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气象学与气候学授课教案第三章

气象学与气候学授课教案第三章

气象学与气候学授课教案第三章
气象学与气候学授课教案第三章

第三章大气的水分

重点: 1、影响饱和水汽压大小的因素

2、大气中水汽的凝结条件

3、人工降水的原理

难点:降水的形成条件

大气中的水分的来源:海洋、湖泊、河流、潮湿的土壤、植物的蒸腾

作用:1、通过水质三态的变化,形成云、雾、雨、雪、雹等

2、参与地球表面的水分循环。

§3-1 蒸发与凝结

要求:

1.熟练掌握影响饱和水汽压的因素,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条件

2.掌握水的动态变化及判断方法

一、水相变化:

(一)动态变化:

1、蒸发:大水面上由水转化成水汽的物理过程。

条件:温度愈高,速度大的水分子就越多,单位时间内跑出水面的水分子也越多。

吸热:L=600C/g

2、凝结:在水布水汽转化成水的物理过程。

条件:大气中水汽深度愈大,单位时间内落回的水分子数愈多

放热:L=600C/g

3、动态平衡:在水面上,落回的水分子数与跑出的水分子数相等,此时的

水汽压就是饱和水汽压,此时的水汽就是饱和水汽。

4、水的升(凝)华:

升华:冰面上的冰分子转化成了水分子的过程

凝华:冰面上的水汽分子转化成了冰分子的过程

潜热:溶解热+蒸发(凝结)热=80+600=680 C/g

(二)水相变化的判据:

设:N:单位时间内跑出水面的水分子数

n:单位时间内落回水面的水分子数

当N> n时,水面蒸发,空气中水分子数增加

N= n时,水面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跑出和落回的水分子数相等

N

w

RT

e∝ρ

w →ρ

w

∝n

e∝n (T一定时)

当水面再现动态平衡时,e=E n=N

E∝N

则:e>E时,水面出现凝结现象,空气处于过饱和状态 e=E时,水面上出现动态平衡,即没有蒸发也没有凝结现象 e

二、饱和水汽压:

(一)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1、温度愈高,空气中容纳的水分子数愈多,饱和水汽压愈大,

当空气升温时,空气由饱和变成未饱和空气,水面就会不断蒸发水汽

当空气降温时,空气由未饱和变成饱和空气,出现凝结现象,饱和水汽压变小。

2、温度愈高,饱和水汽压按指数规律增大,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降低

同样的温度,在高温时空气凝结量大。

例:35℃下降到30℃水汽凝结9.2g/m3

15℃下降到10℃水汽凝结3.4g/m3

问:为什么夏季经常出现暴雨:

夏季气温高,空气中能够容纳大量的水汽,饱和水汽压大,成浓云、厚云、降水多。

(二)饱和水汽压与蒸发面的关系:

1、冰面和过冷却水面:

过冷却水:温度低于0 ℃时没有结冰的水

水:分子间距大,水汽易跑出去气温高,含水量大

冰:固体,分子间距小,水汽不易跑出,气温低,含水量小

则:冰的饱和水汽压小于过冷却水的饱和水汽压

当T=0℃时,冰的饱和水汽压=过冷却水的饱和水汽压

例:在过冷却水和冰晶共同组成的混合云中,如果实际水汽压大于冰晶的饱和水汽压而小于过冷却水的饱和水汽压时,冰面上会出现凝结现象,水面会出现蒸发现象,冰晶不断长大,过冷却水滴不断变小,这种现象称为冰晶效应。

如果过冷却水的饱和水汽压与冰晶的饱和水汽压差愈大时,冰晶效应会更强。

2、溶液面与纯水面:

溶液面:水中含有杂质的溶液。分子间作用力比纯水的作用力大,水分子不易逃跑,则饱和水汽压比纯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小,溶液浓度愈大,

饱和水汽压愈小,则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小于纯水面的饱和水汽压。

3、蒸发面形状:

如果蒸发面的形状是相同时如右图

凹的蒸发面:吸引水分子的分子数是ACB范

围的水分子。

平的蒸发面:吸引水分子的分子数是A1CB1

范围内的水分子。

凸的蒸发面:吸引水分子的分子数是A2CB2

范围内的水分子。

因为ACB>A1CB1>A2CB2的范围,所以

E

凹< E

如果蒸发面的大小不相同时,如大小水滴:

大水滴:表面吸引水分子作用力大,半径大,分子多,则E

大< E

水汽转移现象:当大小水小滴共存时,如果存在着实际水汽压大于大水滴的饱和水汽压而小于小水滴的饱和水汽压时,则小水滴不断蒸发变小,大水滴不断凝结而长大,产生水汽转移现象,有利于云雨的形

成。

三、大气中水汽的凝结条件:

(一)空气要达到饱和或超饱和的状态(e≧E)

主要途径有:

1、增加大气中水汽的含量——不断蒸发

①蒸发面的温度高于大气的温度

②冷气平流到暖的水面上

③潮湿地面受阳光照射

2、空气冷却使温度达到露点温度,减小饱和水汽压

①绝热冷却:空气上升运动

②辐射冷却:夜间当地面降温到露点温度以下时,空气产生凝

结—晨雾

③平流冷却:暖气流到冷的表面,空气本身降温,使实际水汽

压达到饱和水汽压,当空气温度与地面温度差增

大时,暖气流产生凝结。

(二)有充足的凝结核:

1、来源:土壤微粒、风化岩石、火山微粒;工业、失火烟尘;海水飞溅泡

沫中的盐粒;流星、陨石燃烧后的微尘。

2、作用:

①增大水滴的半径,降低饱和水汽压,快速饱和

②增大水滴的体积,下降中不易蒸发掉

例:无核冰晶:3—5倍的饱和水汽压才能凝结;有核冰晶:相对湿度小于100%也可以凝结

复习题:

?温度对饱和水汽压有何影响?

?冰晶效应是如何形成的,有何意义?

?为什么E溶液

?为什么E凹最小?

?为什么在混合云中有水汽转移现象,对云滴有何影响?

?大气中水汽的凝结条件是什么?请详细解释?

?为什么夏季会出现暴雨,而冬季则不会?

§3-2 水汽凝结物

要求

1、熟练掌握露、霜、雾淞、雨淞、雾、云等的概念;雾的形成条件、云的形

成条件、分类。

2.掌握各类雾的形成、云的特点。

一、地表面的水汽凝结物:

(一)露和霜

1、定义:晴朗无云、少云的夜间,地面或地面物体因辐射冷却,使贴近

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温度降到露点之下时,空气达

到饱和。

当Td>0时:地面或地面物体上出现极其微小的水滴,称为露。

当Td<0时:地面或地面物体上出现白色晶体结构的水汽凝华物称为

霜。

2、形成条件:

①晴朗无云、少云的夜晚使得地面有利于迅速辐射冷却

②微风:有利于辐射冷却在较厚的气层中进行

无风:只能使近地面气层冷却,难以形成大量的露或霜。

大风:上下层空气混合强烈,不利于辐射降温,难以形成凝结物。

③冷平流过后可以形成平流霜

④在洼地或山谷中,因辐射冷却很强,产生霜的频率较大,称之为洼

地霜。

3、霜与霜冻的区别:

霜冻:指在植物生长季节里,地面和植物表面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低温。

黑霜:当低温>Td时,有霜冻而无霜

白霜:当低温

霜:白色的凝华物

因此,农业上要预防的是霜冻而不是霜,霜和露都是好天气的标志:露水见晴天;霜重风晴天

(二)雾淞和雨淞:

1、雾淞:

①定义:形成于树枝上、电线上或其它地面物体的迎风面上的白色疏松、

微小冰晶或冰粒。

②分类:根据形成条件和结构进行分类

晶状雾淞:T物

而成的冰晶

特点:结构松散,稍有震动就脱落

条件:有雾、微风、T≤-15℃

粒状雾淞:过冷却雾滴碰到冷的物体表面后迅速冻结而成的冰晶。

特点:结构紧密

条件:有雾,风速较大,T=-2- -7℃

危害:能压断电线、树枝、影响交通和通讯

2、雨淞:形成于地面、电线杆、电线、树枝等地面物体上的一层外表光滑

略有凸起的而又透明的冰层。

条件:过冷却雨滴、T=0- -5℃

危害:压断电线等,影响交通、通讯和农业。

二、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物:

(一)雾:

1、定义: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

的汽凝结物。

2、条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足

有充足的凝结核

有使水汽凝结的冷却过程(辐射、平流、绝热)

风力微弱、层结稳定(r

3、分类:根据雾的形成天气条件进行分类

①辐射雾:由于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的空气相应变冷,当空气温度在露

点温度之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产生凝结而形成的雾。

条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足;晴朗少云的夜晚(辐射降温强烈);近地

层有微风(可以使降温层增厚);大气层结稳定(有利于近地层的

水汽和尘埃积存(r

特点:日变化强烈:一般半夜形成,日出后逐渐散开

季节性强:一般在冬半年的陆地上形成

地方性强:比如谷地、盆地等地形

例:重庆市: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处于四川盆地中,水汽充足,

地形条件又适合,极容易形成地形雾。

②平流雾:暖浊空气移到冷的下垫面上使低层空气冷却而形成的雾

条件: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大,有利于逆温的形成;暖空气湿度大;

适宜的风向(从暖的地方吹向冷的地方)和风速(每秒2—7米);

大气层结稳定。

(二)云:

1、定义:飘浮在空中的,由水滴、冰晶或过冷却水滴组成的大气中的水汽凝

结物。

2、条件:充足的水汽e 》E ;充足的凝结核

3、分类:按温度分:冷云(T<0℃)、暖云(T>0℃)

按成分分:冰成云(由冰晶组成)、水成云(由水滴或过冷却水滴组

成)、混合云(由冰晶和过冷却水滴组成)

按上升气流分:积状云、波状云、层状云

按高度和形态分:十种

4、各类云的形成及特点:

①积状云:属于对流性云,是由于空气对流上升绝热冷却,使水汽产生凝

结而形成的云。

特点:顶部孤立,分散,个体分明;底部平坦,水平范围小,云内不

稳定,垂直发展的云块。

有三种类型:

淡积云:上升高度超过凝结高度,由水滴组成。特点是底平、个小、上

部凸起

浓积云:上升气流超过了冻结高度,由水滴、过冷却水滴组成;特点是

云块大,顶园、底暗、上升气流强。 积雨云:上升气流超过冻结高度,由水、过冷却水滴、冰晶组成。特点

雾 锋面雾

气团雾

蒸发雾

混合雾

冷却雾

辐射雾

平流雾 上坡雾

是顶部有丝缕状,有辐射气流,常在夏季午后出现,伴有雷电、

阵雨。

②层状云:整层空气大范围滑升或抬升,绝热冷却而致。底部与锋面相吻

合,顶部近水平状。

前:卷云、卷层云:由冰晶组成

中;高层云:由冰晶、过冷却水滴组成

后:雨层云:由水滴、过冷却水滴、冰晶组成

卷层云:均匀成层,并能透明看到太阳、月亮的轮廓,并有内红外紫的日晕或月晕。“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高层云:浓密灰白,均匀成层,产生连续降水

雨层云:均匀的云幕,范围大,厚度大,能遮月蔽日,产生连续性降水,有“雨雪幡”产生。

③波状云:是由于空气的波动和乱流而形成的。

条件:有波动的气流;有充足的水汽和凝结核。

卷积云:气流波动很高,白色细磷片状。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高积云:扁园形,瓦块状,在日月照射下有华或虹彩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瓦块云,晒死人”

层积云:灰白或灰色的大块云状

④特殊的云:

堡状云:云体细长,底部水平,顶部并列突起,是由于气流突破稳定气层而致。

“天上云城堡,地下雷雨鸣”

絮状云:边缘破碎,是由于潮湿气流不稳定且有强烈的湍流混合而致。

“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临”

荚状云:是上升气流与下降气流相汇合而成的,呈豆荚状。一般晴天黄昏时出现,属于连晴天的标志。

复习题:

1、概念:露、霜、雾淞、雨淞、雾、云、晶状雾淞、粒状雾淞、辐射雾

2、为什么说“露水见晴天,霜重见晴天”?

3、霜与霜冻的区别是什么?

4、晶状雾淞与粒状雾淞有什么不同?

5、辐射雾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6、重庆和伦敦都是雾都,其成因有何不同?

7、云有那些分类?

8、积状云的天气特点怎样?本地什么季节容易出现此云系,如何判定它的天

气变化?

9、典型的层状云系从前到后是如何分布的,不同位置的云产生的天气特点有

什么不同?

10、“十雾九晴”、“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鱼磷天,不雨也风颠”、“瓦

块云,晒死人”等谚语分别指的是什么天气现象或云?

11、雾与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3-3 大气降水

要点:

1.熟练掌握降水形成的微观条件,人工降水的原理

2.掌握降水的类型和分布

一、概述:

1、降水:从云中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的水称为降水。

云滴D<100?标准云滴D=10?

雨滴D>100?标准雨滴D=1000?

2、降水的形态:

雨:从云中降下的液体水滴

雪:从混合云中降下的固体水

霰:从云中降下的不透明的球状晶体

雹:从云中降下的由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的固体降水,呈球状。 3

(一)宏观条件:

1、水汽:

云是降水的主体,是由水滴、冰晶过冷水滴组成的,只有充足的水汽,才能形成降水的云。

2、空气的上升运动(?)

绝热冷却:水汽产生凝结;水汽悬在空气中,防致过早降落

(二)微观条件:

1、凝结或凝华增长(初期)

冰水共存:在过冷却水滴和冰晶共存的冷云中,如果存在E冰

冷却水时,冰晶因凝结而不断长大,而过冷却水滴因不断

蒸发而变小。(低纬度地区机会多)

冷暖水滴共存:当云中有不同温度的水滴时,如果存在着E冷

时,冷水滴因凝结而不断长大,暖水滴因不断蒸发而

变小。

大小水滴共存:暖云中存在着大小水滴,当E大

不断蒸发而变小,大小滴因不断凝结而变大。

以上三个条件,其中冰水共存最重要,但增长速度太慢,还需要一个加速长大的过程。

2、冲并增长:

①定义:由于云滴大小不同,具有不同的升降速度,相互间因碰撞而合

并较大的云滴的过程。另外还有乱流碰并、电荷磁并。

②过程:

上升:V大

下降:V小

经过这样的多次反复,象滚雪球一样,不断长大。此外,还有乱流碰并,电荷碰并

③影响因素:含水量愈多、水滴的大小愈不均匀,云滴增长愈快。

云滴增长的初期,以凝结凝华增长为主,当云滴半径达到0.05

—0.07mm时,以碰并增长为主,特别是低纬地区,冰水共存

机会多,碰并增长更重要。

二、雨、雪的形成(以学生自学为主)

自学:

1、水成云、混合云或冰成云中降下的分别是哪种雨,在什么情况下是雨

而不是雪?

2、雪花为什么有六角型、柱型、星型、枝型、片型?

三、降水的类型与分布:

(一)类型:

1、按降水时间和强度分:

连续性:均匀的雨滴或雪花,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

(高层云、雨层云)

阵性:强度大,降水时间短,雨滴大。(浓积云、积雨云)

例:夏雨隔牛背、雹打一条线

毛毛雨:雨滴小,强度弱。(层积云、层云)

2、按降水成因分:

对流雨:对流绝热上升凝结而成。伴有雷电。例浓积云、积雨云

地形雨:暖湿气流被迫抬升,绝热上升而至。例印度的乞拉朋齐11440mm/年。

锋面雨:冷暖空气团在相遇,暖氛围被迫抬升而致。常在中纬度地区出现。

台风雨:在台风登陆时产生降水,在低纬地区常见。

(二)降水的强度及分布:

1、降水量:降落到地面的水分,在不流失、不渗透、也没有蒸发的条件下,

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积水的深度。

2、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毫米/日、毫米/小时、毫米/分)。

降水强度的等级有:(单位均为毫米/日)

小雨: 降水强度<10

中雨: 10 < 降水强度 < 25

大雨: 25 < 降水强度 < 50

暴雨: 50 < 降水强度 < 100

大暴雨: 100 < 降水强度 < 200

特大暴雨: 降水强度 > 200

3、降水变率:是表示降水平均变化情况的量。一般可分为绝对变率和相对

变率。

4、降水的分布:受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赤道多雨带:年降水量在2000—3000mm之间,主要是由于气温高,水汽充足,上升气流强,多对流雨而致。此带分布于赤道及其两侧,

大约向南、北延伸至纬度5°----10°,各地宽窄不一。因信风带

在这里辐合,湿热空气强烈上升而形成丰沛的降水,年降水量

多在1500mm以上,一般可达2000—3000mm。若气流被山地阻

挡上升,可形成更大的降水量。

副热带少雨带:信风带的西岸,副热带地区的中部,年降水量小于

200mm。主要是由于副热带高压的下沉气流控制和信风带的

背风海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而形成的。

中纬度多雨带:西风带大陆西岸,年降水量在500—1000mm之间。主

要是由于负来自海洋中的暖洋流表面,含水量多;另外此

地区又是冷暖空气相交汇的地区,多锋面,多气旋。

高纬少雨带:纬度高,气温低,降水少,年降水量小于300mm。

四、人工降水:

根据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地补充某些降水所缺少的条件,促使云滴迅速长大而降落。

(一)冷云降水:

1、冷云:云体中一部分或全部云体T<0℃

成分:全部是冰晶或过冷却水滴,或两者都有

2、不降水的原因:缺少冰晶

3、方法:人为引入冰晶或冰核造成冰水共存的条件。

干冰:-78.9℃升华,吸热,使云中过冷却水降温冻成冰晶。

碘化银:结构是六角形,过冷却水在上凝华成冰晶,当T=-20℃时,约有1014个冰晶

(二)暖云降水

1、暖云:云体全部或部分T>0℃

2、不降水的原因:缺少大小水滴共存的条件。

3、方法:氯化钠或氯化钾(吸湿性强,形成大小水滴共存的环境)

复习题:

1、降水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2、为什么雪花有的是柱形、有的是片状、有的是枝形、有的是星状、而有

的是六角形?

3、为什么赤道地区多雨?

4、为什么副热带地区是少雨带?

5、为什么中纬度地区是第二个多雨带?

6、为什么要进行人工降水,都有哪些方法,原理是什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考试B卷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卷面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40题,共40分。每题一个答案,请将答案填在题前的括号内,否则无效。)

(b )1、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要温暖,其原因是:

a大气吸收了可见光的缘故b大气逆辐射增强的缘故

c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d地面辐射增强的缘故

(b )2、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的是下列中的:

a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b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c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d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d )3、关于高压系统和叙述,正确的是:

a高压系统就是指系统b高压系统只出现在低纬度热带地区

c高压系统只出现在高纬度地区d高压系统气流辐合下沉,多为晴朗天气

(b )4、我国南极中山站升起五星红旗,红旗迎风飘扬的方向是:

a向东飘扬b向西飘扬c向南飘扬d向北飘扬

(c )5、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b太阳辐射使地球各纬度热量不均

c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 )6、一架飞机从南极的1.5万米高空飞往赤道这架飞机是:

a对流层飞往平流层b对流层飞往对流层c平流层飞往对流层d平流层飞往平流层

(d )7、同一经纬度“高处不性寒”的原因是:

a气压低b空气稀薄c获得的太阳辐射少d获得的地面辐射少

(b )8、干洁空气的主要万分是:

a水汽和二氧化碳b氧和氮c混合气体、水汽和固体杂质d臭氧

(b )9、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a平流层b对流层c中间层d外层

(c )10、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对流层大气b太阳辐射c地面d臭氧、水汽、二氧化碳

(c )11、赤道地区降水类型主要是:

a地表雨b锋面雨c对流雨d台风雨(a )12、我国北方的冬春季节常见大风或沙暴天气,这是由于:

a冷锋过境形成的b暖锋过境形成的c准静止锋过境形成的d台风过境形成的

(d )13、由于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气候d地中海气候

(b )14、秋季我国广大北方的天气特点是“秋高气爽”,主要是由于此时这些地区:

a受气旋控制b受反气旋的控制c受台风的控制d受伏旱的影响

(a )15、当地球处于近日点时:

a我国在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下,天气寒冷b北太平洋上夏威夷高压强盛

c大陆等温线向北凸d在昆明和贵阳之间存在昆明准静止锋

(d )16、能够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a氧气b氮c二氧化碳d臭氧(c )17、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b地面状况c太阳辐射d人类活动

(b )18、形成气候的基本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c地面状况d 人类活动

(d )19、下列气候类型中,终年温和湿润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气候

(c )20、下列句子中,表示气候的是:

a今天风和日丽b近来阴雨绵绵c昆明四季如春d将有台风登陆

(b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海地区一定多雨b迎风坡一定多雨c副热带地区降水都很少d内陆地区降水都很少

(b )22、上海某日8月8日最高气温比8月9日高出7℃,其原因最可能是:

a9日有寒潮到达b9日有台风影响c9日受梅雨影响d9日受副高控制

(c )23、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3.5小时,该班机返航回到北京只需3小时,原因是:

a地球自转的影响b两地时差的关系c中纬度上空西风的影响d水平气压梯度力不同的影响

(c )24、夏季对我国天气影响很大,直接控制我国雨带分布的是:

a阿留申低压b印度低压c亚速尔高压d西风带大陆内部

(d )25、下列辐射中,波长最短的是:

a大气逆辐射b地面辐射c太阳可见光

d太阳紫外线

(d )26、寒潮来临时,可用熏烟的办法防寒,保护农作物,原因是:a熏烟加热大气使气温有所上升b浓烟可阻挡寒潮前进

c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b )27、关于等温线与等高线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等高线数值越大,等温线数值也越大b等高线数值越大,等温线数值也越小

c等高线数值越大,等温线越稀疏d同一海拔高度上,气温相等

(b )28、黄河中下游地区,对流层的厚度大约是:

a8-9千米b10-12千米c13-14千米d17-18千米

(c )29、关于大气层中的臭氧正确的说法是:

a只有臭氧层才有臭氧b臭氧在大气层中均匀分布

c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d臭氧层分布在对流层中,所以与人类关系很密切

( b )30、当天空出现青蓝色时,说明大气中的微粒直径是:

a大于入射波的波长b小于入射波的波长c等于入射波的波长d与入射波的波长无关

(a/b )31、当亚洲低压形成时:

a我国南极考察船正在返航途中b渤海湾正是晒盐的好季节

c南非开普敦处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d北欧北部有极夜现象发生

(d )32、当长江出现伏旱时:

a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是湿季节b南非开普敦炎热干燥

c南亚地区正值雨季d华北、东北进入雨季(b/c )3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

a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c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d是维持一切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b/d )34、下列天气过程,受反气旋控制形成的是:

a台风b我国冬季的寒潮c赤道地区的对流雨d长江流域的伏旱

(c/d )35、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信风影响下的地区必然降水多b面对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区

c赤道地区多对流雨d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少雨

(c )36、亚洲特有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b亚热带季风c温带季风d亚寒带针叶林

(c )37、下列地球现象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散射作用

b深秋及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有夜里——大气逆辐射减弱

c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太阳辐射减弱

d夜间多云,气温比晴天高——太阳辐射增强

(b )38、有关气旋的正确叙述是:

a中心气流下降b过境时多阴雨天气c中心气流上升d过境时多晴天

( c )39、下列我国天气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 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

b “清明时节雨纷纷”——

反气旋控制

c 台风——气旋

d 冬季寒潮——气旋

( b/d )40、多形成连续性降水的天气是:

a 快行冷锋天气

b 慢行冷锋天气

c 反气旋过境

天气 d 暖锋天气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面上高低压系统是闭合的,到高空以 脊 和 槽 形式存

在。

2、西北太平洋上有三个台风集中区 南海中部洋面 、 关岛附近洋面 、 菲

律宾以东洋面 。

3、副热带高压在北半球夏季被分成四个单体 西太平洋副高 、 东太平洋副

高 、 亚速尔高压 、 北非高压 。

4、气压场的基本形式 高压 、低压 、 脊 、 槽 、鞍型气压

场 。

5、热 层又称电离层,具有 无线电波的反射 的能力。

6、1月份北半球陆上的等温线凸向 极地 ,海上则凸向 赤

道 。

7、在北半球对流层中,温度分布总是 随着高度而降低 ,因而无论低层

吹什么风,

随高度的增加都逐渐转为 西 风。

三、计算题:(10分)

1、 在海拔3000米的迎风山坡山脚有一被迫抬升的气流,气流在山脚时的

温度为20℃,当到达1000米处时,气流达到饱和。

求:①:1000米处的温度? (注:r d =1℃/100m r m

=

.

6

/

1

m

②:山顶的温度?

③:背风坡山脚的温度?

④:迎风坡与背风坡山脚的温差?这是什么现象?

⑤:根据④的结果说明春季时对背风坡产生的影响?(5分)

解:①1000米处的温度:T=20℃ - 1℃/100Mx1000m=10℃

②山顶的温度:T=10℃- 0.6℃/100mX2000m =-2℃

③背风坡山脚的温度:T= -2℃ + 1℃/100m X 3000m = 28℃

④迎风坡与背风坡山脚的温差:ΔT = 28℃ - 20℃ = 8℃

这是焚风效应现象。

⑤焚风效应春季易产

2、根据下图作图并判断(5分)

①在所作的图中标出饱和高度点、自由对流高度点、正负不稳定能量区

=(25-21) ℃/500M =0.8℃/100m (用+和–表示) r

M

②计算出500米-1000米内的气团和气层的温度直减率 r=

(26-23)℃/500M =0.6℃/100m

③判断此大气层结的稳定类型——潜在不稳定型

四、简答题:(10分)

1、寒潮爆发的条件(2分)

①冷空气的聚集与酝酿过程②大气环流引导冷空气南下的机制

2、海陆热力差异对季风形成的影响(4分)

3、全球台风的发生源地(4分)

夏季:海洋是冷源,形成高压;陆地是热源,形成低全球有八个台风源地:

低压;空气高压流向低压,即从海洋流向陆地北半球有五个:北太平洋东部;北太平洋西部;孟加

冬季:海洋是热源,形成低压;陆地是冷源,形成高拉湾;阿拉伯海;北大西洋西部

压;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即从陆地流向海洋_南半球有三个: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的东、西部

因此受海陆的影响,形成以季节变化的风。

五、根据要求作图(20分)

1、暖锋示意图(2分)

2、全球降水量随纬度分布曲线(2分)

3、当北半球地面有暖平流时,判断气压场、温度场、

4、南半球的风带气压带示意图(4分)

热成风方向、风随高度变化的平面图。(4分)

5、臭氧量在空气中的变化曲线(4分)

6、锋面气旋平面结构图(4分)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DOC)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气候学历经经典、天气气候到现代气候学的发展过程是科学观念的革命,它包括认识和研究方法的根本变革,启示我们从系统中学习气候,学习气候又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个地球表层系统。 一、现代自然地理学与气象气候学 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表层系统——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任何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子系统 2、气候系统与地球表层系统——几乎相互覆盖的研究客体,但重点不尽相同。 3、气候系统也包括了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几个子系统 4、其中,大气圈与自然地理系统其他圈层相互作用中,大气圈最为活跃,是联系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是形成自然地理要素地 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特点的主要背景之一,也是构成地球表层系统重要圈层 二、大气圈——是处于特定条件下及具有特定成分的气圈 1、气候系统如何起动与运动,其中的热力、动力过程 2、气候系统中各部分的联系,相互作用与耦合的整体过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候的综合性与地域的差异性,以及气候系统的稳定性与敏感性等 三、特定成分及其影响: 1、主要及微量成分 2、微量成分及其特殊作用:—温室气体 —平流层与臭氧层--生命保护层,

—三态共存,参与能量,辐射,及天气 过程 四、重力场对大气层的约束及影响: —在重力的作用下,以地面为下边界,绕地球旋转的圈层。 —影响之一:垂直层结的形成——大气分层: 水平尺度>>垂直尺度。 五、对流层: 是深受下边界(热力及动力)影响的大气最底层,集中了80%的大气质量,也是大气圈层与其它圈层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 六、水汽对大气状态影响之——湿空气状态方程 七、微量气体: 在气候系统中存在着短周期的微循环,成分可变。含量虽少,但对热辐射非常敏感,因而对大气热状态影响很大,人类活动参与了微循环一可造成对大气行为有意或无意的干扰。 影响举例:臭氧层 问题:地面条件如何影响大气活动(热力及动力)—相互作用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气候系统物理过程之一 太阳能启动气候系统的物理过程—形成全球温度差异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以及周期和非周期变化。地气间的热能交换过程是地表系统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它从能量上把几个圈层连接在一起。 一、太阳能进入气候系统 1、主要途径:太阳辐射能地面大气 太阳短波辐射经大气削弱到达地面,吸收成为地面热能

(新)高校教师培训教学设计模板

贵州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1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学校: 专业:教育学 姓名: 完成时间:2014年1月5 日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什么是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和特征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2、本节课的基本概念 教育、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大一学生刚进入校园不久,上一学期主要是学习基础课程,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这一门作为主要专业课程,对引导学生踏入专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第一章的学习是专业学习的第一课,因此,应该注重从基础入手,循序渐进。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学前教育学这门课这学期才开始,学生之前也没有学习过相关专业知识,只是从自己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看法,因此,在初步学习此门课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了解走向专业化。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自学能力是大学生主要的学习能力之一,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的自觉性强,主动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现代媒体来获取知识,能够系统的学习知识。此外,操作能力也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专业训练所必备的能力,综合素质较好的大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大学生不再像中小学生,思维更加成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较强,同时自己的想法也是较多,自我表现欲望增强,因此,在本课程学习中,灌输式的教学难以适应学生学习发展需要,也不符合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应该在课堂中尽量多的调动学生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并通过一定的实践,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反思。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了解教育、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的定义 了解学前教育实施形式和特征 了解学前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理论 2、能力方面 掌握什么是学前教育,为什么学习这门课程,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树立全面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并通过教学相长的过程,用语言和情感的交流,使学生自信,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对待学习。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⑴学前教育的定义 ⑵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以及理论流派的观点 2、难点: 各个时期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五、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案例和知识,进行整合,准备课件 学生:预习电子数据交换的内容 六、课时安排 6个课时 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八、教学内容:

保险学教学大纲

《保险学》课程教学大纲 (Insurance )(宋体小四号)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48;实践总学时0 周学时理论学时16;实践学时0 学分 3学分 课程性质适用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小四黑体)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保险学》是金融、保险专业的专业课,也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掌握保险学的基本理论,保险的性能、职能和作用。保险合同的签订及保险经营、保险精算、保险营销、保险基金的运用及保险市场和保险监管的具体运作过程和操作方法。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记好笔记,积极参加讨论,完成课后作业,学生通过学习应达成以下基本要求:明确掌握保险的性能、职能和作用;保险合同的特征要素及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的具体险种的内容及保险经营、保险精算、保险营销及保险基金的运用。保险市场及保险市场监管的相关理论。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先修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概率统计原理、会计学。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保险学》,魏华林, 林宝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保险学原理》,许谨良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闭卷考试。要求学生功过本课程学习后能够掌握保险学的基本知识,并通过课程考试。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什么是风险、什么是危险、危险的分类。 (二)熟悉:危险管理的方法。 (三)了解:危险与保险。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危险概述 (一)重点讲解××× 危险的涵义;危险的特征危险的种类; (二)一般介绍××× 危险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危险管理 (一)重点讲解××× 危险管理的概念。如何进行危险处理。 (二)一般介绍××× 危险管理的过程。 第三节危险与保险 (一)重点讲解××× 可保危险 (二)一般介绍××× 危险与保险的关系 第二章保险概述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保险的概念;保险的分类;保险的职能和作用。 (二)熟悉:保险的起源与发展。 (三)了解:保险的代价

气象学与气候学电子教材

气象学与气候学电子教材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气象学、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简史 一、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地球周围聚集着一个气体圈层,构成了所谓大气圈。 大气的分布是如此之广,以致地球表面没有任何地点不在大气的笼罩之下;它又是如此之厚,以致地球表面没有任何山峰能穿过大气层,而且就以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来和大气层的厚度相比,也只能算是“沧海之一粟”。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大气圈底部的“下垫面”上。大气圈是人类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行星,强大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这个能源首先经过大气圈而后到达下垫面,大气中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和过程,除决定于大气本身的性质外,都直接或间接与太阳辐射和下垫面有关。这些现象和过程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关系至为密切。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对它们进行观测、分析、总结,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再在生产实践中加以验证、修订、逐步提高,这就产生了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气象学。 气象学的领域很广,其基本内容是:(1)把大气当作研究的物质客体来探讨其特性和状态,如大气的组成、范围、结构、温度、湿度、压强和密度等等;(2)研究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3)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从而能解释大气现象,寻求控制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4)探讨如何应用这些规律,通过一定的措施,为预测和改善大气环境服务(如人工影响天气、人工降水、消雾、防雹等),使之能更适合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由于生产实践对气象学所提出的要求范围很广,气象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多,在气象学上用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差异很大,再加上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气象学乃分成许多部门。例如有专门研究大气物理性质及其变化原理的大气物理学;有着重讨论天气现象及其演变规律,并据以预报未来天气变化的天气学等,而其中与地理和环境科学关系最密切的是气候学。 气候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的气候。气候和天气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时间尺度上讲,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天气过程是大气中的短期过程。而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例如从上海近百年的长期观测中总结出,上海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经常会出现阴雨连绵、闷热、风小、潮湿的梅雨天气,但是有的年份(如1958年)会出现少雨的“空梅”,也有的年份(如1954年)6—7月连续阴雨50—60天,出现“丰梅”。“开梅”和“断梅”的迟早也历年不同,这是上海初夏时的气候特征。 由此可见,要了解一地的气候,必须作长时期的观测,才能总结出当地多年天气变化的情况,决不能单凭1958年一年的观测资料,来说上海初夏的气候是干旱无雨,也不能凭1954年一年的情况,就说上海的初夏气候有持续50—60天的阴雨,那都是个别年份出现的具体天气现象,而气候是在多年观测到的天

第三章教案首页

教案首页 第三章医院急诊科管理

第一节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急诊科的任务 急诊科的任务:急诊、急救、培训、科研 (一)急诊:急诊科要求24小时随时应诊,急诊护士负责接收、预检分诊、参与诊治和护理就诊的病人,随时接收院外转来的伤病员,并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后续救治. (二)急救:急诊护士应与医师密切配合,对重病人或伤员,及时、有效的抢救,必要时在急诊科进行急诊手术抢救生命. (三)培训 (四)科研 二、急诊科的设置 (一)基础设置 急诊科的设置主要为预检分诊室、急诊诊断室、急诊抢救室、治疗室、清创缝合室、重症监护室、观察室、隔离室8个部门。 (二)辅助设置与布局 辅助科室包括急诊挂号室、收费室、药房、化验室、放射科等.辅助科室也应在急诊区域内。 (三)急诊绿色通道:急诊绿色通道即急救生命绿色安全通道,是指对危重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的原则,医疗相关手续按情补办。 1.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病人范围:原则上所有生命体征不稳定和预见可能危及生命的各类急、危、重病人均应纳入急救绿色通道。 2。急救绿色通道的硬件要求

(1)方便有效的通讯设备 (2)急救绿色通道的就诊流程图 (3)急救绿色通道的醒目标志 (4)急救绿色通道的医疗设备:可移动推车和床、可充电或带电池的输液泵、心电图机、多功能(心电、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等)监护仪、吸引器、气管插管、除颤起搏设备、简易呼吸机等。 3.急救绿色通道的人员要求 4。急救绿色通道的相应制度 (1)首诊负责制是急诊科的工作制度之一。 首诊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的病情决定启动急救绿色通道,并及时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或相关院领导,科主任和护士长应随叫随到,组织抢救工作。 首诊科室:凡是第一个接待急诊患者的科室。 首诊医师:凡是第一个接待急诊患者的医师。 首诊医院:凡是第一个接待急诊患者的医院. 首诊医师发现涉及他科或确系他科患者时,应在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写好病历并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置后,才能请有关科室会诊或转科.不得私自涂改科别,或让患者取预检分诊处改科别。凡是遇到多发伤、跨科疾病或诊断未明的伤病员,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首先承担主要诊治责任,并负责及时邀请有关科室会诊.在未明确收治科室前,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负责到底.如需要转院,且病情允许搬动时,由首诊医师向医教科(医务处)汇报,落实好接受医院后方可转院。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一章引论 名词解释 1、气象:大气的物理现象(冷热,干湿,大气运动) 2、气候:多年天气的综合表现 3、天气:一定区域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4、气温垂直递减率:一般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这称为气 温垂直递减率,也叫气温垂直梯度 5、大气污染:也叫空气污染,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的浓度超过一定限度、维持一定的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正常生活、动植物正常生长以及对气候和各类物品、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6、标准大气压:指在纬度45°,0℃时,海平面的大气压,一般1个标准大气 压=760mmHg= 问答题 1.何谓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 2.气象学是专门研究大气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过程, 描述各地区气候条件以及气候变迁及原因的一门学科;天气学是研究天气形成、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天气的一门学科。 3.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况的综合,而气候是指在各个气候因子的 长期相互作用下,在某一个较长时间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4.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的分布和作用

5.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是从低到高逐渐减少的,其功能一是能吸收地 面长波辐射,是低空大气变暖,二是具有“温室”作用; 6.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其功能一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其 危害,二是增温,在高空形成一个暖区,影响气温的垂直分布; 7.水汽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大气中,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水汽是大气变化的重要 参与者,一能成云致雨,形成各种天气现象,二是善于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加其三相变化有热量转化,所以对地面和空气的温度有一定影响 8.大气在垂直方向分为哪几层分层原则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征 9.大气由低空到高空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10.分层原则: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有显着差异的,根据温度、成 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进行分层;11.对流层:①高度在平均12km以下;②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 低;③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显着;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⑥从低到高有可以分为摩擦层、中层、上层 12.平流层:①高度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②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变,在 大约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着升高,形成一个暖层;③气流平稳,水平运动为主;③水汽、尘埃含量少,能见度好,多晴朗天气,偶尔有积雨云冲入 13.同温度下干湿空气那个重,为什么虚温的意义和原理 14. 15. 16.为什么城市地区二氧化碳浓度要高一些

第3章计算机软件2(教案)讲课稿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案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简单回忆一下:计算机软件主要包含哪几部分?(答:程序、数据、文档)。程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目前,市面上的程序设计语言有成百上千种,大家所知道的有哪些呢? 新课讲授:

3.3 程序设计语言及语言处理程序 3.3.1 程序设计语言分类 1.机器语言 由0、1代码组成,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和执行的指令集合。 特点:占用空间小、执行速度快,不易学习和修改 不同类型机器的指令系统(机器语言)不同,通用性差。 2.汇编语言(符号语言) 用助记符代替机器语言中的指令和数据 特点:易修改,保持了速度快,占用空间小的特点 不同类型机器的汇编语言不同 3.高级语言 由贴近自然语言的“词”和“数学公式”组成 特点:易学、易读,易修改,通用性好,不依赖于机器 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 3.3.2 程序语言中的数据成分和控制成分 高级语言种类繁多,但是其基本成份都可归纳为四种: ●数据成分 ●运算成分 ●控制成分 ●传输成分 1.数据成分 数据作为程序操作的对象,具有名称、类型、作用域等特征。 使用前要对数据的这些特征加以说明。 数据名称由用户通过标识符命名,类型说明数据需占用存储单元的多少和存放形式,作用域说明数据可以使用的范围。

2.控制成分 控制成分提供一种基本框架,在此基本框架支持下,可以将数据和对数据的运算组合成程序。 (1) 顺序结构 用来表示一个操作(或语句)个操作开始,顺序执行,直至序列的最后一个操作。 (2) 条件选择结构 由一个条件(P)和两个供选择的操作A和B组成。 执行过程: 先计算条件表达式P的值, 如果P的值为真,则执行操作A; 否则执行操作B。 (3)重复结构 重复结构为程序描述重复计算过程提供控制手段,重复结构有多种形式,最基本的形式为while型重复结构。 3.3.3程序设计语言处理系统 1.语言处理系统的作用: 把用非机器语言编写的各种程序变换成可在计算机上执行的程序,或最终的计算结果,或其他中间形式。 3.3.4 常用程序设计语言介绍 1、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总结同学们所知道的程序设计语言,介绍几种较有影响的语言(讲述各语言的主要特点): FORTRAN语言 最早的一种高级语言 主要用于数值计算方面的程序设计语言。

《气象学与气候学》习题集及答案解析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天气: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2、干洁大气: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3、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4、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雪圈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个系统,以及系统内各子系统间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统称为气候系统。 5、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6、黑体:对于投射到该物体上所有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7、深厚系统:温压场对称的天气系统,如暖高压和冷低压。。 8、大气窗:大气中对地面长波辐射在8-12微米的吸收几乎为零,地面辐射直接透过大气层进入宇宙中。 9、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但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氧化亚氮、氯氟烃等温室气体成分的存在,使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热,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一部分,对地表有保温效应,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亦称花房效应。 10、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 11、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2、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 13、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14、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的那部分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15、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16、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 17、大气稳定度:处在静力平衡状态中的空气块因受外力因子的扰动后,大气层结(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有使其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或程度,称之为大气稳定度。 18、干绝热过程: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作垂直升降运动时,既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又没有发生水相变化的过程。 19、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 20、逆温: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增的反常现象。 2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因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的强烈辐射冷却,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的的逆温。 22、阳伞效应:大气中云和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强烈散射和反射作用,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对地面有降温作用。 23、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能让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但大气能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热,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给地面一部分,对地表有保温效应。 24、气温年较差:一年中的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与最热月的平均温度之差。 25、虚温:在同一压强下,干空气密度等于湿空气密度时,干空气应有的温度。 26、露点:湿空气在水汽含量不变条件下,等压降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27、位温:气块循着干绝热过程移动到同一个标准高度1000hPa 处,所具有的温度。 28、相对湿度: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 29、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下,从水面或冰面进入空气中的水分子数与从空气中进入水面或冰面的水分子数相等时的水汽压。 30、位势高度:是指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抬升到某一高度克服重力所作的功。 3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3、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6、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7、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8、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9、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10、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12、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13、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4 锋面气旋——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称锋面气旋。 15、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6、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7、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18、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19、山谷风:大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的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因距地面较远,增温慢,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由山谷吹向山坡,称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迅速下降,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慢,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这种以一日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称为山谷风。 20、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着改变的现象,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且方向的变化在120°以上 21、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等。 22、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的形式。 2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G、A、C这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 24、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具有的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25、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如果能风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 26、台风:当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32.6m/s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

大学教案模板

教案模板 授课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技能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一般说应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内容,教学要求是指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层次或用“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四个层次。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 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言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 困难的地方,即可确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 教时安排: (本章节或主题授课所需的教时数)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体现教学步骤,包括时间分配和教学内容教学进程) 这一部分是授课的重点,因课程和不同的教师教法各异。应包括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 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等环节。这一部分的编写要做到教学步骤、内容纲要和教法设计相结合, 不仅便于教师自己课堂教学,也便于别人(甚至外行)亦能通过阅读教案而了解到教师在课 堂上的主要活动情况和本堂课讲授的内容要点。 建议包括三方面内容: 1、引言 导入新课,注意本次授课与上次课的内容衔接 2、阐述、分析、推导等 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采用的教学方法等,要求简明扼要,若有与教材中相同的文字、表 格、例题等不要在教案上照抄,可注明教材页码。 3、总结 主要是本堂课的要点归纳,应写出结论性的文字。 作业布置:(含思考题、讨论题) 教学后记:(因为教学后记是教案实施效果追记,课前还不能打印,只能课后用笔手写)

《保险学》教学大纲

《保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074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选修学时32学分2 适用专业会计学 I 大纲文本 一、课程内容 (一)风险管理和保险 1.定义与种类 2.相关要素 3.对付风险的方法 (二)保险概论 1.本质与发展史 2.保险与赌博、救济、储蓄的关系(课堂讨论) 3.保险种类与保险学的研究对象 4.保险基金 (三)保险的基本原则 1.保险利益原则 2.最大诚信原则 3.损失补偿原则 4.近因原则 5.代位原则 6.分摊原则 (四)保险合同 1.概述 2.内容 3.订立、变更、终止与争议 (五)保险合同的数理基础 1.随机事件与概率 2.概率分布与期望报告 3.保费与保费率 4.费率界定方法及财产险与人身险的费率界定 (六)财产保险 1.概述 2.企业财产保险 3.家庭财产保险 (七)人身保险 1.概述 2.案例分析 (八)责任保险 1.责任保险概述 2.产品责任保险 3.公众责任保险

4.雇主责任保险 5.职业责任保险 (九)再保险 1.再保险的概述 2.再保险的作用与发展 (十)社会保险 1.社会保险的功能与特点 2.社会保险制度 3.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 二、课外作业无 三、实验无 四、实习无 五、课程设计无 六、教材及参考书 建议选用的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保险学——理论与实务》,吴荣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参考书:《农村保险理论与实务》陈万明,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金融与保险》期刊,中国人大 《保险学概论》朱志忠、彭喜锋编著,学苑出版社出版 1999 《保险学导论》许罗平、陈平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0 《保险概论》《保险概论》编写组,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保险学》徐文虎、曹恒春、周建中主编 2000 II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金融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是会计、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专业的主要选修课之一。计划课时32课时。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保险的基本概念、产生背景、中外保险史及其现状。掌握财险,人身险及责任险的基本条款等等。 二、课程的具体要求 (一)风险管理和保险 掌握风险、纯粹风险、投机风险和风险管理的定义;了解风险的组成要素以及在日常实例中的辨别;掌握风险管理的方法和选择。 (二)保险概论 记住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定义;理解保险与储蓄、救济的区别;重点掌握一般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区别。 了解社会后备基金的主要形式;熟悉保险基金的概念和特点;了解保险资金的运动过程。 (三)保险的基本原则 精读全章,灵活掌握各项原则在保险中的运用。 (四)保险合同 了解保险合同的概念、特性;理解保险合同的种类。掌握保险合同的主体和基本内容;掌握保险合同的订立与效力变更;了解合同终止的几种形式。掌握仲裁的定义。 (五)保险合同的数理基础

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三章复习资料

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三章复习资料 1.饱和水汽压(E):①温度低的未饱和空气,只要降低较少温度,空气很快出现饱和。②降低相同温度,温度高的饱和空气被凝结的水汽多,相反则少。③温度高E值大,温度低E值小。 2.影响蒸发速度快慢的主要因素:①蒸发的温度—蒸发的温度愈高,蒸发愈快,相反,愈慢。②蒸发的性质—同温度时,水面蒸发快于冰面、淡水快于海水。③空气湿度和风—空气湿度大的蒸发速度小于空气干燥时,有风时大于无风。 3.露: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有水汽的凝结物,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露。如果露点温度在0℃以下,则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上凝华成白色的冰晶,称为霜。4.露、霜差异:共同点——天气条件均为晴朗微风的夜晚,不同点——温度要求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露、霜常被人们作为“晴天”的预兆(露水起晴天、霜重见晴天)。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如果能风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 5.积状云 形成方式——由热力对流、冷锋面对流、地形抬升等形成。 特征——云块孤立分散,呈白色菜花状。 一般,积云出现晴好天气,积雨云出现雷阵雨或冰雹天气。

6.云量带分布 1)赤道多云带:赤道地区气温高、水汽来源充沛,全年以上升气流为主,是全球的高云量带,平均云量约为6。 2)纬度20-30°少云带:全年以下沉气流为主,空气下沉绝热增温、十分干燥,是全球天空相对明净的少云带,平均云量4左右,荒漠地带不足2。 3)中纬度多云带:该带内气团活动频繁,冷暖空气常在此形成锋面,是全球的高云量带,平均云量为6.5-7。 7.大气降水 降水的形成:凝结,冰晶效应,冲并 降水类型: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 降水的时间分配:常用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强度及降水季节变化、降水变率等表示。 8.降水的地理分布: 1)赤道多雨带——受赤道热带气团控制,全年多雨,年降水量1500—3000mm,个别>3000—4000mm。 2)20—30o少雨带——受副高控制,年降水量<500mm,但受季风、台风和地形因素影响,少数地区降水丰富(乞拉齐朋、福建、广东…) 3)中纬度多雨带——受锋面影响,年降水量500—1000mm。尤其大陆沿岸受季风影响降水十分丰富。 4)高纬度少雨带——受极地高压影响,气温低、蒸发弱,年降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1—2章 1)简述气候系统。 答:气候系统就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雪圈与生物圈在内得,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与气候变化得统一物理系统。 太阳辐射就是气候系统得能源。在太阳辐射得作用下,气候系统产生了一系列复杂得过程,这些过程在不同得时间尺度上与不同得空间尺度上有着密切得相互作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通过物质与能量交换,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复杂得、有机联系得气候系统。 2)名词解释:天气、气候、天气系统、天气过程、天气预报、气象要素、辐射通量密度、比辐射率 答: 天气:某地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与大气现象得综合。 大气状态:大气得气压、气温与湿度等。 大气现象:大气中得风、云、雨、雪等现象。 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与人类活动得长期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得综合。不仅包括该地多年得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得极端天气状况。 天气系统:指引起天气变化与分布得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等典型特征得大气运动系统。 天气过程:天气系统得发生、发展、消失与演变得全过程。 天气预报:人们根据对天气演变规律得认识,利用多种观测及模拟手段,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天气变化作出主、客观得判断。 气象要素:气象要素就是指表示大气属性与大气现象得物理量,如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与能见度等等。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得辐射能量称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就是W/m2。 比辐射率就是反映物体热辐射性质得一个重要参数,与物质得结构、成份、表面特性、温度以及电磁波发射方向、波长(频率)等因素有关。 3)哪些自然现象能证实大气圈得存在? 答:a、蓝色得天空。这就是由于大气中得一些非常细小物质成分,如气体、粉尘等,它们得直径较阳光得波长小得多,因此,蓝色得散射量较之于其她任何一种颜色能更多地被选择散射。这种散射称瑞利散射。b、白云。如果形成散射粒子得形状就是球形得,而且其直径并不比阳光得波长小,所有得波长都就是平均地被散射得,这种散射称迈耶散射。因此,云就是白色得。c、风。有风就说明有物质得存在,因为风就是由于大气不同部位得压力差别造成得。如果在真空中就不会有风了。d、流星。流星就就是陨石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其速度太快,与大气摩擦产生热使陨石燃烧起来。否则我们得地球也与月球一样“千疮百孔”。 4)大气圈各层得主要物理特性就是怎样得? 答:a、对流层 厚度:平均11-13km,赤道17-18km,两极8-9km。 质量:约占大气圈质量得75%。

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案模板

教案 Practical College English 新认知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 教研室:公共课部教师姓名:freefishwang 授课专业和班级11机电01、02、03 课程名称Practical College English 授课学时 6 授课内容Unit 1 Bill Gates in His Boyhood 教学目的Understand the main ideas of text A and text B, grasp the words, expressions, structures and word formations used in the text, and discuss the text among students and offer their opinions on the topic of learning styles and techniques. 教学重点Study the language points and know how to write a letter in English. 教学方法Student-oriented communicative teaching, free discussion and interaction. 教学过程 1.Warm-up activities (10 minutes) 2.Understanding the text (15 minutes) (Ask the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text.) 3. Detailed studies of the text(50 minutes) 4. Grammar and exercises(30 minutes) 5. Writing skills introduction (20 minutes) 作业Assign homework: 1. how to make friends. 2. Translation and after-class reading. 辅助手段Multimedia software 教学内容 1.Warm-up activities Introductory Remarks: Step 1: Show some pictures and watch a video, discuss in groups. Step 2: 1.Are you familiar with Bill Gates? Please say something about him. 2.Please list some other successful persons’ names and give a brief comment on them. 3.People often say that family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ne’s life, 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it? II. Understanding the text 1.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2. Introduce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A. Explain and illustrate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language points in the text.

大学教案模板

大学教案模板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授课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技能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一般说应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内容,教学要求是指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层次或用“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四个层次。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 容;教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言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 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即可确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 教时安排: (本章节或主题授课所需的教时数)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体现教学步骤,包括时间分配和教学内容教学进程) 这一部分是授课的重点,因课程和不同的教师教法各异。应包括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等环节。这一部分的编写要做到教学步骤、内容纲要和教法设计相结合,不仅便于教师自己课堂教学,也便于别人(甚至外行)亦能通过阅读教案而了解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情况和本堂课讲授的内容要点。 建议包括三方面内容: 1、引言 导入新课,注意本次授课与上次课的内容衔接 2、阐述、分析、推导等 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采用的教学方法等,要求简明扼要,若有与教材中相同的文字、表格、例题等不要在教案上照抄,可注明教材页码。 3、总结 主要是本堂课的要点归纳,应写出结论性的文字。 作业布置:(含思考题、讨论题) 教学后记:(因为教学后记是教案实施效果追记,课前还不能打印,只能课后用笔手写)

保险学教学大纲

保险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 第一节风险概述 一、知识点 1.风险的概念 2.风险的特点 3.风险的三要素 4.风险的分类 二、重点与难点 风险的三要素 第二节风险治理 一、知识点 1.风险治理的概念 2.风险治理的差不多程序 3.风险的处理方式 二、重点与难点 风险的处理方式 第二章保险概述 第一节保险的概念 一、知识点 1.保险的含义 2.保险的要素 3.保险的对象 4.保险的特点 二、重点与难点 保险的要素 第二节保险的职能与作用一、知识点

1.保险的职能 2.保险的作用 二、重点与难点 无 第三节保险资本与保险基金 一、知识点 1.保险资本的含义 2.我国保险资本的要求 3.保险基金的含义 4.保险基金的特点 二、重点与难点 保险基金的特点 第三章保险的分类 第一节保险的宏观分类 一、知识点 1.保险的三种宏观分类 2.各类保险的区不 二、重点与难点 各类保险的区不 第二节商业保险的分类 一、知识点 1.按照保险实施方式分类 2.按照保证主体分类 3.按照保险标的分类 4.按照保证范畴分类 5.按照承保方式分类 二、重点与难点 无 第四章保险合同 第一节保险合同的概念及其特点

1.保险合同的概念 2.保险合同的特点 二、重点与难点 保险合同的特点 第二节保险合同的要素 一、知识点 1.保险合同的主体 2.保险合同的客体 3.保险合同的内容 二、重点与难点 保险合同的主体 第三节保险合同的订立、生效与履行 一、知识点 1.保险合同的订立 2.保险合同的生效 3.保险合同的履行 4.保险合同的中止 二、重点与难点 保险合同的履行 第四节保险合同的变更与终止 一、知识点 1.保险合同的变更 2.保险合同的终止 二、重点与难点 保险合同的终止 第五节保险合同的争议处理 一、知识点 1.保险合同的讲明原则 2.保险合同的讲明方法 3.保险合同的争议处理的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无 第六节保险合同的种类

气象学与气候学习题3

18气象学习题(有答案)-3 5.在气温为℃时,测得水汽压为;7.简述水汽压、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年变化特征和原;9.土壤中的水分是通过哪些方式蒸发的试针对这些;10.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形成露和霜为什么;11.某日晨最低气温tm=10℃,露点td=9℃;12.降水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在云中,冰水共存或;14.降水变率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降水变率大的地;15.一团温度为 5. 在气温为℃时,测得水汽压为,气压为 hPa,试求比湿、相对湿度、饱和差和露点温度。 6. 开水杯上和夏天冰块周围均可出现水汽凝结成的水雾,试分析这两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并比较其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7. 简述水汽压、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年变化特征和原因。 8. 某日气温为℃,水温为℃,相对湿度为70%,水面蒸发速率为日,如果次日水温升为℃,其它条件不变,则水面蒸发速率变为多少 9. 土壤中的水分是通过哪些方式蒸发的试针对这些方式提出保墒措施。 10. 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形成露和霜为什么 11. 某日晨最低气温tm =10℃,露点td =9℃,据预报次日晨tm =8℃,t d 不变,试估计次日晨是否有雾如有的话可能是什么雾为什么 12. 降水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在云中,冰水共存或大小水滴共存时有利于降水的形成 13. 简述人工降水的原理和方法。

14. 降水变率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降水变率大的地区易发生旱涝 15. 一团温度为15℃,相对湿度为80%的空气块,从海平面处开始翻越一座2 000米高的山脉,忽略饱和前水汽压的变化,求迎风坡的云高和山顶处的水汽压。 16. 解释名词:水汽压、比湿、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农田蒸散、平流雾、降水量、降水距平、降水相对变率、干燥度、水分利用率、蒸腾系数。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题: 低气压:又称气旋,是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闭合气压系统。 高气压:又称反气旋,是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闭合气压系统。 地转风:当地转偏向力与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达到平衡时,空气沿等压线作直线运动所形成的风。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改变的风,其中1月和7月风向变换需在120°以上。 海陆风:在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白天由海洋吹向陆地,夜间风由陆地吹向海洋,这样一种昼夜风向转变的现象。 山谷风:在山区,白天风从谷地吹向山坡,夜间由山坡吹向山谷这样一种以日为周期的地方性风。 焚风:气流越山后在山的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的干而热的风。 标准大气压:温度为0℃,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力,其值为。 二、填空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