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治疗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治疗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治疗

孙洪广

【期刊名称】《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年(卷),期】2022()5

【摘要】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会导致猪生产性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又称猪繁殖障碍病。临床典型表现为怀孕母猪会出现流产、产死胎、畸形胎等情况。该病的传播速度较快、途径多、范围广,致死率也比较高。防控该病,养殖场应结合常见疾病的基本情况,制定防治计划,以提高猪存活率,保障育肥猪饲养效果。

【总页数】3页(P159-161)

【作者】孙洪广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县北四家子动物卫生监督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

【相关文献】

1.抗猪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在猪细小病毒病诊断上的应用

2.猪蓝耳病、猪细小病毒病和猪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的多重PCR诊断与防制

3.浅述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治疗对策

4.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治疗对策

5.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及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多重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 疾病概述:猪细小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故又称猪繁殖障碍病。其特征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其病原体为细小病毒科的猪细小病毒。本病毒对热、消毒药和酸碱的抵抗力均很强。病毒能凝集豚鼠、鸡、大鼠和小鼠等动物的红细胞。 流行病学猪是唯一已知的易感动物。病猪和带病毒猪是传染源。急性感染猪的排出物和分泌物中含有较多的病毒,子宫内感染的胎儿至少出生后9周仍可带毒排毒。一般经口、鼻和交配感染,出生前经胎盘感染。由于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可在被污染的猪舍内生存数月之久,容易造成长期连续传播。猪场在大鼠感染后,其粪便带有病毒,可能也是本病的传染源和媒介。本病发生无季节性。发生本病的猪群,1岁以上大猪的阳性率可高达80%~100%,传播相当广泛。许多种猪场常有本病存在。 临床症状仔猪和母猪的急性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在其体内很多组织器官(尤其是淋巴组织)中均有病毒存在。怀孕母猪被感染时,主要临床表现为母源性繁殖障碍,如多次发情而不受孕,或产出死胎、木乃伊胎,或只产出少数仔猪。在怀孕早期感染时,则因胚胎死亡而被吸收,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怀孕中期感染时,则胎儿死亡后,逐渐木乃伊化,产出木乃伊化程度不同的胎儿和虚弱的活胎儿,在1窝仔猪中有木乃伊胎儿存在时,可使怀孕期间或胎儿娩出间隔时间延长,这样就易造造成外表正常的同窝仔猪的死产。怀孕后期(70天后)感染时,则大多数胎儿能存活下来,并且外观正常,但可长期带毒排毒,若将这些猪作为繁殖用种猪,则可使本病在猪群中长期扎根,难以清除。本病最多见于初产母猪,母猪首次受感染后获得坚强的免疫力,甚至可持续终生。细小病毒感染对公猪的性欲和受精率没有明显影响。 病理变化怀孕母猪感染后本身没有病变。胚胎的病变是死后液体被吸收,组织软化。受感染而死亡的胎儿可见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等病变。组织学检查,可见大脑灰质、白质和软脑膜有以增生的外膜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形成的血管周围管套为特征的脑膜炎变化。 诊断要点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木乃伊胎,胎儿发育异常等情况,而母猪本身没有明显的症状,结合流行情况,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若要确诊则还须进一步作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于流产、死产或木乃伊胎儿的检验,可根据胎儿的不同胎龄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大于70日龄以下的感染胎儿,则可采取体长小于16厘米的木乃伊数个或木乃伊的肺脏送检。方法是将组织磨碎、离心后,取其上清液与豚鼠的红细胞进行血球凝集反应,些法简便易行而且有效。此外,也可用荧光抗体技术检测猪细小病毒抗原。血凝抑制试验是一种操作简单、检出率较高的诊断方法。感染猪群中,超过1岁的猪几乎均有自动免疫力,其血凝抑制滴度在1比256以上,并可持续多年。而由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的仔猪,平均在21周龄时抗体滴度即消失。至于怀孕70日龄以后子宫内感染的胎儿,其抗体滴度在生后10~12周龄时仍保持在1比256的较高水平。因此,当抽检1岁以上猪或生后10~12周龄仔猪的抗体滴度时,便可获得可靠的诊断诊据。类症鉴别猪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衣原体病和猪布鲁氏菌病也可引起流产和产死胎,应注意鉴别。 1、猪伪狂犬病本病除引起怀孕母猪流产和产死胎外,仔猪也发病,呈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下痢及特征性的神经症状。而猪细小病毒病只侵害妊娠母猪,其他猪则为隐性感染。 2、猪乙型脑炎本病仅发于蚊虫活动季节,除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外,公猪可发生睾丸肿胀,其他小猪有的呈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肢腿轻度麻痹等神经症状。这与猪细小病毒病有明显区别。

猪病毒性传染病:猪细小病毒病

猪病毒性传染病:猪细小病毒病 病原 本病是由猪细小病毒感染所致。其病毒粒子直径为20nm左右。能凝集猴、豚鼠、小鼠、鸡、狗、猫、猪等动物和人O型红细胞,但不能凝集牛和绵羊红细胞。 猪细小病毒通常在扁桃体、颌下淋巴结、肾、肝、脊髓和肠系膜淋巴结内增殖。用免疫荧光技术可以查出组织细胞浆和胞核内的病毒包涵体。猪感染后3-7天开始通过粪便排出病毒,以后呈不规则排毒。感染猪的脏器、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种公种的精液中都含有病毒,猪感染后6-10天,即可产生高滴度的抗体,经感染前后 抗体水平监测比较即可发现猪群的感染状况。 猪细小病毒对各种不良环境因素具有较强的抵抗力。70℃2h、胰酶及pH3-9时 都不能破坏其感染力。2%NaOH热溶液能杀灭该病毒。 流行特点 1.猪是已知的惟一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都可感染,尤以 初产母猪为典型。 2.传染源主要是感染本病毒的种公猪和母猪。带毒猪经粪、尿、鼻涕、唾液、 精液以及死胎、弱胎、胎衣、胎水向环境排毒,污染水源、饲料、土壤、猪舍等。病毒一般可在猪舍存活数月。阴性猪场一旦引入带毒猪,通常于3个月内全场所有的猪只都会被感染,后呈地主流行或散发,并持续多年。 3.本病既可水平传播,又可垂直传播。一般经口鼻为主传播。带毒种公猪也可 通过交配传染母猪,怀孕母猪也可通过胎盘感染胎猪。鼠类也可机械性带毒散毒。 4.本病可见于一年四季(尤其是规模化猪场),但农村散养为主的地区,仍为春、秋两季产仔时多见。

临床症状仔猪和母猪感染后通常表现为亚临床感染。主要症状为病猪母源性繁 殖障碍。妊娠初期(10-30天)的母猪感染后,可能重新发情而屡配不孕,或窝产仔 数明显减少。妊娠中前期(30-50天)感染,分娩时大部分胎儿为木乃伊。回顾性分 析可知,怀孕过程中怀孕母猪腹围逐渐缩小。妊娠中期(50-60天)感染时,大部分 胎儿为死胎。妊娠70天时感染,母猪主要表现为流产。妊娠70天后感染,此时的胎儿已具备产分免疫应答能力,能产生抗体,因此不宜送检以分离病毒。 病猪除了流产、死产、木乃伊、弱仔、不孕等症状外,个别母猪体温升高,后 躯不灵活。仔猪有腹泻、皮炎等表现。而对种公猪的性欲和精子活力无明显影响。 剖检病变剖检病变为母猪子宫内膜有轻微炎症。胎盘不完全钙化,子宫内有大 小及死亡时间不一致的胎儿,有的被溶解、吸收。感染胎儿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干尸化、坏死。 诊断要点如果分娩死胎、未见流产或胎儿发育异常等症状的同时,母猪没有明 显的临床症状,以初产母猪为多,且有传染性证据时,即可怀疑本病。但最后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化验。常需送检的病料包括木乃伊(体长<16厘米=、母猪血液等。大于70日胎龄的胎儿或初生仔猪不宜送检。 常用诊断方法包括病毒分离、荧光抗体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 注意与伪狂犬病、日本乙型脑炎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鉴别诊断。 防治措施本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1.坚持自繁自养,以防引入带毒猪。引进新种猪时,应加强检疫,不从疫区进猪。血凝抑制试验效价低于1:256或呈阴性时方可进猪。 2.免疫接种应用疫苗免疫接种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措施。在疫区,初产母猪配种 前2个月进行猪细小病毒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接种,保证其产生足够的抗体,以保护胎儿不被侵害。也可采取自然感染初产母猪,可把多次经产的老母猪放入后备猪群中混养,或用散毒猪的粪便饲别致后备猪群。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 猪细小病毒病(PRRSV)是一种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全球范围内猪类生产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这种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经济损失和生产问题。本 文将介绍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毒属于病毒科,是一种单股RNA病毒。猪细小病毒病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猪只感染病毒后,有可能成为长期携带者,病毒会在体内潜伏并不断释放,从而成为传播源。母猪也可 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导致产仔毛病。 猪细小病毒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尤其在发达国家的养猪业中极为常见。这种疾 病在猪场中传播迅速,并且很容易造成全场猪只感染。一旦猪场中出现疫情,会给养猪业 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加强对猪细小病毒病的监测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二、临床症状 感染了猪细小病毒的猪只会表现出一系列特征性的临床症状。这些症状主要包括: 1. 机体症状:感染后的猪只会出现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精神萎靡、粪便稀薄等非 特异性症状。 2. 呼吸道症状:感染的猪只会出现咳嗽、打喷嚏、呼吸急促等呼吸道症状。 3. 生殖系统症状:母猪感染后,容易导致流产、仔猪畸形、产仔低产等生殖系统症状。 4. 其他症状:还可能出现发热、皮肤瘙痒、皮肤发红等症状。 以上症状可能会因猪只的年龄、品种、健康状况、病毒株型等因素而有所差异,不同 的猪只呈现出的症状也会不同,在日常养猪过程中要对这些症状有着清楚的认识,及时发 现和处理。 三、诊断方法 对于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测等方法。 1. 临床症状观察:在发现猪只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观察,对症状进行详细记录。通过观察症状的变化以及不同猪只之间的症状差异,可以辅助进行初步诊断。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要点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要点 猪细小病毒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该病毒对热具有较强抵抗力,56℃时48小时、70℃时2小时病毒的感染性和血凝性均无明显改变,但80℃时5分钟可使感染性和血凝活性均丧失。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要点。 一、猪细小病毒的特征 猪细小病毒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该病毒对热具有较强抵抗力,56℃时48小时、70℃时2小时病毒的感染性和血凝性均无明显改变,但80℃时5分钟可使感染性和血凝活性均丧失。 该病毒在40℃极为稳定,对酸碱有较强的抵抗力,ph值3-9稳定,能抵抗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但0.5%漂白粉、1%-1.5%氢氧化钠5分钟能杀灭病毒,2%戊二醛需20分钟,甲醛蒸气和紫外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杀死该病毒。短时间胰酶处理对病毒悬液感染性不仅没有影响,反而能提高其感染效价。在ph值9的甘油缓冲盐水中或在-20℃以下,能保存1年以上毒力不会下降。

2、猪细小病毒的实验室诊断 (1)病料采集:取流产胎儿、死产仔猪的肾、睾丸、肺、肝、肠系膜淋巴结或母猪胎盘、阴道分泌物,制成无菌悬液,备用。 (2)病原分离:取流产胎儿、死产仔猪的肾等材料处理后,接种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3)病原鉴定:免疫荧光试验、pcr诊断试验、分子杂交试验。 (4)病毒抗原的检查:ppv荧光抗体直接染色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接种的细胞片中细胞核不着染,即可确诊。 (5)血清学检查: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最为常用)。ppv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试验。 三、猪细小病毒的防治要点

1、防治原则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严格防疫,免疫接种。原则上实行自繁自养,防止将病毒猪引入无本病的猪场,从场外引进动物时,须选自非疫区的健康动物群,进行猪细小病毒病的血凝抑制试验;进场后进行定期隔离检疫,确证健康时方能混群饲养或配种。 2、预防接种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采取预防措施,可对种猪特别是后备种猪进行疫苗接种预防本病。发生疫情时,首先应隔离疑似发病动物,尽快做出确诊,划定疫区,进行封锁,制定扑灭措施。做好全场特别是污染猪舍的彻底消毒和清洗。病死动物的尸体、粪便及其他废弃物应进行深埋或高温消毒处理。

猪细小病毒病病因及防治技术

猪细小病毒病(PP)病因及防治技术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一种猪繁殖障碍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胚胎和胎儿的感染和死亡,特别是初产母猪发生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但母猪本身无明显的症状。 本病毒于1967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其后在欧洲、澳洲也有此报道,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也分离出该病毒。宁波地区于80年代中期从外地引进种猪时带入本病。 ⒈病原。为猪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能凝集人(O型)、猴、豚鼠、猫、鸡、大鼠和小鼠等的红细胞。病毒耐热力强,60℃2小时也不能灭活。对乙醚、氯仿、胰酶、胆盐、酸均有抵抗力。 ⒉流行特点。本病既可水平传染又可垂直传染。消化道、交配、胎盘感染是最常发生的传染途径。污染物及鼠亦是重要的传播媒介。感染的公猪和母猪是主要的传染来源。一旦病毒传入阴性猪场,于3个月内几乎100%的猪只都会感染。感染后3~7天开始从口、鼻和肛门排出病毒,以后可不规则地排毒。被污染的工作服、工具、车辆也是传播本病的一个原因。本病主要发生在春秋产仔季节。 ⒊临床症状。主要特征是母猪繁殖障碍,表现为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弱胎及母猪不育。 ⒋病理变化。只在子宫内膜和固有膜深层出现单核细胞的聚集。被感染胎儿死亡后可见多种组织和器官有广泛的细胞坏死、炎症及核

内包涵体。 ⒌诊断要点。①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②实验室诊断,主要有血凝(HA)试验、血凝抑制试验(HI)、荧光抗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病原的分离和鉴定。 ⒍防治措施。对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①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进种猪,必须从无此病感染的场引进,且严格隔离,直至确定无病才可混群饲养。②采取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③免疫接种。初产母猪在配种前一个月用灭活苗接种两次(间隔3~4周)。

一例猪细小病毒病的病例诊治

一例猪细小病毒病的病例诊治 猪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主要引起初孕母猪的繁殖障碍和仔猪死亡,近年来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发生较多,还是导致很多疾病综合征的病原之一。由于此病毒不引起猪只的大量死亡,让许多的户给忽视了,到发生此病时才知道没有搞好防疫工作。 一发病情况 在我乡马蹄村,邓XX家里养了15头母猪,其中有3头是老母猪,12头是自己买的小猪蓄起来做母猪的。在7月20日那天,他急冲冲的赶到我防疫站,反映他家的母猪有3头已怀孕,可是这几天他感觉这3头母猪好像放了个屁一样,本来大的肚子,可是越喂越小,起初更是配不起,配三次才配起,有一头配四次才配起,可是现在又好像没有了。那么肚子里的胎儿到哪里去了? 二发病原因及症状 根据邓XX反映的情况,我们就在他家里去观察猪群情况,发现猪群比较健康,了解一些情况,归纳如下母猪发情不正常、久配不孕、根据畜主叙述怀孕上的母猪,而且是初初产母猪,在怀孕中腹围变小的事实,可以得出是胎儿死于子宫内被母体吸收了、在整个被病感染期间没有大的发热和不食情况,我们疑似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其特点是常见于后备母猪发性不正常或久配不孕,有个别猪少食或一餐不食第二餐又吃,精神良好无变化;初产母猪早期感染时(50天以前)可产生病毒血症引起繁殖障碍,病毒经血液穿过胎盘感染胎猪,病毒可以穿过胎盘有选择性地杀死胎猪,由于此时胚胎骨骼还没有发育,胎儿在母体内死亡,胚胎死亡后被母体完全吸收,**终形成一块

很小的形似垃圾的凋落物被排出体外,引起母猪再次发情;在怀孕5060天感染时多出现产木乃伊胎或死胎,此时的木乃伊为黑色或黑褐色;妊娠70天时胎猪的免疫系统已经开始形成,因此它能抵御外来病毒保护自己,扩散到另一个胚胎的速度非常慢,导致在一窝小猪中出现大小不一的木乃伊胎;也有的产弱小仔猪,此时仔猪也可能不表任何症状,但是仔猪带病毒,引起猪场更大范围的危害。后期母猪感染时不表现任何症状但引起怀孕流产。 三预防策略 猪细小病毒感染,目前无**药进行治疗。为避免该病的发生,只能采取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环境消毒和疫苗免疫。疫苗目前主要分灭活苗和弱毒疫苗。 3.1坚持经常性消毒,用0.5%漂白粉或1%烧碱可杀灭病原体,减少猪与病毒的接触。 3.2种群管理,加强检疫工作,引进种猪,要隔离观察并检疫,从未发生过猪细小病毒病的猪场和地区,应该杜绝引进病猪和带毒猪,发病猪场应特别防止小母猪在第1胎受孕时被感染,或把其配种期拖延到9月龄,此时母源抗体己消失,自动免疫力已经产生,经免疫后方可正常饲养。 3.3疫苗免疫,目前对易感猪进行疫苗免疫是**有效的。现主要使用灭活苗。灭活苗分为组织灭活苗和细胞培养灭活苗,以油佐剂细胞灭活苗**为常用。 3.4免疫程序,实行程序化免疫,健康猪、假定健康猪在配种前1个月接种灭活疫苗。新生仔猪细小病毒疫苗的免疫接种可以选择在20周龄左右进行,后备种猪要在配种前20天以前接种,经产母猪应在产后15天进行,每年接种2次,连续3年即可;种公猪每年

猪的疾病 猪细小病毒病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猪细小病毒病的知识和防治 一、概述: 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 PPV)是导致易感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及血清学阴性经产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弱仔及屡配不孕等,而其他年龄的猪感染后一般不表现明显的临诊症状。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在大多数感染猪场呈地方性流行,猪群感染后很难净化,从而造成了持续的经济损失,现已是我国较常见的猪病之一。 二、病原: 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是猪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的自主型细小病毒,血清型单一,很少发生变异,目前所有分离株的血凝活性、抗原性、理化特性及复制装配特性等均十分相似或完全相同,而且猪细小病毒与同型的其他自主型细小病毒在结构与功能方面也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成熟的猪细小病毒完整病毒粒子外观呈六角形或圆形,具有典型的二十面立体对称结构,无囊膜,衣壳由32个壳粒组成,直径约为25~28nm。本病毒对外界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对热具有强大抵抗力,56℃ 30min不影响其感染性和血凝活性,70℃ 2h仍不使其丧失感染性和血凝活性,但是80℃ 5min 可使其丧失感染性和血凝活性;对脂溶剂(如乙醚、氯仿等)有抵抗力;对酸、甲醛蒸汽和紫外线均有一定抵抗力;但是在0.5%漂白粉或氢氧化钠溶液中5min 即可被杀死。该病毒具有良好的血凝活性,能够凝集人的O型、豚鼠、大鼠、鸡、猫、猴的红细胞,但是不能凝集牛、绵羊、仓鼠、猪的红细胞,其中以凝集豚鼠红细胞为最好,在凝集鸡红细胞时存在个体差异。本病毒一般只能在来源于猪的生长分裂旺盛的细胞(如原代猪肾、猪睾丸细胞和传代细胞PK-15,IBRS-2等)上增殖,其体外复制是杀细胞性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隆起、变圆、核固缩和溶解,最后许多细胞碎片黏附在一起使受感染的细胞单层外形不整,呈“破布条状”。另外,不同毒株间存在培养温度依赖性差异,从而可以解释不同分离株在猪体内的复制能力和毒力差异的现象。 三、流行病学: 猪细小病毒病已在世界各地普遍流行,寻找阴性猪群已比较困难。迄今,猪

猪细小病毒病的症状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预防 - 养猪技术

猪细小病毒病的症状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 预防-养猪技术 猪细小病毒是一种只能在来源于猪的生长分裂旺盛的细胞上增殖,其体外复制是杀细胞性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隆起、变圆、核固缩和溶解,最后许多细胞碎片黏附在一起,使受感染的细胞单层外形不整,呈破布条状。另外,不同毒株间存在培养温度依赖性差异,从而可以解释不同分离株在猪体内的复制能力和毒力差异的现象。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和带毒的公猪,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病毒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感染母猪所产的死胎、仔猪及子宫内的排泄物中均含有很高滴度的病毒,而带毒猪所产的活猪可能带毒、排毒时间很长,甚至终生。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细小病毒病的症状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预防。1、患病症状这种病毒主要攻击成年猪的生殖器官及生长旺盛的细胞,如精子,对于胎盘中的仔猪主要攻击仔猪的肝、脏、肺,以及生殖器官,不但具有很强的致命性还有很高的感染性。患有此种病毒,对于成年猪来说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但过了数个月之后成年猪也会发生明显的特征反应,母猪表现为不孕不育,子宫溃烂,身体不适,严重时会出现死亡。公猪表现为性欲底下,身体不适,严重将会导致死亡。对于胎盘中的仔猪,情况比较严重,出现流产,生出死猪、畸形胎、病猪或生理虚弱的仔猪,有些猪在生出不久就夭折,还有出现木乃伊的现象。只有少数猪在生出之后才能免于一死,幸运存活,绝大多数猪都难逃厄运,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诊断猪患上细小病毒的可能性总会存在,为

了及早发现患病猪,应该经常对猪群进行抽样检查,以防病毒在猪群内传播,造成巨大损失。对猪细小病毒的诊断方法有很多,这里笔者就简单介绍几种经常用到的,主要有血清学诊断包括了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技术、乳胶凝集试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包括了PCR检测技术、核酸探针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基因芯片技术。这些技术在检测中准确率高,速度快,但是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3、疫苗预防近年来,公认使用疫苗是预防猪细小病毒病,提高母猪抗病力和繁殖率的有效方法。目前已有10多个国家研制出了细小病毒(PPV)疫苗,疫苗包括活疫苗与灭活苗。活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高,而且维持时间较长,而灭活苗的免疫期比较短,一般只有半年。疫苗注射可选在配种前几周进行,以使妊娠母猪于易感期保持坚强的免疫力。为防止母源抗体的干扰可采用2次注射法或通过测定HI滴度以确定免疫时间,抗体滴度大于1:20时,不宜注射,抗体效价高于1: 80时,即可抵抗PPV的感染。在生产上为了给母猪提供坚强的免疫力,最好猪每次配种前都进行免疫,可以通过用灭活油乳剂苗2次注射,以避开体内已存在的被动免疫力的干扰。将猪在断奶时从污染群移到没有PPV污染地方进行隔离饲养,也有助于本病的净化。要严格引种检疫,做好隔离。此外,疫苗的品种还有弱毒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及活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针对不同的情况均有不同的功效。运用疫苗是一个前沿科学却也是一个低成本高效的技术,在猪细小病毒的预防中占有主导地位。4、综合防治PP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要使一个无感染的猪场保持下去,

猪细小病毒的发病特点及防治

猪细小病毒的发病特点及防治 作者:张玉梅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8期 1?发病特点 猪细小病毒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呈地方流行。虽然只有妊娠母猪表现出繁殖障碍的临床症状,但是此病毒可迅速在易感猪体内繁殖,并随着急性感染猪的粪便及其他分泌物流出到外界环境中,达到一定量后,会发生严重的流行。猪细小病毒能在环境中保持传染能力数月,污染圈舍 或设备,所以成为持续性传染源危害猪只健康。该病毒能在群体中经污染媒介传播。啮齿类动 物作为机械性的携带者可将该病毒引入猪群。该病毒也可以通过感染公猪来感染种群。患病公 猪精液中也可能存在细小病毒,并且能够污染环境。猪细小病毒对70%酒精和0.05%季铵盐以及低浓度次氯酸钠不敏感,以上药物试剂不能将其灭活。乙醛消毒剂和高浓度的次氯酸钠及7.5% 过氧化氢作用后容易失活。该病毒具有相对热稳定性,90℃干热的环境下不能将其灭活[1]。 如果足够比例的母猪通过接种或自然接触获得免疫,猪细小病毒不会立刻引起猪群发病。 然而,该病毒甚至可以在接种的猪只体内增殖,接种到与对照组不免疫的相同抗体滴度的母猪 后抗体滴度迅速上升,攻毒后仍然主动排毒。因此,病毒在畜群内的循环不能仅靠接种起到绝 对预防。 在家畜中,只有猪对猪细小病毒具有易感性,其他家畜则无易感性。不同品种性别、年龄 的猪都可感染。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该病除可经胎盘感染或经交配、人工授精感染外,非繁殖公、母猪及育肥猪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环境、饲料、饮水等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污 染的猪,在病猪移出后空圈5个月,清扫后放入易感猪饲养,仍可被感染。 架子猪和成年猪感染后,病毒在一些增长或更新迅速的组织,如淋巴小结、疏松结缔组织、肾间质,睾丸、附睾等中增殖,3~7 d后,开始经分泌物、粪便、精液排出病毒,但本身并无 明显临床症。 该病常见于初产母猪,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该病发生后,猪场可能连续几年不断地 出现母猪繁殖失败。怀孕母猪早期感染时,病毒可通过胎盘使胎儿感染,胎儿感染后表现充血、出血、发育受阻、死亡、脱水(木乃伊化)等;其胚胎死亡率可高达80%~100%。如果感染发 生在怀孕的中、后期,因怀孕70 d后大多数胎儿已能对病毒感染产生有意义的免疫应答而存活。这些胎儿出生时外观正常,但体内存在有病毒和抗体,并可长期带毒,甚至终生带毒。 2?临床症状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母畜生殖障碍。接种疫苗的种群生殖障碍率低,但是猪 细小病毒在未接种疫苗或疫苗接种不当的种群中可以造成毁灭性的流产风暴。在猪只感染细小 病毒的早期及潜伏期没有明确的临床征兆。对猪细小病毒较敏感母猪在感染患病15 d左右可将病毒通过胎盘给胚胎或胎儿[2]。 发生感染的妊娠阶段不同所表现出的生殖临床症状也略有差异。在妊娠开始,由透明带保 护胎体,不容易感染。此后在妊娠35 d,猪细小病毒感染导致胚胎死亡和母猪的胎儿组织吸收。怀孕35 d后,胎儿器官形成已基本完成,胎儿的骨骼开始骨化。在此之后猪细小病毒感染通常会导致胎儿死亡,紧接着形成木乃伊胎。同时在妊娠大约70 d时,胎儿能够有效地免疫,消除病毒。70 d后,胎儿感染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仔猪出生时携带猪细小病毒抗体。

解析猪病:猪细小病毒感染.doc

解析猪病:猪细小病毒感染 概述:解析猪病:猪细小病毒感染猪细小病毒感染会导致传染性不孕,是一种特别常见而且特别重要的疾病。猪细小病毒是一种非常顽固的病原,在猪的小肠中繁殖,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如果在您的猪场里取样化验,几乎肯定会检测到这种病原,除非猪场规模很小,少于100头基础母猪,这种情况下病原可能逐渐消失。所以,您肯定要面对这病原的感染,必须加以控制。病毒在宿主体外大都存活不了很长时间,而PPV则不然。这种病毒在环境中可存活数月之久,且对大多数消毒剂都具有抵抗力。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种病分布非常广泛,且很难根除。 症状:仔猪通常无症状。偶尔可见弱仔。死产仔猪增加,木乃伊仔猪增加。 母猪窝产仔数减少,妊娠35天内胚胎吸收。大小不等的木乃伊胎(30~160mm)。死产仔猪增加。死胎与分娩过程延长有关,这种延长是因为有木乃伊胎造成的。PPV感染通常不会造成流产。产低体重仔猪的数量可能会增加,但仔猪死亡率通常不会上升。急性发病阶段通常持续8周,此后4~6周当中逐渐减轻,然后还有4~6周的时间内会出现木乃伊胎。在先前未接触过病原的易感母猪群当中,该病毒需4个月才能感染所有母猪。只有未接触过病原的母猪首次感染时才会表现散发的临床疾病。通常仅限于青年母猪。繁殖母猪通常不会表现症状。 免疫:经PPV感染后母猪会获得很高的抗体水平,并且会维持很长

时间。很高的抗体水平并不意味着猪群正在或已经发病,也不意味着更好的免疫保护。比如,1:20的滴度与1:80,000的滴度所提供的免疫保护是一样的。某一时间对所有母猪进行血清学检查,仅能得出母猪当中曾经感染过病原的比例,并反映出整体的免疫水平或易感程度。猪只接触PPV之后,免疫力会维持一生。 细小病毒感染的关键要点:该病毒在各类猪群中分布广泛,但在小规模猪群当中可能会逐渐消失(100头基础母猪)。在大多数猪群中为地方性感染(持续存在)。猪感染后会终生具有免疫力。如果不进行免疫接种,该病每隔3~4年就会导致繁殖方面的问题。易感母猪感染细小病毒后会导致胚胎吸收和木乃伊胎。所以,主要症状包括窝产仔数下降、大小不一的木乃伊胎、假怀孕和不孕。PPV通常不会引起流产。母源免疫可维持7个月,但很少维持到青年母猪阶段(这关系到免疫接种效果)。到达配种日龄的青年母猪当中50%血清抗体会表现为阴性。 致病原因:小群中该病原可能会逐渐消失(根除),当母猪群免疫力消失之后就会对该病原易感。 大型猪群中新进的易感繁殖母猪会持续受到感染,维持病原的存在。诊断:如果繁殖母猪无其它症状,仅表现为窝产仔数减少,以及产出大小不一的木乃伊胎,就应怀疑为PPV感染。该病一个重要特征是妊娠15~70天的胚胎感染和死亡。可对木乃伊胎作荧光抗体试验,确定是否感染PPV。血清学试验无助于诊断,因为很多正常母猪都会表现为阳性。

猪细小病毒病的病症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细小病毒病的病症诊断及防控措施! 【导读】初产母猪发生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你要小心了,很可能你的猪得了细小病毒!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一种猪繁殖障碍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胚胎和胎儿的感染和死亡,特别是初产母猪发生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但母猪本身无明显的症状。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以及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 感染病毒的母猪或者公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且能够通过交配或者胎盘导致胎儿感染,还可经由污染病毒的物质或者消化道等导致其他易感动物感染,从而使其变成该病的传染媒介不断传播。母猪、胚胎以及仔猪等是该病毒最直接的感染对象,但仅有母猪能够在繁殖方面出现障碍,且对于不同品质或者年龄的猪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待产母猪是最常见感染病毒的类型,且只要待产母猪感染病牛,在3个月内就会导致整个母猪群发生感染,即使大于1岁的公猪,感染率也能够达到80%-100%,表明该病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 猪群只要发生感染,在今后几年内都会经常出现母猪繁殖失败的现象。母猪要在妊娠后感染病毒,经过1-2h排出的粪便中就含有病毒,从而导致环境被污染。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由于母猪通常在春季和秋季分娩,因此在这两个季节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2、临床症状 该病的临床症状及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导致胚胎和胎猪的患病甚至死亡。对于母猪尤其是初产母猪以及血清学呈阴性的经产母猪,只要感染病毒发生病毒血症,就会通过血液循环使病毒到达胎盘,导致通过胎盘感染。母猪妊娠的各个时期感染病毒,都会发生流产、死胎、

弱仔、木乃伊等不同症状,而母猪自身不会表现出其他明显的临床症状。 妊娠早期感染,一般会导致胚胎发生死亡,且母体会逐渐将其吸收,从而导致产仔总数减少,有时还是导致母猪发情异常、空怀以及屡配不孕的重要原因。妊娠中期感染,即46-60天左右的胎儿感染病毒通常会木乃伊化,或者成为异常胎儿,此时往往会在正常分娩时产出死亡胎儿,就算有个别仔猪能够存活,也会存在异常现象,主要表现出体质瘦弱,无法站立,具有较差的后天生存能力,一般出生后很快发生死亡,部分过于虚弱的胎仔,在分娩过程中会由于窒息发生死亡。 妊娠中后期感染,胎儿感染病毒后会在其体内不断增殖,并形成免疫应答,分娩时就会产出具有正常外表的活仔,但其一般会携带病毒以及抗体,还有部分仔猪会形成免疫耐受性,成为长时间携带病毒的猪。其他情况下感染,即母猪患有严重的胎盘炎,或者所有胎儿都发生死亡时,母猪就会发生流产。 3、实验室诊断 细菌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猪的肝脏、淋巴结、脾脏、肺脏等病料,分别在肉汤培养基、巧克力琼脂平板及麦康凯血琼脂平板上接种,在37℃恒温条件下进行48emsp;h培养,对培养物进行观察。病原鉴定。取母猪流产产出的死亡仔猪的脑、肺脏、肾脏等病料,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研磨,接着经过高速离心提取其DNA,通过逆转录PCR(RT-PCR)方法,即根据猪细小病毒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于基因扩增,对病原进行鉴定,如果结果呈阳性则可确诊为该病。 血凝试验(HA)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研究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研究 丁学义 猪细小病毒病,又称为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是由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引起妊娠母猪出现繁殖障碍,以妊娠母猪妊娠中后期出现流产,产下死胎、木乃伊胎和不孕为主要特征。在流产之前,妊娠猪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临床症状,成年猪常呈现隐性经过,成为该种疾病反复传播感染的传染源。猪细小病毒病在世界各地猪养殖主产区广泛分布,在一些地区中常常呈现地方性流行。猪细小病毒病会严重危害猪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常常给猪养殖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该种疾病诊断和防治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典型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实验室诊断方法和防治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控制该种疾病有一定帮助。 1 流行病学 细小病毒可以感染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猪,患病猪和隐性带毒猪是该种疾病的主要传染源。猪细小病毒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交配、人工授精和出生前胎盘感染

该种疾病。典型临床症状患病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以及感染母猪所产的死胎、僵尸胎、子宫分泌物中都含有大量病毒。被该病毒感染的种公猪精细胞、精索、附睾和附性腺中均含有大量病毒。该种疾病常常发生于初次生产的母猪,一般呈现地方流行性或散放。母猪在妊娠早期感染该种病毒后,胚胎死亡率高达80%~100%。多数初产母猪在感染该种疾病后,可以获得坚强的免疫力。自然条件下细小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动物,猪是其中一种。细小病毒可以在猪圈中存活数月,仅仅对发病猪圈进行常规清扫,很难将病毒杀死。因此发病后就要求养殖户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并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 2 临床症状 通常情况下,母猪感染该种病毒后会呈现隐性经过。第一次生产的母猪感染该种病毒后表现为繁殖障碍。妊娠阶段的母猪感染该种病毒后,在妊娠后期会出现流产现象,产下死胎、僵尸胎、畸形胎,即便是产下的仔猪能够正常成活,出生后体质较弱,也会走向死亡。感染猪细小病毒的母猪,虽然流产后能够正常发情,能够正常配种,但常常不能够正常分娩,胎儿在妊娠中后期相继出现流产。妊娠母猪感染该种病毒后,由于感染时间不同,在临床上表现出的症状也存在较大差异性。孕前两个月感染猪细小病毒后会产生死胎,孕前一个半月感染病毒后會出现突然流产。在流产前患病中会出现异常情况,表现为烦躁,猪舍内不断走动,体温升高到40度,食欲下降,从阴道中分泌出少量分泌物,胎衣时间不下,恶露不排,有时还会出现生殖系统疾病。哺乳仔猪感染,该种疾病后多表现为,严重腹泻,身体逐渐消瘦,体温升高到41度以上,随后排出脓性粪便,鼻镜干燥。3~10日龄的哺乳仔猪症状最为明显,通常会因为身体严重脱水,导致心力衰竭,酸中毒死亡。

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猪细小病毒病的防 控措施-养猪技术 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传染病,是由于感染猪细小病毒而导致,主要特征是导致繁殖障碍。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繁殖障碍病。该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并能够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等进行传播。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夏、春、秋季节都比较容易出现发病。我国不同地区的猪群中都广泛存在该病,对养猪业造成严重影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措施。1、流行病学病原。猪细小病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病毒粒子外观呈圆形或者六角形,衣壳由32个壳粒构成,核心存在单股负链DNA,大约在整个病毒粒子中占到26.5%。该病毒能够在猪细胞中无限繁殖,通常原代猪肾细胞比较常见。只要细胞发生感染就会出现病变,如裂变、固缩或者变圆等。该病毒具有非常强的抵抗热及消毒药的能力,如其在56℃温度下经过30 min热处理依旧无法对其红细胞的凝聚能力以及传染性造成明显影响,在70℃温度下也需要经过2 h才能够使其感染力降低,在80℃温度下加热5 min才能够使其死亡,且其还具有较轻的抵抗氯仿和乙醚等溶剂的能力。流行特点。目前,已知猪细小病毒的唯一宿主是猪,且任何阶段的家猪和野猪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初产母猪最容易感染。一般母猪在交配后容易感染病毒,并对胚胎以及新生仔猪造成较大的伤害。该病通常呈散发或者地方性流行。同时,由于该病毒具有较强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从而在被污染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存活,因此猪场只要发生该病,就很

难彻底清除病原,从而导致多年连续出现发病。2、临床症状在临床上,主要是初产母猪表现出繁殖障碍,而经产母猪、育肥猪、公猪则不会表现出症状。患病母猪在精神、食欲等方面表现正常,且能够正常发情,但部分尽管能够出现发情但较难受孕。在妊娠中期发生感染,有些病猪会表现出腹围缩小,部分发生完全流产或者足月后产出体型较小的仔猪;部分在产出活仔的同时还会产出不同数量的木乃伊胎;妊娠后期感染该病,部分病猪会产出畸形胎、死胎,往往导致其发生难产而造成死亡或者被淘汰。3、鉴别诊断该病与布氏杆菌病、猪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等具有比较相似的症状,要注意进行区别。猪细小病毒病是由于感染细小病毒而导致,且主要会导致初产母猪发生繁殖障碍,使其产出畸形胎、木乃伊胎、死胎或者发生早产、晚产等;猪伪狂犬病不仅会导致母猪发生流传、产出死胎,还有导致新生仔猪、哺乳仔猪具有神经症状;猪乙型脑炎通常会导致母猪发生晚产,而公猪发病后表现出一侧睾丸发炎、发生红肿,但公猪感染细小病毒后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布鲁氏菌病会导致母猪发生流产,并伴有关节炎,公猪睾丸发炎、发生红肿,这些都可用于区别细小病毒病。4、防控措施应急治疗。病猪主要以抗病毒、缓解症状以及避免出现继发感染为治疗原则。病猪可按体重每50 kg肌肉注射1 mL猪用转移因子,每天1次,并配合按每200 kg饲料中添加100 g金芪毒克(黄芪多糖),混合均匀后投喂或者任其自由采食,连续使用3~5天。病猪也可按体重每50 kg使用2 mL猪用排疫肽(免疫球蛋白)和1 mL猪用转移因子,混合均匀后用于肌肉注射,并配合按体重肌肉注射0.2 mL/kg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