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绪论

一、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

1.文学描写的生活范围和创作领域不断扩大,描写革命战争和农村生活的题材有了新的开拓,过去没有涉猎或涉猎很少的题材也有长足发展

张贤亮《绿化树》知识分子在西北农场劳动改造.张炜《古船》传统文化观念和心理的变革陆文夫《美食家》资本家“善吃”.汪曾祺《受戒》僧人生活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监狱生活

2.文学主题从单一转向丰富,从直露转向深邃.五六十年代,因强调为政治服务,主题比较单一;新时期以来,作品的主题丰富多样,意蕴进一步深化。

徐怀中《西线轶事》、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和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杨朔《三千里江山》相比,作家对当代军人精神世界的揭示,不再是单一的颂歌,而是走出了融颂歌、战歌、悲歌和挽歌于一体的浑厚、优美的交响乐章。

描写改革,蒋子龙和张洁笔下题旨不同;

描写女性,李国文《月食》、王安忆《流逝》、宗璞《心祭》、孔捷生《普通女工》,在主题的开掘上也各有自己的发现。

人物形象也由类型化转向写人物性格的丰富性、矛盾性、复杂性

3.艺术风格和创作方法有了新的突破

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探索并创造多种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

五六十年代:山西作家群(赵树理)、河北作家群(孙犁)、湖南作家群(周立波)

80年代:京味小说作家群(邓友梅、刘绍棠)、秦晋作家群(贾平凹、路遥、陈忠实)、津味小说作家群(冯骥才、林希)

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兼用,建立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刘心武《钟鼓楼》,展示了一幅当代北京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寻根文学;谌容《减去十岁》、刘索拉《你别无选择》、莫言《红高粱》

4.少数民族文学恢复了生机

《阿诗玛》《百鸟衣》《格萨尔王传》《嘎达梅林》

5.形成了一支经受严酷考验、能够勇敢战斗的文艺队伍

二、当代文学的经验和教训

1.正确认识和处理文艺和生活的关系

2.正确认识和处理文艺和政治的关系

①把文艺为政治服务当作了文艺工作的终极目标②把文艺为政治服务变成为中心工作服务

③把文艺的社会功能理解得过于狭隘,忽视人民群众的多种需要

3.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

建国初文学:文学概况和文学思潮

一、第一次文代会

1.时间:1949.7.2-7.19

2.目的:总结经验,确定今后文艺工作的方针与任务,成立一个新的全国性组织

3.主题:解决文艺的方向问题。继续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

讴歌伟大的时代和人民,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4.缺点:着重强调解放区文艺,但对国统区文艺总结不够,对国统区进步作家的评价有偏颇,甚至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

5.意义:标志着文艺界的大统一、大团结

二、第二次文代会

1.时间:1953.9.23-10.7(北京)

2.主题:探讨文艺的规律问题

3.中心议题:发展文艺创作(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创造英雄人物和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4.不足:指出文艺作品应表现政策,文艺创作离开了党和国家的政策,就是离开了党和国家的领导

三、“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其后创作

1.1956.5 毛泽东于最高国务会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陆定一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

2.涵义: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争论,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不能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3.意义:为我国文艺界解放思想、繁荣创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4.创作成就

①文艺理论批评方面

何直《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

②创作上的三个突破

A.正是人民内部矛盾,揭露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突破了“无冲突”论的禁锢。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B.发挥讽刺的积极作用,突破了人民内部不适用讽刺的囿见。巴人《况钟的笔》

C.创作题材不断扩大,突破了爱情题材的禁区。

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刘绍棠《西苑军》

四、第三次文代会

1.时间:1960.7

2.人数:2300多人

3.主题:明确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正确道路在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基础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陈出新

4.不足:与苏联关系恶化,提出反修防修

5.意义:对于团结全国的文艺工作者、帮助他们认清形势、振奋革命精神,用作品来鼓舞全国人民战胜困难起了动员作用

五、文艺思潮“三大战役”

1.切入点: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历史唯心主义

2.目的:批判历史唯心主义,促进艺术家世界观的转变,确保文学和艺术的社会主义性质

3.评价:对新生的政权是必要的,但实际上,政治硝烟弥漫,理论成果甚少,学术空气稀薄,教训颇多,使三大战役史实色彩浓,而学术成分则淡了。

具体内容如下:

①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

武训当年被认为“行乞云学,千古一人”,批评者认定其走的是从改良主义到投降主义的路,毛泽东认定这是思想混乱的表现,应提出批判

②对《红楼梦》研究中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批判。俞平伯是新红学的代表人物,李希凡、路翎认为他的研究方法和基本观点有误,引起毛泽东的重视,发起了对唯心主义的第二次批判③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这场斗争从批判胡风文艺思想开始,到“粉碎胡风反革命集团”告终,批判主要集中在“主观战斗精神”、现实主义、民族形式

A.毛泽东从政治家角度强调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及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B.胡风则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强调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特别强调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现实主义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核心,也是他文艺思想的精髓,是“生活的深入和胸怀的扩大”。他认为“主观战斗精神来自于作家底献身的意志、仁爱的胸怀,”“作家底对现实人生的真知灼见,不存一丝一毫自欺欺人的虚伪”。

六、关于“写中间人物”和“现实主义深化”的问题

邵荃麟于1960年冬至1962年夏提出,以梁三老汉(柳青《创业史》)为例,阐述“写中间人物”的问题。(梁三老汉、邵顺宝、赖大嫂)

“中间人物”指既非正面人物,又非反面人物,是处于中间状态的人物,是不好不坏、亦好亦坏的芸芸众生。中间人物的理论基础是现实主义,是强调塑造典型、描写人物的多样化、复杂性和深刻性。

七、茅盾、周扬、冯雪峰的文学理论批评

1.茅盾:把《讲话》要义概括为一句话:体验生活、思想改造和创作实践。

文艺论述中,现实主义是中心问题

①两结合: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

(两个口号的论争:“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论争

②对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的斗争的论述

2.周扬:撰写社论提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口号。反对教条主义,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必须同我国的文艺传统和创作实践紧密结合”

3.冯雪峰: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自觉思考:在思想上向民主主义革命的精神迈进,在文学形式上向更适合于新的内容的形式前进

(外来形式的“中国化”和中国旧有形式的“蜕化”而创造出新的形式)

小说创作(上)

一、赵树理

1943-1949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孟祥英翻身》《李家庄的变迁》《地板》

1951-1966 《三里湾》《“锻炼锻炼”》《卖烟叶》《套不住的手》

《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的长篇小说

1.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糊涂涂”“常有理”“铁算盘”“惹不起”(落后人物)

王满喜范灵芝(先进人物)

2.诙谐幽默的艺术风格:《“锻炼锻炼”》“小腿疼”“吃不饱”老好人王聚海

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1.讲究作品的故事性和连贯性,2.在叙述和描写的关系上,“把描写情景融化在叙述故事当中”,3.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符合农民口味的语言,既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4.富于地方色彩、乡土风味

二、孙犁

1944 《芦花荡》《荷花淀》

(1939-1953年作品都收在《白洋淀纪事》中)

解放后《风云初记》(吴春儿、李佩钟、蒋俗儿)《铁木前传》(九儿、六儿)

1.主张革命现实主义,创作中又力图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

2.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表现出对故乡人民的深厚感情

3.擅长描写农村青年女性,表现她们的美丽容貌和心灵的闪光,反映时代脉动中她们命运的变化、内心的波澜

三、周立波

1946《暴风骤雨》获斯大林文学奖1951 1956-1959《山乡巨变》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1978《湘江一夜》

《山乡巨变》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

1.人物:A.刘雨生、李月辉、盛幼亭(亭面糊) B.菊咬筋王菊生、秋丝瓜张桂秋

2.语言:介于雅俗之间,淳朴自然、细腻流畅

基本风格特色:平易而又隽永,自然而又凝炼,细腻而又明快

四、沙汀、骆宾基的小说

沙汀:深沉含蓄、洗炼凝重《青棡坡》《木鱼山》(“三记”)

骆宾基:刚健雄浑、细腻酣畅(《边陲线上》)

《夜走黄泥岗》《父女俩》(香姐儿)《山区收购站》

五、马峰、西戎的小说(山西作家群)

马峰《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西戎《宋老大进城》《赖大嫂》

六、李準、王汶石的小说

王汶石《风雪之夜》《新结识的伙伴》《春节前后》《井下》

李準1953《不能走那条路》1957《灰色的帆篷》

《黄河东流去》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徐秋斋、李麦)

“是为展示民族精神,展示对民族前途的信心”

七、康濯、刘澍德的小说

康濯《我的两家房东》《春种秋收》《水滴石穿》刘澍德《桥》《拔旗》《归家》

八、王愿坚、峻青的小说

1. 王愿坚:单纯、朴素、明朗,在生动描绘中写出了人物的人性美、人情美

《党费》《普通劳动者》《粮食的故事》

2. 峻青(散文集《秋色赋》):《黎明的河边》《老水牛爷爷》

情节曲折,波澜迭起,善于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揭示英雄人物的性格

九、茹志鹃、刘真的小说

1.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剪辑错了的故事》开“反思文学”先河1958《百合花》

显著特点:不正面描写大海的洪波,而是采撷生活中的浪花、时代大合奏中的乐句,加以深入开掘和精细描绘,以反映生活的风貌、时代的主旋律。特别擅长写女性的心境,抒发她们的感情,风格清新、俊逸,于清新中见诗情,于俊逸中寓隽永

2.刘真:1951《好大娘》1957-1964《林中路》《长长的流水》(《我和小荣》)

1976年后《黑旗》

十、“干预生活”的小说和爱情题材的小说

<一>“干预生活”的小说

这些作品贴近现实,针对性强,对现实生活不健康甚至阴暗的东西(官僚主义、教条主义、逢迎领导等),进行讽刺和鞭挞,并描写赞扬了与之对立的正面形象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耿简《爬在旗杆上的人》

李準《灰色的帆篷》白危《被围困的农庄主席》何又化《沉默》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刘世吾、林震

刘世吾:他沾染了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然而,其显著的特点并不在此,他有着比官僚主义更可怕的东西,即对党的工作、对现实的冷漠。他有能力、有经验,但在“就那么回事”的思想支配下,他失去了原应有的热情,这使他有意无意地成了组织部门新生事物的压制者和旧事物的维护者。

<二>爱情题材的小说

通过写“家务事、儿女情”,拨动人们心中的“情弦”,歌颂高尚的革命情操,歌颂新社会;鞭挞自私自利的丑恶灵魂,批判旧世界

邓友梅《在悬崖上》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刘绍棠《西苑军》

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这两类作品中不少被打成“毒草”,作者也因此遭批判。新时期,优秀作品结集为《重放的鲜花》出版

散文

冰心《小橘灯》《我们这里没有冬天》《樱花和友谊》秦牧《艺海拾贝》

吴伯箫《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北极星》杨朔《三千里江山》刘白羽《长江三日》碧野《阳光灿烂照天山》“三家村”:邓拓、廖沫沙、吴晗《三家村札记》

小说创作(下)

一、杜鹏程《保卫延安》(《光辉的里程》)

1.是一部反映我国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代风云的英雄史诗

①反映了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延安保卫战

②创造了连长周大勇的英雄形象及其连队战士们的英雄群像

③塑造了彭德怀的光辉形象

2.语言: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时显哲理的光辉

二、柳青《创业史》(《铜墙铁壁》)

1.写出了巨大历史转折中的农村变革

2.描写人物、塑造的典型性格:梁生宝、梁三老汉、“三大能人”

3.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浑厚而恢宏、深沉而热烈、细密而遒劲语言风格:亲切而庄重

三、梁斌《红旗谱》

1.描绘农民革命斗争

2.人物塑造:朱老忠、严志和

3.民族化:浓厚的地方色彩;语言朴实、通俗、生动、浑厚

四、杨沫《青春之歌》林道静,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江姐、许云峰,

吴强《红日》沈振新、梁波,曲波《林海雪原》杨子荣、少剑波,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徐义德

五、欧阳山《一代风流》周炳、区桃,(《三家巷》《苦斗》《柳暗花明》《圣地》《浩浩神州》),李劼人《大波》,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陈登科《风雷》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背景,

浩然《艳阳天》《金光大道》,高云览《小城春秋》艾芜《百炼成钢》杨朔《三千里江山》草明《乘风破浪》知侠《铁道游击队》韶华《浪涛滚滚》金敬迈《欧阳海之歌》碧野《阳光灿烂照天山》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姚雪垠《李自成》马识途《清江壮歌》

“三红一创,山青保林”:指的是新中国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八部长篇小说:《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它们与写于四十年代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主要写于五六十年代的《上海的早晨》构成了“红色文学经典”,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成长壮大的历史中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

诗歌

一、本时期诗歌创作的特点

1. 颂歌的兴起,并迅速成为诗歌的主导性潮流

石方禹《和平的最强音》闻捷《天山牧歌》公刘(“一朵奇异的云”)

傅仇(“森林诗人”)贺敬之《雷锋之歌》

2. 抒情主人公的变异:追求诗人的自我跟阶级、跟人民的大我相结合

贺敬之《回延安》《放声歌唱》

3. 长篇叙事诗创作丰收喜人:郭小川《深深的山谷》《白雪的赞歌》《将军三部曲》

4. 诗歌形式的变化、发展和丰富:半自由体李季《杨高传》,“楼梯式” 郭小川《致青年公民》,学习古典诗词贺敬之《桂林山水歌》

二、主要诗人的创作

1. 臧克家《有的人》《李大钊》

2.田间《赶车传》(最长的叙事诗)

3. 李季1946《王贵与李香香》《生活之歌》《杨高传》

4. 闻捷《复仇的火焰》《天山牧歌》

5. 郭小川的诗歌特色

①充溢强烈、真挚而深邃的革命激情。充分而强烈地抒发革命之情《一个和八个》

《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将军三部曲》

②富于哲理性。组诗《致青年公民》

③闪耀着鲜明的时代精神的光彩。《祝酒歌》《团泊洼的秋天》

④艺术上,既有雄浑而深邃的主导风格,又是多姿多彩的。

《甘蔗林――青纱帐》《致大海》《望星空》《林区三唱》《厦门风姿》

6. 贺敬之诗作特色

①鲜明的时代精神(基调):《回延安》《雷锋之歌》《放声歌唱》

②富于革命浪漫主义色彩:《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梳妆台》《东风万里》

③风格主调:高亢豪迈、激情奔放

7.少数民族诗人诗作:韦其麟《百鸟衣》《阿诗玛》(彝族)《格萨尔王传》(藏族)

话剧

第四种剧本:是评论界对那些并非概念化地表现工农兵生活,以及除表现工农兵生活之外,还描写工农干部、知识分子等的家庭生活,感情生活等的剧本的称谓,主要有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海默《洞箫横吹》,赵寻《还乡记》。

田汉《关汉卿》(朱帘秀)《文成公主》,

曹禺《明朗的天》(描写高级知识分子)《胆剑篇》《王昭君》,

郭沫若《蔡文姬》《武则天》(“翻案”)。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

对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是文革的前兆

“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经姚文元审定加工),明显违反了创作来源于生活的原则,是典型的主观主义文艺论。

“根本任务论”:最早出自江青的《谈京剧革命》,将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看作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宣扬英雄史观,否定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扰乱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目的。

凌力《星星草》杨沫《东方欲晓》姚雪垠《李自成》李心田《闪闪的红星》

莫应丰《将军吟》黎汶清《万山红遍》张扬《第二次握手》赵搌开《波动》

靳凡《公开的情书》李瑛《一月的哀思》(诗歌)

天安门诗歌运动

1. 主题:①保卫周恩来,声讨“四人帮”②对坚持马克思主义,破除现代迷信的思想解放的强烈要求,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殷切呼唤

2. 特色:①具有如火如荼的革命激情。②短小精悍,语言朴实,形象生动,易懂易记易抄易传。③大量采用人民群众所喜爱的诗歌形式,具有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两结合”:即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简称。毛泽东于1958年提出,诗歌应该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这一提法带有强烈的政治功利性,从实践上看,它助长了虚假的理想主义和廉价的乐观主义,抑制了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

新时期文学(1976——至今)

当代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一、第四次文代会(北京)

1.时间:1979.10.30-11.6

2.议题:总结三十年来文艺工作的基本经验,提出新时期文学的任务

3.意义:是一个倡导思想解放,文艺民主、深入批判“左”的思潮的大会,标志着社会主义文艺工作所发生的历史性转折。

社会主义新时期文艺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政策

1.“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社会的变革与文学的发展

<一>聆听时代足音,顺应历史潮流,传递人民心声,使文学真正成为变革时代的真实写照。

1、“伤痕文学”率先以勇敢的,不要谢的姿态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积极投身年思想解放运动。

2、“改革文学”作家们置身改革的热潮,聆听改革开放大趋势的足音,为改革的先行者鸣奏出响遏行云的赞歌。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何士光《乡场上》,

张学梦《现代化和我们自己》(诗)王蒙《春之声》

3、“反思文学”回顾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曲折历程,沉思我们社会的积弊和民族的沉疴。

4、“文化寻根”热,他们携着现代人的感受,叙说着各民族,各地域久远的民情民俗,神话传说,轶事逸闻。张承志《黑骏马》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

5、“新写实主义”写出日常生活的琐屑和平民百姓的世俗愿望。

<二>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恢复人在文学中应有的位置。

朱光潜:倡导表现人性和人道主义钱谷融:重申“文学是人学”

1、肯定人的价值,关注人的命运。舒婷《致橡树》谌容《人到中年》张洁《祖母绿》

2、直逼人的心灵世界,表现复杂的性格和灵魂。

刘心武《我爱每一片绿叶》,铁凝,林白,陈染

3、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探究人性的奥秘。方方《风景》《落日》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

<三>在广泛吸收中外艺术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文学真正成为审美的文学。

小说创作概况

一、伤痕文学

在新时期文学发展进程中率先勇敢地、不妥协的姿态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通过真实的描写大胆的揭露、愤怒的鞭挞,由表及里的触及文化大革命的实质。

刘心武《班主任》莫应丰《将年吟》卢新华《伤痕》古华《芙蓉镇》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陈固凯《我该怎么办》

特点:

①在思想取向上体现了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以呼唤人性,肯定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为主旨,对“文革”时期非人化的现实给与愤怒的揭露、控诉和鞭挞。

②从审美取向上看,伤痕小说以其强烈的批判性、暴露性、悲剧性开启了现实主义复归的潮流。

评价:①使新时期文学的全局骤然生动起来、活跃起来,带给人们思想上的解放感和艺术上的新鲜感。

②总体上说还是人们长期郁积的情感的宣泄,对文革的批判还停留于感性的层次上,艺术上也显得较为粗糙、直露。

二、反思文学

是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国30多年来社会发展中的迂回曲折、明暗进退的原因前源进行冷静思索、重新审视的创作潮流。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从文革前溯至50年代或者更远,将伤痕小说的情感宣泄转变为冷静的理性思考,将单一的政治批判转变为社会、历史、

文化、心理的全面反省。

反思小说所能触及的生活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反思建国以来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各种运动和“左”的思潮对人们的生活和命运的影响

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②揭示封建残余势力和封建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在人们精神上的烙印

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韩少功《西望茅草地》

③对党和人民关系的反思和对官僚主义的批判。李国文《月食》《冬天里的春天》

王蒙《悠悠寸草心》《蝴蝶》

④对扭曲的人格或不健全的文化心理及“国民性”的剖析和针砭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陆文夫《美食家》

“复出作家群”:伴随着反思小说出现于文坛,即在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反右运动扩大化中被剥夺了创作权利而在新时期又重新登上文坛的作家,如王蒙、张贤亮、陆文夫、张弦、邓友梅等。

三、改革文学

80年代初孕育兴起的一股反映改革开放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心理的变革与冲突的创作潮流。

主要特点:

①热忱呼唤改革,努力跟上时代步伐,对改革的进程作了及时迅捷的和持续的反映与描写。蒋子龙《开拓者》张炜《秋天的思索》张洁《沉重的翅膀》李国文《花园街五号》

②力图整体性的反映变革中的时代、社会与人,描绘改革过程新的希望的闪烁与挫折、失败、困惑、苦恼的交织。蒋子龙、张贤亮、张洁(政治经济改革及冲突)

张炜、路遥、何士光(变革中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

③创造了一批改革家、开拓者形象为中心的“当代英雄”。

《乔乡长上任记》乔光朴《乡场上》冯云爸,《沉重的翅膀》郑子云《人生》高加林

表现了改革背景下的的诸种心态世相,但初期多有“急就章”,存在着矛盾冲突简单化、人物塑造理想化、艺术构思雷同化的弱点。

四、寻根文学

为在追溯民族文化渊源,对传统文化予以审视、剖析或继承,如张承志《绿夜》、《黑骏马》,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郑义《远村》、《老井》,贾平凹《商州三录》,阿城《棋王》,他们不约而同地将艺术视野从政治生活转向对文化的关注。

从反思文学的角度看,“寻根”是反思的延伸,是对久远的民族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心理积淀的反思;从改革文学的角度,正是由于改革的深入而触动了深固的民族文化传统,促使作家去思考传统在今天的文化价值。

创作上,更倾向于借助各民族、各地域的神话系统来表现文明与野蛮、现代与古朴、科学与信仰的纠结,企图从各种矛盾构成的合力中,探求中华民族的未来趋势。

张承志小说写伊斯兰教和“哲合忍耶”

阿城“三王”系列写庄禅精神王安忆《小鲍庄》儒家的仁义精神

寻根小说标志着中国当代小说发生的重要变化:

1.由于文化意识的形成,文学中就不再是单一的政治视野,而生成了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

2.由于寻根小说的浪漫主义倾向并糅和了现代主义的多种表现手法,因此打破了小说创作中单一的现实主义格局,并在语言文体、隐喻象征、叙述方式、作品结构上有所创新。

寻根小说的局限是对于“根”的静止的非历史的理解,这导致一些作家一味地沉迷于左、俗、粗、野之中,表现出贵远贱近、向虚背实的倾向。

五、先锋小说

对80年代以来具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创作潮流的概称。

基本特征:

1.反叛性,反叛业已确立的理性秩序、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美学精神和表现方法;

2.实验性,以不拘一格、打破常规的方式创造新的艺术和语言形式为己任。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对现代主义的吸取主要在技巧方面,即以现代派的表现手法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文学表现力。

王蒙《春之声》《蝴蝶》宗璞《我是谁?》张洁《他有什么病》諶容《减去十岁》

新时期先锋小说创作又分为两个阶段:“新潮”和“后新潮”

“新潮”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刘索拉、徐星、莫言、残雪等人,其创作的核心观念是表现自我,反抗对自我的压抑。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徐星《无主题变奏》

“后新潮”小说核心观念是虚无,包括自我的虚无,世界意义和人生意义的虚无,代表作家有马原、洪峰、余华、格非,他们致力于颠覆故事、结构意义的游戏,更彻底地表达神秘、虚无和悲观情绪。

六、新写实小说

80年代中后期出现 1989年6月《钟山》文学丛刊推出

它更多地表现出世俗化的价值取向,即追求物欲而淡化理想,趋于平庸而消解崇高的倾向。它所描写的主要是凡俗人生、庸常之辈,是“现实生活原生状态”的还原。

与革命现实主义相比,新写实小说发生了明显变异:

1.描写各类小人物的生存困境,表现他们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烦恼,揭示人的各种尴尬处境,以对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境遇的描述替换关于生活的终极价值的判断;革命现实主义中“大写的人”为“小写的人”所取代。刘震云“官人”系列《单位》《头人》《官场》《官人》

2.表现人的顽强的生命欲望和本能冲动,以最基本的生命欲望的满足来阐说生存的意义,从而消解掉政治的和文化的阐说;革命现实主义中“生活”的故事为“生命”的故事所取代

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

3.罗列琐碎的日常生活片断和细屑的感性经验,对平庸的世俗人生不厌其烦的现象描绘以图还原“生活本相”;革命现实主义的典型化为零碎化所取代。

池莉“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

4.不回避粗俗猥琐的场景描写,用艺术画面展示出大量卑污、鄙俗、晦暗但又闪烁着真实光焰的细节;革命现实主义的细节真实为自然主义式的真实细节所取代。

方方《风景》《落日》苏童《米》余华《活着》

5.作者在创作中回避激情,避免主观介入,抑制对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作出直露的评价,取退出作品的“不动情观照”的方式叙述故事;革命现实主义中的理想主义为冷静的客观主义态度所取代。这些变异使新写实小说填补了为革命现实主义所忽略或摒弃的那一部分现实生活和人生经验,更加贴近世俗人生,也拓展了现实主义创作的艺术表现空间。

历史题材也为新写实小说所青睐,通常被称为“新历史小说”。它们除具备新写实主义的一般特点之外,还突出历史叙述的虚构性,以历史的荒诞性、偶然性来改写“正史”中所讲述的历史。叶兆言“夜泊秦淮”系列《状元镜》《十字铺》《追月楼》

苏童“妇女生活”系列《红粉》《妻妾成群》

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

然而,也应看到,新写实小说往往表现出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屈就,有的作品也表现出对平庸心态的迎合,由此折射出社会转型期的文学创作在理想、激情等精神价值方面的一种失落。

七、新时期小说在题材上的开掘

1.政治生活领域陆天明《苍天在上》周梅森《人间正道》陈忠实《白鹿原》张炜《古船》

2.爱情婚姻生活靳凡《公开的情书》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3.农村生活题材古华《芙蓉镇》李凖《黄河东流去》

4.革命历史题材莫言“红高粱系列”、邓一光

5.工业题材

6.军事题材《西线轶事》《高山下的花环》朱苏进《射天狼》《炮群》《醉太平》

7.知识分子题材諶容《人到中年》杨绛《洗澡》

8.历史题材《李自成》《少年天子》《雍正皇帝》

9.少数民族生活题材张承志《心灵史》回阿来《尘埃落定》藏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回)小说(上)

一、王蒙:在创作中追求更宏大的历史感,更深沉的社会责任感,更严肃深刻的以探讨真理为己任的哲理感。

1.“意识流”小说特点:《夜的眼》《春之声》《海的梦》《蝴蝶》《杂色》《相见时难》

①富于鲜明的反思意味

②不拘一格地追求“题材的多样性和手法的多样性”

③充满“诗情词意”

2.追求现实主义多样化

《悠悠寸草心》《说客盈门》《庭院深深》《活动变人形》(倪吾诚、静珍)

3.90年代,发表系列长篇:《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

二、刘心武

1.创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①70年代末“伤痕小说”和“问题小说”

②赞美人性、人情,呼唤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的“人情小说”和纪实小说

③80年代末以来,深层次的探索人性的奥秘,发掘人性中丑恶、冷淡的一面

三个阶段的基本主旨未变:即对人性、人情和人道主义的呼唤,以及对当代人信世相的心理文化分析。《班主任》《爱情的位置》《我爱每一片绿叶》《立体交叉桥》

《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栖凤楼》

三、张贤亮

1.小说的哲理性:《灵与肉》(许灵均)《河的子孙》(魏天贵)

《绿化树》(章永璘、马樱花)《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2.沉郁、苍凉、雄浑的诗美:①伤痕痛苦中的“缺陷美”②粗犷质朴的内心美

③大西北边陲的风情美

3.80年代末,非理性、客观性描述增多,哲理化、诗化描写减少:《习惯死亡》《我的菩提树》

四、从维熙

《大墙下的红玉兰》,被誉为“大墙文学”的开创者

视野开阔,题材广泛,最显著的是以劳改生活为题材的中篇

这些作品,以现实主义的冷峻和浪漫主义的激情相结合,在揭露“左”倾路线的危害和“四人帮”的肆虐的同时,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知识分子万折不摧的坚贞信念和九死不悔的崇高理想。人们把他的这批作品称为“大墙文学”。

1.首先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知识分子的正气歌。《大墙下的红玉兰》葛翎《雪落黄河静无声》范汉儒,既反映了炼狱中“庄严的毁灭”的悲剧性,又表现了地火中“精神的升腾”的崇高感

2.又是关于人性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沉思录

五、李国文

1.对现实和历史的严肃思考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切依恋(主旋律)《月食》《冬天里的春天》

2.重视情节的结撰《危楼记事》,在长篇中表现为传奇性,短篇中显露为怪诞性

3.结构艺术敢于大胆创新,《花园街五号》多线头情节

六、陆文夫:《小巷深处》《特别法庭》《小巷人物志》《人之窝》《小贩世家》《美食家》《井》陆文夫在创作上的碳球和突破,表现在:

①注重发挥小说的批判功能②追求意蕴丰厚和“多主题的统一”③深入发掘“凡人小事”

七、高晓声

《李顺大造屋》李顺大:性格中掺合着逆来顺受的奴性和封建崇拜的因素

《“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

八、蒋子龙

1.对现代大工业的总体性思考和全景性把握:《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拜年》

《赤橙黄绿青蓝紫》《燕赵悲歌》

2.塑造出“开拓者家族”的人物系列:乔光朴、应丰、解净、牛宏

3.小说的基本特色:粗犷

九、何士光

1.透露社会变动的信息,传递历史前进的脚步声:《乡场上》(冯幺爸)《种包谷的老人》《远行》

2.表现出对人性、人道主义的呼唤:《青砖的楼房》

<一>宗璞“诚”“雅”:1957《红豆》1960《不沉的湖》

新时期《弦上的梦》《三生石》(梅菩提)《我是谁?》(韦弥)《南渡记》(孟弗之)

1.“诚”,就是对人生、对艺术的真诚,就是用心灵写作,用心血浇铸文字

2.“雅”,即高雅的风格(深厚的内涵和深远的精神)

<二>张洁: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

中短篇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

以1986年为界,前期追寻理想的人格与和谐的人生,多是美丽的忧伤与热忱的向往;后期追问人格的病态与人性的虚伪,多是冰冷的月光与锐利的词锋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七巧板》《他有什么病》《红蘑菇》

<三>諶容:《永远是春天》《赞歌》《太子村的秘密》《人到中年》《散淡的人》《懒得离婚》《减去十岁》《走投无路》

汪曾祺、林斤澜、刘绍棠:他们都注重地域风情的描写,注重挖掘平民生活中蕴含的人情美和人性美,追求在融合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写出“中国味儿”

<四>汪曾祺

1. 汪曾祺的小说流溢的美质,首先在于对我们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对人性的丑恶发出深沉的叹喟。

《受戒》《大淖记事》《陈小手》

2.独特的气质:钟情于个人的经历与命运,个人的性格特点,操行品德甚至个人隐私(情浓旨雅)

3.开创了新时期小说散文化的先河

①重气氛(既包括作者的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也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的生动描绘)

②结构随便、散漫,看似信马由缰,了无拘束

<五>林斤澜:1.“怪异”(独特的艺术境界)2.结构特点:重视场面,尽快地切入“必要场面”

3.语言上,注重求新求变《矮凳桥风情》(《头像》)

<六>刘绍棠:在新时期率先提出了建立乡土文学的主张追求田园式的艺术风格

《青枝绿叶》《田野落霞》《西苑草》《小荷才露尖尖角》《蛾眉》《蒲柳人家》(何满子)

<七>邓友梅“京味儿”

1.避免从正面展开历史的和现实的矛盾,而力图从侧面通过民俗风情、文物工艺、故事轶闻、普通市民的描写,显示历史和时代的烙印,发掘于今日世道人心有益的东西

2.用纯正的北京口语写北京人和北京风俗:《寻访“画儿韩”》《那五》《烟壶》《话说陶然亭》

<八>冯骥才“津味儿”

1.开掘人的精神世界《雕花烟斗》《啊!》《感谢生活》

2.表现天津市井风俗《神鞭》《三寸金莲》《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九>陈建功

1.宣喻人生哲理的小说《流水弯弯》《迷乱的星空》《飘逝的花头巾》

2.“谈天说地“系列小说《盖棺》《丹凤眼》《辘轳把胡同九号》

军旅小说家:徐怀中、李存葆、朱苏进徐怀中《西线轶事》(刘毛妹、陶柯)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

朱苏进《炮群》《醉太平》《第三只眼》《绝望中诞生》《射天狼》《引而不发》《凝眸》

姚雪垠《李自成》凌力《星星草》《少年天子》

小说(下)

一、王安忆

1.新时期之初纯真而明朗,以《雨,沙沙沙》为代表的雯雯系列小说

2.80年代初:既有对普通人生存状况的反思,又有对现实社会人生众相的描摹

《本次列车终点》(陈信)《流逝》(欧阳端丽)《69届初中生》

3.84年访美之后:《小鲍庄》(捞渣,儒家仁义的化身)“寻根“

《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岗上的世纪》

4.90年代:《纪实与虚构》《伤心太平洋》《长恨歌》

二、铁凝

1.初登文坛天真而善良的童心:《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2.随后,向生活的深层透视:《麦秸垛》《玫瑰门》

3.90年代以来:《对面》《孕妇和牛》《笛声悠扬》

①质朴的艺术手法②早期清新、纯美、流丽,后有粗鄙化的倾向

三、张抗抗、张辛欣的小说

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较多的理性参与,反映了一代人的命运遭际、内心情感和生活理想张抗抗《北极光》《隐形伴侣》《赤彤丹朱》

张辛欣《在同一地平线上》(人物心态的描画,真实心理的展现)

《疯狂的君子兰》(表现广阔的社会现实、社会群体心态)

四、张承志、梁晓声、史铁生的小说:同为知青作家,不仅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知青小说,而且以各自不同的方式铭刻下知青这一代人的精神旅程

张承志

1.以“为人民”作为自己创作恪守的原则,也是其作品基本主题。小说创作的两个阶段:

牧民――母亲――人民(写牧民的草原系列)

回回――父亲――人民(写回民的黄土高原系列)

以草原牧民为背景:《青草》《白泉》《红花蕾》《绿夜》

①草原――母亲:以对“草原――母亲“的深切眷恋来吐发一代知青的心声。他所表现的是一种近乎血缘般的亲情,使赤子对母亲的依恋《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青草》《黑骏马》②黄土高原系列:以《金牧场》为接合点,小说由感性抒发向信仰追求跳跃

《西省暗杀考》《错开的花》《心灵史》《北方的河》

2.崇高和壮美的风格的体现

(为人民的崇高主题;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崇高精神;坚守理想、渴望殉道的崇高情感)①强烈的对抗性冲突:《北方的河》“他“与黄河的激流漩涡的对抗(人与自然)

《西省暗杀考》数代穆斯林与官府以血还血的对抗(人与人)

《黑骏马》“我”内心的失落感、负疚感、再生感的交织(人内心)

②“美文”的表达,即对语言“那变换无尽的表现力和包容力”的运用,这来源于激情的诗化和丰富的意象

3.“爱情系列”(感伤而悲凉)

4.哲理小说(深邃而隽永)《行为艺术》《埋伏》《暗示》

池莉

1.早期小说以《月儿好》为代表,写清新单纯、颇有诗意

2.描写生活的原生态,通过大量琐屑的、平凡的、充满偶然性的生活事件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看法。“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

始终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展现他们困窘的生活现状和灰色的人生悲剧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你是一条河》

3.90年代中期以后,视点进一步下移,对平庸的日常生活由认同到赞美

《小姐,你早》《来来往往》

池莉的小说除真实描摹现实外,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汉味小说”的代表作品

刘震云:发表于1987《塔铺》1988《新兵连》

1.“官场系列”:《单位》《官场》《头人》,通过对大量琐事的平淡描写展示官场中的庸俗与险恶,堪称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写政治斗争,充满反讽意味

2.“故乡系列”:《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

刘震云的“官场系列”与“故乡系列”在当代文坛具有特殊的意义:

①在“新写实”小说展示烦恼人生的原生态、探索人性的冷漠的篇章中,刘震云的小说具有格外的政治批判意识;

②他作品中的批判锋芒、思想力量、文化底蕴,都使他的作品具有凝重的历史感

③他善于将批判意识纳入对生活琐事的描写,对荒诞场面的想象之中,形成了平淡中有辛辣,荒诞中有凝重的艺术风格

3.《一地鸡毛》《新闻》

叶兆言:《死水》(司徒)《五月的黄昏》(林林)“局外人”,《悬挂的绿苹果》《枣树的故事》系列小说《夜泊秦淮》(《状元镜》《十字铺》《追月楼》),《艳歌》《挽歌》(消解爱情诗意)《别人的爱情》

从审美品格上看,无论是写当代的“局外人”形象,还是讲述逝去年代的故事,叶兆言都善于以从容、冲淡的叙事语态去化解悲剧的底蕴,善于从悲剧中发现喜剧的底蕴,善于塑造那些平和、达观、随波逐流的人物形象。

十、林白、陈染的小说

以自觉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的眼光观察世界,关心个人的生命体验和生存状态。

林白《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子弹穿过苹果》《回廊之椅》《致命的飞翔》

《一个人的战争》《守望空心岁月》

陈染《与往事干杯》(肖蒙)《嘴唇里的阳光》《无处告别》(黛二)《私人生活》

个人化写作:写女性的种种隐私,种种秘而不宣的情感和私人经验。林白《一个人的战争》是“个人化写作”的范本;陈染是“个人化写作”的重要代表。她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充分调动女性的感觉、直觉,表现生存之痛的体验,如《私人生活》,对同性之爱的表现是陈染“个人化写作”的另一领域,如《破开》。

诗歌

一、归来的歌

归来的诗人是指打倒四人帮后重新回到诗坛的一部分诗人,包括九叶诗派、七月诗派、右派诗人中的一部分。

1. 九叶诗派:郑敏、杜运燮《秋》(现代诗)

2. 七月诗派:胡风、曾卓、牛汉、绿原

曾卓《悬崖边的树》绿原《重读<圣经>》

3. 右派诗人:白桦《阳光,谁也不能垄断》流沙河《太阳》《故园六咏》

艾青《归来的歌》(新时期他的第一部诗集)

归来诗人的成就:

1.意味着五四以来新诗传统的回归,重要的是个性的回归;

2.更多地从现代诗里汲取诗情和灵感,充满了时代的反思――沧桑感。

二、艾青的诗作历程

(1)30-40年代:《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光明、希望)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表达了对土地深沉的情感)

(2)50年代:《一个黑人的姑娘在歌唱》(对种族歧视的不满)

《维也纳》《给乌兰诺娃》(句子朴素、意境清新)

(3)归来之后:《鱼化石》《绿》(复出及复出的欢欣)

《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美、美德、正义),《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艾青诗歌的艺术成就:

1. 艾青诗是“文字”的绘画,富有色彩感《绿》

2.具有象征主义意味,但意境新奇

3.新时期是除上述特点外,又写出了一些具有沧桑感、哲理感的长诗,表达他对历史的反思

三、朦胧诗

在文革前还只是处于地下的青年诗歌活动,文革后开始公开活动,《今天》杂志是他们的重要活动阵地,对当代诗歌规范表现出较多的叛逆特征。

主要代表作家有北岛、顾城、舒婷。顾城《一代人》《墙》《远和近》;北岛《回答》《履历》;舒婷《致橡树》用一系列比喻强调个体的人生价值和生命的独立性,《神女峰》表达对妇女长期受压抑的愤激和忧伤。

思想主题:

①表现一代知识青年对翁额的批判,对政治的反思《一代人的呼声》

②侧重张扬自我,抒写个人,是当代诗人个性解放的充分体现《致橡树》

③对价值理想的追求和怀疑《双桅船》《船》《一切》

艺术手法:

①追求朦胧之美,重在间接的暗示和意象的凝聚;

②手法上也有创新,如象征、联想,写错觉和幻觉

朦胧诗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特点,表明它们已回归了五四新诗的传统,但由于朦胧诗没有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思想,受到不少批评家质疑

“三个崛起论”:为朦胧诗辨正

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表象恶性、探索精神

徐敬业《崛起的诗群》

1.北岛

《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生活》网《一切》表现了怀疑、虚无、宿命的倾向

①具有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了一代人的怀疑主义、虚无主义以及与现实抗争的精神

②诗风冷峻、迷惘

2. 舒婷:诗中更多一些美、更多一些希望,《这也是一切》(表达了一种希望)

《双桅船》(在希望和怀疑之间犹豫、彷徨),《致橡树》

《献给我的同代人》(集体主义情感、悲壮)

①表达了比较丰富的情感,既有温婉的柔情,也有悲壮的豪情,既有个性化的情感,也有集体主义的精神②艺术风格:典雅、秀丽

3.顾城“童话诗人”:童心――天真:《一代人》《无题》――幻想:《生命幻想曲》

《小巷》《远和近》《感觉》

①是童话诗人,善用朴素的字句表现童心的世界

②也有一部分诗,努力地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他对政治和人生的思考

四、后朦胧诗

1.更多地写生活,没有政治意识,没有崇高的情感(消解崇高)

2.审美情感上,或非常冷漠,叛逆的情绪也非常突出

韩东《有关大雁塔》于坚《尚义街六号》李亚伟《中文系》

散文

峻青《秋色赋》《雄关赋》贾平凹《黄土高原》《商州三录》

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唐敏《月亮的海》《女孩子的花》

杨绛《干校六记》《回忆我的父亲》马丽华《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终极风景》

报告文学

徐迟《歌德巴赫猜想》(陈景润)《地质之光》(李四光)《刑天舞干戚》

黄宗英《大雁情》(秦官属)《小木屋》(徐凤翔)

柯岩诗集《周总理,你在哪里?》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报告文学《船长》(贝汉廷)钱钢《唐山大地震》(“全景式报告文学”)《海葬》乔迈《希望在燃烧》

麦天枢《西部在移民》陈祖芬《祖国高于一切》徐志耕《南京大屠杀》

话剧文学

1.戏剧题材多样丰富,艺术触角伸向了社会人生的各个层面。

崔德志《报春花》揭露弊病

沙叶新《陈毅市长》所云平《朱德将军》塑造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

《血,总是热的》呼唤工业战线改革

2.戏剧结构从单一趋向多样:散文式结构小说式结构

“蒙太奇”式结构《血,总是热的》“散点透视”式结构《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组合”式结构《魔方》

3.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对传统写实,及西方戏剧中荒诞、象征、夸张等手法,一律加以借鉴

《车站》《野人》《狗儿爷涅槃》《桑树坪纪事》

总地说来,这一时期话剧创作最显著的特点是作家主体意识的确立和强化,且因戏剧家主体意识的张扬才使话剧因地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大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大全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彷徨》(包括《祝福》、《伤逝》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2)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主要作品有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包括《凤凰涅盘》、《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历史剧作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开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 (3)叶圣陶,名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有《多收了三五斗》、《夜》等,童话集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 (4)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主要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 (5)郁达夫,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6)徐志摩,现代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等,着名篇目有《再别康桥》、《在病中》、《沙扬娜拉》、《偶然》等,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7)田汉,着名戏剧家,我国革命戏剧的奠基人。主要剧作有《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有京剧《白蛇传》、《谢瑶环》等。他是“五四”以后最有成就的剧作家之一。歌词《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后广为流传,现定为国歌。 (8)朱自清,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诗和散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学术着作《经典常谈》,着名篇目有《背影》、《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等。 (9)闻一多,着名爱国诗人、学者。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着名篇目有《太阳吟》、《洗衣歌》、《发现》、《一句话》、《死水》等,学术着作有《神话与诗》、《古典新义》等。 (1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西望长安》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活泼的北京口语的运用,通俗而不乏幽默,

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 1、“三突出”:“三突出”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2、“三红一创”:《红日》(吴强)、《红岩》(罗广斌、杨益言)、《红旗谱》(梁斌)、《创业史》(柳青)。 3、干预文学:干预生活,体现独立思考,冲破写作禁区。 4、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5、"朦胧诗",是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出现的以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为代表的“新诗潮”。它最初以民间文学双月刊《今天》为阵地,活跃于80年代初,解体于1984年。作为一种文学范式,朦胧诗成功地开创了一个文学的时代,将意象艺术的长处推向极致;同样作为一种文学范式,高密度的意象损伤了诗歌原本拥有的活力和流动感,使得这一诗歌范式无力继续。 6.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8、现代派诗歌: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7、京派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9、第二代诗群系指“文化大革命”后期崛起直到80年代中期的那些诗人群。他们中间的代表人物是黄翔、食指(郭路生)、芒克、北岛、江河、多多、杨炼、顾城、严力、舒婷等。这是在历史断裂后的文化荒漠和失血、失语的诗歌土壤上成长起来的一群,沉重的历史重负、深重的民族灾难、日益枯竭的汉语诗境及诗人的生命感受力,还有对黑暗历史和专制文化的怀疑及憎恶,迫使他们成为“迷惘的一代”人中“思索的一群”。受到台湾诗歌及西方纷繁复杂的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文学流派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本世纪滥殇于整个西方文学界的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立体主义、意象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唯美主义、存在主义、形式主义、新浪漫主义、荒诞主义、未来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 10、归来诗人:是指因50年代政治运动等原因,被迫离开诗坛,又因70年代末的思想解放运动而重返诗坛的中老年诗人。归来诗人由三类诗人组成。归来诗人的诗被称为“归来之歌”。归来之歌具有明显的自叙传色彩和反思成分,思辩性和哲理性是其特色。 11、被称为“政治抒情诗”的诗体。这一概念的出现,大约在50年代末期或60年代初,但作为一种有独立形态的诗的体式,出现的时间要早得多。1950年石方禹的《和平的最强音》,1954年邵燕祥的《我爱我们的土地》,1955年郭小川以《致青年公民》为总题的共七首的组诗,1956年贺敬之的《放声歌唱》,是最初的一批有影响的作品。 12、新辞赋体及其特点:是60年代郭小川自创的一种诗歌形式,这一新颖的诗歌形式是在鉴赏古典诗词曲赋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借鉴《楚辞》《汉赋》特点:a。句子长。又被称为长句体。长廊体,一行诗至少由两个以上的短诗句构成,诗节的组合比较自由,由2,3,4行诗句构成,节与节之间的字数,句数,大体整齐,压韵 b.用铺陈排比的手法来表达 c.容量大,适宜于奔放情诗的抒发 13、“楼梯式”:又称“阶梯式”。为法国未来派诗人阿波里莱所首创,后为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改造为俄语的“重音诗体”的排列形式,亦称“马派诗”。我国一些当代诗人最突出的为贺敬之曾采用这种诗体,并有所改造。楼梯体的基本特点是:(1)在形式上,把一个长句子依音韵疾徐轻重的变化,分成数行作楼梯(阶梯)状排列,从而暗示读者哪里顿一下,哪里加强一些,哪里用一种什么调等。(2)气势大、容量大、句式长,适于描绘宏伟的场面、抒发奔放的激情。(3)适于朗诵,有较强的鼓动力量,一般用来写政治抒情诗。 14、“第四种剧本”是剧作家刘川对1956年前后出现在中国剧坛的一批戏剧的概括。这些剧本突破了当时剧坛所流行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框框,而显示出某些特色。被称作“第四种剧本”的,主要有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岳野的《同甘共苦》、海默的《洞箫横吹》。此外,鲁彦周的《归来》、何求的《新局长来到之前》、王少燕的《葡萄烂了》、李超的《开会忙》等剧作,因其相似的创作倾向,也被看作是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产生的文学作品,包括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新时期和现代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社会变迁和人民生活,也反映了作家们对于人生、世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感悟。这篇文章将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点是多元化和探索性。多元化体现在文学作品的题材、风格、形式等方面,作家们在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时,不再受限于固定的表达方式和主题。而探索性则表现在对于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深入探究和思考。许多作品都具有批判精神,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揭示。 代表作品 1. 鲁迅《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通过一个疯狂的主人公的自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批判了封建文化的愚昧和落后。小说的语言深刻、犀利,对于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2. 老舍《茶馆》 《茶馆》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一个北京茶馆的生活和客人,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小说的语言幽默、生动,对于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3. 张爱玲《色,戒》 《色,戒》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一个上海富家女与日本间谍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小说的语言优美、凝练,对于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4. 莫言《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一个山村的生活和人物,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小说的语言生动、朴实,对于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5. 余华《活着》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一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通过这个人物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小说的语言朴实、感人,对于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总结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代表了中国社会和人民的变迁和发展。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多元化、探索性强,对于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思考。以上介绍的几部代表作品,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它是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现实生活为土壤的,与时代紧密相连。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我国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借鉴、吸取了世界文学潮流中的丰富营养,在中外文学的交融中,以现实主义为主流,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进一步走向民族化、大众化,走向更高、更完善的艺术境界。当代文学有以下特色: 一、文学与时代的密切联系。 这一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总体方向,即社会主义方向。中国当代文学无论经过什么样的历史波折,无论文艺方向的提法有什么不同,也无论党对文艺方针怎样调整,其社会主义总方向的实质始终是鲜明的。 二、由一元到多元的文学格局 中国当代文学向前发展,由一元走向多元格局。除了创作实践、理论探讨领域,当代文学思潮多元化体现得更为鲜明。当代文学观念、文学价值的嬗变,借鉴、探索迭起,风格、流派争妍,文坛空前的活跃,呈现多元、开放的格局。 三、探索与困惑并存 文学随时代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文化差异和文化矛盾逐渐展示出来。当代文学的主要冲突从80年代针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提倡文学独立,更多地转移到如今文学创作与商业操作之间的冲突上来。在市场体制下,纯文学与通俗文学都无法离开出版运作和文化消费市场的选择。知识分子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和位置趋向“边缘化”,他们开始对自身的价值、曾经持有的文化观念产生怀疑。因而,90年代以来在文学表现的内容中,乐观情绪受到很大的削弱,犹豫困惑、批判反省的基调得到凸现,形成了一个探索与困惑并存的重要特点。 灵魂的还乡——论苏童的小说《米》 在苏童早期的“枫杨村的故事系列”的小说《1934年的逃亡》、《飞越我的枫杨村故乡》、《逃》等作品中,有大量的关于人们逃离故乡去城市谋生的描述,这是苏童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小说创作的一个母题。小说中笼罩着的是逃亡者对自己生生不已,魂牵梦绕故乡的追忆缅怀和强烈的归乡心绪,使人难以忘怀。逃亡者虽以不同的方式逃离乡村进入城市,却以相同的心态寻找归乡之路,踏上归乡之途。在《1934年的逃亡》中,苏童借“叙述人”之口倾诉了逃亡者的心曲“我的枫杨树老家沉没多年\我们逃亡到此便是流浪的黑鱼\回忆的路途永远迷失。”这是枫杨树人的迷惘、惆怅在字里行间渐渐跳越,激荡;留给人不尽的遐思。我们可以说这些小说是逃亡者在城市异乡向故乡的一次次的眺望。 长篇小说《米》即是通过一个极富传奇性的故事,描述了枫杨树人的精神在异乡城市的流浪,表现他们的存在与虚无,现实与梦想,罪恶与救赎。小说包含着深刻的生命哲理和丰厚的文化内涵,苏童从容不迫的叙述让人们的心灵产生深深的震撼。很明显,这部《米》的内涵,主题表现已不同于他以往的原乡小说的叙事抒情形态。小说既没有缅怀故乡风物的纯朴固陋,也没有追忆少年往事的真率和灿烂多姿,乡里的奇情异事,而是一改过去荡气回肠,柔美沉溺的叙述美学风格,在对城市之俗之恶的大加铺陈中,绵亘着对故乡往事凄惨沉痛的回忆;或关于贫穷,饥馑,洪荒,或关于漂泊无定,或面对时移往事灵魂深处的悲凉感伤,或丧失生命之根的内在隐患。我认为,在这里,原乡题旨和小说的传奇性故事本身一样,仅构成了小说的表层形态,它的深层意蕴则是小说对人的命运、存在问题颇具文化、哲学意味的思考。

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

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 中国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创作的文学作品。它代表了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包括内容、形式和风格等多个方面。 中国当代文学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它不仅涵盖了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经历和命运,还关注社会变革、人性困境、历史记忆等重要议题。例如,以人民为中心的作品展现了普通人的生活和奋斗,体现了人民的真实感受和命运抉择。同时,中国当代文学也关注了少数群体、社会边缘人士和弱势群体的命运,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批判。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思考和探索。 中国当代文学的形式多样。它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等文学形式,还涌现出了新的文学形态,如网络文学、微型小说、实验性文学等。这些新兴的文学形式在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更能迎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与传统文学相比,中国当代文学的形式更加开放和多元,给予了作家更多的创作空间和表达方式。 中国当代文学的风格独特而多样。它既有批判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也有追求个体自由和内心探索的后现代文学。同时,中国当代文学

也融入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学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例如,一些作家在作品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和审美意识,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共同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多样性和繁荣。 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大陆地区创作的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它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代表了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学的繁荣和多样性,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代文学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中国价值观和增进人们的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整理 一、中国当代文学概念 “中国当代文学”是指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迄今六十余年以及此后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发生、发展、消长、繁荣于整个中国大地上的文学。它包括了台湾、香港、澳门和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学。二、中国当代文学的性质 1950-1970年代的当代文学是“社会主义文学”。 1980年代之后的当代文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三、中国当代文学60年的基本轮廓1、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①十七年时期(1949-1966)②文革时期(1966-1976)③新时期(1976-1989) ④90年代文学(1990-1999)⑤新世纪文学(2000-今) 2、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轮廓(发展演变)①前三十年(27年) 1949年10月――1976年10月,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建国后全部文艺工作的总纲领、总方针。 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延安时期文学理论)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积极作用: I、适应了文学表现新中国成立后现实生活的需要。II、适应了文学表现革命历史斗争的需要。III、对作家队伍的影响。局限性: I、在理论上搞乱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II、对文学功能的认识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 严重挫伤了文学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学观念僵化、艺术思维封闭,精神上无独立性,艺术上不能进行自由探索。②后三十年(37年) 1976年10月至今,文艺主导思想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二为”方针)思想文化界空前活跃,文学创作也空前繁荣。1980年代的“两个回归”:I、“文学的回归” II、“人的回归” 1980年代的文学创作的变化:

中国现当代文学

性质:指的是1917-1949,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现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文学。 分期: (一)1917-1927年期间的文学,叫五四时期的文学,也叫20年代文学。【标志《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和《文学革命论》(陈独秀)】 (二)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也叫30年代文学。 (三)1937年7月——1949年9月,即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文学。 一、中国现代文学性质: 1.是白话文学 2.是唤醒人性意识觉醒的文学 3.是面向世界的开放性文学 二、鲁迅-现代文学之父 1、创作,小说集: 《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重要作品:《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阿Q正传》《伤逝》 2、创作特点:“表现的深切”和“形式的特别” 3、文学贡献: 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①白话文小说的开创者。②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多种样式。《故事新编》是现代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同时创造了中国新文学的新形式:杂文。③在小说形式上的创新。《狂人日记》日记体,《伤逝》手记体(第一人称、心理刻画、剖析自我),《药》双线结构,《祝福》的倒叙法等。④其作品思想的深刻性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文学主题。 三、胡适:《尝试集》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四、郭沫若:《女神》自由体新诗的奠基之作。历史剧《蔡文姬》《屈原》等 五、冰心:《繁星》《春水》哲理小诗 六、李金发:象征派诗人 七、戴望舒:现代派诗人 八、徐志摩:新月派诗人 九、闻一多:“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十、茅盾-社会解剖小说大家:《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 十一、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十二、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惶惑》《偷生》《饥荒》】、《茶馆》(“人民艺术家”)《龙须沟》、《月牙儿》 十三、曹禺:《雷雨》(周朴园、侍萍)《日出》(陈白露) 十四、沈从文:“湘西题材”和“都市题材”系列《边城》《柏子》《萧萧》《八骏图》《绅士的太太》《都市一妇人》等 十五、张恨水:“蝴蝶鸳鸯派”《金粉世家》(“民国红楼梦”)《春明外史》《啼笑因缘》《纸醉金迷》 十六、钱钟书:《管锥集》《围城》(方鸿渐、孙柔嘉) 十七、张爱玲:《金锁记》(曹七巧)《倾城之恋》(白流苏、范柳原)《红玫瑰与白玫瑰》(佟振保、王娇蕊、孟烟鹂)

当代文学的定义

当代文学的定义 当代文学的定义 传统定义:1949年以来的大陆文学(新中国成立后,迄今为止还在发展着的文学) 时间局限:以1949年为时间点来划分现、当代文学,新中国成立,政治意味并不能反映文学的发展状况。 空间局限:以大陆文学为研究对象,把台港澳文学排除在外。 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发展概况 三分法a:1949—1966:十七年文学b:1966—1976:文革文学c:1978—至今:新时期文学 二分法(四分法) 1949—1976:以工农兵文学思潮为主 a:1949—1966:十七年文学 b:1966—1976:文革文学 1978—至今:新时期文学 a:1978—1985:“解冻”时期文学 b:1985—至今:文学的“无名化”阶段 当代文学的发展概况 从新中国文学的封闭和一体化,到新时期文学的开放和多元化。 一:新中国文学如何会从五四新文学开放、多元的格局,逐步走向封闭和一体; 二:新时期文学如何打破封闭、一体,逐步走向开放。 第一次文代会(1949.7) 领导人周恩来、毛泽东、朱德讲话 重要报告:茅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周扬《新的人民文艺》 “主要的目的”是“共同确定今后全国文艺工作的方针与任务,成立一个新的全国性的组织”,这是将“五四”以来分散的作家个人自由写作纳入国家体制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新中国文学有别于“现

代文学”的重要区分。 第一次文代会的意义? 实现了解放区与国统区两支队伍的大会师; 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者的成绩与经验; 确立了以延安文艺模式作为当代文学的理想模式,确立了政治对文学的权力; 确立了文学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 成立了文联、作协等文学组织 建国后三次文艺批判运动 1.武训传批判内容及性质1951 投降主义;个人主义;改良主义。污蔑农民革命;掩盖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美化封建统治。 武训是一个以…兴义学?为手段,被当时反动政府赋予特权而为整个地主阶级和反动政府服务的大流氓、大债主和大地主 《武训传》批判与新中国文学斗争模式的建立 2.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批判1954 3.胡风文艺思想批判1953~1955 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 “双百”方针: 1956年5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 具体内容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文艺界的“反右”运动1957~ “新民歌运动”:由毛泽东提倡,各级党委组织、发动的一场群众性诗歌创作运动。提倡“人人写诗歌,村村出诗人”,违背了诗歌创作的规律,作品数量多但成就低。 新民歌运动兴起的背景:政治上对文艺创作的瞎指挥;创作内容上强调政治中心;强调创作上的群众运动 大跃进诗歌巨大缺陷与《诗经》的差别,不是真切的生活体验和自发吟唱,而是服从于政治的遵命诗歌。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2、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3、寻根文学: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意蕴。代表作家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小鲍庄》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等。 4、反思文学:通过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作品称为反思文学。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如《内奸》(方之)、《李顺大造屋》(高晓声)、《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布礼》(王蒙)、《人到中年》(谌容)、《芙蓉镇》(古华)等。 5、白洋淀诗群:1969年以后,一批北京的中学生先后到河北安县境内的白洋淀地区插队,形成了白洋淀诗派,主要诗人有:芒克、根子、多多等。有芒克《天只》《十月的献诗》根子《白洋淀》等等。他们的诗作现实了对于现实社会秩序,对暴力的批判,生命中迷惑、孤独和痛苦的体验。摆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束缚,而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多的带有现代主义色彩。 6、三突出原则:指的是“文革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根据江青的指示,开始由于会泳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创作原则。后来有姚文元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种创作原则是企图严格维护的社会政治等级在文学结构上的体现。 7、双百方针: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8、山药蛋派:又称山西作家群、山西派、《火花》派等。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50年代中期以后,他们有意识地以赵树理为中心,培养、形成风格相近的创作流派。代表作有赵《三里湾》、《登记》、《锻炼锻炼》、马《饲养员赵大叔》、《三年早知道》、西《赖大嫂》、《宋老大进城》等。这一流派的作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追求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的矛盾和问题。文学史上认为现实主义是“山药蛋派”的本质特征和灵魂。 9、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孙犁的作品在河北青年作者中有强烈的影响;他在编辑《天津日报·文艺周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概述 一、当代文学的内涵: 时间:1949年至今的文学运动、文学创作、文学思潮、文学批评等一切文学现象。 标志:1949.7北京“第一次文代会”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学(大陆)和民主主义文学(港澳台)。 方向:以《讲话》为指导方针,确立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 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郭沫若为第一届主席)。队伍:建国初期国统区和解放区文艺队伍大会师。二、历史分期及基本估价: A.建国后17年(1949――1966)曲折中繁荣 背景:共和国的诞生、抗美援朝胜利、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翻天覆地的变化。 观念: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创作:大合唱式的颂歌。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成绩较大。格调:明朗、乐观、高亢、热烈。以壮美为主要风格。 曲折:极左思潮抬头,不断干扰文坛(五大战役)(批电影<武训传> ,批俞平伯<红楼梦> 研究,批胡风的文艺思想,反右,大跃进) B、文革十年(1966――1976)萧条 背景:阶级斗争理论,林、江反党集团的夺权阴谋。观念:文艺为政治服务吴晗《海瑞罢官》 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文坛以大批判为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被当作封、资、修

的毒草,优秀作家受到残酷迫害。创作:公开――假、大、空、瞒和骗。a. 样板戏b. 趋时文艺c. 帮派文艺地下――抗争文艺,知青诗歌、小说,旧体诗词C、新时期(1976――)从复苏到全面繁荣背景:政治上拨乱反正、经济上改革开放,文化上对外交流(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党工作重心转移)观念: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创作:主题多元化,风格多样化,个性鲜明。① 先锋性的尝试,作家与生活全接触 ② 继承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传统,吸取西方现代文学的精华(与港澳台的关系),雅俗融合,中外交汇,古今贯通。实现了“人的觉醒”“文的觉醒” 9.11 WTO:经济全球化,市场对文学形成的冲击,民族性与全球性的关系,中国当代文学不断以新的面目表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八十年代的主要集中在精神 突破清规戒律,先锋探险精神。九十年代集中在经济(物质)人的世俗化,王朔流行,新写实主义小说,妇女性创作的物欲倾向。 第二章50-60年代的新诗 一、概述 第一阶段1949―1957 A、以歌颂为主――祖国、党、领袖、英雄、新生活“凡能开的花都在开放,凡能唱的鸟都在唱” 郭沫若《新华颂》 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王莘《歌唱祖国》胡风《时间开始了》 洋溢着诗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不以形象见长,而是以炽热的感情,代表了人民的意愿。诗作大都是对历史场景的记叙或单纯的热情抒发。 B、歌颂保卫世界和平的正义战争未央《祖国,我回来了》《枪给我吧》石方禹《和平的最强音》柯仲平《献给志愿军》 C、歌颂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初至今的中国文学作品,涵盖了各个时期和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国际文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一、小说类代表作品: 1.《红楼梦》: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而成。作品通过展示贾宝玉一家的生活和情感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政治腐败、封建伦理道德的沦丧以及家族衰败的命运,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2.《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品,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民的苦难生活,呈现了战争、饥荒、家庭的痛苦,并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部小说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反思。 3.《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的另一部代表作品,讲述了农村人民为生存而卖血的故事。作品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揭示了中国农村的贫困现实,并对人性的尊严和人类的尊贵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二、诗歌类代表作品: 1.白居易的《长恨歌》: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通过描绘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

思考。这首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以其优美的词藻和动人的情感而闻名。 2.北岛的《泥石流》:北岛是中国当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称。《泥石流》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困境和无奈,反映了人们面对生活压力时的 焦虑和迷茫。 3.舒婷的《雨巷》:舒婷是中国当代女诗人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 大都写实而富有感情。《雨巷》通过描绘一个雨天的巷子,表达了对 逝去时光的怀念和追忆,给读者带来深邃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三、散文类代表作品: 1.鲁迅的《狂人日记》: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多涉及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狂人日记》通过一个疯 子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压迫与盛衰的真相,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 兴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2.余秋雨的《桐华烟雨》:这是余秋雨的代表作品之一,集合了他 的散文创作。作品通过描绘桐华山的风景和传说,展现了作者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3.席慕容的《心的方向》:席慕容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以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情感表达而受到广泛的喜爱。《心的方向》描绘了作者对家庭、爱情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带给读 者深刻的思考和教益。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 中国当代好的文学作品有那些?下面就是,欢迎大家阅读! 石山锣鼓赋【1】 石山岭,白岩峰。 祖庙踞,神气凝。 覆盖于银锦之下,盘坐于碧盆之中。 南途平江,北径崇阳,东路修水,西道临湘。 史前稻驯,遗址毗鳞。 少昊东下,南蛮北上,东夷西进,北图中原。 星廊轸翼,地廓庐衡,环三江而抱五湖,镇三省而控九州。 九黎锣鼓,罡风遗此;三苗火把,犷俗传兹。 事日较之长短,人山竟之寿高。 赛公,众姓之竟;锣鼓,天下之音。 此风,既赛公锣鼓;是俗,又赛母灯亮。 此非天下之祭,唯是通城之傩。 于石南之梅港,于花崙之赛公。 吴黄望族,胡黎豪门。 区区天下之一角落,竟赛天下之史事;了了中华之几姓氏,敢鼓中华之国情。 堆堆之一石山,螺螺之数峰脉。 村村围绕,户户盘团。 门门仰向,窗窗注凝。

檐灯吊挂,路灯竖松。 提灯游步,街灯曲行。 豆如神眼,蹿为火龙。 薄暮徐帷,趁锣鼓而出;夜黑落幕,随锣鼓而舞。 点点清清,盏盏晰晰。 声声悦耳,光光亮睛。 八哥梳洗之情态活现,各族规正之心事毕呈。 矗立丘畈之高台,光照四方之千户;岗位群山之经阁,声引八极之万家。 一亮而燃万人之眼,一声而鼓百姓之喉。 相迎一鼓一锣,聚于石山之岭;相送一灯一亮,集于长岭之坡。 几组锣鼓赛声于山顶,人物合一;几姓篝火竟亮于山巅,人仙契默。 祖训山尊,已越八百余载;族规树正,将逾千岁之秋。 曲谱铭于心,非男不传;技法教于手,非内不授。 代代赛之人力,赛之家势,赛之正义,赛之勇武,锣鼓之声,震响男先;年年竟其秀色,竟其女功,竟其良能,竟其贤德,灯亮之光,辉煌母祖。 外姓而赛,胜于锣鼓之激越;婚亲而竟,赢于灯亮之辉煌。 底气足,气势盛。 一家一人之旺,唯在此夜一赛;一族一地之旺,全籍此时一博。 老老幼幼,盛装齐阵而助;男男女女,革履同登而跟。 商贾层阶而上,达官高台而登。 乡贤名士,挥毫抢摄;骚人墨客,赋诗吟联。 亲戚接踵,胜友摩肩。 香车宝马,灵龟列队而驰伏;别墅楼阁,雄狮栉比而昂腾。 集三省之人脉,攒五县之文缘。

当代文学的定义

当代文学的定义 传统定义:1949年以来的大陆文学(新中国成立后,迄今为止还在发展着的文学) 时间局限:以1949年为时间点来划分现、当代文学,新中国成立,政治意味并不能反映文学的发展状况。 空间局限:以大陆文学为研究对象,把台港澳文学排除在外。 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发展概况 三分法a:1949—1966:十七年文学b:1966—1976:文革文学c:1978—至今:新时期文学二分法(四分法) 1949—1976:以工农兵文学思潮为主 a:1949—1966:十七年文学 b:1966—1976:文革文学 1978—至今:新时期文学 a:1978—1985:“解冻”时期文学 b:1985—至今:文学的“无名化”阶段 当代文学的发展概况 从新中国文学的封闭和一体化,到新时期文学的开放和多元化。 一:新中国文学如何会从五四新文学开放、多元的格局,逐步走向封闭和一体; 二:新时期文学如何打破封闭、一体,逐步走向开放。 第一次文代会(1949.7) 领导人周恩来、毛泽东、朱德讲话 重要报告:茅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周扬《新的人民文艺》 “主要的目的”是“共同确定今后全国文艺工作的方针与任务,成立一个新的全国性的组织”,这是将“五四”以来分散的作家个人自由写作纳入国家体制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新中国文学有别于“现代文学”的重要区分。 第一次文代会的意义? 实现了解放区与国统区两支队伍的大会师; 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者的成绩与经验; 确立了以延安文艺模式作为当代文学的理想模式,确立了政治对文学的权力; 确立了文学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 成立了文联、作协等文学组织 建国后三次文艺批判运动 1.武训传批判内容及性质1951 投降主义;个人主义;改良主义。污蔑农民革命;掩盖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美化封建统治。 武训是一个以‘兴义学’为手段,被当时反动政府赋予特权而为整个地主阶级和反动政府服务的大流氓、大债主和大地主 《武训传》批判与新中国文学斗争模式的建立 2.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批判1954 3.胡风文艺思想批判1953~1955 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

“当代文学”的理解

“当代文学”的理解 程光炜关于“当代文学”的理解, 至少有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十七年”所理解的“当代文学”,二是80年代意义上的“当代文学”,再就是90年代以后的“当代文学”。即使是90年代以后的“当代文学”,人们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对它的辨识和分析是不是必要呢?这就是我关心的一个

问题。 前两个方面的当代文学,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我就不再重复。我主要想说说第三个方面,即90年代以后的当代文学。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一样,都是在80年代起步的,但经过30年的经营,现代文学已经成为一个人多势众且话语完备的学科,而当代文学还是原来那个样子。当代文学被理解成“当代文学批评”,现在人们还是这样看。由于当代

文学负载着批评当下不断涌现的大量文学新作,且天天出席各种“作品研讨会”,所以这个领域云集着许多批评家。这种“批评性“的思维也被带入到当代文学研究中,我们看看那些不习惯引用别人观点,不加注释,上来就对研究对象指手画脚的论文,就明白当代文学的现状了。最近几年,这种状况在一些中心城市的重要大学比较少见了,但在另一些大学中仍然非常普

遍。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研究者都是这么认为的,这要具体分析。它还有一个特点,即不是“有距离”地看待作家作品现象,而是强调对作家作品的拥抱和进入,将研究者本人的状态等同于研究对象的状态,认为这样做才比较到位,才是“当代”文学研究。也就是说,他们把“当代”理解成了可以充分把握并控制的一种东西,就像一个士兵可以随时射击的靶标。所以,在很多文

章里,即使在很多研究十七年、80年代文学的文章里,这些已比较遥远的文学都具有鲜明的“当下”的面貌,它们的“历史”完全被“今天”所掩盖和替代。 第二是当代文学的“文学性”问题。对80年代以来的文学作品,大家的认识分歧不大,但对十七年文学,意见就相当不同。其实即使对80年代的文学作品,看法也有差异,比如有的研究者偏于喜欢“先锋文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