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和2018届高三教学建议.doc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和2018届高三教学建议.doc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秉承了江苏卷“稳重、平实”的风格特色,立足主干,试题难易适中,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命题方式上体现稳步创新的原则,学科能力考查与史学研究方法相结合,注重唯物史观的指导,巧妙渗透“以史为鉴”,历史感醇厚,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开展有着引导作用。仔细研读,无疑对2018年江苏高三历史复习备考意义重大。

一、试卷特点评析

1.知识与能力比翼齐飞

2018年江苏历史试题覆盖中外史的三大时间阶段,除了世界古代史比重略多外,考点分布还算合理。试题覆盖面广,尤其是必修模块考点的覆盖面更为均衡而合理(见下表)。“考试说明”中一级子目的覆盖率大于55%,总比例达到80%,与2017年相比,二级子目的覆盖率有所上升,试题进一步呈现突出主干知识,落实基础考查的趋势。

各必修模块知识点考查统计表

20道选择题都是材料或情景题,但知识与情境依存度非常高,80%的选择题离不开教材的基础和主干知识。2018年江苏历史试题坚持高考“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能力相统一的考核目标”,通过考查主干知识,强化了考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学科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整体上看,江苏卷选择题所设置的选项迷惑性不大,难度比2017年有所下降,主观题的难度则保持相对稳定。主观题主要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目标层面着力较多。在一些省份历史试题日益专业化、学术化的今天,江苏试题难易适中,知识与能力比翼齐飞,比较符合高中历史教学现状。这一朴实的风格,体现的是以命题者为中心转向以考生为中心命题理念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也有利于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2.情境设置与开放探究各具特色

与2017年相比,试题材料来源仍然相当丰富,有历史文物照片、历史著作、报纸报道、新闻漫画、人物言论等。大量图文和数据材料的运用,避免了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丰富了试题的表现形式,使卷面更加生动活泼。除了继续选材于马、恩的经典著作,史学大家的著作或言论入题更为突出。大量经典材料和史学大家史料的引用,使历史试题内容变得厚重,蕴含的思想更加凝练。在材料的引入和使用上,试卷的导向,启示在今后教学中,教师要扩大学习的视野,要多读经典著作和史学材料,具备史学研究的知识背景。2018年试题对“新材料、新情境”的考查也较为全面有效,强调一分信息说一分话,体现的是学生史证意识的考查。

2018年江苏卷继续设置开放性主观题,彰显试卷活力,分值提高了3分,字数要求相应增加了50字,体现谨慎开放。第22题通过提供三组不同的材料,要求考生“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试题需要学生明确概括观点,即揭示史家修正历史认识的原因,并注意时代和史家两方面的原因,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提供的材料,包括史实材料和理论材料,进行论证。论证要史论结合,逻辑关系清晰,层次分明。该题通过新材料、新情境的设置强化了论从史出的问题意识,引导师生兼容多种观念、材料,在广泛占有的基础之上进行历史学习和研究,将考查论证能力与史学研究能力相融合,体现了对研究性学习和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视。这表明江苏卷的开放性试题围绕历史观点的论证进行开放,考查要求逐年推进,稳步创新,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导作用明显,彰显历史高考的改革趋势。

3.价值观与史学观相得益彰

2018年的江苏历史试题适度关注时代主题与社会热点,更多关注的是历史长效热点。在命制视角上,试题站在历史学科的角度,关注历史的现实借鉴性,巧妙渗透历史价值观,与2017年相比,试题的命制更为凸显“以史为鉴”的意义。通过提供的材料,考查密切结合历史考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材料阅读的基础上渗透,既升华了试题立意,又增强了历史价值观考查的有效性。

新课标、新教材体现了文明史观等新史学观的理念,历史高考试题也注重新史观的渗透。2018年江苏卷以文明史范式命制历史试题为主体,试题情境材料

体现了社会史范式。与其它省份的高考试题相比,2018年江苏卷更为凸显的是,重视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今后在教学和命题中,要注重运用新史学观解释、认识历史时,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阐释历史现象。

二、高三教学建议

历史学科作为江苏高考选修测试科目中的必考科目,其学科等第是学生高考录取的重要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我市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就2018届高三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树立全局意识,合理制定复习计划

作为选修科目的教师要本着为学生负责的精神,摆正历史学科的地位,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将过去抓班级总均分的指导思想转变成抓选修科目等级与总分的匹配率。在教学中,要做到:①加强自身业务素质,苦练内功,提高备课的质量,讲求复习课的课堂效果,不能因为教的是选修科目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②不向学生过多宣传选修的重要,贬低三门学科,在时间上不抢不放,用好用足学校分配的学时。对历史成绩优秀的学生要采取宽松的政策,不要对他们投入过多的精力;对低总分学生不作过高要求,并鼓励他们侧重抓语数外三门。③准确把握好目标的定位,在目标定位时要细化到每一位学生应达到的等级,以便于在教学工作中将个性化教学落到实处。

合理的复习计划是高三历史教学成功的保证。根据全市高三调研考试的整体安排,计划:第一阶段为高三第一学期,进行三本必修模块的复习。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知识,讲解重点难点,理清知识线索,培养基本技能;第二阶段在2018年2—4月底,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必修模块复习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通史复习,以专题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加强高考真题演练和小题训练,进行学科能力专项突破;第三阶段:在5—6月初,主要任务是回归教材,强化“双基”的落实,进行重点热点的扫描,讲求模拟训练的实战性、实效性,做到以命题规律为指导,以教材为根本,以高考题为切入点。高三复习计划安排要尽量细化。至少要把工作安排到每一周,甚至在关键节点上细化到每一课。只有按照计划复习,才能克服教学工作的随意性。

2.研究《高考说明》,准确把握命题方向

《高考说明》是命题、试题评价的主要依据以及高考复习的指导性文件。要对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典型题示例加强研究,以准确把握命题方向。

《说明》中的考点是考试范围,对于其中的增减考点不仅要熟悉,而且要探析考点增减所反映的命题意图。仅仅看《说明》中考点增减多少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研究《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说明》提出的命题“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史学观念的引领作用,既要把握文明史范式等新的史学范式,更要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全面地认识历史问题、分析历史现象,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说明》还提出“在命题方式上体现出稳中有变、稳中出新的原则”,这启示教师要加强对近三年江苏高考试题的研究,把握其命题的风格特色和创新的趋势。

《说明》中的“典型题示例”在材料选取、设问角度和答案组成等方面有很强的示范性、导向性,绝不可一翻了之。仔细研究例题,可以准确地把握高考命题的总趋势,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尤其要注意研究《说明》中多年保留的例题和新增的例题。不仅看例题,例题的解析也要研读,弄清例题考查的能力种类,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练习。

《说明》固然重要,但复习教学不能只唯《说明》。高考复习时应该将《说明》、课标、省历史教学要求和课本有机结合起来使用。

3.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复习效率

课堂教学是高三历史复习的主阵地。在高三选修科目复习课时相对较紧的情况下,优化课堂教学,将课堂复习效率最大化显得尤为必要。

一在教学目标上要以学科能力培养为中心。从今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围绕主干知识命题,体现了较强的思想素养,但注重考查的则是学科能力,体现能力立意。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中的四大项十二条考核目标,在教学中贯彻以上目标要求,常抓不懈。在选修学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课堂这块阵地来突出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学科能力,是打造高效课堂复习模式,提升课堂复习效率的必由之路。

二在教学内容上要狠抓基础,落实主干、重点、热点知识。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突出主干,落实基础考查,这预示着教学方向的引导,具备扎实、广博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才有提升的空间。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整合,对主干知识、重点知识要多角度、多层次地讲解,只有搞好主干重点知识的复习,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才不是空中楼阁。2018年的历史试题适度关注时代主题与社会热点,着重考查长效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这对高三历史教学指引了方向,要将当年的社会热点放到历史的大背景中去分析,要把握长效历史热点,要善于对历史问题进行现实思考和对现实问题进行历史反思。

三在教学设计上要通过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展开教学。较去年相比,今年高考新材料和新情景形式的试题更为丰富出彩。这种命题特点要求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一定要转变观念,不能死扣教材的知识点,课堂上不能简单地梳理课文知识要点或单纯让学生背书默写。教学中不仅要对照两种版本教科书进行备课,课堂教学更要关注史料,关注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重难点问题,多利用历史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问题探究,以分解、拓展、深化课本,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阐释和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复习课既针对了高考的要求,又能避免复习课的简单枯燥。

四在教学形式上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讨论、探究的形式展开历史教学。《高考说明》中突出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大量新情境、新材料被运用到高考试题中,要求学生具备全新的分析视角,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特别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学科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科素养。课堂教学不能直接呈现教材结论,而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新材料,对新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在进行问题探究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多元史观去分析历史问题,用全面辩证的方法去阐释历史事物,用自己的主动实践去体验和感悟历史,从而体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4.加强考题研究,提高高考复习效果

高三历史教学需要教学研究与考试研究的结合,考试研究中考题的研究则更显得现实而迫切。我们不仅要学会选题、命题,而且要抓好训练与讲评。

许多教师在复习阶段往往实行题海战术,大量低质量的题目加重了学生负

担,也影响了复习的质量。要提高训练的效果,教师首先要跳进题海,在选题上多花精力,选择能反映高考要求,具有一定思维训练价值的题目。但不要选择过难的试题,最好是选择高考题、《测试说明》中的例题、各市模拟考试题。给学生做的题要自己先做一遍。不仅要会选题,而且要学会命题。通过选题命题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同时也会大大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复习效果。

习题的训练在量的考虑上要多选选择题,要增加训练的量,训练正确率;主观题要精选典型例题,并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课堂训练基本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要减少问数,以一两问为宜。主观题训练可以常态化,每两周集中时间训练3道主观题,先全部批改然后集中讲评。小题训练需要坚持,学科能力专项突破也要尝试,对于错题,则要注意积累,反复操练,有的学生还要对其个别讲解,直到搞懂为止。

要上好讲评课。为了提高讲评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普遍错误的题目要全班讲,个别错误的题目课后单独进行辅导。要让学生参与课堂讲评,把一些典型错题指定一些学生讲评,特别是答错的学生,由学生自己讲解答题思路和方法,教师注意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解答中存在的问题,做到讲评准备充分、师生互动、评后反思。对于一些高考重点题型,如开放性试题,可通过开设研讨课、专题研讨会等方式进行研究,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探寻教学最佳途径与方法。

江苏省“五校联考”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监测历史试卷(带答案)

江苏省姜堰中学、如东高级中学等五校 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监测历史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 求。 1.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 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了 A.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贵族政治遭到破坏 D.察举制度逐渐形成 2.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 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官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3.吴江县重镇盛浙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nian,载)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商品经济促进古代的城镇化 B.明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纺”与“织”“耕”与“织”的分离 4.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 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主要表明 A.独尊儒术已成正统 B.仁政思想融入法律 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5.西晋傅咸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 与此相关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江苏省2017-2018学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现代世界政治)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俄国十月革命 1.(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一模·18)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在《俄罗斯史》中写道:“1917年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与列宁的活动分不开。列宁在他的《四月提纲》中采取了极端不妥协的立场。”这个“极端不妥协的立场”是指() A.宣布要以暴力方式夺权B.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D.提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四月提纲》 【解析】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不是“暴力方式夺权”,故A项错误;《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是“极端不妥协的立场”,故B项正确;在攻打冬宫的炮声中,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后来,苏维埃政权同德奥集团达成协定,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在《四月提纲》之后,故C项错误; 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时间在《四月提纲》之后,故D项错误。 【答案】B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1.(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17)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C.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D.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 【考点】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从材料“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说 明采取的是余粮征集制,取消商品贸易,由此判断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挫伤劳动者积极性,故A项错误;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是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34讲宋明理

第34讲 宋明理学 江苏考试说明 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2) 王阳明心学。 知识点一 程朱理学 1.背景 (1)道教、佛教等思想的传播,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 (2)唐宋韩愈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2.创立 (1)周敦颐、邵雍: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统一的本原。 (2)张载:开创“气学”一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 (3)“二程”: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就是“仁”。 3.成熟:朱熹理学。 (1)内容?????①理气论:理气互相依存,理先于气,理不能 离开气。②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慎思 明辨, 格物致知”;强调“仁”和仁者境界。③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 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2)影响:朱熹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 王阳明心学 1.形成背景 (1)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2.思想主张 (1)宇宙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伦理观: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3)认识论?????①致良知:去掉私欲,恢复良知。②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3.地位: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4.影响

(1)积极?????①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 影响深远。②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考向 程朱理学的内容及特点 [史料研读] 史料一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 ——《河南程氏遗书》 史料二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史料三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程朱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和2018届高三教学建议.doc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秉承了江苏卷“稳重、平实”的风格特色,立足主干,试题难易适中,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命题方式上体现稳步创新的原则,学科能力考查与史学研究方法相结合,注重唯物史观的指导,巧妙渗透“以史为鉴”,历史感醇厚,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开展有着引导作用。仔细研读,无疑对2018年江苏高三历史复习备考意义重大。 一、试卷特点评析 1.知识与能力比翼齐飞 2018年江苏历史试题覆盖中外史的三大时间阶段,除了世界古代史比重略多外,考点分布还算合理。试题覆盖面广,尤其是必修模块考点的覆盖面更为均衡而合理(见下表)。“考试说明”中一级子目的覆盖率大于55%,总比例达到80%,与2017年相比,二级子目的覆盖率有所上升,试题进一步呈现突出主干知识,落实基础考查的趋势。 各必修模块知识点考查统计表 20道选择题都是材料或情景题,但知识与情境依存度非常高,80%的选择题离不开教材的基础和主干知识。2018年江苏历史试题坚持高考“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能力相统一的考核目标”,通过考查主干知识,强化了考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学科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整体上看,江苏卷选择题所设置的选项迷惑性不大,难度比2017年有所下降,主观题的难度则保持相对稳定。主观题主要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目标层面着力较多。在一些省份历史试题日益专业化、学术化的今天,江苏试题难易适中,知识与能力比翼齐飞,比较符合高中历史教学现状。这一朴实的风格,体现的是以命题者为中心转向以考生为中心命题理念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也有利于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2.情境设置与开放探究各具特色 与2017年相比,试题材料来源仍然相当丰富,有历史文物照片、历史著作、报纸报道、新闻漫画、人物言论等。大量图文和数据材料的运用,避免了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丰富了试题的表现形式,使卷面更加生动活泼。除了继续选材于马、恩的经典著作,史学大家的著作或言论入题更为突出。大量经典材料和史学大家史料的引用,使历史试题内容变得厚重,蕴含的思想更加凝练。在材料的引入和使用上,试卷的导向,启示在今后教学中,教师要扩大学习的视野,要多读经典著作和史学材料,具备史学研究的知识背景。2018年试题对“新材料、新情境”的考查也较为全面有效,强调一分信息说一分话,体现的是学生史证意识的考查。 2018年江苏卷继续设置开放性主观题,彰显试卷活力,分值提高了3分,字数要求相应增加了50字,体现谨慎开放。第22题通过提供三组不同的材料,要求考生“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试题需要学生明确概括观点,即揭示史家修正历史认识的原因,并注意时代和史家两方面的原因,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提供的材料,包括史实材料和理论材料,进行论证。论证要史论结合,逻辑关系清晰,层次分明。该题通过新材料、新情境的设置强化了论从史出的问题意识,引导师生兼容多种观念、材料,在广泛占有的基础之上进行历史学习和研究,将考查论证能力与史学研究能力相融合,体现了对研究性学习和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视。这表明江苏卷的开放性试题围绕历史观点的论证进行开放,考查要求逐年推进,稳步创新,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导作用明显,彰显历史高考的改革趋势。 3.价值观与史学观相得益彰 2018年的江苏历史试题适度关注时代主题与社会热点,更多关注的是历史长效热点。在命制视角上,试题站在历史学科的角度,关注历史的现实借鉴性,巧妙渗透历史价值观,与2017年相比,试题的命制更为凸显“以史为鉴”的意义。通过提供的材料,考查密切结合历史考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材料阅读的基础上渗透,既升华了试题立意,又增强了历史价值观考查的有效性。 新课标、新教材体现了文明史观等新史学观的理念,历史高考试题也注重新史观的渗透。2018年江苏卷以文明史范式命制历史试题为主体,试题情境材料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0讲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Word版含解析

第20讲 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 江苏考试说明 主要经济政策:(1)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重农抑商;(3)“海禁”与“闭关锁国”。 知识点一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1.原因: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2.确立 (1)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问题:土地兼并和集中,政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知识点二 “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 (1)战国: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 (2)西汉: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评价 (1)积极⎩⎨⎧①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②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③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2)消极: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 知识点三 “海禁”与“闭关锁国”

考向一“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形成及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一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 史料二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史料三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商,后之禁

2018年全国高考真题江苏卷历史试题(附解析)

2018年全国高考真题江苏卷历史试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2.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8.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Word版含解析

┃江苏卷五年命题统计┃

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江苏考试说明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2)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点一西周的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3.内容 (1)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2)核心内容:土地和人民。 (3)诸侯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4)诸侯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4.影响 (1)积极性: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局限性:受封的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知识点二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4.内容 (1)分为大宗和小宗,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2)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知识点三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紧密配合构成政治制度的主体,以宗法制为核心,以分封制为治理地方的基本方式,周王既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最高政治领袖。2.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实质属于地方分权、贵族政治体制。 考向一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

精品解析: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十六) 历史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A. “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 B. 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 C. 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 D. 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郑庄公作为诸侯不但不履行诸侯的义务,没有定期朝觐周天子,甚至还打伤周天子,这表明周天子的统治秩序受到挑战,故C正确;A与史实不符,错在了“开始”,B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BD。 点睛:本题重点是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是考生学习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难点,需要平时注意积累,因为缺乏上下语境,一般就是从史料中截取其中的一句或几句,来考查考生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种情况下,考生不必非要追求将材料像语文学习一样逐字逐句的翻译,只要明白大概意思即可,然后与所学相关知识或者通过选项寻找蛛丝马迹,建立起材料与所学之间的联系,从而准确作答。 2. 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该主张旨在 A. 说明天地君权之尊贵

B. 强调遵从纲常伦理 C. 提升儒学的独尊地位 D. 废弃郡国并行体制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既是社会的“至上神”,董仲舒强调“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郊祭就是郊天之祭反映了对上天的敬畏,尊天地从而可以贵君权,因为天子受命于天,从而神话皇权,故选A;材料中未提到说明伦理纲常的重要性,故排除B;董仲舒的时代,儒学刚刚获得独尊的地位,不可能得到提升,故排除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D。 3. 赵翼《陔馀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 A. 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 B. 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 C. 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 D. 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 【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的“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可以看出,行省制度的形成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故选C;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行省在金代设立是为了“治一方”,故A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史实,D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BD。 4. 《明太祖实录》载:“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这表明当时 A. 长途贩运受到严厉的排斥 B. 传统抑商政策发生动摇 C. 整顿吏治以改善商业环境

2018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试题(Ⅲ卷) 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答案】D 解析:材料提到大量的墓葬中发现铁器实物,并未说明是铁制农具,因此A的结论无法得出。新疆发现地与中原发现地并未连接成为整体,无法体现联系紧密,故B错。铁器出土多,无法证明冶铁技术普及,因为可能是利用自然陨铁制作而成的,材料中明确给出了提示,故C错。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因此铁器的使用可以反映社会发展程度,D 选项正确。 25.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北宋门第影响巨大,但到了南宋,无官职记录的占了一半以上,说明宰相任职受门第影响甚微了,因此A错。北宋宰相受门第影响很大,但到了南宋,祖上无官职记录的占了主流,反映出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B正确。C选项根据材料无法体现。宋代是科举制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宰相等官员都要经过科举考试,D错。 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答案】B 解析:受大一统政治体制的影响,“源于”一次说法错误,故A错。很多药学专注都由朝廷主持官修或者颁行,推动了药学的发展,因此B正确。C、D的说法从材料中都无法体现。 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答案】D 解析:材料讲到,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即使一些没有什么学问的人,也要刻文稿作为交游之资,说明当时文化受到推崇,D正确。材料讲到不学无术之人也要刻印文稿,因此A项结论无法得出。士人中出版个人著作风气盛行,但其地位是否提高材料并无体现,B错。C项经世致用思想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且这一思想主要在明末清初以后。 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路的探索》之对应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分析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路的探索 考点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2018课标Ⅰ,31,4分)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答案 D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从漫画信息可知,1953年,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叩开了“锰”“铜”“钨”“石油”“煤”“铁”等矿产资源开采的大门,这说明当时中国重工业得以发展,反映了当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故选D项。1957 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排除A项;在古代中国已经开始了对矿产资源的开采,排除B项;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排除C项。 规律总结“反映”类试题的答案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次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解答此类题目要透过现象去寻找本质。

2.(2018课标Ⅱ,31,4分)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 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 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答案 B漫画中“奶奶”“阿姨”都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这说明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故B项正确。漫画并未反映出工业化建设的信息,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C项错误。由漫画信息无法看出城乡差别,并且当时城乡差别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故D项错误。 方法归纳解答漫画类选择题 需要读透漫画的情景,把握漫画的主题。首先,漫画多有寓意,要重视“导语”并能从中领悟立意;其次要仔细观察漫画中有几个要素(人物等),并加以筛选,区分出主次,谨防遗漏或走偏;再次,要理清要素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结合漫画标题的提示及试题题干的指向,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把握漫画本身的寓意并深入体会其对我们的启示。 3.(2018江苏单科,11,3分)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卷历史试题(新课标I)及解析(word版)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4分)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所示。 表“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3.(4分)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4.(4分)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5.(4分)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6.(4分)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解析版)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及详细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点睛: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

2018江苏高考试题及答案历史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1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冶“小儿不及长孙冶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2.《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 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荤荤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 阿香推雷车。冶这里“水车冶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4.“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

精品文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冶,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冶。在这种思想的“组合冶过程中,没有蹴瞅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冶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冶思想 D. “中体西用冶思想 7.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冶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冶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8.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9.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2018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答案】D 【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 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学%科网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属于图片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及古代中国铁制农具的状况进行分析。 2.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14-近代以来科技文艺(含答案)

考点一: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外延至包含“天文学的革命”) 01.(2018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7)17. 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 A. 经典力学的诞生 B. 进化论的传播 C. 电气革命的出现 D. 量子论的提出 【答案】D 02.(北京市怀柔区2018年高三查漏补缺历史试题)沃尔夫在1935年评价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说:“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下列对牛顿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①启蒙运动的兴起与牛顿的思想相关②确立了尊重经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 ③在牛顿的思想推动下产生文艺复兴④相对论的提出全面否定了牛顿力学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牛顿力学发现了宇宙的规则,第一次对自然规律进行了概括与总结,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促使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及社会的永恒的法则,解放了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到来。故①②正确。文艺复兴产生于14世纪,牛顿力学提出于17世纪,故③错误。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④错误。故BCD排除,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03.(青海省西宁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二(二模)文综-历史试题)2018年3月14日,享年76岁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去世。霍金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被世人誉为“宇宙之王”。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

2018高考历史江苏专版二轮复习策略讲练:热点4 思想解放中西文化交融碰撞助推人类文明进步 含解析

热点四思想解放——中西文化交融碰撞,助 推人类文明进步 引领——热点材料 邓小平题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每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都会有思想解放先行,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演绎着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元化特征。西方启蒙思想家曾借鉴中国儒家思想,作为冲破教会思想禁锢的武器;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先进中国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西方思想文化不断被引入,形成“西学东渐”的局面,出现了学习西方的热潮;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给中国革命以至新中国的建设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讲话,着重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链接——相关知识 一、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 1.原因 (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大变动。 (2)重要原因:士阶层崛起。 2.主张 (1)儒家:“仁”和“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从这些概念出发,儒家思想特别重视道德在社会重建中的作用,主张“以德治国”,实行“仁政”。 (2)道家: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具有辩证法的思维特点,从这些概念出发,道家形成了“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和逍遥的人生态度。 (3)法家:法家重实用主义,主张以法治国和君主专制,提倡变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备受各诸侯国的重视。 3.影响

(1)打破了西周贵族对教育和学术的垄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构建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1.背景 (1)古希腊的人文精神是近代人文主义的历史基础。 (2)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思想解放潮流出现的最深层原因。 (3)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出现。 2.历程 (1)文艺复兴: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迷信中解放出来。 (2)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思想在宗教领域内的发展,通过“信仰得救”理论的传播,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天主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 (3)启蒙运动: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阶段,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的大旗,对封建势力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勾画了未来社会的蓝图,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3.评价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中国近现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1.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 (1)历史背景:西方列强侵华加剧,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2)发展历程 ①开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组织编译西方书报,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但因封建传统根深蒂固,社会缺乏变革的基础与动力等因素,林、魏的主张未能实践。 ②“中体西用”思想: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主张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为本,辅以西方先进科技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体现了国人对待西方事物态度由

高考江苏历史卷命题特点对高三复习的启示.doc

2018年高考江苏历史卷命题特点对高三复习的启示 摘要要提高高三历史复习 的效率必须要研究高考命题厘清其命题思路把握其命题方向。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 卷有哪些特点给当前高三历史复习以怎样的启示下文笔者做了点滴的分析。关键词 2018年高考江苏历史卷启示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卷与往年试题相比总体印象是 难度适中稳中有变能力立意凸现新课程理念。命题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具体表述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图文并茂。客观题考查历史基 础的同时兼及学生的理解能力。主观题的设计注重考查主干知识不回避时事热点问题。试题的设计没有“单刀直入、就点考点”都是“软切”热点考查角度较为新颖。 具体说有以下特点。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难度适中体现新课程理念纵观近 年来江苏高考自主命题历史卷不难看出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卷难度创了近10年来之最。 部分客观题过于专业和学术化依托现有课本知识很难解决甚至很难解释出合理的答案。命题专家们的初衷是增加试题区分度殊不知由于这部分题目难度过大水平高的学生也 难以应对结果只能和其他同学一样靠猜测反而失去了优势。这可谓是2018年历史江 苏卷最大的败笔。2018年历史江苏卷吸取了教训“去学术化”贴合课本知识合理降 低试题难度。这一调整相较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高考命题不是 让命题专家秀水平高低也不是让专家来宣传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从历史学科教育教学 实际出发去命题合理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2018年江苏卷的命题对此分寸的把握做出 了满意的回答。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卷中有相当多的题目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 而非与教材知识点简单对接。例如(2018卷9)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 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 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来源:学 科网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此题考查了必修 2“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相关内容但提供的背景信息和情景是课本之外的考查了学生 获取材料信息整合教材内容的能力也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重对课本学习的基本史 实概念的理解。二、材料为先创造新情境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感悟新课程背景 下的江苏高考到2018年已经是第三年。三年来新材料、新情景题在江苏卷中一年比一 年凸显。2018年江苏卷20道客观题这种类型的题目更是占据了16道之多。分别通过文 字史料、图片和图表等形式呈现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考查相关内容。例如2018卷 1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 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本题考查了 对郡县制优点的评价和认识但通过柳宗元《封建论》中的史料来考查创设了一种新情 境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显而易见新材料、新情景试题类型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考历史试题命制的大方向也是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理念 在历史学科得以落实的着力点。三、试题新颖突出学生阐释历史能力的考查新课 程背景下的高考三年来江苏高考考试说明都明确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考核目标与要求分 别是1获取和解读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3描述和阐释事物 4论证和探讨问题。在前两年的高考试题中能力考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描述和阐释事物”这方面能力 的考查基本没有涉及。“描述和阐释事物”具体包括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 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2018年历史江苏卷 第22、23题共20分完整考查了这一能力。与其他几方面能力要求相比较“描述和阐 释事物”能力的特点是逆向思维。与通常的根据史料进行归纳概括思维方式刚好相反即 根据现成的结论或试题提供的历史事物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去判断分析并加以描述和阐释。至此高考考试说明提出的能力考查四个方面全部得以体现。与此要求相适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