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命表的编制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命表的编制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命表的编制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命表的编制

姓名 郭雪飞 系年级 2014级生物基地班 同组者 科目 生态学 题目 生命表的编制 学号 201400140095

一、实验名称

种群在资源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蒂增长 二、实验目的

1、认识到环境资源是有限的,任何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都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

2、了解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方式,理解环境对种群增长的限制作用,领会逻辑斯蒂模型中生物学特性参数r 与环境因子参数—生态学特性参数K 的重要作用。

3、学会如何通过实验估计出r 、K 两个参数和进行曲线拟合的方法。

4、在实际生态学统计过程中,能够利用r 、K 等参数估计种群的整体情况。 三、实验原理

1、资源有限培养

由于环境是有限的,种群指数增长只是暂时的,多发生在种群增长的早

期阶段,密度很低、资源丰富的情况下。随着种群密度增大,资源缺乏,影响到种群的增长率,使其降低。比如酵母的增长曲线:

2、逻辑斯谛方程

与密度有关的连续增长模型两点假设:

(1)有一个环境容纳量K ,当Nt=K 时,种群停止增长,dN/dT = 0; (2)种群增长率随种群密度升高成比例降低,最简单的情况是每增加一

个个体,同时产生1/K 的抑制效果。当种群数量为N 时,种群增长率下降为原来的(1-N/K )。

结果:导出逻辑斯谛方程

)1(d d K N

rN t N -=

姓名 郭雪飞 系年级 2014级生物基地班 同组者 科目 生态学 题目 生命表的编制 学号 201400140095

其积分式为:rt a t e K

N -+=

1

其中

0ln

N N K a -=

K —理论上的环境容纳量,难以准确测定。

N 为种群大小,t 为时间,r 为种群的瞬时增长率。 K 为环境容纳量,1-N/K 为剩余空间。

逻辑斯谛方程中两个参数r 和K 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r 表示物种的潜在增殖能力,即种群内禀增长率。

K 是环境容纳量,即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平衡密度。应注意K 是随环境

(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的。

3、种群增长曲线

密度制约导致种群增长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与非密度制约的情况相反,种群增长曲线不是“J ”型,而是“S ”型。

“S ”型曲线有两个特点:

(1)曲线渐近于K 值,即环境容纳量(或平衡密度)。 (2)曲线上升是平滑的。

逻辑斯谛曲线常划分为五个时期:

开始期:种群个体数很少,增长缓慢;

加速期:随着种群个体数增加,增长逐渐加快;

转折期:种群个体数达到环境容纳量一半(即K/2)时,增长最快; 减速期:种群个体数超过 K/2以后,增长逐渐放慢; 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 值停止增长。

姓名郭雪飞系年级2014级生物基地班同组者

科目生态学题目生命表的编制学号201400140095

四、实验材料和用品

草履虫、计数板、培养液。

五、实验步骤

1、准备草履虫原液

从湖泊或水渠中采集草履虫。

2、制备草履虫培养液

(1)称取干稻草5g,剪成3-4 cm长的小段。

(2)在1000 m1烧杯中加水800ml,用纱布包裹好干稻草,放人水中煮沸10分钟,直至煎出液呈淡黄色。或者根据学生的人数多少制备一定量的稻草培养液。

(3)将稻草煎出液置于室温下冷却后,经过过滤,即可作为草履虫培养液备用。

3、确定培养液中草履虫种群的初始密度

(1)用0.1 ml移液管吸取0.1ml草履虫原液于凹玻片上,当在实体显微镜下看到有游动的草履虫时,再用滴管取一小滴鲁哥氏固定液于凹玻片上杀死草履虫,在实体显微镜下进行草履虫计数。

(2)按上述方法重复取样4次,对4次计数的草履虫数求平均值,并推算出草履虫原液中的种群密度。

(3)取冷却后的草履虫培养液50 ml,置于50 mL烧杯中。经过计算,用移液管吸取适量的草履虫原液放人培养液中,使培养液中草履虫的密度在5-10只/ml左右。此时培养液中的草履虫密度即为初始种群密度。

姓名郭雪飞系年级2014级生物基地班同组者

科目生态学题目生命表的编制学号201400140095 (4)用纱布和橡皮筋将实验用的烧杯罩好,并做好本组标记,放置在20士2℃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4、定期检测和记录

(1)在实验开始后10天内,每天定时对培养液中的草履虫密度进行检测,具体方法同方法与步骤3中的(1)和(2),求出其平均数。

(2)将每天的观测数据记录在观测数据记录表(表3 -4)中。

5、环境容纳量K的确定

将10天中得到的草履虫种群大小数据,标定在以时间为横坐标、草履虫种群数景为纵坐标的平面坐标系中,从得到的散点图中不仅可以看出草履虫种群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还可以得到此环境条件下可以容纳草履虫的最大环境容纳量K。通常从平衡点以后,选取最大的一个N,以防止在计算In(K-N)/N 过程中出现负值。

最大环境容纳量K还可以通过三点法求得。三点法的公式为:

式中:N1,N2,N3—分别为时间间隔基本相等的三个种群数量,要求时间间隔尽量大一些。

6、瞬时增长率r的确定

瞬时增长率r可以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来确定。首先将Logistic方程的分式变形为:

两边取对数,得:

如果设y=ln[(K-N)/N],b=-r,x=t,那么Logstic方程的积分式可以写为:

y=a+bx

这是一个直线方程,只要求出a和b,就可以得到Logistic方程。

根据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统计方法,a和b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求得:

式中:x—自变量x的均值;

姓名郭雪飞系年级2014级生物基地班同组者

科目生态学题目生命表的编制学号201400140095 xi—第i个自变量的样本值;

y—因变量y的均值;

yi—第i个因变量y的样本值;n -样本数

将求得的a,r和K代入Logistic方程.则得到理论值。在坐标纸上绘出Logistic 方程的理论曲线。看看理论曲线与实际值是否拟合得好。

六、实验结果

3、数据分析

(1)三点法求K

选用1、4、7天的数据

K=2×1000×35000×180000-35000×35000×(1000+180000)\1000×180000-35000×35000=200120

(2)y=-1.3525x+6.9914

所以:r=-b=1.3525

a=6.9914

(3)Logistic方程理论值=

姓名 郭雪飞 系年级 2014级生物基地班 同组者 科目 生态学 题目 生命表的编制 学号 201400140095

rt a t e K

N -+=

1

=200120\1+e^(6.9914-1.3525t )

(计入上表一)

4、拟合分析

两条曲线拟合程度较大,无显著性差异。 七、结果讨论

从草履虫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理论曲线和实际估测曲线得知,草履虫的逻辑斯蒂方程的实际曲线和理论曲线拟合程度较高,但是在实验后期仍然出现误差。

分析原因,其原因有如下两条:

一、在方程参数a 、r 、k 的计算,尤其是K 的计算过程中,无论采用在实际数量的散点图中取平衡后的最大N 值的方法还是三点法,都有一定的误差。同时,三点法求K 值的方法中,三个N 值的选取又难以达到时间间隔尽量大的要求,故也存在误差;

二、人为测量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由于草履虫在培养液中是自由活动的,故不能保证均匀分布,我们在每次取样时先讲培养液摇匀,再取接近锥形瓶底部的培养液进行计数,以使结果尽量准确,但本实验的数量统计仍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另外一个误差是,没有呈现出明显的S 曲线,后期仍在增长,分析器其原因有:

一、测量时间太短。 二、影响物质补给太多。 三、初始草履虫数量太小。 四、生存空间太大。 八、注意事项

1、注意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三点取样,尽量1、4、7天。

2、草履虫计数时的问题,均瑶,要做到准确计数。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 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 【实验原理】 预测预报的有力工具。通过生命表的组建和分析,不仅可以直观考察种群数量动态的一系列特征,如种群各年龄的存活数和存活率、死亡数和死亡率、死亡原因、出生率、生命期望等,而且可以进一步了解种群数量动态的内在规律和机制,如分析种群的存活动态、估计特定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潜力和种群数量消长的趋势。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如1个发育期、1个月、1年、5年等),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段开始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 x列在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观测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的数据。动态生命表中数据栏目由左至右依次为: x(年龄段);n x(x期开始时存活数目);l x(x期开始时的存活率);d x(x到x+1期间的死亡数目);q x (x到x+1期间的死亡率);L x(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数);T x(超过x龄的个体总数);e x(x期开始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各栏数据的关系如下: L x= d x=n x-n x+1 q x= L x=(n x+n x+1)/2 T X=L x+L x+1+L+x+2…+L max e x= 如果在生命表中加入加入m x项,用来记录各年龄的出生率,即构成综合生命表。 【实验器材】 骰子、烧杯、记录纸、笔 【方法与步骤】 1、以骰子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的同生群,每个组发有50个骰子,一个有盖子的盒子。 2、通过掷骰子游戏来模拟动物死亡过程,每只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始时动物数为50,年级记为0。掷骰子规则为:将烧杯中骰子充分混匀,打开盖子,观察筛子朝上一面的颜色,蓝色代表存活个体,红色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一年。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计入表中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蓝色骰子数作为存活个体数记在表中存活个体数n x一栏中。 3、将“死亡个体”去除,“存活个体”继续放回盒子中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动物全部“死亡”。 4、按上面公式计算生命表中其他各项数值,完成表。

生态学种间关系实验报告

植物种间关系实验报告 一、目的和意义 种间竞争 interspecies competition, inter-specific compet tion 种间竞争是不同种群之间为争夺生活空间、资源、食物等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在种间竞争中常常是一方取得优势而另一方受抑制甚至被消灭。 种间竞争的能力取决于种的生态习性、生活型和生态幅度等,具有相似生态习性的植物种群,在资源的需求和获取资源的手段上竞争都十分激烈,尤其是密度大的种群更是如此。植物的生长速率、个体大小、抗逆性及营养器官的数目等都会影响到竞争的能力。 二、方法和步骤 (一)种间竞争实验设计: 黑麦草和高羊茅种子按不同比例进行播种,从全部为黑麦草到全部为高羊茅种子,两者的比例分别为::,:,:,:,:。每个实验有6个处理共需5个花盆。每盆共40粒。 二)步骤 ①将土壤充分拌匀,分别装到花盆里,土面稍低于盆口约5cm,放在宿舍阳台(阴面)。 ②按照比例,每盆均匀播种40粒种子,并将每个花盆贴上标签,标明处理和播种日期。将花盆放在室内,定期浇水。 ③种子萌发后,统计发芽率和幼苗成活情况。

④将生长3个月的幼苗进行收获,分盆分种统计并登记分蘖数、生物量(鲜重)、株高。 ⑤将分蘖数、生物量(鲜重)、株高进行统计,取其平均值。用图解法进行分析。 三:结果分析 注:第一组(黑:高=1:1),第二组(黑:高=3:1),第三组(黑:高=1:3)第四组(黑:高=1:0),第五组(黑:高=0:1) 分析:当两种物种的比率相同时,种间竞争处于一种相对均衡状态;当两物种的比率为3:1时,往往是数量较多一方具有竞争优势;当只有一个物种时,它属于一种自然生长状态。 四、结论和讨论 结论:当两种物种的比率相同时,种间竞争处于一种相对均衡状态;当

1340049《有害生物防治》教学大纲

GDOU-B-11-213《有害生物防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有害生物防治学是园艺昆虫学和园艺植物病理学两门课综合起来的一门课程。它包括昆虫基础知识和园艺等害虫防治知识以及植物病害基础知识和多种园艺植物病害防治知识。总学时50 理论35学时实验15学时。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有害生物防治学是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病虫害防治防治基础知识和各种病虫害防治方法。为学好林业科学与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该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好植物保护理论基础,掌握各种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实验和教学实习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使学生了解植物病虫害的基础知识和防治通过实验和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求学生采集昆虫标本50种以上,病害标本30种以上。 三、面向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 四、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学、遗传学、气象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有害生物防治学与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学、遗传学等课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学习植物保护学要有上面的课程的基础知识作依托。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6学时) 1.1 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A 1.2 昆虫头部 A 1.头部的基本构造 2.昆虫的触角 3.昆虫的眼 4.昆虫的口器 1.3昆虫的胸部 A 1.胸部的基本构造

2.胸足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3.昆虫的翅 1.4 昆虫的腹部 A 1.腹部的基本构造 2.外生殖器的构造 3.尾须 4.幼虫的腹足 1.5 昆虫的体壁 B 1.体壁构造与特性 2.体壁的衍生物 3.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A 1.6 昆虫的体腔和内部器官 C 作业:认识昆虫各部位名称。 第二章昆虫生物学(6学时) 2.1 昆虫的生殖方式 A 1.两性生殖 2.孤雌生殖 3.卵胎生和幼体生殖 4.多胚生殖 2.2 昆虫的发育和变态 A 1.昆虫变态类型 2.昆虫个体发育各阶段的特性 2.3昆虫的进代和年生活史 A 2.4 昆虫的休眠和滞育 A 2.5昆虫的习惯 A 1.食性 2.假死性 3.趋性 4.昆虫的本能 5.保护色及拟态 6.群集、扩散和迁飞 作业:把本章名词用作业本抄下来并背熟。 第三章昆虫分类(4学时) 3.1分类阶元 B 3.2种一亚种和学名 B 3.3昆虫纲的分目

模拟编制生命表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专业:环科1001 学号:10320113 姓名:李牟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作者:李牟 摘要: 通过实验室模拟生命表与所得盘羊头骨年龄数据等做对比,得出种群个体总数的差异导致种群的生存与发展,并且通过比较实验室模拟种群的生命表与实际种群的生命表,找出其中存在的差异并解释。 关键词:生命表实验模拟盘羊种群变化 引言:种群统计(Demography)是研究种群数量动态的一种方法,其核心是生命表[1],它综合了种群在生命过程中最重要数据,不仅可反映种群从出生到死亡的数量动态,还可用于预测种群未来发展的趋势。根据研究者获取数据的方式、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等,可将生命表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即动态生命表、静态生命表、动态混合生命表和图解生命表[2]。 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固定格式的表。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成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殖率、增长率(综合生命表)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可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查,以不同年龄个体成活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和综合生命表(在上述生命表中加入代表世代繁殖信息的数据)。建立野外生物的动态生命表往往需要结合运用标记重捕技术,而且该方法由于要追踪生物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不太适用于寿命很长的生物的研究。静态生命表的编制需要一次大量采集数据,以便样品能够代表整个种群的构成,而且由于不同同生群之间出生率、死亡率不尽相同,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 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如1个发育期、1个月、1年、5年等)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生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段开始时

城市绿地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城市绿地规划系统指导老师:_沈朝栋_成绩: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城市区域绿地空间格局观测和分析 实验类型:___分析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 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四、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六、讨论、心得 时间:11月18日 实习地点: 1.临平水景公园 G112区域性公园: 特点: 1)城市道路和水景的有机结合,道路上可以望见水景公园,扩大了道路视野和空间2)公园和城市环境取得互动,不仅是道路,还有相关的城市环境和公园开始相融道路两侧的小区等 3)公园内水景布置良好。曲折平桥和亭子相结合,亭子两侧植物配置也好。最近处采用柳树陪衬亭子,向东有鸡爪槭,不同大小的柳树呼应,后面是香樟重复排列,向西有桃树,柳树、水杉和一些灌木。前有再力花,芦竹,后又无患子等。秋色叶有水杉,栾树,银杏,无患子等。 4)公园北侧为一座桥,桥的尽头处正好形成公园入口。

缺点: 1)没有草坪空间可以休息 2)青石砖铺地下雨天十分滑,不安全 2.下沙围垦文化广场和沿江大道 特点:属于G15街旁绿地 1)下沙区非常宽阔,围垦文化 2)滨河路面设置在钱塘江旁,平行道路具有高低变化 3)道路绿化配置尺度适宜,节奏适宜,既不琐碎,也不冗长。 4)绿化配置视野有收有放,时而隔绝外界环境,形成封闭的道路景观;时而开敞空间, 可以望见江面景色,或是以开敞的草坪作为节点,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 3.钱江新城城市阳台

城市阳台严格来说不算绿地,但世纪花园应当也属于G15街旁绿地。 特点: 1)水景处理较好,是城市里的一个水域花园。适合附近写字楼办公室人员到此休息静心。 2)水中的现代式轩榭,半隐匿在再力花,黄素馨和红枫之间,就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 3)空间处理较好,幽深小道和宽阔水景形成鲜明对比。 缺陷:植物配置显得过分规整。河岸全都是柳树,中心小岛上的植物高低一致,几乎形态形同,没有变化,我认为这在配置主景时要避免。 4.钱江一桥白塔公园

实验一、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实验1、环境因子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形态结构的特点,理解植物形态结构是如何适应于其生境特征。掌握从植物外部形态及生长,生境特点上鉴别植物耐荫性的方法。 2、理解植物器官的结构特点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其环境适应的意义。初步判定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 3、使学生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并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 二、实验原理: 1、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光和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根据植物与其生境中水分的的关系,把植物分为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包括了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水生植物依据其生活型又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在演化过程中会形成一些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其中以叶的结构变化最为显著。叶子是植物的重要器官,它有两大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根系吸收水分的动力之一,植物根系吸收的矿物质主要是随蒸腾液流上升并转运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另外,蒸腾作用也能降低叶片的表面温度,从而使叶子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不至于因温度过分升高而受损伤。但蒸腾作用会消耗很到植物体内的水分,因而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和叶片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之间需达到一个等量的状态,即水分平衡状态。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叶表面的角质层,密生绒毛,气孔下陷或形成气孔窝,叶片内储水组子发达等,都是为了适应保持水分,减少水分蒸腾的特征。植物生活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其叶片的这些适应性结构不同,形态变化也较大。 阳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但是由于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植物需要的光强不同。根据植物对光强的不同要求,把它们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三大类。阳地植物与阴生植物是生长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中的植物,由于叶是直接接受光照的器官,因此,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也就容易反映在它们的形态和结构上。又因为具有相同基因型的植物若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会出现结构和生理的趋异性;而不同基因型的植物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又会出现趋同性,所以,即使是同一植物,因叶所处位置的光照不同,也会有阴生与阳生的差异。一般来说树冠上部和向阳一面的叶,具阳生叶特征;而树冠下部和阴面的叶则具阴生叶的特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叶是最具变化的器官。 2、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生物,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在适应特点上也是相似的。对植物而言,其生活型是植物对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被类型。它的形成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趋同适应的结果。在同一类生活型中,常常包括了在分类系统上地位不同的许多种,因为不论各种植物在系统分类上的位置如何,只要它们对某一类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并在外貌上具有相似的特征,它们都属于同一类生活型。 关于植物生活型的分类有各种标准和系统,这里采用丹麦生态学家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和《中国植被》中的生活型系统。 (1)Raunkiaer 的生活型分类系统 他以植物体在度过生活不利时期(冬季严寒、夏季干旱)对恶劣条件的适应方式作为作为分类的基础。具体的是以休眠或复苏芽所处位置的高低和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陆生植物划分为五类生活型。

模拟编制生命表

生态学实验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专业: 学号: 姓名: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作者: 摘要: 通过实验室模拟生命表与所得盘羊头骨年龄数据及男女性数据做对比,得出种群个体总数的差异会导致种群如何生存与发展,并且通过比较实验室模拟种群的生命表与3个实际种群的生命表,找出其中存在的差异并解释,并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作图,从而把每一个种群的死亡--存活情况绘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即是存活曲线。存活曲线直观地表达了同生群的存活过程。为了方便不同动物的比较,横轴的年龄可以各年龄其占总存活年限的百分数来表示[1]。同时更好的了解和使用生命表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生命表盘羊种群变化存活率存活曲线 引言:生命表(life table)是一种有用的工具。简单的生命表只是根据各年龄组的存活或死亡数编制,综合生命表则包括出生数据,从而能估计种群的增长[2]。在生态学中指死亡表活寿命表,用于简单而直观地描述种群存活或死亡过程的统计表。世界上第一个生命表为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于1693年编制的[3]。本实验为模拟实验旨在模拟自然环境下的一个种群的生命表,极大的节省了生态学实验所需的时间,此方法为掷骰子来模拟动物的死亡过程编制生命表,从而分析数据绘制图表得出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生命期望等一系列和研究问题相关的曲线,是一个有趣的游戏性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得出的图表大致比较种群大小不同的生命表差异和比较模拟种群与所给真实种群的生命表的差异。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模拟方法达到真实的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骰子、烧杯、记录纸、绘图纸、笔等。 1.2试验方法 1. 以骰子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的同生群,给每个实验组发30只骰子,1个烧杯; 2. 通过投骰子来模拟动物的死亡过程,每颗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始时动物数为30,年龄记为0。掷骰子规则为:将烧杯中骰子充分混匀,一次全部掷出,观察骰子的点数,1,2,5,6点代表存活个体,3、4点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1年。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记在表1的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显示1,2,5,6点的骰子数作为存活个体数记在表1中的存活个体数nx一栏中; 3 .将“死亡个体”去除,“存活个体”继续放回烧杯中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动物全部“死亡”。 1.3实验室模拟生命表的主要指标 nx(x期开始时存活数目);lx(x期开始时的存活率);dx(x到x+1期间的死亡数目);qx(x到x+1期间的死亡率);Lx(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率);Tx(超过x龄的个体总数);ex(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1.4数据处理 表1从X至(X+1)期的平均30个骰子的实验

实验三 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的编制精品文档4页

实验二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的编制 生命表(life table)的概念:生命表是描述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一种统计表格。记录了生物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此计算出的种群生命期望值等特征值。 生命表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特定年龄生命表:以一群同年龄个体为起始点,始终跟踪各年龄阶段的种群动态,记录期繁殖和死亡个体数,直至该年龄群全部死亡为止。适用于世代周期短、世代不重叠的种群。 2)特定时间生命表:假设不同年龄段种群的大小和结构相同的前提下,对一时刻各年龄段个体的调查统计而制成的生命表。适用于世代重叠且稳定的种群。 3)图解生命表:将某世代个体数的动态特征以图解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便成了图解生命表。适用于生活史简单的种群。总之,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它包括了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及平均期望年龄值等。根据生命表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图可以直观地描述种群的时间动态。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体现各年龄或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目和群内个体未来预期余年(即平均期望年龄)。生命表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分析和对比种群个体起作用生态因子的函数数量基础。也可以利用生命表中的数据,描述存活曲线图,说明种群各年龄组在生命过程中的数量;说明不同年龄的生存个体随年龄的死亡和生存率的变化情况。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 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 二、材料用品 调查或利用已有的资料,如某年某地人口统计数据、电脑或计算器等 三、实验原理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生态学 年级: 环境科学1001班 学号: 10320104 姓名: 王园园

实验室模拟生命表 摘要:根据生命表内信息,绘制存活曲线和死亡率曲线,科学正确的将龄分配,分析种群大小不同,及不同种群大小各年龄段存活率特点,为种群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生命表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 引言: 生命表:在生态学中,指死亡表和寿命表,用于简单而直观地反应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统计表。生命表上所记载的死亡率、生存率是决定的重要依据。是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人口生存死亡规律的调查统计表。即追踪一批人,逐年记录该人群的死亡人数,得到该人群从出生到死亡为止的各年龄死亡率,并进一步构成表格式模型,称为生命表。 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作图,从而把每一个种群的死亡——存活情况绘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即是存活曲线。存活曲线直观地表达了同生群的存活过程。为了方便不同动物的比较,横轴的年龄可以各年龄其占总存活年限的百分数来表示。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骰子、托盘、烧杯、记录纸、绘图纸、笔等。 1.2实验材料: 1.2.1 ⑴. 以骰子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的同生群,给每个实验组发30只 骰子,1个烧杯; ⑵. 通过投骰子来模拟动物的死亡过程,每颗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 始时动物数为30,年龄记为0。掷骰子规则为:将烧杯中骰子充分混 匀,一次全部掷出,观察骰子的点数,1,2,5,6点代表存活个体,3、 4点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1年。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记 在表1的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显示1,2,5,6点的骰子数作为 一栏中; 存活个体数记在表1中的存活个体数n x ⑶. 将“死亡个体”去除,“存活个体”继续放回烧杯中重复以上步骤, 直到所有动物全部“死亡”。

农业生态学实验报告

农业生态学实验报告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一、总生态系统种植业、畜牧业生态系统输入、输出及产投比见下表: 系统类型项目实物量单位能流系 数 单位能流量 总系统 35000000000 kcal/cm2.y 139 kcal/cm2 4.864+12 100*0.1*77 马力500000 kcal/kg 3.85E+08 3000 kg 10400 kcal/kg 3.12E+07 45000 度860 kcal/度 3.87E+07 30*10000/667*395 kg 5740 kcal/kg 1.02E+09 0.2*15*395 kg 24000 kcal/kg 2.84E+07 300*1000 d 3000 kcal/d 9.00E+08 225*1000 kg 7000 kcal/kg 1.58E+09 150*1000 kg 942 kcal/kg 1.41E+08 30*60 d 3000 kcal/d 5.40E+06 4.86913E+12 50*7320*5% kg 3700 kcal/kg 6.77E+07 80*4500*5% kg 3950 kcal/kg 7.11E+07 70*3000*5% kg 3760 kcal/kg 3.95E+07 90*1500*5% kg 6300 kcal/kg 4.25E+07 70*4500*5% kg 3800 kcal/kg 5.99E+07 35*45000*5% kg 600 kcal/kg 4.73E+07 2000*80%*60%*100 kg 5800 kcal/kg 5.57E+08 3000*20%*60%*1 kg 1300 kcal/kg 4.68E+05 30*80%*200*60% kg 1720 kcal/kg 4.95E+06 3000*80%*60%*1 kg 1640 kcal/kg 2.37+06 300*1000*2500*30% kg 3000 kcal/kg 6.75E+11 6.76E+11 种植系统180*10000*100*100 kcal/cm2.y 139 kcal/cm2 2.50E+12 540 kg 24000 kcal/kg 1.30E+07 100*0.1*77 马力500000 kcal/kg 3.85E+08 3000 kg 10400 kcal/kg 3.12E+07 45000 度860 kcal/度 3.87E+07 300*1000 d 3000 kcal/d 9.00E+08

草履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课题名称 草履虫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测定 二·文献综述(列出参考文献)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雌雄同体。喜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的池塘、水沟、洼地等,尤喜生活于细菌丰富的水中【1】。国内一些学者对草履虫的研究颇多,其中,对草履虫培养和观察方面已有一定研究,候勇,张会芳等对几种常用草履虫培养和观察方法进行了整理并作了一定改进 【2】。郭祖宝介绍了几种配制草履虫培养液的材料【3】,还有学者对草履虫的逻辑斯谛增长方程参数进行了测定【4】。 因为环境是有限的,生物本身也是有限的,所以大多数种群的“j”字型生长都是暂时的,一般仅发生在早期阶段,密度很低,资源丰富的情况下。而随着密度增大,资源缺乏,代谢产物积累等,环境压力势必会影响到种群的增长率r,使r值降低。 与密度有关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比与密度无关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增加了两点假设:(1)有一个环境容纳量,通常以k表示,当nt=k时,种群为零增长,即dn/dt=0.(2)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比例的。每一个体利用空间为1/k,n个体利用n/k空间,剩余空间为1- n/k。按此两点假设,种群增长曲线是“s”型。“s”型曲线有两个特点:?曲线渐近于k值,即平衡密度。?曲线上升是平滑的。 产生“s”型曲线的最简单数学模型是生态学发展史中着名的逻 辑斯蒂方程。逻辑斯蒂曲线常划分为5个时期:(1)开始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2)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的一半,密度增长最快;(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5) 【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 本次开放性实验,我们也对草履虫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进行了测定。 参考文献: 【1】朱艳芳,朱力力草履虫的培养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1672— 7177(2010)04—0044—05 【2】候勇,张会芳,刘军英,郑发科几种常用草履虫培养和 观察方法及改进【j】四川动物 2009,1000— 7083(2009)03—0450—02 【3】郭祖宝介绍几种配制草履虫培养液的材料【j】生物学 教学 2010,第9期,35卷 【4】张燕胡丹王健实验草履虫时滞型逻辑斯谛增长方程参 数的测定【j】2010,12 【5】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基础生态学【m】高 等教育出版社 2007,12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方式,理解环境对种群增长的限制作用。 2.学习种群大小的检验、种群增长模型的建立、参数的估计以及种群增长曲线的拟合等 实验技术。 四·实验条件(包括实验材料、药品、仪器设备等) 1.实验材料:水沟里的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 2.鲁哥氏固定液 3.显微镜,凹玻片,100ml锥形瓶,1ml移液管,量筒,纱布,橡皮筋 五·实验原理与方法 世代重叠种群在无限环境中呈现j-型增长。但在现实生态环境中,种群不可能长期而连续地按指数增长,往往受到有限的环境资源和其它必要生活条件的限制。随着密度的上升,

最新实验三 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的编制

实验三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的编制

实验二生命表与存活曲线的编制 生命表(life table)的概念:生命表是描述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一种统计表格。记录了生物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此计算出的种群生命期望值等特征值。 生命表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特定年龄生命表:以一群同年龄个体为起始点,始终跟踪各年龄阶段的种群动态,记录期繁殖和死亡个体数,直至该年龄群全部死亡为止。适用于世代周期短、世代不重叠的种群。 2)特定时间生命表:假设不同年龄段种群的大小和结构相同的前提下,对一时刻各年龄段个体的调查统计而制成的生命表。适用于世代重叠且稳定的种群。 3)图解生命表:将某世代个体数的动态特征以图解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便成了图解生命表。适用于生活史简单的种群。总之,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它包括了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及平均期望年龄值等。根据生命表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图可以直观地描述种群的时间动态。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体现各年龄或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目和群内个体未来预期余年(即平均期望年龄)。生命表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分析和对比种群个体起作用生态因子的函数数量基础。也可以利用生命表中的数据,描述存活曲线图,说明种群各年龄组在生命过程中的数量;说明不同年龄的生存个体随年龄的死亡和生存率的变化情况。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 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 二、材料用品 调查或利用已有的资料,如某年某地人口统计数据、电脑或计算器等 三、实验原理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实习一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调查 一、实验目的 通过调查,初步掌握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及各统计指标的含义 二、工具备品 皮尺、钢卷尺、测绳、枝剪、粉笔、铅笔、标签、方格纸、调查表格、植物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 全面踏查和样方法相结合。其基本步骤是: 全面踏查:对所要进行调查的植物被地全面踏查一遍,选定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固定或)临时样地。 样地调查: (1)样地面积:森林:20*20平方米,其中:灌木样方五个,2*2平方米,草本样方五个,1*1平方米 (2)每木调查:具体按测树学方法进行。平均胸径大于8厘米者,2厘米一个径阶;小于8厘米者,1厘米一个径阶。 (3)植被及灌木调查: 植被调查在1*1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下木调查在2*2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乔木调查在实习中绘制树冠投影图。 植物名称:记录植物中名或学名,并采集有关植物标本(实习中只采集野外不能识别的标本。经鉴定后再将植物名称填入,但在鉴定前要填入代号)。由于标本不完整,鉴定有困难时可暂时填入**科或**属的一种。如苔草属的一种。 层次:可根据植物高度划分为几个层次。若一种植物分布在几个层次中,按其分布情况记入分布最多的层次中 层次盖度:即该层次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方面积的百分比。 按植物自然情况进行测定。范围指最低高度到最高高度。如果植物最低为0.3米,最高为1.5米,则记为0.3-1.5米。

多度:指该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地面积的百分比。用德鲁提的多度等级进行分级。 分布:指丛生、片状、稀疏、单株等。 (4)统计及报告: 按测树学统计林木组成和平均胸径。 植被统计频度和多度。 描述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 四、实验数据 表1森林群落类型调查表 一、样地基本概况 标准地面积:20*20 平方米地点名: 调查日期:2015.05.26 海拔:150米 经纬度:坡位:半山腰 坡度:15.2°森林类型:天然林 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林分郁闭度:80% 二、地质、土壤调查 土壤类型:壤土母岩类型:砂岩、砾岩、岩石风化残积土壤厚度:一米以上岩石露头:10% 土壤A层厚度:棕色枯落物厚度:1.5cm 土壤颜色:棕色土壤质地:黄棕壤 土壤侵蚀状况:很少排水状况:良好 三、经营历史与人为活动状况: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地理科学与园林专业 二零一三年七月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实验一巢式样方设置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为了更好的理解巢式样方调查基本概念,熟悉生态调查的过程和步骤,通过具体操作、实践,掌握其样地设置方法,为以后野外生态调查确定最小调查样方面积打下基础。 二、实验工具 每组钢2m的卷尺1个、记录夹1个、铅笔1支、橡皮1个、记录表1-4张,枝剪1把、计算器1个、坐标纸1纸。 三、实验内容 在宝山校区相宝山灌草丛地段,选取了一个较典型区域(能基本代表这一地段总体情况,即为典型),作为本试验地块设置巢式样方。测量完成后,确定这片灌草丛的调查样方的面积应为多少为宜。具体操作:在选定地段任选一点作为起始点,设置一定大小的样方面积作为巢式样方初始面积(一般以10cm×10cm,的距形样方,样方的四个顶角均为90度),记录样方中植物有多少种,然后再将该面积扩大1倍,并记录扩大后样方中植物的种数变化,样方内种数增加,需再扩大1倍样方面积。如初始面积100cm2的样方中观测到的植物种数为5种,扩大1倍面积后,即样方面积为200cm2样方中植物的种数为8种,增加了3种,说明样方中的草本植物种数在增加,就需要再将样方面积扩大,即样方面积扩大到400cm2再观测样方中的植物种数,如果是10种,说明种数还在增加,再扩大样方面积,直到样方面积增大而草本植物种类不再增加时,巢式样方设置完成。下面是一次设置巢式样方的记录整理。

表1 巢式样方调查结果记录结果表 样方面积(cm2)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12800 植物种数(种) 4 5 8 12 16 18 20 20 巢式样方主,设置如下图: 四、实验结果分析 为了直观反应实验结果,将表1中数据制作出种-样方面积2维坐标图,一 般情况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种-样方面积的一元线性模型Y=a+bX,参数a和b 值,再在坐标纸上描绘出模型图,根据模型曲线的趋势判断样方面积(也可直接 将调查的种-面积数据绘在坐标纸上)。结果如下图。

生态学实验报告

井冈山大学校园植物多样性调查 摘要: 关键词: 0前言 1调查方法 1.1 样地选择: 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5月,调查采用样方法。选择井冈山大学校本部医护室侧面湿地松地,植被类型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地形为山地地带,地势较陡,面积约为5×5m2,在设立的样地内进行植物群落学和多样性调查。 1.2 植物资源调查: 乔木层记录植物的种名、株数、高度、胸径、盖度及生长状况;灌木层和草本层记录每种植物的种名、盖度、高度及生长状况等信息(草本不包括野生种类)。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显著度、相对重要值、生物多样性指数等,并进行分析讨论。 1.3 生命表的编制 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力工具。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殖率、增长率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我们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阶段开始时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x列再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数据。p58 1.4 不同类型群落比较研究90 通过对天然次生林群落与人工林群落的对比研究,探寻天然次生林群落与人工林群落在群落组成、结构群落的发展趋势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差异,充分认识自然群落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稳定性以及对环境改造作用的重要性。p90 2 数据整理 群落的结构特性及多样性分析85 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分析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中,必须了解各种群在群落中的数量特征,对物种组成进行数量分析是近代群落分析方法的基础。选用的描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其他数据如

下: 多度:样地内各植物种的个体数。 相对多度:某物种个体数占样地内所有物种个体数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多度=某物种个体数/所有物种个体数×100% 频度:某物种出现于样方的次数。 相对频度:某物种的频度占所有物种频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频度=某物种的频度/所有物种的频度之和×100% 显著度:某一物种的胸高(1.3m )断面积之和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相对显著度:某物种的显著度占样地内所有物种显著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显著度=某物种的显著度/所有物种显著度之和×100% 盖度:某物种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相对盖度:某物种的盖度占样地内所有物种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盖度=某物种的盖度/所有物种盖度之和×100% 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 相对密度:某物种的密度占所有物种密度之和的百分比。 公式为:相对密度=某物种的密度/所有物种密度之和×100% 重要值:某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计算公式为:乔木的重要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 灌木的重要值=相对高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 物种多样性不仅反映了一个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或均匀度,也反映了一个群落的动态特点和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 本调查采用的多样性指数为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 指数、Shannon-Weiner 指数和Pielou 指数。 物种丰富度指数(S ),即出现在样地中的物种数目,是最简单、最古老的物种多 样性测度方法。 树种优势度即Simpson 指数(D ),是对多样性的反面,即集中性的度量,其集中 性高,即多样性程度低。计算公式为: 树种多样性指数即Shannon-Weiner 指数(H ’):表示多样性的信息度量,用来 描述种的个体出现的紊乱性和不确定性。如果从,它将属于哪个种是不定的该指数的直观意义是:可预测从群落中随机地抽取一个个体物种的不定度,物种的数目越多,个体分布越均匀,此物种的不定度越大。 ∑=-=s i i i P P H 1ln

生态学实验五——生命表的编制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五——生命表的编制 13生物基地201300140059刘洋2015-04-21 同组者:吕赞苏志国马华峥孙佳孟徐艺菲齐珂心王若仪蔡正琦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2.学会分析生命表。 二、实验原理 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力工具。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成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殖率、增长率(综合生命表)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可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追踪同生群存活数和死亡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查,以不同年龄个体成活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和综合生命表(在上述生命表中加入代表世代繁殖信息的数据)。建立野外生物的动态生命表往往需要结合运用标记重捕技术,而且该方法由于要追踪生物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不太适用于寿命很长的生物的研究。静态生命表的编制需要一次大量采集数据,以便样品能够代表整个种群的构成,而且由于不同同生群之间出生率、死亡率不尽相同,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 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如1个发育期、1个月、1年、5年等)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段开始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 x列在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观测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的数据。动态生命表中数据栏目由左至右一次为x(年龄段);n x(x期开始时存活数目);l x(x期开始时存活率); d x(x到x+1期间的死亡数目);q x(x到x+1期间的死亡率);L x(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个体数);T x(超过x龄的总生存余年); e x(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各栏数据的关系如下: l x=n x/n0 d x=n x-n x+1 q x=d x/n x L x=(n x+n x+1)/2 T x=L x+L x+1+L x+2+···+L max e x=T x/n x 三、实验器材 骰子、盒子、记录纸、绘图纸、笔等 四、实验步骤 1.以骰子的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如海豹)的同生群,给每个实验组法50个骰 子,一个盒子。 2.通过掷骰子游戏来模拟动物死亡过程,每只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始时动物数为 50,年龄记为0。掷骰子的规则为:将盒子中骰子充分混匀,一次全部掷出,观察骰子的点数,2、3、5、6点代表存活个体,1、4点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1年、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记在下表中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显示2、3、5、6点的骰子数作为存活个体数记在小标存活个体数n x一栏中,以此模拟死亡率为1/3的情景。

环境生态学-群落调查与分析实验报告

群落调查与分析 【实验目的】 掌握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和群落分析方法。 【实验材料】 海拔表、皮尺、卷尺、样绳、照度计、GPS。 【实验原理】 群落调查是考察与研究群落的基本途径,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是样地法。样地是在群落中圈出的能代表群落基本特征的一定面积地段,通过对样地的调查来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运用样地法进行群落调查时,首先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样地的形状、面积与数量,并确定样地设置的方法。样地设置的原则是使设置的样地具有代表性。样地形状一般有方形、圆形、条形等。样地的大小和数目根据群落的不同而不同,一般群落越复杂,样地的面积要越大。通常草本群落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m2,较高的草本群落也有用4 m2或更大的样方。灌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3m×3m、4m×4m甚至5m×5m。乔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00 m2。样方的数目据群落的类型、物种的丰富程度以及人力和时间等确定。但全部样方的总面积,应略大于群落的最小面积。样地设置的方法有随机设置、系统设置、典型设置等。随机设置是使所有被抽中的机率相等,可在群落中系统地设置一些点,编上1,2,3,……100等数字,然后随机地抽取其中的数字,以确定样地的位置。系统设置即在群落中以一定的规则确定取样位置,如在群落中设置几条等距离的样线,然后在每一样线的相等间距设置样方。典型取样即在认为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样方。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样地设置 每组4-5人,在马尾松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10样方。10m×10m的乔木样方,在乔木样方内设置一个5m×5m的灌木样方,再于乔木样方的4个角分别设置1个1m×1m 的草本样方。 2.调查记录 调查记录的内容、项目随研究目的不同而不同。细致的数据整理分配工作应在室内进行。研究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可使用群落调查表格,群落调查表格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而制订。 乔木层调查采用每木调查的方法,即分别调查每株树木的物种名、胸径、树高等。灌木层与草本层的调查分物种调查其平均高度、平均基径、覆盖度、数量等。层间植物可单独调查。 表1 群落基本情况调查表 调查者:调查日期: 样地编号:样地面积: 群落类型:群落名称: 地理位置:经度:纬度: 地形:海拔:坡向:坡度: 土壤、岩石、地下水位: 微地形、地被物:

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存活曲线-第10周

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存活曲线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有力工具。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曲线和群内个体未来预期余年(平均期望年龄)。生命表编制过程包括野外种群调查及实验室数据分析两个部分。生命表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分析和对比种群个体起作用生因子的函数数量基础;利用生命表中的数据,描述存活曲线图,说明种群各年龄组在生命过程中的数量;说明不同年龄的生存个体随年龄的死亡和生存率的变化情况。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操作及利用已有资料,学习和掌握生命表和生存曲线的编制方法; (2)学习分析生命表。 二、实验原理 由于动物和植物在年龄的区分不同,故在编制生命表时有差别;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追踪同生群存活数和死亡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查,以不同年龄个体存活数列入表中)。 植物生命表: 昆虫生命表:

动物生命表: 生命表数据来源:

(1)死亡年龄数据的调查:收集野外自然死亡动物的残留骨骼,如头骨、角、牙齿、鱼的鳞片及鸟类羽毛特征等确定年龄。死亡年龄数据可编制静态生命表; (2)直接观察存活动物数据,可编制动态生命表; (3)直接观察种群年龄数据,属静态生命表。 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L x 的实际含义:假定在0期,有1000个体,1龄时有450个体,假设从0~1龄的时期中死亡个体数都死于该龄的中点,故从0到1期的平均死亡个体数为(1000+450)/2=725个。 T x :是进入x 龄期的全部个体在进入该龄期以后的存活总个体。 T x =∑L x 是指年龄最大 lx 在x 期开始时的存活分数(存活率)

景观生态学实验报告(3)

华中农业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景观生态学实验实验时间:2015年11月15日成绩: 专业班级:地信1302学号:2013303200213姓名:纪秋磊批阅老师: 不同水平的景观空间格局定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学习Fragstats的使用; 2.掌握不同水平的空间格局定量分析的方法; 3.观察和分析在不同幅度和粒度下各景观指数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 利用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处理产生的不同幅度,不同粒度的景观图。分析幅度变化和粒度变化,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的变化特征。分析的指标包括: 斑块数量(NP):NP=ni,ni为在整个景观中第i种类型所包含斑块总数;斑块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某一特定斑块类型的破碎程度 斑块面积(Patch Area): ,每一个包括景观马赛克的斑块的区域,也许是包含在景观中的最重要的和有用的信息。圈定斑块的4-邻域或8-邻域规则的选择都会对这一指标的影响。 斑块周长(Patch Perimeter): PERIM=Pij,斑块周长包括任何内部孔,无论周边是真正的边缘或没有(例如,当景观边界存在时,一个斑块被景观边界一分为

二)。 斑块密度(Patch Density): PD=N/A,即每平方公里的斑块数 景观聚集度指数(Aggregation Index): C=C max+∑∑ == n i n j ij P 11ln(ij P),式中C max是聚集度指数的最大值 [2ln(n)],n为景观中斑块类型总数,ij P为斑块类型i与j相邻的概率 分维数(Fractal Dimension Index): P=k2/d F A,d F=2ln(P/k)/ln(A),式中,P是斑块的周长,A是斑块的面积,d F是分维数,即不规则几何形状的非整数维数。k 是常数。 Shannon多样性指数 (Shannon Diversity Index): ,即每一斑块类型所占景观总面积的比例乘以其对数,然后求和,取负值,当斑块类型增加或各类型板块所占面积比例趋于相似时,SHDI的值也相应增加。 周长面积比(Perimeter-Area Ratio) : ,即斑块的周长与面积的比值,周长面积比是一个简单的形状复杂度,但没有对简单的欧氏形状(例如,正方形)标准化。这个指标的一个问题是,它随斑块大小而变化。例如,保持形状不变,斑块尺寸的增加会导致周长面积比减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