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新编人教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2019新编人教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2019新编人教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孔子便是其中一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部辉煌的巨著—

—《论语》,体味一下孔子的思想,看看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一课时1.熟记“论、

省、罔”等字的字音;熟记“逾、堪”等字的字形。(重点)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

课文。(重点)3.结合对孔子的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难点)4.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素养)学习目标作者介绍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

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知识备查山东曲阜“三孔”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庙

大成殿祭祀孔子的地方知识备查孔林孔子墓地知识备查关于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全书共2

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孟

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知识备查读一读lúnyùnxǐngwǎngdài论语

愠三省罔殆dāndǔkānhuò一箪食笃不堪不惑xiàngyú陋巷逾矩预习检查词语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温,温习。故,旧的知识。【温故知新】预习检查断句读方法归纳根据语意断句读根据语录体的特点断句读。通过分析句式特点(如固定句式、句式

短小、句式工整)断句读通过“之乎者也矣”等语气词断句读。方法指导整体感知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子曰:“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整体感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

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整体感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整体感知《论语》十二章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按时通“悦”,愉快“从”说连词,表顺接志同道合的人温习,复习了解生气,恼怒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按时复习,不也

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

了解自己而自己又不生气发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整体感知1.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内容?第一章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

时习”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是学习乐趣;“人不知而不愠”是为人态度。2.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学”是

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精

读细研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孔子的弟子自己谋划,商量办法多次进行检

查竭尽自己的心力诚信动做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交往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

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整体感知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句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继而“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及己的关系,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

、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2.第二章语言有什么特点?用了三个疑问句,

形成排比句式,同时加强了语气。“吾日三省吾身”总述本段内容,下文是反省的内容。曾子从三个方面反省、检查自己:诚实、诚信、学习。精读

细研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立身,指能

有所成就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迷惑,疑惑遵从法度越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上天的意旨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

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又不会越出规矩。整体感知1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

命,不受环境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

去做。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精读细研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

的理解和体会。温习,复习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凭借做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译:孔子说:“在温习

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整体感知“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说说你的看法。不是。

孔子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

会贯通,能在温习过去的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

”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关键是“知新”。精读细研却疑惑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

而无所适从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不能深刻理解而无所得。”整体感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表明了什么学习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

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个见解是很精辟的。精读细研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啊即颜回,孔子的弟子能忍受译:孔子说:“颜回贤德啊

!一小竹筒饭,一瓢冷水,住在偏僻狭窄的街巷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生活的忧苦,颜回却一直乐观并无改变。真正的贤明之士啊,颜回!”整体感

知喜爱,爱好以……为快乐知道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比不上,赶不上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

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整体感知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吃冷水粗粮弯着胳膊不正当的手段介词,对,对于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

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整体感知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

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几个人好的方面,

优点就于此,意思是在其中译:孔子说:“几人同行,其中必然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人。选取他们的长处而学习,将他们的不足作为借鉴而改正。”整体感知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向任何人学习,学

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人的短处。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精读细研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代

词,这,指河水河边。川,河流。流逝的时光舍弃、放弃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整体感知怎样

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①这里指孔子勉励弟子要珍惜时光。说流逝的时光如河水一样不分昼夜地流去,说明了时间的宝贵和一去不复返的

特点,表达了惜时如金的人生感悟,勉励弟子一定要加倍珍惜时间。②这里是孔子用积极的心态来看人生,勉励人们要不断进步。人生如河水一样,

不断地向前流动。孔子告诉人们:“注意呀!你们看这水,过去的都像这样,向前去!向前去!而且是昼夜不停地向前去。”人的一生中,思想、观

念都要不断地进步。如果满足于今日的成就,就会落伍。精读细研改变?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军队指平民中的男

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整体感知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

夺志也”这句话的?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

,也就会全面崩溃。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

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精读细研广泛坚定仁德?子夏曰:“博学

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恳切孔子的弟子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整体感知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

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讨《论语》给我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1.再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分别

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学习态度合作探究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传不习乎?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学习方法合作探究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

可夺志也。品德修养合作探究1.你认为孔子所讲的内容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示例:我认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句最打

动我,因为这句话说出了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应该有自己坚定的志向,并为之坚守下去。合作探究2.《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我们今天学

习它,有怎样的意义?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

的要

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

核心典籍之一。学习《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国的文化传统。合作探究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说”

同“悦”,愉快“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合作探究古今异义1.吾日三省吾身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不亦君子乎4.饭疏食,饮水

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古义:诚信;今义:确实,信用古义:有才德的人;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古义:粗糙;今义:疏通,疏散;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合作探究一词多义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知道连词,表示承接关系,文中是“然后”“之后”的意思知了解而连词,表转折关系,却,但是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wèi,介词,替为wéi,动词,成为,做连词,表并列合作探究词类活用1.传不习乎2.温故而知新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学而时习之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快乐名词用作状语, 按时合作探究省略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省略句,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句,动词“知”后面

省略宾语“之”,代“自己”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合作探究《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1.不亦乐乎:原义是“不也是

很快乐吗?现常表示达到极点。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也指回忆过

去,认识现在。3.三十而立:三十岁便能够独立做事情。指人开

始走向成熟。4.不舍昼夜:不分白天和黑夜,夜以继日。5.逝者如斯:时光

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6.匹夫不可夺志:即使对一个普通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7.择善而从:采纳正

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8.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形容谦虚好学。合作探究概括主题本

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

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课堂小结学后感悟孔子、颜真卿、朱熹、鲁迅都是珍惜时间的人。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每一位成功者,不管是古人还是

现代人,没有一个是浪费时间、虚度光阴的。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意浪费时间的人。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从每天都是24个小时来说,

时间是一个常数,它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对于勤奋的人来说,时间要多出几倍,他使每年、每月、每天、每小时甚至每分钟都有它的特殊价值

。我们不要把宝贵的光阴虚掷,要珍惜时间,爱护生命,利用每分每秒,不要虚耗时间。课堂小结?语言精练,生动传神。课文选取的这几章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使说话人的神态、动作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

读者眼前。句式的变化也很生动,有的是排比句、反问句,对弟子进行耐心的启发;有的是对偶句,从正反两个方面道出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有的是

用感叹句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写作特色?思想深刻,富含哲理。课文选取的这几章语录阐述了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

乐的

乐学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个人修养,至今仍是人们学习和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十二章都可以算

作格言,具有简练晓畅、语意含蓄、富有哲理的特点。写作特色《论语》十二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第一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一章第九章第四

章第二章第八章第五章第十章第三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勤奋自勉、谦虚进取、机敏好学、加强修养板书设计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是()D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B.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C.逝者如斯夫(往、离去)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

解析】“信”的意思应为“诚信”。课堂检测2.比较下列各句中“而”的不同用法(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1 )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3)思而不学则殆()(4)择其善者而从之()ABBA【解析】第(1)题中,“学

”“习”之间有先后的承接关系,“而”表顺接。第(2)题中,“不知”“不愠”是转折关系,“而”表转接。第(3)题中,“思”“不学”是转折关系,“而”表转接。第(4)题中,“择”“从”之间有动作先后之分,“而”表顺接。课堂检测3.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A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解析】“说”同“悦”,愉快的意思。课堂检测4.下列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A.人家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B.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C.人家不了解(我),(我)却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D.人家不了解(我),我就不怨恨

,不是君子吗?课堂检测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子路曰:“子之哭也,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子路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孔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课堂检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孔子过泰山侧()②夫子式而听之()③昔者吾舅死于虎()④何

为不去也()经过。它,指哭声。在。离开。(2)“夫子式而听之”中的“而”表示()A.顺接B.转接A【解析】“式”“听

”之间有动作的先后之分,所以“而”表顺接。课堂检测(3)文中哪句话可做本文的主题?请翻译这句话。苛政猛于虎也。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

猛啊。【解析】点题句在选文的最后。这是一个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苛政于虎猛也”,按这种语序翻译即可。课堂检测孔子学琴孔子向乐师襄

子学鼓琴,连学了十天都不换曲子(进,增加之义。);这时,学生不急,倒是老师急了,就说:你做得挺好,可以换曲子学习(益,增加,加练)

了;孔子说:我只是把握了曲调(曲),还没掌握乐理(数,规律,即乐理。)呢;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又说:乐理你已经掌握了,可以换曲子学习

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弄清楚这个曲作者的创作思想(志)呢!又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又说:你已经理解了曲作者的创作思想啦,可以换曲子学习了

;孔子说:我还没搞清这位曲作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为人)呢!再过了一段时间,孔子一副有所穆然深思的样子,又是一副愉悦地望向高空而又意

志深远的样子。拓展探究孔子说:“我知道这位曲作者是怎么样一个人了,这人黑黑的,高高的,眼晴深邃苍茫,有一种超越一切、惠及万民的王者

气度!除了周文王,谁还能作得出这样的乐曲呢?”老师听了这番话,向这个不凡的学生行了一个大礼,(“避席再拜”),并说:“您说的正是《

文王操》啊!”拓展探究对比阅读【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

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拓展探究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1)吾日三省吾身(2)传不习乎(3)足食(4)去食自我检查、反省温习充足食物拓展探究2.下列加点词与“必不得已而去”一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温故而知新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C.思而不学则殆D.潭西南而望【解析】题干中的“而”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译。A项“而”表承接,可译为“从而”;B项“而”表并列,可不译;C项“而”表转折,相当于“却”;D项“而”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译。拓展探究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选择他的缺点对照自己进行改正。(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人都必有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拓展探究4.【甲】【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共同强调的是诚信。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一个人要想生存就必须要讲诚信。只有诚信,我们才能与别人更好地交流,被朋友相信,被社会认可。拓展探究1.背诵全文。2.课外阅读孔子《论语》全本。课下作业感谢观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 章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讲解

《<论语>十二章》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论语》属语录体,“论”的意思就是编纂的意思。《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492章(则)。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是先秦散文中最早的语录体散文著作。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论语》反映了孔子政治的思想、学术的思想和教育的思想,可以说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 知识积累 重点实词 1.子:先生,指孔子。 2.时:按时。 3.朋:朋友。 4.愠.(yùn):生气,发怒。 5.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7.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8.谋:出主意。 9.忠:尽心竭力。 10.信:真诚,诚实。 11.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12.习:践行,复习。 13.立:站得住的意思,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14.惑:迷惑。 15.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16.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17.逾:越过,超过。 18.矩:规矩,规范。 19.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0.殆.(dài):有害。 21.堪:忍受。 22.曲:弯曲。 23.逝:流逝。 24.舍:舍弃。 25.夺:改变。 26.笃.(dǔ):忠实,坚守。 27.切:恳切。 重点虚词 1.乎:文言中用作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不亦乐乎.) 2.亦:也;“不亦……乎”表反问,译为“不也……吗”。(不亦.乐乎)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注释译文赏析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作者 《论语》的作者不是孔子。《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注释 (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

2019新编人教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2019新编人教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孔子便是其中一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部辉煌的巨著— —《论语》,体味一下孔子的思想,看看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一课时1.熟记“论、 省、罔”等字的字音;熟记“逾、堪”等字的字形。(重点)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 课文。(重点)3.结合对孔子的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难点)4.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素养)学习目标作者介绍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 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知识备查山东曲阜“三孔”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庙 大成殿祭祀孔子的地方知识备查孔林孔子墓地知识备查关于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全书共2 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孟 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知识备查读一读lúnyùnxǐngwǎngdài论语

愠三省罔殆dāndǔkānhuò一箪食笃不堪不惑xiàngyú陋巷逾矩预习检查词语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温,温习。故,旧的知识。【温故知新】预习检查断句读方法归纳根据语意断句读根据语录体的特点断句读。通过分析句式特点(如固定句式、句式 短小、句式工整)断句读通过“之乎者也矣”等语气词断句读。方法指导整体感知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子曰:“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整体感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 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整体感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整体感知《论语》十二章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按时通“悦”,愉快“从”说连词,表顺接志同道合的人温习,复习了解生气,恼怒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按时复习,不也

人教版(2019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素材《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 ” ” ”(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 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 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空想而不读书,就无所得。” 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要学习与思相结合。启示:只学 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 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第1课时)--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

知识 1.作者简介。 孔子(前55l一前479),名,字,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和学说是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20篇,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宋代将它与《》《》《》合称为“四书”。 2.背景探寻。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转型的时代。由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制度的变更,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权力下逮(权力被下级夺取)、礼仪僭越(超越本分)等现象,是孔子思想产生和形成的社会根源。鲁国是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其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是孔子儒家思想产生的特殊土壤。 3.知识链接。 语录体 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被称为语录体。先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四书 “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四书”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精华。 4.成语积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 文及教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够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能够凭借这个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仅仅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仅仅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能够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能够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课文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课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教材分析 《<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而这一目标的达成主要依靠对文言文的学习。本课涉及到的《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这三方面内容均归属于良好的行为习

惯和学习习惯范畴。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因此,本文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语言含义,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深入养成教育。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教学设计】《〈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教版》(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七则见于《雍也》篇,第八,九则见于《述而》篇,第十,十一则见于《子罕》,第十二则见于《子张》,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常识,积累“愠、说、罔、殆”等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初读文本,读顺读畅,认准字形、读准字音,大声诵读把握节奏; 3、从字面义和语境义、主旨和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4、对《论语》十二章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激情投入,阳光参与,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对课内和课外材料的研读并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反复诵读,领悟孔子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等方面富含哲理的话语; 2、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3、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4、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使学生经历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养。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1、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 2、预习课文; 3、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作家、作品简介: (1)学生出示课前整理的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相关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他首创私人讲学之

部编人教语文七上《12《论语》十二章》[康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第六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康靖西安交大附中分校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交大附中分校·康靖课型:(教读课)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在熟练翻译的基础上,理解语录的思想性、情感美,赏析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畅谈语录美感,从中认识《论语》、认识孔子。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传统文化,读《论语》,从中学习做人之道,感悟国学魅力。教材分析: 1. 重点:理解语录思想性、情感美,赏析语言特色。 2. 难点:从理解、赏析中,认识孔子,学习《论语》中的做人之道。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学法指导:理解、赏析语录—认识孔子、《论语》—修正做人之道教材解读:一、教学过程:(一)导入:北宋政治家赵普说过“半部《论语》知天下。”上节课,我们诵读了十二章语录,完成了翻译、理解工作,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讨论:历代文人墨客对《论语》的评价是否言过其实,究竟《论语》对我们每位同学有怎样的实用价值。(二)理解·赏析:找一找——十二章之我的最爱问:十二章语录,你最喜欢哪一章呢?大声诵读,并说明理由。可以从内容理解、情感流露、语言特色(技巧)、文言之美等角度入手。²整理:内容理解: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学而思温故而知新择善而从切问近思学习态度——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修身做人——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三十而立回也不改其乐富贵浮云逝者如斯夫匹夫不可夺志²情感流露重视友情爱学生、惜才触景生情²语言特色对比——学而不思思而不学三军匹夫知之好之乐之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比喻——逝者如斯夫于我如浮云白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²文言之美文字简约,一字一意象,一语一乾坤成语:不亦乐乎三十而立不惑之年耳顺之年随心所欲富贵浮云择善而从逝者如斯匹夫不可夺志(三)归纳、感悟:说一说——万世师表之我看孔子问:通过对十二章语录的分析,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孔子呢?整理:重视学习、讲究方法胸怀坦荡、大度包容讲究诚信、严于律己积极进取、进德修业安贫乐道、富贵浮云虚心求教、珍惜时间综上,孔子是一个君子,是一个实践家,他身体力行的告诉世人,所谓“君子”不是贵族特权,而是人人都可以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矢志不渝的品德砥砺,和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来锻造的。孔子是一个理想者,他从50岁起周游列国13年,寻求施展政治报复的机会。“人不知而不愠”和“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愠”与“不愠”足可见他为实践理想做出的努力。孔子强烈的忧患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昂的用世热情,执着的理想追求,组合成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留给后人无限活力。 (四)提升、探索:想一想——国学热之我的主张问:1. “闻言思人,见人识志”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再是单纯的翻译者,而是善于思考、懂得思辨的探索家。再读《论语》,请谈谈你对它的认识。预设:《论语》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做一个真正的君子。《论语》教育我们重视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学习方法。《论语》虽然呈现为零散的语录体形式,但是孔子的思想却贯穿其中。《论语》不是孔子的说教,孔子及其弟子生动形象的语言,带领读者进入儒家世界:探求真理,掌握方法,修身做人。读者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感受到了说话者的性格、情感,也有了自己的认识。问:2.今天的学习是否为同学们打开了自主阅读《论语》的方法之路呢?课下阅读《论语》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部编版语文七上《论语十二章》注释译文赏析

部编版语文七上《论语十二章》 注释译文赏析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易(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语言积累与运用

《〈论语〉十二章》语言积累与运用 1.理解并积累重要词语。 【重要字词】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说:“说”通“悦”,愉快。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 信:诚信。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惑:迷惑,疑惑。 逾:越过,超过。 矩:法度。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是从。 殆(dài):疑惑。 箪(dān):古代用的圆形竹器。 堪:能忍受。 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者:代词,……的人。 好(hào):喜欢,爱好。 乐:以……为乐趣。 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肱(gōng):胳膊。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川:河,河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这,指河水。 三军:军队的统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 匹夫: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笃(dú):坚定。 切问而近思: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仁:仁德。 【古今异义】 可以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 疏(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劣 今义:疏通、疏散 水(饭疏食饮水) 古义:冷水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匹夫(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普通人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三(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多次 今义:数词,三 【一词多义】 为: 1.当,做。例句:可以为师矣。 2.替。例句:为人谋而不忠乎。 知: 1.了解。例句:人不知而不愠。

人教版(2019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素材《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空想而不读书,就无所得。” 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要学习与思相结合。启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12.《论语》十二章(1)

12《论语》十二章 考点1赏析句子 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与道义不符合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考点2思想内容 课文所选的十二章,是孔子及弟子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问题的探讨。请辨别出哪些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哪些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哪些是关于修身做人的。 学习方法:第1、4、5、12章 学习态度:第7、9、10章 修身做人:第1、2、3、6、8、11章 考点3感悟启示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读了本文之后有什么感悟。 感悟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用心学习,从而会学得比别人好。 感悟二: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如何提高个人修养的许多有益的教诲。如:看到别人的短处而反省自我,加强自律;要贫贱不移;要意志坚定;交朋友要讲诚信,等等。聆听古人的

教诲,真是受益匪浅。 基 础

积 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一箪.食()曲肱.() 博学而笃.志() 三省.吾身() 不愠.() 2.根据拼音填汉字。 ,不亦 ,乎,四十而不 ,学而不思则 ,思而不学则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 (3)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 (4)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 (6)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 (7)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 (8)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示例:人不知而.不愠 A.学而.时习之B.五十而.知天命 C.温故而.知新D.学而.不思则罔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B.有朋/自远方来 C.学而/不思则罔D.温故/而知新 6.翻译下列语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默写课文中有关的语句。 (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阐述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备的风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一句大意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请教。

部编版七上《〈论语〉十二章》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论语〉十二章》课文详解 课前预习 一、作品梗概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二、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他为“至圣”“圣人”。本文需熟读背诵。 知识重点 一、全文展示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二、主题概述 本文选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主要论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品德修养方面的问题,强调了学习必须有谦虚求实的态度和勤于复习、善于思考的方法,还指出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论语》十二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

【测评内容】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不愠(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 不惑( )不逾矩( )( )不思则罔( )不学则殆( ) 一箪食( )曲肱而枕( )( )( )好之者( )笃志( )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19.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3.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 编撰而成。 它以 体为主,是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宋代把《论语》与 、 、 并称“四书”。论语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 国人, 末期 的 家、 家、 家, 思想学派的创始人。 【评价方式】 1.在课前预习部分,通过识记课下注释,查阅资料,检验学生的整合能力。 2.通过小组内交流学习讨论,落实注音和重点字词。 【练习内容】 一、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