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纪代欧美摇滚乐及精神

世纪代欧美摇滚乐及精神

世纪代欧美摇滚乐及精神
世纪代欧美摇滚乐及精神

内容提要?

亚文化作为一种相对于主文化而言的文化概念,本身就有对主文化的解构与对立,而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的摇滚乐以及那些着名的摇滚英雄仿佛从一出世就连带着反抗的基因。所以如果要真正深入探究摇滚乐的历史及其精神内核的话,摇滚乐的反抗精神就是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与落脚点,而这一研究的最佳载体就是摇滚的童年历史,即20世纪60年代的摇滚与嬉皮文化。当然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认为所谓的“摇滚精神”只是一种虚无的文化建构、情感投射,或者是文化霸权主义的阴谋。

【关键词】摇滚乐嬉皮士亚文化反抗

前言?

摇滚乐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左右,起源于美国黑人南方布鲁斯音乐,融合白人民谣与乡村音乐等,形成一种节奏强烈、音节简单、声音巨大、歌词粗糙的新音乐形式,并迅速跨越种族界限在青年中间飞速传播,在60年代蔚然成风。而此时一群奉行波西米亚主义的青年发起的反战、性解放、无政府运动正好通过摇滚乐这一渠道发泄了自己的力比多和政治诉求。直至60年代末,雅皮们抱着棺木在海特街上象征性地为嬉皮士送了终,这一伟大的时代及运动算是画上了一个淡淡的句号。可以说六十年代是摇滚乐的童年,而根据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童年经验在人格形成中起绝对重作用,弗洛伊德认为个人所有表现可以在其过去的经验尤其是童年时期的经验中寻找根源,所以我认为摇滚乐原始的精神和信仰全部蕴藏在60年代之中。我们对于摇滚乐的种种误解与错觉也许也正是由于我们没有对六十年代的历史及人物进行深入和全面了解。摇滚乐的精神内核最初到底是什么?也许我们应该回到狂飙的六十年代去问一问扭着骨盆的埃尔维斯?普莱

斯利,问一问带着圆框眼镜的约翰?列侬,问一问点燃吉他的吉米?亨德里克斯,问一问躺在浴缸里的吉姆?莫里森……

一、摇滚乐与“反叛精神”的关系

着名乐评人、亚文化研究者颜峻在《灰飞烟灭——一个人的摇滚乐观察》一书中的自序中曾说:“我对别人好的主要方式,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变好友很多方法,因人而异。我还在学习中。如果我不够好,在你对世界的负面情绪中增添了砝码,请一定原谅,并且,请继续让自己变得更干净、更勇敢,争取多影响我。”看似谦和低调的陈述,里面却极尽辛辣的暗讽和戏谑。的确,摇滚乐的世界里从来不是干净的,你可以想象一个整天酗酒抽大麻且牛仔裤几年都不洗的壮汉是怎样对待自己的齐腰长发的吗?诚然,摇滚乐也不一定是勇敢的,虽然大多数摇滚乐手的形象和音乐都充满了阳刚气,但是被认为是嬉皮士运动代表人物的约翰?列侬在面对激进的嬉皮士时却是这样说的:“因为那些激进派嬉皮实在让我恶心透了,不管他们是谁,跟我好像就是过不去。不管在街上还是在哪里,在电话上,或者想吸引我的注意,好像我欠他们什么一样。操,我又不是他们的爸妈,就是这种情况。他们扛着去他妈的和平符号跑来我家门口,然后在房子周围游行之类的,就像以前的披头士迷。他们幻象只要留长发就代表着觉醒,那就是我觉得恶心的地方。我被他们吓坏了,一大帮神经兮兮的狂热分子走来走去,还扛着去他妈的和平符号。”The Who乐团一次在台上演唱的时候,六十年代最出名的一个大左派霍夫曼上了台,呼吁大家为刚被抓起来的“白豹党”领袖声援抗议。可是,乐团吉他手彼得?汤申德却用吉它把他撞到一边。就当时来说,搞摇滚的尽量要和搞革命的保持一个安全距离。摇滚乐的确反叛,但这种反叛始终只是精神和意识上的,摇滚乐从来没有真正举起过机枪,相反“花童”们高唱“做爱,不作战”。那么摇滚乐的反抗精神在到底如何变现呢?我觉得就是对主流文化及

价值观的冷漠和蔑视以及行为表现出来的对现代文明生活的逃遁,这种反抗看似消极,但是却是真实和彻底的反抗,是思想与灵魂的反抗。着名的作家、乐评人郝舫在他的着名的《伤花怒放——摇滚的被缚与抗争》的绪言“摇滚何为”中对摇滚乐进行了如下几个判断:“摇滚要求自由;摇滚参与革命;摇滚超越道德;摇滚躲避意识形态;摇滚挺身反抗贝多芬;摇滚无视国界;摇滚崇尚激情;摇滚反抗上帝;摇滚质疑理性……”。看那!这就是摇滚!无论从哪个方面,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摇滚乐那种原初的、天赋的、与生俱来的、脱胎于酒神与撒旦的反抗精神。

二、摇滚乐反叛性的建构

对于摇滚的反叛性,学者们已经有很多阐述,比如姚文放就曾用专门的段落来阐述摇滚作为一种青年文化对成人文化和父辈文化的反叛,不过他也认为摇滚“并不直接诉诸武力和暴力,而只是标举某种理念,激扬某种情感和情绪,或者推崇某种生活方式,以构成对成人文化、父辈文化的对峙之势”。徐飞在《美国青年文化的演变》一文中曾这样描述当时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盛况“45万来自中产阶级富裕家庭的年轻人拥到郊外结庐而居,放弃了温文尔雅的举止和多年来所受的循规蹈矩的教育,在滂沱大雨的泥泞草地上,随着摇滚乐一起疯狂摆动、吼叫。他们吸毒、裸体、做爱,在泥泞中嬉戏、打坐、发呆、冥想。他们以疯狂的形式表达和发泄对越战的厌恶之情,以此嘲笑和蔑视虚伪的政治、平庸的文化。他们悲观厌世企图逃避现实的心态,通过各种随心所欲的自由方式在伍德斯托克摇滚狂欢节上,找到各自的归宿和幻想中的世外桃源。这些人以‘反文化’的主题和集体性的行为艺术,在伍德斯托克上演了60年代美国青年文化最耐人寻味的青春剧。”美国社会学家施瓦茨和莫顿指出:“青年文化是一种以真正反叛姿态而出现的反文化。”威廉?J?沙佛论及摇滚乐时说:“无论在外在形式上,还是内

在精神上,摇滚乐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反叛。”

三、摇滚精神

在欧美音乐世界,摇滚的音乐和文化这两个方面:音乐上,“摇滚”在西方20世纪60年代后期收编为一种主流的音乐类型之后,自70年代起,之后的30年迅速裂变、与其他音乐融合成其他音乐风格(后摇、后朋、另类民谣和电子、实验等)。而在意识形态层面,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经典摇滚时期的摇滚信条,即“反叛、先锋、真实和个人性,”的摇滚精神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摇滚精神”持续地被解构和挑战,它的部分残余成为各乐队合理自己音乐“品味”的权宜之计。换句话说,“摇滚精神”的神话在西方逐渐被打破。但是这样的表述恰恰说明摇滚神话并不是虚无的,而是切实存在的,并且在60年代摇滚乐发展的早期是真切存在的。易蓉在《游戏与威胁:对中国摇滚乐的双重误读》中也有相似的论述:“其实摇滚乐通过许多名目不同的符号系统来与听众交流,而音乐只是其中之一,它甚至主要就不是一种音乐形式。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摇滚乐评论根本就未能提出有关它的甚至是最基本的音乐学话语。它更多地被赋予文化意义而非音乐意义。”

四、结束

关于摇滚乐神话的争论与探讨,从上世纪50年代摇滚乐一产生就开始并一直持续至今,先不论所谓摇滚乐的神话到底是否存在及值得传颂,人们对一种发自民间底层的音乐形式自产生至今长达半个多世纪始终热烈的争吵这一事实本身就是让人值得激动和震撼。而在这辉煌、颓废,热烈、阴冷,刺眼、深沉,勇猛、羞涩的光环下支撑起摇滚乐与一代或者几代青年心灵堡垒的摇滚精神及内核永远都是值得挖掘与膜拜的。无论摇滚乐的精神内核是不是反抗、先锋、独立,摇滚乐那种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种在每一代躁动、迷茫、愤怒、压抑的年轻人心里都是

卫士、是战士、是传道士。

参考文献

1. 郝舫:《伤花怒放——摇滚的被缚与抗争》,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

2. 陆扬主编,《文化研究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3. 马中红:《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丛书,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 曲舒文:《谁的“摇滚精神”——警惕中国摇滚乐研究的定式思维》,载《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年第3期。

5. 刑龙:《独立?反叛?狂欢———当代中国摇滚文化的审美研究》,载《新余学院学报》2012年第17卷第5期。

6. 徐飞:《伍德斯托克现象——美国青年文化的演变》,载《中国青年研究》1996年第01期。

7. 颜峻:《灰飞烟灭:一个人的摇滚乐观察》,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年版。

8. 张北海:《摇滚乐与革命——美国六十年代的反主流文化》,载《当代青年研究》1989年第7期。

9. 张武华:《在迷茫中成长的一代——关于青年文化及青年亚文化的一些思考》,载《青年探索》1992年第06期。

10.[美]赫伯特?马尔库塞着,刘继译:《单向度的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第4版。

11.[美]扬?温纳着,陈维明、马世芳译:《列侬回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全球公认100首最好听的歌曲

全球公认100首最好听的歌曲.... 1. don't cry--guns n' roses这首歌曾唱哭了千万人。总是能够触痛了心底最软的地方,心抽痛着,眼圈红了,却没有眼泪渗出,每多听一次就多一次的依恋... 2. fade to black--METAllic金属乐队也有很经典歌曲,相信国内有好多人都是听了这 首歌的前奏才去学吉他的!METALLICA经典中的经典,也是METALLICA饱受争议 的作品,因为当时有乐迷自杀就是出于这首歌,胆小别听哦~ 3. dreaming my dream--cranberries有着王菲一样变幻倚俪的唱腔,高雅离开了原本 浩渺的苍穹来到人间,它带着冷漠的美艳,但又说着人身上的变动和永恒,爱尔兰的 卡百利乐队就这样汲取了精灵与传说的浩渺气质,沟通了人间和天空的美,把人的故事,爱情,历史,死亡,社会都融进那飘忽而真切的女声中...(卡百利,本是蔓声浆果的藤蔓) 4. dying in the sun--cranberries不断地重复着放这首歌,简短迂回的旋律,简短迂回的歌词。平躺在这样的歌里,晕乎乎的,渴望在阳光下睡死... 5. never grow old--cranberries 最近常听朋友们说时间过得好快~! 感觉自己在一天一 天的虚度光阴! 不由得想起了这支歌~! 6. far away from home--groove coverage德国新晋乐队,这首歌已被众多知名DJ誉为 当今舞曲最为精华的传世之作,听了不下几百遍了,旋律好的很,女声好的很... 7. knocking on heaven's door--guns n' roses(“野蛮师姐”主题曲)艾薇儿翻唱的和qiang花版的都给人一种爽歪的感觉,当然女生版的更加恬静,睡觉之前是要听的奥。 8. imagine--john lennon约翰列侬是全世界最成功的摇滚乐队“甲壳虫”(或叫披头士)(beatles)的灵魂人物,死于1980年12月8日,是被一名狂热的歌迷开qiang打 死的,他的死震惊了世界,他在六十年代,目无宗教和governme-nt,在七十年代致 力研究东方宗教和宣扬童话般的爱(有一颗小星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声音听来

从中西方摇滚乐的差异来看跨文化沟通 (自动保存的)

从中西方摇滚乐的差异来看跨文化沟通 摘要:在现代社会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影响下,有一种叫摇滚的音乐逐渐被更多的东方人所熟识。摇滚也在华夏这片土壤中不温不火地生长了20多年。由于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社会人文环境等等层面的差别,源于美国的摇滚乐在中国有着不一样的面貌。探讨中西方摇滚的区别和分析它们的特点也逐渐成为了一个中国摇滚热爱者们学习摇滚的必修课题。 关键词:中西方、摇滚乐、差异、摇滚精神、沟通 一、摇滚乐的起源与发展 (一)西方摇滚乐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摇滚乐起源于1940年代末期的美国,1950年代早期开始流行,迅速风靡全球。 最初的摇滚是黑人布鲁斯、福音音乐爵士乐与乡村乐的结合。摇滚乐的元素可追溯到20年代的布鲁斯和30年代的乡村乐,然而其在50年代才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风格而广泛流行。狭义的“rock and roll”指50年代早期的摇滚风格,可译作“早期摇滚音乐”。而广义的“rock and roll”则被继续用来指代其后数十年间在早期摇滚乐的影响下产生的众多不同的流派风格,实际上成了一种泛称。 摇滚乐以其灵活大胆的表现形式和富有激情的音乐节奏表达情感,受到了全世界大多数人的喜爱,并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形成一股热潮。 (二) 中国摇滚乐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摇滚(Chinese Rock)被描述为一种反传统的工具、反抗主流意识形态、商业建制以及文化霸权的音乐。喜欢摇滚的人也多半不是一般的追星族,而是用歌声倾诉一种生活和思想。中国摇滚开始于1986年“西北风”开始进入刚刚萌芽的青年文化,中国最早的摇滚歌曲大概是现在大家所推崇的“中国摇滚之父”崔健的《一无所有》。90年代是盛行期,唐朝乐队、魔岩三杰(窦唯、张楚、何勇)、许巍、零点、超载乐队等20余支乐队。 摇滚在华夏大地上的“反文化”中生根发芽。在那个年代成为大众文化后导致了1990年“现代摇滚”的酝酿。从此,中国摇滚开始进入主流市场,但好景不长却又被认为在形式和音质上与粤语流行歌曲近乎相似。虽然后来又有另类摇滚的出现。但中国摇滚大势已去。 二、中西方摇滚乐的差异 (一)产生背景 西方: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从二战中获取的客观利益大大刺激了国内的生产,为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条件,随之而来的则是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善。新生 代的青少年对眼前安逸乏味的生活不可避免的呈现出叛逆的态度,他们渴 望个性的解放。 中国:中国与摇滚乐的牵手要比西方晚三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场改革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西方、日本的经济文化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这当然也包 括了国内的音乐文化。 (二)音乐流派

十大经典英文歌曲(图文版)

十大经典英文歌曲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风靡一时的流行风潮。而有些歌曲却在相隔了几个时代却依旧能散发出迷人的魅力,久久传唱,历久不衰,这也许就是经典吧。曾几何时,从那时刚刚有WALKMAN开始,耳朵里塞上两个耳机听筒,走在校园里,也是一种时尚。如今,很多年过去了,那时候买的卡带大部分已尘封在书柜里,他们留下的是让我时时在心里聆听的不灭旋律,即使现在每当听起它们,仍会荡起我一种青春的悸动。下面是在我心里认为的十大经典英文金曲,当然每个人的审美观有差异,如果其中的几首能让你有认同感的话,我也是觉得欣慰了~~~~~~ 现在Byron带你们重温经典,重拾那些逝去的岁月。下面大家就一起来分享优美动人的旋律,感受着音乐无国界! 经典英文歌曲Top1:Yesterday Once More,The Carpenters 几乎学过英文的都知道!真的是太经典了,当每次听的时候是否就会有种回味无穷的感觉!它在世界乃至中国的影响力最大,傲视群雄,冠军非她莫属! Yesterday once mor[昨日重现]--美国著名的兄妹组合卡朋特的代表歌曲。在1974年,这首歌就以电影《昨日重现》的主题曲而获得奥斯卡金曲奖。这首歌从1974年到现在一直在流行,历久不衰。我第一次真正意

“Sailing”这首1975年的英国冠军歌曲,是Rod Stewart最广为人知的一首歌。这首歌曲在Rod Stewart那通常被人称为豆沙的喉般的声音诠释下,显得异常动听。而这首歌更被香港巨星张国荣改编成中文版“全赖有你”令这首歌在世界各地再度传得街知巷闻。 SAILING(远航),电影《哥伦布传》的主题曲,也是Rod Stewart(罗德斯特华特)的成名之作。Sailing 这首歌,朴实无华、意境悠远,既有心情的宣泄,又带点淡淡的忧伤,透出一股苍茫,给人以力量。 英语经典歌曲TOP6:Casablanca

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比较

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比较 摘要:1996年日本版的《谈谈情跳跳舞》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八年之后美国进行了翻拍却没有再现日本版的辉煌。归根结底是因为美国将东方文化直接嫁接到美国本土文化,使得东西方文化发生强烈碰撞而没有结出果实。本文将把美国版的《谈谈情跳跳舞》和中国的电影《一声叹息》中的男主人公拿出来进行对比,比较两个主人公的中年危机时形成原因,两个主人公在不同国度却面临同样婚姻问题时怎么样化解危机。因此探讨由两个主人公不同的命运反映出中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差异。 关键词:翻拍背景;群体认同和个人本位;中年危机;财产分配 电影《谈谈情跳跳舞》是日本导演周防正行在1996年拍摄的一部充满温情的喜剧电影,该电影讲述了一名中年男子杉山在遭遇中年危机时,由跳舞而重拾直面人生的信心。该电影在2004年由好莱坞进行翻拍,但是并没有想象中得到更多的好评。美国式的商业电影制作模式加上东方男人的戏剧故事,并没有再现当年日本版电影的辉煌,其原因正式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差异,直白的将东方故事进行嫁接并没有获得很好的口碑。电影《一声叹息》由张国立、徐

帆和刘蓓主演的关于婚外恋题材的电影。描述了中年男子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婚姻的无奈。两部电影都是对中年男子的中年危机问题的描述,本文将把两部电影进行比较从而探讨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精神差异在电影中是如何表现。 一、美国版《谈谈情跳跳舞》拍摄背景分析 好莱坞历来会翻拍他国成功的电影,因为在本国票房成功的电影可以成功的吸引他原有的观众。在2000年之后,好莱坞更是经常翻拍亚洲的电影。好莱坞的类型化电影换汤不换药或许会让许多观众觉得枯燥无味,于是好莱坞开始引进其他国家成功的电影。但是我觉得这可能是美国对他国进行文化移植的表现。21世纪,文化再也不是以前人们认为的那个静止不变的,封闭的集装箱,现在的时代是一个以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制和自由主义价值观的普及为基础的全球一体化的时代。 二、约翰和梁亚洲的中年危机的形成原因 “中西方在基本精神差异源于两种文化关于人的不同观念,中西方文化的价值系统中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但是对人的理解截然两样。”①我们可以从两部电影中的独白可以看出两个人中年危机形成的原因,正式由于两国人对人的理解不一样。美国的约翰,中年危机形成原因是因为自己对自由的渴望。中国的梁亚洲由于个人命运的本身太受制于自己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

欧美十大摇滚乐队

欧美十大摇滚乐队 摇滚乐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以黑人节奏布鲁斯音乐为基础,加上了摇摆乐和钢琴音乐的成分,突出声音的表现力和持续不断前进的节奏。1952年,由美国著名电台主持人艾伦.弗雷德发起的音乐会,被冠以摇滚的名义,摇滚乐就此诞生。“摇滚乐之父”比尔.哈利和“摇滚乐之王”艾尔维斯.普莱斯利,在摇滚乐早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到了60年代,英国著名的“披头士”The Beatles带着对于美国摇滚乐的理解杀回美国,开辟了摇滚乐蓬勃发展的新天地。事实上,摇滚乐不仅仅是一个音乐流派,它也代表着新文化时代的到来与冲击,它渗透到了人性、生活、社会、政治等各个领域,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生存方式。摇滚乐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产生了多种音乐流派,也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乐队,今天的《数字飙榜》就精选了欧美十个经典摇滚乐队,用他们的魅力来展示摇滚的力量。今日《数字飙榜》主题:欧美十大摇滚乐队 数字飙榜欧美十大摇滚乐队第10名:Suede(山羊皮乐队) 上榜理由:英伦摇滚开出的靓丽并颓废的恶之花 经典指数:★★★ 回顾英国独立乐团的发展与蓬勃,无可否认成立于1989年、以主唱兼灵魂人物Brett Anderson为主的Suede乐队绝对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主唱妖艳而中性化的嗓音和吉他手华丽极致的吉他独奏,都为当时风起云涌的英伦摇滚平添了许多靓丽的色彩。他们身上流露出强烈的自我依恋的美感,在凄美的英式吉它衬托下的音乐中充满了醉生梦死的城市生活、双性恋言论、暧昧主义者行径与永不衰减的雄心壮志。1993年,山羊皮乐队第一张同名专辑《Suede》发布,随即便成为英国历史上销售速度最快的专辑,在媒体和公众中引起了巨大轰动。 乐队的现场演出也掀起了别样的风潮,大胆而神秘、鬼魅而性感、狂妄而宣泄的演出风格散发出了蛊惑人心的魅力,简单刺激地冲击着矫揉造作的低调。可是强烈的企图心、多变的风格及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就像所有的伟大事物一样,美

摇滚乐在西方——自由与反抗 以迈克尔.杰克逊为例

关于摇滚乐在西方的发展 ——Michael Jackson 带给我的灵魂洗礼 摘要:Michael Jackson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音乐史上的奇迹,他为流行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打破了流行音乐通过电台传播的形式,创造了MV的音乐表演方式。同时Michael Jackson以他极具个人特点的舞台表现方式征服了全世界的迈迷们。本文意在透过Michael Jackson优秀的音乐作品,分析Michael Jackson作品背后深厚的人文情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社会问题人文关怀艺术天赋 金老师在讲述八十年代的文学及文化反抗的时候曾经提到了“摇滚乐在西方——自由与反叛”这一小话题,偏巧我对于八十年代西方的流行音乐之王:Michael Jackson 非常钟爱,所以对于这个人物我有一些小感悟希望于老师分享。 事实上,我对于Michael Jackson的崇拜与喜爱并不是基于他生前在流行音乐史上不可超越的贡献,由于他主要活跃在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的我还处于懵懂无知的幼年,所以对Michael Jackson一直是只闻其名。九十年代以后,Michael Jackson 一直被舆论媒体狂轰滥炸:“数次整容”“怪异的行为”“漂白肤色”“背叛种族”“娈童事件”等等都深深的中伤着Michael Jackson,并且Michael Jackson对于绯闻的不解释态度也使得这些捏造的事件变得更加真假难辨。这些事件使得世界众多歌迷对于Michael Jackson的印象大打折扣。包括我,对于Michael Jackson的最初印象都是:他是一个整容失败了的怪人。 观念的改观始于Michael Jackson的死亡,2009年6月25日,Michael Jackson 在准备他的巡回演唱会“This it is”的过程中,由于过度疲劳再加上服用了过量药物而猝死于洛杉矶,这意味着流行乐史上一个伟大时代的终结,因为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Michael Jackson惊人的天赋和开创性的创作都实属百年难遇。 美国嘻哈歌手亚瑟评价Michael Jackson:“他打破了无数的界限,他改变了电台播放音乐的样式。他所留下的遗产是举世无双的。”著名的美国流行乐歌手约翰.梅尔坦诚的说:“我们非常重要的一股文化DNA已经离我们而去。”Michael Jackson的生前好友,著名的影星伊丽莎白.泰勒在听闻此讯后悲痛异常“这个悲剧让我彻底崩溃,我从来没想到会听到这个噩耗。Michael Jackson的离开,对我们来说,太过突然了。他还那么年轻!我不知道要说和能说什么。” 处在当下漩涡中的人永远无法对身边发生的一切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只有历史可以,经过时间的冲刷,正邪黑白自会一目了然。Michael Jackson走了,他生前的一切成为了历史,而人们也可以一颗客观公正的心去看待这个歌手,以及他短暂却有意义的生命之旅。 对Michael Jackson的了解就是始于那时,当Michael Jackson的死讯传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开始疯狂的纪念他、怀念他,他的MV、写真集、画册、演唱会都开始热卖,而我也是出于纪念的心情随意的挑选了一张1996年Michael Jackson在韩国汉城的History历史演唱会的纪念光盘,我想这就是我开始进入Michael Jackson的世界的开始。 与所有的人不一样,我听到的Michael Jackson的第一首歌是他的Earth song,没有著名的太空步、没有神奇的反地心引力前倾,只是简简单单的一首歌,一首呼唤保护

十首欧美经典电影老歌,勾起你的灵魂共鸣

十首欧美经典电影老歌,勾起你的灵魂共鸣 随着年纪的增长,越喜欢经典的电影,经典的音乐… 耐得住时间的检验,经得起岁月的洗刷,越发闪现出动人的光。这是一种经得起时间的美,洗净铅华,依然沁人肺腑。世人爱追逐潮流,爱更替的新鲜。却不知,一种叫值得珍惜的「美」。不是用猎奇或抓人眼球的流行来吸引,而是用耐得住寂寞或单纯的热爱去极致打磨,无论是音乐还是别的作品。 经典永远是不出错的选择。经典也不易获得,想必创作与演绎它们的人,也倾注了无限的心血与时间。这种态度与精神,也值得颂赞。因为经典,所以经久不衰;因为极致,所以传颂万世。▼ 1《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译作:没 有什么能够改变我对你的爱,也译作:痴心不改/ 此情永不移,是经典爱情片《廊桥遗梦》主题曲。这首歌演唱版本众多。 原唱是黑人爵士乐手George Benson,令人遗憾的是,在 他唱的时候没有走红,而多年后经其他歌手多次翻唱而风靡全球。这里推荐Westlife 的版本,声线温柔隽永,感动着 每一位用心聆听之人。 滑动下方区域查看完整歌词 ▼If I had to live my life without you near me

如果我不得不过一种没有你陪伴的生活 The days would all be empty 白天会变得很空虚 The nights would seem so long 黑夜会变得很漫长 With you I see forever oh so clearly 我看见你是如此的清晰 I might have been in love before 我可能曾经爱过 But it never felt this strong 但从没有像这次感觉这般强烈 Our dreams are young and we both know 我们两个都知道我们的梦想还很年轻 They'll take us where we want to go 它们会带我们到达我们向往的地方 Hold me now touch me now 现在抱紧我触摸我 I don't want to live without you 我不想过没有你的生活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没有什么能够改变我对你爱 You oughta know by now how much I love you

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是西欧、北美人民长期历史活动的产物。它起源、发展并成熟于欧洲,由于19世纪列强势力的向外扩张,到20世纪初扩展到了南北美洲,澳洲和南非的广大地区并影响全世界,是一种具有扩张性的文化。 西方文化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和希伯莱文化,中世纪的近千年时间都处于基督教文化的统治之下并融进了阿拉伯文化。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于14世纪出现了欧洲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文艺复兴运动,16世纪又出现了宗教改革,西方文化逐渐定型。17世纪又出现了科学革命,18世纪开始了思想启蒙运动,发展到19世纪的工业社会,西方文化日趋成熟完善,并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的向外侵略而向世界扩张。总体来说,西方文化以人为中心,强调人是万物之灵,认为人可以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控制自然。其出发点是人文主义,其核心是理性和科学;重视个人的发展,重视人与自然的斗争,崇尚民主法制意识,扩张征服意识和冒险精神等,概括起来,西方文化有如下主要特点: 1.天人相分与征服自然 在对自然的认识上,主张“天人相分”,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成是一种对立的关系,西方文化注重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人要生存,必须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由于其

发源地古希腊的地理环境不像中国是宽广的大陆平原,提供的天然生活资料就不是那么充裕,人们必须努力探索自然的奥秘,尽可能多地从自然界获取财富,因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服务于人类就成了欧洲精神的主流,这种对自然界的探索欲、征服欲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诞生。 西方文化重科学精神。古希腊、罗马时期,许多人都是集科学家、哲学家于一般。注重对自然的探讨,注意深入事物的内部,探究本质上的东西,尤其重视理论上的总结思考。在摆脱中世纪神学的束缚后,科学更是开始发出灿烂的光芒。17世纪英国的自然科学革命,宣告了现代科学的诞生。18世纪的工业革命显示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伴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是思想启蒙无能无力。从此科学在西方开始获得蓬勃发展,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威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引起了人类生活、生产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剧烈运动。现代科学的出现是西方社会从传统走向文明的转折点。此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并列,共同构成了西方社会的主要特征。 西方文学,从荷马史诗《奥德赛》到18世纪笛福的《鲁宾逊飘流记》、19世纪雨果的《海上劳工》、20世纪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都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主题:人怎样在对自然的征服中证明自我的价值。 2.理性精神 由于征服自然的需要,在征服自然、培养科学意识的过

欧美著名歌手乐队简介及代表作品

欧美著名歌手乐队简介及代表作品 1.Matthew Lien 马修连恩 马修·连恩是我一直非常喜欢的一位音乐家,当然,他的音乐,给我享受和憧憬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音乐给我烦躁不安的心,一种安慰!更可以说,真的感觉到了自己拥有一个不受约束的灵魂,这样的感受是安静、祥和、平淡、纯洁的·这完全不是享受那么简单的事情了,找到的是最原始的感受,是震撼的,而这震撼不是通过强烈的音符和激荡的旋律。而让人感觉震撼的的却是那份平静、柔和、及仿佛隔世再见的亲切……Bressanone Airstrip 2.Bryan Adams 布莱恩亚当斯 来自加拿大以”Heaven”一举成名的抒情摇滚王子布莱恩亚当斯(Bryan Adams)以招牌的 感性沙哑嗓音、杰出的创作才华与爆发力十足的现场演出,在乐坛闯荡了20个年头,不仅广受乐迷欢迎,也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巨星地位 Here I Am End Title Bryan Adams Spirit Everything I Do,I Do It For You 3.Carpenters 卡朋特

从?年作品"(They Long To Be) Close To You"登上排行冠军惊艳乐坛至今,三十多年来 Carpenters/木匠兄妹合唱团温暖柔美的歌声与一首首清新隽永的作品,一直鲜活的停驻在 乐迷的记忆里。他们不仅是70年代拥有最多畅销单曲的美国本土乐团、荣获3座葛莱美奖 项及1座全美音乐奖,在全球更累积了超过1亿张的惊人销售量,光荣入列好莱坞星光大道 的…闪亮星?与葛莱美奖名人殿堂。 卡朋特为减肥生生把自己给饿死了, 可她的声音实在好。婉转、沧桑、烟酒嗓。所以她的歌儿虽然偏 甜,却仍能为人所接受 Close To You yesterday once more 4 .PHIL COLLINS 菲尔柯林斯 他是那种少数既能够获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同时又能受到圈内著名乐手敬重和赞扬的歌 手。菲尔·柯林斯是被乐界拥戴为世界上最佳摇滚鼓手之一. Phil Collins曾为70年代英国著 名乐队Genesis的鼓手。他为迪斯尼动画电影《泰山》创作的歌曲《You'll Be in My Heart》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电影原唱歌曲奖。《another day in paradise》创作于1989年。 歌曲旋律异常优美,它讲述了一位先生偶遇流浪街头女孩的感想。在那近乎享受的音乐环 境里,人们更多的是积极的思考贫富这个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同情与悲怜.

从摇滚乐的社会责任感到精神诉求

从摇滚乐的社会责任感到精神诉求 内容提要随着国门的打开从国外流入的一种音乐形式,它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渐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摇滚乐因其自身的特点,成为最具批判性格的音乐形式,中国的摇滚音乐人把摇滚音乐当作反映和批判社会现实的工具,也把它当作倾诉心灵的对象,是摇滚音乐具有了丰富的精神诉求。本文试图说明摇滚乐同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相比所具有的社会批判性;阐述摇滚乐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产生,并从两首具体的歌来看摇滚乐所独具的精神诉求。 关键词、转型期、文化、精神诉求 正文一、摇滚乐的社会功能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专论音乐的一章的结尾中写道:“(面对音乐),听者立刻产生填充这种看来毫无意义的音乐的运动的愿望,想找出理解乐曲进一步发展的精神支点,找出更为清晰的印象和他所熟悉的内容,以便在心中产生共鸣。这样音乐对他来说便成为一种象征,因为,在力求捕捉他的思想时,他面临的是许多飞驰而过并充满难解之迷的问题,这些问题他往往不能立刻找到答案,而且它们往往能用许多种方法来解决。” 配以文字的歌却能应此需要,使之简化成一种方法、一个答案;令人遗憾的无限变为有限,却同时收获到音乐的指向明确和易于接受,使文字更富于情感色彩,更能打动听众。而现代流行音乐,尤以打动听众为第一要义,再经大众传媒广泛传播,使个人和某一接受群体发生“共鸣”从而成功地在社会面前展示了自我:情感、意愿、文化观念、甚至政见。听歌有时就是寻找社会代言人。诚如摇滚先驱鲍勃迪伦所说:他应该是一股与社会相关并能够参与社会变革的力量。 在世界范围,援非联唱《WE ARE THE WORLD》为反对南非种族隔离而举行的声援曼德拉演唱会、人的权利世界大巡演、柏林《墙》世界演唱会;在中国,“世界和平年”首届百名歌星演唱会、“奥运——中国之梦”大型摇滚音乐会,八十年代以来这一系列音乐大事表明,音乐正在有意识地充任一种强大的社会文化力量,试图改变我们这个世界。 二、摇滚乐是最有社会责任感的音乐形式 把音乐当成一种社会文化力量是因为音乐人意识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并把这种责任、感变成自觉的行动,使音乐具有社会批判性格。音乐发挥其社会批判功能,在当代社会往往是利用了摇滚乐这一形式,因为摇滚乐同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相比是最有社会批判功能的音乐。 摇滚乐从思想内容、艺术趣味到表演技巧,都很难与古典音乐相比。它们不是同一层次上的艺术。但是,摇滚乐在许多听众那里很有市场。从它兴起到现在已有五十年的历史了(世界范围来说),它不仅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广、听众越来越多,而且它的风格不断变化派生出许多分支、新的乐队层出不穷。它是一种大众文化,深入到千家万户和各种公共场合。无论是谁,你可以不喜欢它,但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和影响。 历来的音乐就有两种:一种比较雅,是专业音乐家的作品;一种比较俗,在过去主要是民间音乐。但是两者也并非行同水火。民间音乐对专业音乐创作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大作曲家的作品虽然更精美、更高雅、更有艺术性,但不能没有民间音乐作为自己创作的养料和素材。而专业音乐对民间音乐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俗文化中的流行音乐异军突起,它的地盘在扩大,民

40首国外电影背景音乐欣赏

40首国外电影背景音乐欣赏 40首国外电影背景音乐欣赏 01WallaceCourtsMurro...--JamesHorner “第一首音乐来自JamesHorner(詹姆斯·霍纳)为电影《勇敢的心》创作的配乐,电影中当Wallace第一次约会Murron时候出现的 配乐,随着一段跳跃着的欢乐的节奏,表现两人爱情的主旋律是如 此的令人心旷神怡,电影中这对恋人一起在山冈上眺望着远方的日落,配和的音乐悠长而婉转。” 02TheLudlows--JamesHorner “第二首来自JamesHorner(詹姆斯·霍纳)在电影《燃情岁月》 中的TheLudlows。他的交响乐配乐的功力完全展示出来,并且巧妙 而有精彩地运用了日本的洞箫来表现出电影里的印第安文化的色彩,将电影的主题原原本本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塑造由布拉德皮特扮演 的男主角特里斯丁,很好地表现了他内心时而宁静,时而狂野那飘 忽不定和潇洒不羁的个性。” 03Rose--JamesHorner “Rose是《泰坦尼克号》整张专辑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这首音 乐出现的时候就是ROSE和JACK站在船头接吻的那段音乐,随着一 段优美的洞箫开头,整个曲子都由女声哼唱着,Sissel的音色在这 里发挥到极致,出色的电子合成配乐让人不禁联想到那洒满阳光的 大西洋洋面上,一艘巨大客轮的船头,两个年轻男女拥在一起......” 04Remembrances--JohnWilliams “Remembrances,从曲子的名字就知道了,这是一首充满了回忆和历史独白的曲子,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人所感受到的不光 是隐隐的伤痛,更是对那段岁月的反思,这种平和、婉转和美丽的

论述西方文化的特点和优缺点

一、论述西方文化的特点和优缺点。 西方文化的特点:1、时空分立与天人相分。西方文化主张天人相分,二者是对立的关系。人要生存就必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为了征服自然,首先得认识它。研究自然界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导致了其哲学和科学的长足发展。近代西方人在征服自然方面远远超过中国人,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使人对宇宙的认识更加深刻。2、崇尚理性。西方很早就把理性当作内在自主的活动,所以理性包含着一个辩证的过程,其自身的发展受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大。西方科学的发展就证明了西方文化在崇尚理性的前提下方法意识的不断突破。3、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构成西方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4、基督教精神。在西方,基督教肯定了上帝的绝对和永恒的存在。基督教追求人人自由平等的观念,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是自己信仰的主宰,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上帝面前,人人施展才华,竞争、进取、冒险、开拓,取得成绩后才能成为上帝的选民。 西方文化的优缺点:西方文化的独立性和开拓性使西方人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在不断地进行广泛、细微的知识性探索。正是这种积极的开拓精神, 使西方的政治体制在不断地完善, 科技也取得了飞速地发展且发展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当然这种文化的挑战、冒险、开拓精神又往往具有征服性和掠夺性。这一点与它的文化传统有关, 我们从希腊神话里就能发现一些具有人格的超人, 大都是些勇敢的冒险家和强悍的征服者。而这一特征无论是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还是近代的殖民地也都能证明。 二、为什么说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精粹,在世界文明史上,希腊文化不但以其成果辉煌著称于世,而且以其理性精神独树一帜。希腊文化形成以后,像一个高能量的“精神能源”,呈幅射状向地中海周围地区强劲地扩散,自古及今,一直影响着欧洲和世界文明。其影响是巨大的,以致有学者断言:“一切文明国家在一切有关智能的活动方面,都是希腊的殖民地。希腊文化它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在继承希腊古老本土文化和吸收域外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究其形成的源头,主要有三个:一是爱琴文化、二是原始希腊文化、三是古代东方文化。 希腊人进入爱琴地区以后,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使之成为希腊文化世俗性特征的重要来源。由于爱琴文化成果和风格对希腊文化的影响,所以学者把爱琴文化看成是“欧洲文明之链的第一个环节.”希腊原始文化和爱琴文化这两部分构成希腊最古老的本土文化,这是希腊城邦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古典时代希腊哲学、戏剧、雕塑、史学与科学技术等的繁荣兴旺正是在这样的本土文化基础上起步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希腊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使之有形无形地溶进了欧洲文化之中,并作为传统表现于欧洲文化的诸多领域。西方学者这样写道:“在我们的文化中,除了机械以外,几乎没有一样现世的事物不是自希腊流传下来的……希腊文化无一不是我们今天文明的缩影。”“由于精神上的和思想上的继承性,我们的身上有着希腊的传统,它的深远影响历经世纪的更替而不衰。 所以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三、说说希伯来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希伯来文化对欧洲文学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并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从欧洲文学的角度来讲,大体上可分为改编、模仿、借用和借鉴等几种方式。对希伯来文学的模仿和改编主要发生在中世

欣赏美国摇滚乐的三大障碍

欣赏美国摇滚乐的三大障碍 我有一个朋友十分喜爱流行音乐,他不光听港台流行歌曲,也听美国歌。有一次我去他家,在他的CD架上发现了许多玛丽亚·凯莉等美国歌星的唱片,他也在一旁不停地向我夸耀自己的收藏。当我翻出角落里的一张沾着不少灰的CD时,居然发现是一张猫王精选。“噢,这张!别提了。”他说,“当初我听说“温柔地爱我”(Love Me Tender)是他唱的,就马上跑去买了这张精选,可刚放第一首就把我吓着了,什么呀!快把人吵死了。”我一看曲目,就在心里偷偷地笑起来,原来那是猫王的成名曲“猎狗”(Hound Dog)。 我这位朋友是个知识分子,人绝对聪明,也绝对是个追求高雅的人。拿他当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保准没什么反对意见。可他一听见摇滚乐就头疼,更别说欣赏了。当然,我绝不是说他的口味不好,可他为什么那么讨厌美国摇滚乐呢?要知道,在当今美国,象我朋友这样的成年知识分子最爱听的就是摇滚乐,而流行歌曲的爱好者多半是中学生,或者那些没什么文化的家庭妇女。是什么妨碍了我朋友这样的中国人欣赏美国摇滚乐呢? 我的理由是,对于中国听众而言,我们欣赏美国摇滚乐有三大障碍。这不仅对我的那位被猫王吓了一大跳的朋友适用,而且对于许多已经开始喜欢美国摇滚乐的中国人来说,也是妨碍我们更深入了解这种音乐的障碍。请听我慢慢道来。 障碍一:语言。 这一条看上去简单:听不懂歌词自然就没法听懂一首歌。但实际上许多人忽视了这一点。也许你英语已经好到看电影不成问题,但你得承认许多歌的歌词你还是听不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咱们中国人听英文歌时习惯于只把它当音乐听,或者最多也就是听个嗓子。其实许多流行歌曲的歌词是庸俗呆板得一塌糊涂的。在那些专为中学生和文化程度不高的听众制作的流行歌曲里面,你经常可以遇到“I will make love to you, when you want me to”这类翻成中文后绝对平庸的歌词。要是一个中国的歌手唱了这么一句歌词,不管他的歌声多么优美,你可能都会写篇文章骂他俗,可就因为那个美国乐队唱的是英文,很多人就没把歌词当回事。也正因为如此,只有那类旋律优美,歌词简单,唱功出色的美国歌曲才能在中国老百姓中流传开来。而国内的先锋乐评们也都把注意力放在了诸如朋克或者工业噪音这类形式大于内容的音乐上。语言的障碍让我们忽略了许多真正出色的歌曲。 我绝不是说摇滚乐的歌词比流行歌曲好,其实许多摇滚乐的词也很糙。但总的来说,摇滚歌曲里面好歌词非常多,绝对值得你静下心来细细品位。国内的许多乐评人就是吃了这方面的亏。你去读他们写的乐评,你会发现他们绝少提到歌词的水平,这样的评价是很不全面的,有的甚至会误导听众。有这类毛病的乐评经常会对一些专辑盲目叫好,但如果你把有些专辑里的歌词翻给他们听的话,我想他们自己也会脸红。 更有甚者,我发现国内权威的几本有关外国流行音乐的杂志里对摇滚乐的介绍错误百出。有的仅是十分可笑,有的就严重误导读者(比如把一个叫Fabian的歌手译成“费边主义”!)。有许多误译其实稍微下点功夫就可以改正,不知现在国内是实在缺编辑还是大家都认真不起来。 障碍二:黑人音乐。 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西方古典音乐的熏陶,或者曾经喜爱过已广泛采用西方音乐体系的所谓中国民歌。我们接受那些起源于白人传统的美国流行音乐来一般不成问题。但摇滚乐的基础有一大半来自黑人音乐,其旋律特点,节奏方式,乃至音调高低等都与西方古典音乐有所不同。但这还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黑人音乐充分体现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态度,与我们中国人的人生观有很多不同。不用说,早年的美国黑人受尽了白人的压迫,有一肚子怨要诉。咱们中国人讲究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讲究不失态(即使唱起失恋的歌来也都字正腔圆,顶多闭上眼睛作痛苦状,但唱功是绝对不能丢的)。而黑人则大都性格外向,痛苦起来该叫就叫,该吼就吼。不信你去听早期的黑人布鲁斯,听不懂歌词也能感觉到歌手内心的痛苦。听完他们毫无禁忌的感情宣泄之后,你就会明白后来那些暴躁的白人摇滚乐手都是从哪里来的了。

10首穿透你心的欧美经典歌曲

10首穿透你心的欧美经典歌曲(上) 1.Right Here Waiting(此情可待) Ocean apart day after day And I slowly go insane I hear your voice on the line But it doesn’t stop the pain If I see you next to never How can we say forever Wherever you go Whatever you do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Whatever it takes Or how my heart breaks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I took for granted, all the times That I thought would last somehow I hear the laughter, I taste the tears But I can’t get near you now Oh, can’t you see it ba by You’ve got me going crazy Wherever you go Whatever you do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Whatever it takes Or how my heart breaks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I wonder how we can survive This romance But in the end if I’m with you I’l take the chance Oh, can’t you see it baby You’ve got me going crazy Wherever you go Whatever you do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Whatever it takes Or how my heart breaks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2.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 I fell in love with you Watching Casablanca Back row at the driven show In the flickering light Pop-corn and cokes beneath the stars Became champagne and caviare Making love on the long hot summer’s night I thought you fell in love with me Watching Casablanca Holding hand beneath the paddle fan In Rick’s candle lit cafe Hiding in the shadows from the spots A rocky moon light in your arms Making magic in the movies In your old Chevrolet Oh’a kiss is still a kiss in Casablanca A kiss in not a kiss without your sigh Please come back to me in Casablanca I love you more and more each day As time goes by (music) I guess there are many broken hearts In Casablanca You know I’ve really been there So I don’t know I guess our love story will never be seen On the big wide silver screen But it hurt as bad When I had to watch you go 3.Careless Whisper(无心快语) I feel so unsure as I take your hand and lead you to the dance floor as the music dies something in your eyes calls to mind the silver screen

世界十大经典钢琴曲

世界十大经典钢琴曲 NO.1 《梦中的婚礼》 梦中的婚礼是Paul de Senneville(保罗·赛内维尔) Olivier Toussaint 奥利佛·图森)作曲 ,而梦中的婚礼(法文是Mariage D'Amour)由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 理查德克莱德曼是法国钢琴家,擅长演奏萧邦、拉贝尔、德布西等人的作品,但那是他热衷于古典音乐的时候。后来他转向发展通俗音乐界(梦中的婚礼、水边的阿狄丽娜、乡愁等皆是),演奏的曲目是波尔·塞内维尔和奥利维·图森作的曲子。 《梦中的婚礼》法文原名为“MARIAGE D'AMOUR”,直译过来应该是“基于爱情的婚姻”,“爱人的婚礼”这种译法更接近其本意。这首曲子是法国作曲家及音乐制作人保罗·塞内维尔(Paul De Senneville)和奥立佛·图森(Olivier Toussaint)为理查德·克莱德曼量身定制的,出自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水边的阿狄丽娜》。 NO.2 《秋日私语》 《秋日私语》原名:A comme amour(法语),曲名意为如情似爱;中文名称又叫《秋的喁语》。是法国作曲家保罗·塞内维尔和奥立佛·图森,他们是法国达芬唱片公司(Delpnine)两个负责人,也是著名作曲家,曲是他们两个写的,理查德·克莱得曼是原演奏者。 《秋日私语》带给我们一种唯美的感觉,对于音乐来说,这是美的享受,对于思想来说,这是心灵的升华。 NO.3 《水边的阿狄丽娜》 阿狄丽娜来自于希腊神话的故事。希腊神话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独的塞浦路斯国王,名叫皮格马利翁(Pygmalion)。他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少女,每天对着她痴痴地看,最终不可避免地爱上了少女的雕像。他向众神祈祷,期盼着爱情的奇迹。他的真诚和执着感动了爱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赐给了雕塑以生命。从此,幸运的国王就和美丽的少女生活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中西方文化精神的异同

中西方文化精神的异同 文化多呈现为某种具体的形式或抽象的形态,而文化精神则是文化学者用以描述价值体系整合性的一般模式和发展趋向的重要范畴,它将每一文化内部复杂的价值体系减少为影响价值体系各个方面的几个基本模式,并说明诸如经济、道德、法律和审美价值之间的一致性。(如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庸”精神与其农耕经济是一致的,而且延伸出士大夫阶层的“入世”或“出世”的价值观念;古希腊人张扬个性,追求生活与其奴隶城邦制社会个人意识的觉新有关)。 鉴于此,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p71)这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精神的核心。诚然,这两者在性质上并非是截然对立的,它们在两个文化系统中的存在形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相反,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人道主义也曾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支柱。不过,这里提及的中国的人文传统与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所倡导的人文主义及启蒙主义的人道精神并不是一回事。后者是反对中世纪的“神权”,从而把人的地位提升到神和自然之上的中心位置,强调人性,人的主体价值和人权、平等等等价值。前者是指中国全部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都是围绕着人的社会存在而建立,它不刻意于宗教与神灵的寄托,也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而是专注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与道德人格的完成。而中西文学的许多观念、范畴就建立在这个基点上(后面将详细阐述)。 第二,群体认同与个人本位。(p81)这种差异源于中西文化关于人的不同观念。尽管中西文化的价值系统中都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但对人的理解却截然两样:西方文化强调人作为有理智、尊严和自由意志的独立个体的地位,要求对自己的命运负责。而中国文化则主要把人理解为类同的存在物,重视人的社会价值,仅把人看作群体的一份子,是他所属的社会关系的派生物,他的价值因群体而存在并借此体现。因而只有无条件地将自己的命运和利益都托付给所属群体。 第三,中庸和平与崇力尚争(p90)从群体认同与个人本位的不同原则出发,这就导致了中西文化在民族性格和社会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即中国人注重节制、追求和谐与平稳的文化性格,这有别于西方人鼓励竞争、追求功利、崇尚力量和进取的价值目标。 第四,内向与开放。(p99)传统中国在地理上半封闭的隔离机制,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以及强烈的血缘宗族意识,铸就了中国人平稳求实的大陆型文化性格,由此也形成了以自我保存、向心凝聚为宗旨的发展方针和独立自足、稳定绵延的文化形态。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并且致力于大海的西方各民族,由于大自然的磨砺与赐予,由于工商业为主的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流通交换,由于在早期发展中得益于较高文明的外围文化环境(“二希”之中的希伯来文化)的滋养,因而形成了热烈好动、重汲取、求变化、光拓展的文化精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