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湘教版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掌握好每一个重要的地理知识点,对高考考生的考试是有利的。那么,高考考生需要学好哪些地理方面的知识点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湘教版高考地理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湘教版高考地理知识点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

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点

地球运动规律

(1)注意从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和地理意义等方面比较自转与公转的差异,侧重理解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等难点内容。

(2)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能看到北极星的地点必定在北半球,且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纬度。

(3)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虽然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时针方向不同,但都是自西向东。

(4)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 日)的区别。

正午太阳高度

(5)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6)任意一天,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相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正午太阳高度数值相同的两条纬线关于直射点所在纬线对称。

(7)注意极昼区极点的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特征:太阳高度无日变化,其数值等于当日太阳直射点纬度。

(8)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时间计算

(9)一般而言,凡涉及到日出时刻、日落时刻、正午时刻、昼长、夜长等则为地方时的计算;凡没有特别说明的都为计算区时。

(10)北京所在的时区(东八区)、伦敦所在的时区(零时区或中时区)要当常数记忆。

(11)北京时间是我国全国通用的时间标准。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所以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116°E)的地方时。

(12)地方时计算中的时间早晚要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早晚区分开。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早晚往往是针对同一地点来说的,因而时刻数值越小时间越早;而地方时计算中的时间早晚是针对不同的地点来说的,一般来说是根据同一纬线上看到日出的早晚来区分的,因而时刻数值越大地方时越早。

(13)在进行新旧一天的计算时,新旧一天可结合地方时的早晚来判断,建议画出极点俯视图来辅助计算,以避免混乱。在计算区时时,直接按照区时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不需要考虑日界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地图知识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0°以东,180°以西,为东 经度;0°以西,180°以东,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0°-30°为低纬,30°-60° 为中纬,60°-90°为高纬。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 (分母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 一般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极点投影图可通过自转确定方向。 12.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第二单元行星地球(地球概论)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陨石、回 收(返回)的飞行器不属于天体)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半径约200亿光年)——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日地平均 距离1.5亿km)——地月系(地月平均距离38.4万km)。 3.宇宙的两大特性:物质性、运动性(其运动是有规律、有层次的,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 转形成天体系统)。 4.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5.八大行星的公转特征: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6.月相:初一无月故为朔,初七八为上弦月,十五月圆称为望,廿三廿四下弦月。“上(弦月)上 (半月)上(半夜)西(侧)西(方天空),下下下东东”。 7.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三点共性)、适宜的大气和温度、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湘教版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模式特点时代分布地区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原始社会 高高低 传统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农业社会 高高低 过渡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工业社会发展中国家 高低高(世界主要人口增长模式)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现代社会发达国家低低低 4、人口问题 ( 1)老龄化问题: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加重。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保( 2)人口增长过快问题: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医疗卫生、教育就业、住房交通困难 措施:计划生育,发展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矿产资源、森林、淡水。 2、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自然资源(首要因素、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受教育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4、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 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机械增长影响特定地区人口数量,对全球总人口无影响) 1、人口迁移的判断(三要素):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 2、人口迁移的类型 按迁移的空间范围: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按迁移方向:从农村→ 农村;从农村→ 城市(城市化、主要类型);从城市→ 城市;从 城市→ 农村(逆城市化) 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利,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缓解人地矛 盾弊,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利,劳动力增加,人才的流入,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弊,增加生态环境的压力、公共设施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自然灾害 经济(越来越重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

湘教版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掌握好每一个重要的地理知识点,对高考考生的考试是有利的。那么,高考考生需要学好哪些地理方面的知识点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湘教版高考地理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湘教版高考地理知识点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

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湘教版地理高中知识点(全文5篇)

湘教版地理高中知识点(全文5篇) 第一篇:湘教版地理高中知识点 知识的历史犹如一只伟大的复音曲,在这只曲子里依依次响起各民族的声音。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湘教版地理高中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湘教版地理高中知识1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外部:(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3)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周期11年(2)影响:发出电磁波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发出高能带电粒子——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灾害——水旱灾害,诱发地震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3)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4)赤道全

2021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1.1 地球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构造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在比较安全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当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 太阳对地球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核聚变反映(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 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重要集中在波长较短可见光某些;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重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重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达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能量指标,大小为 8.24焦/平方厘米.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 1.太阳外部构造:指太阳大气构造,从内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对地球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标志,周期约为)

1.3 地球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基本特性 二、地球自转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种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不同步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 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交角。当前约为23.5º。如果黄赤交角 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 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存在和地轴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 线间之间回归移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 识点总结 篇一: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地理期末复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可见宇宙的含义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①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②八大行星的名称及其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b) 内因: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质量体积适中 3、充足的水分 外因:4、太阳光照稳定

5、空间运行轨道安全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辐射与地球 ①太阳辐射的组成 太阳辐射分为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三部分。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②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维持生物的生长;(2)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和大气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为人类提供能源,如能被直接利用的太阳能,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转化太阳能积累下来的煤、石油。 5、太阳活动与地球 ①太阳外部结构及太阳活动类型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6、地球的自转 ①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②地球自转的速度(b)

角速度: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为0);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1670Km\h,两极为0。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2)地球上长距离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3)产生地方时。 ③昼夜交替现象及晨昏线的判定 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昏线的判定见教材23页。 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⑤地方时和区时的简单计算 1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1 2 时,经度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早西迟。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2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15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中国统一用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篇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 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1.3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 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 1 -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 1 - 第二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 6 - 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 10 - 第一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 10 - 第二节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 14 - 第三节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 19 - 第四节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 23 - 第五节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 27 -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 30 - 第一节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 30 - 第二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 33 - 第三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 37 - 第四节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 - 40 - 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一、自然资源概述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属性:具有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特别提醒]判定自然资源,要充分把握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属性,即自然属性(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和经济属性(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用的物质、能量)。 1.分类 (1)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可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根据自然资源的增殖性能,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 结 篇一: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地理期末复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可见宇宙的含义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①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②八大行星的名称及其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b) 内因: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质量体积适中 3、充足的水分 外因:4、太阳光照稳定 5、空间运行轨道安全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辐射与地球 ①太阳辐射的组成 太阳辐射分为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三部分。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②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维持生物的生长;(2)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和大气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为人类提供能源,如能被直接利用的太阳能,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转化太阳能积累下来的煤、石油。 5、太阳活动与地球 ①太阳外部结构及太阳活动类型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6、地球的自转 ①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②地球自转的速度(b)

角速度: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为0);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1670Km\h,两极为0。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2)地球上长距离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 (3)产生地方时。 ③昼夜交替现象及晨昏线的判定 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昏线的判定见教材23页。 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⑤地方时和区时的简单计算 1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 1 2 时,经度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东早西迟。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4分钟,东加西减. 2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15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中国统一用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 时区差的求法:在0时区两侧相加,同侧相减 加减号的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东取加号,反之取减号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旳地球 第一节地球旳宇宙环境 1、 宇宙:时间与空间旳结合。由物质构成,处在运动之中。 2、 可见宇宙:人类可以观测到旳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 3、 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旳距离。注意:光年是一种距离单位。 4、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 5、 天体旳鉴别:天体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天体已经克服了地球引力;天体旳一部分不是天体。 6、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互相吸引互相绕转。例如:北斗七星不是天体系统,地月系是天体系统。 7、 天体系统旳层次 银河系由恒星和星云构成。 8、 太阳系:中心天体为太阳(质量大),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太 阳由近及远)围绕太阳运转。 八大行星公转特点: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近圆性、 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内行星:水星、金星 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地月系

日珥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冥王星为矮行星由于其质量不够大;金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9、 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构成。月球旳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似,因此我们只能看到月球旳一面。地球与月球旳 间旳互相吸引产生了潮汐。 10、地球是一种一般而又特殊(有生命)旳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旳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旳原因 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源源不停地提供太阳能 运行轨道安全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有合适旳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0C 有适合呼吸旳大气 地球旳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 有液态旳水 地球内能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旳影响 1、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旳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旳能量。太阳旳重要 成分为氢和氦,太阳旳能量来源于核聚变。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15—4微米)紫外线<0.4微米 可见光0.4-0.76微米 红外光>0.76微米 太阳辐射旳能量重要集中在波长较短旳可见光部分,约占总能量旳50%。 2、 太阳辐射对地球旳影响 (1) 太阳辐射经植物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旳生物化学能。例如: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存储旳太阳 能。 (2)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旳重要能源。太阳辐射自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也为人类提供了源 源不停旳能源。 3、 太阳大气旳分层构造 由于光球层旳亮度最大,我们平时看到是太阳旳光球层;色球层呈玫瑰色。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旳重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剧烈旳显示。黑子和耀斑旳活动周期大概是23年。 4、太阳活动对地球旳影响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2)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2) 第1课时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和偏转规律 (2) 第2课时产生时差 (10) 第二节地球的公转 (18) 第1课时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8) 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 (29) 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38) 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 (38) 第二节地表形态的变化 (45) 第1课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45) 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53) 第三节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61)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68) 第一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68) 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80) 第三节天气系统 (88) 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 (97) 第一节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97) 第二节洋流 (104) 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 (113)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20)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20) 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127)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第1课时 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和偏转规律 必备知识 一、地球自转 1.方向 自西向东(甲图)⎩⎨⎧北极俯视:逆时针方向旋转(乙图)南极俯视:顺时针方向旋转(丙图) 甲图 乙图 丙图 2.周期⎩⎨⎧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360°59′, 用时24小时恒星日: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360°,用时23小时56分4秒 3.速度 (1)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约 为15°/时。 (2)线速度:由于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图表点拨] 教材第3页图1-3,该图展示出: (1)地轴是穿过地心和南北极点的连线,是人们假想的一条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球绕地轴自转。 (3)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提示: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东升西落、科技馆中的傅科摆等。

地理湘教版知识点总结

地理湘教版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环境 1. 地球的概念和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椭球体。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公里,赤道周长约为约为40000公里。地球上70%以上的面积被海洋覆盖,陆地分布在地球表 面的五大洲上。 2.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主要有自转和公转。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转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使得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地形和地貌 地球的地形包括高原、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地貌。高原指海拔在2000米以上,土地起伏 较小;山地指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差较大;丘陵指相对起伏不大的地表形态;平原指 相对平坦的地表形态。 4. 水资源 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中,地下水分布在地下岩石中。 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世界上一些地区缺水严重。 5. 植被和动物资源 植被是指地表覆盖的植物群落,可以分为森林、草原、沙漠和湿地等类型。动物资源包括 陆地动物和水域动物,分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二、人文地理 1. 人口与城市 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内的居民总数。城市是由大量人口聚居形成的集中居住和生产的 地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包括东京、德里和上海等。 2. 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研究人类的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联系,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方面。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工业是现代化社会的主要经济活动。 3. 文化地理

文化地理研究地域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传播。不同地区的 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 4. 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研究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不同地区的特 点主要表现在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等方面。 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 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以上就是地理湘教版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 1 页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 宇宙:时间与空间的结合。由物质组成,处于运动之中。 2、 可见宇宙:人类可以观测到的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 3、 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注意: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 4、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 5、 天体的判别:天体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天体已经克制了地球引力;天体的一 局部不是天体。 6、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例如:北斗七星不是天体系统,地月 系是天体系统。 7、 天体系统的层次 银河系由恒星和星云组成。 8、 太阳系:中心天体为太阳〔质量大〕,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由近及远〕围绕太阳运转。 八大行星公转特点: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近圆性、 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内行星:水星、金星 河外星 银河 其他恒星 太阳其他行星系 地月

日 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冥王星为矮行星因为其质量不够大;金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9、 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组成。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一样,所以我们只能 看到月球的一面。地球与月球的间的相互吸引产生了潮汐。 10、地球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有生命〕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源源不断地提供太阳能 运行轨道平安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自身条件 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 气温为150C 有适合呼吸的 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 有液态的水 地球内能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 的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太阳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局部,约占总能量的50%。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辐射经植物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例如:煤、 石油是地质时期存储的太阳能。 (2)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全册各章节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认识区域.................................................................................................................... - 1 - 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 - 1 - 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 5 - 第三节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8 - 第二章区域发展.................................................................................................................. - 11 - 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 11 - 第二节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 - 14 - 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 16 - 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 20 - 第三章区域合作.................................................................................................................. - 24 - 第一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24 - 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28 - 第三节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 34 - 第四节“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 ........................................................................ - 40 - 第一章认识区域 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 一、区域的特征 1.含义:是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 2.基本特性 (1)区域整体性。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的一个整体,所占据的空间就是该区域的范围。 (2)区域差异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每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性,它既来自区域内各要素,也来自区域整体。 (3)区域开放性。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发生的各种联系。 (4)区域动态性。区域的类型和范围是可以变动的。 [易误点拨]“区域”和“地域” “区域”和“地域”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但“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和工业地域、乡村地域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一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 1 - 第二节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 6 -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一、自然资源概述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属性:具有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特别提醒]判定自然资源,要充分把握自然资源的两个基本属性,即自然属性(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和经济属性(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用的物质、能量)。 1.分类 (1)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可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根据自然资源的增殖性能,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3)根据自然资源的用途,可分为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服务业资源。 2.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1)概念:可再生资源是指可重新利用的资源,或在短时间内可再生,或可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人类历史尺度上不可能由自然过程再生,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 (2)分类的相对性 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易错提醒]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没有严格的界线。可再生资源虽然可以再生、循环使用,但由于其再生、更新或循环总有一定的周期,若利用不合理

2023年新高考湘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复习知识点大全

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旳地球 第一节 地球旳宇宙环境 一、人类对宇宙旳认识(理解) .可见宇宙旳范围:半径约140亿光年。【注意】:光年是表达距离旳单位。1光年=94608亿千米(重要) 二、多层次旳天体系统(重要) 1.常见天体:宇宙间旳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其他星际物质等。(重要)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通过万有引力和天体旳永恒运动维系起来。(很重要) 3.天体系统旳层次(很重要) 4.太阳系(很重要) (1)构成: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太阳占整个太阳系质量旳99.86%,太阳系旳中心天体是太阳。 (重要) (2)八大行星 (很重要) Ⅰ.分类: 按位置分:①地内行星——水、金;②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 按特性分: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②巨行星——木、土;③远日行星——天、海。 Ⅱ.绕日运动特性:①共面性、②同向性、③近圆性。(重要) 三、一般而特殊旳行星——地球 1.一般:在八大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旳位置而言,地球毫不特殊,是一颗一般旳行星。 2.特殊:目前所懂得旳唯一有生命旳星球。 3.地球存在生命旳条件及原因... :(很重要) 总星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140(1250多亿个) (2023多亿个) (地球和月球)

(1)外在:①公转轨道旳安全性;②太阳光照旳稳定性。 (2)内在:①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旳温度,进而使液态水旳存在成为也许;②地球旳体积和质量(大小)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旳引力,形成恰到好处旳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旳影响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理解) 1.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4H———He+能量(重要) 2.电磁波范围:0.15~0.4微米——紫外线,0.4~0.76微米——可见光,0.76~4微米——红外线。(重要) 3.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时间内得到旳太阳辐射能量(8.24焦/平方厘米·分钟)。 4.太阳辐射对地球旳影响(重要) ①太阳辐射可以转化成生物化学能;②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旳重要能源;③太阳辐射自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停旳能源。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很重要) 1.太阳旳外部圈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很重要) 2.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太阳风。(很重要) 3.太阳活动旳特性:①周期性:23年;②整体性:群发。(重要) 4.太阳活动对球球旳影响:(很重要) ①影响地球气候,重要是气温和降水; ②影响地球电离层(即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太阳风,受地球磁场作用,产生极光现象; ④也许与地震有关联。

新课标湘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宇宙环境 1.宇宙的基本知识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2.地球的基本知识 地球的地位: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的普通性:太阳系图,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 地球的特殊性:地球上有生命存在 中心天体:太阳 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宇宙环境的原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②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3.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4.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耀斑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

◆注: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5.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6.地球自传的产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 昼夜更替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二 地方时产生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7.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即自西向东)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的作用: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