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卫星运行时间;

2.了解卫星的特点和运行原理;

3.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4.学会使用计算工具计算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准备:

1.计算机和投影仪;

2.白板和白板笔;

3.教学练习题。

教学步骤:

Step 1: 导入知识

Step 2: 呈现知识

使用投影仪将卫星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简要介绍卫星的特点和运行原理。解释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在地球上设置接收器和发射器,通过卫星中继信号进行通信。

Step 3: 讲解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a.运行时间的定义:卫星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小时或分钟。

b.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运行时间=距离/速度。

c.解释速度的概念:速度=距离/时间。提醒学生们注意单位的转换。

Step 4: 实际操作

学生们在电脑上打开计算工具,并与老师一起完成一些实际计算。教师将几个计算例子展示给学生,如何根据卫星的速度和距离计算出运行时间。

Step 5: 引导学生练习

老师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以小组形式完成计算。检查答案,并与学生们讨论和反馈。

Step 6: 拓展知识

让学生尝试使用手机或电脑上的在线计算工具,来计算不同距离和速度下的卫星运行时间。鼓励学生们自主学习和探索。

Step 7: 总结和小结

请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对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总结。课堂上通过问题回答或小组讨论的形式,检查学生们对这一话题的理解程度。

Step 8: 课后拓展

布置作业:让学生自行寻找关于卫星运行时间的案例,并计算出运行时间。鼓励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卫星运行时间的理解。

Step 9: 课堂总结

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反思课堂所学的知识,与同学进行分享。

思考题:你认为卫星运行时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一、教案背景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竖式计算 (2)查阅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相关知识 (3)预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课题 1、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实行准确计算 3、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要求学生在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积的基础上,探索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的相关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原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知识循序渐进,结构安排独具匠心。教学时,我采用了引导、类比、激趣、知识迁移等方法,首先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顺理成章地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乘法教学上来,再由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和旧知的类比和知识的迁移,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最后设计了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列竖式计算 54×12 27×49 2、估算 98×34 21×75 3、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师生共研,探索新知 1、让学生说说课前收集的相关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知识。 2、多媒体课件出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知识,【百度搜索】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1619281436.html,/GB/historic/0424/1312.html 这是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情景图和文字描述,让学生起来读一读,了解相关知识。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卫星运行时间; 2.了解卫星的特点和运行原理; 3.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4.学会使用计算工具计算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准备: 1.计算机和投影仪; 2.白板和白板笔; 3.教学练习题。 教学步骤: Step 1: 导入知识 Step 2: 呈现知识 使用投影仪将卫星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简要介绍卫星的特点和运行原理。解释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在地球上设置接收器和发射器,通过卫星中继信号进行通信。 Step 3: 讲解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a.运行时间的定义:卫星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小时或分钟。

b.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运行时间=距离/速度。 c.解释速度的概念:速度=距离/时间。提醒学生们注意单位的转换。 Step 4: 实际操作 学生们在电脑上打开计算工具,并与老师一起完成一些实际计算。教师将几个计算例子展示给学生,如何根据卫星的速度和距离计算出运行时间。 Step 5: 引导学生练习 老师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以小组形式完成计算。检查答案,并与学生们讨论和反馈。 Step 6: 拓展知识 让学生尝试使用手机或电脑上的在线计算工具,来计算不同距离和速度下的卫星运行时间。鼓励学生们自主学习和探索。 Step 7: 总结和小结 请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对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总结。课堂上通过问题回答或小组讨论的形式,检查学生们对这一话题的理解程度。 Step 8: 课后拓展 布置作业:让学生自行寻找关于卫星运行时间的案例,并计算出运行时间。鼓励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卫星运行时间的理解。 Step 9: 课堂总结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30-32 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本课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并提出“绕21 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的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交流。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教材提供了口算、表格算法、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但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是讨论竖式计算,弄清算理。课后的试一试,意在让学生把已有的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 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两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中来,在练习中巩固。然后,再把所学用于解决身边问题,从而拓展延伸提升。这节课也为后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了一定基础。 学生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由于学生知识背景不同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道题目,他们的方法也会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学时,要创设具体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与交流,促进对数学的理解。学会计算的同时,渗透迁移和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 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 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算法。 3. 培养积极计算的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有效交流中深入理解算理。

《卫星的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的运行时间(课中)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估算,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 数的笔算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 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 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对估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体会估算的 必要性。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 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正确地进行估算和笔算。 难点:掌握乘法竖式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30 页情境图)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绕地球1 圈需要114 分。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 2 圈、10 圈、 20 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使用平板抢答功能让学生口算汇报。 114×2=228(分) 114×10=1140(分) 114×20=2280(分) 师:说一说“114×10”“114×20”,你是怎样算的。

【设计意图:借助时事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估一估:绕地球 21 圈需要多少时间?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114×21=( )(分) 师:同学们,这是几位数乘法?(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 你想用什么方法算 114×21=( )? 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利用平板随机功能抽取一名同学作答。 2、算一算:绕地球 21 圈需要多少时间?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师:当我们需要准确的数值时,该怎么办呢?你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利用平板拍照作答功能答题,教师选取几份作业对比讲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 1: 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 2: 114×21 =114×7×3(把 21 看成“7×3 =798×3 =2394 解决方法 3: 114×21

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竖式计算 (2)预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课题 1、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要求学生在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积的基础上,探索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的有关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原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知识循序渐进,结构安排独具匠心。教学时,我采用了引导、类比、激趣、知识迁移等方法,首先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顺理成章地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乘法教学上来,再由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和旧知的类比和知识的迁移,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最后设计了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乘法计算,在上课之前让我们先做一做热身训练,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学生举手回答) 1.口算9×3= 11×8= 30×6= 72×2= 40×10 = 25×11= 2.估算28×32≈11×71≈ 请说一说估算方法: 28×32 把28看作30,把32 看作30,30×30=900,所以28×32≈900 11×71 把11看作10,把71 看作70,10×70=700,所以11×71≈700 (二)新授课 刚才的热身训练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接下来老师想跟同学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奇妙的太空,我们看一下老师搜集的信息,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出示幻灯片) 它是一个十二面题,上面有望远镜,照相机,雷达等多种先进仪器,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在甘肃酒泉东风靶场发射成功。“东方红一号”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现在,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相关数学问题呢?(学生发言……)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很好。那么我们这节课就跟老师一起来计算一下卫星的运行时间。 板书: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 根据刚才提出几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出示ppt2个问题)谁能说一说要想求卫星绕地球2圈需要多少时间应该怎么做?(学生思考,个别提问)那谁能说一说要想求卫星绕地球20圈需要多少时间应该怎么做?接下来我们挑战难一点的请看下一题:(学生读题)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先估算,再列出算式。谁能说一说这道题应该怎样分析呢?(绕一圈要114分钟,21圈就是21个114,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14×21)这个算式你还能直接说出结果吗?那么谁能先估算一下结果呢?(小组讨论,出示结果:约2200分,约2400分)下面请大家尝试计算一下它绕地球21圈到底需要多少分钟?看谁的方法多(学生完成,巡视,指导。找三个同学板演)时间到,请说一说你是如何想的?(集体分析各种不同多方法,检验结果是否一致)大家说,哪种方法好呢?(竖式)对,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我们最常用的方法还是竖式计算。它速度快,还不容易出错,老师提倡用竖式,(出示板书114×21竖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卫星运行时间》 严田小学 王光福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以往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并提出“绕21 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交流方法。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教材提供了口算、表格算法、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重点是竖式计算,了解列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 通过课后的试一试和练一练,解决问题中巩固拓展,这也为乘除法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但学生可能会在估计积的范围和建立各种算法间内在联系上出现问题,特别是算法中出现的表格法要让学生建立与其他方法的联系上会比较难。 三、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 交流算法。 3.培养计算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利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 问题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重点掌握竖式计算法。 2、教学难点

有效交流中深入理解竖式在情境中的算理及与各种算法间的联系。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因这个内容是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延伸。所以在教法上,我采取自主探索、观察比较的同时结合实际操作、思考等辅助教学方式。 学法:从学生目前阶段已有的知识结构看,对竖式计算的方法已经能够掌握。因而在学法上,我将采取引导及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直尺 学具准备:练习本、直尺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阅兵式方阵图,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为新知学习 做好热身铺垫。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使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实行准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数位对齐和进位问题。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置 学生独立完成先学单 二.小组交流 引: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卫星运行时间。(板贴)请同学们拿出先学单(一),先实行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跟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开始! 三.全班展示 (一)估一估 1.引: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估一估? 2.小组展示:110×20=2200(分);120×20=2400(分) 3.教师’总结:说明比2200分要多,大约是2400分钟。 (二)算一算 1.引: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算一算? 2.小组展示:(先学单(一)要求四种方法都要出现,假如学生出不来,教师要补齐四种方法。) 114×21=2394(分) ①114×20=2280 ②114×21 114×1=114 =114×7×3 2280+114=2394 =798×3 =2394

③114×21 ④笔算。 ×100 10 4 20 2000 200 80 1 100 10 4 2000+200+80+100+10+4=2394 3.教师总结:在刚刚的交流中,同学们一共想出了四种方法。(把每种方法稍作分析)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教师引导:接下来,我们要重点研究用竖式计算。 (114是怎么来的?228是怎么来的?这个8为什么要写在十位?2394又是怎么来的?) 教师引导:通过刚刚的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你会做了吗? 四.巩固练习 (一)先学单(二) 1.引: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你们会做了,那么,绕地球98圈需要多少时间,你会做吗?试一试?拿出先学单(二),请你完成。 2.先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展示 4.教师总结:在计算的过程中,这个竖式和第一个竖式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的?(计算是要细心,相同数位要对齐) (二)教材p31练一练第3题 (三) 五.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先学单(一)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掌握“时”、“分”、“秒”这三个基本时间单位的概念, 能根据钟面上的刻度读时、读分,辨认钟面上各指针的位置。 2.了解一天的时间分为24小时,一小时等于60分,一分等于 60秒。 3.掌握钟面上的读数方法,能够通过实际练习,将钟面上所示 时间转化成数字时间。 4.能够根据日常生活,举例说明时刻的概念和计算时间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时分秒的概念及读法。 2.钟面上的读数方法。 3.时刻的概念和计算时间的方法。 教学方法: 1. 导入新课内容前,老师先从课前问题提问,帮助学生进入新 授内容。 2. 试探性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思 考能力。 3. 小组探究法,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建立知识的联系。 4. 呈现法,通过图文、实物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新知,提升 学生的浓密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5.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来达到学生掌握知识 点和技能的目的。

教学准备: 1. 课本《卫星运行时间》 2. 数字钟表 3. 生活中常见的时间活动:上课时间、放学时间、晚上吃饭时间、睡觉时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课前问题:现在几点了?(回答后,教师可补充:时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什么样的事情需要时间来衡量?) 2. 问题展开:时间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表扬并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如果用两个时间单位来表示,是什么呢?”) 二、呈现内容(10分钟) 1. 首先,教师通过数字钟表向学生介绍时、分、秒这三种时间单位,并简单地让他们模仿读几个时间。 2. 然后,教师播放小视频,音画相符,通过视频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的概念并了解钟面。在视频结束后,让学生模仿读时间,并逐一指出钟面上三个指针的位置。 3. 最后,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时间”图,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的计算方法,并指导学生实操读数。 三、实践操作(25分钟) 1. 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实物活动与时间联系起来,让学生用钟表把吃饭时间/上学时间等日常时间活动用时、分、秒来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总4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进行“探索与发现”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3)情感目标: 1、能在学习小组的鼓励与引导下,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取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2、通过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出示一段神州十号登月的视频,说说吧,你都有什么感想? 生: 师:是呀,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太强大了,我身为中国人,我感觉非常自豪,那你们知道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什么时候上天的吗?

(二)探究 师:出示图片,这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绕着地球转,那你知道它绕地球一圈需要多长时间呢? 生: 师:出示“我国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114分。根据此信息,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1: 生2: 生3: (以上为114乘一位数的,再来两个114乘二位数的,其中一个是114乘21,如学生没有出现教师自己出示) 师:刚才同学们都出了这么多了,那老师也出一个好不好? 生: 师: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分钟(课件出示)好了,这么多算式你都会算吗 生: 师:第一个,快速解答 生: 师:这个呢?114×21= 生:(有的会,有的不会)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这两道题目和上面的三道题有什么不同。 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几分钟,我们可以怎么办? 生:估算 师:估估吧,大约需要几分钟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自主探索能力。 价值和情感: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感受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难点:中间或末尾含有“0”的正确的竖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卫星” 生:“人造地球卫星” 师:“对,根据资料记载,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你能根据以上给出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相关的乘法问题吗?”(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生:“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需要多长时间?” 师:“非常好!有没有同学能够帮老师解决这些问题?” 生:“114×2=228 114×5=570 114×10=1140”(板书) 师:“很好,又快又准!那么现在老师来提一个问题,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 二、探究新知 师:“请个同学来说一说,该如何列式?” 生:“114×21=” 师:“你们能不能把它的结果计算出来?” 生:“能” 师:“好,在计算它的结果之前,我们先来估算一下它大概有多大?想想你估算出来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还是小呢” 甲:“把114看做100,把21看做20,100×20=2000” 乙:“把114看做110,把21看做20, 110×20=2200” 丙:“把114看做120,把21看做20, 120×20=2400” 师:“三个同学估算的结果都不一样,但是方法都是正确的,那通过估算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结果大概是2200到2400之间,接下来我们就尝试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把它算出来。” 生:“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先算出20圈所用的时间,再算出1圈的时间,把两个加起来就是21圈所需要的时间。)” 师:“把21拆成20和1,先分别算出来再加起来,很棒的想法!” 生:“用竖式计算” 1 1 4

《卫星运行时间》的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的教学设计 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算法,并且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培养积极计算的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30-32页。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并能在交流中理解竖式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 1 同学们,我们先看看这些图片是什幺 师:(我国成功发射的各类卫星图片,边出示边简单进行介绍,以及现在我国卫星发展处于世界上的地位) 看了这些介绍你们有什幺感想?自豪吗? 2 出示课件(视频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的发射现场)

师:下面我们要观看一段视频,要求:边看边注意收集数据信息。 问:你收集到了哪些数据信息?其实有关卫星的信息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收集。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 3 板书课题——卫星运行时间 师:那根据东方红卫星绕地球的运行时间,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谁会列式?114×3= 4 引出新课 师: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可以吗?东方红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114分钟,绕地球21圈是多少时间呢?(课件出示题目) 5 齐读 题目,这个问题会解答吗?谁会列式?114×21= 问:仔细观察,114是几位数,21呢? 以前我们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今天这道题是什幺样的乘法呢? 师:说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探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各类卫星图片的欣赏介绍和视频东方红卫星发射盛况在课堂上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强

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激发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兴趣,树立学生计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需要处理连续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教你们认识一种你们从没接触过的东西——人造地球卫星。知道它的用途吗?我们无论是打电话、看卫星电视、还是GPS定位都离不开人造卫星。它给人类带来的便利是不可估计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卫星运行时间。(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师:(显示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时间)大家把黑板上这句话读一遍,将得到的数学信息记下。 【设计意图】计算教学源于生活的需要,我创设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了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那么2圈呢?5圈呢?可不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告诉老师? 师:看来同学们三年级的乘法学的非常棒。我也知道2圈、5圈肯定是难不住你们的。那么假设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0圈,你们会吗?(请同学起来回答) 师:同学们,我们没有学过两位乘三位数的乘法,某某x能现在做出一个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非常的棒。 师:既然这个简单的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算式没有难倒你们,那么就来个难的吧。(多媒体显示问题)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谁会列式?(114x21= )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积大概是多少吗? (预设1)我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x20=2200,所以114x21大约等于2200。 (预设2)我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x20=2000,所以114x21大约等于2000。 师:通过同学们估算的答案,我们知道估算就是将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因数进行适当的四舍五入得出的答案。那么谁估算的答案最接近精确值呢?同学们去试着计算一下吧。(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养成计算前估算的习惯。将课堂还给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反馈方法,优化算法 师:老师下去走了一圈,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做法,总结出三种算法,呈现出来给大家看看。 先算20圈:114x20=2280(分) 114x21

卫星运行时间一等奖说课稿篇3篇

1、卫星运行时间一等奖说课稿 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卫星运行时间》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 一、说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这块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教学,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将运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等。基于以上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 二、说教材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三、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得新知。教材中呈现的情境虽然离学生生活远些,但学生通过教师简单介绍,创设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祖国教育。 四、教学目标定位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进行正确计算。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这个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 2、估算 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卫星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3、自主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 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是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前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提出:114×20+114、100×21+24×21、114×3×7、110×1+4×1+110×20+4×20、10×1+4×1+110×20+4×20、竖式计算等,并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反思。通过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内容 教学背景分析: 《卫星运行时间》是本册第三单元的起始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三数乘法,能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成两位数的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在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实施教学,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重点归纳一些估算的方法。学好这部分知识,对后面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及小数乘法做好铺垫。 本课时由“人造地球卫星”为情境,提出“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的问题”。教学提倡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随后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有了第一学段的基础,一般说来计算难度不是很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方法,在鼓励算法多样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三位竖乘两位数乘法。 从平时学生学习这类知识后的掌握情况看,多数学生会对计算感觉枯燥,在计算中也容易出现马虎现象,如忘记加进位、忘写0、数位不对齐等,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注意实效性。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发展估算意识。 2、利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会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三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乘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 难点:乘数中间和末位有0的乘法的准确计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课件、题卡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在课余时间一定喜欢看电视吧!谁能说说看电视有什么好处?(指两三名同学说)是呀, 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让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你知道吗?现在电视信号的传输还少不了宇宙中的一位默默无闻的功臣帮忙——人 造卫星,大家一定想了解它吧!今天,老师带来了关于卫星的一个小资料,我们来看看。大家在观看的同时,要留心收集一下和数学有关的信息。 (播放课件:卫星的自述) 说说你从这个片子中发现的信息。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5篇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5篇 《卫星运行时间》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材分析: 《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课前孩子们已经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三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基础,本课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抽象出乘法算式,探究算法,理解算理是教材的主要思路。教材一开始,首先出示“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图,提供数学信息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的时间计算问题,在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类比推理尝试解答,概括方法步骤,感悟算法的多样性,最后全班交流,体会结果的一致性。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估算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乐于表达以及参与学习活动。 2.知识链接 本课是本册三位数乘法的第一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已有充分的乘法竖式计算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同时这节课也为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和自主迁移方法笔算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3.学习困难 本课涉及到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步骤过程复杂,在竖式计算时,对于理解数位如何对齐可能存在困难。 4.教学策略 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准则,结合具体情境和探究交流,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等形式,逐步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进行“探索与发现”的活动中,经历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 (3)情感目标 1.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取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3页《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使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数位对齐和进位问题。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师:同学们(2003年10月15日,航天事业工作者为伟大祖国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神州5号。她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师:我国的航天事业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早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你们长大了,想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大家带来了一些有关东方红1号卫星的数据:东方红1号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板书)那么,老师有一个问题:绕地球5圈需要多长时间呢? 学生:114×5 你会计算吗?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算一算。找学生板演 看来大家都没有忘记以前学习的知识,真不错!那么张老师有一个更难的问题挑战咱们的航天小勇士,你敢于接收老师的挑战吗? 2,列式 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板书)谁会列算式?

114×21= 3. 估算 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积大概是多少吗? 当航天小勇士,光知道近似值可不行,我们的航天事业中需要非常精确的数据,请你拿出自己的练习本,试着算一下114×21的精确结果是多少?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复习乘法的意义,为后来讲明算理打下基础。 ,4,自主探索算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 ,①、先算20圈:114×20=2280(分) 再算1圈:114×1=114(分) 加在一起:2280+114=2394(分) ②、114×21 =114×7×3 =798×3 =2394(分) ③,竖式计算 生3: 1 1 4 × 2 1 ———— 1 1 4 2 2 8 ———— 2 3 9 4 对于第三种算法,可能有的学生格式会出现错误,针对错误逐一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部分学生能够想到用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能力。 ④、优化算法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30-32页。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引导质疑,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3圈、4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1、揭示课题。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需要多少时间? (2)学生用算式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4)114×2=228分114×5=570(分)114×10=1140(分) 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 三、精彩展示 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

2、列出算式表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21= (分) 3、估算结果。 ①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学生可以把114看作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比2000多 学生2:比2500少 4、具体计算: 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 114×7×3(用21看成“7×3”) =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 2394 解决方法3 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 2 1 1 1 4 ······114×1 2 2 8 ······114×20 2 3 9 4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着重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数就要和那一位对齐”这一难点。 算一算,说一说: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 小组内交流,并汇报运算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把旧知迁移应用到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内在规律,学好每一块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