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

虽然语言普遍地只是被看作是人类之间一种交流的工具,但是其认知能力和方法尤为关键,它也是连接各类语言学之间的一个锁链。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方法,可以体现出其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的环境特征。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有很多种分支和分类,例如认知语义学、框架语义学、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等。对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思想,乔姆斯基提出了几个基本假设。其一,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它具有数学的特征,其自足性使其可以基本脱离范围更广的认知系统加以研究。其二,语法是语言结构的一个独立部分,与词汇和语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其三,如果意义在语法分析范围内,那么,最恰当的描述方法是通过建立在真值条件基础上的某种形式逻辑[1]。在认知语言学中,人们对于语义的理解极其重要。正如《认知语言学杂志》在1990年首刊编者按中所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路向将语言视为“组织、处理、传达信息的工具”,即语言最重要的是语义。所以,语言研究的认知方法主要侧重于语义[2]。其中,框架语义学虽然并不算其分支中最热门的理论,但是,它在理解语义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核心思想

在人们理解词汇和句子的过程中,即在理解一个概念结

构中的任何一个概念时,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结构为基础,理解它所存在的概念结构,当这样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一个概念被置入一个文本或交谈环境中时,该概念结构中其他所有概念都自动被激活。那么,基于对框架语义学的应用,人们在词语所激活的语义框架中理解词语的意义,并且,通过对真实场景的反复体验,人们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意象图式[3]。因此,框架是人们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框架概念结构,是一种相对抽象的结构[4]。

哲学基础

框架语义学是由菲尔莫尔最早提出的自然语言语义学的一个具体路向[5],并以经典主义哲学及皮亚杰的楗构论为思想基础。同时,语义又是非自主的,是和经验紧密结合的,那么,语义是以经验为基础的[6]。所以,框架语义学又属于经验主义语义学的范畴,它源自经验语义学传统,而不是形式语义学,它与经验之间相互联系,并不代表割裂[7]。因此,框架语义学是以经典主义哲学、建构论以及经验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语言学理论思想。

理论目标

框架语义学作为一种理论思想,为词义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具体且便捷的方式,也为描述新词语创生、旧词添加新义,以及将语篇中各成分的意义组配成语篇整体意义的原则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8]。因此,框架语义学的理论目标就是

在结合语境以及相关背景知识的同时,帮助人们理解词义、句义以及语篇的含义。

理论方法

菲尔莫尔认为,框架语义学中的“框架”并非是在现实中的实体,而是一个概念意识上的原型,它可以充分解释真实情景与词语使用之间相互适应的复杂性,并且受到特定语境的影响[9]。因为语义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如果要理解一个单词的含义,就要运用联想的方法,进而掌握与这个单词有关的知识,了解与之相关的同一框架或交替框架的词汇的含义,并且熟悉其语境,理解一个框架中相互联系的概念的含义。在借助于框架语义学理解语义的过程中,许多多义词都可适用于多个不同的框架,同样的,一种事实经常可以在不同的框架中进行阐述,一个情景可以用两种相对立的方式框定[10]。因此,语言的框架结构还应该是灵活可变的。

框架语义学主要是描述语义和句式结构的理论,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对于意义的研究,尤其是在词汇语义研究方面。例如,陈勇提出,在框架理论的指导下,词汇的同义现象应被分为框架之间的同义、同一框架内的同义这两种情况。而李春华和李勇忠则从认知功能的角度出发,以理想化的认知模型为基础,系统分析了框架转化在建构意义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毛海燕以汉语框架网络知识库为基础,研究

英汉词汇对比的程序和方式,构建了一个特殊的词汇语义对比模型,并且对该模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尝试性应用[11]。类似这类研究都使框架语义学对于语义理解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使人们对于框架语义学的理解更为深刻,也为语言学中语义语境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发意义。在阐释词汇、句法和语义现象的同时,框架语义学在编撰字典和创新语料库等方面也有所运用[12],同时,它还有助于第一语言习得、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双语框架语料库可被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单词及其语义框架。而语义框架提供的背景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单词及其他新知识的效率。教师则可使用语料库里的有关信息来编写练习,以弥补教学软件的不足[13]。框架语义学作为认知语义学的一部分,是人们理解词义的过渡和桥梁,它以概念框架结构为基础,使人们在理解及表达语义的同时,对其框架中相互联系的概念、范畴及背景知识也有所了解。

框架语义学在语义认知方面的重要作用被广大学者所认可,在应用中帮助人们更有效率的理解词义和句义,除此之外,在其他多个方面也都显示出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就认知功能而言,人们认为,框架语义学对语义的认知具有过渡性意义。认知功能系统重视概念框架的系统和过程的对立统一,它们同样重视概念结构及丰富的百科语义知识[14]。而就冗余信息的消除而言,权威的语义学方法重视简洁性,

而框架语义学使描写的简洁性得到提高。换句话说,那就是通过了解一件事情的起因,我们可以间接了解与这个概念相关的其他方面[15]。就改善增强人们的创新联想思维而言,通过框架语义学,在学习一个单词的过程中,人们根据这个单词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一连串词汇,促进了记忆的加深和扩展。尽管框架语义学在认知语言学方面被广泛应用并予以重视,但它仍有几点不足,需要进行一定的深入研究和改善。现如今,我国对于框架语义学相关理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意义方面,尤其是关于词汇、语句的意义的研究,而对于内容丰富的语言学其他领域涉及较少,例如对于部分语言翻译的研究就比较有限[16]。由此可见,框架语义学的实践研究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但仍缺乏更加深入的研究以及突破,并且,该理论的研究对象多数在英语词汇方面,汉语及其他语言方面涉及不多,所以,就目前来看,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具有局限性和单一性的。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人类语言的重要理论思想一直广为人知,本文通过对其分支框架语义学的阐释,我们更是了解到,框架语义学就像是一座连接认知和语义的桥梁,帮助人们改善学习新知识的效果和效率,使人们充分发挥联想思维,结合生活实际、背景知识和语言环境,从而使学生对于词汇、句子以及概念的理解更为明了和深刻。

作者:邵彤单位:黑龙江大学

[1]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5][6][7][8][10][15]邵军航,杨波.认知语言学基础[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3]陶明忠,马玉蕾.概念语义学———格语法的第三阶段[J].当代语言学,2008,.

[4][9][11][16]史凡.浅析当前框架语义学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几方面问题[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

[12][13]潘艳艳.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应用[J].外语研究,2003,.

[14]程琪龙.概念框架和认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讨 虽然语言普遍地只是被看作是人类之间一种交流的工具,但是其认知能力和方法尤为关键,它也是连接各类语言学之间的一个锁链。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方法,可以体现出其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的环境特征。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有很多种分支和分类,例如认知语义学、框架语义学、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等。对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思想,乔姆斯基提出了几个基本假设。其一,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它具有数学的特征,其自足性使其可以基本脱离范围更广的认知系统加以研究。其二,语法是语言结构的一个独立部分,与词汇和语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其三,如果意义在语法分析范围内,那么,最恰当的描述方法是通过建立在真值条件基础上的某种形式逻辑[1]。在认知语言学中,人们对于语义的理解极其重要。正如《认知语言学杂志》在1990年首刊编者按中所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路向将语言视为“组织、处理、传达信息的工具”,即语言最重要的是语义。所以,语言研究的认知方法主要侧重于语义[2]。其中,框架语义学虽然并不算其分支中最热门的理论,但是,它在理解语义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核心思想 在人们理解词汇和句子的过程中,即在理解一个概念结

构中的任何一个概念时,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结构为基础,理解它所存在的概念结构,当这样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一个概念被置入一个文本或交谈环境中时,该概念结构中其他所有概念都自动被激活。那么,基于对框架语义学的应用,人们在词语所激活的语义框架中理解词语的意义,并且,通过对真实场景的反复体验,人们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意象图式[3]。因此,框架是人们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框架概念结构,是一种相对抽象的结构[4]。 哲学基础 框架语义学是由菲尔莫尔最早提出的自然语言语义学的一个具体路向[5],并以经典主义哲学及皮亚杰的楗构论为思想基础。同时,语义又是非自主的,是和经验紧密结合的,那么,语义是以经验为基础的[6]。所以,框架语义学又属于经验主义语义学的范畴,它源自经验语义学传统,而不是形式语义学,它与经验之间相互联系,并不代表割裂[7]。因此,框架语义学是以经典主义哲学、建构论以及经验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语言学理论思想。 理论目标 框架语义学作为一种理论思想,为词义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具体且便捷的方式,也为描述新词语创生、旧词添加新义,以及将语篇中各成分的意义组配成语篇整体意义的原则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8]。因此,框架语义学的理论目标就是

语言学视域下的框架理论

语言学视域下的框架理论 “框架”作为一个跨学科概念,由人类学家提出,经过社会学家系统论述,然后被传播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学者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这一发展历程赋予“框架”丰富的意义内涵和复杂的功能层次,可以为不同学科带来借鉴与启示。以菲尔墨的框架语义学作为切入点,可以看出框架理论在语言学中的意义与应用,及其为语言学研究带来的启示。 框架理论(frame theory)的研究已经走过半个世纪,其“多范式”的理论内涵与研究工具为诸多学科提供了启示,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运用框架理论进行研究,并取得较丰富的理论成果。在语言学领域,美国学者菲尔墨(CharlesJ.Fillmore)最早引入框架的概念,并将框架作为语义分析的一种工具,创立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与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探讨人们如何建构语言事实的问题,为语言学的研究开辟多个新视角。 一、“框架”:一个跨学科概念 一般而言,框架理论的依据源于社会学和心理学两个领域。在社会学领域,20世纪40-50年代有学者提出,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往往与个人、社会或者环境等潜在因素相关。进入20世纪60-70年代,框架理论迎来大发展:1972年贝特森(Bateson)在研究动物之间的互动模式时首次将框架与信息传播活动联系起来,提出互动过程的本质是运用符号进行诠释与传播的活动,框架在其中起到提示传播内容的作用,并告知人们诠释符号的种种规则。1974年,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在《框架分析》(frame Analysis)-书中系统论述人们如何运用框架建构社会事实的过程,使人们对框架的作用机制有更为系统的了解,可谓框架理论的集大成者。戈夫曼认为,个人并非依据某些随机因素来理解世界,而是依赖某种更为宽泛的理解模式——“基本框架”(primaryframeworks),这种框架常被描述成为人类分类信息提供帮助的、较为稳定的、具有社会共享性的分类系统。在心理学领域,框架理论的基础被慨括为“参照框架”(frames of reference),其理论假设是,个体的判断和理解发生在一定的“参照框架”之内,是个体对社会境况的一种评价与反馈表现。凯尼曼(Kahneman D.)等人发展了这,观点,提出所有的理解都依赖参照,参照框架假设一条给定的信息依据不同的理解图式进行解读而不同的理解图式又会被这条信息的小同框架所激发。由此可见,社会学传统强调“主要框架”对社会及社会活动的分类与架构作用,而心理学传统强调“参照框架”对个体解读社会及社会活动的方式、角度和思路的影响,两者构成框架研究的理论基础。 “框架”大致包括静态与动态两层含义。静态的框架(frame)指用以认知、理解和展示所要选择、强调和排除的内容的一系列连续的模式,这些连续的模式决定信息的组织方式,也会影响受众埘信息的理解;动态的框架(framing)指模式,卜成和运作的过程,是构建社会现实的过程,电就是说,静态的框架提供了构建礼会现实的模式,动态框架则是运用某种模式进行建构的过程,两者共同构成框架研究的主嘤内涵。框架的内涵预示着框架的范式可以运用于不同学科,

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应用

框架语义学理论与应用 框架语义学是一种基于框架的概念,研究词语意义及其相互关系的语言学理论。它通过构建一个个框架,对词汇和语句的意义进行解释和推理。本文将从框架语义学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根据输入的关键词和内容撰写文章。 一、框架语义学理论 框架语义学的基本概念是框架,它指的是一种认知和表达思想的基本结构。框架可以涵盖一系列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包括各种概念、实体及其之间的关系。框架语义学认为,词语的意义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特定的框架相关联。词语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其所处的框架来解释。框架语义学的理论模型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词汇-框架映射:词汇与框架之间存在映射关系,每个词汇都可以映射到一个或多个框架。 2、框架-意义映射:框架与意义之间也存在映射关系,每个框架都可以映射到一组意义。 3、语境-框架映射:语境与框架之间也存在映射关系,不同的语境可

能需要不同的框架来解释。 二、关键词处理 在撰写文章时,如何处理关键词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词的定位、提取、处理流程对于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关键词定位:关键词应选择在文章中起到核心作用的词汇,一般为主旨词或主题词。 2、关键词提取:从文章中选取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应确保关键词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关键词处理:对关键词进行解释和阐述,揭示其背后的框架和意义。 三、内容撰写 基于关键词和内容,可以开始撰写文章。以下是撰写文章时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1、主题展开:以关键词为主题,构建文章的基本框架。 2、句子组织:运用适当的句子结构将关键词串联起来,表达完整的

思想。 3、段落构成:每个段落应围绕主题展开,并包含关键词或其相关词汇。 4、逻辑结构:确保文章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四、实例分析 下面以“教育”为例,运用框架语义学理论撰写一篇文章: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基石,它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教育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等。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教育体系,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途径。 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分为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基础教育阶段主要包括小学和中学教育,旨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高等教育阶段则注重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教育活动,它可以是由父母亲自进行的教育,也

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基础

框架语义学的理论基础 xxxx 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 摘要: 框架语义学作为认知语言学发展的一个分支,为我们理解语言中词语的意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文着重阐述了以经验主义哲学和皮亚杰(J. Piaget)的建构论为哲学基础的框架语义学,其在理论方面,基本继承了菲尔谟(Charles J. Fillmore)格语法的基本思想,是格语法的系统化、具体化。 关键词: 格语法;框架语义学;框架 Abstract: Frame Semantics as a major branch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which provides us a new viewpoint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word, and this paper mainly express basic philosophy of Frame Semantics which based on Empirical philosophy and J. Piaget?s Constructivism, on the aspect of the theory, it inherits the basic idea of Case Grammar. Key words: Case Grammar; Frame Semantics; Frame 1.引言 在20世纪70年代末,Charles J. Fillmore在格语法(Case Grammar)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了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它是一种通向理解及描写词语和语法结构的意义的途径。为了理解语言中词语的意义,我们必需先具备概念结构,即语义框架的知识,为我们提供词语的意义以及在话语中使用的

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 摘要: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语言与认知的内在。本文旨在概括性地回顾认知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现状、方法、成果和不足,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研究综述,发展趋势 引言: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认知关系交叉学科。它语言使用中的认知过程,以及语言如何反映和影响人类思维和行为。本文的目的是对认知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进行综合性回顾,总结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 1、认知语法:认知语法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主要研究语言结构的认知规律。近年来,认知语法领域的研究主要语篇分析和语言的动态性,探究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过程。 2、认知语义学:认知语义学主要研究词汇和概念之间的认知关系。研究内容包括词汇的隐喻和转喻、概念的组织和结构等。近年来,认知语义学的研究趋势涉及词汇语义的动态性和语境敏感性。 3、认知语用学:认知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交际中的认知过程。该领

域的研究注重分析语言使用中的推理、理解、意图识别等认知现象。近年来,研究者开始文化差异对认知语用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在语言交际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1、跨学科整合:当前认知语言学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整合跨学科资源,如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等。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有望为认知语言学研究带来新的突破。 2、实证研究方法的拓展:当前认知语言学研究主要采用实验和语料分析等方法。未来研究可尝试引入更多实证手段,如计算建模、影像分析等,以揭示语言与认知的更深层次。 3、动态系统理论:认知语言学研究需进一步语言的动态性和系统性。未来研究可运用动态系统理论分析语言现象的演变过程、语言与认知的相互作用等,以更全面地揭示语言与认知的内在。 4、语用推理与文化因素:当前认知语言学研究在语用推理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深入研究文化因素对语用推理的影响。未来研究可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因素如何影响语用推理和语言使用。

框架、场景与视角_Fillmore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

框架、场景与视角:Fillmore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 框架、场景与视角: Fillmore 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 引言 语义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探究语言中的意义如何表达和理解是理解人类语言行为的关键。Fillmore 语义理 论是美国语言学家Charles J. Fillmore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以框架、场景和视角为核心的语义理论,它赋予了意义更加丰富和深入的认知内涵。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理论要点、认知观等方面对 Fillmore 语义理论进行深入解析,以探寻其认知观的源起和哲学思考。 一、历史背景 Fillmore 语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20世纪50年代 末到60年代初的认知革命。在当时,认知科学迅速发展,人 们对人类知觉、认知过程以及语言处理方式的理解变得越来越深入。Fillmore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传统的语义理论提出了 质疑,并发展了自己的语义观。特别是他对于意义的认知维度的注意,使得 Fillmore 语义理论成为了一种注重实际使用和认知过程的理论范式。 二、理论要点 Fillmore 语义理论的核心要点包括框架、场景和视角。 其中,框架指的是一个抽象概念的基本特征和结构,用来组织和解释相关的语言和认知现象。框架可以用于描述特定领域或主题的概念结构,不仅适用于语言本身,也适用于人类常识和思维方式。通过使用框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场景是 Fillmore 语义理论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

一个具体的情境或背景,与某个特定的事件、话题或概念有关。场景可以为语言的意义提供额外的信息,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句子的含义。例如,在“农场上有一只牛”这个句子中,场景就是“农场”,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牛的相关信息。 视角是 Fillmore 语义理论中的第三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一个特定的观点或理解方式,用来解释或描述某个事件或话题。视角可以根据不同的人或情境而变化,通过视角的调整,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语言中的意义。 三、认知观 Fillmore 语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认知观,它强调人类认 知和语言运用之间的密切关系。Fillmore 认为,意义的理解 和表达是建立在人们对框架、场景和视角的认知基础上的。其中,框架可以认为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帮助人们分类和组织相关概念,使得我们能够更加高效地理解和表达意义。而场景和视角则为意义提供了具体和灵活的背景和角度。 同时,Fillmore 语义理论认为,语义不仅仅限于词汇层面,而是贯穿于整个句子和篇章的各个层面。完整的意义理解需要同时考虑词汇的语义、句子的语法以及整个篇章的连贯性。因此,Fillmore 强调实际语用情境对于意义的理解至关重要,并将其作为语义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四、Fillmore 语义理论的影响 Fillmore 语义理论对于语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突破了传统语义理论对意义的限制,为语义研究提供了一种注重认知和实际使用的理论框架。在 Fillmore 语义理论的启发下,许多语义学家开始探索语义与认知、语用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语义学的跨学科发展。此外,Fillmore 语义

框架、场景与视角_Fillmore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

框架、场景与视角_Fillmore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 框架、场景与视角:Fillmore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 引言: 在语言学领域中,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语义理论,试图解释和理解人类语言的意义。Fillmore语义理论作为认知语义学的 重要分支之一,探讨了框架、场景与视角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成为了该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将介绍Fillmore语义 理论的基本概念,探讨框架、场景与视角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Fillmore语义理论在认知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Fillmore语义理论的基本概念 Fillmore语义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Charles Fillmore于20 世纪60年代提出,它试图通过研究语言的结构和使用来揭示 语义的本质。Fillmore强调了认知语义学的重要性,认为语 义不仅仅是对应关系,更是一种认知过程。在Fillmore的理 论中,框架、场景与视角被视为其中三个重要的认知概念。 二、框架的作用 框架是指由一系列概念和关系组成的知识结构,用以理解和组织世界。在Fillmore的理论视角中,框架是对认知过程中某 一主题或概念的整体认知结构的抽象表示。例如,在“旅行”这个框架中,我们会想到行程安排、交通工具、目的地等概念。通过框架的激活和组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的意义。 三、场景的作用 场景是指特定情境中的认知经验。Fillmore认为,语义不仅 依赖于词汇本身的定义,还依赖于语境中的场景。当我们使用一个特定的词汇时,我们会根据场景中的丰富信息和经验来理

解其意义。例如,当我们谈论“家庭聚会”时,场景中的元素如家人、食物、活动等,会对我们的理解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场景是我们理解和使用语言意义的基础。 四、视角的作用 视角是指个体对于框架和场景的独特观察和理解方式。Fillmore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因此对于同一 框架和场景的理解和表达可能会有差异。视角受个体的经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它影响着我们在认知过程中的选择和表达。Fillmore的研究表明,视角是理解和使用语言中不 可忽视的一环。 五、Fillmore语义理论在认知科学中的应用 Fillmore语义理论在认知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首先,该理论为认知语义学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扩展了传统的语义学范畴。其次,Fillmore的理论揭示了框架、 场景和视角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启示。例如,在人机交互领域,Fillmore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 设计更加人性化的交互方式,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此外,Fillmore的理论也为语言教育和翻译等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 思路和方法。 结论: Fillmore语义理论通过研究框架、场景和视角,揭示了认知 过程中语义的本质和运作机制。该理论为认知语义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也为其他科学领域提供了启示。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Fillmore语义理论的应用,以更 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语言的意义

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结构与语义

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结构与语义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它致力于探索和理解语言的结构与 语义。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通过语言我们能够表达 思想、分享信息以及构建社会关系。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从语音、语法到语义等多个方面,下面将从结构与语义两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语言的结构 语言的结构主要包括音韵学、词汇学和句法学。音韵学研究语音的 特征、组合和规则,探讨语言中不同音素和音位的差异及其在各个语 言中的分布。词汇学研究词汇的形成、分类和使用规则,包括了词的 构词法、词义学以及词汇的语法作用等。句法学则关注句子的结构和 语法规则,研究句子的构成方式、词汇之间的关系以及句子的语序等。 语言的结构对于理解和学习一门语言至关重要。通过了解语言的音 韵学规则,我们可以正确地发音和模仿母语者的发音。词汇学的研究 帮助我们理解和运用词汇,扩大语言表达的范围。而句法学研究句子 的结构和语法规则,则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使用语法,形成逻辑通顺 的句子,避免产生歧义。 二、语言的语义 语言的语义研究词语的意义和句子的意思,关注语言中的意义规则 和语义关系。语义学主要包括词义学、句义学和语篇学。词义学研究 词语的具体意义,探讨词汇中的多义和歧义现象,以及词义之间的关系。句义学则研究句子的意思和句子之间的关联,包括句型的解释和

句子之间的话语关系等。语篇学则关注语句的上下文信息和语境对语 义的影响。 语义研究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语言的意义,辨别词语的具体含义, 在交流中避免产生误解。同时,语义学还探讨了语音、词汇和句子之 间的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结构与语义相辅相成,是语言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通过研究语 言的结构,我们能够了解语言的基本组成和规则,掌握正确的发音和 语法。而通过研究语言的语义,我们能够理解和运用词汇和句子的意义,实现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总结起来,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结构与语义,旨在探索语言的规则和 意义。通过深入研究语音、词汇和句法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一门语言。同时,语义研究也帮助我们理解和运用词语和句子 的意义,实现准确的语言表达。通过不断深入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语义,我们能够不断拓展语言学的认知边界,为实现跨文化交流和对语言机 制的深刻理解提供基础。 (以上只是篇章的中间部分,字数未达到1500字要求,可以根据 需要增加其他相关内容)

框架语义理论与翻译教学

框架语义理论与翻译教学 框架语义理论与翻译教学 【摘要】认知语言学主张语义来源于人的经验活动,来源于人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语义与框架密不可分,词汇激活框架,框架确定词语的特殊意义。在翻译中,学生往往拘泥于词语的概念意义而滑入翻译误区,背离了源文所要传达的思想。因此翻译教学中,要借鉴框架语义理论指导学生对词语、句子及语篇的理解,确切翻译。 【关键词】语义框架理论翻译教学 一、框架理论 框架是一个概念系统,而概念是大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语言本身所承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但当我们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会下意识地运用认知资源激活大脑中预设的网络引起各种认知活动,协调各种信息,创立各种映射,从而构成一个意义完整、逻辑合理的框架。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没有独立于认知以外的语义。认知与人类的心理经验、认知模型、知识结构等密切相关,所以认知语言学的最终目的是阐释认知的过程、概念框架和推理能力以及语言是怎样折射它们的。 框架理论实际上是知识再现的一种方式。Fillmore将“框架〞概念引入认知语言学,并将框架定义为能与典型情景相联系的语言选择的任何系统。Fillmore把框架理论看作是研究词义及句法结构意义的一种认知理论,认为框架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表达情境或事物状态的特征;二是独立于语言表达手段。语言交际中,仅用抽象的词典语义无法完成言语理解,受话者必须通过自身的语义框架理解言语。 二、框架语义理论下的翻译教学 意义是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的核心。翻译作为一种实践性极强的心智活动,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将一种语言转述为另一种语言的认知活动。中西译论及翻译实践都告诉我们,翻译与意义不可分,“翻译即译意〞。然而翻译教学的现状却是多数翻译初学者拘泥于外表结构,一味死嚼,翻译出的东西使得读者一头雾水,不知其所云。总体来看,误译包括语义误译和文化误译。 语义误译 例1:Mary ran to the police station to report a story. 误译:玛丽跑着去警局汇报故事。 例2:On employment,the boss attaches more importance to their statistics instead of their experience. 误译:招聘时,老板更加看重的是统计数据而不是经验。 例3: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his pupil,so Jack couldn’t feel very well. 误译:他的学生出事了,所以杰克感到难受。 上述译文之所以出现翻译错误,一是学生对源语言的认知框架构成和背景知识知之甚少,拘泥于词语的字面意义;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灵活运用框架处理词义,不擅长通过复杂的推理来解码词义。我们可以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来启发学生,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例1中的“警局〞激活的框架应是“罪犯〞、“案件〞、“警察〞等,那么to report a story 就不可能

语言学专业的论文题目与选题

语言学专业的论文题目与选题语言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基于语料库的认知功能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语音研究 2、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探究 3、聚类分析在外国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 4、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 5、普通语言学浅析 6、大数据时代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 7、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探析 8、以《长恨歌》为例浅析现代语言学批评的特征 9、基于档案学视角对语档语言学的探讨 10、心理语言学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11、简析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 12、语言学家时枝诚记的语言过程理论研究 13、认知语言学理论中交际话语原则研究 14、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 15、刍议认知语言学三个基本假设与语言习得 16、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多义观 17、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新探:复杂系统的视角 18、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发展综述 19、论社会关系与角色关系的跨文化差异--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 20、从理性到沟通:哈贝马斯的“语言学转向” 21、国际应用语言学期刊效应值报告与解释现状研究 22、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3、浅析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24、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韩礼德语言理论概说 25、语言学中介词的语用功能作用研究 26、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7、心理语言学视阈下的二语词汇教学

28、认知语言学前沿动态--对话句法学初探 29、国外应用语言学早期发展综观 30、论政治语言学的根基与研究路向 3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分析 32、认知语言学中的语篇连贯研究 33、评几种质疑共时和历时划分的语言学观点 34、西方语言学中的科学范式及其转换 35、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 36、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界定、取向与外延 37、社会语言学视界中的语言变体 38、翻译主体性的范式转换--从语言学、文化学到生态学 39、卡西尔的符号哲学转向及其语言学意义 40、认知语言学理论视角下的一词多义现象实证研究 41、从社会语言学看网络火星文 42、索绪尔语言学革命与“文化主义范式”的奠基 43、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 44、普遍语言学下的语言模因研究 45、翻译教学的认知语言学观 46、网络称呼语“女汉子”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47、论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计算语言学中的应用 48、法兰西社会心理学派的语言学贡献述要 49、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解析 50、形式与功能:西方语言学转向的二维统一 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 2、汉语言文化价值教育研究 3、现代汉语教学中文学思维的应用研究 4、儿童文学翻译语言可辨识度实证研究 5、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概况 6、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影响

生成语言学语义观.认知语言学语义观

生成语言学语义观.认知语言学语义观 生成语言学语义观.认知语言学语义观 生成语言学的http://LWlm领军人物乔姆斯基始终把语法看作是语言的基础,始终遵守句法是独立于语义的,句法研究不应以语义为基础,形式必须独立于意义之外进行描述。认知语言学以语义为中心,将语义等同于概念化,认为语言的意义是一个认知结构。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才具有生成性,认为词法、句法不是自主的,是受功能、语义和语用因素支配和制约的。 一、乔姆斯基重句法轻语义 乔姆斯基对"语义在语言研究中的位置";这个问题的看法前后是不一致的。最初他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句法上,将语义排除在他的语言体系之外。乔姆斯基在其成名著《句法结构》认知语言学认为,意义是种认知结构,一般说来我们只有在其对应的认知结构中才能理解一种语言形式的意义。意义是词义的非常抽象的最简表征。由于认知语言学中的语义结构并非直接等同于客观的外在世界结构,而是与人在同客观现实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身体经验、认知策略以及文化规约等密切相关的概念结构对应,因而就涉及到范畴化理论、隐喻系统、意象图式、句法象似性等方面。虽然认知语言学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但研究不同课题的认知语言学家有着几个共同的理论假设,具体要点如下四、认知语言学语义等于概念化意义是存在于认知模式中的概念。"在认知语言学中,语义是一种心理现象、认知结构,它并不反映客观实体,而是等同于概念化,即心理实验的各种结构和认知过程:一个语言表达式的语义就是在说话人或听话人的大脑里激活的概念,具体地说,语义存在于人类对世界的识解中,它在本质上具有主体性,体现了以人类为宇宙中心的思想,反映了主导的文化内涵、具体文化的交往方式以及世界的特征。"; 认知语言学以语义为中心,将语义研究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认为语言的意义与认知有着最密切的关系,而词法、句法是受语义制约的。认知语义学认为意义不是直接反映外部世界,而是反映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认知语言学以语言所传达的语义为起点,并以语义贯穿始终。在认知语言学家看来,所谓的语义实质上是语用或广义的包容语用的语义,不同于乔姆斯基仅限于与句法接口的语义。他们认为语义部分才是句法生成的基础。 认知语言学将语义分析放在首位是因为它认为,如果语言的主要功能是范畴化,那么,意义必将是最主要的语言现象。语义之所以包罗万象,是因为如果语言是一个对世界范畴化的系统,那么,就没有必要再设立一个不同于将世界知识与语言形式联系起来的语义结构层次。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不是基于客观的真值条件,而是对应于认知结构。表层形式的句法结构又直接对应于语义结构。语法是词语概念内容的结构化。这深刻揭示了语义和语法之间的"血肉";关系,也可以理解为语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语法。这也是揭示一种语言共性和个性的重要窗口。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才具有生成性,认为词法、句法不是自主的,是受功能、语义和语用因素支配和制约的。这一点与生成语言学的语言观形成了鲜明的对立,乔姆斯基认为,句法是一个自足的系统,是人类的一种先天机制,后天的语言习得是代入一些参数,主张语义跟句法脱钩,语义是语言表达在某一阶段代入的东西。 六、认知语言学语义内在论 认知语言学家对意义的研究也是沿着内在论方向进行的,与乔姆斯基一样都认为语言和认知存在于人们的头脑里,语义必须按照心理现象来描写。认知语言学家的一个重要口号是"Meanings are in the head(意义在人们的头脑里)";(王寅,2005:195),这一观点就明确表明他们对语义的基本态度也是 基于内在论的,与乔氏的内指性有某些共识。 认知语言学的最基本观点是:在世界与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一中介,语言形式是体验、认知、语义、语用等多种外在因素促动的结果;同时还认为意义是基于体验和认知的心理现象,

读解认知语言学中语义的百科知识性

读解认知语言学中语义的百科知识性 读解认知语言学中语义的百科知识性 二十世界70年代,在认知科学的理论发现和神经语言学的发展及各种认知语言学理论内容的基础上产生了认知语言学。和传统的研究语言的转换生成法不同,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独立的认知,而是人类全部认知能力的组成部分;语言是概念性的;语言知识是基于语言应用的。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是其研究的两个重要领域,而本文又主要针对读解认知语言学中语义的百科知识性这一特征展开论述。 认知语义学同样以研究语言意义为核心,但从人类整体认知的角度出发,把语言意义视为是概念结构的呈现(manifestation of conceptual structure)和意义建构(conceptualization),即研究人的经历、概念体系和内涵于语言符号中的意义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认知语义学的重要principle之一就是"意义的呈现是百科知识的"(meaning representation is encyclopaedic);换句话说, 意义结构在本质上是百科性的。这种认识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像单词这样的语言单位提供了了解大范围的概念知识体系的渠道,根据这种观点,对单词意义的理解,不能脱离于与之相关的广泛的百科知识而独立进行;另一方面,这种认识坚持认为百科知识是由于人与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互动而产生并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包含了一个人所有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随互动时空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和积累。为了后文能充分说明和理解语义的百科知识性特征,我认为在这里有必要对传统的关于语义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批判。 语义理论的传统观即字典观认为"意义可以被分为字典成分和百科知识成分"(dictionary components and encyclopaedic components).其中,字典意义是语言单位本身所特有的,可以用成分分析或语义解析的方法进行分解,如bachelor可以分解为几个特征【+MALE, +ADULT,-xxxx】.单词的这些特征被视为是其核心意义,是语言单位内在固有的且非语境的,因而一直以来成为各种语义学研究的中心。而且传统的语义观采用二分法,把语义分为直意和指意(sense and reference)、语义学和语用学(semantics and pragmatics)、词义和句义(wording meaning and sentence meaning)。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来看,这种传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普遍原则和认知规律之间关系的语言学流派。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已经渗透到语言的各个层面,渗透到语言学的各个分支领域。认知语言学是认知取向、解释取向、语义取向、共性取向,这是语言研究史上的重大发展,有利于揭示语言的本质和奥秘,向实现语言理论最终追求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认知语言学分为认知语义和认知语语法两大领域。这两个领域互相支持,相辅相成。认知语义学注重研究语义的理据性,强调语言意义的体验性,以体验哲学为它的哲学基础。认知语法注重研究句法的理据性。 一、认知科学 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国家爆发了一场认知革命,诞生了一门新兴学科认知科学。认知科学是综合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脑科学、神经生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新兴学科,其主要学术任务和目标是探究人脑的信息加工及处理机制,了解人脑的工作原理和运行规律。认知科学的主要指导原则是将人脑看成类似于计算机处理符号和加工信息的系统。认知以认知为取向的语言研究是认知科学的一部分。在认知科学中,认知被定义为智能处理信息的过程。它包括心理平面上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过程、语言处理过程、推理过程等;包括信息平面上的信息输入、信息激活和调用、信息的贮存认知科学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的科学探索由外在的自然界向人类自身思维的转变。受这一科学大思潮的影响,当代语言学理论都带上了浓厚的认知色彩。认知科学对于认知语言学的启发意义在于,人类运用许多符号系统来实现沟通,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符号系统中,最完整、最复杂和最实用的符号系统是语言系统。认知科学的一个最主要客体就是解决语言符号的形式化处理问题,实现对于人类自然智能之模拟的人工智能必须以语言作为符号载体。在语言学的研究中,生成语法提出的语言系统的形式化描述曾经激发了语言学家和人工智能研究者的热情,认为只要把语言系统的句法结构和关系分析清楚,人工智能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是,现在认知科学家却认识到如何对语义进行形式化描写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以语义为基础的语言学研究便开始进入认知科学家和语言学家的视野。二、认知语言学的来源 与其他理论流派不同,认知语言学并非是某个语言学家提出的单个语言学理论,而是一系列经历了相对独立发展进程的理论和思想的集合,主要包括认知语法一般来说,认知语言学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这些领域的重要学者也成为国外认知语言学界的主要代表人物: 1.从转换生成学派中分裂出来的生成语义学家,如Lakoff、Langacker、Fillmore等。 2.从认知和/或功能角度研究语言的主要学者,如Taylor、Tahttps://www.wendangku.net/doc/1a19319957.html,lmy、Geeraerts、Turner、Sweester等。他们主张运用从普遍的认知方式来解释语言形式和功能,研究语言表达背后的认知机制。其中还包括研究语言共性和类型学,或从类型学和认知角度研究语义演变、语法化、象似性等现象的学者,如Hopper、HEine、Croft等,也包括认知语用学家Sperber 和wilson等。 3.关注认知研究的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如Johnson、Rosch、Piaget、Fauconnier、Lamb、Kay等。三、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 认知语言学主要有四种理论方法: 1.框架语义学 框架语义学是研究词义及句法结构意义的一种方法。在框架语义学中,词义是用框架来描写的。框架是一种概念系统、经验空间或认知结构,表达个人或言语社团总结出来的经验,并集中体现在具体语言表达式上。框架语义学认为,要理解词语的意义,就必须首先具备概念结构,即语义框架的知识。语义框架为词义的存在及其使用提供了背景和动因。 2.认知语法 认知语法认为,词汇与语法形成一个连续体,其描写只包括符号结构,并且所有语法成分

论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和理论框架

论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和理论框架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认知相互关系的学科,强调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本文将详细介绍认知语言学的定义、理论框架及其在语言学领域的贡献,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挑战。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认知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的是人们如何通过思维和认知来理解和生成语言。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独立于人类思维和认知的符号系统,而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和工具。它强调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语言与人类经验和认知过程的互动关系。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包括知识、信念、规则、似是而非和两面性等重要观念。 知识: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通过思维和认知来获取和组织知识,并将这些知识以图式和概念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这些知识在语言理解和表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念:认知语言学语言使用者的信念系统如何影响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例如,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会影响人们对同一句话的理解和解释。

规则: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生成和理解都受到一系列规则的制约,这些规则反映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例如,语法规则和词汇搭配规则都是人们认知世界和表达思想的产物。 似是而非: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常常会使用一些模糊、不确定或者间接的表达方式,这些方式有时会使得话语意义变得不清晰或者似是而非。这种似是而非的现象反映了人们认知和思维过程的复杂性。 两面性: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两面性,即稳定性和灵活性。语言的稳定性体现在它有一套相对固定的语法和词汇体系,使得人们可以相互理解;而语言的灵活性则体现在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求来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认知语言学在语言学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 语言习得:认知语言学能够解释儿童如何习得母语,以及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它强调儿童在习得语言时,将新学的语言知识与已有的知识、信念和概念结构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 语言交际:认知语言学能够解释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如何理解话语

[浅析,认知,语言学,其他论文文档]浅析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大学英语教学间的联系

浅析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大学英语教学间的联系 浅析认知语言学与语用学、大学英语教学间的联系 1.认知语言学 1.1认知语言学背景 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诞生于80 年代初, 80 年代末趋于成熟。1989 年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在德国召开,参加人数75 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和 第五届分别在美国,比利时和荷兰举行,参加人数成倍地增加。1990 年,国际认知语言 学协会成立,协会刊物《认知语言学》杂志创刊。这些都反映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了,语言学家认识到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可使我们更深刻地分析许多语言现象,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认知语言学主要是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人 脑中的概念内容,或根据语言分析来推测人思维中概念内容的特点。与传统语言学不同,在认知语言学框架里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之间不存在严格的界线语义、概念与认知密不可分,意义不仅仅是事物客观的语义特征,还包括人观察事物的角度及其主观认识、大脑形成的心理意象等。There is a cottage now and then through the valley.从语义和语 法的角度看,上述这句话多少会令人难以理解。农舍不可能如同副词短语“now and then”所描述的那样成为时而出现又时而消失的东西。另外,我们也根本找不到“through”所 表达的类似穿行移动的东西。该句的合理性完全取决于概念化过程中采用的观察视角。我们可以想象有一个默默无语的观察者坐着火车从峡谷穿过,时而注视着窗外的情景。其实,这里描述的是映入观察者眼帘(即火车车窗)的场景。只有这样的观察视角才能为句中副词的用法提供解释。可见,认知语言学十分关注现实经验的作用和人对经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特有方式及其如何在语言结构中加以兑现的。而人的认知的涉入常常使得语言和现实之间的影响和作用关系变得复杂起来。 1.3认知语言学的三个语言观和五个研究主题 1.3.1语言的经验观(experientialist view) 1.3.2语言的突显观(prominence view) 认知语言学认为,词语的意义与该词语在说话人的大脑里被激活(activate)的概念是 对等的。意义包含了各种知识系统,信息和视觉影像。意义最重要的方面是人的解释,它是指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描述想象情境的某些方面,即人们认为哪些成分是突显的。人们对参照点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由语义突显决定的。在语言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突显:一种是 侧面(profiling);另一种是图形/ 背景不对称(figure/ground asymmet ry)。前 者主要是解释名词和动词等句法范畴;后者主要用于解释语法关系。 1.3.3语言的框架和注意观( frame and attentional view) Fillmore 等认为框架是词语对概念进行编码时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Talmy 提出了事 件框架(event - frame),它指的是一组同时可被唤起或相互唤起的概念成分和关系。

框架语义学视角下古诗词翻译研究

框架语义学视角下古诗词翻译研究 本文以框架语义学为视角,对比于谦《石灰吟》的英译本,论证译语框架与源语框架的重合、包容、相交及独立的框架关系,探讨框架语义学对古诗词英译的运作机制。 标签:框架语义学框架关系古诗词翻译 一、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认知语言学兴起以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的关系,如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的解释力(李宏、王寅,2005)、认知体验的等值翻译研究(宋德生,2005)、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的影响力(萧立明,2005)。这些研究从宏观角度诠释了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与此同时,一些学者亦开始用框架语义学等具体认知语言学理论来研究翻译,如俞荷晶(2008)从框架语义学角度论证了翻译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刘国辉(2010)阐释了翻译“三步曲”中框架语义认知的重要性,轩志峰(2011)则论证了框架语义学在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中的功能,讨论了翻译中语义框架重现、再塑等问题。尽管如此,运用框架语义学理论探究英译的具体运作机制的文献并不多见,对古诗词的英译实证对比研究则更少。本文以古诗词《石灰吟》的英译实践本为例,着重探讨框架语义学在古诗词英译中的运作机制。 二、框架语义学 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语言学家Charles Fillmore提出的框架语义学,为人们理解和描述词项(lexical item)意义及语法构式(grammatical construction)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该理论强调,对词义的描述,首先依赖于概念构建,因此,概念构建为词在语言和言语中的存在和使用提供了背景及动因(Johnson et al,2001)。框架语义学出自经验主义语义学传统,强调语言与经验之间的连续性,通过框架来展现经验主义语义学的研究成果。框架可以是任何一个概念体系,各概念之间相互关联,要理解该体系中的任何一个概念,就必须理解整个概念体系。换言之,该体系中任何一个概念都会激活其他概念。框架语义学中,一个词代表一个经验范畴,而该范畴可以用在不同的语境中,这些语境是由该词的某个典型用法的多个方面决定的。用框架语义学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和分析还涉及到原型(prototype)和视角(perspective)等重要概念(Fillmore,1982)。Fillmore(1977)把定义和意义理解所依靠的框架称为“原型”,而范畴、背景、语境等概念皆通过原型来理解。语言意义因框架而来,框架本身亦由语言唤起,语言形式相当于观察整体画面的一个“视角”。 总之,框架语义学从认知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语境、原型、感知、个体经历等因素,为意义的形成提供全面、整体的解释,其理论价值体现在人工智能、词典编纂、话语分析、语言习得等领域。(邓静,201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