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一居士传(教师版)

六一居士传(教师版)

六一居士传(教师版)
六一居士传(教师版)

一、课题:六一居士传(粤教版教材《选修2》P22--23)

二、学习目标:1、结合作者介绍,了解欧阳修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

2、识记并掌握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根据句式特点,词类活用规律熟练翻译全文;

3、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

4、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5、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体会作者那豁达开朗、淡泊以明志的积极思想。

说明:目标1、2、3是本课学习的基础和重点,目标4、5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课时安排:2

四、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和背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欧阳修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成就斐然,著有《五代史伶官传序》、《朋党论》、《醉翁亭记》、《秋声赋》等。他与宋祁一起重编《唐书》,还自著《五代史》,后人称之《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素材积累:

欧阳修苦读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

虚心求教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修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炼,含义倍增。

文章背景:见《全优课堂》第31页。

2、注音:

初谪.(zh?)颍.水(yǐng)更.名(gēng)讥诮.(qiào)涿.鹿(zhuō)

轩.裳(xuān)珪.组(guī)庶.几(shù)悴.(cuì)暇.(xiá)

恻.然(ca)骸.骨(hái)夙.愿(sù)佚.(yì)难彊.(qiǎng)

3、初步感知课文:

这篇自传文,通过对自己更名“六一居士”的陈述,对理想中“六一”之乐的描绘,以及对自己应该归老后闲适安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欧阳修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

(二)学习新知

第一课时

1、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切记字字对译。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翻译的字词,用圆圈圈起来,然后在小组讨论时解决。小组都解决不了的字词,请写在疑难卡上,每段注意一些重点句子。在此基础上,解释下面文段中加点的字词。扫除文字障碍后,概述各段大意。

六一居士初谪.(被贬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表并列的连词,又)衰且.(连词,表递进,而

且)病,将退休

..(古:退,辞退官职;休,颐养天年;今:职工因年老或残废而离开工作岗位)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第一段大意:交代更号原因。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

..(收集抄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备办)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通“耳”,罢了),奈何?”居士

曰:“以.(把,介词)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

此庄生所诮畏

..(诮:责备讥讽;畏:害怕)影而走.(古:跑:今:指人的脚交互向前移动)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本来)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吾为此名,聊以志

...(聊:姑且;以:用,用来;志:记,记述、表明)吾之乐.(乐趣)尔。”客曰:“其

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尽)道哉!方其

..(方:正当;其:指作者自己)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

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观看)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

...(足:能够;

喻:形容;其:自己的)乐且适.(舒适)也。然常患不得极

....(患:忧虑;不得:不能;极:尽情享受)

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形容词用作名词,拖累)者众也。其大者

..(大的方面)有二焉,轩裳珪组

劳.吾形.于外.(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身体;外:外面),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

形不病.而已悴

..(病:名词作动词,生病;已:已经;悴:憔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

吾自乞.(请求)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

..(终有一天)天子恻然哀

...(恻然:恻隐之心;哀:哀怜)之,

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

..(古:……

..(大概,差不多)偿其夙愿

..(平素的愿望)焉。此吾之所以

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圭组之累其

..形(累:使……劳累;其:自

己的),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

....(累:形容词作动词,拖累;于:被,介词彼

者:官场)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副词,可不译)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

握手大笑曰:“置.(停止)之,区区不足较

..(足:值得;较:比较)也。”

第二段大意:描绘“六一”之乐。

已而

..(过了一会儿)叹曰:“夫士.少而仕.(士:读书人;仕:做官),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吾素慕之,宜去

..(宜:应当;去:离职)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

老且病矣,乃.(竟然)以.(凭借,介词)难彊.之筋骸

..(彊: 支撑;筋骸:身体),贪过分

..(古:过多的;

今:指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之荣禄

..(荣:荣耀;禄:俸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

去三也。吾负.(担负,引申为具备)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第三段大意:总结退隐的三条理由(三宜归去)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六一,何谓也?六一,讲的是什么?(宾语前置)

②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判断句)

③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意忘情时(状语后置)

④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状语后置)

⑤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成为我的拖累的世事太多了。(定语后置)

⑥此吾之所以志也这便是我标明我的乐趣的原因。(判断句)

⑦吾其何择哉?我将选择哪方面呢?(宾语前置)

⑧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宾语前置)

第二课时

(三)朗诵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是欧阳修的自传文,与一般的传记比较,它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它并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具体叙述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由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问答方式,所以很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起伏、情感真切。

2、“六一居士”中的“六一”指代什么?

明确: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老翁。

3、欧阳修为什么要更号?课文为何要引用《庄子?渔父》中的典故?

明确:愚人欲自逃其影的典故既为说明名是无法逃避的,亦为引出居士的态度——深知名不可逃,也并不想逃名,取名“六一”并非矫情的表现,仅仅是“聊以志吾之乐尔”。

▲这让我们想起——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不管是爱琴、棋、书、酒、金石,还是爱柳树,都是从正面反映了这些文人雅士的高雅的艺术情趣,从侧面也反映出他们对功名利禄的淡薄。

4、“六一”给了居士怎样的快乐?

明确:A、“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心至极,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扰。)

B、“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真可以说其乐无穷)▲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

5、文中居士得了“五物”之乐没有?为什么?

明确:还没有。A“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给我拖累的世事太多了。)

B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也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却精神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

6、居士以官场为累,“五物”亦是外物,为何他不以为累?

明确:“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

——官场事物不仅劳形,还常有不测之祸,十分令人担心。至于悠游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祸患。

7、居士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

明确:作者在主客对话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自己想隐退的三条理由:

A、少而仕,老而休。是必然规律。

B、用于时而讫无称。表面上谦虚,骨子里是牢骚,是对“受侮于群小”的不满。

C、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是儒者功成身退、知足常乐思想的必然结果。

8、这是居士辞官的真正原因么?如果不是,那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不是。“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形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

君心难测,喜怒无常,伴君如伴虎,为其一;奸臣小辈,妒贤嫉能,造谣中伤,诬陷倾轧,无所不为,为其二;即使有识之士,政令不合,也会反目,为其三。

——表明世事令他烦忧,希望脱身于世俗杂务,回归自然,寄情五物。

9、文中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决心?

明确:虽无五物,其去宜矣。

(四)拓展探究

每个人对快乐的理解都不一样。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谈到了快乐,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谈到了快乐,谈谈这几位文人是怎样理解快乐的?

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水之乐,自适之乐)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坦然之乐,自适之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民之乐为己乐)

(五)全文小结:

1、文章主旨:本文反映了欧阳修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主题)

2、传记形式别具一格。

3、语言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

如作者写他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秦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这个既喻为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场的嘈杂事务,真是奇妙之喻!作者能对之置之不顾,深刻地说明了他对五种物品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

高中语文《六一居士传》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六一居士传》 一、基础考查 1.下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谪.(zé)佚.名(yì) 起讫.(qì) 号.哭(háo) B.相称.(chèn) 牵累.(lěi) 灾难.(nàn) 骸.骨(hái) C.轩.辕(xuān) 珪.石(ɡuī) 憔悴.(cuì) 恻.然(cè) D.涿.鹿(zhuó) 讥诮.(qiào) 颍.水(yǐnɡ) 夙.愿(sù) 解析:选A。“谪”应读“zhé”。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聊以志吾之乐尔 B.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 C.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 D.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 解析:选B。A项,尔:通“耳”,罢了。C项,讫:通“迄”,到。D项,彊:通“强”,强壮。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组:印绶 B.是岂.不为六一乎岂:难道 C.子欲逃名.者乎名:名声 D.吾负.三宜去负:负责 解析:选D。负:担负,引申为具备。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太山在前而.不见 B.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C.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 D.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解析:选D。D项表并列,前三项表转折。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

《六一居士传》原文及译文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原文: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圭*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圭*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意忘情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也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却精神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标明我的乐趣的原因。”客人又笑着说:“您知道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这五种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居士说:“不是这样。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我将选择哪方面呢,“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六一居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翻译(2)

《六一居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翻译(2) : 篇一:新视野三版2翻译练习答案 Unit 1 Translation 英译汉 English is known as a world language, regularly used by many nations whose English is not their first language. Like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has changed greatly. The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periods: Old English, Middle English and Modern English. The English language started with the invasion of Britain by three Germanic tribes during the 5th century AD, and they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During the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periods, the influence of English spread throughout the British Isles, and from the early 17th century its influence began to be felt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processes of European exploration and colonization for several centuries led to significant change in English. Today, American English is particularly influential, due to the popularity of American cinema, television, music, trade and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Internet. 人们普遍认为英语是一种世界语言,经常被许多不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使用。与其他语言一样,英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的历史可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2教案全集

粤教版选修2教案全集(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一单元 1 、《小石城山记》 【教学目标】 1 、感受小石城山的特点。 2 、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3 、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教学难点】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说到唐宋山水游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就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幻灯片一)…… 讲读课文 一、一读文章:品景 教师范读。 二、二读文章:品情 ⑴设问:请大家齐读课文,重点思考作者在第二段中以什么作为议论的话题? 学生读第二段。 明确:“造物者的有无”。 ⑵设问:此句中的“智者”与第二段中的“造物者”所指是否同一呢? 明确:第一段的“智者”和第二段的“造物者”所指应该一样,都指创造美景的神灵或上苍,还包括“神者”,这样可以避免行文的重复。可以看出,“类智者所施设也”一句在文中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⑶设问:作者在本段中对造物者有无的怀疑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用课文的原字句回答。(幻灯片五) 小组讨论。 提问。明确: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久疑;二是诚有,三是果无乎。 三、三读文章:品境 ⑴设问:眼前的景物如何引发作者的联想?或者说景物的处境和柳宗元的身世之间的相似点在哪里? 齐读一遍课文。 提问。明确:景美但无人问津,才高却被弃置(被放逐天涯)。 ⑵设问:可以看出正是内在品质和外在处境的相似,使柳宗元由景入情产生联想。现在回头再看,这些景物还是单纯的自然之景吗?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汇了自己的感情,我们甚至可以从景物中找出一种来作为柳宗元品格和处境的写照,这是哪一种景物呢? 明确:“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哪一句提示你?——“益奇而坚”,比起前两种景物而

六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整理

语文学案 序号 93_ 高 二 年级 4班 教师:李卉 学生: _____ 六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其、之、以、于、与、乃) 【学习目标】 通过课文中的例子,进一步掌握六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为课外迁移作充分准备。 【学习重点】 主攻自己还不太清楚的虚词,理解积累。 【学法指导】掌握期末考试要求的六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先自学然后自查自测。 一、【其】 (一)用作代词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游褒禅山记》 )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六一居士传》) 庶几偿其.夙愿焉。 (《六一居士传》) 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 (《六一居士传》) 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 《游褒禅山记》 ) 其. 一西出 ( 《小石城山记》 ) 其. 大者有二焉。 ( 《六一居士传》 ) 既其.出 ( 《游褒禅山记》 ) (二)用作副词。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 《游褒禅山记》 ) 吾其.何择哉? ( 《六一居士传》 ) 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 《郑伯》 )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 是之谓乎? ( 《郑伯》 ) 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 《与微之书》)(译:微之对待我,怎么如此信任啊!) 二、【之】 (一)代词。 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 ( 《兴贤》 ) (二)助词。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小石城山记》)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 《郑伯》 ) 姜氏何厌之.有? ( 《郑伯》 ) 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六一居士传》 )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三、【以】 (一)连词,相当于“而”。 由山以. 上五六里。 (《游褒禅山记》)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表修饰 (《游褒禅山记》)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表并列 (《游褒禅山记》) 有志矣,不随以. 止也。 表顺承 (《游褒禅山记》)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表目的 (《游褒禅山记》) 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表目的 (《报任安书》) (二)介词

高考文言文练习四《六一居士传》

六一居士传·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①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②;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③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④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⑤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⑥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注释: ①逃名:逃避名声而不居。②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③志:标记,记下。④古人认为做官后就是将身体献给皇帝了,故告老退职称乞身。下面的“赐其骸骨”与“乞身”相应,为获准退休。⑤佚:通“逸”,安逸。⑥自食其言:欧阳修五十二岁任翰林学士时,曾和韩绛、王珪等相约五十八岁退休,现已过限,所以这样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谪:贬官) B.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至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更:改换) C.太山在前面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疾:猛烈) D.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走:跑)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doc

8《六一居士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2.鉴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探究不同“归隐”的个人及社会意义。 3.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做铁肩担道义的有用之人。 二、课文助读 1.写作背景 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授西京留守推官,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现在,既老且病,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更何况,四十年中,群小与新党中人交相煎迫,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到了暮年,还经历了“濮议”之争的惊涛骇浪:宋仁宗死,无子,欧阳修时在朝廷,与韩琦等议立英宗。英宗是濮安懿王赵允让的亲生子。濮王死后,英宗按例追赠尊亲。有人认为,英宗只能称生身之父允让为皇伯,不能称父。欧阳修力辟其非。御史弹劾欧阳修“首开邪议”,欧阳修著《濮议》来反驳。这场宫廷风波使欧阳修“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之于至性真情。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读这篇《六一居士传》,谁能不为这位老人的晚年遭际愀然动容?这便是文中真挚之情具有感发力量的明证。 2. 文章简介 《六一居士传》,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自传性散文。其文主要自述作者晚年生活的情趣,向往读书、鉴赏碑铭、弹琴、弈棋、饮酒,以消度余光晚景,表达了作者不再留恋功名的决心。该文为唐宋经典散文之一,形式别具一格。它没有像一般的传记那样,具体叙述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由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问答方式,所以很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起伏、情感真切。语言既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如作者写他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既喻为自然界的多种事物和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场的嘈杂事物,真是奇妙之喻!作者能对之置之而不顾,深刻地说明了他对五种物品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 三、预习题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熟读课文。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1.诵读全文,给难读字注音,画出难懂的字词句 2.解释句中加点字词含义 (1)是为五一尔.,奈何?( ) (2)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 ) (3)是.岂不为六一乎?( ) (4)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 (5)聊.以志吾之乐尔( ) (6)吾之乐可胜.道哉( ) (7)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 ) (8)未足喻其 ...乐且适也( ) ( ) ( ) (9)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 ( )

六一居士传(教师版)

一、课题:六一居士传(粤教版教材《选修2》P22--23) 二、学习目标:1、结合作者介绍,了解欧阳修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 2、识记并掌握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根据句式特点,词类活用规律熟练翻译全文; 3、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 4、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5、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体会作者那豁达开朗、淡泊以明志的积极思想。 说明:目标1、2、3是本课学习的基础和重点,目标4、5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课时安排:2 四、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和背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欧阳修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成就斐然,著有《五代史伶官传序》、《朋党论》、《醉翁亭记》、《秋声赋》等。他与宋祁一起重编《唐书》,还自著《五代史》,后人称之《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素材积累: 欧阳修苦读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 虚心求教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欧阳修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炼,含义倍增。 文章背景:见《全优课堂》第31页。 2、注音: 初谪.(zh?)颍.水(yǐng)更.名(gēng)讥诮.(qiào)涿.鹿(zhuō) 轩.裳(xuān)珪.组(guī)庶.几(shù)悴.(cuì)暇.(xiá) 恻.然(ca)骸.骨(hái)夙.愿(sù)佚.(yì)难彊.(qiǎng) 3、初步感知课文: 这篇自传文,通过对自己更名“六一居士”的陈述,对理想中“六一”之乐的描绘,以及对自己应该归老后闲适安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欧阳修晚年厌倦官场生活,想归隐的思想。有其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一面,也有明哲保身、远身以避祸的一面。 (二)学习新知 第一课时 1、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切记字字对译。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翻译的字词,用圆圈圈起来,然后在小组讨论时解决。小组都解决不了的字词,请写在疑难卡上,每段注意一些重点句子。在此基础上,解释下面文段中加点的字词。扫除文字障碍后,概述各段大意。 六一居士初谪.(被贬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表并列的连词,又)衰且.(连词,表递进,而 且)病,将退休 ..(古:退,辞退官职;休,颐养天年;今:职工因年老或残废而离开工作岗位)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第一段大意:交代更号原因。

高中语文《六一居士传》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六一居士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和虚词“以”“之”的用法,理解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 2、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3、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教学难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共同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直接引入:昨天我们已经借助课本注解和工具书翻译了课文,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对一些重点词语掌握了没有。 二、检查重点字词句翻译: (投影: 六一居士初谪浒州:贬职 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更改 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快速;跑 吾之乐可胜道哉:尽 聊以志吾之乐尔:姑且 累于此者既佚矣:通“逸”,安逸 翻译重点句子 1、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2、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译文: 1、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2、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 三、课文学习: 问:1、谁为欧阳修命名为“六一居士”?在此之前他有别的名号吗? 明确:其本人。初谪滁山时之时他自号为“醉翁”,后退休于颖水之上时又自更号为六一居士。 2、欧阳修为什么要更号? 课文为何要引用《庄子?渔父》中的典故? 愚人欲自逃其影的典故既为说明名是无法逃避的,亦为引出居士的态度——深知名不可逃,也并不想逃名,取名“六一”并非矫情的表现,仅仅是“聊以志吾之乐尔”。 3、“六一居士”中的“六一”何所指? 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醉翁。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归纳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 归纳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 《小石城山记》 一、、重点词语 1.其一少北而东. 少:稍 2.有积石横当其垠。垠:边、界 3.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睥睨:城墙上的女墙 4.其疏数偃仰数:密集 5.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售:得到赏识伎:技艺,指美景 6.神者傥不宜如是傥:倘,或者 7.或曰或:有人 8.而独为是物是:这 二、通假字 1.其一少北而东“少”通”稍”,稍微 2.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能 三、特殊句式 投以小石介词短语后置,“以小石投”。 《黄州快哉亭记》 一、实词 1.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南、北:名作状向南,向北 2.其势益张益张:越发盛大 3.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即:靠近为:建造 4.以览观江流之胜胜:美景 5.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命名,名词作动词 6.涛澜汹涌,风云开阖阖:通“合”闭藏,消失 7.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玩:观赏,欣赏几席:小桌旁席 8.冈陵起伏,草木行列行列:成行成列(名词作动词) 9.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睥睨:伺机夺取 10.周瑜、陆逊之所骋骛骋骛:纵横驰骋 11.王披襟当之披:敞开当:迎着 12.将何往而非病病:忧愁 13.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变:不同与:参与 14.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性:本性适:往 15.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患:病,忧愁 16.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自放:自己任情漫游。放,纵。 17.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蓬、瓮:用蓬草做,用破瓮做,名词用作动词。

《六一居士传》作业练习题

第二单元第6课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固.知名之不可逃固:本来 B.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幸:幸好 C.是为五一尔.,奈何尔:罢了 D.聊.以志吾之乐尔聊:依靠,依赖 【答案】D 【解析】聊:姑且、暂且。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能说明作者想退休原因的一组是() ①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②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③夫士少而仕,老而休 ④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 ⑤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⑥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 A.①②⑥B.③④⑤ C.②③⑥D.①④⑤ 【答案】C 【解析】①是议论名声的问题,④是说被官场繁杂事务所累所忧,⑤表达客人对作者的理解。 3.和“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六一,何谓也B.此吾之所以志也 C.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D.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答案】C 【解析】A项,宾语前置句。B项,判断句。C项,与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 B.累于此者既佚矣

C.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D.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 【答案】D 【解析】A项,“劳”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项,“累”是形容词作动词。C项,“病”是名词用作动词。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 天子恻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 .. 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庶几 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 .. 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而屡易.其号易:改变 B.吾之乐可胜.道哉胜:承受 C.一日 ..天子恻然哀之一日:一旦,终有一天 D.庶几 ..偿其夙愿焉庶几:大概,差不多 【答案】B 【解析】胜:尽。 6.下列句子中,“为”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六一居士传》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自传性散文。其文主要自述作者晚年生活的情趣,向往读书、鉴赏碑铭、弹琴、弈棋、饮酒,以消度余光晚景,表达了作者不再留恋功名的决心。 六一居士传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1,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2,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3以来金石遗文4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5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6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7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8;虽响九奏9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10,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11劳12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13于朝者三年矣,一日14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15,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16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

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17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18,区区19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20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21矣,而讫无称22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23,宜去三也。吾负24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注释 初谪滁山: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时年四十岁。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熙宁元年(1068),欧阳修在颍州(今安徽阜阳市)修建房屋,准备退休于此。 三代:指夏商周。 金石遗文:指欧阳修所收集的钟鼎和石刻文字的拓本。欧阳修撰有《集石录》,为在国现存最早的著录金石的专著。 逃名:避名声而不居。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庄生,指庄子。诮,讥笑。

六一居士传教案(公开课)教案

《六一居士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掌握常用“谪”“置”“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掌握常用“谪”“置”“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 一、导入 以《醉翁亭记》导入课文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他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还自著《五代史》,后人称之《新唐书》。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文章背景: 熙宁三年,作者被贬蔡州,由知青州改知蔡州后,自号六一居士,作此文以明志。作者在宦海沉浮中,几度贬官,历尽坎坷,意志已十分消沉,所以作者在文章中便一再流露出急于归隐退出官场的愿望。三、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扫清文字障碍。 整体感知 同学们读完本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在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明确: 赋的文体特点: 1、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 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四、再读课文,逐段分析 第一自然段(字词解析) 问:谁为欧阳修命名为“六一居士”?在此之前他有别的名号吗?学习第二自然段(字词解析、特殊句式)

高考语文 中国文化常识 整理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常识(数序排列) 三才:天、地、人。 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 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三书的合称。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子苏轼、苏辙。洵称老苏,轼称大苏,辙称小苏。其中苏轼的成就最高,在诗、词、文各方面都有重要地位。 三牲:古代指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也以鸡、鱼、猪为三牲。 三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三部典制体史书的合称。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均有文名。 三百篇:指《诗经》的篇数,亦用作《诗经》的代称。 岁寒三友:松、竹、梅。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穀梁传》等三部《春秋》的解释性著作。 三公九卿:周代三公有两说。一说,司徒、司马、司空;一说,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时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称三公。东汉时太 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又称三司。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行政长官。唐宋 仍沿此称,惟已无实际职务。明清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只用作大臣的 最高荣衔。九卿,秦汉通常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 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地位比三公 低。三公九卿或公卿也泛指朝廷高级官员。 三从四德: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从四德即要求妇女屈从男权,谨守品德、辞令、仪态与手艺的“闺范”。 三纲五常:三纲,封建社会中三种主要的道德关系,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三教九流: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见《汉书·艺文志》)泛称江湖上各种行业的人。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部纪传体通史的总称。 四库:《四库全书》的简称,分经、史、子、集四部。 四大镇:明清四个工商业城镇的合称。即朱仙镇(今河南开封西南朱仙镇)、景德镇(今江西景德镇市)、佛山镇(今广东佛山市)和汉口镇(今湖北武汉市的汉口)。 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 四大石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及天水麦积山石窟。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五经,《诗》、《书》、《礼》、

6《六一居士传》限时训练题(教师版)

6《六一居士传》练习 阅读《六一居士传》一文,完成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将见子疾走 ..大喘渴死疾走:快速奔跑 B. 子欲逃名 ..者乎逃名:逃避名声 C. 吾素慕 ..之,宜去一也素慕:向来羡慕 D. 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 ..焉无称:没有名称2.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将退休 ..于颍水之上辞退官职 B. 聊以志.吾之乐尔志向 C. 未足喻.其乐且适也形容 D. 尚何暇.于五物哉闲暇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太山在前而.不见 B.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C.子知轩裳珪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 D.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而屡易其.号”中的“其”字意思相同() A. 客曰:其.乐如何 B. 赐其.骸骨 C.吾其.何择哉 D.其.大者有二焉 5.以下各组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家藏书一万卷 B. 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C.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D.夫士少而仕,老而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六一,何谓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申之以孝悌之义 C. 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D. 此吾之所以志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7.最能表明作者渴望隐退的原因的一组() ①.予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②. 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③. 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 ④. 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⑤. 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 ⑥. 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 A. ①③⑥ B. ①②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结合自己一生的经历,从自己晚年更号“六一居士”的来由说起,叙说自己的爱好情趣以及渴望隐退的心情和对现实生活的厌倦。 B. 引用愚人欲自逃其影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名是无法逃避的,也是为了引出欧阳修的态度——深知名不可逃,也并不想逃名,取名“六一”并不是矫情的表现。 C. 作者选择沉醉于“五物”之中,是因为悠游陶醉于五物,不仅安逸舒适,还有安全感,不会带来任何祸患。 D.本文作者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逐层阐述自己的思想和情趣,较于直抒胸臆般讲出自己的人生哲学、价值取向,情感变化更有层次。 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真正的乐趣,说到渴望退休,体现了作者寄情于物、独善其身的思想。

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 翻译及答案电子教案

方山子传文言文阅读翻译及答案

方山子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1.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②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 B. ①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②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C.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①呼余宿其.家②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

2.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 ①②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⑥ 3. 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 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其丰富形象。 C. 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D. 这篇文章虽称作“传”,实际上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陈慥生活中的几个断面。作为人物传记,其写法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如出一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4分)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3分)

文言文六一居士传

文言文六一居士传 【篇一:文言文六一居士传】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 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 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 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 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 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 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 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 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圭*组劳吾 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 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 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圭*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 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 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 “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 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 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 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 木兰县初级中学宋先丽 教学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了解“铭”的特点,朗读、背诵并默写全文; 3、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高尚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常言安居乐业,其实居亦有别。有人住轩敞华屋,楼阁台榭,丹楹刻桷;也有人身居斗方之室,蓬门荜户,茅茨土阶。人生在世,若得前者,不免令人欣喜;偶遇后者,又将如何自处?今天,让我们一起赏读经典铭文《陋室铭》,品味蕴藏于文字背后的哲理情韵、志士情怀。 二、解题 1、齐读: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 的文字, 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2、铭,是一种文体。古人作铭,常以身边的物件为题,如鼎、镜、钺、剑、枕、杖、笥奁、漏刻等,并把它们刻在器物上。根据器物和写作目的的不同,刻在墓碑上,记述死者生平,以颂美追思,叫“墓志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的,时时提醒,以自警自戒,叫“座右铭”;刻在名山大川和建筑物上,纪功颂美,以劝勉世人,叫“山川风物铭”。

不过,它们虽内容不同,形制有异,但语言的特色,却并无二致。不仅文辞简约优美,像本文,尽管只9句81字,但却是铭文中的长篇;而且全文押韵,如诗如词,琅琅上口。请同学们小声朗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出韵脚词,用红笔勾画出来。 三、初读,感受铭的形制特征 1、读准字音 朗读,最起码的要求是读准字音。哪位同学朗读一遍,帮助大家一起来正一下音: 吾(wú)德馨(xīn)苔(tái)痕 鸿儒(rú)调素琴(tiáo)案牍(dú) 2、注意押韵 韵脚词,也即“句末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找出来了吗?哪位同学明确一下: 本文韵脚词:名ing,灵ing,馨in,青ing, 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3、读出节奏 一韵到底,让文章回环往复,琅琅上口;韵脚词均在偶数句,又让句子两两呼应, 形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请大家根据这一句式特点,再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朗读节奏,即根据音节或意义进行的有规律停顿。 请一位同学明确一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当然,在朗读时,不仅要注意这些,还要根据内容、情感调整语调、语 速、重 音等。 同桌互读,倾听并纠正。 全班齐声朗读,感受铭文的特点。 四、再读,理解铭的基本内容 五、披文入情,一起走进刘禹锡的心灵世界 第一组提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