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通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普通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普通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普通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0-06-01T11:47:34.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期供稿作者:郭荣华[导读] 病人术后疼痛多是在麻醉作用消失,感觉开始恢复,刀口疼痛逐渐加剧,尤其以手术当天和晚间疼痛最为强烈。郭荣华(黑龙江省伊春市美溪林业局职工医院兼社区服务中心黑龙江伊春 153021)【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3-0181-02

【摘要】病人术后疼痛多是在麻醉作用消失,感觉开始恢复,刀口疼痛逐渐加剧,尤其以手术当天和晚间疼痛最为强烈。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另一个是个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的反应,并常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还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有时使我们难以理解,护理术后疼痛病人,必须掌握术后病人疼痛的原因,特征,行为反应才能进行相应的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90例外科择期手术。男性55例,女性55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0岁,病种,急性阑尾炎9例,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11例,胆囊切除术,胆管取石术15例,胃大部切除术10例,上消化道出血12例,急性胰腺炎17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25例,此组患者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70例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其他20例患者通过应用解痉镇痛药后疼痛缓解。

2 术后病人疼痛的原因

2.1心理因素疼痛不仅有着性别、性格差异,而且受文化程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男性比女性疼痛的高,性格外向者比性格内向者更易表现对疼痛的反应;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认为疼痛是疾病的象征,故对痛觉较为敏感,而文化程度低者,对一般疾病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而受疼痛的能力较强,悲伤可致疼痛加重,快乐可减轻疼痛。

2.2病室环境病室环境清洁,安静,以利于患者的休息和睡眠,可提高痛阈。

2.3引流管影响各种手术后有引流管的病人多采取被动体位,活动量减少,不能有效地对抗疼痛。

3 病人术后疼痛的特征

疼痛是机体对有害侵袭的防御反应。根据疼痛持续时间和性质可分为慢性痛和急性痛。术后疼痛一般是反射反应的急性痛。疼痛的程度分锐痛和钝痛,锐痛时间短,病人比较能耐受,钝痛时间长,范围广,病人难以忍受。

4 行为反应

轻度疼痛,病人能忍受,一般行为上不表现;中度疼痛,病人出现呻吟,面部表情痛苦,重度疼痛可出现辗转不安,出汗,甚至休克,随着疼痛时间延长,疼痛的行为反应可以减弱或消失。

5 护理措施

5.1 心理护理术前给病人做好思想工作,介绍手术方法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现象,使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在和病人交谈时,态度要诚恳,语调柔和,亲切,绝不能对病人冷若冰霜地解说,致使病人产生恐惧,失去信心。术后注意病人情绪,争取病人的注意力,可减轻疼痛。此外,为了提高语言的效果,护士在说话时可把自己的手放在病人的被子上或握住病人的手,使其感到温暖,并给以增强疾病的耐受力。

5.2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对疼痛患者应安置在比较安静,光线柔和的病室,护士动作轻,说话小声,保护环境安静,以利于患者的休息和睡眠可减轻疼痛。

5.3保持引流管清洁并固定好术后有引流管的病人要固定好引流管及引流瓶。引流管长短要适宜,利于病人反翻身引流管过长,易扭曲,受压,致使引流管不畅引流管过短,翻身时会牵拉伤口,引起疼痛,甚至拖出。

5.4对症处理针对病人发生疼痛的原因采取以下措施止痛。对术后有轻度疼痛的病人,能够进食可给予口服去痛片或颠茄合剂等药物,一般疼痛者在排除腹部并发症后给予解痉类及度冷丁等药物,以镇痛解痉,对呼吸抑制也较小。疼痛剧烈时可根据病人全身状况增加药量。当病人因咳潄,咳痰引起伤口疼痛时,指导病人用手按住伤口,可减轻疼痛,当肠蠕动引起腹部牵拉痛时不要使强烈的镇痛剂,可给肠蠕动剂促进排气。

5.5减少疼痛的刺激在检查,治疗,护理患者时动作应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的刺激。如更换床单、导尿、尿道口抹洗时护理技术操作而必须移动患者时,应给予支托、帮助,使其保持舒适体位,减少疼痛刺激。

产科术后疼痛的护理

福建省高教自学考试护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 NO:98 论文题目:产科术后疼痛的护理 准考证号:950113247210 学生:庄凤兰 研究起止日期: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 2015年7月

产科术后疼痛的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产科产妇术后疼痛护理方式,总结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指导今后产科的疼痛护理。 【关键词】产科手术,疼痛,护理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达,通过剖宫产和各种妇科手术的妇女越来越多,但是针对术后患者的疼痛却没有一个完善的疼痛管理体系,给患者带来了许多身体不适,还给患者心理、精神等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现实生活中接受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均是女性,大多数的妇女对疼痛的承受能力又是有限的,往往没有做好心里准备。所以加强妇产科患者的疼痛护理工作非常重要,行之有效的疼痛护理管理体系对患者减轻疼痛的意义非常重大。本研究通过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相关护理情况进行探讨,旨在运用护理经验,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手术患者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近年来,剖宫产率和各种妇科手术率的增高,术后患者镇痛泵的应用,大大改善了术后疼痛,但仍有50%~70%的患者术后疼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关键在于缺乏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体系,疼痛是一种不良的生理性体验,较多发生于妇产科手术后,它给患者带来了许多身体不适,并对她们的心理、精神等方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接受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均是女性,她们对疼痛的承受能力比较差,所以,加强妇产科患者的疼痛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积极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痛苦的减轻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相关护理情况进行探讨,旨在总结护理经验,减轻产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手术患者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接诊并且实施妇产科手术的患者100例,其中剖宫产手术65例,子宫切除手术2l例,其他手术14例。患者年龄最大63岁,最小2l岁;住院时间最长为15d,最短为7d。

普通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普通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0-06-01T11:47:34.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期供稿作者:郭荣华[导读] 病人术后疼痛多是在麻醉作用消失,感觉开始恢复,刀口疼痛逐渐加剧,尤其以手术当天和晚间疼痛最为强烈。郭荣华(黑龙江省伊春市美溪林业局职工医院兼社区服务中心黑龙江伊春 153021)【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3-0181-02 【摘要】病人术后疼痛多是在麻醉作用消失,感觉开始恢复,刀口疼痛逐渐加剧,尤其以手术当天和晚间疼痛最为强烈。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另一个是个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的反应,并常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还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有时使我们难以理解,护理术后疼痛病人,必须掌握术后病人疼痛的原因,特征,行为反应才能进行相应的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90例外科择期手术。男性55例,女性55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0岁,病种,急性阑尾炎9例,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11例,胆囊切除术,胆管取石术15例,胃大部切除术10例,上消化道出血12例,急性胰腺炎17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25例,此组患者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70例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其他20例患者通过应用解痉镇痛药后疼痛缓解。 2 术后病人疼痛的原因 2.1心理因素疼痛不仅有着性别、性格差异,而且受文化程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男性比女性疼痛的高,性格外向者比性格内向者更易表现对疼痛的反应;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认为疼痛是疾病的象征,故对痛觉较为敏感,而文化程度低者,对一般疾病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而受疼痛的能力较强,悲伤可致疼痛加重,快乐可减轻疼痛。 2.2病室环境病室环境清洁,安静,以利于患者的休息和睡眠,可提高痛阈。 2.3引流管影响各种手术后有引流管的病人多采取被动体位,活动量减少,不能有效地对抗疼痛。 3 病人术后疼痛的特征 疼痛是机体对有害侵袭的防御反应。根据疼痛持续时间和性质可分为慢性痛和急性痛。术后疼痛一般是反射反应的急性痛。疼痛的程度分锐痛和钝痛,锐痛时间短,病人比较能耐受,钝痛时间长,范围广,病人难以忍受。 4 行为反应 轻度疼痛,病人能忍受,一般行为上不表现;中度疼痛,病人出现呻吟,面部表情痛苦,重度疼痛可出现辗转不安,出汗,甚至休克,随着疼痛时间延长,疼痛的行为反应可以减弱或消失。 5 护理措施 5.1 心理护理术前给病人做好思想工作,介绍手术方法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现象,使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在和病人交谈时,态度要诚恳,语调柔和,亲切,绝不能对病人冷若冰霜地解说,致使病人产生恐惧,失去信心。术后注意病人情绪,争取病人的注意力,可减轻疼痛。此外,为了提高语言的效果,护士在说话时可把自己的手放在病人的被子上或握住病人的手,使其感到温暖,并给以增强疾病的耐受力。 5.2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对疼痛患者应安置在比较安静,光线柔和的病室,护士动作轻,说话小声,保护环境安静,以利于患者的休息和睡眠可减轻疼痛。 5.3保持引流管清洁并固定好术后有引流管的病人要固定好引流管及引流瓶。引流管长短要适宜,利于病人反翻身引流管过长,易扭曲,受压,致使引流管不畅引流管过短,翻身时会牵拉伤口,引起疼痛,甚至拖出。 5.4对症处理针对病人发生疼痛的原因采取以下措施止痛。对术后有轻度疼痛的病人,能够进食可给予口服去痛片或颠茄合剂等药物,一般疼痛者在排除腹部并发症后给予解痉类及度冷丁等药物,以镇痛解痉,对呼吸抑制也较小。疼痛剧烈时可根据病人全身状况增加药量。当病人因咳潄,咳痰引起伤口疼痛时,指导病人用手按住伤口,可减轻疼痛,当肠蠕动引起腹部牵拉痛时不要使强烈的镇痛剂,可给肠蠕动剂促进排气。 5.5减少疼痛的刺激在检查,治疗,护理患者时动作应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的刺激。如更换床单、导尿、尿道口抹洗时护理技术操作而必须移动患者时,应给予支托、帮助,使其保持舒适体位,减少疼痛刺激。

普外科患者术后缓解疼痛的综合护理分析

普外科患者术后缓解疼痛的综合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14T15:06:43.1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6期作者:单嫦虹 [导读] 探究普外科患者术后缓解疼痛的综合护理方法及效果。 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探究普外科患者术后缓解疼痛的综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192例患者,将其分为干预组及常规组,对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对干预组采用疼痛干预护理,比较两组间疼痛程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及睡眠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疼痛程度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轻(P<0.05),且干预组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较高,睡眠时间较长(P<0.05)。结论对普外科患者进行疼痛干预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缓解患者因病症及疼痛产生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关键词】术后;缓解疼痛;综合护理 术后疼痛是普外科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必然会经历的一段过程,疼痛有可能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一定的心理及行为反应,甚至对治疗过程造成一定的阻碍。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及康复[1]。随着现代居民对生活质量及护理工作要求的提高,如何采用护理方法改善患者术后状态,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192例患者,对其采用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192例患者,男性103例,女性89例,年龄(49.56±6.26)岁,手术种类具体为,阑尾手术42例,妇科手术62例,胆道手术37例,胃部51手术。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常规组,每组患者96例,干预组,男性52例,女性44例,年龄(48.95±6.10)岁,常规组,男性51例,女性45例,年龄(50.08±6.3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手术种类等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血压、心率等体征监测及手术切口消毒、换药等护理工作。 干预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疼痛干预护理,主要包括:1、于术前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其情绪保持相对平静,并对手术过程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以增强患者对疼痛的忍耐程度;2、对患者体位进行护理,根据患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选择舒适的体位,尽量减轻患者因切口张力过大引起的疼痛,若患者对切口疼痛可以忍受时,指导并帮助患者家属,每2-3h使患者改变一次体位,以避免相应部位血流不畅;3、对患者下床活动进行护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下床方式,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告知其家属具体搀扶方式及下床活动时间;4、对患者呼吸及咳嗽进行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在深呼吸或咳嗽时,适当用手按压切口,以减少因张力过大或震动导致的切口疼痛;5、保证患者睡眠质量,督促患者保持规律的睡眠习惯并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患者因睡眠不足而产生的焦虑心情,对因疼痛而无法入睡的患者,采用非药物方法,如听音乐、听故事等方法帮助患者入睡;6、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使患者了解疾病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增加患者对治疗方法的配合度,以提高恢复程度,患者于术后24h疼痛最为严重,应加强该阶段的护理强度,根据患者喜好,采取听音乐、看电视等方法保持患者情绪的相对平静,以促进切口的恢复。 1.3 评价标准 采用VAS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1、0级:无疼痛;2、1级:疼痛轻微、可忍耐、不影响睡眠;3、2级:疼痛加重,需使用止疼药缓解疼痛,影响睡眠;4、3级:疼痛严重,不可忍耐,需使用止疼药降低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差。 记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及患者平均睡眠时间。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均数± 标准差(),统计方法分别采用t 检验,P<0.05 认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比较患者疼痛程度 干预组患者0级疼痛37例,1级疼痛26例,均少于常规组(P<0.05),且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疼痛程度较轻(P<0.05)。如表1所示。

普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普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普外科术后疼痛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法。以此為基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技术。完成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显著好转,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00%,观察组为96.00 %。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普外科手术者,在护理前对患者进行合理评估,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技术,可全面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调整身心,减少痛苦。全面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标签:普外科手术术后疼痛护理干预 普外科是院内最为重要的手术科室,实施手术种类包含小肠手术,结肠癌手术,十二指肠手术等等[1]。在实施外科手术的时候,患者刀口疼痛现象较为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术后活动造成影响,如未能及时进行处理,还有可能引起并发症。由此能够看出,使用何种方式,做好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存在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对于缓解疼痛与手术并发症来讲,效果显著。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实施了综合护理干预技术,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本实验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患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现依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阑尾炎手术者17例,泌尿手术者12例。肠梗阻手术者7例,颅脑手术者9例,其余患者5例。男患者33例,女患者17例。年龄区间为15.7-62.3岁,平均年龄为(35.9±1.7)岁。观察组阑尾炎手术者18例,泌尿手术者12 例,肠梗阻手术者10 例,颅脑手术者7例,其余患者 3 例。男患者35例,女患者15例。年龄区间为16.8-63.8岁,平均年龄为(39.4±2.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法。在完成手术之后,在第一时间为患者使用止痛药物,在此同时实施精神鼓舞,定时对其肌肉进行按摩。放松身心,调节呼吸。做好身体保护工作。 以此为基准,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技术,详细为:

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甘肃省中医院三病区护理部许海燕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38例骨科术后患者随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9例,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术后72h疼痛评估中干预组发生重度疼痛者只有14例,占20.28%,较对照组79.71%有明显差异。结论:对于骨科手术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疼痛。 【关键词】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体会 疼痛既是组织细胞病理的提示,也是机体保护性防御反应的紧急信号。手术后反复疼痛导致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尤其是手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在临床护理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骨折患者术后第一感觉是疼痛。疼痛不仅使患者感受痛苦,剧痛还能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因此,有效地止痛是骨折术后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骨折病人术后夜间疼痛是临床中最普通、最重要的现象,是不舒适中最严重的形式,是难以控制的。由于夜间麻醉作用消失,而损伤的组织仍持续释放某些致痛物质,并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降低疼痛受体的高阈值,使患者产生疼痛,睡眠发生异常,影响机体康复,故术后夜间疼痛护理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138例手术病人,男96例,女42例;年龄10~60岁,平均年

龄38岁。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大多数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疼痛加重者仅15例。 2.术后夜间疼痛加重的原因 2.1 物理损伤:由于手术器械物理刺激,影响皮肤血管、皮下组织、筋膜、骨膜的高阈值损害感受器,从而对激肽敏感,使疼痛加剧。 2.2 病房环境:各种噪音、灯光、患者之间的互相干扰,导致睡眠不足而降低痛阈。 2.3 心理因素:有的患者术后担心手术是否成功,产生恐惧、忧虑、情绪低落,紧张等这些因素都能引起局部血管收缩或扩张而产生疼痛;而病人对自己所感受的疼痛不能应付,即使知道怎样对待疼痛也会表现消极、灰心、不能自助心理。 2.4 自身因素:根据疼痛的闸门控制原理,不同文化教养的人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同时与年龄、性别、个性、情绪等因素也密切相关。 2.5 体位改变:骨科病人术后多采取被动体位,活动量相应减少,不能很有效的对付疼痛。 3.护理措施 3.1 术前评估:由责任护士了解患者以往对疼痛的经验,个人对疼痛原因及意义的理解及对疼痛的态度,以便术后有的放矢提供病人对付疼痛的技巧。 3.2 改善病室环境:护理人员努力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病室氛围,安静、整洁、有适宜温度和湿度,尽可能降低噪音,有良好通风

普外科术后疼痛的护理

术后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临床患者最常见、最痛苦的症状,但大多数情况下,疼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十分有效的控制,探讨护理在疼痛诊疗中的作用与地位。病人术后疼痛多是在麻醉作用消失,感觉开始恢复,刀口疼痛逐渐加深,尤其以手术当天和夜间最为强烈。护理术后疼痛病人,必须掌握术后疼痛的原因,才能减轻疼痛。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女性高于男性,其他伤害高于工伤,农村高于城市,夜间高于白天,由此可见,性别、年龄、职业、受伤原因、个性、情感以及社会因素和文化背景等都会对疼痛产生感觉影响。所有的人都害怕疼痛,所有人都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忍受疼痛,所有人都经历过疼痛并被它所困扰。经常感到疼痛不适的人当中,有30%至50%是由于承受过大精神压力所导致。尤其夜间疼痛常常难以控制,术后疼痛治疗除了镇痛泵,肌注药物等方法外,也应注意其他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术后疼痛的因素: 1.外科手术的部位,手术性质。 2.切口的深度。 3.精神状态。 4.术后并发症。 5.麻醉用药。 6.大多数手术白天做的,到晚上麻药消退了。 认识术后疼痛的因素,正确处理就能消除必不可少。轻度疼痛,病人能忍受,一般行为上不表现;中度疼痛,病人出现呻吟,面部表情痛苦,重度疼痛可出现辗转不安,出汗,甚至休克,随着疼痛时间延长,疼痛的行为反应可以减弱或消失。 术后疼痛的护理: 1、心理护理:有效沟通,语言文明,态度和蔼,耐心听取病人诉说,尊重其对疼痛的反应,以同情,安慰,鼓励的语言支持病人,减轻心理负担,多与病人说

话以分散其注意力,使其感觉温暖,可减轻疼痛。 2、药物止痛:了解药物的性质,不良反应,对诊断不明的疼痛不可用吗啡类以免掩盖病情,成瘾药物尽量不用。 3、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安静,舒适的环境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安静休息,好的睡眠可减轻疼痛。 4、减少疼痛刺激:护士在操作,治疗,检查动作应轻柔,减少疼痛刺激,保持舒适体位。如更换床单、导尿、尿道口抹洗时护理技术操作而必须移动患者时,应给予支托、帮助,使其保持舒适体位,减少疼痛刺激 5、体位护理:腹部手术可取半卧位,可减少腹部伤口的张力,减轻疼痛,以利伤口愈合,肢体手术可抬高患肢,以减轻疼痛,肿胀。 6、引流管的护理:固定好引流管,引流瓶,长度适宜,利于病人翻身,不宜过长过短,翻身时会有牵拉伤口,引起疼痛,甚至拖出。 7、分散注意力: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使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个人为的刺激,从而忘记手术造成的疼痛。 8、对症处理:针对病人发生疼痛的原因采取以下措施止痛。对术后有轻度疼痛的病人,能够进食可给予口服去痛片或颠茄合剂等药物,一般疼痛者在排除腹部并发症后给予解痉类及度冷丁等药物,以镇痛解痉,对呼吸抑制也较小。疼痛剧烈时可根据病人全身状况增加药量。当病人因咳潄,咳痰引起伤口疼痛时,指导病人用手按住伤口,可减轻疼痛,当肠蠕动引起腹部牵拉痛时不要使强烈的镇痛剂,可给肠蠕动剂促进排气。 严重的术后疼痛可导致病人睡眠不足,造成情绪低落,组织修复慢,延长住院时间,护士注意自我调节,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向家属讲明心身护理的重要性,鼓励、支持、体贴、安慰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因此有效地消除术后疼痛已成为护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

术后疼痛的护理护理综述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护理综述 论文题目术后疼痛的护理 学生姓名:许晓红、詹玥、耿婷婷、刘欢、方晶晶、张婷婷 学号:0825200188、0825200189、0825200190、0825200191、0825200192、0825200193 所属院系专业:08护理乙33小班 2010年4月

摘要 疼痛是手术病人常见的症状,如何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术后疼痛,他直接影响疼痛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先要对疼痛有正确的评估,如害怕药物成瘾及药物副作用,在护理中消除影响疼痛控制的因素,做到积极、有效的用药镇痛及各种辅助治疗,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术后的健康宣教工作,使病人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有效的减轻疼痛。 关键词:外科手术后的疼痛/疼痛的评估/疼痛的护理 术后疼痛的护理 1前言 疼痛是伴随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复杂结合的主观感受。2001年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对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主观感受,伴有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并日益得到重视。严重的术后疼痛常常导致病人的睡眠不足,造成情绪低落,妨碍组织康复,其结果必然加剧病人对止痛的依赖,延长住院时间。有研究表明:护士和医务人员应对病人术后疼痛负主要责任,因此迅速有效地减轻疼痛是护理的基本要求。现实中可以看到有许多病人在术前因为害怕疼痛而推迟手术治疗,从而使病情加重而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如胸腹部手术.咽部.气管部等。 2正文主体 2.1外科手术后的疼痛产生原因: 2.1.1 手术切口疼痛:这是最直接的原因。手术疼痛按时间分为早期疼痛和后期疼痛。早期疼痛的护理:分三期,即麻醉清醒至24小时内、术后2~3天、术后3~4天,第一期一般为切口痛,切口疼痛部位明确最剧烈。心胸手术切口疼痛在术后12h 左右达到最大限度,腹部手术30%~40%在此期间经受剧烈的疼痛,患者精神上承受极大的痛苦。这时会烦躁、心情沮丧。 2.1.2手术后并发的因素:一些手术后由于机体的免疫力降低使得在术后一些其他的疾病一起出现,加重病情,加重疼痛。如一些复杂的大手术需要血管的吻合,可能会产生血管危象,

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相关性研究

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相关性研究 作者单位:514011 广东省梅县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王雪梅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外科收治的126例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患者应用常规疼痛的护理方法,治疗组63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认知、心理、行为的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第1、3、7天的术后疼痛采用NRS法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术后疼痛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指数,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标签:护理干预;外科手术;术后疼痛 Correlative study 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pain after surgery WANG Xue-mei.People’s Hospital of Mei town in Guangdong,Mei town 51401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 and effect of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operative pain after surgical.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data of 126 cases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surgery of our hospital,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63 patients in the comparison group had been offered by nursing of the conventional pain-care, on the basis of that,the other 63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resorted to the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or behavioral nursing intercentions, such as psychological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and so on. Moreover, Using the NRS method to do an assessment for patients of their postoperative pain in the two groups on the first,third or seventh day after surgery.Results After contrast on the ext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it showed that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mpariso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was apparent, and it ha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patients’postoperative pain index for patients who had the surgery, it will help patients with early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 Surgery; Postoperative pain 手术治疗是外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患者的疾病,但是手术后患者会发生术后疼痛,可持续很长时间。术后疼痛是机体对疾病和手术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反应,术后疼痛如果控制不佳,可导致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不利于术后康复。疼痛不仅使患者遭受痛苦,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而且易

手术后疼痛的护理

手术后疼痛的护理 一、手术后疼痛原因 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手术后疼痛,多是损伤的直接结果,但疼痛的类型、范围、强度及伴随着躯体反应与患者不同的心理情绪密切相关。 1、身体部位的伤口是引起疼痛的直接原因。术后疼痛的程度与病情、病程、手术类型、 手术时间、麻醉方法有关。 2、体位影响疼痛术后患者由于麻醉后去枕平卧,加上常规静脉输液,留置尿管,不动、不翻身呈固定仰卧位,使疼痛加重。 3、精神因素影响疼痛有的患者担心手术会影响以后的身体健康;患肿瘤者,则怀疑自己是否患有恶性肿瘤;有的担心日后的工作、生活和家庭关系等等,紧张多虑的情绪导致复杂的心理变化,因此加重了疼痛。 4、其它影响因素如受术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态度等,均会影响疼痛的程度、范围及持续时间。 二、术后镇痛治疗好处 1.降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手术后疼痛刺激可引起机体交感神经活动过度增强,出现心率增快。由于心率快,心脏舒张充盈时间缩短而出现心肌供氧不足,以及交感神经刺激而出现冠状血管收缩,均可导致心肌缺血。而恰当的术后镇痛可使心肌缺血的发生率降低,因此术后镇痛可减轻原有心脏病患者术后“心痛”的感觉。 2.降低肺部并发症。由于疼痛引起的呼吸肌痉挛和运动力下降,可引起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吸烟者和患呼吸系统疾病者更明显。而充分及时的术后镇痛能使肺部并发症,包括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的发生率降低。 3.改善凝血功能。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会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对于有些患有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或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极为不利,可引起术后致命的并发症和血栓形成,造成心脏和脑血管意外。术后有效的镇痛方法能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也可使髋部、膝部、前列腺等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低,血管移植再栓塞率下降。 4.促进胃肠、泌尿功能恢复。适当的镇痛方法能使交感神经阻滞而迷走神经相对亢进,增加肠蠕动,减少肠梗阻和尿潴留的发生,减轻腹胀和膀胱胀那种欲罢不能的痛楚。 5.保护机体免疫力。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等应激反应的结果可能使体内的杀伤性T细胞的功能减弱、数量减少。术后镇痛治疗可减轻或防止机体一系列应激反应而引起的机体免疫力减弱,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6.减轻心理压力。手术后疼痛对人体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失眠。这些心理反应加之疼痛的影响,无疑会延缓患者的康复过程,使一些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良好的术后镇痛能帮助患者度过术后72小时的难以煎熬的疼痛期,这对加速患者术后的恢复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手术后疼痛护理 近年来,随着疼痛学、社会学、心理学及护理学的发展,护理人员对术后疼痛的认识逐步提高,在使用药物、给药技术和其他非侵袭性方法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护士在为术后疼痛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应从社会、心理、生理等方面进行护理。 1、转变观念,提高对术后疼痛的认识,将疼痛作为继T. P. R. BP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第五生命体征,贯穿于每个病人的护理始终。据报道,有50%以上病人术后72小时仍疼痛不止。一般病人在接受手术的同时也接受了术后会疼痛的观念,而这一观念也成了医护人员对术后病人主诉疼痛

普外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分析开题报告

一、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疼痛是临床患者最常见、最痛苦的症状,但大多数情况下,疼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十分有效的控制,探讨护理在疼痛诊疗中的作用与地位。病人术后疼痛多是在麻醉作用消失,感觉开始恢复,刀口疼痛逐渐加深,尤其以手术当天和夜间最为强烈。护理术后疼痛病人,必须掌握术后疼痛的原因,才能减轻疼痛。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女性高于男性,其他伤害高于工伤,农村高于城市,夜间高于白天,由此可见,性别、年龄、职业、受伤原因、个性、情感以及社会因素和文化背景等都会对疼痛产生感觉影响。所有的人都害怕疼痛,所有人都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忍受疼痛,所有人都经历过疼痛并被它所困扰。经常感到疼痛不适的人当中,有30%至50%是由于承受过大精神压力所导致。尤其夜间疼痛常常难以控制,术后疼痛治疗除了镇痛泵,肌注药物等方法外,也应注意其他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二)研究意义 普外科手术术后患者减小疼痛十分重要,不仅关系患者术后康复效果,而且还影响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甚至影响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和社会知名度。因此,在外科手术后进行良好的疼痛护理干预,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对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叶惠连; 杨学贤.普外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

[2]潘睿.普外科手术后疼痛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3 [3]吴家玲.普外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 [4]徐婷婷; 戈婵; 潘雅俊.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相关因素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 [5]周淑筠.普外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5 [6]陈穗珍; 邹其姝.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J].当代医学.2009 [7]黄小玲.普外科手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 [8]庄川珍; 俞桃英.普通外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J].上海护理.2009 二、本研究的目的和目标 (一)研究目的 探讨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效果。 (二)研究目标 在外科手术后对疼痛护理干预进行优化,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 三、关键词及定义 普外科手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 术后疼痛:术后病人痛苦和不适,由疼痛带来的焦虑、恐惧、失眠及各种并发症。 护理干预:护理干预(nursing intervention)是基于一定科学理论,在护理诊断的指导下,按事先预订的干预方法从事的一系列护理活动。护士根据

术后病人使用自控镇痛(PCA)泵护理指引(2014)

术后病人使用自控镇痛(PCA)泵护理指引 一、病人自控镇痛的概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 指由病人自己根据疼痛情况,自行决定并通过微量泵向体内注射镇痛药,按需给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的一种方法。 二、PCA的种类(给药途径) 1、静脉PCA(PCIA):是通过静脉系统给药,这种给药途径操作简单,目前应用最广,可方便地使用外周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置管,适用药物较多,具有镇痛作用的麻醉药如氯胺酮等均可使用。PCIA起效快,效果可靠,适应症广泛,如癌痛、术后痛、创伤痛、烧伤后疼痛、炎症疼痛等,但PCIA针对性差,对全身影响较大。 2、硬膜外PCA(PCEA):通过硬膜外腔给药,适用于胸背以下区域性疼痛的治疗。PCEA用药量小,止痛效果可靠,持续时间长久,且作用范围局限,对全身影响相对较小,可用于分娩痛、胸腹部、下肢等术后或此类部位的癌痛治疗,但其操作相对复杂,无菌要求高。阿片类药物尤其吗啡用于硬膜外腔注射可发生延迟性呼吸抑制,因而PCEA的应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我院常选用此种方法进行术后镇痛。 3、皮下PCA(PCSA):皮下置管,病人自控皮下注入镇痛药,可分别采用吗啡、丁丙诺啡等药。管理较PCIA途径简单,并发症也较之少,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为PCIA给药的80%。使用PCSA应注意定期更换皮下针放置位置,以免吸收不良造成镇痛不足。 4、外周神经阻滞PCA(PCNA):在给予外周神经阻滞后留管,病人自控局麻药进行外周神经阻滞。 三、PCA常用药物及工作原理 镇痛药物的选择根据病情和给药途径决定。常用药物有:(1)阿片类药物:吗啡、杜冷丁、芬太尼、阿芬太尼、曲马多等;(2)局部麻醉药物: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3)神经安定药:氟哌利多、咪唑安定等。PCEA给药多选择吗啡复合低浓度的局麻药;PCIA给药多选择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 我院硬膜外镇痛(PCEA)配方:局麻药+阿片类受体药+止吐药。具体为0.75%罗哌卡因或0.75%左布比卡因40ml+舒芬太尼50ug或地佐辛10mg(或酒石酸布托啡诺5mg)+欣贝(盐酸托烷司琼)5mg+0.9%生理盐水配制成160ml,加入镇痛泵。 镇痛泵持续输注为2.5~3.5ml/h ,单次追加(PCA)为2.5~3.5ml ,锁时为45分钟。(开启镇痛泵后,每小时固定2.5~3.5ml的麻醉药输入,如患者觉得疼痛可按单次追加按键,

普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

普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09-30T13:35:05.2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7期作者:唐英 [导读] 护理人员的高效工作和恰当的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22750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的护理的工作总结。方法:普外科手术术后患者的护理比较复杂,术后疼痛以及不适症状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术后恢复,对患者进行术前的询问、术后护理等方式,对患者的注意力进行分散。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增加护患沟通。结果:使患者能够健康的进食,顺利的恢复,并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护患关系更加融洽,促进康复。结论:护理人员的高效工作和恰当的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疼痛护理 普外科是医院众多科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的需求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相对复杂繁琐,是外科护理中一个难点。术后疼痛及相关不适症状严重影患者的身心健康与术后恢复,属于外科患者中较为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怎样做好术后患者的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术前护理 1加强护患沟通,增进服务意识,强调护理人员必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放在心中的服务理念。在病人入院时认真做好接待工作,让病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强调4个“第一次”满意。在进行护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交流技巧,遇到事情能尽量为患者考虑,耐心细致的解说可以疏导患者,减轻因患者缺乏手术相关知识产生的焦虑,降低紧张度,最大限度的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2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手术患者对手术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多数患者对手术不了解,对手术能否成功产生种种疑虑,从而表现出心态不平衡及焦虑。针对手术患者存在这些现象,心理护理就显得比较重要。我们护理人员应该热情、主动、通俗、易懂、耐心、细致地介绍手术和疾病的相关知识,并举出许多成功的病例来鼓励患者消除疑虑,解除不安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3因人而异,加强护理。对于吸烟的患者,就应向他们宣传吸烟对疾病的危害及戒烟的重要性,如能有效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等。不同患者做出相应的呼吸训练,如:对老年患者应术前加强呼吸功能训练,对预防术后呼吸功能不全起到重要作用。并训练正确的咳嗽方式。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或者心电图不正常的患者要给予针对性的治疗,达到可以手术的指标。 二、术后护理 a)基础护理加强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尽可能降低病房环境及各种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 b)疼痛护理在术后麻醉消失之后,患者多容易出现切口剧烈疼痛,且在手术后24 h内反应剧烈,在2~3 d后渐渐减轻至消失,手术后,由于手术时患者的内脏受到一定的牵拉最后导致疼痛剧烈,促使患者出现焦虑、恐惧,限制了肢体的动作,疼痛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严重的疼痛还会给器官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害,护理人员的高效工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并且能促进其早日康复。 1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引起术后疼痛的原因复杂,但最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切口疼痛,这种疼痛多在麻醉清醒后的24 h内出现,麻醉药效消失后,组织的伤害依然持续,容易产生疼痛,手术部位以及性状,对手术后的疼痛影响很大,尤其是患者的上腹部、胸部、直肠以及背部手术,容易出现频繁的疼痛;②切口处的缝合张力容易引起一些疼痛,多是由于翻身、咳嗽等多重原因导致,大都发生在手术之后的2~3 d;③肠蠕动导致的疼痛常常出现在反应后的3~4 d,标志着肠胃功能的恢复;④心理因素造成的疼痛,文化水平以及环境因素也与患者的疼痛有关。制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及交谈可以提高患者疼痛的阈值,增强对疼痛的抵抗。影响患者耐受力的因素还包括,疲倦、紧张、焦虑;有过手术史的患者,第二次手术时,都有过重的心理负担,总之,积极的心理能够促进患者疼痛的降低。 2 术后疼痛控制具体方法及护理 患者手术后早期,疼痛的情况分为3类,第一类疼痛多是在麻醉后的24 h内,或手术后2~3 d。这时的疼痛多是由于切口疼痛,腹部手术患者中的30%~40%均在此期间内感受到了剧烈疼痛,精神上承受着一定的痛苦,患者通常感动沮丧、难过,这时,护士需要尽快的给予止痛药,还需要在精神上鼓励患者,给患者接受肌肉的松弛能够缓解疼痛,同时还需要解释,止痛药能够促使肠蠕动的抑制,需要少服止痛药,进行思想安慰时,尽量使用一些安慰性的语言,为提高安慰效果,护士在进行安慰时,需要握住患者的双手,或者将手放在患者的头上,并且使得他感受到温暖,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感,进而提高患者的耐受力,第2类由于患者的疼痛是由自身的翻身或者咳嗽诱发;第3类则是由肠蠕动所造成的。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对患者说明,手术后切口出现疼痛的时间以及症状,并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帮助克服一些不良情绪,效果相对较好,患者在术后2~3 d后情况减轻,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患者尽快康复,积极的面对伤痛,进而提高患者对痛觉的控制能力。护理人员需要教会患者一些简单的自我控制方法,比如呼吸的调节方式、变换体位的方式、放松身体的方式、局部咳嗽的方式以及活动时对伤口的保护方式,以降低自身的痛苦,并且还可以辅助患者学习一些减轻疼痛的方式,比如可以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舒缓的音乐可以使得患者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还能治疗患者的自闭、孤独等情绪,进而减轻疼痛,消除焦虑,在对患者术后的疼痛进行护理时,选择音乐疗法,依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以及职业特征,选择可能喜欢的音乐,以优美的旋律和和谐的曲调以安抚患者的情绪,使得其精神得以放松,进而缓解其痛苦,这些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抑制患者的疼痛。 三、讨论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不断进行业务素质的培训,以及在工作中不断的累积经验,逐步提高医疗水平,加强护患沟通,以更好的服务回馈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李丽娟,涂江萍.临床路径及其对护理工作的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1):31. [2] 刘婉云,陈丽阳,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135-136 [3] 李艳华,姜丽娜,赵朱云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14):2170-2172

胸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

胸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 胸外科术后疼痛是指手术创伤引起的一种主观上的疼痛感觉,多数患者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但精心细致的护理可明显帮助患者减轻疼痛,从而减少疼痛所导致的呼吸循环功能、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等改变,减少肺不张、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也可减少止痛药物的应用剂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术后顺利恢复。 1 引起胸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因素分析 1.1 手术因素:胸外科术后疼痛与手术种类、创伤程度和部位、麻醉方法、管道的留置有很大关系。手术切口疼痛在术后12小时左右达到最大程度,居术后疼痛和不舒适原因的首位。其中上腹部、胸部、关节、背部等手术较痛。胸部手术中,以横切口为主的疾病术后疼痛比以纵切口为主的严重。胸外科患者多施行剖胸手术,手术范围大,手术切口较长,胸骨正中切口时须劈开胸骨,横切口时需撑开肋间隙或切断肋骨,且手术切口位于肋间,使肋间神经和其分支被损伤。这些使胸壁的创伤大,术后切口及局部疼痛较重。 术后疼痛的发生、程度及持续时间与麻醉方法、用药种类及剂量也有关。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即开始感觉切口疼痛,24小时内最剧烈,2~3日后逐渐减轻。因此,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麻醉用药,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 胸外科患者术后常留置多根管道,这些管道的留置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主要原因。(1)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期间患者不能经口进食,不能说话,气管插管对咽部刺激是患者反映最难以承受的痛苦;(2)尿管刺激,患者尿意感较强,有的患者感觉尿道灼痛;(3)胸腔引流管刺激肋间神经或因牵拉刺激皮肤可引起局部明显的锐痛,这种疼痛较手术切口疼痛发生早,是术后当日疼痛的主要原因。总之,各种管道的留置给患者带来不舒适或疼痛感,当管子拔除之后,疼痛也就逐渐消失。 1.2 伤口因素:胸外科手术必然造成躯体的损伤,组织和末梢神经损伤后,伤口局部会出现炎症反应,产生炎症介质,这些介质刺激痛觉神经终末感受器而产生疼痛,又可造成周围神经活化和敏感化,使正常阈值下也会产生疼痛。所以控制手术伤口感染对术后疼痛的降低至关重要。敏感化,使正常阈值也会产生疼痛。临床发现,如手术后伤口出现红肿、化脓等炎症变化时,伤口会延迟愈合,疼痛也会延迟消失,甚至加重。 1.3 心理因素:疼痛是主观感受,个体差异很大。每个人对同等程度的伤害

普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普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23T14:51:14.4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5期作者:程红艳 [导读] 观察普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的效果 安徽省天长市人民医院外二科安徽天长 239300 摘要:目的:观察普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普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作为样本,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护理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焦虑(24.59±2.06)分、抑郁(23.16±1.87)分、疼痛(2.02±0.46)分、患者疼痛知识知晓率97.83%,护理满意度97.83%,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化病房环境、加强心理护理、积极给予镇痛药物,可有效减轻普外科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术后疼痛;负面情绪 前言 普外科手术患者麻醉清醒后,切口疼痛往往较为严重。过度的疼痛,不仅容易对患者的舒适度造成影响,且易导致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产生。如疼痛长时间无法缓解,将增加各器官生理功能紊乱的风险,对患者的康复不利。为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病情康复。本文于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普外科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作为样本,阐述了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方法,并观察了护理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普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作为样本,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共46例。性别:男:女=27:19。年龄最高88岁,最低14岁,平均(53.62±4.18)岁。对照组患者共46例。性别:男:女=28:17。年龄最高91岁,最低26岁,平均(53.77±4.20)岁。两组患者可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护理方法包括术前病情评估、手术准备,术中护理配合、病情观察,以及术后抗感染与并发症预防等。 护理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联合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为目的,采取措施对患者予以护理。护理方法包括疼痛评估、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分散注意力等。疼痛评估的目的,在于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方法的针对性。环境护理的内容,以“保持病房安静”、“提高患者舒适度”为主。心理护理的内容,以“沟通”、“激励”为主。分散注意力则可通过阅读、听音乐等途径实现。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况及疼痛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 1.4 评分工具 心理状况包括焦虑与抑郁两种,评分工具依次为“SAS量表”及“SDS量表”。疼痛评分工具,以VAS量表为主。疼痛知识知晓率,需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估,问卷内容包括“术后疼痛的原因”、“疼痛的自我护理方法”等,共0--100分。得分≥60分者,视为知晓率较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况及疼痛评分 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焦虑(24.59±2.06)分、抑郁(23.16±1.87)分、疼痛(2.02±0.46)分。对照组患者焦虑(34.77±3.81)分、抑郁(36.50±1.04)分、疼痛(5.02±0.89)分。两组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疼痛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 护理组患者疼痛知识知晓率97.83%(45/46),护理满意度97.83%(45/46)。对照组患者疼痛知识知晓率86.96%(40/46),护理满意度84.78%(39/46)。两组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不一,采用相同方式给予护理,针对性差,效果欠佳。加之嘈杂的环境、严重的负面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病情的康复时间,将明显延长。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疼痛缺乏重视。患者术后24h内,疼痛往往较为剧烈。 根据导致患者疼痛的原因,及疼痛的影响因素,对普外科患者加以护理。能够排除各因素的影响,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1]。针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所实施的疼痛护理方法,及各方法的应用优势如下:(1)疼痛评估:根据患者耐受度的不同,术后疼痛程度同样不同。术后,护理人员可利用VAS量表,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针对疼痛严重者,可给予其镇痛类药物缓解疼痛。疼痛较轻者,建议采用其他措施予以护理。(2)环境护理:病房环境过于嘈杂,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烦躁的情绪,进而加重疼痛。对此,护理人员应在病房内外,粘贴“请保持安静”的警示牌。确保患者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休息,使疼痛得以减轻。另外,护理人员还可为患者播放轻音乐,并在病房内摆放绿色植物。在提高环境舒适度的基础上,使疼痛得以减轻[2]。(3)心理护理:疼痛过于严重,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负面情绪过于严重,同样会加重疼痛。对此,护理人员需与患者沟通,对其进行鼓励。利用“您的病情有所好转,请继续努力!”等语言,增强患者的信心以及自我效能。使患者能够保持热情、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使疼痛能够逐渐减轻。本文研究发现,采用上述方法护理后,本组患者焦虑(24.59±2.06)分、抑郁(23.16±1.87)分。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患者的心理状态更佳。(4)分散注意力:护理人员可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通过阅读、看电视、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疼痛。另外,还可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使疼痛得以缓解。本文研究发现,采用上述方法护理后,本组患者疼痛评分(2.02±0.46)分、患者疼痛知识知晓率97.83%,护理满意度97.83%,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患者的疼痛程度更轻、护理满意度更高。证实了上述疼痛护理措施的实施,在减轻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方面的临床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