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地理七年级课件

初中地理七年级课件

初中地理七年级课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湖特点。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区(带)的分布及其原因。

3.运用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借鉴美国的农业生产专业化的经验,为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可行性方案。教学重点

美国农业带(区)的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教学方法

读图法、自主学习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准备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材料和图片。

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预习课文;搜集美国农业带(区)的有关图片和和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一一展示美国的乳畜带、小麦区、玉米带以及亚热带作物带的的图片。

师:同学们,刚才看到的图片是美国的主要的农业带(区),除此以外,你还知道美国的哪些农业带(区)?

生1:混合农业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生2:小麦和林牧业带。

生3: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师:对,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我们继续了解美国的农业。

教师:美国的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所以,美国也是世界上的农业强国。美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强国呢?请同学们考虑一下,农业的发展与哪些自然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予以点评,并给予适当的加分鼓励。

学生1:气温和降水对农业的影响非常深刻。气温主要影响热量,热量影响熟制。降水主要影响农业的类型。

学生2: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

二、新课学习

1、农业地区专业化(时间30分钟)

承接:了解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主要从它的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河流、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

导语:要了解美国的农业状况,首先来了解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其中决定气候条件的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

教师:展示北美的政区图。

美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三面环海,对气候影响非常大。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纬度位置是怎样的?

学生:美国本土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穿过阿拉斯加州的重要纬线是北极圈;夏威夷州绝大部分跨五带中的热带。

教师:展示美国的地形图。

同学们,从图上找出阿巴拉契亚山脉、洛杉矶、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

教师:美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哪种地形面积最大?

学生:美国的地形东西高,中间低,即:西部为山地,中间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其中,平原面积最大,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教师:展示美国的降水量分布图。

根据美国的降水量分布图,回答美国本土的降水特点?

学生:美国的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西北太平洋地区降水较多。

引导:由纬度位置可以推测到光热资源。由平原面积可以推测到耕地资源。由海陆位置和河、湖布局,可以推测出水资源。试按以上思路,分析、归纳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学生:美国本土大部分位于北纬30°~50°之间,光热资源丰富。美国平原面积广大,占全国总面积的—半;耕地面积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美国主体部分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大西洋和墨西哥湾的水气可以深达内陆,降水充沛;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纵贯于南北,为灌溉和航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过渡:美国作为农业大国,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外,还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展示材料①:反映美国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图片。

展示材料②:美国从事农业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3%,却耕种了世界10%的耕地。在美国,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76个人,比世界每个劳动力供养5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0多倍。

问: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效率高,产量大。)

板书:生产过程的机械化。

教师:美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

学生:地区生产专业化,形成了一些农业带(区)。好处是:能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便于推广农业技术。

教师:展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

问: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主要形成哪些农业带(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学生1:乳畜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密集。

学生2:玉米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

学生3:小麦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学生4: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多山地,降水少,有大片的半干旱草原和高山冰雪溶水。学生5:棉花带: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纬度低,夏季气候湿热。

教师:展示“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位次”图表。

问:美国有哪些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玉米、小麦、大豆、棉花)小结:美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学法指导:在分析农业带(区)形成原因时,主要考虑气候(气温、降水)、地形、土壤、人口(市场、劳动力)等因素的影响。

设计意图:探究活动问题分层次处理,学习分析农业带(区)形成原因的方法和基本思路,既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又可使学生深化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认识。

三、结论总结

美国、欧洲西部和澳大利亚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有何区别?

学生:美国:气候冷湿,适合牧草生长;欧洲西部: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生长;澳大利亚:气温高,降水较多。

四、课堂练习

读下面美国本土地形、河流分布示意图(左图)和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右图)以及相关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棉花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属于长日照植物),比较耐干旱,适宜生长在沙土等排水条件好的土壤上;水分是棉花体内的重要组成成分,棉花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棉花对热量要求较高。美国东南部(35°N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因纬度位置较低,加之受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1月份平均温度在5℃以上,7月份为24℃-27℃,光照时数2500小时/年以上。

参考答案:

①美国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②科迪勒拉山系

③B

④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五、作业布置

完成学习探究的基础梳理和综合测评。

六、板书设计

1、农业地区专业化

(1)气候

①降水:总体呈现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的分布规律,和我过类似。西北太平洋沿岸降水较多。

[初中地理七年级课件]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PPT课件第2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世界海陆分布 (1)、海陆面积比例:陆地占29%,海洋占71%,所以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 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在任何等分的 半球中,海洋面积都比陆地面积大。 2、七大洲 (1)大陆、岛屿、半岛、大洲 (1)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2)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3)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4)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5)热带面积最大的大洲是非洲。 (6)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是南极 洲。 (7)赤道穿过:大洋洲、亚洲、南美洲、非洲(谐音记忆“大雁南 飞”)。 (8)0°经线(本初子午线)穿越的大洲:欧洲、非洲、南极洲。 (9)七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洲、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沟通了黑海和地中海)

②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 ③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④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 ⑤南美洲、南极洲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3、四大洋 (1)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位置和特点: 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是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是世界第二大洋,呈“S”型 印度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是世界第三大洋 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是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深度最浅、水温最低的大洋。 (3)四大洋的分界线 ①太平洋与北冰洋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口尼奥夫角,经白令海峡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至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士王子角一线,为白令海峡最窄处。 ②太平洋与印度洋北起马六甲海峡北口,沿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爪哇岛南海岸,经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峡,再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和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经线至南极大陆。 ③太平洋与大西洋在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经线为界。 ④大西洋与北冰洋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维尔一汤姆森海岭、设得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PPT课件第5章 发展与合作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一、地域发展差异 1、面积大小不同 (1).世界上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 2、人口数量不同 人口数量居世界前三位的是中国、印度、美国,人口最少的是梵蒂冈。 3、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1)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生活、医疗、教育、工农业及服务业都 比较完善 (2)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低,生活、医疗、教育、工农业及服务业都比 较落后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1).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发达国家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新 西兰。 (2).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发展中国家落后原因 (1)长期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导致经济 发展滞后。 (2)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不平等。

3.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 (1)、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商谈 (2)、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三、国际经济合作 1.合作原因: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需要人类携手共同应对;随着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2.合作重要性:全球资源和能源的分布不平衡,各国的资金、技术、市场条件也不一样,每个国家在发展经济中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随着国 际经济合作的日益增强,世界各国的经济更加相互依赖、相互融合。 3.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 四、重要的国际组织 1、联合国—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 (1)、成立于1945年,总部在美国纽约 (2)、基本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2.重要的国际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WTO) 世界银行(WBG) 联合国(UN)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欧洲联盟(EU)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初中地理七年级课件

初中地理七年级课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湖特点。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区(带)的分布及其原因。 3.运用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借鉴美国的农业生产专业化的经验,为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可行性方案。教学重点 美国农业带(区)的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教学方法 读图法、自主学习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准备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材料和图片。 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预习课文;搜集美国农业带(区)的有关图片和和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一一展示美国的乳畜带、小麦区、玉米带以及亚热带作物带的的图片。 师:同学们,刚才看到的图片是美国的主要的农业带(区),除此以外,你还知道美国的哪些农业带(区)? 生1:混合农业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生2:小麦和林牧业带。 生3: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师:对,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我们继续了解美国的农业。 教师:美国的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所以,美国也是世界上的农业强国。美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强国呢?请同学们考虑一下,农业的发展与哪些自然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予以点评,并给予适当的加分鼓励。 学生1:气温和降水对农业的影响非常深刻。气温主要影响热量,热量影响熟制。降水主要影响农业的类型。 学生2: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 二、新课学习 1、农业地区专业化(时间30分钟) 承接:了解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主要从它的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河流、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 导语:要了解美国的农业状况,首先来了解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其中决定气候条件的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 教师:展示北美的政区图。 美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三面环海,对气候影响非常大。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纬度位置是怎样的? 学生:美国本土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穿过阿拉斯加州的重要纬线是北极圈;夏威夷州绝大部分跨五带中的热带。 教师:展示美国的地形图。 同学们,从图上找出阿巴拉契亚山脉、洛杉矶、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 教师:美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哪种地形面积最大? 学生:美国的地形东西高,中间低,即:西部为山地,中间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其中,平原面积最大,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教师:展示美国的降水量分布图。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中东》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中东》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8.1《中东》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五海三洲之地”对应课标是: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世界石油宝库”对应的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教学目标 1.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并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确中东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其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将收集到的有关中东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一些地理概念。 4..联系当前中东局势,呼吁世界和平,并树立可持续发展及人地协调观念。 教学重难点 1.中东地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2.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 依据本节教材的特点,以情境导入法法、读图析图法、启发引导法等教学方法为主,用问题情景引领学生探索,同时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感悟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具有敢于质疑和互助解惑的学习品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 2.关注媒体的时事报道,利用身边的信息载体如书报、网络等查找中东热点问题成 因及相关信息,并进行资料互换。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东印象》。 师:视频展示的是世界哪一地区? 生:…… 师:你对中东有哪些印象? 生:…… 师:是什么原因使得中东地区长期以来战火连绵呢? 生:…… 二、层层深入,推进新课 (一)“三洲五海之地” 1、出示学习提示: 查找中东地区周围的大洲和海洋,说明“三洲五海之地”的含义。 说明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东西方联系方面的重要作用。 查找中东地跨两大洲的国家,说明其所跨大洲。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相关问题: 3、第一组: 课件展示资料链接,鼠标所指之处,三洲、五海的名称逐一闪烁。 学生回答,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进行“三洲五海之地”的课件演示。 学生在版图上填写“五海三洲”的名称。 【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提出“中东在哪儿?”引导学生学会描述中东的地理位置。 4、第二组 说出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 5、第三组 找出中东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_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_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 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度时差)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四.板书设计: 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24小时(一天) 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经度时差 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5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5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如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的工具”,学会看地图。 2、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看地图、运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 2、通过学习运用地图认识周围环境和地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高计野外旅行线引导学生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懂得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和注记。教学难点 弄清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的范围、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要求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自己绘制的学校平面图,教师选几名代表抽查,同桌之间也相互检查。 二、课前热身 1、师: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点拨:用绘绘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文字就成为一幅地图。 请几位同学对照自己的地图介绍一下所在的学校。 2、全作探究 (1)整体感知 师:你还见过哪些地图地图有多少种你会看地图吗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自学课本P6~10。 (2)四边互动 互动1:在庞大的地图家庭中地图分为几类各有哪些类型 明确: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前者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自然植被图等,后者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另外还有电子地图等之类的地图。 尽管地图种类繁多,内容不一,但每幅地图都是按一定比例把地理事物缩小后,用符号、文字来表达地理事物的。 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互动2:阅读地图,一定要学会辨别方向,你知道地平面上有哪些方向吗(教师在黑板上面画一个“米”了开,要求学生把方向标上。) 东南西北要用字母表示。 除了以上方法以外,还有其他方法确定方向吗 明确:有的地图用指向标批示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方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来确定方向。 学生将自己绘制的地图拿出来,分组交流:学校大门、办公楼、池塘、花坛、食堂等各在什么方向如何在野外判定方向(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8“确定平面方向”) 你还有其他的确定方向的方法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几种确定方向的方法呢 互动3:在一般的地图里,按一定的比例将地理事物缩小,缩小的程度就是比例尺,比例尺如何计算呢指名学生根据小学的收获写出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 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 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 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展示“亚洲地形图”。 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看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 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 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 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依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 形特点 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 观看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图上寻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看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 学生看图回答: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引导学生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分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因,亚洲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地理优翼课件

七年级上册地理优翼课件 一、引言 七年级上册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自然环境、人文地理、气候变化等等。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本课件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七年级上册地理的重点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 本课件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件中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七年级上册地理的重点内容,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1. 地球和地图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地图是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运动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地图的种类和绘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 2. 陆地和海洋 陆地和海洋是地球表面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相互关系等基础知识,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陆地和海洋的基本知识。

3. 天气和气候 天气和气候是影响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形成原因等基础知识,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 四、教学步骤及时间安排 本课件的教学步骤如下: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一些简单的地理知识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内容。 2. 讲解地球和地图(20分钟)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 3. 讲解陆地和海洋(25分钟)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陆地和海洋的基本知识。 4. 讲解天气和气候(20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 总结与回顾(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6. 作业布置(3分钟)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时间安排总计为1小时左右。

七年级地理课件全套

七年级地理课件全套 第一节:自然地理 本节主要介绍地球的构造和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 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三大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并介绍它们的主 要特点和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展示地球表面的地理特征, 如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并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 第二节:人文地理 本节主要介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人文地理特征。通过具 体案例和图片,向学生展示人类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影响,如城市扩张 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人口密度分布的不均等。同时,介绍人文地理 特征,如城市、村庄、交通网络等,以帮助学生理解人类在地理环境 中存在的活动范围和特点。 第三节:气候与气象 本节主要介绍气候和气象的基本概念及其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气候的主要要素,如温度、湿度、降水等,并介绍它们的变化规律和地理分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 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气象学对天气预报 的重要性。 第四节:自然资源

本节主要介绍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通过直观的图片和数据,向学生展示地球上的各类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等,并介绍它们的地理分布和利用方式。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可能带来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资源利用与保护策略。 第五节:环境保护 本节主要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通过案例和图片,向学生展示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从个人和社会层面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介绍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并介绍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 总结: 地理课件的设计要既符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整洁美观的排版、准确流畅的表达和多媒体资源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地理课件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球的关注和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成为地球的守护者。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课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课件湘教版七年级地理课件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2.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3.地平面上有东(E)、西(W)、南(S)、北(N)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4.在没有方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 5.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6.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7.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8.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记和图例。 9.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0.经过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1.曾经对地球形状的两种说法是“盖天说”和“浑天说”。 12.麦哲伦环球路线是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13.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14.地球仪: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15.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16.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17.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90°。 18.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90°写作(90°S)。 19.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区,30°~60°为中纬度区,60°~90°为高纬度区。 20.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 21.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22.经度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或者称0°经线,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23.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24.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 25.人们通常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粗略说明全球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比例【海洋实际占71%,陆地实际占29%】。 26.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 27.全世界共有7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七大洲面积大小排序(由大到小)的顺口溜:亚非北美南;南极欧大洋】。 28.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9.各个大洲的面积:【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30.各个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31.太平洋跨越南北两个半球,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岛屿也最多。 32.大西洋跨越南北两个半球,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课件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课件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课件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 图2:“盖天说”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 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 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上来为我们讲述。

优品课件之七年级地理自然环境

七年级地理自然环境 初中地理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第一节)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 教具 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引入] 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课题)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副板书] ①最北:81°N;最南:11°3′S;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PPT课件第8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讲义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思维导图快速记忆PPT课件第8章东半 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讲义 第一节中东 1.“三洲五海之地” (1)中东的名称起源 中东是以欧洲为中心划分的地理区域。16~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欧洲的远近,将部分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远东。近东、中东经常混用,范围没有明确界线。例1.中东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其中“三洲”指的是() A.亚洲、非洲、大洋洲 B.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C.亚洲、非洲、欧洲 D.欧洲、北美洲、南美洲 答案:C 解析:中东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位于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和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之间。 (2)中东的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中东大部分处在10°N~40°N之间,北回归线从其南部穿过,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 ②海陆位置:中东位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处在“三洲五海之地”。 中东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地带,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了地中海、红海、黑海、里海和阿拉伯海。 (3)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中东地区就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如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 现在,这里有铁路、公路以及国际航空线连接亚、欧、非三大洲。此外,这里还控制着海上交通要道。 ①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是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②土耳其海峡是黑海出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唯一门户。 ③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出海的门户,曼德海峡连接了红海和阿拉伯海,这些海上通道都非常重要。 例2.苏伊士运河属于() A.沙特阿拉伯 B.伊拉克 C.埃及 D.伊朗 答案:A (4)中东的地形 中东以高原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中东的高原主要有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等。高原周围被耸立的山岭包围,使其地形闭塞。平原主要分布在埃及的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伊拉克境内的两河流域、地中海沿岸。 例3.下列关于中东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河流众多,水量大 C.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D.海岸线长,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 解析:中东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的干燥风的控制,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同时本区闭塞的高原地形,阻挡了海洋湿润气流的进入,更加剧了本地区的干旱, 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所以河流稀少,水量小,很多河湖多国共用。 答案:C (5)世界石油宝库: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海地区。 例4.下列不属于中东地区的焦点问题的是[ ] A.丰富的石油B.东西交通要道 C.匮乏的水资源D.主要是白色人种 答案A【解析】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印度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课件】多媒体播放视频西游记插曲《天竺少女》,让学生猜出《西游记》,唐僧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 【回答】: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 【提问】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看看。 【课件】课件演示一组印度的自然风情、民间舞蹈和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泰姬陵等图片,让学生对印度有一个大致的印象。教师简述介绍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指出与我国的可比性,明确学习目标,导入新课学习。 【板书】第三节印度 一、位置和范围 〔新课教学〕 【课件】展示图7.32“印度在世界的位置”,了解印度在世界上的位置及海陆位置。 【课件】展示“印度的地形”图,引导观察,提问:印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纬度(纬度位置)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教材第31页找出并标记印度周围的海洋和山脉: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喜马拉雅山;找出印度的主要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斯里兰卡。 【课件】“印度的地形”图,引导观察:印度的地形特点,找出主要的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学生回答】主要河流是恒河,印度地形可以分成三大地区,西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南侧山地,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广大的德干高原。 【教师讲授】从地形来看,印度分布面积最大的是德干高原,其次是恒河平原,山地面积较小,绝大部分领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起伏较小,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课件】南亚大国,学生分男女齐读。 【板书】1、地理位置 2、邻国 3、三大地形区

【承接】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目前,正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 【课件】展示印度人口状况图片及人口新闻视频。 【板书】二、印度的人口----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课件】“世界人口数前六位国家”图,提问,分析读出中国和印度的人口数。 【教师讲授】截至2011年月,印度人口达12.1亿,成为世界上第二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 【课件】“印度人口的增长”图,并思考: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②印度人口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①2011年12.1亿②数量多,增长快 【教师讲授】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到本世纪中叶印度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经一个人口大国。 【教师朗读】第32页的材料,学生分组讨论,完成33页的活动题1:优势1优势2:。 【课件】展示P33活动2:阅读下表,说说印度众多人口对资源和 经济发展的压力。 【共同分析】人口众多,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较少,影响粮食供给,而且导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水平,影响经济发展。 【教师讲授】印度人口如果继续按照年均近1600万人的速度增长,这个南亚大国将在本世纪中叶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了避免人口爆炸的危机,印度政府正逐步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推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得到改善。 【课件】印度的计划生育,引导学生在P33划线。 【承接】对于印度来讲,人口过多还不算最严峻的问题,比人口更棘手的是它的自然灾害。 【板书】 三、印度的气候 【课件】“印度妇女”、“亚洲的气候”图和“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并思考: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引导分析】重点指导学生分析“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授】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特别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自然环境》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自然环境》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自然环境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 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 影响。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 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4.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 因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2)归纳 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 (1)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 的影响。(2)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 要分析影响因素。 四、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 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 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

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让学生知道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亚洲的具体位置,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亚洲,看看这里的自然环境。先请大家听一首歌──《亚洲雄风》……歌中唱到“山是高昂的头”,“河像热血流”。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亚洲的地形、河流是什么状况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的壮丽山河。 2.讲授新课板书:亚洲的自然环境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首先齐读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初步掌握分析大洲特征与河流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活动一:认识亚洲的地形特征(分三步) 步骤1──亚洲的地形特点(1) 教师布置任务: 展示课件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请仔细读图p7,找出亚洲主要地形区。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5篇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5篇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篇1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2、运用地图,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3、运用地图,联系巴西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了解巴西农业和工业的基本特点 4、运用地图,了解巴西的城市建设和人种构成特点 [重难点] 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工农业特点 难点:亚马孙和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很多同学都喜欢看足球,也知道球王贝利,你知道球王贝利是哪个国家的人吗? 一、地理概况 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找出巴西的位置,并指出它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五大国。 2、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2题,从纬度位置的角度了解巴西的位置特点 3、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第1题,思考:巴西的地形以哪两种基本地形为主,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4、结合板图,讲述亚马孙平原的范围及亚马孙热带雨林 5、学生自读材料‘地球之肺“,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 6、学生讨论完成活动第3题, (过渡)平原一般是有河流冲积而成,亚马孙平原是有哪条河流冲积而成的呢?

二、亚马孙河 1、引导学生观察图3-41,思考:亚马孙河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 2、设问:亚马孙河在世界上地位如何?(学生阅读思考 3、思考:为什么亚马孙河能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 4、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2题 三、迅速发展的经济 1、学生自读教材,思考:巴西经济在南美洲地位如何?其经济强势可以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过渡)巴西工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 2、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图,了解巴西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力资源 四、人口和城市 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巴西人口分布图,指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结合地图册上的有关资料,了解巴西人种的特点 2、引导学生阅读P90图3-41,找出巴西的主要城市并突出其特点 [小结巩固] 学生小结 [作业布置] 见基训 [板书设计] 第六节巴西 一、地理概况 1、位置 2、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3、气候: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二、亚马孙河 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度世界第二 三、迅速发展的经济 1、概况:南美洲经济势力最强的国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