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地理课件

初中地理课件

初中地理课件

初中地理课件

引导语: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初中地理课件。

一、对课标的解读: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台风是我省主要的一种气象灾害,每年都有台风来袭,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为了让学生对生活中自然现象能够有更深刻的认识,本节对台风的形成及台风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将气象灾害列为专题讲述,便于学生更加全面地、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台风的成因;了解台风的主要影响地区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了解台风造成的严重危害。

(3)了解防御台风的措施,认识监测与防御灾害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台风的分析与研究,教会学生一种方法便于对日后其他灾害的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自然灾害的危害与防御措施,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加强学生的灾害意识,提高学生对减灾、防灾的认识

3.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学会探究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难点:台风的形成。解决办法:结合视频、动画、图片讲述。

三、教法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特别是对于他们身边发生的一些自然现象更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存在着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此必须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结合问题,通过多媒体动画,把教材中静止的图片、文字描述,变为形象生动的过程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台风的形成过程及台风造成的影响,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课堂讨论法:围绕研究任务,结合生活实践,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初步讨论结束后,全班讨论加以解决。有利于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课后交流:

在课后与学生探讨知识的延伸,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这三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和开心学习的教学目标,也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准备

1.设计多媒体课件,动画

2.提供卫星云图、视频和相关材料。

五、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

[新课导入]:

【教师】首先请大家来看一组图片,看看它们分别反映哪些地理现象? (展示地震、沙尘暴、龙卷风、火山、台风等图片,让学生边看边回答)。

【教师】这些可以统称为什么?

【学生】自然灾害

【教师】其中我们泉州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什么?

【学生】台风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台风的相关知识,大家应该有不少亲身的感受?有没有哪个同学来谈谈台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教师】打出主标题“一、学会探究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和

副标题“以台风为例阐述”

【学生】(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大家一起看课本最后一段,台风危害主要是由什么带来的?(引导学生看书回答)狂风、暴雨、风暴潮带来的。台风在海上移动时会掀起巨浪,带来狂风暴雨。台风带来的强风导致海水异常升降,附近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形成风暴潮。

【教师】接下来我们通过视频来增加对台风危害的的认识。(展示台风造成危害的视频)

【教师】下面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历史资料(打出文字材料及图片)1975年第3号台风在淮河上游产生的特大暴雨,创造了中国大陆地区暴雨极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两座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间相继垮坝溃决。河南省有29个县市、1700万亩农田被淹,其中1100万亩农田受到毁灭性的灾害,1100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倒塌房屋596万间,冲走耕畜30.23万头,纵贯中国南北的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8天,影响运输48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教师】台风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台风的破坏力如此巨大,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呢?

【教师】打出主标题“二、学会探究这些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副标题“以台风为例”。

【承转】请大家一起阅读课本47第二段,寻找一下台风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打出标题:追溯产生条件)引导学生看书并请学生回答【学生】在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上

【转承】台风具体是怎样形成的呢?(打出标题:分析发生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的图2.22和2.24。

【教师】(展示气旋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图2.22是一张气旋图,大家观察,气旋中心气压是高还是低?

【学生】低

【教师】气流是怎么流动的?

【学生】由四面八方流入气旋中心,而且是旋转向内聚集。

【教师】在气旋控制下天气状况如何?(教师演示动画,并讲解)

【教师】空气不断(上升),空气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空气容易遇冷(凝结),形成(降水)。

【教师】这是不是台风?(教师指示气旋图)

【学生】不是。

【教师】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向内流动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强烈旋转,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可以达到12级以上。

【转承】大家注意看,台风中心有一个?

【学生】一个台风眼。

【教师】台风中心形成一个台风眼,就像我们拿个水桶,如果用手强烈搅动里面的水,可以发现水中出现一个向下凹的洞(旋涡)。台风中心受到强大的地转偏向力和离心力的作用,向里流的空气不能达到台风中心,形成一个台风眼,台风眼气压非常低,形成一股强烈下沉的气流。

【教师】通过一张在太空拍摄的台风结构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台风的构造,台风中心是?

【学生】台风眼。

【教师】往外天气是怎么样的?

【学生】下大雨刮大风,形成旋涡风雨区。

【教师】台风云团规模怎么样?

【学生】规模很大。

【教师】为什么台风的规模那么大?

【学生】发生在26℃以上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上,有充足的水汽。

【教师】台风最外围形成什么?

【学生】在外形成外围大风区。

【教师】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是仅仅发生在我们附近的海域?

【学生】不是。

【教师】(展示图片)热带气旋多发在(西北太平洋)、(印度洋)、(加

勒比海)、(澳大利亚东海岸)。

【教师】这些地区对热带气旋的称呼方式有没有一样?

【学生】没有。西北太平洋地区称为台风,其他海区习惯称为飓风。

【转折】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给我们生活带来不少困扰,在古代人们会怎样来看待它们的?

【学生】上天的惩罚,猛兽等等(在学生回答同时展示相关图片) 【教师】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看法?

【学生】对自然灾害缺乏科学的认识。

【教师】现在我们对台风发生的机制有了一定的了解,将来面对台风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并推举代表发言)

【教师】打出主标题“三、科学认识、抵御自然灾害”

【教师】(展示卫星图及防抗台风的图片)

1,可以利用卫星加强对台风的监测、预报。可以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估计台风的强度,检测台风的动向,及时发布预警信号。

2,根据气象台提供的资料,各级政府可以进行科学决策。

3,采取一些工程措施,比如加固海堤,转移危房群众,渔船靠港等。

4,平时也应该未雨绸缪,储备一些救灾物资,加紧建设沿海防护林。

【小结】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大家表现得非常好。通过今天台风的学习,将来面对其他自然灾害时,我们只要充分了解其形成的机制,采取措施进行科学预防,完全可以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六:教学反思

优秀地理课件

优秀地理课件 优秀地理课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地理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地理范文一 第四节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1)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教育目标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重点、难点亚洲、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教学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媒体: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请说说你了解西亚。(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地区,它的面积比我国的陆地面积稍大,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其中有不少国家的面积十分狭小,被人们称为“袖珍国”、这个地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还曾经是历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

策源地。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闻名遐尔,吸引了无数的各国游客。这就是欧洲( 通过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板书课题:第四节欧洲西部 三、讲授新课 一. 地理位置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说明:纬度位置——大部分在35n~70n之间海陆位置——位于欧洲的西部,北邻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二. 轮廓、范围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说明:像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大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非常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地区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岛屿: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内海(海湾):北海、波罗的海、挪威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三. 主要国家、首都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提问:请说出各国的首都 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德国——柏林意大利——罗马荷兰——阿姆斯特丹挪威、瑞典、芬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瑞士、希腊、梵蒂冈、摩纳哥、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马耳他、安道尔四. 指导学生按照以前所学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四、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料了解欧洲各国。南北两侧是山脉,中部是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五. 主要河流分析莱茵河、多瑙河解答书上活动探讨 六. 气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湿润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总结:利用地图简单总结。 作业:利用填充图册15页,目标检测上的题目作为练习

初中地理七年级课件

初中地理七年级课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湖特点。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区(带)的分布及其原因。 3.运用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借鉴美国的农业生产专业化的经验,为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可行性方案。教学重点 美国农业带(区)的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教学方法 读图法、自主学习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准备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材料和图片。 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预习课文;搜集美国农业带(区)的有关图片和和资料。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一一展示美国的乳畜带、小麦区、玉米带以及亚热带作物带的的图片。 师:同学们,刚才看到的图片是美国的主要的农业带(区),除此以外,你还知道美国的哪些农业带(区)? 生1:混合农业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生2:小麦和林牧业带。 生3: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师:对,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我们继续了解美国的农业。 教师:美国的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所以,美国也是世界上的农业强国。美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强国呢?请同学们考虑一下,农业的发展与哪些自然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予以点评,并给予适当的加分鼓励。 学生1:气温和降水对农业的影响非常深刻。气温主要影响热量,热量影响熟制。降水主要影响农业的类型。 学生2: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 二、新课学习 1、农业地区专业化(时间30分钟) 承接:了解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主要从它的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河流、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 导语:要了解美国的农业状况,首先来了解美国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其中决定气候条件的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 教师:展示北美的政区图。 美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三面环海,对气候影响非常大。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纬度位置是怎样的? 学生:美国本土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穿过阿拉斯加州的重要纬线是北极圈;夏威夷州绝大部分跨五带中的热带。 教师:展示美国的地形图。 同学们,从图上找出阿巴拉契亚山脉、洛杉矶、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 教师:美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哪种地形面积最大? 学生:美国的地形东西高,中间低,即:西部为山地,中间为平原,东部为低矮的高原。其中,平原面积最大,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 教师:展示美国的降水量分布图。

初中地理课件水资源

初中地理课件水资源 初中地理课件水资源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内容点析及教学建议 1.水是宝贵的资源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从地球大环境及水资源总量上看,应是可以循环永续利用的。但是一方面,水资源并不是指世界水体的全部,而仅指能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且,这部分淡水资源中可直接被人类利用的部分又比重极小;另一方面,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范围内,由于自然原因(例如气候、河流分布原因),或人为原因(例如使用不合理、污染和浪费),水资源不仅有限,还可能枯竭。因此,希望学生能辩证科学地认识可再生资源的属性,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水球”为什么也会闹“水荒”。 教材第75页图3.16和第76页漫画形象地说明了水资源之所以越来越宝贵的原因。 2.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教材中利用文字说明和“活动” 课文展示了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两个主要方面:一为“水资源短缺”,二为“时空分布不均”。课文叙述方面基本依照“提出问题──图文材料补充说明──治理对策──学生活动”的体例,其知识脉络见本文“结构分析”。

“活动课文”内容拓展性较强,一类为“温故知新”,例如联系气候、河流知识,解释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二类为材料分析,例如第76页活动2;三类为联系实际,例如第80页活动2和3。 建议在教学中,不要将学生活动与知识讲授割裂开来,应以学生活动为主推进课程,由学生讨论得出我国水资源问题所在,分析其影响,研究最佳治理方案。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在本课每个教学内容中都涉及或渗透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思想,之所以在课文中以专题形式提出,是为了强调节约、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核心途径。兴修水利、跨流域调水固然可有效地缓解局部地区和局部时间内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人口的增长,人类在农业、工业和生活中不合理的利用方式,才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 这段课文集中而明确地阐明和宣传了节水的重要性,又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了实践性很强的学生活动,例如讨论水费涨价的影响,开展“用水调查”,制定家庭节水计划等。这些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学以致用,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特别是活动中特别针对城市和农村的差别,设计了不同的调查项目,可谓考虑周密。如果教师在活动中注意指导,精心安排,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能力及环保意识,达到良好的“知-情-意-行”的综合教育效果。 建议教师可不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活动形式,可结合本地情况,设计更有特色的水资源环保活动。 参考资料 自然资源的属性 自然资源是指直接能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概念中包含了三层含义。(1)作为自然资源必须能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即自然资源必须具备“自然属性”。(2)作为自然资源必须能用于生产和生活,即必须具备“经济属性”,亦即对人类“有用”。 (3)自然资源不仅包括了能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

初中地理印度课件

初中地理印度课件 初中地理印度课件 引导语:初中地理印度课件如何设计?下面由小编告诉你们吧,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印度课件 ■课标要求 1.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4.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5.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照地图和课文,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 2.学会运用资料,分析印度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3.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培养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4.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5.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学会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树立发展中国家经济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和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教学策略 依据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为主,适时补充各种图文资料,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印度的各种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学法指导,使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根据导学案的要求,预习课文。 2.搜集一些有关印度风土人情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大家对《西游记》都不陌生吧?唐僧去西天取经,西天是指古代的天竺,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印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访文明古国──印度。 印度是我国西南面的邻国,与我国有较深的渊源,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印度元素,请看以下图片,与印度有何联系呢? 教师多媒体展示: 资料:我们生活中的印度元素 印度,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国度,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具有绚丽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印度是众多宗教的发源地,被称为“宗教博物馆”,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如今在印度的影响力比较小,但佛教的传播对我国却有过较大的影响。瑜伽是源于古老印度的一种强身术,在我国也已成为广泛传播的一项身心锻炼法。你吃过咖喱牛肉干吧,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_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_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 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度时差)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四.板书设计: 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24小时(一天) 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经度时差 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课题:地形和地势 课型:复习课课时:1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了解我国地形特点及山脉分布 2通过读“中国地形分布图”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3.能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势基本特征 4.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熟记各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5.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学习重点: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分布 学习难点: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复习过程: 复习过程1;我国地形特点、山脉分布及地形区的分布 课件展示(1)读饼状图分析我国地形特点 学生活动: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合作探究:山区面积广大,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p24)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总结山区发展的利弊

利: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弊:①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山区多,平 原少,耕地资源不足 ②…… 课件展示(2)山脉的不同走向与分布(展示不同走向山脉) 教师要求:参考课本25页记忆我国主要山脉(限时记忆) 学生活动:略 教师要求:(3)读“中国地形分布图”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及特点(全品62 页我国的主要地形区)(5分钟限时记忆) 学生活动:略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检查学生记忆情况(抽查)

学生活动:说出地形区及特点(被抽查学生) 复习过程2:.了解我国地势特点.及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课件展示:(1)读图分析我国地势特点 学生活动:(总结我国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教师活动:(2)读图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熟记各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学生活动:略 合作探究(3)总结地势对我国的影响(p27)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学生活动:答案(略) 习题巩固:中考习题演练,导学精要习题检测部分 学生活动:按时完成中考习题演练

初中地理《北京》课件

初中地理《北京》课件 初中地理《北京》课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图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 2.读图分析北京的自然环境。 3.读图分析北京的城市职能。 4.了解现代北京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5.体会北京是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 6.了解、分析北京的城市建设。 7.读图分析北京四通八达的交通。 二、过程与方法 读图分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完成对本节课的学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会徽和吉祥物图片。问:这是什么标记?

二、新课学习 读图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1.位置 海陆位置:华北平原的西北部,燕山以南,军都山,西山以东。出海最近的港口城市是天津。 2.经纬度是多少 116E,40N 3.有哪些邻省 河北省、天津市 4.温度带、气候类型及特征 暖温带 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5.地形 (1)地形有山地,平原,丘陵,以平原为主。 (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6.河流 主要河流:永定河、潮白河 流向:(受地势的影响)多自西北向东南流入渤海,冬季有冰期 想一想: 北京市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北京纬度位置优越: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干湿适中 2.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 3.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4.经济区位优越:南有华北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等供应丰盈;西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 北京建都的优势 北京纬度位置优越,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干湿适中。海陆位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课件

初中地理《自然灾害》课件自然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外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的自然现象。地球上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飓风、台风、暴雨、干旱等。这些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和应对措施。 一、地震 1. 地震的定义:地球的地壳由于构造运动,产生地震波,引发地震现象。 2. 地震的原因: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根本原因,其中地震带、构造断裂和板块边界是地震的高发区。 3. 地震的种类:可以分为板块边界地震、地壳内发生的断层地震以及火山地震等。 4. 地震的灾害:地震造成的灾害主要包括房屋倒塌、地面裂缝、滑坡、火灾等。 二、火山喷发 1. 火山喷发的定义:地壳上的火山口喷出大量火山岩、烟雾和大量的热气,形成火山喷发现象。 2. 火山喷发的原因: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地壳上逐渐积聚,并突然释放出来,造成火山喷发。

3. 火山喷发的种类:可以分为喷发式和爆发式两种不同类型。 4. 火山喷发的灾害:火山喷发会造成火山灰、火山熔岩、火山热气等对周围地区和人类生活的威胁。 三、洪水 1. 洪水的定义:江河湖泊水位上升,超过河岸、湖岸而泛滥,形成洪水。 2. 洪水的原因:主要有降雨偏多、降雪迅速融化、山洪暴发等多种因素。 3. 洪水的分类:可以分为山洪、河洪、海洪等不同类型。 4. 洪水的灾害:洪水会造成土地、农田和城市的淹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四、飓风和台风 1. 飓风和台风的定义:是由热带海洋上的水汽通过一定条件形成的风暴系统。 2. 飓风和台风的原因:海洋上热带地区的高温和湿度是飓风和台风形成的关键条件。 3. 飓风和台风的特征:高速风、暴雨、海洋暴潮等是飓风和台风的主要特征。 4. 飓风和台风的灾害:飓风和台风会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破坏,引发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

初中地理民族课件

初中地理民族课件 初中地理民族课件 初中地理民族课件1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2.了解我国的民族地域分布特点,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3.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学习重点】 1.我国民族构成状况。 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 1.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2.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学法指导】 1. 预习时,基础知识用蓝笔标记,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笔标记,在课堂上认真学习。 2.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考,展示规范,点评到位,大胆质疑。 【知识链接】 风俗习惯少数民族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1、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个民族,以族人口最多,占 %,其他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占 %,少数民族中以族人口最多。 2、人口在500万以上的民族有哪些? 3、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状况是: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部和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和地区。 4、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的特点。 5、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设立。

6、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我国最少的少数民族是; 合作探究 完成P17活动 初中地理民族课件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白我国有56个民族。 2.明白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3.明白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4.明白各民族的散布特点。 5.懂得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6.懂得我国的民族政策:明白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敬少数民族的风俗适应。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中国民族散布”图,解释我国民族散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散布地区。 2.通过收集资料或调查解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敬、团结友爱,共同保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8%。在其他55个少数民

初中地理《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初中地理《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初中地理《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通过等高线地形图简单识别各种基本地形类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辨别地势高低;根据等高线疏密辨别坡度陡缓。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各种基本形态。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讨论: 地表是高低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我们若想读懂地图、灵活运用地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需要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表的高低起伏。 引入: 那么,在地图上如何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特征呢? 引出课题:一、地形图的判读,并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谈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一、等高线地形图 设问: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得的高度为4000米,为什么同一座山峰会出现两个不同的高度值,两个高度值又是如何测得的呢?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观察图1.34甲、乙两地高度。 引导:甲地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1500米,叫做甲地的海拔高度。 1)海拔高度:乙地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直线和数值。读出乙地的海拔高度500米 2)相对高度:从乙地看甲地的高度是多少呢? 甲地相对于乙地的1000米垂直距离,指的是甲地相对于乙地的高度。 师生互动:共同归纳出相对高度的概念。比较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异同。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承转:测量出各地海拔,然后把它们绘制在图上,就绘制出了地形图。 2、等高线地形图 观察图1.35等高线。 引导: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等高线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做——等高距。 观察等高线示意图(图1),等高线数值大小与地势高低的关系;等高线疏密与山体坡度陡缓的关系。 A、图1表示山地,图2表示凹地或盆地 B、不同的地形,等高线的表现也就不一样。 延伸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承转:根据等高线或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坡度的大小。 3、不同地表形态的等高线地形图 地表基本形态: (教材P25图1.36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山顶:山的最高部分 山脊: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低处凸出

初中地理微课课件

初中地理微课课件 初中地理微课课件 读图演示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本微课程通过读图演示的方法,分析地球自转运动特点及与产生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初中地理微课课件,欢迎阅读参考。 初中地理微课课件 《地球的自转》微设计、微评价、微反思 微课时间:6分钟以内 本微课名称 地球的自转 问题的描述 地球的自转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问题的来源 课本拓展提高 学情 学生已经学完地球与地球仪,对地球有了一定的认识 教学类型 讲授型、自主学习型、探究学习型 适用对象 学生:初一课前学习 教师:普通任课教师 设计思路 读图演示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本微课程通过读图演示的'方法,分析地球自转运动特点及与产生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微教学设计过程 内容 画面

设计意图 一、片头 内容:这个微课重点讲解地球的自转。 第1张PPT 提示微课的知识点 二、正文讲解 第一节内容: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原因? 第2至3张PPT 通过问题,引出“日心说”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第二节内容:地球自转运动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4至10张PPT 通过旧知识的运用、迁移,提升空间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层层递进建构新知识。 第三节内容:互动总结 第11张PPT 列表总结建构知识 三、微习题 互动练习(附后面) 第7张PPT 题目难度立足于会考测试要求,检测课前学习效果。 微反思 (自我评价) 运用地球自转运动图示和学生淙展示,配上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及时自主整理总结归纳,学生能轻松掌握知识、规律、学会分析地理现象的一般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将自己的知识及时运用、迁移,使学生提升空间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微习题 1.歌词“太阳下山明早还会爬上来……”反映的是() A.太阳的自转B.地球的自转

人教版初中地理印度课件

初中地理印度课件 人教版初中地理印度课件 引导语: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进行地理课教学,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人教版初中地理课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 ②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能力目标:①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②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气候类型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 归纳总结的能力,为以后的生活服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我们应珍惜和爱护人类的家园;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重点:印度的水旱灾害及印度的人口特点。 难点:分析造成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今天就让我和同学们随着唐僧师徒去印度看一看。 请同学汇报课前搜集到的印度的相关资料 讲授新课 展示课件印度是一个文明古国 展示课件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 提问:①印度位于我国的.什么位置?南部濒临哪个海洋? ②印度位于亚洲的哪个地区? 总结:位于我国西南面,南临印度洋,位于南亚。 展示课件南亚政区图

提问:①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临国,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②读出印度的首都? 总结: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展示课件印度的地形 提问:①找出印度有哪些主要地形区? ②地形分布有哪些特点? 总结:西北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绝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下。 过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活着多少印度人呢? 展示课件印度的人口增长图 提问:①2000年印度有多少人口? ②从1951年到2000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多少亿? ③读图分析最近印度人口增长速度是加快了还是放慢了? 讨论:阅读课本36页材料和自学材料,说一说人口增长会给印度带来什么影响?总结:人口的增长制约着印度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使粮食、土地、 水资源、环境、就业、教育等成为难题。2000年2月15日,印度颁布新的人口 政策,希望到2045年实现人口零增长。 展示课件印度水、旱灾害的景观图片 我们多么不希望看到这些画面!然而大自然是无情的。印度人民采取了很多措施和自然斗争,如庞大的灌溉系统、防旱贮水池等,但灾害仍不断,损失惨重。是什么原因造成印度多水、旱灾呢? 展示课件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提问:①孟买各月气温有什么特点、属哪个温度带? ②孟买各月降水量分布有何规律? ③该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总结:印度属热带季风气候。

初中地理农业课件

初中地理农业课件 初中地理农业课件 引导语:农业是和我们每个人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产业。既然如此,在"农业"一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更真切地认识农业,了解农业。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初中地理农业课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新课导人: 方案①: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蔬菜、瓜果、鱼肉,穿戴的衣帽,都是由哪一个产业生产的或由哪一个产业提供原料?(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农业。)对,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我国的"农业"。 方案②: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 方案③:同学们,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学生会有各种回答,只要基本相符,都要肯定。)但是你们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

(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 (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 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为C) 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提问: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 讲述"我国农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问: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2.提问:近20多年来,我国主要粮食的产量变化情况如何?(在屏幕上展示"中国稻谷、小麦产量的变化"图,或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该图。) 3.查找资料,让学生对比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4.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春节前的农贸市场、农民居住的小楼房、农民的新生活等。 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广大农民不仅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较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 承转: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提问:为什么单位面积产量能大大提高呢?(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只要基本符合,就多加肯定。) 展示:"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图。然后小结: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人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在讲述"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时,可从有关媒体上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5篇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5篇 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篇1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2、运用地图,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 3、运用地图,联系巴西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了解巴西农业和工业的基本特点 4、运用地图,了解巴西的城市建设和人种构成特点 [重难点] 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工农业特点 难点:亚马孙和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很多同学都喜欢看足球,也知道球王贝利,你知道球王贝利是哪个国家的人吗? 一、地理概况 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找出巴西的位置,并指出它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五大国。 2、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2题,从纬度位置的角度了解巴西的位置特点 3、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第1题,思考:巴西的地形以哪两种基本地形为主,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4、结合板图,讲述亚马孙平原的范围及亚马孙热带雨林 5、学生自读材料‘地球之肺“,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 6、学生讨论完成活动第3题, (过渡)平原一般是有河流冲积而成,亚马孙平原是有哪条河流冲积而成的呢?

二、亚马孙河 1、引导学生观察图3-41,思考:亚马孙河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 2、设问:亚马孙河在世界上地位如何?(学生阅读思考 3、思考:为什么亚马孙河能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 4、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2题 三、迅速发展的经济 1、学生自读教材,思考:巴西经济在南美洲地位如何?其经济强势可以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过渡)巴西工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 2、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图,了解巴西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力资源 四、人口和城市 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巴西人口分布图,指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结合地图册上的有关资料,了解巴西人种的特点 2、引导学生阅读P90图3-41,找出巴西的主要城市并突出其特点 [小结巩固] 学生小结 [作业布置] 见基训 [板书设计] 第六节巴西 一、地理概况 1、位置 2、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3、气候: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二、亚马孙河 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度世界第二 三、迅速发展的经济 1、概况:南美洲经济势力最强的国家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课件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严峻现实。培养学生的读某某某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对比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准备】 教师: 1、关于反映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某某某片和资料等。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演示实验器材。 3、课前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 学生:提前收集有关黄土高原的某某某片、资料文字等信息。

【课件设计思路】 课件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概况视频,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某某某,黄土高原景观某某某片,黄土形成的原因材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原因以及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某某某及原因分析。课件设计原则是简单、精要、实用。力某某某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 同时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重在重点知识和重点某某某片的分析和归纳。在应用时根据学情灵活、有选择性的利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屏幕上依次出现四段描述,都是关于我国的一个著 名地形单元,大家一起猜一猜。(可以随时抢答) 1、从飞机上看下去,褐黄色的原野,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 2、从出发地看目的地并不远,但车子上坡下坡,绕了好几道梁子才到。 3、这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了窑洞居住,冬暖夏凉。 4、我国科学家刘东生因毕生研究黄土成因取得巨大成效而获得2003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称为“黄土之父”,(黄土高原)教师: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 点分析的我国唯一一个地形区。(帮助同学复习一下中国的地形区)活动一:信息交流―――黄土高原知多少

初中地理课件大全【5篇】

初中地理课件大全【5篇】 1.初中地理课件 【教学内容】第三节地图(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山谷等;初步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高线图,学生识别常见的地形名称;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形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2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播放高原、山地、平原等自然景观的画面。

同学们看到地球表面有高原、山地、平原等地理事物,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在平面上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呢? 学生讨论,得出对这一问题的初步判断 二、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屏幕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学生观察,教师说明:“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那么,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27,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单位?有什么区别? 总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提问: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 ①海拔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海拔和相对高度(板书)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的模型,讨论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讲述: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 拓展:由此而推,什么是等深线?(学生读书作答) 2.等高线(板书) 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判读地面的高低和地形起伏?

初中地理东南亚课件

初中地理东南亚课件 初中地理东南亚课件 在初中的地理需要学习关于东南亚的内容,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中地理东南亚课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3.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邻国的情况有大体的了解。 教学重点: 1.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复习以前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新课部分做铺垫。 二、导入新课: 观察亚洲政区图。 指导学生读图。

回忆与中国相临的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南端的,与我国的广西、云南交界的就是缅甸、老挝、越南,这三个国家以及位于这三个国家以南的国家,往往呈现出一派别具一格的热带风情,由于这里是亚洲的最东南角,这个地区就被人们叫做东南亚。 板书:第二章了解地区 第一节东南亚 三、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读图。强调方法的掌握远比知识的掌握重要。 指导学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 一.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1.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列表比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自然环境各方面的相同点和差异 2.通过地形图分析: (1)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南部地势低平 (2)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多、平原少。 3.河流 (1)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图中用笔描出,判断其流向和注入地,判断其水力资源的丰富程度分析河流与地形的相互联系,以手做比喻加强学生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征的记忆。 (2)根据地形分析马来群岛上河流的主要特征。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查看相关地图。 4.以纬度位置突出东南亚地处热带的特点, 阅读课文,尝试独立分析影响东南亚气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断 学生以自学的形式独立解决问题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由于降水的不同,分别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和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课件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课件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课件 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课件已经为大家准备好啦,欢迎大家参考以下课件内容!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过程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