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畔诗社名词解释

湖畔诗社名词解释

湖畔诗社

湖畔诗社是一个现代文学社团,1922年3月在浙江杭州成立。

诗社成员

成员为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4人。稍后,有魏金枝、谢旦如(澹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

文学主张

纯真、质朴、清新、热情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对幸福爱情的憧憬。

出版内容

社团诗歌合集《湖畔》(1922年4月)

冯、应、潘的诗合集《春的歌集》(1923)

汪静之诗集《蕙的风》(1922)

汪静之诗集《寂寞的国》(1927)

1925年2月创办小型文学月刊《支那二月》,仅出2期。

作品风格

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憧憬,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作品反响

汪的《一步一回头》

应的《妹妹你是水》

潘的《向美丽的姑娘》

冯的《落花》等

均为佳作,在当时引起较大的反响

诗社解体

1925年以后,五卅运动的发生,因各人思想变迁,潘先后投入了革命的洪流,湖畔诗社不复存在。

历史意义

创造了真正的现代爱情诗。

名人评价

朱自清说:“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是‘湖畔’的四个年轻人。他们那时候差不多可以说生活在诗里。潘谟华氏最凄苦,不胜掩抑之致;冯雪峰氏明快多了,笑中可也有泪;汪静之氏一味天真的稚气;应修人氏却嫌味儿淡些”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文学研究会 1.2.创造社 1.3.语丝社 1.4.美文 1.5.语丝文体 1.6.小诗 1.7.新月诗派 1.8.象征诗派 1.9.春柳社 1.10.《终身大事》 1.11.爱美剧 1 .12.湖畔诗社 1.13.南囤社 1.14.乡土文学 2.1.左联 2.2.社会剖析派小说 2.3.东北作家群 2.4.京派作家群 2.5.新感觉派 2.6.中国诗歌会 2.7.上海艺术剧社 2.8.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2.9.国防戏剧 3.1.七月诗派 3.2.九叶诗派 3.3.荷花淀派 4.1.“三突出”创作原则 4.2.“根本任务论” 4.3.“黑八论” 4.4.“主题先行论” 5.1.“朦胧诗” 5.2.新写实小说 5.3.“四川诗群” 5.4.“上海诗群”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绍钧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致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1.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主要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的一个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色彩。 1.3.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的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1.4.美文: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1.5.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具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问题小说:? 是指五四时期以反映政治、婚姻、恋爱等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小说群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发端。其作家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构成。 2.美文: 美文的产生与周作人的大力倡导有关,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 3.小诗:? 1921-1924年间,冰心、宗白华、徐玉诺等人受泰戈尔《飞鸟集》、日本徘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诗。所谓小诗多是以一至四行的体式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表现作家“零碎的思想。” 冰心体:以短小的诗句,抒写富有哲理的零碎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歌颂母爱、童真和大自然。感情细腻、触觉灵动敏感。在当时产生较大影响,被称为“冰心体”(繁星体、春水体)。 4.街头诗:

1938年8月,柯仲平、田间等联合发表《街头诗歌运动宣言》,在延安发起街头批判诗运动。街头诗即指抄在村庄墙壁、门楼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它们多以抗战为内容,短小精悍、战斗性强。田间的《义勇军》等是其优秀之作。 5.新剧:? 又称文明戏,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阶段,开始于1907年。春柳社在日本演出的新派剧和上海春阳社等以话剧中渗透戏曲因素的表演。其特点是“言论老生”类角色往往脱离情节去评议政治。辛亥革命期间,演出以民族民主革命为内容的政治戏居多;辛亥革命后,演出以演家庭伦理剧居多;“五四”前夕,新剧趋向衰落。 6.零余者:? 指的是郁达夫创伤中具有连贯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在这个形象身上既有卢梭式的自白,也有维特式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7.“三美”理论: 是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提出的,也是新格律诗论的核心,指的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的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绘画的美主要指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建筑美主要指节与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1.《文学革命论》(2007年、2011年、2012年): 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陈独秀在文中鲜明地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出了三大主义: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到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立新鲜的立诚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这篇文章的发表,对于文学革命的发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双簧戏: 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复古主义者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却暂时没有人公开出来讲话,于是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在由刘半农写复信予以逐条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引起广泛的社会注意。 3.湖畔诗社: 1922年4月在杭州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诗人是汪静之、应修人、冯雪峰等,出版过诗歌合集《湖畔》《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蕙的风》等,他们写抒情诗,尤其以清新质朴、大胆率真的情诗在白话新诗的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被朱自清成为当时“专心致志作情诗”的诗人。 4.美文:

又称为小品文,由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进美文这一概念,于1921年发表文章《美文》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王统照、傅斯年胡适等曾撰文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徐志摩周作人自己等一大批作家富有成效的拓荒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人们往往以闲话絮语谈天来形容其文体特点,充满个性的随意议论,夹叙夹议是其最重要的语体特点。 5.春柳社: 1906年,留日学生成立于东京的一个综合性文艺团体,因从事演剧活动在中国早期话剧创始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创始人为曾孝谷李叔同主要成员有欧阳予倩,陆镜若等,1907年搬演西方话剧《茶花女》又正式公演《黑奴吁天录》,春柳社是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最早掀起了引进话剧的热潮,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自觉探讨正式由春柳社开始的。 6.文明戏: 文明戏是春柳社等话剧社团借鉴西方戏剧,,以言语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而创造的新的戏剧形式,最初人们称之为新剧,辛亥革命爆发后到五四文学革命前夕,新剧因形式新颖和内容贴切现实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而盛行一时,为表达对新剧的喜爱人们称之为文明戏,但后来文明戏因迁就小市民的封建落后意识和恶俗趣味以及艺术上的粗制滥造而失去了观众,它的衰败让后人引以为戒,同时让也为以后中国现代新剧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00537_中国现代文学史)汉语言文学本科 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文学研究会 1.2.创造社 1.3.语丝社 1.4.美文 1.5.语丝文体 1.6.小诗 1.7.新月诗派 1.8.象征诗派 1.9.春柳社 1.10.《终身大事》 1.11.爱美剧 1.12.湖畔诗社 1.13.南囤社 1.14.乡土文学 2.1.左联 2.2.社会剖析派小说 2.3.东北作家群 2.4.京派作家群 2.5.新感觉派 2.6.中国诗歌会 2.7.上海艺术剧社 2.8.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2.9.国防戏剧 3.1.七月诗派 3.2.九叶诗派 3.3.荷花淀派 4.1.“三突出”创作原则 4.2.“根本任务论” 4.3.“黑八论” 4.4.“主题先行论” 5.1.“朦胧诗” 5.2.新写实小说 5.3.“四川诗群” 5.4.“上海诗群”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绍钧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致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文学流 派的力作。 1.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 本,成员主要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是“五四”以后的一个重要的浪漫 主义文学社团。创办《创造》季刊、 《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 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 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 “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 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 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 色彩。 1.3.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 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 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 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 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 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 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 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 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言 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 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 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 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 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 作的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 响。 1.4.美文:周作人1921年发表《美 文》一文,提倡多写“记述的”、“艺 术性”的美文,王统照、胡适等起 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 俞平伯等进行创作实践,美文作为 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 学史上确立。 1.5.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 的具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 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 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 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 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 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 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 的鲜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 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 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 品散文。 1.6.小诗:1921--1924年间,冰心、 宗白华、徐玉诺等人受泰戈尔《飞 鸟集》、日本俳句的影响开始写作小 诗。小诗多是以简短的体式抒写个 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 景抒情,且常以哲理入诗,以表现 作家“零碎的思想”。 1.7.新月诗派:1926年,徐志摩、 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 倡新格律诗,提出诗歌创作的“三 美”主张,被称为新月诗派,他们 使中国新诗走上了较为严谨的发展 道路。 1.8.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 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在诗 坛上的。象征派诗人受法国象征诗 派的影响,讲求感官享受和刺激, 重视刹那间的幻觉。象征派诗人否 定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完全把诗看 为视觉艺术,这不同于新月派对诗 歌音节美的重视。象征诗派的创作 特点是“观念联络的奇特”。李金发 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 《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 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作。 1.9.春柳社:1906年底由李叔同、 陆镜若和欧阳予倩等人在日本东京 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 1907年他们演出的《茶花女》获得 很大成功,在留学生中引起强烈反 响。同年6月他们又演出了自编的 大型话剧《黑奴吁天录》,这次公演 不仅轰动了留学生界,而且引起了 日本文艺界的高度重视,被看做是 中国早期话剧的开端。此后,春柳 社的成员继续增加,他们又陆续创 作或改编、演出过《画家与其妹》 等剧目,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1.10.《终身大事》:独幕剧《终身大 事》描写了田亚梅与陈先生自由恋 爱,因不满于父母的阻挠而离家出 走的故事。剧作表现了追求个性解 放和婚姻自主的新女性反对封建迷 信与传统礼教习俗的勇敢姿态。 1.11.爱美剧:1921年3月,沈雁冰、 郑振铎、陈大悲等发起成立民众戏 剧社,主张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戏 剧反映时代,提倡“写实的社会剧”, 针对堕落了的文明戏,他们提倡“爱 关剧”,即“非职业”的业余演剧, 以摆脱商业化倾向,不受“座资底 支配”,进行严肃的艺术创造。 1.12.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 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 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情诗 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1.13.南国社:1927年冬成立于上海, 领导人为田汉,南国社前身为南国 电影剧社。设有文学、绘画、音乐、 戏剧、电影等,以戏剧活动为主。 主要成员有田汉、欧阳予倩、徐志 摩、徐悲鸿、周信芳等。其宗旨是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1、语丝社:鲁迅曾领导和支持过的文学社团。成立于1924年11月,办有《语丝》 (多载杂文、散文)周刊,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他们没有独立的政治主张,主要从事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以散文为主,形成了一种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又称“语丝文体” 2、新格律诗: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人创办了新月社。闻一多提出了 “新格律化”的主张,鼓吹“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它的倡导,纠正了早期新诗5创作态度不严肃,创作过于散漫自由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局面,使其趋于精炼与集中,具有了相对规范的形式,巩固了新诗的地位。 3、“太阳社”:1928年初成立于上海,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发起人 有蒋光慈(在革命文学的理论建树上成就突出)。成员有洪灵菲、孟超、杨树人等。出版刊物有《太阳》月刊,《创造》月刊。 4、“双簧信”: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信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 的斗争。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以旧文人的口吻,将他们反对旧文学与白话文种种观点言论加以汇集,然后由刘半农写复信,逐一辩驳,因而引起广泛的社会注意。 5、“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以写作爱情诗闻名。成员有应修人、汪静之、 潘漠华、冯雪峰等。朱自清称之为“专心致志作情诗的社团”。1922年4月出版的诗歌合集《湖畔》和后来的一些诗作能够很能代表“五四”所唤起的一代新人的纯真与热情。他们的爱情诗与自然景色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首要是爱情诗的创作。 6、“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革命文学团体。1930年3月2日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成立。主要成员有“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鲁迅及其他革命的“同路人”。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刊物有《北斗》《十字街头》《拾荒者》《萌芽月刊》《文学月报》等。1936年解散。左联的成就在于1向帝国、封建、国民党反动派展开英勇斗争,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2开展文艺大众化运动3开展文艺思想论证和斗争4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品。 7、“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文学团 体。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宇、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钓等12人。将《小说月报》作月刊,主张“为人生而艺术(为人生派),有现实主义的倾向,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意对社会黑暗的提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突出,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是描写。《小说月报》文学旬刊1932年解散。 8、“新月社”1923年由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胡适、陈源等人在北京成立。 成员大都是欧美留学生,不久,某些人内部慢慢形成一个诗人群体。由此产生新月诗

最新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乡土小说:指20Y初出现于文坛的一股文学潮流,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重要作家: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等寓居京沪的青年作者。主要作品:王鲁彦《柚子》、彭家煌《怂恿》、台静农《地之子》、许钦文《故乡》、蹇先艾《水葬》、许杰《惨雾》。 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又名礼拜六派(因鸳鸯蝴蝶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而得名),始于20世纪初,1912—1917年为其繁盛期,直至1949年才基本消失。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小说新报》、《小说大观》等。文学主张是把小说作为“游戏”和“消遣”的工具。这一类文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总体特征是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代表作品有:徐枕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包天笑《上海春秋》等。其主流为言情小说,有坏的支流如黑幕小说等。鸳鸯蝴蝶派小说内容多为才子佳人恋爱婚姻,接触到婚姻制度不合理,但又常囿于礼教。其中好的有一定社会、艺术价值,但也有许多作品以营利为目的而粗制滥造。这一流派在小说形式、技巧方面有承前启后作用。文学研究会对其游戏、消遣的文学观进行过批判。 湖畔诗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是文学革命后涌现的具有浪漫抒情倾向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为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出版合集《湖畔》,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该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被朱自清评为“真正专心致志作情诗”的诗歌团体。内容: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清新、美丽。形式:自由诗、浪漫主义手法;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爱美剧:汪仲贤在1920.10,演出箫伯纳《华伦夫人之职业》失败后,于1920。11发表了《优游室剧谈》。1921。1提出了“仿西洋的Amateur”,“组织一个非营业性质的独立剧团”的主张。Amateur音译成“爱美剧”,正式提出了“爱美剧”的理论主张。陈大悲参加上海民众剧社后,受到汪仲贤的启发,也受到学生演剧活动的鼓舞,于1921。4至8月,在《晨报》上连载了《爱美的戏剧》长文。1922。3,编译出版了《爱美的戏剧》一书,对“爱美剧”的兴趣、起因、剧本、导演、表演、舞台艺术设计都有比较系统的论述与介绍。“爱美剧”理论提出后,学生业余演剧活动出现高潮,并成为这一时期话剧运动的中心。南、北分别以上海、北京为中心。“爱美剧”是现代话剧在中国舞台上最初的尝试,是文明戏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产物。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居多。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921年6月,于日本东京成立。代表人物: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潘汉年、阳翰笙等。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文艺思想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强调本着“内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 1:文学研究会(成立最早,影响最大)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宣称要“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在创造方法上,文学研究会强调写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体现其“为人生”的宗旨。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的成员是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畅、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人。他们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要倾向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初期主张“文艺而文艺”,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文学活动以1925年五卅为界,后期提倡“表同期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1929年2月创造社被当局查封。 3湖畔诗社:是“五四”文学革命前后出现的新诗团体,1922年成立于杭州。以短小清新的情诗创作为主,他们以“真正专心致志做精炼”为特色,并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学峰、汪静之等人。具有浪漫抒情倾向,以“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出版诗集《湖畔》、《春的歌集》等。湖畔诗人在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下,勇于创作情诗,帅直坦城,绝无世俗的顾及,也少见艺术的雕琢,以为青春期青年诗人的热情和真挚,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以及现代新诗的勃勃生机,“五卅”运动后,诗社活动停止。 4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形象最大的特征,是剧烈的内心矛盾和斗争。《莎菲》的价值,也在于莎菲内心矛盾冲突的独特性、新颖性和深度。女性的内心深度,女性身上的时代性和历史性、女性身上的文化积淀和世代相传的信息,挖掘得相当独特、新颖而深入。 莎菲的典型意义在于反映了五四之后,青年女性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后,无路可走的苦闷和挣扎,作品塑造了莎菲孤独的灵魂。莎菲是属于一个始终局限于个人生活范围之内,努力挣扎追求的女性,为了追求个性的自由而寻不到出路的女性。 作品深入而独到地表现了女性寻找爱情的种种在内心深处的困难以至困境,表现了女性的血泪和忏悔,写出了女性的时代苦闷。 5 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处女作《幻灭》) 作品表现的是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 ⑴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⑵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⑶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 《幻灭》:通过静女士在爱情和革命上的追求与幻灭,表现了小 资产阶级走向革命和在革命中的幻灭过程。 《动摇》:展示的是的革命时代革命与反革命势力激烈斗争时期 的现实。方罗兰的形象反映了在政治和爱情上动摇、妥协、软弱 者的精神特质。 《追求》:表现的是一群知识分子的心灵挣扎、精神自我拯救以 及掩饰不住的幻灭感。以章秋柳为代表。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doc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doc 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1、“八事”主张 :1917年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理论见解,提出“不用典”、“不讲对仗”等八点主张,反对文学的复古主义及拟古主义思潮,倡导新诗的“形式大解放”。 2、人的文学: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提出的要求反对封建非人文学,建立以人道主义为本的合乎人性的文学。“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3、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沈雁冰、周作人等,是“五四”后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宣扬“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 4、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重要的浪漫主义社团,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5、新月诗派: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等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要求创造诗的新格式、新音节以表现完美的精神,被称为“新月诗派”。 6、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于杭州,成员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是一个专心致志做爱情诗的浪漫主义诗歌团体。 8、南国社:由田汉创立于1923年,是一个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鲜明风格的话剧团体。 9、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在西方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总体特征是反传统和非理性,“五四”时期开始传入中国。 10、象征诗派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在诗坛上的。象征派诗人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讲求感官享受和刺激,重视刹那间的幻觉。象征派诗人否定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完全把诗看为视觉艺术,这不同于新月派对诗歌音节美的重视。象征派的诗歌作品特点是“观念联络的奇特”,即一部分一个观念可以懂

湖畔诗人名词解释

湖畔诗人(The Lake Poets),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他们的诗作中的词句赞美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抒发缠绵的爱情、歌颂纯真的友谊,多带有清新自然、青春亮丽、富有哲理的特点。也指20世纪初中国新诗的一个与前者有着一定相似性的诗派 湖畔诗人是指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四人,是中国20年代新诗一团体。他们于1921年左右开始写诗,1922年春在杭州西子湖畔成立湖畔诗社,1922年4月出版诗歌合集《湖畔》,同年五月出版汪静之的个人诗集《蕙的风》,后1927年出版《寂寞的国》。1923年出版诗歌集《春的歌集》。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内容多为歌唱大自然的清新美丽和赞美友情、爱情的纯真,表现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青少年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幸福爱情的憧憬,展现了五四新人的青春人格与气质,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朱自清称他们是真正专心致志作情诗的年轻人,爱情诗是他们对于中国诗歌的主要贡献。他们诗中的真纯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是五四个性解放精神的另一表现形式。湖畔派后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编辑出版刊物《支那二月》。 受周作人所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所译介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冰心、宗白华、徐玉诺、何植三等人的小诗也曾风行一时。其中,冰心的《繁星》、《春水》两集和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影响较大。稍后于"湖畔诗人"出现的浅草-沉钟社成员之一冯至,是现代诗坛的又一重要抒情诗人。他的诗采取半格律体诗的形式,具有一种整饬、节制的美。其诗意象明净简约,于平易淡泊之中蕴含激情,并富于哲理性。20年代他即以《昨日之歌》一集获得了鲁迅给予的"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评价。40年代,他更进一步探索诗艺,写出了更具开创意义的《十四行集》。 英国流派 流派简介 华兹华斯 湖畔派诗人是英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指居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结成的诗歌流派。 他们都在华兹华斯的故乡,英格兰西北部坎布里亚郡内的湖区居住过多年,都写过不少歌咏湖光山色的田园诗,都有“回到大自然中去”的思想倾向。在1817年8 月号的《爱丁堡评论》中被他们的共同笔友弗朗西斯·杰弗里戏称为湖畔派或湖畔学派。拜伦贬称他们为“湖畔人”。一般说,湖畔派诗人代表消极浪漫主义倾向,恶魔派代表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湖畔派诗人在与古典主义的斗争中有过贡献,在诗歌的艺术上有较深的造诣,但其历史地位远不及撒旦派重要。他们早年向往法国大革命,以后转向保守立场,主张恢复封建宗法制。 在文学上,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通过缅怀中古的淳朴来否定现实的城市文明。其中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他的代表诗作是《丁登寺》。柯勒律治的代表作是《古舟子咏》,充满神秘怪诞色彩。骚塞的长诗《审判的幻景》是谄媚英国王室之作。 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开端,是以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在一七九八年出版的合集《抒情歌谣集》为标志。华兹华斯于一八OO年在诗集再版时撰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第一篇艺术宣言。由于他们对古典主义传统法则的反叛,提倡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故又称之为“浪漫派的反叛”。 来历背景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文学研究会 1.2.创造社 1.3.语丝社 1.4.美文1.5.语丝文体 1.6.小诗 1.7.新月诗派 1.8.象征诗派 1.9.春柳社1.10.《终身大事》1.11.爱美剧1 .12.湖畔诗社1.13.南囤社 1.14.乡土文学 2.1.左联 2.2.社会剖析派小说 2.3.东北作家群 2.4.京派作家群 2.5.新感觉派 2.6.中国诗歌会 2.7.上海艺术剧社 2.8.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2.9.国防戏剧 3.1.七月诗派 3.2.九叶诗派 3.3.荷花淀派 4.1.“三突出”创作原则 4.2.“根本任务论” 4.3.“黑八论” 4.4.“主题先行论” 5.1.“朦胧诗” 5.2.新写实小说 5.3.“四川诗群” 5.4.“上海诗群”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绍钧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致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1.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成员主要有郭沫若、郁达夫等,是“五四”以后的一个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社团。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创造社成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及答案

名词解释 1、“五四”文学革命 “五四”文学革命于1917年开始,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由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首先发难,继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响应和参加的主要有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李大钊、鲁迅等等。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倾向,以“人的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以白话文学为正宗;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为中国文学发展之借鉴。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适应新文化运动思想革命的要求,并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发生的。鲁迅的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初期的创作实绩。“五四”文学革命开拓了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进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新时期。 2、《新青年》 《新青年》是五四时期的著名刊物。1915年创刊(第一卷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1918年,《新青年》编辑部扩大,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周作人、鲁迅等先后参加编辑工作。《新青年》同仁提倡科学和民主,倡导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新青年》对我国现代思想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鲁迅的《狂人日记》等小说,胡适的新诗,多发表于《新青年》。3.革命文学论争 革命文学论争指的是1928—1929年鲁迅、茅盾等和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包括国际革命文学队伍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以及对鲁迅、茅盾等进行宗派主义的攻击。鲁迅、茅盾等进行反击,阐述自己对革命文学的意见,批评创造社、太阳社的错误。这是革命文学内部的论争。论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注下(创造社、太阳社多数成员是党员)停止。论争提高了双方的思想,形成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热潮,从而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4.两个口号论争 两个口号论争指的是1936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这两个口号都是因日寇扩大对华侵略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而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先由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周扬等提出,并由此开展了国防文学运动和国防戏剧、国防诗歌活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由党中央特派员冯雪峰到上海和鲁迅、胡风等商量后由胡风撰文提出的。受到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家的指责而发生论争。鲁迅撰文提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批评了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左翼领导人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错误。这是左翼文学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由于某些思想分歧而发生的论争。通过论争达到了新的团结,为过渡到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广泛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思想条件。 5.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 文学与抗战关系的论争发生于抗战初期,是针对梁实秋的“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截搭上去。至于空洞的抗战八股,那是对谁都没有益处的”言论而发生的。罗荪、宋之的、张天翼等撰文批评梁实秋的观点。郁达夫的文章很中肯,既充分肯定文学为抗战服务,也批评分析了八股病的原因。 6.民族形式论争 民族形式论争发生于抗战中期。1938年和1940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和《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现代文学十》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十》名词解释 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地三个层面上, 实践与表现着对人地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地.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 年地《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 年地《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地言情结合休闲通俗地《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地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 4、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地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 其 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5、文学革命地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地革新与 解放. 6、20 年代地三次文学论争: <1)1919 年3 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 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 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 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2)1922 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五四时期及文学派系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 年,南京东南大学地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 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地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地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 行批评之职事” ,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

学革命, 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地复古派” .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 尝试集>》 7、文学研究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1)时间地点:1921 年1月于北京成立. <2)发起人: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12 人. <3)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文学应当反映社会地现象,表现并且讨论 人生地一般问题.” <4)创作方法:强调写实主义,以“为人生”为宗旨. <5)代表刊物:沈雁冰《小说月报》< 会刊) 受其影响, 整个现代文学都着眼于批判社会现实而相当程度地忽略文学地娱乐作用. 这种态度不仅一直贯穿 于新文化作家地创作中,也限制了现代文学地创作和研究领域,通俗文学地创作和研究被轻忽了. 8、创造社:<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1)时间地点:1921 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以1925 年五卅为界,分前后两期. <2)发起人: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 后期增加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李一氓、阳翰笙等 <3)代表刊物:前期《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后期《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杂志作家代表作品:张资平《冲击期化石》< 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冯沅君《菤葹》《春痕》《劫灰》三个短篇集郁达夫《沉沦》<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4)主张: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地要求”;讲究文学地 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地直觉与灵感,重视文学地美感作用.

《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

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 4、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的三次文学论争: (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2)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五四时期及文学派系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 7、文学研究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1)时间地点: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 (2)发起人: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12人。 (3)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的一般问题。” (4)创作方法:强调写实主义,以“为人生”为宗旨。 (5)代表刊物:沈雁冰《小说月报》(会刊) 受其影响,整个现代文学都着眼于批判社会现实而相当程度的忽略文学的娱乐作用。这种态度不仅一直贯穿于新文化作家的创作中,也限制了现代文学的创作和研究领域,通俗文学的创作和研究被轻忽了。 8、创造社:(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1)时间地点: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以1925年五卅为界,分前后两期。 (2)发起人: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后期增加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李一氓、阳翰笙等 (3)代表刊物:前期《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 后期《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杂志 作家代表作品:张资平《冲击期化石》(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冯沅君《菤葹》《春痕》《劫灰》三个短篇集 郁达夫《沉沦》(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4)主张: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究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现代文学十》名词解释

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地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地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地.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地《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地《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地言情结合休闲通俗地《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地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 4、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地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5、文学革命地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地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地三次文学论争: <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2)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五四时期及文学派系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地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地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地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地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 7、文学研究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1)时间地点: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 <2)发起人: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12人. <3)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文学应当反映社会地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人生地一般问题.” <4)创作方法:强调写实主义,以“为人生”为宗旨. <5)代表刊物:沈雁冰《小说月报》<会刊) 受其影响,整个现代文学都着眼于批判社会现实而相当程度地忽略文学地娱乐作用.这种态度不仅一直贯穿于新文化作家地创作中,也限制了现代文学地创作和研究领域,通俗文学地创作和研究被轻忽了. 8、创造社:<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1)时间地点: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以1925年五卅为界,分前后两期. <2)发起人: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后期增加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李一氓、阳翰笙等 <3)代表刊物:前期《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 后期《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杂志 作家代表作品:张资平《冲击期化石》<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冯沅君《菤葹》《春痕》《劫灰》三个短篇集 郁达夫《沉沦》<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4)主张: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地要求”;讲究文学地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地直觉与灵感,重视文学地美感作用. <5)作品风格: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地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对病态心理地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