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2019年江苏高二水平历史会考题卷及答案解析

2018-2019年江苏高二水平历史会考题卷及答案解析

2018-2019年江苏高二水平历史会考题卷及答案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1.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

①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之间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

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④总统与内阁之间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如地方教育、卫生等,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故①入选;联邦政府分为国会(立法)、总统(行政)、最高法院(司法)三部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故②入选;国会参众两院职能不同,众院提案,参院审议,双向制衡,故③入选;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有很大的权利,有权任命内阁,而不是分权制衡,排除④,答案选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权利相互制约平衡

2. 香港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景行在其新书《香港十年》中讲道:“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这一天都代表着中国一整段历史的结束。……过了这一天,香港又站到了一个新起点上,中国也站到了新起点上。”这一天指的是

A.1997年6月30日B.1997年6月31日

C.1997年7月1日D.1997年12月20日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过了这一天,香港又站到了一个新起点上”,是指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揭开了香港历史的新的一页。“中国也站到了新起点上”是指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祖国的统一大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香港又站到了一个新起点

3.罗马帝国时代著名法学家盖尤斯(约130—约180)在《法学阶梯》指出:“所有受法律和习惯调整的民族,他们一方面遵守自己的法律;另一方面遵守为人类所共有的法律。”这里体现的法治观念是( )

A.法律唯一B.贵族拥有法律解释权

C.审判、量刑须有法可依D.扩大司法保障的对象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己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在借鉴外邦法律基础上,发展到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因此罗马人既要遵守自己的法律,也要遵守为人类所共有的法律,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习惯法使得贵族拥有法律解释权,故B项错误;成文法使审判、量刑须有法可依,故C项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万民法

4.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B.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念

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D.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啊。这是董仲舒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的提出迎合了汉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

5.《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下列各项与“平民得姓”关系最直接的是()

A.郡县制度的发展B.小农经济产生

C.儒家思想的发展D.宗法制度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依材料可知:有无姓氏是西周重视血缘分封原则选拔人才时代的区分贵族和平民的标志之一,随着战国时期选才标准逐渐转向以军功爵、才能为主的郡县制,平民也可以此

来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姓氏也不再成为区分等级高低的标志了,所以战国时,平民也可以有姓氏,故和战国时平民逐渐可以获得姓氏这一历史现象关系最直接的应是受当时的选官,选才制度和标准变化的影响。因此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6.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十日谈》凭借故事来歌颂爱情与女性的智慧,讽刺教士的腐化与伪善,体现了薄伽丘()

A.反对教会专制与迷信的启蒙思想

B.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

C.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

D.反对资产阶级剥削与压迫,要求建立理想社会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考查学生史实再现能力。薄伽丘的《十日谈》讴歌人性,揭露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批判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提倡人类平等。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7.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是

A.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B.科学原子论的建立

C.生物进化论学说的创立D.物理学相对论的提出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的标志,故排除B、C、D三项,选择A项。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经典力学体系的影响

8.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儒家思想指导商业D.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张謇对自己创办纱厂的命名为“大生”,目的是为了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够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也就是注重民生,而民生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生活资料,故选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9.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相同措施有:

①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②组织翻译外国书刊

③创办各种专业学校④成立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教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成立文部省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重要改革内容,维新变法时期并未设立类似机构。排除④。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组织翻译外国书刊,创办各种专业学校等在维新变法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都实行过类似的措施。因此①②③正确,故选A。

考点:维新变法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点评:维新变法是在外国列强侵略不断的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的。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明治维新通过引进西方的技术,采纳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兴办了一大批的实业,最终使本国富强起来。但是强大起来的日本走向了侵略扩张之路。

10.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最终日本战胜俄国。对此,一些中国人当时就发表评论,认为这场战争“非军队之竞争,乃政治之竞争。卒之日胜而俄败,专制立宪,得失皎然”。下列解析,正确的是()

①俄国失败的根源在于农奴制②日本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③这些中国人赞成君主立宪制④这场战争直接引发十月革命

A.②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①表述不妥,俄国经过1861年改革已经废除了农奴制;④说法错误,十月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有关,根据题干信息“专制立宪,得失皎然”可知A正确。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此类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序。此类题考查的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11.1919年,上海各界人士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D.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919年,上海各界人士积极参加爱国运动”,联系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亡羊”喻指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五四运动不符,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

12.早期维新派是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反思者,他们中的佼佼者提出改良政治、实行政体的思想主张,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

到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

【答案】君主立宪,政治制度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早期维新派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学习重心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故答案为君主立宪,政治制度。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早期维新思想

13.小农经济的特征是_______性、______性、______性、______性。

【答案】散性脆弱性落后性封闭性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的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生产。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少有交换。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脆弱性: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

14.康德的主要主张

(1)人非工具,应当以人为本。

(2)提出____________的原则:人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

【答案】(2)尊重他人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康德认为人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提出了尊重他人的原则。

15.特点及其地位

(1)通过____________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

(2)用人道主义道德感化去改变世界的愿望流于空幻,但却给人以巨大鼓舞。

【答案】(1)心理描写

【解析】本题考查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和地位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浪漫主义对法国大革命后的现实极为不满,往往把非资本主义的生活加以理想化,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他们特别重视爱情题材,对人的梦境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他们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据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6.(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见下表)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至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

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4分)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解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解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10分)

(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3分)

【答案】

(1)变化:从世界领先转为(到)落后(4分)

差异:中国:古代(典)科技;西方:近代科技.(各2分,4分)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2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2分)人文主义(或文艺复兴)(2分)和理性主义精神(或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2分)

(3)君主专制维系腐朽制度;(2分)重农抑商(2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分)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2分)文化专制政策(2分)(或崇尚理学、八股取士等)禁锢人的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

(4)评分说明:围绕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变革、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等任一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赋分。(2分)

【解析】略

17.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阶段,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璀璨夺目的成就。(18分)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若其消息盈虚,循环不已,则自未始有物之前,以至人消物尽之后,终则复始,始复有终,又未尝有顷刻之或停也。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七,《读大纪》

材料二苏轼在《论书》中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也认为“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他还曾在诗中写到:“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材料三北宋宫廷画院曾出过一道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思想观点。(3分)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北宋书法、绘画的什么特征? (4分)

(3)简要解析材料一的宋代理学对材料二、三所述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两宋时期在科技、文学、戏曲方面也取得突出成就,各举一例加以说明。(3分)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说明两宋时期文化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的原因。(4分)

【答案】(1)思想观点: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三纲五常;“理”生生不息,没有始终。(3分)

(2)北宋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2分)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画种,画家更加注重意境。(2分)

(3)影响: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映在书法上既强调精神气度,又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绘画上更加注意意境。(4分)

(4)成就:科技: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或北宋发明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文学:宋词;戏曲:南戏。(3分)

原因:政治上:北宋国家局部统一、实行重文轻武的统治政策,南宋偏安一隅;经济上:北宋城市商业繁荣;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阶级关系上,市民阶层兴起等。(4分)

【解析】

试题解析:(1)注意材料信息“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若其消息盈虚,循环不已”。

(2)注意材料二信息“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反映了北宋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材料三信息“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反映了画家更加注重意境。

(3)根据宋明理学的影响回答,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

(4)结合史实列举两宋时期在科技、文学、戏曲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即可。再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等角度回答原因。

考点:宋代文化

点评:传统文化有历史遗传性、发展变异性,又有现实性,所以高考命题可以考察某朝代、某阶段、某代表人物的思想,又可以考察某思想的现实意义,还可以中西思想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18.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

【答案】错

【解析】

试题解析: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是启蒙运动。

考点: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

点评: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启蒙运动在人、自然、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为即将到来的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种种设想),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19.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强调制度与秩序。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强调制度与秋序。儒家主张礼,法家主张君主专制。因此本题正确,填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法家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这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儒家主张礼,法家主张君主专制,共通之处是强调制度与秋序。

20.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是一把“双刃剑”,既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又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材料提到,美苏之间的冷战是一把“双刃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既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又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故本题正确,填A。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冷战

21.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废除了宰相制度,解决了丞相专权对皇权的威胁。

【答案】错误

【解析】明朝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所以材料说清朝废除丞相显然不对,故错误。

22.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通过三次战争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答案】错误

【解析】英国在18世纪中期通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故错误。

评卷人得分

六、连线题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贸易委员会从1823年开始降低关税,1835年取消了向外国出口机器的禁令;1842年废除了尚存的英国制成品出口关税,并且降低了海关清单中至少750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到1860年,英国只对48种商品课征进口税。美国1913年的“安德伍德一塞门斯法令”把钢铁、羊毛、食糖(1916年)和某些农产品列入免税之列,并且大大降低了棉毛织品的税率。

——摘编自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辩》

材料二1930—193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措施

——据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整理

材料三英美两任霸权国家在其走向富强的长期历程中,恰恰都是依靠了持久且严格的贸易保护而非自由贸易,才确立了产业优势地位。只有当自己的产业优势明显压倒竞争对手时,英美才转而实施自由贸易或者贸易自由化政策,以图使自身利益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进一步最大化。而一旦自己的优势地位受到威胁,它们便又退向保护主义,在“公平贸易”等冠冕堂皇的旗号下寻求贸易保护和产业庇护。……英美之外其他大国崛起的历史也证明,走向富强的要害决不是自由贸易,而在于殖产兴业,从法国、德国、日本,到俄国、苏联、中国,历史真相无不如此。

——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相似的历史条件及目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主要措施,并解析其对世界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自由贸易”有何认识?

【答案】(1)条件: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的支持。

目的:推动经济发展;掌握世界霸权。

(2)措施: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影响: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世界局势日趋紧张;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3)认识:自由贸易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自由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自由贸易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国应当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提升竞争力。

【解析】(1)材料一中英美两国分别在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初对某些商品降低了关税税率或免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个时间点分别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和美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据此解析两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相似的历史条件和目的。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使英美两国拥有强大的贸易竞争优势,且工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所以两国政府推行有利于自己的“自由贸易”政策。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广阔的海外市场,一方面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扩张势力进而掌握世界霸权。

(2)材料二反映了经济危机期间,各国纷纷抬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以保护国内市场,同时通过货币贬值的方式刺激出口以抢占国际市场转嫁危机。回答对世界的影响要注重现实影响和历史影响,可结合教材“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等相关知识回答。

(3)在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基础上,材料三揭示了发达国家循贸易保护而崛起的历史真相,阐释了贸易保护与产业发展乃至国家富强之间的因果规律。“英美两任霸权国家在其走向富强的长期历程中,恰恰都是依靠了持久且严格的贸易保护而非自由贸易……只有当自己的产业优势明显压倒竞争对手时,英美才转而实施自由贸易或者贸易自由化政策,以图使自身利益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进一步最大化……英美之外其他大国崛起的历史也证明,走向富强的要害决不是自由贸易,而在于殖产兴业……”据此结合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点谈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整体解析:本题以资本主义不同发展时期经济政策的变化为切入点,设置了三个问题,涉及考查经济政策与产业发展乃至国家富强之间的关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工业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一直都是考题的重点和难点。

详细版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会考必修一非选择题精选题

2018-2019学年翔安一中高中历史新课程必修一会考精选题 1、阅读下列图示,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1)图一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它创立于什么朝代?什么事件标志着君主专制政体(或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2)图二政治制度的实施是在哪个朝代?它具体称为什么制度?三省各有哪些职能?这种政体与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的政体有什么本质区别?这两种政体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图三与图一、图二这两幅图示的区别在哪里?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 (4)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有何本质区别?英国国王和中国皇帝在权力和地位上有何不同? (5)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消极影响? (6)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个制度的演变趋势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图四 军机处内景 图一

(7)通过以上内容及中西政治制度的比较,指出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 2、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图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请回答: (1)图一至图三条约签订的背景各是什么? (2)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在《马关条约》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或反映资本输出)的是什么? (3)图一至图三各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4)据图四说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变爆发之后?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京条约》的签订 图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图三《辛丑条约》的签订图四 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

材料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二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材料三: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出现上述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什么?“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是什么?这一构想在哪两个地区已经成功践行? (2)从材料二《乡愁》这首诗中,你可以感受到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情结与愿望?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基本方针是什么? (4)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台湾问题的认识。(只要答出其中三点即可)目前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各有哪些?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材料三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孙中山遗嘱 材料四新华社迎接党的“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一一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是“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材料五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宿迁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试卷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初《礼记·王制》记载:“作左道以惑众,杀;作奇器异服奇技淫巧以疑众,杀;行 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杀。”到了战国时,孟子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从以上变化可知 A.社会风俗决定思想变迁 B.政权聚散影响思想发展 C.学术自由推动思想多元 D.军事争霸导致思想争鸣 2.东汉《论衡·谴告》中说:“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 黄老之家,论说天道,得其实也。”材料表明作者 A.主张奉道家为正统 B.融合阴阳五行思想 C.宣扬君权神授理论 D.反对天人感应学说 3.宋代一学者治学气魄宏大,提出:“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的观点。由此可知,他 认为治学应 A.抛弃儒学经典 B.挖掘本心明道 C.力求格物穷理 D.强调经世致用 4.明中后期人们对理学出现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 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这股“思潮” A.取代理学成为主流 B.反映资产阶级诉求 C.使得儒学焕发生机 D.触发思想解放运动 5.威廉·麦克高希在《世界文明史》中说:“由于他们的书面文字基于字母系统,欧洲人 能够比中国人更有效地开发这一技术。他们书面文字中的字母很少,这使批量生产变得十分经济”。材料中的“这一技术” A.早在唐朝就已经传入欧洲 B.成为摧毁欧洲城堡的有力武器

C.促进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 D.推动欧洲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6.有一副对联写到:“三五步千山万水,六七人百万雄兵”,充分体现了中国某一艺术形式的特征。这种艺术形式是 A.国画 B.书法 C.京剧 D.文学 7.近代思想家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到“(今)时势又变,屏藩尽撤,强邻日逼”,面 对此局面,提出了从政治、经济、教育、舆论、司法等方面的社会改造方案。但他在书名的“危言”前一定要加上“盛世”两字。由此可推断该作品 A.成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前 B.宣传“师夷长技”思想 C.深受现实政治局势影响 D.主张积极推行社会革命 8.陈旭麓认为:“过去久被士人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的手里开始成为一门学 问。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对该则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西学东渐”开始兴起 B.“夷夏观念”遭到否定 C.“中体西用”付诸实施 D.传统文化内容得到延伸 9.右图是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 会上对“民生主义”作出的新说明。他解释说:“本党同志 于此便可十分了解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毫无冲突,不过范 围有大小耳。诸君既能明白民生主义此之真意,则新旧同 志因误会、怀疑而生之暗潮,从此便可打消。”孙中山意在 强调 A.国共两党有共同诉求 B.国共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C.民生主义是最高目标 D.接受共产主义革命思想 10.“(毛泽东的)这篇文章一发表,不仅在中国共产党内,而且在全国各个政党和广大民 众中,如同拨云见日,使人们豁然开朗,连蒋介石也深表佩服”。“这篇文章” A.阐释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正确预见中日战争走势 C.明确中国革命步骤问题 D.提出建立联合政府设想 11.我国在1952—1953年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专业调整,加强了工程、师范和农林等方 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专门学院尤其是工科类专门学院有了相当可观的发展。这一做法 A.符合当时国情需要 B.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 C.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D.推动国民教育体系形成

2019年江苏卷历史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A. 井田制度松动 B. 世袭制度解体 C. 抑商政策弱化 D. 礼乐制度崩坏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私有物品,说明土地私有制出现,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选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矩和裘卫之间的商业交易,没有涉及到世袭制度的变化和对商业的抑制,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故排除BC项;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和礼乐制度无关,故排除D项。 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A. 实行察举制度 B. 独尊儒家学说 C. 实行郡国并行制 D. 全面推行郡县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可知汉代出现了诸侯威胁中央的状况,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由于汉初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的,故选C项;察举制度是选官制度,独尊儒家学说有助于思想统一,这两项措施都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AB项;全面推

行郡县制度不符合汉初的实际情况,故排除D项。 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刘得仁和李洞是皇亲国戚或者宗室子弟,但他们都在科举考试的考场上屡屡碰壁,由此可说明科举考试体现了一定公平公正的原则,故选D项;科举考试不注重考生诗才的说法不符合实际,故排除A项;刘得仁和李洞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说明并没有阻断贵族入仕,且科举只是入仕的途径之一。排除B。材料只涉及到科举考试这一个方面,并没有体现中央对宗室特权的剥夺,排除C项。 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A. 商税成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 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稍稍繁盛……皆取办于一镇之内”可知当时黄池镇一个市镇就能满足官府需求,由此证明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当时政府的收入来源情况,不能证明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城市商业活动打破坊市限制和官府对商业的扶持,故排除BC项。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选修)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远离中原的汉水流域周台遗址和郭家庙墓地的周代文化遗存表现出明显的姬周文化风格,出土器物的组合、形制、纹饰与中原姬周文化遗存基本相同,且一脉相承。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有利于凝聚亲族 B.频繁战争促进了文化交流 C.分封制推动了族群融合 D.礼乐制度维系了等级秩序 先秦时期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的说法,到秦始皇时期,“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祭祀的对象。”这实质上表明() A.周朝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秦朝继承了古代的祭祀制度 C.秦始皇不遵循古代礼制 D.秦朝大一统君主专制的形成 曹魏中正定品任官的政策虽从形式上来说是汉末“乡举里选”的翻版,然其实质却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它既是名士大族控制士人的方式在国家用人制度中的反映,又是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可见,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 A.力图把选举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B.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 C.有利于从地方选拔高素质人才 D.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宋仁宗曾说,天下之事若都由君主决定,有错误都很难更正。不如众人商议,交宰相执行,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台谏可以指出,改正起来也容易。据此可推知() A.君主专制下也有理性精神 B.宰相掌握国家的最高行政权 C.宋代政治上实行集体决策 D.古代政治制度开始出现转型 明代内阁无定员,品级也没有限制,其选派或出于皇帝“钦定”,或是储君在东宫时的旧僚,或由阁臣秘密推荐,或由吏部推荐,经皇帝批准使用。这说明明代内阁() A.决策机制具有随意性 B.没有固定的职责权限 C.无法对皇权形成制约 D.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 1754年,乾隆皇帝在改建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时,以满、蒙、汉、维、藏五种民族文字题写门额。后来,又下令将清朝祖陵的石碑亦用上述五种民族文字镌刻。其意在表达() A.民族主义的思想 B.国家一统的理念 C.民族平等的愿望 D.孝亲敬祖的情感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载:“他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平民的政治改革,以旧居住区为政治分野的现象因此不复存在,民主政体的社会基础得到加强,以平民为主、包括部分贵族在内的人民主权已成定局。”与此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 罗马法规定遗嘱继承高于法定继承,同时期中国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导,两者的共同点是() A.以规则维护社会的稳定 B.把血缘关系放在了首位 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D.尊重物权人的自由意志 1895年,李鸿章在对当时某国的政体进行评价时说:“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他所评价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时间宪法修正案 1870年第十五条第一款:“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的奴隶身份而否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选题(本题24个题,每题2分,共48分) 1.《左传》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肩……”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嫡长子继承制 D. 郡县制 【答案】B 【解析】根据“(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可知,周王因郑伯不朝而征伐郑国,反映了周朝的分封制,故B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嫡长子继承制指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材料信息与嫡长子继承制无关,排除C;郡县制是中央垂直管理下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不符合题意,排除D。 2.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但是后来,独立人格在土大夫身上极为度乏。他们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宗法纲常的束缚 B. 专制制度的强化 C. 小农经济的发展 D. 科举制度的僵化 【答案】B 【解析】题干说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后来就不具有这样的特点了,这是因为之后中国就演变为君主专制的中央

集权制度,由于这一制度的专制色彩,导致了上述变化,故B项正确;宗法纲常属于专制皇权的衍生物,故排除A;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产生并发展了,所以不能解释之后士阶层的特点变化,故排除C;科举制度的僵化是在明清时期,而题干中提到变化在春秋战国之后就出现了,故排除D。 3.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 爱无差别 B. 存天理,灭人欲 C.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案】D 【解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意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这句话所揭示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指出人应当以自身的感受为出发点,推己及人,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故D正确。爱无差等是墨家伦理思想,即主张不分远近、亲疏、贵贱地爱一切人,是墨子“兼爱”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儒家的“亲亲、尊尊”,“爱有差等”的思想不同,墨子主张爱一切人,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存天理,灭人欲”是宋明理学思想,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故要“存天理,灭人欲”,因此这里主要强调个人修养的问题,不涉及待人接物的原则,不合题意,故B错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论语?颜渊》,是孔子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思想,即每个人按照自己的等级名分行事,国家即可治理好,强调等级秩序而不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合题意,故C错误。 4.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政府组织召开盐铁会议,有御史说:“今大夫各修太公、祖、管之术,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这反映了 A. 盐铁官营严重损害商人利益 B. 盐铁官营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C. 汉代重农抑商政策深得民心 D. 工商业发展冲击农业主体地位 【答案】B

2018-2019学年江苏省通州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

通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卷 2018.10 选修(必修3第1—4单元) 命题人:江璐审核人:邵光前 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请将第II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第I卷选择题部分(60分) 一.选择题(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3分,共60分,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道儒墨法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重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转型时期社会的剧变 3.朱熹认为“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李贽也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朱李二人都 A.主张“人欲”等同于“天理”B.把“天理”和“人欲”完全对立 C.关注了现实中的社会生活D.把“天理”和“人欲”区别对待 4.一位思想家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们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指的是 A.庄子B.朱熹C.李贽D.王阳明 5.“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但在唐以前,儒学以五经为经典,《论语》和《孟子》尚未正式列为经书,《大学》和《中庸》也只是《礼记》中的两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并重始于北宋,而四书之正式结集则成于朱熹。导致四书地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两宋时期理学家辈出B.理论化思辨化的儒学形成 C.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D.市民阶层的数量不断增加 6.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这表明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A.反对盲目相信孔子 B.强调人的个性自由 C.肯定人的正当私欲 D.倡导经世致用学问 7.经宋初百余年发展,雕版刻书业已形成了产业规模,官刻、家刻、坊刻书各有市场;宋仁宗年间(1041—1048)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印刷拆版后无法再印,而雕版印刷虽刻板费工,但书版可长期保存,随时可印,因此延至清末仍盛行不衰。材料可以得出 A.雕版印刷术比活字印刷术先进B.雕版印刷在宋以后成为主流 C.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并行发展D.活字印刷发明后未得到推广 8.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对文中提到的“力量和影响”最佳的阐释是A.曾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B.使封建骑士和城堡不堪一击 C.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新时代 D.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9.某同学想临摹行书字帖,应选择下列著名书法作品中的 A B C D 10.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反映了中国戏剧A.时空自由的特点B.表演受限制于舞台 C.内容丰富文武兼备D.象征虚拟的表意性 11.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一了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认识世界的主宰D.渴望征服自然 12.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们的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A.揭露教会腐败与神学的谬误反动B.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抗精神D.宣传宗教改革与理性思想 13.“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候,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材料表明德国宗教改革 A.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B.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制度 C.传播到广泛的社会层面D.产生了众多的新教教派 14 .人文主义在西欧经历了萌发、复兴和发展的历程。下列各项中,符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特征

江苏省普通高中高二年级2022-2023年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卷02(解析版)

江苏省普通高中高二年级2022-2023年学业水平合格性 考试历史模拟卷(二) 第I卷(选择题) 单选题(共80分) 1.《孟子滕文公上》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材料反映了商周时期 A.铁农具牛耕的使用B.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C.注重血缘的宗法制D.手工业经营基本方式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可知,这里描述的是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同养公田”体现了井田制下的经营方式,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铁农具牛耕的使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宗法制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主旨信息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并非是手工业经营基本方式,排除D项。故选B项。 2.春秋早期,晋昭侯(大宗)与曲沃桓叔(小宗)之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曲沃小宗取代晋侯大宗,夺得晋国正统地位,史称“曲沃代晋”。这一事件破坏了 A.礼乐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察举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最终曲沃小宗取代晋侯大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小宗取代了大宗,宗法制逐渐被破坏,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郡县制,排除C项;察举制出现在西汉,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剥夺了赢姓侧室的世袭特权;又因六国新灭,遗民未曾心服,自然有在各地设立据点的必要。故采取

A.宗法制B.皇帝制度C.三公九卿制D.郡县制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和“剥夺了赢姓侧室的世袭特权”可知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D项正确;宗法制、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不符合“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排除ABC项。故选D项。 4.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同时重用张汤、杜周等酷吏治理地方。由此可见,汉武帝 A.统治思想与秦朝完全相反B.用务实策略加强中央集权 C.使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D.用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学,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统一,同时任用酷吏治理地方,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两者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的新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并非与秦朝完全相反,排除A项;题干中除了尊崇儒学之外,还有任用酷吏,体现了法家思想,CD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CD项。故选B项。5.下表所示是后人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据此可知() A.隋朝因修运河而亡B.大运河的开凿有深远意义 C.隋炀帝的功过参半D.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后代受其利”和“万世之利”可知唐代和明代两位人物对于大运河的开凿都看到了其长远的意义,B项正确;题干中两位人物对于大运河的评价都是积极评价,排除AC项;题干两位人物的评价侧重于后世的影响,并未体现对于隋朝统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6.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科技快速发展,创造了许多中国乃至世界之最。以下对这一时期的科技著作表述正确的是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1.B【解析】 2.从题干“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可以看出,分封制并没有体现鲜明的血缘宗法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对象除了姬姓王族,还有功臣和旧代贵族,故A错误。从“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于夏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而是覆盖了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复杂多样,分封的地域广,周的统治疆域由一个个诸侯国拼接而成。说明分封具有政区划分的性质,故B正确。题干只是说明分封对象不只是有姬姓贵族,并不能说明这强化了周天子的宗长地位,故C错误。题干表明分封的地域较广,并不能得出分封不利于国家政治统一,故D错误。 2.C【解析】 “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说明古代王朝统治机器运行机制不确定性,比如唐朝比较稳定,汉代、明朝和清朝比较随意,C正确;A和B与材料主旨不符合;D中根本原因属于君主专制,排除。 3.B【解析】内史诗专门管理咸阳事务,相当于现在北京省,属于中央直属机构,说明内史地位的特殊,故B正确;内史不是教育官员,故A错误;C与材料中内史没有直接关系;D中地方治理不符合材料主旨。 4.C【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孟子》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因此,题目问的“当时历史发展趋势”中的“当时”指的是战国时期,其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因此,应该是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这才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解决之道。所以选择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战国时期时代特征 5.C【解析】 从材料“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大规模立法,使国家的各项事务有章可循,从而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故C项正确;AD项包含在C项之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完成”。6.B【解析】 A项说法太绝对,历史事实也可以通过实物证据来呈现。不是所有的历史叙述都不客观,有些历史叙述是可以还原历史事实的,所以C项错误。D项本身不说法不准确,多种历史叙述如果都相同也不一定就是事实,且与题意要求不符合。通过材料内容可知,对于宋太宗是否去过宫中这一事件有两种不同的记载,所以B项正确。 7.C【解析】 由材料“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可知,文官对皇权非常维护,防止皇权被外戚所掌控,故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官,不是舆论,故A错误;B项“集体统治”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分散相权,故D错误。 8.D【解析】 根据材料“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时,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可知,汉元帝、哀帝、平帝时期,宦官、外戚把持国政,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下降,D项正确。中外朝制度是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与材料不符,排除A。封建制度的腐朽是封建王朝灭亡的根源,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宦官、外戚把持国政,无法体现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排除C。 9.B【解析】根据题干“对御史出巡有严格规定……”可知,明朝实行较为完善的司法制度有利于司法的公正公平,故B项正确;吏治的腐败是不可能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是古代司法

2018-2019年福建高二水平历史会考题卷及解答解析

2018-2019年福建高二水平历史会考题卷及解答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解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1.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 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决策③民主管理④民主监督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答】D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决策、③民主管理、④民主监督是我国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四项核心内容。从选举到决策,从决策再到管理和监督,整个过程都要突出“民主”二字。另外,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属于基层的直接民主。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2.在财产等级制度下的四个等级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 A.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多而尽义务少 B.财产越少,等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多 C.财产越少,等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少 D.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多 【解答】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相关内容,梭伦改革主张按照财产等级划分公民等级,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公民权,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就越多,并且尽的义务也多,反之亦然,故解答选择C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走向民主化进程·雅典的民主化改革 3.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自主学习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张家港高级中学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自主测试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2018年10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选择题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主要内容包括“出版前言、中国概况、文明的诞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帝国的再生……”,其中“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唐代的崇儒尚佛 D.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 2.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3.《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 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4.右图漫画是《“孔子”照“镜子”》,四只镜子分 别是全球化、权利、自由和资本主义。下列分析最 符合漫画主旨的是 A.儒学压制人性,违背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 B.儒学是小农经济的产物,不符全球化潮流 C.儒学价值观与现代的价值观可以相容相通 D.儒学主张“有序”,可用来促进世界的和平 5.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 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 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反映出董仲舒( ) A.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 6.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汉元帝主张:“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可见,汉代统治政策的特点是( ) A.尊儒学为正统,灭绝其它思想 B.儒法并用,把二者放到同等地位 C.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 D.无为而治,儒学与黄老之学并用 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查高二年级 历史(选修)试卷 2018.4 说明:1. 答案请填涂在答卷上。 2.本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以“家天下”为特点的禅让制②以贵族内部的森严等级为特征的分封制 ③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④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 A. 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 B. 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 C. 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 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 3. 《战国策•东周策》记载:“赵取周之祭地,周君患之,告于郑朝。郑朝曰:‘君勿患也,臣请以三十金复取之。’周君予之,郑朝献之赵太卜,因告以祭地事。及王病,使卜之。太卜谴之曰:‘周之祭地为祟。赵乃还之’”。据材料,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诸侯开始挑战天子权威 B.宗法制度逐渐走向崩溃 C.周王室地位已严重衰落 D.神权取代王权管理国家 4.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皇帝权力的日益分散化 D.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弱化 5.《新唐书百官志二》载:“给事中四人,正五品……可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赦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赋予给事中“涂归”权力的主要目的是 A. 制衡行政运作程序 B. 保障君主独断之权 C.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D. 剥夺丞相行政权力 6. 唐太宗命令高士廉等人修撰的《氏族志》,不再沿袭南北朝以来以山东士族为高门的惯例,而是以本朝的官品作为门第高低的根据,没有做本朝高官的士族,都将其门第品级降下来。这种做法 A. 利于扩大唐朝统治基础 B. 扭转了唐代的等级观念 C. 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 D. 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7. 元人程拒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伙粼横,天掀谁何。”另据《元文类》记载,仕千(元)仁宗至文穿潮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两段材料 A.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C.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 D.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8. 永乐年间,内阁只是一个特命入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但到宣德年间,明德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材料表明宣德年间 A. 内阁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 B. 君主的权力受到了内阁的制约 C. 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 D. 六部需经内阁执行皇帝的命令 9. 据记载,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资历最浅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挑帘军机”的出现 A. 说明军机大臣的地位极低 B. 表明了皇帝故意显示威严 C. 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 D. 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 10.《晋书·卫瓘传》载:“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据此可知 A.卫瓘主要代表士族门阀的利益 B.卫瓘认为察举制具有教化功能 C.官制改革使民俗更加淳朴和顺 D.魏晋以察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11.(英)约翰•汤姆逊曾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该“敌对”行为发生在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12.“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总的说来,……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这一评论提到的“文件” A.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 B.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 C.激发农民价级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D.反映的是革命派民生主义的诉求 13.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此战争后 A.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 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 D.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 14. 1912年1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8-2019学年度高二年级阶段检测(三) 历史(选修)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 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 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 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 2.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 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B. 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C. 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D. 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3.门阀制是从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官员选拔制度,造成朝廷重要官职往往被少数家族所垄断,个人出身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维护正统的嫡长子继承习俗 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 C.皇帝统辖百官治下的郡县制 D.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 4.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西周 A.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 B.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 C.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 D.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 5.《左传》中记载:楚子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遂罢之。”这段史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已经瓦解 B.楚国赢得周王室的尊重

江苏省扬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

扬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商代的方国,大部分是由各个早期定居点和族群演化而来,其叛服取决于商王实力的强弱。而西周的诸侯国大部分是由周王室所建立,其权力直接来自于周天子的授予。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商王对方国的管控受到很大限制 B. 商代方国和西周诸侯国建立方式不同 C. 周王室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西周的君臣统属关系较商朝更为稳定 2.秦汉列卿是各种具体政务的承担者,如奉常“掌宗庙礼仪”、廷尉“掌刑辟”,同时也有君主私属性质,如太仆给皇帝驾车、少府是宫廷的总管。这表明秦汉列卿 A. 都是皇帝的心腹近臣 B. 职能设置体现家国一体 C. 分工严密且各司其职 D. 由皇帝任命并对其负责 3.学者阎步克认为,秦汉行政制度,与唐宋明清相比还是很粗糙原始,但从同一时期的世界史范围看,它首屈一指。比起同期另一些政权,它为境内居民提供了较多的秩序和安定。“秩序和安定”的实现主要是因为 A. 郡县制与封国制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B. 贵族政治为官僚政治所取代 C. 中央最终都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控制 D. 地方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4.唐朝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决策机关,凡是重要政务和五品以上官员的升降任免都需要由它讨论决定,再奏请皇帝裁决。决策工作在外朝进行,这与传统的内廷决策,外朝执行有很大的不同。由此可知唐朝的政事堂会议

A. 保证了政治决策民主化 B. 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 C. 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改善了政府决策机制 5.李治安在《行省制度研究》中写道:即使在行省完全定型并地方化之后,它仍然带有中央派出机构、或者说是中书省(都省)分支机构的性质,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由此可见元代行省 A. 充任了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 B. 完全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 C. 体现了集权与分权主辅结合 D. 赋予了地方极大的自主权限 6.经过嘉靖、隆庆两代的发展,到了万历早期,内阁权力达到了顶峰,首辅张居正权倾朝野,不仅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而且通过内阁推动了史上有名的张居正改革。据此推断明朝内阁 A. 首辅专权腐败严重 B. 一定程度参与国事决策 C. 六部成其下属机构 D. 成为法定中央决策机构 7.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记录了粤之义民痛诟义律的微文,其中说:“尔自谓船炮无敌,何不于林制府任内攻犯广东?此次由奸相受尔笼络,主款撤防,故尔等乘虚深入。倘再犯内河,我百姓若不云集十万众,各出草筏,沉沙石,整枪炮,截尔首尾,火尔艘舰,歼尔丑类者,我等即非大清国之子民”。材料反映了 A. 粤民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 B. 百姓缺乏近代国家意识 C. 对战局失利根源认识模糊 D. 清政府已完全失去民心 8.学者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给洪秀全作了这样的总结:“他的运动无疑起自民间,连他的宗教也是迎合民众心理的。但是他的人格及才能上的缺点很多而且很大。倘若他成了功,他也不能为我民族造幸福”。作者认为洪秀全“不能为我民族造幸福”的根本原因是 A. 人格及才能上的缺点 B. 耽于享乐的思想和行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