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分类解读 五、图画类选择题(原卷版) (1)

2018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分类解读 五、图画类选择题(原卷版) (1)

2019高考选择题分类解读精练之五、画类材择题

(原卷版)

题型特点

1.从图画种类看,一般分三类:(1)图片类:包括历史文物、图书刊物、生产工具、历史照片、宣传标语、票据、证件等。

(2)漫画类:主要是反映时代牲的漫画或具有讽刺性意义的漫画。

(3)地图类: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交通线路图、经济分布图。

2.从试题考查看,有两个特点:

(1)以历史文物、人物、漫画等图片为载体,综合考察判断图片,提取信息能力。

(2)题干中一般都有标示性词语,或者不明确带有限制词语等。

解题技巧

1.“四审”:

①审时间和空间

②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

③审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④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

2.对被选项要“三判”:

①判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

②判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③判定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

①是要以图补文;

②是要以文补图;

4.对图片、漫画蕴含的信息要准确理解

高考真题

1.(2018·全国卷Ⅰ,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

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

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2.(2018·全国卷Ⅰ,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

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

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3.(2018·全国卷Ⅱ,31)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

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

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A. 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 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 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

D. 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4.(2018·全国卷Ⅲ,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5. (2018·北京卷,18)图8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6.(2018·天津卷,7)右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

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7.(2018·天津卷,9)“(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右图中( )

A.①B.② C.③D.④

8.(2018·江苏卷,2)右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

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

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

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

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9.(2018·江苏卷,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右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10.(2017·全国卷Ⅰ,34).

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11.(2017·全国卷Ⅱ,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12.(2017·全国卷Ⅲ,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13.(2017·全国卷Ⅲ,31)图5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14.(2017·海南卷,5)图1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15.(2017·海南卷,12)图2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 )

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 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16.(2017·北京卷,17)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图7),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宝岛回归”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④③⑤ B.④③⑤①②C.②③④⑤① D.②④③⑤①

16.(2017·北京卷,21)图9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 REPERTA)。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17.(2017·北京卷,22)图10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 )

A.罗斯福新政 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煤钢联营

18.(2017·江苏卷,9)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依据下图(局部)可以

推断: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政治 B.文化传统 C.人口密度 D.地理环境

19.(2017·江苏卷,20)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右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

A.《拾穗者》 B.《格尔尼卡》 C.《日出·印象》 D.《自由引导人民》

20.(2017·天津卷,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右图中(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1.(2017·天津卷,10)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高考模拟

1.右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纺织》

邮票。此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研究

中国古代的( )

A.官营丝织业生产状况

B.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

C.家庭棉纺织生产状况

D.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2.右图是一幅约成于1900年的漫画,其左右两旁配有字联,为“葛

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头,问畜牲还想来麽”。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充斥着强烈的反封建迷信思想

B.批判清政府投降于外来侵略者

C.控诉清政府对维新变法的镇压

D.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特点

3.右图为某时期的漫画,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

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军人”

和“妇女”等标签。从中可知( )

A.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B.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基础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4.右图为1937年5月9日出版的《申报周刊》封面。封面上拍自延

安的照片显示,城墙上赫然刷有“和平统一,团结御侮”及“停止

内战”字样的标语。这表明( )

A.延安是全国抗战的指挥中枢

B.国民政府坚持自卫抗战决心

C.国共两党合作抗战成为可能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5.某学生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用到下图。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

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D.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反攻

6.右图漫画中人物的装扮讽刺了( )

A.顽固派的“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维新派的“移花接木”

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

7.右图是著名画家沈嘉蔚著名的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画中的场景最有可能发生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8.右图是京师同文馆内学习外语的师生。图中教师是洋人,西装革履;学生拖着辫子,学的是英语。这表明( )

A.外国列强开始操纵中国的教育

B.中国社会的习俗渐趋文明开化

C.近代教育呈现新旧杂陈的特点

D.洋务教育专注于培养翻译人才

9.右图是某一时期的纪念状。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落实

C.“左”倾思想影响比较严重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10.右图是1985年拍摄于云南的照片《集市上的缝纫摊》。对这张照

片合理的解读是( )

A.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人力缝纫机成为家庭最重要财产

C.服装等生活必需品实行配额供应

D.个体经营与市场经济的逐步兴起

11.下图是《全球通史》中“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年)”插图,出现图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C.工业革命

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2.下图阴影部分展示了一个庞大帝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若为该图加一名称,最恰当的是( )

A.“走向会合的世界”

B.“海上马车夫”的足迹

C.“日不落帝国”

D.“主导世界的山姆大叔”

13.下图反映了这一时期( )

A.白银外流使欧洲落后于世界潮流

B.东方在世界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C.欧洲殖民贸易加剧了东方的贫困

D.白银流通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4.如漫画所示,1890年新继位不久的德皇威廉二世,决定革除权倾一

世的俾斯麦在帝国政府中的首相职务。对此事件最为合理的评述是

( )

A.帝国议会行使了对俾斯麦的弹劾权

B.威廉二世的决定没有违背帝国宪法

C.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D.德意志帝国仍然实行封建君主制

15.下图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3AEM”意为财政贷款)反映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霸主地位

B.雅尔塔体系确立了美国的势力范围

C.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恢复

D.马歇尔计划有利于美国控制欧洲

16.对下列三幅图所反映的主题,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17.下图为1965年关于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一幅国际政治漫画《欧洲,即我》,这幅漫画反映了( )

A.法国强调与加强欧洲各国的联系

B.欧共体各国联合与美苏抗衡

C.法国希望取得领导欧洲的地位

D.欧洲的北约诸国依附于法国

第29题——十年(2010—2019)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解析版)

(说明:2010—2014年大纲卷题号为17) 第29题10年模块知识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 古代政治 古代文化 近代政治 近代经济 近代思想 现代政治 现代经济 世界政治 通过对近10年第29题考查知识点分布的分析来看,对近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考查所占比重较大。依据下面具体试题考查情况可以看出,政治史模块方面主要考查的是20世纪初期社会的变化,包括五四运动的影响、根据地建设、北洋军阀的统治等内容;经济史方面主要侧重于对洋务运动、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考查;文化史方面,主要涉及维系变法运动、孙中山的思想、近代思想启蒙等方面。整体来看,第29题考查的时间段主要集中于19时期末期至20世纪前期。另外,在早些年的高考试题中,还有涉及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现代中国政治、经济以及世界近代史的考查,从2015年开始,这种试题已经消失,之后的几年,第29题的侧重的点在于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考查,在复习时应注意。

第29题10年题型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 说明体现类 影响意义类 背景、原因、目 的类 历史概念型 史实对应型 通过上图来看,说明、体现类选择题所占比重比较高(具体题型特点以及设问方式等在第24题中已经阐述,此处不再赘述)。背景、原因、目的类选择题、史实对应型选择题比重也相对较高。从图中综合分析,可以发现,第29题的题型,即设问方式比较多样,本节将对史实对应型选择题进行阐述。史实对应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史实的能力。要求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对基本史实的掌握要清晰、准确。 史实对应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其选项多为并列关系,即各选项多是相互矛盾的,几乎不存在相似性。 设问方式:设问往往根据材料提出,因此其设问方式主要有“与之相符得是”“下列符合材料的是”“最能印证材料的是”“材料所述的是”“以下最符合……的是”“这一评价……”“以下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等。 解题策略 制度与朝代的对应①考虑制度的内容; ②考虑制度的特征;

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卷Ⅰ)

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Ⅰ) 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3.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4.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图6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5.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6.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7.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 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018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分类解读 五、图画类选择题(原卷版) (1)

2019高考选择题分类解读精练之五、画类材择题 (原卷版) 题型特点 1.从图画种类看,一般分三类:(1)图片类:包括历史文物、图书刊物、生产工具、历史照片、宣传标语、票据、证件等。 (2)漫画类:主要是反映时代牲的漫画或具有讽刺性意义的漫画。 (3)地图类: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交通线路图、经济分布图。 2.从试题考查看,有两个特点: (1)以历史文物、人物、漫画等图片为载体,综合考察判断图片,提取信息能力。 (2)题干中一般都有标示性词语,或者不明确带有限制词语等。 解题技巧 1.“四审”: ①审时间和空间 ②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 ③审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④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 2.对被选项要“三判”: ①判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 ②判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③判定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 ①是要以图补文; ②是要以文补图; 4.对图片、漫画蕴含的信息要准确理解 高考真题

1.(2018·全国卷Ⅰ,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 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 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2.(2018·全国卷Ⅰ,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 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 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3.(2018·全国卷Ⅱ,31)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 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 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A. 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 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 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 D. 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4.(2018·全国卷Ⅲ,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图7

第26题-2010-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Word版含解析

(说明:2010—2014年大纲卷题号为14) 第26题9年题型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 通过上图来看,说明、体现类选择题所占比重比较高(具体题型特点以及设问方式等在第24题中已经阐述,此处不再赘述)。背景、原因类选择题、比较类选择题比重比较高。通过对图片分析发现。第26题的题型,即设问方式比较多样,本节将对比较类选择题进行阐述。比较类设问,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现象或者人物观点放在一起,归纳其相同点或不同点,考查点可能是中国或世界古今事件的比较,也可能是中外相关历史事件的比较,一般分为同比和对比两类。 第26题9年模块知识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

通过对近9年第26题考查知识点分来来看,经济史比重比较大。依据下面具体试题考查情况可以看出,政治史模块方面主要考查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经济史模块土地制度、经济重心南移、古代商业考查频率比较高;文化史方面,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宋明理学则考查频率比较高。整体来看,第26题考查的时间段主要集中于宋、唐。据25题、26题统计发现,唐宋时期史实在古代史中考查频率很高,是历史课本中重要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命题的重要区域。 比较类选择题 题型特点:考查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历史制度的比较。考查点可能是中国或世界古今事件的比较,也可能是中外关联比较(在非选择题中出现频率比较高)。 设问方式 解题策略

26.(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答案】A

2018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Ⅲ卷) 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答案】D 解析:材料提到大量的墓葬中发现铁器实物,并未说明是铁制农具,因此A的结论无法得出。新疆发现地与中原发现地并未连接成为整体,无法体现联系紧密,故B错。铁器出土多,无法证明冶铁技术普及,因为可能是利用自然陨铁制作而成的,材料中明确给出了提示,故C错。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因此铁器的使用可以反映社会发展程度,D 选项正确。 25.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北宋门第影响巨大,但到了南宋,无官职记录的占了一半以上,说明宰相任职受门第影响甚微了,因此A错。北宋宰相受门第影响很大,但到了南宋,祖上无官职记录的占了主流,反映出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B正确。C选项根据材料无法体现。宋代是科举制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宰相等官员都要经过科举考试,D错。 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答案】B 解析:受大一统政治体制的影响,“源于”一次说法错误,故A错。很多药学专注都由朝廷主持官修或者颁行,推动了药学的发展,因此B正确。C、D的说法从材料中都无法体现。 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答案】D 解析:材料讲到,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即使一些没有什么学问的人,也要刻文稿作为交游之资,说明当时文化受到推崇,D正确。材料讲到不学无术之人也要刻印文稿,因此A项结论无法得出。士人中出版个人著作风气盛行,但其地位是否提高材料并无体现,B错。C项经世致用思想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且这一思想主要在明末清初以后。 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

2020高考历史复习选择题题型专项训练:图片、表格类选择题(含答案和解析)

图片、表格类选择题 1.(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5,4分)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C 【解析】表格反映了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量增多,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到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逐渐加强,王国问题逐渐解决,因此不能说明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更不是反映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排除A、D;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量增多体现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排除B;中央集权逐渐加强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实力,可以集中力量解决匈奴边患,故C项正确。 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4,4分)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答案】D 【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3.(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6,4分) 表1 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答案】A 【解析】均田制条件下一般的自耕农授田是20亩,一家有几个男丁露田与桑田加在一起应当超过20亩,20~130亩占74.1%,比重较大,这部分应该是自耕农,所以答案选择A项。通过对材料数据的分析可知大土地所占的比例比较小,所以不能得出B项的结论。唐朝后期均田制已经崩溃,此时不存在均田制破坏与否的问题,故C项错误。D项材料内容并未涉及。4.(2019年天津卷,1,4分)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卷历史试题(新课标I)及解析(word版)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4分)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所示。 表“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3.(4分)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4.(4分)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5.(4分)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6.(4分)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第25题-2010-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Word版含解析

(说明:2010—2014年大纲卷题号为13) 第25题9年题型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 通过上图来看,说明、体现类选择题所占比重比较高(具体题型特点以及设问方式等在第24题中已经阐述,此处不再赘述)。背景、原因类选择题、史实对应型选择题比重也比较高。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情发生的条件,背景是对事态的发生、发展、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客观情况。背景和原因在历史选择题中大部分条件下是可以等同的。在解答背景、原因类试题时首先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区别清楚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历史背景等。其次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最后,要准确定位至相应课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做出准确判断。 第25题9年模块知识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

通过对近9年第25题考查知识点分来来看,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史模块考查比重比较均衡,依据下面具体试题考查情况可以看出,政治史模块方面汉代政治、科举制考查频率非常高,经济史模块汉代、宋代经济考查频率比较高;文化史方面,儒学则考查频率比较高。整体来看,第25题考查的时间段主要集中于汉、唐、宋。 背景、原因类选择题 题型特点:主要考查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或背景。考查方式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某种历史现象、历史局面、历史情况出现的原因;二是考查某个历史事件或某个历史事物出现前后变化的原因。 设问方式 解题策略

25.(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答案】D 点睛:近几年来全国课标卷一中的25题几乎都是考查的秦汉政治,今年高考命题打破常规,考查了唐代政治;而唐代的藩镇割据是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本题反其意而为之,考查角度新颖,这些都体现了高考命题稳中求变的思路。本题考查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这启示我们遇到和教材结论相违背的题目,解题的最好方法是排除法,本题中A、C不符合史实,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由“兵额与功能”可判断出此时期的

精品解析: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高考真题解析(参考版)

A.《旧唐书》的记载相对客观B.所有的信息皆可互相证实 C.墓志采用了《旧唐书》记载D.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 5.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朝贡贸易繁荣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A.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B.商业贸易日益萎缩 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 8.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 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 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 9.有学者认为,直到13世纪,拜占庭人才被迫接受如下现实:他们的皇帝已经不具备所称的“统治全人类”的能力,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这可以用来说明() A.限制君主权力的思想广泛传播B.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形成 C.地中海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东罗马帝国疆域的缩减及国力损耗 10.如图为1808年欧洲的一幅时事漫画,名为《蛛网里的科西嘉蜘蛛》,图中心的“蜘蛛”代表法国,左上角的“苍蝇”是指英国。该漫画反映的是()

A.维也纳体系的建立B.拿破仑战争的局势 C.拿破仑帝国的覆灭D.英国推行绥靖政策 11.1854~1868年间,日本出版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思想和军事等方面的译著或著作达数百部。此外,幕藩及其开办的各类讲习所聘请各国专家直接授课或指导技术实践。这一系列举措() A.摧毁了封建守旧势力的统治基础B.实现了西方科技的本土化 C.表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D.有助于推动日本的近代化 12.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爆炸式的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采和短视的经济政策是造成当今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提出环境问题“共同责任论”,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环境责任。该主张意在()A.公平公正地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B.合理利用资源和建立世界新秩序 C.推卸发达国家应承担的历史责任D.承认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国际地位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长期肆意干涉拉丁美洲事务。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美国政府武力入侵的同时,更侧重于用“民主化”与“和平演变”的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1999年,美国政府推出“新干涉主义”,竭力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充当“世界法官”。后冷战时代,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开始不断下降。同时,拉美地区成立了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组织,在运用自身力量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凸显了越来越洪亮的“拉美声音”。2013年11月,美国政府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然而就在当天,又对古巴进行了抨击。此后,美国政府又相继对委内瑞拉等国的内政进行了干涉。 ——摘编自徐世澄主编《帝国霸权与拉丁美洲》等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中国同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东盟各方面关系全面加强: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2021年11月,

专题08图画史料类选择题(原卷版)-2023年高考历史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专题08 图画史料类选择题 图片图画类材料题主要以文物图片、历史照片、美术作品和漫画等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处理能力及依托图片信息分析说明历史问题的阐释能力。这类试题不仅提供了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试题意境,使试题呈现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直观印象,为命题和能力考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具有试题新颖直观、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结合等特点。主要考查获取图画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1.文物图类:解答此类试题,一要能通过图片的表象特征,来判定其特定的所属时间;二要能通过图片所表现的内容,来判定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特点;三要通过图片本身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把握其存在的时间和地点、在当时的用途及对当时社会发展所起过的作用,从图中推断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2.人物图类:解答此类试题,一要平时多注意教材图片的掌握;二要通过图片所体现的人物特点,去判定人物所在的时代,并联系其主要事迹,明确此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3.漫画图类:解答历史漫画题的关键是准确判定主题喻意。考生通过画面上的文字、人物形态、画面事物构成及相关事物的异同对比等,准确判读出其所含的真实信息,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出漫画的本质、主题喻意。 4.照片美术类:照片、美术作品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或反映,因而解答此类选择题,应注意据图中信息或题干的提示,判断照片或绘画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确定照片或绘画的主题及体现的正确或错误的方向,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判断备选项,得出符合题意的史实或结论。 [规律总结] 图片类试题,一般观察规律是“先看整体,再看局部,再由局部到细节”,另外,对于题干中的关键时间、人物、地点、图片的文字描述等内容也需要重点关注。 1.(2022·江苏·高考真题)下图新年画表现了当时陕甘宁边区()

考点五:中国近代经济史——五年(2018-2022)高考历史真题专项汇编卷 全国卷版(含解析)

考点五:中国近代经济史 【2018·全国卷Ⅱ】1.如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2019·全国卷Ⅰ】2.下表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2019·全国卷Ⅲ】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此做法( )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的局面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2019·全国卷Ⅲ】4.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

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2020·全国卷Ⅲ】5.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 ) 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 【2020·全国卷Ⅲ】6.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 ) 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 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 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 【2021·全国乙卷】7.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 ) 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 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 【2021·全国甲卷】8.1931年~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单位:吨,根据如表可知,当时( ) A. C.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D.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3 历史图画类选择题热考题型专项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题型3 历史图画类选择题 1.下图是《西周分封形势图》,依据图某某息可得出( ) A.分封区域主要在西部地区 B.封姜尚于齐是因为齐地贫庶 C.封微子启反映了周王统治策略 D.镐京是最大的诸侯国都城 解析:选C。观察分封形势,迁移所学知识可知,微子启是商代遗民,通过对其分封,有利于缓和矛盾,是一种统治策略,故选C项。观察图可知体现所分封的诸侯多数在东方,A项错误;齐地当时属于新征服地区,派功臣及亲信进行镇守,但不一定是贫穷地区, B 项错误;镐京是西周国都,不是诸侯的都城, D项错误。 2.下图为某某绥德汉画像石《牛耕图》原石拓片。据下图可知( ) A.新的耕作模式开始出现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C.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D.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解析:选B。观察图,根据题意得出此时的农业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故选B项。 3.1914年9月《中华小说界》杂志刊出一幅题为“世界将来之伟人”的图片(下图),图案是中心一小圆,外围一大圆。小圆中为中国男孩,外圈12 小圆各有一小孩,分别标为英、俄、意、美、法、德、比、日等12 国名。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激励人心 B.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解放了思想 C.某某某某制的建立提升了民族自信心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找到新发展方向 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1914 年”“中心一小圆,外围一大圆。小圆中为中国男孩,外圈12 小圆各有一小孩”,迁移和所学可知中间的中国小男孩表明,1912年民国建立后,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故选C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故B项错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开始于1918年,故D项错误。 4.由下面图一到图二反映了( ) A.国内时局发生变化B.民众渴望结束内战 C.国共合作走向破裂D.中美关系发生转折 解析:选A。观察题干图,从图一中“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可知此时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由图二中人物联系史实可知图片反映了某某谈判,由图一至图二可知国内时局从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到战后和平建国,故选A项。B项是图二历史事件某某谈判的背景,不能反映从图一至图二的变化,排除;国共合作走向破裂应发生在某某谈判之后,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结束后至某某谈判期间美国一直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因而无法体现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故D

2020浙江高考历史二轮讲义:热考题型解读 题型三 历史图画类选择题

题型三历史图画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历史图画类选择题一般以历史文物、人物、地图、漫画图片为依托,综合性地考查了多项能力,既有图片的处理能力,也有原因分析的历史阐释的能力,对考生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具有试题新颖直观;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地结合等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表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常常会用史实支撑法、理论分析法等。本题型一般有图画型、地图型两种类型。 [考题例解] (2018·4月浙江选考,T23)右图所示为二战时期《苏军攻克柏林》海 报。图中远处是柏林标志性建筑——凯旋门(勃兰登堡门)。历史不会忘记 这场神圣的反法西斯战争,其中苏联军民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要的贡 献。下列项中对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表述准确的是() ①莫斯科战役使德军闪电战破产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根本扭转苏德 战场局势③“霸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④光复巴黎,强渡莱茵河,会师易北河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详细分析:选A。③④是英美联军的贡献,故排除含③或④的选项,选A。 [解答技巧] 解答运用“分类法”解答,一般来说,历史图画类主要有图片类、漫画类、地图类等几种情况,注意不同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解题方法。 (1)解答图片类采取“三看”“三思”的方法 ①“三看”:一看图片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 ②“三思”:主要是据题干图文对备选项进行“三思”。一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 (2)解答漫画类运用“读、定、联、判”四步法解答 ①“读”:解读漫画时空信息,挖掘蕴含的历史现象。 ②“定”:通过历史漫画直观形象的图画形态,确定反映作者对历史事物的认识,或赞扬或讽刺的主题。 ③“联”:根据漫画,确定题目考查的主干知识点及解答关键要求,关联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图文史料的有效信息。 ④“判”:据题干图文信息,迁移历史知识或结论,分析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图文漫画

最新高考历史题型分析历史图画类选择题

题型3历史图画类选择题 1.(2018·山西太原高中检测试题)下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对该图解释合理的是( ) A.周公跪拜说明集权色彩异常明显 B.四方来朝体现政权与族权相结合 C.画像石对研究周代历史有借鉴价值 D.画像石完全还原了周公辅政的情景 解析:选C。分封制下君主还未实现中央集权,仍然是地方分权,故A项错误;四方来朝只体现出政治上的君臣关系,与家族内部族权无关,故B项错误;画像石反映出汉代对西周历史的追记,对研究周代历史有借鉴价值,故C项正确; 画像石的记录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完全还原了 周公辅政的情景,故D项错误。 2.(2018·陕西榆林一模)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 像称为“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如图是明朝仇英的《观榜图》(局部),该图所见证的制度( )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系 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解析:选A。明朝仇英的《观榜图》所见证的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度打破了隋唐以前地方势力掌握选官权的局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不是管理官吏的制度,故B项错误;防范武将专权是文官当地方官,重视文官的作用,与材料科举制的作用不符,故C项错误;科举制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能起到强化君主专制的作用,但培养忠臣顺民体现不出科举制的特殊作用,故D项错误。 3.(2018·湖北黄冈高三调研考试题)下图为汉代推行的一项政策“推恩令”示意图,

此图比较形象地说明了汉代初年的政治变化。关于此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七国之乱的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根源 B.推恩令以一种中央与地方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王国问题 C.推恩令下的政治改革与“独尊儒术”的思想改革目的具有背离性 D.推恩令体现出了汉武帝及其统治集团的政治智慧 解析:选D。推恩令推行的根源在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A项错误;推恩令在对地方的削弱的基础上建立,故B项错误;独尊儒术是思想统一维护政治统一,而推恩令是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即政治统一,所以两者之间是不谋而合的,故C项错误;推恩令是兵不血刃的方式,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 4.(2018·北京东城区高中检测题)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图片资料,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铁制农具的发展演变B.小农经济的重要因素 C.江南经济的迅猛发展D.精耕细作的不断扩展 解析:选B。材料体现的是当时的耕种、灌溉和纺织情景,A项仅仅是铁制农具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小农经济下耕织结合的场景,故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不能体现精耕细作的发展,故D项错误。 5.(2018·全国Ⅱ卷百校联盟高三联考)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说明当时( )

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特色专项训练):第1部分-题型9 主题纵横或比较类材料解析题+Word版含答案

题型9主题纵横或比较类材料解析题 (建议用时:30分钟) 1.(2017·荆门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户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谓是伴随着中国古代国家的发展而产生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分别登记,地方官对所掌户籍和赋税要造册“上计”中央,以查考其政绩。户籍制度逐步发展起来。秦朝时,将户籍制度统一起来,按不同情况区分了不同的户籍,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规定了生著死削的统一办法;制定了户主申报和典老审查核实的登记户口的程序;登记的内容非常详细;有户主的姓名、身份、籍贯和年龄,也有户内成员的姓名、年龄和健康状况,祖宗三代出身情况及家内人员财产类别等项内容,有时还有身高的记录。对不报、虚报和假报户口的或未经官府批准的擅自更籍的统统严加惩罚。还作出了不许擅自迁徙,迁徙时必须审核,必须办理更籍手续等规定,并把户籍法律制度作为国家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成文法典的公开而布之于众。户籍制度至此正式形成。西汉时期,承袭了秦朝的户籍制度。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从而使户籍管理更加完善和周密;采取了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并且按一家一户的原则来登记和管理户口,开始实行户赋和口赋相结合的算赋和征赋制度。秦汉户籍制度一直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 ——摘编自张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材料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废止了旧的户籍制度,建立了新的户籍管理制度。1951年,公安部颁布实施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制订的全国城市户口管理法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安全及居住、迁徙之自由。1955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此时的户籍制度还是以人口统计为主。随着肃反、“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政府开始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颁布了一系列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规章、条例,户籍制度日渐形成城乡有别的二元结构。1958年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91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将这种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由此带来社会权益和保障的不同,中国现代户籍制度由此正式确立。2014年6月6日,中央深改组第三次会议审议

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及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及答题技巧 一、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新课标高考命题是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及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要求而命制的。以能力立意为核心,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的原则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突出历史学科的特征,隐含着“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命题原则,强调历史的整体性和学科体系,体现新史观和新史学的一些基本理念。 二、选择题的分类 选择题试题组成一般由题干(主干语、中心词语、条件限定语)和备选项组成。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常考题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文字材料型、图画型、表格数据型、概念型、因果型、结论型、比较型、探究型、逆向型、组合型、程度型。 不同类型的题目有相对独特的特征,同时,可以采用相对不同的解题技法来作答。 但做题的第一步是审好题。如何审题? (1)审题干:要做到“四审”,有的放矢。 第一,要明确题目结构,找出关键词语,确定答题方向;第二,要界定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以明晰答题范围;第三,要弄清题目的

基本类型,结合相应的答题方法进行思考和把握;第四,要明确涉题概念、理论和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审备选项:要“四推敲”备选项,对症下药。 第一,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基本常识;第二,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第三,推敲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第四,推敲备选项之间是否存在并列、从属、对立、因果关系。 三、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技巧 (一)文字材料型选择题 1.题型特征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是材料解析题的扩展和延伸,具有形式多样、知识覆盖面广、命题灵活等特点,在新高考中频受青睐。这类题目主要是以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传说)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高考例析 (2012·福建卷)《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弃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品流通的重要性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答案】D 【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学%科网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属于图片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及古代中国铁制农具的状况进行分析。 2。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2018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解析版)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工作者在XX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 [答案]D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政治制度••礼乐制度 [名师点睛]本题以春秋时期的诸侯墓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礼乐制度和宗法分封制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破坏、战国时期崩溃瓦解,礼乐制度是西周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是为了维护和调和等级制度。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齐"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修身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B项反映的是专制思想,故排除;C项强调向善的思想,故排除;D项强调的是个人的责任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个人修养的重要想 [名师点睛]本题契合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热点,考查考生对个人修养重要性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在享受科学主义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遇到很多严重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核威胁、能源危机、精神危机,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被高度物质化。而儒家思想恰恰在人类社会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