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测试:红磷燃烧实验图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测试:红磷燃烧实验图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测试:红磷燃烧实验图

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

(1)该实验的成败关键有两点:①燃烧匙内的红磷必须________;②酒精灯点燃红磷后,

必须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磷燃烧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钟罩内水面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验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中红磷的量太少,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________。

(5)若实验结束,钟罩中水位上升不到预期位置,则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物理实验设计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物理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质量守恒定律”是2011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为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该实验不够完善。第一在给红磷加热时,细沙有可能把熔化的红磷包裹起来,使实验时间延长;第二由于操作过程的震荡,加热后的玻璃管不一定刚好接触到红磷,增加了引燃红磷的难度;第三没有对生成的有害物质进行彻底的处理。 鉴于此,我多次改进装置。改进后的整个装置不仅操作简单、易于观察,而且更不会危害师生的健康。并且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改进前后的优缺点,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锥形瓶一个注射器铜片凹槽一个烧杯一个气球一个托盘天平玻璃导管 试剂:白磷细沙热水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仪器组装说明:在A装置的铜片凹槽内放入两粒白磷,注射器内注入约10mL 热水,用热水吸收五氧化二磷会生成无毒磷酸。如果用冷水就会生成剧毒偏磷酸,会危害师生的健康。 四、实验操作 1、用滤纸吸干白磷表面的水,向锥形瓶内的铜片凹槽内放入两粒干燥的白磷,塞上橡皮塞。 2、将上述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3、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热水。 4、然后,取下锥形瓶,将锥形瓶置于盛有热水的烧杯,引燃白磷。看到大量的白烟、气球膨胀,取下锥形瓶用抹布擦干。 5、待锥形瓶冷却,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观察指针的偏转。 6、取下锥形瓶、对准凹槽推动注射器,用热水吸收有害物质五氧化二磷。 五、改进的意义

1、此装置为密封体系,实验过程中无需打开,确保了实验的可靠性。 2、改用热水浴引燃白磷,操作方便安全,减少了实验误差,并且缩短了实验时间,给老师上课赢得了时间。因为白磷的着火点仅为四十摄氏度,而红磷的着火点要达到240摄氏度。教材中采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由于玻璃管的导热能力有限,会使加热的时间延长。如果引燃的是红磷,有可能因为无法点燃红磷最终导致实验失败。 3、在给白磷加热时,细沙有可能把熔化的白磷包裹起来,使实验时间延长。因此将白磷直接放入铜片凹槽,不仅解决了上述问题,实验结束后也方便清洗。 4、推动注射器,用热水吸收五氧化二磷,可以消除有害物质对师生健康的危害,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 一、教学目的要求 基本知识和技能: 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和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 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学习简单的灭火技能和逃生方法。 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四、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说到燃烧你会立刻联想到什么?(答:火)那么火给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放映录像1) 师:同学们,看了这一段录像你有什么样的感想?请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发表看法,注意鼓励学生) 师:既然燃烧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来好好探

究一下有关燃烧与灭火的问题,以便好好地利用燃烧产生的火为我们人类服务。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很多燃烧的场面,你发现通常的燃烧一般有什么特点?生:发光、放热等 师:燃烧一般是可燃物跟什么物质的反应? 生:氧气 师:对,燃烧就象你们所说,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是氧化反应。 怎么样才能让燃烧顺利地进行?燃烧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我们不妨先从下面的问题入手: 1.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 给出一些物质,选择可以燃烧的: 木条、蜡烛、小煤块、小石子、纸张、酒精、玻璃、棉布 2.能燃烧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都可以燃烧吗? 探究一: 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物质的着火点。 同学们实验探究,然后交流讨论,分析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板书: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既可呢?事例分析证明。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学方案 永川区青峰初中蔡友超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1. 教学内容: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的探究、火灾自救的方法 2.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防火安全,珍爱生命,报效祖国。(放在首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②能解释生活中某些燃烧现象。 (3)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培养防火和自救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二、我的教学准备 红磷、白磷、薄铜板、烧杯、开水、细沙、水、酒精、剪刀、坩埚钳、蜡烛、打火机、稀盐酸、碳酸钠、小木条、螺旋状粗铜丝等;多媒体课件制作。 三、我的教学实践 课前:学生进教室的同时,播放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点火仪式。 开篇:创设情景,激情引入。展示图片引入: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但使用不当,火,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了解火,用好火重于泰山,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这堂课我们将开展“消防之星”小组评选活动,并有丰厚的奖品哦,同学们有信心吗? 活动一:消防员知识培训——燃烧条件的探究 环节1:复习旧知,解释燃烧。各组分别指一名同学上台写出硫、磷、镁、铁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说说此燃烧的现象,然后总结得出燃烧的共同特征。通过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环节2:魔术激趣,条件探究。教师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导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先请前三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看三个分组对比实验:①木条与玻璃棒点燃对比,引导学生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②蜡烛燃烧与被烧杯罩住的燃烧对比,得出燃烧要与氧气接触;③木条与煤块点燃对比实验,得出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接着,教师演示实验7-1,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对比,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再请第四组的同学总结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并在具体的化学方程式中指出这三个条件。 环节3:出示教具,强化条件。教师通过对象征燃烧条件的火三角教具的拼合演示,让学生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为后面的灭火原理作好铺垫。 环节4:新闻回放,激励灭火。让学生观看身边火灾的录像和一些图片。触目惊心的画面,让学生自然想到,应该如何来灭火?引出活动二。 活动二:消防员技能培训——灭火的方法和原理的探究 环节1:教师引导,模拟灭火。教师出示4支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

初三上册化学实验汇总

1.红磷燃烧实验(空气组成实验) 符号表达式:P+O2 点燃 P2O5.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发光、放热,产生黄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5 体积。 水倒流原因: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生成固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又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 积的1∕5,所以水进入集气瓶中约1∕5体积。 成功的关键: 1.红磷要足量。(否则结果偏小) 2.导管内事先充满水。(否则结果偏小) 3.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否则结果偏小) 4.装置不漏气。(否则结果偏小) 5.要先夹住橡皮塞。(否则结果偏大) 注意:集气瓶底部放水的原因:吸热、减压、防止胶塞被弹开。 2.氧气性质实验 1.木炭燃烧 现象:空气中:发出红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无色气体。 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无色气体。 表达式:C+O2 点燃 CO2 2.硫(淡黄色固体)燃烧 现象: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表达式:硫+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 S O2SO2

注意:集气瓶底部放水原因:吸收SO2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3.铁丝燃烧 现象:空气中:不燃烧,只产生红热现象。 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表达式:铁+氧气点燃 四氧化三铁 Fe O2Fe3O4 集气瓶底部放水的原因:防止生成的高温物质溅落,炸裂瓶底。 4.镁条燃烧 Mg+O2点燃 MgO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放热。注意: (1)用砂纸打磨的目的: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 (2)石棉网的作用:承接燃烧产物,防止烫坏桌面。 (3)坩埚钳的作用:夹持镁条,防止烫伤手。 5.石蜡燃烧 石蜡+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水 现象:空气中: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6.制取氧气实验 (1)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分解制氧气: KClO3 MnO 2 KCl+O3 △ 如图:(用KMnO4制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大全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有雾生成 7、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8、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0、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1、加热.试管中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2、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3、点燃纯净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4、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5、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7、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8、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19、在生石灰上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0、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1、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 22、向盛有石灰的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3、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4、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和氯和气体迅速反就肆生爆炸,有雾生成 25、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6、氯气遇到湿的有色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27、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和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28、给氯化钠定(固)与硫酸(浓)的和混合物加强热有雾生成有刺少许性的气味 29、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0、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1、.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2、铁粉与硫粉混和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33、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四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4、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5、在集气瓶中混和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6、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37、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浓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蓝色 38、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39、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 40、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1、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2、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 43、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4、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和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5、铜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48、铜与稀硝酸反应(反应在试管中进行)试管下端产生无生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为红棕色 49、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九年级化学探究实验设计之燃烧条件的探究

探究实验设计之燃烧条件的探究 1. 化学反应原理 ①磷在空气中燃烧:;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2. 实验仪器:烧杯、导管、铜片、双连球、贮气瓶、塑料洗瓶等 实验药品:白磷、红磷、木炭等 3. 探究方案 方案⑴:在250 mL的烧杯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并注入200 mL的热水。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的白磷,另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如图19-1。过一会,铜片上的白磷因满足燃烧的条件而燃烧,热水中的白磷因没有跟氧气接触而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因没有达到着火点而不能燃烧(白磷的着火点约40℃,红磷的着火点约240℃)。说明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可燃物跟氧气接触。如果用双连球向水中白磷周围通入氧气,白磷在热水中也能燃烧。如图19-2。如果将铜片上的红磷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红磷的温度继续升高,红磷就可以燃烧了。 方案⑵:用沉浮式贮气瓶和木炭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图19-3。

不给试管中的木炭加热。通氧气,不燃烧,石灰水无变化——木炭温度未达到着火点;通氮气,不燃烧,石灰水无变化——木炭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木炭未与氧气接触。 给试管中的木炭加强热。通氮气,不燃烧,石灰水无变化——木炭温度虽已达到着火点,但是木炭未与氧气接触;通氧气,剧烈燃烧,石灰水变混浊——木炭温度已达到着火点,木炭与氧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再通氮气,燃烧立即熄灭——木炭温度虽已达到着火点,但是木炭未与氧气接触。 4. 探究评价 方案①装置简单,但实验效果没有方案②明显,方案②可以反复实验,能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更能说明燃烧的条件。 5. 资源开发 ①用“沉浮式贮气瓶”制取大量氮气的方法。 取一套气罩容积为2000mL的“沉浮式贮气瓶”,向容器里加入500 mL 10%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容器中心的圆柱平台上放一片薄木板,木板上放一只金属的瓶盖(起隔热作用,防止白磷燃烧时烫坏贮气瓶的容器)。取花生米大小的一块白磷,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水分,放入瓶盖里。用烧热的玻璃棒接触白磷,白磷燃烧起来后,立即把“沉浮式贮气瓶”的气罩插入容器,静置大约3~4分钟后,气罩里的氧气被白磷耗尽,至少得到1500 mL的氮气。如图19-4所示。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doc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一) 在讲授《燃烧和灭火》这节课时,我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部分内容做为一课时来学习,其余内容放在课下学习。并设想了改进措施。 本课的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导作用,大部分活动都是由学生完成,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相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 (二)通过实验的方式突破重点与难点。我设置了一组学生探究实验燃烧的条件,一个演示实验磷的燃烧,一个学生演示实验灭火演习。让学生在实验中去体验、去感受,使学生能通过身边常见的物质,简单的化学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降低了难度,使学生较轻松的得出燃烧的条件,并分析出灭火的方法。教师的演示实验,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更准确、深刻的认识。灭火的实战演习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 (三)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情景。影片的引入,直观、形象、生动,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消防队员灭火片段的放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对灭火的方法有更深刻地了解,学生表现强烈的极大的兴趣。 (四)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利用燃烧为人类服务。根据燃烧条件得出灭火方法,分析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及所用原理。实战演习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生活能力。火中逃生方法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增长了学生生存本领,使其受用终生,是化

初中化学第2单元课题一《红磷燃烧实验》导学案

课题2空气—氧气含量的测定 学习目标:1、通过科学分析和研究空气的试验帮助理解定性和定量的概念。 2、掌握空气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学习重点:设计实验测量空气的组成,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索导航: 1知识回顾: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你是怎么知道的? 2自主阅读,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 1、拉瓦锡实验 问题1:了解有关空气组成发现的历程---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1)汞是常温下唯一的一种呈液态的金属,颜色是。 (2)加热密闭容器生成红色粉末是。 (3)拉瓦锡实验所得到的不成熟结论 。 2、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 问题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P27页图2-3所示,你能认识所用的各种仪器吗? 答案:、、、。 (2)反应文字表达式:。 提示:①燃烧匙内红磷需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不能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等燃烧停止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集气瓶中要先加入少量水。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如果广口瓶内上升水位偏小,小于1/5,分析原因是什么? (2)相反广口瓶内上升水位偏大,大于1/5,原因又是什么? 3、空气的成分

问题3: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其他气 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氧气____,稀有气体____,二氧化碳_____,其它气体和杂质_____。 空气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自我检测: 1、空气中含量最多,化学性质又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2、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汤姆逊 C、普利斯特里 D、舍勒 3、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木炭B.硫磺C.铁丝D.红磷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红磷 B.焦炭 C.硫黄 D.天然气 5、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初三化学燃烧练习题

1.某实验小组进行有关红磷燃烧的系列实验(如下图)。 (1)实验一:如图A所示,将点燃的红磷插入集气瓶中,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可看到集气瓶中产生大量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2)实验二:如图B所示,将过量红磷点燃插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待燃烧停止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被吸进集气瓶内,吸进水的体积大约 占原瓶内空气体积的1 5 。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三:如图C所示,将少量红磷放置在一块铁板上,再用细砂完全覆盖,用酒精灯加热铁板一段时间,看不到明显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撤去酒精灯后,立即将砂子拨开露出红磷,看到红磷燃烧,这是因为________。 2.某学生在做镁带燃烧实验时,先用火柴去点燃镁带,镁带并没有燃烧,后改用酒精灯去点燃镁带,镁带燃烧了。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原因。 3.在一个干燥的玻璃杯中放一小段燃着的蜡烛,玻璃杯口盖一块平整的玻璃片,以使杯口密封。过一会儿,蜡烛熄灭了,这是什么原因? 4.甲、乙、丙三支试管内分别注入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白磷,如下页图所示:

①问:试管甲内白磷能否燃烧?原因是 ______。 ②问:试管乙内白磷能否燃烧?原因是 ______。 ③问:试管丙内白磷能否燃烧?原因是 ______。 5.在一个铁制的坩埚里放入松节油,加热把它点燃,待燃烧正常以后,如下图,坩埚半浸入水槽的水里,不久,火焰慢慢熄灭。取出坩埚再加热,再点燃松节油让其燃烧,再把坩埚半浸入水槽的水里,火焰又熄灭。造成松节油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 6.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在用白磷进行如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时,发生的不同实验现象是 Ⅰ.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 Ⅲ.________________; 由此你可推断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应用燃烧和灭火练习题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同步练习1 1)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铁丝,铁丝不能燃烧,而将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后的铁丝,立即插到氧气的集气瓶中能燃烧,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取什么方法灭火? ①家用电器线路短路而发生火灾 ②炒菜锅中食油起火 ③在实验室不慎碰翻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起火 ④农村中,稻草堆起火 3)木材起火可以用水扑灭,油起火却不能用水扑灭,这是为什么? 4)对着一支燃着的蜡烛吹气,蜡烛熄灭;而同样对着一支点燃的蚊香吹气,为何就燃烧更旺? 5)将一根火柴划燃后,若将其火柴头朝下放,则能正常燃烧直至燃尽;而将燃着的火柴竖直起来,则会发现火焰慢慢消失,直至熄灭,试根据燃烧的条件来解释其原因。 6)用铜丝编制成一个铜网,将铜网放在蜡烛火焰的上半部位置,烛焰被切断,铜网上方火焰熄灭,下方继续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855年,瑞典人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盒安全火柴。现在用的火柴盒外侧一般涂上红磷和玻璃粉,火柴梗的头上由氯酸钾、二氧化锰和三硫化二锑组成的引火药。划火柴时,火柴头蹭一下盒外侧,由于摩擦生热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产生的火星引燃三硫化二锑,使氯酸钾受热放出氧气,帮助火柴梗燃烧的更旺。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红磷、氯酸钾、三硫化二锑都是可燃物 B.划火柴时的摩擦生热使三硫化二锑达到着火点 C.火柴梗的着火点高于三硫化二锑的着火点 D.三氧化二锑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 (2)试写出火柴、点燃过程中发生的任何3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大全(最新整理)

初中化学实验现象总结大全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初中化学九年级《燃烧和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灭火的原理和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问题,掌握基本的逃生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自己归纳现象和结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实验、对比、控制变量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全体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 2、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使学生明白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在认识燃烧与灭火这对矛盾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人类就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条件,使化学反应为人类所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基础上,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不是难点,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来验证燃烧的条件。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入 2022年的冬奥会将由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每一届的冬奥会前都会进行火 炬传递。在上一届索契冬奥会的火炬传递过程中出现了非常震撼的一幕。

(视频)索契冬奥会火炬水下传递 现在我们将画面定格在“水下生火”的瞬间,如果我们要在今天的课堂上重现 “水下生火”的瞬间,大家觉得能实现吗? (引入课题) 活动2【讲授】提出问题 1、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2、这个温度是燃烧所要达到的最高温度还是最低温度? (引出着火点的概念并进行辨析) 3、燃烧的三个条件是需要满足一个、两个还是同时满足? 4、如何证明呢? 活动3【活动】学生分组实验 请你利用老师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 (展示:药品和仪器) (点拨) 1、为什么这样设计? 2、你的设计中,满足了什么条件,不同的是什么? 3、你的设计运用的什么方法?体现了什么思想? 活动4【活动】教师演示实验 大家用3个实验分别验证了3个条件,我们还可以在一个实验中来完成燃烧条 件的验证 【演示实验】 1、你观察到了现象?为什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燃烧和灭火

燃烧和灭火 考试要求:认识燃烧、缓慢氧化、爆炸的条件及其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考点一)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二、爆炸(考点二) 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 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与空气隔离;降低温度至 着火点以下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 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 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氧 化反应 与空气或氧接触 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 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考点三)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单质)烧烧现象

部分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反应的对比: a)碳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C + O2CO2 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硫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S + O2SO2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注意:实验前应在瓶底放少量水,用来吸收生成的有毒气体。 c)红磷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4P + 5O22P2O5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生成的P2O5是固体小颗粒,现象为白烟,不是白雾。 d)铁和氧气的反应: 方程式:3Fe + 2O2Fe3O4 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少量水。 e)镁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2Mg + O22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有白烟。 注意:不能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 f)石蜡和氧气反应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如果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烟和雾的区别: a)烟: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长产生烟。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是燃烧生成的固体P2O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b)雾:大量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产生雾。打开盛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是挥发的HCl 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a)光:固体物质燃烧使发光。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 b)气体物质和容易气化的物质燃烧时产生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火焰,是石蜡熔化后生成的气体燃烧而产生的。 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技巧: 可按三个顺序从三个方面进行: (1)剧烈燃烧,有什么颜色的光,火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 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工具 蜡烛、火柴、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爆炸方面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爆炸 师: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

实验探究:粉尘爆炸。(实验7-2) 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图7-11)。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现象:发生了爆炸。 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师: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等。https://www.wendangku.net/doc/6415320793.html, 师: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 生: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师: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面粉厂附近是要严禁烟火的。为了使警钟长鸣,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师:为了防止火灾以及爆炸事故发生,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以下图标。 师:投影展示: 师: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生:(1)当心火灾易燃物质;(2)禁止放易燃物;(3)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4)当心火灾氧化物;(5)禁止烟火;(6)禁止带火种;(7)禁止燃放鞭炮;(8)禁止吸烟。 师:根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同学们认为在哪些地方应该贴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生:油库、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矿井等。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师:请阅读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课本第134页资料卡片) 师: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为了生命、

初三化学课本实验总结答案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3)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做上记号。用弹 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 并把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把塞子塞紧。等燃烧结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瓶中原空气的1/5 体积(5)结论:空气是是混合物; O 2 约占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可支持燃烧; N 2约占约占空气体积的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6)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③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残余的氧气。 (7)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P+5O2=====2P2O5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实验2-2】(O 2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 + O2 点燃 CO2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生成无色能使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 体。 【实验2-3】⑵硫燃烧,S + O2点燃SO2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无色气体; 在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⑶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实验5-2】⑷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2点燃 2MgO 现象: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点燃

2019学度度初三化学上《燃烧和灭火》知识点归纳及典例导析

2019学度度初三化学上《燃烧和灭火》知识点归纳及典例导 析 【学习目标】 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 2.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条件的探究: (1)如下图所示,观察并分析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产生的不同现象。 思考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即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为40℃,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热水的温度大于40℃,而达不到240℃,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思考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跟空气(氧气)接触,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思考3:为什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或氧气)后却燃烧起来? 在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氧气,白磷不能燃烧;当通入空气(或氧气)后,白磷跟氧气接触就燃烧起来。 (2)完成下表中的三个小实验。 实验操作现象解释 实验1 分别将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 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片刻 蘸酒精的棉花立即烧起来, 而蘸水的小棉花球不会燃烧 酒精具有可燃性,而水不具有 可燃性 实验2 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烧的小 蜡烛,观察小蜡烛燃烧情况 蜡烛火焰逐渐变暗,最后熄 灭 烧杯中氧气含量不断变小,最 后氧气被完全消耗 实验3 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置于 同一酒精灯上加热 小木条很容易烧起来,而小 煤球很难燃烧起来 使小木条发生燃烧需要的温度 较低,而使小煤块燃烧需要的 温度比较高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燃烧。【要点诠释】 1.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每种物质具有对应的着火点。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着火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对于固体物质,颗粒越小、表面积越

2018度初三化学上燃烧和灭火知识点归纳及典例导析 word

燃烧和灭火 【学习目标】 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 2.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条件的探究: (1)如下图所示,观察并分析热水中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产生的不同现象。 思考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即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为40℃,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热水的温度大于40℃,而达不到240℃,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思考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跟空气(氧气)接触,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思考3:为什么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空气(或氧气)后却燃烧起来? 在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氧气,白磷不能燃烧;当通入空气(或氧气)后,白磷跟氧气接触就燃烧起来。 (2)完成下表中的三个小实验。 实验操作现象解释 分别将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蘸酒精的棉花立即烧起来,酒精具有可燃性,而水不具有1 实验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片刻而蘸水的小棉花球不会燃烧可燃性 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烧的小蜡烛火焰逐渐变暗,最后熄烧杯中氧气含量不断变小,最2 实验蜡烛,观察小蜡烛燃烧情况灭后氧气被完全消耗 使小木条发生燃烧需要的温度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置于小木条很容易烧起来,而小实验3 较低,而使小煤块燃烧需要的同一酒精灯上加热煤球很难燃烧起来温度比较高 (3)由上述实验得出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燃烧。【要点诠释】 1.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每种物质具有对应的着火点。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着火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对于固体物质,颗粒越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教学案例分析 一、导入 师:从前,某国有一位使者出使到另一国,面见国王,国王有意刁难使者,于是出了这样一道题:我给你一块硬币,去给我买东西,并使买回的东西必须能充满整个皇宫。同学们,请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想一想买什么东西才能满足国王的要求,使这位使者免遭杀身之祸呢? 生1:兴致高昂,议论纷纷,争相回答. 生2“买酒,酒味能充满整个皇宫”。 生3“买有香味的花,香味能充满整个皇宫”。 生4“买空气,空气能充满”……众说纷纭。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有创意,但这些方案都不是使者的想法。 生:(迫切地)老师,快说使者有什么妙计啊? 师:这位聪明的使者想了一下之后,马上到集市买回了一根蜡烛和一盒火柴,并在皇宫点燃了蜡烛。小小的烛光充满了整个皇宫,解决了皇帝的刁钻难题。 师引入正题:亲爱的同学们,烛光给皇宫带来了光明也给使者带来了生的希望。除了蜡烛,很多物质都能燃烧带来光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燃烧有关的一些知识。 二、新授

燃烧的定义 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现象属于燃烧?请大家完成探究一。 生: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 生争相讨论,各抒己见。 生1:燃烧是氧化反应,剧烈,发光放热。 生2:呼吸不剧烈,是不是氧化反应啊? 生3:呼吸不是氧化反应啊。呼吸只是吸进去氧气,放出来二氧化碳啊。 师:提示,同学们,可以联系生物想想呼吸的本质是什么? 生:呼吸的本质?哦,呼吸的本质是吸进去的氧气与体内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 生:啊,呼吸是氧化反应呀。 师:下面我们请一组来交流一下。 一组的学生交流:燃烧是氧化反应,剧烈,发光放热;呼吸是氧化反应,不剧烈,不发光,放热。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燃烧的定义是:燃烧是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师:交流的很好。下面请同学们诊断: EA燃烧都是氧化反应。A2EA燃烧一定发光、放热。A3EA 燃烧一定会产生火焰。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

2楼 1.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名称:红磷燃烧实验 原理: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4P+5O2=(点燃)2P2O5 现象:红磷:黄色火焰白烟放出热量 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至约五分之一处停止 结论: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原理)(1.氧气难溶于水2.氮气不可燃不助燃) 药品的选择:选择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跟氧气及其他气体起反应的固体,且反应后的生成物为固体,这样使密闭容器中气体的量减少, 从而使容器中的气体压强变小,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水压入集气瓶中。 药品的替代品:若可燃物用硫或碳代替磷,则烧杯内的水须用NaOH溶液代替,也可起到相同的效果。 成功关键:气密性良好否则结果偏小 红磷量要足否则结果偏小 等到装置完全冷却再打开止水夹否则结果偏小 实验开始前加上止水夹否则结果偏大 ?2010-6-5 10:36 ?回复 ? ?甲苯二异氰酸酯 3楼 2.过滤 原理: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

?32位粉丝 ?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 沙 实验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含铁圈)、滤纸。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见图) 一贴 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1.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2.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1.盛混合物的烧杯紧靠玻璃棒。 2.玻璃棒下端紧靠滤纸三层处。 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失败原因 一.滤纸作用失 效 1.滤纸破裂。 造成原因:1.玻璃棒下端紧靠在一 层滤纸处。(滤纸被戳破)2.盛混合物的烧杯没有紧靠玻璃棒。(滤纸被混合物冲破) 2.混合物没有经过滤纸。 造成原因:液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