦斗以上,称“牛轭级”;其余收入不足200麦斗者统归入第四等级,他们靠打工为生,故称“日佣级”。分等级的目的是为了分配政治权利:第一级可任执政、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第二级与第一级同,唯不得任司库;第三级可任低级官职,与执政官等高官则无缘;第四级则依旧不得担任一切官职,但可和其他等级一样充当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吴于厪、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上)》请思考:梭伦划分等级的标准是什么?划分等级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样做合理吗?

答:以财产的多寡划分等级。目的是为了分配政治权利。……

很多同学认为以财产划分不是很公平,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改革之前分配政治权利是依据什么原则?

答:贵族血缘。

财产等级制度和凭借血缘建立的等级相比,哪一种相对公平、合理?为什么?

答:……

以财产多寡划分等级,贵族以其土地财富自然可以位列第一等级,在国家政治中依然保持重要地位。工商业阶层凭借其财富也可以跻身第一、第二等级,可以和传统的贵族平起平坐,分享政权。贵族从此丧失了对政权的垄断。

梭伦还重建国家权力机构:设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陪审法庭作为雅典最高法院以受理公民诉讼。我们来看看国家权力机构与财产等级制之间的关联。四个等级的公民都有机会参加或参选的机构有哪些?前三个等级的公民才有资格参加或参选的机构有哪些?

答:(课本P.108第一段第三行)第四等级不享有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

有些同学可能会想:这一点对第四等级的公民真不公平。事实上,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越多,义务也越多。作为公民最重要的义务之一就是参军打仗,保卫城邦。第一、第二等级公民负责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与战马。没有相当的财力,是置办不起这一身行头的。第三等级公民负责提供重装步兵,自备军械、军装。第四等级公民负责提供轻装步兵或在海军中充任一般水手,只要自备棍棒即可。从某种程度上讲,梭伦这一举措还是符合城邦特色的。

梭伦改革通过财产多少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使上层平民分享了城邦政治权力,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公民权利,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雅典朝着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发展。当然,梭伦并不是一味地偏袒平民,正如他自己所说,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7“资料卡片”: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梭伦的改革措施中,有没有哪一项照顾到了贵族的利益?

答:……

比如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四百人会议的构成中,哪一点对贵族有利?找一找关键词。

答:部落。

为什么?

答:……

部落,是由几个血缘相近的氏族组成的群体。雅典城邦里,四个部落各自为政,贵族垄断了一切大权(课本P.107第二段)。因此,以部落为基础的政治框架下,贵族的权势还是相当大的。但是梭伦改革毕竟削弱了贵族的权力,扩大了城邦政治的参与面,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探究体验:

⒈克利斯提尼改革如何打破部落式的政治架构?

答: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十个行政选区,并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

⒉从“四百人会议”到“五百人会议”,真正的变化在哪里?

答:……

为什么要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十个行政选区?因为依地区原则打乱了氏族传统,亚里士多德说克利斯提尼这样做“目的是要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从此,以氏族为基础的部落贵族势力的控制力遭到极大削弱。

投影:

五百人会议的成员所有公民不分等级皆可担任,比四百人会议更民主。选举办法也有创新:各选区基层单位按人口比例确定的名额在合格候选人中抽签产生。这样一来,每个身体健康并关心政治的雅典公民,原则上都有当选五百人会议成员的权利,实际上在他一生中也总有一两次获选的机会。

——吴于厪、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上)》请思考:为什么说五百人会议比四百人会议更加民主?

答:五百人会议的成员所有公民皆可担任,而此前的四百人会议第四等级不能参与。选举办法改为抽签选举,人人都有机会,更加公平。

课本P.108有一幅图片:刻有希腊人名的陶片。你们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吗?

答:陶片放逐法。

在这种监督机制下,什么样的人最有可能被放逐?

答:贵族,城邦官员。

如果身为贵族或者城邦官员,怎样才能避免被放逐?

答:……

投影:

陶片流放法……可以说是雅典解决政治纠纷的一种卓越的创造。这样一种办法,既保留被流放者的公民权又保留其财产,不株连任何人,仅在一定的时间内剥夺个别领袖人物在雅典内部从事政治活动的可能性,既可以削弱雅典内部的政治斗争,又不致过分伤害被流放者本人及其追随者。这样一种办法,因为是能够真正体现公民大多数的意志,也就确实能够促进政局的稳定,比起大规模的镇压和放逐要好得多。

——廖学胜《廖学胜文集》(课本P.108第二段)克利斯提尼以新的行政选区制度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使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梭伦执政时期,第四等级公民不享有担任政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克利斯提尼时期五百人会议对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但他仍延续了梭伦时期的一些做法,如第四等级公民仍然不享有担任政府官职的权利。第四等级公民的政治权利扩大,与接下来的一场战争密切相关,这就是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希波战争。面对强大的波斯军队,雅典选择退避三舍,

不惜放弃雅典卫城,听任波斯军队一把火将卫城化为灰烬,因为雅典知道,自己的优势是海军,而雅典海军有一件“杀手锏”。

播放视频:《300勇士:帝国崛起》海战片段

三列桨舰是当时最先进的船只,标准载员200人,其中170人是划桨手。这种船船身细长而灵巧,这与当时的海军战术有关:170名划桨手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加快速度,朝对方的船撞去,要把对方的船撞破。因此,船头有个配置叫“顶”运用这种战术,哪批人最辛苦、最吃力也最危险?

答:划桨手。

哪批人担任划桨手?

答:第四等级公民。

因此,在希波战争结束后,第四等级公民的政治地位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探究体验:

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哪几条措施提高了第四等级公民的政治地位?

答: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黄金时代”的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有哪些?

投影:

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公民大会

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二至四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件:宣战与媾和问题,城邦粮食问题,听取负责人员的报告,握有国家的最高监督权,审查终审法院的讼事等。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请思考:公民大会在雅典拥有怎样的地位?什么人可以参加公民大会?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

答: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参加者为公民(除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之外的本城邦成年男子)。体现了主权在民的特点。

投影:

五百人会议

议事会是抽签选举的,议员五百人。主席团职位轮流担任,其次序由抽签决定。主席团有一个总主席,由抽签选出;他任职一日一夜,不得延长。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请思考:五百人会议成员是怎样产生的?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实行短任期制?

答:公民抽签产生。体现了轮番而治的特点。通过短任期制,防范个人滥用权力及可能出现的专权。

投影:

(板书)三、功过谁人评?

投影:

伯里克利等认为,正是因为有了民主制度,雅典才强大和美丽,因此它是一种理想的政治制度。但是从公元前5世纪末起,哲学家、历史学家如柏拉图、修昔底德、色诺芬等开始从各个角度批评雅典的民主制度。雅典民主因此被看成是不断衰败、政治混乱、无法无天的暴民政治。

——晏绍祥《从理想到暴政——古典时代希腊人的雅典民主观》,《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9~110页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一目,我们一起来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投影:

答:图A:选举权;图B:决策权;图C:知情权;图D:发言权。这些权力都是雅典民主政治创造的。

投影:

请根据材料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材料一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人口构成

从雅典人口的数目来看,到公元前431年,雅典的人口总数最高达到31万,其中公民及其家庭人口为17.2万人,……在公元前400年,约有2.2万男性公民。作为放逐投票的主体——绝大多数雅典中下层公民,由于生活窘迫,根本无暇过问政治。……特别是住在亚逖加农村的公民,往返雅典路途不便,在城里又无栖身之处,因此很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而在农忙季节更是不可能进城参加政治活动。

——摘自施治生、沈永兴主编《民主的历史演变》材料二阿里斯提德的遭遇

据说一个不识字的粗鲁汉子把他的陶片递给阿里斯提德(注:雅典名将,马拉松战役的指挥官),认为他是一个普通百姓,叫他在陶片上写下阿里斯提德的名字。阿里斯提德惊住了,问这个人:阿里斯提德什么地方错待了他。“什么也没有”,这个人回答说,“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正义,我实在听烦了。”听到这里,阿里斯提德一声不吭,只是在陶片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并把它还给他。

——【古希腊】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材料三用豆子拈阄的方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是要比在管理国务方面发生错误轻得多。

——苏格拉底答:……

雅典民主制度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它率先确立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主权在民的原则,具有惠泽后人、功在千秋的创造性价值,像一盏灯塔引导人类寻求自由解放的美好前程。但是,雅典民主是与希腊城邦制度的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只适用于小国寡民范围的原始的直接的民主。这种民主只对一部分人,即城邦公民开放,程序也有很粗

糙的地方。所以,当城邦政治日益复杂化的时候,这种民主极有可能失去效力而沦为不讲是非原则的暴民政治。

(板书)

雅典民主政治

前5世纪中

主权在民

伯里克利改革 特点

顶峰 轮番而治

前6世纪末 主权在民

克利斯提尼改革 雅典繁荣保证

确立 得 运作方式

西方民主政治先河

前6世纪初 调动公民积极性

梭伦改革

奠基 范围小

失 性质:原始直接民主

前8世纪 后果:权力滥用、误用

城邦形成

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参考了陈亚利老师的《课堂提问如何促成学生分析问题——以〈卓尔不群的雅典〉一课为例》(《历史教学》2014年2月上半月刊)。

关于陶片放逐法,可以参看刘东兴老师的《历史课堂要把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讲清楚——关于“陶片放逐法”几个问题的回答》,《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9期。

第三部分:相关资料

【练习与测验】

课本第108页“学习思考”

答:在希波战争中,雅典的海军发挥了很大作用。修造舰船的资金有一部分来自工商业者,他们也希望雅典海军强大以保护它们的商业利益。参加海战的士兵多来自收入很少的第四等级,他们积极参战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政治权利。战争的有效动员与组织使民主势力极大增强,他们在国家民主生活集会上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希波战争后,雅典进入了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民主制度发展到了巅峰。

课本第109页“学习思考”

答: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一生追求智慧,信守法律与正义。由于直言不讳,苏格拉底得罪政客美雷图斯、吕康和安涅托斯,他们以“不信神”和“误导青年”的罪名将苏格拉底告上法庭。按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的《申辩篇》所记,苏格拉底在法庭上慷慨陈词,据理力争,不畏强权。大多数参加表决的公民不能容忍他的强硬态度,再加之某些与他为敌的政客的蛊惑,公民大会最终判处他死刑。苏格拉底慷慨赴死,他认为判决的不公正并不等于法律本身的不义。

苏格拉底之死充分暴露了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缺陷。原始的直接民主制和抽签选举、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使得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力,这就使民主政治很可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沦为政客争权夺利的工具。既然大多数的投票就意味着一切,甚至是不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那么民主的进程便与其初衷南辕北辙。这种体制一方面成全了某些别有用心的野心家,另一方面也豢养出一批无所事事、只靠填选票过活的职业“流氓无产者”,这是对“极端民主”的一种嘲讽。伯里克利死后,一些不负责任的流氓和别有用心的政客利用轮流当公民大会主席和陪审员的机会,左右群众,蛊惑政局,使雅典民主政治沦为一种暴民政治。希腊成于民主,也败于民主,这应该值得我们好好总结与借鉴。

课本第110页“自我测评”

答:1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2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由民众组成的陪审团法庭握有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它的权限包括国家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官员选举任免等一切大事。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的最高权利。3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按时参加国家的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4原有贵族会议的权力几乎丧失殆尽,只处理一些与宗教有关的事务。

课本第110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⑴地位:通过伯里克利的演说词,我们可以看到,雅典公民是城邦政治生活的核心力量,在城邦中具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公民能够当家作主。⑵优势:主权在全体公民手中,无论贫富均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因此,公民的政治使命感很强,愿意为自己的城邦贡献个人才智和力量。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精华版)

必修二复习提纲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传说★古代农业文明 1、农耕经济黄河流域粟 长江流域水稻 2、神农氏创制原始农具耒耜 3、地位: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Ps: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 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①商周时期:实行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ps:北魏到唐均田制(国家授予无主荒地)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四、赋税制度★ 五、水利工程★ 1、春秋战国: ①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都江堰 ②水工郑国在秦国修郑国渠 ③西门豹在河北修西门豹渠 2、秦:灵渠(湘江——珠江) 3、两汉:①关中农民创造“井渠”,今:新疆,吐鲁番-坎儿井 ②东汉王景治黄河基本解除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兴修水利工程,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灌溉工具 ①春秋战国:戽斗翻车 ②隋唐五代:北:立井水车南:高转筒车 ③宋:水转翻车 ④明清:风力水车 ▲人力→水力→风力 六、古代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 1、“泰半之赋”:赋税沉重 2、“沉重的力役”:徭役繁重 3、“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经济构成: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②生产力发展: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 ③生产方式:以家庭为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小农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④土地所有制: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一、近代语文教学法: ①1902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改私塾为学堂,引进自然科学,增设外语,实行分科教学,但因故没有实施。②1903年颁布了由张之洞等人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才正式开始实行语文单独设科,揭开了语文教学史新的一面。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中学均开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字)两门与语文相关的课程。 现代语文教学法:19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时,革新教育,主张“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而在教学生学”,并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三四十年代,本学科更名为“教材教法课”。 当代语文教学法:1950年接受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不再用“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而统称为“语文”。 二、语文学科的性质 内容属性: 文学性和知识性 学科特点: 技能性和社会性 本质属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言是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又是文化传递的工具。工具性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本质属性。

三、语文教学目标 xx教育家B.S.xx说: “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制定和确立语文教学目标,起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①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有关要求,为语文教学确定指针与方向。 ②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策略的选择,同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亦起到积极作用。 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评价。 布鲁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情感领域分为接受(注意)、反映、评价、组织和价值的性格化五个层次。动作技能领域分为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和复杂的外显反应五个层级。 从语文学科内在结构看,语文教学目标体系包括: 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智力(智力因素: 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分析力、综合力)、语文人格(非智力因素或称情意因素,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个性、行为等)。 语文能力因素主要指语文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简言之,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目标。 包括: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 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制定计划,明确要求

完整word版,中学语文教学法填空题

中学语文教学法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渗透于它的内涵并体现于它的实施过程的。 2、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是通过(选文)以及学习活动设计等去体现。 3、语文教育以人的(全方位)发展为逻辑起点及其归宿。 4、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只有借助(语言)为媒介才能实现。 5、学业(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物质基础。 6、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中,“好懂”是对教学(措施)方面的要求。 7、初中毕业生应当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 8、(略读)是指有目的、有重点、有取舍的一种阅读方式。 9、(语言)实验室是利用多种现代媒体装备的供语言教学用的电化教育课室。 10、选材能力属于作文的(专门)能力。 11、进行(自由)拟题作文时,教师关键要给学生讲清楚拟题的要求和方法。 12、听是将外部语言(有声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思维)的过程。 13、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 14、巩固提高是(复习)课的升华与扩展阶段。 15、重视学生学习的最终成果,具有甄别和选拔功能的是(终结)性评价。 16、过程和方法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整个目标结构最具(动态性)的元素。 17、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结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8、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当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规律。 19、语文学科的德育内容具有明朗性和(隐蔽性)共存的特点。 20、语文教学科研能力按高层次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分解,有下列八项:调查研究的能力、选题定向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开展实验的能力、总结经验的能力、(观察想象)的能力、反馈验证的能力。 21、语文教师的学业知识包括三个部分,即语文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 22、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要注重启发引导,讲求(整体提高)。 23、语文基本技能的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训练。 24、教师向学生发出教学信息,以及学生借以向教师反馈信息的载体,统称为(教学媒体)。 25、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包括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四个环节。 26、作文指导课的具体做法有范文指导法、(情景)指导法、讲评指导法和教师示范指导法四种。 27、中学口语交际训练具有(实践性)、提高性和随机性等特点。 28、听话态度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谦虚,第二是(积极)。 29、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部分”。 30、教师指导复习的方法有直接讲授法和(问题引导)法。 31、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2、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3、中学语文课程设置以一(课程设置)理论作为基础和依据。 34、美育,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的教育。 35、语文(知识)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基础。 36、语文教学科研能力按高层次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分解,有下列八项:调查研究的能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 年月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二罗斯福新政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由于本部新的教学楼还没有建好,高一学生是在屏北分校上课,这导致许多学生和家长误以为我校本部没有招收高中生,加上屏北分校的地理位臵比较偏僻,严重影响了高中的生源,可以说学生的素质不容乐观。由于中考突出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地位,加上中考历史实行的是开卷考,导致学生缺乏扎实的历史基础,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普通高中进入新课改后,历史学科的教材变化是比较大的,福州市选用的是?人民版?新教材。以往的历史教材是按通史体系编排,而新教材则按专题体系,把历史归纳成若干专题,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每个专题包括古今中外的历史内容,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历史课程标准: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点:⒈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⒉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⒊实干家罗斯福、?新政?革命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难点:⒈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根源、影响。⒉对?新政?革命的评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关系;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认识自由市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失败。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的背景,培养学生?时势造英雄?的唯物史观。 通过通过学生分析?新政?革命的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辨证关系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实干家罗斯福?的学习以及对?新政?革命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一战前后的历史,整体把握该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格局的变化,认识美国垄断资本对国家政权的影响,把握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进而发现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爆发在于其固有矛盾的存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供、展示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反映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影视作品或图片、图画生动再现当时情景;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展开互动式讨论;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打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教师提供的相关史料及自己已有的知识,找出问题,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进一步学会使用比较法(如胡佛与罗斯福,自由放任与?新政?等)、阅读法(教材、史料、图片等)、讨论法(你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想象法等方法学习探究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辅助教学工具或采用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地与学生一道在课堂上重现这一阶段的历史。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考点资料100%过关

名词解释 82、教学研究论文的构成:论题即论文题目、引论、本论、结论。 14、“泛指”的语文教材是一切对别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书面的,非书面的材料。 15、“特指”的语文教材是指学校开设的语文课上师生使用的教材。 16、“专指”的语文教材是指语文教科书。。 39、“精要”就是教学要抓住重点,把各项知识中最关紧要的、切合实用的部分教给学生,力求做到精选内容,要言不烦。 44、学业考试又称“成绩考试”,考查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况。 45、水平考试如果用于选拔,又称“选拔考试”,高考就属于选拔考试。 46、学能考试用以了解学生的潜在能力,又称“潜能考试”、“预估考试”。 47、诊断性考试用以了解考生能否使用某种知识或是否具有某种技能。 53、所谓整体优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同的时间内,使学生学的好一些、多一些、快一些。 1、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组织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材料,它是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中介物,是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凭借物。 2、助读系统:旧式的文选型读本,常文末加一些注解,或在文中加一些评估的话,这些文字,对读者理解选文有助益,因此可称为助读材料。 47、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48、心智技能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来完成的。 3、语文教学法则:根据教学规律确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法则。 4、智力:智力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辨别、判断、想象、推理等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其核心是人的思维能力。 61、综合讲评:讲评的基本方式,这种讲评要求教师根据作文指导时提出的训练要求,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全面的概括分析,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并举例说明。 62、典型讲评:教师先出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进行深入分析,用典型指导一般。 3、专题讲评:抓住作文中一两个主要问题结合原有语文知识集中进行讲评,重点突破。 5、发现阅读法:指的是在正确理解读物原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读物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新意义的一种读书方法。 6、查读法:指的是运用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助读方法。 7、猜读法: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用文中的和自己脑里的已知知识法推测文中的末知部分,从而理解文意的一种阅读方法。7、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11、略读:对精读中所获得的技能技巧的熟练运用,是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一种训练方法。 12、朗读:对书面语言表达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并能表达得准确而连贯。 13、提问:就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定向的思考。 14、命题作文:是由教师直接出示作文文题,规定题材体裁,规定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15、单项作文训练:也叫片断训练,又称小作文,是指为培养写作的某一种能力而进行一些局部的,片断的练习。16、自由作文:是指那些不由教师出题目,给材料,没需要而由学生自主进行的作文练习。 17、情景作文训练: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可看见的“影”或一种可感受的“情”,让学生自处其中,观察、思考、想象、议论、触景生情或据情拟景,然后写成作文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18、知识短文:指教材中用一定篇幅专门介绍语文基础知识的文章。 19、标准参照考试:又称“目标参照考试”,它用以测量考生是否达到某种事先决定的目标或标准,学生考试一般都属于标准参照考试。 20、常规参照考试:把一个考生的成绩放在考生团体来衡量。也就是与其他同类考生的成绩相比较,从而判断该考生的水平。 21、鉴别力:在教育测量学中被称为“区分度”,区分度指试题对应试者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 22、体态语:指表情、手势、身势等言语表述的辅助手段。

高中历史笔记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9C40S—50S) 背景: ①国际:欧美崛起,侵略扩张。 ②国内:清朝衰落,闭关锁国。 ③直接:鸦片战争,惊醒志士。 代表人物及活动 ⑴林则徐: ①贡献:设译馆; 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评价: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⑵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评价林、魏的思想: 积极: ①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②为洋务思想奠定基础。 局限: 局限于少数开明分子,对西方认识停留在器物方面,几乎没有实践。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 背景(内忧外患): ①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强侵略。 含义: “中学为体”:封建纲常伦理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西学为用”:用西方近代科技挽救清统治。 提出者:地主阶级洋务派 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目的: 首要目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次要目的:抗击外来入侵。 根本目的:挽救清朝统治。 实践:洋务运动 ⑴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⑵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9C60S,自强)。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19C70S,求富)。 创立近代海军。 创立近代教育制度。 评价: 积极: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消极:以维护封建制度为目的,限于器物方面,最终失败。

三、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19C6070S—90S) ●早期维新思想(19C60S) 背景: ①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②西方思想文化不断传入。 ③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深。 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主张: ①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经济: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③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评价: 积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消极: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动。 ●维新思想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 背景: 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政治: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③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④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维新思想的核心: ①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②政治: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思想:倡西学。 代表人物及主张: ⑴康有为 代表作: 《新学伪经考》:将儒学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活动:创办万木草堂。 思想特点:将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原因: 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②减少变法阻力。 作用:有力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发”。 ⑵梁启超 代表作:《变法通议》 主张: ①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②提出“新民”说,提高国民素质。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

---------------------------------------------------------------最新资料推荐------------------------------------------------------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掌握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需要深入理解其中关于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分析以及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和体系。 难点在于对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1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一、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 1 、语文教育的含义 2、语文课的设立3、语文名称的含义二、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1 、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一、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二、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1 、国家的教育方针 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 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 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 2、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 1/ 13

涵 3、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三)考核知识点 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四)考核要求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 )识记: 语文教育;语文课的设立: 语文名称的含义。 (2)领会: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简单运用: 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4)综合运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1 )识记: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2)领会: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语文素养的内涵。 (3)简单运用: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4)综合运用: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 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阅读的本质特征,认识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理解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掌握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熟练掌握中学

高中历史_一轮复习_二轮专题__笔记_非常详细_打印版

先秦(-前221年) 一.朝代更替 原始社会(-前2070) 奴隶社会:夏(形成)前2070-前1600 禹—桀 商(发展)前1600-前1046 汤—纣都城: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强盛)前1046-前771 武王—周幽王都城:镐京(今西安) 春秋(瓦解)前770(周平王迁都洛邑)-前476 封建社会:战国(确立)前475-前221 二.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 三.特征表现 政治: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完善 ①国家最高权力继承秩序的确立和完善(禅让-王位世袭-嫡长子继承) a.禅让制:原始部落,民主选举 从禅让到世袭是社会的重大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趋势。 b.宗法制: 含义:周人把血缘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 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大宗小宗(家族等级政治隶属) 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紧密的联系 在一起 ②地方管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内外服制-分封制-郡县制) b.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王室统治 含义: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 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 对象:宗族姻亲、功臣、殷商贵族 义务:服从周王的政令; 承担军事义务; 定期朝觐和交纳贡赋; 派劳役为王室服务。 诸侯国:鲁齐燕宋卫晋 作用: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瓦解: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根本原因) 宗法分封的原则遭到破坏; 兼并战争; 战国各大国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先后改称王。 c.郡县制:商鞅变法确立(背景内容作用) 背景: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宗法制崩溃; 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出现

2021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 考研经验

考研经验 我个人认为首师大是比较好考的学校,难度系数不高,比较好考,我当时是边工作边考研,以压线的成绩成功考入首师大,挺幸运的,我把自己的经验给即将考研的学弟学妹,希望可以帮助你们。 我在七月份才决定考试,比较匆忙。加上我是边工作边考研。学习基本靠晚上熬夜,虽然很难熬,但我坚持下来了,并且成功了。 大家复习的时候最好有一个比你勤奋的人和你一起学,或者找个人督促你,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自制力,相信我,只要诱惑足够大,你根本没啥自制力。去图书馆找个研友一起监督学习,当然了,如果要有男朋友或者女朋友,让他监督可是最好不过啦,后期临近考试的一个月,开始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没日没夜的背知识点,做题。当时都瘦了,那段日子真是简直了。 英语挺让人头疼的,毕竟放下三年了。如果有跟我一样的就从背单词开始,看英语书,每天早晨必看英语书背单词,然后就是做阅读,边做边理解,那是我做真题,但当时做模拟的时间真是不够用。 首师大,语文教育学考的是英语一,英语一比较难,当时先买了英语一的真题,做完了欲哭无泪,挺难的,英语一每篇阅读我都会错2个左右,非常绝望。但是后来真正上考场的时候,英语考完了感觉自己不是100就是98哈哈我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最后结果70分比预想的低但还不错。 相比较以上几门课,政治对我来说算是天堂一般的存在。买了沪江论坛的风中劲草要点感觉很不错,就是这本书出的时间太晚了,差不多11月底才出。出风中劲草之前我还买了《政治新时器》,和肖秀荣一千题配合着做。中国好老公,你们的姐夫经常要制止我沉浸在政治题中不爱背专业课的错误行为。可是最后成绩政治才61,比预想的偏低了。 看完这个,你可能知道了,我就是逗比中的女王,我复习比较充分的科目,都考砸了,我没复习或者没信心的,还不错。所以有时候你平时觉得很忧愁的科目,不用担心,坚持扎扎实实积累好,考试的时候说不定就会爆发;平时擅长的,别嘚瑟,没准你巧妙地绕开了考试范围。 我复试中,学科语文今年没提分,就跟着国家线走的,对此我已经感谢了无数次老天。复试前一周,我嗷地一声在办公桌的台历上发现了一只巨大的蜘蛛,

自考 中学语文教学法

4.语文教师的教育创新应从哪些方面展开? (一)富有创新精神(1)必须加强学习,善于学习。(2)必须不断改革,勇于探索。(3)必须推进教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二)善于利用教育环境(1)在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上,传统的课程环境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以学生为中心。(2)在学生发展的关注范围,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方向发展,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方向发展(3)学习方式,传统的课程环境是独立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合作学习。(4)学习态度,传统的课程环境是接受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探究式学习。(5)学习反应,传统的课程环境是被动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有计划的行动(6)学习活动的内容,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7)教学的背景,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孤立的人工背景,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8)教学媒体,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一媒体,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媒体。(9)信息传递,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向传递,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向)交换。 (三)善于发掘自身潜能。语文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教学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语文教师发掘自己的创新潜能,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对大型教学情境进行行动研究。教学的创新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运用和优化教学,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5.教师设计中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包括哪些方面? 对学生的了解包括成长背景、学习动机与需要、认知状况等。期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是关键。 第一,学习者的认知现状及其学习风格。认知状况就是他们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渴望知道什么。学习风格主要体现为学习者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学习策略以及信道等的偏爱与选择。 第二,最近发展区。学习者已有的、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学习者可能具备的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水平之间的距离与空间即为最近发展区。 第三,了解学生的学习团队——学习者共同体的构成与智能状况。在自己的团队里,他们相互交流心得与发现,共同分享快乐和资源,在合作中探究、进步。学习者共同不仅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极具价值的伴生性智能资源,也是在教学设计时应该高度重视的课程教学资源。了解学生,必须了解他所在的群体。 6.对于语文教育的特点到底有哪些方面的体现? (1)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7.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文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又有哪些具体表征? 一)语文学科的审美移情性(无论从培养目标还是课程内容考察,审美是语文学科的功能之一。语言是工具,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载道的社会交际工具。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工具性,最好的途径是让他们凭借言语作品去学习,去感悟。讲解语文的工具性,应把它定位于人类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传承文化的工具。这里的工具包括人文的内容。语文教材一般都是典范的文质兼美的言语作品,这些作品又都是作家运用语言表情、达意、载道的结果。语文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通过审美移情对象化为学生的语感,培养以语感

福州屏东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选考)期末考试卷

福州屏东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历史(选考) 友情提示: ⒈考试范围:高考一轮通史复习·中国古代 史。 ⒉考前请心中默念:历史老师很可爱!信历史老 师,逢考必过!考的全会,蒙的全对…… ⒊手机、Apple Watch 、手环、课本、复习用 书……统统交出来!这是闭卷笔试,看清楚了没! ⒋本试卷共5页,两大题,20小题;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做不完?怨自己啦……谁叫 你平时拖拖拉拉的! ⒌各题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你写再多再好看也没用。 ⒍题目容易到爆!若看不懂,请自备豆腐一头撞上去…… ⒎什么?你居然还有心情看到这里!你是有多闲啊,骚年?抬头看时间,赶紧做题去! 一、单项选择题。运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开启你的聪明智慧,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卷内(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 1.“家臣”是指贵族家族里家主(包括宗主和宗妇)以外的所有人员。西周时期,家臣有机会在贵族家族内部得到升迁,也有机会流动到更大的贵族家族任家臣,甚至进入诸侯国或周王室任职。据此可知( ) A.家臣成为官员选拔主要来源 B.西周贵族政治的多样化特点 C.西周传统世官制度遭受挑战 D.分封制下地方诸侯势力膨胀 2.周代已形成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在《诗经》中,祭祀祖先的诗歌最多,而在祭祀祖先的诗歌中,又以祭祀文王、武王的诗歌为多。这说明( ) A.嫡系血统关系受到重视 B.分封制更注重王室贵族 C.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强化 D.王位继承制度已臻完善 3.现已出土的楚国简帛文献中,儒家文献居多,涉及了周代礼乐文化的诸多方面,如《六德》记载了周代的丧服礼制,《语丛》论述了周代礼义。由此可推断( ) A.礼乐文化是贵族的生活准则 B.简帛促进了儒学的研究 C.楚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中心 D.楚国认同周代礼乐文化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商人参与政治、出将入相的现象,如管仲有身为齐相的权势,子贡有与诸侯“分庭抗礼”的礼遇,乌氏保有位比封君的地位。这反映了( ) A.商人阶层壮大瓦解宗法体系 B.专制王权形成依赖商业发展 C.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等级秩序 D.农商并重思想得到广泛认可 命题人 陈 锋 审题人 青绍堂

重点中学语文教学法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学语文教学法》绪论至第七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判断正误(10分) 1 2 3 4 5 6 7、1913年 标准。() 8 9 10、教育部3个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增加 二、 1 A、物质性B 2、1919 A、叶圣陶 B、朱自清 C、陶行知 D、张志公 3、下列不属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微观开发和利用的是()。 A、语文教材 B、社区资源 C、教师资源 D、学生资源 4、下列不属于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的是()。 A、课外读物 B、课文系统 C、知识系统 D、作业系统 5、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建构不包括()。 A、娱乐消遣 B、知识和能力 C、过程和方法 D、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不包括()。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家长的研究 C、对社会的研究 D、对学科的研究

7、关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国外学者有四种观点,不包括下列的()。 A、二元独立模式 B、相互交叉模式 C、完全重合模式 D、二元互联模式 8、汉语拼音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A、3—4年级 B、5—6年级 C、7—8年级 D、1—2年级 9、业务教育阶段,把写作教学定位为“习作”的,是()。 A、1—2年级 B、10—12年级 C、7—8年级 D、3—4年级、5—6年级 10、业务教育的不同阶段,识字目标不一样,要求会认3000字的是()。 A、3—4年级 B、1—2年级 C、7—8年级 D、5—6年级 三、简答题(20分) 1、什么是教学论? 2、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3、语文教材课文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4、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四、论述题(30分) 1 2、试分析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3、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语文课程内容的概念? 五、操作题(30分) 附参考答案 1、对 2、对8、对9、对10、对 1、D 2、C3 1 2 四、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时间以及财政支持和资金投入得到保障。 3、答:一、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凭借和示例。 二、课文系统是提高语文能力,积累语感,培养反思批判精神的桥梁。 三、课文系统有利于实施各种隐性教育。 4、答:为学生打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语言基础;吸收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具有稳定而健康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文化基础;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策略、习惯以及积极的求知与探索的终身学习的基础;以及促进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个性与人格基础。 四、论述题(30分)

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方案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依据国家教育政策和法规,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基础教育实施教、学、研、用相结合,突出时代性、创造性、实效性,建构成体现终身教育思想的具有开放性、主体性、针对性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培训新体系,探索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努力建成一支适应21 世纪需要的,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区级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队伍,从根本上推动全区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二、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受培训骨干教师具有很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水准,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为培训对象成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创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示范作用的中学语文教育骨干创造条件。 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是终生学习的需要。它是根据信息时代语文教育发展的现实和趋势,进行的重点培训。引导、激励、帮助培训对象自主发展,使培训对象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及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培训强化教师语文教育的改革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训对象应达到如下具体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 2、提高语文学科专业素养,了解本学科及中学语文课程发展动态。 3、了解国骨外教育科学研究最新成果,能独立开展中学语文学科教育科学研究。 4、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 5、提高自我反思、自主发展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形成鲜明的中学语文教育教学风格,在当地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

三、培训对象 初中语文教师 四、培训内容 第一阶段:重点为集中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技能学习交流,时间为8天。主要 用于知识的补充和观念更新。着眼于中学语文、理论文化素养,帮助其拓展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的成熟度,增强学术能力和自我提高能力。 第二阶段:重点为教育教学实践与考察,时间为3天。主要用于教学能力的提 高。通过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观摩与考察,着眼于提高中培训教师在工作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加强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为形成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打基础 第三阶段:重点为开展教育科研,进行科研选题、立项、开题,并着手开展初步的课题研究工作,时间为3天。主要用于科研能力的提高。着眼于培训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使其善于发现和掌握教学规律,善于反思性地总结,增强创新能力。 第四阶段:集中学习后跟踪指导一年。一年中学员要完成“五个一”,即:一篇 研究报告,一篇关注新课程的调查报告,一节汇报课,一节优质课件,一万字的读书笔记。 六、培训形式 讲授、示范、讲座、观摩、讨论、教育教学考察、撰写论文 七、培训管理 培训工作自始至终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完成。本着“精心组织、优质服务、严格管理、务实求效”的原则,组建组织机构,把各项任务落实到人,相互配合,使培训工作保持管理有序,服务到位。为参加培训学 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条件。 1、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成立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小组。由学校领导负责整个培训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聘请教育专家、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或区名师进行指导,并负责培训课业指导和结业鉴定。

高中历史全套笔记

第一部分高中历史知识点汇编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笔记、提纲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 制度的 形成与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 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古代朝代表 夏商西周 东周 秦西汉新东汉春秋战国 -2070 -1600 -1046 -771 -475 -221 -206-202 8 25 220 魏 西晋十六国 439 北魏东魏北齐 隋唐 蜀西魏北周

吴东晋宋齐梁陈 220 280 316 420 589 618 907 五代辽、夏、金夏、金、蒙古 元明清民国十国北宋南宋 907 960 1127 1279 1368 1644 1912 1949 【知识网络】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 中 中 秦汉隋明清 秦汉: 察 方 唐明:设置按察监 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央 官 僚 机 构 地方行政机构 央 职 能 部 门 朝 : 三 公 九 卿 制 朝 : 中 外 朝 制 度 唐 : 三 省 六 部 制 朝 : 内 阁 制 朝 : 军 机 处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秦始皇确立世袭皇帝制度 分封制郡县制 :设御 史大夫监 察百官 设刺 史监诸 侯和地 官 行省制度 :在全 国设立10 个道作为 监察区 司,掌管地方 的监察 察 制 度 ◇【知识整合】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学习重点三

第十一章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节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教学设计:把“学习与教学的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方案的系统化和反思性的过程。”第一,语文教师是设计者;第二、语文教学设计,说到底就是学程设计。一定要坚持以学习者及其活动为中心;第三、语文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要不断学习和吸收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成果,特别是要了解本学科在教学设计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走向。目前教学设计有多种模型及其变式,例如过程展开型、问题解决型等。一、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标是国家或地区颁布的指导和规范语文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献,它具有法规性和强制性,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个时期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与规定。语文课标集中体现和反映了特定时期人们的语文观是当下国人语文生活对语文教学要求的学科自觉。具体而言,语文课标对学科教学的目标、内容、要求等都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因此,它是进行语文教学设计的指导性文献和重要依据。语文课标的研读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洞悉语文与生活的联系2、建构新的语文观3、了解学科知识结构,把握所教学段的目标。)二、充分了解学生(要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就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建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都具有自己的发展优势和潜能的观点,并以此指导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了解包括成长背景、学习动机与需要、认知状况等。其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关键。第一、学习者的认知现状及其学习风格;第二、最近发展区;第三、了解学生的学习团队——学习者共同体的构成与智能状况。)三、正确选择和使用教材(对学科内容的透彻理解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它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的解读和加工上。首先,能够确认并解释本学科的关键概念和基本技能。其次,了角本学科的全部知识和细节。最后,是对当前学科内容的课程方法的熟悉程度。)四、教师对自身的认知与了解(第一、教学效能感,只有中等强度的教学效能才是最有利于教学实施的。第二、教师作为学习者,对语文学科及其相关内容的感悟、体验与沉醉。总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资源,在教学设计时,应有资源意识,将自身作为开发课程与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表现 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 (1)原始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作物种类:水稻和粟 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 (1)耕作方法: ①垄作法(春秋战国) 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 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 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 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发展: 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 ②灌溉工具:翻车(曹魏时期)、筒车(唐朝)、水力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分封制与井田制 2、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