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猪细小病毒病(PPV)

猪细小病毒病(PPV)

猪细小病毒病(PPV )

A PPV 特点:

经济影响

成功的繁殖生产是猪场赢利的的关键;

PPV 感染将对母猪和后备猪的窝产仔造成灾难性的损失;

未免母猪群几乎每2—4年暴发一次,每次持续至少6个月 PPV 是一种能引发胎儿发病死亡的重要的母猪传染病;

1960年首次证实PPV 能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

PPV 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PPV 是一种病毒病,一旦发生将无法救治; 在英国超过90%的种猪都有PPV 感染; PPV 对消毒剂、干燥和高温等抵抗力非常强;

PPV 在猪舍中至少可以存活4个月;

猪群更替、人员流动及机械携带运输等都很容易使PPV 感染猪群,即使疫病最少的猪群也无法幸免。

一旦感染,极难消除;

B 什么时候最危险? 怀孕期的母猪与后备猪:虽然一般来说后备猪对PPV 最易感,但有时并非完全如此,我们必须知道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

公猪:公猪也可以通过精液传播PPV ,但PPV 并不对公猪及精液造成任何损伤。

新猪群:新猪群可能没有免疫力,一旦感染发生,所有新母猪都有感染发病的风险,而且其极易暴发PPV 。

增加新母猪淘汰老母猪:淘汰淘汰老的具有免疫力的母猪,或扩群时,新母猪可能没有免疫力。当猪群中易感母猪的比例增加、猪群的整体免疫力下降时暴发PPV 在所难免。

美国辉瑞

带给您一个健康的猪群

PPV是如何传播的?

第一期:PPV一般通过口腔传播进入猪群,偶尔也能够交配感染;

第二期: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

第三期:PPV进入子宫的血液循环;

第四期:感染怀孕母猪或后备母猪后2到3周,PPV即经过胎盘进行传播,此时病毒就会缓慢地从一个胎儿传播到另一个胎儿。在怀孕后期胎儿也许还能存活。若怀孕35天以内感染PPV则导致胚胎死亡,因骨骼尚未形成,死亡胚胎就会被完全吸收。怀孕中后期感染PPV,死亡的胎儿将因为吸收不全而出现木乃尹。

第五期:除1—4期外,尤其是当分娩时,感染母猪就会通过生殖道,粪便及鼻腔大量排毒,迅速感染整个猪群。

表1:PPV的感染发病;

怀孕期危害

0—35天胚胎死亡和吸收

35 —70天胎儿死亡和木乃尹胎

70天以后也许胎儿存活,发育停止和弱仔

主要症状:

母猪或后备母猪PPV感染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但若有PPV感染的发生则会出现一个或多个下述指征:

每窝仔猪中有大小不一的木乃尹胎儿:

如果100个仔猪中有不止1个的木乃尹胎儿,就应调查了解

更多的生产情况。

由于PPV传播非常慢,所以木乃尹大小尺寸很不一致。

死胎增多:

如果每100头仔猪有超过5头的死胎就应深入调查。

窝产仔猪数减少:

每窝分散度增加. 母猪分娩失败率增高 猪群繁殖力下降

应该注意到怀孕35天内感染PPV,由于胚胎还未形成骨骼,因此死亡胚胎能够被吸收。然而PPV在胎儿之间传播缓慢,所以所有死亡胎儿极难被全部吸收。因此PPV感染发病不会导致有规律的返情。

PPV所造成繁殖障碍的临床表现类似于其它繁殖障碍性疫病,所以猪场兽医很难早期诊断,此外PPV发生后由于病程太长而很难估算其经济损失。

虽然血清学调查有助于证明PPV感染与否,但实验室的病毒分离才可以证实PPV是否繁殖失败的真正原凶。

如何寻求帮助?

PPV一旦感染将无法救治,但如果有你的兽医协助和一个简单、实用的免疫程序的实施,您将高枕无忧。

你的兽医师有助于正确执行免疫计划,确保维持母猪群正常的繁殖生产力,防止因PPV的感染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假如您的猪群正处于危险期,或者已有PPV爆发的证据,这时您应首先联系及咨询您的兽医。

哪些猪可以免疫接种?

后备猪、母猪及公猪。

一般来说,什么年龄时应该免疫接种?

猪在六月龄时肌肉注射疫苗可以预防PPV的感染发病。

后备猪和母猪:

配种前两周接种2毫升(1头份)疫苗;

加强免疫:下一次配种前两周免疫,以后每年只免疫一次(1头份),但必须在配种前2周免疫接种。

公猪:6—7月龄免疫一次,隔六个月后加强免疫,以后每年免疫一次。

后备猪和母猪的免疫接种

配种胎次 1 2 3 4 5

猪病毒性传染病:猪细小病毒病

猪病毒性传染病:猪细小病毒病 病原 本病是由猪细小病毒感染所致。其病毒粒子直径为20nm左右。能凝集猴、豚鼠、小鼠、鸡、狗、猫、猪等动物和人O型红细胞,但不能凝集牛和绵羊红细胞。 猪细小病毒通常在扁桃体、颌下淋巴结、肾、肝、脊髓和肠系膜淋巴结内增殖。用免疫荧光技术可以查出组织细胞浆和胞核内的病毒包涵体。猪感染后3-7天开始通过粪便排出病毒,以后呈不规则排毒。感染猪的脏器、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种公种的精液中都含有病毒,猪感染后6-10天,即可产生高滴度的抗体,经感染前后 抗体水平监测比较即可发现猪群的感染状况。 猪细小病毒对各种不良环境因素具有较强的抵抗力。70℃2h、胰酶及pH3-9时 都不能破坏其感染力。2%NaOH热溶液能杀灭该病毒。 流行特点 1.猪是已知的惟一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都可感染,尤以 初产母猪为典型。 2.传染源主要是感染本病毒的种公猪和母猪。带毒猪经粪、尿、鼻涕、唾液、 精液以及死胎、弱胎、胎衣、胎水向环境排毒,污染水源、饲料、土壤、猪舍等。病毒一般可在猪舍存活数月。阴性猪场一旦引入带毒猪,通常于3个月内全场所有的猪只都会被感染,后呈地主流行或散发,并持续多年。 3.本病既可水平传播,又可垂直传播。一般经口鼻为主传播。带毒种公猪也可 通过交配传染母猪,怀孕母猪也可通过胎盘感染胎猪。鼠类也可机械性带毒散毒。 4.本病可见于一年四季(尤其是规模化猪场),但农村散养为主的地区,仍为春、秋两季产仔时多见。

临床症状仔猪和母猪感染后通常表现为亚临床感染。主要症状为病猪母源性繁 殖障碍。妊娠初期(10-30天)的母猪感染后,可能重新发情而屡配不孕,或窝产仔 数明显减少。妊娠中前期(30-50天)感染,分娩时大部分胎儿为木乃伊。回顾性分 析可知,怀孕过程中怀孕母猪腹围逐渐缩小。妊娠中期(50-60天)感染时,大部分 胎儿为死胎。妊娠70天时感染,母猪主要表现为流产。妊娠70天后感染,此时的胎儿已具备产分免疫应答能力,能产生抗体,因此不宜送检以分离病毒。 病猪除了流产、死产、木乃伊、弱仔、不孕等症状外,个别母猪体温升高,后 躯不灵活。仔猪有腹泻、皮炎等表现。而对种公猪的性欲和精子活力无明显影响。 剖检病变剖检病变为母猪子宫内膜有轻微炎症。胎盘不完全钙化,子宫内有大 小及死亡时间不一致的胎儿,有的被溶解、吸收。感染胎儿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干尸化、坏死。 诊断要点如果分娩死胎、未见流产或胎儿发育异常等症状的同时,母猪没有明 显的临床症状,以初产母猪为多,且有传染性证据时,即可怀疑本病。但最后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化验。常需送检的病料包括木乃伊(体长<16厘米=、母猪血液等。大于70日胎龄的胎儿或初生仔猪不宜送检。 常用诊断方法包括病毒分离、荧光抗体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 注意与伪狂犬病、日本乙型脑炎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鉴别诊断。 防治措施本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1.坚持自繁自养,以防引入带毒猪。引进新种猪时,应加强检疫,不从疫区进猪。血凝抑制试验效价低于1:256或呈阴性时方可进猪。 2.免疫接种应用疫苗免疫接种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措施。在疫区,初产母猪配种 前2个月进行猪细小病毒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接种,保证其产生足够的抗体,以保护胎儿不被侵害。也可采取自然感染初产母猪,可把多次经产的老母猪放入后备猪群中混养,或用散毒猪的粪便饲别致后备猪群。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科学防控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科学防控 摘要: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orcinepar原vovirus,PPV)引起的一种母猪繁殖障碍传染病,该病毒可导致妊娠前期胎儿发育受到影响。健康母猪可通过接触污染的饲料、饮水等感染该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特点。20世纪60年代,猪细小病毒首次从死胎中被分离,且被证明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该病在许多国家广泛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母猪出现流产、死胎、畸形胎、分娩周期延长等症状。猪细小病毒严重影响仔猪生长及母猪繁殖,对我国生猪养殖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目前,猪细小病毒易与猪乙肝病毒混合感染,从而造成疾病诊治难度增加,给我国临床疾病预防带来极大困难。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病;诊断;治疗;预防措施 引言 随着更加敏感和具有更多选择性的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猪病原检测,对养猪业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病毒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也得到进一步的开展,而越来越多病毒以及经典病毒的检测数据也不断增加。猪细小病毒,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重要传染性病原。直到最近仍认为该病毒的遗传变异性较低,可通过疫苗接种可达到防止该病毒造成的猪繁殖障碍。但随着对该病毒的持续研究,人们对疫苗防治新兴的猪细小病毒毒株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随后的研究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对猪小病毒的进化及免疫学的看法,而疫苗对新出现毒株的有效中和能力较低。这些发现对猪细小病毒的感染过程有了较为重大的进展。本文对猪细小病毒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发病机理进行综述,旨在为猪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繁殖障碍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1发病机理 怀孕母猪被猪细小病毒侵入后表现出败血症状,并造成发育功能障碍,病毒经过胎盘血液循环侵害胎儿,致使分娩的仔猪出现弱仔、死胎、木乃伊等现象,但怀孕母猪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果母猪在怀孕一个月内感染猪细小病

猪细小病毒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一类小DNA病毒,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及血清学阴性经产母猪发生流产、不孕、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等。该病毒对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并在大多数猪场呈地方性流行,严重地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该病的严重危害受到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对PPV诊断方法及免疫防制的研究成为了热点之一。 猪细小病毒感染可依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作出初步诊断,一般认为,如果仅妊娠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胎儿发育异常,同时有证据表明是传染性疾病时,则应考虑到PPV感染的可能,但进一步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自1967年,Cartwright等首次报道PPV病以来,有关该病诊断方法的研究报告较多,从最初的病毒分离鉴定,到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免疫学方法,直到核酸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到PPV病的诊断中。 病毒分离和鉴定用于诊断PPV感染的最大优点是结果准确可靠,可以作为最后确诊。用于分离PPV的病料,一般为流产或死产胎儿的脑、肾、肝、肺、睾丸、胎盘及肠系膜淋巴结等,其中以肠系膜淋巴结和肝脏的分离率最高。。虽然此方法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但是其费时费力,并且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备,另

外,其感染力会随着胎儿死亡时间而降低从而限制了临床应用;红细胞凝集试验(HA)操作简便易行,且能进行快速、大量的诊断,但是其灵敏度低、特异性不强,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方法。 血凝抑制(HI)试验是检测PPV抗体最常用的经典方法,一般采用试管法和微量法。利用HI试验检测人工感染PPV的猪,发现感染后5d即可检测到相应抗体,12~14d 抗体滴度高达1024~4096,并能持续多年检出抗体。待检血清进行HI试验时需要首先进行热灭活处理,然后再用红细胞吸附,以除去血清中的非特异性血凝素,进一步用高岭土吸附以除去或减少血清中非特异性抑制因子。目前,该方法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血清中和试验(SN)也是检测PPV抗体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被检血清的抗体中和PPV,然后根据培养细胞的病变情况来计算血清抗体的滴度。SN的特异性比HI高,但是SN的操作较为复杂,首先要进行病毒感染力的测定,而PPV在低剂量时并不引起细胞病变,从而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1988年,Hohdatsu等率先建立了PPV 的ELISA诊断方法并用于检测PPV的血清抗体,我国姜永厚等(1997)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用于检测PPV的抗原,可建立的ELISA诊断方法非特异性较强。邵振华、田海燕(中国兽药监察所)用滤纸采集猪血样,加入到预先用PPV抗原处理的微孔板小孔内,进行免疫间接过氧化物酶染色试验检测PPV抗体,在2-3h内即可观察结果。对比试验证实比HI敏感(高7.4%),特异

猪细小病毒病(PPV)

猪细小病毒病(PPV ) A PPV 特点: 经济影响 成功的繁殖生产是猪场赢利的的关键; PPV 感染将对母猪和后备猪的窝产仔造成灾难性的损失; 未免母猪群几乎每2—4年暴发一次,每次持续至少6个月 PPV 是一种能引发胎儿发病死亡的重要的母猪传染病; 1960年首次证实PPV 能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 PPV 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PPV 是一种病毒病,一旦发生将无法救治; 在英国超过90%的种猪都有PPV 感染; PPV 对消毒剂、干燥和高温等抵抗力非常强; PPV 在猪舍中至少可以存活4个月; 猪群更替、人员流动及机械携带运输等都很容易使PPV 感染猪群,即使疫病最少的猪群也无法幸免。 一旦感染,极难消除; B 什么时候最危险? 怀孕期的母猪与后备猪:虽然一般来说后备猪对PPV 最易感,但有时并非完全如此,我们必须知道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 公猪:公猪也可以通过精液传播PPV ,但PPV 并不对公猪及精液造成任何损伤。 新猪群:新猪群可能没有免疫力,一旦感染发生,所有新母猪都有感染发病的风险,而且其极易暴发PPV 。 增加新母猪淘汰老母猪:淘汰淘汰老的具有免疫力的母猪,或扩群时,新母猪可能没有免疫力。当猪群中易感母猪的比例增加、猪群的整体免疫力下降时暴发PPV 在所难免。 美国辉瑞 带给您一个健康的猪群

PPV是如何传播的? 第一期:PPV一般通过口腔传播进入猪群,偶尔也能够交配感染; 第二期: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 第三期:PPV进入子宫的血液循环; 第四期:感染怀孕母猪或后备母猪后2到3周,PPV即经过胎盘进行传播,此时病毒就会缓慢地从一个胎儿传播到另一个胎儿。在怀孕后期胎儿也许还能存活。若怀孕35天以内感染PPV则导致胚胎死亡,因骨骼尚未形成,死亡胚胎就会被完全吸收。怀孕中后期感染PPV,死亡的胎儿将因为吸收不全而出现木乃尹。 第五期:除1—4期外,尤其是当分娩时,感染母猪就会通过生殖道,粪便及鼻腔大量排毒,迅速感染整个猪群。 表1:PPV的感染发病; 怀孕期危害 0—35天胚胎死亡和吸收 35 —70天胎儿死亡和木乃尹胎 70天以后也许胎儿存活,发育停止和弱仔 主要症状: 母猪或后备母猪PPV感染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但若有PPV感染的发生则会出现一个或多个下述指征: 每窝仔猪中有大小不一的木乃尹胎儿: 如果100个仔猪中有不止1个的木乃尹胎儿,就应调查了解 更多的生产情况。 由于PPV传播非常慢,所以木乃尹大小尺寸很不一致。 死胎增多: 如果每100头仔猪有超过5头的死胎就应深入调查。 窝产仔猪数减少: 每窝分散度增加. 母猪分娩失败率增高 猪群繁殖力下降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 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 Disease,PPVD)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类传染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致死性,严重影响了猪类的生产和经济利益。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流行病学 猪细小病毒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途径传染,包括直接接触患病猪只、间接接触污染环 境等。病毒具有很强的环境耐受性,在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可以存活多个月。此外,母猪 对PPV的感染也是该病流行的原因之一。母猪感染PPV后,会导致流产、死胎和畸形仔猪 等现象,使得出生的仔猪很容易感染该病毒。 二、临床症状 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流产、死胎、畸形仔猪和生长缓慢等,常常伴随有 白色胎盘滋生病灶的出现。一般来说,母猪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内感染PPV后,仔猪会死亡 或畸形;在怀孕的四到五个月内感染PPV后,则会导致流产或死胎。如果仔猪能够顺利出生,则其免疫系统并没有完全发育,很容易被PPV感染,从而产生典型的症状。典型的临 床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呕吐、腹泻、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窒息等。 三、诊断与防控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测和病理学检查。常见的检查方法有病毒分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在防控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 严格的品种选育和防疫措施。选育猪种时,应考虑其对PPV的抗病性;在养殖过程中,要注重环境卫生,经常消毒喂水槽及饮水器等饲料设施,防止病毒在猪舍内传播。 2.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于感染PPV的猪只,应采取隔离的措施,避免疫情扩散。同时,及时进行病毒清除消毒,彻底消灭病源。 3. 加强疫苗免疫防控。针对PPV的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并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地防止疫情的发生和扩散。 总之,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措施中,重要的是预防为主,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并合理运用疫苗进行免疫防治,减少疫情对猪场的危害。

猪的疾病 猪细小病毒病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猪细小病毒病的知识和防治 一、概述: 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 PPV)是导致易感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及血清学阴性经产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弱仔及屡配不孕等,而其他年龄的猪感染后一般不表现明显的临诊症状。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在大多数感染猪场呈地方性流行,猪群感染后很难净化,从而造成了持续的经济损失,现已是我国较常见的猪病之一。 二、病原: 猪细小病毒病的病原是猪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的自主型细小病毒,血清型单一,很少发生变异,目前所有分离株的血凝活性、抗原性、理化特性及复制装配特性等均十分相似或完全相同,而且猪细小病毒与同型的其他自主型细小病毒在结构与功能方面也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成熟的猪细小病毒完整病毒粒子外观呈六角形或圆形,具有典型的二十面立体对称结构,无囊膜,衣壳由32个壳粒组成,直径约为25~28nm。本病毒对外界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对热具有强大抵抗力,56℃ 30min不影响其感染性和血凝活性,70℃ 2h仍不使其丧失感染性和血凝活性,但是80℃ 5min 可使其丧失感染性和血凝活性;对脂溶剂(如乙醚、氯仿等)有抵抗力;对酸、甲醛蒸汽和紫外线均有一定抵抗力;但是在0.5%漂白粉或氢氧化钠溶液中5min 即可被杀死。该病毒具有良好的血凝活性,能够凝集人的O型、豚鼠、大鼠、鸡、猫、猴的红细胞,但是不能凝集牛、绵羊、仓鼠、猪的红细胞,其中以凝集豚鼠红细胞为最好,在凝集鸡红细胞时存在个体差异。本病毒一般只能在来源于猪的生长分裂旺盛的细胞(如原代猪肾、猪睾丸细胞和传代细胞PK-15,IBRS-2等)上增殖,其体外复制是杀细胞性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隆起、变圆、核固缩和溶解,最后许多细胞碎片黏附在一起使受感染的细胞单层外形不整,呈“破布条状”。另外,不同毒株间存在培养温度依赖性差异,从而可以解释不同分离株在猪体内的复制能力和毒力差异的现象。 三、流行病学: 猪细小病毒病已在世界各地普遍流行,寻找阴性猪群已比较困难。迄今,猪

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猪细小病毒病的防 控措施-养猪技术 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传染病,是由于感染猪细小病毒而导致,主要特征是导致繁殖障碍。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繁殖障碍病。该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并能够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等进行传播。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夏、春、秋季节都比较容易出现发病。我国不同地区的猪群中都广泛存在该病,对养猪业造成严重影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措施。1、流行病学病原。猪细小病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病毒粒子外观呈圆形或者六角形,衣壳由32个壳粒构成,核心存在单股负链DNA,大约在整个病毒粒子中占到26.5%。该病毒能够在猪细胞中无限繁殖,通常原代猪肾细胞比较常见。只要细胞发生感染就会出现病变,如裂变、固缩或者变圆等。该病毒具有非常强的抵抗热及消毒药的能力,如其在56℃温度下经过30 min热处理依旧无法对其红细胞的凝聚能力以及传染性造成明显影响,在70℃温度下也需要经过2 h才能够使其感染力降低,在80℃温度下加热5 min才能够使其死亡,且其还具有较轻的抵抗氯仿和乙醚等溶剂的能力。流行特点。目前,已知猪细小病毒的唯一宿主是猪,且任何阶段的家猪和野猪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初产母猪最容易感染。一般母猪在交配后容易感染病毒,并对胚胎以及新生仔猪造成较大的伤害。该病通常呈散发或者地方性流行。同时,由于该病毒具有较强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从而在被污染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存活,因此猪场只要发生该病,就很

难彻底清除病原,从而导致多年连续出现发病。2、临床症状在临床上,主要是初产母猪表现出繁殖障碍,而经产母猪、育肥猪、公猪则不会表现出症状。患病母猪在精神、食欲等方面表现正常,且能够正常发情,但部分尽管能够出现发情但较难受孕。在妊娠中期发生感染,有些病猪会表现出腹围缩小,部分发生完全流产或者足月后产出体型较小的仔猪;部分在产出活仔的同时还会产出不同数量的木乃伊胎;妊娠后期感染该病,部分病猪会产出畸形胎、死胎,往往导致其发生难产而造成死亡或者被淘汰。3、鉴别诊断该病与布氏杆菌病、猪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等具有比较相似的症状,要注意进行区别。猪细小病毒病是由于感染细小病毒而导致,且主要会导致初产母猪发生繁殖障碍,使其产出畸形胎、木乃伊胎、死胎或者发生早产、晚产等;猪伪狂犬病不仅会导致母猪发生流传、产出死胎,还有导致新生仔猪、哺乳仔猪具有神经症状;猪乙型脑炎通常会导致母猪发生晚产,而公猪发病后表现出一侧睾丸发炎、发生红肿,但公猪感染细小病毒后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布鲁氏菌病会导致母猪发生流产,并伴有关节炎,公猪睾丸发炎、发生红肿,这些都可用于区别细小病毒病。4、防控措施应急治疗。病猪主要以抗病毒、缓解症状以及避免出现继发感染为治疗原则。病猪可按体重每50 kg肌肉注射1 mL猪用转移因子,每天1次,并配合按每200 kg饲料中添加100 g金芪毒克(黄芪多糖),混合均匀后投喂或者任其自由采食,连续使用3~5天。病猪也可按体重每50 kg使用2 mL猪用排疫肽(免疫球蛋白)和1 mL猪用转移因子,混合均匀后用于肌肉注射,并配合按体重肌肉注射0.2 mL/kg

解析猪病:猪细小病毒感染.doc

解析猪病:猪细小病毒感染 概述:解析猪病:猪细小病毒感染猪细小病毒感染会导致传染性不孕,是一种特别常见而且特别重要的疾病。猪细小病毒是一种非常顽固的病原,在猪的小肠中繁殖,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如果在您的猪场里取样化验,几乎肯定会检测到这种病原,除非猪场规模很小,少于100头基础母猪,这种情况下病原可能逐渐消失。所以,您肯定要面对这病原的感染,必须加以控制。病毒在宿主体外大都存活不了很长时间,而PPV则不然。这种病毒在环境中可存活数月之久,且对大多数消毒剂都具有抵抗力。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种病分布非常广泛,且很难根除。 症状:仔猪通常无症状。偶尔可见弱仔。死产仔猪增加,木乃伊仔猪增加。 母猪窝产仔数减少,妊娠35天内胚胎吸收。大小不等的木乃伊胎(30~160mm)。死产仔猪增加。死胎与分娩过程延长有关,这种延长是因为有木乃伊胎造成的。PPV感染通常不会造成流产。产低体重仔猪的数量可能会增加,但仔猪死亡率通常不会上升。急性发病阶段通常持续8周,此后4~6周当中逐渐减轻,然后还有4~6周的时间内会出现木乃伊胎。在先前未接触过病原的易感母猪群当中,该病毒需4个月才能感染所有母猪。只有未接触过病原的母猪首次感染时才会表现散发的临床疾病。通常仅限于青年母猪。繁殖母猪通常不会表现症状。 免疫:经PPV感染后母猪会获得很高的抗体水平,并且会维持很长

时间。很高的抗体水平并不意味着猪群正在或已经发病,也不意味着更好的免疫保护。比如,1:20的滴度与1:80,000的滴度所提供的免疫保护是一样的。某一时间对所有母猪进行血清学检查,仅能得出母猪当中曾经感染过病原的比例,并反映出整体的免疫水平或易感程度。猪只接触PPV之后,免疫力会维持一生。 细小病毒感染的关键要点:该病毒在各类猪群中分布广泛,但在小规模猪群当中可能会逐渐消失(100头基础母猪)。在大多数猪群中为地方性感染(持续存在)。猪感染后会终生具有免疫力。如果不进行免疫接种,该病每隔3~4年就会导致繁殖方面的问题。易感母猪感染细小病毒后会导致胚胎吸收和木乃伊胎。所以,主要症状包括窝产仔数下降、大小不一的木乃伊胎、假怀孕和不孕。PPV通常不会引起流产。母源免疫可维持7个月,但很少维持到青年母猪阶段(这关系到免疫接种效果)。到达配种日龄的青年母猪当中50%血清抗体会表现为阴性。 致病原因:小群中该病原可能会逐渐消失(根除),当母猪群免疫力消失之后就会对该病原易感。 大型猪群中新进的易感繁殖母猪会持续受到感染,维持病原的存在。诊断:如果繁殖母猪无其它症状,仅表现为窝产仔数减少,以及产出大小不一的木乃伊胎,就应怀疑为PPV感染。该病一个重要特征是妊娠15~70天的胚胎感染和死亡。可对木乃伊胎作荧光抗体试验,确定是否感染PPV。血清学试验无助于诊断,因为很多正常母猪都会表现为阳性。

猪细小病毒病病因及防治技术

猪细小病毒病(PP)病因及防治技术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一种猪繁殖障碍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胚胎和胎儿的感染和死亡,特别是初产母猪发生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但母猪本身无明显的症状。 本病毒于1967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其后在欧洲、澳洲也有此报道,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也分离出该病毒。宁波地区于80年代中期从外地引进种猪时带入本病。 ⒈病原。为猪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能凝集人(O型)、猴、豚鼠、猫、鸡、大鼠和小鼠等的红细胞。病毒耐热力强,60℃2小时也不能灭活。对乙醚、氯仿、胰酶、胆盐、酸均有抵抗力。 ⒉流行特点。本病既可水平传染又可垂直传染。消化道、交配、胎盘感染是最常发生的传染途径。污染物及鼠亦是重要的传播媒介。感染的公猪和母猪是主要的传染来源。一旦病毒传入阴性猪场,于3个月内几乎100%的猪只都会感染。感染后3~7天开始从口、鼻和肛门排出病毒,以后可不规则地排毒。被污染的工作服、工具、车辆也是传播本病的一个原因。本病主要发生在春秋产仔季节。 ⒊临床症状。主要特征是母猪繁殖障碍,表现为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弱胎及母猪不育。 ⒋病理变化。只在子宫内膜和固有膜深层出现单核细胞的聚集。被感染胎儿死亡后可见多种组织和器官有广泛的细胞坏死、炎症及核

内包涵体。 ⒌诊断要点。①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②实验室诊断,主要有血凝(HA)试验、血凝抑制试验(HI)、荧光抗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病原的分离和鉴定。 ⒍防治措施。对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①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进种猪,必须从无此病感染的场引进,且严格隔离,直至确定无病才可混群饲养。②采取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③免疫接种。初产母猪在配种前一个月用灭活苗接种两次(间隔3~4周)。

猪细小病毒病的症状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预防 - 养猪技术

猪细小病毒病的症状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 预防-养猪技术 猪细小病毒是一种只能在来源于猪的生长分裂旺盛的细胞上增殖,其体外复制是杀细胞性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隆起、变圆、核固缩和溶解,最后许多细胞碎片黏附在一起,使受感染的细胞单层外形不整,呈破布条状。另外,不同毒株间存在培养温度依赖性差异,从而可以解释不同分离株在猪体内的复制能力和毒力差异的现象。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和带毒的公猪,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病毒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感染母猪所产的死胎、仔猪及子宫内的排泄物中均含有很高滴度的病毒,而带毒猪所产的活猪可能带毒、排毒时间很长,甚至终生。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细小病毒病的症状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治与预防。1、患病症状这种病毒主要攻击成年猪的生殖器官及生长旺盛的细胞,如精子,对于胎盘中的仔猪主要攻击仔猪的肝、脏、肺,以及生殖器官,不但具有很强的致命性还有很高的感染性。患有此种病毒,对于成年猪来说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但过了数个月之后成年猪也会发生明显的特征反应,母猪表现为不孕不育,子宫溃烂,身体不适,严重时会出现死亡。公猪表现为性欲底下,身体不适,严重将会导致死亡。对于胎盘中的仔猪,情况比较严重,出现流产,生出死猪、畸形胎、病猪或生理虚弱的仔猪,有些猪在生出不久就夭折,还有出现木乃伊的现象。只有少数猪在生出之后才能免于一死,幸运存活,绝大多数猪都难逃厄运,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诊断猪患上细小病毒的可能性总会存在,为

了及早发现患病猪,应该经常对猪群进行抽样检查,以防病毒在猪群内传播,造成巨大损失。对猪细小病毒的诊断方法有很多,这里笔者就简单介绍几种经常用到的,主要有血清学诊断包括了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技术、乳胶凝集试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包括了PCR检测技术、核酸探针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基因芯片技术。这些技术在检测中准确率高,速度快,但是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3、疫苗预防近年来,公认使用疫苗是预防猪细小病毒病,提高母猪抗病力和繁殖率的有效方法。目前已有10多个国家研制出了细小病毒(PPV)疫苗,疫苗包括活疫苗与灭活苗。活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高,而且维持时间较长,而灭活苗的免疫期比较短,一般只有半年。疫苗注射可选在配种前几周进行,以使妊娠母猪于易感期保持坚强的免疫力。为防止母源抗体的干扰可采用2次注射法或通过测定HI滴度以确定免疫时间,抗体滴度大于1:20时,不宜注射,抗体效价高于1: 80时,即可抵抗PPV的感染。在生产上为了给母猪提供坚强的免疫力,最好猪每次配种前都进行免疫,可以通过用灭活油乳剂苗2次注射,以避开体内已存在的被动免疫力的干扰。将猪在断奶时从污染群移到没有PPV污染地方进行隔离饲养,也有助于本病的净化。要严格引种检疫,做好隔离。此外,疫苗的品种还有弱毒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及活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针对不同的情况均有不同的功效。运用疫苗是一个前沿科学却也是一个低成本高效的技术,在猪细小病毒的预防中占有主导地位。4、综合防治PP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要使一个无感染的猪场保持下去,

猪细小病毒病的病症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细小病毒病的病症诊断及防控措施! 【导读】初产母猪发生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你要小心了,很可能你的猪得了细小病毒!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一种猪繁殖障碍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胚胎和胎儿的感染和死亡,特别是初产母猪发生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但母猪本身无明显的症状。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以及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 感染病毒的母猪或者公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且能够通过交配或者胎盘导致胎儿感染,还可经由污染病毒的物质或者消化道等导致其他易感动物感染,从而使其变成该病的传染媒介不断传播。母猪、胚胎以及仔猪等是该病毒最直接的感染对象,但仅有母猪能够在繁殖方面出现障碍,且对于不同品质或者年龄的猪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待产母猪是最常见感染病毒的类型,且只要待产母猪感染病牛,在3个月内就会导致整个母猪群发生感染,即使大于1岁的公猪,感染率也能够达到80%-100%,表明该病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 猪群只要发生感染,在今后几年内都会经常出现母猪繁殖失败的现象。母猪要在妊娠后感染病毒,经过1-2h排出的粪便中就含有病毒,从而导致环境被污染。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由于母猪通常在春季和秋季分娩,因此在这两个季节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2、临床症状 该病的临床症状及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导致胚胎和胎猪的患病甚至死亡。对于母猪尤其是初产母猪以及血清学呈阴性的经产母猪,只要感染病毒发生病毒血症,就会通过血液循环使病毒到达胎盘,导致通过胎盘感染。母猪妊娠的各个时期感染病毒,都会发生流产、死胎、

弱仔、木乃伊等不同症状,而母猪自身不会表现出其他明显的临床症状。 妊娠早期感染,一般会导致胚胎发生死亡,且母体会逐渐将其吸收,从而导致产仔总数减少,有时还是导致母猪发情异常、空怀以及屡配不孕的重要原因。妊娠中期感染,即46-60天左右的胎儿感染病毒通常会木乃伊化,或者成为异常胎儿,此时往往会在正常分娩时产出死亡胎儿,就算有个别仔猪能够存活,也会存在异常现象,主要表现出体质瘦弱,无法站立,具有较差的后天生存能力,一般出生后很快发生死亡,部分过于虚弱的胎仔,在分娩过程中会由于窒息发生死亡。 妊娠中后期感染,胎儿感染病毒后会在其体内不断增殖,并形成免疫应答,分娩时就会产出具有正常外表的活仔,但其一般会携带病毒以及抗体,还有部分仔猪会形成免疫耐受性,成为长时间携带病毒的猪。其他情况下感染,即母猪患有严重的胎盘炎,或者所有胎儿都发生死亡时,母猪就会发生流产。 3、实验室诊断 细菌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猪的肝脏、淋巴结、脾脏、肺脏等病料,分别在肉汤培养基、巧克力琼脂平板及麦康凯血琼脂平板上接种,在37℃恒温条件下进行48emsp;h培养,对培养物进行观察。病原鉴定。取母猪流产产出的死亡仔猪的脑、肺脏、肾脏等病料,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研磨,接着经过高速离心提取其DNA,通过逆转录PCR(RT-PCR)方法,即根据猪细小病毒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于基因扩增,对病原进行鉴定,如果结果呈阳性则可确诊为该病。 血凝试验(HA)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要点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要点 猪细小病毒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该病毒对热具有较强抵抗力,56℃时48小时、70℃时2小时病毒的感染性和血凝性均无明显改变,但80℃时5分钟可使感染性和血凝活性均丧失。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要点。 一、猪细小病毒的特征 猪细小病毒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该病毒对热具有较强抵抗力,56℃时48小时、70℃时2小时病毒的感染性和血凝性均无明显改变,但80℃时5分钟可使感染性和血凝活性均丧失。 该病毒在40℃极为稳定,对酸碱有较强的抵抗力,ph值3-9稳定,能抵抗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但0.5%漂白粉、1%-1.5%氢氧化钠5分钟能杀灭病毒,2%戊二醛需20分钟,甲醛蒸气和紫外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杀死该病毒。短时间胰酶处理对病毒悬液感染性不仅没有影响,反而能提高其感染效价。在ph值9的甘油缓冲盐水中或在-20℃以下,能保存1年以上毒力不会下降。

2、猪细小病毒的实验室诊断 (1)病料采集:取流产胎儿、死产仔猪的肾、睾丸、肺、肝、肠系膜淋巴结或母猪胎盘、阴道分泌物,制成无菌悬液,备用。 (2)病原分离:取流产胎儿、死产仔猪的肾等材料处理后,接种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3)病原鉴定:免疫荧光试验、pcr诊断试验、分子杂交试验。 (4)病毒抗原的检查:ppv荧光抗体直接染色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接种的细胞片中细胞核不着染,即可确诊。 (5)血清学检查: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最为常用)。ppv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试验。 三、猪细小病毒的防治要点

1、防治原则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严格防疫,免疫接种。原则上实行自繁自养,防止将病毒猪引入无本病的猪场,从场外引进动物时,须选自非疫区的健康动物群,进行猪细小病毒病的血凝抑制试验;进场后进行定期隔离检疫,确证健康时方能混群饲养或配种。 2、预防接种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采取预防措施,可对种猪特别是后备种猪进行疫苗接种预防本病。发生疫情时,首先应隔离疑似发病动物,尽快做出确诊,划定疫区,进行封锁,制定扑灭措施。做好全场特别是污染猪舍的彻底消毒和清洗。病死动物的尸体、粪便及其他废弃物应进行深埋或高温消毒处理。

猪细小病毒

猪细小病毒(PPV)是Mary和Mahnel于1966年进行猪瘟病毒组织培养时发现的,并认为是培养细胞内潜伏感染的病毒。随后相继从一些正常猪肾细胞培养物和感染猪瘟病毒的猪肾细胞中发现直径为22~23nm的病毒粒子,并认为与Kilham(1959)发现的大鼠细小病毒相似。通过核酸鉴定证明为DNA型。Cartwright等(1967)在对猪的不孕症和流产、死产的病原学研究中,从病料中分离出了猪细小病毒,从而首次证明了它的致病作用。通过血清学鉴定证实,所有上述分离毒株,包括从一些传代细胞系中分离的类似病毒均与PPV同属一型,尽管名称各异。 从六十年代中期分离病毒和逐步明确其致病作用以来,已相继从欧洲、美洲、亚洲等很多国家分到病毒或查出抗体。它在猪群中检出率甚高:如美国一些猪群的血清抗体阳性率达50%~80%,丹麦12%~42%,澳大利亚52%,英国19%~56%,德国54%。在日本,据估计约10%的猪流产是由本病毒引起的。我国已先后在北京、上海、吉林、黑龙江、四川和淅江等地分离到了PPV,血清学调查的阳性率为80%。 〖BT4〗1.形态和理化学特性 病毒外观呈六角形或圆形,无囊膜,直径20~23nm,二十面体等轴立体对称,衣壳由32个壳粒组成。核心含单股线状DNA,分子量为1 4×10 6,G+C=48%。DNA分子量约占整个病毒粒子分子量(5 3×10 6)的26 5%。病毒粒子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 37~1 39g/cm 3,沉淀系数为105S。 〖KH4〗〖JZ〗〖HT5”SS〗图37-2 猪细小病毒的免疫〖WB〗电镜(横杠=100nm) 〖DW〗——自杨盛华 〖HT5SS〗与多数细小病毒一样,PPV对加热具有强大的抵抗力。据Cartwright等的试验资料(1967),当56℃30分钟加热处理时,无论病毒的传染性还是凝集红细胞的能力,都无明显改变。在70℃经2小时加热处理后,其感染力虽有所下降,但并不丧失。但80℃经5分钟加热即可使其失去活性。病毒对酸有较强的抵抗性,在pH3~9间稳定。 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有抵抗力。短时间的(如1小时)胰酶处理对病毒悬液感染性不仅没有影响,而且能提高其感染效价,这可能是由于胰酶使病毒粒子在悬液中进一步分散的缘故。 组织培养的病毒悬液或保存在pH9甘油缓冲盐水中的病毒,在-20℃和-70℃下,经一年以上的保存,无论其感染效价和血凝性都不减弱。

猪细小病毒疫苗及免疫程序应用

猪细小病毒疫苗及免疫程序应用 猪细小病毒(porcineparvovirus,PPV)为DNA病毒,可以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该病的主要特征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及血清学阴性经产母猪发生流产、不孕、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等,尤其以产木乃伊胎为主,而母猪本身并不表现除流产之外的临床症状,其他猪感染后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猪细小病毒病猪细小病毒(porcineparvovirus,PPV)为DNA病毒,可以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该病的主要特征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及血清学阴性经产母猪发生流产、不孕、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等,尤其以产木乃伊胎为主,而母猪本身并不表现除流产之外的临床症状,其他猪感染后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血清反应阴性的母猪主要在妊娠的前半期经口鼻感染病毒,结果免疫机能不全的胎儿经胎盘受到感染,从而导致疾病。猪细小病毒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在已报道的猪群中呈地方流行性,该病毒还可以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及猪伪狂犬病毒(PRV)等许多病毒发生混合感染;同时还可以与附红细胞体原虫、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某些细菌、寄生虫发生混合感染,混合感染导致疾病更加难以控制,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疫苗免疫是控制猪细小病毒病的主要手段。 1猪细小病毒疫苗的分类 猪细小病毒的防治主要以免疫预防为主。由于PPV血清型单一及

其高免疫原性,使得疫苗接种成为控制PPV感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用于防治猪细小病毒的疫苗主要有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使用为广泛,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猪细小病毒的新型疫苗正在研究与开发之中。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活病毒载体疫苗、基因疫苗等。 1.1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又称死苗,是将病原体经理化方法灭活后,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而制成的疫苗。灭活疫苗具有安全性好,诱导产生抗体时间长,不需要低温保存等优点。但是灭活疫苗产生抗体慢,不能诱导细胞免疫反应,抗体水平相对活疫苗较低,需重复接种,使用剂量大,费用较高。PPV灭活疫苗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已经历了30余年,目 前仍是预防猪细小病毒感染的主要手段。免疫佐剂是影响PPV灭活疫苗的重要因素,Moliter等比较了14种不同佐剂用于PPV灭活疫苗的效果,结果发现50%氢氧化铝,顺丁烯乙酰(EMA)、油水乳剂及DDA 作佐剂的疫苗,均诱导猪产生了高滴度的抗体,而用油佐剂、SDS、 L-121、氢氧化铝和油乳剂混合物作佐剂的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均较低。目前在PPV灭活苗的制备中,经常采用的佐剂是氢氧化铝和油水乳剂。 Mengeling等将通过细胞培养增殖的PPV和PRV,用AEI在37°C 灭活后混合,加入10%氢氧化铝制成灭活二联疫苗用于免疫预防试验,结果发现PRV-PPV灭活二联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PRV,PPV,和JEV病均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疾病,研制出灭活多联疫苗可

专家表示:猪细小病毒主要临床表现为这四类!

专家表示:猪细小病毒主要临床表现为 这四类! 主要临床表现 猪细小病毒基因组差异较小,但病毒的毒力有明显差异,根据其不同的致病性至少可分为5组,即非致病性毒株、对免疫不完全胎儿致病能导致胎儿死亡的毒株、对免疫不完全胎儿致病能引起皮炎的毒株、肠炎型毒株和呼吸道型毒株。临床表现为亚临床感染、母猪繁殖障碍、肠炎、皮炎、呼吸道问题等多种形式。 繁殖障碍型表现 免疫母猪群出现繁殖损失的情况比较少,但是在未免疫母猪群或者免疫失败的母猪群中,细小病毒病会大面积爆发并引起流产。公猪、母猪被接种猪细小病毒后,通常本身无临床表现,也无明显眼观病变,但可见微观病变。母猪的微观病变主要是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周围的血管广泛地存在单核细胞的血管套现象,在脑、脊髓、眼脉络血管周围也可见血管套现象;病毒接种公猪睾丸后,能引起生精上皮细胞的严重脱化,并伴有多核细胞的形成与脱落。 猪细小病毒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病毒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但是,PPV是如何通过胎盘屏障的,目前仍然不清楚。PPV通过胎盘屏障的方式有3种可能:通过体液(血液或淋巴液)、通过逐渐感染胎盘细胞逐层突破、通过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运输(Mengelingetal.,2000)。因为胎盘细胞对细小病毒并不易感,而且也没有在胎盘细胞中看到细小病毒,所以第二种可能性很小。最可能的突破胎盘屏障的方式是通过免疫细胞的运输,有研究表明在猪的淋巴组织和胎儿的淋巴细胞中发现了细小病毒。一旦细小病毒进入胎儿体内,

会利用胎儿的快速有丝分裂进行复制,病毒在胎儿的很多器官和组织中都能检测出,其对胎儿器官与组织没有嗜性。 母猪繁殖障碍的临床表现和感染时所处的妊娠阶段有关。PPV感染母猪以后,往往需要10~14天才能由子宫感染胚胎或胎儿。如图1-1所示,如果胚胎在受精后6天内感染PPV,PPV没有能力突破透明带的保护,胚胎将不受影响;如果胚胎在开始骨化之前(妊娠6~35天)感染PPV,胚胎将死亡并被母体吸收(WLMengelingetal.,1975),母猪出现妊娠停止而返情;如果胎儿在母猪妊娠35天以后和能够对PPV 产生抵抗力的70天之前感染PPV,胎儿将死亡,这时胎儿已经骨化,母体不能完全吸收,会出现胎儿的木乃伊化。一般情况下,PPV感染胎儿为逐个、缓慢进行,如妊娠70天之前胎儿已全部感染,会出现妊娠70天以后母猪腹围减小而出现空怀和不孕现象;如妊娠70天之后仍有胎儿未被感染,将出现不同大小的木乃伊(图1-2)、活仔共存现象;如果胎儿在母猪妊娠70天以后接触PPV,胎儿将存活。 胎儿的病理变化往往是广泛性的,主要表现为发育器官细胞的坏死,在肺脏、肾、骨骼肌,尤其是肝脏和心脏常出现坏死与矿化,在肌肉组织和皮下可观察到出血。 肠炎型表现 1983年夏季,SDea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猪场发现大批仔猪出现腹泻症状,仔猪大小集中在2~3周龄。病猪排泄量大、粪便形式为水样或黄痢,持续时间一般为1周,无呕吐现象,并且保持很好的食欲。研究人员通过多方认证发现,病料中有大量直径为18~26nm的细小病毒样粒子存在,除轮状病毒外,他们排除了其它病毒和细菌的干扰,证明PPV与仔猪腹泻有一定关联,但PPV是否是腹泻产生的原发因素并未阐明。

常见猪病英文缩写

常见猪病英文缩写 AR: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萎鼻)APP:传染性胸膜性肺炎(传胸)CT:先天性震颤 CDCD:初乳缺乏症 Cp:猪衣原体 ES:内毒素引起休克 Ery:猪丹毒 ED:大肠杆菌病 EC:肠道病毒 FMD:口蹄疫(五号病) HC: 猪瘟 Hps:副嗜血杆菌 JE:流行性乙型脑炎 Lister:李氏杆菌病 Lepto:钩端螺旋体病 MH(Mp):支原体肺炎(气喘)OD:水肿 PWT:仔猪腹泻 PRRS:繁殖与呼吸综合障碍症(蓝耳)PRV:伪狂犬 PPV:细小病毒 PRCV:呼吸道冠状病毒 PCV2:圆环2型病毒 PDE:增生性肠炎 PMWS: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DNS:皮炎肾病综合症 PED:流行性腹泻 PCV:间质性肺炎与繁殖综合症PSS:猪应激综合症

常见猪病英文缩写 AR: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萎鼻)APP:传染性胸膜性肺炎(传胸)CT:先天性震颤 CDCD:初乳缺乏症 Cp:猪衣原体 ES:内毒素引起休克 Ery:猪丹毒 ED:大肠杆菌病 EC:肠道病毒 FMD:口蹄疫(五号病) HC: 猪瘟 Hps:副嗜血杆菌 JE:流行性乙型脑炎 Lister:李氏杆菌病 Lepto:钩端螺旋体病 MH(Mp):支原体肺炎(气喘)OD:水肿 PWT:仔猪腹泻 PRRS:繁殖与呼吸综合障碍症(蓝耳)PRV:伪狂犬 PPV:细小病毒 PRCV:呼吸道冠状病毒 PCV2:圆环2型病毒 PDE:增生性肠炎 PMWS: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DNS:皮炎肾病综合症 PED:流行性腹泻 PCV:间质性肺炎与繁殖综合症

PSS:猪应激综合症 常见猪病英文缩写 AR: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萎鼻)APP:传染性胸膜性肺炎(传胸)CT:先天性震颤 CDCD:初乳缺乏症 Cp:猪衣原体 ES:内毒素引起休克 Ery:猪丹毒 ED:大肠杆菌病 EC:肠道病毒 FMD:口蹄疫(五号病) HC: 猪瘟 Hps:副嗜血杆菌 JE:流行性乙型脑炎 Lister:李氏杆菌病 Lepto:钩端螺旋体病 MH(Mp):支原体肺炎(气喘)OD:水肿 PWT:仔猪腹泻 PRRS:繁殖与呼吸综合障碍症(蓝耳)PRV:伪狂犬 PPV:细小病毒 PRCV:呼吸道冠状病毒 PCV2:圆环2型病毒 PDE:增生性肠炎 PMWS: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DNS:皮炎肾病综合症 PED:流行性腹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