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保健操作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

儿童保健操作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

儿童保健操作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

1. 概述

本文档旨在制定儿童保健操作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以确保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本文档适用于从事儿童保健的医务人员和相关服务提供者。

2. 儿童保健操作规范

2.1 儿童保健工作环境

- 提供儿童友好的、温馨舒适的保健环境。

- 配备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护理设施、设备和工具。

- 确保保健场所的卫生和安全,消毒设备和表面定期清洁。

2.2 儿童保健服务流程

- 确定儿童保健的服务流程和标准,包括预约、登记、评估、治疗和跟踪。

- 提供儿童保健的信息沟通渠道,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儿童的健康情况。

- 在保健服务过程中,保护儿童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2.3 儿童保健知识和技能要求

- 儿童保健医务人员应具备儿童健康知识和相关技能,能够准确评估和诊断儿童的健康问题。

- 持续研究和更新儿童保健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技术。

- 通过培训和考核确保儿童保健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3. 八大技术规范标准

3.1 身高与体重测量

- 使用标准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准确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

- 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分析,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 根据测量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和指导方案。

3.2 体格检查

- 完整、系统地进行儿童的体格检查,包括视觉、听力、肢体活动度等方面。

- 记录体格检查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儿童的健康问题。

- 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和康复建议。

3.3 疫苗接种

- 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疫苗接种计划和推荐程序。

- 储存和管理疫苗,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 记录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及时提醒和跟踪未完成接种的儿童。

3.4 健康咨询和教育

- 向家长提供关于儿童保健的健康咨询和教育。

- 解答家长关于儿童健康的疑问和问题。

- 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

3.5 疾病预防和控制

- 实施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手卫生、病毒传播

的防护等。

- 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的病例,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 提供儿童疾病预防的相关指导和服务。

3.6 儿童心理健康评估

- 使用专业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评估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和支持计划。

- 提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家长和儿童建立良好的心理健

康意识。

3.7 重大疾病筛查

- 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政策和指南,定期进行重大疾病的筛查。

- 采用标准化的筛查方法和工具,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 对筛查结果异常的儿童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治疗。

3.8 记录和信息管理

- 建立完善的儿童保健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

- 对儿童保健过程进行记录和统计,评估和改进保健服务质量。

- 保护儿童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本文档将作为儿童保健工作的操作指南和标准参考,确保儿童

保健工作的规范和高效,提高儿童保健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较全1)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一)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 一、目的 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并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及时处理和转诊。降低新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新生儿。 三、内容与方法 (一)访视次数 1.正常足月新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 (1)首次访视:在出院后7日之内进行。如发现问题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必要时转诊。 (2)满月访视:在出生后28~30日进行。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2.高危新生儿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得到高危新生儿出院(或家庭分娩)报告后3日内进行。符合下列高危因素之一的新生儿为高危新生儿。

(1)早产儿(胎龄 < 37周)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 2500克)。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者。 (3)高胆红素血症。 (4)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5)新生儿患有各种影响生活能力的出生缺陷(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6)母亲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高龄分娩(≥35岁)、患有残 疾(视、听、智力、肢体、精神)并影响养育能力者等。 (二)访视内容 1.问诊 (1)孕期及出生情况:母亲妊娠期患病及药物使用情况,孕周、分娩方式,是否双(多)胎,有无窒息、产伤和畸形,出生体重、身长,是否已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等。 (2)一般情况:睡眠、有无呕吐、惊厥,大小便次数、性状及预防接种情况。 (3)喂养情况:喂养方式、吃奶次数、奶量及其它存在问题。 2.测量 (1)体重 1)测量前准备:每次测量体重前需校正体重计零点。新生儿需

儿童保健操作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

儿童保健操作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 1. 概述 本文档旨在制定儿童保健操作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以确保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本文档适用于从事儿童保健的医务人员和相关服务提供者。 2. 儿童保健操作规范 2.1 儿童保健工作环境 - 提供儿童友好的、温馨舒适的保健环境。 - 配备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护理设施、设备和工具。 - 确保保健场所的卫生和安全,消毒设备和表面定期清洁。 2.2 儿童保健服务流程 - 确定儿童保健的服务流程和标准,包括预约、登记、评估、治疗和跟踪。 - 提供儿童保健的信息沟通渠道,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儿童的健康情况。 - 在保健服务过程中,保护儿童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2.3 儿童保健知识和技能要求 - 儿童保健医务人员应具备儿童健康知识和相关技能,能够准确评估和诊断儿童的健康问题。 - 持续研究和更新儿童保健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技术。 - 通过培训和考核确保儿童保健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3. 八大技术规范标准 3.1 身高与体重测量 - 使用标准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准确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 - 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分析,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 根据测量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和指导方案。 3.2 体格检查 - 完整、系统地进行儿童的体格检查,包括视觉、听力、肢体活动度等方面。 - 记录体格检查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儿童的健康问题。 - 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和康复建议。 3.3 疫苗接种

- 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疫苗接种计划和推荐程序。 - 储存和管理疫苗,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 记录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及时提醒和跟踪未完成接种的儿童。 3.4 健康咨询和教育 - 向家长提供关于儿童保健的健康咨询和教育。 - 解答家长关于儿童健康的疑问和问题。 - 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 3.5 疾病预防和控制 - 实施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手卫生、病毒传播 的防护等。 - 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的病例,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 提供儿童疾病预防的相关指导和服务。 3.6 儿童心理健康评估 - 使用专业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评估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和支持计划。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较全2)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二)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 一、目的 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特征,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及时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水平,营造良好环境,科学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消除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不利因素,早期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有针对性地开展随访、干预和健康管理。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包括健康儿童、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 (一)健康儿童。 在儿童健康检查同时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指导。 1.监测方法 在健康检查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条件,结合家长需要,至少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8项儿童行为发育指标(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扶栏上楼梯、双脚跳),了解儿童在监测图中相应月龄的运动发育情况。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仍未通过,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2)预警征象:根据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表1),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发育偏异,并在“□”内打“√”。出现任何一条预警征象应及当时登记并转诊。 表1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3)标准化量表: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筛查量表,

如小儿智能发育筛查量表(DDST)、0~6岁儿童发育筛查量表(DST)等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筛查评估。 2.转诊 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应当登记(附件1)并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专科门诊,并进行随访。 3.预见性指导 在儿童定期健康检查过程中,应当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基础,根据个体化原则,注重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给予科学的心理行为发育的预见性指导。 (1)新生儿期 1)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多与新生儿接触,如说话、微笑、怀抱等。 2)学会辨识新生婴儿哭声,及时安抚情绪并满足其需求,如按需哺乳。 3)新生儿喂奶1小时后可进行俯卧练习,每天可进行1~2次婴儿被动操。 4)给新生儿抚触,让新生儿看人脸或鲜艳玩具、听悦耳铃声和音乐等,促进其感知觉的发展。 (2)1~3个月 1)注重亲子交流,在哺喂、护理过程中多与婴儿带有情感的说话、逗弄,对婴儿发声要用微笑、声音或点头应答,

儿童保健实施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

儿童保健实施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儿童保健实施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以确保儿童在保健服务中得到优质和安全的护理。这些规范和标准是基于最新的研究和专业实践,旨在提供指导和指标,以提供现代化的儿童保健服务。 儿童保健实施规范 儿童保健实施规范是为了确保儿童在医疗机构和健康中心接受保健服务时,能够获得适当的关怀和支持。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 1. 儿童保健健康评估:医疗机构和健康中心应进行全面的儿童健康评估,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健康的评估。 2. 儿童安全保护:医疗机构和健康中心应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护儿童的安全,包括预防意外伤害和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 3. 儿童医疗记录:医疗机构和健康中心应建立准确、完整且保密的儿童医疗记录,以确保连续和一致的护理。 4. 儿童家属参与:医疗机构和健康中心应鼓励儿童家属积极参与儿童保健决策,并提供相关支持和教育。

八大技术规范标准 为了确保儿童保健服务的专业性和质量,以下是八大技术规范标准的简要介绍: 1. 儿童健康教育:提供儿童和家庭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良好的饮食惯、体育锻炼和预防接种等方面的知识。 2. 儿童疫苗接种:按照国家疫苗接种计划,对儿童进行及时、全面和准确的疫苗接种。 3. 儿童营养指导:提供全面的儿童营养指导,包括母乳喂养、婴儿辅食和青少年饮食等方面的建议。 4. 儿童心理支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阶段,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应对情绪和行为问题。 5. 儿童疾病预防:通过加强基础卫生设施和环境卫生,预防和控制儿童常见疾病的传播。 6. 儿童眼保健:提供定期的眼保健服务,包括视力检查和眼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7. 儿童口腔保健:提供相关的口腔保健指导,包括牙齿清洁、预防龋齿和口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

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

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 儿童保健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共卫生范畴。为规范儿童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范围 (一)本规范所涉及的儿童保健对象为0-6岁儿童。 (二)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 (三)儿童保健管理包括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学龄前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二、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主管部门。 1.负责制定儿童保健工作方针政策、发展规划、技术规范与标准,并组织实施。 2.根据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健全儿童保健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提供专业人员、经费、房屋和设备等必要的服务条件。 3.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制度,对辖区内儿童保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二)妇幼保健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是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的技术指导中心。 1.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制定并实施辖区儿童保健工作计划。 2.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定期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探索适宜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3.承担对下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工作评估,协助开展儿童保健服务。 4.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 5.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考核评估。 6.做好儿童保健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分析、反馈和交流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7.建立健全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和报告制度,开展儿童死亡评审工作。 8.对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开展调查与科学研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9.根据当地儿童保健工作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儿童保健服务。 10.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开展与机构职责、功能相适应的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和技术服务。 2.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基本情况,完成辖区内各项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的收集、上报和反馈;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儿童保健服务、信息收集、相关监测等工作进行指导和质量控制。 3.接受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培训和工作评估。

儿童口腔保健技术规范

儿童口腔保健技术规范 第一篇:儿童口腔保健技术规范 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定期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对家长进行口腔保健指导,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口腔健康意识,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儿童龋病等口腔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 在儿童健康检查时,进行口腔保健指导和口腔疾病筛查,并指导选择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问诊。 询问儿童的喂养、饮食及口腔护理情况,了解是否喜食甜食、进食甜食的频率,是否有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是否使用安抚奶嘴,口腔清洁、刷牙等卫生习惯。 (二)口腔疾病筛查。 1.面部检查。检查是否有唇裂、腭裂等颜面发育异常。 2.牙齿、口腔黏膜和舌系带的检查。检查牙齿的数目、形态、颜色、排列、替换及咬合情况,乳牙有无早萌、滞留、反咬合。检查有无口腔溃疡、鹅口疮、舌系带过短等异常。 3.龋齿检查。检查牙齿是否有褐色或黑褐色改变,或者出现明显的龋洞。 (三)口腔保健指导。 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从牙齿发育、饮食、口腔卫生指导等方面予以宣传教育。1.喂养。提倡母乳喂养,牙齿萌出以后规律喂养,逐渐减少夜间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儿应当避免奶瓶压迫其上下颌,不要养成含着奶瓶或含着乳头睡觉的习惯。牙齿萌出后,夜间睡眠前可喂服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建议儿童18个月后停止使用奶瓶。

2.饮食习惯。减少每天吃甜食及饮用碳酸饮品的频率,预防龋病的发生;牙齿萌出后,进行咀嚼训练;进食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固体食物;培养规律性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 3.牙齿萌出。乳牙萌出时婴儿可能出现喜欢咬硬物和手指、流涎增多,个别婴儿会出现身体不适、哭闹、牙龈组织充血或肿大、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现象。待牙齿萌出后,症状逐渐好转。建议这一时期使用磨牙饼干或磨牙棒以减轻症状。4.口腔清洁。注意儿童的口腔清洁,尤其在每次进食以后。牙齿萌出后,家长应当用温开水浸湿消毒纱布、棉签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婴儿牙齿,每天1-2次。当多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选用婴幼儿牙刷为幼儿每天刷牙2次。3岁以后,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开始教儿童自己选用适合儿童年龄的牙刷,用最简单的“画圈法”刷牙,其要领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牙齿的各个面(包括唇颊侧、舌侧及咬合面)均应刷到。此外,家长还应每日帮儿童刷牙1次(最好是晚上),保证刷牙的效果。当儿童学会含漱时,建议使用儿童含氟牙膏。 5.纠正不良习惯。幼儿期尽量不用安抚奶嘴;纠正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 6.口腔健康检查。儿童应该在第一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由家长选择具备执业资质的口腔医疗机构检查牙齿,请医生帮助判断孩子牙齿萌出情况,并评估其患龋病的风险。此后每半年检查一次牙齿。 7.局部应用氟化物预防龋病。3岁以上儿童可接受由口腔专业人员实施的局部应用氟化物防龋措施,每年2次。对龋病高危儿童,可适当增加局部用氟的次数。 8.窝沟封闭预防龋病。窝沟封闭是预防磨牙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应当由口腔专业人员对儿童窝沟较深的乳磨牙及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的窝沟填平,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细菌不易存留,达到预防窝沟龋的作用。 (四)转诊。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应当予以及时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较全1)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较全1)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较全1) 儿童的健康和成长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为了确保儿童的健 康发展,儿童保健技术规范应运而生。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儿童保 健技术规范,以确保孩子们得到适当的保健。 一、儿童饮食健康规范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儿童饮食健康规范包括合 理搭配营养,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饮食等。首先,儿童的饮食应保持多样化,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其次,家长应引导儿童培养定时定量的饮食 习惯,避免过度饮食和暴饮暴食的行为。此外,控制儿童的糖、油和 盐的摄入量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儿童睡眠规范 良好的睡眠质量对儿童的身体和认知发展至关重要。儿童睡眠规范 主要包括建立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稳定的睡眠时间和培养规律的睡 前活动。首先,儿童的睡眠环境应安全舒适,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减少噪音和光线的干扰。其次,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睡眠时间,确保每天都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最后,规律的睡前活动,如洗漱、阅读故事书等,可以帮助儿童进入睡眠状态。 三、儿童身体锻炼规范

适当的身体锻炼有助于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免疫力增强。儿童身体锻 炼规范主要包括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和注意锻炼时的安全问题。首先,儿童的身体锻炼应根据年龄和发育情况进行,不能过度或不足。其次,家长和教育者应关注锻炼时的安全问题,保证儿童在安全的环境中进 行锻炼,并避免受伤。此外,儿童锻炼时应逐渐增加强度和时间,以 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 四、儿童心理规范 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其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儿童心理规范主要包括家 庭和学校的关爱和支持,积极的情绪引导以及适当的心理干预等。首先,家长和教育者应向儿童传递爱和关怀,提供温暖和安全的环境。 其次,帮助儿童正确处理情绪,教导他们积极应对挫折和压力。最后,当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和教育者应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 帮助他们恢复心理健康。 五、儿童疾病预防规范 预防儿童常见疾病对于保障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儿童疾病预防规 范主要包括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接种、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家庭 和学校的卫生环境管理等。首先,儿童应按照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计 划进行疫苗接种,以预防常见传染病。其次,儿童应培养良好的个人 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环境卫生等。最后,家庭和学校应加强卫 生环境管理,保持清洁和通风,预防疾病传播。 结语

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共10篇)

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共10篇) 篇1: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定期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对家长进行口腔保健指导,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口腔健康意识,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儿童龋病等口腔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三、内容与方法 在儿童健康检查时,进行口腔保健指导和口腔疾病筛查,并指导选择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问诊。 询问儿童的喂养、饮食及口腔护理情况,了解是否喜食甜食、进食甜食的频率,是否有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是否使用安抚奶嘴,口腔清洁、刷牙等卫生习惯。 (二)口腔疾病筛查。 1.面部检查。检查是否有唇裂、腭裂等颜面发育异常。 2.牙齿、口腔黏膜和舌系带的检查。检查牙齿的数目、形态、颜色、排列、替换及咬合情况,乳牙有无早萌、滞留、反咬合。检查有无口腔溃疡、鹅口疮、舌系带过短等异常。 3.龋齿检查。检查牙齿是否有褐色或黑褐色改变,或者出现明显的'龋洞。 (三)口腔保健指导。 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从牙齿发育、饮食、口腔卫生指导等方面予以宣传教育。 1.喂养。提倡母乳喂养,牙齿萌出以后规律喂养,逐渐减少夜间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儿应当避免奶瓶压迫其上下颌,不要养成含着奶瓶或含着乳头睡觉的习惯。牙齿萌出后,夜间睡眠前可喂服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建议儿童18个月后停止使用奶瓶。

2.饮食习惯。减少每天吃甜食及饮用碳酸饮品的频率,预防龋病的发生;牙齿萌出后,进行咀嚼训练;进食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固体食物;培养规律性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 3.牙齿萌出。乳牙萌出时婴儿可能出现喜欢咬硬物和手指、流涎增多,个别婴儿会出现身体不适、哭闹、牙龈 第一文库网组织充血或肿大、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现象。待牙齿萌出后,症状逐渐好转。建议这一时期使用磨牙饼干或磨牙棒以减轻症状。 4.口腔清洁。注意儿童的口腔清洁,尤其在每次进食以后。牙齿萌出后,家长应当用温开水浸湿消毒纱布、棉签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婴儿牙齿,每天1-2次。当多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选用婴幼儿牙刷为幼儿每天刷牙2次。3岁以后,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开始教儿童自己选用适合儿童年龄的牙刷,用最简单的“画圈法”刷牙,其要领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牙齿的各个面(包括唇颊侧、舌侧及咬合面)均应刷到。此外,家长还应每日帮儿童刷牙1次(最好是晚上),保证刷牙的效果。当儿童学会含漱时,建议使用儿童含氟牙膏。 5.纠正不良习惯。幼儿期尽量不用安抚奶嘴;纠正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 6.口腔健康检查。儿童应该在第一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由家长选择具备执业资质的口腔医疗机构检查牙齿,请医生帮助判断孩子牙齿萌出情况,并评估其患龋病的风险。此后每半年检查一次牙齿。 7.局部应用氟化物预防龋病。3岁以上儿童可接受由口腔专业人员实施的局部应用氟化物防龋措施,每年2次。对龋病高危儿童,可适当增加局部用氟的次数。 8.窝沟封闭预防龋病。窝沟封闭是预防磨牙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应当由口腔专业人员对儿童窝沟较深的乳磨牙及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的窝沟填平,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细菌不易存留,达到预防窝沟龋的作用。 (四)转诊。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规范与标准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规范与标准 一、引言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场所,而卫生保健工作对于幼儿园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与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本文将从卫生保健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卫生保健工作的目标 1.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卫生保健工作的首要目标是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通过合理的饮食营养、定期的体检和健康教育等手段,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预防儿童常见疾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 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幼儿园需要提供一个清洁、整洁、安全、卫生的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三、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 1. 饮食营养:制定科学的膳食计划,保证幼儿的饮食营养均衡,避免偏食,预防儿童肥胖和营养不良等问题。 2. 环境卫生:定期对教室、食堂、卫生间等场所进行卫生消毒,保持空气清新,有效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同时要有对应的环境卫生常规及特殊操作规范,如卫生间使用常规,食堂食品管理规范等。 3. 疾病预防: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增强传染病防控能力。

4. 健康教育:开展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 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卫生保健工作的标准 1. 制定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责任和任务分工。 2. 配备专业的卫生保健人员,定期对幼儿和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 3. 建立健全的卫生档案,定期组织对幼儿园内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4. 落实学校卫生保健法规法规,确保卫生保健工作符合国家标准。 5. 积极开展与家庭、社区的卫生保健合作,形成工作合力。 五、结语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儿童健康和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执行制定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与标准,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 们的健康素质,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观点和理解: 卫生保健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仅要有了良好的健 康体质,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规范与标准 必须严格执行,确保幼儿园内的环境卫生安全,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六、卫生保健工作的执行 1. 教职工的培训与管理:幼儿园需要定期进行教职工的健康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够正确地指导幼儿进行个人卫生和健康保健。还需要制定教

儿童保健规范

儿童保健规范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与关 注重点。为了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儿童 保健标准和操作指南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介绍儿童保健的一些规范,以期提供给家长和保健工作者参考。 一、合理的营养摄入 儿童成长发育需要足够的营养供给,因此,合理的营养摄入是儿童 保健的首要规范。首先,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时期最理想的喂养方式, 应推崇并鼓励母亲为婴儿提供母乳。其次,在婴幼儿辅食添加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和对各类营养素的需求,适量添加蛋 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对于学龄前儿童和儿 童期的饮食,应推广“五谷杂粮主食、三白一红一绿”饮食结构,合理 搭配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二、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儿童的健康和成长至关重要。首先,保证充 足的睡眠时间。根据儿童年龄和发育阶段的不同,适当延长儿童的睡 眠时间,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其次,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避 免过多吃零食和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此外, 儿童应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身体的发育和健康。避免长时间盯着 电子产品或进行过度用眼活动,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 三、预防疾病,定期体检

预防疾病是儿童保健的重要环节。首先,按时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 性疾病的有效手段。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疫苗接种指南,对儿 童按时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其抵抗疾病的能力。其次,定期体检是 监测儿童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家长应带领孩子定期到医 院进行体检,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四、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首先,保证儿童 居住环境的卫生和整洁。家长应定期对家庭及儿童活动空间进行清洁,保持空气新鲜和环境卫生。其次,儿童在家中进行活动时,应保持安 全和无隐患的环境,避免与危险物品接触。此外,儿童出行时应提供 安全座椅或安全带,确保交通安全。 五、心理健康关怀 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得到关注和关怀。首先,家长和教育工作 者应提供温暖、稳定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建立正向沟通机制,关注儿 童的需求和情感变化。其次,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资源,帮助儿童 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发现心理问题的儿童,应尽早 引导他们接受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和治疗。 六、制定合理的儿童保健管理流程 建立合理的儿童保健管理流程,对儿童保健有序开展至关重要。相 关部门应制定科学的管理规范,确保儿童保健资源的合理投入和利用。

全国儿童保健服务工作规范

全国儿童保健服务工作规范 为了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全国各地开展了儿童保健服务工作。为确保 这一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需要制定相关的规范,以指导各级各类医疗卫生 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儿童保健服务工作。下面是一份全国儿童保健服务工作 规范,旨在提供儿童保健服务方面的指导和要求。 一、儿童健康档案管理 (一)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格式保存相关资料。 (二)每次儿童健康检查,应完整记录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身体状况、疾病预防接种情况等,并及时通知家长。 (三)儿童健康档案必须保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家长或法定监护 人同意,不得查阅、复制、泄露档案信息。 二、儿童健康检查 (一)儿童健康检查应按照国家规定的项目和时间进行,包括身高体 重测量、听力视力检查、口腔健康检查、心肺功能检查等。 (二)儿童健康检查应全面、细致、温和,注重儿童生长发育情况、 营养状况、心理健康、口腔卫生等综合评价。 (三)健康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与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 与交流,给予必要的儿童保健知识和指导。 三、疾病预防接种 (一)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应遵循国家疫苗免疫计划和相关程序进行, 并及时向家长提供接种知识、接种时机和接种技术等信息。

(二)医务人员在接种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接种操作规范,确保疫苗质量和接种安全。 (三)接种后应填写接种证明,并向家长提供接种后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应对方法等知识。 四、儿童营养指导 (一)儿童营养指导应根据年龄、生长发育情况及个体差异等因素进行。 (二)医务人员应向家长提供科学的儿童膳食搭配、日常生活习惯等营养指导,引导家长关注儿童食欲、饮食行为和节制等问题。 (三)对于营养不良或过度肥胖的儿童,应提供个性化的营养干预和指导。 五、儿童口腔保健 (一)医务人员应定期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 (二)对于发现的口腔问题,医务人员应积极进行治疗并给予相应的口腔保健指导。 (三)定期为儿童进行防龋治疗和窝沟封闭等口腔保健措施。 六、儿童心理健康 (一)医务人员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儿童的情绪、行为变化,了解心理发展和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全国儿童保健服务工作规范(试行)

全国儿童保健服务工作规范(试行)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规范全国范围内的儿童保健服务工作,以提升儿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从事儿童保健服务工作的机构和人员。 2. 定义 2.1 儿童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儿童指年龄在出生后到18周岁之间的个体。 2.2 儿童保健服务工作 儿童保健服务工作是指为儿童提供生长发育监测、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旨在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3. 儿童保健服务的原则 儿童保健服务应遵循以下原则: - 以儿童的健康和利益为重要考虑; - 尊重儿童的权利和隐私;

- 确保儿童保健服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 依法保护和促进儿童的健康权益; - 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共同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 4. 儿童保健服务的基本内容 4.1 生长发育监测 对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生长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生长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4.2 早期综合筛查 对儿童进行早期综合筛查,包括听力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发育行为筛查,以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潜在问题。 4.3 健康评估 对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发育水平进行评估,包括全面体格检查、视力检查、口腔健康评估等,以及发育水平、营养状况等方面的评估。 4.4 预防接种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儿童疫苗接种程序,对儿童进行规定的疫 苗接种,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4.5 健康干预 针对儿童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疾病预防、 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导等,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5. 儿童保健服务的管理要求 5.1 机构设置 儿童保健服务机构应设立相应的科室或部门,配备开展儿童保 健服务所需的医务人员和设备设施,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管理。 5.2 人员要求 从事儿童保健服务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和职 业资格,并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 5.3 信息管理 儿童保健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儿童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确保 儿童的健康信息记录、交流和保护的安全可靠。

儿童健康护理工作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

儿童健康护理工作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 准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儿童健康护理工作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以确保儿童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并促进其健康发展。 2. 儿童健康护理工作规范 儿童健康护理工作规范是指在儿童护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 则和行为准则。以下是儿童健康护理工作规范的要点: - 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尊严,保证他们的隐私和安全。 - 提供儿童友好的环境,包括合适的设施和器材。 - 确保儿童得到适当的饮食、睡眠和运动。 - 注重卫生和预防疾病的措施,保持清洁和卫生的护理环境。 - 定期进行健康评估和监测,及时识别潜在的健康问题。 - 与家长或监护人积极沟通和合作,提供家庭护理指导和支持。

3. 八大技术规范标准 八大技术规范标准是指在儿童健康护理中需要掌握和实施的关 键技术要求。以下是八大技术规范标准的要点: 3.1. 儿童护理技术 - 提供适当的护理措施,包括换尿布、清洗、喂食、妥善处理 排泄物等。 - 学会正确地抱、扶、抬和放置儿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舒适。 3.2. 体温监测和调节技术 - 学会准确测量和记录儿童的体温,识别体温异常并及时采取 措施。 - 掌握合适的体温调节方法,如服用退烧药物、调整环境温度等。 3.3. 疾病预防技术

- 掌握儿童疫苗接种计划,按时给予儿童必要的疫苗。 - 教育家长和儿童关于疾病预防措施,如良好的卫生惯和个人 防护。 3.4. 疾病识别和处理技术 - 学会观察和识别儿童常见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 根据症状和体征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给予药物、就医等。 3.5. 急救技术 - 学会基本的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止血、急性过敏反应处 理等。 - 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和呼叫急救的方法。 3.6. 正确用药技术 - 研究使用药物剂量计器和各种给药方式,确保药物的准确用 量和给药途径。 - 注重药物的儿童剂量计算和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

全国儿童保健规范

全国儿童保健规范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对他们的健康需求和关注是至关重要的。为了 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并提供全面的保护,全国儿童保健规范被制定出台。本文将介绍这一规范的内容和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将其贯彻执行。 一、规范内容 1. 乳幼儿喂养 全国儿童保健规范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指导。规范 推动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建议母乳喂养至婴儿6个月以上,并在添加 辅食后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以上。同时,规范引导家长正确选择配方 奶粉并遵循合适的喂养方式。 2. 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儿童保健的重要方面,全国儿童保健规范明确了儿童接 种的类型和时间表。规范推荐接种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 炎疫苗等疫苗,并规定接种时间,以确保儿童免疫系统的健康发育。 3. 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全国儿童保健规范强调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重要性。规范提供了 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健康评估指标,并指导家长及时发现和治疗常 见疾病。此外,规范还强调儿童生活习惯的培养,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的体育锻炼和充足的休息等。 4. 心理健康

全国儿童保健规范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并提供了心理评估和干预指导。规范鼓励家长和教师注意儿童的行为变化,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以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规范的重要性 全国儿童保健规范对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规范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标准,使儿童保健工作者在实践中可以更好地组织工作。同时,规范还为家长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帮助他们了解儿童健康的要求和方法。 其次,规范强调儿童保健的全面性。除了针对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规范还注重儿童的心理健康、饮食营养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确保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 最后,规范的执行可以减少儿童患病风险和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正确的喂养、预防接种和疾病预防措施,儿童的免疫系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降低患病率。 三、规范的贯彻执行 为了确保全国儿童保健规范的贯彻执行,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宣传和教育 相关部门应加大全国儿童保健规范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媒体、公众演讲和互联网等渠道向公众传达规范的内容和操作方法。 2. 培训和指导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

儿童心理咨询技术规范 碍 (13) 睡 行 症 ......... .......................... 13 睡 惊 或 者 夜 惊 (14) 梦 魇 ..................... 15 抽 动 障 碍 ..................... 16 脑 性 瘫 痪 (17) 儿童体格发育专项技术规范 儿童体格发育 (20) 体重 (20) 高 (21) 围 (21) 围 (21) 围 ................................... 21 骨 骼 和 牙 的 发 育 ............................... 21 小儿体格发育的评 价 (22) 儿童营养咨询与喂养指导诊疗常规 营养评估方法 ........................................ 24营养评价的时 间 ............................... 24母孚L 喂养的优点和断孚L 时 间 .......................... 24 辅食添加的时间和种 类 ............................ 24 食物添加的现代营养 观 ............................ 25 及时添加转奶期食物的原 因 .......................... 25 开始添加转奶期食物的时 间 .......................... 25 怎 样 添 加 转 奶 期 食 物 ........................... 25 喂 养 行 为 ................................... 25 影响喂养行为的因 素 ............................... 26 喂 养 行 为 问 题 干 症 ............. ..................... 3 学 习 障 碍 ............. .................... 5 情 绪 障 碍 ...................... .. (6) 焦虑症 .................. (6) 恐 怖 症 ..... . (8) 社 交 恐 怖 症 .............. ................ 9 学 校 恐 怖 症 ........ ...................... 9 抑 郁 症 ... .10 瘴 症 ............. .................... 11 屏 气 发 作 ............. .................. 12 睡 眠 障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综合症) ................... 1孤独 身长(身高) 量 .. .……20 上、 下部 20 坐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及规范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及标准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1、承当社区内0—6岁儿童保健工作,对婴幼儿实行系统保健管理,常住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 2、掌握社区内新生儿、婴幼儿的保健状况。有方案的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防治,做好托幼机构的健康教育及卫生保健指导。 3、定期对6岁以下儿童按照 4、2、1的要求及时进行健康查体,对检查出的体弱儿实行专案管理、登记。对体弱儿体检结果、病情、喂养、营养、生长发育评价、护理、治疗、矫治等情况作详细记录及定期复查,必要时可转往上级医疗机构治疗。待患儿恢复正常后,及时结案转正常健康儿童管理。 4、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推广母乳喂养,喂养率达标。 5、搞好集体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定期对托幼机构进行保健及营养指导。注意饮食卫生,抓好疾病防治,每年对幼师及在园儿童进行一次健康查体。 6、按时准确登记、统计、上报儿童保键根本数据和报表。

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制度 l、开展儿童生长发育及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宣传咨询,定期为儿童进行健康查体,建立体弱儿专项管理。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2、对辖区内儿童进行系统管理,疾病防治和缺点矫治。 3、定期到基层保健网了解情识、指导工作。 4、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及反应。 5、开展母乳喂养、小儿腹泻病防治、小儿呼吸道感染防治、科学育儿等卫生宣教工作。 6.开展儿童方案免疫工作。

儿童心理卫生科工作制度 l、按照儿童心理开展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指导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良好性格,顽强的适应能力和融洽的人际关系,以增进儿童的身心全面健康。 2认真听取家长对儿童心理咨询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相应答复耐心、仔细、认真。准确。 3、严守秘密,不议论患儿有关心理障碍问题。 4、认真书写病历,作好资料登记统计。 5、对于疑难病例,请有关专家指导,进行追踪访视,定期进行心理卫生指导。

个儿童中医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 一、概述 小儿具有生机旺盛而又稚嫩柔软的生理特点;一方面生机蓬勃;发育旺盛;另一方面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而又“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是针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主要健康问题;通过对家长开展中医饮食起居指导、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改善儿童健康状况;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二、服务流程图及说明 一预约儿童家长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预约儿童家长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二儿童中医饮食起居指导 根据不同月龄儿童的特点;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三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 在儿童6、12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的方法;在18、24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迎香、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三、儿童中医保健方法和技术 一饮食调养

1.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间喂奶的间隔时间..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节制零食;按时进食;提倡“三分饥”;防止乳食无度.. 3.食物宜细、软、烂、碎;而且应品种多样.. 4.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 二起居调摄 1.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步养成夜间睡眠、白天活动的作息习惯.. 2.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适时把尿;培养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 3.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 4.春季注意保暖;正确理解“春捂”;夏季纳凉要适度;避免直吹电风扇;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秋季避免保暖过度;提倡“三分寒”;正确理解“秋冻”;冬季室内不宜过度密闭保暖;应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5.经常到户外活动;多见风日;以增强体质.. 三推拿方法 1.摩腹 1位置:腹部.. 2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环指的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2.捏脊 1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2操作: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见图1..施术从长强穴开始;操作用双手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便加强疗效..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儿童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 录自国家卫健委官网 2019年3月15日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 一、目的 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特征,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及时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水平,营造良好环境,科学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消除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不利因素,早期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有针对性地开展随访、干预和健康管理。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包括健康儿童、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 (一)健康儿童。 在儿童健康检查同时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指导。 1.监测方法 在健康检查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条件,结合家长需要,至少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8项儿童行为发育指标(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扶栏上楼梯、

双脚跳),了解儿童在监测图中相应月龄的运动发育情况。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仍未通过,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2)预警征象:根据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表1),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发育偏异,并在“□”内打“√”。出现任何一条预警征象应及当时登记并转诊。 表1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3)标准化量表: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筛查量表,如小儿智能发育筛查量表(DDST)、0~6岁儿童发育筛查量表(DST)等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筛查评估。 2.转诊 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应当登记(附件1)并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专科门诊,并进行随访。 3.预见性指导 在儿童定期健康检查过程中,应当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基础,根据个体化原则,注重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给予科学的心理行为发育的预见性指导。 (1)新生儿期 1)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多与新生儿接触,如说话、微笑、怀抱等。 2)学会辨识新生婴儿哭声,及时安抚情绪并满足其需求,如按需哺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