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数学(理)自由复习步步高系列07(解析版)

高考数学(理)自由复习步步高系列07(解析版)

高考数学(理)自由复习步步高系列07(解析版)
高考数学(理)自由复习步步高系列07(解析版)

【课本内容再回顾——查缺补漏】

回顾一: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1)基本计数原理:

①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 n种不同的方法,则完成这件事情,共有N=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方法.

②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完成第一个步骤有m1种不同的方法,完成第二个步骤有m2种不同的方法,……,完成第n个步骤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N=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方法.

③两个基本计数原理的区别与联系: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都涉及完成一件事情的不同

方法的种数.它们的区别在于: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类有关,各种方法相互独立,用其中的任一种方法都可以独立完成这件事;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与分步有关,各个步骤相互依存,只有各个步骤都完成了,这件事才算完成.

(2)排列与组合:

①排列与排列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

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A m n表示.

排列数公式:

!

(1)(2)(1)()

()!

m

n

n

A n n n n m m n

n m

=---+=≤

-

;!(1)(2)21

n

n

A n n n n

==--?.

规定0!=1。另外,

!

)!

1

(

!n

n

n

n -

+

=

?

1

1

1

-

-

+

+

=

?

+

=m

n

m

n

m

n

m

m

m

n

m

n

mA

A

C

A

A

A

1

1

-

-

=m

n

m

n

nA

A

!

1

)!

1

(

1

!

1

n

n

n

n

-

-

=

-

注意:相同排列:如果两个排列相同,不仅这两个排列的元素必须完全相同,而且排列的顺序也必须完全相同.

②组合与组合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意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

任意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m

n

C表示.

组合数公式:

()

(1)(1)!

()

(1)21!!

m

m n

n m

m

A n n n m n

C m n

A m m m n m

?-??-+

===≤

?-???-

;m m

n n

A C m

=?!.规定1

0=

=n n

n

C

C。

组合数公式有两种形式:乘积形式和阶乘形式.前者多用于数字计算,后者多用于证明恒等式及合并组合数简化计算.注意公式的逆用.即由()

!

!!

n

m n m

-写出

m

n

C.

另外,()

m n m

n n

C C m n

-

=≤;1

11

()

m m m

n n n

C C C m n

-

--

=+≤;1

1

k k

n n

kC nC-

-

=;1

1

2

1

+

+

+

+

=

+

+

+

+r

n

r

n

r

r

r

r

r

r

C

C

C

C

C .

程解(10

i i

x x

≥≥

或)的个数));小集团问题先整体后局部;选排问题先选后排法;分组分配问题(先分组后分配的方法和意识要加强);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正难则反);

特别的,含有可重元素

......的排列问题,遵循的原则是重复元素都一样,只留位置无需排列:对含有相同

元素求排列个数的方法是用除法:设重集S有k个不同元素

12

,

n

a a a

,,其中各元素的重复数为12k

n n n

、,,且

12k

n n n n

=+++,则S的排列个数等于

!

!...

!

!

2

1k

n

n

n

n

n=。

(3)二项式定理:

①二项式定理:n n n r r n r n n n n n n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01100)(+++++=+-- (r =0,1,2,…,n )。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为n b a )+(展开式中的第1+r 项为:),0(1Z r n r b a C T r r n r n r ∈≤≤=-+.

②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ⅰ)对称性:在二项展开式中与首未两项“等距离”的两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

(ⅱ)增减性与最大值:二项式系数C r n ,当r <21+n 时,二项式系数是递增的;当r >2

1+n 时,二项式系数是递减的.二项展开式的中间项二项式系数.....最大:当n 是偶数时,中间项是第12

+n 项,它的二项式系数2n n C 最大;当n 是奇数时,中间项为两项,即第21+n 项和第121++n 项,它们的二项式系数2121+-=n n

n n C C 相等且同时取得最大值.

(ⅲ)各二项式系数的和:

01r n n n C C C +++2n n

n C ++=;02413512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

③三项式的处理方法:对三项或三项以上的展开问题,应根据式子的特点,转化为二项式来解决,转化的

方法通常为集项、配方、因式分解,集项时要注意结合的合理性和简捷性.如何来求n c b a )(++展开式中含r q p c b a (其中,,,N r q p ∈且n r q p =++)的系数呢?方法一:把n n c b a c b a ])[()(++=++视为二项式,

先找出含有r C 的项r r n r n C b a C -+)(;另一方面在r n b a -+)(中含有q b 的项为q p q r n q q r n q r n b a C b a C ----=,故在

n

c b a )(++中含r q p c b a 的项为r q p q r n r n c b a C C -.其系数为r r q p n p n q r n r n C C C p q r n q r n q r n r n r n C C --==---?-=!

!!!)!(!)!()!(!!。 方法二:把()n a b c ++看成n 个式子n 个式子()a b c ++相乘,其展开式中含r q p c b a 的系数分三步:

第一步,从n 个式子()a b c ++中选p 个式子,从每个式子中均选取a 得到p a ,共有p

n C 种选法;第二步,从剩下的n p -个式子()a b c ++中选q 个式子,从每个式子中均选取b 得到q b ,共有q

n p C -种选法;第三步,从剩下的n p q --(即r )个式子中均选取c 得到r c ,共有r

r C 种选法;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

理,含r q p c b a 的系数为p n C q n p C -r r C 。

④求系数最大的项或最小的项:一般来说b a by ax n ,()(+为常数)在求系数最大的项或最小的项时,当

11a b ==或时可直接根据二项式系数的性质(ⅱ)求解;当11≠≠b a 或时,一般采用解不等式组11111(,+-+-+???≤≤???≥≥k k k k

k k k k k k T A A A A A A A A A 为或的系数或系数的绝对值)的办法来求解。 ⑤近似计算的处理方法:当a 的绝对值与1相比很小且n 不大时,常用近似公式na a n +≈+1)1(,因为这时

展开式的后面部分n n n n n

a C a C a C +++ 3322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类似地,有na a n -≈-1)1(但使用这两个公式时应注意a 的条件,以及对计算精确度的要求,据此可以应用其首尾几项进行放缩。

⑥整除性:利用二项式定理解决整除问题时,基本思路是:要证明一个式子能被另一个式子整除,只要证

明这个式子按二项式定理展开后的各项均能被另一个式子整除即可.因此,一般将被除式化为含有相关除式的二项式,然后再展开,此时常用“配凑法”、“消去法”、添减项结合有关整除知识来处理.

⑦赋值法:“赋值法”普遍适用于恒等式,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对形如(ax +b )n 、(ax 2+bx +c )m (a 、b ∈R )

的式子求其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常用赋值法,只需令x =1即可;对形如(ax +by )n (a ,b ∈R )的式子求其展开式各项系数之和,只需令x =y =1即可.若f (x )=a 0+a 1x +a 2x 2+…+a n x n ,则f (x )展开式中各项系数之和为f (1);奇数项系数之和为a 0+a 2+a 4+…=f (1)+f (-1)2;偶数项系数之和为a 1+a 3+

a 5+…=f (1)-f (-1)2

。 回顾二:统计与统计案例

(1)随机抽样:

①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从元素个数为N 的总体中__________地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如果每一次抽取

时总体中的各个个体有相同的可能性被抽到,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最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简单随机抽样适用范围是:总体中的个体性质相似,无明显层次;总体容量较小,尤其是样本容量较小。

各层中按层在总体中所占比例进行____________抽样或________抽样,这种抽样方法叫做分层抽样.分层抽样的应用范围是: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况;分层后,在每一层抽样时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

(2)用样本估计总体:

在研究总体时,常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一般地,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就越精确。

①频率分布直方图: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纵轴表示________,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用___________表

示,各小长方形的面积总和等于______.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中点,就得到频率分布折线图.随着__________的增加,作图时所分的________增加,组距减小,相应的频率分布折线图就会越来越接近于一条光滑的曲线,统计中称之为____________,它能够更加精细的反映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如下:(ⅰ)求极差;(ⅱ)确定组距和组数;(ⅲ)将数据分组;(ⅳ)列频率分布表;(ⅴ)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直方图能很容易地表示大量数据,非常直观地表明分布的形状.②茎叶图:当样本数据较少时,用茎叶图表示数据的效果较好,它不但可以保留原始信息,而且可以随时

记录,给记录和表示都带来方便.

③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ⅰ)平均数:样本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即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样本方差、标准差:标准差s=1

n

[(x1-x)2+(x2-x)2+…+(x n-x)2].标准差、方差描述了一

组数据围绕平均数波动的大小.标准差、方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标准差、方差越小,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因为方差与原始数据的单位不同,且平方后可能夸大了偏差的程度,所以虽然方差

与标准差在刻画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上是一样的,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多采用标准差.通常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当样本容量接近总体容量时,样本方差很接近总体方差.

(3)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①有关概念: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不同.函数关系中的两个变量间是一种确定性关系.相关关系是一种非

确定性关系,即相关关系是非随机变量与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变量的值由小变大时另一个变量的值由小变大,这种相关称为正相关;如果一个变量的值由小变大时另一个变量的值由大变小,这种相关称为负相关;如果散点图中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近,就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②回归方程:求回归直线,使“离差平方和为最小”的方法叫做最小二乘法,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回归方程

y bx a =+是两个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的一组数据1122()()()n n x y x y x y ,,

,,,,的回归方程,其中a b 、是待定参数.从a b 、与r 的计算公式1122211()()()()

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 y b x x x n x a y bx ====?---??==??--??=-??∑∑∑∑与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y r ---==∑∑

可以看出:(ⅰ)回归直线必过点()

,x y ;(ⅱ)b 与r 符号相同。

③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判断特定量之间是否有相

关关系,如果有就找出它们之间贴近的数学表达式。比如线性回归分析就是分析求出的回归直线是否有意义,而判断的依据就是|r |的大小:|r |≤1,并且|r |越接近1,线性相关程度越强;|r |越接近0,线性相关程度越弱。从散点图来看,只有在散点图大致呈线性时,求出的回归直线方程才有实际意义,否则,求出的回归直线方程毫无意义。

线性相关检验的步骤如下:

(ⅰ)作统计假设:x 与Y 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ⅱ)根据小概率0.05与n -2在附表中查出r 的一个临界值0.05r ;

(ⅲ)根据样本相关系数计算公式求出r 的值;

(ⅳ)作统计推断,如果|r |>0.05r ,表明有95%的把握认为x 与Y 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如果|r |≤0.05r ,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原来的假设。这时寻找回归直线方程是毫无意义的。

独立性检验:

若2 3.841χ>,则有95%把握认为A 与B 有关;若2

6.635χ>,则有99%把握认为A 与B 有关;

其中2 3.841χ=是判断是否有关系的临界值,2 3.841χ≤应判断为没有充分证据显示A 与B 有关,而不能作为小于95%的量化值来判断.

注意:线性回归分析以散点图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有散点图作比较时,拟合效果的好坏可由直观

性直接判断,没有散点图时,只须套用公式求r ,再作判断即可.独立性检验没有直观性,必须依靠2χ作判断.

回顾三: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1)概率的有关概念:

①随机事件和随机试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随机事件,条

件每实现一次,叫做一次试验,如果试验结果预先无法确定,这种试验就是随机试验.

②频率与概率有本质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频率随着试验次数的改变而变化,概率却是一个常数,它是

频率的科学抽象.当试验次数越来越多时,频率向概率靠近,只要次数足够多,所得频率就可以近似地当作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是频率的近似值,两者是不同概念。

③基本事件空间:在一次试验中,我们常常要关心的是所有可能发生的基本结果,它们是试验中不能再分

的最简单的随机事件,其他事件可以用它们来描绘,这样的事件称为基本事件,所有基本事件构成的集合称为基本事件空间,通常用大写希腊字母Ω表示.

④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其中,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是: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都是两个事件的关系,互斥事件

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而对立事件除要求这两个事件不同时发生外,还要求二者之一必须有一个发生,因此,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况,而互斥事件未必是对立事件,即“互斥”是“对立”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而“对立”则是“互斥”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2)古典概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①有限性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

事件只有有限个;②等可能性: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简称古典概型.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

1n ;如果某个事件A 包括的结果有m 个,那么事件A 的概率P (A )=m n

.从集合的角度去看待古典概型,在一次试验中,等可能出现的全部结果组成一个集合I ,基本事件的个数n 就是集合I 的元素个数,事件A 是集合I 的一

个包含m 个元素的子集.故P (A )=card(A )card(I )=m n

. (3)几何概型:事件A 理解为区域Ω的某一子区域A ,A 的概率只与子区域A 的几何度量(长度、面积或体

积)成正比,而与A 的位置和形状无关,满足以上条件的试验称为几何概型.在几何概型中,事件A 的概率定义为:P (A )=μA μΩ

,其中μΩ表示区域Ω的几何度量,μA 表示子区域A 的几何度量.要切实理解并掌握几何概型试验的两个基本特点:①无限性: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无限多个;②等可能性:

每个结果的发生具有等可能性。

(4)条件概率: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 和B ,在已知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叫做条件概率,

用符号“________”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P(B|A)=P(A ∩B)P(A).古典概型中,A 发生的条件下B 发生的条件概率公式为P (B |A )=

P (A ∩B )P (A )=n (A ∩B )n (A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P (B |A )=n (A ∩B )n (A )是一种重要的求条件概率的方法.

(5)相互独立事件:对于事件A 、B ,若A 的发生与B 的发生互不影响,则称A 与B 是相互独立事件.若A

与B 相互独立,则P(B|A)=P(B),P(A ∩B)=P(B|A)·P(A)=P(A)P(B).若A 与B 相互独立,则A 与B 、A 与B 、A 与B 也都相互独立,反之,若P(A ∩B)=P(A)P(B),则A 与B 是相互独立事件.

注意:“互斥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相同点为二者都是描述两个事件间的关系.不

相互独立;但若A 、B 互斥,且P(A)>0,P(B)>0,则它们不可能互相独立:因为A 发生的条件下,B 不可能发生,即()()0P B A P B =≠,所以A 、B 不是相互独立事件.

(6)概率的计算公式:

①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

m card A P A n card I ==; ②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P(A+B)=P(A)+P(B);

③对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是:P(A )=1-P(A);

④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计算公式是:P(A ?B)=P(A)?P(B);

⑤独立事件重复试验的概率计算公式是:()(1)

k k n k n n P k C P P -=-。

(7)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①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概念:如果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X 来表示,并且X 是随着试验的

结果的不同而变化的,那么这样的变量X 叫做随机变量;如果随机变量X 的所有可能的取值都能一一列举出来,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 可能取的不同值为x 1,x 2,…,x i ,…,x n ,X 取每一个值x i (i =1,2,…,n )的概率P (X =x i )=p i ,则称表

为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或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具有性质:

(ⅰ)p i ______0,i =1,2,…,n ;(ⅱ)p 1+p 2+…+p i +…+p n =______.

②二点分布:如果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

其中0

③超几何分布:在含有M 件次品的N 件产品中,任取n 件,其中恰有X 件次品,则事件{X =k }发生的概率

为:P (X =k )=C k M C n -k

N -M C n N (k =0,1,2,…,m ),其中m =min{M ,n },且n ≤N ,M ≤N ,n 、M 、N ∈N *,则称分布列

超几何分布. ④几何分布:“k =ξ”表示在第k 次独立重复试验时,事件第一次发生,如果把k 次试验时事件A 发生记为k A ,事A 不发生记为q )P(A ,A k k =,那么)A A A A P(k)P(ξk 1k 21-== .根据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分式:

))P(A A P()A )P(A P(k)P(ξk 1k 21-== ),3,2,1(1 ==-k p q k 于是得到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列.

我们称ξ服从几何分布,并记p q p)g(k,1k -=,其中 3,2,1.1=-=k p q

⑤二项分布: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k 次

的概率是:k n k k n q

p C k)P(ξ-==(其中p q n k -==1,,,1,0 ),于是得到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如下:我们称这样的随机变量ξ服从二项分布,记作ξ~B (n ·p ),其中n ,p 为参数,并记p)n b(k;q

p C k n k k n ?=-.二项分布

实际上是对n 次独立重复试验而言的,关键是看某一事件是否是进行n 次独立重复,且每次试验只有两种结果,如果不满足此两条件,随机变量就不服从二项分布。当随机变量的总体很大且抽取的样本容量相对于总体来说又比较小,而每次抽取时又只有两种试验结果,此时可以把它看作独立重复试验,利用二项分布求其分布列。

(8)数学期望与方差.

①期望: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为 ξ 1

x 2x … i x … P

1p 2p … i p … 则称 ++++=n n p x p x p x E 2211ξ为ξ的数学期望或平均数、均值.数学期望又简称期望.数学期望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

②方差、标准差的定义:当已知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2,1()( ===k p x P k k ξ时,则称 +-++-+-=n n p E x p E x p E x D 2222121)()()(ξξξξ为ξ的方差.显然0D ξ≥,故,D σξξσξ=为ξ的根方差或标准差.随机变量ξ的方差与标准差都反映了随机变量ξ取值的稳定与波动,集中与离散的程度.D ξ越小,稳定性越高,波动越小.

③均值与方差的常用性质:

④期望与方差的关系:(ⅰ)如果E ξ和E η都存在,则()E E E ξηξη±=+;

(ⅱ)设ξ和η是互相独立的两个随机变量,则()E E E ξηξη?=?,()D D D ξηξη+=+(不作要求); (ⅲ)期望与方差的转化:22

()()D E E ξξξ=+;(ⅳ)()0E E E E ξξξξ-=-=(因为ξE 为一常数)。

(9)正态分布:①密度曲线与密度函数: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ξ,位于x 轴上方,ξ

落在任一区间),[b a 内的概率等于它与x 轴.直线a x =与直线b x =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

面积(如图阴影部分)的曲线叫ξ的密度曲线,以其作为图像的函数()f x 叫做ξ的密

度函数,由于“x ∈(-∞,+∞)”是必然事件,故密度曲线与x 轴所夹部分面积等于1. ②正态分布与正态曲线:如果随机变量ξ的概率密度函数为22()2()2x f x e μσπσ--=(x ∈(-∞,+∞),实

数μ和σ(σ>0)为参数),称ξ服从参数为μ、σ的正态分布,用()2,N ξ

μσ表示.()f x 的表达式可简记为()2,N μσ,它的密度曲线简称为正态曲线。正态分布的期望与方差:若()2,N ξ

μσ,则ξ的期望与方差分别为:2

,E D ξμξσ==. ③标准正态分布:如果随机变量ξ的概率函数为22()2x

f x e π

-=,则称ξ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即()0,1N ξ。非标准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间的关系:若()2,N ξμσ,则x μησ-=

()0,1N ,据此可以把非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00x P x P μξησ-?

?≤=≤ ???

。 ④正态总体在三个特殊区间内取值的概率值:P (μ-σ

0.954;③P (μ-3σ

⑤“3σ”原则:假设检验是就正态总体而言的,进行假设检验可归结为如下三步:(ⅰ)提出统计假设,统

计假设里的变量服从正态分布),(2σμN .(ⅱ)确定一次试验中的取值a 是否落入范围)3,3(σμσμ+-.(ⅲ)

做出判断:如果)3,3(σμσμ+-∈a ,接受统计假设.如果)3,3(σμσμ+-?a ,由于这是小概率事件,就拒绝统计假设.“3σ”原则的应用:若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2σμN 则ξ落在)3,3(σμσμ+-内的概率为99.7%亦即落在)3,3(σμσμ+-之外的概率为0.3%,此为小概率事件,如果此事件发生了,就说明此种产品不合格(即ξ不服从正态分布).

【热点知识再梳理——胸有成竹】

热点一:排列组合问题

【典例】(1)从3名骨科、4名脑外科和5名内科医生中选派5人组成一个抗震救灾医疗小组,则骨科、脑

外科和内科医生都至少有1人的选派方法种数是________.(用数字作答)

(2)将A 、B 、C 、D 、E 、F 六个字母排成一排,且A 、B 均在C 的同侧,则不同的排法共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3)使?

????3x +1x x n (n ∈N +)的展开式中含有常数项的最小的n 为________.

【跟踪练习1】如图所示,在A、B间有四个焊接点1,2,3,4,若焊接点脱落导致断路,则电路不通.今发现A、B之间电路不通,则焊接点脱落的不同情况有________种.

热点二: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典例】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函数f (x )=ax 2

-4bx +1.

(1)设集合P ={1,2,3}和Q ={-1,1,2,3,4},分别从集合P 和Q 中随机取一个数作为a 和b ,求函数y =f (x )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的概率; (2)设点(a ,b )是区域????? x +y -8≤0,x >0,

y >0

内的随机点,求函数y =f (x )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的

概率.

【题型概述】(1)解答有关古典概型的概率问题,关键是正确求出基本事件总数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这常用到计数原理与排列、组合的相关知识.

(2)在求基本事件的个数时,要准确理解基本事件的构成,这样才能保证所求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

的求法与基本事件总数的求法的一致性.

(3)当构成试验的结果的区域为长度、面积、体积、弧长、夹角等时,应考虑使用几何概型求解.

【跟踪练习】(1)现有某类病毒记作X m Y n,其中正整数m,n(m≤7,n≤9)可以任意选取,则m,n都取到奇数的概率为________.

(2)节日前夕,小李在家门前的树上挂了两串彩灯,这两串彩灯的第一次闪亮相互独立,且都在通电后

的4秒内任一时刻等可能发生,然后每串彩灯以4秒为间隔闪亮,那么这两串彩灯同时通电后,它们

第一次闪亮的时刻相差不超过2秒的概率是________.

【考点定位】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热点三:用样本估计总体

【典例】(2012·广东)某校100名学生期中考试语文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其中成绩分组区间是[50,60),[60,70),[70,80),[80,90),[90,100].

(1)求图中a的值;

(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这100名学生语文成绩的平均分;

(3)若这100名学生语文成绩某些分数段的人数(x)与数学成绩相应分数段的人数(y)之比如下表所示,

求数学成绩在[50,90)之外的人数.

分数段[50,60)[60,70)[70,80)[80,90)

x∶y 1∶12∶13∶44∶5 【答案】(

【题型概述】(1)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估计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方法

①中位数: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应该相等.

②平均数: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平均数等于图中每个小矩形面积乘以小矩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之

和.

(2)平均数反映了数据取值的平均水平,标准差、方差描述了一组数据波动的大小.标准差、方差越大,

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越不稳定;标准差、方差越小,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越稳定.

【跟踪练习】(1)从甲、乙两个城市分别随机抽

取16台自动售货机,对其销售额进行统计,统计数据用茎叶

图表示(如图所示).设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分别为x甲、

x乙,中位数分别为m甲、m乙,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________.(填序号)

①x甲m乙

②x甲

③x甲>x乙,m甲>m乙

④x甲>x乙,m甲

(2)抽样统计甲、乙两位射击运动员的5次训练成绩(单位:环),结果如下:

运动员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

甲8791908993

乙 89 90 91 88 92

则成绩较为稳定(方差较小)的那位运动员成绩的方差为________.

【综合模拟练兵——保持手感】

1.【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高三要安排毕业晚会的4个音乐节目,2个舞蹈节目和1个曲艺节目的演出顺序,要求两个舞蹈节目不连排,则不同排法的种数是()

A .1800

B .3600

C .4320

D .5040

2.设函数??

???≥-<-=0,0,)1()(62x x x x x x f ,则当0>x 时,)]([x f 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A.20-

B.20

C.15-

D.15

3.节日里某家前的树上挂了两串彩灯,这两串彩灯的第一次闪亮相互独立,若接通电后的月秒内任一时刻等可能发生,然后每串彩灯在4秒内间隔闪亮,那么这两串彩灯同时通电后它们第一次闪亮的时刻相差不超过1秒的概率是()

A .165

B .169

C .41

D .16

7

考点:1、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2、几何概型.

4.以下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五名学生在一次英语听力测试中的成绩(单位:分),已知甲组数据的中位数为15,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6.8,则y x ,的值分别为()

A .5,2

B .5,5

C .8,5

D .8,8

2014《步步高》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13 数学归纳法

§13.4 数学归纳法 2014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证题步骤;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等式、不等式或数列有关的命题,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归纳递推思想及其在证题中的应用;2.规范书写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步骤. 数学归纳法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 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n 0 (n 0∈N *)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n =k (k ≥n 0,k ∈N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 =k +1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 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上述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 1.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用于解决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问题.证明时步骤(1)和(2)缺一不可,步骤(1)是步骤(2)的基础,步骤(2)是递推的依据. 2.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第(1)步验算n =n 0的n 0不一定为1,而是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起始值.第(2)步,证明n =k +1时命题也成立的过程,一定要用到归纳假设,否则就不是数学归纳法. 1. 凸k 边形内角和为f (k ),则凸k +1边形的内角和为f (k +1)=f (k )+________. 答案 π 解析 易得f (k +1)=f (k )+π.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 2n -1 1)”,由n =k (k >1)不等式成立,推证 n =k +1时,左边应增加的项的项数是________. 答案 2k 解析 n =k 时,左边=1+12+…+1 2k -1, 当n =k +1时,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大题精选

解析几何大量精选 1.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到点()1,0F ,) 2 ,0F 的距离之和是4,点M 的轨迹 是C 与x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A ,不过点A 的直线:l y kx b =+与轨迹C 交于不同的两点P 和Q . ⑴求轨迹C 的方程; ⑴当0AP AQ ?=u u u r u u u r 时,求k 与b 的关系,并证明直线l 过定点. 【解析】 ⑴ 2 214 x y +=. ⑴将y kx b =+代入曲线C 的方程, 整理得2 2 2 (14)8440k x kbx b +++-=, 因为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不同的两点P 和Q , 所以222222644(14)(44)16(41)0k b k b k b ?=-+-=-+> ① 设()11,P x y ,()22,Q x y ,则122 814kb x x k +=-+,21224414b x x k -= + ② 且2222 121212122 4()()()14b k y y kx b kx b k x x kb x x b k -?=++=+++=+, 显然,曲线C 与x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2,0A -, 所以()112,AP x y =+u u u r ,()222,AQ x y =+u u u r . 由0AP AQ ?=u u u r u u u r ,得1212(2)(2)0x x y y +++=. 将②、③代入上式,整理得22121650k kb b -+=. 所以(2)(65)0k b k b -?-=,即2b k =或6 5 b k =.经检验,都符合条件① 当2b k =时,直线l 的方程为2y kx k =+.显然,此时直线l 经过定点()2,0-点. 即直线l 经过点A ,与题意不符. 当65b k =时,直线l 的方程为6655y kx k k x ? ?=+=+ ?? ?. 显然,此时直线l 经过定点6,05?? - ??? 点,满足题意. 综上,k 与b 的关系是65b k =,且直线l 经过定点6,05?? - ??? 2. 已知椭圆2222:1x y C a b +=(0)a b >>的离心率为1 2 ,以原点为圆心,椭圆的短半轴为半径的 圆与直线0x y -=相切. ⑴ 求椭圆C 的方程; ⑴ 设(4,0)P ,A ,B 是椭圆C 上关于x 轴对称的任意两个不同的点,连结PB 交椭圆C 于另一点E ,证明直线AE 与x 轴相交于定点Q ; ⑴ 在⑴的条件下,过点Q 的直线与椭圆C 交于M ,N 两点,求OM ON ?u u u u r u u u r 的取值范围. 【解析】 ⑴22 143 x y +=. ⑴ 由题意知直线PB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PB 的方程为(4)y k x =-.

高三数学解析几何专题

专题四 解析几何专题 【命题趋向】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核心内容是直线和圆以及圆锥曲线.由于平面向量可以用坐标表示,因此以坐标为桥梁,可以使向量的有关运算与解析几何中的坐标运算产生联系,平面向量的引入为高考中解析几何试题的命制开拓了新的思路,为实现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试题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解析几何问题着重考查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利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特点和性质.解析几何试题对运算求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解析几何试题的基本特点是淡化对图形性质的技巧性处理,关注解题方向的选择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适当关注与向量、解三角形、函数等知识的交汇,关注对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特殊与一般思想的考查,关注对整体处理问题的策略以及待定系数法、换元法等的考查.在高考试卷中该部分一般有1至2道小题有针对性地考查直线与圆、圆锥曲线中的重要知识和方法;一道综合解答题,以圆或圆锥曲线为依托,综合平面向量、解三角形、函数等综合考查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这道解答题往往是试卷的把关题之一. 【考点透析】解析几何的主要考点是:(1)直线与方程,重点是直线的斜率、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2)圆与方程,重点是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直线与圆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坐标法思想的初步应用;(3)圆锥曲线与方程,重点是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 【例题解析】 题型1 直线与方程 例1 (2008高考安徽理8)若过点(4,0)A 的直线l 与曲线22(2)1x y -+=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 A .[ B .( C .[33 D .(33 - 分析: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不大于其半径布列关于直线的斜率k 的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解决. 解析:C 设直线方程为(4)y k x =-,即40kx y k --=,直线l 与曲线22(2)1 x y -+= 有公共点,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等于半径 1d =≤,得222141,3 k k k ≤+≤,选择C 点评:本题利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考查运算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高考试卷中一般不单独考查直线与方程,而是把直线与方程与圆、圆锥曲线或其他知识交汇考查. 例2.(2009江苏泰州期末第10题)已知04,k <<直线1:2280l kx y k --+=和直线

【步步高】2017版高考物理(全国通用)选考题专练(选修3-3)

近四年全国Ⅰ卷选考题涉及的考点与内容 命题形式 例题展示 (1)(2016·全国乙卷·33(1))(5分)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气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 B.对气体做功可以改变其内能 C.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一定放热 D.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E.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状态确定的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达到热平衡 (2)(2016·全国乙卷·33(2))(10分)在水下气泡内空气的压强大于气泡表面外侧水的压强,两压

强差Δp 与气泡半径r 之间的关系为Δp =2σ r ,其中σ=0.070 N /m.现让水下10 m 处一半径为 0.50 cm 的气泡缓慢上升.已知大气压强p 0=1.0×105 Pa ,水的密度ρ=1.0×103 kg/m 3,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 (ⅰ)求在水下10 m 处气泡内外的压强差; (ⅱ)忽略水温随水深的变化,在气泡上升到十分接近水面时,求气泡的半径与其原来半径之比的近似值. 解析 (1)气体内能的改变ΔU =Q +W ,故对气体做功可改变气体内能,B 选项正确;气体吸热为Q ,但不确定外界做功W 的情况,故不能确定气体温度变化,A 选项错误;理想气体等压膨胀,W <0,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T =C ,p 不变,V 增大,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 大,ΔU >0,由ΔU =Q +W ,知Q >0,气体一定吸热,C 选项错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D 选项正确;根据热平衡性质,E 选项正确. (2)(ⅰ)由公式Δp =2σ r 得Δp =2×0.0705×10-3 Pa =28 Pa 水下10 m 处气泡内外的压强差是28 Pa. (ⅱ)气泡上升过程中做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得 p 1V 1=p 2V 2 ① 其中,V 1=43πr 31 ② V 2=43 πr 32 ③ 由于气泡内外的压强差远小于10 m 深处水的压强,气泡内压强可近似等于对应位置处的水的压强,所以有 p 1=p 0+ρgh 1=1×105 Pa +1×103×10×10 Pa =2×105 Pa =2p 0 ④ p 2=p 0 ⑤ 将②③④⑤代入①得,2p 0×43πr 31=p 0 ×43πr 3 2 2r 31=r 32 r 2r 1 =3 2 答案 (1)BDE (2)(ⅰ)28 Pa (ⅱ)3 2 命题分析与对策 1.命题特点

高考数学能力测试步步高数学基础训练含答案 (25)

高考能力测试步步高数学基础训练43 基础训练43 概率与统计(一) ●训练指要 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和方差的意义,会求简单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与方差. 一、选择题 1.随机变量ξ1是1个无线寻呼台1 min 内接到的寻呼次数;随机变量ξ2是某工厂加工的某种钢管的外径与规定的外径尺寸误差;随机变量ξ3是测量1个学生身高所得的数值(精确到1 cm);随机变量ξ4是1个沿数轴进行随机运动的质点的坐标,那么这4个随机变量中,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A.1 B.1± 22 C.1+ 2 2 D.1- 2 2 3.如果ξ是离散型随机变量,η=3ξ+2,那么 A.E η=3E ξ+2,D η=9D ξ B.E η=3E ξ,D η=3D ξ+2 C.E η=3E ξ+2,D η=9E ξ+4 D.E η=3E ξ+4,D η=3D ξ+2 二、填空题 5.(胡文2021年年两省一市高考题)一个袋子里装有大小相同的3个红球和2个黄球,从中同时取出2个,则其中含红球个数的数学期望是_________.(用数字作答) 三、解答题 6.一个袋子里装有分别标有数字的小球,其中标有1的有1个,标有2的有2个,…标有9的有9个,现从中任意取出1个,求取出的球上所标数字的分布列以及所取之球所标数字为奇数的概率. 求:(1)E ,D ,; (2)设η=2ξ+3,求E η,D η.

8.现要从甲、乙两个技工中选派一人参加技术比武比赛,已知他们在同样的条件下每天的产量相等,而出次品的个数的分布列如下: 次品数ξ 0 1 2 P 0.1 0.5 0.4 次品数ξ 0 1 2 3 P 0.3 0.3 0.2 0.2 高考能力测试步步高数学基础训练43答案 一、1.B 2.D 3.A 二、4.0.2 0.7 5.1.2 ξ 1 2 3 4 5 6 7 8 9 P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 9 其中所取之球所标数字为奇数的概率为: .9 54597531459457455453451=++++=++++ 7.(1)E ξ=- 31;D ξ=9 5 σξ=35=ξD (2)E η=2E ξ+3= 37D η=4D ξ=9 20 . 8.E ξ1=E ξ2=1.3 D ξ1=0.41 D ξ2=1.21 故两人平均水平基本一致,但乙技工的波动性较大,故应选甲参赛.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版

高考数学解析几何专题练习解析版82页 1.一个顶点的坐标()2,0 ,焦距的一半为3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 A. 19422=+y x B. 14922=+y x C. 113422=+y x D. 14132 2=+y x 2.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22 221(0,0)x y a b a b -=>>,过左焦点F 1的直线交 双曲线的右支于点P ,且y 轴平分线段F 1P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A . 3 B .32+ C . 31+ D . 32 3.已知过抛物线y 2 =2px (p>0)的焦点F 的直线x -my+m=0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 且△OAB (O 为坐标原点)的面积为,则m 6+ m 4的值为( ) A .1 B . 2 C .3 D .4 4.若直线经过(0,1),(3,4)A B 两点,则直线AB 的倾斜角为 A .30o B . 45o C .60o D .120o 5.已知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ρ=2θ2cos ,给定两点P(0,π/2),Q (-2,π),则有 ( ) (A)P 在曲线C 上,Q 不在曲线C 上 (B)P 、Q 都不在曲线C 上 (C)P 不在曲线C 上,Q 在曲线C 上 (D)P 、Q 都在曲线C 上 6.点M 的直角坐标为)1,3(--化为极坐标为( ) A .)65, 2(π B .)6 ,2(π C .)611,2(π D .)67,2(π 7.曲线的参数方程为???-=+=1 232 2t y t x (t 是参数),则曲线是( ) A 、线段 B 、直线 C 、圆 D 、射线 8.点(2,1)到直线3x-4y+2=0的距离是( ) A . 54 B .4 5 C . 254 D .4 25 9. 圆0642 2 =+-+y x y x 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分别为( ) A.)3,2(-、13 B.)3,2(-、13 C.)3,2(--、13 D.)3,2(-、13 10.椭圆 122 2 2=+b y x 的焦点为21,F F ,两条准线与x 轴的交点分别为M 、N ,若212F F MN ≤,则该椭圆离心率取得最小值时的椭圆方程为 ( )

2020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解析几何专题

《曲线的方程和性质》专题 一、《考试大纲》要求 ⒈直线和圆的方程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 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4)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 (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坐标法. (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⒉圆锥曲线方程 (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4)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 二、高考试题回放 1.(福建)已知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过F 1且与椭圆长轴垂直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若△ABF 2是正三角形,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是 ( ) A . 33 B .32 C .2 2 D .23

2.(福建)直线x +2y=0被曲线x 2+y 2-6x -2y -15=0所截得的弦长等于 . 3.(福建)如图,P 是抛物线C :y=2 1x 2上一点,直线l 过点P 且与抛物线C 交于另一点Q.(Ⅰ)若直线l 与过点P 的切线垂直,求线段PQ 中点M 的轨迹方程; (Ⅱ)若直线l 不过原点且与x 轴交于点S ,与y 轴交于点T ,试求 | || |||||SQ ST SP ST +的取值范围. 4.(湖北)已知点M (6,2)和M 2(1,7).直线y=mx —7与线段M 1M 2的交点M 分有向线段M 1M 2的比为3:2,则m 的值为 ( ) A .2 3 - B .3 2- C .4 1 D .4 5.(湖北)两个圆0124:0222:222221=+--+=-+++y x y x C y x y x C 与的 公切线有且仅有 (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6.(湖北)直线12:1:22=-+=y x C kx y l 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 点A 、B. (Ⅰ)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Ⅱ)是否存在实数k ,使得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经过双曲线C 的右焦点F ?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7.(湖南)如果双曲线112 132 2 =-y x 上一点P 到右焦点的距离为13, 那么 点 P 到右准线 的 距 离 是 ( )

【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物理《选考总复习》模块检测卷一-必修1

模块检测卷一必修1 第Ⅰ卷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一组是() A.质量、加速度B.位移、速度变化量 C.时间、平均速度D.路程、加速度 答案 B 解析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而加速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故A错误;位移和速度变化量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故B正确;平均速度是矢量,而时间是标量,故C错误;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加速度是矢量,故D错误. 2.如图1甲所示,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如图乙所示,汽车以108 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 A.10 s内火箭的速度变化量为10 m/s B.刹车时,2.5 s内汽车的速度变化量为-30 m/s C.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快 D.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大 答案 B

解析10 s内火箭的速度变化量为100 m/s,加速度为10 m/s2;2.5 s内汽车的速度变化量为-30 m/s,加速度大小为12 m/s2,故汽车的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大. 3.杭州第二中学在去年的秋季运动会中,高二(9)班的某同学创造了100 m和200 m短跑项目的学校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10.84 s和21.80 s.关于该同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同学100 m的平均速度约为9.23 m/s B.该同学在100 m和200 m短跑中,位移分别是100 m和200 m C.该同学的200 m短跑的平均速度约为9.17 m/s D.该同学起跑阶段加速度与速度都为零 答案 A 解析100 m是直道,而200 m有弯道. 4.一辆汽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2,则汽车在0~2 s内和2~3 s内相比() 图2 A.位移大小相等B.平均速度相等 C.速度变化相同D.加速度相同 答案 B 解析由图象面积可知位移大小不等,平均速度均为v 2=2.5 m/s,B正确;速度变化大小相等, 但方向相反,由斜率可知0~2 s内加速度小于2~3 s内加速度. 5.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施廷懋凭高难度的动作夺得三米板女子跳水冠军.起跳前,施廷懋在跳板的最外端静止站立时,如图3所示,则()

数学必修2黄色步步高答案珍藏版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平面 1.A 2.D 3.C 4.D 5.0 6.A∈m 7. 解很明显,点S是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一个公共点, 即点S在交线上, 由于AB>CD,则分别延长AC和BD交于点E,如图所示. ∵E∈AC,AC?平面SAC,∴E∈平面SAC. 同理,可证E∈平面SBD. ∴点E在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上,连接SE,直线SE是平面SBD 和平面SAC的 交线. 8.证明∵l1?β,l2?β,l1D∥\l2, ∴l1、l2交于一点,记交点为P. ∵P∈l1?α,P∈l2?γ,∴P∈α∩γ=l3, ∴l1,l2,l3交于一点. 9.C10.C 11.③ 12.证明因为AB∥CD,所以AB,CD确定平面AC,AD∩α=H,因为H∈平面AC,H∈α,由公理3可知,H必在平面AC与平面α的交线上.同理F、G、E都在平面AC与平面α的交线上,因此E,F,G,H必在同一直线上. 13.证明(1)∵C1、O、M∈平面BDC1, 又C1、O、M∈平面A1ACC1,由公理3知,点C1、O、M在平面BDC1与平面A1ACC1的交线上, ∴C1、O、M三点共线. (2)∵E,F分别是AB,A1A的中点,∴EF∥A1B.∵A1B∥CD1,∴EF∥CD1. ∴E、C、D1、F四点共面. 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D2.C3.B 4.D 5.平行或异面 6.(1)60°(2)45° 7.(1)证明由已知FG=GA,FH=HD,

可得GH 綊12AD .又BC 綊1 2AD , ∴GH 綊BC , ∴四边形BCHG 为平行四边形. (2)解 由BE 綊1 2AF ,G 为F A 中点知,BE 綊FG , ∴四边形BEFG 为平行四边形,∴EF ∥BG . 由(1)知BG 綊CH ,∴EF ∥CH , ∴EF 与CH 共面. 又D ∈FH ,∴C 、D 、F 、E 四点共面. 8.解 (1)如图,∵CG ∥BF ,∴∠EBF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BE 与CG 所成的角, 又△BEF 中,∠EBF =45°,所以BE 与CG 所成的角为45°. (2)连接FH ,BD ,FO ,∵HD 綊EA ,EA 綊FB , ∴HD 綊FB , ∴四边形HFBD 为平行四边形, ∴HF ∥BD , ∴∠HFO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FO 与BD 所成的角. 连接HA 、AF ,易得FH =HA =AF , ∴△AFH 为等边三角形, 又依题意知O 为AH 中点,∴∠HFO =30°,即FO 与BD 所成的角是30°. 9.D 10.B 11.①③ 12.(1)证明 假设EF 与BD 不是异面直线,则EF 与BD 共面,从而DF 与BE 共面,即AD 与BC 共面,所以A 、B 、C 、D 在同一平面内,这与A 是△BCD 平面外的一点相矛盾.故直线EF 与BD 是异面直线. (2)解 取CD 的中点G ,连接EG 、FG ,则EG ∥BD ,所以相 交直线EF 与EG 所成的角,即为异面直线EF 与BD 所成的角.在 Rt △EGF 中,由EG =FG =1 2AC ,求得∠FEG =45°,即异面直线EF 与BD 所成的角为45°. 13.解 如图,取AC 的中点P . 连接PM 、PN , 则PM ∥AB ,且PM =12AB ,PN ∥CD ,且PN =1 2CD , 所以∠MPN 为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 则∠MPN =60°或∠MPN =120°,

2018高考物理步步高第五章第1讲

2018高考物理步步高第五章第1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考试内容范围及要求 高考命题解读 内容 要求 说明 1.考查方式 能量观点是高中物理解决问题的三大方法之一,既在选择题中出现,也在综合性的计算题中应用,常将功、功率、动能、势能等基础知识融入其他问题考查,也常将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作为解题工具在综合题中应用. 2.命题趋势 通过比较,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的应用在近两年有增加的趋势,常将功和能的知识和方法融入其他问题考查,情景设置为多过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9.功和功率 Ⅱ 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不作要求 10.动能 动能定理 Ⅱ 11.重力势能 Ⅱ 12.弹性势能 Ⅰ 13.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Ⅱ 14.能量守恒 Ⅰ 实验四: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五:验证机械能守恒定 律 第1讲 功 功率 动能定理 一、功 1.定义: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必要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3.物理意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计算公式 (1)恒力F 的方向与位移l 的方向一致时:W =Fl .

(2)恒力F 的方向与位移l 的方向成某一夹角α时:W =Fl cos_α. 5.功的正负 (1)当0≤α<π 2 时,W >0,力对物体做正功. (2)当π 2<α≤π时,W <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3)当α=π 2时,W =0,力对物体不做功. 6.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功 做功情形 图例 备注 都做正功 (1)一对相互作用力做的总功与参考系无关 (2)一对相互作用力做的总功W =Fl cos α.l 是相对位移,α是F 与l 间的方向夹角 (3)一对相互作用力做的总功可正、可负,也可为零 都做负功 一正一负 一为零 一为正 一为负 ]7.一对平衡力的功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若物体静止,则两个力都不做功;若物体运动,则这一对力所做的功一定是数值相等,一正一负或均为零. 二、功率 1.定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2.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3.公式 (1)P =W t ,P 为时间t 内物体做功的快慢. (2)P =F v ①v 为平均速度,则P 为平均功率. ②v 为瞬时速度,则P 为瞬时功率. ③当力F 和速度v 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可以将力F 分解或者将速度v 分解. 深度思考 由公式P =F v 得到F 与v 成反比正确吗?

人教版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解析几何专题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解析几何专题 【命题趋向】 1.注意考查直线的基本概念,求在不同条件下的直线方程,直线的位置关系,此类题大多都属中、低档题,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每年必考 2.考查直线与二次曲线的普通方程,属低档题,对称问题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 3.考查圆锥曲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题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与求轨迹有关、与向量结合、与求最值结合的往往是一个灵活性、综合性较强的大题,属中、高档题, 4.解析几何的才查,分值一般在17---22分之间,题型一般为1个选择题,1个填空题,1个解答题. 【考题解析与考点分析】 考点1.求参数的值 求参数的值是高考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其解法为从曲线的性质入手,构造方程解之. 例1.若抛物线22y px =的焦点与椭圆22162 x y +=的右焦点重合,则p 的值为( ) A .2- B .2 C .4- D .4 考查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椭圆的标准方程和抛物线、椭圆的基本几何性质. 解答过程:椭圆22162 x y +=的右焦点为(2,0),所以抛物线22y px =的焦点为(2,0),则4p =,故选D. 考点2. 求线段的长 求线段的长也是高考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其解法为从曲线的性质入手,找出点的坐标,利用距离公式解之. 例2.已知抛物线y-x 2+3上存在关于直线x+y=0对称的相异两点A 、B ,则|AB|等于 A.3 B.4 C.32 D.42 考查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和距离公式的应用. 解: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x b =+,由22123301y x x x b x x y x b ?=-+?++-=?+=-?=+?,进而可求出AB 的中点1 1(,)22M b --+,又由11(,)22 M b --+在直线0x y +=上可求出1b =, ∴220x x +-=,由弦长公式可求出AB ==. 故选C 例3.如图,把椭圆2212516x y +=的长轴 AB 分成8等份,过每个分点作x 轴的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 分于1234567 ,,,,,,P P P P P P P 七个点,F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 则1234567PF P F P F P F P F P F P F ++++++= ____________. 考查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性质和距离公式的灵活应用.

高考数学能力测试步步高数学基础训练含答案 (50)

高考能力测试步步高数学基础训练20 基础训练20 不等式的性质、均值不等式及应用 ●训练指要 掌握不等式的运算性质,两个数及三个数的几何平均值与算术平均值的不等关系. 一、选择题 1.若a >b >1,P =b a lg lg ?,Q = 21(lg a +lg b ),R =lg 2b a +,则 A.R <P <Q B.P <Q <R C.Q <P <R D.P <R <Q 2.已知a >b ,则下列不等式①a 2>b 2,②b a 11<,③a b a 11>-中不成立的个数是 A.0B.1 C.2 D.3个 3.设a ∈R ,且a 2+a <0,那么a ,a 2,-a ,-a 2的大小顺序是 A.a 2>a >-a 2>-a B.-a >a 2>-a 2>a C.-a >a 2>a >-a 2 D.a 2>-a >a >-a 2 二、填空题 4.在“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非充分非必要条件”中选择适当的词填空: (1)a >b ,c >d 是a +c >b +d 的_________条件; (2)a +b >2,ab >1是a >1且b >1的_________条件; (3) b a >1是a > b 的_________条件 5.如果-2π≤a <β≤2π,则2βα-的范围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 6.已知a ,b ,x ,y 均为正数,且b a 11>,x >y ,求证 b y y a x x +>+. 7.已知a ,b ∈R ,比较a 2-2ab +2b 2与2a -3的大小. 8.设a >0,且a ≠1,t >0,比较 21log a t 与log a 2 1+t 的大小. 高考能力测试步步高数学基础训练20答案 一、1.B 2.D 3.B 二、4.(1)充分而不必要 (2)必要而不充分 (3)非充分非必要 5.-2 π≤2βα-<0

最新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大题精选

解析几何大量精选 1 2 1.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到点()1,0F ,)2,0F 的距离之和是4,点M 3 的轨迹是C 与x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A ,不过点A 的直线:l y kx b =+与轨迹C 交于4 不同的两点P 和Q . 5 ⑴求轨迹C 的方程; 6 ⑵当0AP AQ ?=时,求k 与b 的关系,并证明直线l 过定点. 7 【解析】 ⑴ 2214 x y +=. 8 ⑵将y kx b =+代入曲线C 的方程, 9 整理得222(14)8440k x kbx b +++-=, 10 因为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不同的两点P 和Q , 11 所以222222644(14)(44)16(41)0k b k b k b ?=-+-=-+> ① 12 设()11,P x y ,()22,Q x y ,则122814kb x x k +=-+,21224414b x x k -=+ ② 13 且22 2 2 121212122 4()()()14b k y y kx b kx b k x x kb x x b k -?=++=+++=+, 14 显然,曲线C 与x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2,0A -, 15 所以()112,AP x y =+,()222,AQ x y =+. 16 由0AP AQ ?=,得1212(2)(2)0x x y y +++=. 17

将②、③代入上式,整理得22121650k kb b -+=. 18 所以(2)(65)0k b k b -?-=,即2b k =或65 b k =.经检验,都符合条件① 19 当2b k =时,直线l 的方程为2y kx k =+.显然,此时直线l 经过定点()2,0-20 点. 21 即直线l 经过点A ,与题意不符. 22 当6 5b k =时,直线l 的方程为665 5y kx k k x ??=+=+ ?? ? . 23 显然,此时直线l 经过定点6 ,05 ??- ?? ? 点,满足题意. 24 综上,k 与b 的关系是65 b k =,且直线l 经过定点6 ,05?? - ??? 25 26 2. 已知椭圆2222:1x y C a b +=(0)a b >>的离心率为1 2 ,以原点为圆心,椭圆的短半 27 轴为半径的圆与直线0x y -+相切. 28 ⑴ 求椭圆C 的方程; 29 ⑵ 设(4,0)P ,A ,B 是椭圆C 上关于x 轴对称的任意两个不同的点,连结PB 30 交椭圆C 于另一点E ,证明直线AE 与x 轴相交于定点Q ; 31 ⑶ 在⑵的条件下,过点Q 的直线与椭圆C 交于M ,N 两点,求OM ON ?的取32 值范围. 33 【解析】 ⑴22 143 x y +=. 34

步步高高中数学 必修 5 数列打印版

1.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方法(一) 学习目标 1.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2.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3.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知识点一数列及其有关概念 思考1数列1,2,3与数列3,2,1是同一个数列吗? 答案不是.顺序不一样. 思考2数列的记法和集合有些相似,那么数列与集合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数列中的数讲究顺序,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数列中可以出现相同的数,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互异性. 梳理(1)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和它的序号有关,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通常也叫做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 (2)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a1,a2,a3,…,a n,…,简记为{a n}. 知识点二通项公式 思考1数列1,2,3,4,…的第100项是多少?你是如何猜的? 答案100.由前四项与它们的序号相同,猜第n项a n=n,从而第100项应为100. 梳理如果数列{a n}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思考2数列的通项公式a n=f(n)与函数解析式y=f(x)有什么异同? 答案如图,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为定义域的函数a n=f(n)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不同之处是定义域,数列中的n必须是从1开始且连续的正整数,函数的定义域可以是任意非空数集. 知识点三数列的分类 思考对数列进行分类,可以用什么样的分类标准? 答案(1)可以按项数分类;(2)可以按项的大小变化分类. 梳理(1)按项数分类,项数有限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做无穷数列.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大题专项练习

解析几何解答题 1、椭圆G :)0(122 22>>=+b a b y a x 的两个焦点为F 1、F 2,短轴两端点B 1、B 2,已知 F 1、F 2、B 1、B 2四点共圆,且点N (0,3)到椭圆上的点最远距离为.25 (1)求此时椭圆G 的方程; (2)设斜率为k (k ≠0)的直线m 与椭圆G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E 、F ,Q 为EF 的中点,问E 、F 两点能否关于 过点P (0, 3 3)、Q 的直线对称若能,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 2、已知双曲线221x y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12A A 、,动直线:l y kx m =+与圆22 1x y +=相切,且与双曲线左、右两支的交点分别为111222(,),(,)P x y P x y . (Ⅰ)求k 的取值范围,并求21x x -的最小值; (Ⅱ)记直线11P A 的斜率为1k ,直线22P A 的斜率为2k ,那么,12k k ?是定值吗证明你的结论. @ [

3、已知抛物线2 :C y ax =的焦点为F ,点(1,0)K -为直线l 与抛物线C 准线的交点,直线l 与抛物线C 相交于A 、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1)求抛物线 C 的方程。 ~ (2)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3)设8 9 FA FB ?=,求BDK ?的面积。. { — 4、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焦点在x 轴上,离心率为1 2 ,点P (2,3)、A B 、在该椭圆上,线段AB 的中点T 在直线OP 上,且A O B 、、三点不共线. (I)求椭圆的方程及直线AB 的斜率; (Ⅱ)求PAB ?面积的最大值. - 、

高考数学专题训练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4) 23.(本大题满分18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二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8分) 已知平面上的线段l 及点P ,任取l 上一点Q ,线段PQ 长度的最小值称为点P 到线段 l 的距离,记作(,)d P l (1)求点(1,1)P 到线段:30(35)l x y x --=≤≤的距离(,)d P l ; (2)设l 是长为2的线段,求点的集合{(,)1}D P d P l =≤所表示的图形面积; (3)写出到两条线段12,l l 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12{(,)(,)}P d P l d P l Ω==,其中 12,l AB l CD ==,,,,A B C D 是下列三组点中的一组. 对于下列三种情形,只需选做一种,满分分别是①2分,②6分,③8分;若选择了多于一种情形,则按照序号较小的解答计分. ①(1,3),(1,0),(1,3),(1,0)A B C D --. ②(1,3),(1,0),(1,3),(1,2)A B C D ---. ③(0,1),(0,0),(0,0),(2,0)A B C D . 23、解:⑴ 设(,3)Q x x -是线段:30(35)l x y x --=≤≤上一点,则 ||5) PQ x ==≤≤,当 3 x =时 , min (,)||d P l PQ == ⑵ 设线段l 的端点分别为,A B ,以直线AB 为x 轴,AB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则(1,0),(1,0)A B -,点集D 由如下曲线围成 12:1(||1),:1(||1) l y x l y x =≤=-≤, 222212:(1)1(1),:(1)1(1)C x y x C x y x ++=≤--+=≥ 其面积为4S π=+。 ⑶① 选择(1,3),(1,0),(1,3),(1,0)A B C D --,{(,)|0}x y x Ω== ② 选择(1,3),(1,0),(1,3),(1,2)A B C D ---。 2{(,)|0,0}{(,)|4,20}{(,)|10,1}x y x y x y y x y x y x y x Ω==≥=-≤<++=> ③ 选择(0,1),(0,0),(0,0),(2,0)A B C D 。

【步步高】2020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高考热点探究

高考热点探究 一、运动学图象 1.(2020·海南·8改编)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1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在0~6 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 m B.在0~6 s内,物体的位移为40 m 图1 C.在0~4 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 m/s D.在5~6 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 2.(2020·天津·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2所示, 规 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 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 方 向分别为( ) A.0.25 m/s 向右B.0.25 m/s 向左 C.1 m/s 向右D.1 m/s 向左图2 二、运动情景的分析及运动学公式的应用 3.(2020·新课标全国·15改编)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不可能 ( )

A.一直增大 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4.(2020·天津·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 A.第1 s内的位移是5 m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 C.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都是1 m 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

5.(2020·山东·18)如图3所示,将小球a从地面以初速度v 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相同质量的小球b从距地面h处由静止释 放,两球恰在h 2 处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 ) A.两球同时落地 B.相遇时两球速度大小相等图3 C.从开始运动到相遇,球a动能的减少量等于球b动能的增加量 D.相遇后的任意时刻,重力对球a做功功率和对球b做功功率相等6.(2020·课标全国·24)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 m和200 m 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为9.69 s和19.30 s.假定他在100 m 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 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 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度时间与100 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度只有跑100 m时最大速率的96%.求: (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 (2)起跑后做匀加速度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020届【步步高】高考文科数学一轮总复习讲义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两种,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 集合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符号N N*(或N+)Z Q R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关系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图 子集集合A中所有元素都在集合B中(即 若x∈A,则x∈B) A?B(或B?A) 真子集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集合A中 A B(或 B A) 集合相等集合A,B中的元素相同或集合A,B 互为子集 A=B 3. 运算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图 交集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 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A∩B={x|x∈A且x∈B} 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 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A∪B={x|x∈A或x∈B} 补集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 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U A={x|x∈U且x?A} 【知识拓展】 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的子集个数为2n,真子集的个数为2n-1. 2.A?B?A∩B=A?A∪B=B. 3.A∩?U A=?;A∪?U A=U;?U(?U A)=A. 【思考辨析】 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任何一个集合都至少有两个子集.(×) (2){x|y=x2+1}={y|y=x2+1}={(x,y)|y=x2+1}.(×) (3)若{x2,1}={0,1},则x=0,1.(×) (4){x|x≤1}={t|t≤1}.(√) (5)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关系(A∩B)?(A∪B)恒成立.(√) (6)若A∩B=A∩C,则B=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