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地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初中地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初中地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第一单元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课本2—6页)

一、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二、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第一单元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7—14页)

一、地图三要素:①方向;②比例尺;③图例、注记

二、方向:

1. 地图上有八个方向,如右图:

2.地图上方向的判定:

(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①确定中心地点,②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③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2)无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①确定中心地点,②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十字坐标,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注东西南北,③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3)经纬网的地图:①确定中心地点,②以中心地点为中心沿经纬线画十字坐标,按经纬线方向标注东西南北(“横纬竖经”)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③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3. 野外方向的判定:

(1)指南针定向:磁针指向南北方(2)北极星定向:夜空中面对北极星的方向为北方(3)太阳定向:太阳东升西落

三、比例尺:

1. 公式

2. 比例尺概念:把地表各种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表

示在地图上,这个比例即比例尺。表示地理事物缩小的程度。(比例尺是一个比,没有单位)

3. 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4. 比例尺三种形式的转化:①数字式转成文字式要加单位,一般比例尺中的1表示图上1厘米,实际距离用千米表示;②文字式转数字式时,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没有单位;

③转线段式时单位一般写千米。

5.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比例尺分子均为1,故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即“图幅大小相同时,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略”。

四、图例和注记

1. 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2.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及标明山高海深的数字

第二单元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6—27页)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和大小:三个基本数字①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庐山起义”);②地球赤道周长:约四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真实形状为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的麦哲伦;

二、地球仪

1、纬线、经线比较:

2. 经度和纬度

①经度: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东西经度各为180°,经度共360°。东经180°和西经180°为同一条经线,即180°经线(0°和180°经线无东西经的区分,后面不跟字母)

②纬度:以赤道为起点,赤道以北为北纬度(N),赤道以南为南纬度(S),赤道是0°纬度。北纬度的最大值是90°N,即北极点;南纬度的最大值是90°S,即南极点。

③地球某点经纬度的表示:A(纬度,经度),写经度纬度一定要带表示南纬、北纬、东经、西经的字母。例如兰州某点A的经纬度A (36°N,104°E)。

●要点:(1)经纬度字母:北N南S东E西W。

(2)经纬度数值向什么方向递增,就是什么纬或什么经,即东增东经,西增西经,北增北纬,南增南纬。例如数值向东越来越大的几条经线,为东经的经线。

(3)经纬网中“横纬竖经“,即横线为纬线,竖线为经线

(4)东西半球划分口诀:“经度小于20度,全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全在西半球;20、160之间,东经东半球,西经西半球”

(5)重要纬线的度数:赤道0°,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6)一个经线圈由2条经线组成,它们的位置相对,度数互为补角。如50°E和130°W可组成经线圈。

3. 地球的运动方式:

第二单元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课本28—32页)

1.海陆分布及其特点

①三分陆地(29.2%)七分海洋(70.8%)

②地球上海陆分布的不平衡性: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七大洲

①世界之最

最大陆地:亚欧大陆,最小:澳大利亚大陆

最大岛屿:格陵兰岛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的合称

(最大:亚洲,最小:大洋洲)

②七大洲名称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以及各大洲轮阔(右图)“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③大洲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乌乌大耳”)

欧洲、非洲: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亚洲、非洲:红海、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序:“太大印北冰”

1.七大洲读图记忆

△赤道穿过的洲有②南美洲、③非洲、⑤亚洲、⑥大洋洲

△赤道穿过哪些洲的大陆?②南美洲、③非洲

△太平洋沿岸的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⑤亚洲⑥大洋洲⑦南极洲

△大西洋沿岸的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③非洲④欧洲⑦南极洲

东半球

西半球

△④南极洲被哪些大洋包围B大西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

第二单元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课本33—39页)

1.基本概念:

①海拔: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平面海拔0米)

②相对高度:地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陆地地形

①陆地五大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②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非洲的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亚洲的青藏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南美洲的巴西高原;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

③陆地两大山脉带:一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如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山脉组成);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3.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世界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洋盆、大洋中脊五部分。(右图)

4.学看地形图

(1)等高线: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单位为米,数值越大,即海拔越高

(2)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同一幅等高线图中,

等高距是一致的。

(3)如何画和判读地形图:

①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颜色的地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着色规律:绿色——平原,蓝色——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丘陵、高原、山地,白色——冰雪,褐色——高山。

②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上山路线选择:选缓坡,即等高线最稀疏的地方)

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等地形的等高线表示方法: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低洼的部分陡崖:等高线重合或相交的地方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的地方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地方

(“低凸山脊,高凸山谷”)

第二单元地球的面貌第四节海陆变迁(课本40—46页)

1.地表形态的变化

海洋→陆地实例: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陆地→海洋实例: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2.大陆漂移假说:20世纪初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

3.板块构造学说:

①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如右图):即A欧亚板块、B美洲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E太平洋板块和F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②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③板块构造学说证据:

a 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因为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持续碰撞;

b 东非

大裂谷不断扩张,因为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不断地拉伸;c 喜马拉雅山脉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4.火山和地震:

地球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这些地方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第三单元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课本48—53页)

1. 世界人口的数量:已突破70亿人(2011年)

2. 世界人口的增长

①在1800年以前,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以后,世界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②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

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不断降低。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③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3.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4. 人口的分布

①人口密度:计算公式

(单位:人/平方千米)

②人口密集区

四大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南美洲东部

稠密原因:这些地区位于中低纬度沿海地带的平原和盆地,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③人口稀疏区

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地区。

稀疏原因:这些地区自然环境不适宜人类生存。

5. 世界人口问题:

①人口过多问题:给经济发展造成压力,交通拥挤,使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

②人口过少问题:人口负增长,出现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

6. 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人口负增长:鼓励生育

7.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第三单元世界的居民第二节世界的人种(课本54—55页)

1. 根据人类的体质特征,分为三个主要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

黄色人种分布:主要在亚洲的东部,还有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西亚、南亚、北非国家的人口都属于白种人)

黑色人种分布: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2. 人种没有优劣之分,都是平等的

第三单元世界的居民第三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课本56—59页)

1. 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2. 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典型建筑为教堂。

伊斯兰教: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典型建筑为清真寺。

佛教:世界第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典型建筑为寺庙。

第三单元世界的居民第四节世界的聚落(课本60—65页)

1.聚落的主要形式:城市与乡村

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居民居住地

乡村:人口规模较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居住地。包括村庄和集镇。

2.聚落的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①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地形、气候、水源、交通等影响。地形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易形成聚落。

②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中国保护较好的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福建土楼等。

第四单元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课本67—70页)

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陆地。

3.空气污染指数反映了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被污染的越严重。

4.天气符号的识别:

第四单元世界的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课本71—77页)

1.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2.气温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为气温日较差。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南半球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一年中最高月气温和最低月气温的差为气温年较差。

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等温线大致和纬线平行,南北半球的等温线较平直的是南半球,原因海洋面积广阔。

②世界气温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影响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是纬度。

③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 a夏季气温,陆地高,海洋低;b 冬季气温,陆地低,海洋高。

④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4.降水

①形成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

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②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③世界“雨极”是乞拉朋齐,其降水类型属于地形雨。

5.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①赤道附近降水较多,两极地区降水较少;

②在中纬度(相当于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东岸降水多,大陆的西岸降水少。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第四单元世界的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本71—77页)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

2.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①太阳高度(指的是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的夹角)越大,太阳辐射就越强,太阳高度越小,太阳辐射就越弱。

②夏季气温高的原因:因为夏季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地面得到的热量多。

冬季气温低的原因:因为冬季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地面得到的热量少。

③④当太阳直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大,太阳高度变小。

3.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①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都在赤道上,此时全球昼夜等长

②一年内,太阳只能直射一次的地方在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上,能直射两次的地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4.海陆分布与气候

离海洋近的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温差小,降水多;离海洋远的地区,受海洋影响小,温差大,降水少。

5.地形地势与气候

气温:山顶低、山脚高;阴坡低、阳坡高。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降水: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6.人类活动与气候

全球的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造成的。

热岛效应指的是在城市,城市中心的气温比郊区高。

7.判断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天津的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海陆分布;赤道终年炎热,南极洲终年冰雪覆盖:纬度位置;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多,东侧降水少:地形地势;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地形地势

8.地球上的五带

①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是否有太阳直射现象,将地表分为五带。

②五带的特征:

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的是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的是寒带;

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的是温带。

③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的名称: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南温带 E南寒带。

④图中数字代表的重要纬线的名称以及纬度:

(1)北极圈:66.5°N (2)北回归线:23.5°N

(3)南回归线:23.5°S (4)南极圈:66.5°S

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热量带是A热带。

⑤在气候上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B北温带和D南温带。

⑥夏至时,有极昼现象的是C北寒带,有极夜现象的是E南寒带。

⑦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D和E的分界线是南极圈。

第四单元世界的气候第四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课本87—98页)

1. 寒带气候包括两种类型: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南极洲属于冰原气候气候。

2. 高山高原气候的主要特点:以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特色

第五单元世界的发展差异第一节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课本100—105页)

1. 目前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其次是加拿大、中国、美国,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

3. 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是中国,其次是印度、美国。

4.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世界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5.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大多数位于北半球;

6.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多位于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7. 在国际上,南北差距指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水平的差别,南北对话指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说明:“南”——发展中国家,“北”——发达国家。

8. 根本上影响国际社会安定和人民和平生活的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第五单元世界的发展差异第二节国际经济合作(课本106—109页)

1. 世界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联合国,英文简称为UN。

2. 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其中安理会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3. 全球性的经济贸易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简称是WTO,总部在瑞士的日内瓦。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六单元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本2—12页)

一、亚洲、欧洲的地理位置

二、亚洲、欧洲的地形特征

1、亚洲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气候显著、各地气温差别显著。

2、欧洲的气候特点:以温带气候为主;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

四、亚洲、欧洲的水系特征

1、亚洲的河流与湖泊

(1)主要河流:长江的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

亚洲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是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内流河。

(2)亚洲水系的两大特点:一是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中间向四周奔流入海;

二是内流流域面积广大。

(3)独具特色的湖泊: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贝加尔湖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咸水湖——死海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巴尔喀什湖

2、欧洲的河流:

(1)水系特点:河网稠密,水流平缓,水量丰富,径流量季节变

化小,航运价值高。

(2)河流之最: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是长江。

五、亚洲、欧洲的人口与国家

1、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大多在亚洲。

2、欧洲的人口与国家:欧洲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为世界最低的大洲,主要人口问题是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大,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

3、

第六单元认识大洲第二节非洲(课本13—19页)

一、位置与国家

1、地理位置:非洲地夸赤道南北。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至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隔红海和苏伊士运河与亚洲为邻。

2、政治地图的演变:二战前,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3个独立的国家;目前,非洲是世界上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大洲。

二、地形——高原为主

1、地形: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埃塞俄比亚高原号称“非洲屋脊”。

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自北向南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3、特色地形:中部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纵贯东部的东非大裂谷是世界陆地上最大的断裂带。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三、气候——炎热

1、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

2、非洲降水分布很不均衡,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3、气候类型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

四、河流——尼罗河、刚果河

刚果河:自东向流,流经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气候区)注入大西洋。

尼罗河:自南向北流,流经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撒哈拉沙漠(热带沙漠气候),注入地中海。

五、物产丰饶的非洲

1、物产丰富多样——“富饶大陆”

2、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3、动植物资源丰富: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州之冠。

第六单元认识大洲第三节美洲(课本20—30页)

一“新大陆”

1、地理位置(P.20图6-28)

2、白令海峡:北冰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唯一通道。水道中央有亚洲与北美洲的洲界限、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三线”穿过。

3、国家与语言:

(1)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加拿大,其次是美国,两国通行英语。

(2)拉丁美洲:是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主要通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二、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1、南北美洲地形的比较:(图6-37、6-38)

格陵兰岛——世界第一大岛;苏比列尔湖等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素有“北美地中海之称”

2、南北美洲气候的比较:

北美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南美洲:以热带气候为主,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广布

2、南北美洲的河流:

北美洲:密西西比河(美国),自北向南流,流经中央大平原,注入墨西哥湾。

南美洲:亚马孙河(巴西),自西向东流,流经亚马孙平原,注入大西洋。

三、居民与经济

1、美洲居民——原主居民:大部分是印第安人,属黄色人种。

(1)北美洲:以欧洲及其它大洲的移民为主体,主要是白色人种。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

(2)南美洲:以混血人为主,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

2、美洲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1)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其余都是发展中国家。

(2)南美洲:巴西是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农矿产品是南美洲主要的出口商品。

第七单元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课本32—39页)

一、东南亚的地理特征

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以及马来群岛的大部

分。

2、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连接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P.37.图7-4)

二、我国的近邻

1、东南亚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

2、河流与国家首都

3、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

第七单元了解地区第二节南亚(课本40—46页)

一、位置与国家:

新湘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整理归纳

新湘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整理归纳 目录 1.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 2.认识地区 (2) 3、我国的人口 (5) 4、我国的民族 (6) 5、我国的地形 (6) 6、我国的气候 (9) 7、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12) 8、我国的交通 (13) 9、我国的农业 (14) 10、我国的工业 (15) 1.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亚洲的海陆位置:在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纬度位置:从东西半球来看,大部分在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大部分在北半球。(2)归纳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亚洲: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气候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河流分布受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的影响,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3)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亚洲人口最多,占全球总人口61%,亚洲众多的人口给资源环境产

生了沉重的压力;同时亚洲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2.认识地区(在地图上找到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1)日本。在我国的东面,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岛屿和海域组成,首都是东京。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日本的经济是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原料和燃料从国外进口,产品出口。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其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为主,具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首都是东京。 (2)东南亚。在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处在亚洲与大洋州、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本区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东南亚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使水稻成了这里主要的粮食作物。中南半岛的山脉和河流相间南北延伸,纵列分布,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同时,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本区旅游资源丰富,比如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越南的 下龙湾,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花园城市新加坡。 (3)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南亚最大的国家,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印度水旱灾害频繁,20世纪60年代,实行“绿色革命”改良生产技术,粮食自给有余,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印度的核技术、软件工业和卫星发射技术居世界前列。首都新德里。印度著

初中地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初中地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第一单元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课本2—6页) 一、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二、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第一单元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7—14页) 一、地图三要素:①方向;②比例尺;③图例、注记 二、方向: 1. 地图上有八个方向,如右图: 2.地图上方向的判定: (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①确定中心地点,②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③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2)无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①确定中心地点,②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十字坐标,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注东西南北,③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3)经纬网的地图:①确定中心地点,②以中心地点为中心沿经纬线画十字坐标,按经纬线方向标注东西南北(“横纬竖经”)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③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3. 野外方向的判定: (1)指南针定向:磁针指向南北方(2)北极星定向:夜空中面对北极星的方向为北方(3)太阳定向:太阳东升西落 三、比例尺: 1. 公式 2. 比例尺概念:把地表各种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表

示在地图上,这个比例即比例尺。表示地理事物缩小的程度。(比例尺是一个比,没有单位) 3. 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4. 比例尺三种形式的转化:①数字式转成文字式要加单位,一般比例尺中的1表示图上1厘米,实际距离用千米表示;②文字式转数字式时,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没有单位; ③转线段式时单位一般写千米。 5.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比例尺分子均为1,故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即“图幅大小相同时,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略”。 四、图例和注记 1. 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2.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及标明山高海深的数字

初中地理知识点大汇编(湘教版通用)汇总

初中地理知识点大汇编(湘教版通用)汇总 线定义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长度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小,直至成点形状半圆圆,除极点外度数从本初子午线0到180E(W)从赤道(0)到 90N(S)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变化从西向东增大为东经;从东向西增大为西经。从南向北增大为北纬;从北向南增大为南纬。特殊线本初子午线(0);180(日界线);20W和160E 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南、北回归线( 23、5S、N);南、北极圈( 66、5S、N)初中地理知识点大汇编(湘教版通用)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七年级上册) 1、地球的运动①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②地球的自转周期:地球的自转一周为一天,就是24小时。 ③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④自转产生的地球现象a、昼夜交替现象b、地方时: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相差N个时区,则相差N小时,按照“东加西减”的方法。注:北京时间就是中国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经线上的地方时。①地球的公转的定义: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就是公转,公转一周(即周期)为一年。②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

东。注:公转轨道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34′的夹角。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③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球现象:一年四季的变化。注:(a)任何一天,赤道地区均昼夜平分。(b)任何地点,春秋二分均昼夜平分。( c)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越向北方向昼越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越向南方向昼越长。(D)凡太阳直射的地区都昼长夜短(除赤道外)。热带有太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南、北温带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比较明显。南、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a)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主要是根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或者是有无极昼、极夜现象来划分的。(b)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2、几个重要的分界北寒带北极圈( 66、5N)南极圈( 66、5S)北回归线( 23、5N)南回归线( 23、5S)赤道(0)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北极圈( 66、5N)南极圈( 66、5S)北回归线( 23、5N)南回归线(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1、天气指某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特点是多变。如:狂风暴雨、风力大等。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特点是有相对的稳定性。如:炎热干燥,冬冷夏凉等。 3、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会读简易天气预报图。 1、气温: ⑴、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 ⑵、北半球一年当中平均气温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则相反。 2、降水: ⑴、降水的三种形式: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⑵、世界上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3、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⑴、气候资料用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等表示。 ⑵、举例说明。 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 2、地球的运动(见下表)。 运动方向转动中心方向转动周期产生的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变化

注:认真看世界地理(上册)。 3、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⑴、热带:回归线之间23.5°N—23.5°S(太阳光有直射); ⑵、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N—66.5°N(有四季变化); ⑶、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S—66.5°S(有四季变化); ⑷、北寒带:北极圈内66.5°N—90°N(有极昼、极夜); ⑸、南寒带:南极圈内66.5°S—90°S(有极昼、极夜); 注:从五带分布来看,非洲最热,南极洲最冷。 4、海陆分布:纬度相同地方,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5、地形、地势的分布:

湘教版初中地理会考总复习总结提纲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仪: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必背):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七上P19)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必背):南寒带、南温带、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七上P81) 第二章: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 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 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

湘教版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 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 0 1 2 3 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 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湘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

湘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 复习是一个检验自己湘教版初中地理知识巩固程 度的机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湘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的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湘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形成的原因: 1.自然原因: (1)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2)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3)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4)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2.人为原因: (1)毁林开荒 (2)过度樵采 (3)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4)开矿 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1.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

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3.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4.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湘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二) 1、大陆漂移假说: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成为泛大陆。 板块构造学说(目前最流行最科学的学说)认为: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火山与地震带:板块与板块交接处。世界两大系列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两大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2、七大洲: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图2.6)。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国家。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

2021初中湘教版地理考点归纳

2021初中湘教版地理考点归纳 人文地理是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知识积累、学科形成和理论演变、学科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的革新等过程。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中湘教版地理考点归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湘教版地理考点归纳 中国的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及现有经济基础等。 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为主) 京津唐工业基地(综合型,北方)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综合型,全国)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 2、我国的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3、能源工业的布局 ⑴、煤炭是我中第一能源。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 ⑵、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大庆油田是我国的石油工业基地。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与山东交界处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新疆将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⑶、电力工业:水力——主要在南方各大河的上游。如湖北省的电力工业等。 火力——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山西的电力工业。 4、钢铁工业的分布:以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比较集中。 ⑴、大型钢铁工业基地:①、东部沿海:鞍山、本溪、京津唐、上海。 ②、长江沿岸: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③、黄河流域:包头、太原。

⑵、发展的有利条件:靠近矿产基地,靠近消费市场和交通便利,如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就是依靠便利的交通运输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发展起来的。 5、机械工业的分布: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全国大型的工业基地) 汽车工业与产地:上海大众,上海别克,一汽大众(吉林),一汽奥迪(吉林),红旗(吉林长春),天津夏利,神龙富康(武汉),东风(湖北十堰、襄樊) 6、纺织工业的分布:我国以的棉纺织工业为主。 棉纺织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是靠近棉花生产基地,如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毛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四大牧区。 丝纺织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以苏杭最出名。 7、高技术产业 ⑴、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制造业中的第一大部门。 ⑵、形成高技术产业的条件: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等。 ⑶、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 ⑷、高技术产业四大密集区。以北京中关村为中心,以上海为中心,以深圳为中心,以西安—杨凌为中心。 初中地理考点归纳 气温和降水是最基本的两大气候因素 1、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一天当中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1)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a、从低纬(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气温逐渐降低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湘教版初中地理课程包括了七个模块,分别是地理基础知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经济地理、城市与乡村、交通与资源利用以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下面是这些模块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的总结。 一、地理基础知识 1.地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科学,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方向。 2.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采用了实地考察、实验、统计、比较、模型等方法进行研究。 3.地球的结构和运动: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4.经度和纬度:经度是指通过某地的子午线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度,用于测量东西方向;纬度是指某地与地球赤道面的夹角,用于测量南北方向。 5.地球的四季现象:地球的四季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呈现椭圆形,太阳直射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引起的。 6.地球的气候带:根据地球纬度和地形条件不同,地球表面可分为极地气候带、寒温带、副热带和热带气候带。 7.地球的水循环:地球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包括蒸发、降水、融化和蒸发。 二、自然地理 1.地球的外部和内部圈层: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内核层构成了地球的外部和内部圈层。 2.地球的大气环境:地球的大气环境包括气候、天气和气候变

化等。 3.地形和地貌:地球表面的起伏和形状形成了不同的地形和地貌,如山地、高原、平原等。 4.地震、火山和地壳运动: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震动的现象, 火山是地球地壳断层处岩浆喷发的现象,地壳运动是指地球地壳的上下、东西和南北方向的移动。 5.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维持人类生存发展 的可持续性。 三、人文地理 1.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总数,人 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等。 2.资源与能源: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供人类社会利用的各种物质 和能量,能源是指从自然界中获取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能量。 3.城市与乡村:城市是指人口集中,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和文化水平的地区,乡村是指人口较少,主要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4.旅游与环境:旅游是指人们为了娱乐、休闲和文化认知等目 的而远离家乡去其他地方旅游观光的活动,旅游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四、区域经济地理 1.中国的经济地理区划:中国可根据地理区位、经济开发程度、人口密集程度等因素进行经济地理区划,如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等。 2.中国的农业经济:中国农业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在国民经济 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包括粮食种植业、农副产品生产等。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总结(湘教版)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总结(湘教版)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位置)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优越性: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 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二、辽阔的疆域: 1、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曾母暗沙 最西:帕米尔高原;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2、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第3位。。 1、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及太平洋。海岸线长1.8万千米。 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三、众多的邻国

1、陆界线:2万多千米 2、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3、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历史上的行政区划:早在春秋战国,清朝影响最大。 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三级及特别行政区 2、 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1、总量:2000年达12.95亿;占世界21.2%。 2、省区分布:最多:河南省;最少:澳门。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1、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2)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2、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呈直线上升。 3、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的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人口迁移 三、分布疏密不均。 1、地理分布特点: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沿海河湖、平原、 盆地交通和经济发达等地区人口多) 2、农村、城镇人口他布特点: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核心资料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核心资料 七年级上册核心知识 班级姓名 1、学会看地图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3、方向①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指向标 定向法:根据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③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5、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6、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南北半球的判读: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0W和1600E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因为(200W 、1600E)这一经线圈,基本在大洋通过,避免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布在东西两个半球上。 7、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29%,海洋面积占71%,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8、七大洲和四大洋①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亚洲的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和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9、世界五种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10、在教材P32“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下列世界之最: 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面积最大盆地:刚果盆地(非洲)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亚洲) 面积最大有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1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①地球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亚欧板块、美 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②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13、世界上两大火山和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火山地震带。 14、世界人口的分布 ①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以及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临海的中低纬度、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区。 ②人口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如撒哈拉沙漠)、寒冷的极地(如北极地区)、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如青藏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地区(如亚马孙平原)。 15、世界的人口问题: 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给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压力。例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就业、教育、医疗困难、饥饿贫困,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②人口增长过慢(或负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

七年级地理湘教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湘教知识点总结 在七年级地理学习中,湘教版是一本重要的教材,它全面地介 绍了我们周围的地理环境,为我们认识环境、了解生态、保护地 球提供了基础知识。本文将为大家梳理出七年级地理湘教知识点 的总结。 一、地理知识的分类 地理知识主要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类。自然地理主要 包括气候、植被、土地、地形、水文等方面的知识,人文地理主 要包括人口、城市、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二、自然地理知识 1. 气候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七年级中我们主要学习了 中国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包括南方季风气候、西北干旱气候、青藏高原气候等。

2. 植被 植被是指某一地区的植物。七年级中我们学习了我国主要的植 被类型,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 3. 土地 土地是指地表的地壳层。我们需要了解土地的形成、类型和利 用等方面的知识。七年级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土地的类型和利用, 包括农业用地、林业用地、城镇用地等。 4. 地形 地形主要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和起伏,包括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等。七年级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的地形。 5. 水文

水文是指地球表面的水循环和水资源。我们需要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七年级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的主要河流、湖泊、水资源状况等。 三、人文地理知识 1. 人口 人口是指某一地区的人口数量。我们需要了解人口的变化和分布等方面的知识。七年级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的人口数量和分布,以及人口变化的趋势和原因等。 2. 城市 城市是指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我们需要了解城市的规模、类型、特点、发展等方面的知识。七年级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的主要城市、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带来的问题等。 3. 交通

湘教版初中地理会考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湘教版初中地理会考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一、土地利用 1.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和问题 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包括集约性、多功能性、地域性和分散化等。其中,集约性是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实现多种不同功能的集约利用;多 功能性是指城市土地被用于居住、工业、商业、农业等多种不同的用途; 地域性是指城市的土地利用受到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影响;分散化是指 城市土地利用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呈现出分散化的特点。 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资源浪费、土 地利用集约度较低和土地利用不平衡等。 2.农田利用和农田保护 农田利用主要是指将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包括耕地、园地和林地等。 农田保护是指保护耕地资源、改善农田质量、防治土壤退化和合理利用农 田等。 农田利用与农田保护的关系紧密相连。农田利用应以保护农田为前提,合理利用农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农田保护也要重视农田 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3.城乡土地利用差异 城乡土地利用差异主要体现在用途、利用效益、利用方式等方面。 用途上,城市土地利用主要以工业、商业、建筑等非农业用途为主, 而农村土地利用主要以农业为主。

利用效益上,城市土地利用的效益一般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大;而农村土地利用的效益相对较低。 利用方式上,城市土地利用多样化,可以通过集约化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而农村土地利用相对简单,主要以人工农业为主。 4.土地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土地承载力是指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上能承受人口、经济和环境需求的能力。土地承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土地承载力的核心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高效利用。为了提高土地承载力,要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土地整治等。 二、水资源与水问题 1.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全球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雪资源中。其中,河流是重要的水资源供给地,湖泊是水资源的集水和调度地,地下水是重要的储备水源,冰雪资源则是重要的淡水储备。 水资源的利用有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等。其中,农业用水是最主要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次之。 2.水资源问题与对策 水资源问题主要包括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灾害和水生态破坏等。针对水资源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发展水资源综合利用、加强水环境治理、完善防洪设施、加强水资源保护等。

地理湘教版知识点总结

地理湘教版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环境 1. 地球的概念和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椭球体。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公里,赤道周长约为约为40000公里。地球上70%以上的面积被海洋覆盖,陆地分布在地球表 面的五大洲上。 2.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主要有自转和公转。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转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使得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地形和地貌 地球的地形包括高原、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地貌。高原指海拔在2000米以上,土地起伏 较小;山地指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差较大;丘陵指相对起伏不大的地表形态;平原指 相对平坦的地表形态。 4. 水资源 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中,地下水分布在地下岩石中。 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世界上一些地区缺水严重。 5. 植被和动物资源 植被是指地表覆盖的植物群落,可以分为森林、草原、沙漠和湿地等类型。动物资源包括 陆地动物和水域动物,分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二、人文地理 1. 人口与城市 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内的居民总数。城市是由大量人口聚居形成的集中居住和生产的 地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包括东京、德里和上海等。 2. 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研究人类的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联系,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方面。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工业是现代化社会的主要经济活动。 3. 文化地理

文化地理研究地域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传播。不同地区的 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 4. 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研究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不同地区的特 点主要表现在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等方面。 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 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以上就是地理湘教版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一、解开地理之迷: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让我们走近地理 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 5 世纪《易。系辞》 西方:公元前2 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第一本地理专著《地理学》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熟悉生活环境、确认方向、识别天气、了解风土人情、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1、地理与农业生产2、地理兴建工业企业 3、地理与交通、商业网点、区域规划、解决全球性的问题等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西伯利亚居民、狂欢节、圣诞节、斗牛、阿拉伯人的服装等。 第二章我们怎样学习地理 一、学会看地图:1、地图制作过程:鸟瞰图形----平面图-----地图(P6) (学习基础)2、最早的地图:距今4700 多年苏美尔人 3、地图的种类:(P7) 第二节地图 地图三要素: 1、方向: (1)通常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地图:箭头指向北方 (3)有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 (4)室外看地图:面朝北背朝南 (5)确定地平面方向: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年轮;树叶疏密;ft两侧的潮湿程度 2、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2)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3)大小比较:分子为 1 分母大,比例尺小 (4)用比例尺量算:注意线段式比例尺的应用Array(5)相同图幅的两幅地图 (6)学校平面图宜用约1/1000 的比例尺 3、图例与注记:(1)图例与注记的区别(P10) (2)常用图例符号(P10) 4、看地图的顺序:图名——方向——图例——比例尺——图的内容 5、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习之本):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社会实践等 6、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学习关健):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成因、联系等 7、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重要途径):准备好地图、指南针、笔记本、照相机等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探测 即天圆地方—张衡的“天之包地,犹地之裹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麦哲伦航行的时间和路线:(P15)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海边看船;(2)草原看马;(3)麦哲伦环球航行;(4)月食时月球表面的圆弧形阴影;(5)现代探测技术及照片;(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7)登高望远 二、地球的大小: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 千米; 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三、地球仪 1、几个概念:地球仪;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经线;纬线;

湘教版初中地理总复习(资料)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记忆90条) 1.在浩淼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她载着无数的生灵,绕着太阳不断地运动。这个星球就是地球。 2.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易·系辞》. 3.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抽水风车。 4.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 ①在没有经纬网的地图上,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规定方向。 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确定方向,一般情况下,指向标指向北方。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在室外看地图时,面朝北,背朝南,图上的方向与实际方向就一致了。 6.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它有三种表示方式,即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7. 比例尺越大,表现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反映的地理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表现的地理事物越简略,反映的地理范围越大。 8.在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表明山高水深的数字,叫做注记。 9. 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的环海航行,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科技测得: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十分规则的球体。 10.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模型叫地球仪。地球仪中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地轴。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靠近北极星的一端叫北极,另一端叫南极。 11.在地球表面,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赤道,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北半球以陆地为主,南半球以海洋为主。 12.在地球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3.赤道的纬度为0°,赤道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90°。 14.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15.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且与赤道垂直的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 16.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17.所有的纬线都自成圆圈,所有的经线都是等长的半圆。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到了两极就缩小成一个点了。 18.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有七个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州和南极洲。我国所在的大洲是亚洲。亚洲的西面是欧洲,亚洲和欧洲合起来叫亚欧大陆。亚欧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陆。 19.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有: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家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 20.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 21.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大洋州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2.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地球上的四大洋。其中太平洋面积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