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

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

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
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

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

英文名称:Infliximab for Injection

【成份】

英夫利西单抗

【适应症】

主要用于克罗恩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牛皮癣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

【用法用量】

3-5毫克/kg 在接受过第一剂注射后,第二及第三剂注射将分别于之后第二及第六周进行。然后,每六-八周接受一次注射。医生会监察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并会视乎情况增加剂量或者缩短给药间隔(可每四周接受一次注射)

【不良反应】

1、感染: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易患结核病(是基线水平的2倍),而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可使结核病患病率进一步增加(是基线水平的4倍)。试验证明经过结核筛查和预防可以明显降低结核的发生率,国内的临床研究234例患者中仅有1例结核感染。因此,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应常规做抗结核菌素试验和拍胸片进行筛选。另外,少数患者有诱发感染加重的危险性,对于有严重感染或机会性感染者,包括脓毒性关节炎、感染假体、急性脓肿、骨髓炎、脓毒血症或全身真菌感染等,不应开始或继续用这类药,但感染控制后可恢复治疗。使用这类药的少数患者,乙型肝

【禁忌】

已知对鼠源蛋白或本品其它成份过敏的患者禁用。对于患有中重度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学

会III/IV级)的患者,给予本品10mg/mL可能增加因心力衰竭加重引起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因此本品剂量高于5mg/mL时禁用于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

【注意事项】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曾发生细菌性感染(包括败血症和肺炎)、分枝杆菌感染[包括结核病(临床上多表现为播散性的或肺部以外的结核病)]、侵袭性真菌感染和其它条件性感染,其中某些感染可能导致死亡。应检查患者是否有潜在的结核病菌感染。在使用本品之前,应对有结核病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本品不应用于严重感染活动期的患者。伴有慢性感染或有反复感染病史的患者应慎用本品。应告知患者并使其尽可能避免处于可能引起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中。

【药物相互作用】

1.尚未进行特定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2.依那西普(TNFα抑制剂)与阿那白滞素(白介素-1拮抗剂)合用时可能增加严重感染、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风险,且相对于单独用药,此类合并用药并无临床优势。阿那白滞素与其它TNFα抑制剂(包括本品)合用可能产生类似的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

缓解病情抗风湿药, 抑制甲型肿瘤坏死因子的药物。

【贮藏】

密封,低温干燥保存

【有效期】

2年

【批准文号】

S2*******

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

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 英文名称:Infliximab for Injection 【成份】 英夫利西单抗 【适应症】 主要用于克罗恩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牛皮癣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 【用法用量】 3-5毫克/kg 在接受过第一剂注射后,第二及第三剂注射将分别于之后第二及第六周进行。然后,每六-八周接受一次注射。医生会监察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并会视乎情况增加剂量或者缩短给药间隔(可每四周接受一次注射) 【不良反应】 1、感染: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易患结核病(是基线水平的2倍),而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可使结核病患病率进一步增加(是基线水平的4倍)。试验证明经过结核筛查和预防可以明显降低结核的发生率,国内的临床研究234例患者中仅有1例结核感染。因此,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应常规做抗结核菌素试验和拍胸片进行筛选。另外,少数患者有诱发感染加重的危险性,对于有严重感染或机会性感染者,包括脓毒性关节炎、感染假体、急性脓肿、骨髓炎、脓毒血症或全身真菌感染等,不应开始或继续用这类药,但感染控制后可恢复治疗。使用这类药的少数患者,乙型肝 【禁忌】 已知对鼠源蛋白或本品其它成份过敏的患者禁用。对于患有中重度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学

会III/IV级)的患者,给予本品10mg/mL可能增加因心力衰竭加重引起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因此本品剂量高于5mg/mL时禁用于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 【注意事项】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曾发生细菌性感染(包括败血症和肺炎)、分枝杆菌感染[包括结核病(临床上多表现为播散性的或肺部以外的结核病)]、侵袭性真菌感染和其它条件性感染,其中某些感染可能导致死亡。应检查患者是否有潜在的结核病菌感染。在使用本品之前,应对有结核病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本品不应用于严重感染活动期的患者。伴有慢性感染或有反复感染病史的患者应慎用本品。应告知患者并使其尽可能避免处于可能引起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中。 【药物相互作用】 1.尚未进行特定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2.依那西普(TNFα抑制剂)与阿那白滞素(白介素-1拮抗剂)合用时可能增加严重感染、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风险,且相对于单独用药,此类合并用药并无临床优势。阿那白滞素与其它TNFα抑制剂(包括本品)合用可能产生类似的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 缓解病情抗风湿药, 抑制甲型肿瘤坏死因子的药物。 【贮藏】 密封,低温干燥保存 【有效期】 2年 【批准文号】 S2*******

排名前十的单抗药(表)

Top 3 Monoclonal Antibodies 2008-2010
Generic Name Target Brand? FDA Companies Indication Approval J&J, Merck Mitsubishi Tanabe Roche Sales $ billion 2008 20092010 6.91 8.0
Infliximab c TNFα
Remicade 1998
CD, UC, AS 6.5 RA, Ps, PsA
Bevacizum VEGF ab hz
Avastin
2004
mBC, 4.7 mCRC, NSCLC, mRCC, gliobastoma CLL, NHL, RA 5.6
5.92 6.8
Rituximab CD20 c
Rituxan
1997
Roche
5.8
6.7
Table 1. Top Ten Monoclonal Antibodies 2009-2010
Generic Name Brands ?商 Companies 作用机理和 通用名 公司 靶点 品名 Indications 适应症 Sales $ billion 2009 2010 Infliximab
英夫利昔单抗
Remicade J&J, Merck, 人鼠嵌合性 RA, UC, CD, Ps, Mitsubishi 单克隆抗体, PsA, AS 结合 TNF-α, 类风湿性关节炎 Tanabe
阻止其与细 胞上的受体 结合,活化 T 细胞
6.91
8.0
Bevacizumab Avastin
贝伐单抗
Roche
阻断血管新 Colon cancer 生;是一种人 结肠癌 源化的单抗, 通过靶向结合 并抑制 VEGF-A (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 阻断新血管生 长 嵌合型单抗, 对抗 CD20 蛋
5.92
6.8
Rituximab 利妥昔单抗
Rituxan
Roche
NHL, RA 非霍奇金淋巴瘤,
5.80
6.7

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抗体分子是生物学及医学领域中用途最为广泛的蛋白质分子。利用传统的免疫方法或通过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抗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抗原、独特型决定簇、某些细胞因子受体、激素及一些癌基因产物的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或基因工程抗体等使肿瘤的被动免疫治疗发生了改观。人们可以用单抗单独应用于肿瘤治疗,也可以以单抗为特异性载体而将与其偶联的放射性核素、抗癌药物、毒素、酶和其他类型生物制剂“携运”至肿瘤部位,发挥相应的抗瘤效应,这种免疫偶联物亦称为“生物导弹”。 人们最初期望用类似于抗感染的被动免疫方法来治疗肿瘤,即用特异性的同种或异种抗血清或患同类肿瘤“痊愈”病人的血清注射给肿瘤病人。由于人类肿瘤细胞抗源性、肿瘤细胞异质性等诸多理论上的问题未能解决,因而要获取特异性强且效价高的抗肿瘤抗血清很不现实。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B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建立,人类在这领域的研究才向前迈进一大步。B淋巴细胞与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在选择性培养基的条件下,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继承了其亲代细胞的性质,既可分泌抗体,又能无限传代。由特异抗原致敏的某个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即为单克隆抗体。这种由杂交瘤技术制备的单抗是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抗体,其质地均一,纯度高,效价高,且能重复大量生产。由于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高,能在多种抗原中识别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已帮助人类鉴定出多种肿瘤相关抗原,但某种肿瘤是否存在特异性抗原至今未获普遍认同。 目前认为单抗的作用机制有阻断作用、信号传导作用以及靶向作用等三种作用机制:11阻断作用 现用于临床的大部分未偶联单抗主要用于自身免疫和免疫抑制,是通过阻断和调节作用完成的。几乎在所有的单抗应用中,通常都是通过阻断免疫系统的一种重要的胞浆或受体-配体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另一种相类似的阻断活性可能存在于单抗的抗病毒感染中,通过阻断和抵消病原体的进入和扩散表现出对机体的防御功能,短期给予单抗后可取得长期疗效。21信号传导作用许多抗癌单抗是通过恢复效应因子,直接启动信号机制而获得细胞毒效应的。在抗-Id的临床试验中,B细胞受体(BCR)与抗体的交联导致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生长受抑制和凋亡。对trastuaumab而言,单抗结合可诱导一系列在肿瘤生长控制中起作用的信号传递,该抗原是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一个成员,能提供重要的有丝分裂信号,其单抗似乎能阻断与促进肿瘤生长有关的重要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31靶向作用单抗靶向肿瘤细胞的首要目的是产生肿瘤特异性反应物,然后由免疫系统中的活化因子将其消灭,如早期抗-Id单抗在淋巴瘤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利用单抗与化学药物、放射性核素以及毒素形成的偶联物具有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同时具有更高的疗效,并且对耐药性肿瘤细胞也有杀伤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为应用于肿瘤治疗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单克隆抗体用于抗肿瘤治疗有2种基本的方式,一是单抗的单独应用,二是

利妥昔单抗说明方案完整版

利妥昔单抗说明方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利妥昔单抗说明书 【商品名称】 美罗华 【拼音名】 LituoxidankangZhusheye 【英文名】 Rituximab Injection 【成?份】 主要组成成份:本品主要活性成分为重组利妥昔单抗,组成成分还包括枸橼酸钠,聚山梨醇酯80,氯化钠和注射用水。 【性?状】 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明液体,无异物、絮状物及沉淀。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复发或耐药的滤泡性中央型淋巴瘤(国际工作分类B、C和D亚型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应与标准CHOP化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8个周期联合治疗。 【用法用量】 在无菌条件下抽取所需剂量的利妥昔单抗,置于无菌无致热源的含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的输液袋中,稀释到利妥昔单抗的浓度为1mg/ml。轻柔的颠倒注射袋使溶液混合并避免产生泡沫。由于本品不含抗微生物的防腐剂或抑菌制剂,必须检查无菌技术。静脉使用前应观察注射液有无微粒或变色。利妥昔单抗稀释后通过一种专用输液管静脉滴注,适用于不卧床患者的治疗。利妥昔单抗的治疗应在具有完备复苏设备的病区内进行,并在有经验的肿瘤医师或血液科医师的直接监督下进行。对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或低血压的患者至少监护24小时。每次滴注利妥昔单抗前应预先使用止痛剂(例如扑热息痛)和抗组胺药(例如苯海拉明)(开始滴注前30到60分钟)。

如果所使用的治疗方案不包括皮质激素,那么还应该预先使用皮质激素。每名患者均应被严密监护,监测是否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对出现严重反应的患者,特别是有严重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和低氧血症的患者应立即停止滴注。还应该评估患者是否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例如可以进行适当的实验室检查。预先存在肺功能不全或肿瘤肺浸润的患者必须进行胸部X线检查。所有的症状消失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后才能继续滴注,此时滴注速度不能超过原滴注速度的一半。如再次发生相同的严重不良反应,应考虑停药。利妥昔单抗绝不能未稀释就静脉滴注,制备好的注射液也不能用于静脉推注。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成年患者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的推荐剂量为375mg/㎡体表面积,每周静脉滴注1次,在22天内使用4次。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利妥昔单抗应与CHOP化疗联合使用。推荐剂量为375mg/㎡体表面积,每个化疗周期的第一天使用。化疗的其它组分应在利妥昔单抗应用后使用。初次滴注,推荐起始滴注速度为50mg/h;最初60分钟过后,可每30分钟增加50mg/h,直至最大速度400mg/h。以后的滴注,利妥昔单抗滴注的开始速度可为100mg/h,每30分钟增加100mg/h,直至最大速度400mg/h。治疗期间的剂量调整.不推荐利妥昔单抗减量使用。利妥昔单抗与标准化疗合用时,标准化疗药剂量可以减少。 【不良反应】 1、全身症状:腹痛、背痛、胸痛、颈痛、不适、腹胀、输液部位疼痛。 2、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 3、消化系统: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症。 4、血液和淋巴系统:淋巴结病。 5、代谢和营养疾病:高血糖、外周水肿、LDH增高、低血钙。 6、骨骼肌肉系统:关节痛、肌痛、疼痛、肌张力增高。 7、神经系统:头昏、焦虑、感觉异常、感觉过敏、易激惹、失眠、神经质。 8、呼吸系统:咳嗽增加、鼻窦炎、支气管炎、呼吸道疾病、阻塞性细支气管炎。 9、皮肤和附属物:盗汗、出汗、单纯疱疹、带状疱疹。10、感觉器官:泪液分泌疾病、结膜炎、味觉障碍。 【禁?忌】 已知对本药的任何组份和鼠蛋白过敏的患者禁用利妥昔单抗。 【注意事项】 1、循环中有大量恶性肿瘤细胞(>25,000/ml)或高肿瘤负荷(病灶>10cm)者,发生严重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或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风险较高,使用利妥昔单抗应极其慎重,可给予其他治疗选择。应该考虑降低肿瘤负荷的预备治疗。这类患者在第1次滴注利妥昔单抗时应考虑减慢滴注速度。肺功能不全或高肿瘤负荷者出现严重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或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风险增加。这些反应在临床上可能与超敏反应无法区别。严重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以严重的呼吸困难(常伴支气管痉挛和低氧血症),发热(可能出现高热惊厥),寒战,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为特征。还可伴随出现一些肿瘤溶解综合征的特征,例如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低钙血症,LDH升高,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危及生命的呼吸衰竭。 2、急性呼吸衰竭可伴有胸部X线可见的肺间质浸润和

1单克隆抗体药物----科普知识

1 单克隆抗体药物----科普知识 单克隆抗体药物 2009-10-19 15:47 1986年,美国FDA批准了第一个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距今已经整整20年了。截止到现在,全世界共有21个治疗用抗体药物被批准上市,实现300亿美元的销售额,在国际,也在国内形成了抗体药物开发热潮。巨大的市场前景和现存的技术问题及壁垒并存的现实不可避免地引发抗体药物新一轮技术革命。而其结果又将毫无疑问地改变抗体药物的市场格局。抗体药物的研究开发能否真能成为中国生物技术药物开启国际市场大门的新钥匙?什么是我们首选的切入点,又如何形成我们自己的特色和竞争优势?回顾国际抗体药物20年风雨飘摇的发展经历,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无疑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1986年,美国FDA批准上市了第一个抗体药物Orthoclone,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翻开了生物医药历史崭新的一页。时隔8年,美国才批准了第二个抗体药物上市。进入21世纪,抗体药物研发上市的速度明显加快。20年后的今天,全球共批准上市21个抗体药物。进入临床验证的数量也直线上升,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70个,到90年代新增140个,以及2000年至2005年6月又增加的130个,预计2010年将再增 240个【1】,显示抗体药物研究异常活跃。目前共有150余个抗体药物正在临床评估中,其中16个已进入III期临床【2】。 抗体药物研发进展迅速及竞争激烈的主要原因是1)抗体药物具有高度特异性,是靶向治疗的基础,在这一方面远优于小分子药物;2)虽然在世界范围内20年仅仅批准上市了21个抗体药物,事实上其淘汰率仍明显低于小分子药物,临床转化率以及批准成功率都较高,以治疗癌症的抗体药物为例,其批准成功率为29%;3)抗体药物即使在专利保护到期后,由于其生产条件的复杂性,也很难受到通用名药价格的威胁;4)更为重要的是已上市的抗体药物具有很高的市场回报率,大大刺激了投资热情。目前,上市抗体药物中已盈利的有8个,其中4个已经成为年销售额10亿美元以上的“重磅弹”,5个销售总额超过30亿美元【3】。预计2005-2010年抗体药物销售的平均增长率为20%,年销售额将超过300亿美元,市场潜力巨大。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看,抗体药物并非很好的药物候选者。首先,单克隆抗体是大分子糖蛋白,结构复杂、不利储存、不能口服、进入体内5-7天才能到达靶位置。其次,抗体药物研发费用较高,达10-18亿美元,高于小分子药物平均研发费的9亿美元。第三,目前抗体药物的单剂用量大,药物的质量标准高,生产成本高昂,导致价格昂贵,以致被喻为“经济负作用”。以治疗肿瘤的抗体药物Avastin为例,单个病人年度费用高达5万美元【4】。然而,正在形成的巨大市场是抗体药物研发的不竭驱动力。 我国在单克隆抗体技术起步非常早,80年代曾出现过研究热潮,但产业化成就还微不足道。目前,受国际抗体研发进展的影响,又出现了新一轮的“抗体热”,北京、上海、广州等纷纷成立了由研究机构、企业和投资商的联合抗体研发中心和公司。面对国际抗体药物竞争的新态势,我国抗体药物产业是否遇到了真正的机遇?我们选择的切入点是什么,又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竞争优势?抗体药物的研究开发能否成为中国生物技术药物开启国际市场大门的新钥匙?回顾国际抗体药物20年风雨飘摇的发展经历,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无疑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这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一、上市抗体药物的发展现状 从第一个抗体药物上市至今20年内,全球共批准了21个抗体药物,其中美国18个(包括9个被欧盟

利妥昔单抗说明书

利妥昔单抗说明书 篇一:利妥昔单抗说明书 利妥昔单抗说明书 【商品名称】 美罗华 【拼音名】 Lituoxidankang Zhusheye 【英文名】 Rituximab Injection 【成份】 主要组成成份:本品主要活性成分为重组利妥昔单抗,组成成分还包括枸橼酸钠,聚山梨醇酯80,氯化钠和注射用水。 【性状】 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明液体,无异物、絮状物及沉淀。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复发或耐药的滤泡性中央型淋巴瘤(国际工作分类B、C和D亚型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应与标准CHOP化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8个周期联合治疗。 【用法用量】

在无菌条件下抽取所需剂量的利妥昔单抗,置于无菌无致热源的含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的输液袋中,稀释到利妥昔单抗的浓度为1mg/ml。轻柔的颠倒注射袋使溶液混合并避免产生泡沫。由于本品不含抗微生物的防腐剂或抑菌制剂,必须检查无菌技术。静脉使用前应观察注射液有无微粒或变色。利妥昔单抗稀释后通过一种专用输液管静脉滴注,适用于不卧床患者的治疗。利妥昔单抗的治疗应在具有完备复苏设备的病区内进行,并在有经验的肿瘤医师或血液科医师的直接监督下进行。对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或低血压的患者至少监护24小时。每次滴注利妥昔单抗前应预先使用止痛剂(例如扑热息痛)和抗组胺药(例如苯海拉明)(开始滴注前30到60分钟)。 如果所使用的治疗方案不包括皮质激素,那么还应该预先使用皮质激素。每名患者均应被严密监护,监测是否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对出现严重反应的患者,特别是有严重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和低氧血症的患者应立即停止滴注。还应该评估患者是否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例如可以进行适当的实验室检查。预先存在肺功能不全或肿瘤肺浸润的患者必须进行胸部X线检查。所有的症状消失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后才能继续滴注,此时滴注速度不能超过原滴注速度的一半。如再次发生相同的严重不良反应,应考虑停药。利妥昔单抗绝不

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单克隆抗体在一段相当短的时间内成为治疗癌症的主流方法。它们的第一个用途是作为致癌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拮抗剂,但今天单克隆抗体已成为长期寻求的有效化疗药物靶向递送的载体并作为操纵抗癌免疫反应的功能的强大的工具。在临床上有更加可喜的成果,未来将有可能看到持续增长治疗性抗体和它们的衍生物的发展。 由于单克隆抗体药物专一性强、疗效显著,为抗肿瘤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药物之一。单克隆抗体抗体是由B 淋巴细胞转化而来的浆细胞分泌的,每个B淋巴细胞株只能产生一种它专有的、针对一种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抗体。这种从一株单一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就叫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这些抗体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特性。抗体与特异性表达的肿瘤细胞表面蛋白质结合,从而阻碍蛋白质的表达,起到抗肿瘤作用。抗体还可使B 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诱导癌细胞凋亡。早期单抗为鼠源性单抗,易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应用受到限制。后来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人源或人鼠嵌合型单抗,广泛应用于临床。 单抗药物治疗主要是利用其靶向性来干预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通路,或是激活宿主对肿瘤的免疫等。随着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一定会出现具有更高靶向性的单抗药物。但是,单抗药物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降低单抗的免疫原性,单抗的异源性所引起的抗体反应,不但降低了单抗的效价,而且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对异源性单抗进行改造以及人源性单抗的研制成为单抗研究的重要方向 1.EGEG疗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细胞表面蛋白,与多种癌症密切相关,也是癌症治疗的主要靶标。基因编码信息被翻译为特定蛋白,不过,许多蛋白必须经由翻译后程序激活,比如自身磷酸化。蛋白激活影响着许多重要的细胞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若EGFR 出现故障使这些过程脱离控制,就会导致癌症。然而,尽管EGFR与癌症有着密切关联,人们对EGFR的激活机制还并不完全了解。 受体酪氨酸激酶是一个细胞表面受体大家族,EGFR也是其中一员。EGFR有一个细胞外的配体结合域,和一个细胞内的激酶区域。EGFR激活是其配体EGF结合到配体结合域,诱导受体二聚化,随后二聚体的两个激酶区域相互磷酸化。因为在相对较低的浓度下,即使没有EGF诱导的二聚化,单独的激酶域在溶液中也能自激活。二聚化是指两个同样的分子聚合形成单个化合物。研究发现,除了配体EGF结合以外,EGFR激活还需要EGFR跨膜螺旋和

单抗药物

单抗药物市场的现在时和将来时 自1975年单抗-杂交瘤技术诞生以来,经过30多年的深入研究,从最初的鼠源单抗过渡至人源化单抗直到现在的全人单抗,单克隆抗体的发展使抗体制备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其相关的药物已广泛应用到生物医学中的许多领域, 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戒毒、血液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中毒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方面的诊断和治疗。 单抗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物主要基于其固有的生物学功能包括: 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CD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凋亡诱导、调理吞噬等。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技术药物和生物仿制药的世纪,特别是单克隆抗体药物发展迅猛,生物仿 制药的研发机遇已经来临。2011年全球抗体药物的市场规模已达到671亿美元。随着发达市场许多“重磅炸弹”级生物药品专利陆续到期,预计到2020年,生物技术药物占全部药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将超过1/3。 据全球医药市场预测机构EvaluatePharma对2012年销售前15位药品的估计,今年生物技术产品全面崛起,其中销售前十强中,单克隆抗体药物占据五席。 表1 预计2012年全球销量排名前十的单抗类药物基本情况 1986年由Ortho开发的用于治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的世界上首个单抗药物—抗CD3单抗OKT3获得了FDA批准,在美国上市,由此拉开了单抗药物治疗疾病的序幕。由于它属于鼠源性单克隆抗体,易产生过敏反应和抗-抗体反应(AAR),即人对外源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反应, 有时会产生严重的临床后果, 如休克、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于是研究人员通过不断改造抗体,减少免疫球蛋白中鼠源氨基酸序列, 获得了各种小分子抗体, 或全长的嵌合抗体, 人源 化抗体, 以及全人抗体来达到降低其免疫原性的目的。目前国外市场上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占到了90%。但想得到高纯度、稳定、安全和有效的单抗类药物,需要经过复杂的生产工艺和

类克是什么药

类克是什么药? 类克--- 药理 缓解病情抗风湿药, 抑制甲型肿瘤坏死因子的药物。 用途 克罗恩病,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牛皮癣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 剂量 3-5mg/kg 在接受过第一剂注射后,第二及第三剂注射将分别于之后第二及第六周进行。然后,每六-八周接受一次注射。医生会监察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并会视乎情况增加剂量或者缩短给药间隔(可每四周接受一次注射)。 3用药禁忌编辑 心脏衰竭的患者 对Infliximab (英夫利西)或任何成份(蔗糖、磷酸钠、聚山梨醇酯八十) 产生过敏者 对鼠蛋白质产生过敏 4副作用编辑 感染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易患结核病(是基线水平的2倍),而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可使结核病患病率进一步增加(是基线水平的4倍)。试验证明经过结核筛查和预防可以明显降低结核的发生率,国内的临床研究234例患者中仅有1例结核感染。因此,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应常规做抗结核菌素试验和拍胸片进行筛选。另外,少数患者有诱发感染加重的危险性,对于有严重感染或机会性感染者,包括脓毒性关节炎、感染假体、急性脓肿、骨髓炎、脓毒血症或全身真菌感染等,不应开始或继续用这类药,但感染控制后可恢复治疗。使用这类药的少数患者,乙型肝炎的症状和病毒血症加重,故这类药物不用于乙肝感染者。 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在数种肿瘤中起肿瘤监视作用,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在理论上可提高肿瘤发生危险性。临床研究的数据告诉我们,使用类克的患者发生实体瘤和肿瘤复发的几率没有比不使用的患者增加,针对淋巴瘤患者不建议使用类克,本身这类患者的淋巴瘤发病率就显著高于普通人。 充血性心力衰竭 大剂量英夫利昔似乎与充血性心衰和死亡相对危险高有关,尤其在心功能很差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因此建议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应尽量避免或慎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控制不 好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一、概述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一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由人源IgG1 kappa恒定区和鼠源CD20抗体可变区组成,可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表达,利妥昔单抗能特异性结合B细胞表面跨膜蛋白CD20,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两种途径杀伤CD20阳性的B淋巴细胞。 利妥昔单抗由Genentech公司原研,1997年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通用名为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商品名为RITUXAN?,之后该药物在欧洲(商品名MabThera?)和日本等地相继上市,适应症为:(1)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2)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4) 多血管性肉芽肿(GPA)和显微镜性多发性血管炎(MPA)。 2000年利妥昔单抗在中国上市,商品名为美罗华?,批准的适应症[1]:(1)非霍奇金淋巴瘤:先前未经治疗的CD20阳性III-IV期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应与化疗联合使用;初治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经美罗华联合化疗后达完全或部分缓解后的单药维持治疗;复发或化疗耐药的滤泡性淋巴瘤;CD20阳性弥漫大B 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应与标准CHOP化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8个周期联合治疗。(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FC)联合治疗先前未经治疗或复发性/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原研产品中国专利已于2013年到期,多家国内外制药企业加入其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于2019年2月批准上市的上海复宏汉霖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汉利康?),为国内首个获批的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 为进一步明确技术审评标准,提高企业研发效率,本文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发布的《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基础上(以下简称“指导原则”)[2],结合利妥昔单抗的特点,重点探讨当前普遍关注的临床研究策略和临床试验设计问题,以期为国内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的临床研发

单抗类抗肿瘤药物概述

单抗类抗肿瘤药物概述 单抗类抗肿瘤药物单抗类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为当机 体受抗原刺激时,抗原分子上的许多决定簇分别激活各个具有不同基因的B 淋巴细胞。 被激活的B 细胞分裂增殖形成效应B 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 细胞,大量的浆细胞克隆合成和分泌大量的抗体分子分布到血液、体液中。如果能选出一个制造一种专一抗体的浆细胞进行培养,就可得到由单细胞经分裂增殖而形成细胞群,即单克隆。 单克隆细胞将合成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以其高特异性、有效性和低毒性,可以准确地攻击靶分子, 且毒副作用较低,已成为一类重要的抗肿 瘤药物。单克隆抗体抗肿瘤机制包括:免疫介导的效应功能,包括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ADCC)和补体依 赖性细胞毒性反应(CDC)。单抗与肿瘤细胞靶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其Fc段可以与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 效应免疫细胞表面的Fc受体(FcR)结合,激活细胞内信号,发挥效应功能。NK细胞通过释放细胞毒性颗粒(穿孔素和颗粒酶)导致靶细胞的凋亡;释放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抑制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 巨噬细胞可以吞噬肿瘤细胞,有释放蛋白酶、活性氧和细胞

因子等加强ADCC作用。此外,一些偶联抗体通过连接细胞毒化合物或放射性物质来杀伤肿瘤细胞,如TDM1(trastuzumab emtansine)、Zevalin等。1997-2013年FDA 和CFDA批准的抗肿瘤单抗类药物列表如图15。图15:1997-2013年FDA和CFDA批准的抗肿瘤单抗类药物(点开大图观看更清晰?)截至目前,全球上市的单克隆抗体共51个,其中鼠源单克隆4个、嵌合抗体7个、人源化单克隆抗体23个、全人单克隆抗体17个。单抗药物中,抗肿瘤药物占了一半左右。截至目前,中国上市的抗肿瘤单抗类药物共有7个,其中进口4个,国产3个,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个单克隆抗体类抗肿瘤药物为百泰药业治疗鼻咽癌的药物尼妥珠单抗(泰欣生)2008年4月被正式批准联合放疗治疗EGFR表达阳性的Ⅲ/Ⅳ期鼻咽癌(比埃克替尼早了3年),这是全球第一个以EGFR为靶点的人源化单抗药物。2015年,中国国内单抗药物销售额约为72亿元人民币,其中肿瘤药占了80%,约为57亿元,同比约占全球抗药市场的1.13%。对比小分子靶向药物,2014年国内22重点城市样本医院靶向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市场为13.21亿元,根据2015年样本医院全年靶向小分子药物购入金额为14.92亿元,占全球市场的1.34%。 从全球市场上看,2015年靶向抗肿瘤药物TOP10中有6个是单抗,前3名全是单抗,且销售额差距明显,前3名2015

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发表时间:2017-03-20T17:08:13.17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2月第2期作者:杨华娟[导读]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多发于女性与儿童群体中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1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采用利妥昔单治疗的设为观察组(15例),将采用地塞米松治疗的设为对照组(1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升高,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均降低,且观察组血小板计数远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稍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稍低于对照组的12.50%(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增加血小板计数,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紫癜;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疗效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多发于女性与儿童群体中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1],为广大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困扰,提示临床上探讨出高效且安全的诊治方案尤为重要。为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31例患者,采用两种治疗方案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31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由我院专家确诊。根据治疗方案,将采用利妥昔单治疗的设为观察组(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15-48岁,平均(27.65±5.14)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1.49±0.33)年;将采用地塞米松治疗的设为对照组(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13-49岁,平均(27.81±5.02)岁,病程5个月-2年,平均(1.54±0.29)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经确诊后,给予观察组100mg/m2的利妥昔单抗药物治疗,利妥昔单抗(规格:10ml,批号:国药准字J20120019,产地:Roche Diagnostics GmbH),将100mg/m2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溶于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7d为1疗程,连续3疗程。给予对照组地塞米松药物治疗,地塞米松(规格:20mg/支,批号:国药准字H20113234,产地:广西万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静脉滴注,40mg/d,7d为1疗程,连续3疗程。 两组患者在输注中若患者机体出现异常情况,则及时给予有效处理。治疗后对两组均行1个月的随访,准确并及时记录治疗后随访期不良反应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 比较两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治疗后随访期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在各组中所占比例。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中所得数据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变化为计量资料,用()描述,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用[n,%]描述,采用检验,若P<0.05,则表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变化 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升高,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均降低,且观察组血小板计数远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稍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随访期出现轻度转氨酶升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25%(1/15),对照组中出现继发感染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2/1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稍低于对照组的12.50%(P>0.05)。 3 讨论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血小板生成受阻,引起血小板数量减少所致。临床上多表现为内脏或皮肤黏膜出血,严重者甚至出现牙龈渗血、鼻出血等症状,具有难治性、特发性等特点[2]。当前,临床上常采用激素治疗,大剂量地塞米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一定成效,但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并不理想,提示临床上不断探讨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详细说明书及重点

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 药理作用 本品为人-鼠嵌合性单克隆抗体,可与TNFα的可溶形式和透膜形式以高亲和力结合,抑制TNFα与受体结合,从而使TNF失去物活性。TNFβ(淋巴毒素α)是一种与TNFα利用相同受体的细胞因子,但本品并不抑制TNF β的活性。 TNFα的生物活性包括:致炎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和白介素-6(IL) ;增加内皮层通透性和内皮细胞及白细胞表达粘附分子以增强白细胞迁移;活化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活性;诱生急性期反应物和其他肝脏蛋白质以及诱导滑膜细胞和/或软骨细胞产生组织降解酶。在体外和体内试验中,表达透膜TNFα的细胞与本品结合后可被溶解。在利用人体纤维母细胞、内皮细胞、嗜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进行的多项体外生物检测中,本品均可抑制TNFα的功能活性。抗TNFα的抗体可降低小绢猴结肠炎模型的疾病活动性。在用鼠类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进行的试验中,抗TNFα抗体还可减轻滑膜炎和关节侵蚀。对由人体TNFα表达所致的多关节炎的转基因小鼠,本品可预防该疾病的发生,且对已患病的小鼠,在给药后可使被炎症侵蚀的关节恢复。在体

内试验中,本品可与人体TNFα迅速形成稳定复合物,从而使TNFα失去生物活性。 在类风湿关节炎、克罗恩病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相关组织和体液中可测出高浓度的TNFα。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本品可减少炎性细胞向关节炎症部位的浸润;减少介导细胞粘附的分子[内皮细胞选择素、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减少化学诱导作用[白介素8(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及组织降解作用[基质金属白酶(MMP)1和3]。克罗恩病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本品治疗后,血清中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降低。经本品治疗的患者,其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在数量上或对促有丝分裂作用的增生反应(体外试验)上,较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并无显著降低。经本品治疗的银屑病型关节炎患者中,其T细胞和滑膜内血管的数量下降,银屑病皮肤病变和滑膜内巨噬细胞的数量下降。 首次给药后,在基线期、第3天、第10周时,对损伤皮肤进行的活组织检查表明本品会改变斑块型银屑病组织病理学特征。本品能降低皮肤厚度和炎症细胞的渗入,下调淋巴细胞抗原(CLA)阳性的表皮活化炎症细胞的表达,包括CD3-、CD4-、CD8-阳性的淋巴细胞,下调CD1阳性的表皮黑素细胞的表达。 对使用本品4周后结肠的组织学研究显示了TNFα检出浓度较使用前有显著降低。克罗恩病患者使用本品治疗后,也可观察到炎症反应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血清浓度的显著降低。使用本品后,患者体内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数量趋向正常,对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影响极小。相对未使用本品治疗的患者,使用本品治疗后,患者体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因刺激而增生的反应并未减少,且应激后的PBMC在产生细胞因子方面无显著变化。对肠粘膜固有层的活体组织分析显示本品可减少能表达TNFα和γ-干扰素的单核细胞数量。其他组织学研究表明本品可减少炎性细胞向肠内病变部位的浸润以及这些部位炎症标记物的量。 对使用本品的中重度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给药前、第8、30周进行的结肠活组织检查表明本品可促使组织学上的粘膜愈合和粘蛋白表达下降。粘蛋白是组织损害的标志。使用本品治疗8周后炎症因子HLA-DR、CD3+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联合明胶酶B、髓过氧化酶水平下调。 首次使用本品治疗后最初的2周内,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血清致炎细胞因子IL-2R、IL-6、IL-8和ICAM

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近几年单抗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源于其对肿瘤相关靶点显示特异性结合,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抗肿瘤单抗药物研究的发展趋势是继续寻求新的分子靶点、抗体人源化及偶联物分子的小型化。 单抗药物能用于治疗肿瘤、病毒性感染、心血管以及其它病患,尤其在治疗肿瘤方面,已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抗肿瘤单抗药物一般包括两类,一是抗肿瘤单抗;二是抗肿瘤单抗偶联物,或称免疫偶联物。免疫偶联物分子由单抗与“弹头”药物两部分组成。单抗所针对的靶标通常为肿瘤细胞表面的肿瘤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 用作“弹头”的物质主要有三类,及放射性核素、药物和毒素;其与单抗连接分别构成放射性免疫偶联物、化学免疫偶联物和免疫毒素。 单抗药物的研究进展 单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单抗与药物偶联物或与毒素偶联物对肿瘤靶细胞显示选择性杀伤作用,对表达有关抗原的肿瘤细胞作用强,对抗原性无关细胞的作用弱或无作用。单抗药物偶联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比无关抗体偶联物的活性强;药物与单抗偶联后对肿瘤细胞的活性比游离药物强。 单抗药物具有更高的疗效:偶联物与相应的游离药物比较,一般具有更高的疗效或显示较低的毒性。曾与单抗进行偶联并在裸鼠进行疗效观察的抗癌药物有

阿霉素、柔红霉素、平阳霉素等长春碱类衍生物。 单抗药物对肿瘤相关靶点的特异性作用:特定受体或特定的基因表达蛋白可能作为单抗药物的靶点。 单抗药物对抗药性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单抗偶联物对于抗药性肿瘤细胞仍显示较强的杀伤活性。例如长期服用氨甲喋呤而出现抗药性的成骨肉瘤细胞,单抗氨甲喋呤偶联物仍显示较强的杀伤作用。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单抗药物的临床研究结果已为其应用于治疗肿瘤展现出良好的前景,但仍存在涉及免疫学和药理学两方面的问题。免疫学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药理学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到达肿瘤的药量不足,由于单抗药物是异体蛋白,会被网状内皮系统摄取,有相当数量将积聚于肝、脾和骨髓。单抗药物是大分子物质,通过毛细血管内皮层以及穿透肿瘤细胞外间隙均受到限制,解决途径主要包括: 降低单抗药物的免疫原性:使用人源化单抗仍不能解决“弹头”(毒素)的免疫原性问题,使用化疗药物为“弹头”则可避免此部分的抗体反应。 提高单抗药物在肿瘤组织的浓度:单抗药物在体内的运送过程与肿瘤局部的供血状况有关,动物实验表明,血管丰富、血流量较大的肿瘤,用单抗药物治疗的效果也比较好。 加强单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单抗能特异性结合到相关的肿瘤靶细胞,但通常难以杀伤靶细胞。单抗治疗剂一般须调动体内的免疫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效以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如上所述,单抗药物实际到达肿瘤细胞的数量有限,为取得良好的结果,单抗药物需要高效化,仅有微量的偶联物到达靶部位即可杀伤肿瘤细胞。 进一步提高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将单抗偶联的活化酶与前体药物联合使用,在靶肿瘤进行酶性活化。前体药物是指该药无治疗活性或仅有较低活性,需在体内经过代谢转化为活性型才显示药物活性。其优越性是可能降低毒性和延长药物体内作用的时间。

爱必妥(西妥昔单抗注射液)说明书

爱必妥(西妥昔单抗注射液)说明书 【爱必妥药品名称】 商品名称:爱必妥 通用名称:西妥昔单抗注射液 英文名称:CetuximabSolutionforInfusion 【爱必妥成份】 爱必妥主要成份为西妥昔单抗。 【爱必妥性状】 爱必妥为注射用溶液,无色,可能含有与产品相关的白色可见的无定形颗粒。 【爱必妥药理作用】 爱必妥可与表达于正常细胞和多种癌细胞表面的EGF受体特异性结合,并竞争性阻断EGF 和其他配体,如α转化生长因子(TGF-α)的结合。爱必妥是针对EGF受体的IgG1单克隆抗体,两者特异性结合后,通过对与EGF受体结合的酪氨酸激酶(TK)的抑制作用,阻断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癌细胞的凋亡,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产生。 爱必妥单剂治疗或与化疗、放疗联合治疗时的药动学呈非线性特征。当剂量从20mg/m2增加到400mg/m2时,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的增加程度超过剂量的增长倍数。当剂量从20mg/m2增加到200mg/m2时,清除率(Cl)从0.08L/(m2.h)下降至0.02L/(m2.h),当剂量>200mg/m2时,Cl不变。表观分布容积(Vd)与剂量无关,接近2~3L/m2。 爱必妥400mg/m2滴注2小时后,平均血药浓度(Cmax)为184μg/ml(92~327μg/ml),平均消除半衰期(t1/2)为97小时(41~213小时)。按250mg/m2滴注1小时后,平均Cmax 为140μg/ml(120~170μg/ml)。在推荐剂量下(初始400mg/m2,以后一周250mg/m2)到第3周时,爱必妥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峰值、谷值波动范围分别为168~235和41~85μg/ml。平均t1/2为114小时(75~188小时)。 【爱必妥临床评价】 一项多中心随机Ⅱ期临床对照研究评价了爱必妥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329例EGF受体过度表达的受试者中,206例为男性,平均59岁(26~84岁),58为结肠癌患者,40为直肠癌患者,其中63%的患者用奥沙利铂(oxaliplatin)治疗无效。研究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爱必妥和伊立替康联用组218例,爱必妥单用组111例。爱必妥的初始剂量为一周400mg,随后一周250mg,治疗终点为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伊立替康的使用剂量为每3周350mg/m2,每2周180mg/m2,或第6周4次125mg/m2。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和爱必妥单用组分别为22.9和10.8%。疗效平均持续时间,联合治疗组和爱必妥单用组分别为5.7和4.2个月;与爱必妥单用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明显延缓了疾病的进展。 另一项多中心单组开放性临床研究,评价了138例EGF受体过度表达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接受爱必妥与伊立替康联用的疗效。患者先前均接受过伊立替康治疗,其中74例在治疗后EGF受体仍呈过度表达。本??400mg,随后一周250mg直至疾病发展哐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伊立替康的使用剂量为每3周350mg/m2,每2周180mg/m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