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哦-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隐私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哦-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隐私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哦-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隐私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哦: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隐私

每个孩子都应该会有自己的小秘密,还记得我上学那会儿,老师要求每天写日记。当时我就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事情,写进了日记本。而且老师说过日记本要自己保护好哦,是不能随便观看人家的日记本的,要经过的同意才可以哦。所以

那个时候对自己的日记本可宝贝呢,就不愿意人家看到。可是后来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我的日记被妈妈看了个精光。当时就有一种特别压抑的心情。因为我也想有自己的小秘密。

现在我家宝宝慢慢的已经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别看宝宝平常大大咧咧的,什么话都跟我讲,偶然一次,我也发现宝宝有了小秘密,就是无意中看见,宝宝往书包里塞东西。当时比较好奇就走到宝宝身边,问她拿的什么呀,妈妈看看。大宝就一副不情愿的样子说,妈妈,这是我的小秘密,你不能随便看哦。既然大宝这样说了,我就不强迫她了,毕竟我小时候也被人侵犯过秘密,所以我不想让我家宝宝,也有这种感受。

孩子慢慢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也有了自己的小秘密,所以在宝宝不愿意让我们知道的情况下,我们做家长的,不一定非要去探个究竟哦。育儿计划在家里给宝宝留一片自由的空间,让宝宝觉得家是有安全感的,有什么秘密都可以带回来。毕竟小孩子心事也没有多大。如果她愿意说,会主动说的,如果她不愿意,我们也不要勉强她哦。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小心思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感谢您的阅读!

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一、教学目的: 1,懂得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的重要性。 2,学会怎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二、教学重点: 学会怎样尊重孩子的自尊性 三、教学时间: 1——2课时 四、教学方式: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第一课时以讲授为主,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 五、教学内容 第一,孩子越小,心灵越不设防,越容易受伤害。父母需要给予小心呵护。例如:多关心孩子内心的冷暖;多给他一些微笑和关怀的眼神;多给他一些理解和支持;常拥抱他,并说:“孩子,妈妈爱你。” 第二,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说成败体验。要时刻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条件的爱”。父母对他的任何努力都要给予鼓励,甚至允许孩子犯错误。家长不要只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笑逐颜开,“好孩子、乖孩子”这样叫着,而在他成绩退步的时候,脸一下拉好长,让孩子感觉你爱的不是他,而是他的成绩。 第三,多给孩子留面子,不要当着别人训斥、指责孩子;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唠叨孩子曾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使他感到难堪。 儿童是有自尊心的,如果我们在教育儿童时忽视他们自尊心的存在,常常对他们批评指责、甚至打骂,不注意给孩子留“面子”,常在孩子同伴面前或外人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责骂惩罚孩子,使孩子在同伴中抬不起头,没有地位,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大大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激动孩子的憎恨,敌对和紧张情绪,促使孩子养成报复,自卑的不健康心理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打骂出来的。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天下午,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学生放学后独自到一片树林里玩耍。天黑了,这个

胆小的孩子还没有走出树林,他怕遭到野兽袭击,就爬到一棵大树上躲了起来。父亲见孩子很晚还没回家,就沿孩子放学回家的路去寻找,在一片树林里,借着天空那微弱的星光,父亲隐约看见儿子正躲在一棵大树的树杈上。父亲没有马上喊儿子下来,而是假装没有看见,吹着口哨在离儿子藏身的大树不远处溜达。儿子听到父亲的口哨声好像遇到了救星,马上从大树上溜下来,吃惊地问:“爸爸,你怎么知道我在这片树林里呢?”“我是独自散步,没想正碰上你在树上玩耍呢。”据说这个孩子长大后进入军官学校深造,毕业后成了一名作战勇敢的将领。 人们常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凡是人都有自尊心,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们。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需要家长和老师去保护去尊重。如果教育者有意或者无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打击和摧残,就会失去向善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不管什么情况下伤害或者诋毁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愚蠢行为。 现实生活中,不注意保护孩子自尊心、自信心,不尊重孩子隐私的事已司空见惯。有的孩子一件事没有做好,就说你怎么这么笨;孩子平时有些胆小,就说你真是个胆小鬼;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佳,就说你怎么这么没用;孩子偶尔一次小小的失误,就指责你怎么这么不给人争气。有些家长、老师看孩子不顺眼,总是指责、埋怨,有的甚至打骂体罚。这样下去,久而久之,一个本来不错的孩子,会在一片指责埋怨声中,失去应有的上进心和自尊心,最终难以成才。 简单粗暴,不讲方式方法,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个合格的家长、教师应该用爱心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教育孩子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坚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埋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激发孩子成才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进而使他们不断克服缺点,逐渐完善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人才。

父母教育孩子意见不一致怎么办

父母教育孩子意见不一致怎么办? 家庭教育中,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面常常会有不同的意见,那么出现这种状况我们需要如何处理呢? 共同养育的黄金定律 看看下列的情境与行为,你和你的配偶会有怎样不同的反应呢? 你的大孩子为你准备了早餐,但是他把厨房搞得一团糟。你昨天一整晚都在照顾小宝宝,没有睡好觉,而你的另一半刚刚从12个小时的睡眠中醒过来。 你的孩子希望你和他一起玩游戏,但是你刚刚跑了8个超市,买回生活必需品,他们没有一个人过来帮你拎一下。你的另一半正好找到一个超市有你们需要的东西,而且还打8折。 哪种情况下你对孩子的行为会比较满意? 1. 夫妻双方努力保持育儿的一致性是非常困难的 我敢打赌,不同的父母对于孩子同样的行为其反应经常会不同。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会期待父母双方在育儿问题上保持完全的一致呢?难道夫妻双方有着完全相同的感觉、压力、期待和育儿方法吗?不是这样的。父母双方的想法不可能永远一样,所以他们无法在孩子面前永远保持一致。 2. 孩子会用不同的方法来做同一件事情 当我的儿子才2岁的时候,就知道跟着爸爸逛超市必须乖乖地坐在购物车里,跟着妈妈就可以自己跑来跑去。当他和爸爸在一起时,从不会试图跑下来,但是他和妈妈逛超市时,就会吵着要到购物车下面来。 如果有家长尝试过告诉孩子不同的情况下对他们声音的要求是不同的,他们就会知道孩子们是完全可以理解这一点的。在教会时、在游乐场时、在外面、在午休时我们都应该有不同的声量,孩子们知道这其中的区别,而且不会混淆。他们知道可以在游乐场上随意奔跑,但是不能在教会里乱跑;他们可以在外婆的沙发上蹦蹦跳跳,但是在家里却不可以;他们在幼儿园要收拾玩具,在爸爸那里却不一定,不过在妈妈那里有时需要。不要担心他们会混淆,他们不会的,在这方面我们要对孩子们有信心。

孩子出现对长辈没大没小或不尊重怎么办

孩子出现对长辈没大没小或不尊重怎么办 孩子出现对长辈没大没小或不尊重时,若父母没有适当纠正,长久下来,不仅会养成孩子霸道、不讲理的个性,在团体中也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所以,家长应让孩子知道:拥有一颗尊重的心是很重要的,有礼貌的孩子会让他人觉得愉快、舒服。 孩子没大没小的原因 通常孩子出现没大没小或不尊重长辈的原因大约有三种: 1、当自己的意见和他人相左时。 2、孩子想故意挑衅,让高高在上的大人们感受到侵犯,在顶撞反抗的背后传达的不只是“己之所欲”,而是有强烈的不满与不顺从。 3、心直口快,不清楚什么是不礼貌的表达方式,也不知道对方听了心里可能不舒服或受伤。 不同原因表现方式不同 此外,孩子往往会因为不同的原因,表现方式也可能不同。 ·当意见相左时 孩子的本能就是以自己的立场为主,要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于是他们就会以命令的口气和对方说话,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孩子可能会说:我就是不想这样嘛,把东西给我啦。或在家看着电视,孩子突然转到他想看的节目,忘了大家正在收看某个频道;再者爸爸妈妈可能正在看书或报纸,孩子就抢过去说我也要看。 ·挑战大人的权威 当爸爸妈妈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时,若你是用较严肃及命令的口气,孩子可能就会出现极力反抗,甚至口出不礼貌的话语。这时的孩子可能是想引起你的注意,表达他的不高兴,用此不礼貌的动作反抗你的权威。孩子不是不懂得应该尊重大人,而是他在寻找那一个可以同时拥有你的关注,却也不失去自己的平衡点。 ·属于心直口快 为什么孩子会不知自己的表现及说出的话,是没有礼貌并让人觉得不舒服的呢?除了个性外,也许在孩子生活的周围,他常看到大人的对话是很直接且大声的,忽略周围人的感受,所以长久下来耳濡目染,行为表现出来方式也是直接、理所当然,也不觉得会有什么不妥。所以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

孩子不自信严重影响学习和成长,当心四个原因会让孩子失去自信

孩子不自信严重影响学习和成长,当心四个原因会让孩子失去自信 足够的自信心对于我们一生的发展都很重要,所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是家长们必须要重视的事情,今天小编想提醒家长朋友们的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下面的这些事情会令孩子失去自信。 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并因此而丧失自信心,给别人的感觉是,这些孩子“越学越笨”,其实有一种“笨”是学来的。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那些令孩子丧失自信的四个原因,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家长们。 一、过高的学习目标 有些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心理和智商发展情况,一味分派学习任务,又不做任何讲解,结果孩子永远不知道该怎么学,每次尝试都失败,很少能体验到“赢”的感觉。这样不用家长说,他都会觉得自己很笨,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自信心。 二、过多的负面暗示 心理学研究发现,外界言语和行为暗示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影响巨大。一些父母的口头禅就是说孩子“真笨”,有时是火冒三丈地批评、责骂;有时是发扬谦虚的优良传统,比如说“我儿子就是没脑子”;还有时不是批评,而是昵称,比如说“小笨蛋,不能这样做”。 但无论本意如何,孩子接受到的都是“自己很笨”的信息,久而久之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开始自我怀疑,潜意识会拒绝新的知识进入记忆库,从而真的“变笨”。 三、过早的知识传授 一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过早对幼小的孩子进行读、写、算训练。其实这些知识并不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孩子虽然能鹦鹉学舌地死记硬背一些,却不理解,所以并不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反而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 四、不尊重孩子存在的价值 很多时候,家长只是将孩子看做一个“半成品”,觉得只有真正长大成人了,孩子才有资格在自己面前发表见解和看法。这种思想是非常错误的。 养孩子就是养生命,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孩子,你就会发现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个完成的人,是一个身、心、性健康发展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世界,能够准确地理解大人们误以为他们无法理解的很多事情。 而家长的忽略恰恰是对孩子一种严重的不尊重,不重视孩子的想法,不尊重孩子的意愿,甚至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就无法树立自信。

谈父母对待孩子的三种态度

谈父母对待孩子的三种态度 俯视、仰视、平视,这是当代中国的三种教育观。其实,谁都不是谁的皇帝,谁也不是谁的仆人。父母既尊重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平等和自由,同时,也要让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懂得遵守规则。 问: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对孩子进行“俯视教育”,不把孩子当“人”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三川玲:两种原因造成了这个现象。一是由于经济或工作的原因,不得不远离孩子。聚少离多,使之成为留守儿童,或者认为孩子还小,相处不那么重要;二是看似重视孩子,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投入很大,其实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只满足自己的感受,“沉醉”于自己的付出。 父母很少会专门地学习儿童成长中特别重要的儿童心理、儿童教育、儿童权利等知识。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凭着自己童年的经历,再加上社会阅历,简单粗暴地对待单纯敏感的儿童。 孩子在身体、思想上的不成熟,使很多父母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孩子也拥有独立的人格。他们认为,不用陪伴孩子,反正他也听不懂大人的话;不用带孩子去旅行,反正孩子也记不住什么;不用顾忌孩子的感受,反正孩子的想法很幼稚。 问:什么是“包裹儿童”?这种现象反映出当代父母什么样的教育失误? 三川玲:所谓包裹儿童,就是孩子被当做包裹一样被搬来搬去,看似每个搬运包裹的人都对包裹负责,但其实谁也不会去尊重包裹本身的意愿。 诡异的是,很多看似非常重视孩子,同时家境也很好的家长,其实制造了更多的“包裹儿童”。我知道这样说,很多父母都会觉得自己委屈,为什么付出了那么多,还被称为包裹儿童的制造者。我曾听到两位妈妈聊天,一位妈妈说,她刚去了孩子的寄宿学校,给了孩子一大沓钱,还送给了老师很多礼物,“那可是最好的私立学校,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才进去的”。 走访过一些大城市之后,我更见识了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超过了我所能想象的极限。他们选取最贵的私立医院,花几十万生育孩子;他们请最贵的月嫂,把婴儿送到高档的育儿中心,去洗澡、游泳和按摩;他们送孩子去几万元课程费的早教中心,让穿着制服的老师,教自己的孩子学爬行、挥手;当然,他们送孩子去最贵的幼儿园,最贵

常见的不尊重孩子的行为及解决方案

常见的不尊重孩子的行为及解决方案 案例1: 行为:孩子说:“拉粑粑”,此时正在孩子身边的爸爸说:“来,爸爸抱!”,一边说一边抱起孩子就往厕所跑,孩子一脸无助和茫然…… 点评:爸爸怕孩子自己走得慢,来不及去厕所。爸爸的出发点完全正确,但是抱起孩子的举动弱化了孩子的自我行为意识,同时在给孩子输入一个概念:你自己去不了,只能我抱着你去。 纠正:爸爸应该说:“你想拉粑粑吗?我们走,去厕所!”如果孩子自己走过去,他会明白拉粑粑是一个自己主动能够做到的事。如果情况真的紧急,孩子会自己提出要求让爸爸抱,那时再抱孩子才是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总结:很多时候,父母都是没有给孩子自己做事的机会,而是凭父母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孩子的能力。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总是很小,很多事不能自理,父母代劳会省很多事。这种帮助孩子的同时也弱化了孩子作为一个个体存在的独立性。现在省事就可能意味着将来孩子的自理能力差。让孩子自己去做会很费事,因为孩子学会做任何事都要耗时耗力,有时还会制造麻烦,但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学会自立,学会自信。他/她终究要一个人面对生活。 案例2: 行为:孩子跟奶奶玩玩具汽车,奶奶把一个玩具小人放在汽车驾驶室内说:“看,小人儿开汽车了!”孩子把一个玩具小狗递给奶奶让奶奶放进驾驶室,奶奶说:“小狗怎么能开汽车,只有小人儿才能开汽车呀。” 点评:奶奶本意是教会孩子一个正确概念,汽车是人开的,不是狗开的。奶奶的出发点没有错,但是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这么做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你想的事很愚蠢,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发生。” 纠正:奶奶应该满足孩子的要求,把小狗放进驾驶室里,然后说:“奶奶的小人儿开车,你的小狗开车。” 总结:孩子玩玩具的方法没有正确或错误,孩子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给孩子独立玩耍的时间以及尊重孩子“愚蠢”的想象都会让孩子受益。世界上很多发明都是一些以前听起来愚蠢的想象,但由于这些伟大发明者的愚蠢的想象力没有被扼杀,所以才有了人类的伟大进步。如果用一代人固有的思考方式来教育下一代人,那么人类的进步就成为了不可能。 案例3: 行为:阿姨带着两个孩子在儿童游乐中心玩耍,两个孩子在一个封闭的充气蹦床中跳跃,其中一个不想跳了,跑了出来,阿姨说:“快回去,你看姐姐跳得多好,你和姐姐

孩子不愿和家长沟通的八大理由

孩子不愿和家长沟通的八大理由 (附沟通秘笈) 很多家长都面临一个难题:随着孩子逐步进入青春期,他们不仅会变得“叛逆”,有时候还会把自己的内心关起来,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不是找不到聊天话题,就是没说几句就被孩子嫌弃啰嗦唠叨。难道这一切都是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吗?当然不是。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变得艰难,我们又该如何走进青春期孩子的内心世界呢? 青春期孩子,跟爸爸妈妈总会有代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到底是孩子的错还是家长的错呢? 其实,有一点我们应该承认,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一定会有一对有问题的爸爸妈妈,父母和孩子在青春期时的沟通很容易遇到问题,那么沟通注意技巧是很必要的,反思也很重要。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孩子不愿与家长沟通的八个理由,看看那些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己的父母,有什么话要说,这些都是孩子内心最真实的表达,值得每个父母去反思。 孩子不愿与家长沟通的八个理由

理由1:不关心我内心的想法 我有时候真的不知道爸爸妈妈都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他们就是不明白我到底需要什么,为什么他们就喜欢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我?我为什么要顺着他们规划好的路线走下去? 我不是一个傀儡,我也有自己的思想,我也会自己思考,我也会生气。 理由2:似乎只有大人的事儿才最重要 爸爸妈妈似乎对于我的事情不以为然,好像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工作,只关心自己的事情,我们的事情在他们眼里都不值得一提。 所以我的烦恼,我的顾虑也没必要跟他们说,说了他们也不会重视我,安慰我,反而会责骂我,嘲笑我。 理由3:对我提各种要求,自己却都做不到 为什么有些事情连爸爸妈妈自己都做不到,却总是要求我一定要做到,我们看到父母犯的错,给他们指出来,还会被误解为顶嘴,他们总会吼叫着教训我们,觉得这就是在教育我们。在他们眼里,好孩子似乎

孩子不会告诉你的12个成长的烦恼

孩子不会告诉你的12个成长的烦恼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不少家长都认为孩子是很幸福的,无忧无虑的。每当听到孩子说:“我很烦”、“我也有烦恼”时,不少家长都惊讶了,不愁吃的、不愁穿的,有风的风,要雨得雨,还有什么烦恼呢?其实,是很多父母无心的做法会令孩子烦恼不已,而这些烦恼孩子一般是不会主动告诉你的。那么,孩子一般会因什么事情烦恼呢? 孩子烦恼一:父母不讲道德 老师刚讲了语言美,回家就听到大人骂街;课堂上刚受了公德教育,爸妈就乱扔垃圾、捡钱不交公。 文明的进步,使孩子在公德和修养方面起点比父母高,那就让我们放下家长的架子,向孩子学习吧,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和趋势,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事实上,我们需要向孩子学习的还多着呢。 孩子烦恼二:家庭不和睦 大人不懂得得谦让,经常互相责怪。其实,无论是父母吵架,还是父母和老人不和,对于孩子来讲都是心理上的电闪雷鸣、雨雪交加,但苦于自己年龄尚小,无能为力,只好躲在角落里暗自抽泣。 和谐的家庭气氛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像充足的阳光和水分。父母的关系就是孩子的天气,孩子的心灵还很稚嫩,恶劣的天气不仅妨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往往还会留下终生的心理阴影。构建温馨、互爱的家庭,是父母对孩子应尽的责任。 孩子烦恼三:父母包办所有事情 无论是穿衣服、时间安排,还是交朋友、选报兴趣班,都不能自己做主。大人的解释永远是:小孩子懂什么,这都是为你好。 父母包办的现象在中国十分普遍,要么是父母放心不下,要么是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而重要的,其实,即便孩子再小,也是一个人,他们的兴趣和感受需要尊重,他们应该有一定范围内的自主权,只有给他们自己做主的机会,他们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才不至于毫无主见。 对于交朋友,我们应该给他们原则性的指导,但是最好不要具体的干涉,其实,什么样的朋友有什么样的好处,学习不好的朋友可能胆子大、脑子活,也可以丰富孩子的性格,我们成年人不也是什么朋友都要有吗? 孩子烦恼四:父母不陪孩子玩耍 童年的孩子最喜欢一家人在一起游戏,遗憾的是,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大人们有自己的世界和娱乐方式,在中国,陪孩子玩历来被认为可有可无。 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游戏,看着孩子一天天变化、长大,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等孩子进入了青春期或者年龄更大些,这样的机会就少了,还是趁现在多多享受天赐的快乐吧。爸爸们可别认为和老婆孩子在一起没面子,这是封建大男子主义的糟粕,文明程度越高的社会和阶层,越重视和家人的相处。 孩子烦恼五:父母的不良嗜好或习惯 烟雾缭绕、酒气熏天、麻将声声,不良习惯的另一面就是不良性格,大人酒喝多了,麻将输了,最后遭殃的却是自己。不良嗜好,不仅带给家人烦恼,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身体危害极大。不管那个习惯持续了多少年,还是咬咬牙戒了吧,没有改不了的习惯,只有不想改的人!

怎样让孩子尊重父母

家长教育孩子时要相互尊重,这样孩子才会听话,有错误也会及时的改正。这样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能培养孩子尊重人的习惯。 案例一 13岁的女儿是个懒散的人,小房子里总是弄得乱七八糟。那天是个周六,我推开女儿的房门,进去帮她打扫卫生。“妈妈你进来干嘛!出去出去!”女儿很不高兴的朝我挥着手。 “没看看你的房间脏成什么样了?”我不顾她的抗议,拿起扫帚扫起来。 “你看见我房门上的…请勿打扰?的告示了吗?不要随便进我的屋子好不好?要进来也应该敲门呀!” “那以后自己把房间弄整洁啊!” “那是我的事,不要你管!”女儿仍是一副不耐烦的口气。 “你这孩子,这是怎么说话呢?” “妈妈,你应该尊重我啊。我也是大人了呀!” 我生气地从女儿房间里退出来。一看女儿门上,真的挂着一个漂亮的挂饰,可以用手拨动,每拨一格就有相应的话出现。比如“我正在看书,请勿打扰”或“进门之前先敲门”等等。 要让孩子尊重你,你首先得尊重孩子。那么,家长如何才能获得孩子们的尊重呢?这里有几个“秘诀”: 办法一:多商量,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该做作业了,可以这样说:“到时间了,你是不是该做作业了?”而不要直来直去地说:“别看电视了,快去做作业!” 再比如请孩子给家长做一件事情,可以这样说:“你能帮我把那件衣服拿来一下吗?”而不要说“把那件衣服给我递来。” 如果孩子帮你做了,你还要记得说一声“谢谢”。这样,孩子就会感觉你很尊重他,心情会很愉快,而且也很愿意听家长的话。 办法二:多引导,少训斥。 家长对待孩子,要像对待成人一样,不要有一点错就总是板着脸指责他,而是应该委婉地指出来,尽量避免伤害他的自尊心。 如孩子的作业字迹太乱,家长可以这样说:“你做作业的速度挺快的,真不错。不过,要是

孩子厌学不做作业父母打骂无效怎么办

孩子厌学不做作业父母打骂无效怎么办 文:张帆远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有些孩子不爱学习,不爱做作业,甚至不去上学,父母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却发现越来越没有办法。其实孩子这样的情况的出现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每一个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或者孩子身上反应出来的东西都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孩子最初学习做作业的时候是个什么情况呢?出错的时候家长可能是指出错误,更多的错误出现时呢?变成批评、指责、责骂、至演变成为动手,使用暴力。那么这么一系列的动作下来孩子在写作业这件事情上就感受到了巨大的痛苦,失去了多少的关爱,孩子自然会把学习、作业看成是一大仇敌。 因为父母的行为在学习、作业这件事情上给孩子建立了一个链接,就是这两件事是痛苦的,等于否定、批评、指责、甚至打骂。孩子的感受及情绪就会印在记忆里,而情绪是最容易在意识、潜意识里扎根的。这也就是人们为什么会对痛苦的或开心的事情记忆深刻。 当人们在一件事情上遇到过多挫折,就会形成一种信念,植入到人格当中,所以孩子们的人格成长成什么样,真的由教养方式决定的。 在成长过程中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问

题。因为感受递减法则告诉我们一种感受不停的出现的时候,感受性就会越来越小,这一行为的作用自然也会越来越小。 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了,也就脱敏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打不如吓更有效果,说打他,但是没有打到身上,孩子不知道打有多疼,他就会怕,每一种方式都不要不停的使用,不然就会不起作用了。 面对孩子不好的行为或者状态,家长不能不停的指出,唠叨甚至打骂,因为家长不停的重复其实是对孩子这一行为的强化。所有的强化都会与情绪挂钩,与情绪有关的事情孩子都是不容易接纳也不容易改变的。 当孩子内心确认了这是一种痛苦之后,家长如果想让孩子改变就要解除这种链接。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亲子关系,一说到改善亲子关系,很多家长都会倒苦水,说孩子如何不听话,如何判逆。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长想一下平日里看待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以偏盖全,只盯着孩子不好的地方不停的说教、否定,对孩子正确的地方很少甚至从不给予表扬、肯定。孩子心理是很委屈的。 家长要真正的做到从内心调整自己的心态,全面的看待孩子,肯定他们的优点。要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没有优点的。发现优点首先会让家长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平稳的情绪,这些就是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家长如果能站在孩子的角

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怎么办

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怎么办 第一、学会倾听。认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意见,要与孩子做朋友,家里就不能搞"一言堂"完全由家长说了算。尤其是遇到孩子有关的事情,家长一定要与孩子商议,听取孩子的意见,对的意见要接受,不对的意见要做出解释。当家长就家里的某件事做出决定时,也应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会感到自己是家里平等的一员,在以后会积极为家庭着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事情本事的完成。 第二、理解和尊重孩子。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没有孤独感的。理解在亲子之间本来应该没有问题,但事实并不是没有问题。作为家长,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在重,总希望孩子无条件地服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地去尊重子女。如果家长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头脑去想,能够理解孩子而平等和谐进行沟通,孩子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有效地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第三、父母要主动和孩子沟通。与孩子沟通,目的是要增进彼此的了解将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向孩子说清楚让孩子明白父母

的意思,便是沟通。其实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因为那只是单向性的,目的只是让孩子了解父母,要求孩子能做到父母所期望的。这些父母是否想过:你们要求孩子听话和了解你们的意思,但你们有没有了解过孩子的想法?沟通,要求父母主动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孩子表达,同时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互相倾听,互相了解。这样,才能了解孩子心中的所思所想,而后"对症下药"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孩子健康成长。 第四、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家长要注意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试想,如果家长整天无所事事,蒙头大睡,睡不醒,醒而云游。有时喝点小酒,酒后还在孩子面前撒酒风;有时招来朋友,在家打几圈麻将。这样怎么能培养孩子?如果家长在家庭或事业上不思进取,一问三不知,不孝敬老人。孩子根本就看不起你,怎么谈得上沟通?当然,这是个别现象,我们当中不会有这样的家长。 第五、对孩子的赞赏要多于批评。我们一定要坚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家长对孩子的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当孩子学习进步了,做了好人好事,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恰到好处的赞赏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 第六、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孩子学习的时候要避免

父母教育孩子意见不统一怎么办

父母教育孩子意见不统一怎么办? 父母教育孩子意见不统一怎么办? 在有关孩子的教养问题上,夫妻双方难免有所争执。此时双方应该积极进行沟通,努力找到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各执己见或者辩论不休。要知道无谓的争吵不仅会伤害夫妻感情,而且更容易让宝宝的心灵受到伤害。夫妻成长经历各有不同 人与人的思想本来就不可能完全相同,更何况夫妻双方也都是从小孩子成长起来的,由于在不同的家庭中长大,因此对于照顾孩子自然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如果夫妻双方 一直坚持已见,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对的,甚至最终演变成单纯争论谁对谁错的问题,那就偏离了教养的主旨,不仅夫妻双方没有一个是赢家,而且夹在中间的孩子也可能成为最大的输家。 据廖清碧理事长介绍,既然夫妻双方的成长经历不同,不同的家庭对教养儿女有不同的方法,那么他们长大后自然就会拥有不同的教养观念。例如爸爸在家中是长子, 如果从小就看见爸爸妈妈疼爱比自己小的弟妹较多一些,那么长大后他可能也会比较疼爱较小的孩子。反之他也有可能会疼爱较大的孩子更多一些,原因就在于想弥补自己缺乏

的爱。所以,只要对教育儿女有不同的理解,那就会产生不同的愿望,最后也会影响到对孩子的教育态度。 别让教养争执破坏家庭 毫无疑问,夫妻关系对于一个家庭的和谐来说相当重要。如果夫妻关系不好,那么家庭功能的正常运转就会产生问题。如果夫妻之间经常因为孩子的教养问题而起冲突,那么无形中将破坏家庭的和谐及夫妻的感情。况且每次为孩子的问题而起冲突时,双方又非常容易流于意气之争,将子女问题演变成发泄对另一半的不满,这就更会影响家庭生活品质与夫妻的感情,因为对方会认为你早就积蓄了很多不满的情绪,只不过是找理由借题发挥而已。当婚姻因为频繁的争吵而变得不稳定时,孩子无疑就成了最可怜的牺牲品。 其实,夫妻之间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大家都是为了把孩子教育得更好,这又何必起冲突呢?应该首先打开自己的心胸,放下自己所坚持的意见,去倾听一下对方在说什么,然后再心平气和地去讨论。这样不但可以避免无谓的冲突,也有利于对教育理念有更深入、更广泛的了解,进而找到对孩子最有利的教育方法。同时孩子也会觉得这个家庭无比温暖,能给他充足的安全感。 如果夫妻经常为孩子的教养问题而起争执,那么不妨先试着跳出来,对自己的婚姻关系来一个彻底的检测,看看是否应该先从改善夫妻关系着手,进而化解经常出现的

孩子不懂感恩孝顺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不懂感恩孝顺父母该怎么办 案例:我的孩子小颜今年15岁了,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所以我们几乎把所有的爱都给他了。我没有上班,天天照顾着儿子。他个儿挺高了,长得也帅,成绩在班上也还可以。可以说孩子还是比较省心的。但是就是有一点,我很头痛,他在家比较冷漠,很自私,尤其是不孝顺父母,亲情观念很淡薄,对爷爷奶奶也是大呼小叫的。爷爷奶奶是和我们住在一起的,就他一个孙子,所以看得也很重。请专家们帮帮我,怎样才能改掉孩子的这个毛病,让他孝敬长辈了? 专家分析: 在我国,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有两种理念,这两种理念来自于传统和当代。一种体现在我国的传统教导中,“养儿防老”的观念一直被很多父母所认同。他们认为,父母现在为子女付出,将来子女感激父母、回报父母是毫无疑问、天经地义的。另外一种则体现在当今父母的新观念中,“养儿”并不指看“防老”。很多父母认为,家庭经济条件好,老了也不需要子女来养,只要子女过得好。中国历来就是一个讲求“孝道”的国家,这里的“孝道”就包含“感恩”的成份。其实,无论何种理念,都要让孩子懂得感恩,但不能是以强迫的观念或手腕。要让孩子知道,“家庭中不仅仅只是父母对你付出,你也要学会向父母付出”。感恩是一个人基本的素质,是孩子情商教育的重要内容。 很多孩子缺乏感恩之心,不懂得体谅父母,主要原因有: 1、现在的孩子大多属于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再加上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父母比较重视小孩的培养,也有物质基础来满足孩子的要求,所以,对孩子有求必应,呵护得无微不至,打理好几乎所有的事情。正是父母毫无原则的溺爱,让孩子对父母给予的一切都习以为常。孩子们获得的爱太多、太容易,自然不懂得珍惜,进而忽略了应该感恩父母。 2、孩子的知恩、感恩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需要在后天的教育中培养而成。可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评价学生的优劣更多是看学习成绩,德育因而显得微不足道。学习好就几乎代表了一切,孩子的品德、个性培养被忽略。这种片面的价值观和培养方式这也是感恩心理缺失的原因之一。 3、现今社会有一种崇尚功利、实用、个性的文化潮流。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实用”、“功利”通常成为衡量标准,这对传统的类似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文化形成一定的冲击,导致社会大环境对感恩的自然遗忘,最终感恩教育明显缺失和滞后。 专家支招: 感恩来自于心理的满足,来自于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来自于一种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使人有积极的人生观,有健康的心态。为了让孩子懂得感恩,并不断体验和感悟到在感恩中成长的快乐和收获,家长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孩子不尊重父母怎么办

孩子不尊重父母怎么办 方法1:营造平等互爱的家庭环境 1、营造平等互爱的家庭环境是进行良好教育的大前提。和谐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从小就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同时也能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爱,这样会使孩子知道父母也是需要别人的关爱的,从而帮助孩子从学会关心父母开始发展到关心他人。家庭成员之间必须互相尊重,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间是平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在观点方法上的一致性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和谐才能一致,一致才会成功。如果父母的意见不一致,就会造成孩子的投机心理。 2、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和自己也是平等的,同样有自己的权利。由于孩子的经验不足,在一些问题上家长更有权力做出最终的决定,也就是说,家长与孩子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权威性。虽然父母的权威无形中造成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但相对也培养出了孩子独立的个性。 3、我们绝不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家长的一切,父母对他的需要应该无条件地满足,他可以随心所欲得到任何东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愿望得不到满足而体会到失望感,这是一个人成长必经的过程,家长不必害怕孩子因此受挫折,而是应该引导孩子慢慢从挫折中学习、了解自己并非万能,不可以无限制地随心所欲。这个问题我们在早教的时候尤为要注意了。 方法2:从尊重父母做起,学会尊重他人 要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应该让他们从学会尊重父母做起,具体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要有身份意识,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不只提供给他们衣食住行,更有权利对他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加以约束和纠正。家长在要求孩子完成某些事情的时候,应使用简单明确的语言。 2、让孩子学会用尊重的语气说话。很多孩子用大哭大闹的手段来发泄情绪,而有的家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听之任之或者束手无策。其实,多数孩子在顶撞了父母后会感到愧疚甚至害怕。所以当孩子有不尊重家长的行为表现时,家长应该及时加以制止,同时明确地跟孩子说:“你这样做伤害了我,我很生气。”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了哪些影响。 3、孩子的模仿力很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给孩子示范尊重他人的方式。父母应让孩子懂得,表现出感激之情是显示对他人尊重的一种方式。

孩子不尊重父母

孩子不尊重父母 孩子不尊重父母,说打就打,说骂就骂(转载经典) 逆子原来是这样炼成的大家作何感想, 有一对夫妻带着儿子前来做心理咨询,儿子的主要问题有三: 一、不尊重父母,说骂就骂,说打就打。对父母没有丝毫感恩心。 二、特逆反。玩手机玩电脑,结交狐朋狗友,时常逃课,生活没有规律。 三、频换女友,带回家过夜。花钱如流水,从不体恤父母的辛苦。 孩子拧着头冷眼看着他的父母,说,你们才有病,你们应该好好看看心理医生。我真不知道我上辈子做了什么坏事,罚我这辈子成了你们的孩子。父母立即向我说,看看,他绝不允许我们说一句话,他不中听,一定给我们噎回来。孩子说,我噎你们什么啊,你们不也是打爹骂娘吗,我打你们怎么啦,你们让我不舒服,我为什么不打你们,你们会做什么,你们的钱不都是我爷爷奶奶的钱吗,没我爷爷奶奶,你们哪有本事挣什么钱,正说呢,爷爷奶奶来了,他们为着孙子打儿子而担忧,希望能协助心理咨询师规劝孙子敬父爱母。谁料,这一对父母立即喝问,你们来干吗,回去~那态度,象对待两条不中用的老狗。 我把这对夫妻赶到外面,只听儿子一人说。儿子告诉我,他父母对爷爷奶奶态度差得很,他小时候是跟爷爷奶奶长大的,跟爷奶有些感情。但现在也淡多了,父母总说爷奶的不是,总是当着他的面骂爷奶。一开始,他向着爷奶,后来也就见惯了。人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用在爷奶身上没错。爷奶生了三个孩子,就父亲一个儿子,特宠,要星星不给月亮那种。所以,父亲眼里没有爷奶,只有他自己。现在,父亲把爷奶赶到姑姑家里去住,把爷奶的房子出租。妈妈更是见不得爷爷奶奶,但她对外公外婆特别好。 我听孩子说完家庭情况,又向爷奶了解情况。爷奶说的情况大致和孙子说的一致。于是,走到外面问父母,你们希望孩子改变吗,父母忙连点头。我说我可以让他有所改变,你们能配合吗,他们连连点头。 我请爷爷奶奶坐在上坐,然后,历声喝令父亲,跪下~父亲慌忙向我跪下,我说,向你的父母跪下。他不想动,我又历喝一声,他才转向自己的父母。奶奶有些慌张,我按住她的肩膀,说,今天,是你们做为父母做为公婆找回自己尊严的日子。儿子,站在旁边好好看着,你要验证这个时刻。儿子点点头。 咨询室里,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气氛非常肃穆。

孩子怎么变的不尊重父母

孩子怎么变的不尊重父母,顶撞父母了 辛置小学温桂卿 星期三中午,初秋的阳光柔和温暖,同学们在校园里尽情的玩耍,我站在教室的门前,分享着他们的快乐。 “老师___”我班学生高文远神色紧张气喘吁吁的向我跑过来。“怎么了?”我问道。他站在我的面前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看我,久久的不说话。看到他的样子我知道,他肯定是错误了。我知道每次有了困惑犯了错误他总是不说话。“你不说话我走了啊。”我做出要走的样子来,这时他才吞吞吐吐的说“要爸爸要来学校找我,他要打我”“问什么要打你呢?”我接着问他,他又不说了。看到他窘迫的神态,我不追问了。我让他先到办公室等我,我在这里等他的家长。 首先来到学校的是文远的妈妈,她把事情的原委跟我了一遍。就因为一件小事没有及时的答复儿子的要求,他便顶撞她甚至于骂了自己的妈妈,她在叙述这件事情的时候泪珠在眼眶里打转,我很理解她此时的心情。她告诉我,儿子原来很懂事很乖,也很依赖父母,最近一段时间他经常顶撞父母,也不如以前那样听话懂事了,象变了一个人似的,对于儿子的变化她也采取过一些措施,批评过,也使用过武力,但是收效甚微。她很苦恼,不知道如何做才好。 听了文远妈妈的话,我一边安慰她,一边帮助她分析原因。孩子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从心理生理特点看,儿童阶段心理和生理的发展比较的平均、匀称、协调。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依赖父母,对父母言听计从,崇拜父母,对事情没有辨别的能力,只要父母说的都以为是对的,与父母的感情很深厚,父母、家庭是他们安全的“避风港”师生关系在此阶段也很重要,小学教师具有权威性,对小学生的的影响重大而深远。这个阶段亲子关系和谐。但是这个阶段随着年龄的

增长逐渐消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生理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自我,独立性也逐步形成。在这个阶段可能出现顶撞父母,容易冲动,怀疑父母的正确性,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性也随之减弱,此时的亲子关系趋于紧张,情绪对立。在这个阶段他们的独立性与依赖性共存,他们不知道怎样处理好与父母老师的关系。亲子关系紧张。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家长的重视,确认自己的地位。表面上看好象缺乏教养,越来越不懂事了,其实并不是那样的简单。老师应该跟家长联手,找出原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因为对孩子的教育每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任何年龄阶段教育的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首先我们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心理活动,发现孩子的心理偏差,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方式,错误的示范,教育方式的不当,都会给孩子未来的成长带来遗憾。这个时期的亲子关系显的很重要,亲子关系影响双方感情的投入和积极评价的积极的评价的情绪态度和行为。 再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的爱心,责任心,培养他们的价值观,让他们懂得要尊重父母,尊重师长,尊重所有的人,这样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父母要以身作则,要孩子不打骂人,自己首先不要打骂孩子。要学会尊重孩子,潜移默化孩子就学会了尊重别人。你不要以为你是家长,就可以不尊重孩子。把自己的意志强行加给孩子。 听了我解释后,文远妈妈心情平静的很多,脸色也变的温和起来。这时文远的爸爸也来到了学校。我笑着对他说,别生气了,孩子早知道错了,回家吧。 我跟父母商量对待这件处理的方法。 一是:回家后一定不能粗暴的对待孩子更不能打孩子,针对孩子的性格,我

孩子叛逆不回家怎么办

孩子叛逆不回家怎么办 孩子叛逆不回家怎么办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孩子叛逆不回家怎么办 1. 观察沟通。 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在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2. 保持冷静。 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3. 寻求意见。 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最好跟孩子的老师多加强交流,了解孩子平时在学校的表现。 4. 开放自我。 父母发现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以此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会反叛了。 5. 不断试验。 父母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方式,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只

是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孩子叛逆不回家怎么办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

《失控 孩子不听管教怎么办》读后感

《失控——孩子不听管教怎么办》读后感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只有当上了父母,亲自抚养孩子,才会发现做父母的不易。要把一个孩子抚养长大,中间需要我们付出许多的精力与心血,而在我们育儿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了。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呢?我认为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的社会大环境对于孩子越来越宽容,大多数父母都不再要求孩子对着言听计从,从小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自我意识更强,对许多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的父母忙于自己的生活,对于孩子的关注不够,特别是在忙碌的时候很难静下心来耐心地去倾听孩子的需求,往往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这就导致孩子产生抵触心理,更加无法服从父母的意见。怎样引导孩子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是摆在我们所有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失控——孩子不听管教怎么办》这本书,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正念心理学家沙法丽·萨巴瑞博士,她有着丰富的临床研究与青少年咨询经验,对于如何处理好亲子关系非常有研究。在这本书中,沙法丽博士一针见血地指出,“亲子冲突的根源在于父母对孩子的控制与管教——它们总会触发孩子的不满与 反抗。如果父母能够放弃“我的孩子应该如何”的执念,转而接纳孩子的‘本来面目’,尊重孩子的需求,就能够与孩子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结,从而引导孩子自我确认、自我激励和自我实现。这种充满觉醒、联结与爱的养育方式,最终会令育儿变为一场父母与孩子相互支持与陪伴的成长之旅。”这一理念我非常认同。在我们生活中,如果你留心观察,不难发现很多时候孩子不听管教,可能是因为你的管教的方式不对,所以才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要想让孩子达到我们的要求,我们首先要想一想,孩子是否已经具备达到这一要求相对应的能力,以及他是否有想要达到这一要求的欲望,或者说动力。这两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如果孩子还没有具备这两个条件,那你所提出的要求往往是无法实现的,或者说即使实现了,这期间的过程和结果都不会让人太满意。明白了这一点,当我们再来向孩子们提要求时,就先要好好想一想,这个要求是否符合孩子现有的能力水平,是否尊

对付顶嘴的四步法《孩子顶嘴,父母怎么办》选读

对付顶嘴的四步法—《孩子顶嘴,父母怎么办》选读 我们建立了以下四个简单的步骤,来对顶嘴作出反应。步骤1: 第一步是辨别顶嘴。对顶嘴最好的检验方法是:如果使你感到伤心,使你感到尴尬,让你烦恼,或者感到无助,那就是顶嘴。 步骤2: 第二步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后果。你应该提前想好要对顶嘴实施的后果。在12岁女孩儿仙迪的案例中,正确的后果应该是不允许她去朋友家。有任何顶嘴或粗鲁行为,都应该自动地意味着孩子不能做她想做或计划要做的事情,比如去踢足球或者去上舞蹈课。 步骤3: 第三步是实施后果。母亲必须告诉仙迪,她不能去她的朋友家。她应该用一种平静的语气告诉女儿,她的行为意味着顶嘴;母亲现在要花时间、精力和善意解决这个问题;顶嘴是不能接受的;仙迪今天不能去法兰妮家。如果仙迪对母亲的这句话做出不好的反应——她肯定会这样做——母亲就要采取 步骤4。 步骤4: 第四步是从与顶嘴孩子的争吵中脱身。母亲应当对女儿的恶

劣行为视而不见,继续与自己的朋友聊天。如果孩子继续恶劣行为的话,母亲应当平静地请朋友原谅,把大声抗议的孩子带回到孩子自己的房间,让孩子一个人留在房间里,这样就可以使母亲不会因为仙迪的激烈抗议而改变主意。 这四个步骤听起来可能很容易实施,对于有些父母来说也确实如此。但是,对于过分娇纵孩子的父母来说,这是一种挑战,而且需要很大的决心、大量的练习和自我控制。一个困难之处在于,当今的父母们想成为孩子的好朋友,而不是老师、领导和引路人。他们很难理解,孩子有时并不会像个好朋友一样行事,而是偶尔会像典型的年轻人那样尝试一些不能被接受的行为。 是的,如果你的孩子开始顶嘴,你可以而且应该立即使用这个四步法。如果你理解了其中的原因和方法,就很容易将之付诸实施了。以下是对四个步骤的详细解释。 第一步:辨别顶嘴 辨别顶嘴,不仅是指发现顶嘴,而是意味着把顶嘴视为你不喜欢的一种沟通方式。这种沟通方式包括非语言的(翻白眼和叹气)、简单的几个字(比如仙迪的“好的,知道了”,或者一直很流行的口头禅“无所谓”),或者越说越出格的一连串抨击人的话。 这一步中,最难的一点是接受你对孩子沟通方式的看法。你可能会因为孩子顶嘴而勃然大怒,甚至伤心得说不出话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