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蜂蜇伤致急性肾衰竭1例

蜂蜇伤致急性肾衰竭1例

蜂蜇伤致急性肾衰竭1例

关键词蜂毒ARF 血液透析

夏秋季节时有群蜂蜇伤发生,特别是在农村,群蜂蜇伤后,蜂毒易致多脏器损伤,蜂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生物毒素,主要含有生物胺类、多肽类、酶类、泪酶泪肽类小分子物质、氨基酸等。蜂毒能够影响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具有溶血、抗凝血和致敏作用,蜂毒毒素可以直接损伤肾小管,而且管内溶血及横纹肌溶解导致的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所形成的色素管型仍然是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主要原因[1]。由蜂毒导致的急性肾衰竭(ARF),主要表现为氭质废物、血肌酐(cr)和尿素氨(BUN)升高,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2]。近日收治被蜂蜇伤致急性肾衰竭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患者,男,42岁,农民,系群蜂蜇伤后,感腹胀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患者1周前在田间劳动时被群蜂蜇伤,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近来渐感腹胀,伴恶心呕吐,3~4次/日,感乏力纳差,无四肢痉挛,不伴有肌肉疼痛,尿量正常。

查体:T 36℃,P 68次/分,R 19次/分,Bp 100/80mmHg,神清,全身皮肤无黄涤及出血点,双眼脸无浮肿,心肺(-),腹平软,肝肋下未及,脾无肿大,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正常。

入院后辅检,见表1。

彩超显示双肾体积增大,呈弥漫性损害。

主要治疗过程:患者入院后,立即予以抗感染(头孢口塞肠纳 2.0g,2次/日),改善微循环(血栓通粉0.25g),碱化尿液(碳酸痉纳注射液(25ml),补液对症治疗。待生化结果后,由于患者有明显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具有急诊透析指征,立即转上级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

随访:半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5次,未输注血浆,目前精神食欲可,无恶心呕吐,肌酐317mmol/L,尿素氮11.2mmol/L,已暂停透析治疗,1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患者已出院,在家进行康复治疗。

讨论

蜂蜇伤以蜂毒致病,蜂毒成分复杂,其中蜜蜂的毒液呈酸性,毒素主要为分子量较小的短肽和磷脂酶,黄蜂的毒素呈碱性,所含的有害成分有:蜂毒肽、蜂神经毒素,肽401、磷脂A2、透明质酸酶、胆胺等,少许蜂蜇伤一般只引起局部皮肤反应,但群蜂多处蛰伤可迅速出现全身中毒反应,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

溶血,严重变态反应等[3]。目前认为蜂毒致病机理主要包括:①影响细胞间及细胞内的信号传导;②诱导细胞凋亡;③血管内溶血作用;④神经毒素作用;⑤致局部或全身过敏的反应;⑥降低动脉血压;⑦肌溶解作用;⑧抑制Na+-K+-ATP 酶的活性,包括神经突触、肾脏、腺体及心肌线粒体[4]。重度蜂蜇伤后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發生顺序以血液系统及肾脏出现最早,依次为消化道、循环系统、肝脏、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受累脏器越多,死亡可能性[5],因此,积极救治毒蜂蛰伤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有着重要意义。

血液透析是抢救蜂毒导致急性肾衰竭成功的关键。早期透析或预防性透析是救治成功的关键,不仅能有效地清除蜂毒的毒性成分及其代谢产物,还能降低急性肺水肿、过敏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致死并发症的发生,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同时也为静脉补液及全身用药创造条件,是蜂蜇伤中毒治疗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陈世铬,高连水.急性中毒的诊断与救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1.

2 陈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43-548.

3 陆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94-795.

4 樊均明,马国英,刘先蓉,等.蜂毒致急性肾衰竭临床对照研究[J].华西医学,1996,1(3):266.

5 王群,水华.血液净化救治群蜂蛰伤并急性肾衰竭3例[J].临床肾脏病杂志,2008,8(10):442.

蜂蜇伤致急性肾衰竭1例

蜂蜇伤致急性肾衰竭1例 关键词蜂毒ARF 血液透析 夏秋季节时有群蜂蜇伤发生,特别是在农村,群蜂蜇伤后,蜂毒易致多脏器损伤,蜂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生物毒素,主要含有生物胺类、多肽类、酶类、泪酶泪肽类小分子物质、氨基酸等。蜂毒能够影响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具有溶血、抗凝血和致敏作用,蜂毒毒素可以直接损伤肾小管,而且管内溶血及横纹肌溶解导致的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所形成的色素管型仍然是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主要原因[1]。由蜂毒导致的急性肾衰竭(ARF),主要表现为氭质废物、血肌酐(cr)和尿素氨(BUN)升高,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2]。近日收治被蜂蜇伤致急性肾衰竭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患者,男,42岁,农民,系群蜂蜇伤后,感腹胀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患者1周前在田间劳动时被群蜂蜇伤,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近来渐感腹胀,伴恶心呕吐,3~4次/日,感乏力纳差,无四肢痉挛,不伴有肌肉疼痛,尿量正常。 查体:T 36℃,P 68次/分,R 19次/分,Bp 100/80mmHg,神清,全身皮肤无黄涤及出血点,双眼脸无浮肿,心肺(-),腹平软,肝肋下未及,脾无肿大,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正常。 入院后辅检,见表1。 彩超显示双肾体积增大,呈弥漫性损害。 主要治疗过程:患者入院后,立即予以抗感染(头孢口塞肠纳 2.0g,2次/日),改善微循环(血栓通粉0.25g),碱化尿液(碳酸痉纳注射液(25ml),补液对症治疗。待生化结果后,由于患者有明显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具有急诊透析指征,立即转上级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 随访:半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5次,未输注血浆,目前精神食欲可,无恶心呕吐,肌酐317mmol/L,尿素氮11.2mmol/L,已暂停透析治疗,1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患者已出院,在家进行康复治疗。 讨论 蜂蜇伤以蜂毒致病,蜂毒成分复杂,其中蜜蜂的毒液呈酸性,毒素主要为分子量较小的短肽和磷脂酶,黄蜂的毒素呈碱性,所含的有害成分有:蜂毒肽、蜂神经毒素,肽401、磷脂A2、透明质酸酶、胆胺等,少许蜂蜇伤一般只引起局部皮肤反应,但群蜂多处蛰伤可迅速出现全身中毒反应,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

直胆高于总胆,你万万想不到马蜂蜇伤能有多严重?

直胆高于总胆,你万万想不到马蜂蜇伤能有多严重? 作者:广西南宁马山县人民医院韦丽亚罗晓成 马蜂又称“胡蜂”或“黄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雄蜂腹部7节,无螫针。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胡蜂毒刺上无毒腺盖,可对人发动多次袭击或蜇刺人。蜂蜇伤属夏秋季常见急危重症,多由野外群蜂蜇伤引起。 近日,我们实验室就遇到了一例马蜂蜇伤病人的奇怪结果。 血清外观是溶血的,但又与平日所见的溶血不同,有些近黑色的。我们复查两次,直胆就是高于总胆,间胆负数。怎么办呢?这样的结果怎么发? 和医生联系得知,患者为60岁女性,因马蜂蜇伤致全身多处红肿疼痛8小时急诊入院。蜇伤主要位于头面部,双下肢等,患者感蜇伤处疼痛明显,伴头晕眼花,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临床当即使用激素、利尿、消肿、抗过敏等治疗。 考虑到患者病情急重,我们请示了上级医师后,暂时不发肝功能的报告。将其他项目结果迅速回报临床,以便于临床医师及时处理和抢救。

当天下午18时患者病情加重,出现呕血、昏迷,导尿管见茶色尿,气管可吸出大量淡红色痰液。体温监测不出,P40次/分,BP48/40mmHg,瞳孔反映迟钝,于住院2小时后抢救无效死亡。 诊断: (1)蜂蜇伤中毒; (2)多器官衰竭、中毒性休克,急性肾衰、心衰、凝血功能障碍。 讨论 马蜂蜇伤在山区农村秋天季节常见,蜂蜇伤尤其是群蜂蜇伤常出现严重中毒症状,表现为溶血、横纹肌溶解、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肝病、严重变态反应及全身中毒症状而致死。患者来院时往往病情严重危急,若不及时抢救治疗,常导致死亡。蜂蜇伤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病死率较高,大多主张早期应用血液净化及糖皮质激素治疗。 1、蜂蜇伤的发病机制与蜂毒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及机体的过敏反应有关。蜂毒的成分主要有组胺、血清毒、儿茶酚胺、黄蜂激肽素、磷脂酶A、磷脂酶B、透明质酸酶、蛋白酶、胆碱脂酶、蜂毒多肽等。磷脂酶及蜂毒多肽可造成红细胞及横纹肌溶解,从而导致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尿,造成急性肾小管坏死,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组胺、透明质酸酶等与机体的过敏反应及神经、心肌、肝脏等多器官损伤密切相关。 2、主要实验室表现:马蜂蜇伤后大部分患者均出现黄疸、肝肾功能损害、心肌损害、凝血功能障碍等;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等炎症性指标明显增高;血尿素氮、肌酐异常升高;大部分患者出现溶血性

马蜂杀人的几个案例

陕西杀人蜂蜇死41人蜇伤上千人 2013-10-03 04:46:10 来源: 成都晚报(成都) 自今年7月以来,位于陕南的安康、商洛、汉中3市已有1600多人遭胡蜂攻击受伤,目前已造成41人死亡,还有部分伤者病情危重。什么原因让陕南的胡蜂如此肆虐?被胡蜂蜇了的人怎么这么容易致伤致死?怎样才能避免被胡蜂蜇伤和蜇伤后避免死亡?带着这些疑问,新华社记者在陕南进行了调查走访。 气候反常胡蜂肆虐伤人 半个多月前,46岁的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农民柯尊珍在劳动中,被胡蜂群严重蜇伤,被医院确诊为肾脏衰竭,在安康市中心医院肾内科病房接受透析治疗已经7次。仅国庆节前四五天,安康市中心医院肾病内科就收治了19名被胡蜂蜇伤的患者,其中7人伤重不治。 近年来,胡蜂的活动分布范围正在由秦岭深处向沿山乡镇扩展,许多盘踞在群众的屋檐下、窗台上,且胡蜂生长速度十分惊人,随着城市绿化步伐的加快、空气质量的提升以及市民居住环境的改善,胡蜂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迁徙、筑巢,伤人概率大增。 对此,安康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黄荣耀说,今年夏秋以来,安康当地气候有些反常,往常湿润多雨的天气变得干旱少雨,气温偏高的条件下,胡蜂活动频繁,人无意侵袭到胡蜂的活动区域,就会受到攻击。此外,胡蜂对鲜艳的颜色、人的汗味、酒味,带有甜味、香味或者特殊气味的物品以及奔跑活动的人或动物也极其敏感。 胡蜂防治亟须多管齐下 安康市公安消防支队参谋长王昱钦说,仅今年一年,安康消防部门总共摘取了593个蜂窝,消防官兵在摘取过程中被蜂蜇伤20人次以上。在处置蜂窝的警情中,需要专业的防蜂装备和器材,但现在安康全市的防蜂服只有20套。安康市林业局总工程刘斌说,近年来气候变化较大,胡蜂蜇人致死致伤事件呈上升之势,但对胡蜂的研究和基层的防治却并没有及时跟进,造成了目前的被动局面。 基层抵抗能力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胡蜂防治和患者救治的严重短板。在目前尚未有效根除胡蜂隐患的情况下,王昱钦建议,应当成立以林业部门为主,其他部门配合的社会救助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和任务,并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使各部门人员明确保卫目标、事故特点、处置方法等措施,形成统一指挥、协同作战、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各乡镇政府应购置防蜂服及必备的除蜂设备,组建以各村年轻人为主的蜂窝处置队伍,随时出现、随时就近处置。据新华社

蜂蜇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蜂蜇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蜂蜇伤是夏秋季节急诊科常见疾病。蜂蜇伤后部分患者可引发过敏反应,发病急、病情 变化迅速,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损伤,危及患者生命【1】。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收治26例蜂蜇伤患者,经有效救治,全部康复出院,现将急救与护理措 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为25~57岁,平均 41.5±7.6岁;蜇伤至就诊时间20 ~60分钟;蜇伤部位全部为1处,其中上肢6例,颈部5例,头部3例,背部3例,手背3例,前胸2例,面部2例,小腿2例;患者就诊时均出现程度 不同的过敏症状:蜇伤局部皮肤全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色风团,伴刺痛、瘙痒,中心有出血点,13例患者出现头晕、四肢麻木、呼吸困难表现,6例患者出现意识朦胧、烦躁、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5例患者全身多处出现水肿样风团,4例患者风团中心出现疮疹,2例患者出现面部高度肿胀,无法睁眼。诊治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血尿、少尿、血肌酐上升、血钾上升等急性肾功能损害表现,1例患者出现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 等肝功能受损表现。 2 急救护理 2.1按过敏治疗的护理立即应用套管针或中心静脉导管建立大口径静脉通路,快速补液 改善微循环,稀释毒素,促进毒素排泄,遵医嘱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组胺类药物,如甲 泼尼龙、苯海拉明。出现过敏性休克者,立即给予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g,症状不缓解,缓慢静脉加注射肾上腺素,置休克体位,监护,吸氧,经抗过敏及补液治疗休克缓解不 良者,遵医嘱静点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微量泵严格控制滴速,防止外渗。喉头水肿 导致缺氧、发绀者,立即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高流量吸氧,必要时呼吸机辅助 通气。 2.2脏器功能损伤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尿量、尿液颜色及性状、大便 性状等,及时复检各项生化指标,早期识别脏器损伤表现,配合医生给予保护性治疗。肾功 能严重受损,应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护理上注意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各管道连接紧密,加 强体温、血糖、血管压力、血流量、滤出液、置管局部皮肤的监测,及时发现意外情况,防 止并发症。 2.3局部伤口的护理配合医生尽快将皮肤内的毒刺取出,因毒刺留在伤口内仍可释放毒素,并可引发感染,应尽可能寻找并拔出嵌入组织的毒刺,如头部蜇伤,应剪去局部头发, 充分暴露伤口后剔除毒刺。针对毒液性质,黄蜂蜇伤局部用弱酸性溶液冲洗,其他蜂类蜇伤 用弱碱性溶液冲洗,冲洗后涂擦季德蛇药可提高治疗效果。 2.4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患者因意外出现蜂蜇伤,易出现紧张、恐惧心理,尤其意识由 昏迷转清的患者,担心病情转归,心理负担大,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信心,减少负性心理对疾病的不良影响。 1.3结果 25例患者急诊留观5~96h、2例患者入院治疗6~10d,全部好转出院,无死亡 病例。 3 讨论 蜂毒因蜂种的不同而成分各异,主要成分包括生物胺类、多肽类、激肽类和酶类【2】。蜂类蜇人时将毒液注入人体,可引起过敏反应和脏器功能受损,急性过敏反应是患者死亡的 主要原因之一【3】,故蜂蜇伤后应预重视,及时就诊治疗。防治方面,研究显示蜂毒免疫 治疗可明显减少再次蜂蜇伤后的严重过敏反应【3】。同时加强民众的宣传教育,野外活动

蜂蛰伤的紧急救治

蜂蛰伤的紧急救治 蜂蛰伤是被蜂尾蜇伤的一种中毒性疾病,患者局部有红肿刺痛感,若是不能 紧急救治,容易危及生命安全。那么在发生蜂蛰伤后,医生是如何进行紧急救治 的呢? 一、关于蜂蛰伤 蜂蛰伤后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全身不适、局部红肿等,也有一些患者症状 严重,表现为喉头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若不及时抢救,容易累及 泌尿(以血尿、肾区压痛为主要症状)、循环(以胸痛、胸闷、心悸、紫绀为主 要症状)、消化(以呕吐、肝区疼痛、黄疸、黑便、恶心为主要症状)、神经 (以淡漠、头昏、烦躁等为主要症状)等多个身体系统,并且若是眼部受伤,也 有角膜水肿、眶周水肿等表现。 为什么蜂毒会致毒呢?蜂种不同会导致蜂毒成分各异,但是通常含有多肽及 胺类、磷脂酶A、溶血毒素等,且致毒机理包括:(1)对细胞信号传导产生影响;(2)致神经内毒素作用;(3)降低大动脉血管压;(4)抑制腺体、神经突触 以及肾脏等;(5)诱导细胞凋亡;(6)血管内溶血;(7)引起过敏反应;(8)肌溶解。因此,蜂毒可以对多个系统产生影响,具体而言:(1)对血液系统: 蜂毒具有强溶血作用,可以延长血液凝固时间;蜂毒能够提升外周血白细胞水平,诱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对消化系统:在消化系统方面,目前临床主 要认为蜂毒会造成肝脏损伤,具体机制尚未明确,一些学者认为蜂毒会提升谷丙 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水平,从而引起急性肝衰竭;也有一些学者认 为蜂毒会沉积于肝小叶静脉回流中央区,从而造成肝脏损伤;(3)对泌尿系统:蜂毒除却影响血液系统与消化系统外,还会引起泌尿系统损伤;(4)对过敏反应:被蜂毒蜇伤的患者还容易发生过敏反应,且部分患者可因过敏反应而死亡, 此种反应属于1型变态反应,能够产生IgE,当再次被蜇,可造成平滑肌痉挛、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此外,蜂毒也可影响细胞信号传导,改变细胞因子水平。

蜂类蜇伤的治疗与护理

蜂类蜇伤的治疗与护理 一、定义 蜂属于昆虫纲,膜翅目,种类很多,一般常见的蜂有蜜蜂、黄蜂和马蜂等,其头、胸、腹三部分划分极其明显,腹部末端有与毒腺相连的蜇刺。蜂蜇人是靠蜇针把毒液注入人体,这几种蜂均有蜇针,但只有蜜蜂蜇人后把蜇针留在人体内,其他蜂蜇人后将蜇针收回。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蜂类有蜜蜂、黄蜂、大黄蜂、工蜂、狮蜂等。雌蜂尾部有毒腺及蜇针,蜇针刺进人体将毒液注入。毒液主要成分为蚁酸、神经毒素和组胺。有些蜂毒可致溶血和出血。大多数成人要遭到100只以上蜜蜂的攻击才可达到致死的毒素量。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①绝大部分蜂类蜇伤,仅有明显的红肿、灼烧感及刺痛,甚至形成水疱、淤血,很少引起坏死。 ②如蜇伤舌、咽喉部,则可出现语言不清、喉水肿、吞咽困难,甚至窒息等。 ③蜇伤眼睛,可致视网膜炎、视神经脱髓鞘等,发生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2)全身症状 ①被群蜂或黄蜂蜇伤后,可发生蜂毒的吸收现象:患者有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烦躁不安,以至痉挛、昏迷、周围循环衰竭、肺水肿、心肌及呼吸肌麻痹,可于数小时内死亡。死亡病例解剖可见内脏出血,尤以脑膜出血为甚。 ②大量蜜蜂叮蜇可立即引起昏厥、发热、溶血、黄疸、肝功能损害及急性肾衰竭。 ③有特异体质者迅速发生以下症状:颜面特别是唇与眼睑肿胀、鼻塞、荨麻疹、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胸部气闷、血压下降、神志不清等过敏性休克现象,最后可因呼吸与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故需提高警惕,积极救治。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检查。 五、治疗 1.局部治疗 (1)使患者休息,保持安静,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并取得配合,尽可能确定被何种蜂类蜇伤。 (2)仔细检查蜇伤处皮肤有无折断的毒刺或毒囊如有断刺可用镊子、针尖挑出,若无法找到针或镊子,可用嘴将刺在伤口上的尾刺吸出,然后用拔火罐或吸奶器吸出毒液。因毒囊离开蜂体后,仍继续

血浆置换(PE)+连续性床旁透析(CRRT)治疗重症蜂蜇伤一例的护理探讨

血浆置换(PE)+连续性床旁透析 (CRRT)治疗重症蜂蜇伤一例的护理探 讨 【摘要】目的:总结血浆置换(PE)+连续性床旁透析(CRRT)治疗重症蜂蜇伤患者的安全护理。方法针对2022年9月对1例急性重症蜂蜇伤患者进行血浆置换(PE)+连续性床旁透析(CRRT)治疗,总结治疗过程及护理要点。结果采用血浆置换(PE)+连续性床旁透析(CRRT)治疗重症蜂蜇伤疗效显著。结论血浆置换(PE)+连续性床旁透析(CRRT)治疗对蜂蜇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治疗过程中优质护理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血浆置换(PE);连续性床旁透析(CRRT);重症蜂蜇伤;护理 蜂蜇伤后临床表现复杂,除引起局部的皮肤过敏反应外,还可出现凝血障碍、贫血、出血、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脑炎、缺血性卒中等多系统功能异常,严重者甚至可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或死亡等严重临床后果。 血浆置换(PE)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血浆置换(PE)能清除患者体内已与血浆蛋白相结合的毒素。CRRT(CVVH)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能有效清除中小分子质量物质和消除组织水肿,置换液补充个体化,被认为更适合用于治疗蜂毒所致MODS。为救治危重症蜂蜇伤患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女,76岁,因“蜂蜇伤3+小时”于2022年9月9日收入本院,诊断为“重症蜂蛰伤”。 1.2治疗方法 (1)内科对症治疗;(2)血浆置换(PE)+连续性床旁透析

(CRRT)治疗。①建立临时血管通路:患者在局麻下经右股静脉置入血透用双腔 留置导管;②体外循环管路连接:使用费森CRRT机将血液经过血浆分离器(费 森尤斯PlasmaFlux P2 dry)分离出的血浆成分弃去,再补充新鲜冰冻血浆从静 脉壶回输到患者体内。单次治疗时间2h,治疗2次/2天,血流量为130 ml/min,血浆分离速度为1500 ml/h。连续性床旁透析(CRRT)24小时,CVVH模式,置换 液2000ml/h。使用AV1000S滤器。后改为日间HDP和HD透析,4小时/天。 1.3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监测血红蛋白(HGB)、肝功、肾功、心肌酶、大便 隐血、血凝等指标。 2 护理要点 2.1 临时血管通路护理 2.1.1 术前护理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治疗的关键。本次治 疗患者选用的是经皮股静脉穿刺留置不戴涤纶套的中心静脉导管。术前向患者及 家属介绍深静脉穿刺的目的、部位、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保证手术的顺利 和安全。若患者烦躁,必要时可考虑应用短效的静脉麻醉药。 2.1.2术中护理:穿刺前用足量的局麻药品,减轻患者疼痛感;穿刺过程应 由1-2名护士固定患者身体,双腿,防止患者移动身体,交代患者家属与患者保 持交流以分散患者注意力;加强对患者生病体征的监测和病情观察。 2.1.3 术后护理(1)预防感染:置管成功后协助患者保持合适且舒适的体位,绝对卧床休息24h,穿刺侧肢体避免屈曲运动,保持导管干燥,严密观察穿 刺部位有无红肿及分泌物,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2)预防导管意外 脱出:留置导管期间,妥善固定导管,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尽量避免做下肢大幅 运动,限制患者剧烈活动,对于烦躁的患者必要时给予适当的约束,预防导管意 外脱出。(3)预防出血:操作熟练减少反复穿刺,根据病情正确使用抗凝剂, 严密观察局部渗血情况,及时换药,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 2.2 治疗护理 2.2.1 心理护理:作为一项特殊的治疗方法,患者及家属都存在着陌生感, 又因患者起病急,病情中更是充满着恐惧、害怕及焦虑等现象。医护人员应在术 前了解患者病情、过敏史、评估其精神状态,像患者讲解此项治疗的目的及必要性,操作过程,并针对患者及家属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触摸患者头部,与

黄蜂蜇伤12例报告

黄蜂蜇伤12例报告 我院系皖南山区,在野外劳动被蜂蜇伤常发生,如不及时正确的处理,病人发生剧烈疼痛和 奇痒,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有的还会发生过敏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从2009 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黄蜂蜇伤12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19月至68岁,平均48.13。 1.2蜇伤部位、症状及体征均为裸露在外的双手、头、面、颈肩及耳后等部位,表现局部红、肿、剧痛7例,全身奇痒、风疹块及头痛、恶心、呕吐3例,局部伤口破溃、红斑、发热和 神志不清,全身抽搐各1例。 1.3实验室检查:WBC>×109/L/L N> 70%8例红细胞比容小于正常值5例,肌酐、尿素 氮大于正常值2例,其中1例合并心肌酶普(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 1.4治疗情况:局部创面已季德胜蛇药片外敷2例,同时应用TAT 8例,9例接受了抗生素 治疗(氨曲南4例,先锋Ⅴ2例,青霉素、头孢替安和阿洛西林各1例)应用10葡萄糖酸钙 5例,8例兼用地塞米松,6例合并碳酸氢钠和速尿。补液从500-1500ml,平均980ml。 1.5入院时间、住院天数及治疗结果入院从30分钟至2天,平均5.8小时。住院从14-48小 时平均24.5小时。治愈10例,好转1例,死亡1例(系68岁女性被黄蜂多处蜇伤5小时 入院,经综合治疗24h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无尿、尿素氮和肌酐以及心肌酶谱多项化验值增 高转某大医院血液透析等最终死于急性肾功能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2讨论 蜂蜇伤常有蜜蜂和黄蜂蜇伤,其针尾刺伤皮肤时将毒囊液注入皮内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本组均为黄蜂蜇伤,表现在裸露在外面的手、头面颈肩等多处蜇伤,表现局部红、肿、剧痛 7例,全身奇痒、风疹块及头痛、恶心、呕吐3例,局部伤口破溃、红斑、发热和神志不清,全身抽搐各1例。病情的轻重与黄蜂蜇伤的数目、入院的时间以及处理是否及时正确有关。 9例虽为多处蜇伤但均在1h内入院,其中2例已在当地医院外涂季德胜蛇药因此发病过程较轻。尽管病情轻重反应不同,但多数病人(9/12)的WBC和N显著增高出现强烈的炎性好 应激反应。1例44岁男性患者被黄蜂蜇伤头、面颈及左手2小时入院,虽经综合性治疗但刺 入的尾刺可见且难以拔出,伤后17小时出现神志不清、全身抽搐经应用巴比妥那等镇静剂 效果欠佳而转入某大医院诊断诊断为黄蜂蜇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经1个月的血液透析及综合 性治疗病情稳定又转我院康复治疗。另1例68岁女性头面背被黄蜂蜇伤几十处5小时入院,经积极治疗24小时病情加重,无尿且尿素氮和肌酐以及心肌酶谱多项化验值增高转某大医 院血液透析等最终死于急性肾功能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由于黄蜂毒为碱性,除用醋酸或蛇药 应用外,同时应用地塞米松8例和葡萄糖酸钙5例以抗过敏,6例兼用碳酸氢钠好速尿以碱 化尿液保护肾功能并加速排泄,平均补液980ml以促使毒素的排出。同时更应抓紧入院时尽 早创面的正确处理是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

被蜜蜂蜇伤后的急救办法及处理_蜜蜂蜇伤的表现及注意事项

被蜜蜂蜇伤后的急救办法及处理_蜜蜂蜇伤的表现及注意事项 相信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朋友都尝过被蜜蜂蛰的情况,被蛰的感觉可以说是疼痛难忍。很多朋友因为恐惧变得非常的慌张,不知道如何处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被蜜蜂蜇伤后的急救办法及处理_蜜蜂蜇伤的表现及注意事项,欢迎阅读。 目录 ●蜜蜂蛰后的急救办法 一般情况下蜜蜂蛰了以后会出现疼痛和肿胀,但是不需要过多的进行处理,但是大黄蜂蜇人以后,会使人出现呕吐,痉挛,严重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晕厥,所以大家也不要对蜜蜂蛰掉以轻心。下面专家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蜜蜂蛰后的急救办法,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1.当被蜜蜂蛰了以后,首先就要在蛰的位置找到蜂针,迅速拔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火罐,把蜜蜂的毒汁吸出,这样可以避免毒汁流进身体内,减少中毒情况的产生。 2.当拔出毒针之后,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肥皂水进行清洗,一般可以不用上药,涂抹食醋可以起到消毒,止痛的作用。 3.一些中草药可以涂抹在蛰处,作为外敷用药效果非常好,这些中草药分别是紫花地丁。蒲公英、半边莲、七叶一枝花等等。 最后,专家提示您,一般被蜜蜂蛰是无需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治疗的,自己进行消炎消肿处理就可以了,但是如果被蜜蜂蛰后产生一些呼吸急促,出现神志不清的情况,这时候,被蜜蜂蛰了怎么办呢?一定要紧急送往医院进行专业的救治。 <<<返回目录 ●蜜蜂蜇伤的急救处理 1.局部处理 伤口残留毒刺的立即拔出或用针挑出,但勿挤压蛰伤处,以免增加毒液的吸收。如为蜜蜂蛰伤,因其毒液为酸性,可用肥皂水、3%氨水或5%碳酸氢钠液涂敷蛰伤局部;黄蜂蜂毒与蜜蜂蜂毒不一样,为弱

碱性,所以局部可用食醋或1%醋酸擦洗伤处; 2.止痛 蛰伤局部疼痛剧烈时可在伤口近心端皮下注射盐酸吐根碱30毫克; 3.全身症状处理 轻者可口服抗组胺药;重者皮下注射或肌注1∶1000肾上腺素0.5~1毫升或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100~200毫克或地塞米松5~10毫克。 4.休克处理 如因过敏性休克发生心跳呼吸停止的则应进行心肺复苏。 <<<返回目录 ●蜜蜂蜇伤的表现 1.轻度 轻度蜂蛰伤后仅表现为蛰伤局部红肿、疼痛、瘙痒、少数有水疱或皮肤坏死。一般来说,数小时后症状即可消失、自愈。 2.重度 蛰伤重者可迅速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有发热、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以至肌肉痉挛、昏迷,甚至休克、肺水肿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后可因心脏、呼吸麻痹而死亡。 3.蜂毒过敏 部分对蜂毒过敏的患者,在蛰伤后可立即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甚至支气管痉挛,重者可因过敏性休克、窒息而死亡。 <<<返回目录 ●蜜蜂蜇伤的注意事项 1.被毒蜂蜇伤后,往患处涂氨水基本无效,因为蜂毒的组织胺用氨水是中和不了的。 2.黄蜂有毒,但蜜蜂没有毒。被蜜蜂蜇伤后,也要先剔出断刺。在处置上与黄蜂不同的是,可在伤口涂些氨水、小苏打水或肥皂水。 3.被蜂蜇伤二十分钟后无症状者,可以放心。 清洗:一旦被蜂蜇了,要用温水、肥皂水或者盐水、糖水清洗伤口,没有水时,新鲜的尿也可以。如果伤口处有残留的蜇刺,应立即

蜂蛰伤的急救及护理体会

蜂蛰伤的急救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蜂蛰伤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8月至11月诊 治例蜂蛰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精心抢救与及时护理3例死亡,75例好转出院。结论蜂蜇伤发生后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救治及护理措施,情况严重者应尽快进 行血液净化治疗。 【关键词】蜂蛰伤;急救;护理 马蜂蛰伤中毒是由于蜂的尾部毒刺刺入皮肤后,可同时放出含有组胺、5-羟 色胺、缓激肽、胆碱脂酶和抗原物质,引起局部皮肤反应和溶血、出血、中枢神 经损害等中毒症状,严重者还可导致休克、昏迷甚至死亡【1】。 1.一般资料 我科室自2013年8月至2013年11月共收治蜂蜇伤患者78例,分别被蜜蜂、胡蜂等蛰伤,其中以胡蜂蛰伤者居多,蛰伤部位一般在头面部、上肢、颈部、背部,其中8例严重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3例。 2.护理 2.1做好急救准备,及时准确用药安置患者在抢救室,取平卧位,注意保暖,备齐急救物品和药品。建立静脉通路,根据医嘱立即静推50%葡萄糖20 ml+10%葡萄糖酸钙10 ml,地塞米松10 mg, 0.1%肾上腺素0.5 mg。同时给予5%葡萄糖250 ml、氢化可的松100mg持续静滴。肾上腺素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 兴奋心肌,增加心输出量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 药物[2]。 2.2保持呼吸道通畅,特别是呼吸急促困难者,给予高流量吸氧,密切观察 呼吸情况,做好喉头水肿气管切开的急救准备。如患者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口 唇发绀,烦躁不安,严重者完全失音,同时常伴有其他部位的水肿,如口唇、眼睑、耳垂等,此时应立即配合医生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避免患者窒息。 2.3血液透析:早期透析或预防性血液透析能有效的清除蜂毒的毒性成分及 其代谢产物,还能降低急性肺水肿、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率[3]。我科以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作为抢救蜂蛰伤导 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首选方案,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的变化,每0.5~lh记录1次;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准确记录 24 h出入量,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及性质;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及 时纠正心、肾功能衰竭。 2.4局部处理措施立即绷扎被刺肢体的近心端,每隔15 min放松1 min,绷扎总时间不宜超过2 h,可用冷毛巾湿敷,不可挤压伤口以免毒液扩散,仔细检查 伤口局部,及时发现留在伤口的尾刺以及毒腺,并用针挑除,详细询问病史,尽 快确定被何种蜂类蜇伤,如为蜜蜂蜇伤,蜜蜂的毒液呈酸性,局部可用肥皂水,5%碳酸氢钠溶液或3%淡氨水等弱碱性溶液洗敷伤口,以中和毒液,黄蜂的毒液 呈碱性,可用1%醋酸或食醋洗敷伤口,局部红肿处可外用炉甘石洗剂以消散炎症,红肿严重伴水泡渗液,可用3%硼酸水溶液湿敷[4]。或将蛇药片研成粉末 加食醋调成糊状涂抹在伤口处每日4~6次。 2.5皮肤护理观察皮肤的皮疹有无扩大、破溃等情况,观察红肿有无消退、 加强皮肤护理,定时清洗蛰伤处,消毒并局部用药,防止摩擦,破溃处保持皮肤 清洁干燥,使破溃处结痂并自然脱落,防止感染,勤剪指甲,保持床单位清洁。 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防止压疮发生,必要时卧气垫床。

治疗蜂蜇伤的临床分析

治疗蜂蜇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蜂蛰伤在临床中的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蜂蛰伤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8例患者中,痊愈20例(71.43%),好转4例(14.29%),有效3例(10.71%),仅有1例(3.57%)患者由于肾脏功能衰竭严重,治疗无效死亡,治疗有效率为96.43%;结论遭遇蜂蛰伤后,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在临床上做好全面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多方面促进机体恢复正常,从而有效降低疾病危害性,确保患者恢复健康。 标签:蜂蜇伤;临床;分析 我国地域广袤,山区相对较多,这就造成在夏秋季节临床上常常能接收到被蜂类昆虫蛰伤的患者。被蜂蛰伤后,蜂毒会严重侵害人的脏器器官,倘若未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很容易引起脏器衰竭严重的甚至致人死亡,因此必须对此急症给予高度重视。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蜂蛰伤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具体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28例,均为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蜂蛰伤治疗的患者,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5-58岁,平均32.4±2.1岁,大部分患者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出现神情恍惚、嗜睡、肾衰竭、头晕、肝损伤等情况,严重的患者还出现烦躁、昏迷、休克、减少等情况。 1.2 治疗方法 本组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给予全面的综合治疗,主要包括:(1)对于单蜂蛰伤的一般患者,采用抗过敏治疗,同时予以外敷醋进行治疗;(2)对于群蜂蛰伤的重症患者,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疗,包括对表皮创伤处理和器官抗感染治疗,其中抗感染治疗应建立静脉滴注通道,给药头孢噻圬钠2克或阿莫西林舒巴坦3克/升,每间隔12小时用药一次[1];同时给予机体小剂量的激素用以进行抗过敏治疗。严密监测患者机体生理指标和水、电解质代谢水平,确保机体的各类代谢正常进行。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本组研究治疗效果遵照以下标准进行判定,痊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机体各类代谢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但患者的肾功能、尿常规等仍有异样,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临床症状仅有部分改善,同时患者

蜂蛰伤后不同时间血常规、心肌酶谱及肝肾功的变化

蜂蛰伤后不同时间血常规、心肌酶谱及肝肾功的变化 郝炎;缪洁 【摘要】目的:通过对蜂蛰伤患者血常规、心肌酶谱及肝肾功的检测和分析,评价其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蜂蛰伤提供策略和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9月收治的蜂蛰伤患者48例,分别于入院后8 h、3 d 和7 d、临床治愈出院前,检测其血常规、心肌酶谱及肝肾功等指标。结果蜂蛰伤患者血常规及肝功、心肌酶谱多在8 h 内出现异常(P <0.05),1 w左右开始恢复。肾功损害多晚于血常规及心肌酶谱异常,且于3~7 d 达高峰(P <0.05)。出院前血白细胞总数、心肌酶谱均正常,但肾功、血红蛋白仍异常(P <0.05)。结论蜂蛰伤后血白细胞数升高、心肌和肝脏损害出现较早,但恢复也最快,而肾功损害出现晚且恢复慢。提示血常规、心肌酶谱、肝功可作为蜂蛰伤早期预后的判断指标,肾功损害是患者后期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bee sting on prognosis by means of exa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in the blood,myocardial zymogram and hepatic and renal functions of the patients at different time after bee sting,and to provide strategies and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bee sting. Methods Total 48 bee-sting patients receiving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 of 2013 to Sep. of the same year were selected. Their blood,myocardial zymogram and hepatic and renal functions were examined after 8 h,3 d,and 7 d since the treatment and before they left our hospital. Results The routine blood indexes,myocardial zymogram and hepatic and renal functions of the patients within 8 h after bee sting were abnormal(P < 0. 05),but they began to recover about one week later. Mostly,renal damage occurred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蜂蜇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蜂蜇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目的:探讨对蜂蜇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蜂蜇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60例,对其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的生命体征及生化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3.33%。结论:对蜂蜇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标签:蜂蛰伤;急性肾损伤;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临床效果 蜂蛰伤是指机体被蜜蜂、黄蜂等蛰伤后出现的局部或全身中毒症状,轻者表现为局部皮肤疼痛、肿胀,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严重者直接导致心、肝、肾等脏器出现功能衰竭,危害患者生命[1]。故早期进行疾病的治疗意义重大。为了研究对蜂蜇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蜂蜇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蜂蜇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全部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52岁,平均(41.13±3.10)岁。 1.2 入选标准 根据胡振杰等[2]有关于此的研究,可以参与本研究的患者条件须符合:(1)临床表现符合蜂蜇伤合并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且已经确诊的患者;(2)除本病外无其他组织或器官严重器质性疾病,对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自愿选择该方式进行治疗,且对治疗有一定耐受性的患者;(3)精神正常,神志清楚,能完整流畅回答出研究人员提出的有关于疾病的相关问题的患者;(4)在研究人员的讲解下,对本研究有一定的熟悉,自愿参与其中,并在书面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的患者;(5)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进行。 1.3 治疗方法 在实施常规治疗(吸氧、利尿、应用糖皮质激素、抗休克、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的基础上,全部患者通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具体方法为:治疗仪器为德国贝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注入置换液的方式为前稀释,剂量为25~35 ml/(kg·h),调节血流量为100~300 ml/min,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用量根据患者出凝血情况确定,经一段时间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改为普通透析治

胡蜂蜇伤速发型过敏性休克1例救治分析

胡蜂蜇伤速发型过敏性休克 1例救治 分析 关键词:胡峰;蜂蜇伤;过敏性休克 0 引言 胡蜂蜇伤是我国山区常见急症,病死率较高,对经济社会危害严重。目前临 床上缺乏胡蜂蛰伤的流行病学资料,对于胡蜂蛰伤后的急诊诊治有统一的规范, 但各地区急诊医师多根据自身实践形成不同的认识。蜂蛰伤,是指由蜜蜂、黄蜂、大黄蜂、土蜂尾部的毒刺刺伤皮肤所引起。蛰入后,毒腺中的毒素通过毒刺注入 人的皮肤,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胡蜂(Vespoidea)隶属于昆虫纲膜翅目细腰亚 目针尾组,亦名马蜂、黄蜂、草蜂等,目前全世界已知约有 5000 多种。毒蜂蜇伤 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则较为少见。现将我院2020年10月救治救治1例因毒蜂蜇 伤致速发型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分析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赵某某,男,66岁,因在早上7时左右在室外摘除马蜂窝时,额部不慎 被蜜蜂蛰伤,回家后出现头晕,面色苍白,随即神志不清,家属立即呼叫120送 至我院急诊科。患者蜂蛰伤自行回家后10分钟突发意识不清,有流延,有恶心 呕吐,无四肢抽搐,拨打120立即送入我院,入院查体:患者神志不清,大汗淋漓,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喉头水肿,血压测不出,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1.5mm,对光反射迟钝,右前额及枕后可见多处针刺样红点,周围伴红晕,左颈 部多处擦伤,四肢肌张力亢进,右下肢可见不自主活动。 初步诊断:过敏性休克、毒峰蜇伤、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心肌损害 入科后立即予平卧位,心电监护,开放气道,呼吸皮囊加压通气,行气管插管,并开通两条静脉输液通道,给予“肾上腺素”1mg肌注,“异丙嗪”25mg肌

注,“去甲肾上腺素”10mg微泵,“甲泼尼松琥珀酸钠”40 mg静推,抗过敏及 补液、扩容、抗休克等抢救治疗46分钟,患者神志转清,全身皮疹消退,血压上 升为127/67mm H g,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 2.5m m,对光反射正常,抢救 成功。当时发现导尿管尿液为茶色,准备用物收住院治疗, 后住EICU治疗3天,转普通病房治疗4天出院。 2 讨论 2.1 胡蜂蛰伤概述 胡蜂毒素中包括生物源胺(如组胺、多巴胺等)、激肽、肥大细胞脱粒多肽、 神经毒蛋白、磷脂酶A2、透明质酸酶等多种成分,被胡蜂蜇伤后局部伤口可出现 疼痛、红肿、丘疹及红斑,或黑钉头似的坏死性病灶,可伴有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全身多系统的损害,严重中毒者可死亡[1]。所以一旦受到毒蜂 蛰伤后,临床常出现溶血、出血及过敏反应,且在短时间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严 重损害而危及生命,所以应采用静脉输注抗过敏药物,防治溶血,纠正贫血,保 护器官功能。尤其尽早采用反复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在争分夺秒抢救生命中发挥很 大作用。 2.2 胡蜂蛰伤临床表现 2.2.1蛰伤部位的表现:蛰伤后出现疼痛、肿胀,12-48小时加重,波及范围 扩大,可溃破形成不同大小的溃疡面。 2.2.2过敏反应 2.2.2.1 速发型过敏反应: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反应,主要为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 2.2.2.2 过敏反应为蜂蛰伤后出现最早、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过敏反应的类 型多为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可发生于蜂蛰伤后的数分钟 乃至数小时不等,症状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好转,但过敏反应可再次发生,因 此建议患者住院或严密观察至少10 h[2]。根据过敏反应的症状可划分为4个等级

动物咬蜇伤知识

动物咬蜇伤知识 一、蜂蜇伤 【概述】被黄蜂、蜜蜂蜇伤后,一般只在蜇伤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数小时后可自行消退。如果被成群的蜂蜇伤后,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诊断要点】有被蜂蛰伤史,可伴或不伴全身症状,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急性肾功能衰竭。 【药物治疗】 1.伤口局部处理被蜂蜇伤后,如创口内有折断的蜂刺,可用消毒的针或小刀片挑出。 2.局部冷敷止痛根据蜂的种类,黄蜂的毒液为碱性,伤口可用酸性物质如食醋、3%硼酸、1%醋酸等冲洗,以中和毒液。蜜蜂的毒液为酸性,伤口可用苏打水、氨水、肥皂水及碱水等冲洗。 3.轻症者氯苯那敏10mg或异丙嗪25~50mg,肌内注射。 4.重症伴有休克者见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5.治疗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可给予透析治疗。【注意事项】 1.预防为主。野外作业时注意暴露部位的防护。 2.患者被成群的蜂蛰伤后,可伴有全身症状如休克或肾功能衰竭等,建议对症处理后及早转上级医院。 二、犬(猫)咬伤

【概述】犬咬伤在城乡地区都常见,犬咬伤后除可引起局部软组织受伤外,还可传播狂犬病毒,人的狂犬病主要还是通过犬咬伤传播的(占90%以上)。另外,犬咬伤后的伤口还可能继发细菌感染。猫咬伤的处理基本上和犬咬伤相同。 【诊断要点】有被犬咬伤或抓伤史。 【药物治疗】 1.伤口处理。被犬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也可用大量过氧化氢冲洗。然后用2%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作消毒处理。 2.伤口较深、污染严重者应酌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3.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4.被犬咬伤后应进行狂犬病免疫处理 (1)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用法:及时彻底清创后,于受伤部位用本品总剂量的1/2作皮下浸润注射,余下1/2进行肌内注射(头部咬伤者可注射于背部肌肉)。用量:注射剂量按20单位/kg计算,一次注射,如所需总剂量大于10ml,可在1~2日内分次注射。随后即可进行狂犬病疫苗注射,但两种制品的注射部位和器具要严格分开。 (2)狂犬病疫苗的注射程序:狂犬病疫苗的接种程序为一般咬伤者于伤后24小时内、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儿童用量相同)。1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者,应于24小时内和第3天各接种一个剂量疫苗;在3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应于24小时内、第3天、第7天各接种一个剂量疫苗;超过3年者应接种全程疫苗。

1例蜂蜇伤患者行CRRT治疗的护理体会

1例蜂蜇伤患者行CRRT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交流探讨CRRT治疗应用于蜂蜇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例蜂蜇伤危重患者应用CRRT治疗,重点对患者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各种护理,及时发现并协助医师处理并发症。结果经CRRT治疗后,肝肾功能恢复正常,痊愈出院。结论CRRT治疗对蜂蜇伤危重患者有显著疗效。 标签:蜂蛰伤;CRRT治疗;护理 蜂蛰伤是指分泌毒液的蜂腹部末端一对毒螯和一根毒刺刺入皮肤,将毒液注入人体后引起的机体局部反应和全身症状。其临床表现和预后与毒液、毒性、注入量、作用靶器官和人体敏感性有关[1]。蜂蜇伤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死亡率高。据文献报道危重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其中20%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2]。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能加快蜂毒性物质的排泄,纠正电解质失调,清除机体内环境失衡后堆积的代谢废物及炎症介、多肽类、肌酐、尿素氮等毒素,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对肝肾功能受损的患者,更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我科采用CRRT治疗蜂蜇伤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8岁,因”蜂蛰伤后疼痛1d”入院。入院时一般情况尚可,急性病容,神志清楚,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头面部、双上肢、躯干部均见散在蜂蛰伤痕,左上肢肿胀明显,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化验检查:血常规:Hb 104g/L,RBC 4.4×1012/L,WBC 18.9×109/L,N 92%,L 48%;PLT 185×109/L;血生化:尿素氮10.72mmol/L,肌酐160.5umol/L,尿酸332umol/L,总胆红素125.6 umol/L,直接胆红素37.4 umol/L,间接胆红素85.2 umol/L,谷丙转氨酶1384iu/L,谷草转氨酶2502 iu/L,乳酸脱氢酶3440 iu/L,肌红蛋白17400ug/L;凝血功能:TT 21s,APTT 122s,PT 15.2s。行导尿术,导出酱油色尿液约200ml,立即股静脉置管,行CRRT,同时给予保肝、营养心肌、保护胃粘膜、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行CRRT 12h后,患者尿液呈淡黄色,尿量达1500~2000ml/d,停止CRRT,继续给予保肝、护胃、保护肾功能、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住院4d后复查血生化:肌酐85.4uoml/L,尿素氮5.6 uoml/L,尿酸342.2 uoml/L,总蛋白62.4g/L,白蛋白32.1 g/L,球蛋白30.5 g/L,总胆红素7.5 uoml/L,直接胆红素1.4 uoml/L,间接胆红素6.5uoml/L,谷丙转氨酶21 iu/L,谷草转氨酶20 iu/L,24h尿量在2000ml左右,共住院13d后痊愈出院。 2护理 2.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病情变化持续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尿量、尿色的变化,准确记录24h出入液量。行CRRT治疗时,开始引血的速度不宜过快,特别是前20min以内因血流动力学改变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